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课程范文

时间:2023-11-16 16:17:20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1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愈演愈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教育之中的语文课堂教学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影响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积极的面对新课程改革后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媒介,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知识储备以及语文教学能力。但是,小学语文教育活动是一个“树人”的过程,并非完善自身即可。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育工作者应当怎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各个教育因素的协调发展呢?

首先,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摆脱传统教育之中那些落后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其教育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学生,但是由于教育具有历史性特征,即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之中,往往会受到以前所受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影响,而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之中,“移植”该方法以及理念。例如,笔者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有时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过去在接受教育过程之中的许多教学方法,虽然有些方法具有着较强的学生成绩提升的操作性,但是,却与新课程改革格格不入。这样的方法我们在选择时则需要谨慎,而不能像我们当初接受教育时那样强迫学生接受。

其次,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要能够积极主动的促进学生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来。因为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即是“如何才能够真正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众所周知,一个活跃的课堂并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的课堂,一个“热闹”的课堂也并非一定能促进的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进步。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于小学语文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提升之上,才是王道。因此,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小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来,需要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为基本要求。在构建合理的教学氛围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为指导,否则一方面会使小学语文课堂失控,另外,也容易养成小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

第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注重直观性的教学原则。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小学生由于身心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但未成熟。其对于直观的知识与技能的程呈现往往更容易接受。例如,色泽鲜艳的图片,可爱的动物与人物的形象。笔者还让学生自主制作一些卡片,加深学生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参与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小学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需要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媒介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能够对每个教育要素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2

课堂教学不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人生的发 展。 面对一个个各具个性的生命体,语言教学应是丰富多彩、 独具特色的。 这正是新课程对理想的教学状态的期盼。 随着新 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 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 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 然而,课堂 教学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 ,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 学 生 ,把 “做 ”的任务派给学生 ,把 “说 ”的机会让给学生 ,把 “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 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 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 、尝试、 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 ,教 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 ,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 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 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 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提供什么样 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最重要的策略。 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 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 但放 眼时下的语文课堂,似乎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

观念不先进。 为此,上课前教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 、人力、物 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却并不理想。 在语文教 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 可低估的作用。 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思考 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 其次教师必 须清楚地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任何语言 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 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 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 ,是为学生 的学习服务的。 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 行大量的自主探索。 学生可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选 出认为最优秀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 教师 利用多媒体的功能, 使全班学生都能详细地看到展示同学的 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教师还可适时进行 调控并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全班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 效性就越大,越表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要鼓励学 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因为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 ,都 有好思的习惯。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 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 、提问题、钻研问题。 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 ,总想 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教师,这时如果 教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就可能自己解决了。 如果鼓劲还不行,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 给学生思维方法。 只有在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学生 才有可能和别人合作交流, 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 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 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 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 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 教学内容的 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 ,都应有助于这种学 习方式的形成。

(一)实践感情——活动性学习。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 一种学习方式。 应用外显的动作来驱动内在的思维活动,从中 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体会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 法。 活动性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 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 倡导活动 性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 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 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 教师可变示范性教材 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 过程性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性的氛围。

(二)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 能启发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 强调教师知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 有所收获。 教师首先应倾听学生各自的理解,再以一个研讨者

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 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 识背景的缺少,由于教师的专业出身与经验阅历,教师的参与 往往会令整个研讨过程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作为教师,就是要

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相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

展。 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 长、补己之短。 例说: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 合作、组间竞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竞争。 这样能大大激励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需要解决遇到的新问题。 当学生独立 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时,是知难而退,是指望教师的讲解 ,还 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 引导。 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 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 在小组合 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 当小老师。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3

关键词:语文;说课;内容;本质;原则;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9-0101-02说课,是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其意图、依据等向教研伙伴做陈述,在同伴的评价中相互切磋、交流,以期达到共同提高目的的过程。所以,说课是一种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有效方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推动作用。在说课过程中,说者侧重的和听者关注的不单纯是“怎样做”的问题,思考更多的是“为什么这样做”,它能促使一线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钻研新课程标准,增强课堂驾驭能力,还能有效解决教与研脱节的问题。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教师要在新理念指导下重构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有效教学,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一线教师必须掌握说课的艺术。

