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09-22 11:30:06

博弈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篇1

关键词:博弈论;建筑设计投标;应用;建议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bidding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odern game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theory introduced bid ideas and skills.

Keywords: game theory; Architecture design bid; Application; suggest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设计招投标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通过投标、中标,设计单位赢得设计机会,取得经济效益,获得生存发展。

我国正进行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工程建设,这给建筑设计单位带来很大机遇。随着招投标制度的实施,建筑设计市场竞争激烈。面对挑战,设计单位如何选择投标策略,如何进行投标报价是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

一、我国建筑设计单位投标现状

1.基本情况

我国实行招投标制度以来,随着招投标法规的颁布和有关规定的出台,建筑设计开始了法制化进程。建筑设计单位依法进行投标,市场平稳有序,许多单位总结了投标经验和做法,总体形势良好。

2.存在问题

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建筑设计单位投标管理人员少,组织和制度不健全。有的单位投标管理人员仅占全体职工的1-3%,而且绝大部分为兼职。投标时无策略可施,无方法可寻,仅凭经验领导一人决策,拍板报价。虚假投保、串通投标、围标、陪标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每年有不少人因串标定罪。

3.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原因是因为建筑设计单位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思想影响,对市场经济认识不足,观念陈旧,管理意识差,缺乏现代经济理论、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应用。

综上分析,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对投标重要性的认识,用现论加强投标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是当务之急。

二、博弈论应用与建筑设计投标的思考

1.什么是博弈论

因对博弈论作出贡献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Robert Aumann教授说,博弈论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换句话说,就是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的出最合理的策略。

所谓互动决策,即各行动方(即局中人)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每个人在决策的时候必须将他人的决策纳入自己的决策考虑之中,当然也需要把别人对于自己的考虑也纳入考虑之中……,在如此迭代考虑情形进行决策,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战略。这也反映了博弈的模式和性质。

博弈论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博弈者的行为特征,即任何情况下,采用哪种策略,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这类结果具有哪些特点和性质。

形成一个博弈具有四个要素:(1)要有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参与者;(2)要有各方获得的资源和利益;(3)参与者有自己能选择的策略;(4)参与者拥有一定量的信息。

博弈模型按不用情况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2.博弈论的应用

生活处处有博弈,博弈论的思想自古有之,《孙子兵法》可谓第一专著。博弈论最初是研究棋弈胜负的问题,大都停留在经验上。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博弈论在正式成为一门科学。博弈论强调理性,也就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益最大化。博弈论这个全新的分析方法和思想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经济学、政治科学、军事战略、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并已成为重要的研究与分析工具,它还与会计学、统计学、数学基础、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建立广泛联系。

3.博弈论对建筑设计投标的分析

建筑设计招投标的整个过程就是投标人与业主、投标人与投标人之前的博弈过程。这些有着各自不同利益的主体,在决策时相互影响和作用,成为博弈中的各方。在投标时,每个投标设计单位在作出自己的决策时,不知道对手的决策,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整个建筑设计市场的预测,再考虑其他投标人可能的决策基础上,制定出业主可能接受的投标文件,并以密封形式送交业主及人,不让自己的报价及其他信息让对方知道,到开标时这方面的信息才全部揭晓,并确定谁是中标者。综上分析,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招投标属于典型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可以采用博弈理论思想和方法去指导。

三、博弈论在建筑设计投标应用的建议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从战略高度出发,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和博弈论的学习,提高对投标重要性的认识和运用博弈论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博弈论的思想和方法,这是提高建筑设计投标竞争力的前提。

2.加强建设提高实力

从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实力求发展的原则,积极实施人才培训和人才引进,并实施激励机制,加强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发利用投标软件和先进设备,不断提高设计能力,提高资源,铸就品牌,这是提高建筑设计单位投标竞争力的基础。

3.加强构建科学管理

从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科学管理提升效益的原则,积极构建由技术、管理、金融、商务、人才组成的投标领导班子和管理团队;建立健全包括信息采集分析、投标策略研发、投标文件制作、规范要求和检查等制度和管理措施,这是提高建筑设计单位投标竞争力的保证。

4.加强捕捉巧用信息

从战略高度出发,树立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理念,坚持一切从调查研究入手的原则,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信息收集技术和方法;广开渠道,及时了解招标信息;设计工程项目信息(工程规模、性质、技术难度等),业主信息(业主信誉、资金来源、支付能力等)和对手信息(数量、资质、投标积极性、报价标准、已实施工程设计价格),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数据库,为筛选有利信息共决策参考使用。这是建筑设计投标博弈成败的关键,是投标单位共同关注的焦点。

5.加强研发优选策略

从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策略的重要作用,坚持策略是生命力的原则,不断加强策略研究,借鉴其他领域应用博弈论的经验和方法,在总结基础上建立投标策略、方法数据库,为投标中根据实际优选策略做好准备,这是建筑设计投标博弈成败的重点。

6.精雕细琢精准投标

从战略高度出发,坚持把握细节是做好事情的关键这一原则,充分理解细节决定成败的实质和内涵,从填写资格预审调查到正式投标全过程中,在时间紧、任务量大的情况下,坚持做到:精读招标文件,认真揣摩内容,全面落实响应,突出业绩特色,语言文字规范,精准包装排序,一步到位报价。细琢精准投标能在投标时不因点滴失误造成遗憾,这是建筑设计投标博弈成败的重中之重。

实践证明,坚持将博弈论的思想和方法与建筑设计投标实践相结合,学习用战略的思维统领原则,用谋略的方式进行选择,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处着力,坚持做到实力建设持续化,投标管理科学化,捕捉信息常态化,策略选择最优化,投标工作精细化,设计单位就能在持续的建筑设计投标中不断获得更多的投标机率,取得更多的中标机会,获得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2] 卞耀武,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用问答,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3] 田金信,建筑企业管理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5] 汪贤裕,肖玉明,博弈论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博弈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篇2

