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09 11:11:16

孩子心理教育

孩子心理教育范文第1篇

目前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那么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

首先,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所以,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提高幼儿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如新入园的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与之分开时,会经过或多或少的分离焦虑。表现为经常哭闹一阵,部分幼儿看到别人哭他也哭、别人笑他也笑,情绪不稳定。这时我们可为幼儿准备一些色彩鲜艳、材料轻软、安全的布娃娃、绒毛小动物等玩具,在教室里贴上幼儿与家长的照片,开设多个“娃娃家”活动区等,将教室装扮成家的样子,在日常活动中经常抱一抱、摸一摸、亲一亲幼儿,帮幼儿穿衣服、脱鞋子,以动作、表情等各种方式向幼儿表示亲近和,以增强幼儿自身的安全感和对老师的信任感。

人与人互为环境,对幼儿来说,教师就是其环境。要形成健康环境,教师行为态度必须端正,否则创造幼儿心理发展的健康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将给幼儿的心理抹上一层灰色。如有一位小朋友,他有香港脚,如果教师说:“走开、走开,你又脏又臭。”这样就会在他的心理造成伤害,而且也使其他的幼儿从小形成了不平等的观念以及对有缺陷人的偏见心理,并且从中染上了不尊重他人、小看他人的习性。可见,教师的言行态度是否端正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热爱、要尊重、要严而有格,不能借“严师出高徒”为口实惩罚幼儿,在处理教师和幼儿的关系中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民主、鼓励的心理安全气氛,对幼儿要公正、不偏爱,杜绝那些有损于幼儿心理健康的言行。

其次,以积极的情绪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的情绪与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成正比发展的,教师个性品质的不断改善,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之,教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教育对象,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幼儿教师每天要面对几十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操心,弹唱跳画说样样要做,心理压力相当大;再加上现在家长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自我卫生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教师要不断改造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积极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幼儿园来。比如游戏“我是小司机”,两个幼儿开车撞到一起便吵了起来,一位教师生气地说:“吵死了,到一边坐着,不要玩了。”另一位教师则加入游戏,以交警的身份进行调节,游戏正常进行。不难看出,第一位教师的处理办法使幼儿处于惊慌的状态,长此以往,幼儿变得胆小怕事,第二位教师则让幼儿愉快地重新投入游戏,处理方法较好。因此,教师要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态,为幼儿创设轻松、和谐、无拘无束的氛围,这是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孩子心理教育范文第2篇

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授知不仅要精与髓”,更要博”。要给孩子一碗水,教师需要一桶水,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教师必须对知识理论进行补充、完善并吸取。首先要有积极求知的心态去丰富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更多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的身体发育、成长情况,还要多阅读与青少年相关的心理学著作,了解启蒙阶段的孩子所表现出的个性特征、生长规律,结合平时的观察和每日工作笔记、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方式去寻求更完善的健康教育方法,确保教师能有针对性的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只有不断在这一领域进行钻研才能逐步让自己的心理学知识积累并且丰富起来,才能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让自己在工作中处于更高的平台洞察孩子们平时表现出的各种问题,才能有针对性的予以指导和引导,避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简单化、粗暴化、武断化。这个学习和积累是一个持之以恒、终身坚持的过程,把它日常习惯化,定期探讨,再融合相应环境材料、对象,升华理论,用于实践指导行为。

二成为生活有心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差异性、特殊性,在工作中应该做到“眼、手、口、脑、脚”五勤。多用眼睛去发现、观察,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去聆听孩子的心声、想法、认识,再把信息进行收集、整合、记录在自己的自带工作手册中,还要结合在平时的突发事件中孩子们所表现出的偶然性、特别之处,及时进行补充、更改、添加。再联系自己的工作与各项活动,掌握每个孩子的相关资料,做到心中有数、疏而不漏,准备充足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在采集信息过程中发现的特殊群体与个体更应给予关注,及时向其他教师探讨、协调,向同学了解交流,和家长沟通协商,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具体情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察之以行。

三教学与活动有效结合

教学是最常规的学校工作,真正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它对孩子良好心理的形成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好的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潜移默化的渗透,坚持用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调控学生、规范学生的人生坐标,并行之有效的引导最基本、有效的途径。诸如语文教学中的革命先烈主题,除了理解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学习他们的献身爱国精神,更重要的是多了解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之所以能做出惊天的壮举,并不是一朝一夕突发而成,而是一种伟大的、深远的爱国热情、祖国情感、民族荣辱等众多因素综合而成,巧用时机适时点拨,定能对小孩子如何更积极言听计从英雄主义起到震撼心灵的作用。此时,少而简的列举身边反面的例子分析这个事件的背景、动机与相关外界条件,让他们各抒己见,最后教师总结,这样正反相融合,剖析深层,定能触动孩子的心灵,唤起共鸣,并有意识地用现实和知识去检测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就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四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孩子的一天多半在学校度过,与众多的人、物、事都有接触,在相关事件的前提下利用这一有效途径,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今年,我班上有个同学由于个子小、瘦弱、内向而一直受同学欺负,平时的压抑和自卑让他很怯懦,各项活动他都不敢参加。我发现后很快制定了措施,语气上积极引导鼓励,让他不再胆小害羞。课后多了解和沟通,通过结对子找朋友活动,让他感到学校的温暖,发现他想象丰富这一特长,经常创造机会让他表现,博得大家的认可,活动中要求他参加。一段时间后,他变得大胆、活泼也更加自信,甚至愿意为班上更多同学服务,家长也反映他能与人沟通了。由此可见健康良好的心理教育对于塑造一个人,成就他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啊!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心理健康的有用人才,对社会有益、对国家有绩、对家庭有福,既是教育的希望,更是教师的责任。学业和心理健康相比,我相信心理健康远比学习成绩重要!

