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6 11:34:02

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

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篇1

注重发挥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多元主体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日益分化,社会利益日趋多元,社会问题日渐复杂,社会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在“单位人”日益向“社会人”转化的趋势下,城乡社区是大多数居民生活的基本依托,是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综合平台;社会组织是公民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自我组织形式,能够反映群众诉求、规范群体行为和提供社会服务;基层社会工作者具有立足一线、直接联系群众特别是直接帮助弱势群体的优势。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载体和依托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发展社会服务,都离不开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前提下,发挥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队伍植根基层、贯通社会、联系群众的特点和优势,实现协调社会利益、增进社会福祉、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健全社会管理格局的目标。

注重发挥城乡社区的基础平台作用。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发展基层民主,发挥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的功能,是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础。城乡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城乡居民依法行使民利,参与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平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基础平台,加强社区建设,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群众自治能力。这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科学有效社会管理的基本途径。为此,充分发挥基层党委和政府的主导作用,理顺乡镇街道政府机构与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尊重城乡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形成城乡基层社会管理的合力。同时,以服务居民群众为宗旨,着力加强和改进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设施建设,把城乡村、居委会建设成为功能完善、充满活力、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夯实基层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完善基层自治制度,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全面推进城乡基层自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让基层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从而探索化解社区矛盾、维护社区安定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城乡社区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促进基层社会稳定,使城乡社区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参与作用。社会组织是联结各个社会单元的重要纽带,是社会成员自我组织的基本方式。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积极作用的发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实质上是政府依托社会组织与社会互动共进的过程。当前社会发展中,社会成员个性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利益诉求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特点日益凸显,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多元共生的社会综合治理机制,有效解决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复杂多变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组织引领、协调整合、示范带动和排忧解难功能,充分发挥其反映利益诉求、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扩大公众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政社分开,积极探索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和登记管理方式创新,逐步建立登记管理、备案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管理方式。大力培育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积极解决社会组织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社会组织专职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发挥社会公益组织的作用,积极扶持发展行业协会、公益慈善类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城乡社区社会组织。要按照法人地位明确、治理结构完善、筹资渠道稳定、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规范的社会组织发展要求,指导社会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提升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自主发展、自我管理能力。还要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健全对社会组织的管理监督机制,完善法制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违规社会组织和非法组织的查处力度,健全社会组织退出机制,维护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秩序,支持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与社会各界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促进基础层面的良性社会治理。

注重发挥社会工作者队伍直接服务群众的作用。广大社会工作者是实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最前沿队伍与最基本力量。他们贴近基层,面对群众,能够体察群众需求、社会心态和各种矛盾,可以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和提供系统化、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有利于增强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把各种社会问题化解在基层;有利于通过社会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机制,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提高社会管理效率;有利于疏导公众情绪,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性社会心态,构建平等互助、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良性运行;有利于更新群众工作观念,创新群众工作机制,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密切新形势下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与社会体制、社会结构、社会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由此带来了诸如道德失范、心理失衡、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既要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又迫切需要建设一支贴近群众的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坚持突出中国特色、贴近社会需求,坚持服务社会发展、讲求社会实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运作、公众参与,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一要加强制度建设。抓紧出台《国家中长期社会工作人才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纲领性政策文件指导全国社会工作队伍建设。加快社会工作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健全专业社会工作信息披露、专业督导、服务评估、行业自律等专项制度安排,完善专业社会工作岗位设置、薪酬待遇、考核评价和权益保护制度,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提供优良的制度环境。二要加大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构建社会工作的服务平台。要坚持职业化发展取向,以政府购买服务、税收减免、政策支持等制度激励方式,引导成立公办与民办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中重点设置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吸纳专门的社会工作人才。三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广大社会工作者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加强广大社会工作者的岗位培训,努力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开发体系,逐步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社会服务水平。

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篇2

去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综合采取得力有效措施,实现了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在关注民生、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困难群体多,人员数量大,保障水平还比较低,一些困难企业职工、农民工还没有及时拿到工资报酬,对困难群体的救助工作还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特别是当前影响我县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安全感。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着力做好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切实推进社会建设。当前,各乡镇、旅游区管委会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扶贫济困工作,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做好当前城乡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和社会稳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迅速行动,确保春节期间我县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让全县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二、认真安排好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乡镇、旅游区管委会和部门要切实做好当前扶贫济困工作,扎实安排好城乡困难群众的生活。各乡镇、旅游区管委会、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团体要安排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活动和“向困难群众送温暖活动”,切实做好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困难职工、困难劳模、离退休老党员和优抚对象的救助和慰问工作,使困难群众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县民政、财政等部门要积极落实资金,保证全县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保障金、农村“五保”对象供养金发放及时到位;对全县特困职工及低收入困难户发放生活补助;对县属困难劳模、因病因灾返贫的党员以及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和长期担任主要职务年老体弱、生活困难的离任村干部等进行普遍慰问;对特困优抚对象发放米、面、油等慰问品。

在此基础上,要关注街头生活无着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问题,采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划片包干等多种形式,以车站广场、繁华街区、旅游景点、桥梁涵洞等生活无着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露宿区域为重点,集中力量开展救助,引导、护送他们及时到救助站接受救助。

县新闻宣传中心、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及时做好走访慰问、送温暖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捐助活动,积极开展向城乡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实现互助共济,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困难群众,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的良好氛围,确保城乡困难群众安全过冬,愉快度过新春佳节。

三、切实保障企业退休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在加大对低收入群众帮扶救助力度的同时,要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企业退休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拿到应得的工资报酬。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要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将失业保险金及医疗门诊补助金提前发放给失业人员,确保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春节期间的基本生活。

要确保全县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力做好年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调整相关工作,确保春节前发放到位。同时,要继续做好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超龄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要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公安、工商、司法等部门要切实做到“农民工随时投诉,随时受理”,确保农民工“劳有所得”。

要积极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援助,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通过岗位信息、帮助落实社保政策等多种形式,为登记失业的残疾人、贫困家庭和一户多残家庭中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提供失业登记服务,帮助实现就业,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岗位补贴以及个体就业和自主创业资金扶持等促进就业政策。

四、全力确保全县社会大局稳定

岁末年初,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高发期,各乡镇、旅游区管委会和部门要认真研究社会稳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新动向,准确把握当前社会稳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确保社会大局稳定。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问题,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依法按政策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确保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要继续深入开展“三无”乡镇(街道)创建活动,严防发生跨区串联聚会、大规模和集体进京到省来市上访等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要继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活动,及时发现和化解影响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把及时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作为维稳工作的核心,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要进行一次全面梳理,落实处理责任,做到案案有人办、件件有人管、事事有结果,把属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问题处理到位,确保问题不积累、矛盾不激化、群众不越级上访。

要扎实开展对高危重点人群的排查管控工作,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的捣乱、破坏活动,始终保持对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重点打击涉黑涉恶等有组织犯罪,纵火、爆炸、投毒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杀人、绑架、伤害等严重暴力犯罪以及“两抢一盗”等多发财犯罪和非法集资等严重经济犯罪,坚决遏制刑事案件高发势头。

集中开展汽车站等重点区域治安乱点、消防隐患和客运秩序、交通安全整治工作。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加强经常性监督检查。要严格对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危险品进行管理,加强群众用火、用电、用气的安全教育,严查酒后驾车、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违法违章行为,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交通事故等各类安全事故,加强节日和假期中小学生人身安全,增加人民群众安全感,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五、明确责任、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实

