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18 16:39:16

辅导员个人工作计划

辅导员个人工作计划篇1

何为员工辅导计划?简而言之,就是运用科学理论、科学制度、科学方法,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工具化,以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为基本工作模式,以“助人自助”为基本理念,对基层员工实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解决好员工在工作或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惑,从而达到沟通企业愿景、传递文化价值、灌输组织战略,倾听员工心声、改善员工感受、引导员工行为的目的。深圳富士康事件发生后,公司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不断提升员工的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进一步促进企业和谐。”为此,公司把实施员工辅导计划作为提升人力资本和落实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作为建设幸福企业的重要手段来抓,想方设法化解员工心理困扰、舒缓员工心理压力,凝聚人心,激活团队,让每个员工都参与到公司的改革发展中来,共享改革成果,享受工作快乐。

从制定计划、建立机制、培训队伍入手

推动员工辅导计划深入开展

制定员工辅导“三步走”工作计划。第一步,从2009年起,以佛山、茂名和珠海供电局为试点单位,通过心理调查、普及宣传、心理咨询、讲座培训和建章立制,积极探索员工辅导项目化导入、系统化推进之方法和途径;第二步从2011年起,在试点单位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将员工辅导计划推广至全部地市供电局、直属单位和部分县(区)供电局,形成全面铺开、梯次推进的良好局面;第三步从2012年起,运用PDCA方法,认真总结、规范员工辅导计划,初步建立企业主导、专业机构为技术指导、持续优化的员工辅导标准化工作模式。

构建员工辅导计划工作机制。公司成立了员工辅导计划工作机构,党委书记任组长,工会主席任副组长,主要负责试点工作的总体规划、决策、推进、监督和考评。同时着力构建各层级督导员、辅导员工作网络。制定了《员工辅导计划暂行办法》《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及评价标准》《员工心理风险监测机制》《风险的防范机制》《预防人为责任事故的思想保障工作机制》等。编制了员工辅导计划业务指导书,规范辅导工作流程和要求,形成管理表单和作业表单76份,提高辅导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打造一支专业化员工辅导队伍。自2011年开始,公司组织了大规模的员工辅导专业培训,组织政工人员先后参加了中国EAP论坛、南方电网公司督导员、辅导员、内训师技能培训班学习。公司系统与外部心理咨询机构合作,举办了60多期培训班,重点学习员工辅导技术基础、工作心理学、行为心理学、压力管理、员工心理风险防范和预警等知识。到目前为止,共有1 800多人参加员工辅导计划基础课程培训,政工干部培训率100%。有10人通过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初步建成。公司还专门为分管安全生产、电网建设、市场营销和维稳工作的领导举办培训班,重点提升“两种能力”:一是心理风险识别能力。做到准确识别风险,提前实施干预,预防事故发生;二是心理疏导能力。积极引导员工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看待和处理问题,化解员工负面的思想、情绪和心理因素,将基层员工的心理风险消减在萌芽状态。

坚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力保员工辅导计划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政治工作部作为员工辅导计划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在组织培训、宣传指导上做文章,想方设法发挥辅导员作用。一是在QQ群上建立辅导员联盟,及时南方电网公司和公司员工辅导计划的安排和要求,加强信息传递和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二是依托公司网站、报纸等媒体加大对试点工作的宣传力度,及时编发试点单位工作动态,交流试点经验。同时利用各种会议和办班机会,宣传公司开展员工辅导计划的背景、意义、方法、技巧。三是开展学习交流。充分利用党群工作会议和企业文化建设交流会上,力荐试点单位做典型发言,供兄弟单位学习借鉴。四是加强工作指导。坚持定期走访了解试点单位工作情况,帮助试点单位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亚运会、大运会保供电期间,公司密切关注参与保电人员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及时提供专项辅导和心理援助,有效地预防和缓解了这一特殊时期员工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工会和团委在实施人文关怀方面也作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组建了企业内部的“志愿服务队”、“员工互助队”,同时与外部服务机构建立联系,搭建了应急服务平台,及时帮助有需要的员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急难事件。开展和谐温馨站所(班组)建设,改善站所(班组)工作环境,打造“安全型、学习型、和谐型”班组。开展员工生日关怀、困难员工节日慰问、重大困难帮扶等工作,做到惑时有人解,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探。组建游泳、摄影、球类等各种协会,定期开展活动,让每一位有爱好的员工工作之余都有去处,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调节员工的情感和心理。同时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专门为挂职、交流干部解决后顾之忧。团委组织开展“青春暖流、爱心涌动”扶贫帮困县级供电企业困难职工子弟、子女及“青春和谐南网情”爱心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健康和谐、快乐向上的企业氛围。

人事部门则进一步完善干部人事制度,不断加大优秀人才培养选拔的力度,积极拓展员工职业发展通道,让每位员工都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在充分发挥潜能的同时,得到与工作质量、工作效益、工作责任相适应的待遇,增强员工的事业成就感。制定出台了对一线员工进行精神激励的荣誉授星管理办法。授星员工包括在公司系统“生产、营销、建设、综合”岗位工作的一线班组员工。获评星级的员工,将被授予“广东电网公司员工星章”,共分钻级、金级、银级、铜级星章4个序列共20个星级,实行分级管理。荣誉星级直接与员工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成效、工作贡献及专业业绩挂钩,激励员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共享企业成果。

除此之外,新闻中心主要协助做好宣传报道,营造氛围。其他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做好配合协调工作。

