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特殊教育范文

时间:2023-10-12 17:14:38

孩子特殊教育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第1篇

特殊的教育别样的状况

在人类文明已经如此发达的今天,在知识经济的21世纪,那些已经残疾的孩子更需要通过接受教育汲取知识、提高素质,这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在2009年的全国“两会”上,江西省政协委员李季仁的一份《建设特殊教育学校让残疾适龄少年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提案,对江西省特殊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全省6~14岁学龄残疾儿童为11.97万人,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在校率仅为15.6%。在学龄残疾儿童中,在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共有18625人,就读特教学校的盲、聋哑、智障三类学生仅3246人,其余均在普通教育学校随班就读。

据统计,江西省的残疾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残疾人为1.1万人,高中文化程度(含中专)的残疾人为9.4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残疾人为34.3万人,小学文化程度的残疾人为101.8万人。15岁及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为115万,文盲率为41.65%。就全国情况来看,《2010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的资料显示,学龄残疾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为71.4%,还有28.6%的学龄残疾少年儿童没有接受义务教育。总体来看,全国未上过学的残疾人比例虽略有减少,但18岁及以上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仍然不高,特别是农村的残疾孩子,未上过学和仅上过小学的比例高达76.1%。

说到农村残疾孩子,来自基层的江西省人大代表、南康市赤土乡杏花村油坑代课老师蓝玖连心情沉重。在她家隔壁,就有一个1990年出生的残疾孩子张某,他没有上过一天学。蓝玖连曾多次向张某的家人提出让孩子上学,但忙于生计的农村家庭腾不出人手来背孩子上学。“只要他们能背他来上学,我就一定能坚持背他回去。如果受了教育,这样的孩子也许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否则,就等于是废人。”说到这里,蓝玖连的声音有些哽咽。

家住南昌市西湖区一老工厂宿舍的徐文龙已经19岁了,虽然从他两岁开始就被其父不断带往北京、广州、上海等地求医,但自幼患有脑瘫的他因运动功能障碍至今仍然被人取笑为“常倒翁”。“现在只能过一天算一天。”徐父说,残疾的儿子把全家都拖垮了,起初他还会把儿子送到特教学校去学点东西,但后来发现即使这样,儿子也不可能找到工作。

造成残疾少年儿童不能入学的原因很多,如特教资源主要在城市,而残疾儿童居住的地方却比较偏远、自然条件恶劣。其中,贫困仍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绝大多数特教学校建在中等以上城市,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教班大多也在县城,偏远地区的盲童、聋童只能寄宿,必须支付一定的食宿费和交通费,这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来说,的确是一种不小的困难。

据江西省残联教育就业处调查,江西残疾人教育面临的困难首先是师资力量不足,队伍流失严重。发达省份特殊学校师生比是1∶25,而江西则是1∶30。目前江西所有本科院校中均未开设特殊教育专业,专科院校中也仅有南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开设了一个特教班。一些特教老师认为前途黯淡而跳槽的情况也屡有发生。南昌一所聋哑学校曾以提拔任副校长为条件,都未能留住一位决意要跳槽的老师。

据李季仁委员分析,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仅为40%~50%,不少教师是转岗过来的。而真正从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几乎为零,大专学历的也只在25%左右。江西只有南昌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培养部分残疾专业教师,目前还只有三个班,每年毕业人数少得可怜,无法适应特殊教育需要。江西省只有4所特教学校开办了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很多县的特教只开设小学阶段的课程,有的只开设到小学三、四年级。

同时,特殊教育经费也捉襟见肘。目前江西省残疾人学校的公用经费与普通学校执行的为同一标准,即每学年每名学生300至500元。但由于残疾学校学生人数少、学校规模小,公用经费总金额偏少,致使学校运转经费入不敷出。教育部规定,30万人口以上要建设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江西将近100个县市,但因为特殊教育经费困难,全省挂牌的公办特教学校仅70所左右,其中大部分还是以在普通学校设立一个班的方式建立的“校中校”。特教学校设施不少处于“小、破、旧、陋、凑(凑合几间房子)”的状况。

绝大多数特教学校没有成套的康复训练设施和设备。正因为如此,学校无法对有需要的残疾孩子进行适当的康复治疗,不能满足残疾儿童进行智力开发、肢体功能运动等康复教育教学的需求。同时,学校缺乏必要的图书、影像资料、教具学具、参考资料、网络资源搜索等资源和资源获取渠道,不能满足教师及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需要。

另外,特教学校的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2011年7月,开封市一名13岁的聋哑女孩被同学从学校里带走,然后就失去了音讯。警方在安徽找到带走女孩的嫌疑人后,却未能问出女孩的下落。女孩的父母在寻找女儿的过程中,竟发现10多个和他们女儿同样上特教学校的聋哑青少年,于近两年接连失踪。其中一名男孩在失踪1年多后,带着判决书和释放证明独自回到家中,他向媒体曝出犯罪团伙拐骗、培训、强迫聋哑青少年实施各种盗窃的惊人内幕。多年来,类似的事件屡见不鲜。

江西省残联教育就业处调查表明,相当多的残疾人即使读到大学毕业也很难找到工作,因此“读书无用论”在残疾人家庭中是普遍的观点,以至于出现残联出钱让残疾孩子免费读书还需要跟家长做工作的怪现象。一些残疾人在就业中遭遇“假慈善”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江西省鹰潭市一名严重烧伤的残疾人在政府安排下进了当地一家福利厂工作,不过,她的岗位很快就被身体健康的人所顶替。有些地方的流行做法是,只有在上面来人时,一些残疾人才会被安排“上班”应付检查。

特殊的学生需要特别的关爱

办好特殊教育学校的重点是师资力量的培养。与普通的教师相比,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求更高,他们不仅要有普通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爱心、耐心与细心,以及特殊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

进入特殊学校就读的孩子有三种:盲童、聋哑和智障儿童。特殊学校的类型根据对象也大致分为盲童学校、聋哑人学校和培智学校三种。与普通学校不同,特殊学校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不同类型的特殊学校重视的专业技能也不同。例如,培智学校比较重视音乐教育,目的在于用音乐启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而启音学校则有专门的舞蹈课,通过手语和脚步律动进行教学。另外,针对孩子的情况,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需要适当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医疗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相应的医疗、康复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

特殊教育是很辛苦的岗位,如果一个教师不具备爱心、耐心和细心这“三颗心”,是很难在特殊学校教学并长期工作的。

汤筱珍老师1994年从南昌师范特教班毕业后,成为吉安市特殊教育学校第一批特教老师。由于家长要求,她担任了8年制聋儿一年级的班主任。她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教老师很不容易。”为了帮助聋生尽快学会发音,汤老师自制了一些简单的小卡片和小镜子等教辅用具,让学生拿着小镜子对着嘴唇练发音。为了让学生发音准确,她把自己的嘴唇贴在学生手背上,把学生的脸放在自己的脸上、鼻子旁、喉部,通过手感触摸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发音的振动,同时还要不停地带读,演示口型,展示发音部位。每天下来都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经过汤老师一年的训练,一年级的学生都能掌握单韵母、双韵母的发音,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当一些家长第一次听见孩子叫“爸爸、妈妈”时,就像听到了天外仙音一样,禁不住把孩子搂在怀里,放声大哭。

又经过汤老师一年的辛勤教学,聋哑班的大部分孩子都会念儿歌,还经常举行经典诵读比赛。到了五、六年级,有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只要看到老师或别人张口说话,就能根据口型,知道别人在说什么,而且可以跟老师直接进行口语交流。到初中毕业,绝大部分学生可以消除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障碍。

