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学前课程范文

时间:2023-10-09 11:18:36

平面设计学前课程

平面设计学前课程篇1

关键词:平面设计课程;微信平台;课程改革

微信因其功能多样,内容丰富广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当前主流的社交通讯工具之一。通过微信平台,人们可以在线视频、随时随地地传输文件,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着微信的普及,专家开始尝试将微信与教学有机结合。平面设计课程作为艺术类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将微信平台引入计算机平面课程中将会使课堂教学发生巨大的变化,借助微信平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一、微信平台在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中的价值

在平面设计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构图、色彩方面的知识,在掌握立体构图、平面构图的基础上学习色彩搭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掌握专业技巧。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能没有办法对知识进行详细说明,对于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高。而将微信平台引入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中,学生可以在线接收教师发送的文件进行课后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填补知识的空白。学生也可以通过微信向教师提出问题,便于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在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时,教师往往通过课堂演示向学生讲解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之后由学生自主操作学习软件的操作[1]。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软件的操作十分重视,但往往容易轻视平面构成的学习,且只停留在模仿的层面,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限。面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讨论与创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受到课时的限制,教师给予学生课堂讨论、交流的时间有限。借助微信平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实时沟通,探讨作品的表现与创意,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独立创作,提高学生的创作鉴赏水平,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基于微信平台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改革策略

(一)创建基于微信平台的课前、课堂教学方式

在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是当前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在选择教学案例过程中,教师往往有着自己的思维模式与见解,可能并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此同时,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对色彩的敏感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难以全面兼顾。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微信,课前将教学案例上传至微信平台,学生下载案例后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学生也可以尝试梳理基本知识点,进行课前预习,以便更好地进入课堂学习中[2]。或者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平台传输相关文件,让学生进行课前自学,创作艺术作品。之后,学生将创作好的艺术作品通过微信发送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作品判断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了解到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好地讲解新课的重点与难点,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通过这一学习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进一步被提高,而且了解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提高教学效果。

(二)基于微信平台的课后教学方式

若想进一步深化课程知识,学生还需要进行课后练习,并通过分析作品使自己的进步。学生通过微信平台可以共同探讨所学知识,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查漏补缺,也可以了解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激励自己学习。在课后,教师可以将优秀作品上传至微信群中,供学生赏析,让学生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分析作品的平面构图与色彩等,理解作品作者的设计思路,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作品上传,便于教师与同学提出合理建议。教师与学生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搜集创作素材,获得创作灵感,将热点问题与平面设计相结合,提高作品的质量。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健全课程考核制度,为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微信平台上交作品的质量进行评分,当作品获得教师与学生高度认可时,学生可以获取较高的分数。同时,根据学生课后反馈情况进行评分。部分学生因为自身理解能力不高,可能不敢将自己设计的作品公开在微信平台,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该类学生课后提问情况、作品情况等判断学生是否进步,从而进行评分。对学生课程评价要改变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教师通过微信平台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能够进一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做出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宽松、自由的环境与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独立创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师生共同进步。

(三)基于微信平台的情感交流方式

在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导,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微信平台的出现为学生情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学生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向教师提出问题,进行课程交流了;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与情感态度,增加了师生沟通的机会,通过情感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程教学能够更好的进行。

三、结语

平面设计学前课程篇2

关键词 中职 平面设计 课程设置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Vocational School Computer Graphic Design Curriculum and Exploration

LI Meiyan

(Baise Agricultural School, Baise, Guangxi 533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current and future employment prospects, the purpose of the region (or country) skills of the game, the employer's business needs, pre-job train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lassroom to explore extracurricular vocational computer for graphic design set professional courses, seeks to address the needs of school teaching and social problem of convergence, so as to nurture contribute to meet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and have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graphic design; curriculum; exploration

随市场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据专家估计未来10年内平面设计师都会供不应求。这个领域准入门槛不高,既适合刚学成的年轻人,又能展示独特立行的个性,因此对高初中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也促使着各地中职学校纷纷开设平面设计专业。但是绝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都是沿用的一些大专院校的传统教学设置,这类设置体系已经使用多年,而且学生的专业水平相差悬殊,造成学生掌握的技能水平很不容易达到社会需求,从而导致学生就业的难度增大。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专业教师也倍感教学的艰难,工作负荷和压力无形增加。为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我们就必须结合目前的社会岗位需求来设置相关的课程体系,并据此设立相关的校级技能比赛,培养出达到就业标准的技能型人才。

1 设置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

平面设计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符合学生的基础水平,更要考虑到学习过程中的技能掌握程度,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所以所学专业技能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

1.1 必须符合当地平面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就目前平面设计行业的发展的步伐而言,人们对平面设计行业的设计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情操、高层次、高审美是共同的目标。但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东西习俗不同,审美习惯和要求差异巨大。这就要求设计师能设计出符合各自审美情趣的作品来。而中职的学生毕业后远走就业的只是一小部分,留在学习地或回家乡就业的占多数。所以当地的平面设计行业要求是我们设置课程体系的基础点。

