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09 17:18:34

高中音乐教育

高中音乐教育篇1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流行音乐;积极作用;兴趣;情感共鸣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能用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可见音乐对我们的重要作用。然而,流行音乐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始终处于一个尴尬而无奈的地位。部分老师认为,流行音乐虽然数量庞大,但是质量却参差不齐,很多流行歌曲中包含有色情等不健康的元素;且流行歌曲大多数以爱情为主题,这势必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爱情观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很多学生疯狂的“追星”行为也是他们迷恋流行歌曲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以上理由,他们选择了“宁可错杀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的做法,教学中非常排斥流行音乐,更别说在高中音乐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利用流行音乐了。

所谓的流行音乐,结构简单、曲目朗朗上口、歌词也比较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被人们广为传唱。那么,流行音乐对于高中音乐教学存在哪些积极作用呢?在利用这些流行音乐元素的同时,又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笔者从事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多年,针对流行音乐的问题自诩进行了充分的探索与反思,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历,浅谈一下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流行音乐对高中音乐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

1.激起学生的音乐兴趣

《论语》中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说法;《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更是要求教师“关注和重视学生的音乐兴趣”,促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和指引下更好地开展高中音乐教育的学习。既然学生对流行音乐有着如此浓厚的兴趣,作为老师,我们为何不能将教材知识点与学生学习流行音乐的兴趣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呢?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比如,在学习“独特的民族风”这章内容时,我会先让学生听几首周杰伦的民族风代表作――《青花瓷》《兰亭序》《东风破》等,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周杰伦的音乐的,这样一来就可以促使学生将全部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到音乐课堂上;接着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周杰伦民族风的歌曲受到大家的广泛追捧?”“因为这些民族风的歌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马上就有“杰迷”回答我的问题。“正确,这些歌曲里因为融入了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化,因此很容易让人们感受到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特色。但是,民族风并不简单局限于这个层面上,我们中国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特征和风格,这个意义上的‘民族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风’。下面我就带领大家感受一下别有风味的‘民族风’……”由学生熟知的歌曲入手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

提高。

2.引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修养

很多流行音乐中包含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茁壮成长具有非同凡响的作用和意义。比如,在学习中国传统道德这部分知识时,我会让学生聆听《父亲》《母亲》这类歌颂感情的经典曲目,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会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开回忆,想起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从而就会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充满感激和敬意。这样一来,音乐作品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给他们带来了心灵上的触动,让学生在品味和欣赏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就受到熏陶和影响,有利于学生个人修养和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引用流行音乐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前文已经提到,流行音乐的质量参差不齐、良莠各异,因此,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用流行音乐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定义“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不单单指当今乐坛的流行歌曲,还应该包括那些经典的流行曲目、通俗歌曲、乐器演奏等。教师不但要自己对“流行音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还应该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流行音乐观念和态度。

此外,流行音乐只是构成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只能从旁协助教师更好地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在课堂上过多地引用流行音乐,不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

2.正确鉴定优良的“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的创作水平参差不齐、质量良莠各异,因此,教师在引用的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区分、理智对待,将极富时代气息,体现现代年轻人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态度等高水平、高质量的流行音乐作品不断运用到高中音乐课堂中,让学生体会和领悟生活中存在的“真、善、美”;部分流行音乐由于主题或者思想不健康,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根本就起不到任何实质性帮助,针对这类音乐,我

则会将其剔除音乐课堂的教学范围,以自身为榜样教会学生自动摒弃身边的不良音乐和信息,使学生逐渐掌握分辨和鉴定流行歌曲优劣的方法和手段,为他们在日后的实际生活中更好地欣赏和领略音乐艺术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为一名专业的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合理、辩证地看待“流行音乐元素”,将更多、更好的流行音乐不断引用到高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同时指导学生逐渐掌握分辨流行歌曲优劣的方法和手段,为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形成高水平、高层次的道德和人文素质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彭红梅.对大陆当代流行歌曲的立体透视.音乐探索,2000(1).

[2]莫煜红.当前低级流行歌曲对学生危害及对策.音乐报,2001(12).

[3]秦德祥.走出两难境地:“流行歌曲进课堂”面面观.高中音乐教育,2002(5).

[4]张人利.课堂引导创新策略研究.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4).

[5]茜云.当音乐课遭遇流行音乐.今日中学生,2003(6).

[6]彭京波.论流行音乐与高中音乐鉴赏教学,2009(7).

