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12 17:29:38

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篇1

一、增强干部法治意识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

1、增强干部法治意识是树立法律权威的需要。法治政府,法律要有至上的权威。这就要求干部增强法治意识,处理好权力与法律的关系。法大于权,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守法,自觉用法律来规范自身的言行,用法律来约束手中的权力,做遵法的模范。如果以权压法,以权代法,执法犯法甚至搞权钱交易,贪赃枉法,就会导致法制尊严的破坏,影响广大干部和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法律权威无法树立,法治政府也无从谈起。

2、增强干部法治意识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理想的法治要求充分体现民主。建设法治政府,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各种民利,使人民群众更好的当家作主。而法治意识由权利意识、民主参与意识、法律权威意识等要素构成,它体现了人民意志至上的精神实质。干部是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只有增强干部法治意识,才能在社会上快速树立起依法办事的风尚,才能把人民的意愿上升为国家意志,转化为治国之“法”,当这样的“法”得到贯彻和落实,民意就得到了实现,民主也就成为了现实。

3、增强干部法治意识是规范行政权力的必然要求。规范行政权力是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行政权力来自于人民的让渡和人民的授权,目的在于让行政机关有足够的权力和资源来更加充分有效地满足人民的合理需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行政权力的人民性决定了它必须受到作为人民意志体现的法律的约束。要规范行政权力,一靠行政权力的执行者即干部自身的法治意识;二靠有效的监督和健全的制度制约。在这两者当中,前者是内因,后者是外因,其中内因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只有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带头遵纪守法,依法行使权力,不断推进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才能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和滥用,把行政权力侵害公民权利的可能降到最低程度,把行政权力服务公民和社会的职能最大化最优化,从根本上促进法治政府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增强干部法治意识的措施与途径

增强干部法治意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既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干部自身的努力和修养,还需要有尚法的社会环境。

1、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干部法治意识,需要有制度作为保障。第一,普法教育制度化。了解法律知识、掌握法律知识,是增强干部法治意识的第一步。制定一部结构严谨、内容和谐、体制科学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普法教育的法律法规,把普法教育纳入法治轨道;建立健全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如普法领导机构组织制度、普法责任制度、普法考试考核制度、普法经费保障制度、普法教育监督制度等,重点突出培训和考核制度。通过普法教育,强制性地使干部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知识,为提高法治意识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改革考核机制。增强干部法治意识的着力点在于制度创新,特别是考核制度的创新。有什么样的考核评估,就有什么样的干部行为。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提高行政机关公务人员,特别是将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意识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并提出要重视、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这是我国第一次把依法行政和干部的任用和提拔联系在一起,解决了党员干部增强法治意识的动力问题。通过改革考核机制,把干部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与晋升提拔相挂钩,可以促使和激励党员干部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提高增强法治意识的积极性。

第三,完善执法体制机制。掌握法律知识,是树立法治意识的前提,而要判断法治意识的有与无、强与弱,最终还要落到执法过程、执法行为上。我们要改变过去立法过程中重实体、轻程序的状况,加强程序性立法,规范执法程序,使执法的每一步都有法可依。完善执法体制机制,引导和规范党员干部的执法行为,通过法治行为来促使法治意识的增强。

第四,健全监督和问责制度。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对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要依法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直至行政首长的责任,通过制度的警示作用来督促和约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诚如俄罗斯前总理帕夫洛夫所说:“只有把权力当作一种负担才能稳如泰山”。

2、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法律素质。要真正树立起法治意识,还需要领导干部自身的努力,通过内因来起作用。

第一,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和法制理论。学法、知法是增强法治意识的前提。认真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提高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是新时期领导干部是否具备法治意识的重要条件。

第二,注重更新法治观念。首先,树立法律最高权威观念。法律权威就是法律至上,国家权力、政党权力均由法律规定,其正当性均要经过法的检验。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改变过去习惯于按照领导人命令、指示甚至个人意志办事的情况,实现从“人治观念”向“法治观念”的转变。其次,摒弃权力本位和义务本位观念,树立权利本位观念。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是国家权力的源泉,也是国家权力配置和运作的目的和界限。党员干部只有彻底抛弃官本位思想,即权力本位和义务本位观念,才能把权利从权力中“松绑”、解放出来,把人民权利的实现放在第一位,才能树立现代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第三,在实践中提高法治意识。党员干部只有把所学的法律知识、法治理念运用到决策、管理、协调、监督等具体活动中去,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法律素质,才能真正地建立起法治政府。

3、培育公众尚法理念,为增强干部法治意识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干部是社会中人,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必然受社会的影响。如果一个社会具有尚法意识,崇尚法治,信仰法律,那么身处其中的领导干部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制约。

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法律意识;渗透教学;法律武器;合法权益;遵纪守法

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越来越高,未成年人的法律自我保护意识还非常的弱,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一个崇尚尊老爱幼传统的民族,当未成年的孩子,因为幼稚懵懂、一时失足而毁掉自己的前程;当我们看到送进监狱里的大多数罪犯是一脸稚气的青少年,我们不得不去思考:这些孩子们为什么没有走上社会为他们铺垫的那条充满阳光的路,反而走上罪恶的黑暗道路呢?

