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9-28 05:59:43

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篇1

一、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五大问题

(一)整体发展思路和路径有待厘清,发展模式有待转型

国内县域经济发达的浙江、苏南和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三种发展模式。浙江模式是通过市场化来促进工业化;苏南模式走的是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珠三角则是主要依靠承接国外和香港产业转移的外向型发展模式。三种模式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本质上看,前两种模式走的是自主发展之路,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和核心竞争力,后一种模式则是依附性发展,容易遭受外部经济冲击,需要加快转型。

淮安等欠发达地区目前以承接东部或周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为主要发展思路,走的是珠三角早期的依附性发展路径,虽然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很多县主要承接的是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化工、机械等用地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是一些产能过剩产业,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而且所承接产业的规模和体量很有限,无法形成自身清晰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导向,工业化缺乏推手,需要加快转型。

(二)支撑性平台建设滞后,重园区建设轻专业市场体系建设

平台载体建设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各地都比较注重平台建设。但淮安等一些欠发达地区各区县在各种平台载体中并未明确哪些是要着力打造的支撑性平台,哪些属保障性平台。事实上,从发达地区的实践经验看,园区和专业市场体系是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撑性平台,其他平台都属保障性平台,要围绕和服务于这两大平台建设。

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它不仅是产品的生产基地和供给基地,还是产业集群、经济聚集的重要载体。专业市场及营销网络是原材料和产品供给与产品需求之间的桥梁。但从目前淮安等欠发达地区县域发展情况看,各区县重园区建设轻专业市场体系建设。园区只是工业园区,功能单一,没有原材料、半成品、专业设备和成品专业市场做支撑,无法形成高度产业集群和发达的块状经济。

(三)区县园区产业定位不明确,区域间相互恶性竞争

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特色化发展非常明显,有的以纺织业为特色,有的以珍珠业、袜业为特色,有的以小商品产业著称。这种特色化发展避免了各地恶性竞争,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且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淮安等欠发达地区各区县园区只能依据资源和招商引资情况确定化工、机械及零部件为主导产业,产业布局、发展定位同质化,产业链短而不全,“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还没有形成,导致招商变抢商,手段大多是提供竞相降低的廉价土地资源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园区带动成效不明显。

(四)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识和政策措施,但缺少相应平台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民间的张力得以释放是苏南模式和浙江模式的一大精髓。淮安等欠发达地区也很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出台了各种关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措施,但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缺少平台。更具体地说,园区是中大型企业创业平台,专业市场才是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创业平台。只有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市场体系解决了中小民营企业创业的平台问题,欠发达地区的县域民营经济才能大发展。

(五)地市和区县的职能、体制机制亟需厘清和明确

从实际情况看,淮安等欠发达地区地市与区县之间人事、财政等体制机制矛盾已成为县域开发区建设瓶颈,项目审批、土地、规划等管辖权限的制约,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可用财力紧张,融资渠道和手段缺乏使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加之土地指标较少,项目等地、等配套现象突出。地市级政府继续简政放权,保障区县园区用地需求是县域园区建设的保障。

二、应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一)承接发达地区县域发展模式转移,确定民营化发展思路和方向,实现以商带工

利用民营化和市场化推进工业化是浙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和苏南发展模式的精髓。淮安等欠发达地区不仅要承接其产业转移,还要承接其发展模式的转移,要实施专业市场建设工程,建立起从原料到产品生产、销售的较为配套的、全方位开放的市场体系,走“建一方市场、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之路,实现以商带工,带动园区形成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

(二)着力培养区县特色产业集群,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实现以工促工

学习浙江经验,发展块状经济。每个县重点围绕一个或几个优势产业形成从研发、 生产到物流、营销一个配套的产业体系, 形成“一县一特、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布局, 避免各区县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共同获取规模经济效应。同时, 鼓励支持与发达地区“结对子”, 共建园区,借力发展。引导区县招商引资不仅要注重引资规模,更要注重引资背后的品牌、管理理念、技术平台、市场空间、环境保护、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培养和形成等。

(三)培育人才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为园区和专业市场建设提供保障

浙江发展迅速就得益于庞大的营销人员及其营销网络,苏南地区则得益于庞大的技工人才队伍。要摆脱依附性发展,只有着力培养四支队伍,以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一支具有现代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一支掌握营销技巧和营销网络的营销人员队伍、一支具有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的政府管理人员队伍、一支庞大的掌握各种技能并具有技术革新能力的高级技工队伍。围绕专业市场建设实施民营经济发展三大工程,形成相对庞大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队伍。

(四)着力功能配套的平台载体建设,强力服务县域园区建设和专业市场建设

物流发展是专业市场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有形的和无形的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专业市场发展不起来,或者发达不起来。因此,要着力打造物流运输平台;大胆创新,打造金融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和信息服务平台等功能配套平台载体建设,强力服务县域园区建设和专业市场建设

(五)加强各级财政支持,继续简政放权,促进区县园区建设大发展

一是加大国家、省、 地市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 每年统筹安排资金用于促进县域基础设施、 园区开发和专业市场等建设。

二是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很多发达地区都减少了行政审批项目。比如凡是省授予市里的经济管理权限,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一律授予县(市、区)。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继续削减30%以上。