首先要调查当地的生活习惯、民俗特点。各地、各民族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甚至有各自的信仰,平面设计作品必须反映其所求,回避其禁忌,才能被接受;其次,当地科技发展水平也是决定设计师理念的关键点之一,落后的设计无人采用,超前设计又难以被接受,必须处理得恰到好处;第三,必须把握平面设计国内国际的顶尖发展动向,作为课程设置的参考,给学生发展的潜力空间。

1.2 必须达到省市或国家对平面设计行业的水平要求

我国对平面设计行业有专业的要求,对各平面设计公司或企业的平面设计师水平有严格的法规管理。各地省市根据国家法规也拟定了当地的行业标准,这就要求我们中职学校的毕业生能达到符合行规的水平。学校设置的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就必须考虑学生考取本行业所需证书的达标要求,设置考核证书需要的相关课程,为学生提高从业能力创造条件。

1.3 必须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

现代学生的见闻比上个世纪末的学生广泛得多,审美水平也略强几分,追求更有新奇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学设置要新颖而有吸引力。但不能忽视的是中职学生普遍是没有美术基础的,设计理念接近于无,要从一无所知培养成合格的设计师,课程设置无疑是非常关键的。低起点、大跨度,能掌握、易沟通,这些都是设置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是要解决的难点。

2 设置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要考虑的相关因素

2.1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设置平面设计专业课程

平面设计学前课程篇3

综合性设计类课程教学环节是提高高年级本科学员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以电子类专业课程综合设计类课程为例,从创新平台构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提出了方法和观点,可为电子类专业和其他专业综合设计类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实验教学方法;综合设计类课程;创新平台构建

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我院本科直通车专业、合训专业学员在专业基础课完成后,在大三下半学年或大四上半学年大都开设综合设计类实践课程,作为对前序原理课程的补充,起到加深基本原理理解、锻炼学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作用,也为学员综合能力的提高、毕业设计的完成及胜任毕业后工作奠定基础。为了提高电子类专业综合性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质量[1],在学院“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教改精神的指导下,以学院教学科研课题研究为契机,开展了以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与导航教研室直通车导航工程及通信工程专业为教学对象、以“导航原理课程设计”课程为应用的创新实践平台构建探索和教学方法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

1能力培养目标及教学现状分析

按照学院最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导航工程专业直通车学员培养的重点是: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设置[3-4]、加强课内实验教学环节,以及加大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工程实践等环节教学力度,将部分核心课程的理论讲授和实践环节分别独立设课,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加大各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比重,实施创新性实践教学计划,营造学员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环境,支持学员自主开展科学研究和参与军内外学术交流、实施本科学员特长提升计划,为学员发展专长能力搭建坚实平台[5-6]。实验环节和综合设计类课程是学员本科阶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将对学员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课程组根据本门课程多年的授课经验,经梳理发现本门课程尚存一些问题。

1.1学员前序课程基础知识欠缺

“导航原理课程设计”是基于前序课程“导航原理”“导航技术”开设的一门实践型设计课程,开设在本科第7学期,要求学员在掌握并理解“导航原理”“导航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实现核心关键原理的验证和重点技术的实现,加深对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的理解,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类导航系统的综合设计。综合设计类课程对学员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除了需要掌握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基本原理,还需要综合运用“信号系统与控制”“通信原理”“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等电子类基础课程和“电子系统设计”“通信仿真与应用”“锁相与频率合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等选修课程的知识。上述课程中,由于学员理解掌握和应用的水平不同,以及前期学习时间过长,有部分知识遗忘或生疏,导致学员在完成“导航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时,出现基础薄弱、无从下手的情况,对本门课程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1.2学员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学员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但是课程执行过程中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实际上学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欠缺,主要表现在学员遇到问题不是主动查阅书籍资料、积极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是倾向于求助指导教员,或者上网寻求直接答案;教员为其提供基本思路后,仍需教员指导分步实施;对于一些需要实际测试、设计实验方案或者需要进行仿真的题目,存在基本仪器、软件不会操作使用,遇到测不到结果、仿真出错时不知所措的情况,表现出动手能力较差。

1.3学员参与课程设计的积极性较差

本门课程的设计题目通常为综合性题目,需要学员花费较长时间、较多精力进行思考、查阅资料以及仿真、测试,也需要学员在课下进行较多的工作,学员的兴趣和自主性对课程的进展影响很大。然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会明显感到一些学员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心理。例如,个别平日成绩较好的学员在课上复习考研课程,并且由于平日学员队训练、公差较多,大部分学员没有时间和精力在课后准备。此外,由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通常难以满足一人一组,一般为2~3人一组,共同完成设计题目,因此一些学员存在“混”和“吃大锅饭”的想法。

1.4课程设计内容和深度设置不够合理

按照课程标准,本门课程分基本技能和课程设计2大部分实施,基本技能主要使学员对信号的产生、测试、仿真等方面有所提高,课程设计部分由指导教员指定题目,学员合作完成。在综合设计阶段,一方面,由于学员对各门前序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熟悉程度不同,特别是对“导航原理”等课程内容理解程度不同,造成相同的设计内容不能适应不同学员的实际能力。例如,设计题目为“塔康地面信标信号仿真及测角原理实现验证”,若学员对信标信号格式理解不深或对角度粗测和精测原理掌握不好,就很难进行设计。另一方面,多个设计题目的知识涵盖和复杂程度不同,导致选取不同题目的学员在进行设计任务时,难度过高或过于简单。例如,综合设计题目为“GNSS卫星导航系统仿真”,分为5个子任务,其中“接收机接收信号的同步检测”与“卫星信号的仿真产生”对学员而言,难度有较大差别,前者需要了解扩频信号的同步、解调步骤及锁相环的相关知识等,而后者只要对扩频信号的产生有一定的理解即可。

