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心理辅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3-10-12 16:56:32

辅导员心理辅导意见

辅导员心理辅导意见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3-0024-04

[作者简介]林霞(1987―),女,广西桂平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指挥员,是确保学校安全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者。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等日趋多样化,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交往娱乐方式甚至语言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大学生,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越发自觉,具有更为广阔的视野,但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淡薄、理想信念迷茫、诚信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缺乏、个人主义突出、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2004年10月14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辅导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如何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已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二、研究工具与对象

根据研究的需要,本研究采用了山西大学2004届硕士研究生顾倩编写的《大学辅导员胜任力量表》,该量表为问卷形式,由48个问题构成,分为12个维度,分别是言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原则性、心理辅导能力、理解尊重学生的程度、职业忠诚感、观察能力、参与能力、个人魅力、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它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所需的工作能力。量表中的辅导员问卷因子分析后得到的12个纬度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0-0.86,说明该量表的效度比较高。

本研究通过集体测试分别对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的200名辅导员进行测试,其中有效问卷178份。测试完成后利用Windows for SPSS 11.5统计软件完成结果分析。

三、调查结果

1.言语表达能力

89.9%的高职辅导员都能用语言表达内心想的东西;94.4%的高职辅导员口齿清晰,吐字清楚;88.2%的高职辅导员语言富有逻辑性,很少出现语无伦次的情况。这表明高职院校辅导员言语表达能力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与学生良好沟通的基本能力。

2.应变能力

82.5%的高职辅导员能比别人更快适应新环境,83.7%的高职辅导员乐于接受新的观念和事物,89.3%的高职辅导员能沉着冷静地面对突发事件,85.4%的高职辅导员能多角度地思考一件事情,84.2%的高职辅导员能较少鲁莽冲动地应付困境,87.6%的高职辅导员能抓住合适的机会通过集体活动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应变能力是日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能力,正是有了这种应变能力,高职院校辅导员才能有能力处理各种意外事情。

3.原则性

85.4%的高职辅导员在涉及学生的利益时处事灵活,89.3%的高职辅导员在执行班级管理制度时严格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原则性作为管理学生的一个标准,是辅导员做事的“底线”,但是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又不能缺少灵活性。原则是基础,灵活是发展。原则是灵活变化的度,灵活是在原则限制范围内的灵活,又反作用于原则。

4.心理辅导能力

88.2%的高职辅导员愿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每一个学生,79.2%的高职辅导员能把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学生生活中去,88.2%的高职辅导员心理健康、对现实认识客观,86%的高职辅导员能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91.6%的高职辅导员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之不受伤害。心理辅导能力是指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情绪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调节和帮助所应具有的能力,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是德育体系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益补充。

5.理解尊重学生的程度

94.4%的高职辅导员说话时不愿意伤害他人感情,89.3%的高职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时细致入微、真挚热情,87%的高职辅导员愿意向学生学习、向实践学习以增加知识,82%的高职辅导员认为学生远离父母愿意对学生负更多责任,94.4%的高职辅导员看到学生进步成长时感到非常快乐,91%的高职辅导员很尊重学生,90.5%的高职辅导员都实行民主选举班委。这些都表明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时,需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

6.职业忠诚感

89.9%的高职辅导员能让班级内的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学校各项政策与规章制度,如学生贷款、勤工俭学等;63.4%的高职辅导员热爱辅导员工作,从未向别人抱怨过这个工作;52.8%的高职辅导员具备所任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81.5%的高职辅导员每周能到学生教室或宿舍去两到三次;85.4%的高职辅导员经常总结做辅导员工作的经验。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忠诚感表现为:全身心地投入到职业中,满怀激情地迎接挑战,在工作上尽情发挥所长;熟知工作范围,并且始终在寻找完成工作的最佳途径。这表明绝大多数的高职辅导员热爱本职工作,并且能有效地开展工作。

7.观察能力

80.4%的高职辅导员能关注事物的细节,善于以小见大;71.9%的高职辅导员能够观察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73%的高职辅导员能发现工作中的一些细节。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观察能力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而人的思想又是多种多样,而且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多种现象表现出来。高职辅导员正是也只能是通过自己工作对象的言论、行为、表情等,来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及其变化。

8.参与能力

84.8%的高职辅导员能从整体上规划班级的发展;92.1%的高职辅导员没有权威意识,对待学生平等,愿意和学生做朋友;89.3%的高职辅导员积极参加班级的社会实践活动;94.4%的高职辅导员喜欢把自己当成班集体的一员。这些表明,高职辅导员在管理班级时融入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更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9.个人魅力

78.6%的高职辅导员兴趣爱好广泛,82.5%的高职辅导员积极进取、当着学生的面不发牢骚,91%的高职辅导员做到了向学生承诺的事情,93.8%的高职辅导员能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84.2%的高职辅导员精神状态好、不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高职辅导员对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及情感方面的影响不仅要靠循循善诱的教育和启迪,还要靠自身素质和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学生,起到表率和典范作用。高职辅导员应当作为表率,以个人的日常行为为学生展现一个高素质人才所应当表现出来的个人魅力,端正学生的思想,提高他们的审美标准,使学生在各个方面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10.思想道德水平

90.4%的高职辅导员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坚定的政治信念,92.2%的高职辅导员能使用量化的德、智、体综合测评标准,以防某些同学。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观点,能否旗帜鲜明、始终不渝地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是否具有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是否善于明辨是非、坚持原则,高职辅导员的这些政治素质能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11.沟通能力

95.2%的高职辅导员所说的普通话能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听懂,93.8%的高职辅导员在倾听学生谈论自己的观点时不会表现出厌烦情绪。沟通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个人与他人有效交流信息的能力。高职辅导员是学校和学生间的沟通桥梁,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会让信息接收的双方出现偏差、产生误会,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学校的各种方针政策。

12.创新能力

87%的高职辅导员对教学改革的态度一向积极,85.4%的高职辅导员愿意创造一种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特长的环境,89.9%的高职辅导员给学生创设平等的机会,91.6%的高职辅导员为改变对学生的成见和偏见做过努力。这些表明,高职辅导员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有一定的创新,不能单纯地按部就班,每一个学生、每一届学生、每一个时代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高职辅导员没有创新意识,就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四、结论与分析

