表演专业艺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9 11:19:34

表演专业艺术培训

表演专业艺术培训篇1

欢送座谈会由省文化厅艺术处刘振平处长主持,厅副巡视员兼人事处彭伏莲处长就送培学员学习、生活、思想以及遵纪守法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送培单位领导和学员代表都在会上表示了决心。周祥辉副厅长代表厅党组就本次办班的目的、意义作了重要指示,强调该项工作是厅党组着眼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全省艺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并勉励学员不负重托,珍惜机会,学有所成,成为新世纪湖南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骨干力量。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多元文化的影响,舞台艺术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是全国艺术院团普遍存在的“瓶颈型”难题,严重阻碍了戏剧艺术事业的发展。此事引起了省文化厅党组的高度重视。今年年初,厅党组将人才培养工作列入省文化厅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拨出专项经费20万元支持该项工作。厅人事处、艺术处多次派人赴北京、上海等高等艺术院校,就人才培养事宜进行协商和洽谈,充分体现了厅党组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实际举措。

本次人才培训工作另一个创新特点是:省文化厅抓住第四届“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贸易合作与发展论坛今年在长沙召开的契机,从整合区域文化人才资源,加强区域文化合作与共同发展的角度,率先提出倡议,构筑区域艺术人才培养和交流的平台,得到了“9+2”相关省、市文化厅、局积极响应与支持,并签署了“文化艺术人才联合培养意向书”。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9+2泛珠三角区域艺术人才培养规划正式启动。

在此之前,湖南省文化厅于今年8月还主办了一期戏曲中青年骨干演员培训班和一期舞台美术讲习班。

演员培训班共有来自省直、市、县专业剧院(团),花鼓戏、湘剧、京剧、昆剧、常德汉剧、祁剧、巴陵戏、阳戏、辰河戏9个地方剧种的32名中青年骨干演员。这是继1999年以来举办的第二届全省中青年戏曲骨干演员培训班,学员中有的是全国戏剧表演“梅花奖”得主和全省“芙蓉”戏剧表演奖得主,有的是去年全省戏曲演员电视大赛“十佳新秀”或“头牌演员”获得者,还有的是很有培养潜质的戏曲表演后起之秀。

本次全省中青年骨干演员培训班是省文化厅针对全省戏曲表演艺术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加强戏曲表演艺术队伍建设的一个实际举措。为了办好这个培训班,省文化厅在对全省专业剧团表演人才队伍进行充分调研、摸底的基础上,经过几次专家论证会,确定本次培训班以小生、花旦为培训对象。针对在时间紧、经费不足,学员文化、专业基础不一的实际情况下,从实际出发,精心策划、科学设计培训班的教学大纲及课程安排。厅艺术处会同省艺术研究所专家,从教学大纲到课程设置,聘请老师,反复研究论证,努力设计出最佳方案,前后筹备工作历时三个月,并从省外及本省聘请知名戏曲表演艺术家、专家授课。如四川省川剧学校副校长、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梅花奖”得主肖德美,山西临汾蒲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两次梅花奖得主任跟心,北京京剧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乃华以及本省专家学者来培训班授课。在课程安排上,既强调戏曲表演程式、技巧、及基本功的实践教学,又注重对学员进行艺术理论综合素质的培训,还辅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教学录像的观摩。目的在于拓宽学员的艺术视野。激发学员的创造思维。

本次培训班不仅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让学员进一步明确参加培训班的学习目的,怎样正确处理专业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辩证关系,积极倡导学员不仅要学习老师精湛的表演技艺,更要努力学习老师们的人谦虚、朴实的道德情操和对艺术事业崇高的使命感以及博采众长,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绝大多数学员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都能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抓紧一切可能的机会,虚心向名师、专家请教。学员之间团结友爱 ,师生之间教学相长,有的同学带病坚持上课,有的同学因单位工作任务,耽搁了课程,其他同学就利用业余时间给他们补课。同学们互帮互教,没让一个同学掉队,较好地完成了培训班的学习任务。

本次培训班还有一个小小的花絮:一个偶然的机遇,来自法国的十七岁少年西蒙,也来到培训班与师生进行了交流,这位法国人民和文化的友好使者深深为中国戏曲 “唱、做、念、打”表演程式的独特魅力所折服。

培训班结业典礼上,学员们不仅进行了教学成果汇报表演,还竞相表演节目,展示各自才艺。温馨、快乐的氛围为本次培训班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舞台美术讲习班学员共114人,主要来自湖南省、市和县的文艺团体和群文单位,还有来自娱乐场所和厂矿企业俱乐部的舞台工作人员。学习课程有:舞台设计方面:《当前舞美创作现状与误区》、《舞美创作构思及其规律》、《舞台灯光设计》。舞台科技和设备方面:《话剧剧场建筑声学设计》、《数字音箱处理器的使用》、《测试软件的使用》、《正弦波调光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常规灯具的使用》等。

表演专业艺术培训篇2

与其它艺术类专业考试一样,服装模特表演也要经历艺术专业考试和文化课考试,而培训学校只负责艺术专业考试,在专业考试课程设置上也是综合了各高校的考试方式与考试特点而设定,主要有:服装模特表演、形体训练、舞蹈、化妆以及语言表达课程。而且在这些课程中,服装模特表演课程是最主要的,同时培训学校选择被培训的学生也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大致和高校的考生要求是一样的。由于作为培训学校和高校的专业教育存在差别,下面就各开设课程进行简单介绍。服装模特表演作为培训课程的主要课程,主要包含了台步、造型和转体三个部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教会学生基本的步态、定位造型以及基本转体,在音乐的配合下,要求学生在走台的过程中能够流畅自然地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同时要有节奏感。看似简单的事情,殊不知越简单的事情越难做,因为首先要让同学树立自信,踏上节奏,要敢在众目睽睽下走台,展现自己的美丽;其次在定位造型的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所做的造型适不适合所穿的衣服;第三,转体美不美,转体讲究留头,留头的角度,以及留头的方式及速度,是否能够把握;最后是表情,在这个阶段,培训学校主要让学生练习两个表情,微笑与大笑,类似冷酷与冷傲的表情,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会提及,但是不要求全部掌握,根据学生的悟性及表现力去把握。以上这是在本课程要解决的问题。形体训练的开设,各培训学校不尽相同,有的以芭蕾舞形体为主,有的是以地垫力量动作为主,但是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训练学生的柔韧性,同时能够最快速度地塑形瘦身。对于舞蹈课的开设,是针对高考的才艺表演开设的,是一种应试的舞蹈。它不会像专业的舞蹈课程一样,学各个舞种的动作,然后自己进行动作组合编舞。大约学3至5个舞蹈,每个舞蹈在两分钟左右,都是成形的舞蹈,学生只要跟着学就可以。化妆课程的开始也是如此,因为学生在高考考试时需要化妆,本课程的开设主要是给学生讲解根据自己的脸型、眼型、嘴型化出适合自己的妆型,以淡妆为主。语言表达课程是根据高考专业考试的自我介绍而来的,主要讲解普通话的发言,以及如何做自我介绍,怎样在短短的一分多钟内,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自信心。总之,这些课程的开设,在高校的教学模块被称为基础课,其实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接触到什么是美,让她们认识美,了解美,这样进入高校以后,进而能够更深层次的去挖掘美。

