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19 17:34:50

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篇1

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无可厚非。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承担着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第一责任。父母不仅要教育孩子学好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更应注重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内涵极为丰富。有些家长无力承担,如美术、音乐、舞蹈、体育等专业素质课,需要聘请专门的家庭教师授课。就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素质教育应侧重于对孩子心理素质、自立自律意识、自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培养。

综合许多家庭对孩子实施的素质教育,大体采用了三种教育形式。一是示范式。即家长事事处处为孩子做出好的榜样,用自身的模范行动做示范,引导孩子该做什么,该怎样去做。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譬如,对那些不懂文明礼貌,不尊重别人的孩子;对那些不懂得生活艰辛,生活不太节俭的孩子;对那些怕苦怕累,贪占小便宜的孩子;对那些不讲卫生、随地吐痰、乱扔果皮垃圾的孩子等,父母应该讲清应该怎么做的道理之外,主要应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影响孩子,是孩子从父母的言行中领悟到该怎样待人处事,什么是对的应该坚持,什么是错的应当改正,从而逐渐放弃不良言行。从父母诸如此类的行为中孩子会养成讲文明、爱卫生的好习惯。小孩子的模仿性强,父母是好样的,孩子就学好;反之,父母的素质低,孩子也会受感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对孩子进行示范式素质教育的关键是父母的素质、情操、人格要高尚。否则示范教育就无从谈起。二是启发式。父母不是直接要求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而是孩子从自身生活经历的一件件具体事情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譬如,深秋时节孩子忽视了室外的气温较低,仍穿着单薄的衣服去上学或逛街,孩子出门后,尝到了寒冷的滋味,以后他出门之前必定会顾及气候的冷暖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比出门前父母替他穿好衣服强得多。很多事情父母包办了,孩子没有亲自体验和感受,就不会有感性的认识。只有自己亲身经历,吃了亏的事才有深刻的印象。三是惩罚式。对那些偏食、挑食和任性的孩子,不可一味迁就,靠反复说教也解决不了问题,应采取适当的惩罚性的办法,使孩子从矫枉过正的惩罚中受到教育,改掉不良习惯。譬如,针对孩子偏食、挑食的毛病,家长们不防采取“饥饿法”,不让孩子吃东西,“俄其体肤,劳其筋骨”。在一两餐饭没吃的,饥肠辘辘的情况下,孩子们就会饥不择食,做父母都喜爱自己的孩子,但喜爱不等于娇纵,真正的喜爱在于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对有些任性刁蛮的孩子可采取不搭理的办法,使他感受到任性无效,刁蛮无趣,以后也就不再刁蛮任性了。

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穷人的孩子能早当家,就因为穷人家庭满足不了孩子物质和心理方面的多种要求,没有富家孩子常有的那种娇气,不能依赖家庭,从小就得靠自己的劳动挣钱谋生,懂得生活的艰辛,其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通常比同龄的富家孩子更强,其实穷人家的孩子就是在其家长无意识的素质教育下成长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家庭素质教育,就是家长要放手让孩子从小开始料理家务,参加劳动,体验生活,经受磨砺。使其在实践中感悟人生,获取知识明辨是非,逐渐成熟起来。该由孩子打理的事,父母不要代劳,让孩子自己去打理,在打理中动手动脑,经风雨,长见识,受到启迪。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素质的形成。

摘要:学生的素质教育,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许多学校为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把素质教育摆到了突出的位置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仅靠学校抓素质教育是不够的,家庭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当务之急是要把素质教育普及并贯穿于家庭教育之中。

关键词:素质教育;贯穿;家庭教育

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误区;不足;意见

教育部教体艺[2014]1号要求,面对新形势背景下要加强对艺术教育的发展,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开设艺术教育课程。深入文件精神,要求我们须因材施教,将把核心素养和教学质量落实到教学之中,从而适应社会需求。少儿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切入点。而当前少儿美术教育主要存在于两种形式:义务教育和私立美术培训机构。美术教育课又是少儿美术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少儿美术教育的意义

少儿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快速成长的时期,我们在这个阶段对孩子们进行良好的美育训练,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少儿美术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少儿学习阶段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素质教育程度将直接影响孩子们一生。特别是教育部要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而美术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艺术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培养艺术欣赏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绘画能力,这是对孩子才艺方面进行向外拓展的重要手段。

2、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

孩子在少儿阶段心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所以我们要对孩子们进行良好的心理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美术教育由于自身特点的关系,它不仅对孩子们的情感、脑力、体力等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可以改善孩子们在长期烦躁的学习中对其心理产生不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美术教育可以让孩子们从枯燥而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放松下来,让他们感受艺术的气息,放松身心,让他们体会艺术的意义和价值,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孩子的学习和创造能力

很多家长认为美术教育仅仅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作品、欣赏作品,这是一个误区。他们忽略了美术教学一个重要的作用,即为培养孩子的学习和创造能力。虽然美术教育在少儿阶段属于基础学科,但是通过美术教学学习孩子们在创新精神、学习能力方面得到激发及培养,让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将有信心。