1.高职辅导员的言语能力和沟通技巧至关重要

调查结果中比率最高的前五项分别是:95.2%的高职辅导员所说的普通话能让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听懂,94.4%的高职辅导员口齿清晰、吐字清楚,94.4%的高职辅导员所说的话不愿意伤害他人感情,94.4%的高职辅导员看到学生进步成长时感到非常快乐,94.4%的高职辅导员喜欢把自己当成班集体的一员。这表明高职辅导员的言语能力、沟通技巧以及班级的认同感,能帮助他们更容易、更有效地开展学生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强调,辅导员需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一重要论述既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又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方法和途径。谈心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运用调查研究的方式深入学生群体,是辅导员工作以生为本、摸准学生脉搏、掌握学生心思、乐生之乐、忧生之忧的具体体现,辅导员只有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用真情实感去体会、分享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才会让教育走近学生。

2.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要坚持“专业”与“非专业”相结合

调查中比率最低的前五项分别是:52.8%的高职辅导员具备所任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63.4%的高职辅导员热爱辅导员工作,从未向别人抱怨过这个工作;71.9%的高职辅导员能够观察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73%的高职辅导员能发现工作中的一些细节;78.6%的高职辅导员兴趣爱好广泛。这表明部分辅导员的专业知识欠缺,把辅导员工作当成其转行的跳板,缺乏必要的细致观察力,兴趣爱好狭窄。这些因素导致辅导员队伍开展工作的热情不高,开展工作的效果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而一段时间以来,高职院校对学生辅导员的选拔和任用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辅导员队伍缺编了便急急匆匆找个人来顶上;辅导员本人也视自己的工作为“过渡性质”,做两年赶快转岗,要么转教学,要么转行政。这种做法一方面导致辅导员队伍流动过频,学校缺乏相对稳定的基层学生工作者;另一方面导致现任辅导员人心思动,计划着自己转岗的方向,没有真正把精力放在搞好本职工作上,学生只要“不出事”就不闻不问。高职院校应该坚决摒弃这种短期行为,为自愿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备选人员建立跟踪档案,德、智、体全面考察并记录留存,通过一定的竞争机制,选拔那些综合素质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充实辅导员队伍。选拔政治坚定、思想素质好、热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业务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加强辅导员队伍政治建设的基础。根据“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由精干的专职人员与较多的兼职人员组成”这一要求,在辅导员的选拔上,要打破地域观念,坚持“内选”与“外引”相结合。在选拔辅导员时,要打破专业平衡的观念,坚持“专业”与“非专业”相结合,既要坚持专业的兼容性,也应适当向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相关专业倾斜。

3.辅导员的素质急需提升

在12项高职院校辅导员需要的能力中,心理辅导能力运用良好的比例为79.2%,其他11项运用良好的比例都在80%以上。这表明高职辅导员均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但由于他们日常工作比较繁忙,高校常常忽略为其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必要的交流和学习是帮助辅导员提高素质的有效方法,辅导员的教育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理论教育也包括实践学习。因此,学校要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考虑,从制度建设入手并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不断提高学生辅导员的12项工作能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高职辅导员队伍,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教育、服务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兵勇.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能力建设的新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4).

[2] 吴英杰.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现状与职业能力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2010(4).

[3] 顾倩.大学辅导员胜任力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D].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4] 张雷.胜任力视角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7).

辅导员心理辅导意见篇2

一当前我院辅导员考核工作的主要存在问题

目前,我院对辅导员的考核是参照行政管理部门对员工的要求进行的,着重工作态度和整体综合表现,并没有细化到辅导员工作的相关环节,针对性并不太强。根据在辅导员一线工作的实际经验,本人认为当前高校辅导员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考核内容体系的构建

目前,在辅导员考核内容上,我院参照对行政管理人员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辅导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难以体现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与特点,例如,过于重视对辅导员工作态度、岗位出勤的考核,而对辅导员工作实绩却不甚重视,未能把握以绩效为中心的原则,达不到合理评价辅导员工作的目的。

2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关系的处理

近年来,我院在辅导员考核中普遍采用定量考核的办法,定量考核有一定的优点,但却出现了纠枉过正的情况,将考核内容一概定量化。但在实际操作中,辅导员的德、能较难量化。一个人品德的好坏、能力的高低是难以用参加多少次政治学习、组织多少次班会加以评定的。所以,过分的不合理量化只会带来考核的片面性。为此,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关系的处理,是辅导员考核工作的又一个难点[2]。

二我院辅导员工作的特点与现状

第一,辅导员工作琐碎,无固定的工作量考核。它既没有任课教师的具体教学任务,也没有科研教师的具体科研开发项目。它主要围绕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展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缺乏统一的衡量指标。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整天劳累,身心疲惫”,这是长期以来,对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形象写照,当前辅导员仍没有实现从“事务性管理者”向“人生导师”的成功转型。而且,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据统计现在大多数高校的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占了整个工作时间的70%,辅导员工作的“教育性”,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其结果是辅导员身心疲惫,没有绩效[3]。辅导员工作和队伍的现状,需要我们去构建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辅导员工作,打造一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队伍。更需要实施绩效管理,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

第二,辅导员工作过程趋于隐性,岗位不被人了解。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往往由许许多多琐碎的工作组成,工作地点遍布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所,工作时间常常是课余休息时间,工作过程趋于隐性,因此常常不被人了解。甚至部分人认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就像“保姆”一样,干的都是些围绕学生的琐事。

第三,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大部分高职院校辅导员陷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当中,只要跟学生沾边的事情都要辅导员去管,被迫成了“保姆”、“警察”、“消防员”、“勤杂工”、“万金油”。而对其原本的工作重心———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更谈不上主动地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进行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导致辅导员队伍总体上理论水平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不明显。

三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突破点

1改进测评标准

辅导员工作的重心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有些日常的管理工作辅导员要参与,但是不宜作为主要的内容进行量化考评。比如,辅导员检查学生到课情况次数、辅导员检查学生就寝的次数等。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学生,决定了他们的工作必须不断面临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如果采用以上绝对化的评分方法,易导致辅导员满足于完成上述工作,不利于辅导员开拓工作新局面。