二、模特表演专业考前培训模式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服装模特表演专业也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近几年,很多高校都在自己的服装专业下开设了服装表演方向,但不是单独开设。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毕业后真正能走上T台的实为少数,所以高校在进行方向选择的时候都依托了另外一个方向,比如服装设计与表演,依托服装设计方向,这样学生在毕业后既懂服装表演知识,又懂服装设计知识,在进行就业的时候就可以双向选择。此外,还有服装表演与营销、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等。也正是高校有这样的需求,社会培训机构的市场也就越来越开阔,在服装表演的培训上也越来越专业,但是目前笔者所了解到的培训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模特经纪公司下的短期模特培训,由于模特经纪公司以接商业演出为主,培训是附带的一项业务,但是它又有这样的实力进行培训,又由于它没有很多的时间去进行宣传与招生,这样它会在每年的艺术考试之前,集中培训两个月左右,大约在60课时左右,人数不是很多。他们在培训的时候注重的是把这60课时的内容充实完,老师尽力去教,学生尽力掌握,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不能面面俱到,在学完后,培训班对学生就没有任何责任。

在参加艺考和进行填报志愿时,模特培训机构不再进行指导。这是最早的一种培训模式。第二种是艺术学校下的模特培训机构。它依托艺术学校所招到的学生,然后艺术学校所招到的模特表演学生将由模特培训机构来进行教学,管理还是由艺术学校掌管。这种模特培训机构将为学生提供各种比赛机会,并且会在合适的机会,将模特在上大学之前推荐给国内外有名的模特推广机构,让其对模特进行包装推广。还有,这类模特培训机构有合作的几个高校,会把符合高校招生标准的学生优先推荐给高校。这种培训机构从学生开始学习到艺考结束,都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培训模式目前比较多。第三种是各地市模特协会下属的模特培训学校,以专门培训高三的学生为主,这类模特培训学校部分与多以艺术类学生考入大学为主的高中合作,在学生进入高二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学习什么专业,然后由模特培训学校的专业教师严格的按照选拔标准进行选拔,对于不符合高考模特表演专业的学生一概不收,学费的收取由学生所在学校与模特培训学校商量,学费太高,怕学生承担不起,学费太低,培训学校怕入不敷出,但是这类模特培训学校所收取的费用几乎是所有培训学校收费最低,课时最多,高考入学率最高的一种。因为他们和高中合作办学,要对每一个考生负责,从开始选择这个专业一直到填报志愿,全程由模特培训学校教师指导,这样减轻了所在高中教师的负担,而且模特培训学校一直在从事模特行业,对这个行业的标准比较了解,和很多高校也都有些联系,并且可以像第二种模特培训机构一样,优先推荐优秀的学生。

同时这类学校还设有精英班,这个班级的学生是将来要走上职业模特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最基本的基础训练,还有如何要考进好的大学,如何走上职业模特的道路,指导其参加比赛,带领他们参加行业内的活动,推荐给一流的模特经纪公司等,这都是这一类模特培训学校的责任。现在,社会上像这样的模特培训学校也占了一定的比例。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从业多年的经验总结而来,多有不足,希望批评指正。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模特培训学校,使得我国高校的服装表演专业的招生才源源不断,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模特培训学校的开办,他们在进行招生的时候提前对我们的专业做了宣传,从而也就促进了专业办学与招生。但是,尽管如此,社会上由于没有专业对这些培训学校进行规范的行政机构,也就导致了乱收费的现象,现在各地市、各地区的培训费用以及其它的相关很多费用都不相同,并且在教师的任命上也还有很多问题,这就让学生之间有了比较,容易扰乱行业市场,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更多关注。

表演专业艺术培训篇3

关键词: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四方联动;校团共建

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随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全面推进,更是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我国的高职舞蹈表演专业2000年开始起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打响了高职舞蹈表演专业起跑的第一声枪声,随后高职舞蹈教育在一种浮华时代下驶入了快车道,规模迅速扩大,急驰在21世纪崭新的跑道上。但由于高职高专舞蹈教育的发展时间较短,规模急剧扩大,专业建设还十分年轻,还不成熟,特别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明显弱于其他专业。如何搭建适合舞蹈表演专业的校企合作宽广平台,通过校团共建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盛产”出真正优秀的舞台技能型表演人才,是高职舞蹈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人才是艺术教育的最终产品,高职舞蹈表演教育必须培养出合格、优秀的舞台表演人才,必须把具体的岗位目标和艺术市场纳入到我们的艺术教育中来。目前,大部分高职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注重技巧、技术的训练,或只是以经典艺术作品为范本,将舞蹈技能传授给学生,把很关键的艺术实践这个教学环节与课堂教学隔离开来。这样的结果,学生缺乏舞台实践经验,教师教学脱离实际,学生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舞台表演工作,等到慢慢适应了舞台,年轻的舞台艺术生涯也即将结束。

(一)学生封闭在“象牙塔”。

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除了苦练基本功外,还需要与舞台有直接和充分良性的互动。

但目前来看,各高职院校的舞蹈表演教学过程相对封闭,舞蹈教育基本就局限在教室中的教与学。在教学活动安排方面,教师习惯于按照规定的大纲、教案进行动作讲解、示范,除此之外与学生无更多的互动。更严重的是,有些高职院校出于学生安全考虑,甚至采取“封闭式”、“军营式”管理模式,切断学生与外界演出的一切联系。长此以往,学生被限制在狭窄的教学空间中,流血、流汗地苦练基本功,但难以接触到现实中的舞台,形成了学科的自我封闭,学生知识面窄。缺乏真正舞台实践的磨练,学生一旦上了舞台极易出现心理紧张、手脚僵硬、表情麻木等“怯场”现象,制约了表演类学生的舞台职业发展。

(二)教师缺乏一线经验。

教师是强教之本,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必须在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锻炼,从事实际工作,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才能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符合人才市场对高职学生的需求。

目前,绝大多数舞蹈教师都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等高等学府,从学院毕业后直接进学院就业,教学基本照搬自己在高校所学的内容,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高职舞蹈表演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极少,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忽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习惯性地以教师为主,示范动作,然后一遍一遍地要求学生模仿――练习――再模仿――再练习,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

(三)课程脱离市场需求。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规划高职课程,既由职业教育的目的决定,也是为了满足受教育者职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职业性,而职业性特征决定了它必须从职业的工作岗位实际需求出发设置课程、培养人才。