二、当前我国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的不足

随着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美术教育逐渐得到重视,各个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美术教育的投入也逐渐加大。但在很多学校,特别在农村,美术教育依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这将对提高孩子们的整体素质、贯彻与落实素质教育基本原则产生阻碍。所以,我们少儿美术教育教师不仅要克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还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是当前少儿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1、部分地区存在对美术教育认识不够,重视不足

传统的教育制度观念影响着我国进行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比如应试教育观念深入家长、教师心中,促使孩子们无法选择或灌输美术对自己毫无前途的观念,从而导致很多学校或艺术培训机构的相关课程如同虚设。这部分人认为这些课程对孩子前途或对学校升学率毫无帮助,没有学习的必要,无法正确的认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最终形成孩子们对这类科学无法产生兴趣,使而美术教育地位在课堂之中变得底下。

2、美术教育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

美术教育从业者对美术教学的认识不不够,学校或学生对其不够重视,迫使学校在聘用美术教师时,提出的要求也相对简单,造成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所以,在实际课堂上,他们对孩子们要求较低甚至毫无责任感,随意让孩子们在美术课上翻阅其他学科的书籍或作业,造成孩子们对美术教学毫无兴趣。

3、美术教学不符合实际

美术教学如果脱离实际生活,那么孩子们就不能从现实生活中体面到美术,也使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受到限制。很多地区美术教师将美术教学局限在课堂上,基本上放弃或忽略外出写生的活动,而在课堂上对孩子们传授一些基础的美术理论知识或简单的物体绘制。

三、我国少儿美术教育改进意见

由于受传统教育制度观念影响,我国素质教育实施效果在部分地区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在农村并没有完全依照国家素质教育规章执行,特别是美术教育。因此,关于少儿美术教育改进意见,我认为:首先,针对对美术教育认知不足的地区或学校,我们应该加大力度普及全面素质教育。此外,我们应该加强对部分美术教师继续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交流学习会等,从而提高专业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美术教育打下基础。其次,由于少儿美术教育内容存在一定单一性或不符合实际生活等弊端。因此,我们要根据少儿特点及教学规律进行“量体裁衣”,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绘画兴趣,才能让他们完全学会表达或创造性表现。然后,我们要根据《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相关规定制定教学内容,从而规避美术教师只重视孩子们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成果,而忽视了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情感的体验及态度的倾向。因此,我们应该对教学内容以开放的态度,尊重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最后,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采用多元化评价,对孩子们的艺术体验得到促进。因为老师的评价对孩子提高艺术兴趣积极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我们也要开展多样化的艺术课程教学,以灵活多变的、合作小组等形式来培养孩子们艺术兴趣和协作精神。最终实现,孩子们在艺术教育中对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丰富与提高,而满足我国素质教育相关标准。

【参考文献】

[1]王志成.关注成长,尊重艺术,天性浅论少儿美术教育的自主性[J].教育观察,2014(01).

[2]郭佳.少儿美术教育与创新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

[3]郑健.少儿美术教育的启发式教学方式与创新[J].美育学刊,2016(01).

[4]周志远.智能相谐拓展视野,重构美术教育新思维[J].西北美术,2015(03).

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 家庭 孩子的需要 鼓励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和细胞,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以及我国人口过剩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智慧。对社会上种类繁多并日趋白热化的“状元热”、“家教热”、“补课热”、“培训班”等家长是积极的支持者。这一方面表出为人父母者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同时也反映了人们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盲目和无奈。升入一流的学校,拿到更高的文凭,进入“上流”社会,给家庭带来荣誉,是中国城市家庭教育共同的追求与目标。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家长由于自身素质的影响,凭着自己良好的愿望,根据他们孩童时代的感受或眼下大家所热衷的“教育模式”,一厢情愿而自以为是地指导孩子做这干哪,不了解社会压力和家庭背景变化对孩子个性产生的影响,不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而陷入家庭教育的的误区。

一、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学习轻个性

家长们一见面,首先谈论或唯一谈论的就是孩子的学习如何,把学习成绩作为对子女要求的唯一要求标准。对孩子的心理、情感、个性等则很少关注,使得孩子无从得到心理调适的方法,只好将矛盾、苦恼及困惑压抑在心里,受其煎熬,以至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的已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重学习结果,忽视孩子的学习过程

许多家长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分数,在班上的名次,轻视对学习活动的指导。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没有快乐可言,要使其努力学习必须不断施加压力,不断的灌输。这一教育理念导致普遍的教育高压,导致对孩子心理需要的普遍忽视,学习过程成了一个“苦其心智”的过程,使得孩子所具备的创新潜能未能得以充分挖掘。

(三)忽视孩子的德育

在道德教育上,多数家长主要是教育孩子对父母要有孝心,对人要有礼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为人做事做到“不吃亏”,局限于对孩子的保护性上。而在诚信、友爱、尊重、责任心等方面的教育严重不足。以至于一些孩子对是非混淆不清,对人,对事缺乏责任感。

我国家庭教育的这些作法,可以使孩子较好的掌握书本知识。但独立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知识的学习严重脱离了孩子的生活和个人体验。加上落后的学习方式,大多数的学习活动又都是围绕着考试和升学而展开,模糊了学习的真正价值,使孩子过早出现厌学情绪。显然,我国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是背离了素质教育目标的。