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探索建立广东电网特色的员工辅导工作模式

2009年,公司按照“先试点、后推进”和“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思路,把佛山、茂名和珠海供电局列为员工辅导计划试点单位,积累经验、探索新路。2011年,公司在全方位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推广、切入业务、注重实效、打造品牌”的16字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主题,通过制度建设和能力培养,激发各级管理人员的能动性,群策群力,共建共享,努力把员工辅导计划打造成公司的“幸福工程”。公司各单位结合主辅分离改革、农电体制改革、大运会保供电以及安全生产等开展员工辅导工作,帮助广大员工消减压力、改变心智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员工的支持。国资委宣传局到公司调研时,对员工辅导计划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佛山供电局以“开心工作•共同发展”为目标,倡导“双向认同,关爱传递”的工作氛围,提出了“六步工作法”,纵深推进员工辅导工作,在实践中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如该局变电一部的“开心工作乐园”,计量部的员工“心灵按摩”,市场部的“点起心灯•温暖你我”,高明局的“5+2”模式等,独具特色,深受员工喜爱。惠州供电局将员工辅导计划具体化,融入具体活动,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培养一个良好的爱好,参加一项体育活动,结交一个知心朋友,心怀一个美好的愿望,送上一份生日蛋糕),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改善员工的精神状态。江门供电局结合企业各时期、各发展阶段的具体工作,同步推进,切入渗透,通过 “一园三站”(幸福家园、心灵驿站、舒缓减压站、职工温馨家庭工作站)搭建员工关爱平台,提升员工幸福指数。揭阳供电局以“五个抓”夯实员工辅导基础。抓领导,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面;抓培训,建立300多人的辅导员队伍;抓宣传,构建三级宣传网络,使员工辅导计划深入基层;抓试点,将员工辅导计划融入试点部门(班组)日常工作;抓基层,在县(区)局全面铺开,做到早布置、早行动。阳江供电局颁发辅导员聘书,与全体辅导员签订《员工辅导计划保密承诺书》,并组织全体辅导员进行上岗就职宣誓,引导辅导员团队带着使命开展辅导工作。

经过实践探索

公司员工辅导计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实施员工辅导计划以来,公司在逐步的实践和探索中,在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提升员工幸福感和心理资本方面取得了以下几点阶段性成果:

一是各级管理者开始转变管理思维和方式。在以往关注事情完成质量的同时,更多地考虑员工承受压力的能力、个人价值实现等多方面因素,更加注重与员工的沟通,树立起了领导心中有员工的意识;

二是团结和谐的组织氛围更加浓厚。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壁垒在沟通、理解中逐步消失,彼此之间更加注重协作和共进,企业凝聚力明显增强。

三是公司的管理更加体现人文关怀。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让员工获得应有的尊严;人性化的后勤保障,给员工以家的感觉;人本化的激励机制,为员工开辟了自我实现的通道。

四是员工的行为习惯逐步规范。在日常工作中已逐渐建立了“有贡献及时称赞、有进步及时认可、有问题及时疏导、有矛盾及时化解、有危机及时报告、有困难及时关怀、有不足及时指出”的“七及时”管理风格,而员工也逐渐形成了“有困惑有困难就找辅导员”的意识和习惯,员工辅导计划得到了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广泛认可和参与,实现了领导关注、员工支持的闭环管理。

五是企业安全生产更加稳定。近年来,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领域引入员工辅导计划,准确识别员工心理风险,提前实施干预,及时化解负面情绪,控制心理风险,安全生产局面总体稳定且保持逐年向好态势。公司安全事故总数连续6年下降,连续两年杜绝了恶性误操作事故。

辅导员个人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辅导员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1-0105-02

2006年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与稳定的重要保证,是学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深入分析我国高校辅导员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寻找相应对策,推进高校辅导员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

1.计划不到位

这主要表现为高校对辅导员管理工作的计划性认识不足,将这项工作只当成一时一地的行为,工作消极懈怠,不作长远考虑,不为持续发展谋划,忽视了对辅导员的管理目标计划、过程计划以及评价和监控计划等要素。有的高校领导认为辅导员工作和管理是一回事,将彼此混为一谈,因而很少去认真思考如何规划和设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和岗位设置等问题。当前,我国高校本、专科生专职辅导员的学历结构总体上较为均衡,但各高校之间却不太平衡。有的高校,在辅导员聘用过程中,过分注重应聘者已有的专业能力,而不重视辅导员的实际业务能力,重其人脉关系而不重其学科背景,致使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结构不合理、专业单一等问题[1]。

2.组织不严谨

很多高校缺乏对辅导员管理的组织工作,只是片面地抓教学工作常规。如对辅导员的选聘、培养、任用与管理等工作环节重视不够,使常规管理工作不严谨,辅导员队伍发展后继乏力。此外,有人认为辅导员管理工作每天都在做,抓管理是“老生常谈”,抓与不抓没有太大区别,得过且过,因此,管理行为松懈,致使辅导员管理工作无法达到应有效果。

当然,也可能有的学校因办学条件所限,如辅导员师资相对薄弱,致使常规管理难度加大。还有的学校因教学经费等方面的不足,对辅导员的管理与培养工作也显得力不从心。

3.领导不得力

这主要表现在工作中政出多门,管理交叉重叠,领导意图难以全面贯彻。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基本上由校、系和部门共同领导,辅导员同时接受不同级别的领导,工作经常发生冲突和重叠,致使其有时显得分身无术,难以应付。另外,根据教育部24号令的规定,我国高校本科院校应按1∶200的比例配备专职辅导员。但事实上由于连年扩招,生源急剧增长,而辅导员队伍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致使辅导员严重不足,辅导员工作超负荷,加之辅导员工作本身比较复杂,这些都无形中给各高校对辅导员的有效管理造成了不少的困难。为了维持教学的正常运转,不少高校的辅导员只能超额带班、超负荷运转,不分昼夜地工作成了辅导员的工作状态。由于辅导员精力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致使学校对他们的领导力下降,最终影响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4.制度不完善

主要是高校缺乏完善的对辅导员的常规管理和选拔培养的制度。要保障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完善而有效的相应管理制度。但是,目前从选拔培养机制看,许多高校并未像对业务骨干教师那样关心辅导员的选拔与培养工作,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规划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能力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方面的发展都可能因学校保障支持机制的缺失而受到削弱。在评职评优等方面,辅导员很难与普通教师相提并论,从而影响了辅导员从事教学和学生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评价机制看,目前不少高校辅导员考评制度尚未健全,奖优罚劣等制度欠缺,辅导员管理监控体制不完善。这些都必然会阻碍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二、加强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对策

1.精心设计辅导员管理计划

辅导员管理计划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导向。对高校来说,要想有效实现辅导员队伍素质的提高,需要制订辅导员科学管理的整体规划,这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具体的目标,是实施辅导员科学管理的行动指南。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要求:“高等学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因而,在开展辅导员管理工作之前,需要高校领导者提高认识,制订辅导员管理方案,结合本校实际,将辅导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融入本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中,将辅导员队伍发展壮大的目标融入本校师资队伍发展方案中进行统筹规划,精心设计高校辅导员管理计划,做到近期、中期与远期发展目标协同进行,努力打造一支高度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2.严密组织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

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既需要制订科学的计划,更需要进行严密的组织,严格执行计划并努力达成计划设定的目标,实现辅导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人文化和精细化。

