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11 03:36:34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1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变

1、改革开放前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演变

1.1保护和扶助时期(1949-1953年)

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制定了一些有关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即“一切不是于国民经济有害而是于国民经济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成份,都应容许其存在和发展”。这些规定为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从这一系列的政策中可以看出,党和国家正是依靠鼓励扶持的政策,使得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但1952年1月,中央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了“五反”运动,标志着党对非公有制经济“保护”政策的终结,开始转入以“限制”为主的政策。

1.2改造和限制时期(1953-1956年)

1953年9月24日,党中央在庆祝国庆四周年上提出了“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的目的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这一时期,由于党的政策致使个体私营经济近乎绝迹,给人们生活造成很多不便。中共前后,党的一些领导人开始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和探索,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作出了适时的调整。遗憾的是,这些理论和政策尚未贯彻到底,就被“反右斗争”扩大化和“”运动中断了。

1.3调整和退回时期(1957-1978年)

反右斗争以来,国家社会形势趋于紧张,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打压政策也逐渐升级。1957年2月27日,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党对我国主要矛盾判断失误,致使经济建设指导思想愈益偏“左”,否认了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对私营经济采取了取缔、消灭的政策。

从1966年开始,在“左”倾思想错误的指导之下,大搞“穷过渡”,片面地强调发展单一的全民所有制经济,将我国所有制结构单一化的不合理性推向极端,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使得相当一部分生产要素不能与当时的生产力有机地组合。这样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非公有制经济己经所剩无几。

2、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演变

2.1恢复和重建时期(1978-1992年)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了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同时也开始了党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转折时期,会议上,邓小平提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两方面指导性的政策。一方面,扩大地方、企业和农村生产队的经营管理的自;另一方面,是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生活好起来。

随着党的进一步解放思想,在1988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上又进一步的提出“要进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股份制试点”。同年的4月,召开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更进一步明确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并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这些也就为私营经济的地位提供了应有的法律保证。

2.2支持和引导(1992-1997年)

把非公有制经济定位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还需要党进一步解放思想。1992年1月,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扫除了理论上的障碍。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1995年十四届四中全会,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在某些地方和行业中可以占优势地位,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市场中可以平等竞争。这些就促使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2.3巩固和稳定发展的时期(1997年-今)

从1997年十五大以来,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和政策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党的十五大确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1999年3月,在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从法律上对非公有制经济20年来所做贡献的肯定。到21世纪初,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并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结论

回顾建国以来我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曲折历程,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一度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特定条件下的经典社会主义的一些特征当作普遍意义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原以为按照这样做就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在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关系的问题上有了科学、客观的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重新认识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总结了建国以来我党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经验教训。当今的经济实践给了我们更加肯定的答案,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不仅不是对立关系,而且还是合作关系。所以,我们必须大胆地学习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经验和方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出发点。

参考文献:

[1]王素云.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分析[D]:郑州: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2007.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2

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1月15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地委、行署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交流我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经验,表彰奖励全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区)局、乡(镇)场、非公有制经济10强企业、优秀企业家,认真分析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势,提出加快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推动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地委、行署把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重点,并做为“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的突破口。推动了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产值预计完成22.2亿元,比2000年的9.0亿元增长146.7%;2005年实缴税金预计完成7100万元,比2000年的3066万元增长131.6%。非公有制经济的税金由2000年占税金总额的18%,提高到2005年的29%,提高1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总户数由2000年的19837户增加到2005年的35000户,增长76.4%;从业人员由2000年的47639人,增加到2005的86000人,增长80.5%。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成为我区经济增长中最具有活力的增长点,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纵观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区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近年来,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不断壮大,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占全区GDP的??%,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区经济增长??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比上年增长6.8%,来自非公有制企业的投资达4.9亿元,比上年增长??%,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大户拉动作用明显。全区非公有制企业仅为600户,仅占非公有制经济总户数的2%,却集中了从业人员24920人,占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总从业人员的28.9%;产值实现80400万元,占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总产值的36.2%,税收实现3400万元;占全区非公有制经济总税收的47.8%。

2、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随着木材减产、林区下岗职工不断增多,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我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05年全区非公有制从业人员已达86000人,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下岗失业职工和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而且还吸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