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必须同其他专业一样,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最好以当地文化艺术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并在政府、行业和艺术团共同运作的社会大背景下,形成高职院校、政府、行业和艺术团四方联动的培养机制,真正让学生成为适合舞台发展的表演型舞蹈人才。

二、“四方联动、校团共建”的意义

(一)定义。

“四方联动、校团共建”是高职院校、政府、行业和艺术团四方共同努力下,学院与艺术团共同培养表演人才,使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服务融为一体,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政府:领导作用,牵头作用。制定有关制度,出台文件,牵头组建行业协会,为四方合作创造环境。

行业:引导艺术团走进学院,带领学院深入艺术团。起到桥梁作用、指导作用、协调作用,沟通学院与艺术团之间的联系,指导职业培训,组织实施职业资格认证等。

艺术团:提供人才需求规划,提供前沿技术、实训实习资源和兼职教师;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接受学生实习,安排学生就业,建立“双师”教师培训基地。

学院:利用行业的优势资源,使课堂贴近舞台,教学贴近市场,使专业教学、人才培养形成明显的优势。为艺术团演员开展培训,与艺术团合作创编作品等。

(二)益处。

1. 搭建师生艺术实践平台。

校团共建为教师的专业素养搭建平台,使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真正变成现实。通过校团共建,年轻教师参与一线舞台演出或参与艺术作品的创作,指导学生艺术实践,及时把握最新艺术发展动态,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专业素养。

校团共建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提供重要平台。学生通过演出的磨练不断成长,从课堂上单一技能、技巧的学习,到舞台上艺术表现和观众们的直接评价,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有了当演员的亲身感受和真实体验。这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又有利于发挥与校团联合的优势。校团通力合作,指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技能、技巧和实际舞台表演相结合,建立和发展正确的自我评价,认识演员职业内涵,使培养大批合格的艺术人才成为一种可能。

2. 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校团共建将成为艺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器,教师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之中,而是走出课堂,走向实践。从而不断推出优秀作品,横向课题,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艺术人才。

3. 提高学院服务社会的水平

艺术团和学院可以共同创作并演出一批贴近人民生活实际、富有生命力的作品,将教学和实践、产品和市场、自身优势和外部资源整合起来,赢得观众的喜爱和市场的认可。这样为校团共同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思维向度,既活跃了当地文化,又提高了学院服务社会的水平。

三、“四方联动、校团共建”机制探索

“校团共建”不能随意、松散、零星,必须围绕市场发展需求,遵循技能型专门人才成长规律,以政府、高职院校、行业和艺术团四方组建的行业协会为载体,建立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艺术团参与、院校主体”为特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

如我院与长隆校企合作实践中通过“互动”、“双赢”、“激励”、“制约”、“保障”等有效机制,达到“政、行、团、院四方联动”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发展格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率的目的,下面就以此为例谈谈“四方联动、校团共建”中的有效机制。

(一)建立人才培养校团“互动”机制。

四方组建的行业协会发挥指导作用,推动艺术团资源全程介入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学院和艺术团各类资源的全方位、全过程互动。学院参与政府和行业、艺术团产业发展规划讨论;行业、艺术团参与学院专业设置论证,共同制定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规划。逐步扩大与艺术团的合作,如“订单式”培养长隆艺术团巡游表演人才、“委培式”培养一定数量的在职演员等;融合表演市场的岗位要求,制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校团共同开发特色课程、共编专门教材、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立院校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训基地,艺术团兼职教师承担舞蹈实践类课程教学;艺术团积极提供顶岗实习资源和就业岗位等。

(二)驱动校团通力合作的“双赢”机制。

高职院校与艺术团都是利益主体。艺术团主要目标是盈利,有利于艺术团合法盈利的行为与合作都会受到艺术团的欢迎。高职院校应该基于这样的认识,以适应艺术团需求、争取给艺术团带来利益作为出发点与艺术团进行合作。

1. 根据艺术团用人需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舞蹈表演专业根据行业的特点,分析行业的旺季与淡季,调整教学计划,以保证艺术团在演出旺季有学生去艺术团顶岗实习。如与我院合作的长隆艺术团一般是下半年的演出任务比较重,国庆节、七夕节、中秋节、万圣节、圣诞节、平安夜等节日都有加场表演,第二个学期派学生去实习,既解决了艺术团人力资源紧张的燃眉之急;又在繁忙的演出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2. 适应艺术团演出需要,加长顶岗实习的时间。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实习时间为期3个月,学生实习3个月后必须回到学校参加大概7周左右的课堂教学,延长在艺术团实习的时间,既可以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又可以为艺术团节约人力成本(艺术团付给学生报酬远远低于演员报酬)。这样可以受到艺术团的欢迎和好评。我院学生到长隆艺术团顶岗实习的时间为期6个月,最为合适。

3. 在四方组建的行业协会指导和协调下,艺术团建立合作育人基地、师资培养基地、社会服务基地,与学院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立网络直播课堂等。艺术团在校团共建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利益,必然强化长期合作的动机与动力。而校团长期友好合作的最大受益者还是学院,因为它帮助学院履行了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职责。

(三)促进校团全面合作的“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调动校团双方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校团共建的成果。

如我院与长隆艺术团合作中双方制定了教师奖励制度。一方面,聘请艺术团编导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演员为学院特聘专家或实习指导老师并发给相应的聘任证书,对于表现好的兼职教师还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另一方面,学院派老师到长隆艺术团社会实践,根据其表现选拔优秀教师参与艺术团的排练、创编、演出等,并根据工作量和作品质量给予一定物质上的奖励等。

学院与长隆艺术团建立的这种激励机制,既调动了直接受益的艺术团演员与学院教师,也调动了领导的积极性。领导要定期对艺术团演员与学院教师的工作做出符合事实的评价,并根据评估、评价的结果对成绩显著的艺术团和有突出贡献的演员与教师进行奖励,在这样的评价和奖励过程中,及时把握教学质量的最前沿信息,有利于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

(四)规范校团健康合作的“约束”机制。

有激励就有约束,有约束才有规范,才有校团共建的健康发展。长期有效的校团共建是双方共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双方必须受到法律、制度和道德的约束。法律约束是通过双方签订具有法律规范的校团共建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的责任。比如,协议中规定学生到长隆艺术团顶岗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饮食保障等,一旦发生违约或安全事故,做到有据可查。在法律约束的框架下,艺术团与学院都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的力度。不仅如此,还要强化道德约束。校团共建双方都要按照合作共赢原则加强道德教育,使得校团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符合双方的利益要求和道德要求。

(五)配套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

无论学院或艺术团, 合作与共建仅凭热情或“约束”机制还不够,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强有力的支持以及政、行、团、校四方科学合理的配套保障机制。

