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分类范文

时间:2023-10-14 16:45:20

药品分类

药品分类篇1

我们知道,美国的药品分类管理由来已久,其在药品分类及药店管理方面都是比较健全和成熟了,下面对美国药品分类以及药店方面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从中可发现一些可取之处。

美国对处方药药的销售管理非常严格,处方药专门陈列于一个房间内,消费者一般是看不到药品的。处方药标志非常明了,凡是处方药,都必须由生产厂家在药品标签上印上“Rx only”字样,分类清楚,一目了然,同时也方便对处方药加强管理。对于非处方药,管理则较松,销售非处方药一般不需要申请药房许可证件,也不需要配备执业药师,和普通商品一样,陈列在敞开式柜台,由消费者自行选择购买。非处方药的标签上则不要求印上醒目标志。事实上,美国的非处方药所占市场份额很少,只占药品销售的16%。美国现有的非处方药按治疗类别划分有80多类,范围从粉刺治疗延伸到减肥药品,市场上的非处方药大约100,000多种,包括活性成分约800种。和处方药一样,美国审评中心对对非处方药也要进行评价以确保它们正确地标签,并且利大于弊。由于大多数非处方药在立法前已上市多年,这些药品作为美国“非处方药审评计划”的一部分,也会对它的成分和标签进行评价。

与美国相比,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起步较晚,在1999年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启动之前,我国药品市场除对、医用毒性药品、和放射药品实行特殊限制外,其他药品基本处于自由销售状态,2000年1月1日起,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开始实施;2000年4月1日起,大容量注射液、粉针剂类药品要求凭处方销售;20001年10月1日起,所有注射剂必须凭处方销售;2005年7月1日起,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类的抗菌药须凭处方销售。同时国家正积极推进对零售药店的分类管理,达不到药品分类管理要求的零售药店,只能销售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或是只能销售乙类非处方药,由原发证部门按规定核减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中的经营范围,要求全国药店所有处方药须凭医师处方购买。我国对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标签管理也略显不足,对于处方药没要求印显著标志,反而非处方药的”OTC”标志非常明显。药品摆放也按”OTC”标志分类,有”OTC”的放在非处方药一类,没有的则放在处方药一类,而放在处方药的很多药品,不需要除方即可销售。如”心血管类药,计生类药,还有一些减肥药经常摆于药店门口直接促销,在老百姓或店员看来,肯定是非处方药,也是摆在处方药里,就因为它们没有“OTC”标志。这就往往让人们产生错觉,以为是国家把“OTC”药品加强管理,实际上是国家是把要把处方药管理起来,希望所以处方药必须凭处方销售。

众所周知,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滥用抗生素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同时,抗生素在一般药店的销售比例也是很重的,大约24%―30%。所以抗生素类药凭处方销售,对大多数药店的的冲击是相当大的。但情况并非如此,笔者曾暗访昆明的好几家药店,了解到抗生素凭处方销售对一些药店几乎一点影响都没有,实力雄厚的店内设诊所,随便得到处方,大多数药店几乎都在违规销售处方药,每天营业结束,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补处方,应付药监部门检查。处方上病人的姓名年龄全是胡编。另外,医药分家没能实施,医院又开始用电子处方,拥有处方药定点标志的药店能否真正做到处方药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销售呢?如果做不到,是不是对评定为“OTC”药店不公平呢。想要真正让药店切实做到处方药凭医师处方销售,关键得让药店能得到处方,而医药分家则是真正解决处方来源的关键。但我们都清楚,医药分家谈了多年,国家也在努力推行,也进行过试点,但执行下去,困难重重,真正医药分家还需多年努力。就目前形势而言,如何做到处方药凭处方销售,将国家政策落实到实处,如何给药店创造相对宽松的宏观环境,在医药还未分家的今天,应该是每一位医药行业的专家学者和政府人员迫切需要关心的问题。我们也期待着中国药店能够越来越完善,老百姓用药越来越方便合理。

药品分类篇2

[关键词] 药品合理分类;药品监管制度;西药房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b)-0144-02

药房是医院直接面向患者的窗口,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主要作用是治病救人,随着医疗纠纷事件的频发,临床上如何对药品进行合理安全应用成为医院西药房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1]。有文献报道[2],对西药房的药品进行合理分类能够有效提高西药房的工作效率,本文探讨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1~12月和2012年1~12月本院西药房的西药品出库记录以及西药房直接服务的临床患者60 350例,其中,2011年1~12月28 175例,2012年1~12月32 175例。本院从2012年1月开始实施药品合理分类制度及加强药品监管。

1.2 药品分类方法

参照国际上通行的药品分类管理,遵循我国药品分类的基本原则[3],根据药品的品种、适应证、剂量以及给药方式将本院西药房的西药品进行以下分类:①特殊的药品(如贵重药品、易成瘾的药品、麻醉制剂、)进行特殊管理;②处方药(Rx)以及非处方药(OTC)分开;③口服给药制剂、注射给药制剂、经皮给药制剂等做基本的分离;④按照药物的作用部位,将药物分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⑤按照医院的不同科室,将药物分为儿科、妇科、消化科等。

1.3 加强药品监管制度

1.3.1 加强西药房工作人员关于药品监管制度的培训 根据我管(院)相关的药品管理制度和规定等,制订本院药品监督管理制度,组织西药房工作人员去省市大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对本院所有在岗的西药房药师进行药物的基本知识培训,并且进行考核,所有人员均经考核合格后才具有应用(调剂)资格,而且定期进行抽查考核,加强其对药物应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的认识。

