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的账务处理范文

时间:2023-10-09 17:06:50

外包的账务处理

外包的账务处理篇1

关键词:境外施工企业 账务管理

一、账务管理分类

根据中资企业财务报告报送对象的不同,可以简单地分为境外项目所在国账务与中国会计准则下核算的账务,其中境外项目所在国账务在实际中称为“外账”,中国会计准则下核算的账务称为“内账”。

二、前期调研

当一家中资施工企业进入新的境外市场,其财务人员需对该国的会计准则、税法、外汇政策等进行前期调研,以便于分析采用合适的账务管理模式。

(一)所在国会计准则

了解所在国的会计准则,主要了解关于建造合同、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会计科目体系、资产减值准备等方面与中国会计准则的具体差异,针对实务中的经济活动进行一一对比,以便于区分内外账核算的范围。

(二)税法

所在国税法主要应从施工行业所涉及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预扣税、关税等了解其征税的范围、税基、税率、申报与缴税期限,以便于在所在国依法纳税、合规经营。

(三)外汇政策

了解所在国关于外汇管制方面的法律法规,是否对资金自由兑换、出境限制、外币资金在本国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范围及程度。以上政策有可能关系到建账涉及本位币的选择及后续资金保值等工作,可以通过与国际化的商业银行、当地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咨询,尽快收集、了解、掌握相关的政策。

三、选择合适的财务软件

施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人员紧缺,大部分企业不可能委派过多的中方财务人员,而日常财务工作又非常繁琐,这就需要企业在选择财务软件时应适应公司逐步属地化经营。所以在选择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软件的语言

财务软件按语言分为中文版和英文版,随着施工企业境外经营业务的扩张,属地化经营越来越成熟,这要求在财务软件的选择上不能再单纯地使用中文版,而应该向使用程度更高的英文版转换,以实现不同国籍的财务人员均可使用的目标。

(二)财务软件的应用环境

财务软件按硬件结构类型划分可划分为单机版财务软件和网络版财务软件。

单机版财务软件一般指数据管理仅在一台电脑上进行操作,无法与其他用户的财务数据进行共享。该版本适合应用于仅委派一名会计核算人员的项目部。优点是操作速度快,购置成本较低。

网络版财务软件是指各用户可以共同对财务数据分别进行操作,且财务数据可以实现共享。一般情况下又可划分为传统局域网环境财务软件和远程控制环境财务软件。传统网络版财务软件仅能在办公室所在的局域网范围内访问服务器,对财务软件操作,达到财务共享,可适用于人员职责清晰,需要分别处理各自账务的公司总部财务部门。远程控制环境财务软件是更高要求的管理型财务软件,用户可以在更为广阔的网络环境下进行操作、共享财务数据,可适用于任何对财务数据管理要求的项目部、公司总部或集团公司,但成本较高、受个别区域网络环境影响较大。

(三)集团对于财务软件应用的限制

目前,一般大型的施工企业集团开发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财务软件,各单位在应用上可选择性就较差,且一般无法满足境外用户的使用要求,这需要向集团提出语言版本的转换需求,加大语言版本的开发力度,集团层面在选择财务软件的同时也应该配合国际化经营战略的需求,不断提升财务软件的应用范围,以更好地服务生产经营和财务决策。

(四)软件功能选择

对于境外经营来说,由于涉及的项目会逐步增多,在分工程项目核算的情况下,为便于后续账务管理,应考虑具备以下功能的软件:

(1)凭证的导出、导入;

(2)分项目建账情况下,集成账套可否建立,以便于后续各项目会计科目、辅助信息的统一,便于各账套数据归集至集成账套,以便于数据汇总、查询和报表报送;

(3)财务软件的稳定性,关系到数据查询的准确性、维护成本、报送数据的质量。因而,选择时应重点加以测试。

四、聘请满足国际化管理的外籍会计人员

中资企业在国外拓展业务的过程中,要求人员外语水平高,专业素质水平强,但稳定性较差,而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在非洲、中东、东南亚及南美拓展市场,当地用工成本普遍较中方员工成本低,为迅速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逐步将日常琐碎的财务、税务等工作进行属地化管理成为一种趋势。

一般情况下,聘请国际化管理的外籍会计人员,可以选择在当地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过且英语或中文水平较好的人员,或者在其他中资企业工作过的外籍会计人员,他们一般对会计政策、税务和中方相关的财务管理等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迅速规范外账的管理。

五、分包商管理

(一)分包商分类

在境外经营,分包商可以分为当地企业及中资企业,此处的中资企业指在所在国未注册成立的分支机构;而有注册分支机构的中资企业视为当地企业。

(二)当地分包商管理

境外施工企业在境外选择具备资质的分包商参与项目实施,是最能体现该公司属地化经验管理能力的一个方面,且便于财务管理。一方面对方可以按照所在国的规定提供合格的发票,双方根据税法要求各自申报纳税;另一方面双方核对往来简单,且在核算中不会存在内外账差异。笔者以为,中资施工企业境外经营应优先利用当地优质资源,这样会最大程度地降低境外经营风险。

(三)中资企业分包商管理

中资企业境外经营上往往选择在中国境内经常有业务往来的单位实施项目的分包,而这些分包商一般不具备境外经营的资质。因而,无法在项目所在国注册公司、开立银行账户,为境外账务管理提出了难题。笔者认为,分包商在境外承揽的合同中应规定:

(1)要求实施中开具票据以总包方的名义;

(2)为分包方开具银行账户,实行专款专用,总包控制,确保外账现金流与票据匹配;

(2)分包单位的利润或票据有合同额之间的差额部分产生的税费,由总包方按照所在国税法予以扣缴。

六、外账管理

(一)所在国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较小的情况

根据前期调研情况,对可以预见的差异情况设置不同类型的会计凭证。如果所在国接受中国的会计科目体系,可以要求雇用的当地会计人员按照中国的会计科目体系及记账方式进行账务处理,具体分以下几类情况处理。

(1)认同所在国境外发生的费用及所在国境内发生的费用,可直接计入外账处理,登记为A类凭证,作为内外账共用凭证;

(2)不认可境外发生的费用,例如与中资分包单位办理的结算,不在外账中进行账务处理,而仅在内账中录入,登记为B类凭证,作为内账专用凭证;

(3)会计政策与中国会计准则政策在折旧、减值准备等方面存在差异的,按照各自的准则要求分别登记为B类凭证,作为专用凭证;

(4)中资企业分包单位的费用为便于核算往来、税款等,可根据实际需要,外账中专设登记为C类凭证。若涉及的分包单位过多,可对相应的科目设置“单位往来”核算。

(二)所在国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较大的情况

根据所在国的会计准则,无法适用于现有的科目体系,这就要求当地会计完全按照当地会计准则进行记账,以便于报税、审计。

七、内账管理

(一)所在国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较小的情况

此种模式下,会计核算体系基本按照中国会计准则记账,利用会计软件将内外账共用凭证即A类凭证转入到内账账务系统,并对支付给中资分包单位的工程款在内账中予以调整,外账专用B和C类凭证不转入内账系统。至此,完成内账凭证的整合,可据此出具财务报表。

(二)所在国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较大的情况

此种模式下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方法。

(1)加强对当地有潜力员工的培训,在原始凭证中即登记中国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科目编码,让对方按此标准录入凭证,并加强凭证复核工作,逐步培训出一名可以正常录入内账凭证的当地会计人员。