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篇3

一、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重要意义

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新任务,对打破城乡区域界限,改变城乡党建自成体系、相互分隔状况,推进城乡互动、区域联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目的在于通过统筹兼顾、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把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统筹起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党的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是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适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县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新课题新挑战。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就是要及时改革调整党组织功能、党组织设置、党的活动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等,使党的建设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三是构建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通过开展城乡党组织、党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活动,有效整合城乡社会、经济资源,有利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前进。

二、牢固树立与构建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一是要树立农村党建与城市党建协调发展的整体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增强城乡统筹意识,转变城乡二元分割的思维模式,打破城乡党建封闭格局,努力实现城乡党建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二是要树立农村党员与城市党员都是党内生活主体的平等观。要认真落实规定的党员权利义务,消除党员在身份、地位、心理等方面的“城乡差别”。城市党组织要主动把农民工党员纳入管理服务范围,一视同仁保障城乡党员权利。要积极搭建城乡党员共同学习、共同开展组织生活的有效平台,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活动模式。

三是要树立与时俱进抓好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观。要在继承传统党建工作有效做法、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不适应、不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模式和做法进行改革,优化思路,拓宽领域,丰富内容,改进方式,健全机制,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四是要树立以构建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服务观。要切实改变“就党建抓党建”的现象,把基层党建融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搭建基层班子,配置基层干部,培养党员队伍,开展党的工作,把党的基层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三、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县坚持以构建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为目标,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党组织的比较优势,与农村党组织开展广泛的互帮互助活动,大力推动城乡党建工作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为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探索新路径。

一是坚持“共建、联合”,设置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在城乡新经济社会组织、产业链、专业协会、社区楼幢、产业园区建立党组织及成立“支部+协会”,在建筑、个体等行业和系统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努力实现党的工作覆盖面100%的目标,强化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有效发挥党组织的职能、党员的先进性。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支部+协会”26个,流动党员党支部2个,党建示范园区35个。吉布库镇达坂河村在养殖小区成立协会的基础上,建立了党支部,“支部+协会”互促互进,作用发挥明显。党组织设置上,在现有按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今后应不断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在城乡机关、乡镇、城镇、村、社区、企业、学校、“两新”组织之间建立“联合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完善推行村与村、村与企业、村与社区、村(社区)与园区等联建党组织,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基层组织体系。

二是坚持“灵活、多样”,丰富互帮互助形式。采取“强帮弱”及“共驻共建”等形式,城乡党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互帮互助活动,各城镇党组织还通过帮助修建村级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改善基础设施等形式,深入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县国土资源局党组织与七户乡屯庄梁村结成共建对子,帮助建成了村级办公场所,为干部群众提供了一个好的办公和活动阵地;县征稽站党组织与五马场乡沙梁子村结成共建对子,帮助铺设了5公里村组巷道,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截止目前,全县结成城乡共建对子58对。在进一步丰富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的形式和方法上,今后可采取对口帮扶、强强联合等多种形式,实现城乡之间党的基层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共同促进。

三是坚持“双向、互动”,促进干部人才交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村、社区任职、挂职或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村、社区的优秀干部到机关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加强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促进城乡党建工作的交流。2004-2007年,**县共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拔76名年轻干部,充实到各乡镇党委、村、社区和机关任职、挂职,通过到不同岗位的锻炼,选派干部的工作能力、自身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目前已有23名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今后,应进一步改革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行公推直选,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同时可以采取“请上来”(组织村组干部和党员骨干进城,通过跟班工作、集中培训、社区挂职等形式,学习城市先进管理理念和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的先进经验,回去后运用到农村城镇化建设之中,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送下去”(通过流动党校、科技之冬、“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载体,组成专家讲师团,将先进理论和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新农村建设)、“走出去”(有条件的机关党组织还可以组织社区(村)党员干部到发达地区学习培训,更新知识,用先进的城市发展观念武装头脑,用城市发展的巨变来教育党员干部,增强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等途径,加强对村组干部和党员骨干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四是坚持“共育、共管”,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由农村进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党员逐年增多。他们从业和居住的流动性,给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了新课题。针对党员管理难的问题,建立了流动党员双项管理机制,城乡党委签订了党员双项管理协议书,建立了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以及流动党员管理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了县域内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履行做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实现了县域内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全县18个基层党委签订了流动党员双项管理协议书,与162名流动党员流入地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对流动党员实行双项管理。在对现有城乡党员的教育管理中,今后应进一步拓展党组织服务功能,推动党员互帮机制。城市党员在知识、能力、信息、资源储备等方面有相对的优势,农村党员人数众多,但整体素质相对偏低。要通过城市(单位)帮农村、干部帮农民、先进帮后进、党员带群众,促进城乡联动、共同进步。

五是坚持“开放、联动”,充实互帮互助内容。城乡各党组织采取上党课、座谈交流、组织党员互观互学等形式,增进了解,促进共同提高。结对支部本着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目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结对共建活动。县财政局党组织和涨坝村党支部、农机局党组织和三个庄子村党支部每半年开展一次上党课、座谈活动,支部组织党员开展互观互学活动,增进了支部间的相互了解,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在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和方式上,今后应积极探索城乡互相融入的开放型组织生活,探索联合开展组织活动的有效方式,组织城市党员下乡、农村党员进城过组织生活,在开放、联动的组织生活中增进城乡党建融合,搭建城乡交流的桥梁。

六是坚持“全面、务实”,深化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上,切实帮助城乡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包村支农、进厂驻企、党员服务中心、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城市解困工程、在职党员进社区等工作,深入开展党员服务队进农村(社区、企业)、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结对帮扶、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方面,重点将在搭建平台、拓宽渠道、注重激励、确保实效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入开展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活动,发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党员服务中心(站)、村(居)民事务中心(点)等,创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和方式,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乡镇、工作组包村支农、一般干部联系农户等制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党员考评办法,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纳入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

七是坚持“深入、全面”,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实践证明,激励出活力,关怀出动力,帮扶提高凝聚力。近年来,我县健全和完善特困党员救助中心、党员扶贫金等制度,县委组织部和15个乡镇党委通过财政补贴、党费划拨和党员捐款,分别筹集了1万元以上的扶贫金。县委对符合政策的“三老”人员定期发放生活补贴,春节期间对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进行慰问,2006以来,共筹集160万元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基层党员群众的普遍赞誉。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要求,是把这项工作制度化、机制化的体现。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建立帮扶困难党员和群众工作责任制,形成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齐抓共管帮扶工作的整体合力。在保证落实农村“三老”人员生活补贴的基础上,逐步解决未享受离退休待遇城镇老党员生活补贴,努力实现城乡老党员生活补贴全覆盖。进一步深化党内帮扶,拓展党内送温暖活动,做好关心爱护乡镇干部和村、社区干部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机关党支部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多措并举,除普遍对困难群众进行捐款捐物外,还要结合机关工作职能和业务特点,采取送政策、送知识、送技术等方式,解决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村群众致富,提高基层群众的认同度。要突出对老党员、老先进、老模范困户的结对帮扶。一方面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反映和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另一方面引导他们现身说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宣传党的光荣传统和富民政策,参加党组织活动,积极谏言献策,达到帮扶一个,影响一片的效果。

