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0-09 11:18:36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思考

引言

随着事业单位的深入改革,固定资产管理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职能以及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具有积极作用。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价值,但是目前仍有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给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增加一定的难度,因此,事业单位应当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一、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一)有助于事业单位完善内控制度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有效改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有一定的约束指导作用,同时内部控制与固定资产管理相互成就,事业单位可根据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内部控制度进行改进,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更好地约束控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事业单位的资金收入大多都来自财政部门拨款,固定资产的采购也使用财政资金,所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实际上也是国有资产,因此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是非常有必要的。事业单位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严格控制各个管理环节,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管理、监督、维修等都有专人处理,事业单位可随时了解固定资产的用途、使用现状以及资产状态,对资产的使用过程和报废处置环节加强监督,避免出现资产闲置浪费、丢失以及处置不合理的情况,最大限度地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1]。

(三)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质量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事业单位利用固定资产管理,不断优化单位内部的各项资源配置,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都能顺利进行,避免运营风险,为事业单位提高社会服务质量夯实基础。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人员以及员工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全面,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不熟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无法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有效建议。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人员较为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忽视资产配置,比如某事业单位根据年度预算计划购置固定资产,但是并未注重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及实用性,使得固定资产浪费,占用较多的财政资金。事业单位在分配固定资产时缺少完整的分配机制,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受到影响[2]。另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少独立的管理组织,而且现阶段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岗位职责不清晰,缺少专业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不到位,部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事业单位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严格约束。少数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重视不足,固定资产制度的落实不到位,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比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明确要求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清查,对损坏资产进行追责,但是事业单位并未贯彻落实。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固定资产的采购缺乏有效约束,大多数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将资产的价值和技术作为采购标准,忽略了固定资产是否适用于事业单位工作,采购较为随意,导致部分固定资产被浪费;第二,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到位,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账外资产,导致账实不符;第三,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缺乏合理性,少数事业单位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按要求使用和处置固定资产,导致因报废处置不合理使得资产浪费。

(三)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合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包括资产的采购、使用、维护维修、处置等,部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并未发挥其真正作用。首先,在固定资产的采购环节,事业单位每年都会因采购固定资产申请财政预算,但是在制定购置计划之前,事业单位并未对自身所拥有但还没有投入使用的资产进行清查,导致资产重复购置,占用大量的财政资金;其次,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环节,固定资产仅仅完成了验收工作,还未入库登记就已经投入使用,导致后期在清查盘点资产时,无法准确定位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影响后期固定资产的维修养护及其使用年限;最后,在固定资产的处置环节,事业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前需要向有关部门进行反馈,得到批复后方可进行处置,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随意出售或转让固定资产,甚至还有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结余过多,为了减少资金结余,私自将正在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报废处置,重新购置资产,使得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流失,既影响事业单位的社会形象,也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有待加强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但是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少数事业单位虽然引进了较为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但是并未充分应用管理软件,软件中部分功能没有发挥作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提升幅度较小[3]。而且事业单位也没有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使得管理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较慢。

三、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事业单位应当强化管理层人员以及其他员工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使其充分理解学习固定资产管理,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事业单位运营发展的重要性,以便于单位管理者能基于战略角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同时事业单位应当组建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为固定资产管理培养高质量人才,以便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根据现阶段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找出管理制度中不完善的地方,基于政府政策以及单位改革需求,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补充,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采购、日常管理以及资产处置等环节要进行严格要求。首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应当完善资产采购内容,要求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调查单位内部的资产情况,制定准确预算计划,明确采购内容,严格要求资产采购人员根据预算计划进行资产采购,不得随意增加资产购置数量和种类,避免出现资产浪费的情况;固定资产购置完成后需要进行登记,同时固定资产的购置要透明公开,避免采购人员出现不合理行为。其次,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进行严格约束,固定资产需要信息登记无误之后,方可使用,而且使用部门也需要对使用的资产进行登记,以便于后期对固定资产进行追踪管理,使用部门要对资产承担一定的责任,若是资产由于人为失误损坏,资产管理部门则需要追究相关人员或是部门的责任,不能出现不了了之的情况;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还应当对资产清查和盘点进行规范约束,避免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最后,事业单位根据当前固定资产处置环节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的相关内容,严格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行为。

(三)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事业单位应当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避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较大的问题。首先,事业单位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规范固定资产采购工作。采购工作需要由专人负责,采购金额超过一定额度的固定资产需要采取招标的方式进行,尽可能地降低事业单位的采购成本,同时还要加强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保证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和采购工作由不同部门负责。其次,事业单位管理层要对固定资产如何分配进行研究讨论,保证物尽其用,同时监督部门要对固定资产在各部门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及时发现使用部门在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而且还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抽检;及时盘点资产库存,排查仓库中还未使用的资产,避免资产闲置浪费,占用大量的财政资金。最后是对固定资产的处置,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的相关要求,事业单位应当健全固定资产处置体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固定资产处置时必须要经过上级部门的批复,不得出现私自处置资产和报废资产的情况。

(四)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事业单位可以积极引进信息技术展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引进先进的信息软件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开发信息管理软件中的功能,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和传递。事业单位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需求对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功能进行开发,确保信息管理系统能够适用于事业单位。同时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职责,严格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员工的系统管理权限,避免因人为操作失误影响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事业单位管理层人员也可根据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时了解单位的固定资产情况,以便于对固定资产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运用新技术对系统中功能进行补充完善,事业单位可以选择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相关人员的绩效考核中,以便于提升事业单位员工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另外,事业单位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的变化,对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改进,保证信息系统中的功能完善,能够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需求,事业单位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结语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措施

0.前言

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通过革新生产技术、加强安全管理后,使煤炭企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既扩大了生产规模,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益。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在煤炭企业管理工作上依然存在大量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大宗生产性企业来说,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这主要是由于在煤炭企业内部缺少完善的监督机制。但是,固定资产大量流失,使得煤炭企业生产效益大大降低,从而阻碍煤炭企业的发展。