对辅导员工作测评的中心和重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为辅导员的工作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2)指导学生党团活动的情况;(3)指导学生专业学习的情况;(4)指导学生人际交往的情况;(5)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6)各类奖助学金开展的情况;(7)特殊群体、个体的辅导;(8)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的开展情况。二为辅导员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情况,主要包括:(1)辅导员的业务能力;(2)辅导员的学习情况;(3)辅导员参与调查研究的情况;(4)辅导员科研成果等[4]。

2明确测评主体

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和学校职能部门、院系领导和老师、学生、兄弟系辅导员都有广泛地接触。他们都可以成为辅导员考评的主体。辅导员测评主体应该是基于辅导员自身包括其他相关对象的综合主体。根据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工作开展情况,各主体测评结果的权重可拟定为学生测评结果占10%;系领导占30%;学工部占30%;辅导员自评占30%。

3改进测评形式

(1)学生测评应体现不同学生群体意见。学生测评有利于学生大胆反映意见和建议。但是也容易出现乘机报复的心态。由于年龄、文化程度、社会阅历、价值观等的差异,辅导员兢兢业业的工作不一定能得到每个学生的认同,所以学生对辅导员的评分往往既有合理的内容,但也有偏颇之处。我们建议从不同学生群体中选择代表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考评,比如学生测评人群的确定应包括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贫困生以及普通同学。这样,一方面,可以反映不同学生群体对辅导员的评价,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打击、报复等情况的发生。但是,需要辅导员正确对待学生的评价。面对学生的低分要善于反省自己的工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5]。

(2)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辅导员工作具有很强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其工作业绩评价涉及到多种因素,其综合评价结论具有模糊性。例如,热爱、关心、帮助学生等方面的评价,往往不能用一个具体的数值点来表现,只能用相应的优劣等级来表示。所以常规的统计方法对此难以处理,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却能够较好地处理多因素、模糊性及主观判断等问题。因此,定性评价是综合评价辅导员工作业绩的重要方法。但对于一些可以用数据来明确的工作可以采用定量评价。如学生申请入党的申请情况、学生日常行为违纪情况、学生获得各类奖励的比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情况等。

(3)平时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主要考核阶段性工作、重点工作、临时工作及基础性工作。平时考核也要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集中评价主要是在学期末、年末,通过对照考评体系进行系统性的综合评价。最后,将集中评价结果与平时考核的记录按一定的权重折合,形成最终考评结论[6]。

四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步骤

第一,建立辅导员工作考核与评价领导小组,组织召开辅导员述职报告会,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担任辅导员工作评估领导小组组长。

第二,各系辅导员根据自己的年度工作总结,集中进行述职汇报。述职内容包括(1)常规工作以及一年来突出的工作和特色;(2)对特殊群体或个人的教育管理工作及成效;(3)本人学生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手段;(4)心得体会及科研成果等。

第三,系领导根据考核结果,结合学生评分、自评分、系部评分、学工部评分,按1:3:3:3的比记出总分,系部对辅导员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考评意见,报至学工部。

第四,下点检查。学院成立辅导员考核监督小组到各系了解系领导、学生对辅导员的反映,并了解各系对辅导员考核的开展情况,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学工部及时做好评估工作的总结和表彰。(1)认真总结,概括出学生工作的成绩与不足;(2)吸取经验教训,为新学年的学生工作指明方向;(3)对评估情况进行排名,树立先进典型,形成良性竞争氛围,最终评出年度综合优秀和各专项优秀[7]。

五考核结果与运用

第一,辅导员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得分大于或等于90分者为优秀;70~89分者为称职;60~69为基本称职;低于60分者为不称职。

第二,在工作中,组织纪律性差,长期(二周以上)无正当理由不在岗,不能履行岗位职责或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发现问题不能及时上报或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不良影响、所带班级出现较大责任事故,并负有一定责任的,考核结果为不合格。

第三,考核结果要与本人见面,并存入档案,辅导员本人对考核结果如有异议,可申请复议;复议后仍有异议,本人可写出书面意见,一并存入档案。

第四,考核结果作为辅导员职务晋升、评选先进、津贴发放等的依据。优秀者按120%的标准核发辅导员津贴;称职者按100%发放;基本称职发90%;不称职扣发50%的工作津贴;并要求其制定措施,限期改正;连续两年不称职者,调离专职学生工作辅导员岗位,按学院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处理。考核领导小组对参评辅导员排出名次,确定前10%为院级优秀辅导员拟评人选,在全院公示三天,无异议者授予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并推荐参加上级评优。

总之,2006年9月1日国家教育部第24号文件另的颁布,对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辅导员的考核和评价,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对辅导员更好的管理,因此,一套完整、科学、切实的考核与评估体系可以较全面的反映出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从而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程晓军.高校学生辅导员考核问题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7(12).

[2]王大壮.新形势下高校政治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6(2).

[3]李院莉,武莉娜.构建大学和谐的师生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7).

[4]陈瑞三,胡立男.谈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5]安颖,卢中彬,于彦丽.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几点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3).

[6]刘永平.关于完善高校教师队伍的思考.扬州大学学报, 2003(4).

辅导员心理辅导意见篇3

一、高校辅导员定位

(一)辅导员的发展定位

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 195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向当时的教育部提出试点请求设立辅导员岗位, 此后,不少高校建立了辅导员制度,主要做政治工作,是学生的“政治领路人”。1978年,国家教委出台文件,恢复高校辅导员制度,由专业教师兼职担任政治辅导员,辅导员工作不再局限于政治工作,而是逐步向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辅导员工作增加了许多内容,比如贫困生、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 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2000年、2004年分别出台文件强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200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十六号文件)扩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其中第七部分强调了辅导员作为思政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之一的重要性,其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意义,为辅导员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方向和保障。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杨振斌在由教育部,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主办,复旦大学承办的首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提到:2006年底,全国高校共有本专科专职辅导员69198人,与2005年底相比增加了20506人,增幅达42%,按照1:200比例配备的要求,配齐后,我国高校专职辅导员人数将稳定在10万人左右,此外还有5万名兼职辅导员。教育部确定了首批21个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基地建设工作全面启动。按照教育部《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安排,5年内,分批选拔5000名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分批选拔500名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高校辅导员正在向专业化和职业化学生工作专家方向发展。

