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学生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22 18:16:08

辅导学生工作计划

辅导学生工作计划篇1

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较为突出且棘手的问题,寻求一个有效的工作途径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谈心可以使辅导员较为直接地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并且对受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较为及时的化解,同时也能够及早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疾病并帮助其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①高校政治辅导员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一线教师,其工作涉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实践等等。工作时,辅导员必须与学生进行沟通,掌握学生情况。②好的面谈,往往可以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稳定学生的情绪,扶正学生的思想。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影响其人生的发展轨迹,对学生帮助很大。③因此,落实辅导员谈心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为此,各高校开始尝试要求辅导员将每次的谈心过程记录在案,形成较为规范的学生成长档案。

1 厦门大学谈心工作体系――“心语计划”简介

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以及教育部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精神的过程中,厦门大学紧密结合党的治国方略、育人要求和时代精神,充分体现学生工作“精细化”的发展要求,在原来较为笼统的谈心制度要求的基础上,推出了一个系统性谈心工作体系――“心语计划”。该计划是厦门大学实施谈心制度的一个总称,指通过辅导员与大学生开展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变化,帮助其解决学习、生活中各种实际困难的一套谈心工作体系。

厦门“心语计划”的工作载体是一系列结构化的谈心表格。该校根据学生类型和学生问题性质,设计了1个“基本情况表”、8类基“础性表格”和2个“其他性表格”。根据谈心涉及学生范围,又将谈心分为普遍性谈心、选择性谈心及其他谈心三类。普遍性谈心主要针对新生和毕业生。该校要求带新生和毕业生的辅导员对这两类学生群体必须做到谈心全覆盖,即辅导员必须做到与每位同学谈心一次,从而掌握新生基本情况和毕业生就业情况。选择性谈心则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有选择性地约谈,具体包括与家庭困难学生谈心、与学业困难学生谈心、与学籍变动学生谈心、与优秀学生谈心等几种类型。再细分,与学籍变动学生谈心又有很多种,比如因为转专业,或者因为休学、延期毕业、退学,也或者因为违纪而被开除学籍等。其他类型谈心,则分为随机性谈心和与家长交流谈心。

2 厦门大学“心语计划”实施结果调查

截止2011年3月,厦门大学“心语计划”实施已半年有余。为评估“心语计划”的实施效果,2010-2011年第二学期开学后,厦门大学学生工作处采用文献调查法和访谈法跟踪调查该计划的实施情况。文献调查法的资料来源为:全校辅导员与学生谈心结束后的谈心内容记录(2010.09-2011.01,共2885份);访谈法以座谈形式开展,调查学生对“心语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价及改进建议。

3 调研结果

3.1 文献调查基本情况

第一,参与辅导员情况。有100名辅导员参与了“心语计划”,男女辅导员为别为44名和56名,参与率高达92.6%。其中,76.8%的辅导员具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历,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各学院完成情况。平均每个学院完成数量约为152份,完成数量较多的是经济学院(364份)、管理学院(294份)、艺术学院(293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69份),完成数量较少的学院不足50份,具体完成情况如下:材料学院32份、法学院189份、公事务学院44份、管理学院294份、国际关系学院31份、海洋与环境学院77份、化学化工学院98份、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75份、经济学院364份、人文学院152份、软件学院158份、生命科学学院108份、数学科学学院87份、外文学院154份、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108份、新闻传播学院192份、信息科学学院269份、医学院160份、艺术学院293份。辅导员谈心学生人数占学院总人数比例的均值约为10%,比例较高的是新闻传播学院(21.29%)、艺术学院(20.04%)、软件学院(13.19%)、数学科学学院(12.34%),部分学院完成比例不足5%。

第三,受辅导学生情况。受辅导的学生共有2885名,其中本科生2451名(约占全校本科生的12.0%)、研究生434人(约占全校研究生总数的3.5%,硕士426人,博士8人,)覆盖率约为8.9%。

第四,谈心类型情况。“心语计划”中,辅导员对学生的具体辅导分为三大方面,分别是:普遍性谈心,包括新生学业生涯辅导和毕业生就业辅导;选择性谈心,包括6类,具体针对的学生类型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业有问题的学生、学籍有问题的学生、优秀学生、涉及危机事件的学生以及特殊学生;其他谈心,分别是学生随机谈心和学生家长交流谈心,总共十个具体类型。

文献分析结果显示,辅导员最常使用的是学生随机谈心,共有826份,占总数的28.63%。其次是新生学业生涯辅导和毕业生就业辅导,分别有484份和432份,各占总数的16.78%和14.97%。而在所有类型当中,辅导员最少使用的是特殊学生谈心,只有18份,占总数的0.62%。

3.2 访谈调查基本情况

第一,学生对“心语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有43.5%的座谈记录显示学生对“心语计划”持肯定态度,13.5%的座谈记录显示学生对“心语计划”持否定态度,43.5%的座谈记录显示学生对“心语计划”未置可否。学生对“心语计划”持肯定态度的原因如下:认为辅导员工作很辛苦,感到计划很温馨,认为计划实施帮学生解决了实际问题,感到计划有利于沟通。学生对“心语计划”持肯定态度的原因如下:认为计划不切实际,考核方式不合理;认为辅导员精力和能力有限,不能解决全部学生问题;认为辅导员不够专业。

第二,学生对“心语计划”的改进建议。学生对“心语计划”提出了以下意见:谈心方式多元化(一对多、讲座等),加强宣传,辅导员需进行角色转换(辅导员将自己当成学生与学生谈心),适当给予辅导员物质奖励,将谈心计划扩展到导师群体,改进“谈心计划”考核方式,多增加些辅导员,增加谈心途径(网上聊天等)。

3.3 调研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第一,部分辅导员对“心语计划”重视不足。上交的2885份谈心记录中,有效样本并不高。有些记录存在明显复制、粘贴的痕迹,有些记录则明显是由学生的。这说明,部分辅导员思想上不够重视“心语计划”,对谈心计划应付了事。

第二,部分辅导员的谈心工作不够深入,重“量”不重“质”。一些辅导员对学生的了解非常有限,谈心记录上未表现出太多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真实情况的掌握程度不高。表面上交了不少谈心记录,价值却不高。而且,有些辅导员谈话结束后未提出相应的建议,令人感到遗憾。

第三,部分辅导员对学生不够尊重。有些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时,以权威身份自居,不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谦和待人、以诚相见。

第四,部分辅导员不注重沟通艺术。部分辅导员存在谈心时用大声来强调某些话的重要、连珠炮似的质问、懒散随便的现象,阻碍了谈心的顺利进行。殊不知,在谈心中,注意些小细节如端端凳子、倒倒茶、讲讲笑话、保持姿态等小细节,都能改进谈心效果。

