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研发行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3-10-07 04:04:40

药品研发行业分析

药品研发行业分析篇1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医药院校  教学科研  应用

        1  教学

        1.1 药学专业教学

        一方面,随着药物研发及分析手段的进步,对药品含量准确性、可靠性及标准化要求的提高,目前我国《药典》中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的药物品种越来越多。作为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对高效液相色谱在药物研发及分析中的应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我国各级院校药学专业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的教学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食品药品生产销售越来越严格的准入及管理,特别是生产企业GCP认证的开展,对生产企业及相关企业的药品质量控制部门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必须学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这样对我校的药学专业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的教学吹响了冲锋号,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主要教学内容。HPLC方法在《中国药典》1985年版刚规定使用时,只有8个品种规定使用HPLC方法检测,而到1995年版已达到113个品种,2000版药典的应用达到了282个品种,2005版药典的应用更是达到了632个品种,在药典所有分析方法中它是发展最快的一种分析方法[1]。

        1.2 医学检验专业教学

        在医院,特别是较大型的医院,开展了临床药学,特别是较早开展了治疗药物血药浓度检测(TDM)工作[2]。在具体工作中,有药学类毕业生,也有不少是检验专业毕业生在从事这一工作。因此,对于我校检验专业的教学,可以教授TDM的相关知识,熟悉了解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在临床上的应用。

        1.3 临床医学教学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完善,科室设置日益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接轨,医院科研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同时科研任务及科研压力也越来越重越来越大,参与新药临床试验的医疗机构越来越多,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必要获得临床药理学方面的知识,其中高效液相色谱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成为其今后发展的主要技能的组成部分。

        2  科研应用

        科研与教学一样被并称为高校的灵魂。从现实的角度来说,科研已经作为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主要指标,因此还有不要提高我国院校的科研水平,加大科研投入。

2.1生化及化学类专业的科研应用

        部分生化内源性物质的检测分析可以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从而为生化分子水平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分析手段及科学可信的分析数据。化学类专业,特别是有机化学及分析化学方面,高效液相色谱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2.2药学类专业的科研应用

        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及生化药物分析分析,药物的来源有合成、生物发酵、动物、植物和矿物之分。由于药物的化学成分复杂,其有效成分,可能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这对于控制药品质量,建立质量标准来说比较困难,高效液相色谱可通过对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再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

药品研发行业分析篇2

一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模型及其特点

战略是关于一个组织长远全局目标及组织为实现目标在不同阶段实施的不同方针和政策。目前国际上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stmanagement,SCM)理论研究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克兰菲尔德模式。其特点是把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一种工具来分析企业的竞争地位,通过发挥各部门人员共同协作优势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罗宾•库珀模型。它以作业成本法为主导,建议从企业内部、外部、竞争对手等方面,以准确的成本核算资料,向不同部门人员展示一幅广阔的企业成本竞争地位的图景;三是桑克管理模型。其主要利用一系列的战略分析工具,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战略透视;四是日本的成本策划管理模式。其关键的目标是目标成本。上述模式中,桑克管理模型由于充分考虑了产生产品成本的全部价值活动,故受到我国管理学界的推崇。

笔者认为,战略成本的特点就是其区别于传统成本之处。在战略思想指导下,该种成本管理方式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避免了以前成本管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缺陷,没有陷入“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片面思想误区。也正是因为战略成本管理以创造企业竞争优势为宗旨,具备上述所提及的长期性、全局性、外延性、竞争性等优势,从而能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成本管理的束缚,将踯躅不前的传统成本管理带出困境。

二价值链的相关概念以及应用

价值链的概念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首先提出。波特认为,公司通过完成一系列作业而产生价值,每一个企业都是通过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产品生产等种种活动系统地连接成的链状集合体。价值链的各项业务活动间的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价值链内部,而且存在于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和渠道之间。简而言之,价值链是从供应商开始直到顾客价值实现的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的业务流程。

国内学者纷纷撰文介绍价值链的概念以及优点,一些学者也在文章中对价值链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何存花,姚晓民(2003)认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关注成本驱动因素,运用价值链分析工具,明确成本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功能定位。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战略定位分析构成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框架。聂晶(2002)认为价值链分析是决定顾客价值能否提升或成本能否降低的核心,是从战略性相关角度对企业成本空间的合理分摊与有机联接。刘彦(2001)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指出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创造和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价值链分析主要分析从原材料供应商至最终产品的消费者相关作业的整合,包括与外部供应商和顾客的整合,按其分析范围又可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分析的一般步骤为:(1)识别价值链,判断价值作业的内容;(2)判定每种价值作业的成本动因及它们的相互作用;(3)通过控制成本动因重构价值链,制定降低成本的战略;(4)检验成本削减战略的持久性。本文的后续研究中,就是部分地参考了上述步骤。

三战略成本管理在DS公司的实施

通过回顾文献,笔者认为国内研究大部分停留在介绍方法的层面上,没有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缺少难以让人信服的案例研究。即使在一些结合企业实际的文章中,也很难看到战略成本管理在企业中全面整体的规划。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支持下,本文利用对DS公司调研的资料进行基于价值链的战略成本管理分析。希望通过这次尝试,可以解决一些现有文献缺乏直观性的弱点,增强价值链的运用价值。

DS公司现有主要业务为各类医药产品的生产、批发、零售及新药研制,目前其战略思想是以高增长带动高利润,一定程度上缺乏对战略成本管理的全面认识。针对以上情况,本人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思想进行系统改善:(1)利用优势提高医药研发;(2)与供应商、销售商之间要诚信合作;(3)放弃低效或无效的供应、销售渠道;(4)原有产品和新产品的战略成本管理。