(二)辅导员的身份定位

十六号文件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由此可见,我国高校辅导员已经消除了过去“身份模糊”的困惑,其身份定位具有多重性,是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高校教师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合。

(三)辅导员的意义定位

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践行的关键被党和国家赋予了新的意义定位。

(四)辅导员的工作定位

从宏观方面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一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素质教育。这是辅导员宏观的工作目标,从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公民道德和素质四个维度为主体的结构是整体性、本质性的工作目标。这要求辅导员最重要的工作是帮助学生构建他们的意义世界,即支撑人在现实世界中安身立命、生活实践的价值理念系统,是一个超越性的形而上的世界。从这个角度看,辅导员更重要的任务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构建或者是改进大学生抽象的意识形态体系。

刘韵:论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重要性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第26卷第4期从微观方面看,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主要分三个方面:教育,管理,服务。其中教育主要包括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公民素质教育,学校规范教育,道德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管理主要是以班级管理,学生干部管理,宿舍管理等各类学生事务规范化管理,包括突发事件及危机管理。服务主要是心理、就业、学业等方面的咨询和辅导。

二、高校辅导员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关系

(一)高校辅导员的介入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过程,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是交织的,因此呈复杂、多变、隐蔽的特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必须从根源寻求解决途径,在解决心理问题的基础上更注重思想问题的解决。国外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心理危机的解决途径,其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实践方法有很多值得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学习的方面,但比较彻底地化解大学生内在的心理危机还有许多思想问题要解决。面对大学生严重的失衡状态,辅导员不仅需要评估、控制和恢复危机前正常状态,还要重新构建大学生应对危机的价值理念系统。例如学生因就业困难陷入心理危机,辅导员不仅要稳定其心理状态,而且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对就业困境影响的认知程度,更重要的还应结合学生自身优势及市场需求提供出最佳结合点和有效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有效消除学生的心理危机。反之,倘若只是疏导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学生心中仍然会有困惑和压力,心理危机就没有解构。因此,现阶段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既是心理问题的解决,更是思想问题的解决,而思想问题的解决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高校辅导员的介入正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客观要求。此外,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不在于被动的干预,而在于主动地预防,在心理危机发生之前认真分析可能产生心理危机的各项因素,能动地调节和改进学生对应激事件的认知水平,有效地强化应对能力,从而把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这个过程正是辅导员教育内容的具体体现,因此,辅导员工作的介入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客观要求。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现基础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基本前提是在大学生整体的思想及心理状态基本处于相对平衡的水平,这必然要求个体的思想及心理状态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样才能确保辅导员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监控、发现、干预和消除心理危机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保证,由于不少心理危机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安全,因此心理危机甚至是心理或思想异常都已经成为辅导员高度关注和重视的工作内容。由于心理危机成因复杂,发生较隐蔽突然,影响极大,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甚至需要辅导员暂时中断日常管理工作,全力以赴。控制危机的发生,寻找外因,内化学生的认知体系,以及不断调节失衡心理状态是异常艰辛的过程,有时学生的心理危机因为干预暂时得到控制,但是在某个时间又重复发生,这样的情况在辅导员工作中非常普遍,因此,心理危机干预因极其重要性和艰巨性已经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另外,心理危机干预使辅导员在了解个体心理状态的同时发现整体心理状态中潜在的同类或相似性心理问题,掌握心理危机发生的内在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计划和目标,借助心理危机案例调整教育内容,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三、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优势

(一)学校与学生的沟通者

高校辅导员是学校连接学生的重要桥梁,如图1所示,从学校的行政管理结构来看,辅导员处在最低层,隶属学院,同时由学工部领导。各项与学生相关的工作都是各部门通过辅导员向学生传达和执行;从学生和辅导员的组织结构看,辅导员处在学生管理的最高层,底下依次是学生干部,学生。辅导员的各项工作通过学生干部传达到各个班级、宿舍。在图中两个从上到下的双向反馈过程中,辅导员在教育、管理、服务的过程中增加了接触学生的频率,并且扩大了了解学生生活的范围和视野。因此,在高校中,相比心理咨询人员,辅导员对学生的了解渠道更多,理解更加深入。

(二)多重角色的教育者

高校辅导员集人生导师,管理者和服务者于一体,既是危机干预专家,同时还是职业发展教练,资深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讲师,人际交往指导师,学业指导教练,政策宣传与演讲者,活动策划与组织者,朋辈知心人等,多角色能够使辅导员在不同角度的转化中引导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和心理素质,增强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效果\[1\]。与专业心理干预者相比,这种优势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三)预防体系的管理者

危机预防体系与辅导员所处的学生事务运行体系是完全一致的,越靠近学生,预防体系越显得重要,但是学生对于心理危机不是完全敏感的,怎样通过学生的表面信息发现和判断出心理危机,怎样督促学生上报心理问题,以及如何将心理危机的信息反馈给学院和心理咨询教师……这是危机预防体系运行中的关键环节,这些环节的反应速度决定着心理危机干预的成败,决定着在任何一名学生产生心理危机时获得支持的速度和力度,甚至决定着一名学生的生死,危机预防和干预的顺利实现主要依靠辅导员通过一级级预防体系的有效管理才能发挥监控、反馈、应对和检查的作用。没有辅导员的危机意识管理,预防体系构建再好,也无法生效。

(四)人力资源的整合者

心理危机的频繁与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不足的矛盾是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困境,心理危机干预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广泛参与\[2\]。以辅导员与学生为1:200的配备比例为准,一名辅导员将拥有一支庞大的学生干部队伍,这其中包括校级、院级、社团学生干部,党员、团员、班级干部、宿舍负责人等。这些学生干部积极热情,能力突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资源。此外,辅导员可以通过与心理教师、专业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宿舍管理员等学校职员的沟通和交流,以及与家长的定期联系来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心理危机干预的合力。

(五)意外事件的应对者

学生意外事件是发生在学生个体或群体中间,超出意料之外的事情。意外事件的发展对学校秩序和师生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危害性极大,一般由学生意外伤害(自杀、他杀、溺水、出走等),恶性破坏事件、传销等社会邪恶势力,以及自然灾害等诱因引起。辅导员往往是学生遭遇意外事件的应对者,在这个过程中,在反应速度、心理素质等方面提高了危机应对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应对经验,对于心理危机的干预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辅导员工作与心理危机干预联系紧密,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和心理危机干预的客观要求决定了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也必须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宁,徐其涛.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9):32.