4 改进工作的思考

从既有的相关文献反映出,厦门大学的谈心工作实施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针对调查反映出的辅导员对谈心计划重视不足、谈心不够深入、对学生不够尊重、缺乏沟通艺术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监督考核机制,对辅导员谈心工作进行考核,引起辅导员对谈心工作的重视。建立科学的谈心考核体系,有利于激励辅导员更为积极主动地开展谈心工作。要保证谈心计划的落实,就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工作考核制度,把谈心教育工作的成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绩效考评指标予以考核。学校应建立谈心教育工作考核制度,使其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考核体系应该由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指标组成,既要考虑谈心的质量,同时考虑谈心数量。对于谈心效果显著的谈心案例,进行点评表彰,还可以考虑编辑出版。④

第二,加大对谈心计划的硬件投入。良好的谈心氛围是辅导员和大学生顺利沟通交流的根本保证。一定意义讲,环境决定心境。⑤高校应积极为谈心计划的实施创造条件,如在谈心空间、时间上给予支持,开辟专门的谈心室等。

第三,提高辅导员“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意识。一个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应该充满爱心和责任心,将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通过有效的谈心方式,增进感情,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温馨的环境。⑥要加强对辅导员的教育,提高辅导员的思想认识,使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抱着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和信任学生的心理与学生谈心,为造就学生、成全学生、发展学生而工作。

第四,加强辅导员培训,提高辅导员谈心技能。通过谈心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看似简单,但实质上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辅导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关系到谈话的质量和效果。它不仅要求辅导员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一定的能力水平,而且还要求辅导员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从而保证政治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统一。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使其更好地掌握谈话艺术,达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之一是(下转第129页)(上接第127页)要解决学生思想问题。面对面的谈心是化解学生面临的矛盾、疏通学生心理障碍、了解学生现实动态的有效工作方式。高校应重视谈心工作,不断研究、创新,让谈心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发挥切实的作用,以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大学生。

第二,学生对“心语计划”的改进建议。学生对“心语计划”提出了以下意见:谈心方式多元化(一对多、讲座等),加强宣传,辅导员需进行角色转换(辅导员将自己当成学生与学生谈心),适当给予辅导员物质奖励,将谈心计划扩展到导师群体,改进“谈心计划”考核方式,多增加些辅导员,增加谈心途径(网上聊天等)。

3.3 调研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第一,部分辅导员对“心语计划”重视不足。上交的2885份谈心记录中,有效样本并不高。有些记录存在明显复制、粘贴的痕迹,有些记录则明显是由学生的。这说明,部分辅导员思想上不够重视“心语计划”,对谈心计划应付了事。

第二,部分辅导员的谈心工作不够深入,重“量”不重“质”。一些辅导员对学生的了解非常有限,谈心记录上未表现出太多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真实情况的掌握程度不高。表面上交了不少谈心记录,价值却不高。而且,有些辅导员谈话结束后未提出相应的建议,令人感到遗憾。

第三,部分辅导员对学生不够尊重。有些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时,以权威身份自居,不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谦和待人、以诚相见。

第四,部分辅导员不注重沟通艺术。部分辅导员存在谈心时用大声来强调某些话的重要、连珠炮似的质问、懒散随便的现象,阻碍了谈心的顺利进行。殊不知,在谈心中,注意些小细节如端端凳子、倒倒茶、讲讲笑话、保持姿态等小细节,都能改进谈心效果。

4 改进工作的思考

从既有的相关文献反映出,厦门大学的谈心工作实施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针对调查反映出的辅导员对谈心计划重视不足、谈心不够深入、对学生不够尊重、缺乏沟通艺术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监督考核机制,对辅导员谈心工作进行考核,引起辅导员对谈心工作的重视。建立科学的谈心考核体系,有利于激励辅导员更为积极主动地开展谈心工作。要保证谈心计划的落实,就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工作考核制度,把谈心教育工作的成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绩效考评指标予以考核。学校应建立谈心教育工作考核制度,使其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考核体系应该由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指标组成,既要考虑谈心的质量,同时考虑谈心数量。对于谈心效果显著的谈心案例,进行点评表彰,还可以考虑编辑出版。④

第二,加大对谈心计划的硬件投入。良好的谈心氛围是辅导员和大学生顺利沟通交流的根本保证。一定意义讲,环境决定心境。⑤高校应积极为谈心计划的实施创造条件,如在谈心空间、时间上给予支持,开辟专门的谈心室等。

第三,提高辅导员“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意识。一个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应该充满爱心和责任心,将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通过有效的谈心方式,增进感情,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温馨的环境。⑥要加强对辅导员的教育,提高辅导员的思想认识,使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抱着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和信任学生的心理与学生谈心,为造就学生、成全学生、发展学生而工作。

第四,加强辅导员培训,提高辅导员谈心技能。通过谈心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看似简单,但实质上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辅导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关系到谈话的质量和效果。它不仅要求辅导员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一定的能力水平,而且还要求辅导员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从而保证政治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统一。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使其更好地掌握谈话艺术,达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之一是要解决学生思想问题。面对面的谈心是化解学生面临的矛盾、疏通学生心理障碍、了解学生现实动态的有效工作方式。高校应重视谈心工作,不断研究、创新,让谈心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发挥切实的作用,以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大学生。

注:本文为2011年厦门大学学生工作课题研究项目《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评价方法研究》(批准号:2011XNYB001)成果

注释

① 陈怡.谈心――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J].改革与开放,2010(2):147.

②⑤王刘琦.高校辅导员谈心教育浅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9(10):56,57.

③ 王鲲.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方法运用及其效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227.

④ 蒲晓业.谈心制度: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的必由之路[J]. 新西部,2010(20):126.

辅导学生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整体上面临生源紧缩的严峻考验,在生存拐点的关键时期,民办高校要在激烈竞争的高等教育中生存和发展,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内练素质,强化质量,以向社会培养和输出高素质的人才赢得市场的青睐,而拥有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优”的专业辅导员队伍,是确保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成为制约民办高校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从我们课题组对陕西8所民办高校辅导员流失现状的调查来看,2008-2010年8所样本院校的辅导员年平均流失率为21.38%,该比例是比较高的。而导致辅导员离职的首要原因是辅导员对工作产生倦怠心理,感觉职业发展前景黯淡,而民办高校普遍缺乏对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实现人生职业价值的指南,各民办高校要稳定辅导员队伍,必须高度重视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实施,将辅导员的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发展中的“双赢”。这也是推动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民办高校加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民办高校加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实现高校和辅导员的双赢

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根据辅导员的个体情况和所处环境,结合辅导员个人发展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需要,对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确定发展目标,设计相应的具体执行计划。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是民办高校和辅导员双方,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把辅导员的个人利益和高校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民办高校在帮助辅导员发展职业生涯的同时,提高了辅导员队伍素质和能力,实现了高校自身不断发展的终极目标,而辅导员在实践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了人生价值,双方相得益彰,共同进步。

2.加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消除职业倦怠,促进辅导员自觉提高工作能力

当辅导员主动实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加强,辅导员会为实现职业规划目标,自觉学习,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体验工作的乐趣,感受工作的成就,工作中的困惑和迷茫随之消除。这与被动工作的状态和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同时,辅导员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实践,还有利于其工作的开展。