高中音乐教育篇2

摘要:民族音乐是现在多元文化中的一个部分,民间文化是一切音乐文化的基础。要突出音乐的民族性,民族音乐就应在音乐必修课中占有一定分量。因此,应将民族音乐的学习摆在显著的位置,确立民族音乐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的地位。

关键词:现况 内容 地位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合格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故凡师范院校无不强调“师范性”。要完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高等音乐专业还应在强调“师范性”的同时,突出音乐的民族性,音乐民族性的突出,并不意味着排斥和否定外来优秀文化。

一、现况显示与分析

民族音乐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地位的确立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现况显示了不少值得人去思考的问题:

民族意识的淡化趋向 前一时期,因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浅薄,缺乏正面的理论导向和切实有力的教育手段,所以,不少人不能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文明,缺乏民族主体意识。

自我否定的偏向 世界公认,我国有着极为富有的民族音乐文化,中国音乐工作者要扪心自问,对本国、本民族音乐到底学习、了解、掌握了多少?公开的材料显示:某个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外地上学,竟不愿意或不敢唱自己民族的民歌。可见,在学生中大力加强民族音乐的学习,全面、系统、科学地认识祖国音乐文化宝藏是十分重要的。

社会音乐生活单一 前段时间,由于文化法规、行政、舆论等方面的失控,商品广告性、纯娱乐性的通俗音乐在音乐生活中占了绝对优势,民族音乐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畸形的社会音乐现象,致使青年、学生出现了一阵又一阵的“狂热”。可见,净化社会音乐环境,创造健康、高尚、美的社会音乐氛围,正面引导、大力培养学生们的民族音乐兴趣,是造就民族音乐爱好者与观众群的可行之举。

民族音乐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无地位 加强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除领导重视外,音乐教师是关键。而作为而培养教师的“工作母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民族音乐的现况如何呢?高师中惟一系统教授民族音乐的《民族民间音乐》课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某些高校取消了该课。不少学生不掌握或不愿意学习民族音乐……如此下去,就会造成小、中、大学生民族音乐素质低下的恶性循环。可见,重视民族音乐的学习,确立它的应有地位,进行必要的改革与调整势在必行。

宏观理论指导无力 出现上述现象与宏观理论指导屋里有关。某些观点虽为一家之言,但因缺乏深入的争鸣,故有一定的辐射力,仅举以下二例:

关于“音乐的国际性与民族性”。某文认为:“中国音乐要全面复兴,就必须果断地抛弃民族文化的旗帜,勇敢地走上音乐的超民族化道路。”不排斥民族音乐特点。既然“超民族化”不排斥民族音乐的特点,那么,这种超民族文化作品和民族化作品区别何在?该说是将音乐的“国际性”与“民族性”对立起来,缺乏辩证观,如果作品没有民族性,何谈什么“国际性”?“从表面上看来音乐好像是最国际化的艺术,实际上,它比任何艺术都要紧密地与民族传统结合着!”

关于“民族音乐没有体系,无法讲授”。体系的建立是靠历代人的辛劳,并经历史验证而建立起来的。坐等、观望是一种消极表现。应该说,民族音乐已经逐步形成体系,高师民族音乐诸方面,不能等待“体系”建好在授课。可见,提高教师自身的民族音乐素质,开展强有力的科研活动是完善体系的重要措施。

当前,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大好形势下,上述种种问题会逐得以解决。

二、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改革

要培养具有较高民族音乐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对目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与改革,以突出音乐的民族性。众所周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培训目标、考试要求、考生来源等方面不同于音乐学院。高师学生有不少人则不具备培养成某一方面专门家的基础条件。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成为理论、知识、技能多层次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如果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沿用音乐学院的学科分立“传统”,套用某些不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及后果事与愿违。为此,应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现行的课程与内容进行必要贯通、渗透、调整与改革。我们曾构想,将现行的音乐必修可融会、精选、归并、扩增为:《音乐教育学》、《基本乐科》、《民族音乐》、《演唱》、《演奏》、《音乐创作》、《音乐鉴赏》、《中外音乐史》、《指挥与合唱(奏)》、《文娱指导》等十大学科。《艺术概论》为音乐、美术及其他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上述学科的分立主要针对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要将民族音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渗透到各学科中去,应按基本掌握、初步学会、有所了解三个不同层次来要求。教学内容在改革必然导致授课方式的变化。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声乐等技能可根据学生基础、授课内容、专业要求、教学进度等方面的不同,采取三种形式授课。

三、确立地位的保证与措施

(一)完善教学大纲是确立民族音乐应在有地位的重要基础。有些国家极为重视民族音乐教育。

(二)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是实施民族音乐教学的基本保证,高师要达到具有一定的民族音乐水平的专业培养规格,确保民族音乐在各学科教学中有足够的课时,就应有详尽、可行的教学计划,并注重民族音乐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结合。

(三)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建设是确立民族音乐应有地位的关键。教师因重视民族音乐的学术研究,广泛开展科研活动。也可邀请民间艺术家来校指导。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民族音乐素质,并将学术界及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中去。

(四)编写富有特色的各科教材是突出音乐民族性的重要环节。各科教材,不一定全国统一。但各科应有统一的富有弹性的教学大纲,作为编写教材的依据与参考。教材中应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多民族的音乐及特有的地方性音乐,是教材有地方特点。

