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媒的经营范围范文

时间:2023-10-16 11:24:02

文化传媒的经营范围

文化传媒的经营范围篇1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清华大学文化产业中心对全球总市值排名前10位的股市中的传媒企业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传媒业务与非传媒业务组合、不同媒介形态业务组合、产业链上不同环节业务组合等方面分析总结了上市公司业务结构的特点,以期为我国媒体的发展提供借鉴。

――编者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所谓范围经济是指传媒公司在生产多种传媒产品时,通过共享资源和技能来降低单个产品的成本)是传媒产业经济的两个基本特点。传媒要经营成功,必须不断追求规模经济性与范围经济性。其中范围经济性获得的关键在于选择合理的业务结构,使得相互之间能充分共享资源、活动与技能。而规模经济的获得关键在于能否筹集大量资金,公开上市是筹集大量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合理的业务结构也是上市公司获得机构和公众投资者青睐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分析研究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传媒类上市公司的业务结构,以期为内地已经上市和即将上市的传媒机构业务结构设计和调整提供借鉴。

香港是资本市场和传媒产业都比较发达的地区。香港联合交易所是全球四大股票交易所之一(按上市公司市值计)。香港人口只有内地的1/200,但广告费用是内地的60%,唱片销售额是内地的95%。因此,研究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传媒类公司的业务结构对内地寻求上市和已经上市的传媒类公司有相当的参考意义。

我们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进行研究,由于大部分香港公司财年均从4月1日或者7月1日开始,因此绝大部分是2004年年度报告,少量是2005年年度报告。

传媒类公司的界定

我国对于传媒产业并未有官方定义。在《2004~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中,将传媒产业分为新闻业、报纸产业、期刊产业、图书及音像出版产业、电视产业、广播产业、电影产业、新媒体产业、广告业、传媒服务业等十大类。

我们这里从媒介形态和产业链两个角度对传媒产业进行界定。从媒介形态看,媒介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具体来说是图书、报纸、杂志、唱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从产业链角度看,传媒产业包括内容制作、内容集成、内容传输。具体来说,图书形态的产业链包括图书印刷、图书出版、图书发行与零售;报纸杂志形态的产业链包括通讯社、报纸杂志印刷、报纸杂志出版、报刊发行与零售、广告销售与;电视形态的产业链包括电视节目制作、发行、电视节目传输等。

业务结构的分类标准

我们引用R.P.Rumelt在1974年哈佛商学院出版的strategy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一书中对于业务多元化的分类,具体如下:

1.低度多元化公司。(1)单一业务公司。95%以上的收入来源于单一业务。(2)主导业务公司。70%~95%的收入来源于单一业务。

2.中度多元化公司。(1)紧密相关多元化。少于70%的收入来源于主要业务,所有业务之间共享产品、技术和分销渠道。(2)非紧密相关多元化。少于70%的收入来源于主导业务,业务之间的关联不紧密。

3.高度多元化公司。少于70%的收入来源于主导业务,业务之间没有关联。

香港联合交易媒介类

业务上市公司

业务结构概况

我们用一个公司不同业务销售收入占公司整体销售收入的比例来衡量一个公司的业务结构。从表1我们看到,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传媒类单一业务和主导业务上市公司,主要有9类,报章杂志出版印刷发行与广告、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制作发行分销与授权使用、电视内容集成、唱片、互联网信息与娱乐服务、电脑动画、印刷、广告与公共关系。

以报章杂志出版印刷发行与广告业务的公司,同时经营的有电子报、宣传及市场推广、印刷相关贸易、媒介产业相关软件器材销售等业务。《明报》则经营机票旅游及相关业务,SCMP集团有限公司经营零售业务。

以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制作发行分销与授权业务为主的公司一般只从事少量广告销售与业务。以电视内容集成业务为主的两家公司还从事一部分电视剧电视节目制作发行分销与授权使用。以唱片分销业务为主的公司Rojam Entertainment Holdings Limited则从事少量音乐制作业务和娱乐场所经营。印刷与广告公司都基本不从事其他业务。

多元化业务公司中,跨媒介形态的有四家,主要是在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之间跨媒介经营。跨媒介产业链中值得注意的是三家分别经营院线、摄制设施服务和电影胶片冲印的公司,这些公司都兼营影视节目制作发行分销与授权使用业务。

对内地传媒机构

发展的启示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内地传媒行业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各种媒介形态、传媒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当数量的机构在从事经营活动,某些新媒体形态行业的发展甚至比很多西方国家还要发达。前文提到,传媒产业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特点,内地则由于政策原因,在电视、广播内容播出等领域形成了完全分割的市场,在报刊、图书出版等领域形成了部分分割的市场,传媒产业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缺乏实现的条件甚至没有实现的条件。但随着政策的开放,在某些领域,如报刊出版、节目制作、唱片发行等领域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已经具备了实现的条件。依据上面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资本市场认可的主要还是单一和主导业务公司,单一媒介形态的公司更容易得到认可。这一点从TOM集团拆分TOM在线上市就可以明确地看出来。

2.报业集团网站/电子报能够为报业集团增加一定收入,但数额比较有限,依靠其获得大量收入短期内还是不现实的。壹传媒公司网络收入占总收入千分之八左右。

3.机票旅游及零售是报业多元化发展的一个好方向。这些业务在品牌、客户上能够与报纸主业共享,同时报业还可以将剩余广告空间用于这些业务的广告宣传,尤其是零售业务,还可以与报纸业务在现金流方面取得协同效应。

4.电影院线、摄制设施服务和电影胶片冲洗是电影电视剧产业三个规模经济明显的领域。尤其是后面两个的规模经济,才使得各个电影制作公司能够有效地降低摄制成本。内地电影产业布局如同所有计划经济时代经济布局一样,在各个地方的布局都是小而全。长春电影制片厂有自己的摄制设施和胶片冲洗设备,上海电影制片厂也有,我们可以考虑将不同地方的摄制设施服务整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规模经济与协同效应。

5.广告、公关及物业是所有传媒机构多元化业务的可选方向。内地传媒机构一般会经营广告和物业投资,但很少搞公关业务的。因为大部分公关业务都是记者自己做了。传媒商业化之后,一直讨论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问题,我们认为只有从机制上把编辑与经营分开,使编辑不受广告主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传媒经营包括两块:一块是广告,还有一块是公关。所以,在内地目前的现实情况下,传媒机构成立专门的公关业务部门是有必要的。

文化传媒的经营范围篇2

关键词:媒介产业 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媒介产业正处在一种体制变革、机制变革、规则转型的时期。同时,中国媒介产业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已经进入到了“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阶段,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将带领媒介产业的飞速发展,跨国公司的竞争也将改变中国媒介产业的竞争格局。因此,对中国现阶段媒介产业的发展而言,战略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为了提高中国媒介产业竞争力,促进媒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主要战略措施包括:

建立现代媒介产业运作体系,调整媒介产业结构

首先,政府部门要实行政企分开,将媒体推向市场,企业自身要按市场经济运作要求进行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企业要适时转变经营方式,积极建立现代媒介业运作模式,实现以传统媒体为平台、多种层次组合的现代媒介。其次,管理部门要制定有关政策,促进媒介企业进行经营机制转换,实现媒介企业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资产重组,实现媒介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媒介业进行结构调整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单一经营和多元化经营的关系;传统媒体和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关系;媒介业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延伸媒介产业价值链,推进媒介产业整合