关键词: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博弈

引言:建筑施工项目的流程大致有:生产过程、质量检查、业务流程等几个方面。如果建筑企业只是单纯地研究这几个方面,而忽略了各方面的相关制约关系,那这种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研究只能算的上属于最肤浅的表面化的研究,整个过程不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1. 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博弈分析的重要性

在经济学中,博弈论的地位不容小觑。而进化博弈论作为经典博弈论的扩充,近来,更多的人将进化博弈论的思想运用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并且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进化博弈理论是经济学领域的前沿理论,对于这种应用时间不长,但是很快为各个领域的经济学家所接收并使用的新兴理论来说,他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跟传统的经济理论相比较,进化博弈理论因为考虑到更实际的情况和条件,能获得更加精确的结果。对于动态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来说,进化博弈理论能更好地分析在施工过程中的经济问题。

对于建筑企业的施工项目而言,项目的根本目的也在于盈利,只有正确的选择适合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才能最大化的获取相应的利润。项目是由人员操作而进行的,而操作项目的人员不是完全理性的,这一点不符合经典博弈理论。进化博弈理论恰好填补了这一缺陷。针对目前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的不足,本文将和读者一起运用进化博弈理论进行管理模式的一定的研究。

2.进化博弈模型

进化博弈模型最早是在生物的研究中产生的,maynard smith和price最早运用这个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现象。在生物体中,他们考虑了理性缺失的客观条件,用fitness来表示生物的支付,博弈双方的情况设定是随机的,并且博弈的行为不是一次的,在整个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一些变化而改变博弈方先前所作出的策略分析和选择,不断反复,最终做出最佳策略。

在经济研究方面也可以发现,与经典博弈理论明显不同的地方在于,进化博弈理论对参与决策的人的假定为有限理性的。由于人的有限的认知,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是存在系统的推理错误的。在不断的决策过程中,人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这就是一个进化的过程,这便是进化博弈理论的得名。博弈的群体进行不断的博弈活动,很难一次性找出最优化的点,当经过长期的改进后,博弈方将会得到一个稳定的决策,慢慢得到完善,从而获得最优解。

在生物学、经济学中都可以看到进化博弈理论的身影。其核心概念包括2方面:稳定策略和复制动态。稳定策略是一个种群中的多数成员所采取的策略,并且这种策略是最佳的策略。复制动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成员通过不断的模仿和改进而得出的策略。这两个概念恰好完全解释了进化博弈论的概念,在分析更多复杂的问题时,指出了简单的问题解决的方向。

3.进化博弈论在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应用的意义

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与给博弈方所带来的利益大小是有密切关系的。作为企业的决策人,没有十足的把握能保证在有限的理性范围内取得利益的最大化。而进化博弈理论作为一个考虑了决策人存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采用数理的相关知识,科学系统的给出决策的方向,甚至决策的内容。一般的建筑企业在施工项目的管理上,主要从公司实际情况,历史数据等角度进行分析,但是所得到的的决策信息跟现实情况的吻合度是相当低的。进化博弈论巧妙的避免了这个问题,在不断的模仿和改进过程中,能大大确保决策不会陷入历史所设置的框架中,更接近所需的决策情况。从长远的利益意义上来看,进化博弈理论带给建筑企业的利润是可观的,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因此,建筑企业在施工项目的管理上应该充分考虑使用进化博弈论。

4.进化博弈分析在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在建筑企业中,假定有两个有限理性的决策群体,他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不同的施工项目管理决策。假设在该群体中采用策略1的博弈方的比例为x,那么采用策略2的博弈方的比例就是1一x。算出采用两种管理模式策略博弈方的期望得益u1 ,u2和群体平均期望得益u分别为u1=x・a+(1-x)・b、u2 = x・c+(1-x)・d , u=x・u1+(1-x)・u2。根据复制动态的相关理论可以知道,收益较低的管理模式博弈方会改变自己的管理模式,使得收益变高。所以采取不同施工项目管理策略的人员数也在不断变化。Dx/dt=x(u1-u)=x[u1-x・ul-(1-x)・u2]=x(1-x)(u1-u2)=x(1-x)[x(a-c)+(1-x)(b-d)]来表示特定策略比例的变化速度与其比重和其得益超过平均得益的幅度成正比。可以从上式看出,最多可能有三个稳定点,分别是x=0、x=1和x=(b-d)/(a-b-c+d),如果博弈方由于失误偏离了进化稳定策略的点x*,复制动态仍然会使x回复到x*。当干扰使x 出现低于x*时, F(x)=dx/dt必须大于 0,当干扰使得x 出现高于x*时,F(x)=dx/dt必须小于0。

在施工项目管理博弈的动态演化过程,由两个不稳定的均衡点和一个鞍点 连成的折线构成进化博弈不同收敛状态的临界线,即在施工项目中2种不同的管理模式。由于企业系统演化过程的长期性,因此,在很长的时期将呈现出两种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共存的状态.

下面根据一个实例向读者解释清楚: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如若施工项目的风险是中性时,项目管理人员的风险则分为两种: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型。

当风险中性时,项目管理人为了使自己的收入最大化,面对激励增加时,项目管理人会在生产性努力和分配性努力上选择增加前者,而减退后者;当风险属于厌恶型时,项目管理人员的收入是一个随机数据,在同一个激励下,项目管理人员的努力程度比没有机会主义的情况下高,这会直接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

从上面简单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项目管理人员的风险为中性时,可以选择让项目管理人员承包该项目,有利于项目管理人员最大化的付出自己的努力;在项目管理人员的风险是厌恶型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提高激励的程度,再者就是尽量避免项目管理人产生机会主义,加大检查力度,确保建筑施工项目能得到最大化的利润。

结语

本文对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模式进行了进化博弈理论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在施工项目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正是需要进化博弈理论应用的时候。进化博弈理论是在考虑各方面的前提下,从动态的角度,运用理论来分析施工项目的管理过程,在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中,寻找最优化决策的过程理论。转变效益低下的项目管理模式,利用进化博弈理论,增加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建筑企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张飞涟,刘力,董武洲,等.博奔论在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2002,20(6):33~37.

