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06 04:02:40

辅导员培训总结

辅导员培训总结篇1

第一,辅导员工作是一份良心上的工作。教育部第24号令对辅导员工作提出的要求第一条便是“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将辅导员工作定位在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这一服务性更加使我觉得辅导员从事的是良心活,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态度和处理学生事件的方法上。涵盖热心、耐心、公心、爱心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互相联系,共同作用。

比如我现在带的是大一的学生,新入校门的他们是怀着无限憧憬走进大学校门的,对大学里的各项事务都充满了好奇,他们不知道怎么来规划大学生涯,不知道如何度过人生最值得珍惜的时光,这就需要辅导员下功夫进行正确的引导,特别是这个阶段正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的时期。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上文化多元思想多流的渗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价值观念的形成。他们时不时地会困惑,会迷茫,会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名人生导师来进行指引。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就需要来担当引路人这一角色。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心态,拿出十分的热心,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在学生困顿的时刻,在学生疑惑的时刻,在学生艰难的时刻,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还记得素质拓展训练中那段生命之旅,正是因为有一双无论在平坦的泥地还是在陡峭的山路,无论在铁丝网下还是在独木桥上都不松懈的手,才让广大女学员感动得痛哭流涕。我想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就应该充当那双手的作用,陪伴学生度过大学四年。同时,在学生有思想问题找你解决的时候,要做一个最好的倾听者,同时给与真诚的建议。他们的思想可能比较天真,可能比较不成熟,这就需要辅导员耐心地听,耐心地讲,而不要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浮躁的情绪,真正做到情为学生所系。

之所以说辅导员是一份良心的工作,还表现在奖学金的评定、助学贷款的核实、助学金的发放上。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有一颗公心和爱心。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学年评优奖先,使奖学金真正落实到优秀的学生。同时认真核查贫困学生实际情况,关心困难学生的生活,使助学金真正发放到他们手里。鼓励贫困学生不自卑不心虚不攀比,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回报国家和社会。总之,真正做到利为学生所谋。

第二,辅导员工作是对能力的挑战性工作。这个能力包括了协调力、应变力、沟通力,具体指的是协调上级职能部门与学生之间上通下达的能力,应变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沟通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

就协调力来讲。从事辅导员工作两个月以来,虽然时间还很短暂,但已经真切地体会到辅导员工作的琐碎。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助学金、越冬补助等贫困资助工作;新生入学教育、学校规懂校纪知校史、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编排班级、宿舍、学号,选任班干,组织活动等日常管理工作,这些都成了辅导员工作中的必修课。这就需要应对学生处、教务处、党委等职能部门的工作布置,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若不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则充当不了桥梁这一角色。

就应变力来讲。学生工作不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的,虽然日常管理还能找到一些固定的模式,但总排除不了突发事件的可能。面对突发事件,要求辅导员做到沉着冷静,第一时间上报,从大处着眼,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方式。

就沟通力来讲。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需要交流的。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否让学生满意,是否被学生接受,在学生不好意思向老师反映的情况下,就需要辅导员作为中间人协调。同时辅导员也应经常向老师了解学生的上课表现及出勤情况。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辅导员就要积极解决调和矛盾。维护年级学生的和谐、稳定。

第三,辅导员工作要求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我们从事的是思想政治工作,首要的要求便是自身政治强。必须与时俱进,关注国内国际时事政治,关注国际局势的发展变迁;主动并经常学习理论知识,用正确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先进的理论指引自身的行为。“学高仅能为师,德高方能为范”,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成为一名令学生尊敬和钦佩的大学良师益友。同时,科学文化的加强也是不可或缺的。大学生是社会上最先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作为与他们打交道的我们也要具备较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与学生有更多交流的话题,更准确地为他们引路。辅导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比如我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科班出身,就要在工作中把这一门课尽快补上,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掌握心理辅导技术,掌握教导方法,应用到做学生工作的实践中,指导工作有序地开展。

另外,在此次培训中,另我感受较深的一点还有,专职辅导员未来方向的发展。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受重视,专职辅导员的工作也被推上了一定的高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部提出鼓励专职辅导员向专职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并制定相应的政策。这些都使我很受鼓舞,坚定了从事这份工作的信心。

辅导员培训总结篇2

一、为什么要课改:

1、社会发展呼唤创新人才

诺贝尔奖设立至今已1xx年,评选98次,有700余人获奖,占世界人口1/5的泱泱大国--中国没有一个人获奖。在国外的美籍华人却有七人获此殊荣。为什么聪明的中国人只有在外国的环境中才显示出更高的创新才能?

2、基础教育课程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不能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发展要求;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过于强调课程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要求所有学生必须用同样时间、同样进度学习同样内容,达到同样的要求。

二、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初步认识:

1、现行高中化学课程结构

必修(化学ⅰ): 140课时 偏文

必修加选修(化学ⅱ):259课时 偏理

2、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

3、正确树立高中化学课程理念

建立有共同基础而又能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可选择的化学课程体系;强调化学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能应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启迪,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现状,帮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导 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学习需要和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工具,参与学习过程给予帮助、指导。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教学生活。

三、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几点体会:

1、认识课程模块的教学功能

选修→化学素养:理解化学与技术的关系,运用化学概念和原理,拓展化学实用性知识,强化学生的技术意识。

2、学生学习方式将多样化

问题讨论:在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思考、解疑

信息加工:从多种媒体和场所获取知识并整合

方案设计:针对不同任务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共同配合,互相交流

实验探究:体验探究过程,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

调查咨询:理解化学与生活、环境和科技的关系

反思评价:反思、调整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

3、新课程倡导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的特征。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监控下的学习。学习者依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学习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取得有成效的学习结果,得到成功感和满足感。

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被动接受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带有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

⑵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元认知能力,寻找适合与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⑶教学设计要关注并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 注重教学情景设计、给学生自主学习以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学习指导要重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使学生要学、能学、会学、主动地学。

4、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必须不断充实自我

⑴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地位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是教书的匠人,而应肩负起了解人,培养人的工作。教师不是学生的主宰,学生也不再教师的工作成绩与效果的表征。新课程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在课堂上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调整者。

共2页,当前第1页12

⑵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发扬继承优秀的教学传统,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努力实践.探索,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结合新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知识。对sts的认识水平扩大知识面,提高信息获取、加工和传播水平。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四、新课程的几点困惑:

课程改革会不会半途而废?考试评价能否作相应改革?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支持?如何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学生层次差别很大,如何实施?