1.3.2 加强对药品的购进、验收、贮存等管理 西药房成立专门的药品采购小组,并且建立监督小组,实行管理责任制,任何一位工作人员在采购时均详细填写药品入库登记表,包括药品的有效期、批号、批文、检验合格报告等,杜绝无药品生产经营许可的企业和不合格药品批次以防止假冒伪劣药品流入,并能够在出现差错后进行追溯,从源头上杜绝劣药、伪药流通进入西药房;对于新药的采购,包括新剂型或新品种药品,由专业人员进行,并且进行监管,杜绝因贿赂行为导致的药品流入或其他违法销售问题,组织药事委员会(现在叫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定期对药品质量进行检查。加强完善西药房的硬件设施,如药品贮存环境的改善,对于疫苗等生化药品需要特殊贮存,每日定时对储存环境温湿度进行巡查记录,有避光要求的药品应保证环境符合要求,加强西药房防火、防潮的管理。

1.3.3 加强药品的调配和发放 应用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药品进行发放和调配,并且能够对西药品的应用进行动态监测,定期由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和药师组成审核小组对药物差错率进行审核,将其纳入科室评价及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同时作为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1.4 评定标准

以《临床药物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药物应用管理办法》等为参考[4],以西药房接收的医嘱为依据,对2011年1~12月和2012年1~12月本院西药房的西药品差错率进行比较;满意度调查方法:采用本院制作的满意度调查表(百分制),90分为很满意,每个时间段随机抽查3500例患者,对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患者满意度=(一般满意+比较满意+很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011年1~12月本院西药房共服务患者28 175例,药房差错例数为461例,差错率为1.64%,患者满意度为80.31%(22 627/28 175);2012年1~12月本院西药房共服务患者32 175例,药房差错例数为158例,差错率为0.49%,患者满意率为97.83%(31 477/32 175);两个时间段的药房差错率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相关文献报道[5-6],西药房对药品管理不合理是造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对其进行合理分类以及加强监督管理是降低其危害的主要措施,因此,应该从各个角度出发加强对医院西药房的管理,提升药物治疗的有效性、经济性以及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西药房管理的西药品进行分类,并且加强药品的监督管理,发现改进后药房的差错率明显降低,而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同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一致[7-8],为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安全性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且为提高本院医疗水平和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9]。本文只对药房差错率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考察,未考虑药房药品的年销售量,值得进一步研究。在药品的分类方法建立中还发现,我国药品的分类管理办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物未进行详细标示,造成分类困难,加大了医院的工作量,可能还会造成患者的困扰,让其误会,影响医院的良好形象。

综上所述,西药房管理中应该对药品进行分类,并且加强监督管理,以期降低药房差错率,进而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经济效益,使医院在长期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韩庆礼.医院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当代医学,2011,17(10):34-37.

[2] 陈晓科,林自明.门诊药房科学化、规范化、差别化服务探讨[J].上海医药,2011,32(4):186-188.

[3] 何勐.医院西药房管理探索[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3):72-74

[4] 赵兰.医院西药库房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讨论[J].中国保健营养,2012,11(下):4744-4745

[5] 赵淼.药品监管领域构建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J].中国药房杂志, 2011,22(25):2319-2321.

[6] 洪玉杰.医院西药房的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404-405.

[7] 李学庆,郭秀梅.浅析医院药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4038.

[8] 王海萍,朱整明.基层医院门诊中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J].中国药业,2012,21(22):75-76.

[9] 马俊凤.加强医院药房管理的体会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8,5(8):482.

药品分类篇3

【关键词】 精神药品 分类管理 三类 对策

药品分类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把药品按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加以管理。广义上,精神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归属于处方药管理,但其处方的管理较之其他非特殊管理药品更为严格,其中特殊管理的药品又分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四大类(不包括麻黄素、美沙酮、罂粟壳等个别管制药品)。精神药品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精神药品等同于麻醉药品管理,其总体品种有52种,而在我国使用有如下6种:丁丙诺非、氯胺酮、马吲哚、可可巴比妥、三唑仑及哌醋甲酯。而第二类精神药品大部分是抗焦虑药,如阿普唑仑、唑吡坦、硝基安定、艾司唑仑等,另外还有治疗多动症的匹莫林和镇痛药异戊巴比妥等等;同时管理条例还规定:可在药品经营部门(指已取得特殊管理药品经营资格的经营部门)零售的特殊管理药品有二类精神药品、医用毒性药品两种,其他特殊管理药品均不得零售。

我国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现状,可以这样概括:特殊药品的管理较为规范;这是因为由于特殊管理药品的购买手续较为繁琐(指需出具盖有医疗单位公章的执业医师处方等等管理上所需求的手续),相对与其他药品比较利润较小,因而特殊管理药品在零售终端基本上是雷区。而医院在管理、使用和经营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因而某些精神药品一旦列入特殊管理的行列,管理必定规范,但是某一些精神药品未列入特殊管理的处方药则成为药品管理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这种环节也主要集中于药品的经营单位。笔者曾经亲眼目睹,一个在我院长期门诊治疗的精神病人无须任何手续,在医院附近药店就可购买到了自己所需的抗精神病药,这种相当于非处方药的管理模式和其他处方药相比危害甚多,这种危害主要是由于这些药品自身的药理作用和对此类疾病治疗上的要求所决定。