[2]简迎辉,欧阳红祥.博弈论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26(5):105~108.

博弈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篇3

一、引言

随着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推出的“学龄前儿童禁止学习外语的规定”和中国大陆部分城市教育部门实行的“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不允许布置作业的规定”的实施,中小学教育减负和素质教育再度成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谈论的热门话题。平面媒体和网上爆出的因学习压力大而产生的厌学,自残甚至伤害家长的各种案件,也要求全社会来关注这个问题。因此,教育减负问题实质上就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应该也不能仅仅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等教育层面上谈论教育减负,应该从整个社会的层面,从参与教育活动的教育主体来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博弈分析的理论,然后建立了学校与代表政府的教育监管人员之间及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两个博弈模型并进行了博弈分析,最后对加强教育监管和教育减负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二、博弈理论

博弈即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博弈论就是系统研究可以用上述方法定义的各种博弈问题,寻求在各博弈方具有充分或则有限理性能力条件下,合理的策略选择和合理选择策略时博弈的结果,并分析这些结果时的经济意义,效率意义的理论和方法。

三、博弈模型

1.学校与教育监管人员之间的博弈

假设学校和代表教育部门的监管者作为博弈主体,都具有各自特殊的利益目标,他们的个体行为都是理性的,在交易过程中追求利益最大化。学校和代表政府的教育监管者各有自己的行动组合,学校的行动集为(减负,不减负),其决策主要受到学校的升学率教育排名本校的声誉的影响,以及学生家长的期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代表政府的教育部门监管者的行动集为(不检查,检查)。学校和代表政府的教育监管人员作为博弈的直接参与人,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学校的目标是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和知名度从而取得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能够给予其他方面的各类资源,从短期行为来看减负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下降,学习成绩的下降必然导致学校的排名升学率等方面的下降,进而导致学校行政领导和老师在行政级别工资待遇方面的下降,所以对学校而言,在不减负而不被监管的情况下,综合利益是最大的,对监管者而言,对学校免检则可以省去很多的人力物力,此时利益最大的。故双方博弈的支付矩阵为

表1

如果代表政府的教育监管人员的策略是免检,则学校的最优策略是不减负;如果代表政府的教育监管人员的策略是检查,则学校的最优策略是减负。在没有政府监管部门强制的情况下,博弈双方纳什均衡是监管人员免检,学校不实行教育减负。因此,对素质教育这个关系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国家民族的长久发展的重大问题,代表政府的教育监管部门一定要严格理性自己的职责,不能实行免检制度。

二、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博弈

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博弈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每一个学生家长都明白教育减负的好处,都知道应试教育的危害,在应试教育下过重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带给了家庭和社会一系列问题。在家长和家长之间的博弈中,支付矩阵如下:

表2

从上述支付矩阵我们发现,家长A和B都选择减负情况下,对家长孩子和社会都是最佳选择,应该是整体理性的选择,但整体理性和个体理性之间,在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家长们的选择的策略是不减负对不减负。家长们选择了不管别人家的是否减负,自己的孩子都不减负的策略,因为在现阶段的情况下,不减负意味着学习比别人好,比别人学习好意味着有更好的中学,更好的大学,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福利待遇。但在实际上却造成了给学生,家长,老师,学校更大的压力,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了整体利益的损失。

四、加强教育监管和教育减负的建议

1.继续建立和健全教育监管制度,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整合资源实行统一监管。

2.完善人次选拔体制,应该把能力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拓宽学生的成才成功渠道,不拘一格取人才。

3.完善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体系,改变用升学率,分数等评价学校和老师的定量方式,制定出个人行为与集体利益相一致的规章制度。

4.培养个体理性认识,创新教育制度。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予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王竹天,杨大进.食品安全与健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王文举.博弈论应用于经济学发展.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04

博弈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篇4

关键词:偷懒 占优策略 博弈 努力困境

公司中只有每个员工都精诚的合作、敬业的工作,才会给公司带来更好的收益、更大的发展,但是在公司的各个管理部门中却经常发现每个人都尽最大努力的在不违犯规章制度的情况下消极怠工甚至偷懒,这个问题是管理者头痛的事情,一般都采取加强监督管理,加大奖惩力度来扼制。笔者通过博弈分析对努力工作困境进行诠释,希望对其分析为管理者提供一个全新的选择管理的方式。

一、相关博弈知识概述

博弈论是针对多个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和相互决策研究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用来分析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管理活动的相互行为。早期出现的系统研究人类策略行为的理论属于Von Neumann和Morgenstcm 1944年的著作《博弈理论与经济行为》,他们的工作开创了博弈理论发展的开端。1950年,纳什给出的均衡概念为现代非合作博弈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带来了博弈理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博弈论的前提是理性选择,也就是经济人假设,就是博弈双方行为人的理性假设,它假设博弈人是完全理性的。这是一条非常严格的假设,即符合新古典经济学中完全理性的假设为基础,即假定个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追求利润、收入或主观收益的最大化。在理性选择的前提下,得到自己选择的各种策略。

1.占优策略

博弈分析的重点是“理性”行为,这意味着,每个参与者都会根据对手的策略选择自己的最优反应。占优策略就是无论对方采取何种策略,其都是最优反应的策略。也就是说,在博弈中,所选择的策略对每个参与者来说都是占优策略。如果出现了占优策略,所有参与者就会选择自已的最优的反应。