比如,规划强调目标性,这有利于辅导员加强自我时间管理,做事有计划有条理;辅导员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直接有助于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

二、民办高校应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搭建好平台

1.切实转变理念,明确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职责和功能

民办高校应从战略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转变辅导员工作是低层次、谁都能做的错误观念,并从专业化的视角审视和完善现有辅导员工作的相关制度。特别强调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完善相关指标体系,强调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强化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营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

2.积极拓宽渠道,保证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有空间

民办高校应为辅导员的发展创造多种可行而灵活的职业路径,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当前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岗位;二是学生管理行政岗位;三是专业化的辅导员岗位。对于教师岗和行政岗,民办高校要对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平等对待,积极鼓励其参与公平竞争,并提供条件使其实现职业生涯目标。对于专业化的辅导员岗位,民办高校应采取多种措施推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尝试实施职业资格制度,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强调专业化的学科建设、专业化的人才培训、专业化的发展方向,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独立的、可行性高的、严格的辅导员职称评审体系,细化各级职称评定指标体系,确保辅导员努力有方向,学习有目的,参考有标准。

3.优化工作环境,保障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实现

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撑。民办高校应积极改善辅导员工作的软硬性条件,包括:改善辅导员办公住宿条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和保障机制,提高辅导员的物质生活水平;完善辅导员岗位培训体系,帮助辅导员提升自身素质;关心辅导员的健康成长,丰富辅导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辅导员实现职业规划创造一个友好和谐、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

三、辅导员自身应明确目标,科学设计并积极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民办高校的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客观认识和评价自我,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如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萨帕的职业发展理论、霍兰德的职业人格类型理论等,认真分析自己的性格、志向、兴趣、价值观、自身具备的知识能力等,确定自己是否具备辅导员的基本素质,明确自己的职业愿景,切忌盲目。其次,客观分析外在环境,包括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环境、学校发展中观环境,确定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最后,制定计划,确定行动措施,逐步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辅导员要自觉培养自身的职业发展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是指个体所拥有的能促进其职业有序发展的各类能力的总和,主要包括学习能力、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自我激励与调控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对于辅导员这一职业,重点在于培养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辅导员要灵活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践行职业计划,实现职业价值。

参考文献:

[1] 汪婧莉.高校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7,(5):87-88.

[2] 何湘江.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自我职业发展能力的培育[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1):100-102.

辅导学生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辅导;资源整合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近百年来工业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在教学计划安排中,已将生涯辅导教育列入必修的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在美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受到特别重视,从学生入学起,就业中心就通过心理测试等方法帮助学生对自身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作出评价,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和职业定向。进入毕业前夕,通过咨询方式与学生面谈,帮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兴趣、能力、价值观的专业和职业领域,确定择业目标。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虽然也已开始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但因还处于初级阶段,全面的生涯辅导体系尚未成熟,需要进一步总结研究。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内涵和功能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知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订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来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1]

职业生涯辅导是指一套有系统的辅导计划,在辅导人员的协助下,引导个人探究、统整并运用下列有关的知识、经验及价值评鉴结果:自我了解、工作世界及其他有关的影响因素、休闲时间与活动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与重要性、生计计划中必须考虑的各种因素、在工作与休闲中达成自我实现所必须具备的条件。[2]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在高校的现状

(一)职业生涯辅导的理念认识上偏差

从高校的角度看,我国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部分高校也已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然而实际中,就业率这个硬指标仍是高校追求的直接指标,职业生涯辅导反映在工作的实际中仍然是以往的就业指导。池忠军、张晓虹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分析》一文中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很好的总结:“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不断推动下进行的,是直线性思维、行政性实践,目前仅停留在毕业环节的择业指导上。具体表现为政策解说、信息、技巧指导三个方面。在时间的安排上也仅停留在双向选择时期的择业指导。这仅仅是解决学生双向选择时的一时问题而已,而没有把它看成是一个贯穿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这说明就业指导还处于安置就业阶段。对学生潜能开发、职业发展规划和决策能力的培养都无法涉及,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仍是停留在传统的就业指导阶段。”

从学生角度来看,许多大学生开始关注职业生涯规划,笔者在对广西工学院2007级全体学生问卷调查中发现,80%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重要,70%的学生表示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有少部分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和认同不乐观,对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一些误解,如认为专业决定了职业,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认为找个好工作就行了,职业生涯规划可有可无。

(二)专业职业生涯辅导人员缺乏

在职业生涯辅导中,辅导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决定辅导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然而由于目前职业生涯辅导引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时间不长,获得职业生涯辅导资质的人员并不多,高校中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大多是非专业的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多半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构成,本身就有许多其他的事务性的工作,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职业生涯辅导;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主要工作也是政策解说、信息等就业工作,因此,目前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还不能满足高校开展生涯辅导的需要。

(三)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目前,高校进行的生涯辅导大多是与就业有关的职业指导,采用的基本上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一做法,仅仅向学生传授与职业有关的知识,缺乏必要的可操作、可实践的体验性教学,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不大。而且很多高校尚未开设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多数是开设了学时量有限的就业指导课,学生很难体会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不能达到职业生涯辅导的目的。

高校中制约职业生涯辅导的因素很多,每个高校中职业生涯辅导的发展也不一样,但都需认识到职业生涯辅导的顺利开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就业的结果,高校需主动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才能开展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从而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中高校资源整合及运用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上看,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的发展存在许多不足,但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利用好有限的工作资源,应该是改善高校职业生涯辅导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虽然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的资源有不少,但是缺乏系统化,各部门独立服务,使得服务的范围有限,最终影响了职业生涯辅导的效果。我们希望对高校现有资源的合理整合进行探究,以期促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有效开展。

(一)整合教学资源

整合教学资源,其一要建构合理、完善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当前很多高校在办学条件并不太具备的情况下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在缺乏科学的需求预测和规划下盲目追逐热门专业,致使专业趋同现象严重,使在毕业生就业中出现地区、层次、专业等结构性不合理。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出现错位,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难以找到合适自已的工作。同时,教材陈旧,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现实脱节,不能满足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些现象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消极影响,使其对自己的专业失去信心,从而不能明确自己的职业选择。

其二要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核心,不仅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高校正常的教学计划,还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去构建。通过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帮助学生了解个人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及重要性,促进他们建立职业生涯发展远景,加强自我认识,引导他们学会分析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各种因素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前瞻性的职业发展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择业竞争力[3]。

(二)整合就业指导部门的资源

大部分高校负责就业指导的部门是就业指导中心,其服务的形式主要有开展职业测评、开通就业信息网就业信息和政策解说就业手续办理等,虽然有不少形式,但大部分都是通过网络或电话面向学生,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非常少,很难起到职业生涯辅导的作用。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首先就是要评估自我,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选择自己的择业目标,进行职业定向。而要自我认知,开展职业测评必不可少。高校应充分利用职业指导部门引进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职业咨询和规划指导,而不是仅仅放在网络上,由学生去发现去自行测评。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中,就业环境分析是个体对客观环境的分析。当前客观就业环境和形势、行业条件、就业市场的需求是就业指导部门可以提供的。只有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部门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整合其拥有的资源,做好职业生涯辅导。