(2)在雇佣当地会计不现实的情况下,只能由中方会计或借调集团内部单位会计人员根据中国会计准则录入凭证。

总之,境外经营账务管理应依据所在国的税法、会计、外汇等政策,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可以分阶段逐步提升自身财务基础管理水平,为企业境外合法、合规经营保驾护航。

外包的账务处理篇2

中国国企和民企在国际化及向海外市场扩张的同时,也开始着眼于全球性或区域性的资金管理。大部分中国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总部对海外业务的监控,集中资金和规避汇率风险。他们希望通过国际性银行提供的资金管理方案获取全球账户信息、操作当地账户、在当地进行收付款、集中控制流动资金及资金回流。

需要全球性资金管理的中国企业主要包括在海外拥有分支机构、子公司、合资公司或生产基地的国企和民企,着眼于全球市场竞争和在海外上市或准备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

在海外资金管理方面,中国企业需要关注的事项包括银行账户的管理、流动资金的归集、资金收付的优化、网上银行平台的操作功能及其系统的安全性、外汇风险的规避以及银行实施资金管理方案的能力和经验。

鉴于众多的中国企业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企业应在特定国家当地法规容许的情况下,建立本国的资金归集构架,把所需资金从收款账户自动划转到付款账户进行必要付款,以减少人工转账操作及其带来的风险。

1银行账户管理

很多中国企业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拥有海外办事处,如何有效地管理繁多且复杂的银行关系及海外账户,同时确保闲置资金尽快集中回流是这些中国企业面临的一大课题。

银行账户管理的重点在于调整银行关系和精简银行账户,其中最关键的是:

减少银行账户数量。企业在全球应统一于同一家国际性银行开立收款和付款营运账户(包括本币账户和外币账户)。在个别偏远国家,海外办事处可以继续使用当地银行的服务,并且通过当地银行的SWIFTMT940电报,将每天的账户情况汇总到该国际性银行,用于监控账户的活动及余额情况。

鉴于众多的中国企业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企业应在特定国家当地法规容许的情况下,建立本国的资金归集构架,把所需资金从收款账户自动划转到付款账户进行必要付款,以减少人工转账操作及其带来的风险。

通过合理简化银行账户可以巩固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增加账户利用率,提高账户透明度,同时统一的银行服务标准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中国企业如果在特定国家拥有多家办事处,可以在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建立该国的内部资金归集构架,将资金集中在一个主要账户,从而加强财务控制。如果企业在海外办事处有外币资金,则可应用跨境流动资金管理。

2集中流动资金管理

全球流动资金管理已经成为增加资金投资回报率、降低集团借债、减除不必要交易及银行费用、更有效控制外汇风险和更准确计算现金流的最有效方法。中国企业如果在特定国家拥有多家办事处,可以在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建立该国的内部资金归集构架,将资金集中在一个主要账户,从而加强财务控制。如果企业在海外办事处有外币资金,则可应用跨境流动资金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开立国际硬通货币(如美元)离岸账户作为地区资金管理中心来建立地区性现金池,尽量利用自动跨境资金调拨以减少因人工转账而耗费的时间和费用,尽量减少累积在海外办事处账户中的闲置资金,加快资金回流的速度,从而优化闲置资金的运用,提高投资回报。

流动资金管理的构架分为资金合流和虚拟现金池两种方案。资金合流是通过实际的资金划拨,将下属账户中的存款和透支余额相互冲销,以节约利息支出。同时,可以通过现金池集中管理所有下属账户内的资金。当资金在不同公司的账户之间划转时,实际的资金流动属于公司间借贷。在虚拟现金池结构中,银行根据所有下属账户的总余额计算利息,但并没有实际的资金划转。

中国企业还需要注意跨境流动资金管理所涉及的法律和税务问题。在法规方面,部分国家对公司间贷款或转账有所限制。另外在一些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本地居民账户和非本地居民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亦受到限制。至于税务方面,所涉及的问题包括:转移定价——关联公司间的交易应该参照非关联公司间的类似交易定价及其贷款利率的设定。

资本弱化——用于控制关联公司间的负债水平。如果认定存在资本弱化,税务规定通常不允许关联公司间贷款利息支出在税前扣除。

预提税——预提税是指一国政府对没有在该国境内设立机构的外国公司取得的利息所得实行由支付方按支付金额扣缴所得税的制度。

对于全球各地流动资金管理,中国企业需要征询法律和税务机构的意见。

通过有效的全球流动资金管理,企业可以集中控制流动资金,加快闲置资金回流速度,避免不必要的借贷和财务支出,统一运用闲置资金以获得较高的回报率。企业同时可以实时监控集团拥有的各种货币资金数额,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外汇风险。

在付款授权方面,总部可以选择由海外办事处管理当地付款。对于金额较大的付款,总部亦可要求最终授权以加强监控。

3优化资金收付

一个完善的资金管理方案致力于建立一站式的收付款管理服务,以总公司为核心进行资金划拨,同时授权海外办事处管理当地收付款业务,最大程度满足境内及跨境的付款需求,有效地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

付款

企业利用网上银行平台所提供的付款功能可以自动化处理付款,进行所有不同种类的付款签发(包括国内及跨境汇款,银行内部转账及自动转账付款)。此外,支票外包服务可以减少人工签发支票及邮寄的工作,节约成本并提高效率。

在付款授权方面,总部可以选择由海外办事处管理当地付款。对于金额较大的付款,总部亦可要求最终授权以加强监控。

在流动资金管理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各个海外办事处的账户余额情况,利用网上银行平台,将海外账户的闲置资金调回总公司,或者从总公司下拨资金以支持其海外业务。

企业选择的网上银行平台应具有付款通知功能,即可自动向收款人或其它指定机构发出电子邮件、自动传真或传统邮件方式的付款通知书,从而有效地减少企业在处理付款信息传送及查询等方面的工作。

收款

收款涵盖多个国家及多种收款渠道,其中包括汇款、现金收款和支票转款。电子收款方式包括本地自动结算收款、本地直接扣账、本地电子转账、国际和本地电汇和银行内部转账等等。企业需要关注的是银行收款服务的效率。如果所选银行是世界各地主要清算系统的成员,则收款无须经上级机构或第三方银行汇总及转发,从而为企业节省收款时间和费用。

企业选择的网上银行平台应具有收款资料库用以储存所有重要应收账款资料,包括顾客记录及应收账款信息,从而提供收款查询服务。此外收款管理系统的综合收款报告及自动收款对账功能,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中国企业管理海外收款信息,同时提高总部对海外办事处的资金管理效率。

很多中国企业的海外办事处以当地国家货币作为收付款币种,因此面临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的问题。

4外汇风险规避

很多中国企业的海外办事处以当地国家货币作为收付款币种,因此面临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的问题。在即期外汇风险规避方面,海外办事处可将闲置资金即时转为国际硬通货币(如美元、欧元和英镑),以规避小币种货币汇率风险,并且实现外汇头寸的集中管理。在远期外汇风险规避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外汇远期合约交易锁定本币与美元、欧元和英镑等硬通货币之间的远期外汇汇率,以规避远期外汇波动风险,达到远期外汇套期保值。此外,通过外汇远期期权交易,企业亦可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同时可从交易币种汇率波动中受益。

