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范文

时间:2023-12-14 17:30:07

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综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和企业成长的永恒话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对企业文化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探讨,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学术成果,推动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本文就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关系作一综述。

一、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研究综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构成

企业文化研究由来已久,长盛不衰。关于企业文化的含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 国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威廉·大内认为:“传统和气氛构成了一个公司的文化。同时文化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构成了公司员工活动、意见和行为规范。”沃特曼·彼得斯在《成功之路》中指出:“企业将其基本信念、基本坐标观灌输给员工,形成上下一致的企业文化,促使广大员工为自己的信仰在工作。就是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激发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迈克尔·茨威尔在《创造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一书中写道:“企业文化被定义为在组织的各个层次得到体现和传播,并被传递至下一代员工的组织运作方式,其中包括组织成员共同拥有的一整套信念、行为方式、价值观、目标、技术和实践”。

2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陈庆修认为,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经济学家魏杰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其长期经营活动中确立的,为企业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这里强调的是一种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而其他如企业的文娱、联谊、形象设计等,均不属此列。钟岩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各种效用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它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强调在企业内建立一种企业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以这种价值观形成企业精神,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形成系列管理行为和活动。

3 关于企业文化的构成。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定义版本很多,内涵十分宽泛。管理学界通常按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来研究企业文化,也有的学者将企业文化又细分为生产文化、技术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服务文化、福利文化和环境文化等。我国经济学家魏杰教授认为,企业文化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经营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应有的价值理念;二是管理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管理活动中所应有的价值理念;三是体制性企业文化,即企业在体制运转过程中应有的价值理念。目前,较公认的是企业文化由四个部分构成,即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和企业的物质文化。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构成

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核心竞争力由普拉哈拉德等人提出。他们认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坦普进一步发展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指出核心竞争力必须“在长期或短期之内对公司生存起重要的作用,对竞争对手来说是无形的,难以模仿的,是该公司独有的,是资源、技术和过程的混合,是公司能够长期保持的一种能力,比个人的能力要强大,对公司的核心产品最终产品十分重要,对于公司战略的贯彻十分重要,对公司的战略决策十分重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四个特征:价值性、独特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

2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有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预见能力与核心执行能力。核心预见能力是有助于企业发现并掌握,能够形成先行一步优势的事实或模式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来源是企业拥有的技术知识、快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卓越的分析推理能力。核心执行能力是交付产品或服务的独特能力,借助该能力,企业能够按照业务领域的一流水平实施一项或多项流程。可见,在这两类核心竞争力中,前者使企业能够持续不断地发现和创造顾客需要的特殊价值,后者则保证企业具有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实际能力。也有学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最基本的要素包括核心产品、核心人物和核心价值观三个方面,但核心产品和核心人物必须都受到核心价值观的决定,否则无法发挥作用。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综述

关于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的论述,学界比较统一,争议较少。大多数学者认为,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两者有及其紧密的联系。

观点一,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的内在机制主要通过以下两点来体现:即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内核和主要组成部分(优良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观点二,从内容上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是一个或几个点的优势、强项,而是一个企业在独特的竞争环境和管理理念之下,内部经过长期磨合而形成的协调配合的整体实力。从特征来看,企业文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扩展延伸性的特点。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原动力,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整个动力系统,两者共同作用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观点三,企业文化就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有四个功能,即凝聚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辐射功能。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消长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要素,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成功的最高和最集中的体现。

三、结语

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篇2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 资源

Abstract: Corporate culture is footstone fo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corporation, is important factor of constructing corporate core competitive power. As a new kind of management idea, corporate cultural management has active effect on constructing corporate core competitive power. Currently, the corporation in China is at the shunt stage of management idea, so how will you inhale this idea, make best of all sorts of resource in the corporation, foster excellent corporate culture, and construct corporate core competitive power,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confronted the corporation.

Key words: core competitive power corporate culture resource

0 前言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和网络的时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说二十年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体现地在产品、技术进步等单一方面的竞争,那么,时至今日能否能够通过对企业各种资源的整合,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现代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较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主动权,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的培育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当前,我国企业正处于管理理念的转轨期,如何吸纳这一合乎时代精神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企业拥有的各种资源和要素,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打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当今企业面临的管理命题。

1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涵义

1990 年,美国管理学家普拉哈德和哈默尔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解释还有很多,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形成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解释。

一般来说,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它是企业独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价值,并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内在能力资源。它是企业各种有形资源、人力资源、组织投入产出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可以通过个人能力、组织能力等更有效的发挥,使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销售、组织管理等各项活动中显示出独特的竞争优势。

1.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长期积累的多种要素所构成。由于核心竞争力本身是动态的、发展的,所以其构成要素也就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量,而是一个变数。从目前情况来看,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企业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和信息竞争力

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它包括企业的 R&D能力、产品和工艺的创新能力等。其中企业的 R&D能力是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信息竞争力包括信息化的技术水平及相关的基础设施,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等。

1.2.2 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要正确地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和对产品的需求走向,从而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制定和设计正确的战略和策略;要形成企业自己的管理风格和激励机制,通过规范化、程序化的组织、协调、管理将企业运行中的各方面因素融入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中。

1.2.3 企业产品竞争力和市场营销能力

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和外在体现,它通过核心产品对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来表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要经过市场配置,企业营销能力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它通过对企业营销网络和营销渠道的开发、管理和调控,直接决定着企业能否将自己的内在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1.2.4 企业文化凝聚力和知识创新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必须培养出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骨干员工队伍,使企业倡导的文化和理念在企业内部流动、共享,不断增强文化凝聚力。这就要求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培育和知识创新能力,把企业办成学习型企业,通过不断学习来推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等。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

2企业文化及其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积极作用

2.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对日美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80年代初,威廉•大内的《Z理论》、特雷斯•迪尔和艾兰•肯尼迪的《企业文化》和阿索斯和沃特曼的《寻求优势》三部专著的出版,掀起了企业文化研究的热潮。

目前,学者们采用较多的定义是,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2】

企业文化具有差异性、自我意识特性、积累和发展的特性、相对稳定性、系统性、群体认同性等特征。

2.2企业文化是打造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助推器。

2.2.1 企业文化本身就是核心竞争力的一种具体形式或内容。

如上海家化总裁葛文耀认为,上海家化的核心竞争力是核心创造力,其中心是技术创新,外层是经营理念、企业文化。

2.2.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借助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指明了企业存在的意义和根本目的,决定了企业中长期的努力目标。在中长期目标指引下,企业不断地根据经营环境调整经营范围、经营策略、短期目标,不断地用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短期目标。在这个不断的调整短期目标并实现的过程中,企业找到了既符合自己价值观又能实现目标的手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渐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没有企业文化,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企业自上而下缺乏共同努力的长期目标,也就找不到连续的短期目标,也就谈不上找到实现目标的一贯策略,核心竞争力也无从形成。