要做好辅导员管理,必须以人为本。一是辅导员管理工作要符合工作特点,其管理思想、理念、方法和途径等要契合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特点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际情况;二是辅导员管理要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换,学校管理者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注重诚、礼、信,而且要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在管理过程中做到沟通、支持与互动,尊重、理解和关心全体辅导员;三是管理目标的达成不仅着眼于学校组织的满意度和具体事务的圆满完成,也要关注辅导员的心理认同、积极性调动、潜力发挥等因素,特别是在辅导员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注入人文主义色彩,在制度化框架中人性化地化解各种矛盾。

辅导员管理应尊重客观实际,科学管理。高校要把辅导员工作中大量的、反复出现的日常管理事务,按其各自的内在规律和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建立起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常规制度。同时,对辅导员自身的管理也应包括其业务素质提高的管理,使学校对辅导员的外在管理,转变成辅导员自我管理的内在需求,将管理的意志体现在集体的力量中,成为辅导员队伍相对稳定、素质逐步提高的工作基准,使辅导员各项工作做到有条不紊[2]。

辅导员管理要得到持续发展,必须要抓好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到精细化管理。要把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认真制定辅导员管理工作规程。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措施,才能帮助辅导员更好地完成思想教育等任务。精细化就是要注重那些习以为常的细节和容易忽视的日常行为,如高校可以组织辅导员定期进行视听观摩学习,使他们有机会吸取他人思想教育中的优点,同时也能从彼此相互交流中获得思想教育的经验,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

3.理顺高校辅导员领导机制

理顺辅导员领导机制就是要将当前对辅导员实行的“三级”领导尽可能变成一级领导,使领导的影响力更加集中和有效。将校、系和部门的领导进行合理整合,避免政出多门、多头指挥的现象,以免造成辅导员无所适从和疲于奔命。在实际工作中,理想的做法是将辅导员的领导中心建立在系(部)一级,学校一级仅作为宏观监督,学工部则承担辅导员业务培训和指导的职能。将系(部)作为对辅导员领导的中心,有利于教学单位根据自身教学实际,合理配置辅导员师资力量,合理进行工作优化和有针对性的业务安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高校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3]。所以,高校应加强并理顺对辅导员的领导,既要将辅导员管理计划一以贯之于实践全程,又要在全程中加强领导和引导,避免出现多头管理或管理缺失的现象。在辅导员工作和自我教育提升等方面,发挥领导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促进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发展。

4.建立完善的辅导员管理制度

建立督查制度,完善督查机制。深入持久地开展好辅导员管理工作,不是靠几次考核评估就能一劳永逸的,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督查机构,形成经常性的督查机制。一是高校主管领导要亲自督查辅导员常规管理工作,二是高校学工部门要成立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辅导员常规管理工作进行督查,对存在的问题列出清单,限期整改,保障辅导员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监控与激励相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在辅导员管理问题上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大多数辅导员由于直接从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变,在工作方法、教育经验上都存在缺陷,如果辅导员上岗前缺少专业和系统的培训,在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事务时,将难以得心应手。因此各高校要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加强对辅导员工作的监控,与此同时要注重对辅导员的鼓舞和激励,做到宽严并济、奖惩适度。例如,高校可以将年终考核与学习培训挂钩,实行辅导员资格证书制度,以学分制管理模式鼓励辅导员实现自我学习和素质提高,鼓励辅导员参加校际交流、考察和进修等等,千方百计地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

总之,为了提高辅导员管理质量,各高校应在巩固原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辅导员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与研究,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促进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晓宁.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难点及对策[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

[2]许月良. 浅谈学校常规管理的科学化[J]. 当代教育论坛,2007(11).

辅导员个人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员工帮助计划;工作满意度;提升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301-02

一、EAP概述及应用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阶段,加之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给辅导员群体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这一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高校中部分辅导员存在心理困惑多、工作压力大、职业满意度低等问题。因此对于高效管理部门而言,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去预防问题出现,有效解决辅导员的心理困境、提高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建设一支充满活力、健康阳光、充满正能量的辅导员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以下简称EAP)又称心理援助项目,这一概念最早由Walsh在1982年提出。近年来我国EAP的相关研究,呈现出纵向深入和横向扩展的趋势,跨学科、多元化研究日益增多,不同领域的学者开始关注、致力于员工帮助计划的研究。基于心理资本有效开发与管理的员工帮助计划(EAP),作为一项在西方流行的组织赋予员工的福利项目,在高校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对于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提升具有借鉴意义。在高校中实行EAP计划,能解决辅导员具体的、现实的个人问题,帮助其提高工作满意度;同时能够帮助辅导员群体提高心理健康意识,预防消除导致心理问题的因素,充分提高高校的组织和管理绩效。

二、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困境分析

(一)工作满意度现状

目前针对高校辅导员群体的研究日益增加,相关研究不断凸显。其中,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范畴。工作满意度对辅导员的工作卷入度、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陈赞等人在2011年调查研究发现:基于辅导员工作现状满意度调查中,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到有效问卷497份。其中涉及3个985高校,5个211高校,4个普通高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辅导员对工作满意度仅有76.25%,对工作强度方面有73%的被试表示过重,同时对个人提升空间和职场发展远景普遍信心不足;工作中最在意的因素表现为创造性、尊重度、发展空间。同时研究还发现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在入职五年后陆续进入职业发展的倦怠期。

刘延金等人2010年在四川省的13所院校对214名辅导员进行调查研究,他们将工作情景满意度将设包含四个变量:工作本身、工作环境、培训晋升、工作报酬。研究发现,辅导员整体工作满意度不高,除了在工作环境因素上基本上满意外,在培训晋升、工作报酬和工作本身三因素上均报告不满意;同时研究还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工作满意度相关。

(二)辅导员心理困境分析

1.工作对象复杂

辅导员作为工作在一线的学生干部,直接面对学生,直接管理学生、直接服务学生。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素质呈现多元化,尤其是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传统的统一化管理、“一刀切”管理已无用武之地;从所带学生的数量来看,高校中许多辅导员所带学生都超标,远超过1:200的规定,这也加大了管理的难度;高校中客观存在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群体、学业困难群体、心理弱势群体等特殊学生群体,也无形中加重了辅导员的心理压力和工作负担。部分辅导员出现了工作热情下降,工作积极性受挫,工作压力较大的问题。

