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运营范文

时间:2023-10-02 16:18:36

托管运营

托管运营篇1

关键词:养老基金;信托运营;法律监管

一、养老基金运营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养老保险制度实质上就是围绕养老资金的筹集、管理、运营、支付和监督来设计的,因此,选择养老金作为养老保障制度的基础概念和养老保障制度理论体系的基础范畴更能直观地体现养老保障制度的这一特性。养老基金是法定部门或组织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对象、标准、方式和程序筹集、管理运营和使用的专门用于社会成员养老的专门资金形态。它是养老保险和金融体系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险制度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特别是颁布了一系列养老基金法规和规章、完善了养老基金管理体制和提高养老基金统筹层次并扩大覆盖面、企业年金制度得到初步发展、养老金待遇的给付方式实现社会化。但依然存在许多制约养老基金正常运营的相关问题,导致了养老基金收支形势严峻,财政压力日益增大,不同地区养老金支付能力不平衡问题严重,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金负担增长迅猛。主要问题如下(1)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挪用养老基金的问题突出——“上海社保基金案”引起人们对养老基金监管问题的反思与重视;(2)养老基金投资渠道狭窄,保值增值没有可靠保障。投资国债很难达到增值的目的,且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容易出现贬值导致支付能力进一步下降;(3)养老基金通过投资运营保值增值,来补充和改善基金的支付现状是通行的做法。但中国养老基金的投资渠道过分单一且缺乏对养老基金运营的规范监管,养老基金运营过程中被人为操作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养老基金的运行效率低下。

二、中国养老基金运营监管制度的缺陷

1.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目前中国养老基金的监管制度过分偏重行政监管。尽管有关社会保险的法规都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为设计背景和逻辑基础的,但由于路径依赖和制度惯性的原因,这些规定中存在明显计划体制烙印——在养老基金监管体制的安排上过度的注重行政监管。过分的行政监管容易引发行政监管权力的寻租,造成养老基金挪用、挤占、浪费现象严重。因为在行政监管过程中,同样存在由于有限理性、官僚主义属性、垄断性等原因导致政府失灵,从而可能导致出现行政监管低效率、无效率甚至负效率。同样,过分的注重行政监管容易忽略甚至抑制其他监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专门监督机制欠缺。相关的法规中缺乏这方面的规定。专门的监督制度安排不仅可以给利益相关方提供一个交流与沟通的机会,达到更好的协调彼此立场与想法的目的,从而使养老基金得到更好的管理和运行;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监管效率。因为,从根本上讲,养老基金首先是参保职工的钱,是用于社会保险对象的专项资金,其实质所有权属于广大参保者。其基本功能是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物质生活,同时养老基金还关涉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理应设置专门的组织平台,让政府有关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养老基金管理和监督中去。没有谁比直接利害关系人更关心养老基金的征缴、支付、管理、运营及保值增值。专门监督机制的缺失严重影响基金的监管效率。

3.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监管效率不高。信息化技术建设的滞后,致使社保、税务、财政和社会中介机构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不能进行有效监管。养老基金的管理者不能定期披露养老基金的管理运营信息,不能保障受益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因此就没有渠道对养老基金运营进行监督。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对基金管理基本上没有监督,财务上内控薄弱,也是导致养老基金被挤占挪用的诱因之一。

三、养老基金信托运营法律监管制度的完善

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养老基金的信托投资运营的入市,构建养老基金信托投资运营的安全监管制度已成为必然要求。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养老基金信托运营法律监管制度:

托管运营篇2

关键词:养老基金;信托运营;法律监管

一、养老基金运营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养老保险制度实质上就是围绕养老资金的筹集、管理、运营、支付和监督来设计的,因此,选择养老金作为养老保障制度的基础概念和养老保障制度理论体系的基础范畴更能直观地体现养老保障制度的这一特性。养老基金是法定部门或组织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对象、标准、方式和程序筹集、管理运营和使用的专门用于社会成员养老的专门资金形态。它是养老保险和金融体系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险制度得到了不断的完善,特别是颁布了一系列养老基金法规和规章、完善了养老基金管理体制和提高养老基金统筹层次并扩大覆盖面、企业年金制度得到初步发展、养老金待遇的给付方式实现社会化。但依然存在许多制约养老基金正常运营的相关问题,导致了养老基金收支形势严峻,财政压力日益增大,不同地区养老金支付能力不平衡问题严重,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金负担增长迅猛。主要问题如下(1)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挪用养老基金的问题突出——“上海社保基金案”引起人们对养老基金监管问题的反思与重视;(2)养老基金投资渠道狭窄,保值增值没有可靠保障。投资国债很难达到增值的目的,且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容易出现贬值导致支付能力进一步下降;(3)养老基金通过投资运营保值增值,来补充和改善基金的支付现状是通行的做法。但中国养老基金的投资渠道过分单一且缺乏对养老基金运营的规范监管,养老基金运营过程中被人为操作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养老基金的运行效率低下。

二、中国养老基金运营监管制度的缺陷

1.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目前中国养老基金的监管制度过分偏重行政监管。尽管有关社会保险的法规都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为设计背景和逻辑基础的,但由于路径依赖和制度惯性的原因,这些规定中存在明显计划体制烙印——在养老基金监管体制的安排上过度的注重行政监管。过分的行政监管容易引发行政监管权力的寻租,造成养老基金挪用、挤占、浪费现象严重。因为在行政监管过程中,同样存在由于有限理性、官僚主义属性、垄断性等原因导致政府失灵,从而可能导致出现行政监管低效率、无效率甚至负效率。同样,过分的注重行政监管容易忽略甚至抑制其他监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专门监督机制欠缺。相关的法规中缺乏这方面的规定。专门的监督制度安排不仅可以给利益相关方提供一个交流与沟通的机会,达到更好的协调彼此立场与想法的目的,从而使养老基金得到更好的管理和运行;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监管效率。因为,从根本上讲,养老基金首先是参保职工的钱,是用于社会保险对象的专项资金,其实质所有权属于广大参保者。其基本功能是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物质生活,同时养老基金还关涉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理应设置专门的组织平台,让政府有关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养老基金管理和监督中去。没有谁比直接利害关系人更关心养老基金的征缴、支付、管理、运营及保值增值。专门监督机制的缺失严重影响基金的监管效率。