2.2.3 企业文化弥补了企业的制度缺陷,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要依靠一套合理、完善的制度体系,但完全依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一方面成本太高,另一方面也不现实,因为任何制度都有漏洞。比如,英国有两百年历史的老牌银行巴林银行, 谁也没有想到它的制度漏洞足以使它短时间内破产。正是一些没有引起注意的制度漏洞, 使其新加坡分行的一个交易员能套取大量资金违规从事期货交易, 导致巴林银行资不抵债而破产。【3】

由此可见,制度固然重要,但不是管理的全部。作为一种心理契约,企业文化补充了企业的制度体系。员工进入企业,除了无条件地服从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外,还要认同企业的文化,否则便无法真正融入企业。企业文化会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势氛围,感染和约束企业的每一个员工,把他们的行为方式纳入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轨道,鼓励员工的符合共同价值观的行为,使员工自觉放弃一些不符合共同价值观、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从而消除了管理上的摩擦成本,减少了监督成本、降低了沟通成本。

2.2.4 企业文化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助于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组织凝聚力的基础是组织成员共同的目标。企业文化使员工有了共同的目标,弱化了企业内个人偏好的倾向,企业的利益和员工个人的利益被统一起来,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自然就增强了。凝聚力使员工能够主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即便当企业处于逆境时,也能够共度难关。成功的企业一般都具有强势文化,员工能够从内心深处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制度、目标等,并以企业的形象为骄傲。

2.2.5 企业文化具有约束和辐射功能,有助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对职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保持着这种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始终走在科学技术的前沿。同时,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了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了良好的整体形象,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2.2.6 企业文化有利于吸引、留住人才,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内部存在着形态各异、用途不一的各种各样的资源,其中惟一活的因素就是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以精神为导向的管理方式。这种柔性管理,在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同时,使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了灵魂。企业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和谐能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优秀的、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对人才有强大的吸引力,而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关键就在于对人力资源的整合,对企业员工精神的重塑。因为只有掌握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有人和物之间高效的、完美的结合,才有企业内部各要素、各环节、各方面的协调和互补,才有企业系统的高度的整体性、组织性。

3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发挥培育、整合、激励、约束和塑造几个方面的功能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1企业文化的培育、整合功能

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跨地区企业集团的建立以及频繁的企业并购重组活动,企业成员的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经营理念等各方面的差异日趋加大,这就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整合来形成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使之对每个企业成员的价值行为起引导作用,使其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并通过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来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最终实现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具有共同的价值观、精神状态、理想追求,通过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思想与行为进行引导、激励,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培育出一支富有战斗力,善于团结合作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3.1.2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

现代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能够有效地激发每个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员工为了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奋斗。现代企业文化讲求平等的竞争机制,注重建立公正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分配制度,能够有效地增强员工的满意度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现代企业文化通过塑造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使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及持久的驱动力,并使之成为员工自我激励的标杆。

3.1.3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共有的价值体系,是支配其成员行为的文化。企业文化通过企业共同的道德观、价值观,对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个人行为产生约束,使员工在观念上确立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行为标准。

3.1.4 企业文化的塑造功能

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塑造企业形象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企业通过向社会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通过自己企业文化被社会的认可,使企业形象的塑造和宣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从企业文化的各个层面打造核心竞争力

3.2.1 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3.2.2要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

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3.2.3 加强技术创新

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可以对现有技术进行分解和整合,也就是对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弄清哪些是一般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专有技术,哪些是关键技术。然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3.2.4 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尽快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制度保证。

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公司良好的土壤之中的。企业必须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造和改革现有和现存的企业制度,使之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更现代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4】

4启示

应该注意的是,企业文化在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毕竟属于一种思想范畴的概念,是企业的价值理念,不能脱离核心技术和资源而单独成为核心竞争力。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应是两者的高度融合之后所形成的。【5】

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篇3

关键词:战略联盟核心竞争能力

战略联盟(strategicalliance)最早由美国DEC公司总裁简•霍普兰德(J•Hopland)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杰尔(R•Nigel)提出。纵观近20年的发展,战略联盟表现活跃的领域多集中在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高技术领域的产业市场状况大都是分散的专业化公司,产业内部相互依存性和高速的产业扩张,使得高技术产业出现各种各样的战略联盟。高技术企业通过战略联盟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技术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研究开发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许多企业还停留在运用、改进从发达国家引进的技术层面上,知识产权问题、创新能力不强问题成为困扰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主要问题。中外企业战略联盟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敌为友”,削弱外国企业的技术垄断和技术限制,缩短我国企业在高技术方面与国外的差距。

核心竞争力与战略联盟的关系

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之间,出于对整个市场的预期和对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经营风险的考虑,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和增强竞争优势等目的,通过各种协议结成的一种联合体。核心竞争力与战略联盟之间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

核心竞争力是建立战略联盟的基础

由于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对单一企业来说,仅仅靠自身的力量和资源很难在竞争中取胜,因此必须借助外部的力量。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战略联盟的原理是通过控制外部独特的战略要素,强化企业的关键活动或者扩展价值链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核心竞争力的特性看,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延展形式有多种,战略联盟就是其中之一。

战略联盟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根据西方企业和我国企业的实践经验,培养核心能力主要有三种途径: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战略性的整合,自主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通过并购及企业外部市场交易活动来获得企业核心能力要素,进而培养核心竞争力;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更加重视自身核心能力的培养,而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协调成本,为企业寻求合作奠定了技术基础,因而许多企业把建立国际战略联盟作为跨国经营的最佳选择。战略联盟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具有灵活性、快捷性、战略性的特点,企业针对威胁和机会,根据拥有的资源和技能,通过有计划的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和弱点,建立独特的核心专长进而形成竞争优势,获取知识形态的核心竞争力,战略联盟是以双方核心专长为基础而建立的松散型合作组织,在构建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多样性。

核心竞争力主导的企业竞争力

对企业战略竞争力的分析,主要有两种观点:产业组织学派和资源学派。产业组织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迈克尔•波特。他从剖析产业结构和市场行为的角度,提出企业竞争时通常使用的三种战略,即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战略,得出一般性企业的竞争优势为低成本和差异化。