二、家庭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主要特征

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是以人的素质提高和发展为己任,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导向,又以心理素质为中介,最终又以健康教育为本体的,以全面提高身心的素质,发展人的个性为共同目标的教育。家庭中的素质教育理念与我国的这种传统家庭教育方法是不同的,它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素质教育注重人的成长与发展。它不满足于习得知识,对付考试,它强调知识和经验的掌握在导致人的心理活动或产生积极的“质变”,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发展。2、素质教育关注家庭中孩子全部潜能的开发,它与传统家庭教育那种只重知识掌握,只重智力开发的教育模式是不同的,它要关注孩子人格的发展,要积极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关心孩子优良品德的形成以及社会交往和人与人之间合作能力的形成。因此,家庭中的素质教育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注重孩子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不断增强。孩子不但知道,而且会操作。不但会说,而且会做;有理解问题的能力,也有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的家庭教育恰好是重前者,轻后者,这实际上是降低了孩子的行为活动的有效性。4、素质教育重视孩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不满足于学习上的继承与模仿,它要重视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它不仅重视一般性,还重视差异性;不仅重视保持一致,还重视标新立异。创新教育意味着人的最本质的潜能得到开发,意味着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层次的推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

三、家庭中素质教育的努力方向

(一)正确指导孩子的学习

要使孩子学好科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家长不仅要关心和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要重视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谓智力,主要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地说,智力水平较高的孩子,其学习成绩也应该好的。但学习好坏并不完全取决胜于人的智力,它还与人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有人对世界著名科学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只有5%的科学家智商特别高,其余的科学家和常人差不多。但进一步的调查却发现,这些科学家的智商虽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他们从小对学习都有浓厚的兴趣,对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有顽强拼搏的精神……

1、培养孩子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学习的催化剂,它表现为人对某一事物所产生的好奇心和吸引力。这种好奇心和吸引力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成为学习、工作、事业上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孩子不爱学习,大多数觉得学习没有乐趣,所学的知识太陈旧。如果家长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些好玩的、有趣的、应用的知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孩子的个性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人家的孩子学英语,自己的孩子也要学英语,人家的孩子上奥校,自己的孩子也要上奥校,人家的孩子学钢琴,自己的孩子也要学钢琴……。全然不顾孩子自身的特点。在孩子所学的知识中,总有这一项或几项是他比较喜欢的,家长要充分肯定、支持,对孩子的进步,要积极鼓励,大力表扬,使孩子产生动力。父母可以充分利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通过玩耍、游戏等活动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在大自然中学习,使孩子对科学知识有一种向往,对文化

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了动机,人就会有奋斗的方向,才会朝着这个方向自觉地努力。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根据自己的“意图”设计孩子的学习目标,使孩子把学习视为别人强加在自己身上的负担,被迫而学,即“为父母学”、“为教师学”。因而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这是许多孩子成绩不如意的重要原因。因此,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动机,懂得学习重要性。孩子一旦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便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这比家长天天催逼孩子去学习的效果不知强多少倍。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

良好的学习习惯指的是在学习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它可以使孩子自觉地、主动地寻求获取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那么作为家长应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独立完成作业。定期、定量、定事设置练习,布置作业等都是在养成教育方面经常运用的具体措施。在此过程中,要让孩子懂得良好行为的养成来自于控制自己的需要和感情,来自于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来自于自我忍耐、自我调节。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逐步强化了自我教育的意识,提高了自我能力,加速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学习是一种艰苦的事,即使是聪明孩子,想不费力气便取得好成绩,那也是不可能的。何况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中的“小太阳”,缺乏艰苦和独立生活的锻炼。家长平时应注重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该让孩子做的事一定要让他做,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正是磨炼其意志的绝好机会。家长应抓住机会,鼓励孩子顽强拼搏,用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如果孩子从小就培养成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无论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遇到什么艰难曲折,他都能经受得住考验。

(二)树立家庭创新教育观

创新是一种勇于发现问题,敢于付诸的探索行为。对于一个问题总会有新想法、新设计,表现出独特的的见解,能够提出问题,能够独立决定问题,具有个人创造。我国的家庭教育历来具有浓厚的权威主义色彩,父母不仅是知识的化身,也是真理的化身。在父母看来孩子是不懂事的,孩子天性是逃避学习的,他们的行为是不合成人规范的,父母乐意用强制的态度实施教育。著名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从已经了解的,抽象的原则开始,然后一步步推演开来。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使学生一步步的,完整的把一门门学科学好,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这种方式导致孩子及成人缺乏创造性。家庭中的创新教育要求家长尊重孩子的意见,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考虑他们的想法,允许他们表达不同于父母的观点和意见,鼓励他们好奇心和探索行为,给予他们自由探索的机会,引导他们打破事物的固有模式,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倡标新日异。尊重他们通过犯错误习得的经验,给他们留下展现自身想象力的空间。这是促进孩子创新精神和发展孩子创新能力所必须的文化心理氛围。做到这一点不需要家长有过多的专业训练,难是难在文化的心理状态的改变。其实,中国的学校实施创新教育是很难的,应试教育的体制与创新教育的模式是不相容的。而家庭教育在自身微观环境中能够较好地做到这一点。