八是坚持“互补、互助”,整合党组织资源。树立优化资源配置的理念,积极探索在党建工作中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形式,统筹调配党建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城乡党建资源双向流动。在党建工作经费、党务人才等方面,城市支持农村;在活动阵地、教育培训设施等方面,城乡整合利用;在经验、信息等方面,城乡互学共享,充分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整体效益。要鼓励机关社区(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公共设施、党员教育设备等资源双向开放,提高党组织硬件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鼓励机关社区(村)立足基层居民群众实际需求,发挥机关和基层党员群众的特长和智慧,联合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娱乐活动、主题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服务群众,教育党员,促进机关和基层党员互联互助、互帮互学,共同提高。通过硬件设施的整合,活动的互联,整合机关、社区(村)党组织资源,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四、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党的十七大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一个新课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总结。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必须坚持服务中心、推进改革。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来谋划、部署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开阔工作思路,拓宽工作领域,使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过程,真正成为服务、保障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

二是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共同发展。要在统筹上着力,以观念统筹为前提,以资源统筹为重点,以工作统筹为保证,推动城乡党建工作互促互进,实现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由相对分隔向相互融合转型。

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篇4

关键词:统筹规划;党的建设;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4-0019-2

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新时期党的建设就是要以实现城乡党建一体化目标,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必须把城乡党建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增强城乡统筹意识,转变城乡二元发展传统思维模式,树立城乡党建整体推进发展新观念,按照统筹兼顾、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和方法,形成合力、整体推进,统筹建设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到工作谋划城乡“一盘棋”,工作推进城乡“两手抓”,并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组织覆盖体系、干部人才体系、党员动态管理体系、党员服务群众体系、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努力实现城乡党建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1 在组织建设上:实现组织覆盖建立城乡一体化

按照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新农村建设首先是农民居民化,然后是农村社区化,最终是城乡一体化。这个新型的农村发展必将打破过去那种垂直型、行政化、单位式的传统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城乡党建一体化建设将按照“三个利于”(即有利于促进党员管理,有利于促进党内和谐,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的原则实现分类指导推进城乡党建建设。一是根据地域统筹城乡党建建立横向联合型党组织。对发展不平衡、但是地域之间联系紧密,而且村(社区)所辖企业党员人数少的,采取“村+村”、“村+社区”、“村+居委会”等方式建立联合型党组织,实行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发展;二是根据行业统筹城乡党建建立纵向联合型党组织。按照“总支+支部”的方式对跨村跨乡、跨行业的一些企业,建立纵向联合型党组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信息共享,从而促进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更进一步加强了城乡经济统筹发展。三是外出务工党员的流动性特点建立起灵活的流动型党支部,从而加强外出务工党员的管理,促进在外出务工经商群体中的党员发展工作。

2 在队伍建设上:建立城乡一体化干部人才管理体系

以打破干部、人才工作城乡二元分割、实现城乡干部人才队伍统筹配置为重点,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干部人才体系。大力实施实施年轻干部培养“双千工程”,通过把机关富有朝气、可塑性强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乡镇、农村任职,开展“乡镇干部进市级机关”、“农村干部进城市社区或乡镇机关”挂职锻炼;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加大从村干部队伍中选拔公务员工作力度等,促进干部人才在农村、机关、产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努力解决农村人才缺乏的问题。

3 在党员管理上: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

与传统计划经济相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的流动性加大,而且这种流动不是组织安排的流动,是党员个体自发自觉的流动,在不同的地区间、在城乡间、在产业之频繁地流动,有的党员还呈现出居住地和工作地不同的双重角色身份。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要结合实际建立便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城乡一体化的党员动态管理体系。一是以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依托现有党务信息化手段,如党内信息管理系统等,建立覆盖城乡的党员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党员的管理在组织关系转接、活动证发放、党费缴纳、志愿活动等方面实现网络化。二是根据党员工作单位、居住地双重角色的实际,推行党员双向管理。也就是说,对农村企业党员、机关社区党员等具有双重角色的党员,要在居住地和工作单位双向登记、双向联系,改变过去由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单一化管理的模式,这样可以使党员在工作单位和居住地都能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学习教育,接受双重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

4 在服务群众上:建立服务群众的城乡党员一体化体系

共产党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我们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的目的也就是让党组织、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服好务。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就要求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建立党员服务中心,把党员责任、公开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落到实处;在联系群众方面,要不断创新途径和方式,加强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定点联系基层、定期接待群众等制度,把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心上,并根据实际情况切实加以解决。组织协调有关方面为农民工提供就业、社保、住房、培训、医疗、子女教育和权益维护等服务,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活动,帮助农民工排忧解难。依法进行土地流转,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到农村干事创业,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从而增进干部群众的感情,密切干部群众的关系,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5 在工作责任上: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

根据“根本、长效”的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主体明确、城乡互动的责任网络工作机制。一是以实施城乡党建“三级联创”为契机,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指导、乡镇街道党委具体协调、基层组织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以推进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为述职内容重点,进一步完善基层党(工)委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述职制度;基层党(工)委书记树立起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意识,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要求,在工作中推行基层党建定期分析、定期检查通报等工作制度。二是要跳出党建建党建,构建大党建工作机制。这就要求我们整合党群部门和经济职能部门的力量,如组织、纪检、宣传、统战、群团等部门,共同建立城乡党建工作联席会和联络员制度,形成上下互动、纵向联动的党建工作管理体系。通过上述管理制度,我们可以加强部门间、城乡间党组织、党员的沟通联系,形成推进城乡党建工作一体化工作的合力。按照资源整合的要求,部门党委(党组)根据自身工作职能,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主动为实现城乡党建一体化提供支持。各群团组织利用自身组织优势,按照基层党建有关要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与工建、团建和妇建联动发展,双向促进。三是建立健全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把推动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纳入本地方、本单位的年度目标考核,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并将考核指标量化,酌情增加考核权重,从而提高各级党组织推动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张莉.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民主建设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2] 李健.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篇5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和*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一段时间来,我州上下迅速行动,掀起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热潮,通过开展“净化、亮化、优化、美化、强化、减化”行动,脏、乱、差得到集中整治,市容市貌有了很大改观,部分城镇风貌改造初显特色,旅游环境质量有所提高,建筑废弃物处置利用取得突破,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解决,工作成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但必须看到,城乡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任务。检查发现,全州环境治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还有部分县、乡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责任、措施落实不到位。特别是乡镇与村组之间未有效落实相关责任和措施,整治工作不力。二是一些干部还存在执行不力、责任心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等问题;一些部门工作浮于表面、不深入、不细致,没有有效行使监督检查职能;一些工作的开展并不是难作为,而是不作为。三是环境整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一些乡村环境卫生整治主要依靠村两委会成员突击完成,没有有效发动群众参与整治;未建立定期打扫公共卫生的制度和村规民约;群众卫生习惯尚未普遍养成,乱丢乱倒现象在城镇、乡村都存在,需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四是环境卫生整治不彻底。城乡结合部仍是环境卫生的薄弱环节,河道卫生清理不彻底,沿河倾倒的恶习没有得到治理,乡镇垃圾堆放、管理和处置措施尚不到位。一些建筑工地生活垃圾成堆、白色污染严重。五是个别乡镇由于城镇容量小,人口流量大等原因,整治工作难度较大。对这些问题,大家要高度重视,认真自查自纠,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整改。

为了深入推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3月2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对展开全省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做了全面部署。会议文件已经发到各县,各县各部门要认真落实,进一步全面突击,持之以恒,努力创造群众满意的生活创业环境,树立灾后重建的良好形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履行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增强治理主动性

