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建设范文

时间:2023-10-16 17:33:18

理论学习建设

理论学习建设篇1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意义建构

毋庸置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传统教学带来了福音,理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得以充分体现,而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又受到教学设计方案的约束与控制。因此,笔者认为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有效组织的重要依据,半点忽视不得。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开发,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促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开发过程。也就是说,为了追求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教的内容、教的方法及采用的教具等进行统筹计划与安排。教学设计一般包括四个环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知识的动态性与情境性是建构主义追求的理想目标,它的全新理念是:知识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说,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有其适用范围,须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不同的学习个体对同一命题的理解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因此,在设计教学时,需要精心去构建知识体系,从已有知识结构出发,挖掘出新的知识体系,更新和发展原有的知识网络。并在不断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针对知识的情境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实际任务中求知,所以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可变化、有弹性,避免过分抽象。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态度的形成。教学内容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没有量的局限,教师给学生传输的不应只是课本知识,还应给学生提供真实世界的、复杂的真实问题。学生应该学到的是生动丰富的、能让教师和学生同时感到充实和满足的“意义的结合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相关内容或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教学评价环节上,教师须改变传统的评价策略,高度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的效果、纠正错误认识,澄清模糊的观念,增强知识结构的清晰度,从而呈现新知识的基点和兴趣点。教师要知道评价不仅仅是说出好和坏,对和错,更多的是热情的鼓励性评价。评价时关注不同学生个体对知识理解的差异性,允许并鼓励学生对相同知识有不一样的理解。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在进入教室之前脑子不是空空的,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以教师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而要把他们已经形成的知识或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经过自己的循循善诱导出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新知识经验。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不由教师任意捏塑。因此,教学目标设计应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每次授课前,教师须要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抑或学生的前期经验,制定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近期目标,使得学生达到跳一跳能够得着的高度,促进他们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内容设计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内容,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好的“导入”。不应局限于固定的学习内容,要对学生的若干“可能”进行预测。教学过程设计上,教师可以借助直观教学手段,积极、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揭示学生的认知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通过苏格拉底产婆术式的辩论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为了促使学生能从感性的认知逐步内化为学习和探索的自觉行为,亦即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还需提供大量的变例,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能够丰富或改组和重建。此外,教师要准备相应习题,使学生能够巩固迁移,运用新的认知结构。在认知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给学生消化、吸收和整理的时间。教学评价上,教师应该从学生身心发展的愿望出发,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有针对性的恰当反馈。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不只是教师的单向传递,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硬塞入头脑中,而是以已有的认知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互动来建构新的意义。建构过程具有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个重要特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应是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也就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形成独立的知识系统,或者说是自觉的求知行为和习惯。意义建构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教给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正确途径,向学生介绍除教材之外的学习工具,例如同步资料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或通过协作式探索,建构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情景,因此,可以把学生的生活经历作为教学内容,让可感知的生活经历转化为学习情景,让课堂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另外,教师可通过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去观察和思考,去探索和发现,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理解、支持与共存,组织和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以获得对同一事物更丰富、更全面的理解,完善意义建构的质量和深度。此外,通过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上的信息等实物,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提供生动丰富的实际情境,也是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得到意义建构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消除紧张、忧虑的心态,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评价设计上,学习者本人是学习的最好评价者。教师应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学生认识掌握评价标准,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元认知来认识、检验、反思与完善自己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不断自我反思与评价:“我领会所学内容了吗?”“我收获了什么?”“我运用的学习策略是否适合自己,有效吗?”等,进而对自己的学习作出恰当的诊断与评估。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在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新课改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指出:教师只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外部辅助者、支持者,给学生提供建构知识所需要的帮助。基于此,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应是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主角,是独立的学习者。教师必须启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而愉快地参与教学过程,进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教学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熟谙多种教法,自主灵活地选择使用。采用抛锚式教学,使课堂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生活事件上,让学生就真实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的思考能深入到真实环境中去,用心去感悟、去体会,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当然也可采用随机进入教学,开放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若能参与多向思维,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将会对同一问题获得更全面的理解,并能培养发散思维和分析能力。建构主义教学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管理自己的学习,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与支持、增加学生自我控制的过程。教师可通过示范或者反馈搭建“脚手架”,但要逐步增加问题的探索性成分,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索。在教学评价环节中,采用包括学习任务的整体性评价、学习参与度的评价等的非量化的整体评价,由单一的教师自评转向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同伴、家长等辅助评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素质教育下的教学设计是很有裨益的,但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要想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借助很多辅助条件,如教育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认知特点等。此外建构主义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未必适合各学科教学,因此我们在将其运用到教学设计时必须审慎思考,灵活运用,同时应该结合和吸取其他学习理论的精华。

参考文献:

[1]彭红卫,蒋京川.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的反思[J].教育探索,2004(5):52-54.

[2]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7-13.

[3]阿拉坦,巴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3(4):23-25.

[4]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5]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1999(9):19-23.

理论学习建设篇2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班级建设;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52-01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这部书提出来的。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弹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必须掌握学习型组织的五项要素,主要内容如下:一是建立共同愿景;二是团队学习;三是改变心智模式;四是自我超越;五是系统思考。五个方面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共同作用于优秀组织的创立和建设。

二、在班级管理中引入学习型组织理论

(一)学习型班级中学习型组织理念的树立。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班级中的成功运用,需要首先在班级中树立学习型组织理念。学习型班级中学习型组织理念的树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以人为本和角色认知。学习型组织理论特别强调以人为中心,要求班级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与班级成员的新型关系。在学习型组织中,班级管理者要为组织注入活水就必须扮演好设计师、仆人和教师的角色。

(二)学习型班级中共同愿景的建立。学习型组织需要有共同的愿景,在班级建设中,建立学习型班级需要确立班级目标。致力于建立学习型班级,首先要明确的是共同目标、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三者之间并不对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工作就是持续不断的鼓励班级成员发展自己的个人目标,经过不断的交流并用心聆听,以找出能够超越和统合所有个人目标的共同目标,以清晰有力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共同目标、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让班级孕育无限的创造力。

(三)学习型班级中团体力量的发挥。学习型组织理论强调发挥团体的力量和智慧,因此,班主任要建立学习型班级,进行班级决策需要重视并发挥班级团体的力量而不能一意孤行,固执己见。鼓励个人发展,离开团队学习的协作精神就会造成个人主义的恶性膨胀,进而导致班级管理的困扰。在班级管理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团体或群体存在,例如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他们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建设学习型班级,需要团队学习。

(四)学习型班级中学生管理的创新。在建设学习型班级的过程中,班级管理者要实现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变传统管理教育为教育与深度会谈、熏陶感染三结合。改变过去教育中的教师高压灌输、严厉批评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为师生深度会谈、教师引导、学生为主的状态。二是变传统权力控制管理为管理与设计、服务三结合。改变过去教师管理为主的状况为引导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团队精神的发扬和服务意识的增强的形式。

