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素养 增强能力

时间:2022-07-30 09:10:06

[摘要]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阐述了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必须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基本工作遵循、队伍建设要求。广大媒体人必须要把关于新闻舆论工作48字箴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行动自觉,“上接天线”提升素养,“下接地气”增强能力。

[关键词]提升 素养 增强 能力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就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作出战略部署,提出“48字”的职责使命。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调的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神圣使命,“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强调的是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任务,“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则强调的是媒体的改革与发展方向。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48字箴言,可谓条理明晰、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广大媒体人必须要把关于新闻舆论工作48字箴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转化为行动自觉,“上接天线”提升素养,“下接地气”增强能力。

一、“上接天线”提升素养

身为媒体人,应该把提出的48字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作为“指南针”、“定位器”、“座右铭”, 一条一条对标,一天一天对标,对照检查,身体力行,明确努力方向,增强行动自觉。

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深刻变革时期,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如何凝聚人心,开创团结稳定鼓劲的新局面;如何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新变化,解决新常态下“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如何引导人们深刻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义,提高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素养;如何实现“文化小康”,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如何应对新媒体挑战,做好新形势下新闻舆论等重大课题,都需要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一锤定音、去伪存真、引领社会。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生命和灵魂。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要通过学、思、践、悟,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对标意识、责任意识,接通“天线”和“地气”,通过每一篇新闻报道,传递好声音,引领好导向,鼓舞好士气。

作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新闻工作者要始终站稳政治立场,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帮助人们正本清源、明辨是非、凝聚共识。

我们如何自觉肩负起引领社会舆论的重要职责?答案是上接天线,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吃深吃透党的政策理论,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思想政治素养、知识修养和新闻业务能力是新时期一名合格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养。政治素养是新闻工作者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出的良好习性,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首要素质。

上接天线,吃透政策,是做好新闻的前提。2014年,咸宁日报社编辑部策划了选题《咸宁百亿茶产业对接国家大战略》,这个选题可以说是“上着天、下摸地”,紧密围绕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又结合咸宁是万里茶道源头的实际。最终笔者和同事一起深入赤壁市企业、部门、茶叶基地等地采访完成稿件,刊发后受到各界好评,荣获第32届湖北新闻奖一等奖。实现了咸宁日报创办以来消息省行业最高奖项的历史性突破。

去年,笔者采写了建行赤壁支行客户经理袁野这个典型人物。袁野是一名银行客户经理,在被医学专家预言“最多只能活两年”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乐观的心态、饱满的激情,创造了生命与事业的双重奇迹。我在采访过程中,我敏锐发现,袁野就是在爱岗敬业中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典型。上升到这个角度,采访切入容易,出稿也快,作品也受到肯定。袁野入选“中国网事”季度网络人物,获得“感动咸宁十大人物”,建设银行十大“最美建行人”。

第31届湖北新闻奖一等奖的评论《莫让GDP“恋”上PM2.5》也是一个例证。作者通过平时深厚的政治素养,将环保题材中最敏感的话题雾霾作为主题,独辟蹊径,从全国说到咸宁,从环境保护政策说到地方产业发展,用丰厚的理论阐述了环保与发展如何双赢,受到各界点赞。

作为媒体工作者不熟悉政策,不吃透政策,也难以做好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发生在笔者身上有一个例子,去年7月市委领导到通山厦铺镇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我写出的侧记第一个部分的小标题出了问题,本应是“工作到村扶贫到户“,我写成了”工作到户扶贫到村“,刊发后市领导发现了,提请我以后要注意。这件事情让我明白学习的政策的重要性,不能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而应该扎扎实实学习。

怎样“上接天线”提升素养?两个字,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个人素养。我们新闻工作者要通过系统学习,全面理解与掌握中央、省委、市委政策,理解与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与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理论。

政治性是新闻媒体与生俱来的属性,要解决的是基于什么政治立场办新闻媒体、为什么人的政治利益服务的根本问题。因此,要想在本职岗位上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就要让良好的政治素养成为新闻工作者的灵与魂。

面对互联网时代纷繁复杂的舆论传播格局,作为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除了切实承担起引导舆论、凝心聚力的责任,还必须要有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本领。我们必须要主动学习新媒体知识,提升应用新技术的能力,掌握新媒体运作规律,创新传播模式和传播手段,在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中主动作为,从纷繁复杂的资讯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提升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努力。

二、“下接地气”增强能力

新闻工作者是专门从事信息传播的工作者,代表的是社会公众,从事的所有新闻采访活动,都是在履行帮助公众了解信息、打探信息、传递信息的职责,这要求一名好记者必须要有吃苦耐劳接地气的工作作风。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笔者对讲话中鼓励记者“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提法特别有感触。说,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近年来,湖北省新闻界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广大新闻从业人员以导向为生命,以服务为宗旨,以作风创作为,以质量创品牌,推出了一大批新闻精品。