(三)整合系部单位资源

整合系部专业教师的资源。大学生新生入学后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能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学生到二年级三年级阶段时,系部专业课教师的引导作用也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上结合课程的特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本专业要求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牢固专业思想,把学生学习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细分化。

整合系部实验实训基地资源。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力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需要整合实验实训基地的资源。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多数高校主要在学生大三大四时段安排学生专业实践、实习,这在教学方面安排是合适的,但从职业生涯规划角度上看,在大学生刚入学时就可以带领新生参观实训基地,了解未来工作的基本条件,在大二的时段可以根据专业的情况进入实验实训基地进行锻炼。如果将各系部的实验实训基地资源很好的整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选择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步骤就可以很好的进行,以便大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工作和各种行动措施沿着预定的方向前进。

(四)整合心理辅导中心资源

当前高校的心理辅导中心工作重心主要在大学生心理测评、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等工作上,对就业工作的辅导仅限在就业心态调整等方面,很少有针对职业生涯辅导的。事实上,心理辅导中心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周围等人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干预,发现干预明显增强了大学生对自己生涯规划和职业定向的关注和重视,也使学生认识到现在的学习、实践对未来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学生的生涯规划认识和规划能力也有所提高[4]。于文宏的研究表明职业生涯团体辅导能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进而提高他们规划生涯与管理自我的能力[5]。在实践教育教学中,整合心理辅导中心资源,将团体辅导与其他教学手段相互配合必将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工作输入新鲜的血液,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五)整合高校职业生涯指导教师资源

专业的职业生涯指导师的配备是学校职业生涯指导工作开展和获得推动的主要力量。当前各高校获取职业指导师资格的教师很少,接受过职业生涯指导专业教育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认证的教师更少。若想要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并结合专业情况、社会对不同岗位群的需求情况进行分层指导、全程指导、个性化指导是难以实现的。因此,高校一方面应用好现有师资资源,另一方面应积极开展培养可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教师的培养,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通过职业指导师们掌握的职业指导的工作程序和技巧,对学生的职业选择、职业定位、职业稳定和职业发展提供帮助。

[1]丁翠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2):81-83.

[2]邱美华,董华欣.生涯发展与辅导[M].台北:心里出版社.1997,19-20,20.

[3]吕宁,莫丽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08(12):51.

[4]周围,李佳,赵霞.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现状调查与干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5]于文宏.团体心理辅导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优势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09(36):55.

辅导学生工作计划篇4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努力,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工作计划了。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才是好的工作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精选辅导员工作计划合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辅导员工作计划一

新的一年、新的学期、新的起点,这个学期我依然带道桥1110、道桥1111、市政1114三个班。如何才能有效管理好学生和班级工作,也是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完善的。对我的工作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是新学期开展辅导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亦师亦友”将是我作为辅导员的工作宗旨。作为老师,我有责任成为学生在思想上、学业上的引领者,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来督促他们;作为朋友,我也有义务成为学生在生活中的陪伴者,以一种平和的姿态与他们相处。作为大学辅导员,首先应该履行好管理和服务两个基本职能,主要有以下几项计划:

一、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只有具备了良好综合素质的辅导员,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自己优良的思想、品行、学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熟悉本职工作、通晓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学生稳定

坚持“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的工作原则。在平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1、 落实每月班会制,做到经常查寝制。贴近学生的生活状况,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对宿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2、 提前做好节假日班级学生的离校、留校情况统计。在节假日结束前,及时了解返校情况。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认真落实学院有关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示,努力做好班级每位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纪意识和规范意识。

2、 坚持每周至少要找5—6名学生个别谈心,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3、 定期组织各班举行心理班会、心理话剧等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预防心理疾病。

四、加强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严格按照学生手册上的有关条列,进一步细化学生工作的日常管理,使学生工作的日常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1、 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班内少数同学平时对自己放松要求,导致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针对上学期末的考试成绩,要求落后的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力争本学期消灭不及格现象。

2、建立健全通报机制,利用每月班会,及时通报学生到课率、就寝、内务等情况。

3、 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双管齐下地管理好学生,并做好相关记录。

4、 鼓励学生多参加学院和系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五、加强班干部的建设、管理工作

好的学生干部可以带出一个好的班集体,班级干部是学生工作中的骨干和基石,也是辅导员与普通同学的桥梁和纽带。

1、在本学期初期,对原有的班委进行微调,优化组织结构。

2、 加强班级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每月定期召开例会,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性和主动性,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3、严格要求学生干部,对班干部的违纪现象的查处必须更加严格,发现一起,处罚一起,力求打造一支学习优秀、作风过硬的班干部,凸显他们在学生工作中的强大作用。

六、关注弱势群体、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关注贫困生也是辅导员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贫困生是我们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我带了3个班,共107人,其中有近32名不同程度的贫困生。

辅导员工作计划二

助理辅导员是协助辅导员老师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习顾问工作、集体活动的组织工作以及各种评优工作,协助处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在校高年级学生,助理辅导员工作计划。而新生辅导员面对的是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新生,他们的思维、学习、生活方式还带有明显的中学痕迹,加上大一新生大都第一次离家独立过集体生活,这些特点都决定了新生辅导员工作有着特殊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助理辅导员做好新生工作,无论对于大一新生尽快实现角色转换,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还是对于辅导员以后的工作和助理辅导员自身,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开学初期基本工作

1、新生报到期间:

(1) 注册前协助辅导员做好准备工作,随时了解本班同学提前来校情况,并做出妥善安排。

(2) 注册当天负责接待家长与新生,并且要主动向他们介绍学校、院系及专业的一些基本情况。

(3) 按照学院要求向新生介绍入学后各项基本活动安排。督促新生按照学校以及学院的统一安排行动。

(4) 及时掌握新生的基本信息,建立有效、畅通的联系办法。及时将新生的各种问题向辅导员反映。

2、新生入学教育期间:

(1) 统一按照学校以及学院安排组织学生按时参加各项活动,做好活动中的组织工作。

(2) 积极主动地走访新生宿舍,了解有关思想动态,解决一些生活与思想上的问题。主动了解新生的特长和爱好,尽快了解新生的特点。

(3) 组织班级活动,增进新生之间的了解及班级的团结,并帮助新生熟悉校园各类环境。

(4) 与入学教育相配合,协助入学教育工作。

(5) 配合辅导员选配临时班干部,并组织临时班干部做好初期的班级建设工作。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文件,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建立起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

(二)常规学习期间工作

(1) 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综合情况,并将信息反馈给辅导员。

(2) 与辅导员保持密切联系,掌握学校、研究生学院重要工作精神和具体部署,以便及时贯彻实施。

(3) 鼓励班级同学积极参加研究生会和社团等组织,丰富学习生活。

(4) 指导班级同学积极参加院、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帮助学生干部拓宽视野,指导学生组织开展有特色的班级活动。