(五)多层次、多学制办学是普及、发展民族音乐的有力措施。高师应举办多种多样类型的培训班、研修班、对现有的在职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多民族音乐水平。高师音乐专业学制应多样化,二、三学制专科,四、五学制本科,研究生……以适应不同层次的民族的教学的需要。

高中音乐教育篇3

高校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还能陶冶其审美情操,促进其思想和身心的健康成长。可以说,加快高校民族音乐文化建设是实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民族音乐教育能够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不同时代下,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在各自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与当地人文、地理息息相关的音乐,而且其音乐特色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大学生通过学习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可以从中了解各地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甚至能够通过观看民族民俗音乐表演,了解各地区、各民族不同的服装和装饰特色,从而扩大自己的音乐文化视野。例如学习蒙古族的长调,可以发现长调字少腔长、高亢悠远的特点,进而了解到它的形成与内蒙古草原地域辽阔、人口稀少的地理环境之间有紧密联系,其表达的是对草原、牧场、蓝天、白云等的赞美;而吴越地区的越剧和评弹则充满了吴侬软语的气息,这种特色的形成与当地温暖湿润的气候、秀美精致的景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西北音乐的豪放粗犷离不开那厚重的土地气息一样,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孕育了一方的音乐文化;壮族的对歌本文由收集整理也是充满了地方特色,它通过对歌的形式,表达了对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的肯定,而其中的代表作《刘三姐》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学习不同民族的音乐可以了解各地不同的民族地域文化,进而增长学生的音乐知识,并拓宽其文化视野。

加强民族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优秀的民族音乐能够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真、善、美的启迪。在我国,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音乐的教化作用,如春秋时期贵族的教育“六艺”里就有“乐”的教育,孔子也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音乐可以提升人的修养和气质,促进健全人格的培养。纯净的民族音乐可以使人内心的压抑情绪得到释放,细细体味音乐的恬静和美好,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如我国葫芦丝音乐经典《月光下的凤尾竹》,其婉转悠扬的旋律使人沉浸在安静恬淡的气氛中,静下心来感受音乐带来的纯净美好的心灵体验。不同的民族音乐有不同的表达主题,如勇敢、坚强、自由、感情等,欣赏者可以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其中情感的起伏变化,从而加深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如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冒着被禁闭的危险在监狱长的办公室里播放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所有的囚犯在音乐响起的那一瞬间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侧耳倾听。就像瑞德所说,尽管他们听不懂所唱词的意思,但他们仍然能感受得到其中的美好和自由,那时他们心灵深处受到极大的震撼,从未聆听过音乐的他们在那时突然理解了人生,这便是音乐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所以说民族音乐能够加深学生对感情、生命等的认识和感悟,净化其心灵,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提升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加强民族音乐的教育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

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音乐风格,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一个民族历史的变化和发展,它既是一个民族长年积淀下来的文化浓缩,也是民族精神最集中的反映。民族精神决定着民族的兴衰,而蕴含在民族音乐中的民族精神则更能鼓舞人心。如在八年抗战时期,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以及聂耳、田汉合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这些音乐以恢弘的气势和振奋人心的填词,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了民族崛起而艰苦奋战,极大地鼓舞了全民士气,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当时备受蹂躏的中国大地上播下了不屈的种子,以致其能够作为民族精神的代表在半个多世纪的音乐舞台上长盛不衰。其中《义勇军进行曲》也因它磅礴的气势和不屈的精神被定为我国的国歌,这种民族精神一直到今天仍鼓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不难看出,民族音乐教育可以使民族精神得到强化,使学生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当今社会,学生民族精神意识普遍淡化的情况下,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提升民族精神就显得极为重要。

综上所述,完善的民族音乐教育能给高校以及社会带来诸多积极影响。但是,我国高校目前正规的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着严重西化的现象,西方古典音乐和乐器成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而传统的民族音乐反而成为了选修课,有些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甚至被束之高阁,渐渐被人遗忘。究其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自鸦片战争以来,包括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在内的西方文化大量传入中国。而此时的中国大地早已千疮百孔,为了使中国重新站立起来,从清政府到民国政府,都大力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策,积极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先进的文化思想。就在这一时期,西方的音乐文化就在早期知识分子的头脑中扎下了根,成为当时音乐的主流,进而持续到今天。