2.工作职责不明

中发[2004]16号文件中曾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目前很多高校尚未设立明确的辅导员岗位职责和硬性指标任务,这样容易造成辅导工作的尴尬和被动。一方面,所有与学生相关的问题都与辅导员有关,面对学风不良、心理问题、安全稳定等问题辅导员便成了第一责任人;“有事找辅导员”成了高校管理者的共识。另一方面,高校部分管理者把辅导员当作“闲人”,把原本不属于辅导员职责的烦琐事务统统压在辅导员身上,辅导员成了“万金油”和无所不能。

3.职业倦怠多发

对于辅导员的出路问题,大多数高校基本处于摸索、起步阶段,缺乏制度上的有效保障,这使部分辅导员们对个人发展前景表现出忧虑。辅导员对于自身前途十分担心和迷茫,他们大都只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个暂时的平台,想为以后寻求更好发展的准备跳板。辅导员对所从事工作职业认同感偏低,对于提供的可能发展条件与前景认同度信心不足。正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言,个人价值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当个体对于自身工作能力、素质有较高认同,而对工作价值、工作发展前景认同偏低时,容易形成职业倦怠,进而降低工作的投入度甚至会引发离职行为。

三、基于EAP的工作满意度提升路径

(一)管理理念更新

现行教育体制考评体制下,很多高校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服务管理的理念,提高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必须要从管理观念上更新。一方面,要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建立健全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让辅导员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时间、有精力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职工作中来。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辅导员的工作条件,在经费、政策上能够给予充分保障,从而把辅导员聪明智慧、个人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个体发展和组织发展的双赢。

(二)培养机制健全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已提上日程,而过硬的业务水平是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资本。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结构多元,理工文史都会涉及,但要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乃至日常管理,就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努力提高组织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技能。更好地适应职业化和专业化,必须建立更加正规和系统的相关专业的辅导员队伍进修培养体制,从而得到社会和学校的认可。

(三)心理健康培训

高校管理者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关心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帮助其减轻工作压力。一是利用专题健康讲座、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沙龙交流等多种形式,为辅导员提供正确认识工作、倾诉不良情绪,疏导工作压力的途径,及早预防职业倦怠、心理困惑多等问题的出现。二是聘请心理专家为辅导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压力管理、挫折应对、保持积极情绪等培训,定期进行心理健康和压力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辅导员对压力的认识和抗压能力,让辅导员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获取缓解压力的技巧和能力。

(四)专业人才培养

目前高校中的EPA计划基本处于萌芽阶段,EAP计划的合理有效实施对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具有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的综合知识和教育背景,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学科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本身就不长,培养的具有过硬技术的专家不多。高校必须加强对EAP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对相关人员在具有某一专业学科背景和相关工作经验的同时要加强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掌握EAP的相关理论和技能同时,高校应选派相关人员积极参与EAP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对于成熟有效的EAP服务项目要进行大力推广、有效实行,为广大辅导员队伍所用。

(五)职业生涯管理

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合理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够有效抑制组织与员工在愿景目标上的偏差,从而有效实现个体和组织的和谐发展。EAP中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个性化的指导。通过职业测评、发展评估等辅助手段帮助员工深入剖析、充分认识自我,根据辅导员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确定明晰的职业目标,并依据辅导员职业规划的三个阶段(职业选择和职业准备阶段、职业早期阶段和职业中期阶段),指导其制定相应的路径和策略以保证各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二是职业生涯“年检”,即通过EAP计划定期对辅导员各阶段的职业生涯管理实现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与反馈,推进辅导员的职业生涯科学灵活、规范有效地发展,拓宽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忻海然,李玲.基于员工帮助计划(EAP)的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37.

[2]于兆良,孙斌斌.心理资本引入高校辅导员管理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35-37.

[3]陈赞.高校辅导员管理与心理契约理论应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1,(1):56-58.

[4]刘延金,余红梅,廖克莉.关于高职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35-37.

辅导员个人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辅导员 工作日志 作用

一、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概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24号令)和《中共福建省教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通知》(闽委教宣〔2010〕17号),进一步提升本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福建各高校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工作,而建立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内容。

各高校结合实际编印《辅导员工作日志》,每位辅导员人手一册,每学期发一本。日志印制有辅导员个人资料、学期工作计划、每天工作记事、学期工作总结等。每个辅导员针对每天深入学生的工作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及工作的体会、认识、经验和收获等为工作日志的主要内容,实行一天一记载。

二、做好辅导员工作日志的作用

“面向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日志》制度,不仅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而且有助于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笔者认为,做好辅导员工作日志,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方便查询,总结规律

通过辅导员工作日志这一记录载体,可以清楚地掌握学生工作的周期性规律,进而对学期工作进行通盘考虑。和很多工作一样,学生工作本身也有周期性,尤其是常规工作的周期性非常明显。如补考、重修、贫困生助学金评选等一般都会在每学期开学初安排;综合测评、评优评先等一般都会在每年的九、十月份进行。对于刚参加工作一两年的辅导员来说,则可以借助日志“每天工作记事、一天一记载”这一特点,记录每天每月具体工作,方便以后的查询,摸索学生工作开展的规律,从而逐渐做到对每月每学期工作事项和流程了然于胸,从而提前做好工作规划。

(二)反省不足,对比提升

“《工作日志》作为一种个人写作文本,具有不同于日记和记录的特殊性,它通过个人反思性的记录,对于提高职业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在辅导员工作日志中不断总结、反思,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调整、改进。同时,也可以将先前的经验教训反馈到接下去的工作实践当中,不断优化工作方法和技能,从而达到辅导员工作技能和水平的提高,真正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三)成效追踪,自我检验

辅导员工作日志的特点之一是对同一事件或工作对象的记录具有连续性,这就可以帮助辅导员对工作成效进行追踪,并很好地进行自我检验。以与学生谈话工作为例,通过辅导员日志,可以发现学生在谈话过程中的改变和进步。“辅导员日志可以记录同一学生多次谈话的全过程。一段时间几次谈话之后,通过辅导员日志的总结,老师会发现谈话的效果和学生的改变,也能发现学生出现的新问题。”

(四)制订计划,明确目标

做好辅导员工作日志有利于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在辅导员工作日志中有制订学期工作计划的内容,通过制订学期工作计划,以计划为学期工作目标,有的放矢,增强工作动力,更有利于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还可以在学期末对照计划,检验学期工作完成效果,以进行自评。