1.5与学员沟通互动不够

目前的教学主要采用2种方法:一是“过程式教学”,分步骤实施,即教员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再进行示范,最后学员具体实施、教员给予指导和评价;二是“开放式”教学,即假设学员对前序知识掌握良好且具备一定的创新设计能力,教员布置综合设计任务,学员分组完成。2种方法各有利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第一种方法实际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员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第二种方法有可能困难过多使学员放弃思考。因此,教学方法上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1.6硬件条件有限,配套教材需进一步开发完善

综合设计类课程的开展与实验条件有重要关系,目前,教研室仅有一个导航原理与系统实验室,实验器材和设施配备较少,相关的教材、实验项目、课程设计积累也较少,对设计类课程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

2创新实践平台构建及实验室教学管理

设计类课程需要实验室基础条件和运行管理方法的配合以及创新实践平台的硬件支持[7],因此需要在实验室已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践平台的设计和构建[8],以及实验室基础条件建设和运行管理方法的创新。

2.1创新实践平台的设计和构建

结合“导航原理”和“导航原理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和实际需求,以学院教育科研课题和“2110”三期实验室条件建设为契机,开展创新实践平台设计和构建,可以为课程实验项目和综合设计提供创新实践平台和条件。创新实践平台的设计主要要考虑以下基本原则:(1)能够覆盖无线电导航与系统中基本系统原理、关键技术的核心内容和重点难点,从而保证学员在理论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复现和验证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2)兼顾理论严谨性和实验的可操作性。在原理和现象观察实验中可以采用一定的近似和等效,例如利用超声波测距代替微波脉冲测距。可采用半实物仿真的方式来实现。(3)具有可扩展性和二次开发及升级特性。创新实践平台设计在初期仅能考虑部分实验的实现,必须具有可扩展特性,以便后续扩充实验项目和内容[9]。必须具有可二次开发的特性,以满足教员和学员的综合设计类题目的实现和测试。(4)既具有演示性,又具有可操作性。利用该创新实践平台,既可用于演示原理与技术核心,又可方便学员和教员进行操作和开发,验证新算法、新技术以及开展实验。综上所述,创新实践平台应采用计算机仿真和硬件电路结合的方式实现,如图1所示。该平台包含计算机、硬件系统及测试工具3大部分,其中计算机包含Matlab、LabVIEW、C#等专用软件,硬件系统包含接口模块以及多个功能硬件模块,测试工具主要包含示波器、频谱仪等常见的信号分析仪器。通过计算机产生所需的信号,下载到硬件电路中实现真实的信号和控制,或者通过硬件电路模块接收并处理实际信号,送入计算机中实现算法的处理。

2.2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实验室建设要遵循“功能全面、可升级扩展、便于实施、兼顾成本”的原则[10],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建设。主要依托“2110”三期等实验室建设经费,对实验室软硬件进行改造和建设。可以采用设置门禁刷卡的方式,以便于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同时为了防止实验室管理的漏洞,使实验室沦为学员的休闲娱乐室,可以为实验室设置监控,监督管理学员。在实验室管理方面,首先要制定相对完善的制度,明确实验室的功能和定位、明确开放时间和开放对象,在门禁设施和监控设施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学员开放,鼓励学员自主学习和开展创新活动,定期创新设计题目,组织创新设计活动和竞赛,真正激发学员兴趣,发挥学员的创造力。

3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还需要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11-12]。主要有以下措施:(1)改革教学方法和组织实施方法,确保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对综合实践类教学对象特点的分析,对题目进行分解,采用讲解、演示、个别指导等方法组织教学,使学员知道“我要干什么”“我要怎么干”“我在干什么”“这是为什么”,避免不动脑筋,仅根据实验步骤实施和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的现象,确保课程进度的完成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2)采取各种激励和保障措施,提高学员的参与积极性。作为一门专业课,课程采用综合考核方式,考试成绩纳入学员综合成绩评定。目前,根据总部政策,学员毕业综合成绩与毕业选岗关联,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学员成绩评定提高学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需要从课程内容上激发学员的兴趣,从制度上激励和保障学员克服惰性、积极参与。(3)改进考核方法,使考试成绩真正反映学员的水平和能力。由于不采用笔试,为了反映学员的真实水平和能力,必须改革课程考核的方法,通过平日成绩、课堂表现、综合作业等方面对学员综合评定,公平公正地给出学员的考试成绩。(4)优选设计题目,使课程设计重点突出、难易得当。精心编写设计指导书,设置多个设计题目,并对每个题目进行讲解。课程开课前,对学员进行座谈,结合学员实际水平,选定2~3个题目,由学员分组选做。学员分组要充分考虑各人的特点,做到取长补短,使组内学员能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设计题目要重点突出、难易得当,以保证题目的顺利进行。