3、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结构调整,国企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独木支撑的林区经济向着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方向发展,原始的木材粗加工企业已被新兴起的绿色食品开发、北药加工、特色养殖、生态旅游、木材精深加工等产业所取代,形成各业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2005年,在全区600户非公有制企业中,木材加工企业仅为132户、占22%,由“十五”初期的75%下降53个百分点,非林非木产业在“十五”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通过购买、兼并、参股、租赁、合作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2005年全区有??户非公有制企业通过不同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注入资金??亿元,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亿元,安置下岗职工达??人。

4、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区出口创汇的主要力量。“十五”初期,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出口创汇为零,2005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出口创汇达到480万美元,占全区出口额的80%以上,仅松岭一木雪条棒厂2005年出口创汇就高达150万美元。

5、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一些发展好的县(区)局已占到重要位置,如:加格达奇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已占县域经济GDP的比重超过30%,税收占加区税收的46.2%;漠河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县GDP达到?%,税收占全县税收的?%。在加区、漠河县有很多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已经成为立县、立区骨干企业和纳税大户。

6、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企业产品不断上档次、上水平。我区非公有制企业依托科技,坚持产学研结合,走“校企联姻”之路,先后与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中医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已开发出29项新产品并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均填补了国内和省内空白。仅2005年新开发了11项新产品,如:大山科工贸大豆多肽9种功能食品、绿源蜂业芪蜂胶囊、富林公司珍宝胶囊、兴安有机食品公司黑尔康源软胶囊,还与哈尔滨商业大学创办了3所非公有制企业科研机构。

7、积极营造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积极营造了政策环境,在2003年颁发《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暂行规定》基础上,今年又制定了《大兴安岭地区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了减轻企业负担力度,为了避免“三乱”发生,非公有制经济主管部门还向企业印发了《非公有制企业收费明白册》,对19个部门145项收费标准向企业公开,加大了扶持力度。积极开展了银企对接活动。各经济部门积极向非公有制企业倾斜,加大投入力度,“十五”期间为非公有制企业协调各类资金近1亿元;还积极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全国和全省人才招聘会,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仅2005年非公有制企业招聘各类人才就达近100人。

8、加大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力度。推行了《地级领导包扶非公有制企业大户制度》。地委出台颁发了《地级领导干部包扶非公有制企业大户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全区有20多名地级领导与26户非公有制企业结成包扶对子,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人大地工委主任张进运同志多次深入到被包扶企业筑安集团,引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帮助谋划开发新产品。政协地工委主任禇凤同志深入到盛业粉煤灰科技开发公司帮助企业协调建厂选址的问题。行署副专员李廷祥同志帮助被包扶企业松岭一木雪条棒厂,解决了出口退税问题。管局副局长徐守乐同志深入被包扶企业大山科工贸公司帮助解决新上项目的难题,从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凝聚着非公有制企业家们的智慧和辛勤汗水。在这里,我代表地委、行署向这次会议受到表彰奖励的先进企业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全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创业者和从业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尽管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一成绩取得是在基数低的情况下获得的,但必须看到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企业规模小、经济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目前,制约我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性、体制化、机制性的障碍依然存在,还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融资渠道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部分企业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个别部门在观念上和行动上对非公有制经济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有相当一些人办理非公有制事务远不如办理国有企业事务那样理直气壮,坦然从容,而是冷淡消极,缩手缩脚,必须尽量躲着点,防着点。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最近一个时期国家和省制定了一系列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政策,但在一些县(区)和部门中仍然存在着对这些政策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致使一些政策够用不管用,流于形式,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玻璃门”,看着是打开的,实际进不去。三是自主创业的社会氛围还没有形成,主要体现在创业的门槛高,新设立企业程序复杂;其次是创业税收扶持力度小;再就是自主创业缺乏信贷支持力度,还有相当一些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还存在着重国企轻民企的思想和求安稳怕风险的保守观念。四是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主要是缺乏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技术支持、信息咨询、法律援助、员工培训以及对外经济合作等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我区有相当一些非公有制企业深感创业难、经营难,有了问题解决难。五是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仅2005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贷款不足5000万元,实际缺口达3—5亿元,融资难已成为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我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按照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的要求,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今后一个时期,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依托我区资源优势,全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切实抓好政策的落实;唤起全民发展热情、不断加快规模扩张;健全和完善服务化体系、构建良好的创业环境;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实现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史性的新跨越。