(五)学习型班级中良好组织气候的营造。建立学习型班级,需要在班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同学间的感情融洽,人们心情舒畅,相互发生积极的影响。班主任要学会与学生交心,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班级内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另外,要促使班内每个成员在班级气候的影响下能够发挥创造力,不断自我超越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同时班主任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最终形成一个平等、自由、民主的班级氛围和气候。

(六)学习型班级中学生心智模式的改变。班级管理者要积极帮助、改善班级成员的心智模式,但不把自己偏好的心智模式强加给班级成员。班级成员对于依自己的看法所做的决定有更深的信念,执行也较有成效。班级管理者要积极促使成员形成共同的心智模式,但不刻意追求群体成员的看法一致,只要过程发挥了预期的效用,会产生使大家意见调和一致,达成共识的效果。要积极公开习以为常的假设,反思与探询群体的心智模式。要重视班级文化对建立共同心智模式的巨大作用,帮助组织成员建立共同享有的价值观、行为方式、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要引导班级成员剖析成功事例中共同心智模式的存在和作用,用样板帮助成员建立共同心智模式。

21世纪人类面临的时代是一个以知识为基础,注重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时代使得每个组织都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同样班级管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成功使用,不仅有助于班级管理者更好的更有效的管理班级,而且有利于班级每个成员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当然一种理论要为全体成员所接受,进而进行实施,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另外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在使用时不能生搬硬套,应灵活使用,进行调整,班主任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际的应用和处理。

参考文献:

理论学习建设篇3

市委在1月19日,召开了全市学习实践活动转段会,根据市委学实办安排和委党组研究决定,今天我们邀请了市学实办指导组亲临指导,在此召开全委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转段会。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学习实践活动转段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对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一、突出特色,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

在分析检查阶段,我们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这个主题,继续坚持将深化学习贯穿始终,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促进城乡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突出特色,注重成效,扎实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在分析检查上突出四个特色:

1、广开言路,在征求意见上突出广泛性。

为充分吸纳各界对建委系统科学发展上的真知灼见,广开言路,在学习第一阶段走访、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弄清影响和制约城乡建设科学发展上存在的问题,着重从思想理念、制度建设、为民务实、工作作风、党风党纪等方面征求意见。在方式上采取了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个别走访、深入调研、网络调查等方式,征求对象有市直各单位、各部门、各县区、“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离退休老干部、基层单位代表及本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新征求到意见建议40余条,同时,将“三新”大讨论活动查出问题正在整改和没有整改的纳入学习实践活动整改内容。累计发放征求意见表450份,征集意见建议70余条,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打好了基础,为撰写好分析检查报告提供依据。报告形成后,通过召开座谈会、书面发函和网上公布等形式,广泛征求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单位、服务对象、委属单位、机关科室及离退休同志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于1月15日,召开了群众评议大会。会上各位评议代表本着严肃、认真、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委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评议,给予了肯定,五项评议满意率全部达到100%。

2、认真查摆,在查找问题上突出准确性。

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认真梳理,书面向领导班子成员反馈后,按“四对照、四查找”要求,于12月21日,召开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暨年度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作了深入的对照检查,积极发言,摆问题、挖根源、提意见、表建议,以严肃认真、开诚布公的态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力求把领导班子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找透,明确努力方向,确保整改措施切实可行。

通过认真查摆,查找出建委系统目前还存在的阻碍科学发展的问题有:一是思想解放不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意识不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工作力度不够。二是统筹城乡发展意识不强,对村镇建设指导不具体,存在重城市建设轻村镇建设,重工程建设轻城乡建设,重加强工程建设轻建筑业管理的现象。三是建筑市场管理有待加强,科学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秩序上有待进一步规范,还存在一些压级压价、阴阳合同、工程垫资等现象。对做大做强建筑业服务、扶持不够。四是服务意识不强,上门服务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服务质量不高。

3、深挖根源,在分析原因上突出深刻性。

对照查摆的实际问题,建委党组积极挖掘根源,深刻剖析原因,确保原因分析的透彻性、深刻性。在分析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原因上,主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思想解放程度、科学发展的意识、改革创新的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去分析。既查了客观原因,更主要的是查主观原因,努力从灵魂深处、从体制机制深处查找深挖,努力做到不遮丑、不护短、不怕触及矛盾,力求分析原因的深刻性。围绕这些实际问题和原因来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委党组对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高度重视,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主持起草、修改,报告在形成过程中,认真吸纳了“三新”大讨论、学习调研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的重要成果,有客观地总结经验,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使分析检查报告具有可操作性。

4、边学边改,在学习实践上突出成效性。

市建委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的原则,在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创新体制机制上下足功夫,把学习实践活动过程成为推动工作、创新机制、取得成效的过程。在做大做强建筑业上,针对企业反映有些收费对象不合理问题,我们及时研究对策,理顺收费关系,减轻企业负担。在建筑工程交易管理上,研究修改招投标办法,使市场进一步体现了公正性,防止围标、串标问题;在加强两区农村建设、工程建设管理上,出台了有关文件;加大了清欠工作力度,努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努力构建防欠长效机制。最近一段时间,接待农民工投诉64起,协调解决拖欠工程款1100万元,农民工工资127万元。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确保建筑工地不发生任何事故。抓好建筑市场监管,正在研究制定对监理企业、勘察设计企业规范化管理。对XX路拆迁户进行走访慰问,做好委单位困难群众帮扶,举办“和谐之声”迎春联欢会,这些工作的开展,即凝聚了人心,又激励了干事创业的斗志,打造了和谐单位,树立了形象。

二、明确要求,认真做好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

这次转段会后,整个学习活动将转入整改落实阶段。这一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既是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整改提高的阶段,也是抓落实、抓深化、看效果、看收获的阶段。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抓住关键环节,把握重点问题,搞好集中整改,确保取得实效。

(一)明确“一个要求”。就是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明确中央、省委、市委整改落实阶段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这一主题,把握和体现严格要求、求真务实、发扬民主的精神,抓住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工作举措等关键,突出抓好前阶段各单位、各科室确定的24个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紧迫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做到思想上有新提高、作风上有新转变、工作上有新改进、发展上有新进步、民生上有新改善、党建上有新加强。