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统计数字表明:1995年以来,全国中小学生的犯罪率每年以18%的速度在增长。公安部门的调查同时表明:辍学和失学少年的违法犯罪率高出在校生十倍多。所以作为教师应意识到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和法律自我保护意识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把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所谓渗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促进学生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做到:

认识学校教育对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精力充沛、记忆清晰、思维敏捷、情感丰富,是世界观形成的阶段,是决定一个人有无作为的关键时期。一般来说,青少年时期富于幼想,思维方面情感不稳定,容易冲动,行为偏激,如引导不好,容易养成不良习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学校教育在整个社会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是专门实施教育的机构,其任务是组织教学,而教学是由学校的教师具体实施的。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客观上对违法犯罪现象筑起了一道思想战线上的万里长城。也就是说,青少年在教师的教育下如果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秩序,就不会有这么多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因此,我们说学校教育对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应心理健康、遵纪守法

学生高尚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因此教师的遵纪守法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健康的心理。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谈的心情。教师积极的心境和遵纪守法的言行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教师和颜悦色、笑容可掬,学生看到教师就会产生一种幸福和友善的情感。教师轻松愉快的情绪,期待信任的眼神,自然亲昵的动作,还会使学生倍受鼓舞,产生愉快心理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和守法意识。现在的中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的话题每天都在变,生活对他们来说每天都很新奇。他们总是试图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他们希望老师能理解他们,成为他们互诉的伙伴。为此,教师应懂得基本法律常识,有开放的心态,广泛的爱好,能向学生袒露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事物的真实看法。教师做到开朗、大度、诚挚、宽容、富于创造、遵纪守法,学生的心理才会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健康发展。

三、让学生认识到增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随着我国产业重组的日益频繁,体制的转型,社会开放程度不断加大,这些即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和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方面,社会生活变得日益复杂,社会中不安定的因素频频露头。青少年学生年龄尚小,社会经验不足,生活中时时存在各种安全隐患,使他们容易受到坏人的诱骗及伤害。因此,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自我法律保护意识教育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勤于思考各种人物和事物,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学会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自信、自强、增强面对现实的勇气,克服依赖思想和无所作为的消极心理。正确认识自己,虽未成年人有弱小、幼稚一面,但可发挥机智、灵活、反应迅速的长处,相信自己有办法,做“带刺的玫瑰”,可爱、娇嫩、但不软弱。教育学生熟记火警、匪警、急救中心、咨询热线等求助方式;掌握在遇到困难时向公安局、派出所、妇联、急救站、红十字会、法律顾问,保护未成年人机构等各种可能给予帮助的机构和人群的求助办法。在自己受到不法侵害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创设情境,把法律知识渗透于学科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根据教材中许多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学生进行增强法律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这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并不是让教师向学生讲法规、批复或司法解释等一些深奥的知识,而是要求各科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学生易懂的法律生活常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区分善恶,明辨是非。比如在生物教学中,在讲授循环、神经系统等章节,可以渗透吸毒的危害性的教育。可以告诉学生进入人体的几种途径,对器官组织的作用机理,怎样诱发器官的功能性病变甚至器质性病变。教学中应警醒学生能降低人的免疫功能,致使人体连感冒等一般疾病都难以抵御,最终体能衰竭而死。这样不仅使学生能掌握生物教学内容,而且能使学生对禁毒的认识由感性认识转化理性认识,增强学生远离的自我法律保护意识。再比如,在政治教学,教师在讲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观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客观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正确地估量和看待自己,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正确看待同学之间关系,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用违法犯罪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保持开朗的心境,蓬勃向上的精神,达到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目的。

总之,青少年处在一个特殊成长时期,阅历相对简单,社会经验不够丰富,鉴别是非能力也较弱,比较容易违法犯罪和受到不法伤害。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增强未成年人自我法律保护意识,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自身的前途,而且关系到我们社会的发展和祖国的明天。广大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把增强法律意识的教育渗透到教学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在中学生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陆兵.校园拒绝.广西人民出版社

王越宏 方仲炳 纪平.青少年法律问题━200问与答.中国文联出版社

卢路生 季卫东 徐安住 章惠萍.为了明天.河海大学出版社

陈虹 尚悦鹏.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11)

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大学生 法制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4-0146-0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下,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全面建设,增强高校学生的法制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宏观上来说,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在当今的新形势下,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各高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力度还不够,要建设和谐法制社会,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一 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要对高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因为在当前的国家基本政策中就要求要依法治国,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为营造这样的法制环境塑造了条件。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教学任务。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依法治国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方针。只有具备了完善的法律体系与社会成员普遍懂法的条件下,才能更快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更是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的责任。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就必须使大学生明白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将法制教育过程中的困难一一排除。让大学生在知法懂法之后,能够在社会中履行公民的责任,认真执行国家依法治国的方针。