孩子心理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问题;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心理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受教学界和心理学界研究者们的重视。研究表明在整个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占据核心地位和起重大作用,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1999年8月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成为中小学开展心理教育的指导性文件,标志着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心理教育已经开始走进中小学教育体系的轨道。

1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校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力度偏弱。长期以来,心理教育一直未被列入中学教育课程结构,也没有相应的目标体系、教材和人员编制。许多学校虽然也开设了与心理教育相关的课程,但大部分形同虚设,或是没有固定课时安排,临时调整;或是没有专任教师随意指派。这样既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也不能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加以引导和治疗。其次,“应试教育”带来的误区。在高考指挥棒的导向下,教育行政部门以学校升学率的高低为准绳,评价学校优劣,造就了一批只会抓升学率的校长和教师。校长和教师也按传统思路进行“苦教”,要求学生按老方法“苦学”。这样成千上万的中学生身不由己地卷入“升学大战”,与接踵而至的各式试卷频频交手。程序化的应试现象,不仅淡化了素质教育,而且对许多学生造成严重的精神压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学生,所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

其次,家庭教育配合不够。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父母亲大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尤其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家长们更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类拔萃。因此,他们不惜重金从小对孩子进行多方面培养,千方百计开发孩子的智力。到了中学阶段,家长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购置了大量的辅导材料和学习设备,而且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他们在高度重视孩子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的家长与孩子之间连一点交流和沟通都没有,更不用说解答孩子心理发展中萌发的问题了。父母的这种重智力轻心理的教育结果,使孩子变得自卑、胆小、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心胸狭窄,知识单一。

2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对策构建

2.1 开设心理教育课。中学开设心理教育课,让学生掌握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解决在学习、生活、工作和休闲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开设心理教育课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心理教育课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通俗、系统地介绍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重点介绍青少年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并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协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容纳自己,调控自己。心理教育课强调学生的参与、自我教育和自主活动。我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收集自编教材,选择适当的教师参考书、定教育人员、定课时(每周一课),其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活动内容也十分丰富,包括知识讲座、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操作训练、作品交流、小组讨论等。心理教育课以中学生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获得学习、生活、社会适应与发展的技能。

2.2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使教师自觉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心理教育技术,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特殊的学习困难,机智灵活地处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学科渗透心理教育,要求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接受程度以及学校心理教育的目标,努力营造课堂教学的良好心理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交往关系,从而为学科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涉及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协同性、随机性、诱导性、顺应性、渗透性原则,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习适应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孩子心理教育范文第4篇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是一个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群体,中高年级的教育阶段正是他们心理、身体快速成长的时期,也是他们人生之中关键的体格、性格形成期。总结近几年的小学生心理教育相关数据,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义务教育的体系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相反,屡屡发生在小学校园的攀比、炫富、个性扭曲的案例却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这种事后的唏嘘并不能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问题,反而会纵容更多的孩子走失在心理健康丧失的道路上。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不仅表现在个性方面,还表现在情绪控制、心态培养等方面,所以教师在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应该做到全面、细致、富有爱心。小学生生性活泼,本性善良,具有极强的模仿力,所以也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错误引导,容易导致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作为新课改教育模式下的辛勤园丁,教师应该足够重视心理教育对任何一个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把握小学生心理变化动态。小学生的心理形成需要一个纯净的环境,同时也需要家长和教师给予适当的关注,因为小学生的辨识能力不足以区分社会因素的优劣,小学生的约束力不足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小学生心理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情绪变化是教师教学过程课堂内容的一部分,也是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环节。小学生在中高年级形成的情感爱好、价值观念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有影响,情感爱好决定了孩子未来的爱情观和个人欣赏能力,而价值观完全决定了孩子将来生活的方方面面。

2、关注小学生心理需求。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对孩子恰当地投其所好,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教学的乐趣。投其所好一般建立在了解一个人的前提之上,所以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是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点基础,也是对孩子爱心教育的起点。教师课堂上除了教授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对孩子情绪变化、心理需求的关注也是重要课堂内容。小学教育时期是一个人读书求知的启蒙阶段,对一个人一生的学习习惯培养起了最关键的引导作用,这个时期是孩子思维方式的形成期,也是孩子心理需求变化幅度较大的时期,因此关注小学生心理需求,适当给与正确引导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

1、开展心理教育课堂。素质教育要求义务教育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课堂安排也涉及这五项要求的具体内容,其中心理教育也属于这个范畴。虽然学校只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阵地,但是它的作用不容小觑,因为小学生接受的教育大多来自父母和教师,而学校的课程安排是他们接受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内容。在小学课程里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单单是指给每个年纪安排一名心理辅导员,而是指给每个班级的学生安排专门的心理教育课堂,由具有专业心理教育资格的教师来上课。根据不同班级学生年纪的差别,学校应该安排不同的教师教授与学生心理发展最接近的心理课程内容。素质教育还提出个性教育的理念,在心理教育的课堂上教师也应该实施个性培养的方案,随时关注不同孩子心理的变化,满足不同个性的心理需求。

2、与家长共同关心小学生心理发展。小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正确的教育,更离不开家长的关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给小学生树立榜样,他们对孩子心理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小学生接受心理教育的行为。不论是乡村教育还是城市教育,普遍反映出了家长对孩子心理关注度不够的现象,这种不乐观的现象也是导致现在小学生“早熟、早恋、叛逆”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不良现象再次出现在小学校园,为了达到最佳的心理教育教学成果,家长的支持和教师的努力是最关键的因素,二者相互沟通、协同努力是最完美的捷径。

