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范文

时间:2023-10-25 04:10:46

孩子厌学篇1

当孩子出现厌学情绪,甚至拒绝再去上学的时候,我们做父母该怎么办呢?首先,要带孩子去医院,在排除身体原因后,再与学校沟通一下,看是否在学校里出现了什么状况,引发了心理上的问题?通过帮助孩子一步步解决所面临下列各种情况,从而战胜对上学的恐惧。

在上学的前一个晚上,鼓励孩子准备好书包和校服,同时确保按时上学。

给予孩子清晰的上学命令,如“起床”“穿衣服”等,用坚定而关爱的方式,增强孩子的安全感。

按时抵校将孩子交给老师,然后冷静地离开,别舍不得。

当您强硬要求孩子上学时,随时可能出现孩子大声反抗、发脾气甚至耍赖的情况,这些必须坚决忽视。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重要的榜样,当父母表现出放松、冷静,很好地自我控制时,孩子会模仿父母,这样可以帮助他战胜恐惧和焦虑。

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恰当的语气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反之会直接影响孩子面对困难和恐惧的自信心。

孩子在家里学习和生活时,不可避免地得到一些“利益”,如看电视、玩电脑、玩游戏和玩具等。一旦孩子不想上学,在家就必须绝对禁止使用和接触这些物品。

孩子厌学篇2

1、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2、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父母要找到背后的原因,对孩子进行开导,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3、对待孩子要有耐心,父母要多鼓励,少批评,实行奖励政策,激起孩子的学习欲望。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孩子厌学篇3

【关键词】厌学 思考 对策

目前,有不少孩子有厌学情绪,甚至有的优等生也不例外。求知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而追求快乐又是孩子的天性。若孩子因求知而被剥夺快乐,在苦的状态下学习,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要改变孩子的厌学情绪,首先要弄清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让孩子快乐学习。

一、应试教育之痛

过程还是结果——教学的本与末

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与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这也就导致许多教师在考试的指挥棒下更热衷于猜题,搞题海战术,从而忽略了教学的艺术性与身处其中的学生的感受,这应该是现今教学的一个重大误区。再加上教材内容的陈旧,单调,枯燥。在对中学语文学习的一项调查中表明:62%的人由于对所选课文内容无兴趣或难懂,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应试教育,舍本而逐末,是一种功利而短视的教育行为,必然导致学生在漫长而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日渐倦怠,从而丧失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二、教育者之歌

讲授还是倾听——教学主体的隐与显

平常,有的教师很善于言辞,他们课上滔滔不绝,口吐莲花,然而教学效果却未必佳。老师滔滔不绝会带来两个结果:其一,教师自己讲得越多,那么观察学生反应和考查接受程度的时间就越少,接受的反馈信息就越少,就越不能形成对教学效果的完全控制;其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成了一个听众,一个完完全全的被动接受者,被冷落、不受尊重的感觉会让主体的主动性完全丧失,也就会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讨厌这样的学习。难怪法国的一位教育家说:“二十一世纪最困难也是最有价值的是让教师闭上他的嘴。”

教师在“闭上嘴”的同时,还应该学会倾听。华东师范大学的胡东芳认为:“学会倾听,是当代教师的素质要求。”他指出倾听有五大作用:一是增加对学生了解的信息和知识;二是减少你与学生的误会和冲突;三是增加实现你及你的学生各自愿望的机会;四是能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五是能加深自己与学生关系。而我认为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给予了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唯有多听精讲,才能很好地解决主导与主体的矛盾。

三、家庭教育之切

责任还是兴趣——学习的动力与压力

当下,许多家庭教养方式有偏颇。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发展和赚钱养家,从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只提供给子女足够的零花钱,对于孩子的成长关心不足,孩子得不到情感上的支持与温暖,而家长一味的用物质付出作为资本来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些孩子吃喝不愁,学习成绩却每况愈下,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得不到满足的,学习体验是不快乐的,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甚至早恋行为的发生。

四、学生自身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

现在大部分学生学习被动,对学习感到乏味,又加上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如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赚钱思想,他们感受不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快乐,反而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

为消除学生中的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打破常规,推陈出新,使学生重新燃起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重新启程,扬帆远航。为此,我作了一些尝试,其具体做法为:

一、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对于孩子的厌学情况,青少年厌学心理辅导老师提出应该对其进行有意的辅导。