一、明确说课的内容

1.说课程标准。说课应注意几点:要正确地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要“言简意赅,惜墨如金”;要把自己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认识转化为教学实践,渗透在教学设计当中。

2.说教材。说明教材的内容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内容包括:教材简析,要点明课题及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做到三要:一要全面,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二要明确而简洁;三要具体而合理。教学重难点,要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理由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措施、方法等陈述清楚。

3.说教法与学法。说教法与学法,关键要做到:教法与学法的运用要科学合理;教法与学法相统一,教与学互动共生。

(1)说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慎重选择教法。

(2)说学法。也就是教师怎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独立的语文学习技能。

如:①在阅读教学中,可采用“条块分割式”学习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阅读课上的问题,采用量力原则把不同的问题分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再把他们的探究结果结合起来就共同解决了一个综合性的难题。这种学习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②很多语文课文都有着跌宕、曲折的情节,生动活泼、形象有趣的场景,如《小蝌蚪找妈妈》、《少年闰土》等课文,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类似于“戏剧表演”式的学习,使学生融入课文中,切实体会文中的境界,表达真实的思想感受,增强学习效果;③《气象学家竺可桢》一文则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提出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自读课文,想想,竺可桢是一位( )的科学家,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由此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由于学法和教法联系密切,所以学法和教法应联系起来说,不宜把两者割裂开来。

4.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主体部分,能否说清楚教学过程是能否说好课的关键。说教学过程要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环环紧扣,结构严谨。它的内容要涵盖以下几方面:

(1)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导入环节,在最佳状态中走向新知;主体探究,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强化巩固,在复习训练中拓展应用;结课环节,在提炼总结中升华生成。如《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环节可根据新课程进行人性化的板块设计:导读板块,纸牌游戏,初涉文本;初读板块,动画配音,进入文本;精读板块,给齐王写信,超越文本。

(2)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手段及理论依据。如《詹天佑》一课的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詹天佑设计和建设京张铁路的过程来体会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而文中的“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是课文的重点部分,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此时教师则可运用画简笔画及演示的方法轻而易举地引领学生理解——这是詹天佑要以实际行动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也体现了詹天佑极高的智慧和设计的巧妙,从而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真正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深刻地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

(3)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对话,多向交流;指导,引领启发;探究,探求发现;讲授,体现示范。

5.说板书设计。在说课中,板书则是听者了解说课者教学思想、教学思路,对教材理解的深浅程度和估计教学效果的可视语言。所以,说课必须“说”板书设计,包括板书设计的思路、依据和板书的具体内容。

6.说理论根据。说理论根据,是说课最突出的特点,主要理论依据有:课程标准、教材类型、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语文教育的基础理论;教育教学专家的观点、言论。

二、遵循说课的原则

1.说理精辟,突出理论性。说课的核心在于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因此,执教者必须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主动接受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信息、新成果,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2.客观真实、具有可操作性。说课是为课堂教学实践服务的,因此说课中的一招一式,每一环节都应具有可操作性,内容必须客观真实、科学合理,要真实地反映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3.不拘形式,富有灵活性。要坚持做到“说主不说次,说大不说小,说精不说粗,说难不说易”,要体现教学设计的特色,展示自己的教学特长。

三、把握说课的本质

1.分清说课与上课。防止把说课变成“试教”或“压缩式上课”。

2.说课过程中,要尽可能展示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使听者从说课中受到启发,悟出道理。

3.说课稿和说课时间不宜过长。要说好课,需精心构思,抓重点、抓关键,讲究详略、过渡、照应,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四、把握说课的技巧

