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孩子、支持孩子、了解孩子

时间:2022-09-07 06:58:49

陪伴孩子、支持孩子、了解孩子

【摘要】一、蒙特梭利教学法是一个建立在儿童成长自然法则基础上的,以全新的思想创建了适应儿童自主学习,完美成长的教育体系。二、在不断的学习中理解其理念,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其经验。三、观察孩子是了解孩子的基本而有效的方法。四、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中,给我带来了对教育的不断的转变。

【关键词】蒙特梭利 环境 观察

孩子是自己的主人,孩子应该自己决定兴趣、爱好。每个孩子都是一棵奇特的幼苗,我们需要做的,就只是尽心照料他,培养他自由的成长,看他长大、发芽、开花、结果。我们用不着猜他会长成什么样。要紧的是我们要花更多的心思去爱护他,负责任的培育他,陪伴孩子走自己的路。

蒙特梭利教学法是当代幼儿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方法之一。蒙特梭利教学法是一个建立在儿童成长自然法则基础上的,以全新的思想创建了适应儿童自主学习,完美成长的教育体系。

蒙特梭利课程由一系列操作活动来实现,这些操作活动按其目的与所发展的儿童能力,分为不同的领域,主要有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表现7个领域,强调儿童主动学习和自我纠正,顺应儿童生命力发展的内在需要,促进其自我发展。蒙特梭利认为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例如,儿童对颜色、声音、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在2至4岁,而行为规范的敏感期则在2至6岁。并且,每个个体儿童有不同的发展节律,他们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应该为儿童提供不同的教育。因此,儿童的课程与教学应该建立在儿童的兴趣、发展需要、疑问与经验之上,让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活动,即实施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主要通过区域教育活动的形式进行。所以,蒙台梭利设计的教具使个别化教学的实施成为行之有效的手段,蒙氏个别教育活动中的幼儿可以自由地在已设计好、适合他们需要的环境中选择活动。在对教具的设计方面,强调对儿童的吸引力不在于它的外表,而在于它的内部――能够满足儿童内在的需求,能够长时间地吸引孩子。

她的这种儿童观以及由此设计的课程,符合现代教育哲学的理念,与人的本质发展观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只有顺应儿童内在生命力发展需要的教育,才会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幕后为孩子发展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让孩子畅游其中逐渐领会学习过程的乐趣,从而能主动的去探索世界,去学习和建构于自己的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在幕前教师是恬静而优雅的,“帮”孩子而不是“替”孩子,把教师的要求真正转化为孩子的要求。理解了老师的工作不是奔东跑西,而是细致的观察,认真的倾听。观察和倾听是教师角色的中心,在过程中教师不仅将幼儿看作是有能力的人,同时也创造一些活动,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鼓励幼儿进行探索,展开想象。

与传统的幼儿教育相比蒙特梭利教学法显著的特点是:强调规则、有序与标准。蒙特梭利教室和教具,强调环境的创设,尊重儿童成长的步调,把握儿童的敏感期,让孩子在专注、有序的操作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内在规律,建立并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虽然我们面临了一些无法解决的困难,但我们应该有一种思考的态度,取其积极的有价值的教育思想,而并非一味的模仿或照搬硬套。

在不断的学习中理解其理念,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其经验,请走进我们的蒙氏教室:

一、创设一个自由舒适优美的环境。

1、生活环境。走进我们班的教室,你的感觉就是美丽整洁、安静有序。蒙特梭利的教具,自主学习、有良好生活常规和自制力的幼儿,默默的或蹲或跪着对孩子进行观察、间接协助和个别指导的老师。幼儿生活环境设施及用具与幼儿的身材和力量成正比。能搬动得轻巧家具、小手能握住的刷子、高度适合的衣钩、门把手、水龙头、置物柜、教具柜,这些生活设施不仅方便于幼儿使用,同时应更有教育性。这样的环境给孩子们创设了自己做事的条件,成人若是要帮助他,就阻碍了孩子的发展,每个小朋友有自己的置物柜,帮助幼儿逐渐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生活中穿脱整理衣服、洗手、扫地、擦桌椅等孩子们都可以学习自己去做;孩子们只有学会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我们的教室,你就会看到,小朋友什麽事情都会愿意自己去做。由于我们是混龄班,也就是班上分别有十个大班、十个中班、十个小班的小朋友。经常听到新来的小龄的孩子对着姐姐说:“我自己会做,你别帮我”而我们也经常对大孩子说:弟弟妹妹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再及时帮助他们,他们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做。蒙特梭利曾说;“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