实验多,资源不足,活动多,课时不够,教材与评价不一致等。

辅导员培训总结篇3

关键词: 专业化;辅导员 ; 培训;研究;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化的建设离不开专业化的培训,通过专业化培训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能更好地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为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以专业化的视野开展高校辅导员培训研究是迫在眉睫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必要性

(一)现实要求。

所谓“专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应当是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培养,掌握有关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就要求辅导员培训不仅要使辅导员了解一些学生工作的相关知识和工作方法,而且要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

(二)个体发展的要求。

一是系统知识与技能的要求。由于受到自身学科领域的局限,辅导员大多无法系统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岗位的基础性要求;二是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高校学生学生构成的层次性、复杂性日益突出,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日益凸现,学生工作任务繁重,难度加大,迫切需要有一批专门人才投身到辅导员工作中。因此,开展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是辅导员成长、满足辅导员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的必然。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仍处于探索阶段,尚不能完全适应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容缺乏针对性、目标相对较低。

目前辅导员培训多停留在以辅导员岗位职责的一般介绍、常规的工作方法总结以及政策、规定的诠释上,以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为主,缺乏对培训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培训内容较狭窄,在对辅导员分层次、分阶段的适应性引导、职业能力提升、研究意识和研究方法的培养、个性化发展以及辅导员工作所需掌握的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着力较少,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二)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培训主要以讲座形式开展理论培训、工作讨论等,缺乏交流的氛围和一对一的有效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培训经费,难以开展有特色、有创新的培训活动,无法为辅导员提供系统的信息,致使培训缺乏有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

(三)缺乏专业化培训的机构和师资队伍。许多高校对辅导员的培训基本上都由学生工作部(处)组织,没有设立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专门机构。而学生工作部(处)由于忙于大量的学生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培训。同时,进行专业化培训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培训技巧尚待提高。这些都给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培训体制仍不够完善。许多高校虽然加大了培训的力度,但是对于辅导员的培训仍然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在制度保障、经费支持、考核制度等方面仍有所欠缺,客观上降低了培训的效果。

三、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开展。

(一)统筹安排,建立健全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工作队伍。建立系统、高效的专业化培训机构和队伍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高校应注意吸收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结合学生工作进行专题教学和课程项目开发研究,建立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师资队伍,为有效开展和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支撑。

(二)科学规划,进一步完善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内容。辅导员培训应根据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特色和职业要求,有针对性的科学的系统安排培训内容,全面提高其专业素养。

1.以基础性为原则的岗前基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培训和从业技能培训,使新辅导员了解辅导员的岗位要求、工作性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基本从业技能。

2.以提升性为原则的职业能力培训。辅导员的工作特点要求辅导员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针对辅导员科研能力、危机处理能力、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也必不可少。

3.以拓展性为原则的专业知识拓展培训。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人文素质,因此应设置系统的专门培训,将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补充,包括有德育、教育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培养一支具备一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专业人员队伍,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养。

4.以发展性为原则的个性化发展培训。针对辅导员职位需求、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的差异性,以满足辅导员不同的需求为目的设置培训内容,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内化需求,构建培训新平台。高校应积极构建平台,为辅导员发展提供空间,把培训内化为辅导员自身的需求。

1.构建课堂教学平台,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主渠道中的作用。辅导员应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让课堂教学对辅导员提出的理论水平要求转化为辅导员对培训的自觉追求。

2.构建理论研究平台,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专业研究方向,朝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学校在政策上应有所倾斜,在课题申报、研究经费上对辅导员有所支持;在辅导员考核上对于科研项目也应有所要求。通过不断提高对辅导员的理论水平要求,使得辅导员自觉追求提高自身能力的培训。

3.构建实践平台。根据目前培训以理论授课为主缺乏可操作性的培训的现状,积极构建辅导员实践平台,以团体辅导、拓展训练、挂职锻炼、学术活动、外出调研、沙龙等形式开展辅导员培训交流,多层次多方位的拓宽辅导员视野,提升辅导员整体素质。

4.构建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开设微博、论坛、QQ群、飞信等各类网络交流工具,开展辅导员间的网上学习与交流。

(四)完善体系,构建专业化培训长效机制。辅导员的培训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切实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高校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完善管理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工作激励机制、评估机制等,构建起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辅导员培训总结篇4

我省教育技术能力教学人员(初级)网络远程培训选用由教育部师范司和国家项目办审批,北京大学开发研制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网络课程平台》。该课程参考了国际主流的网络教学模式,采用引领式在线学习模式开展教学,且与我省现用的培训教材配套。

为促进项目的深入开展,省项目办开设陕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专题网站(省略),该网站是省项目办与各市、县(区)项目管理部门交流、协作的平台,为各级培训机构和教师提供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和相关培训支持等服务。

一、网络远程培训管理与教学管理方式

(一)课程的项目管理分为省、市、县(区)三级管理体系。

(二)各级课程教学组织管理方式:省项目办负责组织各市网络远程培训课程辅导教师和教学监督(管理者)人员培训和研修活动;市级项目办负责组织和管理本地辅导教师和教学监督人员,并组织开展一线教师的培训工作;县(区)级项目办负责组织本地中小学教师的远程学习与管理。

(三)课程的教学活动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在线进行。网络课程平台概述详见项目专题网站:资料下载。

(四)培训采用班级学习方式进行,班级组成要求为:

1 每个培训班学员人数为50~100人。

2 每个培训班设1~2名辅导教师。

3 每个培训班设教学监督员2~3人,分别由各级项目办指定专人具体负责。

(五)课程结业与证书

1 学员逐次完成相关模块测验、讨论和作业后,提交结业申请。

2 辅导教师完成对参训学员作业、讨论等评价后,平台将生成各学员的培训成绩。

3 省项目办审核后,将培训成绩反馈各市项目办。

4 结业证书由省项目办统一向培训合格学员颁发。

二、各级项目办具体职责

(一)省项目办职责

1 负责全省教师培训组织管理工作,制定各年度培训计划和方案,监督指导市、县级培训日常工作。

2 逐年完成各市辅导教师、教学监督员的培训和研修工作。

3 按照各市上报的培训计划完成开班工作(详见附件:网络课程开班流程)。

4 采取必要措施,协调、检查、指导、评估各市网络培训课程的实施情况。

5 定期在项目专题网站上通报每期参训学员学习情况和辅导教师教学情况。

6 负责参训学员的结业审批及颁发结业证书。

(二)市、县(区)级项目办职责

市、县(区)级项目办将在省项目办的指导下,负责网络课程培训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1 了解网络远程剖11的目的和宗旨。

2 了解网络课程的内容和平台的管理要求。

3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研究本地区网络培训的发展规划、方案,确定培训对象和培训点。

4 按照网络课程必备的硬件及网络环境要求(具体要求详见项目专题网站:资料下载),为顺利开展培训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服务。

5 市、县(区)级项目办在省项目办的指导下,完成辅导教师、教学监督等人员的组织、管理以及研讨备课等工作,并完成学科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名单的汇总与上报等工作。

6 负责为每个培训班选派1~2名辅导教师和2~3名教学监督人员在线组织、监督管理参训学员的学习情况。

7 负责完成开班前各个角色名单的登记、汇总、上报、下发等工作,确保参训学员、辅导教师、教学监督等人员在开班前能够进入网络课程平台。

8 协调、检查、指导、评估各培训班网络培训课程的实施情况。每期培训班结束后,及时完成学员学习评价和辅导教师教学评估等工作,并及时汇总、上报省项目办。

三、辅导教师工作职责

辅导教师服从各级项目办的安排,认真负责地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承担培训任务。在网络远程培训期间,辅导教师须按照工作规范要求(详见项目专题网站:资料下载),保证在线辅导时间,有效引导参训学员学习,指导学员按照课程要求完成学习内容和相关作业。积极与教学监督和学员保持联系,及时反映并解决学员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和其他情况。

四、教学监督人员基本职责

各级教学监督员必须按照操作指南(详见项目专题网站:资料下载),严格对课程开展情况、学员在线学习情况、辅导教师教学情况等进行在线了解、监控和督促。

(一)培训进程的管理与评估:检查培训前各项准备工作情况;掌握课程计划实施进程;根据要求组织辅导教师进行开班前准备工作;收集、保存并分析培训过程中各模块的调查反馈数据;了解本地参训学员培训结业情况。

(二)学员学习情况的管理与评估:组织和监督参训学员在线登录和学习情况;了解和评估学员的学习进程、活动参与程度及作业完成情况;审核学员学习成绩。

(三)对辅导教师教学的管理与评估:通过多种方式检查、了解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评估辅导教师教学指导和协调能力,及时解决辅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四)教学监督员要及时将各方面情况向项目管理部门汇报,并就其中重要问题开展讨论,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

五、辅导教师、教学监督员选拔要求

(一)辅导教师选拔要求

1 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有较为便利的上网条件,并能保证培训期间每天登录教学平台的时间。

2 参加省级网络辅导教师培训并合格者,以学科教师为主。

3,热心于项目教学工作并具备相应的教育技术指导能力,能够承担本地区的网络课程培训任务。

(二)教学监督员选拔要求

1 具备网络学习的环境与条件。

2 参加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并合格者,已深入了解网络课程教学和管理要求。

3 具有项目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并具备较高的指导能力。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 主要由各级项目管理人员或优秀辅导教师担任。

六、教学及技术支持服务

辅导员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新疆高校辅导员队伍问题强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新疆高校中,辅导员作为一个教育群体,发展较为缓慢。同时,由于新疆高校所处的地缘特殊性、民族特殊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辅导员工作也具有了自身的特殊性,呈现出了不同于内地高校的特征,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新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

(一)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从目前辅导员队伍的现状来看,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和文科院校的辅导员学科结构及其反映的知识结构,比较贴近辅导员专业化对其应具备的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知识的要求;理工科、多科性或单科性专业学院的辅导员学科结构及其反映的知识结构,与辅导员专业化对其应具备的相关学科专业背景知识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总的来说,贴近要求的辅导员所占比例较小,多数未经专门学习的辅导员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知识准备不足,导致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偏低,不利于辅导员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更不利于辅导员队伍自身的建设和发展[1]。

(二)辅导员队伍配备不齐,结构欠合理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主要有三种类型专职辅导员队伍、专兼职结合的辅导员队伍、兼职辅导员队伍,辅导员队伍呈多样化的特点。尽管如此,许多高校还是不能达到1:200的比例配备标准,辅导员的配备比率偏低,辅导员的工作任务繁重,事务性工作挤占思想教育工作成为普遍现象。辅导员队伍的配备不齐,降低了辅导员的平均管理人数,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辅导员队伍本身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专业职称结构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目标。总体上,辅导员队伍的力量和配备与艰巨而繁重的与人任务相比尚有一定的距离。

(三)辅导员队伍稳定系数低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系数较低,辅导员对思想政治卜作价值的认同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缺乏连续、独立的专业发展标准;2、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健全的考评与激励机制;3、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四)自身能力素质较难适应新时期辅导员工作

目前的辅导员队伍在理论上还缺乏研究,自身的素质能力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且,大多数高校不够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工作,没有为辅导员制定常规培训计划,不能为辅导员提供接受专业、正规的学习和深造的机会。[2]加之,因辅导员的职责不明、定位不清,使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挤占了辅导员学习、研究的时间,使辅导员无暇顾及理论知识的强化,进而缺乏正确指导实践的理论依据,造成辅导员的工作只是原地踏步,得不到创新和突破,难以有效完成新时期辅导员工作任务。

二、新疆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新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环境因素分析

