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18 16:57:00

少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少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篇1

注重品牌少儿达人Show人格培养繁荣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又是普通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对青少年个性特长和审美素质培养的重要阵地,而丰富多样的青少年校外文化艺术教育活动是实施校外艺术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分重视文化建设,高度关注青少年文化艺术素质健康发展,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繁荣我国青少年文化艺术事业,促进青少年文化艺术素质健康发展,全面展示其良好的艺术才华,培养健全的人格,提升其审美能力,为其健康成长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认真思考并该为之尽心尽力。

为广泛服务广大青少年儿童,最大限度发挥中心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资源优势,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首届少儿达人SHOW基础上,于本年度再次举办了“飞扬的歌声美好的生活”——“阿拉丁杯”浦东新区第二届少儿达人Show,注重品牌建设,通过艺术才艺展示活动和延伸活动,在广大青少年儿童中广泛宣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了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等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辐射、育人功能,实践“奉献儿童缔造未来”的育人宗旨。

一、校外艺术文化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作用和承载的责任

所谓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指的是由各级校外教育机构或社会团体领导和组织的,与普通学校教育相接应的,满足中小幼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需求的素质教育活动,是通过传递人类的文化艺术,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施加积极影响,并把其转化为中小幼学生的精神食量,同时按一定社会要求塑造社会化需要的成员,进而又促进其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实践活动的教育行为。校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它有别于普通学校教育,其教育对象参与的自主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更能通过各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青少年优良品德的培养。例如,在舞蹈团基训活动中,通过对民族舞蹈的学习,青少年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服装和不同的乐器,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而激发他们民族自豪感;而在声乐的教学活动中,通过革命歌曲和传统歌曲的教学,能使学生自然的接受爱国主义和历史情感的教育;在跆拳道学习活动中,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懂得许多礼仪常识,并能学习到克己忍让,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吃苦的精神。

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自身需要,是对于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迫切要求。艺术文化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加强艺术教育才能有效地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有效转轨。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我国校外艺术文化教育作为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正在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重任。校外文化艺术教育机构服务和追求的目标就是做好校外艺术文化教育工作,做到与学校教育无缝衔接,充分发挥校外素质教育的阵地作用。

二、校外艺术文化教育的现状

青少年始终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青少年的文化艺术素质,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

(一)青少年艺术文化教育受到考验

新思想、新观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不断影响着青少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丰富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必然需要指导青少年在艺术领域的先进思想规范;当前的教育模式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应试型教育,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艺术文化素质教育,使校外艺术文化教育存在盲区,致使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假日里青少年能到哪里去”;青少年的艺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都存在需要提高的地方……能否妥善处理好所有这些问题,是对青少年艺术文化教育的挑战。

(二)社会特殊青少年问题严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们就业的分层化、生活压力加大和个性化时代的到来,贫困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残疾人子女数量已越来越多,成为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社会群体。全社会都要关心他们的就学、生活,创造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在校外教育上,需要更多的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需要更多的文化艺术兴趣培养,锻炼出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受挫折能力,成为自信、自立、自强的社会有用人才。

(三)青少年心理、人格存在缺陷

由于现阶段我国青少年都为独生子女,一方面,在家庭都非常溺爱,其自理能力、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平时锻炼机会较少,当遇到一定的矛盾、压力时,就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有的会有很强的自卑感,敏感而易伤害,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内向、孤僻的性格,影响个性发展,造成性格缺陷;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学校、家长对其期望值都很高,造成其心理压力过重。一旦遇上一点挫折,很容易就会产生严重的消极情绪,如极端的失望、孤独、焦虑,这时如果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就必然给孩子造成精神压力,由于此阶段的青少年身心性格、心理不健全,一旦达到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有的甚至选择了自己结束年轻生命的极端悲剧,这需要开展文化艺术教育,在集体活动中释放心理压力,辅助以心理教育咨询服务,开导并及时解决具体问题。

三、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的影响

审美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是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审美情趣和爱好、识别美丑的能力、艺术才能和特长等。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的审美素质的形成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校外艺术活动对培养青少年审美兴趣和能力有显著的引导作用。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是一种开放性的参与活动,青少年根据自己的学习掌握的实际情况,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一起讨论、评价而且不受学校教育那样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校外艺术文化教育以其鲜明的活动特点,必然吸引着大量青少年踊跃参与,为培养一批又一批文化艺术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不少人以后走上了文化艺术发展道路,最终成了艺术领域的明星。

2012年是浦东新区校外教育资源再一次整合后走向发展的起步年。为服务后世博,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提出的文件精神,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了两届少儿达人Show活动,以此充分发挥活动中心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等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育人功能,打造品牌,形成特色,繁荣青少年文化艺术教育活动,构建青少年多元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广大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四、明确校外艺术文化教育的定位和功能,促进校外艺术教育良性可持续发展

针对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就决定了新形势下青少年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建设要有新思路,青少年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必须明确目标迎难而上,全面仔细了解青少年的文化艺术需求和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审时度势,必须明确服务好青少年文化艺术需求为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定位和功能。

(一)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定位

为广泛服务广大青少年儿童,最大限度发挥中心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资源优势,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首届少儿达人SHOW基础上,于本年度再次举办了“飞扬的歌声美好的生活”——“阿拉丁杯”浦东新区第二届少儿达人Show,注重品牌建设,通过艺术才艺展示活动和延伸活动,在广大青少年儿童中广泛宣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了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等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辐射、育人功能,实践“奉献儿童缔造未来”的育人宗旨。

在两届“少儿达人Show”活动的探索中,笔者认为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应成为:青少年社会实践的“大舞台”、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大本营”、特殊青少年校外的“给力站”、 青少年分享快乐的“大观园”。

1.青少年社会实践的“大舞台”

人在获得吃、穿、安全等基本保障之后,都有展示自我的需求,孩子也不例外。通过展示自我,得到师长的认可和欣赏,从而获得成就感,这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活动中心的艺术活动属于每一位学生,在这里,无论有何特长、学艺是三年还是半年,无论是在提高班还是启蒙班,孩子们都可以借助歌声、舞蹈、画笔、游戏、体育、摄像机……来表现最好的自己、展示自己、体验成功,这不仅指知识和技能,还有培养的精神气质。孩子们用通力合作的节目、精心打磨的作品,台前幕后的感人故事和对家人长辈的致谢,来展现协作、感恩、坚韧不拔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风貌。

因此,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始终坚持面向和服务于广大青少年,通过与学校、社区联动,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创造必要条件,对青少年集体组织的普及性教育实践活动实行免费,突出、体现公益性,使广大青少年能够充分享有校外活动场所提供的各项服务。

2.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大本营”