(二)抓好“四个环节”。整改落实阶段整体时间安排40天左右,从1月中旬开始

,到2月底结束。在整改落实阶段,要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时间安排:1月中旬至2月初,15天左右。具体要求:一要制定整改措施。以形成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建委系统工作实际、群众利益、社会稳定方面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制定具体的整改落实方案。二要明确整改要求。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做到整改落实内容明确、时限明确、目标明确、措施明确、责任人明确,使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三要公布整改方案。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整改落实方案,对重要事项作出公开承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第二个环节:集中解决突出问题。时间安排:2月上旬至2月中旬,15天左右。具体要求:一是认真梳理问题,逐一明确解决的方式、方法和时限。二是抓住重点问题。要重点解决好“四事”,即影响科学发展的大事、制约科学发展的难事、阻碍科学发展的急事、关系民生改善的实事。三是有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到对干部群众事前预告、事中商告、事后通告,向群众公开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结果。对重点问题成立专项小组,由主要领导牵头,积极探索上下互动、左右联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要集中力量解决几个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办几件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第三个环节:完善体制机制。时间安排:2月中旬至2月底,15天左右。具体要求:一是搞好制度清理。要对现有的各类政策措施、意见办法、规章制度等该废止的及时废止,需要完善的及时修订完善,需要新建的,按照“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抓紧时间,尽快出台。二是推进制度创新。着力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城乡建设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三是确保制度科学。要充分借鉴调查研究的成果,充分运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确保各项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

第四个环节:推动科学发展。要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谋划好城乡建设工作。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全会及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谋划好2009年工作。二是推动城乡建设科学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乡建设”为主题,积极推进工程建设、建筑业管理、建筑节能、城乡建设改革发展,务求在多个方面取得科学发展的成果,使2009年全年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是继续做好24个问题的解决工作。要进一步研究措施、多方协调、积极推进,让人民群众感受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

(三)创新“一个载体”。要充分运用好“三改”这个活动载体。一是围绕提高素质改。就是要切实转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转化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以达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的目的。二是围绕促进和谐改。要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更好地把握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办好群众期盼办又有条件办的实事,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三是围绕科学发展改。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与行动。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四)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加强学习。坚持把学习理论贯彻始终,切实抓好近期中央、省、市主要领导讲话、会议精神的学习。二是坚持领导带头。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带头深化学习,带头制定整改措施,带头解决问题,带头办实事,带头促进发展,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三是坚持发扬民主。做到整改方案向群众问计,整改措施为群众着想,整改过程请群众参与,整改成效由群众评判,确保整改方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坚持深化整改。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中深化整改,解决好思想作风、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在解决难点问题中深化整改,结合实际制订解决方案。五是坚持自觉实践。要按照真学、真信、真懂、真用的要求,坚持做到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群众非常关注。一定要强化责任,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一)强化组织领导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尽好第一责任,做到思想不松懈、精力不放松、力量不减弱、标准不降低;分管领导要落实直接责任,深入考虑、周密组织、精心实施;要加强调查研究,掌握进展情况,搞好综合协调。

(二)强化活动监督责任。要以诚恳的态度欢迎监督,真心诚意地欢迎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团体、服务对象的监督,要提高活动透明度方便监督,要主动采取措施接受监督。通过“走出去”征求意见、“请进来”听取意见、开展群众测评等多种方式,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三)强化舆论引导责任。要围绕整改落实阶段的各项任务,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好的做法、主要成效和先进经验,充分展示委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的良好精神风貌。

理论学习建设篇4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党的建设科学化 科学理论

2012年11月8日,党中央在十报告中指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是对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任务的强调与延伸。进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必须根据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要求,实现自身建设的科学化。为此,必须用科学的理论引导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用科学的制度保障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用科学的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然而,用什么理论来引导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这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科学化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

一、用政治学的理论引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作为一项政党建设的任务,它首先是一个政治学上的概念。因此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科学化,首先必须符合政治学的基本原理,遵循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要充分认识、尊重和自觉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党的执政规律,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社会的进步。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和对共产主义的科学预见,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因其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在进行学习型政党建设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习的思想,为我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了最基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我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行动指南和思想宝库。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在内容上,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在学风上,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与教条主义,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在学习方法上,要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同时,还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加强对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引导全体党员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党员干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信心和决心。还要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学习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用不断创新的理论武装全党,从而指导不断发展的实践。

二、用管理学的理论引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是继十六大所提出的学习型社会,2008年2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所提出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团队之后,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是以管理学中关于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基础和依据的。1968年美国学者赫钦斯出版了专著《学习型社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各国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博士根据其师佛瑞斯特的“系统动力学对处理人类动态性复杂系统的应用和人的潜能开发的探索全面反思组织的成败”[1]P11理论撰写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从管理学角度阐述了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从而成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代表。学习型组织理论最核心的观点包括学习人的人性假说、扁平化与网络化的组织结构、不断学习和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组织和团队学习等。学习型组织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管理及发展理念,被称为一场管理学上的革命。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也是一种学习型组织。因此,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时,理应借鉴管理学中关于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论。如明确学习目的,确立“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共同愿景,激发党员学习的内在动力;重建学习机制,打破“科层”式的学习模式,打造“扁平”型学习结构;创新学习方法,摒弃错误经验,改善心智模式;增强大局意识,培养科学学习的思维,构建有效“立体型”思考系统;发掘学习潜能,实现每个党员的自我超越;夯实学习基础,实现个人自习与团队学习的结合;运用学习人的人性假说理论,尊重学习是人的天性,创建切合人性的理性学习组织、员工、领导等等。

三、用教育学的理论引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是以学习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政党建设。而学习则是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因此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还必须符合教育学的基本原则,用教育学的理念和理论引领其建设的整个过程。在学习理念上,应借鉴教育学中终身学习、全面学习、全员学习、创新学习、团队学习等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是二战后提出的,它要求一个人的学习不应该仅局限于学校期间,而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在知识大爆炸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知识的不断涌现使得这一理念尤为重要。因此,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将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及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活到老学到老。全面学习的理念是指学习的内容不仅包括政治方面,还应该包括专业知识、基本能力、方法态度、品德操行等,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员学习是指不仅党员要学习,领导干部更要带头学习,政党的全体成员“上至最高决策层,下至基层党员,均有受教育、学习培训的权利和义务”[2]p28。创新学习要求党员干部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要对实践进行总结与反思,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要实现知识的发展与创新。团队学习是要求政党组织在党员干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组织与发挥团队学习的集体效能,把集体性学习与自主性学习结合起来,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学习方式方法上,还应遵循教育学中学习手段现代化、学习形式多样化、学习行为主体化等基本原理。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时,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现代化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在学习形式上,要将正规学习、系统学习、制度化学习及人的偶然性、自发性学习结合起来,融社会学习、单位学习、家庭学习及个人学习为一体,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改变单向的灌输与传授模式,要尊重学习对象的主体地位,增强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把学习变成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除了集中学习外,党员干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地点、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及学习方式等。

四、用哲学的理论引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学习就是认知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的“学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现实复杂性的深刻把握,对人类社会的深刻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因此,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哲学基础是认识论,在进行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过程中还必须以哲学中的认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运动,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实践产生认识的需要,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从实践到认识需要一个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战略任务是产生于当今世界己经变化的科技、国际、国内及党内形势,是中国共产党对发展变化着的实践的回应。因此,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时,要着眼于反思、回应现实,用批判的精神审视原有的工作方式与习惯,并从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思考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把经验层面的认识提升为理论。也就是说,学习的内容必须是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学习的途径是在实践中学,学习的方法必须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等,从而获得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时认为,认识的辩证运动还会由认识回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理论只有回到实践才能得到实现自身的价值,理论也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理解与运用,理论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因此,进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时,应注重理论学习的实践指导作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并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理论是真伪,修正错误的认识。认识的辩证运动经过这两次飞跃并没有终止,它会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从而形成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从客观方面说,客观事物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就需要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说,人们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3]p28。这就告诉我们,人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实践在不断变化,认识也应该不断更进,而且人的认识一次是无法达到全面、深刻的程度,要反复地回到实践中才能一步步深化认识。