笔者所在的咸宁日报社通过实施“记者、编辑联系乡镇制度”,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建立制度、完善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上下工夫,使“走转改”由“软任务”向“硬约束”转变,由“抓活动”向“促常态”转变,记者、编辑明显感受到通过联系点工作制度,增长了才干,增强了能力。

只有“接地气”才会有“底气”,只有作风踏实,才能文风扎实,才能出精品力作。近年来,咸宁日报坚持到群众中去,到生活中去,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笔者参与采写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报道,如《帮农民工回家过年》、《湘鄂赣边区行》、《陇上十日行》、《记者体验日记》,这些报道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农民过年回家难是近年来一个突出问题,2013年春节前夕,本报策划了“爱心大巴接农民工回家过年”活动,联合有关部门在春运高峰期间组织10辆爱心大巴,前往广东和浙江两地,接回千名咸宁农民工,并派记者全程跟踪报道。开展“为建设者送清凉”活动,组织记者、网民、热心市民走进梓山湖新城、旅游新城、城际铁路、咸宁经济开发区,为辛勤工作在第一线的建设者们送去降温物品和慰问演出。

正是报社鼓励把采访触角经常放在基层,才使我们的笔下的新闻有了更多的源头活水。可以说,采写基层新闻,能锻炼记者的新闻敏锐性、思想深刻性和社会的感受力。通过走访基层,记者会获得更多的社情民意,了解更多的群众需求,这对提升个人的认知能力、积累学问大有裨益。

在“走转改”的过程中,笔者曾接触过很多养殖户。他们奋斗的艰辛让我体会到:想成就一番事业极其不易。王清恒是一名刚创业的大学生,在他的养殖场,笔者看到了他对事业的专注。笔者也了解到,他虽有一定的养殖规模,但市场没打开,急需通过宣传找到销路。于是,笔者一边跟随他寻找销路;一边通过新闻报道,向社会呼吁,最终帮助他联系上几个有合作意向的客户。

新闻热线是报纸开展舆论监督的一个窗口,在反映民生话题上作用不小。一次,温泉城区一廉租房住户来电:他们的廉租房内由于水压不够,家里没水可用,反映多次,却一直未解决。

大家知道廉租房内居住的是一些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最需要社会的帮助。接到来电后,笔者迅速与有关部门联系,但部分责任单位相互推诿,使事情一度陷入僵局。于是,笔者迅速对该事件作出报道,相关部门迫于舆论压力,立即进行整改,十几户廉租房用户终于用上了自来水。

最鲜活的新闻来自基层, 最生动的语言来自百姓。通过这些采访经历,笔者体会到,新闻工作者只有时刻把老百姓的冷暖挂在心间,担起一份应有的社会责任,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只有深入基层为百姓采写、为百姓报道,使报道贴近百姓需求,多运用群众平实、清新、鲜活的语言,这样的报道才富有吸引力、感染力。

基层一线蕴藏着最鲜活、最丰富的新闻资源,新闻工作者本来就应奔走在路上、活跃在基层、忙碌在现场,这是新闻工作者应有的工作状态。当今时代,通讯手段日益发达,传播渠道更加多样,给新闻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但无论条件怎么改善,都不能替代现场的直接采访,不能替代同群众的面对面交流。越是资讯发达、信息繁杂,越要常走基层、常下基层,到基层挖掘鲜活素材。

脚板底下出新闻,源头活水在一线。新闻工作者应当走出高楼大厦、文山会海、虚拟网络,走进乡村社区、厂矿企业、田间地头。只有到了改革建设的最前沿,才能感知群众生活冷暖、感受时代脉搏跳动,才能找到新闻的富矿、打开报道的视野,也才会有新闻报道的热度、广度和深度。

总书记反复叮嘱我们记者“希望你们继续很好地深入调研,并且提供真实的、全面的、客观的情况,这也成为我们各级决策的一个依据。”完成好总书记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没有捷径可以走,只有老老实实、踏踏实实、扎扎实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才能将把握正确导向与遵循传播规律相结合,将党和国家的大战略、大举措与基层的创造实践相结合,将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持续推出细节丰富、鲜活生动、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

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有句很经典的话,要“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站在田埂上找感觉”。即“顶天立地”,对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党立言;对下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达民意。新闻工作者永远在路上,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讲政治、树形象,提素质。只有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才能承担起责任、不辱使命,才能更好地为大局服务。只有深入到实践中去,拜人民群众为师,才能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

注释:

[1]施清:《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养修炼》,《青年记者》2014第20期,第27-28页

[2]夏天虹:《“走转改”与新闻记者素养提升》,《吉林日报》2012年10月13日第七版

[3]柯常智:《“走转改”如何常态化》,《新闻前哨》2012年第10期,第73-74页

上一篇:汉字是我们的骄傲 下一篇: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广告内容化营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