第二,我国各民族地区在自身的发展中都创造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导致我国的民族音乐比较复杂,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指导系统,学习起来并不容易。另外,我国的民族乐器和西方相比,丰富却繁琐,很多乐器比如编钟就不方便人们随身携带或演奏。而且我国的民族音乐尤其是汉族的传统音乐以旷达悠远见长,讲究一曲琵琶弹出万千愁绪,一支箫吹出悲欢离合,而这些内在的含蕴文化不是一日半日就能够使学生领会的,多数学生会因其晦涩难懂对民族音乐望而却步,少数人对民族音乐和乐器的学习也只是浅尝辄止。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不受重视,大部分学生提起西方音乐名曲、乐器和作曲家如数家珍,但提起我国的民族音乐,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优秀而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渐渐被国人遗忘,取而代之的是他国的民族音乐,这种西化的局面与中国音乐教育中应有的中国气韵显然是不相称的,对我国的音乐文化发展来说也是一种缺撼。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学家柯达伊曾说过“优秀的匈牙利民族音乐,不仅具有民间的意义,而且是更具有民族意义的一项财富,因为他们属于全民,就必须使它们尽快地为人们占有。”对于我国的民族音乐来说同样如此,所以,当下高校必须改进目前的音乐教育模式,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增加民族音乐课程。目前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学以西方音乐教育为主,传统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课程中所占比例很小,所以必须增加民族音乐课程。一方面要增加民族音乐理论教学课程,另一方面,也要增加民族音乐器乐课程的设置,从两方面来加强民族音乐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2.丰富民族音乐教学模式。由于民族音乐具有极强的民族地域特色,所以,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时绝不能依照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必须因其特色而采取恰当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组织学生多听、多欣赏各式各样的民族音乐,同时给学生讲解典故或是流传下来的故事,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如在欣赏越剧经典《红楼梦》时,可以给学生适当讲一些宝、黛、钗三人的感情纠葛,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理解剧中人物形象,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在同学们欣赏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时,可以给学生讲解阿炳的身世及经历,让学生体会到乐曲《二泉映月》悲凉凄惨的原因,增加对音乐的感知。其次,可组织学生开展民族音乐演出活动。不管是西北的信天游还是长江流域的川江号子,无论是云南的葫芦丝还是几千年前的编钟,都可以在民族音乐的舞台上演出。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音乐演出做相应指导,或是在音乐演出之后给予点评,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的整体水平。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增加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个人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增加高校的民族音乐文化气氛。

3.完善民族音乐教材的编写。在我国高校当前的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教材在内容上不够完整,数量上也是屈指可数,这也直接导致民族音乐的教学和学习不够系统完善。因此,当下高校必须整理出一套系统完善的民族音乐的教材,教师才有可能根据教材进行完整的民族音乐授课,学生也能从教材中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完善民族音乐教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学校直接购买市场上的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书籍,加以整理编校,以音乐教材的形式编写出来;另一种是高校可以根据当地的地方音乐特色,编写教材,突出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比如陕西的高校可以集中搜集一些民间的信天游、苏浙地区的学生可以研究越剧和评弹、内蒙古的学生可以学习马头琴和长调等。高校可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编写成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这样学生既可以对全国的民族音乐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又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当地的民族音乐有更深入了解,学习到当地的音乐文化精髓,这不仅能够加强民族音乐教育,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民族音乐得到传承。

高中音乐教育篇4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 问题与对策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大量先进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被介绍到中国,借鉴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振兴和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到我国目前与国外先进音乐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差距,始终坚持全面的、系统的、客观科学的态度,学习、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虽然有许多高校已开始研究音乐教学的改革,但真正意义上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发展和要求的教学模式还需继续健全和完善。当前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专业化倾向;(2)教学内容较单一,致使学生不能掌握作为一名合格音乐教师应有的基本技能;(3)重专业学习,轻教育实践。

二、高师音乐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脱节问题

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在专业学科方面过硬,更重要的应该是在教学方面,这样才能知识传承下去并将其发扬光大。现今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提高艺术修养从娃娃抓起已是音乐教育的主流方向。因此,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按国家教委的相关要求,不仅具备能唱、能跳、能弹、能演的能力,而且还要具备能讲、能编、能写的能力。在一定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音乐活动的编排、指导能力和一定得理论研究能力。

目前我国高师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内容相对于社会对音乐教师的要求就显得明显滞后。在课程设置上,一些学科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设置数量偏多,划分过细,口径过窄,覆盖面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不够。大部分院校的课程体系中相关教学课程的设置太少,多是讲讲基本理论了事。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实施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同时,各类课程间的比例不够合理,专业课比例偏大,文化基础课比较薄弱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因此,如果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只重视对学生本学科的教育,而忽视其他学科的教育,则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三、对 策

(一)明确培养目标,调整培养内容

高师音乐教学目标设置应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确切地说,主要是培养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这与音乐专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有所区别的。例如:在高师的音乐教学中,声乐虽然相对是专业课当中的主要学科,但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与音乐院校声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区别。因为,音乐院校声乐专业的教学是以培养歌唱演员为目标的,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从他们今后怎样去从事音乐教育出发,而且是从事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所以,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内容应从做好中小学教师这个职业技能的培训入手。

(二)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

当前,社会发展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已基本脱离了以培养大中专音乐师资为主的层面,也没有了计划经济下国家包揽分配的优势,学生完全要靠在校所学知识技能以及自身能力去寻找、应聘接收单位。面对音乐师资需求发生深刻变化的现状,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观念必须作相应的转变。首先要对当前高师音乐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审视,改革原有音乐教育注重“一专”的培养模式,构建“多能发展、视野开阔、特长突出、教学实践能力强化”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三)重实践,上讲台