坚持与培育青少年全面素质发展的目标相一致,选择适应青少年阶段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水平的教育方式,从青少年所接受的普通学校教育和思想生活实际出发,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等,努力成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大本营”。

为了让每个孩子充分展示才能、体验成功,首届“世博欢迎你,少儿SHOW”紧扣世博年和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的大背景,引导浦东新区中小学少先队员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当好“小小东道主”,活动突出了世博年这一时代特征,使其成为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大本营”。

3.特殊青少年校外“给力站”

全国各地来沪务工农民工、4050下岗失业职工等社会成员在为城市建设、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社会各界需关注他们的生活现状,特别是关心他们子女的学习问题。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需主动、积极承担起社会公益职能,为他们子女的校外教育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少儿达人Show”活动,不分男与女、不分你与我、不分城市与农村、不分完整与残缺、不分国界,以服务广大青少年为宗旨,只要有才艺、想展示、有梦想,就能踏上这个舞台,尽情演绎,它是特殊青少年的校外“给力站”。

4.分享快乐的“大观园”

活动中心的艺术文化教育活动是孩子的舞台、家长的看台,大家分享快乐的“大看台”。丰富多彩、自成系列的“少儿达人SHOW”主题活动,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展示才华搭建平台,既促进青少年在展示自我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又丰富了他们的情感、文化、生活;同时,在培养他们张扬个性、交流、沟通、共处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他们文化艺术世界的品位和鉴赏力。大家在这里分享着特长展示的快乐、交流演出的快乐、观摩学习的快乐……如此以往,长期坚持,将使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社会影响和教育活动质量不断得以提高,也为青少年参与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等公益性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活动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

校外艺术教育的鲜明特色是以“活动”为主要载体的教育模式,更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其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艺术天才,其根本任务不在于传授多少艺术技艺,而是着重培养艺术教育所特有的、能对学生今后一生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稳定素质和能力。

少儿达人Show系列活动以服务为宗旨,以“培养兴趣、发展个性、锻炼能力、增强自信、激励创新”为原则,实现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运作两年来,面向以浦东新区学生艺术团、各分部在册的学员为主兼顾辐射新区的中小学生,开展了50余场、观众万余人,使同学们有机会在大小朋友面前展示所学,培养舞台表演意识、积累舞台表演经验、感受舞台表演气氛、锻炼自身胆量和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增添了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适时召开由活动专家、领导、青少年演员代表、义工代表等参加的阶段活动总结暨座谈研讨会,为其良性可持续,营造建言献策的氛围。

(二)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功能

1.凸显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青少年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要求把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融入到整个教学、科技、文化、体育、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当中;传统的灌输教育形式必须改变,通过结合自身实际形成特色,寓教于乐、审教于学、寓教于知、寓教于行,寓教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使青少年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和历史文化的教育,陶冶思想情操得到,提升道德境界。

2.凸显公益服务和社会效益

实施青少年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的机构应是非营利性的,是公益性的服务机构,一定要把社会效益和有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作为工作的基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学校教育以学生为本,青少年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就应以青少年为本,教育活动成效的评价标准应该是社会的欢迎程度、拥护程度,以青少年的参与程度;工作好差的主要标志是青少年“喜不喜欢”、“拥不拥护”、“接不接受”。同时,还要处理好非营利和适当收费之间的关系。在适当收费的同时要把握好公益性原则,应该把这笔收入真正投入到公益性的校外教育工作中去,体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非营利性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但不排除可以适当收取一定的费用。在国际上,一些非营利性机构也是要收取一定费用的。在我国,开展校外教育不是义务教育,要做到一切免费,目前来讲也是不可能的。

3.凸显青少年艺术文化活动特性

(1)时代性

活动应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为体现艺术文化教育活动阵地活动的时代特征,2010年我们注重对该活动第一届主题的创设:“世博欢迎你,快乐才艺SHOW”。2010年是世博年,亦是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在此大背景下,为给浦东新区中小学少先队员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的平台,并希望通过活动激励他们当好“小小东道主”,于是应运而生活动主题“世博欢迎你快乐才艺SHOW”。充分突出了“世博年”这一时代特征。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活动策划突出时代性,可以引导青少年儿童认知世界、认知社会等知识结构的整体形成,从而促其全面发展,激励实现终身发展的育人目标。

(2)兴趣性

校外教育的理念、模式和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创造条件来满足少年儿童追求兴趣、探索奥秘、表现才艺、充当主体的欲望和要求,使他们愉快参与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在兴奋和“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学会技能、懂得做人、快乐进步。从兴趣发展到乐趣,再从乐趣发展到志趣。“交融型”运作实践过程中不管对孩子还是家长都凸显了“兴趣性”。

(3)丰富性

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是一种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并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过程。在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内容上,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探索创新,坚持以普及性、容易参与性活动为主,力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生动活泼。“世博欢迎你快乐才艺SHOW”“歌世博、颂世博、舞世博、奏世博”四个专场内容丰富,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已经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引用一位家长的话说:“已成为孩子们心中的乐园”。“阿拉丁杯”浦东新区第二届少儿达人Show活动在首届的基础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不管是从内容还是形式,都赢得了家长和孩子的欢迎和喜爱。五、注重品牌建设,创建“少儿达人秀”艺术活动品牌,繁荣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刻不容缓

品牌是生存发展之本,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要强化品牌意识,创建特色艺术文化活动,以良好品牌在青少年成长中确定良好形象,以良好的品牌在家长中树立良好的信誉,以良好的品牌在孩子们中建立巨大吸引力,即以优秀品牌建设为龙头,带动校外艺术教育活动发展。校外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必须遵循“注重品牌,面向全体、全员参与,让校外文化艺术教育面向每个学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艺术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工作思路。

为活跃上海市浦东新区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活动,结合时代特色,创建的“少儿达人秀”艺术活动品牌,目前已经圆满开展了两届活动。仅以2011年活动为例,活动吸引了新区乃至上海市万余名少年儿童的热情踊跃参与,通过18场海选,在1月7日的总决赛中,经过校级、区级层层选拔54余位选手参加15个节目的决赛,分别决出了一、二、三等奖。虽然当日的气温骤降,寒风凛冽近冰点,但是少年儿童的热情高涨,充分发挥出了主观能动性和集体协作性与凝聚力,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外,人流涌动;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内,生机勃勃,屏息待发。