2.合作博弈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占优策略均衡是博弈的一个解。对于社会两难性质的博弈中的参与者来说,参与者的合作不一定是占优策略均衡。由于参与者的合作会提高大家的收益,所以我们就把这种合作解称做是该博弈的合作解。合作解未必是占优解。但是这种通过有条件合作而得到的新博弈的合作解,却将社会两难性质的博弈,转变成合作占优博弈了。

二、努力困境

1.员工努力工作困境问题

在公司的员工中,有一群人为了某项任务聚集到一起,并且该任务要依靠每个人付出努力工作才能有效完成时,一种社会两难问题就会产生了。在这一博弈中员工可供选择的策略是“工作”和“偷懒”。在努力困境问题中,如果一个人偷懒,其他的人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公司员工努力工作的收益是丰厚的经济回报,当然,当这个收益与其他人是否努力工作有关。在这个标准式博弈分析中,我们将其他相关条件不予以考虑,如大家均努力工作造成公司利润增高,而给大家个人收益增加,以及因大家消极怠工而造成公司业绩下滑使收益整体减少,还有公司对待努力工作和消极怠工人员实施的一些奖惩等。

2.博弈分析

假设正常工作所得收益为10(收益数值为参考数值,不代表具体数值),博弈的员工假设分别为李先生与张先生。当李先生努力工作时,张先生有两个选择“工作”和“偷懒”,如果张先生选择“工作”,则李先生与张先生共同努力工作,收益相同假设为10;如果张先生选择“偷懒”时,则李先生要完成更多的工作,增加了劳动成本支出,其收益为2,而张先生不劳动,减少了成本开支则获收益20。当李先生选择“偷懒”时,张先生的选择也仍旧可以是两个,即“工作”和“偷懒”,如果张先生选择“工作”,则李先生因为减少劳动成本开支使收益增加为20,而张先生因为增加劳动成本开支收益降为2;如果张先生选择“偷懒”,则李先生与张先生同因为不工作而使收益降为一致的5。

利用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得到该博弈的标准式,见表1。

表1中左边表示李先生收益数,右边数字为张先生收益数,从表中可能看出博弈论的重点是“理性”行为,“理性”行为的关键点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这就意味着每个参与者都会根据对手的策略,选择自己的最优反应。从这个努力困境博弈中来看对于张先生的策略,李先生最优策略如表2。

通过表2显示,无论张先生选择哪种策略,“偷懒”总是李先生最优选择。现让我们判断一下,对于李先生选定的策略,张先生最优反应是什么?由于这个博弈是对称的,所以,张先生的最优反应与李先生相同,详见表3。同样可以通过表3得出结论,无论李先生选择哪种策略,“偷懒”也总是张先生最优选择。

由以上信息分析,努力困境博弈中的两个参与者决策其实很容易,这是因为“偷懒”是一个占优策略。也就是说,在此博弈中,无论对方采取何种策略,自己最优的反应策略“偷懒”,“偷懒”对于每一个参与者来说都是占优策略。因为每个参与者都有占优策略,所以该博弈也是典型的占优策略均衡。当每个人都选择自己的占优策略时,相应的博弈结果也就是占优策略均衡。在本博弈中,李先生与张先生均选择“偷懒”就是本博弈的占优策略均衡。

3.博弈结论

该博弈中的占优策略均衡为李先生与张先生均选择偷懒,这种占优策略就陷入社会两难。公司需要员工努力工作,通过员工的最大努力工作达到经济等各项收益最大化,即需要员工合作策略才行,而做为个体的员工通过博弈,则选择最优反应却是“偷懒”,也就是非合作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员工的选择必将使公司利益受到极大损害,这时公司制度的约束必将发挥效益,在制度干涉下,员工又不得不走向合作策略,这样就把社会两难性质的努力困境转变成了合作占优的博弈了。

三、管理的新思考

从理论上讲,要想彻底改变员工工作中“偷懒”这一现象,因管理者限于观察手段的不同和观察能力的差异,随着各自特有的不同认识和观察角度,对公司内的员工工作的相同问题会有不同的本质抽象,从而会做出极不相同的判断,制定出不同的决策方案。更重要的是,决策要与利益联系在一起,任何一个决策方案都是一定利益的体现,决策方案及其结果都会与决策者自身的利益发生必然的联系,决策方案的制定,受利益效应的制约。因此,利益导向就是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例如授权、工资奖惩等),以调动决策方案执行者(员工)执行决策方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具体控制过程的建立需要在调查管理者与执行者的偏好,增加努力困境中合作博弈策略均稀建立激励机制,从而设计管理方式方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减少员工“偷懒”,从而切实使员工在“工作”这一最佳合作博弈策略均衡下努力工作。

参考文献:

[1] Neum ann V, Morgenstem O.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ur [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1944.

[2] Nash J. Equilibrium points in n-person games [J]. Proc Natl Acad Sci 1950,36,48—49.

[3]罗杰 A. 麦凯恩(Roger A.McCain).原毅军、陈艳莹、张国峰等译.博弈论战略分析入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P25。

博弈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篇5

关键词:博弈分销渠道;渠道冲突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52-01

一、博弈论概述

(一)博弈论的提出。作为理理论的组成部分,美国数学家冯·诺伊曼(John von-Neumann)和斯卡·摩根斯顿(Oskar Morgenstern)创立了博弈论(game)。1944年,由2位学者合著的《经济行为与博弈论》,奠定了博弈论的基本框架。在1950—1954年,纳什(美国数学家、统计学家)发表了多篇博弈论的论文,第一次指出了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的区别,并提出纳什均衡(Nsah equilibrium)。在这之后,博弈理论的主流地位由非合作博弈占领,非合作博弈被愈来愈多的人所熟知,在实践中得到愈来愈多的运用。

博弈论又叫对策论,它的目标是通过预测各个参与者的反应和行为,选择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优决策方案。在完全竞争的环境下,博弈论可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对顾客、竞争者、中间商、供应商的决策行为进行理性的分析。因此,它经常被作为研究主体行为相互作用及均衡状态的方法,来指导企业的营销决策。