因长期劳累,有一次,汤老师出现尿血,住院期间医生一再叮嘱她要注意休息,但她却在病床上构思、制定了学生住宿卡管理制度,使学校实现了对住宿生的安全管理。汤老师还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不断“充电”,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并撰写研究论文。她的多篇论文分别获得过部级二等奖和省级一等奖。

2009年,汤筱珍荣获全国特校教师的最高荣誉――“江民特教园丁奖”。获此殊荣的教师全国仅20人。汤筱珍作为江西省唯一代表到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云亲自为她颁发荣誉证书。

吉安县特校的肖琴老师现已50岁,头发已经白了一半。她是2002年从普通小学调到刚创办的县特校工作的,担任智障班教学并当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带到现在的九年级。学生彭优入学时只有6岁半,连路都走不稳,见到任何人都叫“妈妈”。写字时,连笔都握不住。根据彭优的身体状况,肖老师先对她进行身体康复训练,让她走稳路、握稳笔,教她学说话。如今,彭优已长成了大姑娘,文化方面达到了四年级的认知水平,能识、写几千个汉字,还能阅读课外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背书非常流利。她还会在电脑上玩QQ,和网友打字聊天,完全具备了正常人的生活、学习能力。

在特校工作9年多,肖琴老师的头发由黑变白,这9年多比在普通学校工作20年还累。但是,当看到这群连家长都认为无可救药的“傻孩子”,如今不但具备了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具有相当于小学毕业的文化程度,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肖老师就有一种成就感。

特殊教育必须实行“特事特办”

认识问题仍是发展特殊教育事业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一定要从政治、科学、人道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只有认识提高了,才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责任感,采取切实措施,办好特殊教育事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南昌市积极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基本形成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2009年,南昌市政府先后投入1.52亿元,建起了一所“高标准、现代化、花园式”的特殊教育中心,实现了盲童、启音两所学校易地新建办学。中心占地54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划分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大功能区域。

“十一五”以来,南昌市用于改扩建特教学校经费投入近3亿元。东湖区、西湖区、南昌县和新建县分别投入900万元、1100万元、900万元和1000万元新建了特教学校。全市投入3500多万元,启动实施特殊教育基础设施达标工程,为特殊教育学校配足配齐通用教学设备和专用设备,配置普通高中理化生实验室,装备了现代化的校园网络及安防系统等。

南昌的特殊教育着力打造“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教学品牌。南昌市启音学校、培智学校、育智学校等3所学校成为全国“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实验学校(全国仅10所)。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特教学生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使残疾学生回归社会主流,参与正常社会生活,自食其力。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残疾人特别是残疾少年儿童能否接受正常教育,不仅事关其前途命运和无数家庭的幸福安宁,更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业。为此,2011年江西省教育厅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实施。

《实施意见》提出,江西省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要逐年提高。到2015年底,基本完成特殊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办学标准。初步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学前三年和高中阶段教育,积极探索残疾人高等教育,大力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培训。

进一步提高对贫困残疾学生的补助水平。在全省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基础上,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比照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再增加200元。同时,按照公益金的使用宗旨,结合本地实际,支持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

从2011年起,江西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6倍。省财政继续安排特殊教育专项资金,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

《实施意见》提出,将组织实施国家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到2015年,人口30万以上以及残疾儿童少年相对较多的县(市、区),要建有一所独立设置的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不足30万人口的县(市、区),在设区市范围内,统筹建设一所或几所特殊教育学校。各设区市应建有一所达标的覆盖全市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的寄宿制听障类特殊教育学校(含高中教育),省会城市建有一所达标的覆盖全省的寄宿制视障类特殊教育学校(含高中教育),保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

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残疾学生将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班(部)就读的残疾学生也应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

依托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省级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水平。省教育厅将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分级组织全省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全员培训。要做好特殊教育教师配备工作。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少、班额小、寄宿生多、教师工作量大的特点,合理核定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配齐教职工,确保特殊教育学校正常教学和管理的需要。

重点建立县(市、区)级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制定规划、确定目标,切实加强对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招收具有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断扩大随班就读规模。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定期委派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工作的制度,保证随班就读质量。

特殊教育学校应开足开好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开设符合学生特点、适合当地需要的职业课程。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加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残疾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促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共建共享。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残疾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兴趣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49

1 目前聋哑孩子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现状分析

1.1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计算机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对于这部分学生,学习计算机就显得很困难;部分学生来自城市,他们的理解是认为自己游戏玩得不错就是计算机学得好;当然有极少数的学生已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他们学计算机就更容易入门。对于这群特殊的孩子来说,他们观察问题,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而不大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加上他们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给计算机教师教学的实施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2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很少有学生会在课后复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加上学生使用计算机的也时间不多,导致学生不能主动探索知识;还有的学生,上课时,当老师用教学广播软件控制其电脑后,他却悄悄结束教学广播软件程序,自己在下面玩游戏。这说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急需提高,学习态度急需端正。正常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想象力就比较弱,更何况是生理上有缺陷的学生,他们往往都是照着葫芦画瓢,老师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很少有学生会举一反三,设计自己的作品。

1.3 教学模式分析

目前,大多数教师都还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这种教学模式多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教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理解、分析、运用能力的不同,接受知识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就会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一些学生“吃不了”的情况,这就难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2 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有效途径

2.1 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通常在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顺序是这样的: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 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 幻灯片、网络基础知识等,对于一个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正常学生可能是比较合理的顺序,可是当你面对的是一个有听力残疾、语言障碍、基础很差、理解能力又不强的学生,这样的教学顺序是很难入门的。如果还是按顺序按部就班地教学,一开始就是理论、概念,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感,引起他们对所学课程的反感。所以,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重新安排教学课程,整合教材,从打字入手,由于聋哑学生听觉及语言能力的丧失,导致了他们的拼音很差,所以在教授打字的时候,最好教授五笔打字法,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打字方法后,再进行Word 入门,因为操作简单、易懂,只要学生会打字,就很容易入门。教师也可以教学过程中将word操作中遇到的软硬件相关知识提出来让学生了解下,由于学生在学习word时,需要存储自己的文件,那他们很自然地就学会了创建文件、文件夹等方法。有了对Word学习的兴趣,学生再返回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Windows操作系统时,就容易多了。同时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适当开展如:计算机基础知识抢答大赛、打字比赛、电子报比赛、演示文稿制作等比赛,通过比赛,不仅可以将学习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

2.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取于学生的是否参与,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的时候,教师可以将一台主机展示在学生们面前,提问:“你们知道主机里面都有些什么吗?”部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便急切地想把自己对主机里面所了解的情况告诉给其他的同学,然后教师可以打开主机,让学生们观察,让他们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最后教师再逐个地进行介绍,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对各个部件进行详细解释,这样学生的学习激情也被调动起来了,同时对计算机硬件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2.3 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针对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解决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吃不饱”和“吃不了”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从而区别对待,这样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组教学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对于这些聋哑孩子,因为他们的生理缺陷,同时又受到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接受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差别很大,导致知识结构与所学的知识形成必然的分歧。对于WindowXP来说,一部分学生进入学校之前,就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还有一些动手操作能力,而还有一部分学生之前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观察了解,以便有的放矢,以及对计算机新知识的了解,对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都清楚了解。此外,根据学生对基本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目的是为了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具体指导。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采用分层教学的同时,要多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实践操作的机会。

总之,在特殊教育工作中,我们要怀着三心去教导这些孩子,即关心、爱心和耐心。我们不能与正常学校的学生比聪明比反应,但我们应该看到这群特殊孩子的认真与努力。我们不能与正常学校去比升学率,但我们应该看到他们进步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孙建国.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2-9-20(4).