企业的价值活动可以分为“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两大类,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生产运行可以被称为“上游环节”;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可以被称为“下游环节”,二者同属企业外部价值链。除此之外便是企业内部价值链。下面就DS公司内、外部价值链分别进行具体规划。

(一)DS公司外部价值链分析

(1)DS公司与原材料供应商

一个企业首先需要供应商为它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服务等各种投入,这是整个价值链的开端。优秀的供应商供应不仅提高产品质量,也降低产品成本。药品生产过程复杂,即便最普通的常见药也需要经过多重提炼与加工。特别对于以中药为原料药的药品,其药效更会因原料产地和采摘时节不同而不同。为保证药效,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减少供应商数量;②降低采购费用;③提高采购质量;④同供应商建立诚信的合作伙伴关系。

(2)DS公司与药品研发

我国化学制药行业中,重原料药、轻制剂药的思想根深蒂固,从而导致医药企业创新能力普遍较低,许多企业根本没有能力进行研发。当市场上需要新药时,这些企业自然就会失去大好的市场契机。面对这一局势,许多专业研发机构相继产生,特别是大专院校中的研究机构,更是深受企业信赖。一般对于生产能力较强,产量较大的企业来说,采取与研发机构合作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收益;而对于小企业,就适宜选择与大专院校的科研机构合作,不仅可以在技术、质量上得以保证,其较低的收费标准更是降低了企业的整体成本。DS公司有自己的医药研发队伍,研发能力比较突出。但考虑到一般药品从研发到正式生产会经历一段很长的时期,所以仅仅依靠企业内部药品研发是绝对不够的。DS公司应在建立好内部研发队伍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与专业研发机构的合作,比如与研发商或大专院校研发机构达成协议,双方各出部分研发人员合作研发,产品生产权归DS公司;或者采用最接近于消费者的方式:与医疗机构合作研发,这样一来研发出来的药品更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其结果不仅降低成本,更能增强企业产品占有率。

(3)DS公司与下游销售商

在医药企业的下游价值链活动中,由于大多数企业采取直接向医院、地级批发商销售产品,造成了恶性竞争,其结果是使整个行业用于这一环节的成本大幅提高,要改变这一现状,建议DS公司从以下几方面做起:①舍弃无收益的销售渠道;②与下游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4)DS公司与其终端市场

药品流通终端市场是指药品离开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交易环节,其严格意义的终端市场单位主要包括药品零售企业、医疗单位和其他医疗网点(如门诊、个体诊所、医务室、卫生室等),而不包括直接向消费者供应药品的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及其他非法经营药品的单位。

近年来,经过医药纠风,药品的价格不断下降。但是总体来说,医疗单位及乡村药品市场药价仍然居高难下,一部分药品零售企业和基层医疗网点的药品质量令人担忧。DS公司作为一家大型制药集团企业,应该狠抓这一市场漏洞,实施下列措施:(1)自建销售网点。如果DS公司在城市中建立起自己的销售点,有内部直接供应药品,不但使销售价格大幅降低,更会增加销量,间接实现低成本。(2)设立医院。为建立一个从产品研发到最终消费者使用的更加完整的价值链体系,DS还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下属医疗网点,除达到降低售价扩大销售的目标之外,还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建立竞争优势。

(二)DS公司内部价值链分析

(1)DS企业集团内部研发

好的研发机构可以使企业迅速占领市场。DS也于2004年建立了“博士后科研站”,从内部价值链角度来看,省去了与商业研发机构合作环节,节省时间和资金。

(2)内部产品设计

①面向不同需求的产品设计

不同群体对头医药品的满意程度是不同的,目前DS公司的某些药品已经成为国内名牌,但还应继续细分产品,以达到最优的产品定位,从战略层上降低成本。可以适当考虑易于儿童服用的产品以及适合出门旅行的人使用的不需要水吞服的药片等。

②企业对现有产品和未来产品的成本管理

企业对现有产品进行成本管理,着重在于运用作业成本法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建立责任中心,进行差异分析,不断完善自己的成本计划。对未来产品的成本管理,可以采用目标成本法保证投产后的低成本,运用价值工程以保证未来的产品质量、性能和成本配比。最后,还要确定现有产品与未来产品的合适组合。

(3)产品生产作业工序

在产品生产作业方面,可以运用价值工程方法,将每项作业或工序的功能、成本分成细目,找出降低每一环节成本的因素;可以运用工业工程改造和重组流程提高效率;可以运用质量工程保证各环节的产出在进入下一环节之前符合质量要求,从而大大提高各项作业或工序的价值。

(4)产品包装

精美的包装往往深得人心,但过于精致的包装必然增加产品成本,为了达到成本低又增加销量的目的,建议采取如下方式:①包装特色化;②产品包装的回收再利用;③包装材料多用途。

四结论

药品研发行业分析篇3

1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是分析化学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化学的进步,尤其是近年仪器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进展,为药物分析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药物分析的任务是在药学各个领域中,对出于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不同来源和组成的样品中的某些成分进行检出、鉴别和测定。药物分析发展的主要趋向就是如何能够简便、快速地从复杂组成的样品中,灵敏、可靠地检测一些微量成分。而在药物分析与检验的实际操作中应用比较多的是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抗生素类药物含量测定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高效液相、气相色谱法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仪器分析方法之一,具有高压、高速、高效、高灵敏等优点,在现行版的药典中使用比较广泛。光谱法近年来发展虽不如色谱那么迅速,在药典中所占的比重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仍出现了很多新方法,如二维核磁共振谱法、近红外光谱法、激光拉曼光谱以及色谱光谱联用技术等。在新的世纪中这些方法会有更快的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于药学科学各领域中。