2.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就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思想与行为的具体表现,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素质是具有可塑性与时代性的。在高校素质教育中包含了属于政治思想素质的法律素质,同时它也是重要的法制教育内容之一。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规定中的内容来看,各个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重视学生对法律的了解程度,这是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教育部明确地提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学,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大势所趋。

3.法律知识普及的需要

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为大学生今后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保障。法律知识的普及能够全面地增强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加深对法律了解的程度,是我国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制教育是法律知识普及的主要手段,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利于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普及法律知识,是当今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要求,是人与人之间和平共处的保证。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法律知识普及的需要。

二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

1.法治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人不知道自己已经触碰了法律底线而犯罪的现象,这是思想的局限性与没有树立正确的法治观造成的。因此,要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法治价值观,让法律成为学生今后处事的衡量标准。

第一,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法治观念是通过了解法律在自身心里产生的客观意识,是一个具有法律规范性特点的观念,能让人在社会中形成自觉的意识体系。

第二,培养学生的权益意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正确地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处理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第三,培养大学生的程序意识。程序意识的培养能够使大学生遵循法定的程序,正确地行走在前进的道路上。

2.公民意识的养成

法律的执行对象就是行为,法制行为是实现法制目的的主要立足点,而法律意识就是支撑行为发生的依据。社会的正常关系很大部分都是依靠法律维系的,是对社会利益分割的保障,法律已经成为衡量事物正确与否的标准,这整个体系是需要行为去实现的。要将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重要切入点,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充分地了解法律的概念,使其逐渐形成法律意识,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也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履行公民的义务,杜绝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

3.法律知识和法理的教育结合

法制教育人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人却是寥寥无几。有效地将法律知识与法理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式。法律知识对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衡量公民法律素质高低的标准,充分掌握法律知识能够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因此,要对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进行法制教育,达到增强大学生法律知识的目的。首先,要向大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其基本的理论观点,然后向学生传播国家的宪法等基本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4.大学生应当了解的法律法规

根据当前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应当及时地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法规,正当地维护自己的权益,以自己在学校中遵守校规校纪的经验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比如,了解我国的《民法通则》与《婚姻法》,知道作为一个大学生参与民事活动时应遵循的原则;了解我国的婚姻是建立在男女双方自愿情况下的。从法律中明白自己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该履行的基本义务,切实地使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

三 深化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途径较多,其有效的策略有:深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材料、实施依法治校。通过这四种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意识。

1.深化课堂教学

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的理论知识不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学校安排法制教育课时较少,法制教育的教学内容较多,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教学条件下,无法显现出教学效果。要改善这一现象就必须提炼出法制教育中的精髓,把重点放在重要的知识点上,将难点简易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中领会法律精神的本质。以让学生遵纪守法为目标向学生讲述法律的,重点是要向学生传达一种为何不能触碰法律的原因。利用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防止今后犯相同的违法错误。

2.提升教师素质

对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提高是高校法制教育开展的必修课,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高校必须依照法制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进行合理的配置,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与专业水平。只有建设一支综合素质普遍较高的师资队伍,才能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做出切实的贡献。

3.优化教学材料

要对高校的法制教育教材质量进行提高是因为法制教育的教材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是一般的法律教材无法比拟的。教材必须突显出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要进行准确的定位,制订出能体现法制基础功能的教材。在今后的法制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地对之前的教材进行改善,根据发展的需要,对教学大纲、相关案例、参考资料等做进一步的调整优化,最终达到从主观上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的教育目的。

4.实施依法治校

我国当前的治国策略就是依法治国,高校必须采用法律的手段来治理学校。实施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战略思想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体现,践行依法治校能让学生更加明确法律的重要性。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首先要规范学校的校规校纪,并对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进行调整,使其充分地适应“法”的存在。在当前的各大高校规范性文件中,很多都缺乏维护学生权利的规定,要及时地进行改善,保证学生享有法律保护的权利。其次要增强学校相关负责人与领导的法律意识,从上级命令中将学校管理和学生利益相结合,一切以法律为基准,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

四 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加强社会公民的法律意识越显重要。大学生是一个即将迈向社会的群体,所以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是有必要性的。综上所述,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法制理论教育,

要适当地将实践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起来。最终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使其为社会和谐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

[2]徐涛.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

[3]李峻.大学生法制教育研究[D].渤海大学,2012

[4]迟会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法制教育;法律意识;和谐校园

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大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高校的法制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加强高校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高校法制教育是促进我国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各项事业的接班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否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直接关系到国家机关是否依法行政、秉公执法,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有一定职责的人是否忠于职守。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才能自觉地遵纪守法,自觉地运用法律法规调整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才能在社会的经济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是由高校承担的,因此必须重视与下力气搞好高校法治教育。