[2]钟和军.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J].2001.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儿童 家庭内部教育 走访调研

一、特殊教育儿童的现状分析

家庭教育作为儿童的第一教育,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任启蒙之师。而特殊教育儿童,他们比普通家庭儿童更需要一个温暖的家庭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在特殊教育儿童的一生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孩子的特殊性,孩子的家长必须要承担其他家庭常面临的紧张和压力,还要加上抚养特殊教育儿童的额外压力,因此他们要经受比一般家长更大的压力。在经过了五天对桂岭镇特殊教育儿童的家庭走访,我们也了解到了一系列相关的情况:

关于对平安村几户特殊教育儿童的家访:

桂岭镇平安村是贺州市的众多贫困村之一,全村8500人左右,适龄儿童600人,在校学生618人,其中幼儿150人。在平安村,75%的青壮年农民人士选择外出打工,所以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较多,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或是哥哥姐姐照顾,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在此,我们了解到,平安村的特殊教育儿童占全村儿童的0.5%,且全部为留守特殊教育儿童。

通过我们对这几户家庭的访谈,我们了解到许多因病致贫返贫的家庭,家长为了治疗特殊教育儿童,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外出打工也是迫不得已。同时,山区的落后,资源的匮乏,家长们并没能受到更多的教育,所以也并不能给孩子更多的教育保障。而在这里的特殊教育儿童并不能受到必须的特殊教育,仅有1名可以跟着正常儿童一起上课,已在桂岭镇中心小学上到了三年级,成绩优秀,并能够很好地和大家相处。

二、桂岭镇平安村特殊儿童家庭内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意识薄弱

在几天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在平安村,无论是哪类家庭,家庭教育普遍薄弱,而这又要分成3类去分析:

(1)监护人文化背景欠缺。监护人作为孩子从小最早接触到的人,应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就我们在平安村了解到的情况却并不如人意,平安村的特殊教育儿童占全村儿童的0.5%,在这区间内的78%的特殊教育儿童家庭,孩子的监护人普遍为长兄长姐,祖父母,他们所接受过的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几乎为0,初中以上的也仅仅占到了11%。这样的文化背景并不能够对这些孩子起到典范作用,也没有办法去真正的以特殊教育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在他们眼里认为保障孩子的温饱才是最重要的,并不对他们报太大的希望。

(2)家长默认了不完善的全纳教育的存在。据了解,学龄残障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为4.53%,学龄特殊需要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不到2%。在平安村,能够接受正常教育的特殊教育儿童也只有1名,其他情况严重的儿童在学校并不予以录取。针对这点,大多数的家长默认了这种情况的存在,如果孩子不能够接受到正常学校的录取,多数家长将放任孩子在家,不接受任何教育。

(3)没有特殊教育概念。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评估制度等不能适应为残疾儿童少年今后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的需要。全区58所特殊教育学校(含3所民办学校)仅有111所开展了职业教育,占19%,而高达8l%的特殊教育学校根本没有开展职业教育。平安村作为仅有一所普通小学的贫困村,在特殊教育的领域还落后于其他地区,并没有针对教育,仅有11%的特教儿童会与正常儿童一起上课,89%的特殊教育儿童则放弃上学,家长在教育方面并没有太高的要求,所以很容易就错过了孩子恢复的黄金阶段,以至于孩子成长压力比其他正常孩子要大许多。

三、桂岭镇平安村特殊儿童家庭内部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于平安村特殊教育儿童所面临的众多教育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家庭教育意识。家庭教育既然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家长的作用则不容小觑。将家长的整体教育意识增强,才能贯彻落实到孩子的身上。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树立家长对待孩子进行良好教育的观念才是当务之急,只有将这些观念根深蒂固到家长的脑海里,特殊教育儿童的前景才有希望可言。我们将会定期回访桂岭镇平安村的特殊教育儿童的家庭,向家长们推广有关于特殊教育儿童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并讲解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重视全纳教育。针对于桂岭镇平安村的家长默认不完善的全纳教育问题,我们认为,除了要对平安村家长们定期的开展特殊儿童需要教育的知识讲座以外,我们还建议贺州市政府要加快对于完善教育机构的专业化问题,鼓励社会就业学生学习专业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促进学生上岗就业,在教育机制完善的前提下,创造新颖独特的康复训练,正确引导特殊教育儿童,给予他们所需的特殊教育,让乡镇儿童也能一样的接受到所需要的特殊教育。

3、贡献一份力量,呼吁社会团体加强支持意识,特殊教育不容小觑。经我们对于贺州市桂岭镇平安村的调查走访,我们发现,有92%的乡村人民对待特殊教育儿童处在一个模糊的概念,有相关了解的人民群众仅占8%。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用自己的力量,联合桂岭镇社区机构呼吁并宣传,定期在乡镇组织关爱特殊教育儿童的活动,宣传特殊教育对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让大家了解,并不断重视起来,让他们的教育前景变得更为敞亮。

四、总结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第4篇

特殊教育的对象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到来和科学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维也在改变,最终形成了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在特殊教育的实施中,爱心教育与爱心理念的树立至关重要。与此同时更应该建立一个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中国特殊教育的制度和规范,即爱心教育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特殊教育教师很高尚。而同时,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爱心,只有充满爱心才能真切地投入到特殊教育当中,使特殊人群感受到人们对他们的关爱,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让特殊人群的心理得以正常的发展。

关键词:

特殊教育对象;爱心教育;制度

一、特殊教育的对象及其表现

关于特殊教育的对象一般指残疾儿童。1981年英国的教育法中取消了其传统的对残疾儿童的分类,即不再分为盲、聋、弱智、肢残等类,而使用了更广泛的一个概念,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Childrenwithspecialeducationalneeds)。不过,为了方便,在英国仍在使用聋、盲、肢残等术语,弱智用“学习困难”(Learningdifficulties)来代替,学习障碍的儿童(如阅读等方面的困难)称做“有特殊学习困难”;关于特殊教育在法律上的含义,在我国的法律条文中没有明确的界定。由于我国的特殊儿童主要是指残疾儿童,因此,我国的特殊教育主要是指残疾人或残疾儿童教育。在我国,特殊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关于特殊教育在理论上的定义也有许多,从定义的内容上分析主要包括特殊教育的对象、内容、方法、场所以及人员等。例如,有人认为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到来和科学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维也在改变,最终形成了特殊需要儿童的概念。理论上的发展并不完全等同于实践观念上的前进,所以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上,甚至是教师,对于特殊教育对象也无法做到心平气和。这里引用一个普通学校教师第一次看到特殊教育对象的观感:当我初来到这个学校时,我简直惊呆了。我以前虽然也在朋友家见到过一个智力低下的孩子,但是他的生活都能自理,表面甚至看不出与一般儿童的差别,所以当时我还劝说他就读普通小学。可是现在我所见到的情况确实出乎意外。特殊学校的孩子的智力程度实在不容乐观。大多数孩子的智商都是70以下的,70左右的学生在学校就是极品了,一般都是50以下,甚至于有些就10、20的,相当于几个月的宝宝那样的。不会吃饭,不会大小便,不会说话。第二节课自己上的,一个中年级班,因为之前上的满好,所以我以为都那样的,然后上到一半,后面有一个学生开始大叫,然后撕本子,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就走到他边上,突然他就把我一把抱住,拉起我的手,在我茫然的时候一口咬下去。当时我就吓哭了,然后他就抓我的手,抓的一道道痕,我吓傻了,赶紧跑出去喊他们班主任。那是第一次,当时真的整个人吓的哆嗦,又痛又怕。他们班主任后来就握住他的两个手不让他抓到东西。后来他们班主任跟我说,这学生自闭,一不高兴就咬人抓人,他也经常被抓的,还把手臂摞起来给我看以前的疤。我教的这个班还有一个学生,都十七八岁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还得掰手指算,写字学到今天忘记昨天的。类似这样的情况,其实是比较普遍的,因此在观念上平静地接受特殊教育对象是由特殊教育转向爱心教育的开端和发轫。