3、号召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家庭,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最终都是为了适应这个“大家庭”,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也是为了以更好的姿态迎接这个“大家庭”。同时,小学生的成长也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而存在,而是需要社会这个“大家庭”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大环境,给孩子强健体魄和健全心理提供一定的帮助。号召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是指创设一种适合孩子成长,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有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热情主动学习的兴趣。

虽然“德智体美劳”五项要求没有明确提出对心理教育的具体规范,但是健康的心理是这五项全面发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项的发展都离不开心理和思想的指导。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适应社会的发展,顺应创建文明和谐社会的潮流。不论从社会的发展来看,还是从个人未来的发展来看,积极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孩子心理教育范文第5篇

时代呼唤心理健康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时候,心理教育刚刚起步。作为一所基层学校,只要认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定的实际措施――如聘用专职的心理教师,开展一定的心理教育活动,就能在众多的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公众注意的焦点。这几年来,我国不断发生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校园安全事件,推动学校心理教育逐步普及和深入,促使心理教育的评价标准也从“有和无”转化为“好和优”。也就是说,如果一所学校心理教育仍然停留在“心理咨询+心理教育课”的模式,便很难解决现在社会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体。人的心理素质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又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心理素质是连接生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桥梁,二者密不可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教育不能脱离开其他各门学科的教育而单独存在,完整的系统的心理教育也只有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特点,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如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中。学校不妨建立班主任与心理咨询教师沟通机制,定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一些目光忧郁、行为孤僻的孩子,灵活机动地选择谈话地点,让孩子认同心理咨询教师。心理咨询教师要切实为孩子保密,多听听孩子的倾诉,帮助其站起来。实际上,班主任也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其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让孩子充满阳光。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各种社会思潮,都在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心理。我国有3.67 亿未成年人,其中2亿多是中小学生。据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7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就有3000 多万各种程度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者,而且人数在不断增加。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俞国良主持编制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查表明:小学生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占10%左右,初中生占15% 左右,高中生约占20%。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下面是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2015年3月29日晚10点,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新建路一加油站内突然闯进一个受伤的少年,“他上半身全是血,大喊救命,说有人要杀他。”加油站工作人员看着眼前这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子,心想应是和“社会青年”打架了。但小伙子却说:“有同学要杀我,赶紧救救我。”受伤学生小曹是广安市中学高三学生。行凶者是他的同班同学小甘。小甘想自杀,但却因为害怕孤单刺伤好朋友想“一起上路”。其实,只要家长、教师多注意,就能提前发现孩子的心理“症结”;避免这样极端的事例。

除了上面的“厌世杀人”外,还有考试焦虑症。山东德州一中学生杨丽华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因此,她一直都在自我加压的情绪下紧张学习。长期的压力导致她严重失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就一片空白,数理化公式也忘了,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不会做了。她说:“我这一生完了,还不如死了算了。”

临近考试,大多数学生都患考试焦虑症,程度因人而异。显然,杨丽华是得了典型的考试焦虑症。所谓“考试焦虑”,是指由考试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生理上的紧张,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脑一片混乱或空白等;心理上的紧张则大多以担心的形态呈现,如担心考试时有一大堆题目不会写,担心考坏了被父母责骂等。这时,家长的耐心鼓励很重要。家长应该先接纳孩子的紧张焦虑,听孩子说说他的担心与不安,让他慢慢放弃那些不利的想法,进而缓解紧张情绪。

河北省特级教师马孟祥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会给学生讲故事,启示学生:世界上有一个非常奇妙的法则,那就是你愈是不看重它,得来愈是比较容易。那么,要让学生知道的是,真要取得好的成绩,就不能一直心系结果,而应当视之为平常事,并且享受走向这个结果的过程。

此外,社交恐怖症也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问题。“要我上台发言,还不如把我杀了!”刘鹏是名高中生,性格内向。上初中时,由于爱斜着眼看同一排的女生,引起了对方的反感。调换座位后,仍无法改变这种行为。后来,连男生也不愿意坐在他旁边了。从此,他便患上了社交恐惧症。教师说,每当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他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说话。患社交恐怖症的人,面对不熟悉的人讲话、在众人注视下运动或与异往时,往往会出现显著的、持续存在的担忧或恐惧,担心自己将面临窘境或耻辱。患者对所恐惧的环境一般采取回避行为,即使坚持下来也十分痛苦,经常会出现焦虑、多汗、面红耳赤等症状。

内向的孩子,在青春期如果不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就会惧怕与人交往,从而引发社交恐惧。因此,作为教师应及时审视自己对待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并及时纠正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孩子给予更多表扬和鼓励。孩子则要注意锻炼用大胆而自信的眼光看别人,为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础。

学生时代,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急剧变化。如果这一阶段发生的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的发展,本应无忧的年纪,也会从此蒙上阴影。

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

湖南省长沙市已经连续10年没有发生影响恶劣的校园暴力事件和涉师涉生重大恶性案件。原因是:该市中小学全部配备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所有学校都有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咨询室,心理教育成了陪伴学生健康成长的“好伙伴”。

2015年底,长沙市实验中学举行一场名叫“认识自己”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许多学生高兴地发现,原来别人眼中的自己是那么地不一样。学生刘帅说:“我觉得自己大大咧咧,但很多同学说我有内涵、有深度、有梦想,听到这些,我感觉很意外、很开心。”他的同桌姜语涵也重新认识自己:“我觉得自己不温柔,但很多同学说我很温柔。”该校心理教师毛巍嶷说:“现在一些学生不认可自己。这个团体辅导活动就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内心的正能量。”

在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二小学的教学楼大厅里,专门设置了学生心理信箱,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心里话放到信箱,心理教师看到之后,把回信放到大厅,学生自己去取。这样匿名的方式很受学生欢迎,因为有些学生面对教师会害羞,不好意思说出内心的想法。有了信箱之后,学生就可以写信将心里话告诉教师。