2.加强高校法制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它需要复合型素质的人才,其素质结构中不但要求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还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健康的心理。在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社会生活的很多看法还不成熟,在学校学习期间,对他们加以理论化、系统化的法制观念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可以使他们在法律规范的影响和指导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学会从法的角度去认识社会和体验人生,并通过对我国宪法和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的了解,认识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践行法律规范,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使之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

3.加强高校法制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重大战略选择和重要战略目标。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作为社会组成的每一部分都需要和谐。高校是孕育新思想、新知识、新科技的重要园地,是社会创造的重要源泉,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高校就是构建和谐校园。没有高校的和谐,就难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可以说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按照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谐校园应该是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文明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和谐校园的几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作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校园,是组成和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内容,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和谐校园的有力保障和提升和谐校园的必要环境。

二、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缺乏对法制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我国高校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但大多数学生都只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对作为公共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往往存在应付了事的心理,一些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不够,又缺乏学习法律的自觉性,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甚至有一些模糊乃至错误的思想认识。很多学生看到当前社会上存在的腐败现象尤其是一些司法人员的徇私枉法,就对我国法制建设失去信心,缺乏责任感。他们内心矛盾重重,一方面对腐败犯罪深恶痛绝,要求严惩;另一方面对自己行为不端抱以宽容态度。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都体现了高校学生对法制的信任感和依赖的缺乏。

2.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缺乏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大学生对权利、义务观的内涵往往缺乏全面的把握,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他们有的偏重于权利而忽视义务,以自我为中心,偏重对个人利益的保护,过多地要求国家、社会、他人为其实现权利和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条件加以保障,即便如此,他们对权利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往往是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并且达到严重的程度时才能意识到寻求法律救济,而很少能够认识到权利行使的普遍性、经常性,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他们有的片面注重义务而缺乏权利意识,被动守法,有是甚至表现出对权利侵害的容忍度。

3.许多高校在法制教育的认识上存在偏差。法律知识教学是法制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但不能代替法制教育。许多高校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育。而且由于课时限制,法律知识教学本身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持久性,学生对各部门法的知识只能是蜻蜓点水,知之甚少,很难解决实际问题。系统的知识结构没有建立起来,法制教育的目的也不可能充分的实现。法律素质是个体通过法制环境影响和法制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并按照法律要求自觉地规范自己行为的内在稳定的特征和倾向。长期以来,高校在法制教育教学实践中,往往把法律素质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甚至忽视或放弃对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教师非常努力地为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法律素质教育即培养学生对法的信仰,没有引导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法律知识变成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自觉的行为。这使大学生不能自觉地身体力行,不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懂运用法律行使监督权。学生法律意识比较淡漠,导致学而不用,知而不信。

4.许多高校在法制教育的范围上存在偏差。高校法制教育多少年来一直偏重于课堂教育,不同类别的所有高校,强行划一地开设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来应付“法制教育”,由于课时少,内容庞杂繁多,学生上课应付,考前突击,考后全忘,在高校这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目前来看,高校法制教育的范围过窄,没能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法制教育系统,学生在课堂教育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时,学校往往没有一个能给他们提供帮助或指导的机构,法制教育工作很难得到切切实实的开展。

三、增强高校法制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1.法律意识和法信的形成需要守法、用法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当法律知识和守法行为构成稳固的联系时,法律观念才能更快更好地形成。课堂教学作为高校法制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其课程特点决定了仅仅注重法律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即使法律知识很丰富,如果没有形成和培养守法的精神,形成法信仰,在实践中也可能出现知法犯法、千方百计规避法律的事件,使法律形同虚设,丧失其权威和尊严。因而,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和培养法律意识和法信仰,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单纯法律知识的传播。观念的形成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必要的法律知识要教给学生,但绝不能只是说教式的,在教学方式上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应注意应用性和实践性,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格平等、自治自律精神,培养学生具有一个法治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改善学校管理,为法制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任何观念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氛围,法制观念的形成同样如此。高校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全社会的缩影,学校本身的管理水平和法治状况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定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对法律的信心,进而影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实行依法治校,实现教育管理法制化,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需要。因此,优化校园小环境,为大学生法制教育提供示范,成为必然。高等学校应当摈弃与时展相背离的传统管理模式,把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利用自身的优势,根据《高等教育法》、《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各项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根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制定并完善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通过法律、规章制度和必要的纪律约束规范师生的行为,使法律的权威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并产生强烈的法律效应。同时,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学校管理法制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制度的内容,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法律至上、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深入人心。

3.充分立用好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欢迎的、现实感受性很强的教育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其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寓法制教育于学生的各种课外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的各种法制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现代化传播手段,加大法制教育宣传力度。通过开设法制宣传园地,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以及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有奖征文和模拟法庭等活动,增强法制教育效果。还可以利用学生假期“三下乡”活动,向老百姓宣讲法律知识,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法律素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加学生学法、用法的机会,增强学生学法、用法的兴趣,增进他们对国情、民情的了解,从而加深对法与法制的理解和认识。