三是进一步下放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建议淮安等地原由市级备案的国内企业投资项目,全部委托项目所在地的县(市、区)备案。市属企业需核准或备案的项目可自行选择由市级或所在县(市、区)核准或备案。除国家、 省另有规定外,省以上审批、核准的项目,由县(市、区)直接上报,同时抄报市级备案。同时,建议总投资3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和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国家另有规定除外)、国省道施工许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下放到项目所在县(市、区)审批。原属市政府审批权限的具体建设项目供地(包括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方案), 由县(市)政府审批。

四是进一步简化证照办理手续。建议淮安等地,凡县(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符合市场主体登记条件的,在取得法定的企业登记前置审批文件前,可凭政府有关文件到工商部门办理筹建登记。

五是保障用地需求。 建议淮安等地,已列入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重点建设项目,经县(市、区)政府审核同意,可以使用增划的基本农田面积指标,按占用一般耕地报批。市政府根据省下达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 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农转用指标和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分解下达各县(市、区)政府,各地在安排年度计划指标时,应优先考虑试点镇、中心镇用地需要。

参考资料:

[1]徐小佶,韦信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简政提效能放权增活力[N].陕西日报, 2012年10月28日

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篇2

关键词:财政体制;县域经济;影响;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02

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主要是指1994年确立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按照税种的不同把税收收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从而确定了中央和地方各自的收入来源。具体到县一级,又因各省情况不同而有不同的管理体制,但分税制的基本框架没有改变。以辽宁省为例,现行的财政体制仍然是以分税制为基础,同时在2010年省政府又对省与县之间的财政体制进行了一定调整。主要内容包括: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收分配体制基本不变,但在省与县之间,将原来属于省县共享税种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房产税全部下划为县级收入,同时县需要向省上解税收以保障省级财力。为了弥补县级财力不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中央到省、市均给县安排一定数额的转移支付资金。此外,还有各种收入增量返还等奖励措施,用以激励县级政府大力增加财政收入。在财政支出方面则是通过明确划分事权来确定支出范围,县级事权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环境保护、行政事务管理等事项,近年来又增加了社会保障、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应急等事权。县级政府要利用现行体制下取得的财政收入来为上述事权买单。

一、现行财政体制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体上看,现行财政体制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既存在很大的促进作用又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

1.分税制财政体制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分税制财政体制壮大了财政收入规模,加快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体制激励作用明显,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现行财政体制,明确中央与地方的收入来源,激励地方大力开展经济建设,提升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而提高税收规模。例如辽北某县从本世纪初提出“税源经济”的理念,通过发展陶瓷、绿色食品加工、风力发电、轻工家电、牛产业、通用航空等实体经济培植税源,使县域经济和地方财政收入驶入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18.6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1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000年的0.38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7.8亿元。

二是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地方财政实力逐步增强。分税制财政体制确立了以税收收入为主,非税收入为辅的的收入结构,上例中的辽北某县通过加大对税收收入的征管力度,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实现了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同时把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控制在80%左右,提高了收入质量,增加了地方可用财力。

三是转移支付调节了地区间收入差异,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分税制体制下从中央到省、市均给县级安排了大量转移支付资金,有效促进了县级发展。本世纪以来,辽北某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连年高于预算收入,财政自给率在最低的年份仅为38%左右,在最高的年份也没有超过70%,大量的教育、科技、卫生、文化、农田水利、植树造林等项目均靠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给该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

2.分税制财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在体制上未能更多让利地方。首先从整体上看,中央在分税制中占大头,地方占小头,而在地方收入中按照省、市、县的层级层层递减,县级收入处于占比最小的地位。这就造成了财力高度向上级集中,县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支持才能保证财政正常运转。其次从税种划分上看,税源集中、稳定性强的收入大都划为中央和省级收入,而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增收潜力小的税种则属于县级固定收入。

二是在共享税种分配上划分比例不合理。例如在工商税收中县级分配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比例均较低,而营业税则达到了70%。但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县级主要支柱财源应为实体工业,所产生的主要税收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营业税主要存在于服务业中,而县级受城镇化程度、人口规模等因素影响,服务业远不如城市发达,营业税税源十分有限。此种分配方式,造成了县级政府辛苦招商引资,企业落户带来的税收却大部分被上级拿走的尴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县域经济发展路径。在现行财政体制中,涉土四税全部属于县级收入,而以土地出让金为代表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也是县级财力的主要来源。县级政府在发展过程中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必然选择增加涉土税收的发展路径,这也就形成了“土地财政”、大力发展房地产行业等状况,造成了许多县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负担沉重,商品房库存高企等问题。

四是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县级虽然处于收入分配的最末端,但其事权却一样不少,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最主要的支出事权包括供养全县行政、事业在职及退休人员,保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保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公共支出,供养五保、低保等优抚人员,弥补企业养老保险缺口等。对这些事权,县级概括称为刚性支出。而在这些支出中还有许多“上级出政策、下级配套资金”的支出项目,例如义务教育的“普九达标”,在上级出台政策后县级只能自行投入资金进行校舍改造,形成了沉重的“普九债务”,再比如公检法公用经费达标、调整工资标准等均由县级政府安排资金,造成了县级财力紧张,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

五是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不科学。一方面转移支付缺乏固定约束,分配规模往往由上级说了算,一直以来饱受诟病的“跑部钱进”就是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的体现。县级财政部门也往往是把向上争取资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不仅牵扯了大量精力而且存在一定的权力寻租隐患。另一方面转移支付的构成不够科学,近年来县级财政收到的转移支付资金多为有固定用途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少有可以自主安排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这就造成了县级财力难以集中,想办的事情受财力制约往往办不成。