音乐教育是一种技能性很强的专业教育,教师都应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把亲身参与作为提高综合音乐素质的主要手段,从而实现课程价值的目标。因此,强化各种实践环节,对学生的多能培养和教学实践能力的获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校内教学实践活动。开展校内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走上讲台提供很好的前期实践平台,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为学生顺利进入教育岗位提供了保障;其次,建立稳固的教学实践基地。本着专业对口的原则,开展本地中小学作为教学改革与实践基地进行建设,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研究科学的教育实习过程,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方法与机制,保证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与质量;再者,顶岗支教是教育实习的有效途径。为加强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思想的巩固、良好品德的形成、社会责任的增强以及艰苦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与锻炼。扩大了学生就业渠道,缩短了从教适应期,开创了顶岗支教学生受益、脱岗培训教师与农村中小学生受益“三位一体”的“双赢”工程。

总之,高师音乐教育应依据高师的培养目标,从中小学的需求出发,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内容,探讨多样化的教改模式,努力培养出素质全面、视野广阔、一专多能的音乐师资,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吕琪玮.《国外音乐教育思想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103-106.

[2]张宁.天津大学《我国高师院校音乐教育问题与原因》.硕士论文.2010.02.

[3]杨金国.《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思考》.大理学院学报.2011年5月.

[4]杨兆丰、李燕.《高师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探究》.教育与职业.2010.11.

作者简介:

高中音乐教育篇5

我们在大学的校园里常能看到戴耳麦、背吉他的大学生,毋庸置疑他们嘴里哼的,耳里听的几乎都是港台、外国流行音乐或是网络歌曲,很少见到有热爱民族音乐的。对流行音乐的偏爱和对民族音乐的冷漠在不同的高校都是存在的。江西师范大学曾经对在校学生进行一次音乐知识的问卷调查统计,394人中有354人爱好音乐,占总受调查人数的90%左右。其中,只有191人识简谱,14人识五线谱。在受调查者写出的177首最喜欢的歌曲中通俗歌曲多达139人,占78.53%。这些数字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是喜欢音乐的,但基本局限于通俗音乐,只有极少数大学生懂得基本乐理知识和音乐常识,古典音乐更是知之甚少了[2]。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往往会转移成对歌手的追捧,甚至从衣着形象,行为举止模仿歌星本人,似乎很新潮时尚,然而很多歌手的素质、德行是让人大皱眉头的,“艳照门”等各种“门”事件层出不穷,道德败坏造成的堕落不能不让教育者深思。这反映我国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基础还比较薄弱,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音乐知识贫乏,理解和鉴赏音乐的能力比较差的现实情况,音乐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一个人的人格,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一代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会对社会甚至世界走向产生重大影响。如何用优美、动听、健康、积极的音乐教育学生,是音乐教育研究的课题。

2.民族音乐的德育功能

德育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现象、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它包括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品质的教育。对受教育者培养的目的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清真、善、美和假、恶、丑,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正确处理个体之间及个人与集体和社会整体的关系[3]。从德育的目的可以看出,只有对真、善、美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人们才会精神正直,心灵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才能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打下基础。从古至今音乐对人的德育教化功能就一直为社会所重视。我国古代周朝“礼乐治天下”,而周朝又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中存在最久的朝代。这充分说明礼乐能够正人心,行教化,从而天下大治。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主张对人的教育要“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荀子在《乐论》中曾说:“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近代音乐理论家王光祈十分强调音乐的社会作用,认为用音乐可以唤起中华民族的根本思想和完成文化复兴运动。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这充分说明了音乐的德育功能。音乐是心灵的表现,是主观的创造,并具有改善人类心灵的功能。音乐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具有思想性、精神性。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它既能细腻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又善于激发人的感情,每个音乐作品成功创作的背后,都有丰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情感故事,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和自然的生活写照,它往往很容易把人带到某一种境界,它以高低起伏的旋律、独立变幻的节奏、丰富美妙的和声及其特有的亲和性、感情性打动人们,使人的情感得以释放,抚慰人的心灵并寄托人们的追求,还会陶冶人的情操,升华人的精神,减低人的欲望和贪着,把人从迷茫和痛苦的状态中调整过来,重新拥有振奋的力量。音乐欣赏是欣赏者自身情感与音乐表现的情感相互交融的过程,在交融中获得对音乐情感内涵的体验。乐曲如《高山流水》,《喜洋洋》《黄河大合唱》等优秀的民族音乐,体现着民族的精神,传承着中华文化,表达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勤劳质朴,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追求与生活信念,大学生在民族音乐欣赏过程中愉悦了心灵,并受到熏陶,达到了陶冶情操、塑造人格的目的。优秀的民族音乐不仅可以表达和深化思想感情,并能激发人们情感形成坚强的意志力,增强与困难、艰险斗争的信心;优秀的民族音乐以真善美的力量塑造大学生的品质,激励、净化人的心灵,培养出坚定的道德信念和自觉的道德行动。因此民族音乐在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品格的培育,人格的塑造方面起着其他方式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民族音乐因为其本身具有的欣赏性,使它具有的德育功能避免了直接、枯燥的说教,深刻的思想内容能以一种令人愉悦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寓教于乐的效果,使学生乐于接受和并主动参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道德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另外,德育是把人从障碍的品格拉回正常的轨道,音乐对于人性格和气质的形成也具有很大的作用。庄重的音乐能使好动的人安静下来,激昂的音乐能使保守的人开朗起来,温柔的音乐能使人远离暴力,雄壮的音乐能使人充满力量。优秀的民族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让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让人对人生充满了希望和追求,增强了自信和奋斗的力量,对他们以后事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俄罗斯人有一句古老的谚语说:“只要一个人手里抓着小提琴,他就不会干坏事!”这条谚语表明了音乐具有净化人的心灵的巨大作用。高职院校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塑造学生完美的品质人格,让他们具有想象力、审美力,创造力,乐观积极和与人为善的态度,让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良好适应,因此,音乐教育尤其是加强民族音乐的教育是很重要的。