(1)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可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学生,他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调查表明,很多厌学的学生,他们一无特长,二成绩也差,有的只是一些不良习惯,如常上游戏厅玩游戏。

(2)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因此,老师和家长,尤其是家长及时想办法,辅导学生的学习,工作忙和有条件的可请家教,只有学生学习提高了,才会使他们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二、改变课堂环境,完成角色转换

常常有一些学生千方百计地逃避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许多教师对此也无什么良方。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逼迫只能导致他们更加厌学。相反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采用激励的方式可能效果更好。比如在处理学生背书这个问题上,以前我总是用抽查的方式,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最近我试着变换了一下方式,专门拿出课来,组织学习小组间的背诵比赛,参赛选手为全体同学,不点名,由同学自行站出来挑战其它组的任何同学,不应战或应战失败的就扣本组分数,并小施奖惩。这一下,学生的积极性就全部调动起来了。一方面学生可以示弱于老师,却不愿示弱于同学;另一方面,那些企图躲懒的学生也会被其他同学群起而攻之,而不得不痛下苦功。于是所有同学都开始争着背书,一些尝到了成功喜悦的学生,甚至不用我提醒,一到要背书的课文就提前背诵,还常常问我:“老师,什么时候比赛啊?”

当然,家庭中父母也应当尽量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家庭气氛。可以与孩子分享父母工作或创业的酸甜苦辣,这也是促成孩子成长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教学自身的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如果教学自身仍然墨守成规,不思变革,重复以往的错误,就必将为学生所厌弃。只要我们潜心研究,乐于创新,敢于实践,必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好学,乐学,会学。

参考资料

[1] 《学会倾听:当代教师的素质要求》.胡东芳华东师范大学.

[2] 《基础教育新概念:素质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3]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科学普及出版社.

孩子厌学篇4

尽管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很复杂,简单地进行“分类”容易产生误解和偏差,但我接触到的这些家庭走入同样的困境,从某些角度看确实存在相当类似的轨迹。基于咨询中得到的信息,这些家庭的内在动力过程,在我头脑中是这样建构的:

年轻的夫妻还未完成共同生活的磨合,新家庭的新成员就降生了。母亲尤其担心自己能否称职、能否给儿子足够的关心和照顾,这是1个足够分量的、合理的理由,将夫妻磨合中不和谐的内容隔离起来;与此同时年轻的父亲可能以努力工作(或其它形式)为关注对象,也许也是在回避自己建立的家庭带来的压力,于是年轻的妈妈把大部分关注都留给孩子,爸爸责埋头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夫妻间原本需要足够的时间学习相互适应,慢慢地变得不重要了。

几年过去,这个家庭的状态是:母子之间联系紧密,双方都有离不开对方的感觉(像不像热恋?);父亲比较沉默,他感觉很难插入难分难舍的母子俩,于是继续埋头为家庭创造生活条件;夫妻间的滋味有点淡。

再过上几年,儿子慢慢长大了,逐渐进入青春期,他开始越来越烦妈妈的照顾和管束,有时他会不理解父母之间的冷漠和不和谐,他和父亲相处觉得尴尬,不知道怎么和他接触;母亲对难以沟通的丈夫不抱什么期望,但越来越觉得孩子面临1个又1个关键期,必须尽全力照顾他、保护他,尽管自己已经相当疲累(有没有把对丈夫的期望转移到了儿子身上?);父亲觉得自己是被忽视的,虽然他象个男子汉1样努力奋斗、忍受孤独,但他也需要妻子的关爱和照顾,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吃点苦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渐渐地,家庭内部的暗涌越来越浮出水面,家庭的中心、最受关注的孩子,自然而然地成了触发点,触发的事件则是整个社会普遍关注、这个家庭尤其重视的——学习。父母对孩子1直寄予的希望:学习好、走上1条顺利的人生路,成了父母最大的焦虑来源,而儿子内心中渴望被尊重、向往独立的客观需要,和父母的“底线”强烈冲突。夫妻俩10几年来压抑的委屈、不满和希望,化作焦虑扑向孩子的学习问题,无所不用其极地试图扭转乾坤。但儿子只是轻描淡写地1招回避,就让爹娘束手无策,这招他看父母之间用了10几年,果然是很管用的。

当年充满希望的小夫妻,此时变成1对几乎绝望的父母,期待我们这样的咨询师给个妙招,让他们能势如破竹地冲出黑暗。不是我不明白,这事情急不来啊!