(五)撰写总结,指导工作

做好工作日志可以帮助辅导员更好地撰写学期工作总结,进而对日后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辅导员借助日志,对学期工作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进而撰写出学期工作总结,在对学期初制订的工作计划进行检验的同时,也可以为下学期的工作提供经验和参考。

(六)绩效考核,客观评定

工作日志是科学有效考核辅导员工作绩效的指标之一,它可以“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与考核,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从而对辅导员工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定。辅导员的工作纷繁复杂,如果仅凭客观印象、辅导员自评等定性方法,会削弱考核结果的公正性。而借助日志中的量化记录,可以客观评定辅导员工作量及工作成效。通过定性和定量考核的有机结合,使考核内容符合客观实际,考核指标设计更加合理。

(七)经验推广,整体提高

高校定期收集、检查辅导员日志,不仅可以作为直观评定辅导员工作绩效的一项依据,更重要的是可以挖掘出辅导员工作的先进经验,在辅导员中间交流推广,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水平。系部或学生处等上级管理部门应给予积极的反馈,把日志检查的结果及时反馈给辅导员,一方面通过日志发现问题,指出不足,给予指导;另一方面,通过日志肯定工作中的创新,提取经验,分享推广,以此不断提升辅导员的专业技能。

此外,通过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还可以进一步促进辅导员工作规范化,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工作的成就感。

总之,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是将辅导员日常工作情况进行日志化的一种工作管理模式,是辅导员工作精细化落在实处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考核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依据。做好辅导员工作日志可以进一步推进辅导员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和科学化,如果用心做好此项工作,就会从中受益并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1]中共福建省教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的通知.

[2]田庆军,王哲.高校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浅析[J].高校辅导员,2010(03).

[3]孙绍然,田庆军,王哲.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日志制度建设探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辅导员个人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 工作;专业化思考;辅导员

1、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目标与任务

1.1辅导员的工作目标定位。在同志的明确指导下,为了培养出具有责任心,能力强,并且能够体贴学生的教师员工队伍,开拓学生的视野,一批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在我们的观念当中,高校教育应当以教育为主,并不断为社会输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在经历了长期观察之后,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全方位的人才的培养是需要较长时间积淀的。从某些方面说,培养的过程中辅导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的大学生涯当中,辅导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都要通过辅导员,辅导员也是最了解学生的老师。因此,学生的成长与辅导员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辅导员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规划其学习进度,在大学生的成才路上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为了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高校辅导员工作应当充分照顾到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日常大学生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让大学生健康成长。

1.2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作为人生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大学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为人处世方式的形成时期。在进入大学之后,学生离开生活了十多年的家庭,必然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调整,在这个阶段就需要辅导员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正是由于上述变化的存在,辅导员应当重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无论是思想、学习亦或是健康,都应当树立起正确的规范。所以,辅导员的工作应当有一定的工作方向。首先要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其次是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在学生思想当中扎根,然后要确保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到应当具有的专业技术,最后在学生踏入社会之前为其建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

2、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2.1树立现代辅导员工作理念。辅导员工作的强化建设第一步就是要将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尽量和当下的时代相结合。一般情况来说,要确定一个目的,设立两个原则,树立五个主要意识。确定一个目的,就是将学生培育成才。教书育人是学校最根本的工作。辅导员的工作核心就是培养人才,培养大学生该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并且教育他们怎样去做事。设立两个原则,就是将学生作为教育主题将教师作为教育中的主导目标。只有如此,辅导员的工作要以学生成才的目标作为核心,要充分尊重学生们各自具备的个性,从而激发学生们的自主性,充分激发学生们各自具备的特长。除此之外,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辅导员肩负着的是组织的工作、调节的责任,每件工作都尽自己的能力去设计规划到最好,真正起到自身的引领作用。

树立五个主要意识,辅导员的工作要贯穿于平常的日常管理以及日常工作中,表现在辅导员平日的言行之中,树立五个主要意识是核心。

2.2建立辅导员工作机制。首先,例会制度。定时召开班会。经过事先规划之后去召开有含金量的班会,其中可以包含着对于当下时政的学习、以及当下的政府政策以及当下形势、对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进行合理对应分析等等;每隔一段时间定时地召开班干部会议,派发工作、对彼此经验进行交流,对客观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和交流,还要注重进行每个阶段的工作总结。

第二,联系制度。与学生们的任课讲师保持一定频率的联络,经常向其询问学生们的学习状况;并且及时向学生家长汇报;定时和分管学务的领导沟通,并且及时对相关情况进行汇报,两者进行交流。

第三,听课制度。进入所带领班级的课堂进行听课,对学生的上课状态进行了解,从而可以有效地开展自己的工作。

第四,查寝制度。去学生宿舍访问,与学生们进行深入的交流,时时处处注意观察,充分了解学生们的思想情况、成才期望,尽量去关心学生们的生活状况以及内心状况,并且及时尽自己的全力给予帮助。

第五,记录制度。把班级的建设与工作、学生活动等等各方面的状况按照实际情况、计入自己的工作日志之中。

3、建立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3.1进行辅导员培养机制的建设。从培养机制的层面上,给辅导员创建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定期参与或者举办研讨会,每隔一段时间对学生们的内心思想、学习情况、生活状态等因素。聘请相关专家来举办具有一定针对性以及含金量的讲座。定期组织辅导员们进行社会调研活动、进行相关的参观考察、与其他兄弟院校进行学术交流等活动。

3.2建立辅导员工作的管理机制。创建一个健全的辅导员管理机制,为相关工作提供大量的科学数据依据;修订辅导员的工作制度,确立辅导员工作岗位以及内容、工作的终极目的、辅导员工作的核心任务和辅导员工作原则,这样可以使得辅导员可以照章办事。除此之外,成功实现长期培养计划和短时间培养计划。在这之中,时间较长的培养计划,要根据学生们大学四年之间各不相同的学习内容,确立各个阶段的培养目标;短时间的培养计划,要根据思想培养的需求以及整个社会所需要的种类,来确定其使用的培养形式。

3.3建立辅导员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在等级评定机制之中,以辅导员的主要工作为核心,对辅导员的工作成果进行等级评定,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等级评定体系,对辅导员各自的工作成果来进行评价,而后优胜劣汰。

参考文献:

[1]刘世勇,吴依憬.高校辅导员工作家庭冲突现状及平衡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9):151-153.