(5) 协助辅导员进行各种评优工作,指导班干部开展工作,参与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指导学生建立好党、团组织;在此过程中,要做到公正严明,主要起指导和协调作用。

(6) 协助辅导员对班级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专业思想等方面的引导,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培养良好的学风

经多助理辅导员培训并了解学习其他高校助理辅导员工作后,我认为对于助理辅导员工作一些细节工作须做好:

见好第一面。根据心理学的首因效应,报到的第一天对于大一新生来说是终身难忘的,助理辅导员在接新生时给他们的第一印象也是难以磨灭的。因此,助理辅导员要高度重视见好第一面,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言谈举止,都要注意给新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要让第一次远离家人的新生感觉到辅导员就像亲人一样。因为事先已经熟悉了新生的档案,所以报到当天,助理辅导员最好能熟悉地叫出每一个新生的名字,并能关切提及其家人、家乡、旅途等话题。譬如,我去年入校时,在火车站迎新的辅导员中有一位是老乡,他在帮我拿行李时很关切地问起:“次列车这趟车况还不错吧,5个多个小时的旅途还轻松吧?”我当时特别惊讶辅导员这么熟悉我,一下子来到新学校与新老师接触的拘束、害羞都没有了,很快主动和他聊起来,并留下了联系方式,再后来,在我适应大学生活的那一阶段,他又给了我很大帮助。在班级新生全部入学报到的当天晚上,召集全体新生开第一次班会,这对助理辅导员和全班同学来说,是彼此正式的第一面,必须需重视。除了新生自我介绍、告知接下来的入学教育安排和填写相关表格等常规任务外,还应让新生了解助理辅导员的角色与职责,并对新生明确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要求。

辅导员工作计划三

一、推荐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落实学校及校大队部工作计划结合本中队的实际情况,积极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优化育人环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依法执教,以德治班,全面育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取更大成绩。

二、工作要点

1、认真落实我校的德育计划,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落到实处,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坚持“永远把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充分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和每周的队会课及空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将学校及校大队部的活动计划落到实处。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施洞镇中心小学小学生常规管理》教育读本等,并指导实际行动,注重言行身教,时时处处为学生树立榜样。

充分利用班黑板报和“日积月累”等天地强化学生的认识,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告诉世界我能行》、《中国兔子德国草》等课外书,力争在班上形成“人人爱学习,人人争第一”的局面,创建“书香班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计划地进行家访,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家长能与学校密切配合,提高孩子的学习质量和思想素质。

2、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开展《未成年人保***》、《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以“快乐收获每一天”为目标,关心时事,继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通过选择有震撼力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要认真研究影响青少年主客观要素的变化,提高预见性和针对性。关心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促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3、在日常工作中,深入细致地做同学们的思想工作,积极营造氛围,让孩子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注重从点滴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努力培养好中队干部,坚持每月对中队干部的综合表现进行评议,采取干部轮换制,让更多的同学能有参与中队管理的机会,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工作热情。

将班上的优等生与后进生结成“一帮一”互助对子,定期进行评比,表扬先进对子,及时通过“教育一线通”通知其家长,增强其信心,促进共同进步,增强中队凝聚力。力争使班上那几位学习有困难同学在学习态度上和学习成绩上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充分利用黑板的一角进行“日积月累”训练,每天出一道智力题让同学们思考、讨论,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也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按照大队部及学校的计划,积极发动同学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假日活动,增长同学们的见识,也增强中队的凝聚力,力争使“卫生流动红旗”、“纪律流动红旗”能成为本中队的常客,在学校举行的体育比赛中都能均取得好成绩。

辅导学生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员工帮助计划;工作满意度;提升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301-02

一、EAP概述及应用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阶段,加之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给辅导员群体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这一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高校中部分辅导员存在心理困惑多、工作压力大、职业满意度低等问题。因此对于高效管理部门而言,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去预防问题出现,有效解决辅导员的心理困境、提高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健康阳光、充满正能量的辅导员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以下简称EAP)又称心理援助项目,这一概念最早由Walsh在1982年提出。近年来我国EAP的相关研究,呈现出纵向深入和横向扩展的趋势,跨学科、多元化研究日益增多,不同领域的学者开始关注、致力于员工帮助计划的研究。基于心理资本有效开发与管理的员工帮助计划(EAP),作为一项在西方流行的组织赋予员工的福利项目,在高校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对于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提升具有借鉴意义。在高校中实行EAP计划,能解决辅导员具体的、现实的个人问题,帮助其提高工作满意度;同时能够帮助辅导员群体提高心理健康意识,预防消除导致心理问题的因素,充分提高高校的组织和管理绩效。

二、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困境分析

(一)工作满意度现状

目前针对高校辅导员群体的研究日益增加,相关研究不断凸显。其中,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范畴。工作满意度对辅导员的工作卷入度、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陈赞等人在2011年调查研究发现:基于辅导员工作现状满意度调查中,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到有效问卷497份。其中涉及3个985高校,5个211高校,4个普通高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辅导员对工作满意度仅有76.25%,对工作强度方面有73%的被试表示过重,同时对个人提升空间和职场发展远景普遍信心不足;工作中最在意的因素表现为创造性、尊重度、发展空间。同时研究还发现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在入职五年后陆续进入职业发展的倦怠期。

刘延金等人2010年在四川省的13所院校对214名辅导员进行调查研究,他们将工作情景满意度将设包含四个变量:工作本身、工作环境、培训晋升、工作报酬。研究发现,辅导员整体工作满意度不高,除了在工作环境因素上基本上满意外,在培训晋升、工作报酬和工作本身三因素上均报告不满意;同时研究还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工作满意度相关。

(二)辅导员心理困境分析

1.工作对象复杂

辅导员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学生干部,直接面对学生,直接管理学生、直接服务学生。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素质呈现多元化,尤其是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传统的统一化管理、“一刀切”管理已无用武之地;从所带学生的数量来看,高校中许多辅导员所带学生都超标,远超过1:200的规定,这也加大了管理的难度;高校中客观存在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群体、学业困难群体、心理弱势群体等特殊学生群体,也无形中加重了辅导员的心理压力和工作负担。部分辅导员出现了工作热情下降,工作积极性受挫,工作压力较大的问题。

2.工作职责不明

中发[2004]16号文件中曾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目前很多高校尚未设立明确的辅导员岗位职责和硬性指标任务,这样容易造成辅导工作的尴尬和被动。一方面,所有与学生相关的问题都与辅导员有关,面对学风不良、心理问题、安全稳定等问题辅导员便成了第一责任人;“有事找辅导员”成了高校管理者的共识。另一方面,高校部分管理者把辅导员当作“闲人”,把原本不属于辅导员职责的烦琐事务统统压在辅导员身上,辅导员成了“万金油”和无所不能。