(三)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快乐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善待生命的精神境界。人都期望、追求快乐,愿一生与快乐为伴,性格快乐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学习。遭遇挫折时,就不会灰心丧气,而始终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快乐是一种智慧的生存方式。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怎样在孩子的心灵深处营造一片恬静的绿洲?性格快乐,就能让孩子换个角度面对生活,自觉避开沮丧消极情绪的困扰,机敏地实现情绪上“多云到晴”的转换。快乐使人精神振奋。才能与睿智得以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孩子的性格最具有可塑性,是“塑造”性格的关键期。怎样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1、提供快乐的环境,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

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快乐的性格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熏陶感染形成的,是一次次快乐的情感经验浸润、积淀的结果。营造一个欢乐气氛的环境尤为重要。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可以使孩子形成不同的个性特征,那些民主气氛较浓,父母与子女平等相待,有事主动与孩子商量的家庭,其子女性格往往健康、开朗和活泼,而那些凡是由家长说了算,孩子只能听家长的,不能有自己的主张和意愿的家庭,其子女的性格往往沉默、消极、畏缩。家庭消积情绪的信号,会给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在幸福和睦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体会生活的乐趣。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夫妻间应恩爱,相敬如宾,让家庭充满朗朗的笑声,让家庭充满和煦的阳光,让孩子在幸福快乐的大本营里健康成长。

2、给孩子足够的鼓励,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能比真诚的鼓励更能激励他们去热爱生活和追求成功了。作为家长,对于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缺点,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耐心帮助、积极引导,当孩子稍微有了点进步时,要大声称赞。充分肯定,而不能拿孩子和别人比,以为孩子的进步不值一提,与别人相差甚远。家长应常常关注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热忱的赞赏和鼓励,不断增强其自信心。好家长会让孩子们明白,有的人之所以一生快乐,并不在于他们永远一帆风顺,而在于他们的适应能力强,拥有好的心态,能很快振作起来。家长也应以身作则,永不气馁。同时,还应注重对孩子的引导,帮助孩子及时得到心理上的调适,不断强化坚忍的心理素质,提高化解生活难题的能力。

3、放手让孩子追求快乐,给孩子自主决策的权利

快乐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孩子大方和开朗的个性。作为父母,为了让孩子拥有幸福的感受,应放手让孩子自己追求快乐。对孩子适度放权,让孩子拥有活动的安排权,学会管理自己,让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支配权,锻炼其理财的能力;让孩子拥有交往的自,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家长不过多地包揽孩子权利范围的事,而让孩子在独立生活的体验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家长所要做的只是适时引导,培养他广泛的兴趣,让孩子将这种追求快乐的习性保持下去,并将其带入今后的成年生活中。

(四)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自然向善的,它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经过个体自身的锻炼和实践而逐渐形成的。

孩子正处于在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初步形成的时期。思想比较单纯,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有限。因此,他们既容易接受正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也极易受不良道德和行为的消极影响。家庭是成长的摇篮,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课堂。家庭教育不能只重视孩子的文化知识教育,更要把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放在首位。

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要让孩子学会做人。一些家长之所以在做人教育问题上不太重视,恐怕与他们在“成人”与“成才”的关系上缺乏正确的认识有关。汉语中的“人才”一词,是由“人”和“才”这两个字组合而成的。这就是说无论怎样的人才,也首先必须是“人”(社会意义上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而不是一般

生物学意义上的。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人)然后才谈得上“才”。假如一个人连“人”的资格都不具备,那怎么能指望他成“才”呢?在教育孩子怎样做人方面,家长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千条万条,有一条切不可丢掉的就是,必须自始至终地重视家庭道德教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家长口是心非,方行相悖,教育孩子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父母,不仅要充分考虑怎样去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地去做,对自己严格要求,处以良好的榜样教育,影响孩子。从小处着手,不忽细微,善于抓住孩子讲一句脏话,浪费一粒粮食,随地乱扔一片纸屑时机教育子女,一点一滴地培养子女的良好道德和高尚情操。使他们养成好品德、好习惯,这样会使孩子受益终身的。总之,在家庭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在各个方面都与传统家庭教育不同,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一定是一个全面反省和批判传统家庭教育的过程。素质教育是发展性的教育,它注重人心理品质的形成,能提高人的全部活动的有效性。素质教育也是全面性的教育,它决不仅仅只是关注人的某一个方面的发展,而是关注人的全部潜能的开发。同时素质教育是真正关心人的教育,是真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的教育,它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关注孩子的个性差异,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是一种真正人文精神的教育。中国的家庭教育迈向素质教育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谭虎《共赴明天》,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季卫华《学前教育》,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2003年

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篇4

一、普及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是与应试教育的“选拔性”和“淘汰性”相对立的。有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前途,而当工人、农民就没有前途,这种认识有悖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据说当年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人向他的母亲祝贺:“你有这样的儿子,一定十分自豪”。老人家回答说:“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同样让我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杜鲁门的母亲认为当总统和挖土豆同样令人骄傲,这种见解实在难能可贵。当然,“望子成龙”并没有错,但什么是“龙”则有待于正确认识。能上大学,当大“官”,发大财,固然是龙;而当一名普通的工人、农民,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不也正是龙的传人的本色吗?