1.说课标要“深”。就语文学科而言,它要求教师追本溯源,找到它在课标中的位置,看看课标对这节课所在单元及所在课文的要求,重难点即可随之确定了。

2.说方法要“实”。这个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只有教法得当,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施教,只有学法合理,学生也才会兴趣盎然地受教。所以教法和学法的确定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3.说习题要“准”。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和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手段。因此习题的设计要“准”。既要准确体现该节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又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分层设计、区别对待。

4.说程序要“精”。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既是说课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是贯穿整个说课过程的一条主线。而说课面对的是教师,因此说课堂教学程序时要以最“精炼”的语言说出,并使人听明白,最终达到教研交流的目的。

总之,说课是教师之间进行合作交流的桥梁,说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师的共同提高,而且说课不仅是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还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了达到最佳的说课效果,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化专业知识和较好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研究能力。教师若能把握好说课的技巧,讲究说课的艺术,说课活动必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王深根.小学语文说课的理论与实践[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2]张春明,王欣,奚素艳.有效备课——小学语文[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法制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046-01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法治国家,法制教育是构建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然而法制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小学时期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为将来形成一个合法公民奠定基础。由于小学生处于一个心智尚未发展成熟的时期,分辨是非能力薄弱,容易受到不良风气和行为影响,阻碍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进而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法制观念,以此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小学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意义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小学语文课堂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形成法制观念的良好场所,教师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法制教学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依法行事的习惯。

1、能够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以后学习更多知识奠定基础。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人们法制观念的需求越来越高。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学习知识和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法制教育的一个启蒙阶段。教师只有帮助学生学习法律常识和形成法律意识,才能在达到基本教育目标: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只有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资源中渗透法制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法律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能够减少青少年犯罪率

少年犯罪分子并不是“打娘胎出来就是坏人的”,都是受后天不良风气和行为影响的结果。任何一种坏思想和习惯,都是长期慢慢累积起来的,最终使得少年走上犯罪道路。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多青少年沉迷于暴力和色情游戏中而无法自拔。一旦受到社会上不良人士的挑拨,就很容易走上黄赌毒的道路,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文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如何做一个知法守法的人和灌输一些基本道理,为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二、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资源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

法制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措施。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取决于未成年人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的强弱,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化和社会化的重要尺度。语文教学资源中含有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对学科进行细致分析,巧妙的将法制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下文就对如何利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资源渗透法制教育的途径进行了具体分析。

1、利用课文内容,在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是普及法制知识的重要场所,语文课堂不能仅仅局限在对教学课程知识的输入上,而是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为将来立足社会打下扎实基础。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来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既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而且要在无形中进行法制教育。例如,在小学课文中《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了解事物能力,而且要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不能随便伤害。现在有些人受金钱的诱惑,捕杀野生动物,严重触犯国家法律而走上犯罪道路。通过课堂教育来渗透法制教育,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法制观念,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

2、在综合实践模拟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综合实践模拟中,小学教师可以利用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不断规范自己行为和加强法律意识,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尽量缩短学习与生活间的距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在拓宽学生思考空间的同时统一学生感性和理性认识,在无形中普及基本法制知识。在综合实践模拟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而且达到了树立小学生从小遵纪守法观念的目的。

3、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拓宽思考空间,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本质所在,在内心深处形成一种强烈认知。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报刊上、电视里的一些违法犯罪事例,组织学生讨论和交际,最后发表自己观点。因为这些确实存在的案例最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和交流欲望,所以对于渗透法制教育有很大帮助。在学生认真发表自己观点时,教师只要稍微引导犯罪原因,就能让学生学习一些法律知识,使学生学会遵纪守法。另外,一些无法想象的犯罪后果也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感,自然而然明白违法的严重性,在生活中处处以法为准绳,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得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形成依法行事习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小学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法制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而且对学生将来成为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公民具有很大帮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对法制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进行法制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疏导,以此来规范日常行为和形成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秦倩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04)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5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51-01