1.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分析

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时,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维修体系,这样一来,能够大大提高固定资产维修管理规范程度。在使用固定资产时,要定期对资产进行检查、维修与保养管理。而煤炭企业所建立固定资产维修管理主要目的是要消除在企业生产以及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从而提高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2.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

2.1未对固定资产管理引起高度重视

现如今,大多数煤炭企业都没有对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引起高度的重视。由于企业内部的领导者更加重视企业的生产、煤炭产品质量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等问题,这样一来,导致对固定资产管理过于形式化,未及时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工作中。此外,由于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没有对固定资产加以控制和监督,造成大量固定资产找不到真正去处,或者是提前报废。对煤炭企业来说,上述损失是较大的一笔开销,直接对企业收益产生巨大影响。

2.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大多数煤炭企业都缺少一套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这样一来,会使煤炭企业固定资产来源以及去处都不够明确,并且,未将此部分内容纳入到财务统计工作中,使煤炭企业销售业绩和利润数据缺少一定的真实性。此外,煤炭企业在固定资产购置方面,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在煤炭企业内部并没有设立专业的预算部门,工程建设未进行招标,这样一来,使得煤炭企业工程预算、规模等随意性偏大,并且,在完成工程建设后也没有对工程预算进行审核。

2.3缺少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机制

当前,煤炭企业在对企业内部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常常会存在采购和监督是同一部门工作情况,这样一来,便缺少相应的监督和管理,并且又没有完善的奖惩对策。原本自执行部门存在问题时,企业内部的监管部门能够提出合理化的修改措施,这样才可以减少固定资产处置不当问题出现,然而,现在因执行部门和监管部门是同一个部门,这样一来,便缺少专人管理,不能提出更为科学的修改对策。除此之外,尽管有些企业在内部建立了审计监督机构,但是,内部部门间因合作关系等,造成执行力度不强,将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监督予以形式化。

2.4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够专业

现如今,关于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未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团队。这主要是因为固定资产管理过于复杂,是由企业内部多个部门、多个技术与管理人员所共同完成的,既有专业机械知识来检查设备,又具备制定完善预算审核材料能力。然而,当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者是由各个部门管理人员来担任的,这完全不满足固定资产工作标准。

3.提高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对策

结合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更为合理、科学的对策对煤炭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从而大大提高煤炭企业生产质量与效率,使煤炭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下是对提高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的详细阐述。

3.1煤炭企业要高度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由于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总资产的份额较大,再加上,固定资产会对企业生产、利益等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煤炭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对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特别是企业领导人要以身作则,对固定资产管理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并且设有专业固定资产管理者。另一方面,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彻底清查企业内部资产,各个部门间要相互监督,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

3.2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才可以使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按照相应要求去执行。第一,要完善固定资产审核制度,这样一来,使企业内部领导者都能认识到审计工作的必要性,从而对审计工作予以大力鼓励与支持;第二,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全面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如果发现任何问题都必须要彻底清查。

3.3健全内部审计机制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要和监督设计机构相互分离开,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审计部门权威性,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要做到相互监督和管理,相互勉励,使其能够共同进步。此外,企业内部各部门管理者要积极配合固定资产日常审核工作,认真听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清查与管理,从而有效避免出现越级现象。

3.4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参加培训

由于当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因此,煤炭企业领导要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参加业务与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大大提高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3.5切实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煤炭企业在使用固定资产过程中,必须要事先进行科学规划,尤其是对大宗设备、设施等,必须提高资产利用率。与此同时,为确保固定资产能够正常运转,发挥其效能,相关的维护人员必须定期对设备以及设施等进行维护与保养,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并且要对每次的维护要准确进行记录,并且要认真总结。

4.结束语

总体来说,当前固定资产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煤炭企业要严抓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只有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够使固定资产得到合理的分配,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并且又能使固定资产保值与增值,这样一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没谈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然而,针对当前没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来说,企业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各部门要共同合作,再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制度等,提高煤炭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使得煤炭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郎丽娜.煤炭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价值工程,2010(34).

[2]沙国兵.浅析煤炭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的有关问题[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2(1).

[3]张海兵.我国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与策略[J].同煤科技,2012(2).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 管理体系 构建 创新 实践

高校固定资产是指学校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是高校培养人才,保证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的物质基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体系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笔者在高校从事资产管理工作近三十年,历经了高校及高校资产管理的改革和发展诸多变革时期。本文将从当前高校资产的界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健全科学完善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做一探讨,以便在经济新常态下建立起科学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以推动高校管理水平的进步。

1. 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新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基础是过去那种从未实施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标时期过渡而来的。虽然说通过一段时期的改革,高校资产那种根据隶属关系,由多个部门计划、购置、多头、重叠、交叉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很大的改革。但是,旧有的一些因素,仍然顽固地寄生在现在管理体系中,特别是一些中小规模的高校中,这种粗放型的管理体系,导致设备的购置和管理缺乏完整性和有效联系,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原则。具体说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存在如下问题和缺陷:

1.1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存在对资产的核算、建设和配置不够科学完善

单纯靠会计核算其实不能客观反映固定资产的实况。旧的核算方式很难将时间维度引入,资产折旧无统计,固定资产价值有水分,失真。同时在资产建设和配置方面,管理体系中的计划和论证存在着部门本位主义,资产的配置自下而上申报,上层往往被动接受,缺少顶层管理体系的决定决策、统筹规划及系统论证。管理粗放,制度流于形式,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1.2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存在人员流动性大和日常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高校规模的扩大化,使得资产使用部门增多,而各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又非常地不稳定。同时,资产使用各部门非常缺乏具有相关知识的专门资产管理人员,差不多都是兼职人员在做,这种态势不符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客观需求,很难保证高新资产的合理使用、跑冒滴漏和安全完整。校内部门之间的整合、校内的人员人事变动,包括一些人陆续到点离退休,这都需要对资产进行交接和转移,如果管理体系中没有制度和管理作为约束,就会很快导致资产的大量流失,最终使资产管理陷入混乱,而且这种混乱与日俱增,使资产管理成为一团乱麻。