3.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

高中音乐教育篇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社会急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这就要求我国的素质教育顺应时代的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重心仍然集中在学业教育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各大高校在教育方面不仅应该重视学业教育,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身体各方面素质的教育。而在这其中,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高校的音乐教育更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在这个大前提下,高校音乐教育不仅在教育方法上应当有所改进,同时还需要注入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教育风格。目前,在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该体系主要提倡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的感受,提倡原本的创造性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音乐教育行业中广受好评[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前联邦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就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情况来看,我国的音乐教育长期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其主要以老师教学生唱歌和老师独自为学生讲解一些基础乐理知识为主体,而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而带来的改变,因此,教学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在这其中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我国的音乐教育需要在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后,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和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行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将会带来更深远的意义,也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2]。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

从音乐产生本源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音乐是可以带动人的性情,并且回归人类本性的。音乐中一般会寄托人们的情感和思想需求,人们通常喜欢将自己所想所见托付在音乐的绚丽中,而这就形成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从奥尔夫音乐的教育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与我国传统对音乐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有所不同。我国的传统教育方法主要是教学生歌唱和学习最基本的乐理知识,而这一点与奥尔夫音乐的理念有很大不同。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奥尔夫认为:音乐作为表达情绪和思想的一种途径,通过音乐,采用语言、乐器、舞蹈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表达,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和本性[3]。

基于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教学方法

运用奥尔夫音乐体系进行教学,能够督促学生更快掌握一些复杂的音乐知识。我国高校中的音乐教学,既不能像青少年一样慢慢学习,又不能像专业的音乐学生那样系统学习,而且,这类学生由于自身的天赋和学习状态也决定了其速成的要求[4]。

在教学应用中,高校音?方逃?的初期,首先,建议老师可以根据音乐的不同节奏来编排节奏游戏,学生可以通过活动(拍手、拍腿、跺脚等)来培养身体的节奏感,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来加深学生对节奏和音乐的把控。同时,还可以迅速拉近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不再有负担和约束,这样的课堂效率相对更加有效[5]。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在“学生之家”组织一些不同类型的表演,并加入一些不同的音乐元素。在这一步的基础上,最好能够再加入音乐演奏的环节,在这个环节,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学生所熟知的乐器进行演奏。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中的美好,还能让他们体会到音乐中的乐理、曲式以及风格,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一旦学生进入到角色以后,其表演欲和创作欲就会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对后续的教学也就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在教学应用中创新的思考

1.注重培养创造力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来指导学生尝试进行即兴的创作和表演。“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能够进入学习状态,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问题的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即兴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作,寻找多种可能性,比如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肢体的协调性、声音、舞蹈动作、乐器演奏等去进行即兴表演,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创造出自己的记谱法。正如奥尔夫所说的,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有自己积极地加入到音乐学习中,积极参与音乐的创造才是最重要的。当学生完全靠自己即兴的想法来诠释音乐时,就像音乐大师创作作品一样有意义和价值,这个时候,学生就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认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思想赋予音乐,用原本的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2.使用民族乐器进行学习

由于国际上各国国情不同,所以我国高校教育在引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时,应该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从我国的本土文化出发,弘扬民族音乐,开拓音乐教育的广阔性。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民族特色和民间特有的音乐进行教学。这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国的各大高校中的学生和中学生是一样的,接受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程度远远不够。在当代社会中,年轻人接受我国传统的音乐风格比较吃力,因此,要提高全民的素质,就应该加强在高校学生中中国民族音乐的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本土文化为起点,在音乐活动中加强对民族音乐的宣传。在对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运用我国民族音乐,还要引入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把其他国家的音乐也引入到课堂中。因为无论是哪个民族的音乐,都代表了该民族的音乐特点,我们应该把各民族文化共通、融合到一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