媒介的竞争是质量、品格的竞争,更是产业链的博弈。产业链是顺应市场、做大做强产业最有力的资源。媒介资源深度开发往往表现为从平面到立体到多维,但由于“想不到”的产业链上的资源空间及其挖掘效能,缺乏“打通”上下游产业的原动力,往往被动“开拓”,比如,一些媒介只“立足”于简单的发行、广告等单一的赢利模式,赢利的支撑形态单一,形不成科学的行业规律特点和良好发展态势,结果一遇“风浪”便“全军覆没”。这些都成为影响媒介产业进步、拉长产业链的“软肋”。促进媒介产业链成长,是媒介“强体”的自我需求,也是媒介发展的必然选择。

此外,在延伸媒介产业价值链的同时,要注意媒介资源的整合以及媒介相关产业的融合。通过锻造媒介产业价值链,提高媒介产业规模经济效应;通过各种整合和融合,在不同层面之间以及同一个层面的不同要素之间的纵横维度上建立价值链,提高产业关联,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媒介产业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我们可以把媒介产业的整合划分为三种主要的形式:横向整合、纵向整合、斜向扩张。横向整合是指媒介企业通过自身发展或者兼并、收购,获取更多的同类媒介企业,从而在同类媒介产品市场上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纵向整合指的是产业内部的重组整合。这一方式主要发生在各个产业内部的重组和整合过程中,通过整合产业内部相关联的产业可以提高竞争力,适应市场新需要。通过整合供应链把上、中、下游相关联的产业联在一体。斜向扩张是指把业务侧向地或斜向地向其他互补领域发展,通过斜向扩张的发展战略,媒介可以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媒介之间的协力优势,实现范围经济,提高经济效率;同时还能够使媒介实现多元化经营,分散经营风险。

鼓励集团化和多元化经营,优化媒介产业组织

综观世界媒介产业发展的经验和趋势,集团化、一体化已经成为媒介产业发展的基本取向,集团化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媒介竞争力的核心指标。由于中国媒介产业经营起步晚、实力差、集中度低,通过集团化发展道路优化媒介产业的组织结构应该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中国媒介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将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媒介集团作为媒介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有利于尽快改变目前中国媒介小而分散、规模不齐的状况。

集团化经营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媒介企业的早期成长阶段,规模经济起的作用较大。媒介企业一般选择单一产品生产,在生产某一种产品时,其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出现起初递增、中间不变、最后递减的现象。在媒介企业成长到成熟阶段,范围经济起的作用比规模经济要大。媒介企业选择增加一种和原有产品相关性较强的媒介产品,增加的产品生产同样可以利用原有媒介的资源、管理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从而实现比生产单一产品更低的生产成本。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内部分工的不断深入,媒介企业享受范围经济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因此,当媒介企业的生产规模达到一定阶段,即媒介企业的范围经济的边际利润大于规模经济的边际利润时,媒介企业在享受已有的规模经济效益的同时,转而追求范围经济,一般而言,媒介企业可以通过组建媒介企业集团进行纵向一体化生产、横向一体化生产或者多元化生产来实现范围经济。

如今的媒介产业基于单一类别、单一渠道、单一内容、局限在区域市场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只有顺应了数字化产业发展趋势,实行多元化经营,找准定位并围绕内容和渠道实施横向和纵向一体化扩张战略,构建结构化竞争优势的新型媒介集团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胜出。

媒介产业多元化经营途径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横向多元化,即同时在报纸、网络、期刊等行业层面上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人力资源共享;第二,纵向多元化,即同时在媒介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间,如印刷、发行等;第三,混合多元化,即同时在产业与产业之间,产业内行业之间实现多元化经营。

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媒介产业布局

第一,实现媒介产业去行政化,转变政府职能、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在解决媒介产业的去行政化过程中,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中国政府管理模式要实现从“行政―管理型”到“规制―服务型”的转变。行政―管理型目标是维持市场、社会秩序,往往通过行政命令的手段进行直接控制、干预,维护的是所谓的国家利益而非管理对象的利益,缺乏成本效益意识;规制―服务型政府职能的工作目标是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共利益,主要通过规制政策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并对规制对象进行支持和服务,讲究规制的成本和效益。二是增强媒介产业的创新能力。包括经营方式的创新、产品内容的创新、运营机制的创新等诸多方面。增强媒介产业的创新实力应在强化优势产业和振兴弱势产业的前提下,发展新型产业、重视高新产业,如在动画、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电视发展方面进行不断地创新。

第二,推动媒介产业区域联合,打破地方保护。中国媒介产业的市场条块分割和增长极孤岛现象,对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是中国媒介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推动区域联合,打破地方保护。推动媒介产业区域联合,政府部门需要破除搞“政绩工程”和“攀比”的心态,打破地方保护,冲破区域壁垒,应当加大媒介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中西部媒介产业落后区域的相关投入,推行“多增长极”的策略,利用政府调控的宏观性,鼓励、培育媒介产业的市场体系,形成多个增长极。从市场的层面上看,则要求媒介产业市场以专业分工为基础。媒介产业欠发达地区与媒介实力高的发达地区进行正面竞争显然处于弱势,应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开拓专业化领域。如湖南卫视处于中部地区,从娱乐节目中寻找突破点,一炮走红,成为收视率与央视并驾齐驱的地方电视台,西部电视产业应选择电视纪录片和以西部丰富多彩的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为背景的电视剧为增长点。

放松媒介产业管制,完善媒介产业政策

政府应逐步放松对媒介业的产业组织政策管制,允许探索媒介集团公有制的新形式,允许媒介业既有国有独资的公有制形态,又有国有媒体资本绝对控股的公有制形态。在条件允许的时候,对媒介集团进行股份制改造,吸收其他国有资本参加到媒介行业。政府可以制定一定的法律和政策,对投资者的资格及投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制。也可以考虑对媒介经营的不同环节分步放松进入限制,即先允许非国有经济进入发行、广告等经营领域,再逐步放松对采访、编辑等新闻主业领域的进入限制。

明晰媒介主体产权也十分重要。媒介主体虽然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但没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长期以来形成的资本等级制度和行业壁垒使得媒介只生不死。在中国媒介产业的市场体系中,媒介企业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和企业法人的身份不明确。媒介产业的产权不明晰还表现在媒介企业经营者的剩余索取权不明晰,缺乏激励机制。因为媒介企业的产权多为国有单一的产权制度,使得经营者只重视眼前利益和自己的政绩表现,缺乏产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光。中国媒介产业政策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建立健全媒介产业政策的法律法规体系。中国媒介产业特征和市场取向的日益明确,需要我们通过法律、法规来建立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法律精神的媒介产业规制,使媒介产业政策具有合法性和正式性。

建立适应媒介产业化发展的政策系统。明确媒介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深化内部机制的改革;打破地区壁垒、媒体壁垒、行业壁垒,积极推进跨地域、跨媒体、跨行业经营;进一步完善媒介投融资政策,使国内资本和国外资本能够合法地投资于媒介市场,实现媒介市场主体多元化和组织形式多样化;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建立独立的媒介管制机构。在媒介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可以考虑建立权威的独立管制机构来进行有效的管制,为媒介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独立的媒介管制机构应是不仅独立于媒介企业,而且独立于政府部门,如证监会、银监会。

建立适时调整的产业扶持政策。媒介产业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对其予以一定的补贴或减税,是有经济上的合理性的。但是媒介产业的扶持政策也应适时调整,一方面对负有特殊职能的党和国家的重要媒体,应继续予以产业扶持政策,通过媒体的重大基建项目和设备更新提供财力支持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来促进其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对其他媒体则不应实施特殊的保护政策,而应发挥其市场主体的能动性,鼓励其积极参与平等竞争。此外,为了顺应世界传播技术进步的潮流,中国政府应当通过产业扶持政策,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提高媒介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使中国媒介产业能够做大做强,积极融入世界媒介的竞争大潮中。(本文的研究得到了2008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的资助。)