二、全面性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是与应试教育的片面性相对立的。它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当前,大家都比较重视智育,而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则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特点要求家长既要重视智力因素,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要认识到,智商高只是成才的基础,情商高才是成才的关键。

三、发展性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有潜能的,要开发学生潜能就必须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否则,潜能的开发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目前教育体制强调的是统一,这种统一的“模具”培养出来的孩子有脑不会独立思考,有嘴不敢说出真话,说出来的都是大人认可或想听的话。因此,我们要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儿童敢于打破传统的统一,学会独特思维,努力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四、主体性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和家长做到三点:首先要认识到,儿童是一个权利的主体,一个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因此,要认真听取并尊重儿童的意见,不能把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儿童,更不能体罚儿童;其次,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儿童,善于激发和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孩子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再次,要承认儿童之间的个性差异,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弥补自己之不足。

五、开放性

素质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课内和课本,而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空间,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要求拓宽原有的教育途径,建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因此,家长要密切与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多带孩子外出参观访问、野营或从事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和社会。

家长要处理好实施素质教育的三个关系

一、德育和智育的关系

家长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让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不要重智育轻德育,不能培养高分低能的孩子。

二、全面发展和学有特长的关系

全面发展是学有特长的前提和基础。即使孩子有一技之长,没有“全面发展”作扎实根基,就很难有继续发展的后劲。所以,应该让孩子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习某种技艺。

三、提高家长素质和提高孩子素质的关系

家长虽然不可能都成为行业的先进者,但至少应在言论上和行动上体现出一种崇高敬业、奋发进取的精神,使孩子能从父母身上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动力。家长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使家庭素质教育收到预想的效果。

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篇5

校外教育素质教育非智力因素校外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生活的追求逐步提高的社会背景下不断发展壮大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发展,校外教育在儿童教育方面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促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化,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校外教育大有作为,大有可为。

一、校外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实验田

素质教育并没有现成的路可走,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学校学历教育相比,校外教育在进行教育改革,探索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校外教育不受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升学率等多方面的限制和约束,在教学实践中,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大胆地进行教学实验和改革。

1.校外教育可以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开设符合时代特点的专业特长培训、组织显著时代特色的儿童活动。

校外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完全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开设相关专业特长培训,组织丰富多彩和显著时代特色的儿童活动。舞蹈、绘画等传统项目的培训必不可少,但也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开设机器人、跆拳道、主持表演等符合时代特点的专业培训课程。组织科学考察、迎奥运、快乐军旅夏令营、儿童用品置换大集等一系列符合时代特色,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

符合时代特点、新颖的专业特长培训,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人生选择和成才之路,符合时代特色的儿童活动可以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儿童关心国家时政,学习理财知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2.校外教育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校外教育的日常教学和培训工作中,可以大胆引进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综合运用游戏、小品表演、音乐等教学形式,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让孩子们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可以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社会,体验现实生活,让孩子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高;在教室的布置,教具的使用,学员与教师的角色关系方面都可以进行积极的探索,采取有别于学校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有别于学校的全新学习模式。

二、校外教育是提升和发展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大课堂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非智力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挥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李岚清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期间,在谈教育的变化时指出:“教育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不再认为智力因素是成功的唯一因素,事业的成功还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学校教育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已经很难再顾及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这就为校外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点也正体现了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区别和差异,校外教育为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1.培养儿童丰富的情感。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让孩子具有丰富的情感,懂得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对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外教育在日常的培训和儿童活动中可以更多地注重对儿童的情感教育。如组织儿童出国,赴香港、北京等地的夏令营活动中,带学生来到大使馆、会展中心、天安门,让学生观看飘扬在异国的五星红旗,观看升起在香港的五星红旗,观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同学们在感受祖国强大的同时,心中会自然而然地升腾起炽热的爱国情感;带领学生走进工厂,来到农家,体验劳动的艰辛,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学会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组织孩子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献爱心,培养孩子热心公益事业,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美好情感。

2.充分展现孩子的个性。学校教育强调统一和规范,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挥,而校外教育可以通过专业特长培训和活动,充分展现儿童的个性,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专业和活动。

孩子来到校外教育机构,专业特长的选择,特色活动的参加都自主决定,具有较大的自由度,选择权受到最大程度地尊重,十分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展示和形成。

3.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不仅要求每个人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较强的意志品质,因此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校外教育可以针对独生子女娇气重、缺乏吃苦精神的实际情况,组织活动,磨练孩子们的意志品质。如带孩子们走进军营,观看部队官兵的训练,体验军营生活,带领同学们来到革命老区,学习先烈的事迹,感受农家子弟在艰苦生活条件下,自强不息,发愤读书的吃苦精神等,都可以极大地提高孩子们的意志品质。

4.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相信孩子,如果让孩子从小就失去了自信心,长大了我们对他还抱有什么希望呢?自信心是走向成功很重要的素质。校外教育机构在日常组织的培训和活动中,可以让孩子们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在正面激励中强化自我认知,十分有利于孩子们自信心的建立。

三、校外教育是锻炼儿童能力的大熔炉

传统教育方法的一个弊端就是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能力的培养,以致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孩子们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无法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校外教育在锻炼儿童的能力方面大有作为。