*书记深刻指出,“一个地方的脏乱差不是小事,事关群众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事关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党委和政府要抓要管,要真正解决问题,要接受群众的检验,让群众满意”。我们一定要深化认识,把城乡环境治理作为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作为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能力的重大举措,作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直接体现,作为管理一方、是否称职的重要评价。把城乡环境治理纳入长期重要日程,作为工作硬任务,变成考核硬指标。要树立“三分在物、七分在人”、“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发展理念和治理意识,克服重经济增长轻社会管理、重物质投入轻人文培育的错误倾向,实现物质设施重建和精神文明重建有机结合,充分展示我州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乐观进取的良好风貌。

二、强化工作部署,明确治理要求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要在全年突出打好三个战役。即:4月底前集中突击,确保全州城乡环境在“5.1”前有重大改观;9月底前推进深化,确保取得明显成效;春节前全面提升,确保营造一个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

要重点治理“脏乱差”,达到清洁、整齐、优美。城镇环境做到“垃圾不乱扔、广告不乱贴、摊位不乱摆、车辆不乱停、工地不乱象”;农村环境做到“污水不乱排、垃圾不乱扔、杂物不乱堆”;城镇和农村都要做到“环境要绿化好,卫生习惯要培养好”。

要着力抓好“五个规范”,实现“三个全面提升”。即:规范垃圾收运处理,规范户外广告和牌匾设置,规范城乡街巷摆摊设点,规范城乡街道车辆停放,规范建筑工地管理;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卫生文明素质和道德修养。

要分类指导,自加压力。地震灾区要走在全州、全省前列,提高标准和要求,发挥示范作用。试点县要进一步总结完善,抓出特色、亮点,创造经验。

三、多管齐下,迅速行动,整治“五乱”

当前到4月底,要集中一个月时间,突出治理“五乱”,即“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改善地震灾区、公路沿线、城镇河道等重点部位环境状况;强化灾区安置点、城乡结合部、人流车流密集区、公共场所、施工场地等薄弱环节的环境管理,消除卫生、安全等隐患,确保安安全全迎“五一”,干干净净纪念大地震一周年。

要部门联动,多管齐下,开展整治专项行动,形成工作合力。州委宣传部负责强化宣传,营造环境治理的浓厚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州公安局负责治理车辆乱停乱放,完善交通标识标线;州规划建设局负责治理垃圾乱扔、工地乱象和搞好城市园林绿化;州交通局负责治理交通沿线环境卫生;州卫生局负责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常识、防止疫情发生;州工商局负责治理广告乱贴和各类市场整治;州旅游局、州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局负责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及景区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州环保局负责加强环境监测监管;州监察局负责督导检查、实施问责。州发改委、州经委、州民政局、州国土资源局、州林业局、州水利局、州总工会、团州委、州妇联等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抓好对口联系、对口督导,认真履行职责。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对各自负责的专项行动迅速作出安排,落实人员,明确时间进度和责任。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衔接、协同配合,形成整体联动合力;加强对县、乡(镇)、村和景区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刚才,有关部门在发言中所做的安排,所提出的要求,我都赞成。

各县委、县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环境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书记、县长要亲自抓好、负总责、周密安排部署,分管领导要全力以赴,把专项行动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4月底前,各县委、县政府和州级牵头部门要分别向州委、州政府书面报告专项治理工作推进情况。

四、深化专项治理,提高治理水平

一是实施城镇环境卫生和容貌整治工程。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环境治理“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着力整治卫生死角,不断规范户外广告、牌匾、霓虹灯设置,治理广告乱贴乱画顽症。进一步抓好城镇摊点摆设和车辆停放的规范;抓好道路保畅通、保安全管理,提高交通运输能力;有效解决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噪声扰民和运输抛撒等问题。要加大城镇风貌改造力度,城镇特别是重点旅游集镇、重点街道两侧建筑外观要形成特色风貌。

二是实施村庄洁美行动。着力控制农村环境污染源,培养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抓好牧民定居点的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帮助高半山群众实施“四改两建”,广泛开展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清污泥和庭园环境整治。认真整治国道213线、317线及省道主要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建筑风貌。

三是继续抓好旅游环境整治行动。要坚持游客至上,强化旅游软、硬环境的综合治理,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确保巩固阿坝旅游的品牌地位,树立良好形象。对旅游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要实施全面的、动态的、精细的管理;对可能引起游客不满的各种因素、对可能损害游客利益的各种问题、对可能影响阿坝旅游形象的各种现象,有关部门都要充分考虑、认真对待、妥善解决。当前,我州旅游安全十分敏感,影响旅游安全形象的因素较多,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确保引导到位、管理到位、措施到位。

五、注重治理实效,把群众满意放在第一

治理环境是手段,服务群众是目的。开展城乡环境治理,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群众、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开心、创业更顺心、发展有信心。要深入广泛开展动员,做到面向群众、依靠群众抓治理,将政府单一推动变为全社会共同行动。要把加强管理和搞好服务结合起来,更加注重服务,更加依靠搞好服务来赢得群众的支持和参与。一方面,要加大依法监管力度,维护正常环境秩序;另一方面,要在“如何理顺”上多听民意、多想办法,为群众排忧解困,做到堵疏结合,有“管”有“理”。执法者要善待权力,坚持文明执法,多做疏导化解,不能态度蛮横、粗暴行事;决不能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违规违法,滋生民怨。要把整治的目的真正放到改善环境、多为群众服务上来,增强群众的满意度。

要按照适用、够用、适度超前的原则,完善城乡环境配套设施,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为实现县、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全覆盖,全州规划新建改造的19个垃圾处理厂、918个中心村垃圾清扫收集站、21个污水处理厂、120个污水处理池,都要与灾后重建一道加快推进,尽早投入使用,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六、构建长效机制,促进环境治理制度化、常态化

开展城乡环境治理,不是一时之事,不能“一阵风”,一吹了事。要构建责任到位、运转协调、保障有力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提高治理成果,实现常态治理和长期治理。

一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强化行政推动,增强执行力。各县要建立县、乡(镇)、村、组四级联动组织机构,每一级都要有明确的领导责任人、承办人(或承办单位),每个承办人(承办单位)要有明确的责任区域。

二要健全科学规划机制,统筹建、管、用,提高协调性,增强决策力。

三要建立财政资金整合机制,增强投入保障力。财政部门要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经费及专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入。

四要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强化动态评价,增强工作竞争力。州上已成立专项考核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立4个督导考核组,分片区、分季度进行考核和督导检查。各县、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应机制。

五要实行严格问责制,加强监督,增强问题纠错力。要完善服务热线、设立公开电话或投诉信箱,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对工作不力、未完成治理工作目标任务的,造成重大影响、引发重大责任事故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将按照《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行政过错追究办法(试行)》的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昨天,省委李崇喜书记来州检查工作时明确指示,省上将派出人员,开展暗访,发现问题,现场拍摄;如整改不力,将在媒体上曝光。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绝不能掉以轻心。

六要健全常规工作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工作落实力。坚持事业性岗位、公益性岗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确保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督查人员落实到位。

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篇6

[关键词] 农牧民 社会养老保险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03-0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维护社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实实在在解决广大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的重大惠民工程。近期,我对米东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尤其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

米东区于2008年8月成立,全区总面积3407.42平方公里,辖1个片区管委会,5镇2乡,5个街道办事处,81个村,54个社区。区内常住人口33万人,有汉、回、哈萨克等32个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26.56%。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调整经济机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为顺利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奠定了基础。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9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400元和10602元。