参考文献:

1.尹蓓:《中国传媒产业化:问题及对策初探》,《新闻知识》,2006(4)。

2.邓向阳:《媒介经济学》,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25~226页。

3.彭永斌:《传媒产业发展的系统理论分析》,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0页。

4.杨树弘:《三环扣紧传媒产业链》,《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1-1,第8版。

5.谢春林:《中国电视产业做强做大的路径选择――政府规制的角度》,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版,第151页。

6.陆地:《论西部电视产业发展模式的增长极》,《电视研究》,2000(10)。

7.张熙:《试论我国传媒体制改革》,《改革与战略》,2006(9)。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文化传媒的经营范围篇3

关键词:数字电视产业化 当前困境 转型

对于产业化,我们可以理解为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并进行高效率的大规模增值。数字电视打破了频道资源这一关键生产要素稀缺的限制,并能以其革命性的变化推动电视业进行全面整合,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特点,适于进行大规模定制的产业化生产。但因种种原因,其产业化发展并不顺利,因此,推动数字电视产业化转型,进行适应数字电视传播特点和产业属性的电视产业化模式转变,是当前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的当前困境

1. 产业格局中存在大量的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

一方面,在当前的数字电视发展阶段,仍然由政府主导实行运营准入制度。而数字电视与传统电视的一大区别是其产业化一般以产业链的方式存在,跨地域的整合与业务覆盖是其一大特点。这样,先发展起来的数字电视运营商由于对相关资源的先行占有,对后发展起来的数字电视运营商形成了自然垄断,提高了后来者进入数字电视产业市场的门槛,不利于通过市场竞争形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上级数字电视运营商对下级数字电视运营商在资源和管理上都存在垄断优势,处于更有利的市场位置。此外,对于民营数字电视节目提供商而言,各级数字电视播出机构因为播出平台的垄断享有完全的议价能力。上述垄断的存在使真正创造价值的部门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而影响其对数字电视产业的投入,最终妨碍了数字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

2. 地区差距明显,产业化发展不平衡

当前,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并不平衡。推动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的试点都集中于上海、广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的数字电视产业化显得相对落后。而这种落后又严重地影响了当地文化体制改革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让数字电视产业化的媒介生态环境不能改善,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怪圈,进一步拉开了各地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的差距。如在数字电视运营商的上市方面,江苏、北京等早已出现了较多的数字电视上市公司。2001年2月8日晨“歌华有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上市共募集资金12.4亿元,主要投资于北京数字电视光缆网络工程建设。[1]其他如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上市公司等,都是发达地区数字电视产业化的先进案例。而在这方面,西部地区的相对落后最终影响了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化的总体进程。

3. 行政色彩浓厚,产业制度不健全

我国当前的数字电视产业化在相当程度上是由行政力量而不是由市场力量来推动的,优化其市场资源配置的产业制度还不健全,由市场决定的资源组合和配置在行政力量的作用下显得相对无力。许多数字电视的产业化政策,如专业付费频道的设立与取消、数字电视运营商的业务运营范围等,往往是政府行政命令而不是产业市场发展的产物。同时,在产业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政企不分”的情况一方面让数字电视产业在面对电信的竞争时得到了“政策红利”的保护,但另一方面也让数字电视产业一直在“戴着镣铐跳舞”,其产业化发展中事业与产业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各级数字电视运营商并不是在完善的产业制度下进行资源的稳定性重组和公平竞争,其产业链上下运营商之间、数字电视传统业务与增值业务之间、民营数字电视内容制作公司与电视台之间的产业关系也还远远没有理顺。在这些过程中,我们的数字电视产业资源是在不断地消耗而不是在不断地优化。

4. 三网融合带来新的竞争格局

所谓“三网融合”,即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信息技术影响下,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的过程。[2]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广电与电信可以双向进入,数字电视和电信在上网浏览、视频传播、在线支付等业务上互相重叠,直接竞争。目前我们通常所指的数字电视为有线数字电视,其产业的竞争格局分析如图1:

数字电视的业务首先包括传统的电视业务和广告业务,在这方面,数字电视在系统内与卫星数字电视及地面移动数字电视产生直接竞争,对手可以提供与数字电视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且具有移动特性、便捷性等额外附加值。在传统的电视业务与广告业务上,数字电视当前面临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的竞争,因为它们在技术和能力上同样能为用户提供与数字电视同质化的服务。在三网融合之前,此类服务为国家政策所限制,无法完全铺开,而在三网融合之后,随着广播电视与电信的服务可双向进入,系统外的威胁成为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直接压力。同时,数字电视相对于传统电视的优势在于凭借其双向互动的宽带网络,能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浏览、在线支付、互动交流等增值业务与扩展业务。而在这方面,数字电视产业又面临传统互联网接入提供商的竞争。

二、数字电视产业化的转型策略

1. 从传播规模扩展转型为生产要素扩展

一般说来,在同一平台上生产要素越多,产业化规模越大,产业化发展阶段越高。传统电视在频道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其产业化往往首先注重于传播规模的扩展。而数字电视不但突破了频道资源稀缺化,极大地扩展了频道资源这个电视产业基本的生产要素,并将原来不属于传统电视产业的互联网络、电视电话、商务管理、数据服务、娱乐互联等成功地开发成为电视产业新的生产对象,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扩展,使电视产业有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对象,扩大了电视产业的生产门类,增加了对电视这一相对单一平台的利用效率,增加了电视产业的范围和深度。可以认为:只有从传播规模扩展转型为生产要素扩展,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才有可能在与电信企业的竞争中,实现数字电视产业的扩展。

2. 从节目制播转型为产业链发展

传统电视产业往往只停留于采编播领域,而且往往由单一的电视成从采访、拍摄、制作到播出的一系列工作,产业内的生产单位主要是电视台。而数字电视可培育出从内容提供商、节目集成商、网络运营商、平台运营商、数字电视终端用户等一系列产业单位。一方面各产业单位各司其职,专业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节目集成商和平台运营商等对各种资源的集成,能实现比传统电视更大的投入产出比,实现更多的增值业务。在数字电视产业化时代,越来越多的民营节目制作公司、节目集成商、平台运营商等开始出现,并且它们的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歌华传媒与深圳电视台的合作、九州数码与重庆数字电视公司的合作等。传统的电视产业更多地依靠电视台自身的发展,而数字电视产业往往需要整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形成合力,从节目制播转型为产业链发展。

3. 从单一经济转型为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数量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涉及是否应该允许和鼓励大规模企业存在,从而涉及市场竞争与资源配置,影响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美国管理学家小艾尔弗雷德・A.钱德勒认为:“规模经济最初可以被定义为从事单一产品的生产或分配的单一经营企业,由于规模的提高而带来的生产成本或分配成本降低。联合生产或联合分配的经济性,产生于单一经营企业内部由于生产或分配多种产品而带来的成本节约。”只要为两个或更多的生产线提供可以共享投入的服务成本是次可加的(即少于单独为每一条生产线提供服务的成本之和),那么这种多产品的成本函数就表现出范围经济。[3]