3.职业倦怠多发

对于辅导员的出路问题,大多数高校基本处于摸索、起步阶段,缺乏制度上的有效保障,这使部分辅导员们对个人发展前景表现出忧虑。辅导员对于自身前途十分担心和迷茫,他们大都只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个暂时的平台,想为以后寻求更好发展的准备跳板。辅导员对所从事工作职业认同感偏低,对于提供的可能发展条件与前景认同度信心不足。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言,个人价值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当个体对于自身工作能力、素质有较高认同,而对工作价值、工作发展前景认同偏低时,容易形成职业倦怠,进而降低工作的投入度甚至会引发离职行为。

三、基于EAP的工作满意度提升路径

(一)管理理念更新

现行教育体制考评体制下,很多高校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服务管理的理念,提高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必须要从管理观念上更新。一方面,要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让辅导员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时间、有精力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职工作中来。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辅导员的工作条件,在经费、政策上能够给予充分保障,从而把辅导员聪明智慧、个人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个体发展和组织发展的双赢。

(二)培养机制健全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已提上日程,而过硬的业务水平是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资本。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结构多元,理工文史都会涉及,但要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乃至日常管理,就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努力提高组织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技能。更好地适应职业化和专业化,必须建立更加正规和系统的相关专业的辅导员队伍进修培养体制,从而得到社会和学校的认可。

(三)心理健康培训

高校管理者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帮助其减轻工作压力。一是利用专题健康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沙龙交流等多种形式,为辅导员提供正确认识工作、倾诉不良情绪,疏导工作压力的途径,及早预防职业倦怠、心理困惑多等问题的出现。二是聘请心理专家为辅导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压力管理、挫折应对、保持积极情绪等培训,定期进行心理健康和压力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辅导员对压力的认识和抗压能力,让辅导员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获取缓解压力的技巧和能力。

(四)专业人才培养

目前高校中的EPA计划基本处于萌芽阶段,EAP计划的合理有效实施对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具有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的综合知识和教育背景,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学科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本身就不长,培养的具有过硬技术的专家不多。高校必须加强对EAP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对相关人员在具有某一专业学科背景和相关工作经验的同时要加强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掌握EAP的相关理论和技能同时,高校应选派相关人员积极参与EAP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对于成熟有效的EAP服务项目要进行大力推广、有效实行,为广大辅导员队伍所用。

(五)职业生涯管理

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合理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够有效抑制组织与员工在愿景目标上的偏差,从而有效实现个体和组织的和谐发展。EAP中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个性化的指导。通过职业测评、发展评估等辅助手段帮助员工深入剖析、充分认识自我,根据辅导员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确定明晰的职业目标,并依据辅导员职业规划的三个阶段(职业选择和职业准备阶段、职业早期阶段和职业中期阶段),指导其制定相应的路径和策略以保证各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二是职业生涯“年检”,即通过EAP计划定期对辅导员各阶段的职业生涯管理实现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与反馈,推进辅导员的职业生涯科学灵活、规范有效地发展,拓宽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忻海然,李玲.基于员工帮助计划(EAP)的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37.

[2]于兆良,孙斌斌.心理资本引入高校辅导员管理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35-37.

[3]陈赞.高校辅导员管理与心理契约理论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1,(1):56-58.

[4]刘延金,余红梅,廖克莉.关于高职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35-37.

辅导学生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职业生涯 规划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倾向以及所学知识等自身情况,同时考虑到各种外界因素,制定出的基于个人和单位方面共同需要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发展道路的活动。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现状

1.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明确

辅导员这个职业通常被俗称“高级保姆”或者“消防员”,每天除了承担大量的教育管理部门的琐碎事务性工作外,还要承担帮学生解决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碰到的各种问题。这些琐碎的事务性工作通常由学生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办、校团委、校学生会、后勤保卫处,甚至宿舍管理处传达的各项任务组成。凡是涉及到学生的大小事务,领导、同事都会在第一时间里找辅导员处理,这样使得辅导员长期处于繁忙的机械运动状态。因此辅导员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创新自己的工作方法、深入思想教育方面的研究等。

2.辅导员的职业定位不清晰

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发展道路基本上既有可以走专业职称的教师线路,又有可以走行政岗位的晋升线路。从表面上看,辅导员似乎更有发展前景,因为可以双线晋升,但从专业化、职业化角度看得话,辅导员的职业定位不清晰,反而影响着这一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据统计,有60%以上的辅导员在进入这个行业前,都没把这份工作作为自己的事业去看待,而只将其作为一种过渡阶段,想着要么往学校党政干部发展、要么转到教学、科研等岗位。而且大家都普遍认为,辅导员工作通常属于学校不重视、学生不尊重、晋升机会少,前途很渺茫的岗位。所以辅导员工作几年后都会处于职业迷茫期,看不到自己的方向,找不到自己的前景,体会不到自己的成就感等。

3.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专业化是指某项工作由专门的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进而专门从事某些工作并不断提高的过程。辅导员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渊博的知识面、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敏捷的思维方式、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等。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大部分的辅导员都不是科班出身,所学的专业都与辅导员工作所需的学科没有任何关系,都是毕业于理科、工科、文科等各个领域。因此,许多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面对学生的思想困惑、专业学习、职业规划、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等问题时,都无从下手、都难以从理论的角度上加以权威地分析、概括和指导,因此工作实效性不高。

4.辅导员的职业态度消极怠倦

职业态度是指个人对职业选择所持的观念和态度,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辅导员的职业态度指的是在工作过程中工作方法的选择以及选择过程中的观念等。辅导员在工作中通常扮演着保姆、消防员、联络员或者宣传员等各种角色,这种复杂的工作任务会使辅导员不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是什么,而致使他们缺乏职业成就感。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会使辅导员觉得 “忙、盲、茫”,天天忙着工作、盲目工作、茫然感觉,久而久之就会滋生疲惫厌倦心理。或者有些辅导员自身能力有限,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一直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从而对自己缺失了信心和激情。还有些辅导员可能大材小用,自身能力过强、个体期望值过高,从而理想状态与现实生活产生巨大的差距,而使得他们产生失落感和挫败感。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策略

1.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首先,确定自己的人生志向。也就是要明确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要有自己的价值观,扪心自问一下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否感兴趣,是不是将为教育事业奋斗一生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其次,要进行自我评估。从自己的性格特点、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自己是否适合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再次,要进行外部环境评价。一个人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影响,所以要分析一下自己在环境中处于什么位置、周遭环境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环境对自己发展需要什么条件等因素。

最后,根据各项评估,设定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措施。

2.学校搭建职业生涯规划的平台

首先,学校要从思想上重视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将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统筹考虑,共同进步;也要从行动上给予保障,学校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减少辅导员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德育教育工作。这样才能使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其次,在职称评聘和岗位晋升中要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通常在学校职称评聘过程中需要严格的科研指标,但辅导员的工作通常忙于事务性工作和教育谈心工作,很少有集中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因此学校应考虑其工作的特殊性,灵活变通职称评聘的标准,降低他们在科研方面的要求,从而保证队伍循序稳定的发展。在管理工作的岗位晋升中也要多为辅导员提供相应的发展机会,为其提供多条发展道路――转岗还是留任。

