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品安全看药品监管

时间:2022-10-19 02:53:36

从药品安全看药品监管

近年来,医药改革呼声不断,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呼之欲出。然而就在此万众瞩目的和谐音符之下,药品安全问题仍然层出不穷,从“奥美定”事件到“刺五加”事件,频繁出现的药品安全事故,实在令人担忧!当公众将药品安全责任放在了药品监管之上,中国的药品监管能承担得起千千万万生命的重托吗?药品监管,究竟路在何方?

药品安全事件回放

奥美定事件

“奥美定”俗称“人造脂肪”,又称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用),是一种无色透明类似果冻状的液态物质。属于长期植入人体的软组织填充剂,主要用于人体各种软组织填充。整形凹陷性缺损的填充,不少美容院都曾使用这种材料进行隆乳、隆臀等美容手术。

2002年9月,章惠(化名)在深圳富华美容医院做了奥美定注射隆太阳穴手术,一周后出现疼痛等不适反应,感觉体内注射材料正在下滑。随后,她的面部开始变形并失去表情,无论愤怒还是开心,都很难看出情绪。

2004年5月,章惠以手术造成人身损坏为由,到罗湖区人民法院深圳富华医院,要求富华对手术后的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进行一次性补偿21万元,由此揭开了长达两年之久的“奥美定”医疗纠纷案。

2002年~2005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与注射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有关的不良事件监测报告183份,其中隆乳161例。不良事件的表现包括:炎症、感染、硬结、团块、质硬、变形、移位、残留等。

2006年4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撤销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用)医疗器械注册证,从即日起全面停止其生产、销售和使用。

至此,国内盛行了近10年的美容材料――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走到生命终点。然而,十年间,这种带有高科技光环的材料,早已被大肆宣传和注射于30万人的胸部、面部、臀部等各种人体组织内。曾经的健康,却成为了永远的过去式,

齐二药事件

“亮菌甲素注射液”在临床上一般用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发作,其它胆道疾病并发急性感染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的治疗。

2006年4月22日和24日,广东省某医院住院的重症肝炎病人中先后出现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至29日、30日又出现多例相同症征病人。该院及时组织肝肾疾病专家会诊,分析原因,怀疑可能是患者新近使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引起,并立即于5月1日停止使用该药,于5月2日晚上报广东省卫生厅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避免发生更大范围的危害。

5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接到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报告后,当即采取紧急措施:立即责成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暂停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亮菌甲素注射液的生产,封存库存药品,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对该厂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进行检查并暂停使用。截至5月4日,该企业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规格:10ml:5mg,批号:06030501)共120件(每件120盒,每盒5支)零111盒(包括销售到广东10件、西安市1件和该厂家库存的)全部被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查封,待进一步处理。

5月11日,在初步认定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为假药且其生产环节存在明显漏洞的情况下,为保证公众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停止销售和使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所有药品,同时要求各地药监部门在本辖区范围内就地查封、扣押。

“齐二药”事件造成至少4人死亡,多例肾衰竭。

欣弗事件

“欣弗牌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

2006年7月27日晚,国家药监局收到青海省药监局报告:一名患者静脉点滴欣弗牌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此后,北至黑龙江,南到广西,全国计有15个省区陆续报告发生欣弗不良反应群发病例,“危机”由此全面爆发。

8月3日,卫生部连夜紧急通知,停用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药品欣弗牌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

“欣弗”事件中,卫生部共接到不良事件报告81例,涉及10个省份,其中报告死亡病例3例。

刺五加事件

“刺五加”是一种常用中药,含有多种五加甙、多糖等活性成分,一般应用于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塞、脑动脉硬化、更年期综合征、血脂异常、糖尿病、风湿病、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肿瘤等疾患的治疗。

10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云南省红河州6名患者使用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两批刺五加注射液(批号:2007122721、200712151l,规格:100ml/瓶)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有3例死亡,湖北累计150人发生不良反应。

10月7日,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联合发出紧急通知,叫停标示为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

10月14日,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通报,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验初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部分批号的部分样品有被细菌污染的问题。

10月18日,国家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暂停销售、使用标示为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黑龙江完达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注射剂产品,配合做好药品召回工作。

药品监管问题之源

1 审批权利上收,利益设租空间骤增

专门研究药品政府规制的南开大学法学院宋华琳博士认为,从管制的公共利益理论出发,政府监管部门应该是“公共利益”的代言人,但实际上,监管机构有着自己的利益板块,而且它的利益又和社会上的各种利益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在产业规制领域,监管机构不一定能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言人,反而有可能被收买为产业利益特别是大企业利益的代表者,这就为官企勾结埋下了隐患。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就是因为无视责任、收受企业贿赂而落马。全国各省市的地方标准药品原本都是地方性和非公开的。通过将药品地方标准转为国家药品标准,实现了地方审批权力的上收。 “地标”升“国标”过程中,全国各省市的地方标准药品都连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报送至负责“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工作”的国家药监局下属“药典委员会”。这程序为某些不法企业创造了很大的寻租空间。