生物检定法又叫生物鉴定或生物检验,是利用药物对生物体或离体器官是否具有活性及活性的强弱来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生物检定法是生物学、医学、毒理学的基础及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生物检定法被广泛地应用在肝素、绒毛膜促性腺素、缩宫素、胰岛素等药物的生物分析及效价测定中。此外,在研究新药的过程中,生物检定法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这是因为生物检定法与药物的活性、药效密切相关,且检验结果较为直观,在新药的研制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药物分析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药物质量控制、临床药学、中药与天然药物分析、药物代谢分析、法医毒物分析、兴奋剂检测和药物制剂分析、创新药物研究,以及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等,哪里有药物,哪里就有药物分析。

2药品检验技术

药品检验是指应用各种检验方法和技术对药物的质量进行检验,并将结果于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最终判断被检验的药物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质量控制活动。它的是基本任务在药品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对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的药品质量控制、在药品审批中进行监督检验,还有对临床药物进行监测。

药品检验项目一般包括外观检查、理化指标检验、微生物检验。外观检查包括颜色、澄清度、异物等。理化指标包括PH值、铜盐、铁盐、重金属、比旋、干燥失重、含量、鉴别、重量均一性、溶出度、崩解度、脆碎度、溶剂残留等。微生物检查包括热原、内毒素、微生物限度(霉菌、酵母菌、大肠杆菌)等。检验设备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等。总之,药物检验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工作在药品质量控制全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药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虽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药物分析要发展,就必须重视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开发,提高药物分析工作者的素质,以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药品质量控制方法的种类不断推陈出新、数量日益增长,药物分析技术势必向微量、灵敏、准确、简便、快速、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4结语

药品研发行业分析篇4

1.1实习岗位所属领域行业与常见企事业单位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主要集中在传统中医药产业领域与中药医药产业链延伸领域,包含九种行业,其常见企事业单位。见表1。

1.2实习岗位的类型与常见的具体实习岗位名称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具体工作实习岗位的名称多样,按岗位工作内容的相似度可分为七种类型。实习岗位的类型与常见的具体实习岗位名称如表2。

1.3实习岗位的技能要求

调研结果表明: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同类型但名称不同的实习岗位在主要技能要求的偏重上有所不同,但同一类型的岗位,其主要技能要求基本相同。七种不同类型实习岗位与其对应的主要岗位技能要求如下。

(1)药品生产工艺类:①了解药品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②熟悉原料药、中间品及成品的常用检验方法及分析技术;③正确进行制剂操作和设计;④熟悉药品生产工艺、制备方法及其主要特点;⑤熟悉制药设备,了解生产设备选型与维修;⑥熟悉GMP的相关法规与技术要求;⑦了解原材料的选购途径与处理方法;⑧熟悉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⑨熟悉所产药品的功效与适用范围。

(2)中药质量检测与分析类:①掌握常见药品的检验方法和操作技术规范;②熟悉常用药品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③掌握常用成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程序和常用方法;④正确使用检验与分析测量仪器;⑤正确对不合格药品进行控制性管理;⑥了解药品质量档案与收集质量标准建立。

(3)药品研究与开发类:①掌握常用药品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技术;②掌握药品研究常用的药理、毒理学研究技术;③了解新药申报过程中申报、实施、注册、跟踪程序;④独立开展有一定深度的科研实验选题与设计,并撰写实验报告;⑤掌握常用分析、检测及实验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⑥熟悉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技术要求;⑦掌握药品生产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标准、稳定性试验、生物药剂学等技术。

(4)中药鉴定、炮制与养护类:①了解常用中药材资源的形成、分布及保护;②熟悉常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品种,能对其进行真、伪、优、劣鉴定;③熟悉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质及疗效的影响;④掌握中药材(饮片)的炮制方法;⑤熟悉常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仓贮养护的常用方法;⑥熟悉GSP对药品仓储与配送的相关法规及验收标准。

(5)药品调剂类:①掌握GSP实施要求及药品分类管理办法;②掌握中成药(西药)的调配及中药饮片斗谱设计的规定;③熟悉各类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等,能判断处方的组成与应用是否合理;④熟练掌握药事管理相关知识及国家医药相关政策法规;⑤熟悉贵重药、毒性药、等特殊药物的管理与调剂规定;⑥熟悉药房工作规律、医院药房的工作性质和内容。

(6)药品市场营销类:①掌握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及GSP规范实施要求;②掌握医院购销药品(材)的规定;③熟悉药品的批发、零售、市场拓展、终端开发等业务知识;④熟悉药品流通渠道及商业常规;⑤熟悉产品的区域推广与反馈客户产品使用信息工作;⑥掌握药品市场调研与分析、营销策划与执行的方法。

(7)中药资源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类:①掌握中药品种鉴定、品质评价等知识和技能;②掌握道地药材的形成,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③按标准操作规程对药用动植物的生产过程进行文件管理;④掌握药用植物的采收、贮藏运输和保存方法;⑤熟悉中药材栽培与养殖技术;⑥了解环境对药用植物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和遗传特性等的影响;⑦熟悉GAP基本条例,掌握中药材的规范化种养及其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要求。

1.4实习的考核内容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的考核主要是对毕业生在实习岗位实践过程中所掌握岗位技能的水平与实习生个人品质两部分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岗位技能考核的具体内容已如上述,个人品质评价的内容通常包含: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带教老师管理、关心他人与集体、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能吃苦耐劳、工作积极主动,有责任心、善于沟通合作、工作效率与质量等方面。

2结论与意义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调查研究表明,新时期中药学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所在领域与行业分布广,类型多样,具体的实习岗位更是众多。各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有共性也有个性,据此差异可将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总结归纳为七大类型,每种类型的实习岗位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岗位技能要求。实习考核与评价包含岗位技能的水平与实习生个人品质两部分。