六是县级财政状况没有得到明显好转。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县级政府本身分配的财权就少,2006年中央又全面取消了农业四税,导致县级财政更为艰难,而乡镇一级更是处于收不抵支的局面。为保证乡镇正常运转,县级往往还要负担乡镇的工资、运转等支出,再加上各类刚性支出,公建支出等,使财政资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现行财政体制下的收入规模,仅能保证县级的必要支出,即所谓的“吃饭财政”,不足以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投入。为了筹集经济社会发展资金,部分县级政府近年来进行了大规模融资,造成了负债率攀升,债务负担沉重,而几年之后的今天,偿债支出又占用了大量县级财力,使本来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二、对现行财政体制的改革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发展县域经济,培植税源,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另一方面也要从体制上进行改革,从根本上扭D县级财政状况,提升县级财政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

对现行财政体制进行改革应当遵循有利于增加县级财力,有利于激励县级政府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有利于县域发挥自身发展优势,有利于保障县级基本服务,有利于化解和防范财政风险的原则。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如下改革建议:

一是要财力下沉,增加县级在分税制中的分配比例。具体包括将消费税等中央税种转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种,给予县级一定的分成;提高县级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中的分成比例;合理划分总分机构税收归属,将石油、电力、通信等大型国企所属的县级分支机构所产生的税收划为县级收入。使县级拥有较为优质、稳定的税源,增加县级财力保障水平。

二是要调整涉土四税的分配。在给予县级一定财力补偿的情况下,中央和省可以在涉土四税中享有一定的分成。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中央及上级政府对基层的控制力,另一方有利于抑制地方政府盲目发展“土地财政”的冲动。

三是理顺财政投入关系。当前财政体制下,县级政府负担的事权过多,刚性支出压力大,制约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可以考虑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由中央及省对县级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险等方面进行直接投入。在降低地区间的差异,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同时解放部分县级财力,促进县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

四是规范转移支付制度。一方面要提高转移支付的刚性约束,规范转移支付的安排流程,降低上级在转移支付过程中的随意性。另一方面要调整转移支付的结构,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方便县级依照自身发展优势自主支配专项资金。可以考虑在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中,进一步放宽专项资金使用限制,例如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允许县级打捆使用转移支付资金等,这样更加有利于县级政府依据自身产业发展目标安排资金,集中更多的财力快速促进产业发展。

五是帮助化解政府债务。当前政府债务沉重成为了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财政资金用于还本付息支出,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投入。上级财政帮助地方政府化解债务并不是简单的代为偿还,而是首先解决偿债负担重,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可以考虑由上级财政部门出资对县级到期债务及高利息债务进行置换,待县级财政状况好转再逐渐偿还给上级财政。一方面减轻当前的偿债支出压力,另一方面减少利息支付,节约财政资金。

六是完善地方税收体系。按照我国“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管理原则,县级政府虽有本级财政的管理权,但税收管理的权力却较为弱化。在现行体制下,国税局为中央直管单位,地税局为市管单位,从行政隶属关系上说,税务部门并不属于县级政府序列。县政府对税务部门的控制力与影响力也较低。这就导致了在组织财政收入方面税务部门与县级政府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有些强化税收征管的政策由于难度大、成本高往往难以执行,造成地方税款的流失。今年,中央充分向基层下放各类管理权限,辽宁省的工商、质监等部门均已完成下放,可以考虑在今后的改革中下放地税管理权,进一步理顺县级税收管理体系,更好的凝聚全县力量做好财税征收。

参考文献:

[1]谭乐义.“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目标与实绩的偏离[D].山东大学,2016.

[2]高军,王晓丹.“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基于江苏省2004-2009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2(03).

[3]刘佳,吴建南,吴佳顺.省直管县改革对县域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基于河北省136县(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01).

[4]郑新业,王晗,赵益卓.“省直管县”能促进经济增长吗?――双重差分方法[J].管理世界,2011(08).

[5]刘佳,马亮,吴建南.省直管县改革与县级政府财政解困――基于6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1(03).

[6]张占斌.加强省直管县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规划[J].行政管理改革,2011(06).

[7]成刚,萧今.政府间转移支付对县域基础教育供给的影响――基于江西省的证据[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02).

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篇3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贯彻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暨市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传达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和省委关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精神,学习借鉴浙江省新昌县发展县域经济工作经验,安排部署发展市域经济及市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全体领导;市委工作部门、市政府工作部门、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所属副科级以上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法院、市检察院及群团组织主要负责人;部门管理机构、常设办事机构、归口管理事业单位、挂靠单位、对外挂牌单位以及经济合作组织主要负责人及其所属副科级以上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系统垂直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各镇、街道办事处开发区党委书记、镇长主任;规模以上企业厂长或经理;《三峡日报》、《三峡晚报》驻沱江记者站负责人。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有三项:一是市委书记王松华同志传达俞正声同志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二是市委副书记陈敏仁同志传达邓道坤同志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三是市长黄金龙同志介绍浙江省新昌县发展县域经济的作法和经验,并就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加快发展市域经济讲重要意见。

下面,请市委书记王松华同志传达俞正声同志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家欢迎!