五、用历史学的理论引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从历史学的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历史的继承性。首先, 中国共产党从其本质上说就是一个学习型政党,学习是它与生俱来的品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党始终保持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先驱者,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都十分重视学习,提出了极其丰富的学习思想。同志指出:“只要我们更多地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一句话,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少犯主观主义错误,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是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的。”[4]p39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同志向全党提出:“全党必须再重新进行一次学习。”[5]p153新的历史时期,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同志提出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思想,同志此后又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今天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也必须加以传承与借鉴。例如,把党的性质与宗旨教育作为学习的根本方向,把回答时代需求、指导现实实践作为学习的首要任务,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作为学习的核心内容,把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重要任务,把学习制度的建设作为学习的根本保障,等等。同时,中华民族也是一个重视学习的民族,中国许多传统的学习思想在今天仍有传承的价值,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例如,学习的目标是成就理想的人格,学习的价值是育人与治国,学习的过程包括学、问、思、辨、行等等。基于人性的逻辑前提,学习还是人类的共同本质,世界其它国家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地学习,留下了宝贵的学习理念,它们都理应成为我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重要的理论资源,对指导我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六、用心理学的理论引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学习是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知识、技术、态度、价值等,建立新的精神结构的心理过程。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学习离不开心理学的指导。学习心理学从学习的本质出发,对人的学习过程、思维方式、学习类型、认知理论、信息加工、记忆原理、学习策略、学习技巧、学习迁移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研究,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学习理论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必须遵循心理学的规律,以学习心理学为指导。例如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既有来自外部的环境刺激,又有来自内部的心理动机,且蕴涵着人类深层次的价值需求,是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通过多种方式得以实现与获得”[1]P13,“重视分析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认为知识不仅是个体对外部信息的加工,而且是外来信息与已有的知识之间的一个双向循环式的双重建构过程,社会实践活动是知识的来源,知识与学习都是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之中生成的”[1] P13,这些观点都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源于客观实践的呼喊,是现实的需求,但如果党员干部没有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没有认识到学习是个体及组织深层次的需求,是很难形成真正的学习动力,学习只会演化成形式;同时,学习是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的,因此要注重学习的形式与途径的多样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应照顾到党员干部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学习是通过实践来完成的,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是现在知识与外来信息的重组与构建等等。心理学中的学习方法、途径、学习环境创建等理论对我党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高萍美.试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理论依据[J].前沿,2010,(15).

[2]靳玲.学习型政党建设的两个基本问题[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7).

[3]杨彩利.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认识论解析[J].党史博采,2012(9).

[4]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理论学习建设篇5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化教学;自主学习

一、信息化教学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所谓信息化教学,不只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现在它已发展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即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融合到学科课程之中,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及情感激励工具,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吸收维果斯基、皮亚杰、布鲁纳等人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经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协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取的。该理论对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重新进行了定位,其隐含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的教育理念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原则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信息教学设计时,我们需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创设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学习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即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现实世界知识,学生知识的获取与同化总与特定的情境相关,要把情境建设看成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激励评价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

为了贯彻建构主义等现代教学理念,并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我在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讲授“在Excel中计算与处理数据”课程时,贯彻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要求,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践,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通过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展示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的电子表格,如某商厦销售情况统计表,然后提出问题:各位同学,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工具,谁能够迅速求出所有商品的总销售额,限时一分钟,比一比谁算得最快。

由于我校要求财经专业的学生通过珠算等级鉴定,也准备了计算器,因此同学们纷纷跃跃欲试,但他们很快发现:没有人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这时候,我立刻告诉他们,老师能够在1分钟之内计算出所有商品的合计值,并且现在就把计算方法教给他们,从而引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自然地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中。

2.教师引领,启发诱导学新知

在该环节中,先用课件讲解、演示1分钟之内运用Excel中的公式和函数求商品总销售额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通过Flash课

件的导航按钮打开技能训练题库,完成任务一:练习该计算方法。

当学生掌握了求和的第一种方法之后,再适时用课件演示第二种方法,并启发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并且告诉他们,这些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才能最好最快地解决问题!

3.任务驱动,自主探索学新知

通过前面教师的引领,学生熟悉了Flash课件、技能训练题库的使用方法,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这样就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新任务如求平均值和求比例的驱动

下,先通过Flash课件自主学习求平均值和求比列的方法,再进入技能训练题库完成任务,系统会自动评分。这样,学生就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若有疑难,可以重复观看讲解演示,也可以向得了满分的同学求助。

4.合作探究,总结深化找规律

通过前面三个任务的学习,学生已经在实践中对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有了初步的、感性的认识,接下来就需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让学生认识到数据计算中的共同规律,即:公式和函数的语法及使用步骤。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能灵活地运用这一知识,去自定义公式,选择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5.对接岗位,拓展延伸强技能

需要学生掌握的岗位知识和技能很多,因此要对接岗位需求,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

拓展训练一: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是企业会计使用最多的报表。要求学生编制表中的计算公式,完成数据的计算,实现课堂知识和岗位技能的衔接。

拓展训练二:大家都知道电算化鉴定覆盖的知识面广,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很多。为了帮助学生通过鉴定,将会计电算化知识检测题录入到无纸化网络测评系统,学生完成后会显示学生做错的题,这样学生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同时通过网络将成绩上传到服务器,教师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行辅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我建构获得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因此,在本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3).

理论学习建设篇6

关键词:理论网站;网络:意识形态

DOI:10.15938/ki.iper.2017.02.027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2-0128-05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1]。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文化机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方面负有时代使命,特别是在网络影响日益深入的形势下,应“把网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2],将网络作为理论宣传必须运用且重点运用的工作载体,向大学生这一“数字原住民”群体进行有效理论宣传。

随着我们对理论宣传的认识更加精准化和网络媒介形式的多元化,理论学习网站推出了多元化宣传教育渠道,提供差异化的理论学习产品。因此广义上的理论学习网站不仅包括原有的网站本身,还包括由此而衍生出来的各种媒介形式,因为这些衍生形式从产生根源来说源自网站,从人员、制度、机构来说采用原班人马和工作制度,从信息来源方面依赖主体网站,因此本文所探讨的理论学习网站采取的是广义的概念。

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是高校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导下e办的,通过网络传播途径面向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具有主体性、互动性、时效性的教育网站。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有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理论素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通过理论学习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端正大学生价值观念,解决大学生的思想疑惑,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思想指引、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