目前,新疆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存在“理论上重视,实际工作中轻视”的外部环境。主要体现在:一是认为辅导员工作比较清闲,就是与学生沟通交流等;二是认为辅导员工作一般人都可以做,不少人认为辅导员工作无论是工作时间还是工作内容都具有很大的弹性,具体工作相对较少,只要学生不出事,就没有太多的事可做;还有人认为辅导员只不过是一般的管理人员,甚至是教学科研部门流出来的富余人员,其工作谈不上技术性和专业性。其实,辅导员工作实际上是一件既劳心又劳力的工作。首先,辅导员工作没有工作与休息时间界限,经常是白天工作后,晚上或双休日也照样加班加点,遇到突发事件不管什么时候都得赶到现场处理;当前辅导员工作正处于历史上最困难的阶段,一方面来自家长、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过分注重经济效益的社会环境又不利于德育教育,因此,辅导员的思想压力特别大。作为辅导员,不仅必须具备从事学生工作的基本素质,还要在长期工作实践中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掌握学生工作的规律,更好地完成学生工作任务。

(二)高校辅导员体制因素分析

1、辅导员属性结构。目前高校辅导员主要由专职与兼职人员两部分组成。兼职辅导员一般是由业务课教师兼职,实行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肩挑”。这种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发展趋势了。学生政治辅导员最基本的两项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难度和工作责任都非常大,工作事务尤其繁琐,对时间的需求量很高。在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同时,很难兼顾教学和科研,两者始终难以相继。角色和时间的冲突,使他们精力分散,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工作或教学中。

2、辅导员工作结构。目前,由于高校扩招等的原因,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结构的落实中出现了偏差,很多忙于事务性工作,导致其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所削弱,效果很不理想。

3、辅导员管理结构。伴随高校扩招和高校改革的深入,对辅导员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方法有了新的要求,直接影响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对于辅导员的选拔、培养、管理需要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建立新的辅导员管理制度,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更好的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以更好的促进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4、辅导员的发展结构。高校竞争机制的引入,当前辅导员担心从事政治辅导员工作影响自己以后的发展,思想压力大,有后顾之忧,使得这种状况有加重的趋势;加之由于工作地位得不到承认,职务晋升职称评定难以得到解决,经济待遇得不到倾斜,一部分辅导员准备转行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一批年龄小的报考研究生,准备走“曲线转行”的道路,因此,这些年来学校补充年轻政治辅导员越来越困难,特别是优秀本科生不愿留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中更是无人从事此项工作,从而造成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了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持续提高。

(三)自身创新因素分析

目前,辅导员的知识能力素质与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众所周知,辅导员工作要讲究方法,如何对待学生,如何对待家长,如何搞好与任课教师的关系,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股绳,需要对其进行专门培训。然而就现在辅导员队伍整体而言,存在着学历结构有待提高,知识结构单一、理论素养有待提高等众多问题。这些因素都客观上影响了辅导员沉下心来,将辅导员工作做得更好,并开展相关理论研究的能力,导致缺乏创新性的思维和能力从事和拓展辅导员工作。

三、强化新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辅导员准入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辅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科学设岗。新疆高校应当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建议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辅导员。并且针对本、专科生、研究生的差异性,合理设置一线辅导员岗位,可以以高于1:200的比例进行配置,可以坚持专兼结合,也可以从高年级在校生中选拔各方面条件优秀的学生作为辅导员助理。

2、严格选拔。由于新疆高校所处地域的特殊性、民族的多样性以及越来越显著的重要性,应当在高校辅导员的选拔条件中,进一步明确双语共同交流能力的重要性,要参照新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对双语能力的要求,逐步将双语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选拔条件,在政治合格的前提下,更应当注重个人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的素质。要严格选聘程序,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新疆高校辅导员的选拔应当紧密联系实际,根据基层学院的实际情况,确定需求数目,并由学校层面进行综合分析并按照程序招聘。

3、建立和完善辅导员资格证书制度。在新疆各高校中,可以尝试建立“自治区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由该基地进行统一的培训,也可由各高校的“辅导员基地”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和长期培训,真正做到辅导员上岗有“上岗证”,非学历培训有“培训证”,岗位进修有专业证书。

(二)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不断完善辅导员专业培训机制

1、要转变以往的“填鸭式”培训方式。新疆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应当坚持“校内培训”与“走出校门”培训的相结合的原则,在做好校内辅导员日常培训的同时,要依托自治区层面的思想教育基地以及高校间的联合培训项目,进行培训。此外,培训内容可以充分借鉴企事业单位进行培训的一些好的做法,如,素质拓展训练、团队合作等。

2、在充分发挥校内日常培训的基础上,要紧密联系实际,可以充分利用一些主题活动、大型高校赛事、校企合作项目等的途径,将辅导员培训与支援活动、社会服务相结合,积极推进新疆高校辅导员培训的专业化,提高新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话水平。

3、将培训进修与学历教育紧密结合,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根据目前辅导员的发展规划,新疆各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内地高校援疆的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区内高校辅导员赴内地进行培训进修的项目,特别是遴选一批辅导员赴上海、北京等辅导员工作走在前列的辅导员基地进行培训进修。此外,还应积极为广大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学历教育的条件,鼓励从事一定时限的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或其他方向的学位,实现辅导员队伍学历教育的常态化。

4、准确把握工作动态,合理设计培训内容,在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建设、班级管理、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学习指导等方方面面的基础上,要重点的突出辅导员的专业性知识的培训。

(三)内外结合,突出重点,不断完善高校辅导员综合激励机制

要按照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按需激励、民主公平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综合激励机制[3]。

1、要建立基于能力和绩效的以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制定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薪酬制度激励。新疆各高校应当按照对内公平与对外公平的原则,参照本地区、同级别的高校辅导员平均薪酬水平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不断提高辅导员的薪酬水平,并且在现有基础上,更加注重薪酬与业绩的挂钩,使其充分体现劳动价值,避免分配制度的平均主义,以增强公平感从而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

2、要建立基于个人成长的以坚决落实辅导员双重身份、两种职能应享受的权益、实施专职辅导员学历提升计划、建立辅导员的养用机制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发展激励。要落实辅导员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党政管理干部)、两种职能应享受的权益。新疆高校要切实解决好辅导员职称评聘问题。

3、建立基于个人价值实现基础之上,以给予辅导员足够的地位和荣誉、协调学校目标与辅导员个人目标为主要内容的事业成就激励。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关的政策,切实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学校应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树立一批辅导员先进典型。新疆高校要引导辅导员将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结合起来,使辅导员了解学校学生工作的总体目标,让他们看到实现学校目标给自己带来的利益。

(四)紧密联系实际,科学设定考评指标,不断完善考评机制

要紧密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和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按照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要制定科学的考评标准,以信度、效度为基准,设计全面、科学、动态性的评价指标;突出考核内容中的辅导员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建立自评、学生评、学校评相结合,抽查、评比、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简单明晰的辅导员工作考核指标,注重过程性评价;并将结果进行公示,推动辅导员考评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赵庆典、李海鹏.高校班主任的心愿[J].中国高等教育报,第3版,2005-8-14

2. 曲建武、吴云志.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建设问题研究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06,(19).