………………………………………………………

刚才,王书记传达了俞正声同志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俞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实现中部崛起是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加速推进工业化是实现中部崛起的关键所在;提出推进工业化必须做到五个结合;强调要坚持不懈地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改进干部作风、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俞书记的讲话对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保持和扩大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紧密结合市情实际,学习贯彻好俞书记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俞书记的讲话精神上来。

下面,请市委副书记陈敏仁同志传达邓道坤同志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家欢迎!

………………………………………………………

刚才,陈书记传达了邓道坤同志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邓道坤同志在讲话中提出要奋战“三个二位数”,明确目标快发展;指出要抓住培育市场主体这个根本求发展;强调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打牢基础保发展。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狠抓贯彻落实。

下面,请市委副书记、市长黄金龙同志介绍浙江省新昌县发展县域经济的作法和经验,并就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加快发展市域经济讲重要意见。大家欢迎!

………………………………………………………

刚才,金龙同志结合他自己在浙江省新昌县挂职锻炼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介绍了新昌县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情况和先进经验,并就贯彻落实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及中央和省委关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精神,学习借鉴新昌经验加快发展市域经济、大力加强市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了动员和部署。新昌县的地域面积和人口数量与沱江差不多,但经济发展水平却大大高于沱江,财政收入相当于我们的倍,其县域经济发展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工业块状经济快速成长和发展,主要经验在于他们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开放搞活、加快体制创新、加速科技进步、营造亲商环境,这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强化中心意识、作为意识,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黄市长的讲话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力抓经济、谋发展上来,把满腔的热情落实到行动中去,鼓足干劲,真抓实干,干出业绩。同时,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三峡市委关于加强县市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指示精神,按照市委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加快市域经济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下面,我就这次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落实问题,再强调两点:

一是要迅速行动,抓紧组织对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和落实。认真学习贯彻全市贯彻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暨市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动员会议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贯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各级党组织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握重点,认真学习,特别是要全面深刻地领会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省委、省政府有关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研究透彻,结合实际,快速反应,抓紧落实到位。要真正把中央、省委重大部署和市委各项决策落到实处,加快我市改革和发展步伐,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委要求和市委部署,大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这次会议精神来指导具体实践、推动各项工作。

二是要鼓足干劲,在加快发展上下硬功夫。要把加快发展作为我们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落脚点,振奋精神,迎难而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围绕中心,把握全局,紧密联系自身工作实际,抓住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认真研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明确奋斗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具体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抓住“工业立市”这个“牛鼻子”,结合自身实际,把推进工业化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农业抓工业,围绕加工工业抓农业调整,用工业理念、工业方式抓农业产业化,培育龙头,形成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群;扎堆发展,打造农副产品加工密集园区;建好基地,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把工业搞上去。搞工业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项目,我们要进一步强化“项目强市”的思想,继续锲而不舍地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手段,拓宽招商引资思路,构建招商引资载体,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以开放的观念、开阔的思路、开明的政策和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资金发展市域经济。

下面说一个通知:请各镇街道办事处和规模以上企业的参会人员中午在沱江宾馆进餐。

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篇4

县域经济是《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支撑,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惠及民生的重要方面,也是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点。近些年来,我省县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规模持续增长,产业不断壮大,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民生保障有效加强,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占有半壁江山,并涌现了诸如等一批县域经济发展典型。这些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善于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其共同特点就是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抢抓机遇、爱拼会赢,发挥优势、注重特色,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要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学习借鉴等地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大跨越,努力实现从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非农经济为主、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县域经济转变,全面增强县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拓展发展思路,壮大县域经济总体实力。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移加速的契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要善于从自身特色出发,发挥比较优势,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模式,注重培育发展特色支柱产业。要抓住城乡统筹发展的机遇,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在大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贯穿于发展各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富民与强县的有机统一。县域经济就是民本经济,要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和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我们要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多渠道解决民生保障问题,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建立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共建共享机制,确保幸福指数与经济指标同步提高。

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政府的开明政策和优质服务。省委、省政府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意见》要求,加强领导、完善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各级党委要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简政放权,明确职责,改进服务,提高效率,努力形成全省上下真抓实干、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良好氛围。

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篇5

关键词:现代治理体系;经济带发展;构建

一、“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发展现状

首先,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3-2012年,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由208.5亿元增加到815.9亿元,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6.4%、25.9%、21.6%。

其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素质明显提升。第一、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减少了0.6、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了2.6个百分点。总投资160多亿元的广胜寺、云丘山等8个重点旅游项目正在进行。

最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初步形成了立体化的交通网络体系;先后建成阳侯、临吉、京昆与青兰临汾段及联络线、霍永等5条高速公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尧都区、侯马、霍州、洪洞、襄汾等县市不断开拓城市气源,发展城市用气,2010年尧都区用气覆盖率达到87.0%。目前经济带各县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并运行。“临汾公厕”荣获“迪拜国际最佳范例奖”,是中国在城市公厕领域获得的最高国际荣誉,成为经济带上一大亮点。

二、构建“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的重要意义与困境

(一)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核心,打造转型跨越发展新支撑。煤铁资源是临汾地区的主要资源,是临汾地区的支柱产业,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对煤铁资源的依赖。为此,临汾市委指出在改造提升煤焦铁等传统产业现代化水平基础上,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彻底改造产业结构,使经济发展减少对煤铁资源的依赖。