该活动本着培养青少年“自信、勇敢”、激发其艺术素养潜能为宗旨,引导学生勇敢“SHOW自己”的学习生活观念。它既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搭建了自主成长和适度竞技的平台,有利于提升艺术素养、促其健康全面发展;也成为激励家长和校外教育工作者对孩子进行校外文化艺术教育的活动阵地;更是一次良好的整合社会资源、为服务好一切孩子而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活动。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现在的发展方向是以影视戏剧、舞蹈表演等语言肢体艺术为主的校外艺术文化教育,发挥着辐射、育人的功能,实践着“奉献儿童缔造未来”的育人宗旨,在两届少儿达人SHOW的活动中,报名十分踊跃,参与活动人数总量急剧攀升,究其原因与青少年对艺术教育认识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分不开的。作为一名校外艺术教育者,对品牌艺术文化教育活动给学生的影响体会很深。

六、总结

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校外艺术教育机构也正成为青少年学生教育的重要阵地,通过注重文化艺术教育品牌的建设,提供高质量和影响力的校外艺术活动,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家长和学生的欢迎。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已责无旁贷的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以其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方法的灵活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注重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品牌建设,繁荣校外艺术文化教育活动刻不容缓。相信在广大校外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校外艺术文化教育工作会更加出色,定能将素质教育推向更高的阶段。

少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篇2

论文摘要: 艺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多年来,由于重视度不足,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没有获得应有的位置。相当多的学校仍然没有开设这门课程,认为艺术课程可有可无,忽视了艺术教学在教育中的价值。 

 

艺术不仅是好的,而且是必须的。著名教育哲学家哈里•布劳迪(harry broudy)提出了如下问题并对此做了极具说服力的评述,那就是:“在普通教育中艺术的作用是什么?”他指出:如果艺术对均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把艺术纳入到中小学教育的成规课程就不应该是问题。如果艺术只是学校“紧张”功课之余提供给儿童的一种“有趣的”或“好玩的”东西,那么,布劳迪说,艺术在学校的课程中就不会有他的位置。艺术和美是天生的,人的本质上对艺术和美有一种好奇和感动。从人类行为学的角度观察,儿童早期对艺术便产生某一种认知。艺术是美好的,它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用它永恒的魅力——艺术之情对人的心灵产生直接的、深远的碰撞,使人心理健康、心灵纯洁、行为高雅。 

加德纳认为,艺术教育所培养的包括语文(话剧中的表达能力、视觉艺术作品集的推介展示)、数理逻辑(室内设计、建筑艺术所需的数理)、音乐能力、空间感(如环境设计,构图)、机械动感(如舞蹈)、人际关系(话剧或音乐会的合作、交流)、自我反省(因艺术无标准答案,要求创新与完美便须不断反省改进)、自然触觉(如质感、配色、调和)等。他认为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些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而艺术学科提供了开发这些智能的基础,是发展这些智能的重要学科。它的作用表现在如下几点: 

1.艺术教育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艺术教育能培养审美能力,色彩、旋律、线条等满足心灵愉悦的符号揭示事物之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使人对事物产生积极接近、热衷探索的态度。古今中外,施行艺术教育的目的都在于发挥艺术的这种功用,使人不知不觉地从小就培养起对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进而养成自由而高尚的情操。 

2.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缺少美的生活单调乏味。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有计划的引导儿童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的发展,因为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在引导儿童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儿童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对美的表现力。儿童在不断变化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 

当艺术课程被人们重视的时候,它似乎又变成了一种形式。成人价值像一双无形的手在指引着社儿童艺术学习的目的和方向。在这种价值的作用下,传统的科学与艺术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第一,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地位不平等,艺术教育的价值被忽略;第二,切断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关联性,各行其内容和目标;第三,将科学和艺术教育视为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其对心灵的作用。首先,艺术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只是知识灌输,它关注的是人性的本质。

爱因斯坦深有体会:“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则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其次,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是密切关联的。“对于相当多的社会大众而言,科学知识是一种自己不熟悉的和未能同化的异己力量,科学经验则是一种专业性的间接经验。于是,在表象建构和经验模式之偏倾式塑造和概象建构与认知模式之单向性塑造的基础上,不少大众(尤其是情知意素质能力正处于敏感可塑造状态和跳跃性发展之关键阶段的青少年学生),便形成了以间接经验和抽象概念为主的思维结构,缺少必需的亲身体验和感性积累,缺乏情感对间接经验和知识元素的活化和融合,于是导致以逻辑推理为主的单级式思想模式。”情感同知识的分离,导致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弱化。最后,艺术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技术的训练和知识的吸收。在这种成人价值影响下,艺术教育的不平等性、孤立性、机械性严重影响了儿童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艺术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基础,科学教育反过来又影响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辅相成的作用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对儿童发展的意义概括为以下几点: 

1.有助于拓展儿童的感受力 

传统教学中,灌输知识和技能成为了主要教育目标。儿童在这种封闭式的灌输体制下,感受力逐进退化和模糊。长此以往,他们的思维变的狭隘,内在把握世界的能力则进一步退化。艺术教育和科学融合的教育则能拓展儿童的感受力,开发他们的大脑潜能。他们在这种融合模式下,儿童不仅被要求发现事物的外在特征,同时唤起对事物的直观感受。 

儿童情感发展的源泉来自于丰富的想像力,艺术渗透的教育能使儿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冰冷的客观知识难以调动起儿童积极的情感反应。我们会发现不少科学家诸如:牛顿、爱因斯坦等人对艺术表现出浓厚的热情。艺术是科学研究的助推器,艺术的美好激发了他们的想像力、创造性,产生了对生活,对自然的热情。正是这种艺术与科学的高度融合造就了伟人的诞生。 

2. 有助于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 

感性认识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直接的感官感受,对事物的产生直接的、表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考、推理来认识事物的本质。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依赖与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使得他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我们可以从这个简单的几何三角形来看到一些问题。三角形特定的形状和结构储存在于大脑记忆系统,我们凭借感官经验很难发现图形的不合理性。视觉经验欺骗了我们的客观认知,对事物产生错误的判断。只有通过大脑理性的分析、判断来获得事物的真理性。感性能力与理性能力在这里发生了交融和碰撞,在这里启迪着智慧的迸发。正因为如此,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结合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培养的是人的智慧发展不可缺少的感性能力。 

只有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使其在普及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才能使我们学生的潜能不断得到开发,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综合素质得到有力提升,为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完美人格打下坚实基础。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艺术教育是科学教育的基础,是通往真理之路的纽带。只有肯定艺术教育的作用,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及其他品质。因此,艺术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参考文献: 

[1]埃尔•赫维茨,迈克尔•戴.儿童与艺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8. 