1.3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中普遍存在账账、账实不符

由于管理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一些高校管理针对的角度的管理运行的系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样就会在执行过程中,出现资产登记与报账产生一定的时间差,加之众多部门之间与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没有畅通高效的沟通渠道,久而久之形成账与账之间的不符,账与实际情况的不符。比如,那些业已报废、报损或遗失的资产,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清查、核销,是自然损耗还是人为流失,很难管理到位。

1.4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对闲置资产的清理和处置存在缺陷

缺乏科学的论证和统筹规划,经常出现重复采购现象,资产使用率很低。据有关资料统计,高校部分资产利用率仅有30%左右,出现许多闲置资产。资产后续管理出现监督约束机制的真空地带,重购置,轻管理,不能有效建立起日常登记、保管、养护、丢失赔偿等制度。

1.5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中普遍存在监督、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一个管理体系完善,其本质是一整套管理制度和执行力度的完善。由于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问题,使得资产的计划、购置和管理上有很突出的随意性,即使是一些表面制度健全的高校,也因为缺少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制度流于形式,缺少执行力,更无谈执行效果。对于资产管理工作好与坏的奖罚不到位,有利于管理体系的健全完善。

1.6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中资产管理软件不完善是个瓶颈问题

信息革命为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资产管理体系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软件保驾护航,那么我们的管理体系就会漏洞百出。磨刀不误砍柴工,管理软件的更新换代,对于高校资产的管理工作事半功倍。通过先进的管理软件,把资产管理工作系统化、科学化、人性化和理论化,这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2. 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有四个重要方面:一是科学完备的管理规章制度;二是专业过硬思想过硬的管理队伍;三是高科技信息化管理手段;四是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1 创新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实体架构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实体架构应该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资产管理机构,二是资产管理队伍。在这一组织和人员架构下,开展资产管理中的计划、招标、采购、验收、登记、发放和日常管理等管理工作。在完善管理体系实体架构的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2.1.1 创建完善固定资产购置方面的采购中心

规范采购方式,实行统一采购和统一招标,是确保高校固定资产采购质量、堵塞采购过程漏洞的根本途径。要设置专门部门,有计划有依据地代表学校向政府采购中心申报采购计划,并承担政府采购文件编制,负责报送相关材料。同时组织校内的小件物品或低值消耗品宜的采购工作。

2.1.2 创建完善资产管理办公室

设置专门资产管理部门来负责学校资产的管理,对全校的资产在存量、增量、流量等方面做到管理到位,账目明晰,以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要认真做好学校各部门资产购置申请的收集和审核,编制有针对性和符合客观需要的采购计划。同时,要及时跟进对新购置的资产的验收,所得数据要准确录入,打好标签,及时发放到位,并开展好资产账目、资产流动、资产处置、清产核资等工作。

2.1.3 在资产管理队伍方面配置应设置专职或兼职资产管理员

高校下属的各院系处室要指定专(兼)职资产管理员,这些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资产管理相关专业知识,能够真正起到桥梁纽带作用,能够切实将各院系相关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到位,能够履行资产的购置、报废、清产核资、记录报表、考核报表等资产管理工作,并能够准确宣传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尽到常态的监督义务。

2.2 在实体架构基础上创新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体系

2.2.1 创新完善固定资产购置的管理制度

有关文件规定:固定资产配置是指高校根据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通过购置或者调剂等方式配备资产的行为。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应该从三个关口加以严格的制度管理。一是计划关口。要重视资产购置的计划性,要尽可能地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购置计划的论证和通过全过程要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做保障,以做到严格审查,科学配置,慎重申报;二是预算控制关口。要通过完善的预算制度,来准确界定资产购置计划的可行性,打破部门小利益,要在全校发展的高度,避免资产浪费;三是论证关口。对于重大设备和工程项目,要有专门的管理制度保障,来保证这些资产分量比重大的购置的必要性,并形成重大资产购置工作失误的问责机制,做到层层把关,有责可问,有错必罚。

2.2.2 创新完善固定资产采购的管理制度

采购管理制度是指以文字的形式对采购组织工作与采购具体活动的行为准则、业务规范等做出的具体规定。高校为了规范采购工作,提高采购工作的效率,必须建立健全多种采购管理制度,以此作为采购人员与采购部门的工作准则与行为规范,以保证采购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运行,从而圆满地完成采购任务,满足企业其他部门对采购业务的要求。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要特别突出体现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要在制度中体现资产计划申报关联因素与采购关联因素的分离;二是制度要规定严格执行招标采购的相关程序;三是要明确规定在本校组建成立招标评审小组;四是管理制度要加强对零星采购工作的管理;五是要在管理制度特别强化对固定资产验收工作。只有管理制度的全覆盖,才能够保证资产采购的正常运转和高质高效。

2.2.3 创新完善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制度

在日常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要特别注意如下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一是要强调管理的连续性。一种资产使用过程中,从新到旧都有一个过程,不管何时何地,不论部门整合或拆分,不论人员更替或离退休,属于国家的资产是不可以由于而漏管或失踪的,要通过制度让资产始终处在管理之中;二是制度要体现资产处置的管理。一份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总有陈旧报废退出管理系统的那一天,这一环节如果管理不到位,就会成为资产流失的重要环节。要通过严密的制度,防止部门和个人利用制度管理漏洞,来随意处置资产,随意变卖资产,要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制订相应的惩罚制度,有效防控国有资产的流失。三是要完善好资产的维修保养管理制度。

2.3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必须引入资产管理信息化手段

信息化时代为管理工作走向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借助这一手段,我们可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现代化,从而很好地解决传统管理手段的漏洞百出和效率低下。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和专业的管理软件,建立健全校内的资产数据库,实现全方位的动态管理。特别应该引进网络版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借助这一系统数据库录入所有资产信息,将资产的编号、规格、型号、购置年限、厂商、供应商、进账日期、出厂日期、设备现状、使用人、价格、使用部门等等记录入库,并利用其资产申报、增加、查询、调动、处置、清查等管理功能,以及多种报表的统计功能,来实现管理水平的飞跃。借助校园网联动全校各层次管理部门,为决策层提供一个可以一览资产全局决策依据,实时记录、监控、了解资产的变动,实现各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对资产账目的对账和汇总。