(二)协调区域间的发展。临汾市领导深入分析了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的资源开采状况,以及考虑未来的人口分布,经济布局。积极推进经济带内侯马经济区开发。因此,发展临汾的经济,应当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处理中部与东、西部之间的关系,通过中部地带优先发展带动全市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人才、土地、资金、项目生产要素的培育,为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满足经济建设的土地用地,充分开发利用闲置土地;扩大和组建金融运营平台,进一步完善金融体系;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为招商引资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大量引进人才,探索招聘高技术,顶尖人才,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但就目前经济带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经济带的快速发展。

1.条块分割、责权利不清,严重影响了经济带各区域的工作。首先,县市各政府直接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常常在贯彻落实各项方针、政策方面缺乏统一性,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履行和效率的发挥。其次,区域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条块之间责权不清,争权争利,互相推卸责任现象时有发生。

2.经济带上各县市内部关系混乱、问题重重,主要表现在为横、纵关系缺乏协调,不够顺畅,对经济带工作形成阻碍。首先,从县市机构设置来看,县党委、政府、同等职级,各司其职,相互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既有县政府超越党委,也有党委行使政府职权,造成职权使用混乱,责任不清。其次,内部纵向关系不够顺畅,经济带上各项工作不受重视。垂直领导不能有效发挥职权,人员松散,办事效率低下。

3.各县市直接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各县市为了维护本地区的基本利益,往往各自为政,只注重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部,缺乏全局观念与协调行动的机制。

三、“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治理模式的模型构建

根据区域的发展模式、人员结构、政策制定,方便各区域之间协调运行,优势资源的互补利用,并通过强化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了初步的合作体系和制度框架。决策层包括:各区域政府合作的行为主体共同制定领导峰会制度。

协调层包括:各区域协调联席会议制度、区域协调委员会、人力资源协调委员会、政策规划协调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执行层包括: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专题组:能源组、交通组、信息组、旅游组、物流组、金融组、环境保护组。

1、决策层是在原来“主要领导座谈会”的基础上形成,由各县市的党委书记、市长构成,其主要功能是对涉及区域发展重大事项的审议、决定和决策,是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地方政府贯彻中央政策、审议区域合作政策、统筹重大项目布局的最高层次的联合协调机制。

决策层每年召开一次峰会,由各县市最高领导轮值主持。各县市轮流举办。

2、协调层由人力资源协调委员会、各区域协调联席委员会、政策规划协调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构成。其中,专家委员会的主要功能是不仅为联席会议、专题组就区域发展重大问题提供决策咨询而且还为峰会提供重要的意见建议。

协调层的议事原则是:平等协商、协调推进。

协调层每年召开两次会议,由各县市主管副市长主持。各县轮流举办。

3、执行层是在峰会和联席会议领导和指导下,建立合作专题协调推进制度,负责合作专题的协调推进落实。由各个专题组构成。

专题组根据治理事项落实的需要设立,目前设能源组、交通组、信息组、旅游组、物流组、金融组、环境保护组7个专题组。其主要功能是表达经济带上各方利益诉求,落实峰会和各协调委员会精神,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区域合作,指导和协助不同区域企业与社会中介组织跨区域的活动,以形成以专题带动合作,以合作促进发展的良性模式。

执行层的议事原则:灵活机动,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执行层的议事范围:贯彻落实决策层、协调层的决议,将各项既定政策在专题组工作推进中,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专家咨询、行业协会参与制度。建立重大项目招投标机制和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制度,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引导企业参与区域合作。

执行层每年召开四次,每季度一次,保证各组灵活有序的进行各项活动。

但对于以上构建的模型与合作机制而言,可能存在两方面问题:

①模型的构建与法律规范的出台可能步调不一致,造成模型的运行,存在内容合法性方面的问题。

②区域政府间关系复杂与行政成本增加问题。跨区域合作组织的建立,使得区域内政府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

①健全法规,改革区域管理体制。区域法规可以为实现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长久动力和长效机制,有利于实现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法制化。

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篇6

【关键词】民营经济 宁晋县 对策 建议

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省经济结构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成分。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我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县域民营经济也出现了管理水平低下、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一些问题,探讨进一步提升我省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基础和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宁晋县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育,宁晋县经济形成了光伏、生物制药、盐化工三个新兴产业和电线电缆、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三个传统产业,六个产业链条完备、基础雄厚,各自优势突出,互补性较强,产业机构相对合理,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盐化工。依托在我县东北部地下蕴藏的千亿吨盐矿资源,谋划建设了盐化工园区,列入了国家和省市“十二五”规划。入区企业30家,计划总投资390亿元,项目50余个,已开工企业21家,其中4家已竣工并部分投产。

(六)机械制造。以生产农业机械、水工机械、液压机械和汽车配件为主的省级重点产业集群。2013年,全行业完成营业收入100亿元,上缴税金6500万元。

二、宁晋县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偏低

宁晋县大多数县域民营企业规模小、效益低,自有资金薄弱。而且产业层次偏低,大部分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宁晋县大部分县域内民营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经济基础、人才基础、技术基础和自觉意识,大多以对适用、简单技术的应用为主,且模仿多于创新产品,技术含量低。许多县域民营经济产业群已经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生产基地,但其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大多是通过模仿引进的,自主知识产权较少,知识产权意识普遍缺乏。

(三)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完善

宁晋县县域民营经济广泛存在低水平重复和过度竞争的情况,不少县域民营经济中的企业以横向联结为主,其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低成本竞争优势”,而不是以优良的产品质量、扎实的专业功能和良好的售后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差异型竞争优势”。