[2]麦麦提.民族高校辅导员工作特点与多元创新实践空间[J].民族教育研究,2013,(1):54-57.

[3]包雅玮.儒家思想与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J].江苏高教,2012,(6):143-144.

辅导员个人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人本思想;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重要的教学管理力量,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和思政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十六号文件)颁布以来,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受到高度重视, 十六号文件中提出,要“逐步构建一支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在这一文件指导下,国内各高校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其关键在于充分关注当下辅导员队伍的特点,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将辅导员作为队伍建设的关键与核心,全面、综合地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大致上来说,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1.建立并完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两个系统

辅导员的培训分为岗前和在岗两个基本系统,其各自的侧重点和方式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岗前培训属于入职培训,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要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规范和管理措施,对即将入职的辅导员进行宣贯,包括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学校管理机构架构,发展目标,管理理念以及在校学生在构成上的特点等,以使得辅导员对学校和工作环境有一个比较直观和感性的认识,为以后快速融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岗前培训的过程中,应该着力打造和谐、阳光的培训环境,在使得辅导员了解学校的管理和未来工作环境的同时,要对自身的工作树立起信息,对以后的工作有所规划。为此,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为辅导员播放学校以前校园文化活动,优秀辅导员等视频资料,这既可以让辅导员对学校的传统文化活动和辅导员工作有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也可以以优秀范例的榜样力量为即将入职的辅导员激发工作力量和工作激情。

待正式进入辅导员工作岗位之后,在岗培训随即展开,这是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核心与关键,一般来说,应该结合辅导员在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因人而异地制定符合辅导员个人特质和需求的培训方向与领域,这是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例如心理辅导、就业指导、资助奖惩、学生管理、团学工作等工作的专题培训。在这里,可以考虑引入“结对子”和“导师制”等模式,为新入职的辅导员安排一个“导师”,作为其工作和思想上的引导者,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传、帮、带”的指导,并可在导师的指导下,鼓励科研立项,开展学生工作研究。这样的模式既对学校的辅导员资源进行了有效的互助整合,同时又加强了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具有十分积极的教学效果。

2.建立并完善交流沟通平台

正如前文所言,在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中,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对培训工作有影响,为此,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基于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机制的网络交流平台,在这一平台中,学校可以定期培训计划、培训目标等,而辅导员则可以提前了解培训的目标与方式,在培训之前做更加充分的准备,这可以大大提升培训的效果。而培训活动之后,学校和辅导员又可以在交流平台中交流培训心得,并分享视屏、文字、照片等资料。除此之外,辅导员之间、辅导员和学生之间,辅导员和培训老师之间还可以通过邮件、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和工作心得的交流与分享,这对于提升培训效果,加强辅导员之间以及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大有裨益,对于辅导员的工作也有很大提升。

3.加强执业资格培训

根据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高职院校应该在软件等层面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而在软件建设方面,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在自身综合素养和执业能力方面有较大突破。因而,加强执业资格的培训也是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方面,可以根据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内在要求和辅导员个人发展的需要,鼓励辅导员参加各种相关执业资格的教育培训,如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等,这不仅可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整体素质,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而言,也是巨大的进步。在实践中,可以考虑每年年初制定辅导员考证计划,定期定向输送辅导员参加培训,通过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而对于工作年限达到一定程度的辅导员,可以安排一定的公休假期用于报考研究生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倡和鼓励辅导员进行攻读在职研究生、博士或其他学历资格培训的同时,应该将其纳入学校的专项培养计划之中,享受一定的经贴,同时在时间和费用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教师培训计划享受同等待遇,这也是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表现了对辅导员个体的高度重视与协调。

辅导员工作是高职院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执行层,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工作对于全面提升辅导员工作质量与管理能力,促进辅导员与学生工作的融合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只要积极探索与创新,加强辅导员和教学、管理能力和执业资格提升等方面的综合协调进步,一定可以从本质上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高校辅导员的校本培训[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肖琼,刘予东,彭革伟等.基于职业胜任力的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辅导员个人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工作档案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26-03

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建设好自己的工作档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必要性

(一)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地位

1.辅导员工作档案是院系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档案管理走向制度化的今天,各项工作都应该做到有档可入,有案可查。就高等学校来说,二级系院的院务工作档案包含有许多方面,有教学工作档案、党建工作档案、学生工作档案,等等。辅导员工作包罗万象,其工作档案的涵盖面也就很广,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党(团)建、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二级系院整体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

2.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档案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工作中所形成的档案,能直接反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整体构思及发展路径,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佐证,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档案建设的一部分。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二)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重要意义

1.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班级每名同学的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志向、性格特点、能力及成长过程等,因此它有利于辅导员利用这些资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学业和职业生涯辅导、规划;辅导员工作档案还记录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参加活动、与人交往等的实际状况,这些具有实效凭证作用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系,真正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各种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宝贵财富。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辅导员开展班级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一份完善的辅导员工作档案不仅有辅导员与特殊学生的谈心教育记录、与学生家长联系的记录、对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及跟踪调查的记录等,更反映了每个辅导员开展具体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和措施。因此,辅导员工作档案为学工人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素材。

3.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为真实全面考查辅导员工作绩效,应把专家评估、同行评估、学生评估和辅导员个人评估综合起来进行考虑。无论是哪种评估方式,具体操作的时候都可以与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相联系、相比对。实际上,查阅辅导员工作档案已经成为不少高校对辅导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查的重要依据。因为辅导员工作档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真实性,反映了辅导员对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记录了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成绩、经验及各种活动,是辅导员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的反映。

4.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有利于促使辅导员自身不断进步。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辅导员工作的得失成败,有心的辅导员会充分利用这些档案资料,对自己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反思、研究、总结,从而有助于辅导员正确认识自我,并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辅导员队伍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可见,档案工作作为高校辅导员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有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每一个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都应该努力建好自己的工作档案。

二、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

当前,不少高校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多种原因的限制,辅导员实际上集多种职责于一身,如思想政治教育、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日常生活管理、团建党建任务、课外素质活动拓展、安全维稳等等。

(一)在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上应包含的内容

1.班级基本情况。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一般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住宿分布情况,班级干部名单、分工、联系方式及变动情况,困难学生、受资助学生情况,历年学生评奖评优、获奖及受处分情况,学生推优材料、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学生综合测评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班级制度建设情况等。