2.4 创新完善管理体系中的绩效评价体系及奖惩机制

资产管理体系运行的是否有效,不是单纯靠一套制度就能解决的。管理体系动作的效果如何,需要利用完备的绩效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来保障。否则,就无法保证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就无法实现管理体系的真正效用。要通过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以年度为时间单位,每年要进行一次清产核资,汇总相关数据,掌握资产的收益率、利用率、闲置率、损毁率。通过部门间的绩效比对,进行绩效考核,对于各项指标优良的部门和相应管理人员,要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对于工作成绩不佳,甚至存在违纪、违法现象的,要给予相应的处罚,直接追究法律责任。形成一种全员关心资产、爱护资产、管理资产的局面,让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为高校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红心.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2010(1) .

[2] .浅谈高校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内江科技,2007(8).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好比房子的地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管理好固定资产,有助于企业正确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提高企业资产使用效益与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行业竞争实力。企业全面实施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对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一、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现状剖析

(一)固定资产的控制环境不完善

固定资产控制环境是指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而引成的一种气氛,这种气氛已经溶解在企业文化中。具体包括企业领导者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企业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履行状况,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体系等一系列制度文化。当前,企业都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管理措施,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职责及考核。但制度执行并没有完全到位,企业领导重销售轻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专门的岗位,对员工的考核大多数涉及的是生产销售方面,而对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职责考核涉及很少,在资产移交领用也存在诸如领用不登记固定资产卡片,没有按重要性实施管理等问题。总之,固定资产的内控环境急需改善。

(二)固定资产的风险评诂不全面不到位

虽然大部分企业对固定资产制定了管理制度,详细的规定并规范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购置、使用、维修保养、报废处置的流程。这规定只是企业对处理风险的认可措施,但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很多,企业不能完全对它作出全面精准的评诂,如正在正常工作中的机器报废风险;投资估计不准造成的损失风险;在报废处置过程中的资产丢失风险。这些风险中,有的企业只发现到了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风险,甚至有企业在使用管理中竟然没有发现风险。

(三)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控制方法没有落实或者缺少针对性

内部控制中的控制活动贯通于整个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一个生命过程,具体包括购置、报损等批准授权、盘点清查、使用职责分工等。每一个步骤都要严格作一规定:要怎么做,不能那样做。可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很多,管理繁杂,这些措施并没有落实。或者有的企业规定的不详细,只有笼统的一笔带过。如固定资产盘点,企业没有规定要怎么盘,什么时候盘,多少时间内进行盘点,而只一句,每年进行一次盘点。

(四)管理信息传递不及时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可以说是由一个信息组成的管理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管理上,企业各部门要把自己所属处室资产设备动态信息及时传递给财务,财务通过报表形式传达给企业各个部门,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监督,促使固定资产账实一致,给企业管理层有个正确的固定资产数据,从而不影响管理层作出投资的决策的正确性。可是,有部分企业固定资产变动信息不能及时告诉财务,造成账实不互,如设备大修理不告诉具体设备,又如有的企业对资产随意计提减值,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脱离账面价值,使管理层很难掌握企业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这样势必影响管理层的决策。

(五)内部监督不到位

内部监督不到位是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的重要原因。纵观如下:1.设备购置随意,没经严格的审批。2.不按设备操作手册进行操作。3.不按要求作维修保养。4.资产盘点制度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5.不及时处理停用,不用,报废状态的资产设备。据笔者看来,以上现象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大多数企业的通病,因此加强资产的管理监督,刻不容缓。

二、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的建议

(一)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对于固定资产内控,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相关内控制度。企业需要制定、完善并明确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和财会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部门之间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要相互合作相互监督。企业管理者要树立榜样,带头执行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从而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提高风险意识,注重风险评诂

企业管理层要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意识,要注重日常在管理中风险因素评诂,防止企业因固定资产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如在日常管理中机器操作如何规范,防止操作失误而造成各类损失;又如技改,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及时提高机器设备的规模、性能以符合生产的发展,这时需要企业评诂技改、扩大生产规模的风险,防止因固定资产投资失误原因而使企业受到损失。所以企业管理者一定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注重风险评诂,加强风险管理,发现风险因子应及时采取相应管控措施,把风险防范在萌芽状态下,最大限度防止企业因固定资产管理原因而造成损失。

(三)完善管理制度,落实风险控制点

固定资产不论在采购、处置或和更新上,都需要有林林总总的管理制度。这有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有利于固定资产的风险控制,从而使各部门相互牵制、协调,实现账物一致,正常发挥企业固定资产的功能与作用。1.制订固定资产采购、领用、维护、处置制度。很多时候,并不是企业相关人员不遵守管理制度,而是因为企业不能提供可操作性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供资产使用、管理人员处理相关业务。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相应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同时企业要协调好资产管理人员与采购、验收、和使用部门的互相合作互相监督的关系,共同执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使采购部门能够明白要如何按要求采购,使验收部门明白如何安要求验收,使使用部门知道如何操作使用,怎么维护保养,从而使大家共同关注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出谋划策,最终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与效率。2.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笔者认为,企业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不能因维护而维护,修理而修理。保养要与性能检测相结合,修理要与功能提升相结合。专业人员在日常维护保养设备的同时,要测试其是否存在功能问题,发现问题可以提前维修,防范未来。在修理时要考虑平时设备工作时的欠缺,趁维修时要考虑是否作相应的改善,从而使其切合产品生产销售的需要。3.严格落实固定资产盘点制度。清查盘点是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行政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虽然多数固定资产因为他们体积大,安装在固定的地方,不容易丢失,但是部份固定资产如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这种移动设备也存在丢失或被盗的可能性,需要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通过盘点等方法确保其安全完整。另外部份固定资产价值减值较快,往往同账面记录不一致,企业需要通过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方法保证资产帐册记录与实际一致。