波特的分析方法,即通过分析产业市场结构的变化,寻找出企业应对这种变化的方式,也可以从价值链图形语言看出踪迹。因而,波特在80年代提出的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对于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尤其是解决当时的经营问题,颇有帮助。不难看出,波特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的产业组织剖析,具有相对静态的属性。这主要是因为波特不自觉地忽略了产业的形式和概念在悄然发生变化。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产业的边界日益模糊。在波特看来,竞争优势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决定因素。而竞争优势本质上是一种相对于竞争对手在最终产品和市场的先行力量和价值的增值,换句话说,竞争优势是由消费者决定的价值,特指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形式。

资源学派则认为,企业在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能有效实施企业战略的能力,如果这种技能是独特的,对手难以模仿和替代,并且是稀缺的,可赋予企业可延续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通过核心竞争能力的进一步作用,能够形成企业的战略竞争力,即可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资源学派除了在思考方向上与产业组织学派相反外,主要的差别还在于用能力这一概念动态地描述企业经营活动环节的价值内涵。而克拉克•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加利•哈默(GaryHamel)就是从能力这一视角扩大企业竞争优势思想的。可以看出,企业能力理论从根本上来说衍生于资源学派,但在核心竞争能力这一思想内核上,既和一般的资源学派思想不同,又和波特的竞争优势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本质上看,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独特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用动态的整合资源的能力,使企业与环境变化相适应。由于核心竞争能力的知识性,它使企业的优势更多地表现为知识或积累性技能的力量,因而,核心竞争能力不仅是竞争优势的根本,也是企业竞争力之源。在这种思想框架中,企业的竞争优势分为三个层次:基层是核心竞争能力,中层是核心产品,外层是最终产品和服务。因此,可以把企业竞争力看作是三个层次竞争优势的总和。

根据上述的分析,关于企业的竞争力,实际上是一种战略管理思想,它可以较好地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加说明。战略联盟作为企业的一种合作战略,在配置资源时,既是一种制度供给又是一种组织形式。这种企业经营战略,带给企业超额利润的战略竞争力,在于它是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的整合。

战略联盟在制度和组织上的竞争力

战略联盟在制度上的竞争力

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影响企业资源配置的原则总和。但制度本质上是维持组织活动的平台,使企业的市场经营活动保持稳定。传统的企业制度是以产权交易为基础的,以产权明晰为前提。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想,产权的范围应包括企业在内部资源整合方面的能力。在战略联盟这种战略形式下,企业制度的表现并不是以产权交换,而是以产权共享,或者多数情况下以无产权交换为特征的,是一种制度供给。因而,战略联盟在制度层面上的这种能力,为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提供了获利的保障平台,通过合资经营或许可证经营等具体的运作形式,最大程度地缩小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另外,战略在制度层面上的竞争力,还表现在以知识体系作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机器,这是核心竞争能力的结果。因此,战略联盟在核心竞争能力的思想框架中,有助于企业降低制度交易成本,进行知识型扩张。

战略联盟在组织上的竞争力

根据核心竞争能力,企业的竞争力是以知识为基础形成的独特能力,这样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既是专有技术,也是一种组织资本形式。如何有效组织企业内部资源的聚积能力,是企业管理中组织职能的主要内容。传统上,企业组织职能是由直线等级制提供制度基础,以企业员工的成本最小化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挂钩,这种组织形式有两大不足:间接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把员工仅仅看作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阻碍了企业内部信息的有效沟通,尤其是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管理层做出决策,而基层的员工创造顾客认同的价值,因而两者缺乏有效的沟通,引起良性决策通道受阻。同时,轻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缺乏有效沟通,将使得企业竞争力培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缺乏成长的基础。但是,在核心竞争能力思想框架中的战略联盟,在组织资源的形式上以松散型为特征,以长期互惠性为纽带,为企业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这种契约关系的组织形式,使企业更易于识别市场机会,增加了组织的灵敏度。因此,战略联盟在组织层面上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为企业提供核心竞争能力发育的环境。组织结构应当趋于扁平化、虚拟化,要把员工或人力资源作为资源的最大化中心。这样,可以实现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联盟企业之间的能力互补并相互转移,以形成各自所需的核心竞争能力的知识体系,并增强联盟企业各自的核心竞争能力。战略-[飞诺网]

此外,联盟的组织竞争力还表现在能有效地降低企业扩张的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价值链方面来看,战略联盟可以在纵横两个层次进行,无论是纵向链还是横向链的联盟,组建的难度都相对较低。

战略联盟发展的制约因素

战略联盟是发展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并非所有联盟都能朝着培育、强化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发展。战略联盟有成功的机会,也有失败的风险,对任何企业来说,为了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和保持在市场中的有利地位,必须把握联盟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形成企业的动态核心竞争力。

战略联盟的各个伙伴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因而会在战略目标、组织文化、管理哲学和日常的政策、程序等方面存在不同的见解和做法,极大地阻碍联盟的持续性发展和成功。

目标差异的制约。在构建战略联盟时,联盟伙伴大都抱着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损失形成新的核心能力的心态,企业在选择联盟伙伴时,不仅要对伙伴的核心能力进行识别,更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信任方面的制约。信任是合作关系中的一项战略性资产。尤其是水平式战略联盟,信任就成为战略联盟成功的关键。对于伙伴信任关系的维持,可以建立多样化的、有效的沟通渠道,实现伙伴间的信息共享和传递,增强彼此的信任。还应建立公平、规范的制度,让各自独立的伙伴能够平等的合作,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管理方面的制约。战略联盟的管理从形式上看,是组织结构问题,但实际上是人的问题,即伙伴关系的管理。这一制约因素现已成为战略联盟研究的新领域。由于联盟之间目标的差异性,容易引发信任危机,使得战略联盟的管理难度加大,协调成本升高。在战略联盟的发展过程中,控制职能尤为重要,加大事前控制力度,可以有效降低引发联盟解体的不利行为。良好的伙伴关系管理,不仅能使战略联盟各成员稳定的、以较低成本与风险获得互补性、异质性资源,而且能够使各成员有更多时间与精力专注于自身核心能力的培养。联盟的各个伙伴只有深入地了解伙伴关系管理的主要问题,并掌握相关的管理方法才能使联盟取得成功。

由于企业竞争力不是简单的产品市场上价格与绩效的比率关系,而是企业在各个层面上利用资源和能力表现的总和。因此,我国企业在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时,应根据产生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形式,运用能够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合作关系——战略联盟,加强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企业资产的独立性,争取成为跨国公司价值链上相对牢固的环节,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2.梅小安,罗丽.战略联盟伙伴关系管理的难点及方法[J].科技创业月刊,2005