二、爱心教育与爱心理念

特殊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不仅教师心理有波澜,即使在家长那里,也很难体现出平常心。下面是一个特殊教育对象家长的自述:我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智力残缺的孩子,于是断绝一切朋友来往,来到了异乡。正因为在异乡,我敢带着儿子四处溜达,不怕别人的眼光。反正也没几个认识我的。来了这里三年多,我才像一个蜗牛一样,慢慢探出头去,试着接触社会,联系了家乡的一些同学朋友。不过还是隐瞒了孩子的事情以及我的现状。有一次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家长带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坐车,那个男孩明显的智力有问题,他的妈妈,很耐心的哄着他。看着这母亲,而且听了这个母亲跟我们说:我不指望她有多聪明能完全正常,哪怕她像班上某某某一样叫我一声我都满足了,我的心于是激情翻滚。从这样的例子看来,能够建立起平常心的理念,对于特殊教育来说是至关紧要的。在特殊教育上,老师虽然也辛苦,但毕竟是老师,而这些孩子的家庭才是最苦的。一般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其实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的进步,那种成就感很让人满足,可是对于特殊教育对象而言,这样的希望是遥遥无期,甚至是绝望。正如有的老师所诉说的:真的很难有那种教师的成就感,有些孩子从一年级进来到九年级毕业都还在认识1,想想真的是难过,不是我们教学水平不好,真的是没办法啊。普通小孩子认识1,说一遍就行了,可是我们想尽各种办法从食物刺激到实物联想到数字宝宝卡片,绞尽脑汁,可最后得到的还是一双茫然的眼睛,很多老师自己上课后都哭了。这说明,如果在观念上我们不能取得共识,不能进到“平常心”也就是既然是特殊的教育对象,就不要用一般孩子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就该按着他们自己的标准来看待他们。在这方面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做得就比较好。在发达国家(地区),面对特殊教育对象,大家不会投去异样的阳光,社会都帮忙,台湾在这方面也做的很好,意识技术素质都领先我们不止十年。国外特殊学校老师不仅需要普通教师资格证还需要特殊教师资格证,是一个很专业很专业的教师,特殊学校的老师会以此为荣;国外的家长也不怕因为家里有这样一个孩子而被人笑话,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像对待一个普通孩子一样带他出去见世面,这就是爱心观念和爱心理念的发展与树立。

三、特殊教育向爱心教育嬗变及其制度化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往往充满心酸,几乎难以获得太多职业成就感,长期在比较边缘化的群体中心理大概也会压抑。尤其现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盲聋哑类越来越少,智力障碍学生越来越多,对学生的教学和交际更加困难,这些感觉也许会更强烈。具有特殊教育对象的家庭也大多数以面子为重,自从有了特殊教育对象后,他就再也不参加朋友间的任何聚会了,除了上班,彻底与世隔绝了,以前的朋友全都不去联系,都躲着他们。因此,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们首先应该在政府层面建立一个与爱心教育密切相关的制度。这个制度的本质是让大家不会再歧视特殊孩子和特教老师,给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待遇,甚至令他们骄傲和自豪,因为他们从事了最艰难的让爱得到体现的事业。其时只要看看那些特殊教育对象的本身,我们就会意识到建立这样的制度是多么的刻不容缓。有一个特殊教育的对象这样说:我是一名脑瘫患儿,就是一般所说的特殊教育对象、智障儿。我觉得我们和你们健全人身体的某些发面不一样。但是我很快乐,因为我生活在爱的世界,爱的海洋里。本来我们这些孩子能够活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觉得快乐就好了。请理解我们这些不幸的特殊孩子,同时也请尊重我们这些特殊的孩子,和这群不一般的奋战在特殊教育第一线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在制度层面上我们更应该认同:社会需要付出,社会需要奉献,社会需要更多的正能量,需要用制度催生出奉献爱心的感动人物。一个人的爱心是有限的,只有在制度层面肯定奉献和支持爱心,爱心才是无限的。我国一向有“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理想;1859年太平天国运动革命领袖洪仁玕的治国方略<资政新篇>中“兴跛盲哑院”;从131年前我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启明瞽目院悄然在北京王府井大教堂旁的甘雨胡同开办,到新中国成立56年来特殊教育的全面蓬勃发展;中华民族浩浩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下了许许多多对残疾、对残疾人教育弥足珍贵的科学阐释、实践探索和杰出人物,值得我们去回味,去继承,去光大。因此,今天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中国特殊教育的制度和规范,这即是爱心教育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特殊教育教师很高尚。而同时,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爱心,只有充满爱心才能真切地投入到特殊教育当中,使特殊人群感受到人们对他们的关爱、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心,让特殊人群的心理得以正常的发展。他们除了要有职业要求的教育培训,即特殊教育、教育学、心理学、康复等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同时更应该具有奉献和大爱无疆的精神,施爱与特殊教育对象,掌握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职业道德,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能吃苦、有爱心、耐心、会沟通。用自己的爱心和行为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国家给予的高尚待遇。

参考文献:

[1]谁来保证残疾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利——山东省农村残疾青少年特殊教育状况调研报告[R].互联网文档资源,2012.

[2]杜鑫(导师:熊西北).中国部分高等体育院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10.

[3]张德生.综合实践课在特殊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4).

[4]中国特殊教育行业调研与前景预测报告(2012-2016)阿里巴巴fiendy999的博客,2012.

[5]梁春艳.特殊教育方向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3(2).

[6]什么叫特殊教育.网络,2011.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第5篇

新视角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突出的是特殊教育的本质问题,突出了将特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和建构特殊教育课程,突出了特殊教育的特点,使得特殊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在特殊教育的基础上统一。也就可以认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应该具备特殊教育素养和教育素养。从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字面意思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首先是教师,所以其应该具备一般教师最基本的素养;然而,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又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求其具备特殊教育的基本素养。从教育素养和特殊教育素养两个层次去建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系统,是一个比较新的视角。高校特殊教育素养主要包括特殊教育知识、特殊教育能力、特殊教育情意、特殊教育教理念。

二、特殊教育专业知识

(一)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知识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所具备的特殊教育知识,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特殊教育领域的知识,而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通识知识体系。即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目前已经开设的传统关于特殊教育的通识课程主要有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特殊教育基本理论等,这些是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的通识课程。但由于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的教师是面对有特殊需要的群体,所以作为一线特教教师培养人的高校教师除了具备上述基本知识外,必须建构一个完整的跨学科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一方面要了解不同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理论;另一方面还要对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结构,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这样才能既考虑特殊教育学科自身的逻辑化知识,又能与多学科建立横向的综合化知识结构,丰富和完善已有的通识知识体系。这种有机联系的立体化交叉建构的特殊教育通识知识体系才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必备的知识,也是适应新时代对特殊教育要求的基本保证。

(二)特殊儿童知识

特殊儿童是特殊教育的对象,作为特殊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而作为一线教师的培养者,高校教师就应该具备更广泛的关于特殊儿童的知识。除了一些基本的特殊儿童知识,特殊儿童的环境与适应知识,特殊儿童相关的法律知识,特殊儿童一般心理特点等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基本知识,如传统的盲、聋、哑儿童的基本知识,现在社会新型的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孩子方面知识。具体来说,盲童的盲文;聋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手语知识;自闭症、智力障碍、脑瘫孩子的康复知识等。只有充分地掌握特殊儿童的相关知识,才能有效地培养职前特殊教育教师,使这些教师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快速地进入角色。