(四)加强信息与沟通

1.做好信息记录,设备采购验收领用后,财务部门要及时做好固定资产卡片,记录信息。同时,固定资产在使用管理过程中各职能部门要及时做好固定资产的领用、保养、维修以及报废处置的详细记录,并及时把相关信息传递给财务财务部根据其记录表将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记载于固定资产卡片中,从而做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2.做好信息分析,财务及相关资产管理部门要根据相关信息记录,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可分析设备维修费用及其构成、维修方案完成率、维修频率等,根据相关信息设计固定资产投资、维修方案及其经济价值,通过信息与沟通,实现固定资产内控管理最提升。

(五)加强内部监督

企业内审部门是企业内部监督的职能部门,内审部门要严格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各部门的内控实施情况加以审计,特别对固定资产管理等薄弱的内控环节加以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提出完善意见,并督促责任科室加以落实,从而加强内部控制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比很高,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与效益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之一。企业固定资产的相关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对其固定资产的管理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企业实施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时,要立足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点、固定资产管理权责考核反映出来的问题等。企业只有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风险意识,管控风险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一定会管出成绩,才会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成长。

参考文献:

[1]苏红.风险导向的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构建[J].管理观察,2017(03).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新医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医院是相对重要的单位,承担着全面健康的职责。首先,医院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和其他单位相比,固定资产管理种类相对较多,且资金需求量大。一般来讲,医院发展、经营过程中存在相对较多的医疗设备分布在不同科室,这种情况下不但加大着管理难度,还降低管理率。其次,医院中大型的医疗设备技术含量比较高,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比较高。若医疗设备使用期间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将从某种程度上降低设备使用率。并且,伴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操作人员在未掌握设备操作技巧时就将其用于疾病治疗中,降低医疗设备使用率;再次,在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因缺乏相对科学、合理和严谨的调研工作,未及时保养医疗设备,间接增加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降低设备使用率。同时,部分相对小型的医疗设备或资产的流动过程中,普遍存在资产丢失情况,影响固定资产的管理结果;最后,部分医疗设备在医院各部门交替使用期间,因专业性管理的缺乏或管理方式的陈旧,加大管理难度,降低管理效率。而对于部分已经废弃、闲置的医疗设备来讲,医院并未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完善、有效的制度,未按相关要求处理,造成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

二、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从2011年就已经制定了和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准则,其在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比如:改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现状,规范管理流程,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等。伴随着随着新医改的落实,医院更多的参与到市场经济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医院资产管理和核算、经济效益关系密切,故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首先,做好医院各部门的支持工作,从战略发展角度出发制定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组织资产管理者参加培训活动;其次,鼓励各医院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交流活动,积极学习其他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从而借鉴相对成功的管理经验。并且,医院还应将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普及整个医院,保证财务人员、其他工作人员均参与到该管理工作中;最后,根据医院资产性质的不同,在文件规定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分类,形成完善、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将医院的固定资产纳入管理体系中,完善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想要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应制定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主要表现为这样几点:第一点,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加大医院内部的监管力度。从资产管理计划、采购、医疗设备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管理,建立规范、系统性的管理流程,以保证管理流程的科学化。对于管理过于薄弱的环节来讲,需按照实际情况处理,并根据最终结果追究责任;第二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若出现新的问题,应及时跟踪、处理,在总结工作经验的情况下,总结成功的资产管理经验,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以提高经济利益,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第三点,提高医院的宏观调控能力,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资产管理制度。科学分类、评估医院的投资资产,综合性的评估医院固定资产极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根据资产风险系数确定是否投保;明确医院各部门资产管理人员的职责,建立固定资产平台,降低医院的运营风险,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三)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责任

医院各部门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人员的管理职责,保证各岗位的相互分离、制约,进而提高管理效率。首先,明确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按照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建立资产管理制度[4];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情况上明细管理类别,实施资产的核算、监督处理,保证固定资产、实际账目处于相符情况;结合医院的归口管理部门,做好资产管理的评估工作,按照相应程序制定固定资产的审批手续,做好资产的核算工作;全面清查医院的固定资产,形成符合规范的资产清查报告,综合分析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其次,明确医院归口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医院归口资产管理制度,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对完善的资产规划方案,论证固定资产的配置情况;加大医院各部门资产管理力度,做好实物资产的统计工作;审核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报废、折旧期限等工作,按时清查、维护固定资产;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的验收、移交工作,合理分析医院经济利益;最后,明确医院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职责。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规定,明确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的等级处理工作,主动配合管理部门做好资产的清查工作。

(四)科学处置报废、闲置的资产

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应掌握资产的使用情况,了解固定资产使用科室需求,建立相对灵活的资产调剂制度。资产使用部门按时上报相应信息,通过对医院各科室资产使用率的分析,灵活的调剂各部门资产,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频率。对于医院通用性相对较强的资产、季节性使用的资产,可借助集中保管的方式满足服务需求,加快固定资产的流动速度,尽可能的减少重复性的投资,从根本上打破相对传统的资产使用思想。同时,借助各种途径减少资产的投入总量,适当改造报废、闲置资产技术,以满足医院的经营需求,实现最终的固定资产管理目的。此外,认真分析固定资产是否能报废,系统性分析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否满足报废需求,完善医院资产的报废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制度审批资产的转让、报废手续,组织专业性的技术人员鉴定、验收,防止资产的过度流失;招聘高资历公司评估医院的报废资产、资产价值,从根本上规避私自变卖资产情况的出现。

(五)完善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制度

首先,医疗设备投入运行前,相应部门应制定相对完善的流程,按规定操作。对使用率相对较低的设备来讲,可安排管理部门统一调动。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养护工作,一旦发现设备零件松动情况,禁止随意拆卸,立即通知维修人员处理;其次,维修人员应立按时检修、保养医疗设备,情况允许时及时修复。对于离开工作现场的设备来讲,维修人员需做好设备的接收、取回工作,防止设备的丢失。