(二)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收益模型。大家熟知的“囚徒困境”,反应的是博弈论中大家熟知的经典案例:有两个非法携带枪支的罪犯,被警察抓到,按律应各判入狱一年。但警察还怀疑这两人有别的罪行——合伙抢劫银行,但是目前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于是警察隔离审讯两个罪犯,这样就可以防止他们事前沟通;并采取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谁要是告发同伙,可以无罪释放,并得到一笔奖金,而同伙就会被处以重罚。

二、营销渠道活动中的博弈现象分析

(一)渠道冲突中的博弈分析。在渠道冲突中的表现形式上,最常见的冲突就经销商之间的降价、倾销和低价抛售。厂家价格体系的混乱主要由下面2个原因引起:一是不同区域市场之间的“窜货”;一是同一市场上的经销商之间争夺客户。这2个原因都跟降价有关。我们都知道,降价倾销对厂家和经销商都是不利的,对厂家来说,会引起价格体系的混乱甚至整个渠道体系的混乱;对经销商来说,会让他们的利润减少,甚至无利可图。但是为什么还是会出现降价销售呢?运用“囚徒困境”的模型,可以非常直观的解释经销商之间降价倾销的根本原因,并且能通过对降价倾销根本原因的分析,找到制约降价倾销的管理方法。

纳什均衡最后的结果是每个经销商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害,这其实不是双方想要的结果。但为什么双方宁愿选择降价,也不愿意选择对双方都有利的做法呢?这就是“囚徒困境”反映出来的一个深刻的问题——因为双方的不信任以及经销商过分强调自己的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使得个人理性偏离了集体理性。但因为每个经销商都是独立的实体,都会想办法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因此,降价倾销现象必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有外在的力量对经销商的这种行为进行干预。

(二)渠道成员的激励与控制博弈分析。针对上面2个经销商的短期行为,如果引入一个外界力量——制造商,让制造商参与管理,情况会怎样呢?假定制造商制定相应的政策,对渠道体系中的成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明确规定,谁擅自降价,就会处以重罚,并把处罚所得用来奖励遵守规定的经销商,让降价销售的经销商认识到,降价不仅不能给自己带来额外的收入,而且还会小于不降价的所得。

三、加强渠道管理的建议

(一)为减少销售渠道冲突,制造商必须介入,加强对经销商的管理。从前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经销商,由于利益的驱使,他们的行为都会受到机会主义利益的影响,采取降价销售,扰乱整个渠道的价格体系,从而影响到整个渠道的稳定,出现表二中第一种结果。制造商应该在品牌经营方面做好各种工作,提升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和名誉度,保证产品的热销,做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工作。

(二)由以上的对经销商的激励与控制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出,经常性激励是控制渠道的理想选择。额外报酬是对经销商激励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额外报酬是在经销商执行特定活动时,制造商给予的附加利益。为提高额外报酬的激励效应,一方面应尽力了解不同经销商的不同需要和欲望,另一方面要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

博弈论最明显的特点是有自己的严格性和准确性,并且能做到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与以往相比,显然更明确、更直接、更激烈、更集中,而且高层次化。博弈论可以根据企业营销行为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的变化而改变,对企业新出现的行为特征加以概括,在此基础上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博弈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篇6

【摘要】本文分别对国内外关于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研究做了总结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讨论有关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理论渊源、发展情况及存在的挑战与演化博弈论在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 监管激励 演化博弈 研究综述

1 前言

随着全球化竞争和区域竞争的到来和加剧,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但是,就目前在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即如何监督、激励等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正是基于此,我们选择“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监管激励演化博弈分析模型”作为研究方向,针对企业中的实际情况,在考虑到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与知识型员工相互博弈以及这三方均具有有限理性的情况下,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可行的激励机制,激发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期望能为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制定激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2 知识型员工的定义和特征

2.1 知识型员工的定义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即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

概括来说:知识型员工是凭借自己所受教育,实用脑力劳动创造价值,与一般员工相比,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拥有知识资本和创新能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脑力劳动者。

2.2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1)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他们往往更加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往往更加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希望展示自我价值。

(2)对权威的蔑视性,知识型员工由于渴望展示自己的价值,往往表现出权威的蔑视。

(3)具有高度的独立性。由于知识型员工拥有丰富的知识资本,因此往往主观上不愿受制于人。他们更强调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引导和自我发展。

(4)学习愿望强烈,富于创造精神。他们喜欢做前沿性、挑战性的研究,在易变不完全确定的系统中发挥个人的资质和潜力,创新是他们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3 关于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研究状况

3.1 国外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研究状况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2001)提出了知识工作的概念: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知识型员工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知识型员工本身具有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能力。知识创新能力是知识型员工最主要的特点。此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一种思维活动,知识的更新和发展往往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有所适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知识型员工兼具知识型、创造性、灵活性等方面的特征。加拿大的著名学者、加拿大优秀基金评选主审官弗朗西斯.赫瑞比(2000)认为:简而言之,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值。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员工监管激励在管理界已经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话题,早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出,企业界和管理界就对监管激励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3.2 国内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研究状况

国内学者张伶,张正堂(2008)认为虽然双因素理论和工作特性理论都说明与工作有关的内在激励因素对于员工行为重要的激励作用,但是,双因素理论因素中关于“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划分是模糊的,而不同学者对于工作特性唯独的划分也是模糊的,因此,他们基于知识型员工的特性分析,提出内在激励特性包括工作自主权、晋升机会、上级支持、人与组织匹配等4个方面,并建立了这些内在激励因素对知识员工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影响关系的假设模型和以苏北地区企业的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工作自主权、晋升机会、上级支持、感知的人与组织匹配通过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对工作绩效有正向显著影响。郝敏怀(2009)从如何培训开发、职业生涯规划和薪酬激励等方面针对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这一典型的知识型员工的人才激励策略进行了探讨,同时认为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满足专业技术人员各个层面的需求还必须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实现多渠道激励。余莉(2009)通过阐述激励的机制和基本理论,在分析研发人员个性特征和主导性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方法策略,其指出在物质激励中的薪酬激励的设计上,既要注重刚性工资的竞争性、成本性,更要突出激励性因素的作用,加大基于绩效的弹性工资力度,并且在这方面拉开差距。