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篇4

关键词:电信;重组;战略;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内容,国家经贸委曾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深化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改革,为增强大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制度保证;第二,推进大公司特别是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第三,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四,建立政府对大企业的“窗口指导”制度,对核心竞争力建设进行直接指导和推动。此外,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核心竞争力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然而,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个企业领导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表现形式角度可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三类: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他们之间关系密切,产品来自技术,技术来自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其他类型竞争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具有如下三个主要特性:(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的关键性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为企业创造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2)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3)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有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

二、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在竞争的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企业能长盛不衰,有的只能成功一时,有的企业却连一点成功的机会都没有?人们无法简单地从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所有制结构、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规模或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努力程度等方面解开这一问题的答案。

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为其生存和发展进行的对环境中企业所需资源的争夺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争夺环境中资源的能力。传统企业竞争力理论未能对企业长期性的盛衰原因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而核心竞争力理论从对企业的短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延伸到对企业的长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为确保企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比其竞争对手更强的长期优化配置资源能力,也就是必须要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的管理

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包括核心竞争力的识别、规划、培育、部署和维护等五个环节。识别就是判断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能力、资源,确定企业要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及其支持要素。

规划是在识别的基础上,企业必须要有富有前瞻性的核心竞争力发展计划,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部署就是要使核心竞争力能在企业的多个领域中发挥作用。为保护和维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领先地位,企业要经常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检验,尤其是在进行重大战略决策时更应如此。

培育以核心技术形式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成为这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的主要内容。培育技术形式的核心竞争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解现有技术组合;(2)判别关键性技术;(3)培育核心技术。在关键性技术的基础上,制定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计划,开展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工作。要根据对竞争对手和未来商机的分析判断,设计出自己要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四、对当前中国电信企业的swot分析

1. 中国电信企业的s(strength:优势)分析。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电信企业己形成规模效益。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电信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客户规模、网络规模、人才储备规模、品牌优势等方面。中国电信企业网络优势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同时具备了向相关专业延伸的基础和实力。中国电信企业在发展中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了解本地市场、熟悉通信设备的电信管理和技术人才资源。品牌优势主要体现在:经一些著名的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中国电信品牌认知度最高。

2. 中国电信企业的w(weakness:弱势)分析。中国电信企业拥有资源优势,缺乏资源运作优势。改革的风险将可能导致不能很好地合理利用优势,并使优势在发展中逐渐消失。中国电信企业的发展弱势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忽视长远战略,不能统观大局;缺乏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企业运作战略策划人才。这个问题是当前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核心问题。

3. 中国电信企业的o(opportunity:机遇)分析。从移动电话业务看,尽管移动和联通的客户规模以摩尔定律方式增长,但全国普及率仍不到14%。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增长,消费者购买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电话需求进一步增长,市场潜力将不断增大。这对未来中国电信进入移动市场和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发展机遇。除此之外,互联网和固网智能网业务的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将随着企业外部环境层次的提高不断扩大。

4. 中国电信企业的t(threat:威胁)分析。(1)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由局部转向全面、简单转向多元、约束转向无序。在竞争趋势方面,国内中期竞争将由价格竞争向核心能力创新竞争过渡。首先,竞争重点体现在互联网和长话业务领域竞争方面,大客户是竞争的焦点。其次,电信市场的icp、email、数据库、传真、视频会议等增值业务首当其冲地受到较大冲击,对电信企业的稳定增长产生影响。其三,虚拟运营商将逐步增加,通信管制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虚拟运营商将会以自身优势,利用电信企业资源在本地市场开展服务和竞争,市场竞争格局将更为复杂。(2)电信人才流动将会加快。人才的流动是竞争的必然结果。因此,如何体现人才价值、发挥人才潜能,是电信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一环。

因此,要使电信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求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不断建立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确立比较优势,这必然要求企业在整体发展上做好竞争战略选择。

五、中国电信企业竞争战略选择及其措施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市场的放开,电信企业优势主要靠业务高差异或低成本(规模经济)战略实现;电信企业长期独占资源,从而获得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电信企业通过对大量资源的高度集中,从而拥有在资源和能力上的相对优势。而在动态环境下:(1)企业优势具有不可保持性,企业所有的优势都是暂时的,最终都有可能消失或者失效;(2)巩固、维持优势可能会成为创造新优势的障碍,企业战略目的不是保持优势,而是主动放弃原有优势,并不断创造新优势。这才是电信企业长期获得高于平均收益水平利润的主要途径。

中国电信企业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固网和数据领域的规模经济,加之新业务、新应用的不断开发和推广,低成本和差异化已构成了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较为明显。但电信网络和业务的低边际成本性和规模经济特性,导致竞争对手必然逐步建设和扩大业务网络,并在各个业务专业上加大竞争力度。使中国电信客户规模和网络优势将逐步缩小,核心竞争力将受到挑战和威胁。因此,电信企业必须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立足强化既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以创新为切入点,不断推进企业流程重组,建立动态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不断培养和发展新型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不断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这是所提到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对企业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核心过程,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并彻底地重新安排流程通过企业经营过程重组,使企业的各项关键性能,如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同时获得大的改善。展开bpr的目的不是渐进提高和局部改善,而是性能和绩效的巨大飞跃。建立全新的体制,使企业管理发生质的变化,以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竞争能力。

中国电信企业作为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行业企业,可根据企业面临的环境,选择最佳的方案组合。可通过企业间的动态联盟方式形成虚拟组织,即保留企业经营、维护、财务、人力管理等核心功能,将其他功能通过外购、外包的方式虚拟化。此组织形式能有效地集聚与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具有敏锐的市场反应力,可降低交易时间和成本,减少经营风险。

积极推进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国电信企业属于典型的知识型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维系竞争优势。然而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就没有知识型企业的创新活动。在企业中,由于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强,劳动过程难于监控、劳动成果较难衡量、成就感强和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可根据知识型员工特点,开发、利用和发展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与潜能,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热情,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归属感,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的持续发展。在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基于知识型员工不同于传统员工的特点,企业应以自我管理为基础,以企业共同目标为引导,创造一套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继焦.价值链管理.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篇5