除了心理信箱,学校还设有心理咨询室。滨城区秦皇台中心学校的赵长征教师说:“学校一直都很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有几位教师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心理教师在学校上课,也兼顾着心理辅导,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就可以找到教师倾诉。”滨城区第二小学的李燕教师也说:“为了避免‘咨询’两个字,我们开设了阳光心理室,很多班会、少先队课都用来做心理辅导了。虽然没有固定次数,但是基本上是两周一次心理课。”

来自一线的观点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惠君: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时期,人们遇到的矛盾会愈来愈多,这就导致许多人心理上容易失衡。如果从小没有学会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世界,那么,又怎么能指望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10年前刚做心理教师的时候,学生们总是躲闪,将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混为一谈。而随着心理健康作为一门课程,学生们真正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自己该在什么时候主动寻求心理教师的帮助。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进步。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心理健康教研员符明:全省中小学生130余万。按照相关比例,应该配备持证专职心理教师2000名左右,可目前全省持证上岗的心理健康教师不足200人,有些市县甚至一个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都没有。海口和各市县学校情况比较好,其他学校确实还很不足。其中原因说明,有的学校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的是因为学校编制问题,也有的是由于心理课程没有明确的任务和指标,学校无法将心理健康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心理教育还有性教育,在目前中小学中都非常缺失。特别是心理教育,是非常薄弱的一个环节,甚至说是一个空白。当下中小学校都应该建立心理教育课程,一方面传授心理基本知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除此之外,学校应该有一些学生心理服务机构,配备心理咨询教师,及时地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一些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疏导与帮助。

孩子心理教育范文第6篇

健康心理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所谓的健康心理就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智力正常,情绪安定,意志健康,心理行为统一协调,人际关系和谐适度①。心理健康的人,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生活态度积极,人际关系和谐,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制。现代心理学表明,健康心理是一个人人格发展、潜能开发、道德品质形成、积极适应社会的前提,是一个人整体素质形成的基础。但是,从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严重忽视幼儿健康心理和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个性等人格素质的培养,致使目前儿童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独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难、任性、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创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不少儿童还存在种种心理和行为偏差。如孤僻、攻击、胆怯、多动、情绪障碍等等。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健康心理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二、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施幼儿健康心理教育,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和健康人格的要求,根据新的《幼儿园教育大纲》的要求,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目标为:1、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感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2、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3、能大胆地与父母、老师、小朋友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自信心。4、乐意寻求新的生活体验,有良好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5、做事有信心和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惧怕失败和挫折。6、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7、能积极主动参与集体活动,敢于自我表现。8、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协调合作、与人分享、有同情心、乐意关心他人。9、让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10、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遇到困难能主动想办法解决,有初步的责任感。11、能接受教师和家长的劝导,不任性。

三、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爱心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奥秘是爱,爱心教育是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基础。幼儿有得到爱、爱别人的需要。通过爱心教育,使幼儿得到爱的满足和学会从爱别人得到快乐,提高能力和自尊。1、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内容及要求1)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2)在共同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3)与家庭、社会合作,引导幼儿了解亲人以及自己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尊重。4)充分利用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适当向幼儿介绍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2、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让幼儿体会成功,张扬个性,发展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使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长。为此,从园长到教师都应“爱园如家,爱生如子”,以点点滴滴的爱倾注在每一个孩子身上,教师要实行“微笑服务”,要时刻用乐观的情绪、柔和的表情、适度的动作、温柔的语言与每个孩子进行情感接触和交流,对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因而使孩子们在师爱的摇篮中长大,也懂得了去关心和爱护周围的人。

(二)探索教育

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在与周围世界不断交互作用中逐步开展的,而多方位、多层面的环境能激起幼儿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形成健康心理素质,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自然角的设立区角活动、角色游戏室、科学发现室等的设置,微型社会景观的引人,让幼儿从观察中接触、了解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促进幼儿多种经验的获得,多种情感的体验,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使幼儿园环境成为一个立体的、多彩的、富有教育内涵、激发幼儿情感的无声的“教科书”,在幼儿探索学习时,教师应大力鼓励和支持幼儿交往与探索,为他们创设熟悉的、丰富多彩的新颖的、物质材料和环境。

(三)交往教育

交往建立在个人与社会联系基础上,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教师让幼儿学习一些语言或非语言的交往方法,丰富幼儿交往策略。2、为幼儿创设交往环境,提供交往机会。开展各种形式的幼儿活动和亲子活动,交往环境从与同班幼儿交往,发展到与同龄幼儿交往,与异龄幼儿交往,幼儿与家长的交往。3、以开放式教育拓宽交往空间,将人际关系延伸到社会,开展社区共建,家园共建、军园共建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幼儿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在园内大力开展各种角色游戏,如:我们在大、中班两年时间内先后开出了娃娃家、医院、戏院、公共汽车、公园、餐厅、修理店、理发店、照相馆、工厂、服装店、宠物店、茶馆、小舞台等50多个主题,仅餐厅小朋友就先后玩出了小吃店、中餐店、西餐店、火锅、串串香等5个节目,久而久之,游戏变成了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以巩固幼儿交往技巧,发展幼)七礼貌待人、主动交往、友好协商、谦让合作的技能。

(四)自主自理教育

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在平时生活管理中,通过每天幼儿擦桌椅、吃饭、管理自然角的种植、养植、穿衣、睡觉、叠被子等活动,和要求幼儿每天帮助教师和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等,帮助、鼓励幼儿自己克服困难,学会自理。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做到幼儿五“自由”(尊重幼儿选择主题、情节、玩具、角色的自由,尊重幼儿讲评自己的游戏的自由)。在集中教学活动中,让幼儿进行“自主性”学习,鼓励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教师尽量做到不把自己观点、想法强加给幼儿,注意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通过自由活动,锻炼他们自主交往、独立思考、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