3.信息化建设滞后,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监管效率不高。信息化技术建设的滞后,致使社保、税务、财政和社会中介机构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不能进行有效监管。养老基金的管理者不能定期披露养老基金的管理运营信息,不能保障受益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因此就没有渠道对养老基金运营进行监督。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对基金管理基本上没有监督,财务上内控薄弱,也是导致养老基金被挤占挪用的诱因之一。

三、养老基金信托运营法律监管制度的完善

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养老基金的信托投资运营的入市,构建养老基金信托投资运营的安全监管制度已成为必然要求。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养老基金信托运营法律监管制度:

1.监管体制和模式的选择。借鉴外国经验,中国应建立以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内部监管为核心、社会中介机构监管和国家监管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养老保险基金监管体系,以建立一个多权分离、各司其职、互相监督的监管制度。养老基金信托投资管理机构设置具有纪律检查、行政监察和内部控制功能的独立经济实体,建立行政管理监督、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监督、会计监督、内部审计监督等制度,以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保单位为主体的社会中介监督组织,对养老保险基金信托投资管理机构基金运营管理、经营状况、财务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基金周转和调剂等进行综合评价。国家行政和经济主管部门,如财政部门、审计部

[1] [2] [3] 

门、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对养老基金的信托投资运营情况,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管,确保养老基金的安全性和增值性要求。

对于养老基金的监管模式,笔者认为,应该结合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总体情况。因此,在现阶段对养老基金信托运营的监管应该采用“数量限制”规则,这样更符合中国资本证券市场的实际和养老基金特殊的安全性和效益性的要求。但在此基础上,随着中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引起的养老保险压力对养老基金资产保值增值的特殊要求,我们应该逐渐引入英美的“审慎人”规则,来克服和弥补“数量限制”规则的缺陷。

.建立严格养老基金管理机构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由于养老基金对安全性的特殊要求,世界上各国基金管理者的选择都很严格。对基金管理者的最低资本金,经营信誉和经营业绩都有严格的规定,其目标是允许最好的申请者进入,限制未来的风险和成本。首先,养老基金信托管理机构必须达到法定的最低注册资本金的要求,并且是实收资本;其次,要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鉴于养老基金的特殊性,在公司治理方面必须有更高的要求,在董事会成员中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最后,其专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任职资格条件,如中国证监会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并且主要的投资管理人员必须是专职的、在业内具备良好的业绩和声誉。只有符合这些条件、通过公开招标的基金管理公司才具有经营养老基金的资格。

在一定的限制准入的基础上,为了确保养老基金运营的安全,提高养老基金信托运营管理公司的积极性,使养老基金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率,相应的必须建立养老基金管理人的退出制度。政府监管机构应当负责对基金管理机构的资格予以认定和注册,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投资运营、内部风险控制等情况给予监督,对违规违法或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要视其情节轻重实行惩罚和注销其养老基金的管理资格。

.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是一种运用越来越广泛的养老基金投资监管制度。对于整个养老基金投资监管体制来说,信息披露要求是监管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垄断理论从市场的角度出发,认为信托投资公司是其经营财物等重要信息的垄断提供者。在没有管制的信息披露市场中,信托投资公司作为信息的垄断提供者,不仅限制信息的产出,而且可以以垄断价格出售信息,让利益相关者都去购买同一信息,这将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而强制性披露则可以大大降低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成本。” 信息披露的目的是将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置于社会公众和监管机构的双重监督之下,防止基金管理违法、违规操作,损害基金所有人和受益人的利益。因此,必须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养老基金管理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众和养老基金的受益人公布相关信息,并且信息披露义务人报告、公告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的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建立养老基金收益担保和保险制度。大多数引入职业养老金计划的国家和地区对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都进行某种程度的担保。其中,拉美和中欧国家通常采用相对值的形式,即达到所有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的均值或某个收益基准的一定比例。例如,智利规定某个基金的投资收益必须高于全部基金平均收益的%,阿根廷规定的比例为%;而另外一些国家规定,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必须达到某个具体数额,如瑞士规定养老基金的名义投资收益率必须高于%,乌拉圭规定实际投资收益率必须高于%。作为保证,各国养老基金或出资成立中央担保基金,或自行提取一定比例作储备,或由基金管理公司的自由资本作支撑。当储备不足时,国家财政予以支持。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也有可能存在破产和清偿的风险。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化解养老基金可能面临的这些风险,一些国家和地区,规定了养老基金保险制度,明确要求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保险费水平依各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等级而定。这样养老基金在实际运营中遇到投资风险造成损失时,可以通过养老基金保险公司获得补偿。

四、结论

托管运营篇3

有钱能砸出运营团队和经验吗?