1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

1.1 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对于教师来说,教育教学理念不仅会对其教学方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其自身发展角度来看,也是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当前,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对于教师教育理念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顺应时展的教育教学理念,还要求教师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具体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之中。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其不仅是对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更是对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对于人格的完善。所以,教师就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完善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学生观。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进而真正实现语文课程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的统一,过程和方法的统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

1.2 构建多元化知识结构

语文课程所具备的最大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是涉及各个领域,具备极强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自身所学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具备其他专业的知识素养,要充分了解与小学学生密切相关的知识,从而更好的扩大自身的知识储备。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就需要教师自身构建起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效率,真正实现专业化发展。

1.3 具备自主创新意识

新课程改革之后,教育教学的重点开始逐渐转移到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而对于教师来说,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只有教师善于创新,才能将自身知识深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更好的解决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更要具备较高的教育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并且将其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解决问题。

2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新课程理念仅仅停留在意识上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核心内容就是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通过采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授课。自我国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后,我国各个中小学校都开始加强了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为了使教师更好的掌握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和理念,各个学校都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教师培训,希望通过这种方法使教师能够具备更为新颖的教育理念,并且将这种理念具体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但是,在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却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存在着“形似而神异”的现象。

2.2 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不具备统一性

新课改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还促进了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新课改实施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许多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的教学方式更加自由,也更具有合作性。但是,对于另一部分教师来说,其并没有真正满足新课改所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而是只做表面功夫,单纯的追求课堂气氛而不注重对于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了知识。

2.3 缺乏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总结

在改革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虽然小学语文老师对于课程的准备和设计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创新,在教育教学理念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革新,但是,在对教学过程结束后的一系列工作的实施上,还并不完善。目前,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缺乏对于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总结也是阻碍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一个重大障碍。虽然一些老师写了教学反思,但是却并没有真正将教学反思与提升自身专业化发展结合起来,这就使得教学反思趋于程式化。

3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3.1 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通过巧设问题、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课本内容的故事性比较强,教师可以通过层层铺设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例如课本剧表演、讲故事等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电教化设备来直观、形象的展示课本内容,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或利用讲故事来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和自豪感,不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融入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情感教育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内容之一,也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淡化和忽视的一点。造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需要通过师生情感的互动与交融,教师要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职业情感,在课堂教学中以情促情、以情激情,来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与回应。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正确处理情感与教育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渗透情感教育,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个人情感的到集体的熏陶而得到升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3 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改革的强调的是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只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才能真正的激发起其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内容应着重放在开展探究性学习上。与此同时,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也应当适时的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4 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中,教学改革应当将着重点放在对于教学观念、教学策略、教学结构的转变上,此外,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也应当准确的把握教学转变的关键点,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更好的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还能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晓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4):48.

[2] 郝建民.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3):102.

[3] 梁生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中),2011(2):103.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6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 改革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116-01

一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语文教学通常通过“教师的专心讲授与学生的认真听讲”来完成,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实行后,语文教学模式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如何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保证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例如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游戏化教学模式的运用,都是在新课标背景下,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总结出的优秀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也不再直接照搬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授课,为了符合新课程的教学标准,广大教学一线教师纷纷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扩充语文教学内容,增强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先进性。

二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改革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的合理化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没有实行新课标之前,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往往更注重课堂上的教学设计,往往忽略了课前教学引导、课后教学评价等相应的设计内容。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认知能力和智力发展的原因,只注重课堂教学,不免会让一些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吃不饱”或者“接受不了”,在无形中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更是如此。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之后,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课程设计从教学背景、教学内容出发,以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基础。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式培养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同时课程评价在课改之后,也不再使用一卷定成绩的模式,更注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评价,更有利于在过程中反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情。

三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的改革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工具无非是粉笔、黑板、教材等,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领读、通过板书让学生感受教学内容。然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联系能力较弱,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学生的思维联想,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快速体会出语言文字中的意境之美。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等能承载大量信息的新的教学工具,图文并茂地为学生展现文字中的情感和情景,使课堂充满乐趣,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感悟