2、教具准备。在我们的教室还有预备好的丰富的教具。日常生活区出于这样的考虑给幼儿配置了生活用品的瓷碗、玻璃杯,正是因为他们的易碎性质,它们意味着对粗鲁和漫不经心行为的警告。这样,幼儿被引导纠正自己,训练自己行为细心、准确,尽量不去碰撞、打翻、摔坏东西是自己的行为变得越来越文明和有节奏,并逐渐成为各种器皿、用具的管理者和爱护者。同样孩子们习惯于尽力做到不弄脏、弄坏周围那些洁净、漂亮和常用的东西。美工区为幼儿提供了泥塑、拓印、纸塑、国画、折纸、剪纸等所需要的各种工具和欣赏作品,让幼儿发挥想象、尽情创造。数学区有我们许多自制的可供幼儿操作中获得数概念的数卡、图形、排序和蒙特梭利的数学教具,幼儿通过亲自摆弄去探索、去发现物体间的数量关系,孩子们在玩中学会了数学。科学区我摆放了许多有趣的小实验:三支蜡烛来比赛、火柴的自燃、七只杯子来唱歌、鸡蛋的沉浮等等。各区域为能适应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不搞一刀切,我们在提供教具材料时还注意了层次性。当幼儿进入到这样一个有利于它发展的环境时,我们可以看到幼儿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某类物体上,按照我们事先设计这类物体的目的来使用它,并且无数次的重复同样的活动。在日常生活区有一项穿珠的工作,珠子有小米粒大小,穿这样的珠子对小朋友的耐心及手的精细程度无疑是很大的考验,而班上的虫虫迷上了它,每天都要重复同样的练习乐此不疲。尽管旁边有人在走动,有人在说话,这些都不能分散他的注意力。这些都是足以刺激幼儿自发活动的环境。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在他们的心里也形成了一种充满了对周围环境的热爱及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质。

3、细节设置。活动区域的布置要方便于幼儿观察和取用,蒙特梭利十分强调教具摆放所形成的秩序感,每一个教具的摆放都有其固定的序,为帮助幼儿控制错误,我们在教具柜上贴上与教具相对应的名称,便于幼儿按序摆放;在各区域为控制幼儿人数设置了卡袋,在每个须排队的位置都设置等待线;热闹和安静的区域被隔开来,防止互相干扰。教室里有了这些细节设置,孩子们会互相提醒、自我纠正。刚开学在排队打饭的时候,哥哥姐姐会让弟弟妹妹站在自己的前面先打饭,而且还告诉他们要站在等待线后面。做完的教具如果弟弟妹妹放错了位置,哥哥姐姐会告诉他们正确的位置。这些细节的设置帮助幼儿进行自我控制。

在蒙氏教室里,幼儿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无声的对话,形成一种和谐而亲密的关系。教师的精力大都用于对幼儿的观察而不是维持秩序,教师只需或告诉幼儿该做些什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里除了教师最初的指导外,真正起作用的是环境。正如蒙特梭利所强调的“了解儿童心智的吸收性特质,为他们准备一个特别的环境,然后将儿童摆在其中,给与她自由,让她吸收她所发现的一切。”

二、教室秩序是为幼儿建立自主活动的前提。

在世界上越是发达的自由的国度为保证他人自由不受侵犯,其法律也更完备。而我们的教室一样,在自由环境下的儿童,在孩子将其注意集中于他所感兴趣的事情时,他不希望别人打扰,而同时他也不会去打扰别人。我们的孩子会共同制定出教室规则。

在我们的教室,无论是新生入园还是中大班新学期的开始,首先,建立一日生活时间钟,让幼儿了解一日生活的安排,一日生活从早上入园晨谈,、走线……晚餐过后离园,建立起每个活动环节的先后顺序,逻辑推理能力也正是从一日生活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当孩子已经有了在教室活动的经验,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入手制定出教室活动要求,如:进教室不能奔跑;并且不要大声讲话打扰别人;做过的小椅子要归位等等。

其次,教室规则的建立需要老师生活各环节前提出要求,例如:走线前提出走线的要求:小脚走在白线上/眼睛看着前边/和小朋友保持距离。同样上课也要先提出要求:眼睛看老师/坐姿的要求等,在这个时候老师要注意提的要求不能过多,否则孩子记不住,老师提的要求就达不到目的。

