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软实力

时间:2022-08-22 12:03:20

增强文化软实力

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溧阳市的文化软实力现状及如何提高我市文化软实力,以带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竞争

中图分类号:D41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党的十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要提高国家软实力,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这里所说的文化软实力,就一个地区而言,就是要在国家主流文化的框架内,培育和塑造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符合发展要求又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使之成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动力。

溧阳开展城市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文化力无疑是这样一种最重要的能力。应当看到,在汹涌而来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浪潮中,激烈的国际竞争并不全是物质商品的直接较量,文化因素一直都在其中。有沟通功能,可以更好地提升经贸往来的效率和水平;有附加功能,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民族品牌;有教化功能,可以更好地培育商业伦理规范市场秩序;有激励和管理功能,可以营造和强化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还有审美消费功能,可以直接形成强大的文化产业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全可以说,没有文化这样一种软实力的支撑,硬实力也难以真正形成,即使形成,也不会扎实,不会长久。

溧阳市位于长江三角洲西南部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溧阳市。由于原始积累较少,后天发展不足,溧阳曾经被冠以“老区、山区、边区、穷区”。为迅速改变落后状态,溧阳也和其他欠发达地区一样,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并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GDP和财政收入大幅提升。但随着区域竞争的日益加剧,溧阳人认识到,完全依靠外力难以鼓足溧阳快速前进的风帆,更难以充分解决富民问题。因为由于长期以来农耕文化、传统文化中“小富即安”思想的影响,大量的溧阳人还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业观念,富民步伐严重滞后于强市进程。

为此,溧阳发起了城市文化建设行动,打造原生态特色人文新溧阳,使之成为游憩文化首选地,最佳绿色宜居城市。通过培育以赞赏创新、鼓励创造、促进创业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心理和政风民风,充分激活内生动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激励人们投身创业活动,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实践证明,溧阳这几年的发展让人刮目相看。从连续六年获得省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县(市),到多次被评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从荣登《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到跻身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中国十佳休闲生态城市行列、中国最佳山水文化旅游城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2012年的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行榜上,溧阳市排名第40位。如今,梦圆小康的溧阳,在全省率先亮出了绿色小康的“苏南样本”。由此可见,开展城市文化建设,不仅符合溧阳市情,是培育溧阳提高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也完全符合党的十精神,是贯彻落实十关于提高文化软实力战略决策的创造性实践。

二、溧阳城市文化建设的现实状况

溧阳城市文化建设这几年刚刚起步,通过理论宣传、舆论引导、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和平台构建,已逐步由模糊走向清晰,由抽象走向具体,由思想成为行动。在如何看待溧阳城市文化问题上,盲目自大和妄自菲薄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需要客观的认识对待。

竞争劣势

1、文化资源丰富,但凝聚力弱

溧阳市现辖区域是一块人类文明开发较早、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土地。秦建县制的溧阳,有着2200多年悠久历史,全市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点共有494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303处,复查文物点191处,几项数据在常州地区均居首位。人类的发祥地——溧阳中华曙猿,在上黄镇夏林村,史贻直墓座落在溧城镇夏庄村,2007年7月,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常州市博物馆、溧阳市文化局联合组织对社渚镇孔村神墩遗址进行第三次发掘,出土的文物确立了太湖文化区和宁镇文化区的文化分界,对重新认识马家滨文化的分期、分区和类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发掘成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江苏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了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我市有5处被列入,其中古遗址3处:神墩遗址、秦堂山遗址、牛场窑群;古建筑2处:观莲桥、舍头桥。历史上溧阳曾引四方高士慕名前来。李白、汤显祖等名人都曾在溧阳留下足迹、名篇。由此可看出溧阳文化资源不短缺,只是历史文化积淀相对薄弱,没有形成一条主线,比较散,因此,如何集聚、整合、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塑造、提升溧阳城市文化形象,是溧阳市文化创新面临的重要课题。

非物质文化资源具有本地特色,但缺乏有影响力的传播载体

一个地方的历史故事、社会事件、名人传说等都是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往往依此而形成地域文化特色。以溧阳辖区内的古代历史名人来说就有:史崇、史贻直,状元马世俊,孟郊等等。被千古传诵的历史事件有:春秋时期,史贞女搭救伍子胥;孟郊与《游子吟》等。但这些文化资源基本上还是原生态的,很少以文化作品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或者说有形式却华而不实。对于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家乡的热情的活动还不多,还不到位。

3、革命文化和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新四军的名声可谓家喻户晓,人们对他的崇拜之情也是日月可见,在任何可见的抗日题材中,我们都可以轻易的看到新四军,但是许多人,特别是有许多溧阳人,恐怕也不知道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在我们溧阳市前马镇水西村。这个重要题材在弘扬革命文化、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方面,所应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如其他同类。再如千年神舞,佑你平安的跳幡神是溧阳的民俗名片,但似乎没有自我推销的意思。

竞争优势

1、健全了建设体系

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初步构建起有建设目标、有理论依据、有组织机构、有教育手段、有活动载体、有服务平台、有文化元素、有政策措施的独具特色的工作体系,为进一步发展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2、推动了创业实践