结 论

在全球化的时展背景下,我国面临着与全球经济文化接轨的挑战,因此,就要求在新时代注重现有人才的全面发展,培养出符合我国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借用奥尔夫教育的方法,以节奏为手段,加入声势的体验效果,主要看重学生的感受,以人为本。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创作当中,用心灵去感受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文化和民间音乐特有的一些旋律和节奏,并在创作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和运用多种音乐形式进行创作,这种音乐理念完全超越了传统的音乐理念。

高中音乐教育篇7

关键词: 音乐素质教育 高校素质教育 美育

高校素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涉及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因此,成功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对促进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人格素养、审美情趣、思维能力等全面提高,对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新世纪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对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音乐素质教育进行分析,以抛砖引玉。

一、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对象和主体

前苏联著名音乐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说到底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参与为出发点,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音乐素质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对象和主体应该是每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确,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音乐艺术的熏陶、审美情趣的提升,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目前,部分高校表面上以开展音乐素质教育为名,招收音乐特长生,组建音乐团体,举办各种音乐演出,甚至斥资参加国内外各种音乐大赛。而大多数学生却因资金和资源被占用成为旁观者,缺少接受音乐素质教育的条件和环境,这完全背离了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宗旨和方向。归根结底,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以普及性为基础、面对全体大学生的教育。

二、高校素质教育中音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发挥的作用

音乐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应充分发挥其独特功能,为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大学生由于缺乏连贯的、系统的音乐教育,音乐素质较为薄弱,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进行音乐素质补课。首先学生应系统了解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其中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和音乐审美培养。

(一)巩固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基础乐理、识谱、和声与曲式、乐器与乐团、音乐体裁等。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设音乐基础知识、普及性的基础乐理、识谱方法(包括简谱、五线谱)等基础理论课程;二是音乐发展史知识,主要包括西方音乐简史和中国音乐简史。主要是以介绍国内外的经典音乐作品及代表性音乐大师为主,通过对经典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等知识的介绍,使大学生学会领悟音乐语言、理解音乐内涵、把握音乐形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强化音乐基本技能训练。

音乐基本技能包括歌唱和演奏,通过专业老师的授课,主要针对演唱和乐器演奏的方法、技巧等基本内容设置课程,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和表现来不断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

(三)突出音乐审美教育功能。

“一切音乐归根结底在于审美教育,离开了音乐审美的准则和原则,音乐教育就可能沦为机械、僵化和纯技的境地”。审美教育是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对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音乐的语言,下一步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最为重要。近几年流行音乐好似“音乐快餐”,虽然容易让人们熟悉和喜爱,但其生命力不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部分作品甚至夹杂着一些不良因素,对学生审美趣味产生很大的冲击。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纠正学生的不良审美情趣,引导他们抵制低级庸俗的音乐现象。音乐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高校素质教育中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n

bsp;

音乐素质要通过长期的培养逐步形成,要由专业的教师来正确引导、合理的教学内容来支撑、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来保障,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达到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我提出以下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建立健全音乐素质教育体系,完善课程设置。

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除了提高认识以外,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是音乐素质教育中迫切需要研究的一项课题。

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要彻底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对教学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一是把音乐教学真正纳入教学大纲计划之内,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抓住课程建设这个核心,全面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水平,使之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并制定科学、完善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标准。二是音乐的必修课与选修课要结合。音乐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应该以突出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主,音乐选修课不能仅仅局限于音乐欣赏课的单一模式,采取听、唱、记、实践等多种类型的课程模式。通过课内外对音乐的实践、体验和表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并达到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三是研究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重点以研究音乐课程体系、范围、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为主,使音乐课成为非专业学生学习的常规课程之一,让音乐教育真正走进大学生的生活。

(二)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师资力量培养和教材选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确保艺术教育具有强大后劲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是高校提高音乐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应该根据高校的教学需要,对现有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为高校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思想素质、良好敬业精神、有一定音乐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音乐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只有具备这样高素质、高修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把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育人”的目的充分体现出来。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高校艺术教师的积极性,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建立教师的教育科研机制,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推动高校艺术教育跨上新台阶。

音乐教材的选择、创作、编订对高校音乐教学的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能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音乐教学的水平。在高校进行音乐素质教育首先要选择优秀并且适合大学生的教材,不仅要选用国外具有成熟音乐教育理论和成功音乐教学经验的教材,而且要选用具有中国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教材,并使优秀的传统音乐、乡土音乐、原生态音乐一同走进课堂,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大学生的音乐修养,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

总之,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应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璇.浅谈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2]刘瑞江.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弊端和改革[j].中国集体经济,2010,(09).

[3]王文.高校普及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06).

[4]沈安琪,陈伟平.音乐教育从教者的专业性和商业性[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02).