传统的电视产业以内容播出为主,提供的产品单一。而数字电视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由于其交互式传播方式的存在,整个数字电视网的用户越多,网络中的信息量越大,单个用户的成本就越低、收益就越大。同时,电视产业发展到数字电视后,可以用单一的传统线路承担数据传输、电话语音、互联网等多种功能,扩大了电视传输的范围,因此也存在范围经济。最后,完成双向传输改造的数字电视产业还存在着需求方规模经济,即每一个用户的价值是由他能连接到的用户数量决定的。整个双向网络的用户数量越多,单个用户所能连接到的用户数量越大,单个用户的价值越高,规模经济效应越强。整个数字电视网络的商业价值也就越大。规模效应与范围效应是数字电视产业的鲜明特点,如数字电视转换中的“两万户瓶颈”我们可以看做是规模经济的反映。而数字电视不断推出的电视电话、互联网服务、股票信息服务等“增值包”“TV+”等,我们可以看做是范围经济的反映。

4. 从单一媒体转型为跨媒体整合

传统电视基本上只作为一种单独的传播工具,其产业化往往只围绕电视自身特性展开,而数字电视在更多的时候成为一个跨媒体整合的平台,其不单担负了传统的电视传播功能,还承担了互联网、电话、家庭娱乐、数字报纸等平面媒体、影音媒体、网络媒体的功能。数字电视产业可依靠数字电视平台对多种媒介资源进行整合,产生出“1+1>2”的效果。如原来平面媒体等各种媒体各自拥有自己的一套记者、采编、传播系统,而数字电视产业凭借跨媒体整合的特性,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进行一次投入、多种产出,实现多层获利,极大地提高了投入产出比,同时也有利于数字电视产业进行多元化经营。

5. 网络建设从国家投资转型为资本运作

所谓资本运作,是指以资本的最大限度增值为目的,以价值形态运作为特征,利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等手段对资本进行综合运作的一种模式。[4]传统电视产业处于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中,其宣传职能限制了资本运作的空间。甚至对于不涉及意识形态的电视网络硬件建设也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影响了电视产业的发展壮大。而数字电视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电视的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内容提供商、节目集成商、网络运营商、平台运营商、播出终端等多种产业链环节的出现给予了资本运作更多的空间。同时,数字电视产业跨媒介整合、创新发展的特征又需要更多的资本支撑其发展。因此,数字电视产业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进行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为其产业化发展引入更多的资本,解决我国电视产业发展资金瓶颈,通过兼并重组帮助调整我国数字电视产业自身产业结构,整合我国数字电视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并实现其获利的最大化。

基金项目:本文是重庆社科基金《城乡信息公平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阶段成果 项目号: 2010QNZX45 受四川外语学院青年科研骨干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 胡正荣.媒介市场与资本运营[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232.

[2] 赵子忠.三网融合的关键视角[J].现代传播,2010(6):6-9.

[3] 臧旭恒.产业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91-92,84.

[4] 唐世鼎.中国特色的电视产业经营研究[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390.

文化传媒的经营范围篇4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言伦理;环境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21

一、净化社会语言环境

当前,我国正处在科技信息迅猛发展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中难免会渗透一些不良的思想意识和言语信息,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对师生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青春成长期,缺乏社会经验,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又带有思想叛逆等特点,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的腐蚀。因此,要为师生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语言环境,不要让不文明不健康的社会思想和言语行为侵蚀到课堂这篇净土上来。有关部门要对那些不利于师生学习工作,又对他们具有巨大诱惑力的场所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稳定商业市场,对那些不利于社会和谐,进而影响师生工作学习的广告、标语等要依法查处;对不利于社会进步和团结的言语行为要进行暴光,严重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加强以语言伦理精神为根基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2006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中指出“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建设好以语言伦理精神为根基的校园文化呢?这就是要对校园进行语言伦理道德的重建,形成一种促进教师、学生的语言道德智慧不断向更优发展的文化。让道德价值和道德追求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进而使学校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语言道德氛围的共同体。具体为:

一是,围绕语言伦理精神加强校园物质环境建设。努力创建一种教学语言伦理道德教育的环境,把教学语言伦理道德教育渗透到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使其成为无声的教材和良师,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课堂教学语言伦理意识和行为。这就应该首先加强校园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其次是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报栏、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文化载体,围绕教学语言伦理精神,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再次是合理设计好学校的校徽、校歌、校标等,要体现一个学校积极向上的校本文化,增强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形成和谐师生关系,便于师生教学语言道德行为的形成。

二是,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首先应建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应做到把微笑、尊重、关怀、宽容、民主、公正、合作、礼貌等带进课堂,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语言环境;学生也应做到尊重教师,爱戴教师,把文明礼貌用语带进课堂。其次应积极开展以语言伦理精神为核心的教风和学风建设。在教风建设上,应扎实开展教师语言道德教育,把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民主对待学生、教书育人等优良教风带进课堂,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轻松愉快健康地学习。在学风建设上,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勤奋热情、勇于探究、积极合作、文明礼貌等良好学风的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以健康文明的课堂言语方式进行学习交流,让每一位为学生都能在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到交流学习的快乐。再次应加强制度管理。

三是,组织开展丰富精彩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针对学生,要利用好“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渗透教学语言伦理精神。利用好入学典礼、入团仪式等特殊日子,开展渗透有教学语言伦理精神的教育活动。针对教师,要加强教职工文化活动,如组织开展教师工作经验交流会,促进教师间的文明语言相互学习和交流,表彰先进,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利用三八节、教师节等节日,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动,陶冶教职工的情操,愉悦教职工的心情,进而促进教职工职业道德的提升。

三、发挥大众传媒对课堂教学语言伦理的宣传和评价作用

大众传媒即大众传播媒介,是传递新闻信息的载体。具体指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新闻纪录影片、新闻性期刊等新闻传播工具。随着大众传媒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日益突出,它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之一,大众传媒是信息传播的主力军,并且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已成为人们获取和传递新闻的最主要渠道,用好大众传媒对于课堂教学语言伦理的宣传和评价有着重大的作用。

首先,大众传媒对课堂教学语言伦理的宣传作用表现为,“大众传媒所营造的舆论氛围,对一个社会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等的形成和发展都有一种积极的教化与引导的功能。”[1]因此大众传媒当然也对教学语言伦理观念、规范、价值意义等都有着一定得传播、引导功能。而且其所具有的范围广、接触平凡等特性使人们主要是课堂教学语言主体―师生们随时随地都能了解、认识课堂教学语言伦理道德,加深课堂教学语言伦理意识,从而调节师生自身的课堂语言伦理道德行为,促进教学文明和谐发展。

其次,大众传媒对教学语言伦理的评价作用表现为,“大众传媒是道德社会化的主要阵地,具有公平正义的社会本质”,它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及时报道和评论课堂中的一些教学活动,营造一种舆论氛围,揭露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些不道德言语行为,对其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从而调控师生的课堂言语行为,维护课堂教学公正的人伦环境,促进课堂教学健康发展。

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的等传媒加强对文明健康和谐的课堂教学语言的宣传力度。例如通过一些电影、电视剧、文艺小品等电视节目正面宣传课堂教学语言伦理道德的积极作用;通过公益广告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传媒上宣传课堂教学语言伦理规范。使课堂教学语言伦理道德深入人心,从而增强对师生课堂教学语言伦理道德行为的自觉监督和评价,调节师生在课堂上的言语道德行为。

除此之外,加强大众传媒自身的语言文字规范和传播道德规范也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已是社会语言文字使用和信息传播的重点领域,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这对建立良好的社会语言环境有着关键的作用。又由于媒介环境是否全面、准确、真实,直接影响人们对现实环境的把握程度,因此做好自身的文字规范对于社会思想和文化的沟通交流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教学语言伦理道德思想文化的顺利宣传;做好自身的传播道德规范对树立健康文明的社会语言风尚有着很大的模范作用,有利于师生及全社会对课堂教学语言伦理道德规范的肯定和遵守。