[2]张厚粲.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 

少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篇3

(一)少儿艺术教育非艺术化

艺术的根本特征与价值在于审美,脱离了审美的艺术,便失去了其社会价值与存在意义。因此,在进行少儿艺术教育时,首先应该进行审美教育,而缺乏审美本质的少儿艺术教育,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教育。长期以来,人们对艺术教育的价值存在较片面的理解,重视其对人的德、智功能的开发、促进作用,而忽视了艺术本身的独立性与审美价值,习惯以德育与智育的角度,让艺术教育规范化,并以此来评判艺术教育的成败,最终导致少儿艺术教育非艺术化,只能以其附属价值来证明少儿艺术教育的成功。

(二)少儿艺术教育专业化

少儿艺术教育是少儿综合教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包含基本艺术素养教育。而在当前我国少儿艺术教育中,其形式整体表现为专业院校的艺术教育。专业院校在进行少儿艺术教育时,以传授艺术理论与技能为主要目的,开展专业化教学,忽视了少儿的个体差异,表现出求全、求高、超纲、超量等特点。在教学内容上,以艺术知识与技能为教学重点,将对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作为少儿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让艺术教学过程直接变为简单的知识传递与技能训练过程,教学枯燥乏味,最终让少儿产生厌倦心理,抵触艺术学习。

(三)少儿艺术教育成人化

少儿是开展少儿艺术教育的对象,只有结合少儿心理特征与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实现对少儿的艺术教育。解放孩子的天空,是开展少儿艺术教育的意义所在。但是,当前我国少儿艺术教育并没有以促进少儿的身心发展为教育目标,而是以少儿作为成人艺术文化的传递者,让少儿艺术教育的目的偏离本质,甚至本末倒置。少儿艺术教育成人化主要表现为:教育内容成人化,与少儿实际生活差异大,对艺术作品的选择,往往偏于艰涩难懂,让少儿无法产生共鸣;在教育方式成人化,照搬成人教学观念,以教师教导、少儿模仿为主,形成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磨灭了少儿的天真,禁锢了少儿的思维,最终将少儿塑造成与成人一致的“小大人”。

(四)少儿艺术教育时装化

少儿艺术教育能提升少儿的感性素质,激发少儿的创造力与开阔思维,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少儿艺术教育逐渐呈现出时装化的现象。一些学校与幼儿园将少儿艺术教育作为装点门面、突显少儿素质教育的时装饰品。在校领导检查与家长参观时,开展少儿艺术教育,让教学内容看上去丰富多彩,但实质上缺乏内涵,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五)少儿艺术教育尖子化

成功的少儿艺术教育,应包含全体少儿,以提高全体少儿的艺术素养为教育目标,让每位少儿都享有艺术教育的权利。但在现实中,一些学校与少儿艺术教育者,错误地认为,少儿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出少数艺术尖子与个别艺术家,导致少儿艺术教育尖子化。

(六)少儿艺术教育庸俗化

培养少儿的基本艺术素养是进行少儿艺术教育的最基本目标。但在实际中,少儿艺术教育不断被庸俗化,部分人将少儿艺术教育当作是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一些家长希望借助少儿艺术教育为孩子的升学增加优势,通过“特长”确保孩子顺利进入名校学习。少儿艺术教育的目标由培养少儿艺术素养直接转变为培养特长生,失去了少儿艺术教育的原本意义。一些学校与教师同样为了提高学校与班级升学率,评选为优秀学校或优秀班级,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接受少儿艺术教育,并参加艺术水平考级,通过特长证书加分,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并以此为学校招生招牌,吸引更多家长让孩子选择本校就读。同时,一些家长存在望子成龙的思想,希望通过少儿艺术教育,培养出优秀的艺术家,以光宗耀祖。为此,将大量资金与孩子的玩耍时间全部用于艺术特长学习,让孩子身心疲惫。

二、改善少儿艺术教育异化现象的建议

(一)转变艺术教育理念

真正的艺术教育表现为审美教育,是以培养少儿的艺术审美为教育目标,而非单纯的育德、育智。因此,在少儿艺术教育中,首先必须转变学校、教师、家长及相关人员的艺术教育理念,明确艺术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艺术审美,让学生在感知中获得领悟,艺术审美能力得到培养,进而达到德育、智育的效果。

(二)优化艺术教育手段

在少儿艺术教育中,需要进行艺术教育手段的优化,以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为教学的核心环节,避免直接呈列出艺术创作方式与手法的教学方式,以让学生获得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感悟,来让艺术教育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情境教学、联想教学以及互动教学的方式,提升少儿艺术教育的水平。

(三)创新艺术教育方法

少儿艺术教育审美化的实现,需进行艺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加强少儿对艺术本身的审美感悟,通过对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从中领悟艺术的精髓,实现艺术教育的意义。如,以情动人,以对艺术作品的直接感悟为主,艺术语言讲解为辅,让学生通过艺术审美体验,激发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此来实现情感的升华,收获少儿艺术教育的实际价值。

少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 艺术活动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189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逐渐由偏重智力教育转变为偏重人格教育,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精神、情感提出了新的要求,艺术教育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幼儿的艺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欣赏力、创造力、对艺术的感受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使幼儿养成良好性格的重要途径,是使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

1 当前幼儿园艺术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活动设计脱离幼儿生活

不少教师在设计艺术活动时过于强调知识的完整性与连贯性,使得艺术活动在内容上显得比较刻板,教学场景的设计脱离幼儿的真实生活,幼儿的发展水平也低于教师的预期目标,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还有的教师一味依赖过去的教学经验,盲目照搬教材上的内容与形式,所设计的活动难以引起幼儿的共鸣,更无法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望。各幼儿园课程大同小异,艺术活动整齐划一。

1.2 活动模式单一

在分科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组织艺术活动时过分强调知识学习的次序性、阶段性,使得艺术活动的开展有了僵化的模式,不少幼儿园惯于使用“复习学习内容――教授新内容――教师评价作品”的三段式环节。如在音乐教学中,常采用练声、复习旧歌曲――学念歌词、反复学唱――律动走出课堂等模式。从学习方式上看,就是教师示范,学生机械模仿。教师包办,幼儿机械合成的现象在各类艺术活动中屡见不鲜。

1.3 艺术活动缺乏综合性

在不少幼儿课程中,艺术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单个学科为内容进行的,没有考虑到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美术老师负责绘画、手工,音乐老师负责舞蹈、唱歌,各学科间相互隔离甚至相互排斥。长此以往,幼儿艺术活动必然会向学科中心的教学模式发展,使艺术课堂形式变成知识性强、安排严谨的授课形式。

2 幼儿主题课程中开展艺术活动的策略

2.1 制定活动目标,重视全面培养

制定合理的目标是开展艺术活动的第一步,也是教师开展艺术活动的方向。活动目标应当是全面的、综合的,应涵盖幼儿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活动目标力图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幼儿的情感、智力、社会性等素质,培养幼儿理解、鉴赏、感受和创造美的能力,美化幼儿的心灵,实现幼儿的全面、个性化发展。