(三)特殊教育方法论知识

高校特殊教育方法论一直以来主要借鉴的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为特殊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手段、方法和工具。在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的体系中,既有定性层面的研究方法,又有定量的研究方法。我国传统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很重视定性的研究方法,尤其是个案法、观察法和田野法的广泛运用,主要停留在哲学层面的研究,这是其主要的优点,也是其主要的突出缺点,缺乏切实可靠的定量研究。一般的个案法、观察法可以有效地搜集第一手的材料,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但是其不能代替特殊教育中的定量研究。高校特殊教育的一般研究方法主要是定量和定性研究两类。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掌握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个案法、访谈法、调查法。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搜集事实材料和相应的数据。从思辨的角度主要是演绎、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其主要是处理已经搜集的感性材料,将这些感性材料进行梳理,使其上升为理性材料。特殊教育方法是特殊教育知识和能力的中介桥梁,将其纳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特殊教育史知识

特殊教育史记录了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其向我们展示了特殊教育的产生、发展和规律,这些内容对我们的特殊教育学习活动有重大的意义。特殊教育史为人们提供各种有效的经验,指引着人们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有效地激励人们不断地探索追求真知。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一方面应该掌握广泛的特殊教育史料,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地将这些历史资料运用到特殊教育实践中,产生积极的意义。特殊教育史的主要意义在于,其一方面为特殊教育课程增加人文性,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特殊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其历史文化,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性;此外,特殊教育中有了特殊教育史,学生就更能有效地把握特殊教育的本质,懂得特殊教育究竟是什么,特殊教育知识是怎样产生的,特殊教育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特殊教育和特殊教育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目前,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也十分重视特殊教育史的教育。高校特殊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特殊教育史能为特殊教育学科课提供重要的历史背景、原理、概念和现实的来源等,显示出特殊教育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修正、发展的过程,是特殊教育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特殊教育史相关内容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既要有西方的,也要有中国的,同时要筛选一些对培养学生的特殊教育素养有重要现实价值的史料。内容可以有多种呈现形式,在特殊教育教学中,可以把这些史料作为新知识的背景材料,或者单独的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教学。

三、特殊教育能力

(一)特殊教育教学能力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必要的教学能力。其必须具备特殊教育教材的剖析、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与反思、个别化教学方案设计能力。首先是教材剖析能力,由于相当一部分的教学材料都是针对普通教育的。所以在对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上要对已有的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其次是教学设计能力,其主要是对教学过程、步骤等的具体规划能力。在高校特殊教育中主要体现为根据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是整个设计的核心,也是关系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素养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所以高校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具备教学设计能力;再次是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好的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评价和反思。所谓教学评价是指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教学反思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情况的评价,这对刚入职不久的教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快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是个别化教学方案设计能力,在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教学中不能忽视对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个别化教育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所以作为培养者也应该具备制定个别教学计划的能力。具体要求培养学生了解特殊需要儿童的现实状况的能力,培训学生具备制定年度或短期目标的能力,然后是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服务的能力,以及特殊需要孩子的个别化服务的起止日期和整个过程测量标准的制定能力。特殊教育教学能力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能力

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能力。“诊断”一词属于医学用语,意为“了解病情后对病人的病症及其发展状况作出判断”。教育诊断则是指分析判断影响儿童学习结果的生理、心理或者行为表现及其原因,以便为教学计划的制定及辅导治疗提供依据。诊断包括身体状况的一般诊断,也包括心理诊断。在对身体进行诊断时,主要考察特殊儿童的体重、身高、呼吸和脉搏、血压、感觉和神经系统;对心理方面的诊断主要涉及人格测验、能力测验、智力测验等方面。一般而言,针对特殊儿童的诊断主要从认知、语言、智力、情绪、社会能力、身体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不同的测验都有可靠的测量工具和专业人员进行测验。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有效的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诊断评估,才能为他们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治疗。所以为了培养出能适应社会需要,作为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就应该具备对特殊儿童的诊断和评估能力,这也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特殊儿童康复训练能力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能力是现代社会对特殊教育教师的新要求。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如听力障碍、脑瘫、自闭症患者对康复训练有着较高的要求。作为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者就应该具备相应的针对不同类别的特殊孩子的康复训练技能。首先,针对听力障碍的康复技能主要是语言训练,语言训练包括呼吸训练、构音、语畅、语言发育迟滞、口吃等方面的训练,针对不同的障碍又有不同的训练方法。这些技能对听力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脑瘫孩子、智力障碍孩子在语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这些方法也适合脑瘫孩子的康复训练;同时脑瘫和自闭症孩子因为身体各方面的原因存在感觉统合失调,所以在康复训练中又必须配合感觉统合训练,对其平衡觉、触觉、前庭觉进行有效的训练,针对不同的器官的失衡情况,又会有相应器材的选择。这些都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在新形势下必须具备的康复技能,只有具备了这些针对不同特殊儿童的康复技能,才能有效指导大学生学习相应的康复技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所以具备特殊儿童康复训练能力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能力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第6篇

特殊教育 解释引导 家校互动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55-02

特殊教育是运用特殊的方法、设备及措施对那些特殊的对象进行的一种教育。所谓特殊的对象,狭义的是指那些身心有缺陷的人,比如说盲、聋、哑、智力落后或肢残、疾弱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广义的则还包括那些超常儿童、有品德缺陷的问题儿童和精神病的儿童等。特殊教育可以给残疾人提供适合其特点和需要的教育,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进而顺利地融入主流社会,这也是实现教育平等和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特殊教育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寄宿式学校中接受教育的,与学校教师接触时间长,与家长接触时间短。本文从特殊教育中家校互动的意义入手,尝试提出适用于寄宿式特殊教育学生的家校互动的策略,达到促进特殊教育发展的目的。

1特殊教育中家校互动的作用

1.1家校互动有利于对特殊儿童的关爱和教育

特殊儿童是学校和家长链接的桥梁,家庭是儿童、特别是特殊儿童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家校互动对广大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最爱,特殊儿童家庭也是如此。家长和学校的共同目标都是让孩子们健康顺利地成长。但是还有不少家长认为,把自己身心发展有残疾或障碍的孩子交给特殊教育学校,就绝对地放心,其实这些家长忽略了特殊儿童的内心比普通儿童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因此,在对特殊孩童进行教育时采取家校互动这一策略是十分重要的。特殊孩子在身体上或者是精神状态上相对于正常孩子来说总是有些缺陷的,这些孩子的内心需要更多的则是学校和家长为其制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时刻关注其内心的感受,孩子才可以在失去健康的情况下,能在精神上感到快乐和幸福,其内心的伤痛才能治好,学校教育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2家校互动有利于提高特殊教育的效率

家校互动合作是家长与学校教育工作者从各个方面进行的教育合作方式,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健康成长。家校之间坦率而真诚的交流沟通是良好家校互动关系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两者共同努力,才能提高互动的成效。家庭教育参与到特殊学校的教育中来可以及时地、更好地、更有效率地帮助特殊家庭解决教育子女的问题,从而拓宽学校的德育渠道。家校两者合作使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走上正轨,可以促使双方更好地互通情况,互相配合,了解特殊孩子的具体成长过程,提高教育的成效。