2.工作计划与总结。包括各学期班级工作计划、总结和各学期辅导员工作计划、总结。

3.学生思想教育。这方面的材料应包括与特殊学生谈心教育记录,与家长联系记录,学生思想教育典型案例(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记录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典型案例记录分析等。

4.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档案应包含有所带班级的专业培养方案,各学期课表、授课教师及联系方式,各学期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材料,学生请假申请、安全责任书,学生上课、早操、活动、会议考勤记录等。

5.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应记录学生活动计划、过程(图片、视频等)、总结等,还包含有学生科技活动、论文资料的统计。

6.主题班会和班会。包括主题班会计划、过程(图片、视频)、总结以及班会记录或班级日志等。

7.辅导员本人资料。这方面的资料既包含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法规、学生手册及其他有利于提高辅导员个人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学习培训材料,又包括辅导员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辅导员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课表、大纲、教案等。

(二)上述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具有的特点

1.灵活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内容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实际上,由于各高校辅导员实际承担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其工作档案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和变化。

2.系统性。辅导员工作档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从学校、系院到班级,从学生、授课教师到辅导员本人,从思想政治、班风学风到素质拓展等诸多方面。

3.立体性。在辅导员工作档案中,既有工作叙事,又有工作分析、反思和总结;既有典型案例的介绍,又包含了有针对性的工作方式方法的展现;既有学生评奖评优等各种结果的揭示,又蕴藏着大量的平时实际表现的动态记录……可以说,一份工作档案,实际上把辅导员工作情况立体性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4.细节化。辅导员工作档案非常注重细节性。比如说,学生基本信息档案除了要记录学生姓名、学号、性别、出生年月外,还要标明家庭成员情况、父亲或母亲姓名、父亲或母亲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家庭详细住址、家庭电话等(如果需要的话,主要亲戚及其联系方式也应想办法了解到);困难学生档案要对家庭人数、家庭经济来源、家庭月(或年)收入以及困难情况的摘要说明等有清晰的记载,受到资助的学生材料更要记清困难等级、资助时间、资助类型、资助金额等。

三、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衡量辅导员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实际操作上,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客观、全面、正确地反映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情况是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首要原则。这一原则表明了档案建设的关键在平时,要注重平时的点滴记录和收集。

(二)动态性原则

辅导员工作档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完成的过程性,也就是说,它的完成不是短时间内实现的,而是贯穿于从学生进校到学生毕业离校始终。该原则同时要求辅导员发生更换时,原辅导员要将有关档案移交给下一任辅导员,保持档案的连续性。

(三)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强、体系完整是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又一重要特点。该原则要求辅导员在建设工作档案时要考虑全面,力求完整,既有宏观布局,又有微观揭示;既要务实,又要务虚;既把学生的生活、学习作为工作的主要抓手,又要考虑到与学生相关联的方方面面。

(四)创新性原则

一般说来,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内容方面差异不是太大,但在档案的形式、管理等方面完全可以根据本系(院)、本人工作实际而有所创新和变化。比如说在档案的管理模式上,既可以按内容分类建立档案,也可以按专业、班级等形式管理档案;档案保存形式通常是纸质版,同时提倡既有纸质存档又有电子版备份;当然,在数字化、电子化高度普及的今天,开发使用专门的辅导员管理软件进行辅导员工作档案管理更受欢迎。

(五)公开与保密相结合原则

辅导员工作档案里记载了大量的信息,信息具有秘密和公开的双重特质。一方面要注意档案资料的保密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必然记录一些与学生有关的个人信息,从保护学生出发,除工作检查和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外,不要向其他人公开有关信息。学生毕业后,有关资料要由系(院)统一保存。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起到教育、引导、警示和设置议题的作用,有些信息又是需要及时公开公布的,如班级制度、计划总结、考勤记录、奖励表彰等。

[ 参 考 文 献 ]

[1] 葛红丽.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档案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1,(10):472.

[2] 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尹忠恺.论高校学生工作档案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38-39.

[4] 杨春娟.关于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2,(6).

辅导员个人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问题;建议

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在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结构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扩大,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高校毕业生的结构性就业障碍越来越突出,其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意义重大。

一、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与功能定位

(一)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指导者

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辅导员参与了大学生求职的整个过程,包括入校时的职业规划、就读中的职业能力培养、求职心理疏导、毕业生具体求职行为等各个环节。因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涵盖了大学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与学生的长期接触,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特征、专业及综合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因此,辅导员应当承担起指导者的角色,并发挥这一角色的功能性作用,做好学生就业的宣传、参谋、培养、疏导等工作。从新生入学起,应当通过各种途径与场合介绍国内就业形势、市场需求及就业制度,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理想,树立起理性的就业观念,为未来的求职做好自身知识与技能水平的积累。辅导员在了解自己所管理的学生就业观念和思想动态的前提下,运用所掌握的就业知识与就业信息,有的放矢地加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

(二)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实施者

在高校,负责联系用人单位、收集就业信息的是就业指导与服务部门,但是,将这些就业信息传递下去,进行宣传动员与具体组织工作的是辅导员,而用人单位了解应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表现的途径,也主要是通过辅导员。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需要承担的另一重大角色就是具体实施者。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应当切实发挥好具体实施者角色的功能作用,做好信息传递、组织应聘、回馈评估等工作。在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收集到各种就业信息后,辅导员应当进行具体细致的宣传与讲解,确保信息的有效利用。辅导员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也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推荐最合适的学生参与应聘,提高应聘成功率。在学年就业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该年度的就业工作进行反馈评估,建立就业指导工作档案资料,吸取教训,探索稳定的成功模式。

二、当前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队伍素质结构有待完善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专业性强,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全面了解国家及地方的就业政策。但目前各高校的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专业化不强、流动性大、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很多辅导员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训练,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力不从心,只能停留在一些空泛的理论指导上,如分析就业形势、联系用人单位就业信息、协助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开展工作等方面,造成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式与内容简单化、机械化、被动化,不能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不能培养学生迫切需要掌握的求职方法和技巧。另外,因辅导员职业本身的待遇低下、流动性强等特点,造成其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无法满足目前学生与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

(二)辅导员工作模式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比较广,比较琐碎,且多为常规性工作,因而形成了一种防御型、任务式的被动工作模式,“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线”,“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对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的真实写照。繁重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让辅导员无法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和学习,影响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被动型的工作模式让辅导员较少有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当前的就业形势,也无法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与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范围仅仅是一般的就业信息服务。