4结语

综合设计类课程对学员综合能力及创造力的提升非常重要,教学有其特殊之处。在创新实验平台和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教学组织方法,能够使学员在较短的课时内完成基础实验和综合性设计。相信以“导航原理课程设计”课程的实践,通过实验平台的构建和教学管理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能够在几年内有较大的提高。

平面设计学前课程篇4

关键词 信息化导学平台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35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industry, has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ing research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urrent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c course teaching in the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can not effectively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re are teaching contents and curriculum system configuration is not reasonable, lack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means a single problem,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s teaching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under the platform of information network, to carry out classroom teaching, the guidance organization type teaching method,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tegrated teaching mode, improve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teaching, promote students ability in the teaching of cours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practice in production, improve th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students using computer knowledge to deal with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 guidance of information platform; basic computer course;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作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基础应用工具,计算机在数据处理、软件开发、文本建立、图像分析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为学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提供基础的操作知识和原理,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提供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知识。在高等教学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基础课阶段的必修重要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较强,需要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在信息化导学平台下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优化研究,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能有效满足当前IT行业迅速发展的需求。①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系统、计算机基础应用软件的课程,常见的课程安排如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等,这类课程的实践操作性要求较高,信息化导向较强,对课堂的硬件设施的投入需求较多。②③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中,还存在教学内容和课程配置体系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学实践手段单一等问题。在老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抓课程的重点、难点还不够突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欠缺,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素质教学的不断提升,本文在信息化导学平台下分析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问题,从教学内容和课程配套体系改革、师资力量升级、信息化导学平台的构建和网络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分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要点,得出有效性结论。

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与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和自动化办公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具有密切的关系,计算机基础知识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应用广泛,实践性强,教学难度较大。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知识虽然看似基础,实则内涵比较丰富,且难度不小,利用常见的Excel电子表格、“word基本应用”等知识,虽然看似简单,实际上内涵大量的处理技巧,通过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专业的教育模式还存在教育理念落后,教材配套与当前的信息科技产业发展不匹配等问题,在旧的教材体制中,只强调计算机专业的科学性和技术性,而忽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性和发展性,在当下信息科技教学体系结构下和计算机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从课程体系、能力培养、考评体系、分层教育思路等方面都不能有效满足现实的信息科技人才的需求,需要从信息科技教学和评价体系的优化措施和思考方面下功夫,促进信息科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更新的能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当前我国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课程体系的搭配上还不够合理。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确定良性的发展目标,通过建立起适合本门课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④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突出重视,增加学生的上机体验时间,在信息化导学平台下,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操作性强、课时少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二是当前国内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师资力量配置和教学资源的投入还不够。国内高校的领导阶层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对基础课程教学的师资力量投入较为欠缺,结合计算机基础阶段学过的课程,将实践操作和计算机应用融入专业课教学当中。由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硬件配套设备作为保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总的来说,当前课程教学和实习时间相对较短,不到总学时的5%,而且整体组织上缺乏系统性考虑,需要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配套设施的投入,要加大实践活动的开发力度。

三是当前我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还比较单一陈旧,需要进行教学平台的优化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信息化导学平台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处理实践问题的能力。由于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主要还是采用课堂授课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进行知识吸取过程中存在着消化滞后的问题,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理念,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重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提高应用操作环节,弥补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提高综合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信息化导学平台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要点措施分析

由于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普及教育、专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等方面还不能有效满足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存在着教学内容和课程配置体系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学实践手段单一等问题,在信息化导学平台下,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和举措本文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及时更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科学合理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课程体系和配套的教学实施。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操作性强、课时少的特点,建立信息化导学平台,有目的培养学生的编程训练水平和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等先进的多媒体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配套设施的优化配置,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加强应用性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设置,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加开如3DMAX、网页制作等应用性课程,在信息化导学平台下,确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学目的、功能目标、上机实践和操作要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其次,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改革教学手段,在信息化导学平台下,大胆进行课程整合,从根本上扭转当下信息化导学平台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效能低下的尴尬局面,首先是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思想认识,注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信息化导学平台的改进,相关部门加大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资金投入和设施配套的投入。通过信息化导学平台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再次,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考评体系,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在信息化导学平台下,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考评要有所侧重,严格把关。通过优化考评体系,帮助学生完成由课本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转化,在信息化导学平台下,真正让课程教育的上机操作和应用环节成为课程教学的重点环节,在考试中理论和实操并重,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开展C语言程序设计的应用教学,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信息化导学平台下,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利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3 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重要包括了“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实训教程”、“Access数据库应用基础”和“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而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普及教育、专业教育和技术教育等方面还不能有效满足当其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存在着教学内容和课程配置体系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学实践手段单一等问题。在信息化导学平台下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开展信息化网络课堂教学,采用引导型教学法组织方法,构建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系统化建设,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加强薄弱环节的学习,促进教学课程在学生应用实践环节中的能力生成,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为社会培养创新性人才打下基础。

注释

① 刘群,王国胤,吴思远.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3(19):50-53.

② 段远源,冯婉玲.研究型大学教材建设相关问题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80-83.

③ 王志英,周兴社,袁春风.计算机专业学员系统能力培养和系统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9):1-6.