最后,加大投入力度和经费标准,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化的进修和培训。使辅导员队伍能够走向专业化、职业化队伍。进修和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应制定出一个整体规划蓝图并加大经费的投入,建立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面向广的培训体系。比如:辅导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专题培训等,也可进行学历提升、技能提升、素质提升等,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从多方面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是辅导员队伍走向稳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向,认真对待辅导员队伍建设。这样才能充分实现学校发展与辅导员自我发展的双赢模式,为学校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参考文献:

[1]华秀梅.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的意义及途径.安徽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

[2]施福新.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探究.教育与职业.2009(7)

[3]黎妮,王英.谈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家天地.2010(3)

辅导学生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朋辈教育管理大学新生学业辅导

学业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仍然是至关重要的主要任务,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志趣,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实现内涵式发展,是高校的根基所在[1](11-13)。面对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习特点及学习模式从被动向主动转换,学习节奏明显加快,学习环境变化,大学新生入学后面临学业适应性挑战。同时,新生入学可能会有一些适应不良的情况,产生焦虑、厌倦、自责等情绪[2](84-86)。意味着我们更应该关注新生的学业辅导工作,帮助顺利度过适应期,为今后学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朋辈教育管理模式下的学业辅导内涵

朋辈辅导最早起源于牛津大学,所谓“朋辈”(Peer),实际上是“朋友和同辈”的简称,是指年龄相近、职位相当、生活境遇相似的一个群体,他们之间可以是相互熟悉的,也可以是相互陌生的[3]。进入同一所高校学习的学生,有着相似的成长时代背景及求学经历,进入大学后拥有相同的生活环境,接触相同的教育资源,在不断的磨合适应中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念及人生目标追求,对彼此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不断增强。朋辈教育管理模式下的大学新生学业辅导机制能够通过新生群体间的价值认同增强学业辅导的有效性,营造良好的班级学风氛围,帮助大学新生走好大学期间学业发展规划的第一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朋辈教育学业辅导机制,有利于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

2.大学新生学业辅导需求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新生在入学适应期对于学业辅导的需求,优化朋辈教育管理模式下的大学新生学业辅导机制,对安徽某高校265名在校大一新生的学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大一新生在专业学习中积极性高,但专业概念却较为模糊。85.71%的学生选择对专业学习有热情,并想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这一结果符合初入校园的学生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但仅有21.58%表示了解自己选择的专业,对于未来的就业前景明确并能够对自己的职业做出具体翔实的规划。同时自主学习意识强,但缺乏有效的方法。87.34%的學生选择想要自主学习专业相关知识,阅读本专业相关书籍,同时有62.34%的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满意,不是十分有效。遇到学习问题时,45.24%的学生选择自己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视频课、做练习题等自助方式解决,仅有18.34%的学生选择与同学开展互助学习,78.25%的同学认为朋辈互助方式是所有方式中最为有效和快捷的。说明大一年级学生对于学业辅导有一定需求,但是选择朋辈互助的方式解决学习困难的较少,仍然需要探索构建科学完善的朋辈教育管理模式下大学新生学业辅导机制。

3.加强新生朋辈教育学业辅导工作制度化建设

3.1完善朋辈学业辅导的运行体系。

学校或学院应当建立专门的朋辈学业辅导中心专门机构,招募高年级学生团队承担中心日常运行任务,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老师和辅导员进行指导,形成由辅导中心统筹、以班级为基础的学业辅导工作体系;制订并完善朋辈学业辅导工作实施方案;年初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年末进行工作总结。围绕朋辈学业辅导规范管理、学业预警、朋辈学业辅导咨询工作流程、朋辈学业辅导内容课程化建设、朋辈学业辅导队伍建设、监督与考核等内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3.2完善朋辈学业辅导队伍建设。

任何机制的完善运行都离不开优秀队伍的保障。朋辈教育管理模式下的学业辅导队伍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由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组成指导教师队伍,负责对朋辈学业辅导工作进行整体框架设计,对每个学期的参与者设置合理的考核目标,为担任辅导者的学生提供必要的技能指导,例如讲授技巧、心理疏导技巧、学科专业知识等。另一方面选拔学生党员、十佳大学生、研究生科技标兵、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等优秀学生辅导者,共同组建大学生朋辈学业辅导的朋辈队伍,让朋辈学业辅导队伍焕发出吸引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教师群体和优秀学生群体优势互补作用,以学生为本,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3.3建立朋辈学业辅导效果反馈评估制度。

评价体系应包括纵向和横向评估,既有参与学业辅导前后的分类评价,又有参与和未参与学业辅导的比较评价。建设学生学业状况的动态监测平台,包括课程成绩、奖学金、助学金、校内与社会实践经历、科研项目经历、公益活动经历等。将参与朋辈学业辅导的记录和反馈意见及建议,课程不通过率、学业预警率,毕业率,早操、晚自习学风状况等数据作为评估参考指标,全面分析学生参与朋辈辅导的受益情况,广泛收集意见和反馈,使朋辈学业辅导工作得到持续性发展。

4.加强新生朋辈学业辅导工作专业化建设

4.1丰富朋辈学业辅导内涵,充分挖掘相关资源。

在接触有学业问题学生时,应当全面分析造成学业问题的原因,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健康状况、家庭亲子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等。对现有育人资源进行充分挖掘整合,将朋辈学业辅导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发展性辅导相结合,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发展性学业辅导能够为学生提供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业辅导,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完善个人发展目标[4](22-26)。立足于每个院系下设的大学生心理发展辅导中心,对每个学生细致深入地开展个性化的学业辅导,为学生解决长期以来困惑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问题,同时结合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培育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及时调适学业压力下出现的心理问题,增强学生学习韧性。

4.2依托学术型社团,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学术型社团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参与到其组织开展的学术型实践活动中对新生来说是提高专业素养的渠道之一。学术型社团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以学术研讨、课题研究、教学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灵活多样的学术型社团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术交流相融合,促进课内知识在课外的深化运用,丰富学生课堂外的学习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增强新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丰富学生专业知识和拓宽国际化视野。

4.3通过科研训练计划,巩固提升学习成效。

科研训练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是学生朋辈学业辅导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完善学生高低年级交叉科研训练制度,使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科研训练和课题研究,参与各类学科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互相影响带动,拓展专业领域,提髙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朋辈学业辅导有效开展和长效运行。

4.4打造朋辈学业辅导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业辅导中心旨在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发展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个性化指导和支持,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根据不同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及特点采用不同的学业辅导方法,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业需求。学业辅导中心开展学业辅导形式多样,包括工作坊、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互助小组、学业指导平台、团体辅导及个体辅导等,辅导方式的创新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养成,大大增强学业辅导效果。除了专业指导教师外,品学兼优、热心公益的朋辈学生辅导团队成员也是学业辅导工作的主体力量,他们往往与辅导对象有着相近的年龄和情感体验基础,沟通交流更加顺畅,具有特别的优势,可以承担一对一辅导、答疑等工作。