药品研发行业分析篇5

关键词:中药产品 东盟市场 进入方式

根据2006年1月12日在广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纲要报告》,广西将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培育和发展汽车、铝业、钢铁、石油化工、锰业、糖业、林浆纸、医药、茧丝绸、工程机械10大产业集群,其中,医药产业集群又以发展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为重点。笔者认为要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加快广西中药产品进入东盟市场的步伐将是一个突破口。主要理由有:(1)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短期内增长潜力有限;(2)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3)东盟是一个拥有5.1亿人口的大市场,华人较多,各国政府大都承认我国的中药,中成药得到广泛的应用,进入相对容易,而且市场竞争不太激烈,增长潜力大;(4)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均在南宁举办,为广西的企业向东盟各国宣传中药产品和加强合作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5)要进入东盟市场,政府就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同时也迫使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营销管理水平,反过来又促进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不仅使自己的产品占领了东盟市场,回到国内还能进一步提高这些企业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当然,广西的中药产品要成功进入东盟市场,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加强组织和领导,统一协调各企业的行动

加强组织和领导是广西的中药产品成功进入东盟市场的保证。尽管是否抢占某个市场是企业的个体行为,但要使广西的中药产品成功进入东盟市场仅靠单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中药企业的力量是难以做到的,因为中药产品要成功进入东盟市场首先要进一步提高中药产品质量,这就涉及到中药现代化的问题。而中药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协作配合,只有在中药全行业包括药品开发、药材栽培、采集加工、剂型开发、产品包装等各个环节重新规范,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标准进行现代化改造,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实现中药提取、分析、制剂技术的现代化,我们的中药才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上与西药展开强有力的竞争。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需要资金、技术、人才、政策扶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同时也需要相关企业之间的共同协作,所以应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牵头,组建一个广西中药发展协调领导机构,统一领导、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工作,并在发展规划、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综合考虑。只有这样,广西的中药产品才有可能大规模进入东盟市场并逐步进入欧美市场。

二、组织力量对东盟的市场营销环境进行调研

广西的中药产品要成功进入东盟市场,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我们必须了解东盟的市场情况。笔者这里所说的了解不是一般的了解,而是对东盟市场的宏观、微观营销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宏观环境的了解具体又包括人口、经济、政治、法律(尤其是对进出口控制和药品管制的相关法规等)、文化等各方面内容。对微观环境的了解具体包括东盟各国的消费者需求特点和购买习惯,相关产业的竞争状况,药品市场发育程度,药品营销渠道的现状,各种促销手段的可利用程度等。要全面了解这些情况,就必须组织力量对东盟市场的营销环境进行调研,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资金和人员,尤其是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如果由单个企业去进行调研,不仅企业难以承受这笔巨额费用,而且也是一种浪费。如果由政府出面组织相关的企业组成一个临时的调研机构去开展调研活动,或者由相关的企业共同出资委托某个专业调研机构去开展调研活动,这样都会大大减轻企业的负担,而且调研效果不见得比单个企业差。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就是由中国-东盟各国的高校的专家、教授组成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分头调查研究该专家、教授所在国的市场情况,然后汇总成一部《中国-东盟各国市场营销环境研究报告》著作,这部著作不仅对广西的制药企业有用,而且对所有准备在中国-东盟各国市场大展宏图的企业(包括东盟各国企业、甚至一些跨国公司)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样做的好处是,企业的负担更轻(只需购买一部著作,有些不够细的情况再进行补充调查),而且还有利于加强中国-东盟各国高校之间的联系,提高各国高校的营销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缺点是时间跨度要长一些,所以本研究项目宜提早进行,研究费用可由政府先资助一部分,企业赞助一部分。

三、进行SWOT分析

广西的中药产品要成功进入东盟市场,就要做到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因此,在对东盟市场的营销环境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还要进行SWOT即优势(Strength )、劣势(Weakness)、机会( Opportunity)、威胁(Threat)分析。

如果仅从面上的分析,我们的优势为:(1)广西的中药资源非常丰富,药材物种达4623种,而且还背靠药材物种的第一大省——云南;(2)中药复方在应用上品种繁多,对新药和保健食品的开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中药文化对药物开发利用的独特思维和理论体系,留下许多领先世界的医药记录,如《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4)中药新产品的开发成本比西药低,副作用小,而且能标本兼治;(5)中药对一些疑难病、慢性病和老年病有独特疗效。

我们的劣势:(1)中药企业的规模太小,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2)中药的标准化水平太低,尤其是药材和原料的标准化水平更低;(3)目前广西仍有部分中药企业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未能完全达到GMP标准;(4)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国际化经营的人才及经验。

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1)随着化学药品导致药源性疾病增加,“回归自然”的思潮在世界兴起,国际市场对中草药和天然药物的需求扩大,据统计,在亚洲有60%的人使用中草药进行保健与治病;(2)东盟是一个拥有5.1亿人口的大市场,华人较多,各国政府大都承认我国的中药,中成药得到广泛的应用;(3)中国加入WTO和即将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上广西与东盟各国之间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将为广西中药产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会;(4)有利的国家产业政策环境;(5)我们对“非典”的治疗效果大大提升中药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可信度。

外部环境产生的威胁:(1)日本、韩国、西欧等国的制药企业加入中药产品市场的竞争,他们生产的“洋中药”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和东盟市场;(2)东盟各国对药品管制的法规对我国现有中药产品的进入非常不利;(3)各国的西药以疗效快、普及率高的优势占据东盟的绝大部分市场;(4)东盟各国有不少消费者对中药不了解,而且从未使用过中药治病。