外包的账务处理篇3

    [关键词]风险 建账风险 风险控制

    作为舶来品的“风险(risk)”一词,据艾瓦尔德(Ewald)考证,其源自意大利语risque,最初被理解为客观存在的危险,表现为自然现象。但是,现代人对风险的理解及其控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统计学、精算学、保险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对风险及其控制从自身学科出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表了许多有益于我们研究风险、控制风险的宝贵经验。但从笔者掌握的现有文献资料看,尚未见到有从会计学角度对建账风险及对建账风险进行合理控制的研究成果。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对建账风险及其控制对策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建账风险的概念

    “风险”被引入经济学范畴后,它的意思已不再是当初的“遇到危险”,而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或一定的条件下某个特定的主体由于遇到一件经济事件给自己造成破坏或损失的可能性或概率。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险是指风险的不确定性,其产生的后果可能给特定的主体带来损失、收益或者既无损失又无收益;狭义的风险是指风险的可确定性,其产生的后果只能给特定主体带来损失、不可能给特定主体带来利益,只是其带来损失的大小具有不确定性。

    笔者认为,建账风险可定义为由于会计主体在建账时给自身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或概率。建账风险属于广义的风险,建账可能给会计主体带来损失、收益或者既无损失又无收益。建账不及时、不规范,会计主体可能会受到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处罚,单位所有权人将无法准确、及时对单位的投资、融资进行决策。建账及时、规范,会计主体不但可以比较方便地得到税务主管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认定及可以方便地享受税法规定的其他优惠,而且可以方便所有权人准确、及时对单位的投资、融资进行决策。

    二、建账风险的种类及其形成原因分析

    任何依法必须设立账簿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单位、需要建账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单位”),在设立之初,必须任用有上岗证的会计人员,根据国家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的有关要求,考虑到自身所处行业的特点,并结合自己内部管理和核算的需要,购置所需的账簿或财务软件,建立账务系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建账。

    概括地讲,建账风险有会计风险、财务风险、税务风险及其他风险(比如:干部损失风险)四类。

    会计风险,是由于建账导致的不能及时给会计报告的使用人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信息而给单位自身造成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由于建账导致的不能及时给单位所有人提供赖以进行投资、融资决策的准确资料而给单位自身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税务风险,是由于建账导致的不能及时给税务主管机关提供真实、完整的纳税申报资料(包括会计报告、其他会计信息及税务部门需要的其他纳税申报资料)而给单位自身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其他建账风险,是由于建账原因而给单位自身造成损失的其他可能性,比如:干部损失。建账风险虽然有以上不同种类,但它们时常是相伴相生的。

    下面结合建账风险的形成原因,进一步阐明上述风险,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笔者将建账风险形成的原因总结为以下四种情形:不建账,不及时建账,私设会计账簿,做成了糊涂账。

    “不建账”,会给单位造成会计风险、财务风险、税务风险及其他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第三条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整。”会计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第十九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的凭证记账,进行核算”。税收征管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税务机关有权进行下列税务检查:(一)检查纳税人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有关资料,检查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征管法第六十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二)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 依据这些法律,单位不建账的话,将不得不接受财政机关、税务机关的处罚;此外,单位的投资人将无法根据单位的现金流信息准确、及时地进行和调整投资、融资决策,这样,单位陷入较大的财务风险之中。一个不建账的单位,将无从考核其管理层的业绩,单位的内控制度也将无法生效。单位内的舞弊将不可能不存在。这将给单位造成其他损失,比如:干部损失。

    “不及时建账”,突出表现为给单位造成税务风险。虽然会计法第3条规定各单位必须建账,但并未明确建账时限。税收征管法第十九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账簿”。恰恰是依据这一条,税收征管法的配套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家规定设置账簿。”不及时建账,税务机关可以对单位的直接处罚依据为税收征管法第六十条第二款,即: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此外,单位在申请办理一般增值税纳税人资格认定、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等涉税事务时,将遭遇巨大困难,给单位造成损失。当然,不及时建账,同样可能给单位造成财务损失,因为银行等债权人无法知晓单位的经营状况和成果,是不会与单位合作的。

    “私设会计账簿”,就是在法定会计账簿之外另设一套账,即“账外账”,搞“小金库”。这种建账行为是违法的,给单位造成的损失巨大。小金库的收入主要有两类来源:一是隐瞒不申报的应纳税收入(尤其是取得的现金收入),二是通过虚列的成本费用支出套取出现金。小金库的支出去向主要包括:小集体的福利、贪污行贿的资本。小金库的管理不可能透明、公开,往往批准动用小金库资金的仅有一人,管钱的和管账的也为同一个人。

    “私设会计账簿”使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仅能根据“大账”(即法定账簿)对外反映。投资人将无法准确掌握企业的真实状况,尤其无法根据现金流量表信息进行投资、融资决策。国家税基受到严重侵蚀。一些干部卷入腐败的旋涡。“私设会计账簿”,将置单位于会计风险、税务风险、财务风险及其他风险之中。会计主管部门处罚“私设会计账簿”违法建账行为的依据是 “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它不但要给单位以经济处罚,同时要给责任人以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税务主管部门处罚“私设会计账簿”违法建账行为的依据是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五条,它不但要给单位经济处罚(包括追缴应缴的税款、加收滞纳金、处以应缴税款50%以上至5倍以下的罚款),对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卷入贪腐旋涡的硕鼠,将会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做成了糊涂账”同样会给单位造成损失。一些新办企业在设立之初一时无法找到既精通财税政策又知晓企业内部经济业务及行业特点的财会人员,建的账运行一段时间就乱成糊涂账(许多中介推出了专门替人理账的业务,据说生意较好)。乱了的账可以请高人理清,但根据乱账作的决策又如何理清,根据乱账计交的税费又如何理清。可见,乱账是造成单位损失的又一建账行为。

    三、建账风险的防范原则与控制对策

    为了防范建账风险,必须明确建账原则。只有依照建账的一般原则建账,各单位才能合理控制建账风险,才能降低直至消灭建账损失。这是防范建账风险的基本原则。

    建账的一般原则,应包括:依法原则,全面系统原则。

    所谓依法原则,就是各单位必须按照会计法、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设置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账簿,不允许不建账,更不允许在法定的会计账簿外另外建账。

    所谓全面系统原则,就是:各单位所设置的账簿要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为单位投资人、经营层及财税主管部门提供所需的会计核算资料和纳税申报材料。同时,要结合各单位生产经营和经济业务的特点,使设置的账簿能够反映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貌。

    为了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之内,各单位必须采取三个对策,以明确:用什么思想指导我们建账,用什么样的人担纲建账工作,用什么制度考评我们的建账。

    (一)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诚信建账

    既然建账工作会给单位造成诸多风险,可能给单位带来的损失不仅包括经济资源,还可能包括宝贵的人力资源。为此,一个单位的决策层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用诚信建账的思想指导各单位的建账工作,而不能要求会计人员私设会计账簿,进行会计舞弊,搞贪污、行贿。

    (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规范建账

    建账工作,说起来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单位设立之处,可能由于知名度不高,一时招聘不到具有较高会计、税务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水平的人才;也可能由于知名度太高,找到了政策水平非常高、却动手能力欠缺的高才生,由于其不了解单位所在行业的特点和单位具体的核算要求,把账作乱了,成了一本糊涂账。各单位必须通过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任用既精通会计、税务理论又不眼高手底的人,按照会计法、会计制度、税法的要求,才能及时、规范建账。