(五)积极自我意识的教育

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幼儿健康心理的核心内容,幼儿对自己积极的认识来源于成人的尊重、认可和夸奖,从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学会带着“爱心”去寻找每个幼儿的闪光点,恰如其分地让幼儿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用肯定的语气、眼光、和神情鼓励孩子的进步。让每个孩子相信,我能行。让幼儿体验成功,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老师也应严格杜绝伤害、贬低小朋友自尊心、自信心的语言和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自我的尊严和价值,使其自我意识得到新的升华。

(六)创造力的培养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创造教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尊重幼儿学习的特点,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活动采取幼儿自主性的活动方式培养幼的创造能力。1、培养幼儿扩散思维能力,多向幼儿提扩散性的问题如“你们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谁能讲得和其他朋友不一样?”、“你们还什么好办法?”发展幼儿的扩散思维能力。2、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一个有创造力的人,除具有创造性思维外,还应有制造新物品的技能,凡是幼儿能做的事要让幼儿自己做,让他们在日常生活、游戏中学习独立使用工具、制作玩具、动手小实验。鼓励他们动脑筋,克服困难,使幼儿变得心灵手巧。

四、实施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把心理教育落实到教育行为上。1、首先,幼儿园应制定出幼儿健康心理教育中教师的语言、体态、行为规范,对教师在情绪、教育方式、管理、指导等方面作出详尽的规定,使教师有章可循。要求教师的教育语言和行为建立在平等的、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基础上。2、通过不断的反复研讨、实践,教师的教育行为应不断地提高,要求每个教师自愿地、努力地用亲切的微笑驱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胆怯,用慈爱的抚摸鼓励孩子的进步,用赞赏的话语肯定孩子的成功。“你真棒”,“老师相信你能行”,“别害怕,你一定会成功”等话语注人孩子们的心田,唤起他们的活泼、开朗和自信。

(二)开展心理辅导,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运用现代教育、幼儿心理学等理论,根据幼儿心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发展进行帮助、指导和服务。心理辅导主要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活动进行的。A将辅导者的要求内化为幼儿认知的活动,根据幼儿园实际制订出“健康心理教育”总目标和各年龄段的层次目标,三个年龄段学年的心理辅导内容安排,活动素材。B通过讲故事、情景表演、亲身体验、角色换位、游戏、竞赛、问题研讨等形式,帮助幼儿解决在平时生活和心理活动中面临的问题。内容包括:情绪情感辅导、交往辅导、自我意识辅导、家庭生活问题辅导等。通过心理辅导提高幼儿处理自己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健康心理的养成是多方面影响、多种行为活动综合作用形成的结果,这种整体性决定着心理教育必须通过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协同培养。而各种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必须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进行。1、在集中教育活动中,要求教师在制订各种活动目标时,仔细分析教材,领会其内涵。不光要有知识技能、习惯养成方面的目标,还要努力挖掘其心理培养目标,以充分体现一个活动指向多个目标的教育新观念。2、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团结合作精神。3、在自主性游戏和自由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条件,鼓励幼儿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礼貌待人,达到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在各种活动中,应尊重幼儿意愿,发展幼儿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让每一个幼儿真正成为各种活动的主体。

(四)家园配合,巩固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效果。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后备力量,任何活动的展开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也不例外。1、通过家长、父母、学校的授课,由园长亲自向家长宣传健康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及与幼儿成长的关系,指导家长如何协助老师搞好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工作。2、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近阶段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目标和群体、个体发展情况,教育开展成效和后一阶段的打算,布置与该教育有关的亲子游戏。3、通过“家园联系簿”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并指导家长如何对幼儿进行健康心理教育,通过家长早晚接送幼儿的间隙,与家长作简短交流、沟通思想、统一方法。4、通过“家长问卷”了解幼儿在家真实表现。5、以改善“亲子关系”为切人点,开展家庭教育咨询,交流家教经验,切磋家教艺术,让更多家长从传统家教观念中走出来。通过上述活动,使教师和家长配合默契,步调一致,使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得以落实。

孩子心理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三理教育;学生素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1?摇 文献标志码:A?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06-02

做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级的班主任,我们就更应该认识到三理教育的重要性。怎样才能结合三理教育提高学生素质,下面我就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正确认识开展“三理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传统的教育不断受到冲击和挑战。我国青少年中心理不健康,生理知识模糊,伦理知识毫不了解的占相当一部分。种种不正常的表现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的学生厌学、逃学、说谎、作弊、自私、任性、焦虑,不与其他同学交往,自信力,耐挫力差,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等。还有的女学生认为与异性同学拉手或用异性同学的东西就会导致怀孕,认为自己是从妈妈的肚脐眼中出来的,男学生对遗精非常恐惧,女学生对月经害怕得要命,对生理知识非常模糊,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与父亲的弟弟什么关系搞不清楚等,对伦理知识不清楚。这些问题不但严重影响着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也制约着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影响着一代人的素质。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教出来的学生,心理不健康,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出生的,不清楚自己与父亲的弟弟是什么关等,那么社会将向着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我们的教育将是多么悲哀。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开展三理教育的重要性,将以往那种教师就是单纯地教会学生知识的错误观念抛开,认认真真地开展三理教育。