1. 首先政府要发挥领导作用,尽快建立权威、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和指导手册;要倡导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提升职校的社会地位;要为学校和企业合作排忧解难,搭建平台和桥梁,减轻职业教育寻求校企合作所承受的压力和企业介入职业教育的顾虑。

2. 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行业、艺术团、学院相关人员参加,成立行业协会,协调校团间关系,保障双方的利益。行业协会要引导艺术团和学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如开发人才培养四方协作网站,通过政府、行业、艺术团、学院信息上网,实现资源和信息的高度共享等。行业协会是校企合作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管理机构,它发挥正常职能作用,校企合作才能在积极稳妥的状态下运行。

3. 四方共建质量工程,成立质量保障工作小组,在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组建和培训、教材开发、质量评估、课堂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各种培养要素和各个培养环节中起到监督、指导作用。通过监督的独特作用,可以促进艺术团和学院更好合作,培养出适应市场和行业需求,贴近现实舞台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结语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波澜壮阔,在改革深入发展的同时,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必定受到挑战和冲击。如何在新形势下确立自己在竞争格局中的优势地位,是摆我们面前的一个时代性课题。在文化、教育体制转变的大背景下,高职舞蹈表演专业建设不能坐以待毙而必须主动出击,积极寻找政府、行业的支持,搭建校团共建的平台,通过与艺术团的强强联手,完成并实现“共建基地”、“共育人才”、“共打品牌”的目标。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2012年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学+练+演”工学结合的高职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20201046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倩芸.广东高职舞蹈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实践探析――以能力为本位[J].南昌高专学报,2012,(2).

[2]柯国凤. 高职高专影视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以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2+1”教学模式为例[J].文教资料,2009,(2).

[3]何晓春.高职“四方联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8,(3).

[4]张现林.“四方联动、校企共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2,(19).

表演专业艺术培训篇4

演出活动多,没有足够的舞蹈训练时间大家也都知道,一个文艺团体,是要深入到群众中去的。所以,文艺团体比较倾向于外出演出,由于演出活动比较频繁,舞蹈演员们都把精力和时间花费在了演出排练上,几乎没有时间去进行系统的培训,众所周知,专业能力培养时间越长,演员的专业能力就越高,表演能力的效果就越明显,随着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和不断的巩固,演员自身的综合能力才会得到不断的提高。演出任务繁多这个因素,就导致了演员们把“必修课”作为了“选修课”,对于提高演员的专业能力带来了不容易解决的现实问题。

文艺团体在专业能力培养的不足

舞蹈的学习不仅能塑造身体的形态美,而且能在美丽绚烂的舞台上释放自己心中的情怀。舞蹈演员主要通过人体的动作来进行形象创作,因此,舞蹈演员要具备一个善于舞蹈的身体掌握一定的技艺。舞蹈对于专业技术的要求十分严格。

1、技艺性舞蹈文化是一种追求形式美的舞台表演;是一种区别于文字语言的人体动态艺术;是一种远离自然形态、经过美化提炼出的表情性动作。那么,想让形式美就要掌握住技艺化的方法。观众们在欣赏舞蹈表演时,都喜欢独特新颖而不是平淡无奇。那么就要将自然状态下的行为动作、姿态造型和运作方式按照舞蹈规律的方法加以夸张化、节律化和技艺化。使它和生活相比更集中化、典型化、更具有美感。舞蹈的技艺性包括两个方面:一、表现在对一些高难度动作的把握,比如迅速多变的翻转、稳定的控制造型还有双人舞里面托举的动作等;二、表现在对特殊的有自己风格特色的舞蹈中的节拍韵律的掌握、并要求表现塑造人物鲜明的风格等。文艺团体的演员们在排练各种各样的舞蹈作品时,要特别注重技艺性。

2、系统性(1)在培养内容安排上在艺术类高校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完整系统的学习各个少数民族的舞蹈,而且还被要求接受芭蕾舞、中国古典舞蹈和现代舞的基本训练。由此可以看出,艺术类高校在培养舞蹈演员的学习范围不是狭小的。文艺团体以外出演出为主,演出的内容和形式不能是单一的,不能只单独的一种舞蹈形式,要对不同的舞蹈作品进行全面的阐释。中国的古典舞是在漫长的艺术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典范和古典韵味的特点。它的程序严谨、动作规范、技巧高超。民间舞作为一种被劳动人民集体创造并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它反映了人民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感情。中国现代舞运用前卫流行的动作程式,自由的抒发人民的真实情感。因此适当的对舞蹈演员培养中国古典舞和现代舞,能够逐渐的强化演员对于舞蹈的表现力,对文艺团体圆满完成各类舞蹈作品起到增光添彩的作用。(2)在训练方法上要具有规范性在安排技能学习的课程上,应该进行简单的训练,让演员们掌握全局动作,高质量的与动作技能相结合,最终达到运用自如,准确无误。由于文艺团体的时间的局限性,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完整的训练,如果在训练方面的时间安排和演出排练时间冲突,那么舞蹈演员不能及时完成单位给的演出任务。在排练过程中,演员就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效的掌握作品内容,给其赋予情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团队,如果没有规范,就会表现的杂乱无章。所以,文艺团体在排练过程中,一定要讲清动作的规范,指出注意事项,说明正确做法,纠正其间出现的问题,然后经过严格要求,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反复练习,最终能够在舞台上准确的表演出优美的舞蹈。

总结

舞蹈艺术是通过高超的假设性方法来表现现实主义的内容,在结合艺术类高校的先进教学模式之后,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针对以往文艺团体中出现的舞蹈演员专业能力滞后的现象,调整改变旧的教育模式,准确的把握舞蹈演员能力较高的前进方向,着重突出演员自身的擅长方面和优点,全面的提高文艺团体的演员专业素养能力以及一定的社会地位,努力培养素质更高的舞蹈人才,这也是文艺团体未来现代化发展的必经过程。

表演专业艺术培训篇5

关键词:高校音乐 专业培养 民族艺术人才

随着诸多的综合高等院校相继开办音乐专业,越来越多的院校有“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专业”,但是一些院校往往师资缺乏、教学设备缺乏,有些学校甚至先招学生再找老师,大量的外聘教师,没有系统的教学次序、统一的教学要求,更没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导致专业课设置与实践脱节,缺乏规范的教学管理。各个专业老师的音乐技能课主观随意,性大,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活动多数围绕理论与书本,或者沿袭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注重教法更新,导致培养的毕业生毕业后眼高手低,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对音乐艺术人才的需求。笔者长期在民族艺术院校从事专业教学工作,参与制定了《专业培养方案》,对于“培养人才”与“人才就业”的关系做出如下解析: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方案。在民族高校里的综合艺术学院的《音乐专业培养方案》,则是培养民族艺术人才的重要实施指南。总体培养目标是“坚持为少数民族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的“二为”方针,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音乐专业教师以及专业表演人才,本专业为祖国各地、尤其为西部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方案》通过四个模块:“通识平台”、“文理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方案》以贯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为核心,充分体现“教书育人、育德育魂”的育人理念,依托民族院校深厚的人文底蕴,通过多学科的综合平台学习,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通识平台”的课程,培养民族高校学生的素质,其课程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价值判断能力以及综合探究能力,获得正确敏捷的思维方式、真诚的情感沟通能力、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文理平台”,培养民族高校学生全面宽泛的知识体系以及严格的学科基础知识。通过“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技能(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和管理时间能力),为将来立足社会、服务社会打好基础。本文就《方案》里的“专业平台”进行详细解读,对民族综合艺术学院的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课程计划进行详细分析,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方案》里的“专业平台”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根据教育部制定《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基本思路:“必修课程学科化、选修课程类型化、地方和学校课程特色化”。本平台的课程设计着力体现了“创新性”、“应用性”、“综合性”、“特色性”的音乐专业教育特色,不但要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技巧训练,而且要拓宽学生艺术综合能力,有以下特点:

1、创新性:科学合理使用“学分制”方案,明确的、直观的、预见性的课程体系,在知识与技能结构上必须符合人才市场的要求。

根据《方案》,要求学生从进校就开始设计出自己的“专业规划”,明确自己本科四年的修读目标与主攻方向,自己制定出明确的修读计划。针对音乐专业的特殊性,《方案》进行了有别于其他系科的“学分制”的制定、管理,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音乐专业能力的个性发展。如:对于音乐专业主干学科:声乐、钢琴、器乐等学科都是技术类学科,这三科的学分比重较大,这些学科需要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则需要在老师的引领下,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够真正掌握声乐或器乐的技能技巧。对于含技术性的专业学科,《方案》采取的是“隐藏式学年制”,即所有的专业必修课都是按学期计划开设,学生是不能够跨年级修读的,这些学科都是每期必上的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为最大限度的夯实学生专业技巧能力。但在专业选修课里就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特色化的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规划”选择专业选修课,例如:手风琴专业的同学可以修《手风琴重奏与合奏》、民乐专业的同学可以修《民乐重奏与合奏》,音乐学专业在第四学期可以在三门主干技术学科(钢琴、声乐、器乐)里“三选二”,从而获取相应的学分,充分体现专业选修的灵活性、多样性、科学性。

2、应用性:注重“实效性”,加强了“可操作性、实践性”的课程设置,避免空洞的、抽象的理论课程。

《方案》设置一系列的加强学生专业合作能力的艺术实践专业选修课程:《声乐表演与重唱》、《民乐重奏与合奏》、《手风琴伴奏与重奏》,以上课程强调艺术专业能力的实践性、合作性、应用性,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平台,给予音乐专业的同学更多的多声部重唱、重奏、合唱、合奏训练,通过这三门选修课程教学目的之一:让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获取更多的声乐、器乐的表演能力,储备更多的合唱、合奏、重唱、重奏的作品,多数是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能够参加各级各类赛事,为各级各类演出服务,为社会服务;目的之二: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大学生队伍“创新人才培养”规范化、系统化,同时学生们可以积累更多的“创新实践项目”;教学目的之三:让学生们在各种赛事中、各种演出中获得艺术实践能力体验,不但学会表演作品,还会排练作品,把教室当舞台、把舞台当教室,给学生们这样的训练,从而获得真正的实践艺术能力。通过以上一些特色课程的开设,许多的民族艺术作品已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喜获佳绩,增加了学生们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3、综合性:细化“宽口径”,强调综合技术能力,从而获得宽泛的就业能力。

在2010年教育部即将在厦举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活动》,其参赛项目为“综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教育基础理论”与“音乐教育技能”,技能比赛就包括“钢琴演奏、歌唱与钢琴伴奏、自弹自唱、中外乐器演奏”,这一赛事项目出台,更加明确了音乐学专业的培养导向一“宽口径”,强化学生们综合的应用技术能力。民族艺术院校更应抓住这一重要纲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优秀的民族人才。如将《器乐辅修》则将民族乐器(胡琴、马头琴、琵琶、古筝、唢呐、民族打击乐器)等多种民族乐器作为专业辅修,即人人都可以选择一门除钢琴以外的民族乐器,通过对民族乐器的技法学习,其目的是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与传承。

4、特色性:利用综合艺术院校的专业优势,合理设计两个专业的艺术技能、技巧课,培养出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与人才市场需求相统一的毕业生。

综合性艺术院校在音乐方向几乎都开设了两个分枝专业:“音乐学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其共性:在民族高校里更需强调的是不管哪个方向的人才培养,都要保护民族音乐、弘扬民族艺术,多演绎、传唱民族乐曲,多创作民族作品,在这个基础上尊重、理解、学习世界的多元文化。所培养的学生必须有深厚全面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或精、或专、或全面多能,来适应当代飞速发展的社会。其特色性体展现在《方案》里,对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技术层面上的训练是以专业音乐院校的培养目标为参照,给予严谨的、科学的专业技术训练,采取“一对一”专业小课,要求他们在音乐表演领域的技能、技巧运用娴熟,以“专业、精深”为目标,大力倡导多演绎民族民间音乐,成为“民族音乐演绎者”。对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则从“基础性、专业性、师范性”进行培养,此目标就是“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多数专业课是“一对三”小组课,在课堂教学中同样多学习民族、民间音乐。这样的专业课最大的好处是: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到本专业的“唱法、奏法”,而且还可以学到本专业相关的“教学法”,因为这样的“小组课”有利与学生相互观摩学习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课堂设计、作品选择等等,为将来更好地进行由“学生到老师”这一角色的转换。这两种专业是两种不同的行业,即有着不同的规格要求,又有相似的教学目标一“民族性、应用型、实战型”的人才。

二、《方案》充分了体现民族高校对艺术人才培养方法的特性,从以下几个层面解析:

1、“人才培养”的始终贯穿着民族音乐历史与文化。

综合民族艺术院校的音乐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现肩负着对本民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在专业培养过程中,要保护他们天生的艺术资质,再给予合理的专业训练,通过专业技能学习,能够更好地从祖辈的口中传承音乐文化;通过专业学习,懂得走向“山间原野”收集整理原生态音乐,会用音乐技术的耳朵,在舞台上展现、传承原生态音乐;懂得舞台上的原生态艺术作品,除了遵循艺术作品的客观规律(规范的音色、音准、节奏以及自己民族的乐音体系),还需遵循作品必须源自生活,体现少数民族的生活情趣,具备鲜明的民族性,能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历史文化内涵;在专业培训过程中,扩大对其他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了解与传承意识。对专业声乐作品、器乐作品的选择上也应体现56个民族的融和与包容。

2、多开设民族器乐课程,对民族乐器的学习目的是学习乐器的技巧以及学习与乐器相关的民族文化:

民族乐器在我国是最为普遍的乐器。通过高校民乐专业的学习,对民族传统文化、民族历史、民族风情会有进一步的学习。民族高校的毕业生具备民族乐器的技能才能更好服务于各级各类机构,尤其可以在西部民族地区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例如“二胡”作为专业辅修,通过这一号业的技能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胡琴”更宽泛的性能、演奏技艺和文化背景,了解到它们时常都担任各种民族器乐合奏以及伴随着戏曲、曲艺、歌舞、民歌等艺术形式。学习这类擦奏弦鸣乐器的演奏技巧,实则是对民族音乐文化艺术进行研究学习。

3、民间音乐采风、民族语言的音乐教育实践以及民族音乐教学研究:

对于汉族学生应增加少数民族的了解,增加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在教学中多唱、多弹民族音乐作品,充分利用艺术实践机会。让各民族同学创作艺术作品、排演音乐会,多种渠道进行民族文化保护与发扬、多民族情感进行沟通与交流。例如在“5·12”大地震后,老师们采风偶得“羌音”,以羌族的音乐语言创作、演绎了羌族多声部无伴奏女声合唱《羌山妙音》,彷佛羌山上的“雪山、薄雾”升华为天籁般的羌音。在乐曲创作中的乐思构想为主线,对民族音乐素材使用、合唱编配、以及多声部民歌的排演进行了探索与分析,强调音乐创作技法要为刻画音乐内涵服务,充分运用常规的课堂教学进行合唱训练及表演训练,这首作品用藏羌民族语言演唱,最后展现在舞台上、比赛场上,获得各种奖项,这一教学形式体现了传承民族音乐艺术的创新思路与拓展精神。

表演专业艺术培训篇6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艺术院校;“校中团”

1 “校中团”运行:融入现代学徒制

艺术院校“校中团”是根据舞台演艺特点建立的艺术团和院系专业人才培养管理有机结合,形成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特色模式,运行中融入了现代学徒制因素。

1.1 “校中团”特色管理

“校中团”模式在运行中解决了艺术院校内部两个管理体系融合问题,让教学管理和艺术展演管理一元化,同时也激发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及演出的积极性,重要的是通过演出项目编排和训练,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校中团”模式形成了艺术院校管理和教学的特色:一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项目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是剧团项目的基石,团级项目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延伸和发展;二是专业老师就是项目的负责人,艺术团的指导老师;三是项目来自课堂,专业老师创新编排的演出曲目在课内全体学生得到有效训练,组合有表演天赋的学生就可以登台演出;四是管理校团合一,二级院系领导就是艺术团领导,专业老师就是各演出队的指导老师和项目负责人;五是学生的演出激励和专业课程成绩及奖励制度挂钩,有项目、有演出、表现出色是考评学生的关键因素;六是课内训练与课外训练的结合,日常基本功的训练和项目的编排是课内教学的基础,规定的校内汇报演出和外出参演竞演,需要集中课外时段的强化演练、联排及彩排。

1.2 现代学徒制的融入

“校中团”在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疑问。一是节目从哪里来?尤其是有创意的、应时应景的节目怎样编排出来?二是节目去哪里演?节目是适应校内公演,还是社会公演,还是参加艺术展演竞赛?关键在师资队伍,专兼职教师是否有一线舞台表演经验,外聘老师能否带节目来教学、排练和演出?

现代学徒制就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1]现代学徒制实施前提是校企的深度合作,关键是师资来源,教师的教和师傅的教要互动合作。这就提到现代学徒制的新的特点,涉及相关利益群体更多,更需建立新型的、规范化的运作机制的问题,学徒制与正规教育融合的问题。[2]

从艺术院校突出舞台表演的专业来看,专业核心的技能是舞台演艺能力,涉及声乐演唱、钢琴演奏与伴奏(器乐演奏)、舞蹈排演、表演(小品、曲艺、音乐剧等)、杂技等丰富的舞台展演形式。这些技能培养和展示就必须有舞台,在艺术院校一般都有剧场或演艺厅,同时还有正规的艺术团来组织编排和演出,当然更重要的是和社会的演艺团体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校内剧场、艺术团和社会专业演艺团体,这三者共同融会在学校的二级院系,最终形成教师团队,以演出的剧目和专业核心模块课程体系来呈现。这就是说以演艺类专业建制的二级院系和艺术团,一方面是学校内部管理模式的二级院系;一方面是组织编排节目和对外演出为主的艺术团,共同形成“校中团”模式,教学和管理功能深度融合。艺术团里的艺术指导老师就具有了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演出指导(相当于企业里的师傅)。在艺术院校里,本身就有要求,专业老师本身就是演员的身份,必须自己能上台演出,这也是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二级院系和艺术团的外聘教师,往往角色更关键,聘请的老师(演出指导)必须要从一线来,有项目进课堂并指导艺术团。这样看来,艺术院校“校中团”模式本身就有现代学徒制的雏形。

“校中团”运行机制就是艺术院校和社会专业演艺团体的深度合作机制。现代学徒制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校企双方尤其是高职院校应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探寻校企利益共同体建设的模式、机制和保障等,全面推进校企深度合作。[3]如何发挥外聘教师项目带动作用?如何将社会文化团体和部门的项目引进来?如何将艺术团演出推向市场?演艺才能展示真正走向文艺演出市场,真正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真正培养出能走向演艺一线的人才。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现代学徒制实行关键是由企业来决定如何实施课程内容。[4]

2 “校中团”优化:整合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中的“学徒”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深度融合,在现行体制下,考虑利益共同体。艺术院校“校中团”模式中,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和要求,确有值得优化的地方。教师的身份问题就值得优化,学生身份问题也可优化处理,自己建立的项目与市场对接有待优化,外来项目自身价值的优化,与演艺市场接轨的优化。为此,教师双重身份问题、学生双重身份问题和艺术团市场化的选择,是艺术院校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关键。

2.1 教师双重身份的确立

专任教师必须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艺术团的艺术指导(演员)。专任教师应聘时,应该以艺术团招聘人才出发,艺术指导兼演员具有登台演出能力,上台表演就是称职,编出剧目就是艺术指导,更注重专任教师具有的艺术表演的舞台经验;同时具有教师身份,会组织专业项目训练,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样,作为艺术团的艺术指导兼演员的教师,进校时就确立的自身的身份,首先是艺术团的艺术指导兼演员,当然具有舞台表演能力,其次就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师。此二者,更看重艺术指导兼演员的身份,这是突出舞台表演的艺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实现关键,作为艺术学生的艺术指导必须有舞台剧目的编创能力和指导训练能力。其次才是专任教师的身份,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的队伍之中。

兼职教师的聘请做到三点:一是兼职教师必须是社会专业演艺团体一线来的,有丰富的舞台演出经验,这也是现代学徒制强调的校企深度合作双导师合作培养的关键点;二是必须带着项目,对艺术团进行项目指导、排练和演出;三是必须有适应演出市场的项目引进。关键是项目的引进,兼职教师是随项目产生而产生的需求,兼职教师是来指导完成项目的。