参考文献

文化传媒的经营范围篇5

关键词:广播电视传媒;新媒体;经营模式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发展更加迅猛,这就催化了很多新项目出现,而新媒体就是万千中的一个。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我们都对新媒体还不能够有一个完整的界定,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无论是数字电视、手机媒体还是博客等都属于新媒体的范畴内。面临如此局面,将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发展与新媒体进行碰撞,找出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并通过对此经营模式的全方面分析,为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业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广播电视传媒发展现状

一方面是对创新性的要求不严格。通过相关数据我们能够看出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播出量并不能达到最佳状态,而且不能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要求进行创新满足。根据目前出现的大多数电视节目的质量以及技术等多方面情况来看,这其中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各类节目不能够满足观众的要求,而且各类节目相似度极高,只要一种类型的节目播出受到欢迎,则各大电台就争相录制同样类型的节目,甚至具体的环节相似度都极高,这就体现出电视节目样式单一,只会一味地模仿,缺乏创新精神,长此以往,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广播电视传媒的收视率是一滑再滑,得不偿失。因此,广播电视节目应该在创新方面有很大问题,应该及时改善,将此问题重视起来。

另一方面就是体制不够健全。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广播电视传媒虽隶属于政府的管辖范围内,但产业管理机制却十分落后,主要是由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健全,这不仅与电视传媒的技术以及人才有关,而且还关系着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业未来的发展,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后果将不堪设想。

2.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讲到新媒体,我们首先想到数字电视、手机媒体、移动电视以及播客等新样式媒体交流方式。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特点,首先,它更具有吸引力,消费者面对这些新媒体表现的更直接,更具有主动选择权;其次,它的出现是由于人们的娱乐休闲时间碎片化、零散化所演变出来的;然后,它很好的将消费者的个性以及交流方式表现出来;最后,它足够分散,面对不同人群能够做到面面俱到。

在新时代的生活背景下,新媒体的出现令人眼前一亮,它在一定程度上将群众接受信息的习惯性方式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以至于新媒体的影响力与传播力不断地提升。所以,如果能够将新媒体中一些积极方面与原有的传媒方式进行互相渗透、融合,使其能够各取精华、共同进步、共同发展,那么相信在新媒体的刺激下,传统的广播传媒能够有更好、更完善的经营模式,最终获得较好的市场和机遇。

3.新媒体影响下广播电视传媒的经营模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探求广播电视传媒业经营模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在广播电视传媒业的发展时间相对较晚,而且由于此种经营模式把一些产业、视野以及行政等诸多方面同时进行管理,导致对广播电视传媒业的自身造成了束缚,对其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此外,由于新媒体给广播电视传媒所带来的冲击不小,我们要针对广播电视传媒业的经营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然后对广播电视传媒业未来发展的经营模式进行利弊分析并选择出优良的部分,这样才能巩固广播电视传媒业在媒体内的地位,使广播电视传媒业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

从运行技术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应该掌握传媒技术中的硬技术,作为传媒行业的核心竞争角度考虑,能够掌握过硬的技术,才能有资格发展其他,对于传媒业来讲,这是不败的根本所在。所以,广播电视传媒业一定要对技术上的差异进行灵活地运用,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提供令人满意的产品,对客户起到吸引作用,为自身的市场前景奠定基础。

其次,面对当今社会新媒体的不断冲击,要实现多元化的经营模式,首先需要广播电视传媒业能够认清自身经营方式的不足所在,明确整改范围和目标,以便实行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与此同时,还要不断的对能够取得的利益点进行寻找,并且找到一些其他竞争对手一起经营,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将资源进行最为优化的配置并且能够与其他商家共同承担风险,在此基础上,也将自身的经营规模进行扩大,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在现代传媒业中的地位,也能够对已经拥有的地位进行巩固。

另外,就是对经营模式中的信息服务方面进行整改提高。对于消费者来说,广播电视传媒业是一种带有服务性质的行业,服务于百姓,所以,通过广播电视传媒能够提供大量的信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传播,信息性十足。但是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能够接触到的各种社会信息都是由新媒体作为载体进行传播的,人们通过对新媒体的运用,对社会人文进行了解,并且能够对不利信息进行社会公开的间接性评判,这对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自身的经营模式上,要吸取新媒体的普及范围广的方面,将广播电视媒体经营模式中的信息服务进行整改,将最先进的传播技术手段进行广泛运用,达到人们在发现这种信息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捕捉,达到带动人民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的社会发展地位,以便受到更多媒体群众的欢迎。

最后,是资源与技术的匹配。既然讲到广播电视,那么频道、频率就是不得不说的问题。作为广电媒体的垄断性资源代表,广播电节目在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上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广播电视传媒一定要抓住机遇,大力开发媒体新型资源,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进行利益融合,抢夺发展的战略先机,资源与技术共同进步发展,这也是未来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业经营模式的必然发展途径。

4.结束语

文化传媒的经营范围篇6

基础:追求创新理念,夯实运营平台

理念创新是所有创新的基石,平台建设是资本运营的开端。深圳广电集团资本运营战略的实施得益于“百亿集团”目标的提出和资本运营观念的确立,以及对资本运营平台的建设与夯实。

一、“百亿集团”目标的提出及资本运营观念的确立。近年来,深圳广电集团经过持续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要将集团建设成为与深圳实力地位相适应、跻身全国广电第一方阵、总资产超百亿的大型现代文化传媒集团的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深圳广电集团提出全面实施“六大工程”:一是实施传播能力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多媒体传播平台,以“新闻立台”为抓手,牢牢把握舆论宣传主导权,引领主流价值观,全面提升媒体传播能力,发挥“辅政亲民”作用;二是实施卫视跨越发展工程,着力打造深圳卫视旗舰品牌,使深圳卫视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并依托深圳卫视国际频道,在国际上形成强大的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三是实施内容精品打造工程,着力打造更多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有文化引导力的文化精品,全方位体现全球视野、国家立场、深圳表达;四是实施媒体跨界融合工程,着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推动“三网融合”、互联网等新媒体业务快速发展,构建跨媒、跨界、跨地的传媒产业链;五是实施产业优化升级工程,着力打造主业突出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快打造资产超百亿元的大型现代文化传媒集团;六是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工程,着力打造符合市场规律、高效协调运转的现代企业管理运营制度,加强领军人才与团队引进力度,积极构筑人才高地。

“百亿集团”目标的确立和“六大工程”的全面实施,推动了该集团在新闻宣传、内容生产、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快速进步,更促进了该集团在发展战略、发展思路、精神状态等方面的重大革新。面对国内同行在资本运营领域的长袖善舞,深圳广电集团较早认识到了靠传统的“滚雪球”方式发展已经远远无法跟上社会经济发展、同行发展的步伐,只有在传统发展方式之外开辟另一路径,确立以资本运营推动集团事业产业发展的理念,并将其作为集团长期发展的重要策略,才能获得集团的另一片发展天地。深圳广电清楚地知道,包括传媒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用资本说话”时代,通过资本的力量,可以更为有效地整合各类资源,迅速、直接地实现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快速做大做强。尽管现行政策对广电资本运营存在着诸多限制,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可能发挥资本运营的作用,则是当前传媒争取最大可能做大做强的现实选择。