辅导员心理辅导意见篇4

一、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的“守门人”和“意见领袖”作用

国务委员陈至立2006年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上说“: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背景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对辅导员队伍的身份特征和传播优势进行思考。辅导员承担着培育管理学生的重要职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基层的实施者。他们向大学生传播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理论,指导他们在形形的社会思潮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他们以特有的“守门人”和“意见领袖”角色可以很大程度地弥补传统思政课教学在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上的种种弊端,进而发挥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的“守门人”角色特征分析

(1)辅导员的“守门人”角色。

辅导员的身份和角色特征决定了辅导员是学生思政教育的“守门人”之一。德国学者勒温认为,在传播的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信息通过或者不通过的人或机构,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被传播、传播多少以及怎样传播的,即为“守门人”。辅导员作为“守门人”,他们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把积极、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及时纠正学生思想中不正确的想法并予以引导。因而“守门人”角色决定了辅导员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接受者、又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的传播者,同时还是确定何时传播、传播什么、传播多少的“守门人”。

(2)辅导员“守门人”色的传播优势。

辅导员承担着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日常生活和学习管理等诸多方面的管理职能和角色,这种生活和思想上的“保姆式”身份使辅导员介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方面,在思政教育中比专职教师享有更多“守门人”优势。

1)享有更多传播方式。

思政课专职教师对学生的主要教育渠道是课堂授课的群体传播方式,辅导员可以进行课堂教学,可以个别引导,享有群体传播及人际传播、内向传播三种传播方式,有利于提高传播效果。

2)享有自如的传播时机和传播环境。

传播活动常常以某种形式处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而一定的时空环境也必然以某种方式影响、规定、制约着传播活动和传播效果。较之“课堂的固定授课”而言,辅导员全天候“保姆式”身份掌握着更多的时间和环境,必然会带来良好的教育效果。

3)传播的针对性更强。

辅导员对学生生活、学习,家庭背景、个人心理深度介入,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个性、喜好,有利于及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学习习惯,这为针对性教育提供了极大可能和便利,使其在教育引导时“找对对象、说对话、有感染力、有说服力”。

三、辅导员的“意见领袖”角色特征分析

(1)辅导员的“意见领袖”角色。

“意见领袖”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是传播活动中的评介员、转达者,是组织传播中的闸门、滤网,对传播活动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意见领袖”的形成包括“价值因素,是追随者心目中价值的化身;信源因素,信息渠道广泛,消息灵通;知识面广信息理解能力强;有责任感易获得群体成员的信任和好感;人际交往能力强;有一定社会地位。辅导员身份的特征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意见领袖”的特征:辅导员的“老师”地位和学历学识使其在学生中有影响力和权威性;辅导员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上级部门及学校的权威信息,他有更多的机会获得媒体、书籍上的信息,因而信息来源相对宽广,获取信息也更多、更早,易形成“信源”地位;辅导员较高的学历和学识使其比学生有较强的信息解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辅导员要在复杂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协调关系处理各种事件,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2)辅导员“意见领袖”角色的传播优势。

1)对信息进行有利于传播的加工和解释。

辅导员作为意见领袖首要任务是对先行接收的信息进行加工与解释,他可以通过生发引申、客观复述等方式进行具体的理解、解释和传输,以期达到引导效果。

2)对教育传播活动进行支配和引导。

辅导员的身份使其对面临信息爆炸、有依赖性、主见不是很强的学生群体在表明态度、解脱矛盾时予以指点和调节方面的作用巨大。有时辅导员甚至可以通过教育内容的规划,如学典型人物系列活动、以重大节日为契机的学习活动来引导学生说什么、看什么、做什么、想什么、怎么做、怎么想、怎么做。

3)对教育传播活动的协调和干扰。

辅导员作为“意见领袖”的协调和干扰作用表现在:如果学生传递、表现的观点和行为符合教育部对高校思政教育安排、规定的要求、符合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角色,就会受到表扬和鼓舞。反之就会纠正和引导,从而使教育引导活动合乎要求。因而从传播学的角度认识、利用辅导员的“守门人”角色和“意见领袖”角色优势,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加强学生“三观”教育有着特殊的效果和作用。

辅导员心理辅导意见篇5

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如何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建设,已成为各高校积极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2004年建校,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落实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2006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文件要求,以学院良性发展、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不断探索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有效措施。

一、建立规范的辅导员选聘制度,严格准入机制,在源头上确保入职人员的素质

学院于2005年,结合我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意见》,明确了辅导员选聘的标准和原则,规范了辅导员选聘的流程。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建立规范严格的辅导员选聘标准,遵循公开、公正、规范的原则,严格招聘程序,严把入口关。招聘工作流程由原来的面试一锤定音的粗放式招聘,转变为简历初选――心理测试――笔试――面试等四个环节构成的精细化招聘。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将具有教育、心理、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学生工作理论水平;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性格开朗,善于与人沟通和合作;热爱学生工作,富有责任心的优秀人才吸纳到辅导员队伍中。

二、创新培养模式,以校本培训为抓手,丰富培训内容,实现培养培训体系统化

学院始终坚持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有保障的原则,建立健全辅导员的学习培训体系。目前形成了辅导员业务小讲堂、辅导员沙龙学习交流平台,编辑《思想教育不再困难》《网络教育信息推荐》等形式多样的内部学习资料。

(一)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辅导员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还要为学生提供成才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这不仅需要有热情,而且要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我校从岗前培训做起,根据学生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分阶段地对辅导员进行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培训。利用辅导员业务小讲堂,充分发挥西安交通大学的资源优势,广泛邀请学生工作专家,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优秀辅导员,就当下学生工作中的前沿理论进行讲解,对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进行答疑解惑,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理论水平。

在做好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大辅导员实训操练的力度,以“辅导员沙龙”活动为载体,搭建辅导员交流平台,采取经验分享、心理团体辅导,案例解析,小组研讨,头脑风暴等形式,对工作中具有共性的问题、阶段性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以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切实增强该职业的吸引力,使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开拓网络学习平台,常规培训与时俱进