1.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儿童具有学习的兴趣,也就具有了学习的内动力,许多电脑方面的奇才都是“玩”出来的,这就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校外教育在日常的培训和活动中,要把注意力放在能力的培养上,而不要只注重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如在英语夏令营中,不应只考虑孩子记住多少英语单词,学会多少语法知识,而应着重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孩子们感到学英语是一件愉快的事情,逐步形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

2.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城市的居住条件以及家长因担心安全问题而对孩子交往的限制,儿童之间得不到正常的交往,使许多儿童出现交往障碍,变得孤独、不合群。而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合作精神,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显得十分必要。校外教育机构举办的各种夏令营和活动,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龄、不同家庭的众多儿童为了感兴趣的活动临时组成一个集体,非常有利于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

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母亲素养 家庭教育 实践活动

一、母亲素养教育的意义

1.母亲群体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一个民族发展的趋向、进程和质量。无可辩驳的事实注定了母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位老师。她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精神导师,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引航的灯塔,是孩子灵魂世界的第一奠基人。因而,母亲群体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一个民族发展的趋向、进程和质量。因此,从社会化角度看,母亲素养工程是我们民族的素质之源。

2.母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一生,进而影响一代人的强与弱,并影响到社会的兴盛与衰竭。因而,一代母亲的体质、文化、思想和人格品质,深深影响当代社会,并将这种影响延续到未来社会。

3.只有高素质的母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孩子,母亲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和人类的命运。母亲素养工程是从根本上提升国民素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基础性的工作。能否提升一代母亲的素养,关系着整个民族是否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二、母亲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1.母亲教育应该有以下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教育孩子,为人父母就要教育孩子,在这一点上母亲教育和儿童教育是一致的;第二层意思是教育父母,教育孩子的前提是教育父母,是父母的素质提高,在这一点上母亲教育和家庭教育、父亲教育是一致的;第三层意思是教育社会,是全社会必须尊重未成年人的第一监护人一一母亲,是全社会必须尊重她们的劳动,没有对母亲劳动的认可和尊重,就不会有未成年人问题的真正解决。

2.家庭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教育功能的健全,而母亲教育则是全社会对女性生育价值的尊重。家庭教育重要,但母亲教育要先行。母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岗位,教育学家王东华在《发现母亲》一书中对母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母亲的质量决定着孩子的质量。”“所有老师加起来也抵不上一个母亲。”“一个最蹩脚的母亲也胜过一打最出色的特级教师!”因为以母亲为主所进行的家庭教育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和无法替代的作用。

(1)家庭教育的早期性。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而母亲对孩子的了解是从胎儿就开始的,搞胎教除了母亲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再者,婴儿出生后最早认识的就是母亲那张和蔼可亲的面孔。所以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是天经地义,无法改变的。

(2)家庭教育的连续性。人的一生,可能要先后接受几十位老师的教育,唯独母亲这个老师终生不变。同时家庭教育的过程是不间断的,即使孩子立生活了,仍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母亲的影响。所以母亲又称为孩子的终身教师,母亲教育的连续性,也是任何一个老师的教育都难以与之相比的。

(3)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权威感在教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家庭生活的核心,是孩子生命的发源地,是孩子赖以生存和成长的依靠,这一切都决定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孩子乐于接受父母的教诲。母亲若能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能起到老师教育难以起到的效果。

(4)家庭教育的感染性。父母与孩子之间天然的、密切的血缘关系,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自觉和不自觉中进行的,都是父母以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感染影响着子女。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引起共鸣。

(5)家庭教育的及时性。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能随时把握孩子的思想脉搏,发现问题,及时教育。这一点是任何老师都无法做到的。

(6)家庭教育的灵活性。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寓教于生活和各种活动之中,它不仅具有形象具体的特点,还有灵活多样、双向互动的特点。父母只要是一个教育子女的有心人,随时随地、事事处处都可以结合事物和活动对子女进行恰如其分的启发和教育。

(7)家庭教育的个别性。孩子能否成才,很重要的因素就看你能不能发现并发挥他的智能优势,也就是“最佳才能区”。学校里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很难发现每个孩子的智能优势,难以进行因材施教,而父母面对的是自己的一个孩子,是个别教育行为,能及时发现孩子的“最佳才能区”,让其走一条适合自己的成功道路。

(8)家庭教育的实践性。学校教育开设多门课程,以书本知识、理论教育为主。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是人们进入社会的“演练场”“实习地”,社会的复杂性反映到家庭,使家庭生活也变成了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父母也就成了孩子的实习老师。因此,我们说,一个女人要首先成长好自己,同时又要了解孩子成长的土壤需要怎样的元素,二者结合起来,她的孩子必然会成长得好,成为一棵独立的树,向四周伸展的树,浑身透着绿的树,充满能量的树,能够给他人遮风避雨的一棵树,能够向着阳光歌唱的树。

三、母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1.把“母亲素养教育”与家庭教育工作相结合,提高母亲科学教子的水平

(1)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成立由专家学者、区各类带头人、全国优秀班主任、社区教育志愿者、心里咨询师组成的母亲素养工程讲师团。街道向讲师团成员颁发聘书,分解任务。讲师团成员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育儿讲座、心理辅导、专家咨询、经验交流等活动,指导和帮助母亲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