一、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建设的意义

高校面向大学生进行理论宣传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人才培养导向的现实需要,也对大学生的全面成长发挥重要的影响。面对网络的影响日益扩大和教育对象的变化,拓展理论宣传网络阵地,更新理论宣传的理念和手段,也是当前提升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1.理论学习是促进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途径

加强大学生的理论宣传教育,就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生力军。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给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学习资源,传播核心价值观念,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坚定他们的政治立场,调整他们的思想行为,让他们在形形的思潮、学派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分辨是非善恶,把握正确方向,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具有明确的方向、长远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笃实的品质,用理论学习所得指导日常实践,获得能力素质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念,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也使理论教育形势更为紧迫。从国际角度看,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家、民族间交往日益频繁,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导致文化全球化的形成。从国内角度来看,社会经济形式的多样、利益结构的调整促使社会思潮多元化,给一元价值引领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网络的日益普及,使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为便捷,西方国家意识形态输出的手段更加隐蔽多元,已经对我国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政治理念产生消极影响。

2.理论学习是高校育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进行宣传教育,有利于占领高校网络宣传思想理论阵地,发挥先进理论在网络空间和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影响力、引导力。在当前的网络思想空间中,呈现一元价值主导与多元价值并存的局面,网络空间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深刻复杂,迫切需要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地位,通过一元去引领多样,实现有序发展。所以,我们举办以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专门网站,有利于在网络空间把握理论宣传的主动权。

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不断开发更多符合时代精神、受众需要的网络文化产品,形象表达和生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文化引领广大大学生的人生追求、思想境界和生活情趣,对于抵制消极文化传播,维护大学文化的纯洁性,具有积极意义。

3.拓展网络途径是增强宣传效果的必然选择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要来源,网络宣传途径符合大学生接受特点,因此,理论宣传教育必须深入网络空间,这有利于提升理论宣传实际效果。发挥网络传播互动性强、形象生动、平等交流的特点,能够增强理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多样的学习方式、个别与整体相结合的学习指导、充分的交流与互动,使理论学习更具吸引力和时代感,并为大学生提供有效指导,增强学习效果,通过网上网下互动交流,为大学生践行理论知识提供平台。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过程中,让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不仅传播先进理论,还发挥理论的指导价值和优势,充分融入学生发展指导和事务管理各项工作中,为大学生提供思想指导、现实辨析、成长引路、解疑释惑等帮助。

二、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建设的主要内容

1.网站主题内容建设

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的内容紧密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文献导读、研究文章、观点摘编等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强学习党中央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使大学生了解国家政策方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时事政治热点和社会舆论焦点问题,解决大学生的思想疑惑,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通过专家讲座、连线问答等形式传播理论研究的权威声音和前沿观点。根据网站主题侧重不同,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可以分为理论教育专题网站、学习培训网站、先进人物网站等几种类型,理论教育专题网站注重理论挖掘的深度,学习培训网站注重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先进人物网站注重发挥典型模范人物的引领作用。

2.网站工作队伍建设

网站工作队伍主要由干部、专家、网络评论员、学生干事、技术人员组成,干部负责总体协调,专家负责对理论对准确性、前沿性把关,网络评论员进行网络舆论引导,学生干事按照老师指示结合学生需求进行编辑工作,技术人员对页面功能和美观负责。人员构成体现出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定位的多元性,即兼具政治导向性和教育引导性,既要完成意识形态任务,又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像一般理论网站确保内容的方向正确、内容精炼外,还要充分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提升大学生的接受效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帮助。

建设强有力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培养理论宣传网络大V,是网站人员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自媒体是青年喜爱的媒介形式,具有强大网络传播力,而且自媒体在信息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短板,一些消极信息消解主流价值观念。因此,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必须积极应对自媒体发展趋势,培养出自己的网络大V,把握宣传主动权,抢占网络舆论制高点,传播正能量,讲述中国好故事。

3.网站运用技术建设

网站技术架构不仅关系到安全性和稳定性,还影响到网站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多依托学校的服务器,运用JSP、ASP、HTML等网站开发语言制作,通常委托专门公司进行网站搭建,由学生技术团队负责日常维护。网站技术与用户体验也具有密切关系。网站的美工效果和用户功能影响内容传播效果,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多采用端庄、大气的页面风格,在用户功能上也注重大学生的使用喜好。由于网站技术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应适应技术发展趋势,不断进行技术更新,为网站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例如面对当前移动终端和电脑终端互联互通的发展趋势,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应开发客户端,便于大学生浏览。

三、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建设的原则

1.平等性原则

网络传播具有鲜明的“去中心化”特点,主要应从技术层面、主体层面和思维层面去理解。一是网络技术自身具有兼容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将各个终端平等地连接起来,并未因时间早晚、地域远近等因素而具有差异性,这种技术特点传递出平等性的破除中心的文化信息,在网络空间教师的权威感大为弱化。二是随着“把关人”角色的淡化,人人都成为网络发声的主体,参与舆论信息的构建,高校和教师对信息资源和传播途径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学生具有多种信息来源选择,并能自由表达观点。三是去中心化思维渗透到人们头脑中。在网络空间中,人们对权威尊崇远逊于现实生活,甚至持有很强的怀疑态度,相对于信息机构的权威性而言,人们更看重信息的合理性和说服力。因此,在网络空间里,高校和教师的权威影响十分有限,学生具有丰富的信息来源可供选择,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与网络中诸多信息来源一样,平等地接受学生的选择,必须通过增强自身吸引力,引导学生关注理论内容,并且要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说教的语言和高高在上的姿态会导致受众流失。

2.互动性原则

交互性指通过网络途径实时进行信息往来传递,包括人际交互和人机交互两种方式,借助网络的便捷性,交互活动可以突破时空障碍,人们可以根据话题和兴趣结成虚拟群体。交互双方同时是信息的接收者和者,所以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必须与学生开展双向互动,避免自说自话的单向灌输,才能使学生乐于关注和参与,并受到理论内容的影响。双向互动打破了现实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不对等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双方同时具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重身份,网站管理者要认真研究、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观点,吸收其合理成分,不断调整理论传播策略。双向互动中教育者的主导作用较为弱化,交互双方相互作用、彼此协调,呈现出一种“共舞”现象,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要善于在这种互动关系中合理把握定位,巧妙发挥影响。

3.适度娱乐原则

娱乐化是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网络传播中的显著倾向,一方面,娱乐化信息满足大众需求,具有较强传播力,为理论传播提供新的角度和有效助力。另一方面,过度娱乐也会消解严肃文化,混淆是非黑白,模糊社会责任,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应秉持适度娱乐原则,既借助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网络上风行的娱乐段子、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逸闻趣事,巧妙地渗透理论教育内容,但又不陷入低层次、碎片化的娱乐方式,运用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深刻的思维将娱乐推向更高的品位。