论文内容摘要:随着竟争环境的激烈,旅游企业开始大规模扩张,通过收购兼并,旅游市场份额越来越向少数几个大旅游集团集中。由于自我积累扩张的时间跨度过长,旅游企业要增强竞争优势,必须要从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出发,从而积极稳妥的推进企业战略并购。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组织内部关于如何协调复杂的生产技能和多种关键业务流程知识的总汇,同时通过这种整合来适应和改变外部环境,形成有力的、对手难以模仿和替代的竞争能力。对旅游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能实现旅游者所看中的核心价值,具有独特性和延展性的特点,这就使核心竞争力成为旅游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

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途径及并购动机

(一)培育途径

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由两条途径来获得一是内部培育,即依照核心竞争力和公司战略的要求来对资源进行配置,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建立内在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外部获取旅游企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要素,经过整合和吸收,逐步建立核心竞争力。内部培育核心竞争力具有稳健、有序、易于控制等优点,但一般周期较长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外部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方式(如并购)一般所需时间相对较短,但是对并购后各要素的整合要求较高。

旅游企业并购是旅游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主要手段,是旅游企业为获得目标企业的部分或全部控制权,而运用自身可控制的资产去购买目标企业的控制权,从而使目标企业的法人地位消失或引起法人实体改变的一种产权交易行为。近年来在入世和过度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国内旅游企业逐渐由数量扩张向产业整合进行过渡,大型旅游企业先行拉开了大规模并购浪潮。企业期望通过并购来增强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经营绩效。

(二)并购动机

从核心能力培育和构筑的动机出发实施旅游企业并购,可以有效地促进并购行为的成功,并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在旅游企业核心能力识别的基础上,基于杨l?能力的旅游企业并购动机,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培育核心能力。并购旅游企业通过获取外部旅游企业(被并购企业)独特的知识、资源和技能,甚至核心能力,以培育自身的核心能力。

强化核心能力。对于正在发展核心能力的旅游企业,通过并购从被并购企业获得互补性的外部资源和知识与企业自身资源和核心能力支持系统相结合,提高核心能力抵抗外部因素侵蚀的能力,使原有核心能力得到强化。

扩展核心能力。对于已构筑和培育了核心能力的旅游企业,通过对外部企业(被并购企业)的并购,使原有核心能力得以扩展和渗透。

核心竞争力与旅游企业并购的辩证关系

核心能力培育和旅游企业并购活动之间具有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可以从并购行为对旅游企业核心能力的作用,以及核心能力对旅游企业并购行为发生和成功的促进两个方面来讨论。

当已构筑和培育了核心能力的旅游企业,通过对被并购企业的并购,使原有核心能力得到扩展和渗透,为并购行为的成功提供内在保证,同时由于获取了外部资源和知识,使得原有核心能力得到强化。

作为并购方的旅游企业通过获取被并购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知识、资源和技能(甚至核心能力),来强化和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使并购活动得以成功,并实现核心能力的扩展。

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并购策略

基于核l.,`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并购的目标是要实现并购后新旅游企业杨l,`竞争力的提高。但是任何旅游企业都不能简单地通过并购直接获得核心竞争力,而需要在并购的基础上不断的整合和学习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并购后的整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旅游企业资源要素和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在此必须牢牢把握的关键是整合必须以核心能力的提高为第一目的,一切整合措施都必须立足于杨l,`能力的构筑。

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篇6

论文摘要 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在期刊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重要。本文对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作用、形成机制,以及核心能力等几方面予以探讨。

随着我国科技日益迅猛的发展,相应地科技期刊也在不断地壮大,品种、数量越来越多,导致期刊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是期刊的竞争优势所在,是期刊的发展力之关键。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是在期刊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与期刊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相适宜的一种竞争合力,它不是简单的某个分散的技能或知识,而是期刊在其经营建设的价值链活动中形成的一种适应于市场变化且不易被对手模仿的能力。它对期刊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1 核心竞争力具有系统整合性

核心竞争力是提供其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基础的多方面技术、技能和知识的有机整体,是多种能力提炼、升华的结果。这一过程是期刊自身学习的过程,是对期刊内部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过程。因此,它与期刊的组织结构、管理及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

1.2 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

它能够使期刊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上比竞争对手更优秀;它嫩给期刊用户带来独特的价值,即优秀的最新的科技信息。

1.3 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性

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主要是通过期刊自身的不断学习、创新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在竞争中获得别人不能获得的竞争优势而处于有利地位。

1.4 核心竞争力具有动态性

期刊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合力,使与期刊的特定行为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是与期刊所在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密不可分的。随着外部环境、期刊看资源、期刊刊业的动态和期刊的管理模式等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期刊原有的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变成一般能力或者不适应期刊的发展,因此,期刊只有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持续不断地创新、培育和发展,才能保持期刊长久的竞争优势。

2 期刊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2.1 能提高期刊看市场竞争的位势

期刊看的市场竞争位势是指期刊生产出的特殊商品(即期刊的内容)及其服务在期刊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期刊的优越位势是以期刊刊用户的认同程度为标准并以此为转移的。期刊内容越能满足期刊用户的需求,该期刊的位势就越高。期刊的市场位势还表现在期刊占领期刊市场能力的大小。期刊独特的营销技能、良好信誉和适宜的市场定位,使期刊比其他同类期刊能先声夺人,从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依赖于期刊的技术层次和期刊的内容质量,它意味着期刊是否有能力进行优质创新,只有优质的创新才能提高期刊在其市场中的竞争力。

2.2 能维持期刊长期的竞争优势

原因是:(1)期刊可以形成自己的独立性机制,因此可以使期刊的所有权、声誉等在强化期刊独立拥有资源权利方面受到保护。而其他资源,如期刊运作和市场经验、将组织紧密结合起来的特殊协调能力和解决新问题的经验等,在独立性机制下难于仿制。(2)是受期刊核心能力的一些特殊属性决定的。第一个属性是普遍的模糊性,即核心能力的价值比多数其他资源难以评价,其含义模糊,使竞争对手难以识别,难以知道为什么人家做得好,从而使复制无法下手。因而使期刊可继续获得收益。第二个属性是复杂的相互关联性。核心能力的复杂性,表现在它是许多不同单位或个人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些相互作用于不同的个人的心理、文化素养及情绪等相关,通常重复出现的概率很小。因此,它能导致期刊核心能力难以被他人复制,从而期刊可获得长期优势。第三个属性是累积性学习。核心能力不同于一般资源,因为它只能通过自身学习不断积累,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成功,以及使核心能力得以保持长久竞争优势。以上各种属性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提高他们之间的关联水平会增强取得核心能力的累积性学习效果,进一步巩固期刊的优势地位。(3)有能够防止知识扩散的机制。因为知识的扩散将会导致期刊核心能力削弱,甚至会使某项核心专长消失,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期刊必须具有应变能力采取不同的手段来阻止知识的扩散,保护自己拥有的价值资源,如制定保护性合同条款和公告等,以使期刊延长自身的领先时间。(4)核心能力之所以能使期刊维持长久的竞争优势,与其先进的价值观体系分不开。期刊获得核心能力后,不是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是借助于核心专长继续开发扩大成果,为培育新的核心能力积极准备。只有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才会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2.3 能使期刊适应环境变化