二、协调各任课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调查发现如果一个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吸烟,那么这个班的学生养成吸烟习惯的要比其他班级的人数多的多。教师在学生眼中什么都是对的,大部分学生会模仿教师的举动。更有甚者有一部分学生还会刻意模仿教师的言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一定教不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一个在生理、伦理方面都不在意的教师也将影响着自己的学生。有的教师将在工作中受到的影响带到课堂中、有的教师在学校不注意自身的形象等,这些都对三理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作为教师要有比较高的素质,其身正不令而行,在三理教育中首先要对学生上好榜样着一课。

三、动员任课教师要敢讲

三理教育在传统的教学中是没有的,有一些教师认为三理教育中的有些知识让学生自己看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讲。其实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敢讲有些知识,怕学生笑话自己,怕其他同事对自己有什么看法。殊不知就是教师的这种“怕”,才导致学生对某方面知识的缺陷。也加重了学生对某方面的神秘感,从而刺激他们通过一些不正当的途径去了解。为此使一少部分人走向犯罪。如在中学的生理卫生课中有关生殖器这一节,能在课堂中完整讲完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教师讲这课时都是一笔带过,还有一些应该给学生讲的有关性方面的知识,教师更是不敢讲。调查发现青少年性犯罪率不断提高,这其中相当一部分罪犯是因为在课堂中没有受到应有的性教育而造成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三理教育,在课堂中要敢讲。

四、将三理教育溶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三理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不是靠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或者是简单的开设一两节课就能搞好的。要想能真正使学生健康的成长并了解有关的生理和伦理知识,必须坚持从日常抓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三理教育。既可以利用平时一节课,也可以利用班会时间或者升国旗时等大型集会时间。如上课结合课文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伦理教育,同时抓好生理卫生课对学生进行生理教育。也可在班会上开展专题班会培养学生的心理等其他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在全校集会上开展有关的教育等。注重与日常的教学活动相结合,同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全体教师都能参与这项工作。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三理教育真正与日常的教学活动相结合,才能使三理教育落到实处,提高三理教育的教育效果,同时还可以带动日常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

五、注重社会、家庭、学校的结合

三理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它不单单是学校一方的责任。社会、家庭也都有责任对学生进行三理教育,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如果在社会上或家庭里不相符那么就会影响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可信度,从而容易引起他们走向错误的一方。因此社会、家庭、也应注意对学生进行三理教育,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使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社会、学校、家庭如果有一方脱节,那将直接影响着三理教育的效果。有的家庭就不注意这方面的影响,孩子在家时父母经常吵架,有的还导致离婚,这样孩子在无形中就会受到影响。调查发现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有三成以上心理方面或多或少有缺陷。还有的家长经常在家进行打麻将、等不良行为,时间长了孩子也受到影响染上的恶习,从而走向犯罪的深渊。事实证明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同样社会方面对孩子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尽管学生在社会中的时间比较少。如有的地方在学校附近开网吧、酒店、洗头城等娱乐场所。还有的地方出现的傍大款、包“二奶”等现象,这些都冲击着青少年的防线,对孩子的成长都起着巨大的影响。开展三理教育必须要注重社会、家庭、学校的结合,只有社会、家庭、学校联合起来,共同对学生进行三理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我们必须认识到三理教育的必要性,同时采用各种方式将三理教育落到实处深入开展,让三理教育在学校开花结果,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颜小冬.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2]原春琳.教育部副部长的反思[N].中国青年报,2002-03-04.

孩子心理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农村 小学 心理健康 家庭 学校 社会 减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0041-02

小学心理专家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对于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的探究以及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家长、教师、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剖析

1.由家庭问题引发孩子的心理障碍

在我们学校就读的学生家长大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文化水平多数是初中或者是小学,由于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使得这部分家长在对孩子教育方式选择和应用上存在“粗暴性”的发展趋势,再加上他们所承受的家庭压力和就业压力以及诸多来自社会方面的压力,使他们只会不断地向孩子施压,而不会去关注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在他们眼里,成绩、名次高于一切。当孩子达不到他们预期的目标时,他们不会选择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孩子好好总结,争取下次取得优异成绩,而是冲着孩子大发脾气,有的还甚至采用“棍棒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小学生正是心理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得到家长、教师以及周围学生的认可、鼓励与尊重,家长采用的这种谩骂、体罚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小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同时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时间一长,小学生会变得自卑,严重的会有轻生的念头。此外,家庭关系的和睦程度,也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有关权威调查报告显示:80%以上的家庭关系不融洽或者单亲的小学生均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

2.减负,减出来的时间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成为广大家长关注的重点问题。我们知道,课业负担的减轻,有助于减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但是,值得广大家长考虑的是,减负减出来的时间,孩子都在干什么?网吧和游戏厅的老板大夸“减负”好,因为“减负”后,学生的上座率提高了,虽然国家对网吧等游戏场所进行监管,但农村的网吧老板却存在着“天高皇帝远”的想法,无视法律的存在,让未成年人进入网吧。长期迷恋网吧的小学生,很容易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不由自主地偏离自己的目标,开始变得浑浑噩噩,不思进取。有的竟为了得到上网的钱,做出意想不到的违法的事情。对于畸形化发展心理趋势,应该引起社会有关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深思,我们必须明白,“减负”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发展的空间,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学到更多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3.学校教师对待孩子的不正常的差异化因素

农村学校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相对来说比较低,比如,在潜意识中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对学习好的学生特殊照顾,对学习差的学生置之不理,更为严重的是有些教师还制止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进行交往,试想一下,这对教师眼中“学习差”的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多么大的伤害啊。其次,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度不够,由于农村教学设施的受限以及“小农经济”家长的影响,在校园中出现了重视学生智力培养,而忽视小学生德育培养的片面教育现状,再加上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淡薄,不能对存在有心理问题征兆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健康指导,耽误了最佳的心理治疗的时期,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二、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