4.导向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的政治属性和教育属性均决定了其必须就有较强的思想导向性。高校党委领导下的网站必然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同革命性结合起来”[3]。科学性主要体现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事物本质,做到以理服人,作为工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科学性还体现在弘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上,将理论传播与科学精神弘扬结合起来,注重科学精神的渗透。在理论宣传教育中,政治导向相对于科学论述具有“逻辑先在性”,二者的关系应在本质与现象的统一中进行把握。反之,如果将政治性与科学性对立起来,无论过于抬高哪一方的优先地位,都不利于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不利于学生辩证地理解政治导向的本质地位。

5.普遍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很强的普适性,是来源于对自然、社会、人的全面分析,因而对任何大学生都具有思想价值和指导作用。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有很大的差异,体现在家庭背景、思想状况等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在开展理论引导时应尊重差异性,对不同目标群体进行调研和区分,适当加强个性化指导和服务。从教育对象来看,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或主要学生群体的共性问题和需求开展教育,还对少数群体的小众性问题进行疏解;从宣传形式来看,既通过理论解读、专家讲座、典型引领等方式发挥由“点”到“面”的影响,又以网络答疑、专题网络沙龙、专家连线等方式实现“点”对“点”对交流;从教育内容来看,既包括对经典文献、领导精神指示、前沿理论观点对阐释,也有对就业创业、考研读博、情感婚恋等学生关切的具体问题的研讨;从大学生需求层次来说,不仅满足大学生的整体需求,还兼顾高年级与低年级、男生与女生、学业水平高与低、家庭经济状况好与差等学生的多层次需求;从r间层面来说,不仅要开展日常性的宣传教育,还要针对政治敏感时期、重要节日、重要领导人诞辰等时间节点进行专题教育;从媒介载体来说,既立足网站主阵地,又拓展手机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多元载体,满足不同学生的信息接受喜好。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学会应用新媒介载体,使新媒介载体促进大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4]

6.现实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以大学生这一知识群体作为受众对象,借助大学先进文化和智力资源开展教育,因此具有一定的思想高度。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的思想性突出表现为用先进思想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构筑他们的精神世界。人的思想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关注和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理论学习的获得感,因此思想性和现实性是有机统一的。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应关注党情、国情以及反腐、医疗、住房等社会热点问题,关注高校中师德师风、学风教风、就业升学等大学生的“身边事”,使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现实问题,提高思想理论应用能力。

四、高校大学生理学习网站建设的对策

鉴于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在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破解网站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引导力,对大学生群体发挥有效的吸引力,将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打造成高品位、重内涵、树品牌的优质网站。

1.坚持正确的导向,增强网站引导力

网络上和生活中流传着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急需进行辨别和澄清,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特别应引导学生站在政治高度看待诋毁政府、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等制造混乱的思想潮流,将其与批判社会现象,促进政府改进的民意表达区分开来,形成了正面引导的思想理论强势。

西方意识形体渗透则披着更加隐蔽的外衣,通过青年较为关注的时尚潮流、科技创新、电子产品、影视综艺节目、网络游戏以及社会公益活动等载体,利用大学生的崇拜心理中悄然夹带意识形态私货,消解大学生对中国道路和政府的信心。所以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代西方文明,既客观认识西方文明的价值和西方国家生活方式的优势,又不对西方国家盲目崇拜,特别要认清利益角逐是国家对外行为的根本目的,这对于抵御意识形态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做好议题设置也是关键的一环。有效的议题设置能够引发大学生的关注和传播,让理论学习内容在大学生信息来源排序中占据重要位置,主动创造大学生的关注焦点,在教育引导中占据主动。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管理者应具备敏锐的网络动态感知力,能借助甚至创造网络热点话题,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巧妙融入其中,做到主动传播、无痕渗透。

2.遵循网络规律,提升理论传播力

传播力是影响力的基础,如果不能将理论信息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中,影响力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而在当前的自媒体时代,大学生面对的媒介信息空前丰富,在嘈杂的舆论场中有力地传播出科学理论的声音,是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的重要任务。一要准确合理的受众定位。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以大学生为受众对象,通过调查准确掌握学生接触媒体时的偏好和特点,了解其使用网络的动机和需求,及其对高校理论宣传的态度和认识。二要对所要传递的信息进行有效编码,以最合理的方式展示给大学生。例如在宣讲党的重要会议精神时,就可以把单一的文字介绍转化为逻辑清晰、可视性强的图示,把静态的图片换成动态、有声的视频,用生动活泼的卡通人物弱化官方媒体的过于严肃形象,以适应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3.满足受众需求,增强网站吸引力

首先,引导与服务相结合,回应大学生关切。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要紧密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直面现实热点和大学生思想关切。特别是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关心的就业、学业、婚恋、人际关系等问题,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力和实践本质,在众说纷纭的网络空间中为大学生送去理性成熟的声音,让他们在成长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从而凸显理论学习网站的优势和魅力。

其次,打造人性化亲民形象,增强交流互动。尽管网络空间内个体都在使用虚拟身份进行交流,但其内在的情感需求仍然存在,甚至有的个体将生活中无法满足的情感需求寄托于网络,所以网络媒介应给予受众一定的人情温度。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可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既有情感温度又具睿智、成熟品质的虚拟形象。

此外,“网络的虚拟等特征使得传播主体的个性特征和社会因素被隐去,增加了开展针对性教育的难度”[5]。所以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还应拓展线下活动方式,通过读书会、参观、公益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与线上宣传相呼应,形成网上网下紧密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整传播流程。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还要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将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手机报等传播方式有效应用。

4.拓展工作思路,提升网站创新力

对于任何媒介形态来说,创新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增强网站创新力是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的必然选择。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要把握创新的本质,力戒将理论教育内容直接搬到网上的形式主义。一是进行观念更新。观念更新的重点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应为大学生创立开放的思考空间,而非进行思想观点的禁锢,注重提升大学生对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辨别能力和批判精神。二是进行内容创新。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特色和学校理论资源特点,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度挖掘,形成内容方面的特色,例如注重心理疏导、生命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各个理论学习网站间还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优势资源共享,进而形成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的群体特色。三是进行方法创新。用生动的比喻指出思想工作方法的重要性:“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6]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应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方法,例如使用鲜活生动的网络语言阐释理论问题,或用微电影、小视频、流行音乐等形式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就是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网站依托高校理论资源,发挥好网络载体亲和力强、形式多样的特点,引导大学生自主思考、辩论理论问题,增强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鲁炜.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N].人民日报,2013-09-17(16).

[3]列宁.列宁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91.

[4]李庆华,聂颖.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探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127.

[5]吕峰,王平.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原则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4):120.