2特殊教育中家校互动的策略

2.1注重个性化教学,实施全方位互动

特殊教育学生和正常学生相比较,有更多的个体差异。这些差异使他们在教育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特殊的需求,满足这种需求,仅靠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分别设置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特殊教育的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一些个性化的教学。个性化教学是适应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实质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有利于学生发展、适应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核心是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当然,个性化的教学不仅仅需要学校这方面的努力,而且需要家长和学校双方面的共同努力。在这一点上,家校互动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互动。第一,家庭学校的互动应该围绕着如何做才可以使学生全面发展来进行。家校之间应该基于特殊学生的身心健康、他们的兴趣和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进行特定的教育。第二,要努力构建探索性合作关系。家校互动不仅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同时也应该是家庭和学校根据学生的发展进行的一种探索性合作形式。第三,充分利用各种合作方式来为这些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第四,作为互动的主体,家长与教师应该彼此尊重,经常性地开展交流对话。经常性的交流可以促进互动双方对特殊孩子的了解,只有了解孩子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促进特殊孩子的健康发展。

2.2理解障碍学生的家长,积极进行解释引导

当家长和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一起工作时,他们自然就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一起工作,就必须相互交流,而有效的交流有赖于合作双方对对方负责、对对方困难的理解与尊重。对于教师来说,与家庭合作的关键一步就是要理解障碍儿童对整个家庭带来的挑战和影响。

对家庭来说,有障碍孩子就意味着家庭要面临经济的、物质的、精神的甚至是家庭关系调整的巨大挑战。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很多有障碍儿童的家长在刚刚得知自己的孩子不是正常孩子时,他们的情绪都比较异常,比如说非常震惊,怀疑是不是诊断错了,等等。他们很难冷静地面对自己孩子是残疾或者不正常的事实,总是想方设法到处求医,希望能够拯救自己的孩子。当他们终于接受事实时往往又开始内疚、压抑和失望。常常不能理性地对待孩子,往往出现两种极端的倾向:一种是对孩子过于保护,导致溺爱;另一种是不愿养育孩子,甚至遗弃孩子。

对于特殊教育教师来说,一定要理解障碍学生家长的心理反应。要根据不同特殊教育学生的情况以及家长面对自己孩子时不同的心理特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对于那些把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但思想上仍不愿接受孩子的障碍事实,或是在心理和态度上产生一些反复的家长,特殊教育教师应该给予理解和尊重,要通过耐心的解释和引导,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 教育任务 发展新路 探究

特殊教育,是对盲、聋、弱智国民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的对象特别,自然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也与常规的学校有所区别。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认识特殊教育的教学任务,达成特殊教育学校的育人目标,进行阐述,以及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未来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有益的探究。

一、特殊教育教学任务的阐述。

特殊教育教学任务的实质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是特殊教育教学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并体现在课程与教学内容之中。特殊教育教学任务的决定,受教育目的、学生的身心差异和年龄特征、科目性质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同时,各类别的特殊需要学生及各不同教育阶段也有着具体的目标和要求。特殊教育教学比起一般的教学任务更为艰巨和复杂,具有如下特点。

1.在传授相应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强调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特殊教育教学在传授相应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社会适应性能力的培养。特殊教育对象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具有基础性。因此,学生学习的主要是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及各种技能,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以及语言文字等知识和应用技能。但是,由于特殊学生受盲、聋、弱智等障碍的影响,许多学生在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低于一股学生的常规的水平,因此特殊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中,特别注重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包括生活、学习、劳动、人际交往能力。

适应性技能领域的训练一般有四个方面:生活自理(包括自我照料、居家生活、社区休闲、自我保健与安全等)、功能性学科(与学生学校学习和个人的实际生活有直接关系的认知能力培养,包括阅读、计算、写作等基本技能)、沟通交往(包括沟通、社交等)和职业劳动。不同的障碍类别、不同的障碍程度,学生所需的适应性技能训练要求也不一样,对于大多数智力障碍、重度障碍或多重障碍学生,适应技能的训练往往涵盖了所有的领域。

2.在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时,注重潜在能力的开发。

特殊教育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时,注重通过潜能开发来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体力是教学活动中相辅相成的一对任务。智力是人的认识能力,一般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体力是人体活动时所能付出的力量,而能力则是指运用知识所进行的智力活动,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潜能是人潜在的还未成为现实的能力。智力的发展决定着人的潜能的实现与发挥,体力的发展支撑着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实现。大家所熟知的周舟,虽然在数理逻辑、语言乃至绘画等方面存在着功能限制,但在他的智力结构中,音乐智能却明显地占据优势。但这种优势潜能往往是潜在的、不易被发现的,所以,在特殊教育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的途径更主要的是通过缺陷补偿与优势潜能的开发来实现,这也是培养创造才能在特殊教育教学中的体现。

3.在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基础时,渗透身残志坚的生命意识教育。

特殊教育教学在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基础时,注重渗透身残志坚的生命意识教育。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特殊教育教学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时,非常重视渗透身残志坚的生命意识教育。所谓生命意识教育就是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其本质在于尊重生命以及生命的价值。

二、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遭遇的瓶颈分析。

特殊教育的发展,在我国来说,相对起步比较晚,大城市还要早一些,中小城市发展更是又晚又落后,许多县根本还没有设立特殊教育与特教学校。然而,接受教育是我国每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但由于特殊需求学生自身成长的先天不足,为他们接受他们必须接受与其他正常学生一样的教育带来许多不利的因素,特殊教育的发展遭遇到以下问题:

1.由于大部分盲、聋、弱智等障碍的孩子出身家庭经济条件都不够理想,许多特殊需求的学生对接受特殊教育,只能望洋兴叹。整体来看,我国特殊需要的孩子入学率还很低,远远不及发达国家殊需要孩子的入学率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2.特殊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遭受师资的培养与培训限制也很大,我国目前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学校过少,培养出来的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远远满足不了特教事业的发展。

3.另外,长期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一份对特教事业执着的爱,工作辛苦而不被人们看好。其根源是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待遇偏低,吸引不了真正优质的人才来从事特殊教育事业,一方面是我国培养的特殊教育教师数量过少;另一方面由于待遇问题,造成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改行从事其他行业的现象屡见不鲜。

4.特殊教育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不是太佳,没有得到社会与家庭的广泛认可,这也是特殊需要孩子入学率不高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走“学习――康复――就业”一体化教育新路子。

从上所述看出,要发展特殊教育事业,让特殊教育造福于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的本人与家庭,服务社会,不仅需要家庭有较多的付出,也需要国家加大资金投入,专业部门加强业务指导,更需要社会有识之士献出爱心,通过无私捐款来关心与支持特殊教育的发展,才能真正发展壮大我国的特教事业,造福特殊需求的孩子。

另外,就特殊教育的学校与特殊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在从事特殊教育时,要处理好特殊教育知识的传授与身体的康复,以及引导特殊需要孩子将来就业的关系,走“学习――康复――就业”一体化特殊教育新路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家长感到对特殊需要孩子进行特殊教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孩子人生必须接受的一种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特殊需要孩子接受特殊教育,特殊需要孩子接受了特殊教育后,将来走向社会时,能更好地从业,自食其力,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唯有如此,才能更进一步迎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措施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不同于其他学生,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创造条件,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学习,课堂上尤其应侧重对特殊教育学生的尊重,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问题提出

对于接受特殊教育学生的培养,应该符合特殊教育目标。应该根据特殊学生的能力,编制特殊教育语文教材、课程标准等,以满足特殊学生在心理和生活上的需要。在特殊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应该首先进行语文能力的测试,对学生语文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即包括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测试,也包括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试。