就像前面所说,上面的家庭动力过程是由我建构的,而不是真实本身。从我的视角看到这样1个家庭史,本质上是我选择了其中的关键信息、组成了1个故事。比如母亲的焦虑、父亲的压抑以及孩子的矛盾等等,都存在更多的影响因素,不及细说。1个家庭10几年所经历的,可以理出很多条合乎逻辑的发展线。希望以上我观察所得的东西,能对部分家庭有所启发,为生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另外,这样1个家庭中的每1位成员,他们经历和体验的感受会千万倍多于我所描述的,我的概括会削弱或扭曲他们实际体验的痛苦,这不是因为我主观忽视他们的感受,语言总是局限的。

孩子厌学篇5

1、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挖掘教材的兴趣点 这是激发兴趣的源泉,孩子如果对某门功课缺乏兴趣,就不容易学好。

2、帮助孩子对事物产生学习兴趣 可以用情感激励法、自我发现法、讨论辨析法、实践操作法等都能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每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要求学习本来就是一种需要,但学习枯燥无味,必然压抑孩子的求知欲望,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3、作为家长应帮助孩子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他的习兴趣。

(来源:文章屋网 )

孩子厌学篇6

一、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教师的压力、家长的责怪、同学的鄙视

1、在学校,“听到别人讨论问题,我想问、想说、可我觉得成绩太差,怕他们不理我。”在家,“常常听到父母夸其他家的孩子,谁最听话、谁的成绩最好。我怕父母看我的那种失望的眼神。让我感到羞愧。”

2、人际关系差。

3、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是为父母争面子,是为父母而学。当看到一些没读过书的人成为有钱人时,他们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4、学业负担过重,产生逆反心理。为了能让孩子上一个好的学校,家长拼命给学生施加压力和学习任务。以至学生对家长产生叛逆心理。于是对学习越来越厌倦。

二、辅导方面

1、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可与学生的特长结合起来,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经常会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他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劲头也将会移到学习方面来。

2、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学生的厌学一般都是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批评、责怪、轻视等。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家长应及时想办法,辅导学生学习。只要学生学习提高了,他们才会变得自信起来,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3、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学业负担。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施教,做到劳逸结合。

4、辅导学生的人际关系。学生人际关系差,越是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因此,对性格存在缺陷的学生,教师要伸出援助之手,鼓励学生关心他们,帮助他们。

5、家长注意批评尺度。(1)成功时,让孩子及时感到成功的喜悦。(2)失败时,孩子的承受能力不如成人。在批评孩子时,要注意场合和尺度,以激励为主,少用批评,责怪为妙。对孩子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

三、措施方面

孩子讨厌的不是学习的本身,他们讨厌的是令人乏味的学习内容、僵硬的学习过程。他们生活的环境,让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苦,也不知道什么是甜,更不知道甜是通过努力得了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厌学的孩子的学习兴趣已经淡化。家长只有不断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一个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用一生。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家长是可以指导,但决不能包办代替,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确立责任感和独立性。

3、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利用时间,让大脑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

4、帮助孩子同老师建立良好关系。俗话说,“良师益友”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模范作用。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也有了参照对象。

5、要使孩子看到学习的进步。一个孩子的自信心是让他看到进步,而不是过分的指责。这样会适得其反。

6、帮助孩子克服学习中的具体困难。孩子的厌学都有一些具体的原因,如有的孩子是因为学习基础太差,怎样学都赶不上,干脆不想学了;对于这类学习基础差的孩子,要在校内和家里抓紧补课,尽快。使孩子补齐漏洞。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心里有数,信心足、动力强、学习也变得容易而有趣了。

孩子厌学篇7

[关键词] 厌学情绪;成因;个人;学校;家庭;社会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205-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教育和教学体制的改革,一些教育上的反面问题也呈现出来,像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现象、学生的厌学现象、课业负担与课外活动冲突的现象等,这都是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达到培养良好学生的最终教育目的。

厌学对现在教育而言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现象,在当前教育中,厌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且波及范围比较广,无论是乡村学校还是城镇学校,无论是普通学校还是重点学校,特别是在中学中比较严重,而且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学习稍差的学生之中,在学习好的学生中也有厌学情绪。要解决厌学问题,需要先理解什么是厌学。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学生对待学习有两种比较明显的倾向:一是积极主动,二是消极被动。积极主动一般是因为兴趣爱好而引发,后者则是厌恶和烦恼导致的结果,就是后者这种倾向被认作是厌学。厌学的一般症状表现在感觉学习生活单调,对作业和考试感到厌烦,更有甚者,一提到学习就头痛恶心。其实,这些厌学症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个慢慢促成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厌学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身心无法正常健康发展,对国家和民族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对厌学的成因研究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学生自身状况来看