(六)增强信息支持

因医院结构的特殊性,其工作性质决定包含相对较多的固定资产,且资产涉及的类别比较多,若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仍借助相对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将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医改环境,无法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因此,在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对完善的网络平台,借助先进性技术动态化管理固定资产,比如:使用物流系统设定资产模块,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的合理管理。具体来讲,该网络平台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共同组成的,以盘点子系统、条形码管理为主,这样不但能更好管控医院的固定资产,还能通过科学、合理手段的应用,从某种程度上增强资产的应用价值,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医院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成分,且在医院的不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医院作为公益性的单位,其资产管理效率和医院发展意义重大。在新医改背景的影响下,医院要想占据更大的市场范围,谋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必须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更新管理模式,以在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的同时,加快医院的发展速度。另外,还应根据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充分挖掘、发挥固定资产价值,从而营造相对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真正解决看病难的情况,实现最终的发展、经营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敏.新医改形式下关于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和途径[J].财会学习,2016,20(11):196-196,198

[2]雷志勤,徐静.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4):83-84

[3]胡晓寅.浅议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会计师,2014,14(1):43-44

[4]何燕,范萍,庞燕玲,等.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J].会计之友,2010,19(32):62-63

[5]张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J].财经界,2014,24(36):67-67,69.

[6]李艳秀.新医改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2,26(10):67

[7]安杰,王俊.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不足及改善建议[J].财经界,2016,35(27):178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篇6

一、国有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含在建工程管理,下同)沿袭着“财政部——总行——各级分行”的计划管理体制,即财政部作为主管部门,每年根据国有商业银行的计划需求申请,综合考虑银行业务、物价变动及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等因素,核批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当年的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购建资金计划。这个计划是指令性指标,不得突破,对国有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提出的是总体要求,即绝对额控制。但这种要求是粗放式的,年度计划的分配、执行及监管、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等均需通过银行自身的活动得以实现。因此,在银行内部建立健全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从纵向上看,固定资产管理遵循“分级管理、授权有限”的原则。与计划的逐层分配相适应,固定资产管理在银行内部实行总行、一级分行(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二级分行(即各地市分行)、三级分行(即各城区、县支行)共四个层次的分级管理体制,各级机构对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负责,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审批、指导、监督、检查的权力。由于财政部的考核以总行为单位,出于管理、控制的需要,固定资产的采购、竣工决算、处置、报废、盘盈、盘亏等审批权限集中于总行。

从横向上看,固定资产管理遵循“集中管理、监督到位”的原则。在各级机构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集中在财会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组织计划的编报、执行和监控,完善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与规范会计核算,监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以及接受稽核部门的监督。行政部门、信息部门是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完善固定资产的登记备案及领用制度,监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各项业务的终端,负责合理确定固定资产计划需求,妥善使用和保管领用的固定资产,接受财会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的监督。

在上述管理体制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配置固定资产购建资金资源,合理安排计划指标,强化各项固定资产业务的审批,保证计划管理的有效性;二是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确保其账务处理的合规性,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计信息。为此,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如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制度、集中采购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处置管理制度、核算制度与内部考核制度等,这些制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成为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前提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控制与监督工作也得到了日益重视和加强,管理的有序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经济需要,正在抓紧进行股份制改造,把建设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发展目标,因此,提高资产质量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实现计划管理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加强监管检查成为了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要求。由于管理要求的不断细化,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一些基于原因以及现有体制不完善之处而产生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

(一)账实不符问题

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账实不符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采购项目的计划指标被挪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利用“小金库”等账外资金越权违规购建固定资产,但为逃避监管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三是会计差错,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国有商业银行曾在1995年进行了清产核资,在1999年和2000年开展了账外并账检查,相当于在全辖进行了大盘点,规范了固定资产的入账核算,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但由于账实不符问题来源于多年的积累,并未得到根除。

(二)固定资产年度计划执行的偏差问题

固定资产购建资金计划作为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进行管理与控制的工具,是指令性指标,必须做到层层负责、不得突破。但一些分行在计划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执行的结果与执行的目标出现了偏差,具体表现为超计划执行、计划被挪用、擅自购建新项目、擅自换项目等。由于银行业务本身的特殊性,其资金流入、流出十分频繁,金额十分庞大,因此,正常情况下银行固定资产的购建资金来源也就非常充裕,从而需要指令性计划对固定资产的购建加以控制。上述种种计划执行偏差现象则使计划失去了严肃性与指令性,管理机构的管理意图未被落实,造成了固定资产计划管理的失控,如程度严重时还将到银行的正常经营。

(三)房地产未确权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要进行股份制改造,要实现上市目标,就必须保证其资产的产权清晰,固定资产中涉及产权问题的项目主要表现是房地产。由于历史上银行办公用地多采用划拨形式、管理制度的松散造成房地产购建资金来源多元化以及办证意识淡薄等原因,银行内部无论是正常入账还是账外并账的一些房地产项目存在房产证、土地使用权证等证照不全的现象,即未做好房地产的确权工作。这些房地产长期归银行使用,虽然不存在第三方对其产权进行要求,但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这些房地产须补办相关证照,这往往需要一笔不小的税费支出。

(四)基建项目竣工决算造价不完整问题

基建项目的竣工决算代表了基建资金循环的终结,决算造价是基建项目成本的准确反映,是入账原值的确定依据,因此,银行内部都有一套完整的竣工决算审批操作规程。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已经办理竣工决算的基建项目仍需要追加投资的现象,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在利益的驱使及基建项目主管机构的干预下,一些独立审计机构违背职业道德,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掩盖基建项目中存在的或有债务(如税务机构口头承诺的税费减免),将决算造价从表面上控制在批准的预算总投资内,以逃避监管,可一旦或有债务发生,银行必须面临付款问题。二是客观上的原因,近年来,国家逐步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一些基建项目靠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面临着支付土地出让金的局面,从而需要追加投资。