2尝试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愉快教学模式

2.1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唤起学生兴趣

教师是一项伟大的职业,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尤其是对于身体有却显得孩子来说,更应该受到教师的特殊关爱,只有教师对学生真心投入,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些特殊学校的孩子是住宿生,更加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帮助,教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还扮演了母亲的角色。我们的教师需要在生活上给这些孩子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一些具体的问题,用关爱和尊重的态度对待这些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如果学生在学校能够体会到深深地爱,他们一般不会想家,会特别喜欢在学校生活,有利于帮助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树立自信,保持愉悦的心情,还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除了给学生必要的关爱,还需要多给学生爱护,鼓励学生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给学生表扬鼓励,使学生增强自尊心,激发积极上进的欲望。对于有缺陷的孩子,我们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过严格,更不能觉得他们低人一等,我们需要对他们有恰当的要求,了解这些学生的情况,对于语文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对待;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事业没有责任心,对这些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过分的要求,会严重影响这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2.2巧妙运用直观教学

弱智儿童自制力较差,如果想使他们一直专注于教师讲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同时需要直观教学手段。直观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给弱智儿童多种刺激,有利于为弱智儿童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激发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弱智儿童轻松学习。弱智儿童对语文充满兴趣,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接触实物,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的实践,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表述出做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重视弱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心理重建

3.1激发学生多问

学生进行学习实际是在心理上重新组建,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最关键的一步是善于提出问题,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才有利于问题很好地解决,而且对于一个好问题的提出本身就具有很大价值。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努力的营造一种轻松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特殊教育规定的教学目标。

3.2鼓励学生多说

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学生说话的过程实际是把学生内心的想法、情感用语言的形式与外界的沟通。说的过程是弱智学生在对语言有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表达语言的过程,能够体现出弱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弱智学生先天性大脑存在一定的缺陷,再加上后天受到的教育不足影响,导致弱智儿童在思想上一般都比较迟钝,对外界事物刺激做出的反应都比较慢,口齿不清、发音不清晰,语言表达困难等影响这些孩子语言的发展。因此我们的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学生在说话能力上的训练,可以为这些孩子组织一些活动,多给他们一些说话的机会。如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说的机会给我们的孩子。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应该抓住教学重点,侧重讲解一些重点词语,在讲解这些词语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去把握意思。这样既有利于发展这些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有利于这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体会自主创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让这些孩子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文章内容。

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问”“读”“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语文建立良好的心理过程,通过这些孩子对不懂得知识提问,教师耐心解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爱学习的热情,有利于鼓励他们自主为自己确定学习的小目标。读是锻炼学生理解课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知识。说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多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我们的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需要根据这些孩子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是这些孩子能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真正有所收获。

4小结

教育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这些孩子的语文能力可以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得到锻炼,学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让这些孩子能够有所收获,促进我国在特殊教育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燕.培智学校语文教育套件使用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0,8(24):109-110.

[2]边照雪.特教学校教师如何开展语文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5(16):128-129.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特殊教育 关爱 耐心 心理调适

特殊教育之所以“特殊”,首先是因为教育对象是一些不同于正常孩子的特殊群体,多存在听力、视力、智力落后、言语、情绪和行为等障碍。其次是教育方法的特殊,除了使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外,更多的是使用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他们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在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我又逐渐发现了另外一些“特殊”之处,就是在教学中,关爱、耐心和心理调适也有特殊作用,会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体会到爱,更好地融入正常生活,收获更多的信心和快乐。

一、关爱是特殊教育的基础

面对着一个个异于正常孩子的特殊孩子,教师要给他们更加特殊的关爱。一把糖果、一个拥抱能让他们更喜欢你,整理衣物鞋帽、扶他们走下楼梯能让他们更相信你,有了喜欢和信任,才能使他们在学习时更好地配合教学。把更多的课余时间留给孩子,陪他们游戏,和他们交流,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你会发现,他们的眼神清澈,他们的笑容灿烂,他们对新事物、新知识充满兴趣。关爱对他们来说是生存的希望,更是成才的阶梯。

二、耐心是特殊教育的关键

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特殊孩子在理解、记忆、操作、认知等方面的能力远不及正常孩子,这也是制约孩子发展和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所以需要教师有更多的耐心。一个音节、一个数字、一个笔画、一个动作都需要上百次的重复讲解、演示。在教学中,还要辅助图片、模型、手势等形形的手段,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注意,加深他们的记忆。有时还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单独辅导。耐心的背后是枯燥和艰辛,也正是因为耐心,才让这些特殊的孩子收获了知识,体验了快乐。

三、心理调适是特殊教育的辅助

对于特殊孩子甚至家长来说,心理上的调适尤为重要。它是教育能否持续能否取得成效的支撑力量。由于自身情况的特殊,面对歧视、嘲讽、讥笑……很多孩子选择了逃避躲藏,即使是在群体中,他们也会因为自尊和恐惧,而采取哭闹、摔打物品、沉默等方式保护自己,宣泄情绪。所以帮助他们调适心理非常重要,带他们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和健全孩子交流、游戏;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家长;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这些方法会逐渐帮他们树立自信,走出心灵阴影。也只有这样,才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智力低下儿童 特殊教育 好教师

特殊教育(special education)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1]。相较于普通教育,特殊教育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杀婴保种”政策,中国人的“祖宗缺德”、“老天爷怪罪”思想,就连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都主张制定法律消灭畸形儿等一系列思想与做法都严重阻碍特殊教育的发展,但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前南斯拉夫总统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曾经立誓说:“宁可少办一座工厂,也要多办一所特殊学校。”美国的许多社会组织,例如全美智力落后协会、全美智力障碍者协会等都致力于为这个“特殊”群体的服务。在当代,当人们越来越看到发展特殊教育对于国家教育的整体水平的重要性时,研究特殊教育就成为必要与必然之事。那么,在竭力追求发展智力低下儿童教育时最应当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当然是教师问题。毫无疑问,智力低下儿童是特殊教育要面对的主要对象。智力落后儿童的正常的心理、能力发展的水平较低。这种低,充分表现在各个方面。首先表现在认知方面,如感知觉的速度缓慢、记忆能力差、思维水平低,等等。其次表现在生活能力或生活适应能力上,如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较慢、发展的水平也低,表现在5-6岁还不会使用筷子等方面。再次,表现在言语、语言上,如成年即使受过教育也不会使用书面语言,四五岁了还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样讲流利的母语等。还有表现在情感、意志及个性等方面,如看上去是一个大孩子,却像幼儿一样说哭就哭,说笑就笑[2]。所以要使这些特殊的孩子像普通的孩子一样,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相当有难度的。相应的,老师在教学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就应当更多,更大限度地发挥主导性。这是我将特殊教育教师作为研究特殊教育的核心原因。那么在特殊教育既临挑战又临机遇的现在,从教师的层面来讲,我们应当如何更好地推动特殊教育的发展呢?