(2)加强阵地建设。家长学校是实施“母亲素养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巩固推进现有学校、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的同时,在社区建立家长学校,初步形成符合农村家长实际需要的,多元化、多功能的农村家长学校新格局。

(3)开展教育活动。首先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家长委员会等平台,结合讲座、课堂、面授、网络、交流、现身教育等多种方法,让尽可能多的母亲多途径接受教育,共同关心支持“母亲素养教育”的实施。其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如悬挂横幅、发放母亲素养教育告家长书、母亲素养教育倡议书,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这一工作。再次是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宣传窗阵地,建立母亲素养教育专栏,定期发表家教理论和家教信息,特别是关于母亲身心健康素养教育和正确的教子育儿经验。提高“母亲素养教育”在母亲群体中的知晓率。

(4)通过“家教知识竞赛”“家教经验交流座谈”“评选优秀家长”,联合家访等活动或形式吸引母亲自觉参与,使母亲在理、情、趣相结合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获得科学教育知识,进一步拓展家庭教育服务领域,推进“母亲素养工程”全面实施。

2.把“母亲素养教育”与和谐家庭建设相结合,提高母亲营建和谐家庭的能力

(1)开展“‘廉内助’‘贤内助’评选活动”。通过倡议、开展廉政文化宣传、廉政素质教育培训,深化文明家庭创建内涵,发挥家庭和妇女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组织社区妇女开展“清洁庭院”擂台赛、“我家的楼道最清洁”评比和“远亲不如近邻”座谈等活动,倡导以贤为美、以廉为荣的社会风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开设母亲课堂。依托妇保医院、社区教育中心、村妇女学校、企业职工文化学校等培训基地,邀请教育专家、讲师团、志愿者成员进行有影响力的专题讲座,开放各社区、企业的图书室,引导广大母亲进行自主学习。开展“讲美德,促进家庭和谐”的讲座、开展特色活动,让母亲在活动中感受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意义与魅力。在各社区开展以弘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主题的庆三八“我快乐我健康”家庭趣味运动会,向全街道发出“十万家庭学礼仪”倡议;举行“文明交通、平安叮咛”“小手垃大手,创卫齐步走”“奉献爱心,服务社会,服务空巢老人”志愿者活动。带动全街道家庭学礼仪、懂礼仪,共同提高市民素质和文明程度,促进广大家庭做到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生活文明。

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篇7

多年来,我们的人文素质教育往往是被忽视的,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教育本来是对人的教育,但是现在我们却看到它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育人的责任,消解了自己的本质。人的教育被忽略了,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反而被强化了。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呼吁: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形成,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些家长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有空时才说几句;有些家长虽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但在目标认识、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缺乏科学性,这样不仅容易导致与“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初衷相去甚远的结果,在极端的环境条件下还可能酿成悲剧。针对这些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以引起家长的重视,提高我们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既有知识能力又有健康人格、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年青一代。

首先,家长应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视教育为学校的事、老师的事、社会的事,以为自己付了学费,把孩子送入学校,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这种想法是极不正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对子女的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是国民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人文精神又是国民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一个文化素质低的民族,不可能具备高尚的人文精神;相反,具备高尚人文精神的民族,其文化素质必然良好。如果忽视或轻视人文素质教育,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素质乃至整体素质的下降。但是现实中,我们的家长是怎么理解素质教育的呢?他们理解的素质培养,首先是学东西,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技能。山西大学教育系副教授郭芬云说,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目前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和重视,而体现为人文精神的人文素质培养则被忽视了。如果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青少年将会出现一些不良倾向,如精神失落,包括酗酒、早恋、吸毒等;道德失落,包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没有感恩意识等;行为失控,包括没有正确的生活目标、丧失起码的自控能力、“一气之下”“一念之差”走上犯罪之路等;学业失败,包括厌学、倦学,甚至是逃学、辍学等;身心失调,包括意志薄弱、情感脆弱、性格软弱等。因此,家长应转变对素质教育的误解和忽略,重视对子女的人文素质教育,让孩子在数年的学习生活中能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向上的信念。

最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掌握一些必要的科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有关珍爱生命的教育要从小抓起。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生命的起点,让孩子从小懂得珍爱生命,感知生命的珍贵和欣喜,让我们的社会少一点血腥,多一分温暖。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当今社会中存在很多令人失望的现象:孩子不知道感恩父母,学生不知道感恩老师,病人不知道感恩医生,成功人士不知道回报社会……难怪很多中学的一线教师感慨书越来越难教了,人越来越难育了,我们的教育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应以我们的家庭教育为起点,家长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让孩子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家长不能总是用“老实听话”等传统标准来评价孩子,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创新精神、竞争意识等现代人文精神,以适应当代社会的人才观。

总之,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让我们每个人都转变观念,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多尽一分心力。

孩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幼儿教育;问题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农村接壤的地带,这里居住着市民、村民、还有一些外来人员,这样一个性质使得城乡结合部的生活环境相对比较复杂,人员的素质与生活的观念都有所不同,所以对于幼儿的教育上,也有不同的意见与看法。下面对于城乡结合部幼儿教育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找出此处出现的问题,完善城乡结合部的幼儿教育体制,使教育从幼儿抓起。