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人文社科部

参考文献:

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篇5

一、提升学法用法思想认识

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工作。自觉学习、贯彻和宣传法律,关键在于提高思想认识。一是领悟学法的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人民公仆学法用法是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的灵魂,是一切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充分掌握所需法律法规才能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二是坚持学法的自觉性。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首先应该是国家法律带头的执行者和遵守者,同时,积极地学法用法对整个社会引领作用也显而易见,如对规范社会秩序、培育公民品格、促进文化建设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即维护了社会稳定,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随着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公民法律意识的明显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要求社会依法行政、阳光行政,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人员,学好用好法律不单是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与法治国家的实现紧密相联。

二、增强学法用法实效

学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用法,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形式、充实内容、健全机制,真正提高广大公职人员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学法用法的实际效果。一是坚持与时俱进,讲究学习方法 ,是学好法、用好法的重要基础。学法是知法、用法、守法的重要基础。在学法上,我坚持紧贴实际,持之以恒,与时俱进,扎实高效,法律素质得到不断提高。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民主法制的关系,提高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依法办事,是学好法、用好法的关键。只有将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才能推进事业健康发展。为此我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依法进行决策;坚持依法推动工作;坚持依法解决问题。三是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充分体现法制宣传为人民的要求,用事实对广大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维护好社会稳定,做到了学法用法的和谐统一。

三、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当前依法治国观念深入人心,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作为倡导者和实践者的主力军,一是应把依法行政这根弦绷紧,时刻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逐步实现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二是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监督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和监督力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检查。三是以用促学,学用结合。行政执法人员要把用法作为学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在“学”字上下功夫,在“用”字上出效果,做到规范执法,依法行政。尤其要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充分体现法制宣传为人民的要求。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一旦“法治精神”在人民群众心中被破坏,就很难修复,我们要用事实对广大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坚持从实际出发。

四、今后学法用法的努力方向

一是在学法用法中,要积极主动学习各类法律,掌握各类法律知识,在日常工作中,要有创新学法用法意识,切实增强学法的实效性,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在使用法律过程中,要把用法作为学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学”字上下功夫,在“用”字上出效果,规范树立宪法和法制观念,增强法律素养和专业素质。三是要努力遵循“重大决策依法、开展工作合法、遇到问题找法”这一思路,将法律意识贯穿于整个工作中。

公务员学法心得体会(二)

依法治国,意味着 “人治”到“法治”的迈进,也是一个历史性的伟大变革,它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标志着领导和管理方式从经验到科学,从依靠领导个人权力到依靠法律治国的大跨跃。“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机构及其公务员更是首当其中,成为这项社会系统工程的核心。

作为一名公务员,要带头学好法律知识,努力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本职工作,谈谈学法用法心得体会。

(1)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学法用法的重要意义,增强使命感,是学好法、用好法的前提。法为国之本,学法用法,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工作。自觉学习、宣传和贯彻法律,关键是要提高思想认识。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法治,必须依靠法律手段,来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方针的落实。其次,本职工作的需要。作为一名乡镇宣传干部,首先自身要充分学习和掌握国家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做好法律宣传学习工作。再次,自身建设的要求。首先应该是国家法律带头的执行者和遵守者,学法用法这个头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败,关系到行业形象。多年来法制教育,要求社会依法行政,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合格的干部,学习法律可学不可学的事情,而是非学好不可。

(2)学用结合,提高自身的法律水平

学法的最终目的在于自觉遵守并严格执行法律规定,表现在依法审计、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等各个方面。一是“五五”普法和“六五”普法通过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学习教育活动,使我自己认识到法律是管理经济社会、处理各种疑难复杂社会问题最有力、最有效的武器。使我从学法用法的具体实践中感受到自身法制素质有所提高,学法用法热情也越来越高,使我从不主动学法到主动学法,增强了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是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有了全面提高。使我在工作中形成了“遇到问题先学法、决策之前找专家”的工作思路。

(3)今后学法用法的努力方向

一是在学法用法中,要积极主动学习各类法律,掌握各类法律知识,在宣传工作中,要有创新学法意识,切实增强学法的实效性,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在使用法律过程中,要以用促学,学用结合。我要把用法作为学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学用结合,在“学”字上下功夫,在“用”字上出效果,模范地树立宪法和法制观念,增强法律素养和专业素质,加强农村法律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各类法律宣传学习活动及专题讲座,提高广大群众的学法、懂法、守法意识。要努力遵循“重大决策依法、开展工作合法、遇到问题找法”这一思路,将法律意识贯穿于整个工作中,做到规范执法,依法行政。