药品研发行业分析篇6

关键词:化学药行业中药行业专利

专利对制药行业的重要性

专利对制药企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制药行业是技术创新高度密集的行业,具有高研发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特点。一方面,从技术上讲,还原解析一种药品相对于研发来说难度要小得多,费用也低得多;另外一方面,药物的成分还必须公开,告知医生、患者以方便使用。这均导致新药非常容易被模仿制造,专利因而成为保护新药最有力的手段。当前国际上的制药巨头都是依靠专利保护其领先地位,专利产品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高达40%。DavidE•Webber(2003)的研究说明,相对于化学、石油、机械、金属制品、冶金、电机、仪表、办公设备、汽车、橡胶、纺织等其他行业,专利制度对制药行业创新能力的保护最强。

在缺乏研发数据时,丰富的专利数据既可以作为企业层面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替代指标,也可以作为产出替代指标。专利指标研究的权威Griliches(1990)指出,尽管存在各种困难,专利统计数据仍然是分析技术变化过程的一个独一无二的指标。在得不到详细的研发数据时,目前专利数据至少能够作为衡量公司间发明活动水平差异的一个替代指标。在我国,上述结论有其特殊意义。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数据很难获得,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专利数据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利用企业层面的专利数据进行研究的尝试,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国制药行业专利数据收集

医药专利数据虽然是公开的,但是要把专利数据变成可供研究使用的数据,还有不少障碍。企业实际控制的专利在专利库中记在不同的申请机构名称下,比如其分支机构的名称、企业收购的其它企业的名称、企业的原名(因为企业改制的原因,在我国企业更名的情况非常多)等等,甚至申请专利的分支机构也会更名。但是,政府专利机构收集的专利数据库只是把每一个专利记入每一个申请人名称下,不考虑申请人是否属于相同实体,也不记录更名、并购信息。

考虑到上市公司的年报、半年报以及上市材料都是向全社会公开的,信息的准确度也比较有保证,本文以上市公司医药企业为样本。由于多元化经营对利用专利数据进行的研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Griliches,1990),在选择样本时不考虑主业不够突出的医药上市公司。企业样本确定及专利数据收集的具体办法是:

首先找出深沪交易所依据证监会行业分类指引标示的医药制造类公司,根据财务数据库提供的信息,选择“医药制造”业务上利润和销售收入两项都占50%以上的公司,去除不稳定因素(如主业变更),最后保留62家公司。然后,在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上数据库(该数据库区分中药药品和西药)中查找各公司注册的所有药品,判断该公司绝大多数药品是中药还是西药,将该上市公司列入相应行业。最后全部上市公司按行业分为化学制药31家,中药24家,混业经营7家。为了方便对比研究,本文排除7家混业经营上市公司。最后,以各上市公司母公司和2002年纳入财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为统计对象,在国家公开的专利数据库中进行全面查询,统计各公司3类专利的4年积累申请数。

我国制药行业专利数据的比较分析

1993年到2002年间,化学药和中药两个行业共55家上市公司共申请专利825件,其中发明专利248件(约占总数的30%),实用新型专利64件(约占总数的7.8%),外观设计专利513件(占总数的62.2%)。按照专利类型和申请企业所在行业分类,55家样本企业从1993年到2002年的专利申请信息统计如表1所示。

我国制药企业专利申请以外观设计为主,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数量较少

无论是化学药行业还是中药行业,外观专利在全部申请专利中均占有一半以上,中药企业甚至接近70%,平均每家中药企业拥有14.29条外观专利。化学药行业和中药行业实用新型专利分别占总申请数的7%和9%,比例相差不大。但是化学药制造行业的发明专利占总专利申请数的39%,而中药行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比例只有25%的水平。

化学制药企业各类专利申请都少于中药企业

化学制药行业平均每家企业在统计范围内只申请了5~6条外观专利,而中药行业企业的平均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是14.29条,专利申请远远比化学制药行业活跃。对比平均每家企业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化学制药行业也和中药行业有较大差距。

我国制药企业平均专利申请水平低下

通过对样本企业中位数的分析,发现我国制药企业专利申请水平较低。化学药样本企业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中位数均为0,发明专利为1,说明一半以上企业几乎没有专利申请行为。中药样本企业情况稍好一些,但是整体而言专利申请数量也非常少。专利数量平均数能够达到15条,主要得益于少数样本企业(如白云山、同仁堂)申请的专利数量非常多,是专利申请大户,拉高了样本企业整体平均水平。

制药企业专利水平与业绩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思路

为了考察制药企业专利申请水平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程度,采用方差分析方法。首先对化学药样本企业和中药样本企业按照专利类型和专利水平进行分组,然后用方差分析判断组间财务数据有无显著差异;最后对结果加以分析。

因为多数企业的专利申请数较低,每一次方差分析仅将样本企业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类型专利4年积累申请数的中位数为标准对企业进行分类,累计专利申请数小于中位数的企业称为A组,累计的专利申请数大于中位数的企业成为B组(可以分别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角度进行三次分组)。采用中位数作为分组指标,主要是因为不管是哪个分行业、哪种专利申请,专利申请数为零的企业都不少,在分组时考虑平均数会被专利申请较多的企业拉高,专利申请多、但不是特别突出的企业容易分进低专利申请组。

方差分析结果及分析

在业绩指标确定上,本文拟与盈利能力和企业规模两方面考察专利与企业业绩的关系。本文选择了7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总资产收益率是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5个指标,而职工人数、资产总计是代表企业规模的2个指标。对A组和B组企业2002年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方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制药行业的专利申请水平总体上与企业盈利性水平和规模正相关。统计表明,在10%以下置信水平,存在组间差异的指标绝大多数都显示B组均值显著大于A组。本文选入的所有指标都是正向指标,指标值大就说明企业盈利状态好,规模大。因此,专利申请与企业绩效和规模有着总体上的正向关系。

中药行业的发明专利与企业盈利性显著正相关,但是在化学制药行业这一结论不成立。依照发明专利分组时,化学制药行业的两组没有一种盈利性指标和规模指标有显著差异;而中药行业的两组之间有利润总额、总资产收益率2个盈利性指标有显著差异。但中药企业在企业规模指标上没有显著区别,更加印证了两组中药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显著差异。