(五)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问题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银行应该对造成上述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这种处罚的权力集中在人事部门,而一些责任人往往现任或曾担任过领导岗位,由于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造成一些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有关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这也是国有企业监管不利的通病。由于责任人的处罚未得到彻底落实,容易造成有关负责人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此外,责任人处罚不到位的问题也影响到了基建项目决算、闲置固定资产处置等业务的审批。近年来,随着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及三令五申,逐步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有关负责人的职位升迁挂钩,这种情况已有所好转。

(六)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的闲置固定资产是指不需用固定资产,主要表现为闲置房地产及闲置电子设备。闲置固定资产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银行内部流程整合产生的闲置,在进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推行“减员增效”措施,甩掉历史包袱,对一些经营效益差、无发展潜力的县支行以下机构进行了撤并,造成了撤并机构房地产闲置;二是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而产生的闲置,这在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三是违规途径产生的闲置,即一些分行通过各种手段逃避总行监管,购建账外固定资产却未实际发生使用效益。这些闲置固定资产属于非生息资产,占用了银行大量资金,需要积极加以盘活处置。在处置的过程中要确保程序的公开、透明,最大限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三、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对策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所以会存在上述种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积淀,还有一部分源于现有体制的不完善之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做到“权责分工明确、管理高效有序、过程公开透明、监督检查到位”,具体对策如下:

(一)完善人事约束机制

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归根到底是由各级机构相关管理人员(即负责人及经办)的活动完成的,因此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而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或者约束机制得不到落实的状况是历史原因形成的通病,是产生各种违规现象的症结所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人事约束机制必须受到银行高层的重视与认可,具体措施如:设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的任职资格,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实行竞聘上岗;对管理人员实行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其发放个人绩效奖金的依据;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管理责任人的职位升迁挂钩,对有关责任人应及时、合理地进行处罚;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责任人所在机构的人事费用、业务费用挂钩,按违规金额的一定比例扣减人事费用、业务费用指标等。

(二)树立年度计划的权威性

在目前的计划管理体制下,年度计划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主线,必须向各级机构树立起年度计划的权威性,防止计划管理扭曲、失控,实现预期目标。各级机构应形成“没有计划、不得执行;执行计划、不得突破;专项计划,不得挪用”的观念;跨年度使用计划,必须重新申请;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与批准的计划相配套。各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转变思想,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对计划的执行实施认真有效的监控,同时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预算管理,细化成本控制,、合理地申请、安排计划,减少超计划情况的发生。作为处罚措施,对于出现超计划等违规问题的机构,总行可在处罚责任人的同时,按违规金额的一定比例扣减违规机构下一年度计划。

(三)减少管理层次,科学上收固定资产管理权、核算权

管理层次多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乃至其他各项工作的共同特点,其弊端在于管理效率低下、风险点分散以及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监管难度大。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推行机构“扁平化管理”政策,即减少管理层次。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可以考虑将固定资产的管理权和核算权统一上收至一级分行,由一级分行负责辖内的资本性支出及日常核算等职能,未经一级分行批准,其辖内各机构不能动用固定资产账户对外支付款项,辖内固定资产的入账和计提折旧也全部由一级分行来完成。管理层次的减少将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风险,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四)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电算化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即建立起包括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决算、处置、报废、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按照管理权上收的原则设置相应系统管理权限,与文件审批流程同步,实现固定资产的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有助于银行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度和效果。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可以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有利于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五)重视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

根据会计制度规定,银行固定资产应定期或每年至少盘点一次。但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盘点往往因为人手少、工作任务重而流于形式,这也是账实不符等违规现象长期未被发现、整改的直接原因。因此,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小、从细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等历史遗留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使资产的安全、完整得到充分保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六)加强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

固定资产采购是银行对外付款、发生现金流出的环节,也是逃避计划管理、风险最大的环节。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有:积极实行集中采购制度,对于大额项目通过招投标方式选择供应商,项目决策通过集体评议,项目效果进行后评价;电子设备、运钞车、业务用车、出纳机具等固定资产可由总行集中采购,后分配至各一级分行,以进一步节约成本、降低风险;对于在建工程要严格落实建设工期,执行投资预算,按期决算并交付使用。

(七)积极盘活闲置固定资产

为了实现“上市”目标,提高资产质量,减少非生息资金占用,闲置固定资产应及时处置盘活。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应引入资产评估程序,首选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透明方式,最大限度回收资金。同时,为了提高各分行处置闲置固定资产的积极性,可采用处置闲置固定资产规模与分配计划等奖惩方式相挂钩的办法,以努力压缩闲置固定资产存量。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资产的核心部分。企业必需要掌握固定资产的特点才能有效地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固定资产在管理方面要由具有专业技术的专业人士来保管。固定资产由于单位价值较高,而且存在专属性,必需由对固定资产较为了解的、并负有责任心的人来管理。要落实责任制,对由于工作疏忽,出现问题的要追究其责任并予以处罚。第二,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各部门的支持。固定资产的应用范围很广,所以说固定资产管理不单纯是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参与和支持。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前提

目前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财务工作也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固定资产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财务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新形势下财务工作的需要。企业必须一点一滴积累经验,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以及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提高管理意识的需要

以往的“重购置、轻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观念在一些企业中依然存在,而且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挥之不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需要改变管理人员的观念、增强管理意识、完善相关制度,使得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规范化,要利用固定资产的流动价值,让其发挥固定资产共享。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规范管理制度的需要

现行固定资产管理在制度上存在一些漏洞,第一,制度陈旧,不能根据时代的进步予以更新。眼下一些制度还是多年前制定的,而始终没有对其进行更新,已经不适应如今的管理模式。第二,制度不够规范。尚未设立对于个人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管理上的差错的相关制度,使得对责任人的处罚没有相关依据。所以企业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细致化、责任化。

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一般注重的是固定资产购置时的前期工作,对供应商的选择、项目考核都能采取较为严谨的计划,但购置后的设备管理却容易被忽略,造成企业固定资产不能优化配置,关键资源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产出效率比较低。固定资产应用于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中,要求企业员工提高意识、全员参与到固定资产的维护与管理中去。但目前仍然只是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参与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其它部门员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意识还是很淡漠的。