“要人咱有人,要钱咱有钱,商品就更不用说了,凭啥咱不能投入个几百万,也砸出个B2C,弄出个上市公司?”这是传统企业普遍的想法。一时间,传统企业触网势不可挡。

可正儿八经地弄出个电商部门来,却懵了。小到商品的选型、定价、拍摄、描述,大到网站的建设、网络营销、运营以及运营团队的搭建、考核,一切都得摸着石头过河。

一个成熟的电子商务生态链上,包括了供应链、物流、IT技术、运营和网络营销……对于众多传统企业而言,“商务”涉及的研发制造和供应链管理是强项,可“电子”所涉猎的网络营销、运营和IT技术,却相当陌生。

矛盾催生出电子商务托管运营这种新的“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

托管运营,在美国、日韩等电子商务发达的国家与地区早已成熟,它就像日常生活常见的小区物管、酒店托管管理一样,把网络推广、网店运营、在线销售等外包给专业代运营商,企业自身则专注于老本行――研发与制造。

案例:如何与老东家协调节奏

A公司为美国上市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医用辅料出口企业,2009年底,正式建立自主品牌――P全棉时代,进入国内高端全棉生活用品零售市场(含母婴棉品、美容棉品),已经在全国一线城市建立了50家直营店,欲开辟电子商务渠道。

该企业为传统OEM企业,深谙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这个道理。2010年6月A公司与专业代运营商达成正式合作,经过2个月的筹备,代运营商帮助企业建立了覆盖商品规划、平台规划、运营规划、物流规划和团队规划的整套运营方案,旗下的第三方平台商城旗舰店于2010年7月底成功上线。

自2010年8月~12月,短短4个月时间,转化率高达3%,回头客率超过10%,这对于一个新市场新品牌来之不易。累计销售即接近200万,月均销售50万,最近的月份销售130万。占该品牌所有销售渠道40%以上。

营销亮点:

全棉高端用品市场,在国内是个新市场,它的消费群体相对高端,对品质高度敏感,但对价格相对不敏感。代运营商制定的策略是:

1.坚持走高品质与高服务的路线,打造第三方平台NO.1品质全棉家居旗舰店形象;

2.通过大规模的“免费试用”,促使用户第一次购买;

3.该类商品为日常消费品,通过大力发展会员制和团购业务,结合“情感营销”《致客户的一封信》,刺激口碑传播与提高回头率;

4.坚持“宁送不折”的销售策略,营造高品质品牌形象。

5.大胆采用线上线下同价,通过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差异化策略,解决线上线下的冲突问题。既保持了企业统一的品牌形象,又照顾到不同渠道的消费群体需求。

磨合之道:

1.传统制造业的严谨决策流程与网购快速、灵活的运营机制冲突。

网购,特别是第三方平台,讲究快速、灵活,很可能今天告诉你下午有个活动,或者有好的推广资源,需要企业在极短的时间(精确到小时)做出决策。要是企业定不下来,这个资源就是别人的了(因为目前第三方平台入口稀缺,可谓“僧多粥少”)。

可对传统企业而言,这种决策机制是不可想象的。哪一个广告或促销计划,不需要提前计划和预算?

在双方磨合的前2个月,往往是第三方平台这边催得脑子发晕,企业这边却还在按部就班地走着OA系统,大家心里都急得冒烟,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在眼前白白溜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实在难以言状。

对策:

通过2个月的磨合,与企业掌门人反复PK,终于建立起了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机制:季度计划+“绿色通道”临时决策机制。季度计划满足了企业严谨运作的需求,“绿色通道”临时决策机制,则在一定额度与范围内,授予了代运营公司灵活处理的权限,“前店后厂”终于运作顺畅。

2.第三方平台网店系统与企业自有ERP信息系统的对接。

第三方平台的网店系统,包括商品、库存管理子系统,已经非常成熟。可第三方平台的后台却无法与企业自有的ERP系统联通。让这个渠道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游离于系统之外,对于一家制造企业而言,是个严重的挑战。

对策:

系统对接问题,无法在上线初期解决,可难道因为系统对接问题而耽误网店上线?

代运营公司提出了边走边解决策略,上线初期2个月内人工管理;2个月后,通过程序开发与第三方平台的API实现了对接,实现了第三方平台网店与系统ERP的成功对接,有效避免了管理缺陷与人工管理带来的隐患。

企业不能做甩手掌柜

托管运营投入低、见效快,即使是对于电子商务完全不懂的传统企业,也能够较快地建立符合网购的运营机制与团队。

但这不意味着企业就能安坐家中,等着货如轮转。企业选择托管运营模式,需要高度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合作双方的定位。

一家网店能够稳健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商品开发与供应链管理能力、富有经验的网店运营经验和网络营销资源,三者缺一不可。代运营商有后两者之利,迅速让企业上路,但它不能替代企业在商品与供应链所扮演的角色。

2.资源投入。

代运营商具有的网络营销的经验、资源,但并不代表企业就不需要投入推广资源,不需要建立为之匹配的运营团队。代运营商能做到的是合理分配资源,并且尽可能提高投入产出比。

3.双方的合作机制。

代运营商是纯粹的轻公司,它是围绕网络市场快速、灵活的机制来运转的,而对于一些严谨的制造型企业而言,毫不夸张地说,上电子商务不亚于上ERP系统,整个运营与决策流程都要“伤筋动骨”,不建立起适应网购市场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就非常容易出现业务在前面跑,却被工厂在后面拖着跑不动的情况。

4.代运营商的专长与资源。

貌似代运营公司的工作并不困难,无非就是团队经验+渠道资源,干的就是复制再复制的事。但专业意味着“深挖”。现在第三方平台越来越多,原先的B2C也在开放平台,还有企业自建的B2C,每个平台、渠道都有共性,但也有差异。行业的差异就更大了。一家在第三方平台家居行业运作良好的代运营商,不见得在第三方平台数码市场也同样玩得转,更不要轻易说玩转拍拍了。最好的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贵的,最合适的才是。