    (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考评建账

    为了考察、评价单位的建账,单位所有权人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定期检查账目;单位更应该按照内部治理的需要,在董事会下直接设立内部审计结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性考评,作到防微杜渐,不断把已建账维护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

    [2]何永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条文讲解及实用规范.改革出版社,1999

    [3]温亚丽,会计主管操作实务:建制、建账、核算、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4]黄学才等,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浅谈,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9)

外包的账务处理篇4

应收款项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应收款项交换的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制度》只作了原则性规定,没有集中说明,在实务工作中产生了不同的做法。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等相关规定对应收款项交换的会计处理进行一些探讨和交流。

一、实务中遇到的一个应收款项交换案例

前不久,笔者遇到了这样一个实例,某大型企业甲公司为了整合业务资源,决定将其下属A公司和B公司的部分资产按业务性质进行交换,主要是把A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固定资产与B公司的应收账款进行交换。

相关资料:

(1)A公司应收账款(华风汽配厂)账龄在1~2年,账面余额100万元,已提坏账准备20万元;固定资产(车床)账面原价760万元,已提折旧340万元。B公司应收账款(南方煤矿)账龄在l~2年,账面余额660万元,已提坏账准备66万元。

(2)A公司和B公司应收账款都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但计提比例不同。A公司计提比例为:1年以内5%,l~2年20%,2~3年50%,3年以上100%。B公司计提比例为:1年以内1%,1~2年10%,2~3年20%,3年以上50%。

A公司进行了如下会计处理(不考虑交易税费,金额单位:万元)

借:应收账款――南方煤矿 594(660―66)

坏账准备 20(100×20%)

累计折旧 340

贷:固定资产 760

应收账款――华风汽配厂 100

坏账准备 94(借贷差额)

经了解,A公司财务部门对此业务会计处理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制度》第116条:以一项资产换入的应收款项,或多项资产换入的应收款项,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应收款项的入账价值。如果换入的应收款项的原账面价值大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换入应收款项的原账面价值作为换入应收款项的入账价值,换入应收款项的入账价值大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坏账准备。

A公司的财务人员是这样认为的:换入的应收账款其账面价值为594万元,大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500万元[(100―20)+(760―340)],于是应按换入应收款项的原账面价值594万元作为换入应收款项的入账价值,差额作为坏账准备。

但笔者认为,A公司这样处理是不对的。

首先,A公司与B公司的资产交换套用《企业会计制度》中非货币易的会计处理是不合适的。

所谓非货币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包括股权换股权,但不包括企业合并中所涉及的非货币易),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而应收款项是货币性资产。所以,A公司与B公司的资产交换不属于非货币易。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家技术援助小组信息公告第4号》答复:“关于应收款项与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问题。我们认为,应收款项属现金资产,但以应收款项与应收款项及其他资产进行交换时,《企业会计制度》作了特别规定,即企业以应收款项换入包括应收款项在内的多项资产的情况(不涉及补价),按照换入应收款项的原账面价值作为换入应收款项的入账价值,除应收款项以外的其他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照换入其他资产公允价值占换入的全部其他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出全部资产的账面价值总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换入的应收款项入账价值后的余额进行分配”。该答复重申了应收款项交换中换入企业的会计处理,但没有明确换出企业的会计处理。

其次,A公司以换入应收款项的入账价值大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全额作为坏账准备处理不妥当。

坏账准备的计提或冲减直接影响当期损益,为了避免人为调节利润,应收款项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增值应本着谨慎原则进行会计处理,不确认增值收益。由于应收款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针对特定的债务人的,在正常经营活动中理应真实反映换入应收款项实际价值,在没有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按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时,可以按本企业的坏账政策对换入的应收款项确认坏账准备金额,A公司对换入应收款项原账面余额减去确定的坏账准备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后的差额,应计入资本公积或营业外支出;B公司则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家技术援助小组信息公告第4号》的答复进行处理,即“企业换出的应收款项,减去换入应收款项原账面余额和确定的坏账准备后的差额,在除应收款项以外的其他资产中进行分配。”

第三,《企业会计制度》第116条规定中“换入应收款项的原账面价值”应按重新确定后的坏账准备计算确认。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家技术援助小组信息公告第4号》的答复,“对于换入的应收款项中换出企业已计提的坏账准备且计提方法和比例与换入企业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不同的,企业应考虑对换入的应收款项原计提的坏账准备的比例和方法的合理性,并确定应提的坏账准备”,因此,A公司在确认换入应收款项的入账价值时,要按本公司的坏账政策计算确定换入应收款项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A公司正确的会计处理应该是,先计算换入应收账款(南方煤矿)660万元按本企业坏账政策计提的坏账准备132万元,然后对换入应收款项原账面余额660万元减去确定的坏账准备132万元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500万元后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南方煤矿 660(原账面余额)

坏账准备 20

累计折旧 340

贷:固定资产 760

应收账款――华风汽配厂 100

坏账准备 132(660 x 20%)

资本公积 28(660-132-500)

B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先计算换入应收账款(华风汽配厂)100万元按本企业坏账政策计提的坏账准备10万元,然后按换出应收账款(南方煤矿)账面价值594万元,减去换入应收款项原账面余额100万元和确定的坏账准备10万元后的差额,全部计入固定资产(车床)价值:

借:固定资产844(差额)

应收账款――华风汽配厂 100(原账面余额)

坏账准备 66

贷:应收账款――南方煤矿 660

坏账准备 10(100 X 10%)

累计折旧 340(已计提的折旧费用)

二、会计处理探讨

由于在正常经营、资产重组、债务重组以及非货币易等活动中都有可能涉及应收款项的交换,而应收款项是针对特定的债务人的,性质特殊。因此,如何对应收款项的交

换进行正确会计处理显得相当重要。

1.严格区分非货币性资产与非现金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对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均作了明确界定:“货币性资产,是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在《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财政部财会字[1999]43号文的附件《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等有关文件中都涉及了非现金资产的概念,但并没有对其进行完整地定义。而在《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中对“现金”的定义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照此定义并结合上述有关文件中的表述,非现金资产应包括应收款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因此,非货币性资产不包括应收款项,而非现金资产则包括应收款项。非现金资产的范围大于非货币性资产。理解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是正确处理应收款项交换的基础和关键。

2.应收款项交换的会计处理原则

一般来讲,各种经济活动中涉及到应收款项的交换,在进行账务处理时应保持应收款项账面余额不变,即以原应收款项的账面余额作为换入应收款项的账面余额入账,以保证债权方和债务方往来款项账面余额一致,便于核对和管理。换出企业需要结转相应的坏账准备,对于换入企业来说,如果换入的应收款项在换出企业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和比例与换入企业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不同的,企业应按自身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及比例重新确定应提的坏账准备,然后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企业以应收款项换入应收款项,或者以应收款项和其他资产换入应收款项

换入应收款项的入账价值应是换入的应收款项的原账面余额减去按本企业自身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及比例重新计算确认的坏账准备,确认后的入账价值与换出应收款项和其他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或资本公积。

其他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认:按照换出应收款项的原账面价值减去换入应收款项账面价值后的余额,然后在除应收款项以外的其他资产中按公允价值比例进行分配。

(2)企业以一项资产同时换入应收款项和其他多项资产,或者以多项资产换入应收款项和其他多项资产

换入应收款项的入账价值应是换入的应收款项的原账面余额减去按本企业自身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及比例重新计算确认的坏账准备;换入除应收款项以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为换出的全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换入应收款项入账价值后的余额。分配的方法应该按照其他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他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分配。