平面设计学前课程篇5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的技术人才。根据职业教育的这一培养目标,中职学校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必须结合本校实际与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岗位为前提,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探索具有中职特色的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想法,拓宽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新思想和新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延续到课堂之外。

关键词:

中职;平面设计;实践;探讨

平面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近些年来,平面行业在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市场不断增加的同时,对人才的质量,尤其是对综合实践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作为中职学校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师,需要进行深层次、多方位的研究,以实践教学为出发点,根据设计岗位的人才需求以及市场特点,探索具有创新性的中职平面设计课程。

1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

以岗位培养为出发点的实践课程,是以企业平面设计岗位情景的课堂模拟方式进行实践课堂教学,把企业的工作制度、工作形式等引入课堂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轮流任职平面设计企业中所需的不同岗位,负责相应工作内容,按照企业的运作方式进行模拟。从承担项目、市场考察、分析研究、创意设计,到完成设计、印刷成品等,通过这一方式,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零距离”就业。校企结合也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的最佳方式之一。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以探索开发和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为前提,共享资源,共建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有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从教学来说,强化和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从广告行业来说,可以通过实习选拔有能力的学生来服务于现有广告公司,壮大公司实力。这样不仅保障了实践教学环节,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岗位上实训,提高了专业技能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强了职业意识。

2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出发点的课程内容

让学生能真正走出课堂,并结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实施教学,即按照企业项目生产模式成立设计小组,根据课程安排的设计项目内容,收集具有价值的设计参考资料,并根据调研材料创作方案、讨论方案、实施方案。另外,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等分组命题,布置不同程度的课题,完成六大类型的平面设计作品:产品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画册设计、产品广告设计、传单设计、艺术绘画创作等。这些设计项目由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分布任务,学校提供了配置较好的电脑室,50人的班级,分成了10个小组,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每组成员分别完成六类不同程度的作品。确定每类作品的要求后,便让学生收集具有价值的设计参考资料,制定创作方案、讨论方案和实施方案。

3设计过程中的细节准备

3.1设计初稿的拟订。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是确定自己要进行的设计方向,拟订作品的表现形式,达不到要求的作品重新构思创意与制作,激发学生深入构思创意,为求作品精湛,初稿经过各自反复推敲,由专业老师把关确定下来,为下一步的电脑制作作好准备。

3.2效果图的制作。作品的电脑效果图主要通过photo-shop、Illustrator以及coreldraw等几个设计软件进行制作,制作过程中,要考虑几方面的因素:作品效果图的尺寸大小、色彩模式、格式等,为后面的作品成品印刷要求作准备。制作过程中学生还会碰到技术问题,老师得及时给予指导,技巧运用,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色彩运用是否协调,产品形体塑造透视是否准确得及时给予更正,各组成员建立团结的合作关系,遇到问题先在内部解决,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作品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专业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竞争能力。

3.3作品的排版。各小组设计制作完成作品以后,接下来就是印刷前的排版,因为这个要考虑到印刷费用问题,所以,怎样排版更合理、更节省经费也是个大考验,各组在作品进行排版前,得按广告公司的印刷机器的尺寸规格编排,印刷后还得将各个作品分别裁剪成独立作品以便做最后的包装与装饰。

4以答辩辩论形式的课程评价

经过前面的学习与工作实践过程,设计任务课程进入评价环节,也就是对学生在实践课程各个阶段工作过程进行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综合评价。为此,笔者针对学生的设计过程制订提问评价方案:1.作者介绍作品并自我评价作品的长处与不足。2.如何确立设计项目方向?3.设计灵感来源,作品表达何种意图?4.学生获取资料信息是否全面?5.介绍设计项目的工作流程,简述对作品制作的感受与体会;6.介绍设计项目的市场效应,设计风格是否适应市场需求?7.设计主题是否契合?创意设计是否突出?8.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9.对学生小组团体协作精神以及职业道德的评价;10.对作品整体效果的评价。以上各个问题分值权重都做好具体的量化分数,形成系统的书面评价材料。答辩前学生必需做答辩前准备,设计作品都要结合科学的理论依据,学生在回答时做到胸有成竹,以原有的各设计小组为单位,各组成员分别应对专业教师的提问,问答可以具体落实到个人,让每个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在整个实践工作中的长处与不足,教师主要针对学生的优势给予鼓励,并对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给予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最后各组的总分统计,评比出优秀作品。通过这次实践课程教学探索让我们的课堂与社会接轨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从中获得一些心得和体会,整个过程中,把课题设计引入课堂,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成为平面设计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出一定水平的广告设计方案、广告设计成品等一系列的广告设计形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应市场人才需求,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复合型创作人才。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必须结合本校实际与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出发点,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探索具有中职特色的教、学、做结体的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一个指导思想,即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利用学生喜欢实践探索的心理,减少学生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教学中的主体。

参考文献

[1]王艳.职业学校实践技能教育浅谈[J].考试周刊.2010年第27期.

[2]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68-73.

[3]黄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68-73.