米东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包括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部分,于2011年7月1日启动,主要参保对象是农村居民及城镇无职业的低收入人群。截止目前,我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参保人员51331人,实际参保49298人,参保率96.0%。16-59周岁应参保缴费人员35903人,实际缴费35545人,缴费率达99.0%;60周岁以上享受待遇13395人,养老金每月发放一次,累计发放待遇金1282.31万元,发放率100%。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应参保人员2673人,实际参保2621人,参保率达98.1%。其中,16-59周岁应参保2041人,实际缴费1949人,缴费率达95.5%;60周岁以上享受待遇580人,养老金每月发放一次,累计发放待遇金80.94万元,发放率100%。

2013年用于米东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各级政府补贴1748.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贴911.8万元,自治区财政补贴106.6万元,本级财政补贴730.2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政策优势不明显,群众认识仍不到位,农村中青年群众参保积极性不高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种新的养老保险制度,要在短时间内为广大农民认识和接受,难度比较大。目前,一个参保人员按照100元标准,缴费满15年,年满60岁时,月领取待遇金102元,一个农民按照100元标准45年缴费,满年龄时每月领取养老金不足150元,因此这种保障体系对现在的中青年农民吸引力不大。同时,对参保也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如:参保缴费就低不就高,选择最低缴费100元档次的较多;30岁左右的年轻人自认为还年轻,距领取还要几十年,不愿参保,部分中青年农民持观望态度等。

2. 困难群体缴费参保缴费人员少。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方案中,目前只是对持有一、二级重度残疾、五保户人员由区政府按照最低缴费标准100元给予金额代缴,并享受相应缴费档次的各级政府补贴,对于低保、优抚对象尚未纳入由政府代缴政策之中。在近期调查中,16-59周岁全区应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低保户245人,残疾3-4级 500人左右。目前自愿参保仅312人,只占41.8%,其余人员因经济困难没有参加养老保险,恰恰这部分人员是最需要社会保障政策惠及的人群。

3. 工作机构不健全,人员稳定性不够。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受益对象为数量庞大的城乡居民,我区符合参保条件的人口有 余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牵涉的人口众多,工作量巨大,工作重心主要依靠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目前,我区乡镇(街道)一级没有专门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仅由乡镇(街道)劳保所人员兼职,村(社区)一级也是依靠村(社区)干部兼职的信息员收集整理情况,导致经办人员工作不能专一、稳定性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利于新农保工作的开展。

4. 60岁以上领取养老金人员死亡后没有丧葬补助金,死亡人员信息上报不及时,死亡人员领取养老金的现象仍然存在,追回养老金的难度比较大。

5.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太低,当地财政财力有限,保障能力低,因此养老金发放标准不高,据统计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新农保60岁以上老人平均每月领取养老金是87元,城镇居民每月领取养老金平均103元,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的上涨,没有建立相应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每年的增资机制,也是制约参保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因素。

6. 由于政府各种社会养老保险衔接的政策没有出台,个别外出打工的农民不愿意参保,怕参保缴纳的保费不能转移,参保年限不能合并使用,思想上有顾虑,所以不愿参保。

三、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对策

1. 加强政策宣传,扩大群众知晓范围。要加大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宣传力度,要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政策解释到位,让广大群众了解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乡镇、街道在向群众宣传的过程中要召开机关、村(社区)干部会议,进行专题培训,让基层干部了解掌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政策,让每一个机关、村(社区)干部争做新农保工作政策的宣传者和解释者,通过示范带头作用和同乡镇、同村人员的互相对比,鼓励农牧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大事、好事、实事。每一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增强工作使命感,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

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政府代缴面。根据《转发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民政厅的通知的通知》(乌人社【2012】57号)及新人社发【2012】37号、人社部发【2012】 15号文件精神,针对低保、优抚对象等缴费困难群体,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方案,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尽快纳入由政府代缴政策之中,做到应保尽保,促使发展成果惠及到弱势群体,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的惠民政策。

3. 加快人员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是一项“动态”工程,每天都有参保、领取、死亡,而且每一个人的信息都要稽核,否则会造成漏缴、漏报、瞒报、冒领等现象发生。因此,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公室需要增加精通业务的财会审计人员、计算机网络维护人员和稽核、档案整理等各类专业人员,至少要达到15名。每个乡镇、街道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应不少于2人,具体负责参保缴费、录入微机、整理归档、公示初审、死亡稽核、领取支付、退保、关系转移等业务工作,村(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人员应设置专项岗位,并参照公益性岗位进行管理,负责辖区日常参保人员信息动态,保费的催缴等基础性工作。

4. 加强各类规章制度建设。伴随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不断发展,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经办人员意见,逐步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管理制度、各级基金财务管理制度、60周岁以上人员死亡登记制度、基金稽核制度等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经办人员行为。

5. 加强管理和平台建设。乡镇(街道)要适应城乡居民分散居住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基础平台建设,举办经办人员业务培训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大力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将信息系统平台延伸到村、社区,确保“机构、职责、编制、人员、场所、经费”六到位,加快形成乡镇(街道)有机构、村(社区)有专人、覆盖无死角的办事网络。同时,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电子档案工作,对参保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维护参保群众的利益。

6. 加强信息资料管理,确保档案资料“万无一失”。信息资料管理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环节,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要加强信息资料管理,实行专人负责,制定档案保管、保密、统计、鉴定、销毁等细则,对业务档案进行立卷、收集、整理、保管,制定档案鉴定销毁、移交等台帐制度,确保统计台帐数据准确,移交手续完整、真实、有效。借助于办公自动化,实行网上录入、比对、稽核,加大档案管理软件设施的装配并与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联接,实现数据共享,结合“纸质”原始档案,实现二者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7. 加强基金稽查稽核工作,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稽核制度和内控制度。一是对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的各项业务经办活动、基金收支行为等内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并对其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考评。二是重点稽核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缴费凭证相关票据、缴费补贴和基础养老金补贴金额是否真实且符合有规定,认真核查虚报、冒领养老金情况等欺诈行为。三是按照内控制度要求,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建立岗位之间、业务环节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稽核人员应对各项业务的办理情况和基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督促相关岗位严格履行经办程序,准确、完整记录各项信息,并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归案。四是设立举报电话和监督电话,及时受理举报,并对举报情况及时处理。属于冒领养老金行为的,区经办机构应封存冒领人的个人账户,追回被冒领的养老金,并按规定对当事人和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8. 建议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丧葬费制度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金每年的增资机制,尽快出台政府各类社会养老保险衔接制度,让更多广大群众应保尽保,将改革开放的社会成果更加公平的惠及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云龙.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2]秦小红.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6,02:51-55.