二、建设运营平台,完善辅助支撑。建设资本运营平台,完善辅助支撑是深圳广电集团资本运营的开端。深圳广电集团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资本运营平台建设:一是在组织架构建设方面,该集团在成立之初就采取了扁平化管理的组织架构,通过设置经营管理中心及下设投资发展部,统一调配集团各种资源,具体负责集团的投融资事宜,真正建立起了由集团统一领导、直接指挥、便捷灵活的资本运营组织架构和机制。二是着力于建设影视剧、新媒体、有线电视网络三大投融资平台。近年来,该集团先后投拍几十部影视剧,在取得不错收视效果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通过联合全国媒体成立华夏城视网络电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运营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等,该集团形成了新媒体投融资平台。于2008年上市的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威视讯”)已经成为了该集团有线电视网络投融资的重要运营平台。三是完善投融资的辅助支撑建设,严格按照主管部门制定的针对市属国有文化集团的涵盖资产管理、负责人考核、薪酬管理、投资管理、产权变动管理、资产评估管理、贷款担保管理、资产减值准备管理的“1+7”文件精神,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明确了集团投融资的基本流程、议事规则、审批权限、监控监管、责任追究等重要事项,严格按照审慎性原则,确保集团投融资对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功能。

此外,人力机制改革、制播分离机制改革、公司化改革也在推动该集团资本运营开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践: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结构

一、以保持广告产业稳步增长为目的的资本运营。近年来,深圳广电集团广告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这一方面得益于整个国民经济形势的平稳快速发展和集团广告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的结果,另一方面则缘于集团以资本运营促进广告产业发展的各种努力。为了规范运营管理,激发创新活力,集团先后成立多家独立公司化运营的广告经营公司,助推广告产业做大做强。2007年6月,集团联合旗下深圳市深视广告传播有限公司成立深圳市广电生活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深圳电台生活广播的广告业务及节目制作。2008年1月,集团独资成立深圳市深视体育健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营广告业务及节目制作。2008年10月,集团联合凤凰卫视所属深圳市梧桐山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深圳市合众传媒有限公司,并实现控股,开展以广告业务为主的广电媒体跨地区合作。2009年10月,集团独资成立深圳市环球财经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营广告业务与财经频道节目制作。2010年8月,集团独资成立深圳龙媒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营广告业务与娱乐节目制作等。2011年4月,集团独资成立深圳花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营少儿频道广告业务、节目制作及衍生产品开发等。通过上述努力,深圳广电集团建立起了以集团本部广告经营为主体,以各独资或合资运营公司为支撑的广告产业运营新体系,有效推动着广告收入的快速平稳增长。

二、以提升网络产业运营水平为目的的资本运营。为了促进深圳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工作的早日实现,推动深圳有线电视网络运营水平的快速提升,深圳广电集团近年来创造性地通过“网台入股模式”实现了对深圳全市四个“网络运营商”――天威视讯、深圳天明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天宝广播电视网络股份公司和深圳天隆广播电视网络股份公司的全资拥有或控股。在“网台入股模式”下,深圳各区产权所属单位(含区、街道办)以原台、网资产出资,该集团以现金、实物等资产出资,共同组建由该集团控股的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网台入股模式”打破了深圳有线电视整合工作长达8年的“行政划拨”模式“僵局”,基本实现了深圳“全市一张网”的广电网络新格局,使得该集团的网络资产规模比过去扩大了2倍,为做大做强事业和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对深圳有线电视网络的成功整合也成为深圳广电集团资本运营的亮丽一笔。

作为资本运营的又一力作,深圳广电集团成功运作天威视讯实现上市,对推动深圳有线电视网络成为全国最好的有线电视网络起到了关键作用。1995年1月,天威视讯成立,成为了我国第一家建设经营有线电视网络的股份制企业。集团成立后,天威视讯正式成为其控股子公司。2008年5月,在集团的成功运作下,天威视讯实现上市。截至目前,集团占有该公司61.省略)”正式启动运营,并独资成立深圳时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开启新媒体发展大门。2011年,深圳广电集团联合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等19家国内知名媒体共同出资设立华夏城视网络电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运营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深圳广电集团为第一大股东,开创了中国城市媒体合力发展新媒体的新模式。目前,该公司合作运营形势较好,新申请加入股东持续增多,公司正积极增资扩股,力争尽快实现盈利并上市。2011年初,集团在完成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基础上正式独资成立深圳广信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布局三网融合新业务。

在新业务开发方面,2004年11月,由深圳市电视台和天威视讯共同出资设立深圳市移动视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移动视讯”)。深圳广电集团成立之后,深圳电视台持有的移动视讯股权转归集团。目前移动视讯已经形成涵盖深圳市内公交、地铁、户外等多种移动媒体,经营影视节目播出服务、广告资讯服务、户外大屏幕广告播出服务等业务,经济效益显著的成熟新型业务公司。2008年3月,集团在保证对广电产业控制的基本前提下,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与中国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资组建宜和购物公司,主营零售业务。2008年8月,集团联合下属移动视讯、天隆公司合资成立深圳市天和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整合集团客户资源,开拓集团客户价值,提升集团整体创收能力。2010年6月,集团与中广传播有限公司、广州市电视台共同出资组建广东中广传播有限公司,并具体负责广东中广传播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的具体运营,进军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业务。

四、以壮大内容及其他产业实力为目的的资本运营。近年来,在制播分离体制的有力推动下,深圳广电集团借助资本运营手段推动着产业的发展壮大。体育健康公司、环球财经公司、生活传媒公司、花朵传媒公司、龙媒影视公司等公司的成立,既为广告产业的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又为内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催生了系列优秀栏目。集团近年来还先后投入上亿元投拍几十部影视剧目,在打造了包括《命运》《马文的战争》《亲兄热弟》《少林寺之僧兵传奇》《女人花》《家有爹娘》《和空姐一起的日子》等一批影视精品的同时,更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投资回报。集团还在原深圳电影厂基础上于2006年4月成立深广传媒有限公司,负责影视剧生产工作,成为其发展内容产业的重要平台。

在做好内容产业的同时,集团还积极通过资本运营拓展会展业务、地产开发、餐饮物业、国际业务、报纸等其他各种产业类型。2002年10月,集团整合深圳电视报与深圳市深视传媒有限公司资源,成立深圳市深视传媒有限公司,经营报纸出版、发行和广告等业务。2003年3月,集团成立深圳市文化产业(国际)会展有限公司,主营承办、合作举办国内外文化产业会议和展览活动,提供文化产业咨询、中介和文化产品的版权、产权、技术转让交易等服务。2005年,集团整合所有物业、后勤资源,成立深圳市广视后勤管理有限公司,主营餐饮及物业管理等。2008年1月,集团独资成立深圳广播电影电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从事文化产业开发、房地产开发等业务。此外,集团还成立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国际公司(SZMGI),积极进军香港市场,提升其在香港的国际影响力,公司主要进行国际频道营运、内容制作、节目交易、艺员经纪等。

思考:把握政策导向,强化风险意识

深圳广电集团的资本运营,一直以来严格遵循投融资的谨慎性原则,做到融资周密考虑成本,投资严格控制风险,实现了产业规模由小变大、产业层次由单一变多样、部分业务由培育变成熟,有效推动了“百亿集团”目标的实施和集团的做大做强。其经验主要如下:

一、服从政策是前提,会用、善用政策是关键。目前,我国传媒业施行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运行体制,属于特殊的事业单位。媒体在进行资本运作的过程中必须服从政策的规定。媒体必须准确理解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规定,按规则行事,做到“会用”政策;媒体还必须在深刻理解政策的基础上,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能够做哪些方面的资本运营工作,做到“善用”政策;媒体还必须保持探索的热情,积极争取政策的支持,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新的资本运营方式的尝试,创造条件建立资本运营的“缓冲区”,实现突破。深圳广电集团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正是坚持了服从政策,会用、善用政策,才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了资本运营的功能,抓住了发展机会,为集团做大做强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二、强化风险意识,将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有效结合。资本运营作为我国传媒业做大做强的长久发展策略,虽然对于有效提升媒体本身的投融资能力,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当的投融资行为却有可能导致企业形成高额的融资成本,产生多种经营风险。深圳广电集团为了发挥好资本运营功能,主要采取了如下三项举措:一是建立良好的管理基础、治理结构。成立之初,深圳广电集团就建立了扁平化管理模式,发挥了最大程度的资源整合效力;同时,近年来,集团还积极推行公司化改革、人力资源机制改革,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内部管理不断规范化,确保了资本运营工作的科学开展。二是发展好主营业务。深圳广电集团近年来形成了广告产业、网络产业、新媒体新业务、内容及服务业四大主营业务,并且各项产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集团总体收入、总资产、利润等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好,这为集团资本运营奠定了又一坚实基础。三是选择合适的资本运营路径。深圳广电集团充分考虑所处发展阶段、投融资项目的资产特性、投融资的成本代价、集团资本结构等,遵循扩张但又不过分扩张、多元化但必须相关化的原则,实现了快速稳步发展。

文化传媒的经营范围篇7

1跨媒体整合营销的根本推动力

网络媒体的介入可以扩大节目的辐射范围,令收视的主动性增强,而电视节目跨媒体经营的目标绝非如此。电视栏目的网站常被简单地理解为电视节目的电子版,这其实是一种误读。两大媒体虽针对同一产品,但各自的受众群体、内容编排及运营模式都有很大的区别。最明显的当属受众的不同:电视媒体拥有的受众是在节目播出时段有闲暇或偶有闲暇收看的人群,其收视行为的随机性和被动性决定了该群体趋于流动,且收视忠诚度不够确定,往往会因为偶然看到的一期节目而对未来收视做出主观判断。网络的技术性特征则规定着它的消费主体在学历背景、生活习惯上带有相同的一面:独立性强,注重消费个性和品味,追求精神享受。他们通过网络消费满足的是超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的更高层次需要——和谐的社会交往以及自我实现。当前的电视节目多是启迪性的,且形式上往往集观赏性和娱乐性于一身,很好地迎合了大众的精神需求。调查表明,34.8%的网民涉足网上娱乐,以多媒体娱乐为主体的网上休闲娱乐已成为继软件下载和新闻信息查询之后的第三大共性需求,消费比例高达46.5%。由此可见,受众在选择网络多媒体娱乐时更容易形成网络收视习惯,并天然地具有高于电视媒体的忠诚度。所以对同一个节目而言,两大媒体受众群的交集可有可无、可大可小,有所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必然要求定制一种符合群体特征的服务,于是电视节目的跨媒体整合营销应运而生。

2跨媒体整合营销的可行模式

2.1面向受众的信息二度营销跨媒体整合营销的可行性在于有效提高电视节目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信息增值。我们知道,节目前期资料收整工作量巨大,节目时长决定了素材的提炼度之高,而实际上节目中未能展现的外延信息仍为受众所关注,对这部分资源的加工再利用即二度营销并不增加成本,而这些丰富有趣的花絮、幕后故事、拍摄手记恰恰是构成网站板块的绝佳内容,它为收看和未收看过当期节目的受众提供了不同的选择。以央视国际网站为例,它清晰地呈现出各频道、各栏目以及节目主持人的基本信息,令许多非主打节目有了公平充分展示的空间,此外还围绕节目搭建了多个网络栏目,吸引受众关注并参与。同时,电视节目外延信息的组织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再是将全部信息一次性和盘托出,而是分不同的层次逐渐展示出完整的内容。与这种组织形式相对应的是立体主导式网络架构,具有限制数量却突出质量的特点,首页的标题新闻较少但附精要的内容导读,有意识地缩小受众的初选范围,引领他们沿信息主导脉络进入高级页面做深度阅读。由于外延信息在网络环境下被整合至不同的数据库中,数据库的分类细化使得信息的相关性亦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信息资源将依照分众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调用,按时间、题材、类型的相关性重新组合,实现基于主题事件的超时空关注,发挥全新的价值。

2.2网络广告带来商业附加值网络广告是互联网商业的一项核心附加值服务,它以多媒体、超文本格式为载体,图文声像多渠道传送感官信息,具有创意性和伴随性。借助网络技术,不仅广告访问量可得到精细统计,而且客户信息更可详尽到广告查阅时间和地域分布,有助于正确评估广告效果。网络广告的特点构成了传统媒体广告无可比拟的优势,像电视媒介广告对产品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且时间和插播位置基本固定,其实质是强加给受众的收视任务;而网络广告是网络环境中的亮点,几乎集结了网站的全部动态效果,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收视吸引力,不仅体现着网站的整体设计水平,还能有效强化受众对广告的直接关注和直观认识。网络广告完美地利用媒介表达形式和全新的数字化手段引导受众接纳它所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可谓找到了最佳的生存方式。目前多数广告商愿选择跨媒体投放广告,网络广告已成为大型营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进一步激活了广告市场份额的高增长。

3跨媒体整合营销的功能

互联网加载了电视栏目信息后,生成的是功能完备的营销平台,它的首要作用是品牌宣传,即树立和提升节目的品牌形象或该节目所属出品单位的整体品牌形象。大众传媒的二重性决定只有不断积累核心产品的品牌价值,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选择开展最大力度的品牌营销,开发各个地域的受众市场,同时进行更广泛的商业合作及推广,是顺应传媒产业化经营趋势,使传媒产品走向市场的必要和有效手段。网络平台始终定位于展现栏目的素材库、行业制作能力等全局信息,突出节目产品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因为它的重心在于扩大社会影响力。众所周知,有知名度的产品具有成为品牌的条件,但没有社会影响力的依托,品牌是不长久的。只有质量和推广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电视栏目产生品牌效应,成为凝聚独特文化价值的无形资产,进而转化为资金、渠道、市场占有率等具体环节的优势,甚至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全面升级。当《实话实说》、《杨澜访谈录》等栏目成为品牌后,推出其同题材系列电视图书就成了水到渠成的自然行为,这再度证明网络媒体本身是承载内容产品的一种物质形式,受众对内容的关注能够在网络营销平台上延伸,产生对以品牌为核心的跨媒体衍生品的需求,使电视产品的生命周期得以延长,有机会进一步扩大受众范围、培养和提高其忠诚度,而后借助他们的力量,反过来继续增强产品的社会影响力,形成品牌价值的持续上升。

4结论

综上所述,电视节目与网络的结合把适合经营的优势卖点从传播平台中剥离出来,使其在网络平台上更全面地发挥作用,不仅有助于形成制作部门的一体化经营,同时还可以减少市场的经营成本,也令节目受众地域范围得以拓展,整体内涵得以深化。因此,我们应大胆地将电视媒体的视听传播与网络媒体的注意力捕捉功能双双发挥到极致,吸纳并巩固更为庞大的受众群体,持续增强精品电视节目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为当下的电视传媒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传媒的经营范围篇8

所谓省级地面主频道是指立足于区域市场,以区域范围内的强势覆盖作为媒体覆盖的主要战略,同时在收视表现上,相对于区域范围内的其它可视媒体,具有更加优异的收视表现,占据同时段所有可视媒体的较大收视份额。在影响力广度及强度上,更是立足于区域市场,成为区域范围内最具有权威性及传播价值的优势媒体。相较于央视及致力于全国传播价值的省级卫视,省级地面主频道避其锋芒,具有差异化的传播价值,对于企业区域市场的深耕细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目前省级地面频道的格局中,安徽经视频道、江苏城市频道、湖南经视频道等都是省级地面主频道的典范。