三、进一步推进宁晋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在招商引资上,以“宁商经济”促进招大引强。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实际,着力引进一批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的产业链项目。充分发挥宁商作用,依托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宁商分会,设立招商办事处,聘请招商顾问,开展委托招商、招商;大力支持宁商回乡创业、以商招商。同时,进一步筹建上海、浙江等宁商分会,打造宣传宁晋的窗口、招商引资的平台。

(三)在项目建设上,以“高新精大”增强带动能力。按照“大龙头带动大产业”的思路,着力实施一批高层次、新技术、精密化、大体量的好项目,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提升,夯实发展后劲。

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篇7

1.1指标体系筛选的原则

要客观衡量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就必须要建立可行、有效和具有代表性的客观评估指标体系。客观评估指标体系包含的指标,从整体上应是由多个指标构成的统一体系,从个体上又是既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群。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评估考核办法》,结合烟台市的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及国内学者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选取了相应的县域经济发展客观评估指标,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遵循可行性、代表性和全面性的原则。

1.2评估指标的选取

结合烟台市的实际情况,选取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构建了烟台市县域经济发展客观评估指标体系。

1.3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主要通过查阅2010—2013《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2010—2013《烟台市统计年鉴》获取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归纳和整理。

2结果与分析

2.1各项客观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

按照综合指数测算法的基本思想,选取2010—2013年烟台市海阳、蓬莱、栖霞、长岛、招远和莱州6个县域12个二级指标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

2.2烟台市县域经济客观评估指标综合评分情况与分析

2010—2013年烟台市县域经济客观评估指标的综合得分情况。2010年栖霞的最高为0.0978,依次是海阳、莱州、蓬莱、招远,长岛最低为0.0294;2011和2013年表现为同样的趋势;2012年略有不同,评分最低的为招远。2010—2013年平均得分情况为,栖霞的最高为0.1084,依次是海阳、莱州、蓬莱、招远,长岛最低为0.03293。年度之间的变化不稳定。除了招远外,其他县域都是2012年的得分最高,其次是2013年、2010年,2011年最低。烟台市县域经济的总体情况表现为栖霞的得分最高为0.1084,依次是海阳、莱州、蓬莱、招远,长岛最低为0.03293;不同年度之间的表现为2012年的得分最高,其次是2013年、2010年,2011年最低。

2.3烟台市县域经济客观评估一级指标评分情况与分析

烟台市县域经济客观评估一级指标评分情况,2010—2013年二级指标中人民生活的得分最高,其次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得分最低,不同的县域之间略有差异。各县域二级指标不同年度的变化情况。海阳县域经济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表现为增加的趋势,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年度之间变化较少。蓬莱县域经济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而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不大。栖霞县域经济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表现为增加的趋势,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年度之间差异不大。长岛县域经济客观评估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也是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年度之间比较稳定。招远县域经济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表现为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年度之间差异不明显。莱州县域经济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表现为明显的上升,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年度之间略有差异。

2.4烟台市县域经济客观评估二级指标评分情况与分析

2010—2013年烟台市县域经济客观评估二级指标得分情况。二级指标的变化情况表现为各县域的二级指标X2到X9基本没有变化,保持稳定状态。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本研究采用综合指数法,利用变异系数确定权重系数,根据各县域经济得分综合得分、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得分情况,分析了2010—2013年烟台市的海阳、蓬莱、栖霞、长岛、招远和莱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主要结论:(1)烟台市县域经济的总体情况表现为栖霞的得分最高为0.1084,依次是海阳、莱州、蓬莱、招远,长岛最低为0.03293;不同年度之间的表现为2012年的得分最高,其次是2013年、2010年,2011年最低。(2)2010—2013年烟台市县域经济一级指标中人民生活的得分最高,其次是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得分最低,不同的县域之间略有差异。(3)二级指标的变化情况表现为2010—2013年二级指标X2到X9基本没有变化,X10、X11和X12表现为上升的趋势,各县域均以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X12)得分最高,说明烟台市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烟台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各县域之间和各级指标的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

3.2建议

(1)确定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建议有关政府根据烟台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总结经验与教训,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既要有长远的规划目标,又要有近期的计划,以利于各行各业协调发展。(2)确定统一的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客观指标。为了进一步促进烟台市县域经济的平衡发展,烟台市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统一的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客观指标,并要求各县域经济区域定期统计相关的数据并在“统计年鉴”或“国民经济发展公报”中公布。(3)完善并公布生态资源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统计数据。生态资源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状况应该是衡量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进行本项研究时,从部分县域经济区域公布的相关经济数据中查不到生态资源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状况方面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应该定期统计生态资源环境质量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数据相关的数据并编制到“统计年鉴”或“国民经济发展公报”,例如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的单位GDP能源消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耕地保有量和森林(绿地)覆盖率;公共服务方面的如医疗条件、养老保险等。

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篇8

一、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与主要模式

(一)总体态势

县域经济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已占据较高的份额,一些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亮点。珠三角地区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区经济进行整合发展,县域经济已成为中心城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百强县集中的长三角地区也日益产生合作发展、整体提高的需求。