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学生工作”网站,开辟工作研究版块,编辑《思想教育不再困难》《网络教育信息推荐》等学习资料,从呆板的纸质材料,一跃成为图文并茂,生动活跃的电子材料,涉及专家访谈、理论介绍、教育时讯、教育评论、典型案例、工作我支招等多个栏目,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等专项工作,紧跟时代步伐,帮助辅导员及时了解社会热点时事动态、教育信息,及时掌握当代大学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将枯燥难解的理论知识贴近工作实际,形象化,便于理解和应用。

三、以学术科研为黏合剂,以学术团队为支撑,以专业化为方向,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科研能力

学院深刻认识到新时期辅导员必须走管理实践和教学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传统的仅仅靠经验开展工作的作法已经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需要辅导员既是管理行家,更要具有科研能力,及时总结研究工作经验,并努力使之升华为相应的理论成果,进而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

学院2012年面向全体学生工作者,组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团学工作等6个学术团队,定期进行学习和交流,设定申报研究课题。一年来,学术团队共申请省级、校级课题共5项,公开12篇。

为了加强新形势下我院学生工作的总结和交流,深入探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背景下学生教育、管理、服务、资助、就业等方面的新情况、新要求,增强我院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我院学生工作水平,学院每学期编写一期《学生工作交流与研究》,汇总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体会、经验、调查、研究,将科学研究日常化。

四、完善考核评比,统筹规划人员的发展方向,促进队伍建设专业化

(一)完善考核评比制度

制订和完善《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辅导员岗位职责》《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辅导员日常工作二十条》,进一步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制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辅导员考核办法》,完善辅导员的考核制度,并定期对辅导员进行考核。考核评比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注重考核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绩,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同时,制定《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优秀辅导员评选办法》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促进队伍建设专业化。

(二)统筹规划人员的发展方向

“职业化”要求辅导员逐步向“专家型”发展,使其成为学生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方向的专家。学院顺应这一趋势,在《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对正常的职务性流动和因不能胜任辅导员的流动应予以鼓励。人事专职辅导员工作若干年后,应根据本人意愿有步骤地分流。分流应着重在以下方向:继续担任专职学生辅导员;作为学校党政干部,根据工作需要可向校内其他管理岗位或校外相关工作部门推荐输送;改任“两课”教师;转专业教师系列,在学术科研方面有所发展;进一步深造;走向社会。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吸引力,强化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事业归属感,是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N].中国青年报,2006-08-01.

辅导员心理辅导意见篇6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 专业化 职业化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校,落实“以人为本”的精神,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这必然对处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高校辅导员的理论水平、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管理和服务能力等提出新的要求。

1.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各高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出台了《学生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学生班主任、班导师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调动和保护了在一线工作的辅导员的积极性,起到了稳定这支专职队伍的作用。可以说,各高校为保证扩招后学生培养的质量和保持学校的稳定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毋庸置疑,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主要表现在:

(1)辅导员配备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学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不断扩大, 学生群体更趋复杂, 学生的质量、素质有所下降, 进而出现了高校教学资源紧缺、辅导员人手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利等现象。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校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无法达到标准。

(2)辅导员地位低、队伍流动性大。在高校教师群体中,辅导员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高校辅导员大多是专职辅导员,很少有向专业教师转行的机会,由于科研成果不多,在职称晋升上很不利;同时,从行政管理发展方面看,他们的政治前途并不乐观,升迁机会少,竞争激烈。

(3)日益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影响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发挥。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介于党政之间又属于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一直处于多头管理之下。辅导员忙于应对大量的事务性工作, 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到学生当中。同时, 由于过多地应对事务性工作, 辅导员不自觉地忽视了政治理论的学习,导致自身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也难以提高。

2.造成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的教师、学生对这支队伍存在偏见,普遍存在一种轻视学生工作的倾向,认为政治辅导员仅仅是跑腿打杂的,这就使得部分政治辅导员颇有失落感。二是政策执行上的原因。目前,在领导的决策中, 往往会忽视这支队伍, 导致政策落实不力, 具体措施缺乏保障,这是造成辅导员无法安心学生工作的重要原因。三是管理上,体制不顺,阻碍了工作的拓展, 致使辅导员进修机会缺乏, 专业发展路径不明。综上所述,大力加强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不仅是现实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切实纳入高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

3.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展望

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各高校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与中央的政策的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需要我们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在辅导员职称晋升、政治进步等实施政策创新,在职业化成长和专业化发展方面采取一些长效措施。

3.1落实政策,科学制定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的配足足够数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的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各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中应根据相关政策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提出明确指导性意见,稳定并有计划扩大辅导员队伍。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形成科学、规范的辅导员管理制度体系框架,依法管理辅导员队伍。在辅导员队伍结构与素质方面,要使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专业结构逐步科学,职务结构逐步优化,学历层次逐步达到与同校专业教师接近或持平,结构进一步得到完善。

3.2科学定位辅导员的角色,实现辅导员工作实效性的增强

目前大部分高校存在着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晰,职责不明确,承担工作庞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基本职能的发挥。教育部在《关于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意见》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据此,笔者认为辅导员的科学定位应是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其工作涵盖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日常管理及服务工作,其工作重心应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不能把辅导员当成“是教师队伍的次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从事最基层事务性工作的骨干力量”,不能弱化辅导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根本的职责。为此,必须理顺辅导员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工作关系,实现辅导员的科学定位,从而把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改变辅导员只是“勤务兵”或“服务员”或“保姆”的现状。

3.3打造深造、交流和提高的平台

对辅导员队伍的培养一是要按照超前式、开放式、动态式和竞争式培养的特点, 建立和完善培养制度, 设立培养专项经费, 制定倾斜政策, 本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方面鼓励和选拔一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业绩突出的辅导员攻读思政相关专业的第二学位、硕士和博士学位, 学成后专职从事思政工作, 实现辅导员的硕士化和博士化。另一方面建立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制度, 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培养和理论培训, 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二是加强思想教育理论和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学习, 设立思想教育研究基金, 争取科研项目, 促使辅导员能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探索, 提高思想教育管理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三是加强学生工作信息的交流与借鉴。辅导员业务水平的提高是做好学生思政教育的基础。为建设一支学习型的专业队伍, 需通过各种形势打造辅导员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引导辅导员专业化成长。

3.4积极探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道路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辅导员不仅给予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还要给学生提供成才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服务,这不仅需要有热心,而且要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因此,高校通过建设,逐步建立起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科学的工作规范、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增强辅导员的教育意识、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使辅导员成为学校中不可或缺、具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使辅导员工作成为优秀人才能够终身从事的事业,逐步使辅导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法学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背景,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敬业精神、较强工作能力、深厚学术素养的职业辅导员队伍。

总之,在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建设尤为重要。高校有关领导和部门只有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推进“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根据中央的各项文件有关精神制订有效措施,以增强辅导员岗位的吸引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良性发展,推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蓬勃发展,从而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提供重要的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漆小萍.学生工作的设计与评估[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3]王树荫.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途径与方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 :11-14.