2.2 整合活动内容,重视思路的多样化

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化,幼儿园活动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征。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单纯拿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不能解决活动设计的所有问题,所以,我们应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优点。总体而言,在设计幼儿艺术活动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幼儿的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其学习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进行的,生活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幼儿艺术活动的设计应当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而生活中的事物也普遍包含了一些艺术内容,如旋律、节奏、比例、对称等,把艺术活动与生活相联系,能够增强幼儿的艺术感知能力,丰富幼儿的艺术感受与艺术体验,使幼儿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和创造生活。第二,结合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在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后流传下来的,是融合了劳动智慧的艺术,通过民间艺术,幼儿能够感受到民间文化蕴含的精神与智慧,更加热爱生活。民间艺术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雕刻、服饰、蜡染等美术内容,也包括童谣、民歌、神话故事等音乐与文学内容,教师在安排艺术活动的时候,不应局限在教科书上,也不要局限在技艺的技术要求上,要鼓励幼儿多动手、多动脑、积极参与。第三,用综合的方式设计艺术活动,注重各个艺术门类的协同,通过综合设计把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学习相对接,以共同的要素连通各个艺术门类,使幼儿不断地感知、实践和反思,促进整体发展。多个学科相互结合的设计模式,能更加真实地反应生活,使幼儿对现实世界形成整体意识,学会用更加广阔的视野来看待问题。

2.3 注重幼儿的认知特点

幼儿是活动设计的主题,教师在设计艺术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个性特征、兴趣及情感等来设计活动形式与活动内容。在活动中,存在教师预设情况与幼儿突况,艺术活动应当是此二者的结合,教师应当在考虑幼儿经验与活动进度后对活动进行调整,保护幼儿的探索欲望,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开放的系统,实现教学系统的优化。

2.4 重视对艺术才能的培养

艺术教育是对艺术素质的教育,艺术才能的学习是学习者在进行艺术行为时随性而起的真情投入。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艺术活动时,应尊重幼儿的意愿与想法,通过唱、画、演等多种形式来表达。艺术是文化传递的重要手段,幼儿在参与艺术活动时,能够通过对各种艺术活动的理解形成自身的文化意识,形成多元化的视野,这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

3 结论

总而言之,教师在安排艺术活动时,要动静结合、轻松愉快,幼儿的心理特点,在于兴趣集中得快,消退和转移得也快,教师应善于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在抓住幼儿兴趣点,调动幼儿兴趣的同时增加幼儿的艺术知识和科学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陈佩华.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身心发展[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12).

[2]林立.培养完整而有个性的现代儿童――访虹口区第三中心幼儿园园长秦若于[J].大众心理学,2008,(6).

[3]杜艳.在艺术教育中关注幼儿生命和谐发展――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4).

[4]王爱华.如何在折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J].学生之友(初中版)(中考月刊),2009,(9).

[5]唐明艳.谈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如何搞好幼儿的“学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12).

少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篇5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劳动人民直接创造或在劳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艺术,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民间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意思是说,民间艺术是植根于劳动和劳动者的。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是在民间艺术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相接近的、具有乡土气息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如:民间文学(童谣与童话、神话、寓言故事、谚语与谜语等),民间音乐(歌曲、舞蹈、乐曲等);民间美术(绘画、年画、手工、刺绣、剪纸、泥塑等),都可以用在幼儿各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启蒙教育。

二、民间艺术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作用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间艺术作为其间一支瑰丽奇异,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活力,它产于自然,内容丰富多彩。在幼儿园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是为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的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尊心,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民间艺术的兴趣、情感和审美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1.提高幼儿的民族意识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他是反映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感受以及爱憎,他以丰富的内容对人们进行道德文化的教育。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特别是民间文学,它记载着中国历史上很多英雄人物,例如:“郑成功、屈原、岳飞”等民间文学绚丽多姿的内容像一股股甘泉滋润着幼儿的心田。在幼儿园里进行民间文学欣赏教学活动中,不但让幼儿了解了“屈原、岳飞”等一个个民族英雄的故事,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

2.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

民间艺术教育不仅让幼儿了解了民间艺术初步的风格形式,扩大了艺术修养的视野,而且在进行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对音乐、剪纸、画画等知识技能有所提高,更萌发了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初步的感受意境美、形式美的能力。

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应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审美特点的经典音乐作品,例如《小兔子乖乖》《我的好妈妈》等。幼儿的审美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等特点,他们只对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事物产生兴趣、萌生美感。在水墨画的活动中,引导幼儿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审美活动,掌握美的规律,表现美的艺术。

3.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中指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不去学校里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创造。”因此老师要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去大胆地做,大胆地想,创新的潜能才能够得到发展。例如:在进行民间陶艺活动时,孩子们用泥巴创造性地做出了许多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还把它编成故事来讲,想像力非常丰富;在美工区角活动中,他们用玉米皮编出许多“小鞋垫”、“小花”、“小鱼”等自己喜欢的作品。由此可见,民间艺术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造空间。

三、民间艺术教育在幼儿园的应用

民间艺术以活生生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可供开发与利用的教育资源,虽然民间艺术形式资源丰富,但是可以在幼儿园使用的民间艺术活动内容较少,而且比较零散。许多幼儿园也有一些涉及民间艺术的活动,但都没有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可供幼儿园借鉴的资料也少之又少,更使人忧心的是,民间艺术教育资源用于发展幼儿健全人格方面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就这些问题而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民间艺术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民间艺术教育设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学习的活动,是班级集体或小组性的学习活动。例如我在实习看到的一节课《陶瓷艺术》,以“美丽的陶艺”为主题活动,通过收集各种各样的陶艺品、交流与讨论有关陶艺的知识、参观并调查陶艺品的制作过程、尝试动手制作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幼儿对陶艺的兴趣和热爱,使幼儿对中国陶艺有较全面的感知和理解。

2.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幼儿的知识是在操作与探索中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现在的许多幼儿园都开有区角活动区,区角是一个没有局限的地方,幼儿可以在里面尽情的活动。现在幼儿园里的区角活动有很多种,如游戏区、美工区、表演区、图书区等一些活动区域。

在游戏区,可以运用家长、教师收集大量的民间玩具放进游戏区,并且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安全因素等进行整理。例如陀螺、沙袋、风车、木板、降落伞、冰棒棍等适合游戏的材料。这些材料可塑性强,可以千变万化,来源于一代又一代有的生活,所以深受孩子的喜爱,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可以一物多玩,充分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在美术区可以放进橡皮泥、彩色纸、彩带、碎布头和大量的农村自然材料,让幼儿通过画、剪、贴等进行简单的工艺操作,在这里进行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让孩子渐渐流露出对民间艺术的迷恋,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尽情的享受民间艺术美的熏陶。