中学阶段正是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的时候,人生正经历着第二次转折期,即于青春期。随着生理上的变化,这一时期的学生比较敏感、冲动,如何正确定位自己,如何获得别人的认可成了他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对变化的自我形象找不到正确的道路,对别人的评价太过重视,特别是稍有点负面的评价,内心便会产生一些沮丧的情绪;再者,这一时期的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异性的关注以及被关注的心情变得尤为急切。现在社会中网络多媒体的泛滥,有些不良的内容充斥着他们的眼球,使他们过分关注,甚至痴迷,困扰便由此产生,如果这时学生没有正确调节并控制自己,必定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及兴趣。

学生存在智力上的差异,于是在学习成绩方面便会参差不齐。一小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弱,久而久之,不懂得知识越来越多,畏难情绪较大,感觉再怎么努力还是无济于事,于是就会选择放弃,产生了对学习的厌恶心理;再有一部分学生也很努力,可总是在成绩上体现不出来,于是打击了他们原有的自信心;还有一部分学习好的学生,一直受到教师和家长比较高的期望,自我要求严格,稍微有点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便产生自我否定的情绪,影响了对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

二、从家庭环境的影响来看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最先教育,孩子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受到家长感染的,所以他们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极大。在现实中,大多数家长缺少正确的教育素质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如有一类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过于心切,为了将孩子达到他们所谓的人才标准(即为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为孩子请家教,让孩子在周末或节假日去辅导班,把能占用的课外时间全部占用,孩子没有一点自己可支配的时间,长期以往,使孩子压力过大,没有缓解的时间和机会,使之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甚至开始封闭,严重者以自杀来威胁。还有一类家长与之相反,对孩子放任自流,家长以为只有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就足矣,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对孩子的学习没有什么忙可帮。现当下大多数父母均有工作,特别是进城务工或者农村中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对学习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忙于外出打工赚钱,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任孩子自由发展,甚至有些家长宣扬“学习无用论”,使孩子对学习没有大多的兴趣,继而产生厌烦心理。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是家庭教育没有什么规章制度,它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家庭教育往往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夫妻感情不和,使家庭长期处于战火状态,家庭氛围不和谐,是使孩子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对学习难以集中,家长更无暇于孩子的心情,对孩子不闻不问或者打骂孩子,更不会与学校联系,孩子就会出现不做作业、旷课、逃学的现象,学校也无法得到家长的配合,孩子在学习方面逐渐堕落。再就是离婚率的不断提高,单亲家庭对孩子身心会有一定的影响,使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该有的温馨,也会影响到学习态度。其实不仅是家庭氛围,家长自身的行为也影响着孩子的将来,像是有些家长本身就轻视知识,鄙视教师,对学校的教育不给予配合,造成孩子在心理上对学习上排斥,继而产生厌学心理。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现在的家庭几乎是六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溺爱那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隔代老人将孩子看成皇帝、公主,过分的溺爱使孩子遇到学习难题时依赖师长,不能够独立处理问题,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也随之下降。

三、从学校因素来看

孩子厌学篇8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心理;家庭;学校;原因;对策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的表现,是由不想学习到不喜欢学习,甚至发展成为学习对学习的厌倦、厌恶从而逃避学习的一种心态。它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未来成长危害的问题。俗话说“爱学是万善之源,厌学是万恶之源”,厌学现象理应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一、厌学的定义及表现

厌学症是指以学习为阴性刺激物的神经症,即讨厌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表现为畏惧老师,上课易走神、不喜欢讨论学习问题,作业拖拉,敷衍了事,或者不能及时完成,作业错误率上升,怕考试,甚至无故缺考,出现逃学行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有厌烦感等不愉快体验,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尽管面对各种纪律的约束,仍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活动。

二、学生厌学心理的四阶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厌学心理的形成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焦虑阶段。是厌学心理的起始阶段,表现其对学习产生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心境,但这时对学习还是有信心的,有向上的动力。

(二)怀疑阶段。是厌学心理的第二阶段。有的学生经过屡次考试失利,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但这时还未对学习完全丧失自信心。