发展目标。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区发展的贡献目标:“十一五”期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由占全区GDP的比重由目前的27%,提高到52%;实现税收额占全区地方财政的比重由目前的??%提高到??%;非公有制企业新增就业人员的比重由目前的??%提高到??%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目标:出口创汇额的比重由目前的?%提高到??;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由目前的?%提高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规模和质量目标:年营业收入(产值)1亿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增加到3户;非公有制企业的省内知名品牌由目前的??个增加到??个;全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要实现零的突破,达到2个以上,全区非公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增强。2006年非公有制经济产值25亿元,同比增长12.6%;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税收实现7455万元,同比增长5%;从业人员达到9.1万人,同比增长2.5%;非公有制企业户数??户,增长2%。根据上述思路和目标,我们要举全区之力,认真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迅速扩大非公有制经济总体规模,实现量的扩张和质的飞跃

1、进一步壮大非公有制企业队伍。我区要抢抓国家省出台的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的有力机遇,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乘势而上,要在迅速扩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和企业做大做强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好生态保护、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等政策,进一步发展为基层服务和配套的非公有制规模企业;要充分利用好林区自然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矿产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精深加工企业;要利用好漠河口岸开通,以及建设中俄黑龙江大桥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发展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实施跨国经营;要坚持“校企联姻”科技兴企的好做法,进一步拓展非公有制经济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域,开发出更多更好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非公有制企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激发全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热情。动员和引导民间储蓄用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民间投资项目符合产业政策,一次性投入超过500万元以上的政府将给予20%的项目匹配资金支持。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分离企业办社会过程中允许非公有制企业优先进入.要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尤其是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科技人员领办、创办非公有制科技企业,政府部门要为其保留工职5年;要鼓励和引导机关干部、退伍复员军人、大学毕业生、林区下岗失业人员和城镇新增加就业人员创办、领办非公有制企业.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地鼓励自主创业的各项政策。对确定为地区非公有制工业园区的要加大投入,给予资金支持。“十一五”期间全区要在加区、塔河、漠河建立3个工业园区,以资源为纽带,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2、积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我区还有37户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还没有退出竞争性领域,要进一步调整所有制结构,将其尽快地改造成为非公有制企业。我区将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方案》制定政策,明确步骤,强力推进。我区在国企改革方面也积累了一些丰富的经验,通过改制促进企业做强做大的有大山科贸有限公司,原由一户不足500万元资产的国有粮食企业发展成为6000多万资产的大豆精深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年即可生产,达产达效后可形成年加工5万吨大豆的能力,实现产值1亿元,利税2000万元。要积极引导有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促其尽快转制,即可盘活国有闲置资产又可以形成一批新的培植财源建设的非公有制企业。

3、要采取以商招商的形式,努力引进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要充分利用我区的丰富的林上林下资源优势,进一步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积极引进省内省外先进地区的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战略投资者,带动我区非公有制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哈尔滨盛兴集团等非公有制企业已经落户我区,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吸引更多的外来企业,壮大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规模。

4、积极扶强、扶壮非公有制“龙头”企业。要积极引导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并购重组,联营联合,参股控股等形式组建产权多元化集团。我区将组织制定《全区非公有制龙头(骨干)企业考评方案》,重点评选那些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吸纳就业多的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对评为龙头(骨干)企业的实施挂牌保护,并重点给企业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促使企业进一步壮大实力。对年产值(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地区中小企业局将其载入网站,分别建立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开通服务直通车,实行服务跟踪服务。

(二)迅速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层次,实现理念、科技、制度、营销创新。

要不断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层次,就要坚持“四个创新”。

1、坚持理念创新。由于我区从计划经济圈子走出来比较晚,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影响很深,所以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念上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程度必将决定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程度。

2、坚持科技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坚持高起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分额,要继续坚持走产学研之路。加大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实施“校企联姻”,要把大兴安岭独具特色的绿色食品,北药开发等产业做强做大,要积极引导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向高科技产业进军,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不断促进现有产品升级换代,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要设立科技研发中心,在哈尔滨人才资源聚集地建立科研中心。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也可设立科研机构使之形成自主科技创新能力。