公务员学法心得体会(三)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加快,百姓的生活越来越与政府挂钩。从最早的部门,到现在的仲裁部门。政府、国家与百姓的对话渠道越来越多,而在越来越多的与百姓沟通的机会中,对于公务员的要求则是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处理政府与百姓,国家与人民的关系,公务员掌握相关法律知识,迫在眉睫。公务员如何学法用法,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进一步提升学法用法思想理念。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工作任务。自觉学习、贯彻和宣传法律,关键在于提高思想认识。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公务员学法用法是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的灵魂,是一切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其次是本职工作的需要。农业农村工作量大面广,涉及各个部门诸多法律法规,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必须充分掌握才能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服务好本职工作。三是自身建设的需求。党员干部首先应该是国家法律带头的执行者和遵守者,学法用法这个头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工作的形象。同时,公务员队伍积极地学法用法对整个社会引领作用也显而易见,如对巩固执政基础、规范社会秩序、培育公民品格、促进文化建设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四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通过多年来法制教育,广大群众要求社会依法行政、阳光行政,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学好用好法律不单是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与法治国家的实现紧密相联。

2、进一步确保学法成效。学法是用法的前提。尽管这些年来,我们公务员系统普法宣传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政府机关特别是在基层,相当数量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还比较淡薄,弄不懂、学不深现象还比较突出,并直接消极地作用在实际工作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一些地方公务员学法环节存在形式主义不无关系。在因制度弱化导致的上无压力下无动力的情况下,部分公务员提不起学法的精神和用法的自觉性。这就导致部分公务员法律素质不高,行政活动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和合法性。因此,在将来的学法用法工作中,应进一步完善形式、充实内容、健全机制、强化培训、严肃考核,真正提高广大公务员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实际效果。

3、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当前上访案件和呈急剧上升态势,分化了政府在发展经济为主线上的大量精力。以上一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没有严格执法或者依法行政造成的新问题新矛盾逐步显现。这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不严格依法行政,就有可能累积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给接下来的工作增加阻力,从而阻碍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现在,依法治国观念深入人心的局面来之不易,公务员队伍作为倡导者和实践者的主力军,更应把依法行政这根弦绷得更紧一些,时刻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尤其要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充分体现法制宣传为人民的要求。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一旦“法治精神”在人民群众心中被破坏,就很难修复。另外,我们也要在制度上完善,健全行政执法监管体制,实行领导干部问责机制。用事实对广大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维护好社会稳定,做到学法用法的和谐统一。

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法治教育 中职学校 开展形式

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使中国法律体系逐渐完善,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人们的法律意识仍有待提高,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与措施对其进行督促。中职院校的学生由于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之所接触范围有限,其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因此,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通过开展有效的法治教育,促进学生法律意识的提升,为其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为依法治国做出贡献。

一、中职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经济的一体化、文化的大融合、科技的大发展造就了当前的信息化时代,这虽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其中也暗藏着诸多不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因素。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时期,对世界充满好奇,但由于其身心都未发展成熟,因此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非常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犯罪,不仅给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还会将其人生毁掉。因此,中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法治教育,有助于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提高,从而帮助学生抵制不良诱惑,减小未成年人犯罪发生的概率。此外,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学生在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时,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因此,中职学校加强对学生法治教育,不仅是学校提升教学水平的需要,同时也是减少社会犯罪、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需要。

二、中职学校开展法治教育遇到的阻碍

1.学生成员构成较为复杂

中职学校的学生具有素质高低不等、成员结构复杂的特点,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多是因为中考不理想、家庭困难、父母离异等因素致使其没有考上理想高中,而进入中职学校的这些学生在性格等方面差距较大,个性较为鲜明,管理起来也较为困难,而且普遍存在不爱学习的现象。加之有些中职学校在管理上较为宽松,为学生逃课、接触社会不良人员提供了机会,容易诱导这些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犯罪,进而危害社会。

2.中职学校资金投入不足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领导认为学习才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和中职院校,都更加注重在教学方面的投入,造成法治教育资金的匮乏,效果也可想而知。不仅如此,一些中职院校对法治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法治教育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步履艰难。

因此,需要中职院校的领导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为法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概率。

3.法治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一些中职院校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仍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时,缺少学习的兴趣,进而增加了学生逃课的概率。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法治教育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较为匮乏,在进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无法对法律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造成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理解。

因此,中职院校应加强对原有法治教师的培训,通过积极引进优秀的法治教育教师等方式,提升中职院校的法治教育水平。

三、中职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1.法治教育的主要形式

法治教育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是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编排课程等方式,讲授学生相关的法律知识,这种形式的法治教育可以让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掌握法律知识。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学生在家长以及亲友的影响下,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常情况下,家庭作为学生的启蒙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向等有重要影响。社会教育主要是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接触社会人员等方式,从中掌握法律知识,这种方式的法治教育通常能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对于巩固、深化学生的法律知识有重要作用。

这三种形式的法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对学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启蒙、学校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深化,因此中职学校在开展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将三者结合,从而使法治教育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2.开展法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1)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可以增强法治教育的效果,还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对法律知识进行掌握。为此,教师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方法,增强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第一,与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相结合。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不论哪种行业,都会与法律存在内在的联系。为此,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为增强法治教育的效果,可以通过与学生未来即将从事的职业相结合的方式,拉近法律与学生的距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卫校的学生,学校教师在讲授法律知识时,就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医疗事故或者医患矛盾的事例,讲解其中涉及的法律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