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篇7

一、立足本职,促进*和谐,五年来民政工作成效显著

*年以来,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创新思路,真抓实干,全面谋划和整体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民政厅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民政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意识,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各项民政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州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低保工作,在*建立和实施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将符合条件的城市低保对象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城市低保对象由*年的28233人增加到*年的34767人,年发放保障金由*年的1695.76万元,增加到*年的3661.54万元,月人均保障标准由*年的58元提高到*年10月的102元。5年来共投入城市低保资金12629.79万元,其中州、县市配套资金699.2万元,确保了城市低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929人按月人均6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仅*年就下拨资金210.8万元。目前,*各县市初步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6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了保障范围。认真贯彻执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先后投入资金170万元,对潞西市救助站进行维修改造,通过加强设施建设、完善政策制度、改进工作方式,建立完善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共救助各类人员2223人次,实现了从强制收容遣送向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重大转变。同时,城乡困难群众的教育、住房、医疗、司法等各项救助制度逐步建立,救助管理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为有效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救灾工作及时有效,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切实保障。认真贯彻救灾工作方针,不断健全完善救灾工作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州和县市救灾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工作规程及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建成救灾仓库44间,总面积1550平方米,配备救灾专用车6辆,提高了*救灾装备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实施推广灾民救助制度,下发《*州灾民救助卡》59200张、《农村特困户救助证》7800本,加强了灾民救助和特困户救济的规范化管理。不断加大救灾工作投入,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年以来,*共投入中央、省、州、县市各级救灾资金7792.4万元,接收社会捐赠款1539.5万元、衣被211590件(张),救助灾民及特困户90.9万人次,重建倒塌民房23237间、修复损坏民房32753间。尤其是*年,我州发生了罕见的“7.5”、“7.20”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州委、州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立即作出批示,迅速启动救灾应急预案,多次深入灾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慰问灾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省民政厅等省级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州委、州政府领导*广大军民团结奋战,取得了抗洪抢险斗争的胜利,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特别是*各级民政部门团结一心,日夜奋战,充分履行救灾工作职能,认真做好查灾、核灾、报灾工作,及时转移安置灾民65647人,安抚因灾死亡和失踪人员家属,发放救灾款4038万元,接收社会捐赠款1493万元,接收价值1507.3万元的食品、药品、衣物等捐赠物资,组织实施民房恢复重建6205户19211间,救助灾民27.61万人次,确保了灾民基本生活。通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实现了救灾工作规范化、灾情管理网络化和救灾渠道多元化,有力地保障了灾民的生产生活,维护了灾区社会稳定。

(三)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较快,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的生活福利得到进一步改善。先后投资721.5万元实施“星光计划”,大力发展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建成“星光老年之家”14个,多方筹集资金兴办敬老院4所、福利院1所。*州福利院的建成,为处在特殊困境下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的孤寡老人和家庭无力照顾的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弃婴提供了服务,填补了*州没有福利院的空白。认真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云南省老年人保护条例》,妥善处理涉老问题,较好地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农村家庭赡养、土地保障和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制初步形成,受益的老年人不断增多;因地制宜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老年群体性文体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认真执行国家对福利企业的扶持保障政策,加强规范管理,严格审批程序和年审制度,截至*年,*共有社会福利企业20家,安置残疾人就业384人,国家对福利企业减免税收500多万元。认真组织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自*年开展“明天计划”项目以来,对551名儿童进行了体检筛查,成功实施手术治疗106例;多方筹资131.44万元,开展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工作,妥善解决了1074名艾滋病致孤儿童的生活、学习问题。*年以来上级民政部门下拨801万元,在*各县市新建儿童福利救助指导中心16个,为我州进一步做好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强社会福利发行销售工作,5年来*发行额达6421.66万元,共筹集福利公益金677.93万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四)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和谐基础得到巩固发展。在完成村级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全面深化村民自治,不断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顺利完成了*第二、三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党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通过“云岭先锋”工程、“禁毒防艾”和农村党组织活动室建设等多种形式,解决了238个村委会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缓解了我州村委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象。积极开展村干部培训工作。为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年、*年对潞西市85个村(居)委会主任、15个乡镇分管领导和民政助理员,以及我州傣、景颇、德昂、阿昌4种世居少数民族的13名村主任和8名女村主任进行了培训。通过组织培训,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有效提高了村务管理水平和村民自治能力,促进了村民自治工作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普遍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积极改善社区基础设施,依托社区平台逐步开展政府公共服务、社区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城市基层社会管理能力与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重点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公益慈善类民间组织,发展壮大民间组织。目前,*在册登记的民间组织有290个。其中:社会团体24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5家。尤其是35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成立,为边疆农村经济发展增添了力量。民间组织内部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五)优抚安置工作全面开展,有力支持了国防和军队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深入开展重点优抚对象普查工作,较为准确地掌握了优抚对象的基本情况;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先后4次提高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各县市建立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优抚对象的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牢固树立“以兵为本、爱兵为要、为兵服务”的理念,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努力拓宽安置渠道,积极推行城镇退役士兵“双考”安置办法,有效缓解了“安置难”的问题。5年来*共接收1321名退役士兵,其中符合安置的城镇退役士兵432人。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363人,自谋职业69人,支付自谋职业补助金150.6万元。截止*年,妥善接收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和无军籍退休职工159人,军休人员的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得到较好落实。认真抓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在支持配合部队战备执勤、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后勤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增进了军政军民团结。

(六)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工作不断规范,服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积极稳妥地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先后完成了乡镇撤并工作,撤并后乡镇总数由65个减少到50个,撤并率达23%,位居全省前列。通过撤并乡镇进一步优化了行政区划设置,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完成了*乡镇行政区域界线的报批、公布、存档工作,*年*乡镇界线为123条,全长1782.3公里,*年撤并乡镇工作结束后取消34条,现有的89条乡镇级行政界线已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布,结束了乡镇撤并后部分区域界线模糊不清的状况,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群众了解掌握边界实际走向及管理范围,有效解决边界纠纷提供了依据。各级民政部门参与调处山林、土地纠纷11起,避免了发生,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先后完成了梁河、陇川、瑞丽、潞西城市地名标牌设置工作,盈江城市地名标牌设置工作正在进行,争取今年内完成。启动了*地名数据库建设,进一步规范了地名数据管理工作,地名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严格执行《婚姻登记条例》,不断加强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实现了婚姻登记工作由登记管理向登记服务的重大转变。5年来*共登记结婚29224对(其中涉外结婚239对)、离婚3470对(其中涉外离婚13对)。启动了殡葬改革工作,强化了殡葬管理;加强了殡葬设施建设,购置了殡仪车、尸体冷藏柜等,增设了车间接待室的用品用具,进一步改善了服务条件,提升了服务质量,火化率逐年提高。

总体来看,5年来*民政工作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呈现出社会救助更加有效、救灾机制更加健全、福利服务更加优质、基层民主更加广泛、优抚安置更加完善、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民间组织发展更加有序、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更加规范的良好局面。民政工作在巩固基层政权、调节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回顾5年来的民政工作,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民政工作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密切相关,只有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找准工作切入点,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关注民生、维护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民政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把解决好、维护好、发展好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才能推动民政事业全面发展,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群众的拥护。三是民政工作涉及面广,群众性和社会性强,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紧紧依靠有关部门配合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统筹整合各种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民政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推动民政工作取得新进步。四是随着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强,民政工作领域不断拓展,任务不断加重,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努力开拓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民政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五是民政工作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直接体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只有牢记宗旨,加强领导,不断强化民政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才能为做好民政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实现民政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这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是我们做好民政工作的宝贵财富,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坚持和完善。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有:民政管理体制和工作机构不够健全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形势对民政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我州地方财政困难,民政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社会救助范围窄、标准不高,社会福利设施发展滞后,与全面加强社会事业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民政执法成效不够明显,与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和建立法治政府的要求不相适应;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薄弱,特别是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少,办公条件简陋,与不断扩大的工作领域和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充分发挥民政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也是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的目标任务,对构建和谐云南作了全面部署,也为我们做好民政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全省第十八次民政会议提出了今后5年民政工作的目标任务,我们要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民政工作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情况,深刻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政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能力,推动民政工作创新发展。目前民政工作主要面临着以下形势: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更加关注民生、关心困难群体,各级政府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公共财政不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为民政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社会氛围;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利益结构的重大调整,对不同利益群体产生了直接影响,利益分配差别明显,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发挥民政工作在社会保障中的“兜底”功能,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和扶持力度,体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我州山区和受危害的重灾区,农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社会福利等公共资源严重滞后,迫切需要加强农村民政工作,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农民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随着社会事务的日趋复杂、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社会管理模式的进一步转换,政府包办社会的弊端愈加显现,迫切需要发挥民间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事务,推动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城乡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普遍提高,对巩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基础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基层自治组织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促进基层政权巩固;民政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全体社会公民,其工作对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迫切需要加大民政工作力度,改善措施手段,全面提高民政工作的整体水平。