(二)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第一,多数企业的财务部门只登记固定资产总分类账,尚未同时登记其明细分类账,造成账账无法核对;由于日常盘点工作做的不到位,未能对已购置或已报废变卖的固定资产及时入帐,造成固定资产帐物不符的现象。第二,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损耗才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进行计提,未充分考虑不同资产的损耗特点,或者将折旧不合理地加速,或忽略无形损耗造成折旧计提不足,资产的现实状态无法体现。

(三)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控制不到位

在我国,多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停留在萌牙阶段,而对固定资产的内部管理控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较有明显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不明确。对固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责任人缺位、责任无法追究的状况时有发生,需要一套较为全面的权责管理制度。第二,相互牵制,互相监督的体制未完善,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攀比,将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和重新购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对策

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是为了企业的生产,更是为了满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一)提高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识

提高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规范会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质量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通过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提高全体员工对固定资产维护与管理的积极性。

(二)运用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

在计算机广泛运用的今天,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将财务数据实现了共享,整个单位的财务人员都可以在一套账套中做账,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得到很大的体现。企业应将计算机运用到固定资产管理中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应借鉴成功企业的管理模式,将固定资产各个环节统一纳入信息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可以在统一的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操作,可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数据的共享,数据的统计汇总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中自动生成。并辅助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并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测,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三)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在科学的组织结构框架下相关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明确自己的职责,合理地处理好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常规问题。财务部应根据企业发展目标以及其实际资产使用情况和管理方面的要求,综合以上因素制定一套适合本单位的考察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运行现状的指标体系。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管理,可以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节约了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文学.加强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魅力中国,2011.6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篇8

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提高和安全生产难题的逐步解决,我国矿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多达300万吨/年-1000万

吨/年甚至更大,其中固定资产投入占矿井建设、生产投资比例也越来越大,据我国目前大型、特大型煤矿企业财务报表反映:固定资产多占企业总资产的46%-69%;仅固定资产折旧费即占吨煤生产成本13%-15%。如果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不到位,必然会出现固定资产管理松散混乱、缺乏制衡,造成国有固定资产的流失及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低下的局面,从而相对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削弱企业竞争实力与企业发展后劲。

二、当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较以前在计划、采购环节上强化了措施,进而节约了采购成本。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还必须正视目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控制仍然存在的以下问题:

1.管理者对各经营层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没有细化的绩效考核约束

煤炭企业管理者大多着重强化控制煤炭安全、产量、进尺、可控成本费用、经营利润等考核指标,而且相当部分煤炭企业较以前取得了卓著的成效,较好地降低了吨煤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但鉴于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各经营者固定资产管理具体绩效未纳入考核的范围,出于功利性,经营者不屑对固定资产的强化管理与控制,导致煤矿企业固定资产资产管理力度不够,出现固定资产修旧利废挖掘不充分及年底清查“年年清年年不清”的弊端等。

2.非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结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派不明晰

煤炭企业非机电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分工职责不明确或管理缺位,导致资产管理责任覆盖有遗漏;要么是部分职能部门权力重叠,使该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互相推诿;有关设备采购部门权力不明确,或采购、验收实质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实物资产日常具体验收、台账登记、部门调拔等业务部门管理职责不清楚,尤其是年底资产实物清查更是不了了之。

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拔、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奖惩制度空白或不兑现。

三、解决当前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严格实施固定资产管理行政一把手负责制

企业总经理是受托企业最高责任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营运效果优劣与否,总经理都有着不可推卸的,首要的责任,并将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的完善与实施作为总部对其责任业绩进行考核与奖罚的基本内容;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对归口固定资产管理承担着直接的责任后果,成为所在企业总经理对其责任业绩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控制效果落实到了具体的归口责任人,并使业绩考核与奖罚的直接挂钩,这就势必激发起总经理及项目经理对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并从各自的责任后果与切身利益出发,以审慎而负责的态度,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

2.建立科学、明晰、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结构和权责运行体系

通过科学、明细、合理的组织结构设置和职责权力的严格划分,使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成员都应清楚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承担的责任、拥有的权利。因此建议企业按以下顺序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采购与管理:组建各类专家型的招标委员会,确定所需资产供货商――供应部购货――专家协同供应总仓库、使用单位验收――机电、财务等部门负责过程监控,以使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控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既没有交叉也没有遗漏。

3.完善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夯实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

合理界定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核算管理范围,从会计基础工作、设备管理规程抓起,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处理会计业务;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加强会计监督,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大财务控制力度。对固定资产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修理、处置、报废直至退出企业全过程,建立合理的核算、管理流程,从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业务操作上的规范化、秩序化与高效率,堵住财务管理上的漏洞,维护资产实物的安全完整及账务的及时准确。按照《煤炭工业企业设备管理规程》管好、用好、维护好、适时地改造更新设备;严格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原则;清晰职能部门资产管理分工、职责、权限;建立、完善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及管理稽查、考核、奖惩制度等。

(2)强化资产清查力度

财产管理和财产记录一定要实质性地分开――不能把财产记录、检查、核对等一系列工作交由实物资产管理一个部门去做,使企业资产管理形成有力的内部约束机制,以保证资产清查的真实、完整性;要定期检查盘点,以揭露问题和促进管理的改善及责任的加强;要不定期地突击检查,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

(3)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现场动态管理制度

目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场管理工作仍很薄弱,特别是财务固定资产核算员缺乏对现场管理意识,与设备管理部门相互沟通也不够,不能及时掌握设备的动态。为杜绝财务与设备管理严重脱离的现象,通过完善财务与设备管理部门的双向沟通互动管理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标准,促使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人员深入现场,了解资产状况,做到资产状况清,实现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有机地紧密结合,保证财务核算与监督做到位,保证资产账账相符及账实相符;同时,完善设备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实物、运转维护、保养等管理责任制,努力提高企业设备台时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量的台时定额,提高固定资产运营效率,节约固定资产使用成本,降低原煤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加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高效性与便捷化

上一篇:医疗废物感染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平面设计学前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