托管运营篇4

目前,国内小水电站的管理模式一般有自运行管理和委托管理两种。自运行管理就是企业自行组织人员对电站的大坝及发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工作负责,这种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工作任务繁琐但易于管理控制。鉴于水电站自身生产特点,委托管理又分为全部委托运营管理、运维委托管理、维护检修委托管理三种。(1)全部委托运营管理就是企业不仅将生产运行委托,而且也将经营职责进行委托,企业按合同预定收取投资回报。这种模式大大增加了被委托方的风险,企业对被委托方没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但是,小水电站因其专业化性质,被委托方在水电站经营管理方面,其承担的风险远比企业要大得多,且风险的控制能力较企业强。(2)运维委托运营管理也就是企业仅将生产运行委托给大的发电站或公司,而不将经营职责委托,自己进行控制,企业按合同预定支付给被委托方运行管理酬金。委托的内容主要有:委托生产运营及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行,日常维护,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委托发电设备大小修工作;物业管理等。这种管理模式较为普遍,湖南石门金家沟水电站就是采用这种管理模式。(3)维护检修管理就是企业参与电站经营管理和运行管理,企业只将发电设备的维护,大小修工作进行委托管理,委托给有专业检修人才和队伍的发电站或企业。

2小水电委托管理分析

2.1小水电委托管理的风险(1)委托方的风险主要有人为风险、经济风险、自然风险、政策风险等。人为风险包括人员管理水平,不可预见事件等,经济风险包括资金筹措不力,宏观经济形势,投资环境恶化,市场物价,投资回收期过长等;自然风险包括河流降水来水,恶劣的气候条件与现场环境、自燃小灾害等,政策风险包括国家政府主管部门的行为、态度,管理体制等。(2)被委托方的风险主要有管理风险、责任风险、发电设备设施性能风险等。管理风险主要在于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和责任心;责任风险主要在于委托费用风险,替代责任风险等,因此,单就这些方面被委托方的风险并不比委托方小。

2.2小水电委托管理的利弊分析

2.2.1委托管理模式下对委托方(企业)的利弊①减少委托方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同时,小水电站委托管理下收益远比自己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来得快。②委托方把小水电站运营管理委托给专业队伍,分出一些风险给被委托方,减少企业部分风险,同时,利于电站安全稳定生产,进而实现利益最大化。③委托方把小水电站运营管理委托给专业队伍,可以集中精力进行融资和再投资,做大做强自身核心业务,利于企业多元化、长远化发展。④委托方把小水电站运营管理委托给专业队伍,增加了自身监管工作和风险。⑤委托方把小水电站运营管理委托给专业队伍,必须在委托管理合同方面做足功课,以使双方实现共赢,否则则是双方两败俱伤,甚者出现投资严重亏损。

2.2.2委托管理模式下对被委托方(企业)的利弊①委托管理下使被委托方增加额外收入,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尤其对那些旧的大水电站企业,分流一部分过剩人员,盘活企业自身发展。②委托管理模式下促使一部分专业化运营管理公司的建立和发展。③委托管理模式下经济利益和风险责任原因促使专业化发电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提高自有专业人员水平等。④部分委托方由于自身专业知识和资金原因,在投资建设阶段对设备选型欠佳,致使被委托方设备风险严重加大,进而影响安全运营管理。

3结语

我国电力行业因为受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在不同时期为解决电力紧缺问题采取的一系列鼓励措施,致使形成了比较复杂的行业结构。投资主体多元化,使电力发电市场参差不齐,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受限进而出现小水电站安全事故频发,在此大背景下委托运营管理应运而生。尽管小水电站委托运营管理发展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电力发电市场不断完善发展,企业对委托运营管理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创新,运用新技术、更高的管理水平指导小水电站正常运营和发展,这种模式是今后小水电站发展的大趋势。

托管运营篇5

[关键词]社区;养老服务;托老站

一、引言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逐步加快,养老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居家养老模式虽然是人们的首选养老方式,但是对于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的需求,却得不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选择机构养老模式的比例相对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居家养老为依托,凭借社区养老资源的新型养老模式———“社区托老’将逐渐成为社会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手段。根据河南省2015年统计年鉴资料显示,到2014年年底,郑州市常住人口为938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8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8.7%,国际上通常把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作为人口老龄化的起点,按照这个标准,郑州市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人口状态。管城回族区常住人口为74.81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7.8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9.4%;占郑州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9.6%。通过以上数据可知,管城区是居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的地区,也是缓解郑州市养老问题的重要一环。

二、郑州市管城区托老站发展现状

目前,管城回族区共建有9家托老站,8家已经投入使用,1家试运营。为了解管城回族区托老站基本情况,同时为使调研资料更具有参考价值,选取了5所具有典型性特征的托老站,分别为:馨家苑养老服务中心托老站、蓉湾社区托老站、航海服务中心托老站、映月路社区托老站以及石化路社区托老站。

(一)管城回族区社区养老服务的规模整体规模小

管城区托老站规模参差不齐,且整体较小。托老站规模大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场地大小、设备设施配备状况等方面。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在床位配备、活动功能室以及综合服务人员几项统计中,托老站的供给规模远小于管城区老龄人口的养老需求。而且排在首位的是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托老站,后两位是石化路社区托老站和映月路社区托老站。在调研中发现,映月路社区托老站与石化路社区托老站所在社区的公益用地预留较少是影响其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养老服务的场地限制也将成为今后管城区社区托老模式发展的极大制约因素。

(二)管城区托老站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制度体系建设是一个组织良性发展的重要依托,而分别由三家机构所运营管理的托老站在制度建设完善程度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同属于馨家苑服务机构的三家托老站,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比较完善,而由上海和佑养老集团与河南金马电子商务公司运营管理的两家托老站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还未有建设性的突破。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成为了映月路社区以及石化路社区托老站发展的瓶颈。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下设有16个部门,同时中心拥有社会工作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信息中心等专业体系,建立有志愿者招募,社工培训等相对完善的体系。同时,对于上岗员工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等有详细的明文规定。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的体系建设是今后社区托老模式发展中需要吸收、借鉴的良好经验。