节目贴近,契合观众口味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几千年的文明积淀中,形成了若干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圈,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风俗、文化和习惯,实际中,这些区域文化圈以省的形式留存了下来。由于受众群体的多元化,使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不可能广泛地持久地吸引受众群体,而应该在保持频道和节目基本收视群体的基础上,确立可争取的目标。省级地面主频道作为区域强势媒体,对于本区域范围内的文化习性、风俗特征、人口结构等都有很深入的了解,因此在节目的特色上也更能贴近区域受众的生活,反映区域受众的需求,从而得到区域受众的欢迎。

近几年来,以《南京零距离》等为代表,一批民生类的新闻直播节目在省级地面主频道跃然而出,这些栏目虽然位于不同的区域市场,但显而易见都具有异工同质的特点。往往自开播以来,栏目收视率节节攀升,稳稳把持同时段所有可视媒体最大收视份额,成为各地居民集体用遥控器选举出来的本地区最受欢迎的第一品牌栏目。与之对应,由于有优秀的收视表现做依托,栏目的广告经营也突飞猛进,受到众多客户的追捧,创造出单一栏目广告创收的经营佳绩。作为省级地面主频道的民生新闻,这些栏目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完全是因为根据当地受众的需要,从营销的原点出发,立足媒体经营的本身,从节目上入手,有针对性的制作节目,在贴近性上下工夫,从而取得如此突出的成效。

覆盖精准,直达目标受众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攻城掠地,首先必须确立自己的营销重点区域。不分主次,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与在市场竞争中确立营销重点相一致,企业的宣传攻势也应该是确立重点区域,有主有次。省级地面主频道作为区域强势媒体,依据自身发展的需求,结合客户市场拓展的需要,以区域优势覆盖作为自己覆盖工作的重点,致力于本区域的覆盖广度与深度,使本频道的节目深入到覆盖区域的每一个角落,遍及覆盖区域内每一个电视受众,具有针对性、精准性。

节目的优势固然是省级地面主频道成长为区域强势媒体的保证,但作为频道之所以强势的另一条腿-覆盖,其战略定位对省级地面主频道的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细查各区域市场的强势频道,可发现其虽并未完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省覆盖,但其广告创收却位居本省同类频道的前列,成为省级地面频道中的翘楚。为什么这些省级地面主频道在覆盖不足全省的情况下能创造出如此优势的经营表现,甚至要好过一些落后的省级卫视?这与其覆盖的战略定位不无关系,很多省级地面主频道的覆盖正如其频道名称,采取的是致力于城市人口-全省最具有消费力的人口的覆盖。通过实行这种精准的覆盖战略,与企业市场拓展的重点区域一致,从而使自己的节目提供及广告传播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满足企业品牌传播的需要。

定位鲜明,节目针对性强

现代社会,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电视媒介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频道定位也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找准自身的目标受众,有针对性的做出调整,以避免落入俗套。与省级卫视聒噪不停的战略定位对应,省级地面主频道作为区域强势媒体,能按照区域收视范围内的喜好,结合频道资源、地理特色和文化风俗,进行精心的节目制作、编排,一方面增强了频道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又有效提升了传播的效果。

考察各个区域市场对应的省级地面主频道,不难看出,这些区域性的强势媒体无一例外,都具有鲜明的都市化定位,都在各自的区域市场具有强劲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通过针对性强的都市化定位,满足观众针对性的收视需要,并且以此为指导,在节目编排、频道特色、广告经营等方面加大力度,以都市化的风格、都市化的气息、都市化的节奏倾力为最具有消费力的都市人群服务,力争使频道目标受众与企业产品目标消费群体相吻合,与此同时,广告经营也不断突破,成为客户拓展市场的首选传播载体,赢得广告效果的最大化。

形式多样,适应不同变化

在中国电视广告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电视广告一直以时段广告为主,形式枯燥、单一。更重要的是,当大量广告充斥荧屏,观众抵触广告、厌烦广告,大大削弱了广告宣传效果的时候,将对整个广告业造成很大的伤害。这时候,采用多变的广告形式便显得尤其重要。如冠名赞助、特约播出、节庆广告、事件营销等等。这些特殊形式的广告是在不影响观众收看节目的情况下将广告信息传达给受众,减轻了受众的反感情绪,增强了广告的宣传效果。同时,因为企业品牌与栏目相结合,容易形成节目与企业品牌的互动性,以知名节目带动企业知名度,收欢迎的节目带动企业美誉度,节目形象促进企业形象的建立等,从而促成传播价值的实现及品牌的建立与维护。

省级地面主频道由于定位于区域市场,受国家政策调控的风险小,经营相对灵活,所以一直在广告形式突破方面走在媒体创新的前列,往往是省级地面主频道在经营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经验,然后才慢慢的以此为基础,扩展到其它电视媒介。在多年的媒体经营实践中,省级地面主频道按照广告价值最大化的要求,不仅开发出冠名、特约等目前看起来常规的广告形式,而且尝试从节目本身入手,打通节目与广告两个渠道,一方面实行广告节目化,确保广告的质量,另一方面根据企业市场营销的变化,机动的进行传播形式的创新,从而实现传播价值的超越。安徽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江苏电视台等在广告形式创新方面的成绩都可圈可点。

互动营销,搭建双向营销渠道

对于电视媒体来说,有两个上帝一是“观众”,二是“客户”。二者相互博弈,追求其间的平衡点,实现媒体效益的最大化。“观众”是“客户”的前提,只有把“观众”这一方面经营好了,媒体的收视率上去了,才能为“客户”的经营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而同时,“客户”的经营也为“观众”的的经营提供保证,使媒体能不断的发展壮大,提供更好的节目给“观众”,更多吸引“观众”的目光。

省级地面主频道作为区域市场强势媒体,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因此在观众营销及客户营销方面都具有一系列先天独厚的优势。实践中,灵活的省级地面主频道往往一方面对观众的收视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观众的收视习惯;另一方面利用购买的一系列数据,研究收视的规律,了解收视的发展趋势,从而客观预知收视发展的趋势,未雨绸缪。如针对观众的习性,在大力打造精品栏目的同时,开展大量的活动营销,提高观众的眼球注意力。如有奖收视、声讯热线、短信积分等等。通过这些观众营销来带动品牌营销,最终实现客户的营销,实现媒体效益的最大化。

回报优厚,投资性价比高

打造一个成功品牌是一个代价不菲的长期过程,而营销预算常常是企业的一大笔投资,企业管理层也因此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需要对媒介选择、广告预算、效果评估等做出艰难的选择。如何使企业的投资产出比实现最大化,带给企业尽可能多的投资回报比,不仅对企业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媒体来说也是一个很急切的问题。

省级地面主频道作为中国特殊类型的媒体,有央视、省级卫视及城市台之长而无其短,在刊例和价格策略上都比其它电视媒体具有优势,至于在广告的有效性方面,省级地面频道由于节目具有贴近性,所以观众的依附性强,千人成本与收视点成本低,广告的效果容易凸显出来。从一个整体层面来看,省级地面主频道在广告的有效性与所需的媒介费用相比方面,系数非常高。脑白金、金日、非常可乐等品牌都是通过省级地面主频道的强势启动,从而实现从区域市场到全国市场的整体布局,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省级地面主频道优厚的投资性价比。

上一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措施范文 下一篇:对节能减排的意见和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