1 危害的原因[1,2]

1.1 第一种原因 药理作用上精神疾病治疗药物可分为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躁狂药、抗强迫药五大类。这些药物大多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虽说长期使用无成瘾性,但可能会产生某种躯体依赖性,如果停药能引起焦虑不安、失眠等症状,同时不良反应较多,对人体的危害性较大,如几乎所有抗精神病药都有嗜睡这个不良反应:氟哌啶醇、舒必利、氯丙秦等等;这和第二类精神药品中的抗焦虑药一样,迟发性运动障碍,这种不良反应又属于不可逆,在停药后仍可发生:如氯丙秦、氟哌啶醇、舒必利等等;还有的如锥体外系反应(EPS),心血管系统反应,急性肌张力异常等等;比较严重的是服用氯氮平可致粒细胞减少猝死,但从使用效果上此药优于他药,在绝大多数精神病院使用量是居高不下的;抗抑郁药:虽不会造成嗜睡等中枢抑制反应,但有一定的心脏毒性:如三环类过量可致死,新型抗抑郁则会造成性欲减低,尤其是SSRT类。以上这些药物副作用和其他处方药相比危害更大,因而在使用上更要加强管理,否则极易造成医疗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1.2 第二种原因 治疗上,精神疾患是一个长期的病患,必须遵从医嘱长期服用药,并随时根据病情进行适当调整。有些病患由于随着身心的变化,而必须酌情加大或减少药量,这样才有利于病患康复。从这个角度来讲如列入特殊管理药品,即在精神专科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在治疗上形成规范性,更加有利于病患康复。2 防止危害的对策

2.1 将精神药品分类 笔者建议将精神药品分为三类,即在第一、二类药品的基础上再加上一类即第三类(舍曲林,盐酸帕罗西汀,丁二酸洛沙平,阿立哌唑,枸橼酸坦度螺酮,多塞平,氟伏沙明,西肽普兰,拉莫三嗪,文拉法辛,齐拉西酮,瑞美隆,富马酸喹硫平,曲唑酮,氯噻平,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癸酸酯,奥氮平,氟奋乃静,哌泊塞嗪棕榈酸酯,三氟拉嗪,洛沙平,五氟利多,舒必利,氟哌啶醇,丁螺环酮,利培酮,硫必利,碳酸锂,丙米嗪,氟伏沙明,阿米替林,马普替林,氯米帕明,氟西汀,氯普噻吨,吗氯贝胺,阿莫沙平)。且将未列入第一、二类精神药品特殊管理的精神药品严格按处方药管理,并规定此类药品可以药店零售,但需根据执业医师处方购买使用。

2.2 注重职业再教育,提高业务素质 各单位员工除应熟悉特殊药品分类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外,还应努力学习国内外非处方药知识、处方药知识、处方识别知识,临床基础医学知识。真正做到发挥专长区分繁多药名,结合实践指导合理用药。

2.3 将特殊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与实施GSP认证工作有机结合 零售药店实施GSP认证是一项重要工作,它是企业对消费者的质量信誉、服务的保证承诺,也是企业向深向外扩展的必备条件。对于实施精神药品分类管理来说,GSP认证工作有利于推进这项改革。

据统计,我国精神患者(包括心理疾患)共有六千多万,大大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在国外,精神疾患的康复主要在社区进行,结合我国国情,相当一部分病人需住院治疗,大部分病人可选择家中坚持服药模式。因此,如何加强这些精神治疗药物的管理就成为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如将这些药品列入特殊管理范围,则会管理规范,达到规范治疗,为人类精神卫生健康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彦方,顾牛范.新编临床精神药物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59.

药品分类篇4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2015年8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明确提高药品审批标准,将新药定义调整为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将仿制药调整为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根据上述原则调整药品注册分类。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同意国务院组织开展药品注册分类改革。2016年3月4日,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2016年第51号公告),公布了调整后的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实施以来,药物研发技术指导原则体系进一步完善,有效指导研发申报和审评,国内医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境外新药同步申报趋势日益明显;仿制药质量明显提升,有力保障了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顺利实施。

二、起草思路

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重要任务,改革后的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树立了化学药品审评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对鼓励药品研发创新、提高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巩固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成果,此次修订在保持现有化学药品注册分类体系基础上,根据新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新注册分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有关内容进行了细化明确,同时兼顾与药物研发技术指导原则紧密衔接,是化学药品审评审批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三、主要内容

(一)关于注册分类。按照物质基础的新颖性原创性,将新药分为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均为境内外未上市的药品,且具有临床价值。境内生产的仿制药根据其仿制的原研产品是否已在境内上市,分为3类和4类。将已在境外上市的药品划分为5类,5.1类为原研药品和改良型药品,5.2类为仿制药。

(二)关于相关注册管理要求。为保持政策要求的完整性延续性,此次修订相关要求部分汇总了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以来的政策解读相关内容,并对审评审批涉及注册分类的重要问题予以明确,便于申请人对注册分类的理解把握。

药品分类篇5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品分类管理;安全用药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55-02

安全用药问题涉及到诸多方面,例如:消费者自我保健意识低,假劣药物的流通使用,药物缺乏疗效,用药错误,药物的滥用和误用,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的急性、慢性中毒等等,均可导致药物潜在的安全性问题。本文力图从我国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及药品分类管理现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来谈安全用药的问题。