期刊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等都在随时变化着。有的期刊因不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在艰难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而被淘汰了。而有的期刊则在逆境中很好地生存下来,并得以发展壮大。拥有核心能力的期刊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越是强硬的竞争对手,越是艰难的环境,越能体现核心能力的价值和拥有它的期刊的真正实力和优势。期刊只有形成当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时,能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更新的能力,才算具备了核心能力发挥效力的条件。

3 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

3.1 核心能力的结构

(1)核心能力的中心结构是核心价值观,它反映出期刊的经营理念、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等,对期刊的所有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笔者认为期刊的核心价值观交流是为了增加期刊用户的价值,使读者、作者、办刊人利益各方均受益。因而期刊应以不断改进经营理念来刺激编辑努力变革,密切关注期刊用户需求变化,跟踪市场发展趋势的超前理念和上下融洽,促进有价值的创新思维,最终导致独具竞争力的核心专长产生,进而促进效率的提高。

(2)核心能力的另一结构是组织与管理。期刊的组织灵活性强,其核心能力发挥作用的范围就广,期刊的效率就高,竞争优势就便于巩固。管理的作用影响着编辑的情绪,同时对期刊核心能力的形成起到引导资源积累和配置的功效,它保证了期刊的质量各项工作的有序性。

(3)知识和技能是核心能力的主要结构之一。主要指编辑所具有的知识、特殊技术和技能,反映出编辑的技术素质和科研、开发能力。真正体现核心能力的知识是知识的精华,具有准确的竞争力定位,构成期刊独占财富,使竞争者难以复制。编辑的知识越丰富,创新能力越强。编辑的知识与技能折射出期刊核心专长的开发能力。

(4)期刊软件与硬件也是核心能力的一种结构。它是一种非能动性的能力,因为各种软件、硬件及设备只是客观存在的被人操作使用才能发挥效力的工具。但是,没有这些东西,人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好的创意也都无法实现。优良的软件、硬件和设备能促进期刊的成功,不仅能带来短期效益,而且能带来长期优势。

3.2 核心能力的产生始于期刊创新

只有创新,才能使期刊具有与众不同的市场竞争力。模仿虽然能使期刊迅速缩短同竞争对手的差距,并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期刊普遍获得长足进步。但是,期刊在模仿阶段不具有核心能力,应为简单的模仿不能产生期刊的独有专长,必须在模仿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吸收、消化、综合、创新,才能使期刊能力质跃到核心能力。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这些创新综合结果使期刊的全面的核心能力。创新是核心能力最重要的形成机制。

3.2.1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期刊能力的最直接体现。它涉及新思想、新的工作设计、运行、促销及售后服务等系列活动,使期刊成长、增强竞争能力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期刊的技术创新能提供市场中读者所需要新内容,可高于以往期刊的市场价值。技术创新体现了更多的知识含量,是人类更复杂的劳动,因而其价值也更大,其直接受益者是期刊用户。当今的期刊市场竞争是实质是期刊争夺读者的竞争,谁能提供内容优秀、质量高的新信息,谁就受到读者的欢迎。期刊竞争力的强弱,技术创新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因为技术创新能力高的期刊,往往比竞争者更容易满足读者的需求而能把握住期刊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3.2.2 组织创新

组织创新是增强期刊核心能力的关键环节,没有它技术创新不能很好地实现。期刊不同的组织模式具有不同的核心能力,其灵活性可使期刊效率不同。应该正确引导期刊编辑的工作态度和人际关系以达到促进期刊绩效的目的,并且充分发挥编辑个人能动性和多方面才能。还要加强团队建设,建立期刊内部市场化组织,这可以消除期刊“混吃大锅饭”的现象,能激发出期刊的活力与创造力。特别是对承担技术创新的编辑团队,更便于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可以改进期刊效率,并提高期刊的核心能力。

3.3.3 管理创新

管理是现代期刊经营活动的核心,也需要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期刊效率和效益,提高期刊核心能力。管理创新的内容有多个方面,包括管理思想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等,通过这些创新,会直接引起期刊行为的变化,从而促进了期刊效率和效益提高,促进了期刊能力的提高,从而显著提高期刊的市场竞争力。

3.3 期刊看从外界摄取能量,建立学习性组织

期刊竞争实质是知识的竞争,知识代表了能力。谁想拥有强大的竞争力,谁就得加强知识的学习。谁的学习能力高、学习速度快,谁就有可能竞争领先。由于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环境的频繁变化,需要期刊编辑坚持学习,以掌握新技术和把握环境变化。学习是无限的,是最根本的可再生资源。

期刊建立学习型组织,便于期刊社中的每一位编辑个体明确工作目标和加强期刊管理。特别是作为一种团队式学习,学习方法是互相配合以萃取高于个人智慧的集体智慧,没有学习型组织,是难以保证的。建立学习型组是要达到:(1)自我超越的层次。要求期刊的每一位编辑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不断创造和超越自我。(2)建立共同目标。组织期刊成员建立共同理想和目标,以此表达期刊未来发展的方向,将期刊全体成员团结在一起,便于计划制定和成员之间的沟通,激发期刊成员的创造力,有助于期刊用于改变市场焦点与方向的手段,并有助于期刊创造出新的现实和迎接未来的挑战。(3)团队学习。是发展期刊成员互相配合、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的过程。通过团队学习,能够产生高于个人智慧的集体智慧,能够通过期刊内个别成员的创新思想迅速感染影响到整体,从而推进整体行为,能够使期刊成员达到一种运作上的默契,形成一种流动的团队意识。这是摄取外界知识的有效途径与集体攻关的桥梁。(4)改进心智模式。是期刊看及其成员打破既成思维定势,解放思想,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然而创新者往网不能突破旧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因此引入外部力量是必要的。