(三)恐惧阶段。是厌学心理的进一步发展阶段。由于在学习上碰到了困难,产生了障碍。这时,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真正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自卑阶段。是厌学心理的产生阶段。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差产生自卑的心理,自暴自弃,厌学心理也就潜生暗长起来。

三、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

那么造成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有哪些呢?笔者从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四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的不良影响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心理状态、思想意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等在孩子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影响着孩子的精神世界,同时也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目的。

1、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

独生子女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多,由于物质条件十分丰裕,致使独生子女在家养成所谓的“公主病”。父辈的物质给予,祖辈的精神关爱使小学生在家没有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造成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的恶性学习心理。家庭关爱严重者甚至采取“放任自流”的方法,认为家庭完全能够给予子女一个富裕生活,对学习不重视。或者认为当今遍地大学生,以后出钱上大学、凭关系找工作就行,没有一个完整的家教理念。但孩子必竟是孩子,他需要大人的引导和扶持,父母的过分溺爱,放任不管,再加上一些错误的观念,就会造成孩子的学习一日不如一日,最终导致厌学。

2、家长给予的期望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当家长的心愿。可是每一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德,过高反而会适得其反。而大多数家长深深明白未来社会将是激烈的人才竞争社会,没有优秀的分数就没有考好大学的条件,没有考好大学的条件就没有一个高薪稳定的工作,没有高薪稳定的工作就会影响终身,所以十分看重孩子的分数高低,重视学业成绩。但这样的要求往往导致孩子出现焦虑、苦恼、抑郁、烦躁等心理问题,造成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失败,渐渐的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从而造成了厌学的严重后果。

3、家庭关系不和谐

父母及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基准,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是家长的最高境界。假如孩子长期处在一个充满战争硝烟的家庭和一个冷如冰窖的家庭,使他们整天处于焦虑不安的情绪中,使他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那么孩子们就会转移到他们认为能平衡心理的地方。(如:游戏、跳舞、上网)那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如何能让孩子静下心来学习呢?厌学情绪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而这个主要因素又分为几个次要因素,如:教师因素、作业因素、同学因素。

1、教师的“唯分论”

尽管素质教育早已提倡多年,但分数的“指挥棒”还是无形中影响着教师,片面地追求分数,一味地追求优秀率和升学率,只重视学生成绩好坏,而不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在教育手段上还存在着应试教育中的“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走进“唯分论”误区。而在教师师德方面,还存在着多学生的差异化对待。分高是好学生,对待上好言好语;分低时差学生,对待上过度使用过激话语,苛刻的言行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更不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及时辅导、诚信鼓励,认为辅导了也没什么作用。久而久之,学生成绩的差异化会越来越大,优生一直是那几个,差生却越来越多。这种没有“爱”的教育怎么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激励作用呢?笔者个人还认为,学生对这种教师态度的反感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师”(针对授课教师)心理,从而导致对这门课的厌学情绪。

2、作业的“题海论”

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和许多教育界有识之士一再呼吁减轻学生负担,但对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在实际中却从未根本解决过这个问题。而现在的教师“考核”制度也给教师带来了压力,一些教育工作者由于某种主观原因的限制形成了一种危机感,空前的危机感使得这些教师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提高升学率上,而升学率是靠学生成绩来判定,而优异的成绩就必须实行“题海战术”,致使教师不得不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

3、同学的“孤立论”

大多数家长都要求孩子要尽量和成绩优异的学生处在一起,以带动孩子的学习动力。但在怎么也存在这优差生之分,这就导致了优生不屑和差生处在一起,差生不愿意和优生处在一起,形成班级两大阵营。虽然差生也很想把成绩提高起来,但由于其他方面原因(如上文中的家庭因素、教师因素)没有得到及时帮助,而这些厌学的学生往往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叛逆、消极甚至有些恶劣的行为。这些行为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极大反感,于是,开始孤立他们,冷落他们,不把他们当作集体的一员,不给予帮助,不跟他们交往。这种态度深深地伤害了厌学学生,挫伤了厌学学生的自尊,使他们陷于消极沉沦的状态。

(三)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学习厌学除上文中两方面因素外,还有这自身因素,具体表现在学习能力不足、无明确的学习计划和无自我约束能力。

1、学习能力不足

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并非是真的厌学,也不是懒惰、智力低下,而是存在着学习方面存在的严重落后,影响了学习的成效,具体来说就是学习能力不足。许多学生花费大量精力来做练习,却事与愿违,成绩总得不到提高。