1 家庭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家庭环境与家长的生活观念对幼儿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幼儿时期的孩子还没有一个分辨是非的能力,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下面通过对家长与家庭环境分析,指出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在城乡结合部这个比较复杂的区域内,很多家长为了谋生而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父母照顾。城乡结合部的留守儿童非常多,父母由于年纪大并且在文化水平低,对孩子过渡溺爱,影响了孩子的性格;有的家庭条件不好,留守的儿童的生活都成了问题,更何况对教育方面的满足呢,使得很多幼儿在七八岁还没有接受到正规的教育。

很多时候由于家长的整体素质较低,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是特别重视,从而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工作的地方大部分在城郊的单位,这一部分人很多都是原来的农民所转变的,所以整体的素质较低;很多家长的学历只有初中,对于孩子的功课问题辅导不了;有一部分家长强制孩子的思想,觉得孩子就要听自己的,不能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孩子出现错误时不能正确的去辅导,反而进行打骂;只注重孩子的成绩,不注重孩子的多方面发展,对教育概念理解片面。

在城乡结合部很多家庭物质条件优越,但不注重对孩子的精神教育。很多家长小时候都是过苦日子过来的,现在条件好了,不想让自己孩子也过同样的生活,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买什么,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表扬,都会用物质来作为奖励。孩子还没有一个辨别是非与好坏的能力,家长一味的娇惯使得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给孩子的性格造成很大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一直用物质来进行衡量,一直忙着自己的工作,对孩子缺乏精神层次的教育与关心,发生事情不与孩子进行沟通,久而久之给孩子的性格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使之性格孤僻,出现逆反心理。

在城乡结合部这个区域中,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非常重视,但是在教育方法上缺乏引导的作用。很多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经常给孩子买书看,每年在此投入上很高,但是收到的效果很差。原因在于有些家长听取孩子的意见,孩子要求买什么就买什么,很多孩子的漫画书不离手,使得学习成绩下降;有一部分家长过度的依赖教科辅导书,孩子每天完成课后作业后,还要写家庭作业,增加孩子的负担且收益很小。

为了满足教学现状,市面上形形的补习班出现,家长为了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不根据孩子的喜好,盲目的报了一个又一个课后班,增加了孩子的负担,还没有学习的效果。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孩子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普遍存在乱丢垃圾、吃零食、随地吐痰等现象,这些习惯的养成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家庭环境所造成的。由于平时的习惯不好,所以在上课时很难集中注意力,很难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使得幼儿的反应能力与动手能力差,教学的收效不明显。家庭对幼儿的教育影响是非常大的,幼教工作应该根据城乡结合部家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高家长对幼教工作的认识度,引导家长正确的进行家庭的学前教育。

2 教师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城乡结合部的幼儿教育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管理者为了减少对教育的投入,聘请的教师很多都是小学中素质偏低的教师,这样可以避免小学骨干师资队伍的减弱,经费投入上又可以减少。为了降低教育成本,很少聘用受到高等教育的老师,聘请一些低学历的教师。学校对于聘用的教师培训上也不重视,很多教师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教学的能力。城乡结合部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影响了城乡结合部的幼儿教育质量,没有跟上教育改革的形式。

目前,有很多民办的幼儿园,在民办的幼儿园中教师的水平问题更是令人担忧。据统计,我国城乡结合部的民办幼儿园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师都是没有教师资格证的,这对于教育质量的影响可想而知,家长怎么能够放心将孩子送到此处学习呢,教育的未来何在呢?对于城乡结合部师资队伍的情况,国家的相关部门应给予重视,严抓幼儿教师的质量,为城乡结合部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高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

家长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工作,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教育问题是老师与学校的责任和家长没有关系。家长的责任就是为孩子提供吃、住、行,为孩子上学创造条件,使得学校中很多事情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城乡结合部的很多家长只注重自己享乐,对孩子的学习问题不重视。由于城乡结合部的环境特殊,很多都是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土著的居民将房屋出租来得到经济上的补充。这一部分的收入是可观的,家长用这一部分钱来打麻将,可见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受到的影响之大。

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将孩子的教育问题交给父母,且不说老一辈人的文化水平不够,就是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已经影响了孩子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放任孩子自由发展,很多孩子很小就去游戏厅、网吧,影响了孩子的性格与品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出生后一切事情都是由家长来代替完成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孩子在幼儿时期对事物没有判断能力,他们会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家长与学校、老师的配合对孩子的教育是及其重要的,家长、学校、教师应该重视这一点,三者进行有效的配合,跟上教改的形式,在初期教育上树立孩子学习与生活的观念。

4 结语

学前教育一直是教育部门所重视的,特别是对城乡结合部的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更加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一直是我国目前教育存在的难点,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留守儿童非常多且分布广泛,教育的覆盖上没有达到广泛性,使得很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存在。国家应该不断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体系加以完善,提高我国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海生.城乡结合部教育资源现状与优化配置对策[J].河南省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系,2011(2)

2 李义国.城乡结合部学生的家庭教育及对策[J].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中学校,2007(3)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及临床医学范文 下一篇:农村生态经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