化学制药行业实用新型专利与企业盈利性和规模均呈现显著正相关,但是在中药行业这一结论不成立。在依照实用新型专利对企业进行方差分析时,发现化学制药行业B组在2个盈利性指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和企业规模指标(职工人数、资产总计)显著高于A组,显著性水平达到5%以上。

化学制药行业外观专利与企业盈利性和规模均呈现显著正相关,但是在中药行业这一结论不成立。在依照外观设计专利对企业进行分组时,发现化学制药行业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较多的B组有3个盈利性指标非常显著地优于A组,这3个指标分别是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此外,表示企业规模的职工人数和资产总计指标也非常显著。中药企业的两组之间业绩只有资产总计1个指标存在较显著差异,盈利性指标差异均不显著。

以上分析结论与我国化学药和中药现状是吻合的。在化学药行业,我国主要从事仿制制剂药生产,尤其是原料药的生产,自主研发的新药非常少。例如,欧洲主要生产商已经停止生产的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等原料药产品,主要产地集中在我国。在缺乏研发能力,生产同质化产品的情况下,基本竞争环节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和营销环节。一方面,通过提高生产工艺水平,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营销提高客户的品牌认知度。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正是通过提高这两个环节的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业绩。

而我国中医药行业与化学制药行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中药行业拥有自主研发能力,以当前资金与技术实力,中药企业通过努力,有能力进行自主研发。像太极集团、同仁堂、成都地奥这些企业正是因为拥有自己的拳头中成药产品,取得了良好的收益,获得快速成长。因此,体现新药能力的发明专利与中药企业的业绩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杜方冬,罗爱静.新形势下我国医药专利保护策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

药品研发行业分析篇7

关键词:化学药行业中药行业专利

专利对制药行业的重要性

专利对制药企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制药行业是技术创新高度密集的行业,具有高研发投入、高风险和高收益特点。一方面,从技术上讲,还原解析一种药品相对于研发来说难度要小得多,费用也低得多;另外一方面,药物的成分还必须公开,告知医生、患者以方便使用。这均导致新药非常容易被模仿制造,专利因而成为保护新药最有力的手段。当前国际上的制药巨头都是依靠专利保护其领先地位,专利产品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高达40%。DavidE•Webber(2003)的研究说明,相对于化学、石油、机械、金属制品、冶金、电机、仪表、办公设备、汽车、橡胶、纺织等其他行业,专利制度对制药行业创新能力的保护最强。

在缺乏研发数据时,丰富的专利数据既可以作为企业层面技术创新活动的投入替代指标,也可以作为产出替代指标。专利指标研究的权威Griliches(1990)指出,尽管存在各种困难,专利统计数据仍然是分析技术变化过程的一个独一无二的指标。在得不到详细的研发数据时,目前专利数据至少能够作为衡量公司间发明活动水平差异的一个替代指标。在我国,上述结论有其特殊意义。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数据很难获得,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研究,专利数据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利用企业层面的专利数据进行研究的尝试,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我国制药行业专利数据收集

医药专利数据虽然是公开的,但是要把专利数据变成可供研究使用的数据,还有不少障碍。企业实际控制的专利在专利库中记在不同的申请机构名称下,比如其分支机构的名称、企业收购的其它企业的名称、企业的原名(因为企业改制的原因,在我国企业更名的情况非常多)等等,甚至申请专利的分支机构也会更名。但是,政府专利机构收集的专利数据库只是把每一个专利记入每一个申请人名称下,不考虑申请人是否属于相同实体,也不记录更名、并购信息。

考虑到上市公司的年报、半年报以及上市材料都是向全社会公开的,信息的准确度也比较有保证,本文以上市公司医药企业为样本。由于多元化经营对利用专利数据进行的研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Griliches,1990),在选择样本时不考虑主业不够突出的医药上市公司。企业样本确定及专利数据收集的具体办法是:

首先找出深沪交易所依据证监会行业分类指引标示的医药制造类公司,根据财务数据库提供的信息,选择“医药制造”业务上利润和销售收入两项都占50%以上的公司,去除不稳定因素(如主业变更),最后保留62家公司。然后,在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上数据库(该数据库区分中药药品和西药)中查找各公司注册的所有药品,判断该公司绝大多数药品是中药还是西药,将该上市公司列入相应行业。最后全部上市公司按行业分为化学制药31家,中药24家,混业经营7家。为了方便对比研究,本文排除7家混业经营上市公司。最后,以各上市公司母公司和2002年纳入财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为统计对象,在国家公开的专利数据库中进行全面查询,统计各公司3类专利的4年积累申请数。

我国制药行业专利数据的比较分析

1993年到2002年间,化学药和中药两个行业共55家上市公司共申请专利825件,其中发明专利248件(约占总数的30%),实用新型专利64件(约占总数的7.8%),外观设计专利513件(占总数的62.2%)。按照专利类型和申请企业所在行业分类,55家样本企业从1993年到2002年的专利申请信息统计如表1所示。

我国制药企业专利申请以外观设计为主,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数量较少

无论是化学药行业还是中药行业,外观专利在全部申请专利中均占有一半以上,中药企业甚至接近70%,平均每家中药企业拥有14.29条外观专利。化学药行业和中药行业实用新型专利分别占总申请数的7%和9%,比例相差不大。但是化学药制造行业的发明专利占总专利申请数的39%,而中药行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比例只有25%的水平。

化学制药企业各类专利申请都少于中药企业

化学制药行业平均每家企业在统计范围内只申请了5~6条外观专利,而中药行业企业的平均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是14.29条,专利申请远远比化学制药行业活跃。对比平均每家企业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化学制药行业也和中药行业有较大差距。