2、无明确的学习计划

多数学生存在着对学习的“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学习状态,没有一个科学性的学习计划,不会对科类进行统筹安排,学习起来顾此失彼,对知识死记硬背,对课程内容不会抓住重点、难点,不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无自我约束能力

也有学生学习时注意力恍惚,上课时精神不能集中,自我管理能力较弱,没有一个对学习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形成学习拖拉,无记性等特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不了学习的兴趣,成绩逐渐下滑,最终产生“厌学”现象。

综合所述,造成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并非是学习内容本身,而是家庭、学校和自身原因使学生迷失学习方向,失去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厌学”现象。

四、解决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几点对策

针对以上学生厌学原因,家庭、学校该如何帮助学生摆脱厌学的困扰,摒弃对学生学习发展的不利因素,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一)家庭方面

对于厌学的学生,教育的关键不在于对其增加学习的压力,而是要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的能力。家长要戒急、戒惩、戒弃。家长教育孩子要有良好的心态,以鼓励为主告诉孩子在遇到挫折或成效不大时,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不轻言放弃。

1、正“上梁”扶“下梁”

家境优越的家长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拿出家长的职责,不要因为家境优越而对孩子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告诉孩子未来社会的竞争艰辛,要让孩子要具备独立生存的本事;及时地对孩子学习态度进行改正,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2、为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厌学,不要过分着急和焦虑,这样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用处,不要按家长的意志来强制孩子对成绩分数的要求,相信他们会有让家长骄傲的时刻,在成绩优异时给予表扬,在成绩下滑时给予安慰。家长能做的就是营造宽松温暖的学习氛围,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3、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一个有着温馨家庭的孩子在学习上容易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他们有着乐观的进取心,在思维方面也表现出灵活多变、善于提问发言;而一个昏暗的家庭的孩子在性格上就容易产生自闭的心态,在学习方面表现为木讷、呆板。所以,家庭的温暖是学生学习心态的一个重要基石。

(二)学校方面

学校要加强各项管理,特别是教学管理,师资力量管理。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模式和师资力量,就不会有良好的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巧用各种媒体,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快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教师的“无差别对待”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要在很长时间内用心灵来认识你的学生的心思集中在什么上面,他想些什么,高兴什么和担忧什么。这是我们教育事业中的一种最细腻的东西。如果你牢固地掌握了它,你就会成为真正的能手。”让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不能以分数来判定学生的优差。作为教师来讲,不能存在以“分”待人的思想,成绩优异的学生固然喜欢,但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要给予及时辅导。不要把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强加到学生身上。

2、作业的“针对练习”

大量的题海战术并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使学生思维变的迟钝,面对习题时产生厌烦心理,使学生身心疲惫。做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近期的表现,适当地出一些针对性习题,不仅可以锻炼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还能使学生产生有见解性地解题方法。

3、同学间学习的“互帮互助”

小学生对同学友谊十分重视,朋友间友谊属于“纯洁型”。在班集体中,同学间的互帮互助不仅有利于缩短成绩的差异化,还能使班集体产生和睦的氛围。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博爱之心,关爱每一位同学,在待人方面平等待人;在学习上,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及时辅导,充分挖掘厌学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努力向好的方面发展。这样,才能使班级学习成绩整体性提高。

(三)学生自身方面

小学生加强自身学习锻炼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为实现目标制定具体计划,用短期计划为实现目标作支柱,要明白没有目标的学习是无目的的漫步。

2、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在自我控制方面可以采取“座右铭”的方法,在规列出自身学习上不好的缺点,在自己不能约束自己学习时多看看民谚警句,以提高自我约束能力。

3、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良好的心态是生命的永动机,捅有良好的心态就会从正面看待挫折与成功,不会因一时的胜利而骄傲,更不会因一时失败而气馁。

五、结论

以上是对引发小学生厌学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所作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之所以厌学,往往不是哪—个因素在单一地起作用,而是这些因素互为变量,互为因果,交合作用的结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是人生阶段学习阶段最强的人,他们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时间;需要等待;更需要学校、家庭的关爱呵护。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厌学,我们应全面考虑、分析诸多因素而加以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游小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浙江教育出版社

[2]《家庭教育导读》-2005(08)

上一篇:普通话学习范文 下一篇:勇往直前的我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