4 期刊核心能力的培育

4.1 制定规划

培育期刊核心能力属于期刊重大战略范畴,因而首先应当确立未来的工作目标。具体措施根据期刊情况而定并完善。例如,期刊现有核心能力与现有期刊市场的组合,通过期刊又有哪些核心能力、哪些市场、那些能力支持哪些期刊看工作及服务,期刊便可以发现与这些工作与服务相关的核心能力,从而可以目标明确地强化特定市场地位。应注意现有的核心能力增进现有的市场地位的机会在哪里?期刊可以通过分析现有市场,设想工作上的创新所能带来的机遇,来扩大现有核心能力,然后再将这种能力应用到市场中去。设想十年后期刊如何才能占据领先地位?姬应该形成那些革新专长、发展那些核心能力才能巩固扩大期刊现有市场?怎样提升期刊的核心能力?这需要明确应增补那些能力,而且应作出适时淘汰旧能力、建立新能力以适应市场需求的计划。

4.2组建专业人才团队

当期刊培育核心能力的总体规划和目标确定之后,必须组强有力的专业人才团队,把期刊内技术和技能以及经营管理上的有用人才聚集起来,必要时还需要借助期刊外部的人才,以在期刊提供的特殊环境中,进行高效率的技术攻关活动,以尽快形成某种核心专长。这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经过精心组织和管理能体现出极强的战斗力,产程巨大的突破效应,从而有力地带动全体员工,使现有团队开发核心专长到期刊形成核心能力的转变。

现代期刊竞争实际是期刊速度和效率的竞争,这种竞争的背后关键是人才竞争。因为,没有人才,没有对人才的合理组织利用,就不可能有期刊高效率的创新活动,也不可能够对期刊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期刊通过各类(专业)人才收集到期刊业内外各种最新信息如数据资料、技术情报、市场动态、资源状况以及竞争对手的动态,加上原有的信息源,经过整理加工筛选、储存,可供期刊各种创新活动有效利用。同时专业人才团队能提供对知识学习的强化机制,通过内部的互相学习和积极摄取外部新知识,进一步推动期刊的学习活动,加速形成核心能力。另外对于保护期刊的知识产权所发挥的保密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期刊会对专业人才团队的创新活动成果、有关资料等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因而有利于维持期刊的长期竞争力。从创新思维方式看,专业人才团队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超越个人思维的网状的、系统地、全方位的思维机制,是通过整体创新价值的衡量,能使个人的创新成果增大或体现它应有的价值。系统思维能使专业团队把握整体变化形态、实现创新还可以借助于系统的力量实现以及博大。

4.3 合作

数个出版机构为了追求共同的利益而联合起来,实行统一管理,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保持着相互独立性。合作各方在一个或数个领域开展合作,形成一种相互渗透的机制。以彼此信任和实现共同利益的双赢为前提,实行优势互补、共同研究开发和风险共担。汇集各方资源优势,加快了开发速度,提高了成功率。

现在的出版机构合作是相互间知识呈双向或多项的流动以及注重与学习效果的知识联盟,它增加了新的推动学习和创新的功能,使知识联盟成为期刊发展核心专长、创建和提升核心能力的重要源泉。如今,期刊的竞争优势不仅来自成本、质量,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以低成本、高质量为目标的期刊合作,能够增强期刊适应环境的能力。知识联盟只有着眼于未来先进技术的开发和未来竞争的知识创新,才能使期刊赢得核心专长,建立起核心能力,保持长期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公晓红,冯广京. 我国期刊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2):102-120.

2 郑保卫.唐远清. 试论新闻传媒核心竞争力的开发[j]. 新闻战线,2003:(1):6-136.

3 刘景慧. 论中国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建构[j]. 怀化学院学报,2003,(6):3-183.

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篇7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认同感

1、研究的问题与目的

近年来,企业核心竞争力被广泛研究,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他的与众不同,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而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将研究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以员工认同感为中介变量。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行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不同于其他的公司和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有更多的竞争优势的特殊能力或文化特征。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与发展。基于此,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

2、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2.1 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一般定义为企业所有成员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观念和企业生存环境和规范的总和,包括封面、品牌公关、形象设计、产品、营销、生产、人员、制度、标准、企业战略和许多其他方面。企业文化是公共关系、利润分配、人力资源、生产管理、行政管理和企业战略作为参考,其特点是功利主义的,而不是管理,操作,系统和决策。他指出企业员工的心理问题是其主要目标,其目的是在企业的内部员工一个活泼和谐和积极的氛围,创造一个健康的精神和倡导者。从企业文化的层和核心层进行分析,美国学者认为,企业文化是指员工的行为。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企业文化是主要用于提高人们的凝聚力,人力资源,创新,执行力和向心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独有的,其他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优势,可以是稀有的、有价值的、不可复制的、能创造价值的资源。这种资源既可以是有形的,又可以是无形的。有形的包括资源、能源等,无形的包括人力资源、知识、专利等。简单地概括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优秀企业文化+创新型人才。,因此,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内涵[1]。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正向影响;

2.2 员工认同感的完全中介作用

根据Rodrigo& Arenas观点,员工在组织水平上检测到并接受组织的新角色,从而影响组织承诺[2],有利于组织行为的发展。员工与企业文化形成的积极意义上的身份去提升自我概念,他们的内群体和外群体,形成良好的认知,相信他的组优于其他组,并形成一个积极的社会认同感[3]。作为企业和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感知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了不容忽视的角色,[4],直接或间接影响员工的自我概念和组织认同。企业文化一方面是企业系统的过程体现了员工的想法,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另一方面是员工的企业制度逐渐从强制遵守,自觉遵守流程,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因此,企业文化来增强员工的认同感有突破。所以,良好、浓郁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员工认同感的增强,从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生和发展。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员工认同感能够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

假设3:员工认同感在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参考文献

[1]2、姚仲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与顾客价值分析[J].经济问题,2001(12).

[2]Rodrigo,P.,Arenas,D.Do Employees Care about CSR Program s? A Typology of Employees According to Their Attitude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8,83(2):265- 283.