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1.1概念理解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即使是比较安全的非处方药也是如此,它有防病治病的作用,也有不利于人体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可分为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反应(后作用)、过敏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药物的依赖性以及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

1.2 分类方法 药品不良反应有多种分类方法,通常按其与药理作用有无关联而分为两类,A型和B型。A型药物不良反应又称为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该反应为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程度的轻重与用药剂量有关,一般易预测,发生率较高,而死亡率较低。B型药物不良反应又称剂量不相关的不良反应,难以预测在具体病人身上是否会出现,常规毒理学试验中难以发现,一般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据国外数据统计,占药物不良反应的20―25%),而死亡率较高。在药物不良反应中,副作用、毒性反应、过度效应属A型不良反应。首过效应、撤药反应、继发反应等,由于与药理作用有关也属A型反应范畴。药物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属B型反应。

1.3 现状分析 有资料显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3年收到3万多份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处方药的不良反应占97。4%,其不良反应和严重程度是远远高于非处方药,给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为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维护人民用药的合法权益,我国全面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其制度的核心目的是有效地加强对处方药的监督管理,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误用药物,危及生命健康,消除安全用药的隐患。

2 药品的分类管理

2.1 现状探讨 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起步较晚。在1999年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启动之前,我国药品市场除对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药品等特殊管理的药品实行特殊限制外,其他药品基本上处于自由销售状态;从2000.1.1开始,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开始实行;从2000.4.1起,大容量注射液,粉针剂类药品要求凭处方销售;从2001.10.1起,所有注射剂必须凭处方销售;到去年7.1开始,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物须凭处方销售。与此同时,国家还在积极推进零售药店的分类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实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2004―2005年工作规划》的通知,通知要求积极推进零售药店的分类管理,促进零售企业达到药品分类管理要求。将零售药店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2005年底之前,符合药品分类管理要求的零售药店,可以继续销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发给处方药定点销售标志。第二类:2006年1月1日后,达不到药品分类管理要求的零售药店,只能销售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或只能销售乙类非处方药。目标到2005年底,全国药店内销售的所有处方药都须凭医生处方购买。国家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决心可见一斑。药品分类管理意义重大,有利于推动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民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医院压力;有利于我国药品流通管理与国际上通行的药品流通管理模式接轨;最重要的是有利于克服药品的使用不当或药品滥用而造成的用药危害及资源浪费,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

2.2 问题处理 由于种种客观存在的原因,诸如:医药难分家,医疗机构“以药养医”使处方难以外流;零售药店的执业药师数量、素质还都难以达到要求等,使得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举步为艰,人民用药也就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笔者认为目前药品分类管理的实施中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2.2.1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标签管理略现不足 我国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标签管理颇有些举轻落重之嫌。我国对于处方药的标签、包装并未要求印有显著的处方药标识,相反,对于非处方药,要求生产厂商必须在其标签、包装上印有显著的非处方药标识,即“OTC”样标识。药店实行药品实行分类管理,要求必须做到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摆放。以前,很多药店进行药品分类摆放时不知所然,现在则以“OTC”标识为分类标准,有“OTC”标识的放在非处方药一类,没有“OTC”标识的药物则统统都放在处方药一类。例如:曲美、赛尼可等减肥药品经常摆于药店门口直接面向消费者促销,在老百姓或者店员看来肯定是OTC药品的,也还摆放于处方药一类中,因为它们没有“OTC”标识。倒是非处方药做到了标识清晰,分柜摆放,一目了然,给人的感觉好象是国家想把非处方药从药品中拈出来,以便加强管理。实际上并非如此,国家实行药品分类管理的初衷是要把处方药管起来,凡是处方药必须严格凭处方销售。相比较而言,美国对处方药的销售管理则非常严格,处方药专门陈列于一个房间内,消费者是看不到处方药品的。估计这也是在美国称呼“药房”而不是“药店”的原因。处方药的标识清晰明了,凡是处方药,都必须由生产厂家在药品标签上印上“Rx only”字样,即“仅凭处方销售”,使人一目了然,也方便对处方药加强管理。对与非处方药,则不做任何标识要求,普通商品一样,陈列于敞开式柜台中,由消费者自行选择购买。

2.2.2 抗生素凭处方销售执行不到位 抗生素“日常化”滥用使得越来越多的病菌产生耐药性,滥用抗生素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回到“后抗生素时代”,即抗生素发现之前的黑暗时代。因此,国家规定从2004年7月1日开始,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物必须凭处方销售。然而,由于老百姓将抗生素视为“万能药”,去药店习惯性地购买抗生素,使抗生素占药店销售额的比重非常可观,大约为24%-30%之间。毫无疑问,如果抗生素凭处方销售的禁令真正执行起来,对绝大多数药店带来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为此,笔者曾暗访过几家药店,并通过一些途径询问一些药店的店员,才了解抗生素凭处方销售的禁令对一些药店而言,只是一纸空文,几乎没有产生影响。大多数药店都是在违规销售处方药。笔者曾经在南京的两家药店实习,一家在南京还算是较有规模的连锁药店,该店雇佣的店长是一家企业医务室的退休医生,据说具有开方权。于是,抗生素凭处方销售的禁令对这家药店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一天营业结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补处方,这样药监部门过来检查也毫不担心。该连锁药店的领导过来开月工作会议时,还专门耐心教导员工如何识别“探子”,如何做到万无一失等。还有一些药店则是事先在一些有关系的诊所开来一些常用抗生素的处方放着备用,或是弄来一些空白处方,在卖出抗生素后自己补上。至于,处方上病人的姓名,年龄等就胡乱编了。还有一些药店则是开在某些诊所的楼上、楼下等,和诊所串通一气,开一张方,返多少点的利。诸如此类的对策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要想通过药监部门有限的人力物力把处方药按规定管起来也实在困难。