平面设计学前课程篇6

平面设计课程改革思路改革平面设计的专业课程设置,是为了适应专业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首先,平面设计专业的公共课不能照搬美术学等相关基础课程的设置,应该把重点放在适合平面设计专业的形式基础、设计色彩、设计素描等课程上。其次,理顺平面设计专业的骨干课程与其他相关理论课程的协调和衔接关系,如学习营销学、设计心理学,了解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等,提升学生的综合设计素质。再者,增加实践环节的时间和比例,增设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拓展思维能力等的实践课程,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强化实践环节,贴近社会需求。增设实践性强的课程,是当今平面设计教学的需要,更是促进平面设计教育改革与进步的重要一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比较受大公司的欢迎,主要因为这些学生具有较强的设计能力,读书期间就与苹果、诺基亚等世界顶级的公司合作过。因此,国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通过与平面设计公司合作,参与实际设计项目,实现学校和公司的双赢;或者通过建立校办企业,参与社会的平面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案例教学法

1.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平面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和交流讨论等,教会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平面设计作品的讲解扩展学生设计思路,丰富设计手段。案例教学法贴近实际设计,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当代社会平面设计最前沿的设计理念。该教学形式遵循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指导思想,以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为基本教材,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思考和分析,重点培养其对设计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汲取前人的经验,形成自身的设计风格。

2.如何利用案例教学法

若要将案例教学应用于教学中,教师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按各种设计作品思路的复杂程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建立综合的设计能力。

(1)案例的准备和选取

进行案例教学前充分而周密的准备十分必要,这直接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效果。如果设置的设计案例与学生所学的设计理论不一致,或者超出了学生当前的知识范围,则会加大信息的传递,有可能导致学生无法理解甚至学过就忘。因此,教师在准备案例时要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设计理论,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在分析和理解案例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出自己的作品。这样使学生既能掌握所学的平面设计理论知识,又能提高设计实践能力。所以在进行授课之前,教师首先要清楚学生的现有理论知识水平和设计能力,然后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取有针对性的案例,以加深学生对已有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的选取和安排也应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逐渐积累设计的理念和思路,从而提高其综合设计能力。

(2)课堂引导与讲解

平面设计工作需要借助软件,而软件的教学环节是一个十分注重动手能力的过程,如果过分注重软件技巧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平面设计能力的培养,就会本末倒置,使学生局限在软件技巧和操作方面,无法真正提高设计能力。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设计软件的推广,平面设计工作正逐渐标准化、流程化,如何在流程化的框架内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平面设计作品,就要求设计师具备自身的设计风格和特点,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设计本身就是创造,而这种创造来源于设计师长期积累形成的创造性思维。平面设计的课堂教学应该以隐含在设计作品背后的设计理论、人文知识为内容,进而引导学生在设计创作时灵活表现文化内涵和融入自己的创作理念,达到设计作品的鲜明性、独到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案例作品分解成可以独立操作的设计技巧和思维方式,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种作品中的技巧和设计软件的功能。

三、结语

平面设计学前课程篇7

项目教学法主要是建立在构建主义,以及情境学习的理论基础上,而这也是各高校教育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主要是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成为以完成项目、解决问题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并且在各大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平面设计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设计出感动人的作品,而项目教学法应用到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设计能力。

1 项目教学法综述

项目教学法也可以称之为跨专业课程,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指的是通过进行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培训方法。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尤其适用于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在课程教学中,选择一个核心的课题并且给学生设计一个或者多个实际工程项目,然后组织学生积极地围绕这一项目开展系列的活动,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实施项目教学法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积极发挥项目教学法的有效性,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步骤有:首先是确定项目任务,这一般都是由教师提出几个项目任务,让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任务和目标;其次是制定计划,这主要是由学生制定的,并且确定了工作的相关步骤和程序;再次是实施环节,也就是学生在确定自己的任务之后,以合作的形式按照已经确立的相关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再接着是检查评估,先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估,然后教师再对项目工作的成绩进行检查评估,并且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就是归档或者是结果应用。项目教学法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以项目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具有较多的特点,比如培训周期短、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这很好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1]。

2 传统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平面设计课程是高职院校开设较广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并且涉及多个专业的多项技能,目前虽然各高职院校开设了平面设计课程,但实际上都只是单独的个别的图形处理软件的应用,并没有涉及多个图形处理软件。下面将分析传统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第一,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够满足岗位需求。平面设计中所使用的软件,例如,Photoshop、AUTOCAD以及3DMAX[2]等,这些软件只是一种工具,要做出优秀的设计作品,就必须要有新颖的创意。而目前各高职院校学生的问题就体现在这一点,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的软件使用方法,并且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制作出作品,但是如果需要作品具有创意时,就很难实现,这主要是学生在平时的作品设计中都会模仿,这就阻碍了学生在具体工作中的开展。

第二,师资力量较为缺乏,教学设备匮乏。平面设计课程需要拥有较为丰厚的师资力量,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的高职院校对于平面设计课程并没有予以重视,自然在师资力量方面也没有过大的投入,这也就阻碍了高职学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就是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有的高职院校并没有购买平面设计所需的大量设备,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教师的授课内容单调,缺乏创新。平面设计课程主要是应用在广告、报刊杂志以及装修公司等行业,由于教师并没有对市场进行系统的调研,在教学上也就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教学,基本上都是按照课本上或者是教师之前对于市场上的了解进行教学,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并且很多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并没有任何的美术基础,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创意上,都难以充分的发挥。