辅导员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学生处;辅导员;存在问题;管理优化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目前高校辅导员除受院系自主管理外,还受高校学生处或学生工作部总体领导和管理。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需要高校学生处进一步完善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职能,实现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优化。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

第一,思想政治素质不够。虽然辅导员岗位并没有要求必须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但是对思想政治素质还是要求很高的,很多辅导员没有具备一个辅导员应有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科学,需要不断的研究探索,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要求。

第二,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够。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许多高校辅导员工作始终处于非专业、非职业化状态,表现为没有完整的知识系统,没有认同的职业标准,没有认可的评价体系,造成人员过渡性强,工作经验口传身授。

第三,受重视程度不够。高校普遍存在一种轻视学生工作、看不起学生工作的倾向。对建设学生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认识不够。圈内人重视多,圈外人重视少;有问题时重视多,少问题时重视少;口头上强调重视多,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措施少。

第四,培训提高不够。高校对学生工作队伍使用多,培训少,学生辅导员平时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在学习、更新知识方面的机会不多,特别是出国、进修学习、培训考察,几乎与他们无缘。他们的学业得不到深造,职称难以晋升,工资待遇上不去。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总目标的依据是从两个实际出发:一是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德的要求出发;二是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的任务与科学化需要出发,以此达到建立一支政治坚定、品德优良、业务精湛、作风正派、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总体目标。

(一)建立一支信念坚定、乐于奉献的辅导员队伍

高校学生辅导员担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在学生面前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建立一支业务精湛、工作出色的辅导员队伍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育人是有规律可循的。辅导员必须不断充实新知,掌握学生思想变化的新特点,探索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变化发展的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开拓创新,提高工作艺术水平,以精湛的业务赢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效果。

(三)建立一支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辅导员队伍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需要团结一致、相互配合才能做好的工作。院系内部的辅导员需要团结一致、相互配合,不同院系之间的辅导员也需要团结一致、互相配合。打造一支团结奋进的辅导员队伍是实现辅导员队伍整体优势的重要环节。

三、高校学生处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优化

(一)统筹规划,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发展

要选拔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或业务进修,鼓励和支持辅导员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并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要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根据工作需要,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输送或地方组织部门推荐。根据本人的条件和志向,也可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输送。高校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要重视专职辅导员的经历。还可选拔部分辅导员在学生处兼任职务,熟悉学校运行管理的整体流程。

(二)搭建平台,促进辅导员之间的交流

学生处担负着整个大学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与建设任务,因此不同院系辅导员院之间的互相交流尤为重要。辅导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可以使辅导员之间取长补短,也可以促进学校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还可以使辅导员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从而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氛围。可以经常的组织小型的经验交流会,讨论自己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先进方法和不足之处。也可以针对某一个话题,如大学生心理问题,组织小型讨论沙龙等。

(三)创建辅导员培训基地,建立辅导员协会,形成科学的养用结合机制

学生处可定期邀请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院系副书记做专题培训,也可针对具体内容做专项培训,如职业发展教育辅导员专项培训、心理辅导辅导员专项培训、生活园区住楼辅导员培训、院系资深专职辅导员培训等。此外,学生处要重视对辅导员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

(四)规范考评,健全辅导员工作评估制度

高校学生辅导员从事的工作繁杂,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具有强烈的不可预见性,他们的工作业绩短期内也很难衡量,要制定科学的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定期对辅导员在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党团活动、科研成果、获奖情况、就业工作、特困生工作等诸方面进行总结、评估。通过评估,评选出年度优秀辅导员。

参考文献

[1] 王树荫.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7,4,3-7.

[2] 伊莉.如何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J].青年与社会,2012,10,228.

[3] 李卫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J].高教论坛,2006,4,185-188.

辅导员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新辅导员;培训;建议

首先,我们须知道新聘任辅导员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

第一、新任辅导员虽然普遍有较高学历,但学历不代表辅导员工作的执政能力。从学历上看,这些辅导员都很高,但是,高学历与辅导员本身的工作并无直接关联,因为他们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并不是如何管理学生。在辅导员这个岗位上,任何新人均没有专业而言,而都需要从头做起。即使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也不能算是完全对口,因为辅导员的工作不仅包含思想政治教育,更包含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所以,对于辅导员的工作本身来说,不应该看重学历,而应该把新任辅导员看作从零开始的学生,培训就是要解决这些学生们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认知和了解,从而迅速适应辅导员工作。

第二、新任辅导员对于如何做好学生工作都有自己的理解,但这种理解固然有很多有意义的东西,但更容易有一些偏见,甚至有些想法与辅导员的职业道德相违背,需要及时的认识和调整。一般来说,新任辅导员对于学生工作的理解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是自己做学生时候的直接经验所得。第二,新任辅导员对于学生工作的理解来自于对他们自己原来辅导员的反思。第三个来源来自于外界对于辅导员工作的介绍,比如查阅相关书籍,在网上查询一些资料等,包括阅读一些辅导员写的札记、博客、论坛等。虽然这些资料都有利于新辅导员快速认识这项工作,但事实上,对于新辅导员工作有直接帮助的资料并不多,论文类的资料更偏重于理论,缺乏新辅导员能直接理解的指导,辅导员札记、博客、日记更侧重于感悟。

第三、新任辅导员刚刚开始工作,正在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思考问题的角度仍可能会存在一些偏差。很多新辅导员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能够从学生角度对于辅导员工作进行理解,甚至做工作中会混入一些学生的思考。从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诚然有其好处,但作为一个辅导员,必须有其职业操守或者职业道德,必须迅速熟悉从职业角度出发的思考方式。在了解这些基本特点后,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安排辅导员培训了。但是,就培训本身来说,根据一些相关经验,在进行培训计划的时候有很多问题必须考虑在内。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这些方面:

一、辅导员培训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对于新辅导员的培训,这些方法应该有所偏重。目前,辅导员培训集中在三种做法上。第一是通过一系列讲座,包括专家学者的讲座来提升辅导员的基本素质。他们的确能在短时间内带给新任辅导员们大量的知识。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对于新任辅导员培训效果是最差的。新任辅导员对于学生工作的经验为零,对于他们讲一些理论只能是听听看,并不能让他们联系实际有所领悟,所以效率可以说是最低的。第二种方式,即是由比较有经验的老辅导员对于新辅导员进行工作讲解。这种方式较第一种方式来说效果要好,多个不同方面做得比较优秀的辅导员可以给新辅导员不同方面的指导。他们具体的工作方法对于新辅导员来说是最为需要的,所以,这种方式有效而实用的。

二、新辅导员培训应先偏重于具体怎样做工作,在具备了一定工作经验和方法之后再上升到理论层面上。所以,在新辅导员培训中,应遵循先培训实践工作方法,后进行理论提升的原则进行,这样可以达到最大效率。

三、新辅导员培训,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应在短期内进行培训。我们知道:辅导员如果有实践后再进行理论总结,效果为最佳。实践是需要时间的,不是短期内能对于辅导员工作有理解的。那么由实践上升到理论更是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所以,对于新辅导员的培训,应该为集中学习两到四天,之后每个星期都组织培训,培训至少维持一个学期左右。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辅导员才能掌握到强大的理论武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辅导员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是最前提,这个前提不能动摇。辅导员的全称是思想政治辅导员,主抓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在思想政治素养上有较高的水平。辅导员任何的工作都将服从于思想政治这个大前提,在实际的培训中,我们在培训的最开始就应该是针对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训,我们必将先培训思想政治素质,这也是辅导员培训的根本。

五、虽然直接意义上的培训能促进新辅导员的提高,但不能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优化组合如下:

1、新任辅导员培训主要以讲座和研讨为载体开展,可以辅以素质拓展训练等其他形式;

2、新任辅导员培训在培训之始必须是思想政治素养方面内容,之后是技能方法,最后再讲述辅导员工作的有关理论;

3、在选聘培训人员的时候,优先选聘在辅导员一线上工作时间较长,并且正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从事培训师工作。同时,最好做到所有培训人员都有基层辅导员的工作经历。

4、新任辅导员培训以一学期为宜,每个星期或者每两个星期培训一次,作为一项跨度较长的工作开展;

5、倡导新任辅导员自主学习方式,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培训是一个新领域,在这个方面的理论并不完备,补充的空间很大。辅导员培训如果有强大的思想理论作为武器,必然能获得成功,培养出高素质的辅导员。这些理论还需要不断的完善、补充,本文尝试为辅导员培训理论提供一些基础,希望对辅导员培训工作有所增益。

参考文献:

[1]蔡珍珍;于春洋;;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合理性反思与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续晓飞;孙宏斌;;浅谈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激励机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8期

辅导员培训总结篇8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交流合作发展不断深入,四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国际航班和出入境旅客的急剧增长,警力不足导致工作开展不到位的问题在四川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日益突显。四川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招聘的警务辅助人员作为一支重要辅助力量,在协助总站台外民警开展出入境限定区域巡查、上机抓捕在逃人员、对违法犯罪嫌疑人监管、公务机货机检查、重点人员行李物品检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执勤八队台外岗位民警高度重视辅警的管理使用,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进一步规范招录、管理、保障等环节工作,并及时上报边检处,聘用人员全部实行劳务派遣,人员思想基本稳定,临时用工管理基本走上了规范化道路。但如何有效使用警务辅助人员,破解警力不足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为此,我们台外民警就相关工作进行了调研分析。

一、执勤八队现有辅警及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一)岗位设置:执勤八队现有辅警63人,由执勤八队台外岗位的5名民警负责管理,共分为四个分队,每个分队细分为2组(出境、入境各一组),勤务模式为上二休二(一白一晚休二),主要负责出入境前巡岗位(蛇形通道入口和蛇形通道出口)、后巡岗位、自助通道引导岗位、前置指纹采集引导岗位、限定区域巡查岗位和人员监管岗位等6项主要台外职能,同时还协助后核岗位进行人身及行李物品检查,上机对在逃人员进行羁押、送拘,收集归档出入境卡片袋,协同处突和协助台外民警对包机、专机、公务机、货机进行清仓检查等任务,工作内容多且涉及面广。

(二)工作现状:现阶段,总站在编民警编制数量少、工作开展难度大的背景下,辅警承担台外引导、限定区域巡查、上机抓捕、人员监管、飞机清仓检查等岗位工作,为总站边检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台外民警带领下,工作尽职尽责、任劳任怨,逐渐成为总站日常边检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主要力量。

(三)工资水平:警辅人员的工资均由航枢委每月进行发放,每月全勤且被评为优秀的情况下,平均月工资金额为2790元。

(根据工作表现,评为良好、合格、不合格的,则会在之前工资基础上分别浮动100-200元不等,年终奖按照参加工作月数每月约345×12=4140元,六个节日及生日慰问每项200,总计1400,合计5540元。2019年下半年,经与航枢委协调,对警辅人员每季度进行一次职级评定(50%的比例,32人),每月奖励400元)。

(四)文化程度:总站辅警文化程度以大专、本科为主,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71%,本科以上学历占24%。

由于学历及自身能力素质限制,较难开展除现有岗位工作外的其他边检业务工作。然而,高学历人才不愿意进入警务辅助人员队伍,是因为社会对警务辅助人员的认同感不高,同时,总站警务辅助人员的待遇和福利保障较低,造成高学历人才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

(五)

年龄结构:总站辅警年龄在19—34岁,19—29岁的占90%,30—34岁的占10%。队伍整体年龄偏年轻化,工作及社会经验较为不足。

(六)