3、坚持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区非公有制企业面临急待解决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名义上改成了有限公司,但内部组织结构未变,管理制度也不健全,投资者与管理者合一,一个人说了算,家族式管理盛行。所以非公有制企业要改革其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完善产权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大力推进股份制,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更高要求。非公有制企业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积极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制度创新之路。

4、坚持营销创新。我区有相当一些产品是很受市场青睐,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营手段和宣传力度,导致一些好产品走不出山门。所以不断创新和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拓展市场空间对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要借鉴和学习省内外市场营销经验,通过中小企业网站开拓全国市场,建立市场营销快速反映网络体系,完善市场营销战略。要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省政府决定凡注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或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100万元的奖励。我区也将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三)迅速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力,打造和培育产业集群。

目前,我区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还存在着缺乏专业特色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占有率少,产业带动效应和积聚效应不明显,产业分散缺乏集群效应。要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要坚持“四个集聚”。

1、以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坚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全力营造产业化骨干企业发展集聚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进一步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效服务,综合运用金融,财税、土地政策措施推进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集聚。

2、以大项目带动促进产业集聚。建立完善大项目储备库和组织实施机制。加强产业集群项目的调研,按照市场缺什么项目补充完善什么项目的要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策划包装一批产业配套项目,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整合产业集聚的配套项目体系。对产业集群的重点项目尽可能给予贷款保证,各级担保机构应优先为各产业集群企业提供担保。促进一批综合效益好,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和产业配套项目在我区落户。

3、以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建立和完善加格达奇区、漠河县、塔河县3个非公有制经济工业园区,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坚持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配套水平,增强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加大园区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入园区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地直各部门为园区服务意识,计划、土地、建设、规划、环保等部门对产业集群项目主项审批资金补助要优先办理,把工作重点落实到入驻园区项目的引进、建设和服务上来。

4、以人力资源促进产业集聚。要积极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要采取“校企联姻”等方式,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机制,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建立科技成果对接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切实做到用创业精神鼓励人才,用事业发展激励人才,用物质奖励吸引人才,大力开展熟练技工的培训,培养一支综合技能较强的技术工人队伍。对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做出贡献的各类人才要进行表彰奖励。

(四)迅速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发展后劲。

要使我区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提高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这也是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

1、要开展经常性的学习培训和参观考察活动。要有针对性地对非公有制经营管理者进行培训。通过中央党校、省、地、县四级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要经常组织企业经营者到省内外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学习考察和招商活动;还要组织优秀企业家到南方优势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尽快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2、要正确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守法经营,照章纳税,积极为企业员工交纳社会保险金,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起遵纪守法照章纳税光荣,违法经营偷税漏税可耻的良好风气。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环保、卫生、质量、财会、金融、劳动保护、统计等方面的规定,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通过正确的引导,使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中不断规范,在规范中不断发展壮大。

3、要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诚信建设。牢固树立诚信为本,以德治企的理念,建立企业信用自律机制,不断提高企业信用等级。鼓励企业打造诚信品牌,对信用等级高的非公有制企业,政府各部门在融资担保、技术改造、立项、招投标、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4、要积极倡导非公有制企业文化,凝聚力量鼓舞人心。通过企业文化的感召力来影响企业职工爱岗敬业,发扬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从而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漠河北极木业总经理郑光林坚持用企业文化鼓舞人、教育人,在企业形成了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其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转变作风,强化服务,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地委、行署号召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全区人民,切实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摆上重要的战略位置,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要求,“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要确保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但在落实当中,还存在着“中梗阻”现象,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顶着不办。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这次国务院新出台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出台的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省委、省政府也相应出台了26条实施意见,我区也出台了实施意见。一定要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将这些政策和意见认真落实到位。一是加强政府服务,促进政策落实。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的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认真解决政策不落实、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二是加强督促检查,推进政策落实。各级督办部门要把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督查工作的重点,省政府已对各市(地)下达了督办要点,所以我们更要督办力度,组织专项检查,督促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和各项政策的落实。三是加强民主评议,强化政策落实。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每年要组织一至两次对政府职能部门政策落实情况和管理、服务情况的民主评议,将评议意见作为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依据,强化政策的落实。