制药企业专利水平与业绩的相关性分析

研究思路

为了考察制药企业专利申请水平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程度,采用方差分析方法。首先对化学药样本企业和中药样本企业按照专利类型和专利水平进行分组,然后用方差分析判断组间财务数据有无显著差异;最后对结果加以分析。

因为多数企业的专利申请数较低,每一次方差分析仅将样本企业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类型专利4年积累申请数的中位数为标准对企业进行分类,累计专利申请数小于中位数的企业称为A组,累计的专利申请数大于中位数的企业成为B组(可以分别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角度进行三次分组)。采用中位数作为分组指标,主要是因为不管是哪个分行业、哪种专利申请,专利申请数为零的企业都不少,在分组时考虑平均数会被专利申请较多的企业拉高,专利申请多、但不是特别突出的企业容易分进低专利申请组。

方差分析结果及分析

在业绩指标确定上,本文拟与盈利能力和企业规模两方面考察专利与企业业绩的关系。本文选择了7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和总资产收益率是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5个指标,而职工人数、资产总计是代表企业规模的2个指标。对A组和B组企业2002年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方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制药行业的专利申请水平总体上与企业盈利性水平和规模正相关。统计表明,在10%以下置信水平,存在组间差异的指标绝大多数都显示B组均值显著大于A组。本文选入的所有指标都是正向指标,指标值大就说明企业盈利状态好,规模大。因此,专利申请与企业绩效和规模有着总体上的正向关系。

中药行业的发明专利与企业盈利性显著正相关,但是在化学制药行业这一结论不成立。依照发明专利分组时,化学制药行业的两组没有一种盈利性指标和规模指标有显著差异;而中药行业的两组之间有利润总额、总资产收益率2个盈利性指标有显著差异。但中药企业在企业规模指标上没有显著区别,更加印证了两组中药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显著差异。

化学制药行业实用新型专利与企业盈利性和规模均呈现显著正相关,但是在中药行业这一结论不成立。在依照实用新型专利对企业进行方差分析时,发现化学制药行业B组在2个盈利性指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和企业规模指标(职工人数、资产总计)显著高于A组,显著性水平达到5%以上。

化学制药行业外观专利与企业盈利性和规模均呈现显著正相关,但是在中药行业这一结论不成立。在依照外观设计专利对企业进行分组时,发现化学制药行业外观设计专利申请较多的B组有3个盈利性指标非常显著地优于A组,这3个指标分别是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率。此外,表示企业规模的职工人数和资产总计指标也非常显著。中药企业的两组之间业绩只有资产总计1个指标存在较显著差异,盈利性指标差异均不显著。

以上分析结论与我国化学药和中药现状是吻合的。在化学药行业,我国主要从事仿制制剂药生产,尤其是原料药的生产,自主研发的新药非常少。例如,欧洲主要生产商已经停止生产的四环素、氯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等原料药产品,主要产地集中在我国。在缺乏研发能力,生产同质化产品的情况下,基本竞争环节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和营销环节。一方面,通过提高生产工艺水平,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市场营销提高客户的品牌认知度。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正是通过提高这两个环节的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业绩。

而我国中医药行业与化学制药行业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中药行业拥有自主研发能力,以当前资金与技术实力,中药企业通过努力,有能力进行自主研发。像太极集团、同仁堂、成都地奥这些企业正是因为拥有自己的拳头中成药产品,取得了良好的收益,获得快速成长。因此,体现新药能力的发明专利与中药企业的业绩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杜方冬,罗爱静.新形势下我国医药专利保护策略[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

药品研发行业分析篇8

关键词:管理会计;制药业;财务信息化

一、引言

现今财务会计已发展的较为成熟,理论基础、概念框架、准则体系一应俱全,但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仍在蹒跚前进,框架体系等发展尚不成熟。在“互联网+”和信息化全面推行的当今社会,管理会计的作用不断凸显,管理会计的发展受到多方重视。但是在实务中,管理会计更多的局限于成本管理,而且与财务会计的界限尚不分明。管理会计应当如何应用和发展仍旧是一大难题。本文从企业实务应用的角度,分析在“互联网+”席卷全球的形势下,制药业管理会计以财务信息化为支撑,如何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的系统数据与资源,渗透企业各个环节从而全面发展。

二、实务应用———以制药业为背景

管理会计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最为典型和广泛。尤其是生产制造过程复杂的制造业企业,通常会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与财务会计部门并立。制药业作为制造业中代表性行业,既具备高新科技产业的研发能力,又有着复杂的生产流程,管理会计在其中的运用可以全面而广泛。根据制造业特征,管理会计可以结合利用的内外部系统如下:

(一)财务核算系统

先进的财务核算软件为财务数据的获取提供了便利。目前以用友、金蝶为代表的财务软件已经实现了产销存的一体化,对于药品种类繁多的制药业企业而言,产品生产与存货管理、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等环节可以直接实现系统化管理。虽然财务软件对生产和存货的核算与管理都以数量和金额为主,但这依旧为企业“去库存、降成本”提供了必要的信息。管理会计部门在实地了解药品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之后,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核算的数据进行有关分析和处理,优化生产流程、促进生产机制的创新、强化生产流程的管控并寻找最合适的药品库存量,既避免超过药品过期造成损失又能最大程度上保证产品供应的连续性。