工作成绩:由于警务辅助人员从事的大多是边防检查台外辅助工作,很多岗位还涉及口岸安全等关键性岗位,工作时间长、强度大,2019年3月起,截止目前,辅警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出入境自助通道使用辅警5957人次,共验放旅客2063279人;协助民警上机抓捕在逃人员37人次;监管在逃人员使用辅警445人次;监管时长605小时;送拘使用辅警42人次;口岸限定区域巡查10568次;行李物品搜查使用辅警622人次;飞机清仓检查使用辅警441人次。大量数据表明,警务辅助人员在总站勤务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做了大量工作。

二、执勤八队辅警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培训,实现了队伍管理的正规化。

警辅队高度重视对警辅人员的职业道德、纪律作风、业务技能、协助执法、文明服务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以提高警辅队伍的业务能力和职业归属感,牢固树立团队意识。

一是理论教育经常有效。

从思想上武装、行为上约束、交流上了解警辅人员,利用勤务间隙及每月坐班时间,积极组织警辅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学习。

二是业务培训深入扎实。

通过业务技能培训让新队员快速成长起来,以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培训中,根据工作需要,科学设置相关课程,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与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使辅警从理论到实践快速适应环境,不断提高辅警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是技能培训贴近实战。

严格制定训练计划,利用每月坐班时间,对辅警进行队列、体能、警务实战技能训练,年终进行体能考核,并与年终评优评先挂钩。

(二)落实规范,实现了队伍管理的规范化。

辅警队伍作为一个新生队伍,其管理方式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探索,通过一年的总结探索,逐步建立起一个思想有规范、行为有约束的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

由各带队民警及分队组长监督负责,狠抓辅警思想建设,要求全体辅警牢固树立大局、忧患意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

二是规范管理制度。

坚持“零容忍”的工作导向,通过建章立制严管严治辅警队伍,辅警队组建之初即制定了《四川边检总站警辅人员勤务现场规范》,制定各类勤务登记本,规范对讲机的使用,设置各岗位代号,并规范通讯用语。

三是强化纪律作风。

针对辅警队伍日常管理,严格制定《四川边检总站警辅队绩效考评管理实施细则》,从思想建设、纪律作风、勤务工作等多方面进行考核,奖优罚劣,进一步严明纪律,加强人员纪律作风养成。

(三)提高保障,实现了队伍管理人性化。

通过每月绩效考评及年终考核与评优评先及工资收益挂钩的方式,激发辅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树典型、促团结。

工作中,让辅警队员通过团结协作的方式增强工作归属感和使命感,对期间表现突出队员给予绩效加分并评选为“文明之星”,列为职级评定人员(每季度评选一次,每月额外发放400元人民币作为奖励),极大地激发了辅警队伍的工作热情。

二是重考核、促工作。

重视年终考核,结合每月绩效考评及年终文化体能测试、民主测评,按一定比例评选优秀、良好、合格人员,并给予相应奖励,最大限度激发辅警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稳警心、促和谐。

坚持谈心制度,及时掌握人员思想动态,对个别人员进行心理疏导,严格落实辅警年休假制度。

三、当前总站警辅力量使用与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宏观的人力资源规划。

总站现有正式民警279人,警力分布在政治处、后勤处、办公室、边检处、轮训大队以及6个执勤队。事业编制人员17人,分布在警保中心下设的安保交通部10人,物业部3人,服务事业部4人,警务辅助人员63人,均分布在执勤八队台外岗位。实践中由于对用人总量和具体类别工作缺乏科学分析和预测,没有以第一手数据和量化模型作为基础,没有将实际用人需求同具体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导致总站在向上级或当地政府争取民警、警务辅助人员编制和财政保障时,说服力不足,以及总站内部警力配置不够科学高效,最后的结果是总站警力配置不够合理,陷入警力不足的局面。

(二)

法律地位不清、职责权限不明。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方面的依据,警辅人员的法律地位不清,职责权限不明,法律风险交大;缺乏具体的职级分类和法律指引,工作内容、工作方式等缺乏规范化,直接影响工作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效率提升。虽然公安部规定警辅人员的岗位必须是“非执法、不涉密”,但在具体的工作场景中如何界定执法权、如何区分工作秘密与国家机密,则存在很大的争议,间接导致总站很多岗位不能由警辅人员担任,进一步加剧警力吃紧问题。

(三)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系统方法运用不到位。

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在招录、培训、激励、考核、薪酬、退出、劳资关系等方面有着系统、规范的要求和方法。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总站对于警辅人员的管理大多沿袭了传统的人事管理思维,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例如,警务辅助人员的招聘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招录计划、入职标准和考录方式,薪资整体偏低、缺乏竞争性、上升空间受限,缺乏职业技能培训和素质拓展培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职级制度,缺乏绩效考核标准、考核结果难以运用,职业保障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警务辅助队伍的规范管理。以上问题,导致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人员离职率逐渐上升,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好干坏一个样等思想问题频发。进一步导致总站无法高效使用警务辅助人员,加剧了警力不足的情况。

(四)警务辅助人员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与认同较低。

围绕着警务辅助人员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始终是人们争论的话题,这一争论的延续导致社会上对警务辅助人员的角色始终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他们就是“临时工”、“编外人员”,导致警务辅助人员所获得的尊重、支持和认可一直较低。仅仅以传统的“编制”思想给警务辅助人员做角色判定,这种思想导致总站警务辅助人员的被认可程度不高,由此导致这个岗位的工作在社会上的吸引力不高,引发离职容易、招录难的尴尬局面,因此总站警辅队伍的稳定性一直无法保障。

(五)政府和单位对警务辅助人员缺乏正面宣传和引导。

成都市政府和总站缺乏对警务辅助人员角色定位的正确宣传和引导,使得总站警务辅助人员工作开展有难度,自我认可度较低。另外,不可否认,警务辅助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也存在提升空间,总站警辅队伍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同时,缺乏对警务辅助人员的业务和能力培训,导致警务辅助人员难以胜任更多岗位的工作,这就更进一步加剧了总站警力不足。

四、高效使用警务辅助人员,破解警力不足的对策及做法

(一)