(3)涉及补价的应收款项的交换

如收到的补价小于换出应收款项账面价值的,应将收到的补价先冲减换出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然后再按不涉及补价的应收款项交换的会计核算原则进行处理;如收到的补价大于换出应收款项账面价值的,应将收到的补价先冲减换出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再按非货币易的原则进行处理。

(4)对于两家独立法人企业分别以各自下属的分公司的净资产进行整体置换中涉及到的应收款项交换

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专家技术援助小组信息公告第7号》的答复,将这两个分公司分别看成一个整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易》进行处理。对换入的资产和负债,应以换出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入账。换入应收款项的入账价值可以参照上述(2)的原则处理。值得注意的是,换入的为长期待摊费用的,应以零价值入账。

外包的账务处理篇5

需要全球性资金管理的中国企业主要包括在海外拥有分支机构、子公司、合资公司或生产基地的国企和民企,着眼于全球市场竞争和在海外上市或准备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

在海外资金管理方面,中国企业需要关注的事项包括银行账户的管理、流动资金的归集、资金收付的优化、网上银行平台的操作功能及其系统的安全性、外汇风险的规避以及银行实施资金管理方案的能力和经验。

鉴于众多的中国企业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企业应在特定国家当地法规容许的情况下,建立本国的资金归集构架,把所需资金从收款账户自动划转到付款账户进行必要付款,以减少人工转账操作及其带来的风险。

银行账户管理

很多中国企业在全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拥有海外办事处,如何有效地管理繁多且复杂的银行关系及海外账户,同时确保闲置资金尽快集中回流是这些中国企业面临的一大课题。

银行账户管理的重点在于调整银行关系和精简银行账户,其中最关键的是:

减少银行账户数量。企业在全球应统一于同一家国际性银行开立收款和付款营运账户(包括本币账户和外币账户)。在个别偏远国家,海外办事处可以继续使用当地银行的服务,并且通过当地银行的SWIFTMT940电报,将每天的账户情况汇总到该国际性银行,用于监控账户的活动及余额情况。

鉴于众多的中国企业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企业应在特定国家当地法规容许的情况下,建立本国的资金归集构架,把所需资金从收款账户自动划转到付款账户进行必要付款,以减少人工转账操作及其带来的风险。

通过合理简化银行账户可以巩固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增加账户利用率,提高账户透明度,同时统一的银行服务标准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中国企业如果在特定国家拥有多家办事处,可以在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建立该国的内部资金归集构架,将资金集中在一个主要账户,从而加强财务控制。如果企业在海外办事处有外币资金,则可应用跨境流动资金管理。

集中流动资金管理

全球流动资金管理已经成为增加资金投资回报率、降低集团借债、减除不必要交易及银行费用、更有效控制外汇风险和更准确计算现金流的最有效方法。中国企业如果在特定国家拥有多家办事处,可以在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建立该国的内部资金归集构架,将资金集中在一个主要账户,从而加强财务控制。如果企业在海外办事处有外币资金,则可应用跨境流动资金管理。企业可以通过开立国际硬通货币(如美元)离岸账户作为地区资金管理中心来建立地区性现金池,尽量利用自动跨境资金调拨以减少因人工转账而耗费的时间和费用,尽量减少累积在海外办事处账户中的闲置资金,加快资金回流的速度,从而优化闲置资金的运用,提高投资回报。

流动资金管理的构架分为资金合流和虚拟现金池两种方案。资金合流是通过实际的资金划拨,将下属账户中的存款和透支余额相互冲销,以节约利息支出。同时,可以通过现金池集中管理所有下属账户内的资金。当资金在不同公司的账户之间划转时,实际的资金流动属于公司间借贷。在虚拟现金池结构中,银行根据所有下属账户的总余额计算利息,但并没有实际的资金划转。

中国企业还需要注意跨境流动资金管理所涉及的法律和税务问题。在法规方面,部分国家对公司间贷款或转账有所限制。另外在一些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本地居民账户和非本地居民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亦受到限制。至于税务方面,所涉及的问题包括:转移定价——关联公司间的交易应该参照非关联公司间的类似交易定价及其贷款利率的设定。

资本弱化——用于控制关联公司间的负债水平。如果认定存在资本弱化,税务规定通常不允许关联公司间贷款利息支出在税前扣除。

预提税——预提税是指一国政府对没有在该国境内设立机构的外国公司取得的利息所得实行由支付方按支付金额扣缴所得税的制度。

对于全球各地流动资金管理,中国企业需要征询法律和税务机构的意见。

通过有效的全球流动资金管理,企业可以集中控制流动资金,加快闲置资金回流速度,避免不必要的借贷和财务支出,统一运用闲置资金以获得较高的回报率。企业同时可以实时监控集团拥有的各种货币资金数额,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外汇风险。

在付款授权方面,总部可以选择由海外办事处管理当地付款。对于金额较大的付款,总部亦可要求最终授权以加强监控。

优化资金收付

一个完善的资金管理方案致力于建立一站式的收付款管理服务,以总公司为核心进行资金划拨,同时授权海外办事处管理当地收付款业务,最大程度满足境内及跨境的付款需求,有效地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

付款

企业利用网上银行平台所提供的付款功能可以自动化处理付款,进行所有不同种类的付款签发(包括国内及跨境汇款,银行内部转账及自动转账付款)。此外,支票外包服务可以减少人工签发支票及邮寄的工作,节约成本并提高效率。

在付款授权方面,总部可以选择由海外办事处管理当地付款。对于金额较大的付款,总部亦可要求最终授权以加强监控。

在流动资金管理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各个海外办事处的账户余额情况,利用网上银行平台,将海外账户的闲置资金调回总公司,或者从总公司下拨资金以支持其海外业务。

企业选择的网上银行平台应具有付款通知功能,即可自动向收款人或其它指定机构发出电子邮件、自动传真或传统邮件方式的付款通知书,从而有效地减少企业在处理付款信息传送及查询等方面的工作。

收款

收款涵盖多个国家及多种收款渠道,其中包括汇款、现金收款和支票转款。电子收款方式包括本地自动结算收款、本地直接扣账、本地电子转账、国际和本地电汇和银行内部转账等等。企业需要关注的是银行收款服务的效率。如果所选银行是世界各地主要清算系统的成员,则收款无须经上级机构或第三方银行汇总及转发,从而为企业节省收款时间和费用。

企业选择的网上银行平台应具有收款资料库用以储存所有重要应收账款资料,包括顾客记录及应收账款信息,从而提供收款查询服务。此外收款管理系统的综合收款报告及自动收款对账功能,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中国企业管理海外收款信息,同时提高总部对海外办事处的资金管理效率。

很多中国企业的海外办事处以当地国家货币作为收付款币种,因此面临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的问题。

外汇风险规避

很多中国企业的海外办事处以当地国家货币作为收付款币种,因此面临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的问题。在即期外汇风险规避方面,海外办事处可将闲置资金即时转为国际硬通货币(如美元、欧元和英镑),以规避小币种货币汇率风险,并且实现外汇头寸的集中管理。在远期外汇风险规避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外汇远期合约交易锁定本币与美元、欧元和英镑等硬通货币之间的远期外汇汇率,以规避远期外汇波动风险,达到远期外汇套期保值。此外,通过外汇远期期权交易,企业亦可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同时可从交易币种汇率波动中受益。