在新课程标准实行之后,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不再是简单地教,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与感悟,注重学生感悟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的内涵和意境,让学生成绩由学生平时的大量阅读、写作的训练来决定,而不是通过对课文的死记硬背来决定。对于课本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应停留在表面上,而应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探讨。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促使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2.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趋向于多样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中的动画、图片、音乐的导入,无形中活跃了课堂气氛。由此可见,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课堂中的文字内容,迅速的转化成直观的感官内容,多媒体技术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仅是丰富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

3.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是以促进小学生整体的发展为目标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学生获取知识的活动是通过接受以语言为媒介的情感,而不是抽象的数字符号,它阐述了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表达。脱离生活的语文教学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腻烦的心理,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应注重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让学生用好语言和文字的工具,掌握阅读、写作,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实施新课程 新课程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相对于初中、高中语文教学难度有所增加,因教师教学面临着一群还不会发音的小学生,为了国家未来社会的发展,他们任劳任怨,在教学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是值得人们尊重的;在新课程的引领下,以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及教学的创新重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为主要目标,注重学生实际学习的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及社会交流中有着流利的母语交际能力,为了更好的将新课程教学与小学语文想结合,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情感,这里向大家浅谈下如何正确实施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

一、新课程教学发展背景

随着21世纪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的小学语文教材知识内容相对陈旧,具体表现在以成人的方式选择内容让学生学习,忽视了每个阶段学生的心里规律,未能将社会实际生活与学生学习内容相结合,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学生学习的一贯做法为死记硬背,缺乏学习的主动灵活性,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培。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则需要解除陈旧的教学思想,课程内容深入社会生活,面向全球,更面向未来,课程逐渐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再单单局限于以往的 “字、词、句、章”的学习,新课程以促进学生主动性、健康性、和谐性等全面地发展为基本理念,让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

二、识字教学实施

1、创建良好教学氛围

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课程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自身修养品质会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保持良好的教学情绪,这样便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优质的教学状态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

2、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在新课程教学下,识字为小学语文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传统的教育方式以“教师讲、学生学”为主,有着死记硬背、被动性的学习现状,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在注重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发展的同时,还倡导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小学语文教学是以识字开始的,因此识字教学的具体实施应当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这就需要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起步阶段;课本包含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将学生识字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切实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三、阅读教学实施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把握好阅读教学这一关,利用新课程科学合理的教学,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文理解水平为目的,从而提高整个小学教学质量。

1、加强词句训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里,课文内容词句的训练不必可少,不能以学生会读写语句就算教学成功,还需要让学生理解每个词句所表示的含义,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思想,从而能够将学到的词句在生活中以及写作中自觉使用,因此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一定的词语、句子知识,才是发展阅读能力重要基础,阅读教学需要实现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目的之一。在阅读教学中,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其一是重视学生学习的理解与运用,只有将学和用结合起来,才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想要达到的效果;其二是需要将课文阅读与文章理解结合起来。如课文一些经常出现的词汇,教师需要要引导学生在平时说话与作文写作能够善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更要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去引导,而不是以传统的书面答案来传授,阅读教学需要达到学生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同时也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句的含义和用法,学而不用不就白学了么,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阅读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需要教学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口头运用教学也是重中之重。

2、加强阅读范围

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强调的是读,小学语文教学的学生在课本上所学的知识毕竟有限,而且经常练习课本知识,学生所学的知识面也难以提高,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教师还需要善于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更加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也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那么具体如何做呢?首先教师可带领学生进入学校图书馆阅读以及学校外新华书店等大型图书聚集地,提供着每个学生年龄段阅读的各式各类书籍,在浓郁学习氛围的图书馆,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各类书籍更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想要了解的知识,在书城里都能够得到想要的答案,当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阅读符合学习水平的书籍;其次优雅动听的学习歌曲也能够帮助学生多积累词汇,每个学生对具有优美旋律的歌曲是十分感兴趣的,在唱的同时也发展了自身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学阅读还需多鼓励学生听更多的歌曲;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加强学生阅读范围,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知识,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教学创新