综合考虑经济和人口方面的因素,对药品零售企业,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零售药店的基本状况。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80%。对于问卷中设计的:“药店在经营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以及对有关部门的主要建议有哪些?”这一开放式答题,药店的回答都是大同小异,即:药店数量太多,价格太低,恶性竞争,处方难求,毛利越来越低等。其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国家规定的抗生素必须凭处方销售后处方的来源问题。有药店提到:“现在零售药店对处方源及处方的争夺日益激烈,当前处方就是效益,但有关部门对处方来源合法性的界定不明确。”;有的药店写到:“国家推行抗生素凭处方销售的初衷是好的,但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只是约束了少数几家知法守法的正规药店,意义真是不大。”;有药店则抗议:“滥用抗生素主要在医院,现在却对药店加强监管,本来药店的门槛和要求就比医院药房、诊所高得多,现在更加是不公平了!”;大多数药店直接建议:“强烈要求医药分家!迫切盼望一个竞争有序、公平效率的医药宏观环境!”。

看来抗生素凭处方销售的禁令在药店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那么,国家计划在2005年底对零售药店也实行分类挂牌管理,又能否真正做好处方药凭处方销售呢?现阶段,我国医药尚未分家,医院为了防止处方外流,开始流行使用电子处方。那些获得处方药定点销售标志的药店能否真正执行药品分类管理就很让人置疑;如果这样,对于那些被评为非处方药店而言,就会有失公平,那么,对药店实行挂牌管理也就会失去意义。关键是要如何将禁令、规章执行到位,不能流于形式,真正保证人民的用药安全。

2.2.3 执业药师要做到名副其实 随着我国强力推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执业药师在药店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目前对执业药师职责的规定主要有[1]:(1)执业药师必须以对药品质量负责,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为基本原则;(2)执业药师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规、政策,对违法行为或决定,有责任提出劝告制止、拒绝执行或向上级汇报;(3)执业药师在执业范围内负责对药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参与制定、实施药品全面质量管理及对本单位违反规定的处理;(4)执业药师负责处方的审核及监督调配。提供用药咨询与信息,指导合理用药,开展药物治疗的监测及药品疗效的评价等临床药学工作。可见,执业药师的配备和合理使用将有力推动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良好实施。

我国目前执业药师的状况却很令人担忧。首先,执业药师的人数远远达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的执业药师人数不足12万。上海全市约有1450家零售药店,只有执业药师约435名,平均3.5家药店才拥有一个执业药师;全贵州省注册的执业药师还不到200人。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按中国现有的人口计算,我国需要80万名执业药师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可见,执业药师在我国是多么地奇缺。但是,就是这些有限的执业药师还有相当一部分留在生产企业,而不是位于第一线直接面对消费者。部分原因是执业药师在零售药店的待遇低,地位不高,多数人情愿将执业药师证挂在药店少拿点费用,也不想在职在岗待在药店上班;其次,执业药师考试有待进一步改善。现在的执业药师考试主要涉及四门课程,考试内容比较单一,通过考试的执业药师在日常执业中面对消费者还是心有余悸,难以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综合给予恰当的用药指导和健康咨询,难以胜任其职责。笔者曾见到美国执业药师的考试试卷,病例分析的题目居多,都是结合某消费者的具体实际情况让你分析处方,用什么药最好,安全有效,无配伍禁忌。其考察的是一种综合分析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只有这样通过考核,才能在实际中作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良好地为消费者服务;最后,让执业药师独立执业[2]。2004年第149期医药经济报上的文章《张药师的郁闷》[3],写的就是内蒙张药师所在的药店安插了不少厂家的促销员,有一位顾客因为拇指腱鞘炎来买药,促销员向其推销某抗骨片,并拍胸保证:一个疗程就能药到病除。顾客吃完后不见疗效,又来咨询。张药师看到就“多嘴”说了一句:“药力达不到病区,治疗无效,只能手术治疗,局部注射‘强的松龙’控制。”顾客大怒,促销员大怒,事后店经理也怪他多事,张药师为此事郁闷了很久。其实,这种事情在日常中屡见不鲜。执业药师由药店聘任,支付工资,药店需要执业药师为其增加利润服务,要完全服从药店的需要,现在的执业药师多是充当营业员的角色。而执业药师的责任却是对药品质量负责,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这就需要让执业药师独立执业。执业药师独立执业可以依照我国现行的会计委派制的做法,由国家制订一项“执业药师委派制”,全国的执业药师由各地药监部门或执业药师协会统一监管、发放工资、考核成绩,然后将执业药师委派到各用人单位,由药监部门或执业药师协会统一向用人单位收取执业药师的劳务报酬[2]。只有这样,执业药师才能真正做到名副其实,担当起执业药师的责任。