3.3 对国内外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评价

纵观国内外研究,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对监管激励的研究主要是沿着监管激励的作用机理展开,在分析诸如专业技型员工,科技研发人员这些典型的知识型员工的特征的基础上,分析激励因素和激励过程,建立监管激励模型,监管激励模型基本上是在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以主客体的博弈研究各种监管激励机制。但目前对于监管激励模型的构建大多都是基于传统博弈论 ,传统博弈论假设行为主体都是具有完全理性即行为主体始终以自身最大利益为目标,具有各种环境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具有在存在交互作用的博弈环境中完美的判断和预测能力,不会发犯错,不会冲动,没有不理智。很显然,现实世界中这种假设通常是得不到保证的。同时,纵观国内外研究,我们发现,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与知识型员工相互博弈的情况下,学界对知识型员工监管演化博弈机制尚不多见,因而本课题采用演化博弈论的方法,对行为主体采取有限理性的假设,即行为主体被假设为程序化地采用某一既定行为,他对于经济规律或某种成功的行为规则、行为策略的认识是在演化过程中得到不断地修正和改进的,成功的策略被模仿,进而产生出一些一般的“规则”和“制度”作为行为主体的行动标准。在这些一般的规则下,行为主体获得“满意”的收益,这与现在情况更符合。因此,我们在考虑到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与知识型员工相互博弈以及这三方面均具有有限理性的情况下,运用演化博弈的方法构建知识型员工监管的演化博弈模型,运用复制动态方程对企业和知识型员工的演化稳定策略进行分类讨论,找出政府、企业和知识型员工三群体类型比例变化复制动态关系,对如何有效监管和激励企业知识型员工提出对策和建议。

4 基于演化博弈论对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通过基于行为主体有限理性假设的演化博弈理论,打开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新思路。

4.1 演化博弈论基本理论的概述

在传统博弈理论中,常常假定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且参与人在完全信息条件下进行的,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的参与人来讲,参与人的完全理性与完全信息的条件是很难实现的。在企业的合作竞争中,参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经济环境与博弈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所导致的信息不完全和参与人的有限理性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与传统博弈理论不同,演化博弈理论并不要求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也不要求完全信息的条件。有限理性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西蒙在研究决策问题时提出的,它是指人的行为只能是“意欲合理,但只能有限达到”。威廉姆森在研究影响交易费用的因素时,对有限理性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人的有限理性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方面是由于人的感知认识能力限制,它包括个人在获取、储存、追溯和使用信息的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准确无误;人的有限理性的另一方面则是来自语言上的限制,因为个人在以别人能够理解的方式通过语句、数字或图表来表达自己的知识或感情时是有限制的(这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到所必需的词汇,或许是因为这些词汇还不存在),不管多么努力,人们都将发现,语言上的限制会使他们在行动中感到挫折。从这两个方面而言,完全理性的人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演化博弈论(Evolutionary Game Theory)是近年来博弈理论的新发展,最初产生于生物学领域。它放弃了传统博弈论的充分理性假说,将生物体视为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的当局者,它们在相互竞争的同时完成自身的进化,合理解释了某些生物习性的形成。随后,经济学家将之引入经济分析中,将人也视为有限理性的生物体,认为社会制度并非是人为设计的结果,而是大量有限理性的个人在相互博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适应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的均衡态,它们不断被保存下来,又不断向前进化,即在所谓适应性进化(Adaptive Evolution)的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演化博弈论的产生、发展在本质上就是起因于博弈论中关于理性行为人的假设与经济应用中行为人“试验——失误”(即试错法)学习过程相偏离的事实而引发的。

4.2 基于演化博弈论方法的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研究思路

纵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与知识型员工相互博弈的情况下,学界对知识型员工的监管博弈机制研究尚不多见。正是基于此在考虑到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与知识型员工相互博弈以及这三方均具有有限理性的情况下,构建知识型员工监管的演化博弈模型,运用演化博弈论的方法对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与知识型员工之间相互作用时的策略选择行为进行分析,对知识型员工的监管激励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设计可行的监管激励措施,从而能最大程度激发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期望能为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制定监管激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5 结语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研究做了总结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在简要概述知识型员工的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对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的理论渊源、发展情况及存在的挑战与演化博弈论在知识型员工监管激励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演化博弈理论摒弃了博弈论完全理性的假设,比博弈论能更好的解释和分析现实中的经济和管理问题,因此,期望通过对知识型员工监管的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能为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制定监管激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从而在对知识型员工的监管激励机制问题的研究上迈出更加深入的一步。

参考文献

[1] 弗朗西斯·赫瑞比:Managing knowledge workers [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美]约瑟夫M.普蒂.海茵茨.韦里奇.哈罗德·孔茨著.丁彗平、孙先锦译.管理学精要(亚洲篇) [M].机械出版社,2005:363.

[3]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81-92.

[4] 余莉.研发人员个性特征与有效激励方法研究[J].中国钼业.2009.33(1).53-56.

[5] 胡恩华.刘洪.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监管博弈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5.24(4).53-55.[J].2009.23(1).10-13.

[6] 张伶,张正堂.在激励因素、工作态度与知识员工工作绩效[J].经济管理,2008,(16):39-45.