5.加强新生朋辈学业辅导精准化建设

5.1实施全覆盖的“开学第一课”计划。

新生朋辈学业辅导是大学生学业辅导体系的第一站,能够帮助新生顺利从高中学习模式转变成大学模式,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生朋辈学业辅导要从增强学生的适应性系统规划和整体设计,新生“开学第一课”计划的辅导内容可包括髙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学术型社团宣讲活动、学长导航制度推行、学习互助小组建立、学术前沿讲座、专题讲座、专业导论等。

5.2面向学业困难学生实施预警及个性化朋辈学业辅导。

学业困难学生是开展朋辈学业辅导工作关注的主要对象之一,学业辅导以个性化指导为原则,根据学生学习困难的等级施行预警机制和一对一辅导。通过学业困难学生的筛查,建立学业辅导档案,确定学生学业困难的具体原因和程度等级,制订有针对性的学业辅导计划,根据学业困难学生不同时间节点的学习状态动态调整学业辅导计划。每个学业困难的学生可能存在多个导致学业困难的问题,例如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往往自律意识较差,时间管理能力弱,对于大学生活和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缺乏合理规划等,因此需要全方位、连续性的个别学业辅导,学生朋辈辅导者在学业情况跟踪和督促上有很好的优势。

5.3依托网络平台,打造精品朋辈学业辅导项目。

通过实际走访调研,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和期待,并以此设计辅导内容,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设计、实践、反思,推出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及富有特色的项目。结合大学生慕课平台、超星学习通等网络课程平台,推动朋辈教育管理下的学业辅导课程化建设,让更多的同学受益。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面向学生群体及时开设朋辈辅导微博、微信平台,定期推送朋辈学业辅导栏目,提供预约服务,把朋辈学业辅导的理念、内容和活动融入新媒体技术之中,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增加资源获取的便利性。

5.4实施全程跟踪,实现全过程管理。

建立辅导对象个人成长记录,因材施教,一人一策。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实现普通学生群体的个性化系列定制辅导,同时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对朋辈学业辅导中心团队学生群体每个阶段的辅导内容提供指导,为后期辅导效果评估与改进提供建议。在学生群体中总结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通过开展主题报告会、主题访谈的形式带动朋辈学业辅导工作的开展,让更多的学生主動加入这一群体中。

6.结语

辅导学生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职业规划 辅导员

目前,不少大学生对就业情景感到迷茫、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或者就业后频繁跳槽,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为缺少了正确的职业规划。针对当前的就业压力,不少高校皆开展了一系列的职业生涯规范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这其中,辅导员的贡献作用不容小觑。

一、职业生涯规范的概述以及发展现状

“职业”,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以获得物质报酬作为自己主要生活来源并能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在社会分工中具有专门技能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职业规划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对每个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对其今后的就业以及择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有让人感到欣慰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总体而言,与发达国家相比,现状堪忧。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高校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加深。但是,我国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范的研究工作起步晚,尚处于引入和探索阶段。职业生涯规范尚属于新鲜事物。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范意识薄弱,职业目标模糊不清,在职业的选择上易受外界影响和干涉、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辅导员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1.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

从计划经济时代迈入市场经济之后,国家统一包分配的政策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就业政策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于刚走出象牙塔的毕业生而言,他们要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要应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必然会显露出许多的不适应。再者,用人单位不仅要求毕业生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也希望求职者能具有多方面的素质。而且,用人单位和学校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导致了毕业生层次结构矛盾突出,就业面相对狭隘等问题。这些都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2.辅导员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优势

辅导员无疑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途中的设计师和指路人,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般而言,相较于其他老师,辅导员和学生的接触时间较长,有的辅导员和毕业生们的接触时间甚至长达四年。在这个漫长的相处过程中,辅导员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日积月累,对其能力、爱好和志趣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掌握。再次,辅导员缘于其工作之便,能及时地和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有效掌握了他们的心理动态,并有针对性地提供辅导和帮助。另外,工作多年的辅导员对就业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及时调整学生职业规划的盲目性,助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三、辅导员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做法

1.根据学生的特色因材施教

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目标,具体到职业生涯规划上去,表现为:大一是职业生涯的认知和规划阶段,大二是基本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阶段,大三是职业定向指导阶段,大四是就业准备的冲刺阶段。因此,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而言,辅导员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进行阶段性指导。

另外,对于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往往较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就业方向,辅导员应在学生的专业基础上进行就业指导,对于就业面相对狭隘的专业,辅导员应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向相关行业投简历。

最后,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的性格特点明显是不一样的:推销行业要求活泼外向,会计行业要求细心负责,工程类行业要求胆大严谨等等。因此,针对学生们的性格特别,辅导员应积极与之沟通,科学地指引学生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就业观念

就业指导课程如雨后春笋在各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各高校的就业率也有了提升。但大部分工作流于形式,有些统计进来的数据还只是签个意向协议的数据,不能正确地反映就业形势。事实上,大学生在就业观念方面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就业缺乏自信,往往表现为对工作低要求,有份工作就好;二是有些毕业生盲目自信,就业时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频繁跳槽。这些观念都对大学生的择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更与所提倡的科学择业观是背道而驰的。为此,辅导员在给大学生进行就业辅导的时候,一方面应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认清自己的价值,找准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避免大材小用,大财不用,造成人才浪费;另一方面,结合社会现实,让他们清楚意识到现实与理想工作的差距,避免小材大用。另外,在给学生们灌输科学的就业观时,要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并注意形成系统的科学的体系。

3.建立广泛的就业资源网

皇晓东任职的五年来,他所在的土木工程学院的就业率一直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个傲人的成绩取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就业资源网的建立。多年以来,皇晓东老师用心经营了一张张学生就业资源网。一方面,他广拓就业渠道。在他的包里,存有联系用人单位的名片达三大本,数量有好几百张。每年,他给用人单位发函多达两百多封,还通过电话、QQ、MSN以及短息等多种渠道密切关系就业动向,收集着多方面的就业信息。另一方面,他还充分利用手上的人脉资源,他的亲朋好友和学生们都被调动了起来。很多行业、很多单位都有他帮助过的学生,受他的影响,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地帮学弟学妹们联系就业单位。

对于这个“诀窍”,一些任职多年的辅导员也零零散散地收集过一些就业资源,但很少有人能像皇老师一样把这些资料用心地经营成一个颇具规模的资源网。可以料想,有了这么一个资源网,辅导员就能方便地与用人单位联系,获知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进而能更准确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甚至帮助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成立.浅谈班主任如何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5).

[2]刘宇霞.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

[3]田松.浅谈改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J].职教研究,2010.

上一篇:计划生育协会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人力资源年度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