(三)管城区托老站服务群体较小

郑州市管城区托老站服务覆盖的老龄群体数量整体较少。在调研中我们可以知道映月路以及石化路社区托老站的覆盖人数少,其他三者相对较高,但对于社区庞大老龄群体来说,托老站在总体的服务群体数量上还不能满足老龄人口的社区养老需求。在五所托老站的走访中了解到,老龄人口的服务数量较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与老龄人口的社区养老需求不匹配。例如石化路社区托老站只是简单的协助老人进行网上订餐,而老年人这样的需求较少,更多的老人会选择在家解决就餐问题。但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托老站以及蓉湾社区托老站的覆盖群体相对较高。其中馨家苑服务机构所运营的托老站提供助餐服务,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托老站设有健康中心,配备有中医理疗室和康复训练室,在健康服务方面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而且馨家苑社区托老站除了配备老人日常活动所需的床椅,电视外,更从“服务”的核心出发,将文化的理念代入老人的日常生活,开设摄影、手工美术以及带养孩子相关课程等,丰富老人知识储备,充实老年生活。因此,这种服务理念也是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群体范围的重要手段。

三、管城区托老站存在的问题

(一)托老站运营资金支持的不可持续性

在社区养老的背景下,管城区托老站运营中,资金支持的不可持续性是目前托老站发展遇到的一大瓶颈。对于所调查的管城区托老站中,运营模式有40%是公建民营,60%是政府购买。这两种运营管理模式都需要企业和政府的资金注入。但由于托老站是社区服务的一部分,托老服务的提供是无偿性的,在这种情况下,托老站的运营与管理有成本投入,但却没有利润与收益,因此导致了托老站运营发展中,出现了资金支持的不可持续性问题。管城区托老站的运营模式主要采取的是公建民营和政府购买两种方式。映月路社区,石化路社区托老站通过公建民助的方式,由辖区街道办事处,社区提供托老场地,然后由社会机构等进行运营管理。馨家苑所运营的三家托老站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由区民政局,办事处投入,引入郑州市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运营,购买社区养老服务。这种靠政府投资建设,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政府埋单,而且属于社会福利性事业,提供无偿服务,会进一步加重政府的财政支出负担,同时随着社区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社区养老需求的逐渐扩大,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会日益无法满足托老站建设与运营的资金需求,从而导致了托老站后期运营的不可持续性问题。

(二)托老站场地供给受限托

老站场地供给有限,制约了托老站规模的发展以及服务群体范围的扩大。为适应社区养老的需求,给老年人提供舒适的养老生活,专业化养老服务的托老站应该成为每个社区的标配。但就目前管城区老城区每个社区的前期规划中,公共用地预留紧缺,因此,场地的有限供给成为了制约托老站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在管城回族区中,一方面,管城区部分社区由于前期规划没有预留供社区养老服务使用的公共用地,导致社区没有进行托老站的建设,知识社区养老服务缺乏;另一方面,管城区部分社区处于郑州市的黄金地带,低价、房屋租用费用高昂,政府为减少社区托老站的建设带来的财政支出负担,购买小规模的社区养老服务或者建设小规模的托老站场所,从而致使管城区部分社区的养老服务供给数量与质量不能满足社区老龄人口的养老需求,产生供需矛盾。

(三)托老站的设置形同虚设

由于托老站服务的非营利性以及监督机制的不健全,致使部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所运营管理的托老站形同虚设。首先,非专业性的社区养老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品质需求。映月路社区托老站与石化路社区托老站,分别由上海和佑养老集团与河南金马电子商务公司运营管理,前者一家管理体系较为健全并且服务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机构养老公司,而社区养老服务相对来说较为弱势;后者是一家多元化发展的互联网公司,成立时间短,并且社区托老服务的提供捆绑老年智能设备的推广与销售,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程度较低,从而致使托老站的建立形同虚设。其次,监督机制的不健全,致使托老站的运营管理较为。在所调研的过程中,除了由郑州馨家苑社区服务中心所运营的托老站外,另外两家托老站均是集团或公司的一个具体项目,因此,在对托老站的管理与运营上,一方面,没有机构内健全体系的制约与监督;另一方面,所属辖区的办事处、社区等外部机构的监督力度比较疲软。体制内外监督机制的缺乏,较大程度上影响着社区托老站的运营。最后,社区托老服务是一种公益性事业,但作为非专业性社区服务的提供者,“服务”理念不纯粹。映月路社区托老站与石化路社区托老站的主要业务分别为机构养老和智能产品的推广,导致现在所建成的部分托老站成为盈利机构的宣传点,推广站。在这种情况下,托老站不能从根本上围绕“服务”的理念出发,对于需要社区养老的老龄人来说,其存在的实际价值将大打折扣。

四、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对策分析

(一)采用多元化运营管理模式

由于存在成本投入,仅有政府来埋单是托老站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因此还可通过以下两种运营模式来保证托老站后期运营管理的资金来源。第一,政策鼓励老龄边缘产业为社区托老服务提供资金支持,并通过这些资金购买专业的社区养老服务。一方面,政策鼓励老龄边缘产业资金的投入,政府可将将这部分资金用来购买专业的社区养老服务,从而保证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的专业化。另一方面,老龄边缘产业通过获取进入社区经营的许可资格,在坚持以产品附加为辅,养老服务提供为主的运营方式下,以社区养老服务为平台,获取盈利空间,从而保证老龄边缘产业将资金持续不断的投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通过以上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老年人享受到较高品质的社区养老服务的情况下,确保社区养老的资金来源,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还有利于促进老龄边缘产业的发展。第二,允许社区托老服务收取会费。托老站可如同幼儿园一样建设,不一定是免费的公益。会费的收取主要是抵偿为标准,抵偿的会费加上政府的一定标准的补贴,可用来购买专业性的社区养老服务。一方面,能够避免政府巨大的财政支出来满足不断增加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通过购买专业性的社区养老服务,可以满足社区老龄人口中高端养老服务需求,极大的提高社区养老质量。