新的形势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既要牢牢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加快发展,又要积极应对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压力,知难而上,迎接挑战,全面推进民政工作,切实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稳定器”作用。一是要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中的重要保障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灾民救助、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协调好低收入阶层与中高收入阶层的利益关系,保障好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切实把全面加强社会救助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二是要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健全完善社会管理、服务功能中的重要职能作用,正确引导和全面提升各类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化解矛盾、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功能,优化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分工协作,促进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形成对全社会有效覆盖和规范管理的社会服务体系。三是要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巩固基层政权、促进社会安定有序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主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形势和要求,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新型的基层管理和服务体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村(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四是要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促进互助友爱中的重要导向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通过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慈善事业,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巩固和发展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社会风气,形成人人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和谐关系,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社会各组织、各阶层、各群体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三、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努力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党的十七大、第十二次全国民政会议和省第十八次民政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我州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着眼于加强社会服务和管理,着眼于促进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着眼于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认真贯彻*州“十一·五”规划纲要,全面落实民政工作政策、法规和措施,推进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总体目标是:城乡社会救助和灾害应急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事业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城乡社区建设深入推进,民间组织发展规范有序,优抚安置保障扎实有效,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得到有力保障,民主政治权利得到切实维护,社会福利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民政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增长情况,在*年*范围已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把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形成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科学确定标准,强化动态管理,推进分类施保,切实搞好城市低保制度与再就业、社会保险、最低工资制度的相互配套和工作衔接;将城乡低保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实行专户管理,逐步推行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资金安全运行和及时足额发放。认真贯彻《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按照五保供养对象生活不低于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要求,确定供养标准,落实配套资金,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继续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帮助低保边缘群体、低收入群众解决特殊困难。扩大城市医疗救助试点范围,规范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民政部门要配合有关部门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努力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坚持主动救助和分类救助,以救助流浪未成年人和患重病、精神病流浪乞讨人员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

(二)完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提高灾害应急救援能力。认真贯彻实施《*州自然灾害抗灾救灾应急预案》、《*州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工作规程》、《*州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完善救灾管理体制和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大救灾投入。继续加强灾情信息管理系统和救灾物资储备、救灾捐赠工作,规范三荒救济,实施灾区民房恢复建设项目管理,全面提高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和综合减灾能力,确保灾民基本生活。

(三)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福利服务需求。各级政府要将敬老院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年起,用5年时间新建和改扩建一批敬老院,新增床位4600张,增加集中供养对象4600人,力争将我州集中供养率达45%以上。近期要加快潞西风平中心敬老院、瑞丽勐卯中心敬老院、陇川章凤中心敬老院、盈江旧城中心敬老院、梁河遮岛中心敬老院建设,确保早日建成投入使用。积极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兴办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一批以服务老年人为主的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同时加大社区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建立政府宏观指导、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自主经营的社会福利事业运行机制。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种类的居家养老和集中养老服务,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养老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采取集中供养、家庭收养、社会寄养等多种方式,落实孤儿养育、医疗、教育、就业等相互配套的综合救助政策。加强艾滋病致孤儿童安置服务机构建设,积极开展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救助和服务照料工作。大力发展福利事业,突出福利“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作用,全面提升福利形象,着力打造福彩品牌,扩大发行领域,提高管理水平,使福利工作走向规范管理、安全运行、稳定发展的轨道,力争每年发行量增长7%以上,为福利事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对慈善事业的宣传力度,提升公众的慈善意识,积极培育发展各类社会慈善组织,鼓励和支持慈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慈善活动,深入开展专项和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加快慈善事业发展。

(四)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夯实和谐社会建设基础。继续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进一步健全党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制度。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居委会直接选举,完善居务公开、民主评议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逐步理顺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与其他社区组织的关系。搞好农村社区试点,逐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社区组织体系,充分发挥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主体作用和驻区单位的积极作用。整合社区资源,切实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加强以救助、卫生、科技、文化、劳动、教育、体育、法律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扶持和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五)大力培育发展民间组织,增强服务社会功能。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和归口登记、双重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完善政策措施,重点培育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慈善公益性民间组织和社区民间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组织,保持民间组织平稳增长。指导民间组织切实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社会公信力,及时查处民间组织违法行为和取缔非法民间组织,建立与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民间组织体系和法制健全、行为规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民间组织管理体系,实现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六)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增进军政军民团结。深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创新双拥活动方式,加强双拥宣传,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拥军意识,不断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积极支持部队建设和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继续完善重点优抚对象优待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将重点优抚对象优先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努力提高优抚保障水平。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继续推行“双考”安置办法,加大培训力度,强化服务措施,健全完善退役士兵安置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缩小城乡安置差别,逐步建立以政策扶持就业和培训促进就业为主,发放退役金、安排工作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退役士兵安置制度。认真做好军队离退休干部和无军籍退休职工的接收安置工作,稳步推进住房和医疗制度改革,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烈士纪念建筑物的维护管理,充分发挥其在教育人民群众、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七)加强区划地名管理等工作,提高专项行政事务管理水平。积极稳妥地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变更工作,坚持行政区划调整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城镇结构,改善城镇布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逐步形成比例协调、规模适度、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城镇发展格局,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以地名规范、地名设标和地名规划为主要内容的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步伐,重点做好地名数据库和地名信息网络建设,向社会提供标准规范、方便及时的地名公共服务。健全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体制和界线纠纷应急处理机制,加强以界线联合检查为重点的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平安和谐边界创建活动,切实巩固勘界成果,实现依法治界,维护边界地区的安全稳定。按照便民的原则,深入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不断提高登记质量,维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继续推行殡葬改革,革除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等丧葬陋习,倡导文明节俭治丧新风尚,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尽快出台《*州殡葬管理暂行办法》、《*州违反规定修建活人墓处理办法》、《*州殡葬管理目标责任奖惩办法》等相关规定,认真落实殡葬管理任务目标,切实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完成瑞丽殡仪馆、盈江殡仪馆建设,划定明确火化区域范围,加大殡葬执法检查力度,力争到2010年我州火化率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民政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各级政府要把民政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主动研究、经常过问民政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大事、急事、难事,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调整工作思路,尤其要充实和加强乡镇民政工作力量,使乡镇政府切实承担起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为基层民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各县市要认真落实州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纪要精神,按照小乡镇设2人、大乡镇设3人的要求,尽快将乡镇民政专干人员编制落实到位,切实增强乡镇民政工作力量,确保基层民政工作的全面开展。各级民政部门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参与民政工作。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发挥部门优势,协助做好民政工作,不断健全“党政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分工合作、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根据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执法责任制,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保障民政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引导民间资金投入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加强资金分配、发放和使用的管理监督,促进民政事业协调健康发展。要大力加强民政领导班子建设,强化班子成员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教育培训,增强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使班子成为团结协作、务实高效、勤政廉洁、开拓创新的领导集体。要不断提高民政干部队伍素质,全面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大力弘扬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廉洁从政,情趣健康、乐于奉献的新风正气。思想建设上,要始终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和政治上的坚定性,始终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业务建设上,要强化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努力造就适应新形势民政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作风建设上,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牢记和坚持“两个务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知民情,解民意,切实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廉政建设上,要严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真正做到纪律严明、依法办事、廉洁高效,不断提高民政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篇8