第四,不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目前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手段主要是依靠教师的演示以及学生的临摹,教学案例都过于单一,并不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走神情况,失去了教学意义。

3 项目教学法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对于项目教学法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笔者认为可以根据以上这些步骤的探究,教师不仅要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并且贴近生活的项目,还应该以知识点为中心来剖析相关例题,充分地为学生储备相关的操作技能。下面将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第一,确定项目。项目教学法是否成功,其关键就在于项目的确立,当然还应该保证项目设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优秀的项目能够将课程中所有的操作技能都包含在内,并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将平面设计课本中的主要知识点提出来,并且融入到每一个具体的项目中,保证项目能够切实可行。首先需要根据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设计,让学生在整个项目实践过程中,能够积极地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其次需要根据学校以及周围的资源条件进行设计,包含设备情况、信息来源以及活动可开展范围等;最后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等,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项目全过程中。例如:网页布局设计,需要让学生知道网页设计的原则以及流程,并且能够对网页进行颜色和布局设计等。

第二,实施环节。实施环节的项目教学法主要有这几个要点:①确定工作任务,也就是先由教师利用多媒体讲清楚工作任务的目标、内容等,并且让学生明白工作任务和内容跟真实岗位的对应关系等,还应该让学生明确行为目标,以此来激发学习平面设计的动机。②鼓励学生主动尝试完成工作任务,也就是教师依靠多媒体将演示文稿或视频播放完之后,让学生尝试着完成相同的任务,当然教师应该在其中进行适当指导。③借助互联网等资讯检索工具,查询所需知识技能,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做工作任务过程中的情况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依靠阅读教材或者是查询相关资料等来解决疑问,还应该帮助一些知识技能理解有困难的学生。④完成工作任务后应该引导学生及时地进行知识总结,以此来固化操作技能,提升技术水平,全面提高学生在平面设计知识方面的认识,并且能够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

第三,检查评估阶段。这是项目教学法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的环节。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完成了一系列的环节之后,一般都会形成一个成品模型,也就是学生自己进行设计的作品,那么对这些作品进行检查评估,就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评价中教师应该注意形成过程化的考核机制,建立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的环节,还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等,全面提高学生在平面设计方面的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平面设计技能,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还对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促进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平面设计学前课程篇8

二年来,通过上述改革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实践,该项目取得的成效有三:开辟了一套有效的广告设计双向互动性的教学模式;课堂成效突出,学生大批获奖;教改经验具有一定启发性、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广告设计 教学模式 实践 成果

1 成果基本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广告设计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广告设计的能力已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平面广告方向的学生迎接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为了使艺术设计专业平面广告方向的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具备这项能力,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将首当其冲。我们的研究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作能力、就业适应能力,积累预演式的创作经验,最终使毕业生达到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综合性高端人才的标准。把广告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设计的实际创作能力灵活而全面的结合,通过科学的授课方式和正确的理论领导,让广告设计课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得以充分发挥。2008年该课题经学院批准成为《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教学改革计划立项项目》,立项以后,我们的教学改革进一步变得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到现在,该项目结题,形成教改成果,其基本内容如下:

1.1 广告设计课程的重点应该在于学生的实际创作能力的提升

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一直具有很强的科研价值,在各大院校广告设计都是学习平面广告专业方向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社会上对广告创新型和高端人才迫切需求,市场更青睐有经验的广告制作者以及熟悉广告操作规范的人才。而目前我们的学生往往在毕业之前只会处理和转换图片或是模仿别人创意,要么就是没有娴熟的广告设计的操作技巧。一出社会往往只能夸夸其谈,而不能应付客户的真实想法。教和学是相互的,但我国目前的广告设计教学过于偏重单纯讲授理论,过于偏重单纯的制作和简单的处理图片。没有和广告前期策划很好的衔接上。在学生对广告的理念思维、广告设计的策划以及对广告的定位等经验都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单纯的进行广告设计的授课效果是不理想的。

那么在师资和学生水平都有限或者师资水平偏高但学生水平严重滞后的情况下,以传统的教师为偏重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则无法取得预期的成效。

首先如果教师自身的广告设计专业知识和广告的实际创作经验不够突出,缺少实践创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误导学生的广告设计的与社会衔接不够紧密,并且在教师自己为主打的课程上,作为配角的学生也无法和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错误的引导,这是广告设计课最为严重的教学结果;其次,如果是单方向的教师水偏高,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广告策划和广告定位的水平偏低能力,采取诸如“满堂灌”、“自我陶醉”式的单项教学也无从达到广告设计教学的效果。

结合自身在广告设计课中的教学,以及对学生的抽样调查,我们发现,在目前平面广告设计方向学生实际广告设计操作偏低的情况下,广告设计教学侧重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完全可取的,而且立竿见影。首先提供了鼓励教师参加企业有关广告与企业形象问题的专项培训,鼓励教师对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素养并重发展。为广告设计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积累,无疑成为高质量完成广告设计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保证;其次课程应该通过加强案例教学手段,结合实际组织项目化课题,从市场调查开始到前期策略,到创意构思,到设计表现,到媒体选择等一系列程序,强化学生对行业的了解,提高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增强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形成“双向互动性”式的教学模式。