第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法律知识时,还可以根据相关知识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利用多媒体影音图文结合的特点,对案例情境进行再现,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授居民的基本权利时,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找到视频中哪些内容是合法的、哪些内容是违法的。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其他国家相关权利使用的视频,让学生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

第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这在法治教育中也是适用的,高校教师在进行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的作用,通过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认识与疑惑、组织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讨论等形式,营造热烈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2)利用新媒体开展法治教育。当前,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通讯行业也得以快速发展,当前的年轻人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用微信、QQ、微博等进行交流、娱乐。教师在开展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到这种变化,并加以利用。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

第一,建立QQ群、微信讨论组。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微信讨论群,让班级学生都加入其中,将当前社会发生的热点新闻等到讨论组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并在恰当的时机适当对学生的评论进行点评,引出相关法律知识,从而让学生对法律知识进行掌握。这种方式的法治教育,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与掌握,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当前社会的关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建立学校网络法治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平台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登录网页,并且通过学校论坛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讨论。这种方式的讨论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思考的深度。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博等方式介绍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加学生认识法律的渠道。

(3)增强学生的对法律知识的运用。法律知识的讲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法律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法律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具体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法开展。

第一,积极组织相关的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课余时间,通过组织法律知识的辩论比赛等,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而组织活动的学生,在组织的过程中,也会丰富相关的法律知识。

第二,带领学生参观戒毒所、旁听法院审判。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法律的庄重性,从而增强学生对法治教育的重视。此外,教师还可以模拟法庭,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在促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生活。

此外,中职学校还可以通过积极宣传法治知识、邀请法治专家开讲座等形式,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讲授学生如何利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其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四、小结

综上所述,法治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需要中职学校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活动,增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与掌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到知法、守法,在将来的生活、工作中合理利用法律,为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鹏.依法治军背景下如何创新性的开展军队法治教育[J].法治博览,2015(12).

[2]沈百锋.法治教育背景下的体育课学生管理途径与方法探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3]陈梦瑶.浅析高校在法治教育中的作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1).

[4]姚建宗.当代中国的社会法治教育反思[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4).

[5]韦少雄.村民自治的大学生民主法治教育功能及其路径选择[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1).

[6]王俊杰.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性教学模式初探[J].法治与社会,2014(12).

[7],刘延峰,刘生梅等.现行医学教育模式下护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1(35).

[8]苗利萍.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常态化问题的思考――岐山县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状况的调研报告[J].新西部(中旬刊),2015(5).

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 意义 培养途径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意义

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人所具有的法律素养、法律头脑和运用法律知识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思维习惯。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感觉、情绪、习性,是自发形成的,属于法律意识的低级阶段;法律思想则是人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理解而形成的思想、观点,属于法律意识的高级阶段,在法律意识中起决定作用。但是它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经过有意识的培养。今天的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骨干和中坚,他们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民族前途国家命运。积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1,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在我国确立下来,这就意味着沿袭多年的以计划经济思想为基础的传统观念必然为符合新的生产关系需要的市场经济思想观念所替代。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资格的确认、市场主体权利保护、市经济活动的运行、市场秩序的维系、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法律的引导和规范。因此,培养市场经济主体的法律意识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首要任务。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才能自觉地遵守法律,自动有效地运用法律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的法律秩序,才能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建设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2,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需要。自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法治国家”的概念,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确定把依法治国作为重要的治国方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表明我国的法制建设正向较高层次的法治社会迈进。在法治建设中,人是法治的主体,也是实现法治的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无论是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其状态都是以人的活动和行为最终依归。因此,必须提高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只有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公民的法制观念,才能使法律法规得到切实遵守,才能对立法、执法和司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早日实现。

3,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是当前大学生法制现状的需要。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为配合普法教育,国家教育部、司法部在《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依法治国的百年大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的法制观念的现状不容乐观,一部分大学生对法制教育不感兴趣,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种类增多、频率增加,呈现高发的态势。这表明,加强法制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已刻不容缓。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水平,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需要。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多方面条件的配合。调查中,有80%的学生认为在大学开设法律基础课非常必要。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途径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加强法制教育。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增强法律意识,坚持依法治校

任何观念的形成都需要特定的氛围,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也遵循这一规律。坚持依法治校,实行教育教学管理法制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高校加强自身建设、做好学生法制教育的需要。“任何法律的制定、遵守、执行都离不开一定社会的法律意识的指导和支配”,列宁曾把法律意识视为法制建设的核心环节,因而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的强弱对法制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本身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法制状况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对法律的信念,进而影响到学校法制教育的成效。因此加强学校的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校,在高校形成一种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环境和氛围,有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提高。实行依法治校。首先,高校规范性的内部文件作为高校内部的自治规则,是对法律规范的补充,必须重视学校与大学生双方的权益。其次,高校的各级管理表作为高校管理服务的执行表,必须尊重管理服务的对象―――大学生,平等对待他们,真正将管理服务工作与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相结合,以法律规范为准绳,依法办事、依法治校。