[4]童静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 (3) :15-17.

[5]赵厚均、刘艳.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新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2005, (11) :31-34.

辅导员心理辅导意见篇7

辅导员学生关系

随着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接触和交流日渐增多,这种交流的成效如何不仅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必要。下文根据本人与学生多年打交道的经历谈谈高校辅导员应如何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一、正确认识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是搞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

(一)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角色关系。2013年4月,笔者所带班级一位同学因多次旷课,被我约到办公室谈心,我首先指出了该同学多次旷课的错误行为,接着重申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容破坏,然后警告他不要再旷课了,否则会受到学校纪律处分。该同学不服,说他既然交了学费,就应该受到学校很好的尊重与对待。至于旷课是否应该受处分,该同学表示不能接受。在该同学的潜意识里,早就把学校和学生的关系看做商店与顾客的关系,把师生关系看做是服务者和消费者的关系,这是明显受到市场经济思潮影响而产生一种偏颇的思想,忽视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关系的本质。

(二)人格上的平等关系。2012年10月,笔者到本系所在寝室去找一位长期旷课的学生谈心,该同学因过度沉迷网络而难于自拔,也意识到旷课是一种极其有害且违犯校纪校规行为,却不肯改正,原因是辅导员曾经在班上公开批评过他,使其伤了自尊又丢了面子。我把此事告知辅导员,辅导员于是改变了方法,打电话给其父母,让其父母出面做工作。在该同学父母耐心细致的劝导下,该同学后来改正了缺点,表示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由此可见,对学生应当以正面教育为主,尽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同时应给学生台阶下,注意工作方法,让其主动改正缺点和错误。学生犯错时辅导员在生气关头难免“雷霆震怒”,殊不知这是对学生感情的一种极大摧残。还是应先忍一忍,等自己心平气和后,权衡师生矛盾与利弊后,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教育学生。

(三)生活中的朋友关系。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其排忧解难。作为老师和朋友辅导员的态度应该和蔼可亲,注重自己的言行和着装,多替学生考虑,多与学生谈心,了解其疾苦,关心其成长,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切忌一味的板着面孔训人。由于本人注重关心学生的切身利益,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尊重,因此,逢年过节,学生问候的短信如雪片般飞来,多的难以胜数,这使我们在精神上得到一种鼓舞,说明辅导员的心血没有白费。

(四)工作中的团队关系。辅导员和大学生都是学校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工作中大家相互依存,相互配合与支持,构成完整的师生关系。但相对于社会来说,师生是一个团队,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培育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师生关系应尽量避免闹别扭,而应构建相互亲近,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相处的师生关系。

(五)在思想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则是引导者与探索者的关系。当代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届成年之列,但心理上却并未成年,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还十分肤浅,需要辅导员帮助解惑。俗话说,要想将阳光撒播到别人心田,首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因此,高校辅导员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发挥好人生咨询师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具有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从而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二、构建辅导员与学生和谐相处关系的艺术和方法

(一)辅导员对学生应宽严相济,把握分寸。既不要过分苛责学生,使其不敢接近,不愿向老师倾诉真情实感;同时也不能跟学生走得太近,与学生称兄道弟,对学生过分放纵。过分苛责会使学生认为辅导员不近人情,不能理解学生的心情与思想,即使有痛苦与难处也不愿向辅导员倾诉,宁愿把它隐藏在心里,在行动上则会与辅导员对着干。过分随意则会给学生一个不严肃的印象,认为辅导员软弱可欺,会助长学生的傲慢心态,不知如何尊敬老师,尊重他人。

(二)辅导员应把良师和益友的身份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崇高的理想。不能只顾与学生喝酒聊天,一味迎合,该批评时应严肃,该劝导时应和蔼,不能引导学生做没有责任感的人,更不能无原则地迁就他们。对于行为习惯有偏差的学生,应指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坚强的意志,自觉改正错误,同时对于他们的错误,也应明确指出,帮助他们限期改正。对于屡教不改的,则运用校纪校规适当处分,这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三)辅导员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把他们当做是自己的子女或兄弟相待。只有这样,才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如在每年的奖助学金的评定上,辅导员应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工作表现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并征求班干部和广大同学的意见,而不能主观武断地评给与自己关系好但条件并不突出的学生。在学生干部的选拔任用、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的培养等方面,也要做深入细致而客观的调查研究,不能任人唯亲,。《礼记》里有句名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辅导员只有客观、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理解与信任。

(四)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排忧解难。在谈心的过程中,应善于引导学生把他们的困难和忧虑说出来,不要自我封闭,隐藏在心里,否则就会出现心理障碍。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应了解并分析其成绩差的原因,为其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途径,给与鼓励和帮助,而不能鄙视和嘲讽。对于家庭经济有困难的或有难言之隐的则视情况发动同学予以帮助。

(五)不失时机的赞赏和鼓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一则寓言,两只青蛙掉到井里,不停地往上跳。站在井边的人不停地说话。一只青蛙以为人们在不停地讽刺他,便泄气不跳而死。而另一只青蛙以为外面人在不停地鼓励她,于是使劲地往外跳,而最终跳了出来。鼓励有多大的力量呀!教育者要善于树立学生的信心,不吝啬鼓励,合理鼓励,合理表扬,夸奖学生很重要。切忌歧视和奚落。