在长期应试教育中,被动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着创新教育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创新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创新需要真正切实提高学习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利用,学有所用才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最终想达到的目的;首先教学创新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对象主要为学生,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息的和谐关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激发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坚持小学语文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其次创新教育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让所学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以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又真正想要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因此需要鼓励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充分开阔学生的视野。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篇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28

通过语文教学,小学生应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学习方法,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培养强烈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教学,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阶段,是在为未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明确提出要构建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需要的小学语文课程。学生的主体性和新型的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具体地体现和落实,增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时代性,使其更具生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实现自主学习

小学生爱玩,对学习缺乏长时间的注意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增强学生内在的学习驱动力。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和增强,应该先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方面着手。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外界事物有着广泛的兴趣,所以教应该让学生的兴趣点聚焦于语文学习。经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深入研究,不难发现编者所选用的课文都是一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文章,而且大部分文章的文学性很强,包含生动的故事、优美的诗歌和赋予探究价值的科学性文章。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性和近于生活的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口味”。既然,教材都如此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教师更应该在考虑学生的兴趣与特点的前提下选择教学内容。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个体发展的需求。所以,学生是课堂主体,应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以贯之的原则。学生只有形成持续有效的学习内驱力,才能自主学习,以此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月光曲》,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富有画面感。让学生通过诵读细细体味优美的音乐、美丽的月色和宁静的环境。以文动人,让学生自主感知课文的丰富意蕴。又如,教学《穷人》这篇课文时,笔者以问导教,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探究。课文一开始通过对屋内和对大海的描写进行比对,描写了渔夫一家贫穷的家境、艰苦的生活。提问:渔夫家境如此窘迫,为何还说渔夫家“温暖而舒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自主思考和交流。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结合多媒体,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由于缺乏先进的教学方式,普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枯燥、教学节奏缓慢,严重违背小学生学习的特性和习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的毛病,为我国教育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条件。同时,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学僵化的状态。小学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为教学的开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多媒体强大的功能,能够以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去体验语文。

再以《月光曲》为例,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钢琴曲,让学生先听音乐,感受乐曲中的情感。然后在揣摩情感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此外,结合多媒体教学,教师也可运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例如,《穷人》故事性较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在特定的角色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课文主旨。在多样化的教学中,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千变万化,学生也会更主动投入于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强大的科学技术作为保障,来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有效性。

三、设置师生交流环节,实现生成性的课堂

在新课改下,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也就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中拥有主导权。小学生渴望表现自己,获得认可,虽然传统教学不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但是在新课改的洗礼下当下的教学相当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教育教学并不是要批量生产“教育产品”,而是要塑造个性化的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要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与表达。鼓励学生谈“怪想法”,课堂教学才会出现学生踊跃发言的局面,才有可能摆脱教师的提前预设,而临时转变教学思路,出现更出色的教学活动。在师生交流中,教师可以更充分地了解学生;学生也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鼓励,激发学习兴致。

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提前让学生收集身边的有关地震的感人事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交流讨论,谈感受。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交流和表达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在交流讨论中总结出人性是善良与美好。师生是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师生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教学的开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四、重视教学评价,做好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的结束不是以下课铃声响起为准,而是以教学评价的完成,教学反思工作的完成为基准。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此引起重视。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体现了教学活动更加科学、有效。在教学评价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评价内容、形式和方式的创新,应该突显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做好教学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要认真反思教学,深入研究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各环节的效果、学生学习的情况以及教法、学法的作用,对教学过程做全面的总结,归纳经验,发现问题,反思不足。以此为契机,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确保之后的教学活动更加有效。教师做好教学反思工作,既是本职工作,更是体现了对小学语文教学、对全体学生的一份责任。教学反思是教学有效开展的基本保证,教师应该不懈怠、不忽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上一篇:交通工程行业现状分析范文 下一篇:债权资产证券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