博弈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篇7

一、博弈论及其起源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或竞赛论,是研究具有对抗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它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起源于20世纪初。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奠定了博弈论的理论基础。简单地说,博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

张维迎教授对博弈论的定义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比如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

博弈论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在充满竞争的商界里,经验、竞争战略和博弈论就好比是企业管理的术、法、道,掌握博弈之道的企业管理者往往比不懂博弈之道的更加理性和高明。从冯・诺伊曼创立博弈理论至今,博弈论已经从早期的静态博弈发展到动态博弈,并在商业、法律、心理学等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人类的很多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都是相互依存的决策过程。这种由多于一方组成并且相互依存的决策过程就是博弈,它并不仅仅指竞争,也包括合作。例如,企业的决策与国家政策之间的相互依存。有的时候,合作其实要更加复杂。动态博弈就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决策互动。在前一刻最优的决策,在下一刻可能不再为最优,时间为博弈添上了动态。有关博弈论的策略性互动理念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军事学家孙武的孙子兵法,其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思想,就道出了博弈论研究中决策者之间互动的重要性。各方的策略互相影响,而决策的结果亦依赖于各方的策略。比如,任何一家公司在开拓市场的时候,总要考虑市场上的其他对手和潜在对手,这些都是博弈。

二、博弈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博弈论理论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之中。以下是几个博弈论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实例。

(一)“囚徒困境”与价格策略。“囚徒困境”模型的具体内容是:两个罪犯作案后被警察逮捕,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审讯,警察告诉他们,如果两个人都坦白,那么每人判刑6年;如果两个人都抵赖,每人判刑1年;如果其中一人坦白,另一人抵赖的话,坦白的人释放,抵赖的人判刑15年。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每个囚徒都有两种战略:坦白或者抵赖。在这个博弈中,纳什均衡是(坦白,坦白)。尽管从总体上看,(抵赖,抵赖)是对双方都有利的结果,但是事实上结果却并非如此。

“囚徒困境”这个模型给我们的启示是:互利是合作的基础,合作带来效率的提高;但严厉的制度是维护合作的保证。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没有出现(抵赖,抵赖)这个最好的结果呢?就是因为没有严厉的制度做保证,犯罪双方为了自己的利益,防止对方选择坦白,他自己只能先选择坦白,结果就是双方都坦白。

“囚徒困境”模型是博弈论中的经典范例,它是完全信息下的静态博弈。现实生活中许多经济、政治、军事、社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都可以用这个博弈模型来解释。例如,我们熟悉的国内此起彼伏的价格大战。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价格大战,今天我降价,明天你让利,价格大战此起彼伏,没完没了。由于过度的价格战,使许多厂家基本上没有利润,甚至亏损,最终影响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最经典的例子是2000年的彩电价格联盟事件。2000年6月,9家彩电巨头在深圳召开价格联盟会议,要求各联盟成员不得降价,否则要受到处罚,但墨迹未干,与会成员就纷纷违反协议,竞相降价,因为联盟中没有一个成员会相信对手真的会认真履行协议中的承诺。在这里,他们就面临着一个“囚徒的两难选择”问题。我们知道,虽然都不降价对于各彩电巨头整体是最好的选择,但是他们的理性开始起作用了,作为理性经济人可能会想到在自己履行承诺的情况下,万一其他商家降价,其结果必然是自己的市场被对手占领,那么不如自己先降价,就可以抢占先机。所以,最终的选择就是先降价,那么彩电价格联盟便就此宣告破产。

(二)“智猪博弈”理论的应用

1、团队建设与激励理论。“智猪博弈”也是博弈论的一个经典案例。它的具体内容是: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一定单位的猪食进槽。如果是小猪按动按钮,则大猪会在小猪到达食槽前把食物全部吃光,如果是大猪按动按钮,则大猪到达食槽时只能和小猪抢食剩下的一些残羹冷炙。既然小猪劳动不得食,则小猪不会主动按按钮,而大猪为了生存,尽管只能吃到一部分,还是会选择劳动(按按钮)。那么,两头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呢?答案是:小猪将舒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去按按钮。

在这个案例中,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按按钮,等待总是最好的选择。而大猪知道小猪是不会去按按钮的,只能自己亲自去按按钮。这个“智猪博弈”的模型给我们的启示是:选择优先战略。在这个模型中,等待就是小猪的优先战略。

在企业团队建设中,如同“智猪博弈”的事情时有发生,称为“搭便车”现象。因为,对团队的绩效激励通常来源于团队的集体绩效,那么弱者(小猪)主动劳动,可能换来集体绩效的提高非常有限,并不能得到额外的奖励,那么弱者就会选择等待。而强者(大猪)为了得到额外的奖励只能选择主动劳动来提高集体绩效,而所得的绩效奖励又不得不与弱者共同分配。这样久而久之,强者(大猪)也就没有主动劳动的动力了,结果也许是离开,寻找激励机制更好的企业。因此,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进行激励制度设计时,团队的领导者应根据内部目标管理对工作进行分解,确定每一个团队成员所产生的绩效高低,并予以相应的奖励或惩罚。那么,始终等待的人将不能获得任何奖励,甚至会因为工作表现不好而受到惩罚。因此,团队绩效激励的分解是解决“搭便车”的一种有效方式。回到“智猪博弈”的案例中,这样做相当于把投食按钮和食槽放在了一起,且把投食量减少,那么谁按动按钮(劳动),谁就可以吃到食物,而不劳动者不得食。“智猪博弈”的模型告诉我们,要建立高绩效的团队不能把重点只放在团队绩效的管理上,还要重视团队成员的角色匹配和绩效分解,让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能够真正地充分发挥作用,进而促进整体团队绩效的提高。

2、公司治理中大小股东之间的博弈。我国上市公司基本上是现有企业改制的结果,自然形成“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尽管大股东的出现有益于监督公司的经营管理,但我国多数上市公司在改制中与生俱来的大股东、董事会和总经理三位一体的格局,使得在大、小股东的博弈过程中保护小股东的利益更为迫切。然而,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法律制度也不尽合理,小股东的利益自然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小股东的理选择便是“搭便车”行为的出现,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无奈的小股东只能选择退出市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下面从博弈论的角度来分析。