从2000年开始,国家药监局在全国开展了地方标准药品专项整治,然而,这一本来有利于民的行动,却成为药监部门

部分官员与某些企业进行勾结大发其财的大好机会。由于拥有强大的审批权力,仅2004年,国家药监局竟受理了10009种新药审批,平均每天审批29种之多。而这其中绝大多数是上任之初所要求控制的仿制药品,这无异于自己打自己嘴巴。而同年美国药监局仅受理了148种新药申请。

2 GMP失效,造成监管缺位

所谓GMP(Good ManufacturingPractic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其原意为“良好作业规范”或“优良制造标准”,是一种注重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管理制度。

据介绍,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对经其认证合格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进行认证后的跟踪检查。”

以“欣弗”为例:药监部门在授予欣弗“国药准字”的权威认证后,就成了监管上的“甩手掌柜”,找不到“跟踪检查”的影子。“如果华源制药获取认证后,有关部门能加强后续监管,并在生产、流通、使用环节层层严格把关,就很可能不会出现欣弗事件的恶果”,某专家指出。监管部门存在缺失:重审批、轻监管。监管应该是全过程的监管,尤其是对药品生产企业,要对整个进货、检验、生产出厂以及其后的市场流通作全面监管,而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只要拿到生产许可证,通过GMP认证,就可高枕无忧了,

另外,药品监管作为药品质量的“把关人”,事前监管才是最重要的,“事后诸葛亮”的做法显然是监管缺位,保证药品安全,是关涉人命的天大事件。

以“齐二药”事件为例: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生产的假药生产和上市畅通无阻,且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GMP认证,充分暴露了监管中存在的漏洞。药品监管作为药品质量和安全的担保者,是国家和公民天然的依赖,但此事件却让部门本身和“国药准字”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我国新药申请每年高达一万多种,如何让公众相信药监部门在其他药品上的积极作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

3 药品仿制,大行其道

业内人士介绍说,将按规定由政府定价的“普药”改变包装、剂量和用法,并加入一些无用成分,申报注册成新药,这在药企行业是一个常用的做法。“齐二药”事件和“欣弗”事件中出问题的药物就是这种“新药”。厂家的目的,在于获得企业自主定价的权利。而国家药监局面临的是药品生产一直以仿制为主,由此造成一年要审批成千上万种所谓新药的现实。

药品监管路在前方

加强权力的监督制约

2007年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指出,各级药监部门要“端正监管工作指导思想,处理好监管与发展的关系,解决好公众利益与商业利益的矛盾”。

2008年3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在会上要求,当前,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突出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

第一,要进一步做好权力结构的配置工作。结合这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执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原则,认真做好“三定”工作,合理配置权力、明确岗位职责、严密办事程序,进一步做好权力结构的调整工作,切实把预防腐败的各项措施落实到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修订工作规则,完善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制定落实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主审集体负责制、审评人员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因公出国出境管理规定,推动廉政工作深入开展。

第三,要进一步落实政务公开工作。对近年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情况进行梳理,总结经验,查找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提升政务公开的质量水平。尤其是审评审批、认证发证、检验检测等工作,要进一步拓展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确保权力阳光运行。

第四,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用计算机网络科技手段来管理行政审批等工作,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五,要探索建立廉政风险评价和预警机制,采用信息技术,完善相关措施,逐步对行政审批等实行廉政风险评价和预警,推动预防腐败工作的扎实开展。

邵明立强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求真务实,狠抓反腐倡廉任务的落实。要进一步增强做好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年底,将结合年度工作考核,对各部门、各单位落实反腐倡廉任务情况以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跟踪督促抓落实。

长期从事药品法研究的南开大学法学院宋华琳博士说,国家药监局要督促地方药监局切实起到监管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药品并及时上报,避免不合格产品对公众生命健康的危害。要查处违规药厂,即使涉及到某些地方利益,地方药监局也应以百姓生命安全为首选,加强药品监管的有效实施。通过减少药监局主要官员和制药企业的瓜葛,来杜绝过去的弊端。

GMP后续监管更重要

国家药监局通过“药品GMP飞行检查”对企业的药品安全进行监督,已经查处多家企业的问题,并吊销了其GMP认证资格。

另外,GMP认证要通过技术人员保证,对于某些弄虚作假的企业要严厉惩处。认证后,要加强对企业的后续监管,杜绝“走形式”和“重认证轻后续监管”等问题的存在,坚决避免通过认证的企业可能出现的药品安全隐患。

新药审批更慎重

中国特殊的新药定义也是上述现象的根源之一。因为低水平的研发能力,“新药”指的是“未曾在中国上市和销售的药品”,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新药。以化学药品为例,中国分为6类,其中前5类都被称为“新药”,而其第3类就是仿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实际上,中国绝大多数所谓的,新药’都是仿制药,”北京某从事药品研发和报批的业内人士称,“一般国内公司跟踪国外某品种的研究进度做好试验,等国外一上市,国家药监局的门口就会有几十企业去报这个品种。”

药品监管关键的问题不仅是机构的变革,更重要的在于药品监管机构内部监控机制的完善,通过更为公开透明的方式来形成和实施相应的药品监管政策,加强来自内部的监督和制约,加强自我规制,这或许才是未来改革和完善的方向。

上一篇:专家呼吁:警惕健康的无声杀手 下一篇:生命之火在这里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