2.2 学生双重身份的确立

如何加强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性,有学者提出以学徒为主的双重身份。[5]作为舞台艺术表演见长的学生,也必须确定两个身份,一是专业学生身份,二是艺术团演员身份。实现艺术团的演员身份(类似学徒)是现代学徒制的逻辑起点。学生进校之初就必须明确,每个学生必须要上舞台表演,必须进艺术团,根据艺术专长至少参加一个文艺演出队,必须进入项目的任务中去,实现课程学习成绩和艺术团训练和展演的表现结合起来进行考评。艺术团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吸纳学生,进行有效的升降体制,新生第一学期可以进入艺术团预备二队(也可以叫一年级艺术团);第三学期进入艺术预备一队(也可叫二年级艺术团);校级艺术团是在一队和二队基础上选的。

2.3 企业管理运营的模式

艺术院校整合现代学徒制,“校中团”要实行文化企业管理运营模式,推行团长负责制,对接文化市场,运营的文化演艺项目,对接产业,实现盈利。一是做到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实行项目指导制。艺术指导必须编出经典的演出曲目,随时供应演出市场。必须有营销部门,跑市场,做宣传,拉项目,实行自负盈亏,利益共享。二是对接地方文化事业发展战略,确立重点文化项目的运作机制。可以排演经典剧目,在剧院进行公演,实现票房收入,也可以结合地方旅游文化产业,实现雅俗共赏的经典文化实景演艺,推动地方旅游产业的升级。三是积极开拓文艺演出市场,上演大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实现艺术院校“校中团”整合现代学徒制的多元参与的利益相关者共享机制,突出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校中团”服务地方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振洪.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

[2] 赵志群.从双元制教育实践谈现代学徒制的建设[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2(9).

[3] 王振洪.构建利益共同体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J].中国高教研究,2011:61-63.

[4] 熊萍.走进现代学徒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5] 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

表演专业艺术培训篇7

【关键词】高职 本科学位 音乐表演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会议指出,要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大力培养文化产业人才,为规划实施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①深圳文化产业正在成为一项主导行业,包括演艺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同时冲击了深圳的高职音乐教育定位。

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现有音乐表演专业的发展概况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93年,是国内最早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之一,2009年11月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正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首批国家示范校。下属人文学院文化事业管理(音乐表演)专业,于2009年11月在原艺术教研室基础上组建成立,现专业下设声乐、钢琴、器乐、舞蹈4个教研组,专业于2009年8月开始招生,并按《文化事业管理(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计划》(学制3年)于9月正式启动正常教学程序。

1.音乐表演专业的建设基础

(1)学生人数、教师结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音乐表演专业方向现有学生99名 ,组建后的文化事业管理(音乐表演)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经验的教师队伍,现有专职音乐教师12名,其中3名副教授、2名讲师、7名助教,教师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5名。

(2)实训室建设。学院配有音乐厅、钢琴实训室、合唱实训室、管乐实训室、民乐实训室、舞蹈实训室、电子钢琴实训室、电子音乐制作实训室、录音实训室等。

(3)实习基地建设。学院有深圳市音乐厅、深圳保利剧院、深圳市聚橙网络技术有限公司、龙岗区群众艺术馆等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

(4)设施设备。学院现有电子钢琴16台、钢琴45台、长笛21支、单簧管8支、古筝47台和一批管乐、民乐器。

2.试办本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学院音乐表演专业注重职业化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形成有别于普通本科专业及现有专科专业的人才。应用型技术教育本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培养既有音乐表演专长,又有一定演艺策划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音乐学与策划学的跨学科教育模式下,形成高等职业应用型教育音乐表演专业的跨界优势。

(2)以音乐学为主干学科,探索以演艺策划介入文化创意产业(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新路径,形成学科发展新兴优势的行业优势。

(3)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核心,围绕舞台,造就人才,真正培养学生从事职业演艺活动的实际能力,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形成应用型音乐教育的就业优势。

(4)音乐表演专业设立的定位切合市场需求,应用性强,在普通本科还没有先例。

二、深圳高职音乐表演专业本科办学的必然性

l.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音乐表演专业本科人才的需求及变化

深圳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 2004年提出“文化立市”的重大战略决策。 2005年,深圳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体会议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为深圳继高科技、金融、物流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深圳市政府制定《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②提出并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创意设计之都”和“动漫基地”建设, 进一步要求深圳建成区域文艺演出中心。2006年,深圳市政府又制定了《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20)》等多项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08年,《深圳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获批,方案提出深圳要成为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中心。③到2020年,深圳将成为国内一流、亚洲领先、全球知名的文化产业先锋城市。

深圳一直把建设钢琴之都作为自身的文化目标之一,在政府的倡导与推动下,钢琴热开始在全市悄然兴起。如今,深圳市已有琴行120多家,拥有钢琴的家庭不下10万户,钢琴拥有量达到了2000多台,普及率在10%以上,大大高于国内其他城市家庭钢琴拥有率。钢琴正在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全民艺术”;李云迪、张昊辰等一批年轻钢琴演奏家频频在国际大赛中获奖;深圳还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称号,荣获“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称号,深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初步彰显。为了持续提升经济特区文化创造力和影响力,努力建设文化强市,这对人才培养层次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圳高职教育音乐表演专业本科办学的发展针对深圳音乐表演及演艺策划人才短缺现状,以深圳演艺业需求为导向,与深圳支柱产业之一文化产业相对接,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社会对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的迫切需求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文化事业管理(音乐表演)专业已经开始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通过针对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及营销策划能力培养的课程安排,已经初见成效。但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学生及家长对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现有的发展层次显然已成为社会技术人才需求的制约,只有继续向上拓深拓展,使学生能够有途径继续学习,强化技能,深化理论,才能满足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3.探索健全职业教育专业学位体系的必要性

表演专业艺术培训篇8

学校名称:天津艺术职业学院

学校代码:12882

办学类型:公办高等职业学院

学校历史: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由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和天津市艺术学校共同组建而成的国办全日制综合性艺术类高职学院,隶属于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

办学条件:学院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天津文化副中心地带,毗邻地铁9号线的一号桥站,交通便捷。学院行业优势明显,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特色鲜明,办学成果显著,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

人才培养:学院以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和服务天津文化强市发展战略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努力培养大批德才兼备、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形式:学院成立以来,为局所属的各级各类院团、展览馆、博物馆、天津大剧院、华夏未来等单位输送了大批专业对口的优秀毕业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就业率,现已成为与天津国际港口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化艺术人才培养基地。

招生专业介绍:

曲艺表演 专业代码:650205 所属院系:曲艺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相声、快板、评书、小品、魔术、鼓曲演唱、曲艺伴奏等多种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的基本理论和表演技能,能在各级各类艺术团体从事专业曲艺表演和承担群众文化艺术辅导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曲艺表演专业基础课、曲艺作品欣赏、中国曲艺史、曲艺概论、曲艺作品选讲、相声(鼓曲)写作、戏剧理论等。

表演艺术(幼儿艺术)  专业代码:650201 所属院系:学前艺术教育系

培养目标:依托我院艺术门类齐全的资源优势,为适应目前幼儿艺术教育岗位人才紧缺的市场需求,培养能够在各类幼儿园、艺术培训机构等相关行业,从事音乐、舞蹈、主持及中国传统艺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幼儿艺术教育及培训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核心课程: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舞台音乐剧创编、幼儿钢琴辅导、幼儿舞蹈编导、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艺术概论、舞台化妆等。

音乐表演 专业代码:650219 所属院系:音乐系

专业方向:(1)声乐 包括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

(2)器乐 包括中国乐器、西洋管弦乐器、钢琴、电声乐器演奏。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音乐表演的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有较强的音乐演绎能力,能在各级各类艺术团体和学校从事音乐表演、教学及与音乐活动组织管理工作及丰富企业文化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演唱、演奏、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基础、民族民间音乐、曲式、指挥基础、合唱与合唱指挥、乐器合奏、形体、台词与表演等。

舞蹈表演 专业代码:650207 所属院系:舞蹈系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舞蹈表演的专业知识和舞蹈编导能力,掌握舞蹈表演专业技能,能在各级各类专业院团、群众艺术团体及演艺公司进行舞蹈表演、编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芭蕾舞基训、中国舞基训、中国民族民间舞、外国民间舞、身韵、剧目、舞蹈编导、舞蹈艺术概论、舞蹈鉴赏、乐理等。

人物形象设计 专业代码:650122 所属院系:文化管理系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文化修养,能在广告文化传播公司、形象设计公司、艺术院团等相关单位从事美容护肤、发型设计、服饰搭配、化妆造型等人物形象设计工作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服装设计基础、化妆造型设计、艺术甲饰、发型设计与制作、美容技术、化妆品制造与应用、美容医学基础、人物形象设计实践等。

舞台艺术设计与制作(舞台技术) 专业代码:650218 所属院系:舞美文博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舞台技术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舞台艺术能力,能熟练使用各类舞台设备及舞台道具、能够在各演出团体的舞美中心、各类演出场馆和广告传媒公司从事舞台设计、管理、服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核心课程:舞台设计、舞台灯光基础、舞台音响基础、布景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绘画、汇景、摄影摄像基础、舞台与影视道具制作等。

8、播音与主持 专业代码:660202 所属院系:文化管理系

培养目标:培养熟悉礼仪庆典活动市场,具备良好的口才和一定的组织能力,能承担各种庆典活动的策划与主持工作,并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部门从事采访、编辑、节目策划主持、媒介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播音基础、庆典策划与主持、台词表演、语言训练、广播电视编导、电视专题制作、形体、配音艺术等。

12、摄影摄像技术 专业代码:660213 所属院系:文化管理系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较扎实的影视理论基础、较强的影视制作和市场营销策划能力,具备影视拍摄和后期制作技术能力,能在各类文化广播影视公司的宣传部门从事影视拍摄、影视广告制作、摄像、编导及后期制作等相关工作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核心课程:摄影构图、摄影曝光技术、相机实用技艺、摄影色彩构成、影视后期制作、影视美学、影视照明技术、数码相机使用实训、摄像技术、广告摄影摄像等。

所有报考我校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均须参加考生所在省市组织的艺术类统(联)考测试。凡所在省市统(联)考测试未涉及到的专业,考生可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测试。同时我校也承认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校考合格成绩。如遇不允许我校承认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校考合格成绩的省市,考生必须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测试。

我校曲艺表演专业只承认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测试合格成绩。

校考专业测试:

考试地点:天津市河东区娄山道27号

考试时间:2015年3月19日(初试); 2015年3月20日(复试)

考试内容:

曲艺表演:语言能力测试、无实物命题表演、才艺展示(曲艺、魔术、模仿类优先)、曲艺常识问答。

表演艺术(幼儿艺术):专业主项测试(声乐、器乐、舞蹈任选其一);专业技能测试(儿歌弹唱、儿童舞蹈、儿歌表演唱任选其一,不与专业主项重复);命题儿童故事;主题简笔画;职业心理测评。

播音与主持:形象气质展示、语言能力测试(自选内容,体裁不限)、即兴语言组织表达、才艺展示。

音乐表演:专项测试(分声乐、器乐,考生根据自己专长任选一门作为专项参加测试)、乐理测试、音乐素质测试(听音、视唱)。

舞蹈表演:基础项目测试、动作模仿、即兴舞蹈、舞蹈剧目片段表演、节奏测试。

报名办法:

1、考生可于2016年1月16日起登录学院网站的招生就业专栏进行网上预报名。

2、完成网报的考生可于2016年2月22日起至考试前,到学院招生就业处现场办理确认手续,同时审验报考资格、缴纳报名考务费、发放专业考试准考证。

3、现场确认时,考生须携带相关材料。

①户口本(原件、首页及本人页的复印件);

②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③一寸蓝背景免冠照片四张(每张照片背面注上考生姓名);

④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往届生提供);

⑤带有以“16”开头的14位考生号的各类准考证(复印件);

4、若考生进行了网上报名,但未在规定时间内现场确认的,视为无效。

5、如遇特殊问题的,及时将情况反馈至我处。

录取原则:

一、学院院校志愿录取以志愿优先为原则,即按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当各省、市公布的同批次最低控制线上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的人数少于招生计划时,再录取第二志愿报考我院的考生,依此类推。实行平行志愿省份,录取以所在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录取规则为准。

二、学院专业志愿录取以分数优先为原则,依次按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录取。在考生所报专业志愿均未被录取情况下,对服从专业调剂者,可调到未录满专业;对不服从调剂者,作退档处理。专业志愿不设分数级差。无男女生比例。

三、艺术类专业录取时,对于组织艺术类统(联)考测试的专业,执行各省市划定的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录取控制分数线,将已投档的考生依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按文化课与专业课成绩总和从高至低顺序录取;

对于院校自行组织专业测试的专业,在考生专业成绩合格的前提下,执行各省市划定的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将已投档的考生依照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按文化课成绩从高至低顺序录取。

若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制定相关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以所在地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录取规则为准。

如有调整,以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委员会制定的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为准。

四、符合有关加分政策的考生,按国家有关规定择优录取。

收费标准:

按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物价局规定的标准收取,艺术类学生8000元/年,普通类学生5000元/年。

学院地址:天津市河东区娄山道27号

咨询电话:022-58911913、58911936

学院网址: arttj.cn

E-mail: tjyszb@126.com

上一篇:投资业务行业分析报告范文 下一篇:日常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