在经济学中,公共品是指其效果不能独享的商品,例如大气质量改善、道路改进等。这些效果往往不能由出资人单独享受,这个时候就存在所谓的“搭便车”现象,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出资提供公共品,自己不用付出代价就可以享受成果。而在公司治理中,“监督”是公共品,如果一位股东的监督引起公司绩效的改善,所有的股东就都能受益。由于监督是有代价的,所以每个股东都希望其他的股东进行监督,而自己坐享其成,这就是股东之间的“搭便车”行为。在这种局势中,大小股东之间存在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即(监督、不监督)和(不监督、监督)。作为理性的投资者来说,大股东只有选择监督,小股东选择不监督,这也是标准的“智猪博弈”,大股东相当于“大猪”,小股东相当于“小猪”。小股东不参加监督却能分享监督的成果,这也与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是吻合的,即80%以上的小股东从来没有参加监督。

一般金融理论认为,公司股东根据它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得到公司的收益。但是,研究表明,大股东往往会得到与他们所持股份比例不相称的,比一般股东多的额外收益,这部分额外收益就是大股东利用控制权谋求的私利,也就是大股东对小股东进行侵占获得的收益。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公司治理中,集中的所有权结构是一种普遍现象,而随之产生的大股东侵占小股东行为也成为困扰各国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小股东的行为也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

由于小股东“搭便车”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讲是由于监督成本的存在。要解决小股东“搭便车”的问题,就要解决小股东的监督成本问题。如果企业提出“你监督我买单”的策略(“买单”包括监督成本和激励机制),在这种情况下,小股东会选择监督,但是监督成本如何界定以及激励机制如何设计,这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另外,还要加强大小股东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大小股东之间的非合作性博弈转变成合作性博弈。在合作性博弈的基础上,大小股东之间就不再是考虑监督与不监督的问题,而是注重监督后所带来的共同利益分配问题。

而对于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对小股东进行侵占的行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首先,在法制方面。进一步完善《公司法》和《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逐步完善我国司法体系,增强对小股东的保护力度。为保护小股东利益不受损害,在法律方面还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促进中小股东投票权的行使。由于小股东的持股数量小,股权分散,往往很难发挥其投票权,可以采用累计投票权和委托投票权以及限制大股东的表决权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大小股东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小股东的诉讼制度和民事赔偿制度,若这方面制度不完善必导致司法和监督部门在执法上缺乏必要的手段和力度,法院也无法对小股东的诉讼请求予以受理,这样不仅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也纵容了大股东的独断专行。其次,在政治方面。关键是党和政府应恪守职责,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大环境,而不应干涉公司的自主经营权。再次,在经济方面。继续把企业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致力于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同时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国有股自由流通,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强化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治理内部人控制。进一步培育我国的资本市场,保证股票交易的顺利进行。当小股东不满意公司的业绩时,就可以顺利地“用脚投票”从而保护自身的利益。最后,在会计方面。尽快出台相关会计法规,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提高我国信息披露的质量。

三、博弈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博弈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篇8

关键词:科技工作,博弈论,绩效

 

科技代表的第一生产力给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注入了持久的活力。科技工作效率作为影响科技活动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指标,越来越被广大学者所重视。科技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人力资源因素、环境条件因素等,其中,人力资源因素是主要因素。有必要对科技人力资源效率问题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究。本文以均衡理论为基础,研究与科技人员效率相关的博弈问题,提出促进效率提高的对策建议。

一、博弈相关理论

博弈行为是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研究博弈行为参与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和决策选择的一系列理论被称作博弈理论。在博弈行为中,参加博弈的各方抱有不同的利益和目标。各方在决策过程中,须考虑对手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案,所有参与者的策略最终会达到一个相对水平的均衡。博弈理论在本质上就是解决理性的决策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所面临的决策问题及均衡问题的理论,试图把错综复杂的关系理性化、抽象化,以便更精确地刻画事物变化发展的逻辑。博弈过程涉及“策略空间”,即博弈主体作为“理性参与人”面临着在多个策略中进行选择的可能性。[1]策略均衡点就成为博弈理论研究的重点。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约翰·纳什,对博弈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纳什通过精确的分析,界定了博弈过程中策略均衡点的问题,在其给出的均衡水平下,任何人在其他参与方策略不变的情况下,没有更好的策略选择,而这种均衡状态被称作“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的博弈均衡。假设存在一个多人参与的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策略组合。纳什均衡指的就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够理由打破这种均衡。[2]纳什均衡理论,对于解释一些经典理论无法解决的经济问题,尤其是涉及人人博弈问题时,有较好的效果。其关注交互双方决策心理及其在不同假定下的影响,能够以非常接近于现实世界中人的行为而在管理学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3]

二、科技工作中的均衡分析

(一)简单博弈模型

模型假设:A、B代表博弈双方,在此将博弈所得定义为两者所得效用大小,主要考虑从理性人角度出发的付出与收益。在工作以低效率即可完成时,“高效”代表高质量、高标准,在工作要以高效率才能完成时,“高效”代表工作效率本身较高。相对应的,“不高效”有两层含义,当按照该效率可以完成工作时,“不高效”代表完成的工作基本符合要求,在容忍度以内完成,质量相对不高,当以该效率运作不可完成工作时,其直接代表效率低下。以“1”代表平均水平下的效用,即以正常的工作效率去获得收益,“>1”表示效用较高(高付出,低收益或低付出,高收益),“<1”表示效用较低(高付出,低收益或低付出,高收益),“0”表示无效用(无收益)。

模型1

 

上一篇: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解范文 下一篇:城市规划设计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