(二)合理规划养老用地

合理规划养老用地是保证养老场所的重要手段。首先,新建社区加大规划力度,确保养老土地预留。通过合理的规划方案以及政策强制力,来确保新建社区养老服务场所的建设与使用。其次,已建成社区通过改建相关场所功能,保障社区养老用地需求。对于缺少养老用地的社区,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可积极发挥能动性,将一些废弃厂房等原使用功能不高的场所改建为社区养老用地,解决老城区土地租金贵,缺乏养老场所的问题。通过合理利用与规划新建社区、已建成社区的养老用地和场所,最大程度上满足老龄人口的社区养老需求。

(三)建设专业性的社区托老中心

对于社区养老服务运营管理的机构选择上应尽可能选择专业性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从而为社区老龄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专业性的托老服务中心,不断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第一,制度体系的专业化。应以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和专业化的规范标准为基础,监督和考核项目的执行过程和结果,以满足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管理的要求,提高服务水平。第二,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实现人才队伍的专业化,一方面,可以招收专业的社区养老服务人员,或者吸收高校的相关专业学生加入到社区养老服务行业中,从源头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各个方面的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在岗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第三,设施设备的专业化。设施设备是社区养老服务中高端化的硬件基础。因此要加大力度投入老人专用设备的规划设计与购买,满足老龄人的实际需求。第四,服务理念的核心化。是以服务为根本的。社区养老服务的数量与质量,决定了社区托老服务中心的成功运营与否。因此,要从老人的需求出发,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机构的服务理念与意识。

五、结论

在社区养老的背景下,管城区托老站在建设、运营与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组织成功的运营模式与服务理念,为今后社区托老服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当前解决社区养老服务发展问题的关键是政府要尽快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运营模式的转变,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前提下,使社区老龄人口能够低偿或无偿的享有高品质的社区养老服务,从而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侧改革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海英.“村改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2]张彦华.河南省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J].管理工程师,2015,20(3):23-25.

[3]孙仲.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4]贾义保.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基本内涵与路径取向[J].学理论,2014(8):67-68.

[5]聂兴超,罗智楷.现阶段社区居家养老研究述评[J].学理论,2013(28):126-128.

托管运营篇6

关键词:军队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

不同的投资运营模式会对军人保险基金在管理操作、投资收益、管理成本等方面产生不同的效果。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模式分为三种:高度集中型、私营竞争型、适度集中型。三种模式各有优势,其中政府、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对运行环境要求也不同(见表1)。

当前军人保险基金运营模式划属高度集中模式,基金由全军军人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统一负责保管和运营。这种模式利弊都很明显:一方面,基金处在总部统管下,能够很好地贯彻上级意图,便于管理,易于回避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基金行政色彩过浓,基金运作效率低、压力小,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投资收益。在军人保险险种不完善、特别是最重要的养老保险还没有出台,基金积累规模还没有质的飞跃的情况下,依靠现行的投资运营模式尚可应付,但从2004年起我国通货膨胀水平开始升高,使用现有的投资模式则难以实现投资收益,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对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进行调整。

一、近期和中期的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

以智利为典型代表的私营竞争模式显然不适合军人保险基金,国内金融市场不完善,没有成形的托管人市场,市场监管不到位,缺乏退出机制,基金管理公司和托管机构鱼龙混杂,将军人保险基金完全交由私营基金管理公司是不负责任的。

因此,在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近期规划和中期规划内,基金投资运营应采取适度集中模式(见图1):在目前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组织构架的基础上,引入基金托管银行保管军人保险基金资产,委托资产管理机构专门从事投资运作。

总部基金管理中心直接负责银行存款与国债持有投资并保留必要的现金,用于军人保险基金正常支付,保证这一部分基金的高度流动性。剩余基金采取委托投资方式,交由地方专业机构保管运作。

军人保险委员会以公开招标方式招募军人保险基金托管人,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进行资格审核并出具托管业务证明。军人保险委员会与托管行签订军人保险基金托管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托管人负责保管军人保险基金的托管资产,执行军人保险基金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指令,监督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运作。

全军军人保险委员会提出申请,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军人保险基金提供有资格竞选的基金管理公司,军人保险委员会组织评审专家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评审。军人保险委员会与被选出的基金管理公司签订委托投资管理合同,协定双方权利义务、投资范围、投资收益分配等内容。基金管理公司按照投资管理政策及管理合同管理运用基金投资。

二、远期理想状态下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

所谓理想状态,是指军人保险基金投资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都达到了相当成熟、完善的地步。军人保险基金形成较大规模积累,军人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职能细化,拥有一支专业管理队伍,能够做到准确了解判断投资市场、国内外经济形势等重要信息,熟练掌握现资理论与工具,有能力独立在资本市场进行基金投资运作。同时,国内资本市场运行规范、透明度提高、信息充足有效、投资工具丰富、投资者理性、市场监管到位。如此,军人保险基金可以不再凭借投资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而依靠自身投资力量进入资本市场,投资于各种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工具,直接获取投资收益,完全自担风险。但这实际上又回到了由军人保险基金管理机构集中管理的直接投资模式。

但是即使军人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能够达到与市场中投资托管机构一样的专业水平,直接投资的模式也不一定就是最优的。在理想状态下,人、托管人市场更加成熟,投资中介体系更加健全,军人保险基金在适度集中模式下能够更好地享受委托专业机构理财的成果,最终投资绩效也许并不低于军人保险基金直接投资。