外包的账务处理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3-150-03

财务共享服务(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简称SSC)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共享服务中心按照企业中的各项职能划分,设立电脑系统(IT)共享服务中心、人力资源(HR)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采购共享服务中心、供应链共享服务中心等。福特公司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个设立SSC的企业,20世纪80年代初其就在欧洲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90年代初期,惠普、道尔、IBM和Allied Sig-nal公司也相继采用财务共享服务。目前,道达尔油、BP,诺华公司(Novartis)、阿苏克一诺贝尔(Akzo-Nobel)、拜耳、陶氏化学、科勒、巴斯夫(BASF)等全球500强企业都在中国设有亚太区共享服务中心。国内大型企业如海尔集团、长虹集团、中国网通、中兴通讯等也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模式。根据埃森哲公司(Accenture)在欧洲的调查,30多家在欧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跨国公司平均降低了30%的财务运作成本。财务共享服务的出现改变了财务工作的面貌,无论在财务工作的内容、服务方式方面,还是在财务工具的运用及财务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方面。

一、财务管理方式的比较

1.传统财务管理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通常按内部需要、外部需要及结算需要分成三块,如果集团公司或跨国公司下属很多的子公司、分公司的话,下属子、分公司也基本上根据业务内容的多少及其复杂程度也做同样的职能划分。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企业的扩大与发展导致它需要越来越多的财务人员,而这些财务人员在费用收入、支出、员工报销、资产折旧核算、薪金支付、凭证录入等方面都做着相同的、重复性的工作,唯一的区别可能仅是处理的时间、地点不同而已。

2.财务外包服务

财务外包服务(Financial Outsourcing),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节约成本是促使这种管理模式产生的直接原因。企业将总账核算、往来账款管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系统、纳税申报等模块中企业不擅长管理、基础而又附加价值低的部分外包给那些在该方面居于行业领先水准的专业机构代为处理,如将财务资金管理外包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管理,将应收账款包给收账公司去管理,将票据处理外包给会计公司管理等。财务外包可以使企业集中力量于其核心财务管理事务,有助于强化公司治理能力,改进效率。近年来,外包的发展也逐渐从业务处理型外包转向决策支持型外包,这表明财务外包业务并不单纯强调分割的业务操作,开始注重各财务模块的连接,从而为发包方的财务决策提供支持。财务外包虽然能够弥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但也存在诸多风险,如企业内部信息、商业机密外溢所造成的风险,企业自身丧失了财务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和改善的机会,因与第三方的沟通及信息传递环节增多可能导致沟能不畅、时效性差,从而影响服务的质量。对于跨国公司的离岸型外包,因各国的财务准则、法律标准、文化等存在差异,对接包公司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如不能合理地处置,可能会使企业财务活动无法正常地进行,从而对其核心竞争能力提升反而会起到负面的作用。所以财务外包对企业来讲是一种“快速瘦身”方法,为实现短期目标可为之;但如果对其未来的核心控制能力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就不宜实施外包的策略。

3.财务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Financial Shared Service),是在信息及网络技术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创新型财务管理方式,企业集团将下属各业务机构所有与财务会计处理有关的工作,或将不同国家、不同地点重复的、业务量较大、附加价值较低的会计业务集中到一个共享服务中心来进行处理。与财务外包模式相比,共享服务中心仍属于企业集团内部,它服务于企业内部,采用企业通用的一种语言,为内部客户提供专业、标准化的高效服务,可有效地克服外包模式的不足;又可弥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的财务职能重复投入而带来的运营效率低下的弊端,标准化的服务还可保证会计记录的统一性、规范性,通过市场运作的机制,通过提供服务来创造价值,使用其服务的业务单位需要支付服务费用,改变了传统模式中财务部属于后勤、属于非价值创造部门的观念,企业集团的财务部门则专注于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核算和经营决策分析等战略性的财务管理。

二、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目的和意义

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目的是为了整合专业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优质服务。

1.集中服务,降低成本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各地分公司都设有自己的财务部门,要求每个财务人员都熟悉整套财务系统,能独立完成所有的账目处理。但在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大量人力资源及人力成本被节约,每个财务人员只需完成整个账目处理中的一个或某几个环节。比如应付账款一项,对中国、美国、新加坡的分公司处理业务内容及方式都是一样的,一个财务人员就不需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全套账目处理的方法,而只需要处理某几个国家的应付账款一项。这有些类似工业化的流水线,将全套账务处理拆分成独立处理的模块,这种集中服务有利于资源的集中,从而形成规模效应,在规模中实现效益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2.服务专业化和标准化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集中服务,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流程,废除冗余的步骤,利用专业分工提供专业服务,减少和避免以前分散在各业务单元中的财务部门因会计处理业务工作标准不统一造成的偏差,保证了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有的服务也可以采用量化的计算,如每月平均处理凭证数量、处理业务单位的查询所花费用时间、平均单笔会计记账的成本、应收账款的平均收款周期、开票失误率、平均服务请求响应时间等,从而制定合理激励制度,有助于员工的绩效考核,提高服务的质量。

3.提高效率,聚焦战略

共享财务服务中心集中了相关子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因此数据汇总、分析不再费时费力,集团如新建立子公司或收购其他公司,中心也可随时为新公司提供服务,从而促使企业战略实施更迅速。企业整合能力大大提升。随着共享中心服务的日趋成熟,也可以发展成向外界提供商业化有偿服务的独立公司,获得利润。

三、信息技术发展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影响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信息技术是基础,因为效率的提高是建立在网络信息之上的。只有当应用信息技术能实现数据集成,使跨地域的远程服务与支持成为可能时,共享的管理模式才可能产生,所以说财务共享服务是顺应科技发展,是由信息网络技术推动产生的。目前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广泛采用的技术包括财务处理系统(以SAP和Oracle的ERP系统为代表,国内用友及金蝶也有类似服务系统)、财务票据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报销系统、网上银行与银企互联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消除了会计事件发生与核算之间的空间距离,而且还消除了会计核算中存在的时间冲突,即一张凭证不能多人同时处理。

Enterprise Resource Project,即我们常称的ERP系统,对大量规范业务的计量都可以在初始化中加以设置,自动生成相应的凭证,记录工作可由系统自动完成,计算和报告中的大部分工作也能通过系统设置而自动完成。另外,ERP系统的集成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保障了财务管理所需信息的质量。系统的实时性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财务票据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如富士施乐的FAS财务管理服务,可以将实物票据E化,并根据时间、供应商名称、内容等核心信息设定检索关键字,存入数字化管理平台,系统为每张发票生成相应的电子凭证后,便进入财务审批流程。电子化的发票归档后,可以实现便捷的管理并随时随地进行查询,并和电子报账系统对接,实现多人同时调阅一份凭证,异地借阅,且后期数据存储至影像档案系统作为电子档案管理,从而将发票作为一种资源共享起来。

网络报销系统是从ERP模块衍生出来的,是共享服务中心的一个热点。报销环节所涉及的人员最为广泛,发生的频率也最高,是导致财务审核的工作量巨大的一个主要因素,并且这个环节对时效和满意度的要求也颇高。网上报销系统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它实际上是一个信息收集平台,实现了报销流程的E化,所有的费用支出、业务审批都可以通过网上报销系统,从而实现收集数据、规范数据、完成数据的共享和集成,当费用审批完成后,与该笔费用相关的所有信息同时进入资金账务系统、资金管理系统、银行接口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核算的效率。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流程