2015年9月9日,为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并提出让人印象深刻的做好老师的四个标准。我认为作为教师群体中重要又特殊的智力低下儿童教育教师,更应当学习借鉴这一标准,以此推动特殊教育向前发展。

一、做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

在发言中,对于这一标准的解读是: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同时,好老师更应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从特殊教育出发,智力低下儿童教育既应当遵从这一标准的普遍性,又应当有一些特殊的内涵。一方面,特殊教育教师应当追自己的梦,有自己的特殊理想信念。对智力低下儿童进行教育并取得显著成效是一个艰难并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坚定信仰。早在很多年前,特殊教育之父伊塔德就用教育野孩子的实践向我们证明“智力落后者同样可以接受教育”这一道理。教育界泰斗夸美纽斯曾说:“假如教员肯充分卖力气,人是可以被琢磨好的,即使是心智低弱,同时又很怠惰的人。”[3]所以在如此多巨人的肩膀上,特殊教育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教育工作充满信心与理想。另一方面,在“中国梦”盛行的年代,智力低下儿童教育教师也一定要让这个特殊群体有筑梦、追梦、圆梦的抱负。从具体做法上讲,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特殊教育观,细心观察孩子身上的亮点,不要人为地剥夺机会。其实,智力低下儿童实现自己理想的事例并不少见。1985年6月17日,我国加入了由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妹妹尤尼丝・肯尼迪・施莱佛女士创立的旨在为全球1.7亿多名智障人士提供参与运动的机会,提高其生活质量、社会理解度的国际特奥会,年底,我国选派了首批特奥工作者赴香港参加特奥知识和教练员培训,从此越来越多的教练员、智力低下儿童教师开始鼓励儿童追求特奥梦、金牌梦,让许许多多智力低下儿童走上人生大舞台。可以说,每一块金牌背后都有教师的技术指导、悉心照料及热情鼓励。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培智中心学校校长王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王霞校长及学校老师以“发掘生命潜能,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帮助孩子、孩子们的家长克服教育、生活中的困难,坚持“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能被挖掘”的理想信念,给智力低下儿童的家庭带来生活的希望,在自己被评为省、市、区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省特奥工作先进个人之余,带领全校师生共同追逐特奥梦,在她的主管下,学校近几年来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学校”、“全国特奥工作先进单位”,使学校大部分智力低下儿童都实现特奥梦、金牌梦。在如今,“学者”现象大量存在,这些“学者”被定义为智力低下,可是有许多特殊才能,这些特殊才能体现在计算、记忆力、绘画、音乐等各个方面。所以,特殊教育教师一定要具有发现美的眼睛,关注学生的特殊才能,并鼓励智力低下儿童及其家庭将其才能发挥到极致,指导特殊学生追梦、圆梦。

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

从教师自身来说,做有道德情操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真诚的热爱这群特殊的孩子及认真地服务于特殊教育事业。不能身在特殊教育前线,人却在物欲横流的官场或商场。不能因为失去好奇心与耐心,随意体罚,伤害孩子。只有做到真真正正地干一行爱一行才能坚守心中的道德情操,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道德情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除了教书外,育人也是很重要的。《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的国民公德,懂得遵纪守法,讲究文明礼貌,使学生具有阅读、表达和计算的初步能力,发展学生的身心机能,矫正动作缺陷,提升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生活自立能力,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以上规定,可以明显看出国家对智力低下儿童的道德要求是相当高的。可是,智力低下儿童道德的提高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这一难题应当由谁来解决呢?智力低下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通常是通过模仿与重复以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来实现的。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所以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操就显得尤为重要。2015年5月19日,长春智障支持性就业实训基地―阿甘餐厅试点正式开业。这里的12名智力低下员工大多来自“善满家园”智障人康复托养中心。被评选为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的胡艳苹是其创办者,对于孩子们亦师亦母的胡艳苹在2001年便开始收留智力低下者,并在“善满家园”成立后和托养中心的其他老师一道对孩子们进行技能培养,通过教授给智力低下者餐饮服务礼仪、基本的传菜、清理、搬运等技能让智力低下者感受劳动的快乐。“爱劳动”、“自力更生”更是胡艳苹用自己的道德情操送给孩子们最宝贵的礼物,让孩子们养成具有优良道德情操的行为习惯。好教师应当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学生。当然,学会礼貌待人、学会与人分享、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细节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应当有自己的道德操守并用这些正能量影响一代一代的学生,为中国道德发展进步作贡献。

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的学识

特殊教育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医学和社会学共同构成了特殊教育的学科基础[4]。根据特殊教育的特殊性,特殊教育教师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一些医学常识,将一些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如正强化原理、条件反射原理等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学会急救、学会快速稳定学生情绪等。正如所说,扎实的学识应当包括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值得强调的是,教学方法是特殊儿童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构成因素。教学方法运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途径和工作方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教育现象[5]。随着世界教育的转型和中国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方法在不断改革与发展。掌握并运用这些方法,使特殊教育艺术化,是好教师学识扎实的重要表现。这些教学方法既应当包括普通教育常使用的方法,比如讲授法等,又应当包含一些特殊教育的特殊性。智力低下儿童最大的特点是智力低于实际年龄,普遍停滞在三到五岁的水平。所以,相比较于过分严肃的初中、高中课堂,教师应该进行更为轻松的幼儿园式教学。具体来说,教学方法应该倾向于直观化、活动化。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直观教具,通过游戏达到教学目的。总之,相关学科理论及教学方法共同构成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是好教师扎实学识的表现。一个真正的好教师也是永恒追求知识,不满足于现有水平的教师。就如同所倡导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该有一潭水。所以,为了更扎实的学识,特殊学校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汲取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的精华,剔除掉自身教育过程的糟粕,提高教学质量。

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智力低下儿童生理上有缺陷,使他们缺少很多的爱。长期遭受的冷眼和失败的体验,致使他们有非常严重的自卑情绪,认为自己是无能的,是不能获得他人喜欢的。逐渐地,他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愿与别人交往,不愿参与社会活动,但他们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求比其他人强烈[6]。因此,仁爱之心对于特殊学校教师尤为重要,只有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拥有仁爱之心,才能使得特殊教育顺利进行和发展。通过我对好教师标准的理解与对特殊教育实际的分析,笔者认为,特殊教育教师的仁爱之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特殊教育教师要有耐心。与普通学生相比,智力低下儿童由于接收能力、理解能力较弱,在教学中,即使是十分简单的问题,比如叫爸爸妈妈、如何穿衣穿裤、如何上厕所等问题都需要教学的不断重复才能实现。在教学过程中,丧失耐心的教师不仅会使教学过程中断,还会给学生产生许多不好的影响。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不要盲目提高标准,短时间内对学生提太多要求。其次,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要有恒心。特殊教育教师一定要具备这种坚持达到目的的决心,为实现特殊儿童发展这一目标克服种种困难,不断前进。在学生进步微弱时,也要坚信学生的可教育性,不要轻言放弃。再次,特殊教育教师应该细心。教室的座位安排如何、教师的穿着如何对任何学生都是重要的,特殊教育教师更要注重留心细节。如上所述,智力低下学生的进步是微弱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留心细节,关注学生细小的成功,以此鼓励学生、宽慰家长、激发自己。最后,我想强调的是这里的仁爱之心不应包括同情心。同情心意味着会从可怜学生的角度过多地给予溺爱,这样毫无原则付出的教师只会教出任性的孩子,真正拥有仁爱之心的教师应该是会制定规则的教师。当然仁爱之心还应该包括许许多多优良的品质,如信心、热心等。总之,特殊教育教师只有用自己热忱的仁爱之心才能获得学生的真心与爱,从而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如果说教师这个职业充满着快乐与挑战的话,那么成为符合“好教师标准”的特殊学校教师拥有的便是更多的快乐与更大难度的挑战。特殊学校教师既要坚信特殊教育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又要有勇气面对道路上的种种挑战。应对挑战时,要学会借鉴与吸收,既看到特殊教育的普遍性又看到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将普通教育提倡的方法、要求与特殊教育实践相结合,如本文中论述的好教师的标准与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实践的结合。只有这样,特殊教育才能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吸取精华、取长补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M].华夏出版社,2006.

[2]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肖非,王秀琴,李晓娟.共享阳光[R].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5]肖非,刘全礼.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6]管悦和.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A].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绵阳市社科联项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研究”(项目编号:MYS2014SZ05)子课题的研究成果。

上一篇:国幼教育范文 下一篇:煤炭企业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