理论学习建设篇7

论文摘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利用信息化条件下的网络资源进行医学伦理学的教学设计,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兼顾学生能力、态度及品质的培养。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经过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布鲁纳的发展心理学和维果茨基的语言习得理论、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等理论的发展,对传统认识论的反思和批判越来越深刻。建构主义反对机械的认知学习观,不满足于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内化为个体的认知结构的途径探讨,而是更强调认识的建构性原则。这些思想对课程教学改革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不简单是信息从外到内的输人过程,而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通过双向的反复的相互作用过程,使新旧知识得以联系和融合、新知识得以增长的过程。换句话说,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学习者依赖他们各自脑中储存的知识,通过自己拥有的背景知识及情感因素,积极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并进而对新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过程。因此,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相关原有经验,促进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新知识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生长”起来。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课堂实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过程的教学的辅导者、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讲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式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2.1精心分析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为医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情境等条件,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并以此知识经验为基础,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以发展性评价强化学习的主动意识,以利于他们能够自主地建构起良好的认知结构。其教学模式主要有探究式、问题式、情境式、参与式教学模式等。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整合医学伦理学的课程知识结构,没注重建立学习情境,精心编选案例和设计问题,建立起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

2.2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

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还要有先进的教学手段。情境化教学的实现有利于深化学习意境,培养起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能力。可是,要想达到此目标,还得依靠一定的教学手段。情境的创设主要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实现。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融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录像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其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等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克服了板书花费时间长、讲解内容少、枯燥乏味等局限,利用其层次清晰明燎、结构严谨、容量大、视听结合等特点展现知识点,将一些抽象的知识讲解直观化、动态化,深人浅出地表述授课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乏味为有味,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尤其是以视频录像表现出来的案例,真实再现了疾病诊治的全过程,角色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对医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有助于医学生了解医患冲突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方面进行情境创设,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教学的交互性,其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不同感官的共同参与,既重视智力因素中的认知因素,也重视非智力因素中的情感因素。所以,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为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造客观的便利条件。

2.3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

在自主学习设计时要注意体现以医学生为主体的中心思想,以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拓展医学生的学习空间,注重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突出学生的自主建构,我们建立了一个医学伦理学教学网站。这样,学生利用医学伦理学教学网站资源就可以进人自主学习状态。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学会搜索、获取自己与学习主题相关的网络资源,继续学习有关内容,让医学生发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主动建构自己完整的认知体系和观念体系。

要明确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的作用。比如我们选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视频案例,并用其创设情境,这是为了设计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讨论,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提出问题,是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和重点。建构主义学习是基于问题驱动的学习,要求以问题为核心来驱动学习。学生每看完一段录像案例,教师就要从中提炼出相关的医学伦理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里首要的是根据教学目标,细化分解出许多具体的小问题。比如在讲医患关系时,我们通过案例提炼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什么是医患关系?它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是医患关系的主要方面?如何构建起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患关系?“医生给病人看病,可是为什么有时病人非但不感激,反而恶言相对,甚至拳脚相加?为什么有时病人病治愈了对医务人员反倒是满肚子的怨言?”等等。这里所提炼的问题是真实情境下的问题,因此,这会比单纯就问题来讲问题效果要好些。在涉及问题时,还要把握一些原则。比如设计出的问题要与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相当,难度要适中;问题要有意义,且是真实情景下的问题;问题要隐含所要传授的知识;问题要有一定的复杂性与歧义性;问题要有开放性。同时,要避免问题设计出现“滥、多、杂”的情况。问题要精要管用,既要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开展,也要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4设计有利于开展分组讨论的协作学习环境

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首先,把授课班级分成不同小组,通过课堂现场抽签让这些小组分组扮演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医院管理者、医学伦理学专家等角色。这些小组在获得相应的任务后,就可以结合我们的学习型网站来获取相应资源(理论参考、案例、图片等),并最终制作成课件。为了保证课件制作得成功,要根据组员的特色进行组员内部的分工,有的制作课件,有的收集图片,有的编辑文字资料,有的作理论的剖析和推敲等。所以在分配小组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注意组员的搭配。课件制作出来以后,就要由各小组选出一名形象好、口才佳的同学进行讨论结果的汇报。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既有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E-mail , 论坛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评、点拨和辅导),也有小组内部成员的互动,更有小组之间的互动。建构主义不仅注重发挥个体的主动性,提倡一种更加主动的学习,强调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而非被动的过程,而且突出了个体的差异性。因为建构主义提倡一种更加开放的学习。对每个个体来说,这种开放的学习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上都可能是不同的。在自主学习阶段,每个学生总是从自身的知识经验出发来建构新知识,而学生的知识背景千差万别,也就是说,医学生的知识生成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所以小组讨论必然引发不同观点的交锋和碰撞。通过这样的交流可以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从广度上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从深度上加深知识的内涵,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深刻,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最后,由教师讲解,讲解时要把重点放在学生观点分歧处。由于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力不可能是一致的,对于学习进展慢的小组,教师还要附带着提出一些带有启示性的后续问题,让他们继续展开讨论。同时,要告诉学生各种媒体在解决各种问题时所起的作用,

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便于学生以后解决类似问题提供正确的范例。这些讨论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愿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能力,有利于营造宽松、轻松、温馨、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和教学局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2.5突出发展性评价在学习效果评价中的地位

发展性评价适应了当前评价发展的需要,是建构主义理论在学习效果评价领域的应用,其科学性集中体现在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多元评价、质性评价等方面。为此,我们首先确立起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这主要包括4个方面,即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知识意义建构的要求,能否解决现实的医学伦理问题等。医学伦理学是一门考查课,所以我们把对学习的要求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进行质性评价。与此同时,还要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社会评价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打分。首先让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在小组中的表现自我评价打分,然后进行同伴互评,再者是老师结合学生的表现、问题解决的状况、能力培养的差异等进行打分,最后是社会评价打分。把这4种分相加,取一个平均数,这就是该名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由于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这种评价不需要另外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不仅注重结果,而且注重过程;不仅关注智力因素,而且关注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随时处于其他人的观察和记录状态下,因而学生在课堂中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的可能性比较小。由于这种评价突出了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会对自身进行客观的评估,以避免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社会评价等结果出人比较大。由于这种评价鼓励被评者主动参与评价,因而会激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表现,同时又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学习压力。由于这种评价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因而评价出的综合分比较能客观反映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发展性评价的应用具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彰显学生的创新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建构知识经验过程的开展。

2.6在练习和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

在每一个专题学习完后,还要为学生设计出有一定针对性的课后练习材料。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等的理解。学生在实践中会遇到医学热点和难点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对这些问题分门别类地进行研讨,畅所欲言,达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效果。这种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实践主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会自觉意识到自身知识存量的不足,增强求知的欲望,另一方面在运用理论来剖析现实问题时,也会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自觉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不再把占有知识的多寡作为最高的学习目的,而是着眼于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3在《医学伦理学》教学设计中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体会

理论学习建设篇8

一、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

1988年,夏尔(Shall)曾提出建构主义学习应具备积极性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累积性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四个核心特征。1998年,Roben-Jan Simons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建构主义学习还应具备学习的诊断性和反思性两个核心特征。此后,高文又指出建构主义学习还具有探究定向的学习、情境化学习、问题定向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社会性学习、内在驱动的学习等特征。概括来说,建构主义学习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基于真实环境的、积极的学习