3 小结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国家赋予医务工作者、制药技术人员的法律义务,是公众安全用药的基础,是对药品负责,对药品生产厂家负责,更重要是对病人负责,对此冷漠、回避、掩饰是一种低级错误,绝不允许发生在医务人员及药品生产人员的身上。而药品分类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药品流通管理模式,是人民用药安全的基本保证,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期待药品分类管理能早日落到实处,真正起到保证人民安全用药的重要作用。针对门诊患者流动性大,门诊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往往容易疏忽的问题,发药窗口药师在发放药品时要及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并希望尽可能的反馈信息给医院。对于ADR报告表中较集中的药品品种批次,除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外,还及时采取措施,与药品生产厂家、药品经销单位联系,给予妥善的处理。

科学是不断探索而发展的,药品也一样是在大量临床使用的资料积累汇总中发现新的不良反应和新的治疗作用的,通过加强ADR,能在药品的两重性矛盾体中作出教好的选择,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治疗要求,构建较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编写.药事管理与法规[M].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502.

[2] 楼外楼.让执业药师独立执业.医药经济报,2004;(149)

药品分类篇6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苏州215009)

摘要院目的:对制药企业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高职类药学专业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改革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方法:根据行业需求设置调查问卷,通过对江苏省20 家制药企业进行问卷调研,总结出行业对高职类药学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从而设置课程教学方法、实训项目、授课方式以及行业参与度等各方面内容。结果:调研结果显示,行业对高职类药学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是一个综合性的要求。结论:高职类药学专业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院高职类药学专业;实训改革;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院G712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5)27-0241-03

1 背景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目标、学习制度、教学内容、证书制度、教学评估、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中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向就业导向式转变,从根本上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的理念和内涵相比,普通教育注重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体系,即“学科-知识-课程”;高职教育更注重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理念构建课程体系,即“岗位-能力-课程”。高职教育专业课程要求突出“职教性”,培养学生就业核心能力[1]。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目前高职类教育的关键性问题。

2 研究意义

药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制药技能要求很高,为了满足制药行业的要求,对药学专业学生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因此,如何实现校企合作,加强校企的无缝对接,除了要求专业老师走进行业,行业专家走进校园以外,如何使校企更深度、更紧密的融合,是目前高职类药学专业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在学生下实习前校内衔接课程的设置尤为重要,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也为此设置了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为了更好地设置这门课程,我们通过设计行业调查问卷,进行企业调研,采用了走进企业,与行业领导进行深度访谈,与行业专家进行专业调研,对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在实训基地建设上按照现代GMP 药品生产要求进行改造,既满足正常的实践教学又满足与行业接轨的专业建设,同时根据调研结果在配套软件上重新设置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这也正好符合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中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即强化工学结合,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培养符合产业标准的人才。[2]由此可见,行业调研对实训基地的改造和基于岗位能力的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的构建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研究方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药学专业毕业生适应职业岗位工作应具备的能力,为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实验项目的调整提供依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江苏省20 家知名制药企业进行行业调研。

3.1 调研思路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和药学专业的特点,结合行业需求,设置高职类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改革调查问卷,总的调研思路如图1,具体是走访制药企业,对制药企业毕业生能力需求进行问卷调研,统计分析调查问卷,为更好地设置实习前最后一门课程(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课程体系,借助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苏州医药科技学校合并为契机,对硬件(药品仿真实训车间)进行改造建设,包括方案,图纸和功能,同时也对软件(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的配套教学材料)进行修订升级,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材编写、GMP 辅助读本以及考核方案。从而实现“岗位-能力-课程”的建设模式,重新构建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制药企业的快速过渡,更重要的是全面培养了学生在就业方面核心竞争力。

3.2 调研对象江苏省20 家知名制药企业。

3.3 调研内容调研内容设计遵从课程设置服从于专业,专业服务于行业的总体思路,其主要包括行业中制药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制药企业对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其中制药企业基本情况包括生产企业产品的类型(西药、中西药、中药、生物制品),单位的性质(国营、民营、外资、合资)以及对人才的要求,并进行制药企业对高职药学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药学学科专科知识、规范的药学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常用制药设备操作能力、无菌操作技术能力、处方设计和分析能力等20 个方面的知识、能力要求进行调研。

3.4 调研结果及分析由图2 调研企业生产药品类型图可见,江苏省制药企业主要以生产西药为主,其次是中西药,其中在调研的制药企业中原料药生产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调研结果显示从实际出发,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中实训项目设置上应以西药生产为主,即实训项目应包括片剂的制备,胶囊剂的罐装,注射剂的制备等实训项目。

由图3 调研企业单位性质图可见,江苏省制药企业主要以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主。调研结果显示,为了学生以后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在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过程中应增加双语教学。

由图4 调研企业对药学专业毕业学生能力要求图可见,被调研的制药企业根据性质不同对药学专业毕业学生能力要求也略微不同,但总的来看,制药企业对药学专业毕业生能力除了专业技能比如:药学学科专科知识、规范的药学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常用制药设备操作能力等要求高以外,对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目前的制药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是一个综合性要求,所以在学生实习前最后一门课程———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方式上不单单是项目化教学,更应该注重项目综合化教学,即制定项目,要求设置情境,团队协作,将智商和情商融入到实训项目中,从而真正意义上为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达到我们下实习前综合实训的目的。