企业财务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管理、存贷管理、总账、财务报告、财务支付和财务收款等多个流程,并不是所有的流程都适用于共享服务。通常企业会选择交易量高、重复频率大、占用人力资源多、处理过程中文件密集、且处理过程容易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的环节作为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据统计显示,企业有70%-80%的交易量集中在财务支付和财务收款上,合同、发票、订单、收货记录等附助的文件量也最多,这些文件在企业中一般都是以纸质方式存在,这些纸质文件在支付及收款前都会归拢到财务部门进行相关的处理。所以,企业财务共享受中心通常将其服务内容集中在财务核算业务方面,主要有应收账款服务、应付账款服务、资产管理服务以及费用支付服务(报销)。

我们以应付管理为例来看一下共享服务中心是如何提供服务,完成相应环节的会计处理的。应付业务流程(AP)是共享服务中实施最为普遍的业务流程,主要解决公司外部供应商的货款支付、供应商查询、信用管理等服务,在系统上主要通过供应商管理系统、ERP系统、银企直连系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支持来实现。应付款管理流程通常分为申报、业务审批、支付账款三大块。

应付账款业务带来的付款和发票信息在进行业务处理的同时系统形成的记账分录,会通过过账的方式进入总账业务循环中,总账业务作为核心和应收业务、应付业务、资产业务及费用报销发生紧密的交互。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过程实质就是对集团公司、跨国公司整体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是将财务管理从职能部门向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型角色转换的过程。从项目论证、设计和构建共享服务模式到正式的实施、运营及时时更新与改善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规划,并且在构建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

1.组织变革的挑战

财务共享服务满足了高效、多维的管理理念和目标,它是对传统的分权式和集权式财务结构的融合,既避免了分权管理所造成的资源的浪费,流程与制度的繁杂;又避免了集权管理中的呆板、与实际业务分离的不足;既吸收了分权管理中以客户为导向的优势,又吸收了集权管理中的规模化、标准化的优势。所以作为一种整合的服务,势必也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变革。如原有财务管理组织架构、人员安排、操作流程、财务制度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调整,原有组织和流程中某些角色和职能都将发生变化,且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原有内部利益格局和权责的分配。因此,在财务共享服务构建中最复杂和最困难的变革是对组织和人员观念的转变。

2.信息系统的整合

实施共享服务,信息技术是基础。如果集团原本使用多种财务系统,那么必须先在集团内推行统一的ERP。统一的ERP系统是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搭建成功的必要条件,其作用在于,将所有财务制度固化在统一的数据库中,由信息系统进行统一设定,从而保证总部的战略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与外包模式相比,建立一个共享服务中心的启动成本可能相当昂贵。

3.财务制度与操作流程的标准化

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财务制度与操作流程,即使进行组织架构改革和系统整合,在提供共享服务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较大的风险及其控制问题。所以必须要有统一规范的财务作业标准,并把制度、政策的要求切入到系统中去,由系统保证流程的顺畅。因此,完善的标准与流程的制定是有效的信息系统整合的前提条件。此外,还要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的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以保证与前端业务部门运营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4.共享服务中心自身的实务

集团内部的服务中心如何向集团的其他机构收取服务费用,如何进行合理的费用分摊,以及如何签订服务水平协议,都是保证共享服务管理模式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在这些环节中还需要遵守地方、国家的法律及税务方面的一些特殊要求,甚至需要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共享服务中心作为可创造价值的中心,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其本身运营成本与服务数量、服务效率的提高是存在一定“盈亏临界(Break even point)”关系的,确定盈亏临界线也是判定共享服务管理模式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准。

外包的账务处理篇7

一、财务软件账套管理模块设计分析

(一)现有财务软件账套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一般通用财务软件账套管理主要功能包括账套建立、修改、删除,财务分工,数据备份与恢复,年度账管理等;主要使用该模块的人员为系统管理员(admin)及财务主管。

(二)账套管理模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通用财务软件账套管理功能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思路有很大差异。在账套建立、修改及删除功能应用上,有的软件设计由系统管理员进行,如金蝶KIS;有的软件划分过细,即建立与删除由系统管理员进行,修改由财务主管进行。在财务分工中,所有通用财务软件都具备两个功能:增加修改删除用户工作、授权工作。区别在于由哪个人员来进行这些工作,金蝶KIS标准版要求由系统管理员进行人员(包括财务主管)的设置和授权工作;用友U8由系统管理员进行人员设置与授权工作,财务主管可以进行授权,不能进行人员增减;新中大财务管理软件由系统管理员增加财务主管和财务人员,并赋予财务主管权限,然后再由财务主管赋予普通操作员权限;高信财务软件为系统管理员增加财务主管,由财务主管增加操作人员及赋予权限。(2)设计内容上存在很多冗余功能,如行业性质及角色功能。 如果企业设置系统管理员岗位,则对于账套的建立修改与删除工作既可以由系统管理员进行,也可以由财务主管进行,此功能没有必要划分太细,造成操作混乱,增加账套管理日志记录功能,用以保留操作痕迹;对于财务分工而言,应当由财务主管进行人员增加及权限授予更符合企业工作需要;对于备份恢复功能应该对于给予权限的人都可操作此功能更为合理。关于建立账套过程中行业性质的选择问题,行业性质功能仅仅是确定引入的科目表内容,当前按照统一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一级科目是一致的,对于不满足需要的一级科目或者需要的明细科目,可以通过科目增减来进行处理,因此财务软件没有必要设置该功能。从实务工作中来看,软件的角色功能,完全可以由授权来代替,实现一岗多人以及一人多岗,授予何种权限,即为何种角色,如果仅仅为了对员工的岗位进行说明,可以在增加人员中填写该员工属性,过多的模块设置造成用户操作复杂。

二、财务软件账务处理系统初始化模块设计分析

(一)现有财务软件系统初始化功能模块设计 当前通用财务软件账务处理功能系统初始化模块功能设计主要包括凭证类型功能、会计科目及辅助核算功能、外币设置功能及初始余额录入功能。另外,各个软件还设计了一些账套参数补充功能,这部分功能不同软件明细程度不同。

(二)现有财务软件系统初始化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思路综合各个软件初始化设计的内容,主要分析如下:(1)凭证类型功能。主要解决不同规模及业务的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选择会计凭证种类的功能,所有软件都给定了该功能,并同时给定了各种不同类型软件的运用条件,比如转账凭证的限制条件是“借贷必无现金或者银行存款科目”。有些软件在条件设定时功能设计的不完整,如用友软件定义收款凭证时有一定缺陷,一般而言,收款凭证要求“借方必有现金或银行存款”同时“贷方必无现金或银行存款”。用友软件仅能实现设定“借方必有现金或银行存款”,不能同时设定“贷方必无现金或银行存款”。(2)会计科目及辅助核算功能。该功能实现对会计科目的增减变动、辅助核算类型增减变动以及科目与辅助核算连接的功能。当前通用财务软件对该功能的设计较为统一,基本符合实务要求,但有一项功能存在问题:增加会计科目时,对已经存在余额和发生额的会计科目增加下级明细科目时,各个软件规定不一致,如金蝶KIS标准版允许增加,并且把余额与发生额转移到第一个增加的明细科目中,而用友软件则不允许增加。(3)外币设置功能。本功能只适用于有外币业务的单位,在设计思路和设计功能中各个软件基本一致,并符合实务应用要求。(4)初始余额录入功能。录入初始余额功能是手工处理和计算机处理的衔接点,一个单位使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把使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期间之前的各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和余额输入到系统中,保证会计软件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各软件在设计该模块时都考虑了年初余额、本年借方发生额、本年贷方发生额及当前余额,也考虑了有明细科目的科目、有辅助核算科目的录入方式,设计较为完整合理,要求:没有任何设置的科目可直接录入数据;有明细科目的需要录入明细科目数据;外币与数量的科目需要在指定地方录入外币、数量数据和本位币金额数据;有辅助核算的科目双击进入输入辅助项目金额。