因此,军人保险基金在远期规划中到底选用哪一种投资模式尚难置定论。直接投资模式下基金的运作成本低,可以省去投资管理人提取的资产管理手续费和托管人提取的托管费,但是要自负盈亏。委托投资模式运作专业、科学,但是要与军人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共享投资收益。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的调整选择要与时俱进,根据当时的条件综合权衡两者的优劣,能否进行直接投资并不是军人保险基金投资的最终目标,实现基金的增值运行才是根本。

托管运营篇7

关键词:企业年金;委托;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048-02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同样不容乐观,预计到2014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2026年3亿,2037年超过4亿。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严峻形势和全球背景下,发展企业年金制度已经成为世界趋势。2005年8月1日,29家金融机构被赋予企业年金管理资格,标志着中国企业年金业务正式进入市场化运营时期。资本市场中的风险也是无处不在,企业年金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众多的风险。

本文将针对企业年金基金运营过程中的一类非常突出的风险――委托风险的管理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从多个角度提出企业年金委托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有助于中国企业年金基金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企业年金委托风险现状

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中各大主体之间形成了多层委托链条。在委托链条中,首先由发起人和受益人委托企业年金理事会管理本企业的企业年金事务;受托人则受企业年金理事会之委托管理企业年金基金财产,双方是信托关系;受托人委托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和托管人分别行使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投资管理、账户管理和资产托管职能;以上主体都可能会委托中介机构行使相关职能。在如此复杂的委托关系中,任何一方当事人的道德风险都会直接损害员工利益,而若干当事人合谋则会带来更大问题。

二、企业年金委托风险多角度探析

(一)从多重复杂性角度分析

1.多重复杂性增加了委托风险产生的概率。在企业年金委托关系中涉及众多行为主体,其多重复杂性的委托关系使得企业年金运作的风险控制链加长。企业和职工自愿建立企业年金计划,但其整个计划的整个实施过程需要通过受托人、中介机构、实际管理机构等多重关系才能到达受益人,而各家机构在信息沟通、投资风险策略等方面都很难完全一致,因此加大了风险产生的概率。

2.多重复杂性委托关系使得监管难度增加。除了运营主体外,企业年金运营过程中还有多方机构参与企业年金运作的监管。因为企业年金多重复杂性委托关系使得参与企业年金运作的各个运营主体分别隶属于不同部门的监管,因此其所面临的监管主体也不尽相同。重复杂性委托关系使得对年金的运营监管,需要各个监管部门相互配合,因此,其监管体系的构架要突出其统一性、高效性。

(二)从主客观原因角度分析

1.主观原因。企业年金中的委托关系引致风险问题的主观原因在于企业年金委托各行为主体之间利益目标不一致,企业年金人主观上存在着作出不利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选择的倾向。根据“经济人假设”,法定受托人作为具有独立利益的经济人,其最终目标是追求自身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的最大化。由于企业年金在实际市场化运营过程中,受托人又将一些专项工作交由受托人、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等人负责,使得各人有机会按自身利益出发作出行动选择,因此如果各人在基金运营过程中的行为选择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年金委托人的利益,就会产生损害委托人利益。

2.客观原因。由于各方利益目标不一致,企业年金委托关系主观上存在着人作出不利于委托人利益的行为选择的倾向。

第一,信息不对称。在企业年金的多重委托关系中,委托人由于欠缺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对各方人的工作表现和工作业绩,委托人难以作出准确判断。作为企业年金人的金融机构则对年金基金的运营状况、自身工作努力程度和金融市场政策与信息的掌握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第二,契约不完全。现实中的企业年金委托契约往往是关系契约,是从宽泛的角度去约束各当事人的权力和义务,只对总的目标、广泛适用的原则、偶然事件出现时的决策程序和准则及解决争议的机制达成协议。

第三,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匹配。从追求年金最终收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说,剩余控制权应当交给那些拥有信息优势并有较高专业和决策能力的即人一方,而将企业年金的剩余索取权交给企业年金委托人,但在实际掌握企业年金基金剩余控制权又无须承担后果的情况下,企业年金人就有机会在企业年金具体运营决策中追求自身利益,使企业年金委托人的利益受到侵害。

三、企业年金委托风险管理建议

(一)加快立法步伐,完善法律体系

完善的企业年金法律体系是其年金制度得以顺利、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中国没有一部独立企业年金法律、法规出台,只是在其他一些法律、法规中对该业务相关内容的管理有所涉及。政府应逐步提高法律层次、完善法律体系。中国企业年金业务涉及到社保、信托、证券、基金、审计、监察等多个领域,需要建立一个以《企业年金法》为主,以《信托法》、《合同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法律为补充的法律体系,充分发挥对中国企业年金规范有序发展的保障作用。

(二)创建制衡机制,营造竞争市场

中国企业年金发展规模正迅速增长,世界银行预测,至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约1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而中国现在通过资格认定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还非常有限,由此形成巨额的企业年金资金追逐少量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局面。为了适应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的需要,也为了营造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政府应加快构建人竞争市场的步伐,使更多优质的专业机构、金融机构等人成为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

同时,企业年金的受托机构、账户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以及投资管理人之间必须建立起相互制衡的完善的内控制度,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年金运营,考虑引入多种类型的投资管理人,建立不同管理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制度,使它们之间形成竞争机制,使得受托人拥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三)建立披露机制,完善评鉴标准

目前,中国企业年金市场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为了更好地保障企业年金计划委托人的利益,应当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和市场退出制度,以及建立一套能涵盖到企业年金运营的各个环节的、完备的信息披露与报告制度。

中国的企业年金委托风险管理问题中涉及了诸多行为主体,随之而来的委托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应不断加强不同监管机构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通过对各环节的协同监管,整体上提高企业年金监管体系的监管效率,同时加快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企业年金运营监督评鉴标准,保护企业年金的安全。

(四)规范中介机构,强化监督机制

中国的企业年金中介服务市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企业年金中介服务市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整体上制约和阻碍了其总体水平的发展,导致社会公众对中介服务机构信任感缺失。为了防止中国企业年金委托风险的产生,强化企业年金中介服务机构的外部监督机制,我们应当尽快引进和培育高信誉的独立的企业年金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严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准入机制,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整个行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企业年金中介服务市场,强化其在企业年金市场化运营中的社会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邓大松,吴小武.协同论在企业年金基金风险监管中的应用研究[J].武汉金融,2005,(5).