最后,老师要求要一致,反复及时地提醒是建立常规的保证。常规的建立需要班上老师的共同努力,要求一致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例如;小朋友在教室奔跑,有时候老师看见了给予了制止,有时候处于惰性老师视而不见,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教育是要反复,不断地、及时地去提醒。

三、注重孩子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孩子的个性,蒙氏的教育还要根据孩子的能力来开展,因材施教。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的一种,可以比较突出的表现出孩子的个体差异。要让每个孩子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每种学具的创设都是有层次的,适合于不同年龄和能力强弱有别的孩子。比如,拼图的工作,有平面拼图,六面拼图,还有故事小拼图。感官区的粉红塔,棕色梯和长棒,先由最初的基本排列,延伸到三种用具一起排列还可以加上彩色圆柱。循序渐进的增强孩子的序列感。再比如蒙氏数学,更是一环扣一环,从具体的量到抽象的数概念,从整体的四位数运算再到连加连减,过渡到乘除运算再理解什么是平方…让孩子一点一滴的积累,不知不觉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把知识技能掌握的更加牢固。

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让孩子不存在学不会与不够学的现象.能力强的可以不参加小组演示就能直接进入个人工作,不会因为传统的集体教学中,反复的复习感到无聊厌烦,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只要孩子行,我们就做好传授和引导.而对于能力弱的孩子,老师也可以反复的再次讲解,个别指导.不对孩子进行横向的比较,这样,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建立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他会发现,原来自己每天都有提高,他会为自己的每一点成功感到骄傲,慢慢的,也乐于在集体面前展现自己了.

在蒙氏这个大家庭中,老师和孩子成为朋友,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也一起成长.允许孩子说“不”,鼓励孩子问“为什么”,赞赏孩子的绘画独特而与别人不一样,教育孩子常说“谢谢与对不起”…以一种常态的心理去看待出类拔萃的孩子,也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帮助那些能力弱的孩子.让孩子们懂得发觉自己的优点,充满自信充满热情.让每个孩子因个性而独一无二…

蒙特梭利这样说过,“教师要从儿童那儿才能学到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完美的教育家”。蒙氏教师和幼儿是一种新的师幼关系,教师是以导师的身份,成为幼儿主动学习的引路人和帮助者,在孩子需要指引方向的时候,及时给予指导,当孩子潜心工作的时候,却已经退在一边,仿佛不存在一般,把教室的空间充分的让给孩子.即:看懂孩子!

如何看懂孩子,了解孩子,观察孩子是了解孩子的基本而有效的方法。我们的日常观察一般以自然观察为主,自然观察可分为随机观察和有目的的观察。有目的观察时,我们主要在孩子做工作的时候,捕捉住前15分钟和后15分钟,但老师一定要注意到观察时,做到静心、细心与耐心。尽量做到保持对范围内的孩子“目中有人”、“心中有数”。充分观察、了解幼儿,教育指导才能有更好的的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我的观察时遵循两方面的:

1、了解每个幼儿,注意其发展水平及是否需要帮助,我何时该提供帮助,提出什么样的帮助,并尽力准备有关的材料来适时、适当的满足他们的需要。

比如孩子做工作,孩子在做一个非常简单并老师演示多次的工作,可是这个孩子重复的操作中,还不能完整、成功的完成时,我就注意观察,注意分析难点所在,从难点出发去帮助孩子。

2、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的特点,帮助他认识和总结,是他更进一步的发展。

一项工作的操作,也许不只是一种做法,孩子有不同的理解角度,和不同的延伸玩法。经过观察后,我可以让大家来看,几种不同的操作方法,共同说一说哪种你最喜欢,或哪种最好。这样,有效地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积累更多的经验。

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中,给我带来了对教育的不断的转变:

一、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学习独立的意愿,让儿童通过自身努力自主自由地学习。

二、用心创设适宜的环境是教育者的重要职责。环境是儿童自我成长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儿童在“工作”中练习独立,完成自我成长的使命。

四、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不强求、不施压。

五、教育者要学会“静观等待”、“克制”、“公正无私”和保障儿童自由的实现。

六、从孩子中来,到孩子中去。我们的教育是真真正正从孩子的兴趣和敏感期入手的,由孩子团体的兴趣热点引发形成教育主题,孩子就有较高的主动学习的愿望,更多体现了幼儿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蒙特梭利教学法》

[2]《童年的秘密》

[3]《吸收性心智》

上一篇:动画呈现速度对多媒体学习效果影响的眼动研究 下一篇:浅析巴蜀审美文化的特征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