城市文化建设转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唤醒了民众的致富意识。截至2011年12月31日,我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346.18亿元,列十县(市)第七位;新增私营企业数列十县(市)第八位;新增注册资本列十县(市)第三位;新增个体工商户数列十县(市)第五位。2012年工业纳税销售亿元以上企业148家,比上年增加27家。其中,百亿企业4家,与上年持平。全年入库税金3000万元以上星级工业企业15家。

2012年,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达35719元,同比增长12.3%;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万元,为33210元,同比增长12.6%。全年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居民总收入的57.1%,比上年增长1.6个百分点,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家庭总收入的贡献率为69.5%,拉动家庭总收入增长8.5个百分点;人均经营净收入5647元,同比增长13.4%。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经营者人数增加,平均每100户增1人。经营性收入对家庭总收入的贡献率为17.1%,占比为15.8%,拉动家庭总收入增长3.0个百分点;人均财产性收入814元,同比增长1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862元,比上年增加1913元,增长12.8%。区域经济正逐步由“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

3、创新了地域特色

溧阳城市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培育了广大干群敢闯敢冒的市场意识,为地域文化注入了新鲜活力。以举办 “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为契机,全面提升 “一村一品”专业村和 “一村一品”专业园的开发档次。强化农业招商,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加快高效农业规模化进程,重点发展白茶、白芹、特色果品等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现代服务业彰显特色。旅游业发展迅速,天目湖旅游品牌效应日益提高,南山竹海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增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家,形成了七色文化旅游城,五季山水休憩地。同时,其不断前行的理论探索、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和富有成效的工作实践,也引来了众多的参观学习和宣传报导,使溧阳城市文化成为反映软实力的一个特色品牌和标志脸谱。

三、溧阳城市文化建设的前景思考

溧阳城市文化建设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正处在观念文化向行为文化转变、思想理念培育向行动实践转变阶段,为此,必须突出以下几方面工作,真正使文化的软实力变成促进经济发展的硬实力。

(一)以城市建设为载体,树立良好的对外文化形象

城市建设如何,事关溧阳地位形象,事关招商引资,事关人民群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城市建设不仅仅是盖楼、修路,更要丰富其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力促第三产业发展,推进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溧阳要注重县城文化环境建设,建筑物的造型、色彩、风格以及道路、公园、广场、路灯、栏杆等,都要讲究整体和谐、艺术质地和文化个性,合理布局好花圃、绿地、美化灯、雕塑、植物造型等景点,注意环境卫生,让县城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文化氛围。尤其是,进入溧阳的几个高速口,都在溧阳境内,要注重这些主干道建设,丰富其文化内涵,并充分发挥独有的高速口对外窗口作用,加强溧阳对外形象展示。城市框架要进一步拉开,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环境显著改善,高静园、凤凰公园、沧屿园、燕山公园经改造后免费开放。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8.7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8.4%和41.8%。创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和江苏省园林城市。这些都是美化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

(二)加强主体培育,着力提升“人的素质”

文化的核心要义是培育造就出千千万万的文化主体,提升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最终要落实到“人的素质”和“文化产品”这两个核心指标上面。文化在人的身上体现得更加重要,集中体现于人的思想道德,人的行为规范,人的理想境界,人的文化素养等。因此,加强全体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尤为重要。应通过多种教育方式,使广大人民理解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树立起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让溧阳文化的精神代代相传。我们始终要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聚焦在创业者这个主体上,通过广泛的思想引导,增强广大群众自主创业意识。加大创业典型的培育、宣传力度,使形成的城市文化产生应有的导向、激励和辐射作用。加强技能培训教育,不断提升各类主体的能力素质,让每个主体都能释放出巨大活力。

加强制度建设,着力优化文化环境

我们要以文化为平台,通过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致力于科技、制度和品牌创新,加快文化向经济领域的渗透,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并提升经济发展层次。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建设要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需要大量掌握先进知识和思维敏捷的优秀人才,这是文化建设保持持续活力的基本条件。同时,要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树立品牌意识,创作大量优秀作品。十报告中明确要求:“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的需求,而且也是文化竞争力最终成果的体现。它可以极大地增强我市文化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提升我市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影响力。

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文化事业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必须通过发展文化事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来提高我市文化发展的整体实力。为此,首先要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从实际出发,规划建设一批综合性、多功能、有特色的公共文化设施,加快完善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加强农村文化活动组织力度,改善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推进科教、文体、法律、卫生活动进社区,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整体水平。其次要规范和发展各种文化行业协会。大力培育文化中介机构,培养大型文化服务企业,将政府的部分文化职能转移给各文化行业协会和大型文化服务企业,借助市场的力量推进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此,一方面要改造已有的行业协会,让其逐步与政府部门脱钩;另一方面要针对现实需求,鼓励、指导、帮助组建各种新的文化行业协会,促使其形成长效运行的机制,推动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之我见 下一篇:浅谈汽车空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