从2006年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结果看,全国县域内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24%,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48.10%,县域经济总量(gdp)占全国的56.31%,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的1/4,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投资、实际利用外资都占全国的1/3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全国的67.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4500元左右的县(市)数量比较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100个县域是最低100个县域的16.1倍。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共有85个,另外,东北地区5个,中部地区6个,西部地区4个。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等省县域经济比较发达,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强县迅速崛起,逐步改变了县域经济百强县的格局。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单元,在新的发展时期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基于县域经济要素禀赋的特色经济;(2)发展县域经济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3)中心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内生积累和外在推动力;(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不断加强,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5)县成为统筹区域城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操作平台;(6)工业化、城镇化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方向;(7)县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消除体制和机制障碍的新动力,为行政体制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积累了经验;(8)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多元化,不断催生出新的发展模式。

(二)发展模式

由于存在资源禀赋、制度结构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以及鲜明的区位特点,县域经济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如“苏南模式”、“珠江模式”、“温州模式”、“义乌模式”等。从更为普遍的意义来看,新时期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归纳为四种类型:

l以服务中心城市为主的城郊服务型。在城市经济的带动下,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以服务中心城市为主要功能的县域经济发展类型。由于受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加之长期的城乡交往,造就了该类区域劳动力总体素质高、技术力量强、资金积累快、融资条件好、城镇密集且呈放射状分布、水陆交通条件便利等特点。这类县域经济发展很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受城市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对中心城市经济有明显的依附性。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经济圈中心城市周边的各县域,已形成了我国典型的以服务中心城市为主的高层次城郊型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2.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的专业化基地型。利用县域内较好的农业自然资源,发展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传统农业产业,并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延伸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出现,逐步形成了以原有的产业为基础,以若干适应市场需要的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外联市场、内联企业为特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专业化基地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这些县域经济的发展实际上走上了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道路。如广东佛山、南海、中山等市,河南巩义、偃师、济源等都属于这种模式。

3.以招商引资为主的外向商贸型。利用县域内便利的经济发展优势及地处沿海、沿江、沿边、沿重要交通干线的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发展以流通组织系统为主导的商贸产业。沿海县域多充分利用境外力量,通过建立三资企业和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当地工业的发展;农业方面则利用本地优势农业资源,通过发展名、优、珍、奇、特等农副产品,促进出口创汇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内陆的县域利用邻近重要交通干线、省际交界地区或边境口岸的优越条件,通过商贸产业的发展带动生产、加工、物流、餐饮等多种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4.以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型。利用县域内的资源禀赋,通过发展农业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农业、矿业产品的输出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这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对本县域自然资源和区域外市场的依赖性很大,一旦自然资源枯竭或域外市场萎缩,县域经济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我国中西部一些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缺少发展的机会,许多县域都把对某种优势资源的开发作为启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县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受资源的约束,县域经济要想继续获得发展,就必须创建新的发展模式。二、典型区域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为了深入研究,针对建设经济强县的有关问题笔者进行了广泛调查。调查方法采取“两结合、一跟踪”的工作方式,即实地调查与文献调查相结合,同时进行网络动态跟踪;调查对象选择了东部沿海的晋江、乐清、德州,华北的邢台、平山、丰宁,中部的宜都、嵩山、浏阳,西部的蓬安、宜州、神木等多个典型县域,包括广东、山东、湖北、湖南、河北、河南、陕西、四川、广西等省份,调查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各地在发展县域经济中探索出不少新的发展模式。

1.宜都模式:以工业化及工业园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宜都作为县级市,过去在“城市抓工业,县级抓农业”的传统思想束缚下,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上。但就农业抓农业,不仅“三农”问题解决不好,反而由于财源萎缩,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压力。面对严峻的现实,宜都确立了“锻造工业脊梁、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战略,打破过去本地资源、本地市场、本地配套、本地消费的“小而全”和“五小工业”格局,面对开放、竞争的市场,通过引进联合使本地资源与国内外资源对接,在优化配置与组合中,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外力锻造工业脊梁,用现代工业理念统筹城乡经济,宜都县域经济步人了工业化发展的“快车道”。宜都以工业化及工业园区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功,这一模式也成为其他许多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如安岳、邢台、德州、晋江等。

2.丰宁模式:以优势特色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河北省丰宁离北京仅170公里,立足于这一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丰宁瞄准了北京大市场,建市场,抓协会,带基地,壮龙头,大力发展奶牛、蔬菜、特色经济林的龙头经济和优种羊、肉鸡、精品杂粮、西洋参、生猪等五个特色产业,并利用坝上地区气温较低的气候特点打时间差,着力发展时差蔬菜,补充七月份北京蔬菜供应市场的淡季需求。在旅游业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实施燕山大峡谷自然景观和漂流、滦河原生态旅游、坝上草原汽车影院、草上飞娱乐场等4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开通北京、怀柔、汤河温泉、坝上草原旅游环线,着力开发北京地区的游客市场。这些举措弥补了丰宁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使得丰宁即使在抗击“非典”之年,全年各项经济指标也完成得很好。

3.广东模式:以体制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2004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并通过报告,其主题是按照确保既得利益、促进收入增长、实行奖勤罚懒的原则,建立了“确定基数,超增分成,挂钩奖罚,鼓励先进”的财政激励机制,一定4年不变。重点对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实施倾斜政策,对执行省市共享收入增幅超全省或这些地区平均水平的,省分成部分给予返还奖励;珠三角各市执行上划到省“四税”超全省平均增长率的部分,年终决算后给予20%的返还奖励。新机制将市县财政收入增长与享受省财政转移支付挂钩,既给予市县一定的压力,又保证其有充足的动力,有利于建立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壮大财源的内在机制,形成市县财政经济良性循环,也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广东通过改革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的做法在福建、湖北等省引起强烈反响,也开始了对实施这一模式的探索。