加强现代人力资源规划理念。警辅力量人力资源规划是置换警力和规范管理警辅力量的前提。要科学合理规划警务辅助力量总配置水平,主要从有效工作时间分析入手,深度分析总站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负荷和工作效率,尽可能科学地将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民警的工作强度进行横向比较,为开展警力动态配置提供准确、客观、翔实的量化依据。综合考量各部门、各岗位责任大小、任职条件、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岗位涉密性等情况,使总站各部门岗位的责任大小、难易程度、技能要求等要素相对清晰,并有助于解决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可比性难题,最终为动态警力配置、科学任务分工提供客观准确的决策参考依据。

(二)

明确警辅人员的法律地位和职责权限。警务辅助人员应该规定为:由用人单位直接管理和使用,释放出更多的不涉密岗位,培养出适用人员,协助总站及其人民警察开展非涉绝密、非直接执法等警务辅助工作的人员,。警务辅助人员不具备人民警察、公务员身份,应按照劳动合同聘用和管理。结合总站实际,警务辅助人员可以按照职责权限分为警务文职人员、辅警和警务雇员三类。辅警指在勤务执法部门,协助民警开展执法勤务辅助工作的人员;警务文职指在总站内部从事行政事务、辅助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人员;警务雇员指根据自身特定专业从事各类专业技术性辅助工作,具备相关资质或较高专业技能的人员。例如,无特殊专业技能人员,可列为辅警类,主要从事机场台外岗位相关勤务工作;有行政管理经验或所学专业与此相关,可列入警务文职类,协助总站民警开展行政、一般文档类事务以及后勤、物业管理等工作(比如政治处的政治学习教育、新媒体运营、工会工作;办公室的会务保障、文印室管理员;后勤处的水电维护、驾驶、绿化、机场后勤等工作,均可由辅警协助开展。);有编程技术、法律资质、心理咨询资质,医学资质等人员,可列入警务雇员类,作为专业雇员,(类似总站盛视技术人员),汇同总站相关专业技术民警组成各专业队伍,开展各类专业工作。

(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

一是完善招聘录用。警务辅助人员的招录采取招聘、劳务派遣方式,遵循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面向社会统一组织。参照录用人民警察有关办法,一般应该包括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等程序,公示聘用条件、程序和结果,接受社会监督。根据岗位需要,招录中可设置必要的专业技能测试,以满足更广泛的岗位需求。特殊岗位和急需人才,可适当简化招聘录用程序。对于总站紧缺急需的专业岗位,可以用优厚的薪酬条件聘用警务雇员从事相关工作,最主要一点,要广招人员,有了蓄水池,才能打水用,不然也是杯水车薪,要做好相关岗位人员的储备。二是健全警务辅助人员培训机制。警辅人员的培训包括岗位技能培训和素质拓展培训,建立岗位职级制度,提供职务职级晋升空间及与之相匹配的薪资等级。总站轮训大队可定期对警务辅助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初次上岗培训、晋升培训和日常培训。培训内容为公安工作基础知识、法律法规、岗位技能、工作纪律等,选拔综合素质较高的,与总站签订保密协议,参加相关业务培训,考核上岗。三是拓宽职业发展。警辅人员的职业发展主要体现在职级晋升上,警务辅助人员可实行级别晋升制度。例如,辅警由高到低分为一、二、三级辅警长;警务文职由高到低分为一、二、三级文职;警务雇员由高到低分为高级雇员、中级雇员、雇员。警务辅助人员的级别与工资待遇挂钩,按工作年限和考核结果按期晋升。各个级别之间的工资标准应适当拉开。在独立建制(执勤八队台外岗位)管理的警务辅助人员队伍中,可以设置大队长、副大队长、中队长、副中队长、小队长、副小队长等领导职务,提升警辅人员工作积极性。(目前八队警辅队伍只设置了小组长一职,负责该组人员的管理、调度,但彼此间工资差距很小)。

(四)健全警辅力量管理保障机制,全面释放警力,化解警力不足问题。

一是健全制度保障。通过制度,全面科学释放警力,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制度设计是警辅力量配置与规范管理的平台。目前执勤八队已研究出台《四川边检总站警务辅助人员绩效管理考核细则》,对警辅人员的管理作出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目前制定的制度只是冰山一角,总站应对警辅人员的定义、范围、分类、职责权限、义务与权力、招录聘用、薪酬福利、管理监督、纪律与奖惩等方面作出指导性的制度安排。二是加强财政保障。警务辅助人员的工资福利、装备保障、社会保险以及日常管理等所需经费,由各级政府按照财政体制予以全额保障。总站应会同政治处、后勤处、边检处,参照成都同类岗位人员及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制定警务辅助人员的薪资待遇,社会保障。

(五)构建警务辅助人员的社会认同和支持体系。

一是加大“惠辅”、“爱辅”措施配套。虽然警务辅助人员是未拥有正式编制的“辅助角色”,但是,总站各级领导并不能因此忽视他们的存在和作用,产生“干多少活给多少钱就行”的观念,二是要像关心总站民警一样尊重、支持他们,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他们。总站一方面要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另一方面要承担其作为警务辅助人员“娘家人”角色,维护警务辅助人员的正当权益,依法为警务辅助人员的正常勤务工作排除障碍,消除观念偏差,不断增强警务辅助人员队伍的向心力。另外,警务辅助人员在执行勤务工作时容易受到旅客的不理解甚至侮辱,总站应及时做好积极的宣传教育工作,并对名誉受损的警务辅助人员在一定范围内快速澄清事实,恢复他们的名誉,维护警务辅助人员队伍的正面形象。二是明确角色定位,强化角色认同。警务辅助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才是提高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因素。警务辅助人员必须对警务辅助人员这份职业有更为清晰的定位。警务辅助人员并不仅仅是辅助支持的角色,他们同样可以独自承担起某一领域的职责。因此,警务辅助人员必须要认清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工作仅仅看作获取收入来源的无奈之举,从而消极怠工,躲避责任。相反,警务辅助人员的工作正在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尊重,若是在总站内进行岗位交流,警务辅助人员工作能力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总站各个岗位工作的开展。因此,他们应当树立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把本职工作看作实现自我和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可以做出贡献。对于工作时常会出现的负面情绪,可以通过参加总站组织的各项积极有益的活动等,感受到总站对警务辅助人员的生活和心理关怀。

五、结束语

上一篇:大学班委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学家委会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