1.教师合理引导学生的竞争心理

随着竞争在社会领域的日益普及,校园内学生间的竞争冲突也日益突现。学生干部要竞选,各种活动要评比,学生间竞争剧烈,合作之念却逐渐趋向淡薄。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各自为战,在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同学“和不来”,不懂得如何与他人共处共事,甚至不愿意或不屑于与他人合作。这种心理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馈出了小学生的亚健康心理发展趋势。因此要在班级管理中进一步加强合作教育。借助班会、主题队会、黑板报、宣传栏等阵地,采用主题班会、民主讨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列举国内、国际大量的合作成功的事例以及人炸、环境污染、核战争等需要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真诚合作才能解决的难题,向学生反复说明: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如果只知道竞争,不善于合作,注定要走向失败,使学生明白在班级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精诚合作、互相帮助、彼此关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达成共识。其次还要注重引导,使学生从精神上产生向往,要在班级工作中注重循序渐进的引导。在主题班会上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创设出一定的人际竞争冲突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不同角色的内心体验,同时实现心理置换,真正体会正确的人际行为带来的内心满足与愉悦,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愉悦合作发展心态。

2.学校建立心理教育机构,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首先,构建适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教育机构。作为学校我们要意识到,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在教育体系中起到了精神寄托和价值取向引导的重要作用。因此,本人认为,需要把专业化的小学生心理教育列入到德育教育工作的规范化运作日程中,通过建立班级化、系部化、全校化的学生心理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健康的心理既能为学习服务,又能有助与小学生健康发展。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契机,加强对小学生正确学习观的疏导、和谐人际关系的理解、高尚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工作,在心理教育实践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小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上,通过让小学生边参与边学习的方式,矫正不正确的心理观念。同时,心理实践活动的开展还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对待心理问题的适应能力,还能达到对于一些心理障碍进行自我诊断和自我调整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还需要具备一个高水平的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指导者”,也就是说,学校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对全校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指导培训,让教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有章可循。

3.家长撑起孩子家庭心理教育的保护伞

家庭是小学生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因此,家庭心理教育也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和教育观念比较传统,对孩子的心理教育的认知度还不够高,基于此,本人建议,通过开家长会,对学生家长开展相应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以提高小学生来自家庭心理教育的科学化指导。此外,家长还更懂得从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主动参加一些关于孩子心理教育的培训工作,以便达到正确教育孩子的目标。

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能给孩子施加过高的学习压力,不能让孩子意识到家长眼里除了学习就没有自己的位置存在,更不能让家庭关系成为孩子生活和学习的障碍。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障碍时,要及时地查找“病症”的根源,将“病症”消除在萌芽状态。此外,家长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要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让孩子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4.社会要营造良好的农村社会文化

良好的农村社会文化引领的是一种全局化价值观的潮流,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家长提高自身素养,而且为孩子们提供了成长的精神土壤,也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体结构中的奠基性工程。例如,对农村中的黑网吧取缔,也是营造良好的农村社会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教师、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协作。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育人思维观念,合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心理;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信念;在学校管理上,要建立切合实际的心理教育机构,落实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在社会发展上,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农村社会文化风尚。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每个小学生都能获得健康快乐的成长,都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

参考文献

[1]曹阳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J].人民教育,1996,(9).

孩子心理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农村初中家庭教育 优等生 心理教育策略

一、家长会:家庭教育最直接的策略

家长会是学校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家长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效的桥梁。在家长会上,学校能够了解学生在生活和心理方面的信息,家长也能从老师那里知晓自己孩子的优缺点,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为此,我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三次家长会,会上,除了学习,更注重讲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优等生往往会自我评价过高,把成绩的取得都归功于个人的主观努力和能力,因而产生自负心理。有的习惯了周围充满掌声、赞誉声和鲜花,只爱听表扬,经不起批评,抗挫折能力差,一旦遇到了挫折,就会很失落,甚至一蹶不振……针对这些现象与家长个别沟通,尽管学生成绩还不错,但在心理教育上家长可谓缺乏关注与经验。因此,我校向家长指出了多种不当的教育方法,为优等生全面发展服务,从而培养出在认识、动机、意志、情感等方面均优秀的学生。

1.理论培训。家长会上,班主任除了要展现优等生的优点,更要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解释优等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有着重要作用,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指导家长正确认识和处理家庭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不做溺爱型和专制型家长,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以鼓励为主,而不是只批评与攀比,减少家庭教育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2.交流经验。如果理论学习对于农村有些家长来说不是很能消化吸收,那么个别家长的现身说法更具有说服力。我们邀请在家庭教育上表现突出、学生德智体包括心理方面全面发展的家长将家庭教育的点滴,平时生活的言传身教介绍给其他学生家长。学生家长在佩服之余,都表示在家庭教育中会借鉴。

3.亲情沟通。理论也好,经验也罢,都是在讨论中学习。而家长与学生在家长会上的有效沟通才是最主要的家庭教育策略。平时学生心里想说的不敢说的话都可以写在纸上,可以是书信的形式,也可以是感谢信。家长有什么做得不好的也可以与孩子沟通,学生可以提出家庭教育的愿望是什么,希望家长怎么教育对待他,对于平时心理有想法而不敢对家长说的,家长会开了之后,学生与家长的心更近了,优等生的心理也变得更健康了。

二、家校通:家庭教育最长期的策略

由于农村家长有的外出,平时比较忙,要家长天天来学校也不可能。为此,在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家校通是最长期的家庭教育的策略。从学校的角度,教师每天可以用家校通与所有家长或者优等生家长沟通。首先明确沟通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可以简短而易懂的家庭教育理论,可以说说学生在学校的细节表现。特别是优等生的情绪、情感、心态等方面,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最好是以肯定的语气,让家长容易接受。多一点情感与理智的共鸣。有的家长通过家校通会主动打电话关心孩子的心理教育,并来学校与老师沟通,这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力的表现。