三、完善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辅导员自身素质建设

一是要提高辅导员知识水平。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辅导员应具备多个学科的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律等各科学的知识。职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只有熟悉了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才能在学生就业过程中予以全面指导。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求职来看,会或多或少地碰到一些难题与困惑,这就需要辅导员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解除疑惑。另外,辅导员还应当熟悉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关于就业的各种制度与法律规定,如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障、就业支持政策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便能及时给予学生帮助与咨询。

二是要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大部分是实务性的操作,辅导员需要较高的实际工作能力。这就要求辅导员应紧跟国家基本政策的步伐,把握正确的就业方向,提高信息搜集能力与处理能力。现代社会,招聘的途径与方式开始多元化,不仅有现场招聘,还有网络招聘,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较强的信息搜集能力,需要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招聘信息与情报的收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时效性比较强,对就业形势与政策的把握也不是一成不变,需要时刻关注就业形势与社会需求的变化,因此,辅导员应当具备较强的调研能力,能有效把握宏观经济的走势,了解市场需求。在就业工作结束后,对以往毕业生的就业与工作情况应当进行回访,及时向学校主管就业的部门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为学校专业知识教育与招生计划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三是提高辅导员的服务意识与责任心。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学生的管理者与指导者,也是学生的服务者,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协约签定由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决定,辅导员仅是程序操作者以及就业制度的解释者、贯彻者和就业信息的收集发送者。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必须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做好服务工作。另外,在就业指导中,辅导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对于辅导员而言,一名学生的就业与否并没有多大影响,但对于学生而言,就业的影响则是一生的。因此,在就业指导中,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主动、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状况,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二)完善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长效机制

首先要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就业指导工作从大一新生入校之初就已经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包括让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环境,使学生根据自身与社会实际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做好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就职业定位而言,最有效的莫过于SWOT分析方法,这是检查技能、能力、职业喜好与职业机会的强大工具。通过这种分析方法,能让毕业生很容易地知道自身的优点与劣势所在,并仔细评估出自己的不同职业机会与威胁。职业规划是指对整个职业生涯进行超前的、持续的、系统的谋划。一个好的职业规划应是现实的、理性的,通过个人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职业规划是一个总体规划,其应当适应时代的要求,符合规划者本身的实际,与规划者的个性能力相适应,且覆盖了规划者整个职业生涯。辅导员应要求每个学生提交一份自己的职业规划书,并就规划书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案辅导,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行为。

其次要做好就业中的工作。在这一阶段,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对学生的就业求职进行具体指导。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职业技能的指导、信息搜集与沟通、心理辅导以及就业政策与制度的宣传与解惑。

在职业技能的指导上,主要包括了简历制作、求职技巧、面试技巧等培训。简历是对一个人基本情况的介绍,包括个人学历、经历、特长、爱好及其他有关情况。在信息社会,求职与招聘的途径开始多元化,不仅有现场招聘,还有网络招聘等形式,这就要求求职者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能在浩如烟海的招聘信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对于辅导员而言,应就当前的求职途径与方式开展培训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获得招聘信息的方法。当前就业市场,求职者人数众多,而职位却比较少,这就要求求职者需要掌握一定的面试技巧。学生必须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将自己推销给用人单位,因此需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场面驾驭能力。对于辅导员而言,应加强对学生面试技巧的培训,面试效果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次求职行为的成功与否。在面试技巧培训中,不仅仅采用面授上课等形式,还应加入面试模拟及座谈会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面试的氛围与分享面试成功者的经验。

在信息搜集与沟通上,主要包括对毕业生信息与招聘信息的搜集,以及做好学生与家长、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从信息搜集来看,包括两方面的信息搜集,一是毕业生信息的搜集,二是招聘信息的搜集。辅导员应建立本年度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对每个毕业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包括其个性特点、能力、兴趣爱好等。有些用人单位往往直接要求辅导员推荐毕业生,这时辅导员就能从信息数据库中选取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毕业生,从而加大求职成功的可能性。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应注意搜集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除传达学校的招聘信息外,还应经常登录各种人事网站,并在各种场合向用人单位推销本校学生。在现代社会,社会关系对就业的影响比较大,辅导员也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发掘就业信息。就沟通方面来看,辅导员一要做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二要做好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家长对学生的就业行为影响比较大,甚至决定了学生的就业行为。在沟通中,辅导员应破除家长在就业上的一些落后观念,健康引导毕业生的求职行为。在与用人单位沟通中,辅导员应承担起沟通桥梁作用,确保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畅通,避免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权利受到侵害。

在心理辅导上,主要是帮助学生克服就业方面的心理障碍与困惑,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当前情况下,我国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度比较大,尤其是一些一般院校与冷门专业的毕业生。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面临一些心理上的困惑,包括优越意识与残酷现实的对立、因个性缺陷在面试中屡屡碰壁、求职失败带来的挫折心理等等。据有关学者调查,在大四学生中,考研就业等引发的心理问题在所有心理问题中的比例最高,达到了35.7%。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应关注毕业生的心理变化,联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办就业心理咨询讲座,对一些出现心理障碍与矛盾的学生进行个案辅导,并联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干预。

在就业政策和制度的宣传与解惑上,主要是对国家大学生就业政策优惠计划的宣传以及就业手续办理知识的讲授。近几年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国家出台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种政策措施。对于毕业生而言,他们并不清楚国家相关政策,这就需要辅导员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毕业生的就业路径,缓解就业难问题。在就业手续办理的相关知识传授上,辅导员应开办相关知识讲座或培训课,使毕业生知晓就业应办理的各项手续。

最后,要做好就业后的调研工作。在这一阶段,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对上年度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总结与反馈评估,以及对毕业生就业后的情况进行调研。在就业指导工作的总结中,应创建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管理库,存档备查。对上年度的就业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就业指导工作中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差异及原因,为来年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辅导员应在毕业生就业后进行回访,开展追踪研究,对典型个案在就业后的职业行为与用人单位的评价进行深入分析,形成调研报告,为将来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校专业知识教育结构的调整提供依据,让学校掌握到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从而改善毕业生的素质结构,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 李志.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J].消费导刊,2010(1).

[3] 秦雷,李刚.浅谈高校辅导员的能力提升与大学生就业指导[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4).

上一篇: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范文 下一篇:数字经济在农业中的运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