对于系统初始化工作是正常账务处理的前期准备工作,需要仔细认真,模块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软件的应用。对于外币设置和初始余额设置,当前通用财务软件完整合理,对于凭证类型设计,在手工操作下,由于单位经济业务纷繁复杂,在岗位分工的基础上,为了减少会计人员填制凭证的工作量和减少误差,对会计凭证进行了分类。在计算机软件核算下,记账过程实现了自动化,不会产生工作量过大或者错误登账的问题;如果要得到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凭证或者是凭证清单(或汇总表),可以随时通过查询功能获得。因此凭证类型功能模块没有存在的必要。对已经存在余额和发生额的会计科目增加下级明细科目的问题,本文认为上述两种软件的安排都不合理。按照现实实务工作中经常出现开始科目不分类,后期分类的情况,比如业务规模扩大,原材料由不分类的一种变为三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会计年度中期的某一期间开始,软件应当允许在一级科目的基础上增加明细科目,但是增加的方式应当为:对于已有发生额或余额的科目增加下级科目时,系统应提示增加第一个科目的代码、名称及需要分配的数额,比如原材料有余额1000元,第一次增加原材料――A材料,代码名称完毕后应当提示输入该材料数额。剩余数额系统自动生成科目“原材料――其他”,并把金额分配进去,操作人员可以把该“原材料――其他”修改成“原材料――B材料”并重新更改金额,如还有剩余,则继续类推,直至追加完所有明细科目金额合计正好等于原材料一级科目总额。同时增加科目完毕后系统应自动在该期间建立相应明细账,并把所增加的明细科目余额作为本期初始余额,登记入账。

参考文献:

[1]王先鹿:《财务软件实用教程》,致公出版社2011年版。

[2]张瑞君:《会计信息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外包的账务处理篇8

一、对销售额确认时应注意的问题

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在实际中出现多计和少计销售额的情形,因此在销售商品时对销售额的确认应注意以下问题:

1、价外费用。包括价外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返还利润、奖金、延期付款利息、包装费、储存费、优质费、包装物租金、运输装卸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

但以下几项除外:(1)对纳税人为销售货物而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单独记账核算的,不并入销售额,但对逾期未收回包装物而不再退还的押金,应并入销售额,按所包装货物的适用税率征税。(2)对纳税人采取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按冲减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不论其在财务上如何处理,在征收增值税时,折扣额不得冲减销售额。(3)企业销售货物委托其他单位运输,先由企业代垫运费,在收到承运部门开具给购货方的运费发票后,将发票转交给购货方,企业发生这种代垫运费不属于应税销售额。

2、视同销售货物行为。按照税法规定的八种行为确定为视同销售行为,征收增值税。

3、混合销售行为。混合销售行为税务处理方法是: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以及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为主,并兼营非应税劳务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征收增值税。

4、兼营非应税劳务行为。纳税人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应分别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不分别核算货物或不能准确核算的,其非应税劳务与货物或应税劳务一并征收增值税。

5、增值税优惠减免政策。企业应时时关注国家出台的增值税优惠减免政策,符合条件的应该真正享受到减免增值税。

二、对增值税的进项税确认时应注意的问题

增值税进项税额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可以抵扣销项税的进项税,即为生产、销售购进货物或提供劳务;另一部分是不得抵扣的进项税。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又可分为购进环节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和购进环节允许抵扣,但在货物出库或发生非常损失环节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这就产生了进项税转出的业务处理。然而,在转出过程中出现应转未转、已转少转或已转多转几种错误。对于进项税不能抵扣的判断有以下情形:一是可以抵扣销项税的进项税,是为生产、销售购进货物或提供劳务,只因为未按照规定取得并保存增值税扣税凭证,或者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未按照规定注明增值税额及其他有关事项的,或者未按税务规定在90天内认证抵扣的,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二是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即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时就明知是不属于增值税抵扣项目的就未认证抵扣。如,购进固定资产等。三是前期已按可以抵扣销项税的进项税抵扣,在出库时改变了用途或外购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生了非正常损失,此时货物和制造在产品、产成品所用的原材料的进项税额必须将这部分进项税转出。

三、在计算交纳增值税中常见的问题及正确处理方法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转出额)。企业在计算应交增值税时,因不了解税收政策、财务会计制度而出现的差错,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1、应计少计销项税额

例1:某企业销售一批货物,单价每吨560元,数量1,000吨,增值税率为13%,销售这批货物装卸费每吨5元,销项税额为72,800元,交营业税300元。企业作如下账务处理:

(1)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632,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56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2,800

(2)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6,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5,700

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300

上例的业务是将属于随同产成品销售的装卸费未按增值税的价外费用计算销项税额。煤款和装卸费一并征收增值税。企业的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639,580

贷:主营业务收入560,000

其他业务收入6,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73,580

例2:某企业对外销售煤炭产品10万吨,单价450元,产品单位成本380元,供办公取暖锅炉房用煤8吨,供职工澡堂用煤12吨,销项税额5,850,000元。企业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50,8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45,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5,850,000

上例的业务是对外销售的煤炭计算交纳了销项税,而供办公取暖锅炉房用煤炭(生产自用)未结转成本和职工澡堂用煤未按视同销售计算交纳销项税。所以企业的账务处理除上述的账务处理外,需再做结转成本和视同销售补税的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3,040

其他业务支出5,262

贷:主营业务收入7,6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702

2、应计未计销项税额

例3:某企业将购进的原材料抵顶应付工程款157,000元。企业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应付工程款157,000

贷:原材料157,000

上例的业务是将销售货物未计算销项税额,少交值税22,811.97元,所以企业的账务处理应为:

借:应付工程款157,000

贷:原材料134,188.03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2,811.97

3、应转未转进项税额

例4:某企业在建工程领用生产产品用水泥一批,不含税成本28,000元,该产品购进时进项税为4,760元。企业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在建工程28,000

贷:原材料28,000

上例的业务是将已抵扣销项税额的原材料用于在建工程项目,应计算并转出增值税进项税额4,760元。这部分进项税额应由在建工程负担,所以企业的账务处理应为:

借:在建工程32,760

贷:原材料28,000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760

4、已转但多计多转应转出进项税额

例5:某企业因管理不善,造成产成品仓库失窃,丢失产成品账面成本为3,380元,其中原材料2,000元,电费184元,生产工人工资890元,其他费用306元。所用原材料、电购进时进项税已抵扣。企业将丢失的产成品的全部成本按17%的税率计算转出574.6元,做如下账务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3,954.6

贷:产成品3,380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574.6

上例进项税的转出是错误的。因为直接人工工资和其他费用是没有进项税额的。正确的计算和账务处理应是: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3,751.28

贷:产成品3,380

上一篇:音乐作曲培训范文 下一篇:电力物联网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