高中音乐教育篇8

关键词:数字化音乐 教育 理论课程

一、国内数字化音乐教育理念

数字化音乐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乐器编辑、处理制作出来的音乐,数字化音乐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高科技时代的21世纪的标志性音乐形式,其体现在教育方面的最大标志是具有强大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的教育平台。1987年刘健与吴粤北教授在武汉音乐学院首创音乐与科技相结合的音乐音响导演专业,培养能运用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系统完成音乐作品的创作及制作的全能型音乐人才。该专业在全国艺术院校的同类专业种处于领先地位。随后很多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学校以及社会办学力量相继成立了电子音乐教育体系。

专业音乐学院中以中央音乐学院为例,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CEMC)的学科系统化建设体现在各专业之间紧密联系的共性和各自专业发展的个性方面,包括“电子音乐作曲”、“电子音乐制作”、“音乐录音”三个专业。它们都是音乐与高科技的交叉互补,但是各自专业的发展方向又各不相同。如“电子音乐作曲”专业是培养技术全面的学术创作型专业人才;“电子音乐制作”专业是培养技术全面的应用创作性专业人才;“音乐录音”专业是培养素质全面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综合性大学中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2001年开始设立“新媒体艺术”专业,目的是为了强化部级重点学科“文艺学”。从层次上看,电子音乐可以分为实验型、社会型、家庭型三种类型,各种类型的电子音乐对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普通高等师范大学中以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为例,数字化音乐教育主要表现在专业选修课开设,以扩大高师学生的综合素质,从事电脑音乐的制作与录音教学、电脑制谱及其在音乐专业学术论文中的乐谱绘制技术的研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综观国内电子音乐的发展势态,各大音乐学院对学术型和应用型电子音乐专业结构的建设已经形成共识,主要音乐学院在未来电子音乐学科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和龙头地位,将依然引领全国普通高校电子音乐教学的方向和前进步伐。

二、理论课程教学中数字化音乐教学方法的使用

视唱练耳、电脑音乐、作曲、配器复调、多声音乐分析与写作等理论课程是高校音乐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音乐院校学习专业课程的前提条件,为学生进行声乐与器乐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数字化音乐系统应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和MIDI键盘等数字化教学系统,还必须安装了Auralia视唱练耳软件、CakeSonar音乐制作软件、Sibelius乐谱制作软件和红蜘蛛网络软件,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为高师音乐教育事业提供一种“数字化”教学的思路,能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使数字化教学手段更好的为高师音乐教育事业服务,是高师教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视唱练耳教学方面。视唱练耳教学主要包括视唱和练耳两大部分,按高师教学要求其中视唱部分包括构唱、视唱、背唱和弹唱,练耳部分包括单音、音程、和弦、节奏与旋律的听记。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时可以运用各种软件进行辅助教学。首先教师利用MIDI键盘演奏旋律带学生进行视唱,也可在Sibelius软件中输入视唱曲的五线谱,然后点击播放,让学生跟着唱。先把视唱部分全部跟唱几遍,利用红蜘蛛软件的人机对话功能实现学生的提问和个别学生的视唱抽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老师制作好的视唱曲目跟着视唱,至于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以及弹唱部分的教学,学生可以打开Sonar软件,结合MIDI键盘边弹边唱。还可以利用Sonar软件的录音功能学生录制自己视唱的声音,再进行对比,方便掌握在节奏与音高方面是否唱好,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其他理论课程方面,电脑音乐课程教学方面,主要使用MIDI音乐的制作与乐谱的绘制。利用Sonar软件与Midi键盘制作MIDI音乐,使用Sibelius软件绘制与打印乐谱。作曲、配器、复调、多声音乐分析与写作等理论课程的教学方面,主要使用Sibelius软件等软件完成作曲与配器课程的作业,利用多媒体以实现学生在创作中对乐队的实际音响效果的把握。在多媒体教室进行高校理论课程教学中可以运用各种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利用红蜘蛛软件的人机对话功能实现学生的提问和个别学生的学习抽查。利用Sonar等软件软件结合MIDI键盘相结合进行辅助功能的教学,使用MIDI音乐的制作与乐谱的绘制。利用Sonar软件与Midi键盘制作MIDI音乐,使用Sibelius软件绘制与打印乐谱,完成作曲与配器等课程的作业,利用多媒体以实现学生在创作中对乐队的实际音响效果的把握。从而避免了理论课程的枯燥性,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把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将数字信息化多媒体手段全方面引入声乐等主专业和理论课程教学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功能,能实现基于音频、视频、图象、文字等多媒体同步教学,并实现完整的课堂影音再现,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该研究项目为高校音乐教育事业提供一种“数字化”教学的思路,使数字化教学手段更好的为高校音乐教育事业服务,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等诸多优点而成为现代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旨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数字信息化多媒体手段全方面引入理论课程教学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功能,能实现基于音频、视频、图象、文字等多媒体同步教学,并实现完整的课堂影音再现,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能有效的保证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Cubase Sx与Nuendo电脑音乐制作》卢小旭,编著

[2]《Cakewalk Sonar从入门到精通》颜东成,编著

[3]《电脑音乐MIDI与音频应用技术》陶一陌,编著

基金项目:

上一篇: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范文 下一篇:外贸会计实操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