4 结果

对江苏省20 家不同制药企业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得知:制药企业对现代大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局限在学历和证书上,更注重职业沟通、协作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的综合性能力,所以如何结合行业对药学专业毕业生的20 种知识和能力要求融入到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内,为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药学专业毕业生,是目前药品生产综合实训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和研究方向。

5 结论

药品分类篇7

一、指导原则

根据我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遵循"积极稳妥、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不断完善"的药品分类管理工作方针,严格处方药监督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监督管理,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依法做好药品分类管理的监督、实施、宣传、普及和培训工作。

二、工作目标

合肥市药品流通领域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年底前,合肥市零售连锁企业(含门店)和*1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的大型零售企业及已被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安徽省"购药放心店"的零售药店必须达到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

第二阶段,*3年底前,合肥市市区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县城内的所有零售药店必须达到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

第三阶段,*4年底前,肥东、肥西、长丰三县范围内其他所有零售药店必须达到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

根据三个阶段的要求,凡不能完成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零售企业,将停止销售处方药,并且不能申报GSP认证和购药放心店。

三、零售药店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主要内容

1、人员条件: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驻店执业药师、从业药师或药师以上技术职称的药学技术人员。药学技术人员必须在职在岗。

《药品经营许可证》和执业药师、从业药师或药师证书应悬挂在醒目、易见的地方。执业药师、从业药师或药师上岗时应佩戴标明其姓名、技术职称等内容的胸卡。

2、药品采购:零售药店必须从合法的药品批发(配送)企业、药品生产企业采购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按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建有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药品购进记录必须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2年。

3、药品销售:零售药店执业药师、从业药师或药师必须对医师处方进行审核、签字后依据处方正确调配、销售药品。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销售,必要时,经处方医师对处方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销售。零售药店对处方必须留存2年以上备查。

粉针剂和大、小容量注射剂类处方药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其他处方药凭医师处方或在药学技术人员指导下销售。

甲类非处方药、乙类非处方药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在药学技术人员指导下销售。

严禁处方药、非处方药采用有奖销售、附赠药品或礼品销售等销售方式。4、药品陈列: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必须分类摆放,并有明显标志,做到大店分区,小店分柜,标识清晰,方便购药。店堂内应张贴或悬挂相应的警示语或忠告语,提醒消费者在购药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非处方药和目前仍实行双轨制管理的药品中维生素类可以根据经营条件自主选择销售方式,其他双轨制的药品和必须凭处方销售的药品不得采取开架自选销售方式。

5、制度建设:零售药店应依据药品分类管理的原则和要求制定、修订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四、监督检查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药品分类管理工作方案要求,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药品分类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结合《药品经营许可证》年检工作或专门组织力量对零售药店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内容:

1、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的处方药是否凭处方销售;

2、是否按规定审核、留存医师处方;

3、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摆放是否合理;

4、店内专有标识是否规范正确;

5、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是否驻店在岗;

6、店堂内药品广告是否符合药品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

7、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其他规定或要求。

五、措施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从贯彻落实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实行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列为药品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用三年时间全面推进。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确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实施体系,并制定方案,确定目标,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2、强化监督,严格执法。各药品经营企业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要切实加强对药品零售企业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工作指导,确保本方案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对违反规定销售必须凭医师处方销售的处方药的,要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7号《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查处。

3、新迁新办,严格把关。凡新开办或新迁经营地址的药品零售企业(含新开办零售连锁企业)必须达到药品分类管理的要求,不符合药品分类管理规定条件的不予审核批准开办或者新迁经营地址,严把市场准入关。

4、分层办班,抓好培训。我局将分期分批对GSP认证企业相关人员及药品经营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培训及考核内容包括:《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以及省局印发的《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流通领域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方案》。各药品经营企业要结合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自行组织本企业员工的学习培训活动。5、广泛宣传,深入人心。各药品零售企业要充分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宣传阵地和形式,大张旗鼓地、深入广泛地开展药品流通领域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重要意义、指导原则、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的宣传活动,把宣传动员工作贯穿于药品分类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我局将于近期制作一张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VCD专集,内容包括国家局和省局颁布或印发的关于药品分类管理方面的规定及国家局已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等,供各零售药店学习、宣传、培训选用。