三、家长簿:家庭教育最贴心的策略

为了弥补家长会与家校通沟通不及时的缺陷,我校创新了“家长簿”家校合作模式。“家长簿”除了每天的作业、家长签名、老师期望外,更有每天从情感心理教育等方面的三方留言。可以是学生写给老师的悄悄话,可以是家长写给学生的心里话,可以是教师写给家长的教育寄语,等等。完成了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多层次的沟通,家长了解了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等。在每天的动态交流中,教师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提示家长针对孩子所存在的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同时,聆听家长的建议与心声。通过“家长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分享,及时解决了当日要解决的一些细节问题。

真诚,让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心理教育;沟通,让家长感受到了学校对孩子的关爱,家长更加关注、自愿地配合参与学校的工作。学校与家庭相配合,增强了学校的教育效果,形成了密切的工作网络,切实有效地关注了优等生的心理教育,让优等生展现他们绚丽多彩的风姿。

孩子心理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小学生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Elementary Student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XUE Ximin, XUE Yafen

(Piaohe Nine-year Compulsory School, Jiaohe, Jilin 132513)

AbstractStudies through this article understands our school district elementary student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present situation, although has some gratifying aspects, what but are more is lets us cause the value non-psychologically healthy factor, in view of this present situation suggestion, displays the school psychology education the leading role, the family auxiliary function, society's consolidated function. To establish an educational pattern that combines the school, social and the family.

Key wordselementary student;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influencing factor

0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当前小学教育普遍重视的问题。本研究对现阶段我学区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针对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漂河九年制学区(全镇)小学的300名小学生,男女各150名。

1.2 研究方法

主要是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同时也采取了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本学区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根据对我学区300名学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得出我们学区小学心理健康有令人可喜的方面,同时,也有引起我们要高度重视的非健康因素。

2.1.1良好的心理健康现状

(1)助人观念极强。调查中75%的学生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喜欢帮助他人。(2)集体观念较强。调查中63%的学生表现出,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家乡。(3)吃苦耐劳的精神。调查中79%的学生表现出,热爱劳动,经常帮助父母进行田间劳动。

2.1.2 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1)厌学心理因素。调查中15%的学生有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这样的倾向,有的同学不愿意学习。(2)逆反心理因素。表现为对家长和部分老师采取消极、冷漠的态度,对他人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待事情采取常态相悖的心理反应。(3)自卑心理因素。这类学生表现在对学习成绩,或由于生理上的某些缺陷,受到歧视、伤害等产生自卑。(4)任性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常无缘无故地大吵大闹,常有干危险事和愚蠢事的冲动。(5)焦虑心理因素。主要表现经常为一些小事烦躁不安、多虑或敏感 ,他们常感到莫名其妙的一些恐惧、一定程度紧张,上课遇到提问或考试以及各种竞赛心理表现就会出现异常等。(6)挫折的承受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和麻烦就不知所措或者哭泣感觉无助等。

2.2 本学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2.2.1 影响良好心理健康的因素

(1)居住方式层面因素。我们学区学生家庭居住的模式,以平房为主,这样便于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平时在一起交流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培养了孩子们之间互相帮助的好观念。(2)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层面的因素。长期的以村庄为生活结构的农村生活方式,一个村庄的利益关系每家每户的利益,是个传统长期的存在农村居民的每个人心中,这样,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的集体观念。(3)农村的生活习惯层面因素。从古至今,农村居民维持生计依靠的是劳动,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也在一代代的传承,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孩子们也继承了父母的吃苦耐劳的、淳朴品质。

2.2.2影响非健康心理的问题因素

(1)长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机制缺失,措施不当。小学生长期学校教育中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重视学生各科成绩,忽略学生身心健康成为普遍现象。许多小学生由过重的学习压力、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教师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造成的心理困惑甚至心理障碍等。(2)小学生自身层面的因素。因为小学生生理发育处在快速发展时期,自我意识与生理迅速发育不平衡,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不同步,容易动感情。同时,他们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生理、心理上的剧烈动荡和变化,使他们产生烦恼和忧虑,容易产生心理问题。(3)家庭层面的因素。家庭层面的因素主要是家长对孩子寄予的厚望,让孩子超负荷学习。使孩子生活上过分宠爱和学习上过于苛求,导致孩子心理失衡,对孩子心理发展十分不利,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4)社会层面的因素。由于小学生鉴别是非能力不强等原因,极易对各种思潮无目的、无鉴别地吸收和接纳。这样,有些信息会成为有害于身心健康的精神侵害孩子们脆弱的心理。(5)教师层面的因素。由于现在很多学校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与教师的工资、奖金发放、职称评定跟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在切身利益面前,不会顾及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教育方法与教学方法缺乏人性化,总是以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的优劣 ,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出现。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发挥学校心理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庭的辅助作用、社会的巩固作用。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学生心理教育模式。

3.2 建议

3.2.1 建立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首先要明确不同阶段小学生心理教育目标;同时学校还要要建立心理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体系;在心理教育过程中要遵守教育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娱乐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建立心理教育实践活动体系,同时小学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2.2 建立家庭心理教育辅助体系

建立学校与家长定期见面沟通制度,建立定期家长心理教育辅导体制,建立家长与学生定时沟通体制等来辅助学校对学生心理教育。

3.2.3 加强校园周边的文化建设

校园周边与居民居住区文化的建设对孩子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周边的管理,坚强居民区精神文明的建设,使小学生生长在一个健康的、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傅文弟.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8.

[2]杨燕.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4.3.

上一篇:统计学概念范文 下一篇:医学诊断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