1.2 广告设计课程的应该改变教师偏重单纯讲授理论,应引入课题项目化形式与实际相结合

该课程从让学生了解现代平面广告的发展历程和内涵演变,掌握现代平面广告的基本知识框架及概念与功能入手。通过平面广告设计的形象策略、平面广告设计的创意、平面广告设计与视觉要素、平面广告设计表现准则与手法、平面广告设计的媒体选择等几个方面入手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在每个知识点配以大量的案例说明。课题训练采用项目化的形式来组织,既有相对独立的小项目训练,也有综合项目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课题项目的形式来了解并熟知平面广告设计的内容,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课程学习的重点落在开启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意的表现训练上,通过分组团队的教学与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敢于发挥创意,更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创意意图,来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学生口头表达与沟通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可以使教师改变以往的偏重单纯讲授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转换为使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产生双向互动式的教学。那么如何引入课题项目化形式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其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优秀广告设计案例教学的示范作用,立足于优秀广告设计作品的分析,课程利用自建的案例作品库,通过在教学中的讲解、分析,使学生了解广告设计的思路、内涵和行业的发展动向;第二立足于设计课题的项目化操作,让学生通过市场的调研与分析,掌握第一手的市场信息进行策划,让后进行设计表现;第三通过项目陈述和展览完成课题,使学生能够了解广告设计的实操流程;第四把课程学习的重点落在开启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意的表现训练上,通过分组团队的教学与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敢于发挥创意,更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创意意图,来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学生口头表达与沟通能力的培养。第五由学生自愿充当客户组或设计组,提升学习兴趣,以主人翁的态度自主学习,提出见解和意见,加强了参与性。体现了学生对学生的双向互动式的教学。第六在开启学生创意上,老师针对每个学生提出的主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双向互动式的教学。第七通过采取参加近期国内或国外的广告设计比赛为主题,设置课程作业,加强与外界优秀的设计个体或团体的比较。对比赛结果进行公布,不管是否得奖,组织学生总结经验,找到差距,提高广告审美和设计水平。

1.3 提高和丰富教学手段,使广告设计课运用新方法和新手段的正确授课方向

作为培养广告设计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广告设计教学重在实效。冠冕堂皇的说教以及华而不实的理论灌输起不了多大效果。广告设计课面向的是市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路,使用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丰富教学手段。首先广告设计授课应该以实际为立足点,要充分结合市场要求和广告的特点,选择切合实际的教材和教学资料,进行极具针对性的课堂授课。不局限于某种既定的教材,不拘泥于形式,并且需要结合最新的专业和广告知识对课件进行增补和修改;为使学生有宽阔的专业眼界,收集整理一批完整的、系统的案例资料库,并形成体系,使之成为深化教学的利器,使学生在设计时有多层面的思考,关注的问题更全面,培养学生整体把握问题核心的综合能力;结合项目化教学,建立系统的设计命题任务书的汇编。

其次要求授课教师有相当广阔的知识面并且授课时要侧重对学生的启迪和引导,并让学生有充分的能动性来反馈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信息。有效的推进课程面向社会,贴近实际,注重实用,通过学生自我展示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而设计作品展示可以展示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效果再现的控制能力。

1.4 广告设计的终极目标

广告设计教学是个由浅入深,有集中到发散的过程。教学初期是以理论定义导入和广告的创意表现为主,学生更多的是通过专业的爱好而涉足广告设计的学习;而教学的后期是要把专业设计操作的娴熟和广告策划相结合,把广告设计的创意灵活的再现。这是我们广告设计教学要突破的一个目标。

通过一直以来在平面广告学生中的广告设计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要实现这一目标是完全可行的,坚持对学生设计操作的正确培养,侧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入课题项目化形式,提高和丰富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广告设计专业能力的可取之法。从目前我院07、08级广告设计专业方向学生广告设计学习成效来看,这一教学模式是富有成效的,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具备了在广告设计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上的完美结合。

2 成果创新点

(1)采取案例导入教学,建立比较完善的教学资料库。(2)坚持创意观念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的教学理念。(3)在讲授好基础理论的同时,突出实用性、实践性教学课程和内容,从而实现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3 成果应用情况

3.1 开辟了一套有效的双向互动性的教学模式

在确立对广告设计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和探索以来,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更新,但是几经探索和总结,我们终于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双向互动性的广告设计教学模式。

3.2 课堂成效突出,学生反响剧烈

该项目自2008年立项后,我们一直致力于广告设计专业方向教学的改革和探索,在顺利摸索出一条正确的广告设计教学模式后,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从学生的学习成果反映来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07级广告设计专业学生温媛的课程作业“动物保护公益广告”获得张江杯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优秀奖;07级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程晓丹的课程作业“和谐中国文化广告”获得张江杯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优秀奖;07级广告设计专业学生李婵贞的课程作业“歌唱祖国文化广告” 获得张江杯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优秀奖;08级学生在第八届大学生广告艺术节中获得33项佳作奖。这些均是教学课程改革的成果,是教师在采取以课程结合参加近期国内或国外的广告设计比赛为主题,设置课程作业,加强与外界优秀的设计个体或团体的比较。学生的获奖是在我们对广告设计进行教学改革以来最明显的课程成效。

3.3 教改经验具有一定启发性、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上一篇: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质量管理及考核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