2、端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法律的态度

作为一名教育者要意识到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改变过去那种认为法律教育课是基础课,可以不认真教学的片面思想,树立一种积极科研,认真教学,严格要求学生的工作作风,充分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法律教育者的重任和使命。同时,作为一名法律教育者,还要教育学生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改变那种重视专业课而忽略基础课的思想,培养他们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把法律基础课放在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的位置,积极研究,努力学习。

3、增加法律教育课的上课时数

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向素质教育转轨。体制的转变,必然会引起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转变。新时期对人才素质有了新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项素质就是具有法制意识。因此,高等学校应当将法制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贯彻执行。目前,我国高校中法律教育的上课时数过少,这与我们提出的大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与法律教育课的地位也是不相符的。因此,要重视法制教育,就必须切实增加上课时数,把法律课的上课时数增加到甚至超过一门专业课的教学时数。此外,开设法律选修课,使大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专业有用的课程来学习,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得到更多的法制教育。

4、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

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主题鲜明生动的法制教育活动,延伸和深化法律基础课的学习。可以利用报刊、杂志、法制教育电视录像、电影和专题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模拟法庭”,开设法制宣传园地,开展法律知识咨询活动,利用假期到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实习或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参观监狱,旁听有关刑事、经济、行政案件审判活动,亲身体验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可以请法官、检查官、律师和立法工作者到学校开设法制讲座等,同时还要注意利用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

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法制教育 实效性 途径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实施,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特别是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应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依法治国的进程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成为当前学校乃至全社会关心的问题。

1、当前学生法制教育现状。学生法制教育,即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总称,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既涉及法律知识、思想理论、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又涉及对学生法律行为的引导。近年来学校在学生法制教育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法制教育目标不明确。法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与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法若不被信仰,则形同虚设。众所周知,当苏格拉底被指控违反城邦宗教、渎神和腐化青年等罪而被判死刑时,虽然他有机会逃跑,但仍坚持一个公民必须遵守法律的道德信仰,最终以身殉法。然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把法律素质的高低等同于法律知识的多寡,非常努力的为学生灌输法律知识,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信仰教育,即培养学生对法的信仰。一些学生则认为,学习法律知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规避法律,钻法律的空子。所以知识学习固然重要,但是通过学习法律知识,领会法治精义,建立社会主义的法制观,则是提高学生法律素质的关键。

1.2法制教育内容相对滞后。法制教育内容的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教育内容上重义务、轻权利,导致权利、义务的错位。教师向学生灌输最多的是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法律意味着约束,法律意味着义务。这就导致学生认为自己不过是义务主体而已,而非权利主体,其结果是学生消极守法,法制教育也就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内容上重法律知识的传授,轻法律信仰的培养。

1.3法制教育的方式落后。当前,学校进行的法制教育主要表现在重理论轻实践。大多学校都是开设理论课进行相关法制教育,而很少使用社团活动、模拟法庭、普法宣传等多种法制教育形式,使法制教育变成了单一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的目的也只是应付考试。即使对于理论课程的教学,也以简单的宣传法律条文为主要内容,很少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能深入到法律的道德层面,向学生阐释法律所包含的现代道德价值观念。这样学生虽然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听到社会上的各种法律案件,但总觉得那些都是别人的事情,跟自己无关,无法想象自己是一个具体法律关系的参与者,难以从法律的角度去思考和评价。

2、增强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2.1准确把握教育目标,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五五”普法规划提出了“通过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依法管理的自觉性,提高依法治国和服务社会的水平”的总体目标。这也是为学校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目标。因此增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从根本上讲,必须紧紧抓住培养学生法律素质这一核心,在法律素质的培养上下功夫。为此,一是要切实防止和纠正只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法律精神的弘扬的倾向。二是要切实纠正以守法教育作为法制教育归宿的传统观念和价值取向。要从转变观念入手,要从过去单纯以守法作为法制教育的初衷和归宿的观念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变为以培植人们对法律的终极信仰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归宿,才是在更深层面上对素质教育和建设法治国家的回应。

2.2构建合理的教育内容体系。首先要做到法制教育与法律知识普及相结合。其次要注重法制教育与法制价值观的培养。事实证明,有了科学知识不一定具有科学意识。同理,有了法律知识也不一定具有法律意识。因此,在法制教育中,必须帮助学生树立对法律的正确认识,确立对法律的内心信仰,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第三要注重法制行为判断与公民意识的养成。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学生进行合法行为、违法行为等基本法律行为的教育,使其对各种法律行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遇到涉法问题时能够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严格依法办事,主动维护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勇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上一篇:小学德育课程建设范文 下一篇:初级财会实操培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