针对当前城乡建设工作实际,应突出处理好“五个热点问题”,着力从“三个方面”抓好工作落实。

关键词:五个热点问题三个方面

一、处理好“五个热点问题”

第一,规划与建设的问题。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和灵魂,坚持规划先行,发挥规划龙头作用是城乡建设的首要要务。我县近年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第三轮修编和新、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全面完成14个乡镇的小城镇规划,全县111个行政村已完成村庄规划80个,占72%。在城镇区域内实施的所有建设项目均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实现修建性详细规划全覆盖。规划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为城乡建设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规划的实施,规划刚性的确保,成为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城镇乱挖乱占、乱搭乱建,甚之有规划空设,不按规划建设,只按领导意图建设的问题仍然存在,重复拆建,资源浪费,城镇建设标准不高、规模发展缓慢、环境品位较差,“零、散、乱、差”成了制约城镇建设的症结,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执行不力,致使设施服务条件改善不大,无法满足群众日益进步的生产、生活需求,相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群众矛盾,从而严重制约和影响社会与经济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第二,拆迁与发展的问题。因为拆迁问题关系到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如不妥善解决,必将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成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中的障碍。城镇房屋拆迁政策性强, 影响面大,是政府经济建设中所面临的争议最大、纠纷最多的一项工作。我县城镇建设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与其他县(区)一样,同样面临着加快拆迁与和谐稳定发展的两难选择。虽然我们在拆迁安置工作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一些成功经验,有力推动了城镇面貌的改善。但是,由于一些单位拆迁补偿安置不到位、拆迁程序不到位,造成因城镇房屋拆迁引起的纠纷和集体上访有增加趋势,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

第三,住房保障开发建设的问题。住房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是城市住房建设的主要任务,也是城市住房建设追求的目标。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我县居民住宅建设是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其被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之一,但是,应当看到,目前,城镇住宅紧张,仍然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我县城镇居住水平低,人均在22平方米左右,人均15平方米以下城镇居民1200户,农村住宅多以土(石)窑为主,相应配套设施均不健全。二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镇缺房户多,全县对住房需求量有增无减,无房、等房结婚现象突出。三是房价涨幅大,造成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从2007年至2010年,四年间,县城商品房从1200元/平方米涨至3600元/平方米,对于生活在农民人均纯收3073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840元的农业贫困县的多数居民,远远没有能力承受房价过快增长所带来的压力。四是广大农村危旧房数量很大,据2010年统计全县有危旧房居民6637户,各类危旧建筑30多万平方米,尤其在农村有些房屋破旧,结构老朽,积水漏雨、阴暗潮湿,对居民的生活影响很大。同时,由于人口增加、城乡差距等因素,建筑标准、水平不均衡。从2008年以来,结合国家农村危旧房改造等政策的实施,先后改善一部分农村居民的住宅条件,但相当一部分群众还是建不起房,资金投入还远远不足。

第四,行业管理监督的问题。城乡建设行业管理主要涉及工程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工程监理、质量及施工安全监督,近年来,城镇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及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不断加大,建设工程数量、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在这一领域管理工作中最容易滋生腐败、发生渎职犯罪和侵犯民权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发展。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面,高层建筑的兴起,成为了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监督的新课题,监督技术落后、技术人员短缺也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对保障农民工工资、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管理等涉稳工作重视不够,管理力度不强。

第五,公用事业管理及服务的问题。道路及排水设施、供水、供热、物业服务等公用事业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社会管理重要内容。近年来,县城及小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是“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设施损坏及维修不及时,直接导致城镇服务水平不高。同时,为了实施集中供热,政府采取招商引资对城市供热实行市场化动作,所引发社会问题及稳定风险已突显。

二、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科学规划,加快建设。城市是人类文明之花,城市建设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一要全面规划。要利用2-3年时间完成城镇及村庄规划编制,实现规划全覆盖。对县城及建制镇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今后,城镇区内所有建设项目都要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二要科学建设。要严格按照规划建设,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依法履行建设程序。建设中,要着力处理好“四类关系”(即新城区开发建设与旧城区改造提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建设资金量与项目建设进度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城市品位提高与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加快项目施工与方便市民出行之间的关系),形成“人人关心支持、人人自觉参与”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三要坚持科学管理。牢固树立“为民”意识、深入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工作,查明四类情况,即规划编审情况、规划许可情况、政务公开情况以及廉政勤政情况,一定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情况要明,底子要清,不能出现过去那种“数字不清点子多,情况不明决心大”的情况。同时,要广泛开展宣传动员,深入宣传规划法律法规、城镇规划,发动全民参与监督,自觉遵守城乡规划建设。四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建设管理经验,加大建设规划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章建筑行为,适时开展城市建设规划中的正反两种典型宣传教育活动,同时,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并完善规划委员会制度、督察员制度、规划行政公开制度,加大公众参与度,树立规划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 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五要加强对违反城乡规划的行政责任的追究。对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及相关单位违反规定调整规划、违反规划批准使用土地和项目建设的行政行为,除应予以纠正外,还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责任追究。

(二)强化公共管理。城乡建设部门承担着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涉及社会管理的保障性住房、物业管理、供水、集中供热及建设市场秩序等公共管理工作,因此,一定要切实加强这些管理工作。一是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特别要进一步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标准,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逐步形成符合县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有效遏制房价过快增涨,缓解群众“住房难”,努力使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二是规范物业管理。积极推行市场化物业管理,规范各方主体行为,明确权责关系,营造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此外,积极推广小区物业管理快速纠纷处理工作机制等,努力形成小区文明创建工作合力,促进住宅小区和谐安定。三是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尽快实施葫芦河调水工程,加快县城第一水源(东沟)、第二水源(鸭洼)水源库区环境整治,建设水质检测设施及设备,实施水源库区移民搬迁工程和绿化防护工程,扩大水源保护区及涵养区,建立健全相应的应急预案,长远解决城市居民用问题。四是创新集中供热建设管理机制。要合理规划和建设县城新、老城区集中供热设施,强化政府对供热经营主体及其行为的监督管理,解决和处理旧城区集中供热建设所遗留的问题。必要时,强行征收集中供热企业资产,实行国有经营。五是推选阳光拆迁。以贯彻执行新颁布的城镇房屋征迁法规为契机,大力实施“阳光征迁”,着力维护各方主体合法权益。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工作中既要考虑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更要考虑群众切身利益的维护;既要坚持依法征迁,更要倡导有情征迁、和谐征迁;既要严格执行征迁政策,确保公平合理,更要顾及社会困难群体,体现“以人为本”工作理念,让被征迁群众率先享受城市建设成果。六是强化建筑市场监管措施。要健全符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建设市场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工地”、“优质工程”和“安全生产月”、“质量月”等活动,突出检查和整治质量通病、重点安全隐患源等问题。同时,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全面推行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制度,建立农民工学校及相应制度,开展培训教育,着力提升农民工的业务技能和文明素养。七是强化社会维稳工作。在城乡建设中,应将社会维稳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事务来抓,除了不断建立健全重大城建项目民主参与、科学决策和重大事项维稳风险评估等工作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属地负责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街道、社区的优势,积极排查调处各类社会矛质纠纷。要学会和善于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广开群众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愿的渠道,引导他们依法、合法维权,尽可能地减少缠访、闹访、无理访等事件发生,从而使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上一篇: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范文 下一篇:车船税免征政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