学习者处在一定复杂的、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并通过积极的行动或活动参与学习过程,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

(二)是目标指引下知识建构的学习

学习者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在既定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将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先前的学习内容相联系进行学习,并在对新信息加工的同时与其他信息相联系,在保持原有简单信息的同时理解更为复杂的信息。只有当既定的学习目标实现后,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才被认为是成功的。

(三)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求知的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用发现、探索等方法进行学习,主动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同时,可进行自我监控、测试、检查,判断或检测其学习行为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整个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则处于从属地位,起着引导、辅导、支撑、激励等的作用。

(四)是社会性的学习

当学习者遇到问题时,可与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或请教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处于与周围环境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因而是社会性的学习。

网络课程主要由网络课程教学环境、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导航系统等功能模块组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网络课程建设,并采取适当的技术来表现或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特征。

二、网络课程教学环境

网络课程教学环境是网络课程得以运行的必要条件,是为学习者提供的能够方便快捷地访问教学资源、完成学习、达到学习目标的辅助环境。目前网络课程主要为学习者提供两种不同的学习环境:一是提供一个类似现实世界的虚拟环境(如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等);二是提供一个可以与他人进行通信、交流的社会环境(如:聊天室、专题论坛等)。

(一)虚拟环境

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与课程内容相符、与现实环境相似的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相比,虚拟环境既能保留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也能排除现实环境中会对学习者学习的干扰因素。更为重要的是,虚拟环境能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现实世界处于不同时空的场景置于同一环境下,也能创建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出现或不能到达的环境,使学生处于更加形象逼真的环境中。虚拟环境的创建满足了建构主义学习对真实环境的要求。

虚拟现实技术创建的虚拟环境允许学生对其中的对象进行符合规则的操作,虚拟环境系统能自动地对学习者的动作或行为做出相应判断,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整个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一技术特征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使网络课程满足建构主义学习的积极性要求。

(二)通信、交流环境

借助于网络通信技术,可以给网络课程添加一些帮助学习者学习的网络通信交流工具,如,电子邮件、论坛、BBS、聊天室等。借助于这些工具,学习者可以与其他学习者或教师一起进行讨论,或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些活动,学习者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对于教师,可以主持在线讨论、回答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充分发挥教师辅导、指导、激励的作用。通信交流环境为网络课程的使用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信交流方式,使学习者可以进行协作式学习,使网络课程具有社会性学习的特征;另外,这样的环境能帮助学生方便、快捷地提出、讨论并解决问题,能帮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自主式学习,使网络课程满足一定自主学习的要求。

三、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网络课程的主体部分,是学习信息的主要来源。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特征,网络课程应能满足学习者自主性学习的要求,因此,网络课程应设置有以下的主要内容:内容提示、主体教学内容、参考文献资料、测试评价等。转贴于

(一)内容提示

是为了帮助学习者能够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而专门设置的提示性内容,如前导课程、学习者必备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简介等。这些提示性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者确立学习目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将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使网络课程的学习体现累积性、目标指引等特征。

(二)主体教学内容

应按知识点进行组织,并遵循充分发挥学习者主动性的原则,配以教学活动、学习时数、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及参考文献资料等。从内容来看,主体教学内容给出了学习每一知识点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及参考性的学习方法等信息。这些内容的有机组合能促使学习者将原有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内容建立横、纵向的联系,有利于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但如何完成知识单元的学习,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确定。从学习方法来看,学习者既可以根据课程所提供的学习方法、进度等辅助信息进行学习,也可自定学习步调、方式,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整个学习过程要求学生不断的分析各种资料,从中提取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即学习者必须用发现法、探索法等学习方法从各类资料中获取有益的信息,来完成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根据个人情况自行选择学习单元,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查阅课程所提供的参考资料或通过与他人协商的方法解决。总体来说,主体教学内容这样的选择和组织既能满足学习者主动性地位要求,也能体现教师的辅导性地位。

(三)参考文献资料

与传统课程相比,网络课程最大的优势在于能方便快捷地访问大量相关的学习资源。就一门课程而言,其参考资源可能是无限的,但在课程的具体建设中,教学参考资源的选择和组织应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要能帮助学习者发挥学习主动性。面对无限的信息资源,网络课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资源都包括到课程内容当中,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典型性、代表性的资源加入到课程内容当中。这一方面有助于课程的建设开发,另一方面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索性学习。

参考文献资料的内容涉及课程内容的各个方面,能辅助学习者将当前学习内容与原有的知识进行建构。相互联系的参考文献资料还具有一定的提示功能,可以引导学习者思考用那些知识来解决当前问题。所以,有效的选择和组织参考文献资料,可以为学习者自主学习提供了一条高效的学习途径,同时也使网络课程表现出累积性、社会性的学习特征。

(四)测试评价内容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一方面要能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并控制学习进程,另一方面还应能自行评定学习行为。为此,网络课程应设置测试评价内容,在评价系统的支持下,测试评价内容可以帮助学习者评定学习行为和学习过程,并能对学习者做出必要的指导。根据学习过程,测试评价内容应包括:课前测试、单元测试和课后总结测试的内容。课前测试内容用于在学习者进行学习前的测试,以此确定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结构,并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过程的建议;教学单元测试内容用于学习者完成一个知识单元的学习后,自我检测其学习行为是否达到单元学习目标;课后测试内容用以测定学习者在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后是否达到课程学习目标。针对单元、课后测试内容,评价系统允许学习者将自己的测试结果与他人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确定自身在整个学习群落中的状况,以便及时的调整学习目标;也可以将现有的知识与课程学习前的知识进行比较,进一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信心。同过网络课程测试内容及测试系统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自我监控、测试、检查等活动,使网络课程具备建构主义学习的诊断性和反思性的特征。

网络课程上述四项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只有将他们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要求,才能使网络课程充分体现出建构主义的学习特征。

四、网络课程的导航系统

网络课程的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引导学习者学习行为,帮助学习者顺利的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它与网络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有密切的联系。在具体的网络课程中,导航系统是联系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主要纽带,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要由它来帮助完成,因而对于导航系统的设计也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应该可以自定学习方式、自定步调、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这些都需要有导航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为实现这一目的,可以使用超文本、超媒体、动态网页编程和网络数据库等技术构建网络课程的导航系统。借助于超文本和超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以网状结构进行组织,在网状的知识体系中,学习者可以自由的选择学习内容,根据个人情况自定学习方向,实现发现式学习;借助于网络数据库技术,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学习者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获得其学习的进程状况,形成自定学习步调的学习过程;借助于动态网页编程技术,使课程能及时的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进行反馈,实现交互式学习;借助于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实现不同的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学习,实现社会性学习。

五、结束语

上一篇:保护公共环境的建议范文 下一篇:高水平人才培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