(六)辅导员应注意自身修养,合理定位自己的角色,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曾经有一个故事,一家四口人,爷爷老了,手抖,吃饭时总是把碗打碎,父亲专门制了一个木碗,小孩看见了,也找来木头雕一木碗,问他做什么。“你们也会老,我给你们做的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央电视台的那一则广告“给母亲洗脚”多令人感动,看到母亲天天给奶奶洗脚,孩子也跌跌荡荡的端来一盆水,笑盈盈的送给母亲,您也洗脚。这就是榜样。可见教育者的以身作则是多么重要,其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辅导员是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人,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对学生起着示范和榜样作用,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大意,否则会起着适得其反的负面作用。

三、辅导员在处理与学生关系时应尽量避免陷入如下几种误区

(一)情感“万能”的误区。个别辅导员认为,只要对学生投入足够多的感情,真心对待学生,就一定能感动学生,学生就一定会俯首帖耳,对自己言听计从。殊不知,这样做有时并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辅导员对学生的过度亲近与放纵会给学生一个误解,以为辅导员的性格怯懦,缺乏个性,软弱无能,对辅导员不一定给予应有的尊重,反而会时时拂逆,违纪,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把辅导员的话当作“耳边风”,辅导员的教育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

(二)角色不清或角色倒置的误区。个别辅导员由于受社会上传统思想的影响,对辅导员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或产生偏见,看不到辅导员兼有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的这一点,对辅导员具有的政治思想的教育者的角色和日常事务的管理者的角色认识不清,不能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个别辅导员只把自己当成“打工者”或“服务员”的角色,对辅导员这一身份感到不满意,于是对学生听之任之,让学生牵着鼻子走,非到万不得已时不去“招惹”学生,这样做实际上是把师生的这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身份倒置过来了,辅导员成了学生的学生了。在此情况下辅导员的教育和管理效果很令人担忧了。

(三)“过度”管理的误区。辅导员的管理作用本应建立在对学生耐心细致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之上,然而,个别辅导员认为这是多此一举,以为学生懂得的道理比自己还多,不愿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在浮躁心态的驱使下,过分相信管理的作用。管理的依据是校纪校规,可是个别辅导员既不熟悉学生管理制度,也不愿意在这方面花时间和精力,而是随心所欲去进行管理。事无巨细,不看对象,一味采取简单粗糙的方法去管理,导致学生反感。一旦受挫,又归咎于学生的“不听话”,于是又放弃管理。这种过犹不及的方法的交替使用导致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变得僵硬。

(四)得理不饶人的误区。大学生生理虽然已基本成熟,但心理并不成熟,处于人生第二个断乳期----心理断乳期,在校期间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当心血来潮时因一时的冲动可能会做一些错事,事后又会后悔。对于学生们的错误,辅导员应根据其性质、大小、有无主观故意性区别对待,切忌得理不饶人,把学生当成不可救药的人一味批斗,以惩罚代替教育。对于一时糊涂犯错的学生只要错误性质不是很恶劣且学生愿意认识并改正错误,就应给他们机会,毕竟他们是受教育者。

总之,辅导员与学生关系处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德育工作的成败及思想教育的效果,如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值得辅导员认真琢磨与反思,因为这是学生工作方法中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钟健雄.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教育与职业,2010.

[2]张硕.试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

[3]沈雪妹.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和谐构建.高校教育管理,2009.

辅导员心理辅导意见篇8

关键词:辅导员;知识结构;素质修养

一、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及意义

辅导员是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大学辅导员的基本素质

新时期大学辅导员是集教育、管理、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教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厚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储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浓郁的教育亲和力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辅导员应具备的能力是:沟通协调、组织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总结创新能力,再学习能力,还必须具备地较强把握全局和整体规划能力。

三、大学辅导员素质中存在的不足

1.专业能力不强

现阶段大学辅导员专业化还没有真正的开始,辅导员还没有形成自身的核心业务。有些辅导员对自身岗位责任认识肤浅,对工作缺乏认同感和被认同感,存在“过客”思想,倦怠现象日益凸出。同时,辅导员整体陷于日常的学生管理的“琐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主体,缺乏对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的掌握,不能及时与学生交流,从而不能主导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政治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

2.工作方式、方法上缺乏创新

在新形势下,部分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就是上传下达、处理日常琐事,经常串着扮演办事员、勤杂工、保姆等多个角色,常常还在用说教、灌输等传统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忽视了与学生互动交流,从而造成学生处于被动的等待管理状态。

3.知识结构单一

著名管理学家泰勒说过,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目前大学辅导员基本上以本科学历为主,缺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和科学管理知识,甚至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一部分辅导员也没有具体的读书计划,这一系列问题严重的阻碍了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四、大学辅导员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1.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优化自身知识结构

大学生是一个文化水平较高,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辅导员需要抽出大量的时间认真研究青年群体新理论、新问题,因此必须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在理论上不仅要站在当论学术前沿,更要善于对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进行理论思考,这样才能以坚实丰厚的理论功底和令人叹服的逻辑分析去说服崇尚真理的大学生,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育人效果。所以大学辅导员必须具有再学习、再思考、再锻炼、再提高的能力,根据辅导员工作的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学习目标体系并坚持不懈的付诸实际,以达到提升自我,优化知识结构的目的。

2.加强辅导员个体间的交流,互相学习有利的经验理论

在一定范围内,加强辅导员间个体的交流,互相学习,会更快地提高辅导员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包括工作能力、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对待学生的态度等方面。辅导员个体间的交流,能加强辅导员责任感的形成,同时在新老辅导员间进行经验交流,新进辅导员能更快的熟悉工作环境,加深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树立辅导员工作的责任感,以达到自身成长的目的。

3.注重自身工作经验的积累,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辅导员在平时工作过程中积极运用各种方式方法积累工作经验,努力提高各方面能力。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辅导员老师应养成“一记二思三分析”的好习惯,做到遇事作记录,记录后多思考,思考后再分析。同时,做好工作的量化,善于总结,善于积累,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五、结束语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国家对辅导员角色的多重定位决定了辅导员的素质是多维度的。所以辅导员必须不断学习交流,积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努力完善自身素质修养,努力做个有发展潜力的辅导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研[1999]10号.1999,(8).16.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教党[2000]21号.2000,(7).3.

上一篇: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范文 下一篇:节电减排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