3.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当中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园的生活环节也是民间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老师应该把民间艺术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使幼儿在每天的幼儿园生活活动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民间艺术,让民间艺术教育更加生活化。例如在幼儿入园时,播放一些琅琅上口的民间艺术童谣以及婉转流利的民间艺术儿歌等给幼儿欣赏,让幼儿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幼儿园;饭后散步时给幼儿讲述民间故事;午睡后,民间音乐伴随着幼儿起床、穿衣……课间操时让幼儿在民乐、民歌的伴奏下做韵律操、武术操等。让民间艺术教育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情景化、生活化。

民间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中国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娱乐性强,内容丰富,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等,深受幼儿喜爱,且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因此让幼儿学习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教育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以及智慧潜能,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良好个性品格的形成,增长了幼儿对祖国家乡及周围人的积极情感,让幼儿的心灵得到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兰、蔺江如、张赤华、刘娟,走进民间艺术世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研究[G].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张淑妮.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开发与运用.河南幼教.2008

[4]赵玉兰.走进民间艺术世界—幼儿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设计[G].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毛宁.让民间艺术之花绽放在幼儿园.河南幼教,2008.2

摘要:中国民间艺术作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幼儿学习民间艺术能充分体验到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愉悦。本文通过民间艺术教育对幼儿的创造力、审美能力、民族意识以及智慧潜能的开发进行了阐述,为民间艺术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提出具体方法与策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少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篇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幼儿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越来越受到社会、家庭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一场意义深远的改革,而幼教改革是这一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6月7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的推出不仅是我国幼教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基础教育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给当前幼儿艺术教育指明了科学的发展方向[1]。《纲要》中艺术领域的基本精神是向传统的艺术教育挑战,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并要求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新型的、科学型的艺术教育[2]。

《纲要》实施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幼儿艺术教育已成为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其社会地位也不断上升。然而,艺术的本质是审美,孩子们真的从幼儿园艺术活动和所参加的艺术兴趣班中感受到了艺术之美?据调查,儿童艺术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诸如,儿童艺术教育非艺术化、专业化、成人化、时装化、尖子化和庸俗化等[3]。

随着《纲要》的颁布与落实,我们应对照《纲要》精神反思当前幼儿艺术教育的种种弊端,寻求更合理、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幼儿艺术教育途径,让孩子真正从艺术活动中受益。

二、《纲要》艺术领域的主要精神解读

《纲要》中艺术领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则要求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精神如下:

(一)以培养幼儿审美愉悦为艺术教育目标

人类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是通过艺术最集中、最典型、最强烈地表现出来[4]。《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艺术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审美愉悦,目标层次依次为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地表现美。

感受美:艺术能启迪和深化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感受是美感的基础,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幼儿的美感多处于直观感受水平,具有形象性和功能性的特点。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应与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相应适。他们喜欢贴近自己生活、色彩鲜艳、画面清晰、生动活泼的艺术品。

发现美:通过艺术活动帮助幼儿发现美。美是艺术的特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有一种喜好美好事物的欲望。大千世界处处皆美,当我们面对美丽的大自然,面对社会中真、善、美的事物,面对优美的艺术作品,一种愉悦之情油然而生,这就是美感。幼儿发现美的事物多半依赖于客观事物本身的鲜明特征,缺乏自觉性。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通过探索和学习自觉发现美的能力。如发现春天之美、发现蚂蚁搬家之趣味、发现一叶知秋之神奇等。创造性的表现美:通过艺术活动表现心灵美、自然美,创造美的形象。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幼儿的图画、咏唱、各种形体表演都充溢着童真之美。他们不拘一格的绘画、自编的歌词、兴高采烈的手舞足蹈都是富有个性的新创意。这些稚嫩而新颖的创造性表现需要教师以真诚、喜悦之心去发现、去接纳、去欣赏,更需要引导他们不断的创新[5]。

总之,幼儿艺术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萌发美的情感,并使幼儿的美感和认识得到深化和发展,能使幼儿通过艺术活动具体感知和认识美的形态,并通过艺术活动具有初步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愿望,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思想品质和性格,陶冶幼儿的情操,激发幼儿积极向上和善良美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为幼儿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贴近幼儿生活走进自然为艺术教育内容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幼儿艺术教育是自然的艺术教育,《纲要》中多处指出,教师要引导孩子去接触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的人、事、物。

孩子的感知来源于生活,幼儿艺术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源于生活。艺术教育活动把日常生活和幼儿真实的生存环境作为艺术学习的最初起点,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通过日常生活和艺术的连接,汲取和扩展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在不断提高艺术能力的情况下反过来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6]。

自然是艺术的源泉。儿童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且幼儿的心灵很少受世俗的熏染,他们更容易与大自然的生灵沟通融合,充分感受大自然中一切鲜活的生命。自然能帮助幼儿感受色彩的鲜明;自然能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如树林的里小鸟鸣叫声,小河边哗哗的流水声.大自然的声音就这样不知不觉在幼儿心中回响,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感受自然的节奏、韵律[7]。因此,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让幼儿在自然中感受美、发现美。

(三)以幼儿喜欢的方式作为艺术教育组织方式

《纲要》的要求中指出在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乐趣。”“幼儿的创作过程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幼儿在喜欢参加艺术活动的前提下能够大胆且不受拘束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这需要教师组织的艺术活动具有宽容性,能够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发挥所能的均等机会,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接纳不同水平,不要横向比较,对所有儿童都提供一视同仁的爱心,不歧视,也不限制,让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有自由表达机会的情景中进行艺术活动。

(四)以促进幼儿发展的评价为艺术教育评价目的

《纲要》明确指出评价是“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此我们能看到一个根本的变化,即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评价的发展得到充分的关注。幼儿艺术教育评价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为了教育而评价,强调评价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诊断和改进教育,促进教育活动参与者(包括教师、幼儿、家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8]。也就是说,幼儿园评价绝非用于筛选、排队,更不是用于给幼儿贴标签,伤害他们的自尊和自信,给他们的成长蒙上阴影。幼儿艺术教育评价要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幼儿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幼儿的知识技能的获得,更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沟通能力的发展;幼儿发展评价不仅要关注幼儿目前的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分析过去,预期未来,注重发现和挖掘幼儿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幼儿发展中的需要。

三、当前幼儿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艺术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