[2]杨燕绥.企业年金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3]陈国富.委托与机制设计[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4]刘云龙,傅安平.企业年金――模式探索与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5]何维达.企业委托制的比较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6]殷俊,赵伟.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7]李天成.基于委托理论的企业年金运营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5,(4).

[8]崔少敏.补充养老保险原理、运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9]赵曼.企业年金制度构建及其治理结构[J]理论月刊,2004,(8).

[10]巴曙松,等.企业年金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7).

[11]季华璐,王子宽.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的委托关系分析及建议[J].理论月刊,2006,(2).

[12]刘德浩.试论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机制设计[C].两岸四地社会福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13]于文涛.中国信托企业年金运营与监管问题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4]全国老龄办.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EB/OL].养老金网,2008.

托管运营篇8

关键词: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演化博弈;机会主义

一、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完善。在制度完善的同时,社保基金的数目逐年提高,到2010年底我国社保基金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8 577.90亿元。社保基金是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用于社会保障事业开支的专项基金。受到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社保基金面临着贬值的压力,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对社保基金进行投资运营,实现增值保值的目的。我国社保基金运营投资工作已经取得很多可喜成果,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如2006年审计署第6号审计公告,审计出逾70亿社保违规问题资金,上海、辽宁等社保基金巨额挪用案,说明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中存在很多机会主义行为,此外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中还存在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探讨解决社会保障基金运营与管理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相互促进有重要意义。

针对社保基金投资运营问题,已有很多学者做出研究。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人力资源视角强调社保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第二,从资金安全角度强调投资多元化;第三,从立法视角强调完善社保法律体系;第四,从管理体制视角强调加强组织结构建设;第五,从监督视角强调强化监察执法力度。以上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问题,但却没有解释社保基金运营机构管理者在运营中发生违规、不作为等现象的深层原因,而运营机构管理者的行为对社保基金投资运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研究空白,本研究将以演化博弈理论,基于委托—视角,建立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社保基金投资运营过程中,委托双方长期演化稳定策略,以此挖掘运营管理者经营不利的深层原因,为提高我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效率提供有益启示。

二、 前提假设

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是指是社保基金管理机构或其委托的投资机构,将积累或暂时闲置的部分社保基金直接或间接投入国家法律或政策许可的金融资产或实物资产,以获取收益,保证基金价值的增长不贬低受损。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存在委托—关系,本文将该关系的具体行为主体界定如下:委托方是指社保基金所有者(全社会),方是指运营社保基金投资的管理者。

1. 委托双方利益存在不一致性。社保基金委托方(基金所有者)和方(投资管理者)均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双方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委托方的目标是达到社保基金运营收益最大化,这就要求方付出很多工作努力、所有决策都围绕运营收益最大化为依据;而方的目标是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其中包括付出尽可能少的工作努力,决策以个人的赏罚得失为依据。从委托的双方收益可以看出,双方利益不完全一致,甚至存在冲突,因而出现社保基金投资于高风险低收益的项目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方寻租。

2. 委托双方均为有限理性。有限理性假设是演化博弈论的基本假设,区别于经典博弈论的理性。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委托双方均为有限理性的经济主体。社保基金管理结构作为委托方,其策略空间为[监督、不监督],投资运营管理者作为方,策略空间为[努力、不努力]。当委托方监督不力时,方会不付出工作努力或为个人寻租,以此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当方尽职尽责时,委托方往往出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而不加以监督。因此委托双方在“监督与不监督”以及“尽职与不尽职”之间进行博弈选择,做出利益最大化决策。

三、 演化博弈分析

1. 双方支付矩阵。在最理想的情形下,方尽职尽责增加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利润最大化,委托方合理监督,此时,可以假设双方的收益均为0。假设在方尽职且委托方不监督情形下,委托方节省的监督成本为C1;在方不尽职且委托方不监督的情形下,方的收益为S2(、寻租行为);当方不尽职且被委托方发现的情形下,方损失为S1(被解聘、降职、刑事惩罚以及民事责任等),此时委托方获得的收益为C2(避免或挽回了一部分不恰当基金投资)。

根据以上假设,博弈双方的支付矩阵如下:

2. 双方期望收益。假设在社保基金投资运营中,方选择尽职尽责的概率函数为x=f1(t),委托方选择认真监督的概率函数为y=f2(t),则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方的期望收益。方选择尽职尽责时的期望收益为:

E11=0(1)

方选择尽职尽责时的期望收益为:

E12=-yS1+(1-y)S2(2)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方的平均收益期望为:

E1=xE11+(1-x)E12(3)

(2)委托方的期望收益。委托方选择认真监督时的期望收益为:

E21=(1-x)C2(4)

委托方选择放弃监督的期望收益为:

E22=xC1+(1-x)(C1-C3)(5)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方的平均收益期望为:

E2=yE21+(1-y)E22(6)

上一篇:法律思维逻辑范文 下一篇:教师职业素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