药品分类篇8

(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医院广东东莞523820)【摘要】目的:为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方法:分析我国处方药管理的现状,并与西方国家的管理制度相对比。结果: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医院处方难以流出导致医药零售企业违规销售处方药,执业药师短缺,人民群众缺乏自我保护和合理用药的意识。结论:要进一步完善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解决医疗机构与药品零售企业的矛盾,优化加强执业药师队伍。【关键词】药品分类管理;处方药;存在问题【中国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13-01 【Abstract】 Objective:To strengthen drug administration,to ensure drug quality and safety for human beings,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people and their legitimate rights. Method: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prescription drugs management and management systems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Western countries. Results:The main problems of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of drugs are hospital prescriptions outflow difficult lead to drug distributor illegally sold prescription drugs. Meanwhile, pharmacist shortage, people lack of awareness of self-protection and rational use of drugs also are part reasons. Conclusion: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of drugs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improved, the conflict between drug distributor and medical institution was resolved, and pharmacist service was optimized and strengthened.【Keywords】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of drugs Prescription drugs Problem在我国上市的中西药品数以万计,目前除了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戒毒药品外,其余药品均可在市场自由购买使用。加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是防止消费者因自我行为不当导致滥用药物和危及健康,确保消费者用药安全的有效途径。而目前由于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尚不完善,消费者又缺乏自我保护和合理用药意识,导致处方药没有按处方销售或者随意销售。另一方面,我国的医院是医药一体经营,医生处方难以流出,使消费者处于"医生开什么药,就得买什么药"的被动消费地位。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即使出台"处方销售登记制度"等措施,药品分类管理还是艰难前行。1 药品分类管理的背景1951年美国率先建立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此前人们可在药店自由购买药品,由于药品的使用过于随便,因而发生大量的药物不良反应,如著名的美国"磺胺酏剂(含二甘醇)中毒事件",以及欧洲的"反应停事件"等,这些事件促使各国开始注意药品的安全性问题,并开始着手建立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从法律的角度来保证药品使用的安全性。1.1 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形成:我国于1996年正式提出药品分类管理,并于1999年6月1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0号令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宣布我国于2000年1月1日起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同年7月,又公布了第一批国家非处方药目录(西药部分和中成药部分),标志着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正式启动。1.2 我国现阶段药品分类管理制度:近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大了推行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力度,正逐步取消药品流通领域处方药销售"双轨制",即处方药销售可凭处方销售、也可不凭处方销售。2 国内处方药管理存在的问题2.1 医疗机构与药品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据统计,目前医院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40%至50%,许多基层医院甚至占到60%以上。而且医院药价比药品零售企业高是长期以来的事实,如果医院处方流到药品零售企业,很多基层医院的生存就成了问题[1]。因此,医院千方百计阻止医师处方外流,令自己处于药品销售的垄断地位,成为事实上的药品垄断"零售商"。相对于医疗机构的绝对优势,药品零售企业不仅要面对医疗机构的挑战,还要面对药店数量太多、价格太低、处方难求、利润越来越低等问题;因此企业药品零售企业为求生存或者追求一时的个人利益,随意销售处方药的现象普遍存在。2.2 执业药师的现状:截止到2010年2月底,全国累计有174509人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而根据当前我国医药行业发展速度及国外药师资格制度发展情况,我国执业药师需求量至少在百万以上。可见,执业药师在我国是紧缺的。但是目前我国的执业药师考试内容比较单一,通过考试的执业药师在日常执业中往往难以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用药指导又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此外执业药师由药店聘任、支付工资,药店需要执业药师为其增加利润服务,要完全服从药店的需要,现在的执业药师多是充当营业员的角色。2.3 群众缺乏自我保护和合理用药的意识:笔者通过在广州市白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加监督检查和监管调研发现,绝大多数的群众对药品分类管理知识一无所知,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滥用抗菌药物的行为,意识不到药品分类管理的重大意义,个别群众把药师和医师混为一谈,更不知道有效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 监管对策及建议3.1 进一步规范处方的管理:目前,我国的处方管理尚不规范,影响药品分类管理开展。一方面是处方的真实性、开方者的资格无法准确判别,处方的项目、内容要求不尽一致;另一方面是医疗机构的处方很少能够流向药店,零售药店收到的处方数量少之又少,没有稳定的处方来源,影响了药品分类管理深入开展。西方国家对处方的立法规定是很值得我国借鉴的。无论是从处方的易读性,还是处方的安全性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不能统一处方标准,假处方的泛滥将严重阻碍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推行。3.2 解决医疗机构与药品零售企业之间的矛盾:为了缓和医疗机构与药品零售企业之间的矛盾,各地推出了"处方药登记销售制度"等的过渡政策,但这却令一些企业经营者有机可乘。有的药店只是把登记销售制度看作是一种形式,并无询问患者病情和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就潦草登记销售;有的药店弄来一些空白处方,一天营业后就把处方补上;甚至有些企业楼下开诊所、楼上开药店,串通一气,开方售药。使得"药品分类管理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因此我们需要尽快实施医药分业,从体制上解决"以药养医"问题,落实消费者购药的自主选择权,使医院医师处方能够自由流通,从而让医院药房和社会药店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打破医疗机构处于绝对优势的格局。3.3 执业药师须独立执业:执业药师由药店聘任,药店需要执业药师为其增加利润服务,要完全服从药店的需要,这必然影响执业药师履行职责。因此只有让执业药师独立执业,执业药师才能担当起执业药师的责任。执业药师独立执业可以依照我国现行的会计委派制的做法,由国家制订一项"执业药师委派制",全国的执业药师由各地药监部门或执业药师协会统一监管、发放工资、考核成绩,然后将执业药师委派到各用人单位,由药监部门或执业药师协会统一向用人单位收取执业药师的劳务报酬[2]。3.4

深入开展药品分类管理的宣传:各地要动员各方面力量,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广泛地开展面向社会各界的宣传普及活动,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不合理用药、滥用药物给自身健康带来的危害的严重性,认识到药品分类管理在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在保证人民群众健康、在保障用药安全有效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都能关心、理解药品分类管理,支持相关工作的开展。同时,应适时举办培训班,不断加大药品经营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充分认识药品分类管理的目的和意义,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的自觉意识。参考文献[1]孙加清. 药品零售企业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监管的现状及对策[J].齐鲁药事,2005.5:275.[2]楼外楼.让执业药师独立执业[P].医药经济报,2004年12月17日第5版.

上一篇:药品广告范文 下一篇:药品不良反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