[3]Turner,J.C.Social Categorization and The Self-Concept: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of Group[J].Advances in Group Processes,1985,(2): 77- 122

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篇8

摘 要 新时期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营销竞争等层面过渡到了核心竞争力竞争层面,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持久竞争优势,如何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因此成为了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高度重视的企业管理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之提出了新时期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的具体策略,以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带来更多的有益思考。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构成要素 构筑策略 探讨

核心竞争力是近年来企业管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企业之间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核心竞争力成为了众多企业管理者口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汇,不过由于核心竞争力在我国企业管理管理领域的实践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很多企业管理者虽然意识到了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并没有领悟核心竞争力的真谛,在具体的构筑中存在很多的偏差,本文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给更多的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层面的支撑。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

核心竞争力学界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能够让企业保持持久领先优势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获取来源一般集中在资源与技术的获取、资源与技术的转化以及资源配置管理等三个渠道。从定义中可以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归纳如下,一是独特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区别于他人,他人不能够轻易的模仿以及超越,否则就不能够称之为核心竞争力;二是相对性,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处于一个不断的变化过程中,随着竞争对手的超越,可能以往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消失,且核心竞争力总是在横向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才能够得到确认;三是长期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内就能够形成,而是需要企业长期经营中才能逐渐累积形成,从这个角度来看,寄希望短时间内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不现实的;四是价值性,核心竞争力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能够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的竞争力不能够归类到核心竞争力范畴之内。通过认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更有助于企业在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中采取正确的策略。

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的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梳理总结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提供参考。

1.技术创新

很多企业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是技术创新的不足,企业管理者抱有投机心理,总是希望通过抄袭他人的技术来获得技术优势,不愿意进行技术研发层面的投入,短视效应在很多企业普遍存在,认为技术研发创新不能够得到立竿见影的收益,因此技术投入方面吝啬异常,殊不知这种做法根本就没有办法获得领先的技术,只能跟随在别人的身后,技术层面始终落后一步,不能获得技术优势,必然也会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

2.人力资本

在人力资本方面一些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本的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中作用,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不够重视,由此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受损。企业在人力资源的投资方面力度比较小,不愿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员工的培训,这使得员工与岗位之间的匹配度大打折扣,影响到了员工以及公司的绩效水平。与此同时,企业在激励机制的方面不够健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满意度不高,员工的潜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这也必然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产生不利影响。

3.企业文化

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文化作为企业长期经营中所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对于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态度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企业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市场的拓展、规模的壮大,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这种难以看到长远收益的工作并没有给与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由此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文化本身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从而对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

4.管理模式

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落手也会影响到其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一些企业的管理理念已经明显滞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滞后于企业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管理理念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管理行为的不当,并产生不佳的管理效果。最典型的就是一些企业人本管理理念尚未树立,各项管理措施的开展不是围绕员工来进行安排设计,脱离了员工的管理必然会沦为空架子,造成管理效果的逐步走低。

5.营销管理

营销管理的滞后是拖累很多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又一重要因素,一些企业营销管理以让比较粗放,既没有形成良好的营销管理理念,在营销手段方面也乏善可陈,结果就导致企业的产品泯然众人,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形象,而在销售组织层面的缺少弹性也使得企业对于消费者的反馈不够及时,不能虏获客户的心,销售层面的落后势必会对企业的良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危害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策略

不同企业的千差万别,核心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虽然各有各的原因,但是对于哪些核心竞争力比较强的企业却有很多的共性,通过总结核心竞争力较强企业的经验做法,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影响因素,本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策略进行归纳如下:

1.持续推进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之一,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增强企业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带来客户忠诚度的提升。因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前期耗资较大,受益期限不较长,这就需要持续不断的加大投入,而不能够因为看不到即时的效益就减少投入或者不投入,这种做大极不可取。要想在日渐加剧的竞争环境中树立持久竞争优势,必须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扩散的速度不断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不断缩短,唯有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树立。鉴于此,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应加大投入,根据企业的销售情况来抽取固定的仅仅投入到技术研发创新中去,调查发现,那些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得好的企业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要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通过给予技术创新足够的物力支持来夯实技术创新的基础,保证技术创新稳步推进。

2.充分激励员工工作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这一点毋庸置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中应注意发挥人的因素,通过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将企业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加以激发,为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夯实人才基础。为了充分的激励员工开展工作,需要在激励机制方面做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精神激励,在保证物质激励公平性的基础之上,增加精神激励,这样的激励效果要比单纯的物质激励要好得多;二是注重工作激励的使用,通过提供给供挑战性的工作给员工,及时对于员工的工作给与肯定,提升其工作本身所带来的满意度;三是注重团队激励,考虑到企业工作分工的不断细化,团队工作模式成为了主流,企业应做好团队成员之间的激励,保证团队的凝聚力。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良好的企业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凝集功能、辐射功能、激励功能、改造功能,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这凸显了企业文化建设在其核心竞争力构筑中的作用。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要通过准确的企业文化定位可以有效的将企业的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将来有机的联系起来,并能够将企业的优势、不足进行一个全面的把握,从而提炼出来与竞争对手不同的、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自身生命力的所在的企业文化要素,并将企业文化通过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努力来加以强化,使得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的功能的全面的发挥。

4.构建卓越管理模式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求,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中一个绕不开的内容就是提升管理水平,构建卓越管理模式。企业卓越管理模式的构建关键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于市场的需求快速反应,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卓越绩效强调组织对于市场的反应速度,只有如此才能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快速反应,从而赢得先机。二是坚持持续创新,创新是企业永葆生命力的源泉,面对企业之间产品、竞争等方面同质化趋势不断加重情况,企业唯有持续不断创新,才能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三是做好全员学习,知识折旧的加快使得全员学习成为了企业获得持续创新能力以及竞争优势的必然举措。

5.加大营销创新力度

营销是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又一重要来源,随着企业技术扩散速度的加快,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营销就成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哪些善于营销的企业总是能够带来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使得企业的经营步入良性的循环通道之中,反之哪些销售不佳的企业只能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养在深闺无人识”,产品销售不畅,损害企业的经营发展潜力。在眼球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活跃的情况下,企业在营销创新方面能够实现突破的话,必然会给企业产品销售带来大幅度的增长。企业营销创新涉及到营销观念创新、营销组织创新以及营销手段创新等几个方面,在营销理念的创新方面,企业需要树立整合营销、公益营销、绿色营销等新的营销理念,在营销组织方面应构建体弹性化、项目化的营销组织,在营销手段方面应在价格、渠道等方面积极创新,这样从才能够确保营销不会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的短板。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过程,企业管理者应有持久努力的思想准备,通过企业诊断咨询来发现自身影响核心竞争力构筑的因素,寻找比较优势,对于优势加以强化,对于短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这样才能够使得核心竞争力更做到节节攀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

参考文献:

[1]杨玮.浅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1).

[2]吴文会.浅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措施.现代企业文化.2009(32).

[3]韩珂.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克敌制胜的法宝.经济师.2006(10).

[4]苗雨君.企业核心能力管理创新与再造提升.科技与管理.2009(4).

上一篇:纳米流体技术的特点范文 下一篇:环境空间设计的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