4.浏阳模式:以民营经济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浏阳的民营经济起步晚,基础较差。为了帮助民企突破发展环境差、融资难和人才缺乏的三大瓶颈,浏阳市专门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启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人才工程三项措施,使民营经济步人发展的快车道,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浏阳市先出台的《35条政策》规定,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符合环保要求的都允许民营资本经营;凡是允许外资经营的都向民营开放;凡是国有、集体资产退出的领域都支持民营资本进人。2004年又出台了《12条规定》,鼓励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通过开展银企座谈会、成立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等形式帮助企业融资和为民营企业担保贷款;出台人才兴企政策,鼓励机关干部走出机关创业。目前,浏阳市民营经济占gdp的比例达到60%,产值已经占到工业总产值的95%以上,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

三、经验总结与措施建议

立足上述理论梳理及实证分析,结合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和发展方向,笔者总结出以下经验并提出相应措施建议。

1.以产业拉动为核心,抢占县域经济发展高地。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聚集,是锻造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实现县域经济质和量全面提升的重要手段。其具体经验主要有:(1)以规划为龙头,抓好产业合理布局。以现有重点产业群为基础,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形成以技术为先导,以名牌产品为基础,以骨干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新格局。(2)以改革为动力,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强化区域内的经济联系与协作,协调区域内招商引资的产业导向与项目运作,协调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利益关系,整合区域内有利于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体系。(3)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速产业集群的空间聚集。积极引导大企业、大项目进园兴业,利用开发区的政策优势,整合园区资源,走专业园区的发展道路。

2.以项目开发为重点,丰富县域经济发展载体。加强项目工程建设是实施投入和带动的最佳切人点,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通过项目工程建设,使调整的思路具体化、步骤有序化、使用集约化。其基本经验主要有:(1)建立县、部门与乡镇、企业三级抓项目的管理网络;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项目投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广泛的业务信息联系。(2)强化项目开发责任制,把项目开发责任分解到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采用多种招商方式,强化专业招商、小分队招商,积极开展委托招商、招商,努力拓展新的招商渠道。(3)引导民营资本上项目。民营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要坚持外资、内资并举,坚持两条腿走路,千方百计激活民间投资。

3.以城镇化建设为方向,提升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坚持以城镇化为载体,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转移农村劳动力,聚集生产要素,支撑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其基本经验主要有:(1)以转移农村劳力为突破口,通过劳务输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向城镇有序转移农村人口、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等措施加快城镇建设,破解“三农”难题。(2)突出产业支撑,培育支柱产业,形成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良性互动,形成县城和小城镇的聚集规模效应,强化扩散效应,在开发形式上拓展空间载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4.以工业化为主线,夯实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化是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前提和基础。实施工业化战略,是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基本经验主要有:(1)确立工业经济的核心地位,通过二产的壮大,优化一产,繁荣三产。(2)走出工业经济发展的误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集聚产业,突出特色,加强企业协作分工,发挥工业园区集聚产业、示范带动和扩张辐射的功能,发展和壮大县域工业经济。(3)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依靠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从整体上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一是依靠现有优势,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二是积极发展园区工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三是要以产业化为龙头,加快推进农业工业化。

5.以环境建设为保障,构筑县域经济发展平台。随着区域竞争的日趋激烈,环境已经成为县域形象的品牌,成为决定县域发展空间的最直接因素。抓环境就是抓生产力,抓经济中心,抓要素集聚,就是创造竞争的新优势。其基本经验主要有:(1)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更新观念,着眼长远,出台相关的办法和措施,尽可能在各方面为外来企业提供优惠政策。(2)以优质的服务吸引人。抓住县乡机构改革的契机,加速转变政府职能,在服务上突出抓好“规范、透明、到位、精简”四个环节。(3)以诚实的信用吸引人。深入开展诚信美德教育,增强全民信用意识。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6.大力培育民营经济,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让民营经济唱主角、挑大梁,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基本经验主要有:(1)规划促大。按照重点扶持民营科技型、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型企业的要求,选择一批基础和成长性好的民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2)改制促大。积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企和集体企业改革,兼并、收购、租赁、承包国有和集体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实现扩张。(3)融资促大。采取信用担保、支持上市等积极措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筹集资金,使其发展壮大。(4)环境促大。通过各种政策措施,优化经济环境,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7.以区域联动为途径,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县域经济是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的区域性经济。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县乡联动,整体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其基本经验主要有:(1)抓龙头,做大做强中心县城。将“经营城市”的理念贯穿到县城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提高城镇品位,培育城镇产业体系。(2)抓基础,大力发展小城镇。科学合理地修订发展规划,突出搞好一批重点小城镇建设,引导分散在村庄的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进入小城镇,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聚集,构筑县区、重点镇、一般乡镇三个层面梯次推进的发展体系。(3)抓纽带,加快完善交通网络。着眼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需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科学规划,完善县乡公路网络,构建起功能多样、四通八达,对内连接、对外开放的通道,带动城乡经济繁荣发展。

上一篇:公众参与的重要性范文 下一篇: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