教育改革,观念先行。很大一部分幼儿园教师、家长的幼儿艺术教育观念属于“学艺术就是要成名成家”“学艺术就是要让孩子画出最好看的画,唱出最好听的歌”“让孩子现在多学一点以后就会轻松一些”之类。其实幼儿艺术教育活动应以幼儿为本,强调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动性,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自身的影响作用以及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其功能并非单纯的技能训练和表演。这是都是教育者必须深入领会并在实施中深入贯彻的基本理念。如果不能树立这种新观念就谈不上真正的改革。

“别的孩子都上了艺术班,我的孩子也要上,不能落后于别人。”“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多学一点技能性的东西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这些家长或者由于盲目跟风,或者望子成龙心切,或者出于现实的压力而让孩子选择了艺术学习,然而这些错误的观念将导致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而忽略孩子在艺术学习中的审美情感和体验的获得。“我现在已经有4家连锁幼儿园了,我的目标是把幼儿园办成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的连锁管理的企业,这样的规范管理,赢利肯定没问题。”“我不管教师通过什么途径(来开展艺术活动),只要教师排的节目在能在汇报演出上得奖。”这是一个规模较大的连锁幼儿园的董事长在谈到办园理念及对艺术教育活动的看法时提到的。

通过以上几例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人们在幼儿艺术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滞后于《纲要》中艺术教育新观念。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范围的幼儿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些老板、投资者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成了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途径。更有甚者,一家省级示范幼儿园竟然引进了国外企业管理体系ISO90001国际质量认证,且引以为荣,老师的一切行为被高科技摄像头监控。我们的幼儿园成了企业流水线管理的工厂,幼儿在这样的工厂中就成了流水线中生产出来的产品。

(二)幼儿艺术教育目标确立与实现存在的问题

教育目标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构成教育活动的第一要素和前提,它决定着教学发展的方向[9]。在目前的幼儿艺术教育活动中,教育目标在确立与实现时存在缺失审美体验、凸显功利性等方面的问题。

1、缺失审美体验。幼儿艺术教育应该是“审美”的,幼儿艺术教育还应是“快乐”的,应让幼儿与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一同游戏,大胆创造,获得应有的自我愉悦与审美享受。过于刻板和理性的艺术知识学习是很不足取的[10]。有一部分教师意识到在幼儿艺术教育中应该重视审美体验。然而,教师处在幼教的传统观念与现念的矛盾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审美目标的实现。在教师的观念中依然认为孩子必须要学习关于艺术的知识,为了知识甚至可以忽略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审美体验与感受,让幼儿掌握复杂的乐理知识。随着《纲要》的实施幼儿园教师的观念上有所转变,行动上却放不开,目标的确立与实现之间存在偏差,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依然注重知识传授,对艺术审美目标的把握不够。

2、凸显功利性。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是整个幼儿艺术教育的价值取向所在[10]。幼儿艺术教育目标应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幼儿艺术教育的目标依托各种艺术活动和活动的各个环节来实现。然而许多幼儿园在实现目标时存在功利化的倾向,偏离了《纲要》中提出的价值取向,不是为了幼儿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而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为了幼儿园自身的利益。离六·一儿童节越来越近的同时,教师和幼儿不是沉浸在节日即将到来的喜悦中,而是越来越忙了,几乎每个幼儿园都将这个节日视为展示幼儿园艺术教育“成果”的机会。他们以汇报演出这样的方式来庆祝儿童节。为了这台演出,幼儿园一般都提前一个月甚至更久开始排练,在最后一周里几乎是全天停课来进行节目排练,为的是能够让家长、让社会各界人士看到幼儿园的孩子多才多艺,看到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成功。似乎有了这种最好的广告,生源也就随之而来。尽管教师非常清楚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艺术素养而不是一味地强调技能技巧,但是没有办法,必须达成后者。因为竞争太激烈,生源很重要。教师在家长们的要求下只好“努力教学”让孩子们能在汇报演出时有让家长满意的表现。在他们看来,只要家长满意,生源就会稳定。

儿童发展的自主性,要求我们高度尊重儿童,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在本质,而不是用成人的世界,用成人的眼光去过滤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被迫服从。用成人的要求来约束儿童,是对儿童的最大犯罪,是对人性的犯罪。在这方面18世纪的教育家卢梭早给我们以启蒙:“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11]。”

(三)幼儿艺术教育内容选择存在的问题

艺术教育内容是实现幼儿艺术教育目标的一个核心问题,这是由幼儿艺术教育内容在实施整个幼儿艺术教育的地位所决定的,幼儿艺术教育目标最终通过内容来实现。所以如何选择艺术教育内容来实现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当前许多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在选择内容时存在着缺少艺术欣赏活动;缺少各领域综合的艺术教育活动。

1、缺少艺术欣赏活动。《纲要》中艺术领域的目标要求与内容都体现了使幼儿体验到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艺术欣赏活动是体现审美目标贯穿幼儿艺术教育活动始终的主要内容,幼儿艺术教育要大力加强艺术欣赏教育。在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中,艺术欣赏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对此现象,边霞曾经作过这样的论述:“目前我们的艺术教育就等同于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把儿童对艺术知识技能的掌握当作是儿童艺术教育的直接目标和唯一任务,儿童缺少参入艺术、体验艺术并获得审美愉悦的机会。”[10]艺术欣赏教育无疑在整个艺术教育中被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一块。实际上艺术欣赏是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直截了当地把儿童艺术教育理解为就是为欣赏而进行的教育,对于技能技巧训练与艺术欣赏的关系,他认为“解决整个技巧问题的正确方法就是以欣赏为动机并以欣赏为目的”[11]。随着《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一部分幼儿园已意识到需要加强幼儿艺术欣赏教育,但即使一些教师认识到了艺术欣赏教育在整个艺术教育中的地位,认识也往往因为缺乏欣赏材料,缺乏必要的欣赏理论指导,没有欣赏指导经验等主客观原因而无法开展有效的艺术欣赏活动。

2、幼儿艺术教育内容专业化。幼儿艺术教育作为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该是一种普遍的、普及的、基本的艺术素养教育[3]。《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当前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存在专业化的倾向,表现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以及各种兴趣班的教学中,不顾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追求整齐划一的效果。活动要求幼儿掌握娴熟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忽视幼儿现有的水平和接受能力,把对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当作是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直接目标。这种以艺术知识和技能教学为主的专业化的艺术教育即不符合幼儿艺术教育的审美育人宗旨,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据调查所知,一般幼儿园的舞蹈艺术班都要练难度较大除了要下腰、劈腿还要练习各种基本功。除了艺术兴趣班,幼儿园的艺术活动同样存在专业化的倾向,表现在要求幼儿掌握专业的乐理知识,如某幼儿园中班幼儿被要求学会前后附点音符的唱法与写法。高难度、专业化的艺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可能表面上在一段时间内看到有一些成绩,但事实上,却因此削弱甚至磨灭幼儿对艺术所具有的敏感和乐趣。这样的艺术学习与《纲要》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驰。