(二)研发管理系统

研发管理系统提供了企业创新研发能力数据。对于高新技术产业而言,科研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作为高新科技产业之一的制药业,其药品的研发能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绝对竞争力。研发的投入主要包括人员和资金两个方面,二者对于企业而言都是较大的开支,这在财务会计中能够从无形资产模块中得到反映。大量的研发投入是否能够化为产出为企业获取经济利益将是管理者关注的重点。研发管理系统的充分应用无疑为管理者的分析工作带来了便利。研发管理系统包括多种系统功能,如项目管理、任务管理、进度管理、资源管理、文档管理、问题管理、质量管理等等。每一个功能系统都包含了众多数据信息,相关专业人员可以针对所要研究的问题选取相应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进行深入细致的计算和分析,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创新效率等方面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三)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系统

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系统让实时信息采集和监控成为可能。对于制药业企业而言,如果研发能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那么生产与制造环节是企业生存的根本。生产过程的质量管控是制药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关键。目前部分制药业企业已经使用先进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系统来对企业的药品生产车间生产线上的人员、设备、物料、在产品、环境等实时信息进行精确采集、整合、集成、分析和共享,为药品生产企业建立不可篡改的按批次产品生产过程电子档案,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达到对药品生产质量进行事前预测、事中监控与事后分析,为药品生产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此类应用(如基于RFID技术的实时智能数据采集终端),能够对工序、设备、产品、人员等信息进行约束,避免漏填、误填等错误发生,并能够实时生产必要的数据信息。这种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系统一方面提高了企业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程度,另一方面及时为专业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管理人员在结合生产过程中会计核算形成的财务数据以及该系统所形成的非财务数据后,可以对影响产品成本、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等多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从而对企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提出切实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四)网络数据共享平台

“互联网+”背景下的数据共享平台让环境因素变化更加实时、透明。对于企业而言,除了要有一个良好的内部营运状态,还要实时关注行业背景、产业动态、国家政策、国际发展态势、上下游企业的发展状况、市场的需求等等多方面的环境因素。对于制药业企业而言,除了一些基本态势以外,最重要的便是医药界最新的研发成果、人类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同药物对于疾病的应用程度等。“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共享平台让获取此类曾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所获得的数据变得轻而易举。管理会计在搜集和获取此类环节因素的信息之后,结合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判断,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以便上级管理人员做出决策。

三、面临的困难

一方面,不同制药业企业所使用的系统质量层次不齐,部分企业系统不完善,不利于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这也将直接导致制药业行业内管理会计发展的不均衡。例如,部分制药业企业尤其是未上市的小型制药类企业,应用的财务软件不完善,企业生产、销售、存储等环节的管理尚未系统化。总体而言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不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以致于管理会计没有足够的财务信息可以利用或获得的数据不准确。这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总结和分析企业的生产和营运情况,不利于有关管理会计人员对企业发展提出合理准确的意见。又如,目前还没有某种完善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系统被制药业全面应用。各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的信息获取与质量控制程度各不相同,如若获取的有关生产运营信息不准确、不及时抑或是失真,那么在结合财务信息进行分析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难以解释的结果。而且,行业内部横向的分析比较会更加困难另一方面,管理会计人才具备足够的专业性却缺乏较宽的知识面会阻碍其对企业提出建议的切实可行性。通常企业在招聘管理会计人才时更看中人才所具备的专业性,所以大部分管理会计人员不具备药品研发与生产人员的专业知识,对药品的研发与生产流程不够了解,即使他们获得了全面的财务信息及非财务信息,并且分析出了具体的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其对企业的研发、生产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可能存在一定的不恰当性。而且,管理会计的所需求的信息既包括财务信息也包括非财务信息,信息呈现形式灵活多样,不似财务信息那般范围明确、形式规范。管理会计的这种特点更倾向于使用具有灵活性和发散性的信息,而财务会计与之相反,财务信息多规范受约束。这将导致管理会计使用财务信息时会受到某种程度上的约束。部分企业甚至认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相同性质的岗位,公司内只设财务会计部门,而不存在管理会计的岗位。对于公司而言,管理会计价值还未充分挖掘和利用,导致管理会计还是在财务会计的笼罩之下发展,难以在短期内有所突破。最后,“互联网+”时代下数据共享平台中的数据真实性与准确性有待考量。如果轻信错误的信息则可能直接导致企业经营决策的错误乃至经营失败。如何对相关数据与信息进行判断与筛选也是对管理人员专业性与职业敏感性的一项挑战。

四、结论与建议

制药业行业是一个关乎国家社稷、民生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行业。制药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制药业企业必须适应当下的新形势,充分利用新的管理系统和技术,结合企业较为成熟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充分利用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发展企业内部的管理文化,让管理会计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引。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本文将分别针对制造业企业与政府部门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针对制药业企业:第一,要重视对财务软件的应用与优化。对于大型药品生产型企业而言,完善的财务核算软件能够为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力,并且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与一定的非财务信息。第二,作为生产性企业,必须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管控。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多种信息采集和管控技术研发或是外购适合本公司的生产过程与质量管控系统,完善内部控制,做好必要的信息归纳采集工作。第三,均应设立管理会计部门,针对企业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企业还应当对管理会计进行后续培训,增强其与财务会计人员、研发生产人员的沟通协作能力。针对相关政府部门:第一,加强对制药业药品质量的监管力度,促使其加强企业生产流程与质量监控的力度。第二,常组织地区内行业间信息共享的学习型讲座,聘请管理会计方面的专家指导制药企业专业人员开展针对制药业的管理会计工作,一方面增强其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管理会计的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斌,顾惠忠.内嵌于组织管理活动的管理会计:边界、信息特征及研究未来[J].会计研究,2014(1):13-20,94.

[2]彭超然.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财政研究,2014(4):73-76.

[3]黄曼远.浅析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4]程艳.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务研究,2011,2:52-54.

[5]肖志良.基于RFID的药品制造业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信息系统设计[J].科技风,2010,(21):246-247.

[6]牛彦秀.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2,(6):40-41.

[7]王民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联系及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3(4):98.

上一篇:医院资产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产权管理和资产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