少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篇7

一、我国艺术教育与生命教育现状分析

现阶段,从我国的生命教育具体情况来看,生命教育隶属于德育,研究德育往往围绕着生命的主题开展,不少研究者都从尊重生命和关爱生命等教学进行深入探讨研究。2004年,生命教育理念正是进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以生命的角度对待教育,以生命统领教育,以生命健全为宗旨的教学理念正是步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领域。21世纪是一个艺术与科学的时代,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重视教育回归生命,而我国的学前术教育领域研究生命教育仍然处于空白阶段,不少学前教育者试图通过学前艺术教育,对儿童采用生命教育模式。我国的学前艺术教育主要起源于近代,以古代艺术教育萌芽、近现代学校艺术教育与师范教育为基础,慢慢发展而来的。学前艺术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儿童,而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教师帮助儿童利用感性的方式去了解世界,而是通过艺术使儿童更好的展现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实现自己的价值,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培养其审美观念和意识。但是,技术理性与工具主义是影响人类思维的主要因素,并且已经渗透到儿童艺术教育领域,使儿童艺术教育也受到了功利主义的影响。另外,儿童艺术本身也受异化影响,逐渐被商业化与庸俗化,儿童艺术的独特性被产业化与标准化。

二、提升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教学策略

(一)需树立正确的学前艺术教育理念

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具体实践活动中,儿童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各个学科就成为儿童学习的主要内容,艺术教育也是其中之一,但是那些涉及到儿童情感与精神等的艺术学科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下降,特别是艺术思维模式日益不受重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其以后的健康发展也较为不利,所以,在生命语境下,学前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理念,科学合理的运用生命教育理念开展学前技术教育,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效率和价值。

(二)生命语境下充分利用其哲学根基

生命教育的基础是深厚的哲学根基,根据人的生命特征,从儿童的生命出发,采用恰当的系统性教育,激发其生命意识,拓展精神世界,挖掘生命的潜能,提高生命质量,关注儿童生命的整体性,健全人格,不仅关注自身的生命,还尊重他人的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以追求生命为本体,尊重生命价值与人格尊严为前提,以人的整体性与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探索生命的存在。以哲学的角度来看,对生命的意义已经死亡进行解读,对生命存在的合理性确立依据,对教育过程中忽视生命的误区进行纠正,从而构建生命教育的理念。

(三)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多层次意义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多层次认识的教育,包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和提升生命的价值等。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真爱生命,更加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主动的创造生命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局限于儿童关注自身的命运,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热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的重点在于关注人的生命,以及人的生命的价值所在,要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活和尊重生命等,包括珍惜人类共同的生活环境。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活动中,生命是教育的追求与价值,应该对其多层次方面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价值。

三、重视德育教育范围中的生命教育

目前,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生命教育的研究属于德育研究范围,德育的研究而往往以生命为主题,所以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中,需要重视德育范围中的生命教育。在学前艺术教育过程中,各级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从而提升生命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中心,强调人的重要性,特别是人的生命的重要性,从而充分体现生命教育的意义。

少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篇8

1.增强幼儿教师的艺术修养有助于幼儿教师自身修养的完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基本的职业素养除了细心、热爱孩子以外,还要注重自身素养的形成,其中就包括自身的艺术修养。只有具备一定程度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地将艺术修养转变为个人的气质和教学风格,才能更好地影响少年儿童的艺术生活。

2.增强幼儿教师的艺术修养有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大部分的工作内容是与孩子为伴,通过与他们的游戏、教学等互动,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增加他们的日常知识。幼儿教师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经常会与孩子一起画画、唱歌、跳舞,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具有一定的艺术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带领孩子们进行游戏和生活,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3.增强幼儿教师的艺术修养有助于增强少年儿童的艺术兴趣在现在的学前教育中,少年儿童接触最多的当属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为了增强少年儿童的艺术兴趣,促使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就要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使孩子们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积极生活。

二、教师培养少年儿童的艺术能力的策略

1.从自身出发,培养教师的个人艺术热情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作为引导少年儿童艺术兴趣的幼儿教师,必须从内心深处热爱艺术,将艺术视为终生爱好,多读、多听、多看,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订阅相关的艺术杂志、报纸,随时关注艺术动态(定期观看歌剧、美术展、艺术报告等),并养成定期欣赏艺术作品的习惯,热情地传递艺术方面的理念,带着感情地去欣赏艺术作品,这样才能发现艺术的美和学习通往艺术的技巧,才能给少年儿童带来潜移默化地引导。

2.寓教于乐,增强学生艺术体验孩子的心是天真的、需要引导的,要想使少年儿童真正愿意去接近艺术、感受艺术,就需要用真实的体验激起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和渴望,这样才能带动孩子以自己的心去感受艺术之美,对艺术产生求知欲和渴求欲,想要主动地走入艺术的殿堂。当少年儿童本身产生了兴趣和热情,幼儿教师只要多加引导,增加技巧方面的问题,就可以正确指引少年儿童的艺术方向了。教师要增加少年儿童学生对于艺术生活的体验。比如,经常组织小朋友去看电影,组织小朋友进行唱歌跳舞活动,鼓励小朋友多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文艺演出,帮助小朋友编排节目以发掘小朋友的艺术潜质。通过多彩的活动和教师的传授,相信每位少年儿童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能力,发掘自身的艺术潜能。

3.以幼儿的需求为引导,增加贴近幼儿需求的艺术内容体验

作为幼儿教师,要关注少年儿童的需求,从幼儿的角度发现艺术之美。如,小朋友喜欢动画片,就应该多了解这方面的音乐及动物形象,方便在教学中使用,以对少年儿童的艺术兴趣进行引导。在讲解艺术技巧的时候,也可以将小朋友带入一个幻想中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世界中学习艺术、感悟艺术。在兴趣的引领下,少年儿童会更加快乐地投入幼儿园的音乐、绘画课程中,便于对少年儿童的艺术积极性进行引导,丰富少年儿童的艺术生活,使少年儿童将艺术带入日常生活,进一步增强少年儿童对艺术的直观体验。综上所述,艺术能力在学前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能让少年儿童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的艺术能力,这就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家长及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共同努力,以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和艺术能力培养为统一的目标,积极引导,努力营造一个良好、和谐融洽的艺术氛围,让孩子们成为全方位发展的新时代少年儿童。

上一篇:城市管理体系范文 下一篇:企业艺术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