(二)要积极拓宽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渠道。资金不足是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必须在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上下功夫。一是进一步增强银企间的互信合作。要积极为银企之间牵线搭桥。开展经常性的、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建立长期稳定的对接合作机制,推进银企互信合作。要积极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同时还要督促企业建立信用自律机制,自觉强化信用意识,避免逃废债务的发生。二是不断扩大政策性担保规模。进一步完善地、县两级担保机构配套协作、运作规范的信用担保体系,简化担保程序,开展担保贷款等业务。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财务部门要设立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基金。2006年计划安排300万元,还将继续逐年增加投入。积极建立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和奖励机制。要对那些信誉很好、经营稳定、贷款额度在100万元以内的非公有制企业,经担保公司审核,实行即保即贷。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和民间资金注资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有针对性地为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等服务。三是积极探索新的融资途径。支持具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拓展融资渠道。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学习南方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组建互金融组织。要千方百计吸纳民资,充分利用我区的高额民间储蓄资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解决企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

(三)要切实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对在行政监管中出现的侵害非公有制企业利益问题,应该切实加以解决。一是进一步规范行政监管行为。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实施依法监管,不得违反行政执法的标准、程序、权限,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严格控制各类专项检查,限制重复检查,对“三乱”等违法违纪行为,对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和等行为,一经查实,必须严肃处理。二是切实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投资者的财产权、知识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名誉、人身等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的机制,非公有制经济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要设立非公有制企业维权投诉受理中心。开通投诉热线电话。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一旦受到侵害,要及时受理,公正处理。各级司法部门在受理非公有制企业案件中要依法秉公办理,杜绝久拖不决、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四)要大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要调动全区人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激发全民自主创业的热情。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广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群体中涌现出的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的典型事迹,大力弘扬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那种敢担风险和勇于拼搏的自主创业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效应。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者和从业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依法生产和经营的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履行纳税人义务的奉献者。努力在全区形成人人关心、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进一步提高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要对发展速度快、交税数额多、社会贡献大的非公有制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给予表彰奖励,对其中的突出者要实行重奖,增加在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非公有制企业家的比例;邀请非公有制企业家代表参加各级政府召开的有关会议和政府组织的参观考察活动;为做出突出贡献的非公有制企业家提供地级医疗服务待遇等等,真正使非公有制企业家在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3

一、解放思想,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西藏所有制结构调整经历了一元化到多元化的变迁,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逐渐发展壮大。由于长期受“一大二公”思想的错误指导,到1978年,西藏的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基本上达到了纯而又纯的程度;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占99%,而在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则完全消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的错误,在所有制结构上放弃了追求“一大二公”不切实际的理论,制定了一系列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逐步形成了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全国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进一步把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在宪法中正式确定下来。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深刻论述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重要性。

二、提高认识,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五大以来,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西藏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见表。

西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契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而发展起来的,基本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1980年以前是恢复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政策允许下的“个人行为”(以个体工商户为例,下同)。到1980年底,全区个体工商户有489个,从业人员525人,注册资金51.3万元;1981年至1989年迅速发展阶段,主要特征是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全区工商个体户从1980年的不足500户发展到32,936户,从业人员44,161人,注册资金13,039.4万元;1990年到2002年是稳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有关部门相继制定了引导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到今年6月底,全区仅个体户就达49,429户,从业人员增至79,452人,注册资金5.2亿元。这一系列激增的数量让我们看到了非公有制经济顺时趁势的跳跃。发展到今天,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总量和规模持续快速发展。以西藏个体工商户为例,2002年同1980年相比,在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方面,分别增长了98.8倍、148倍和998倍。销售额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行业结构趋于多样化。1990年以前,西藏非公有制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到1992年,非公有制的行业结构逐步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第三产业在稳步快速发展,到,西藏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在第三产业,个体户占比高达80%左右;二是非公有制经济逐步相涉及、能源、中介服务、房地产、商务、大型零售商等行业和产业;三是随着户数和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间有了较大的变化,1992年以前,非公有制经济几乎从未涉足农、林、牧、渔,采掘业基本上是空白,非公有制经济大都从事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等其他行业,而到2002年底,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已经占有一定的比重。

公司型私营发展较快。到2003年6月底,全区私营企业已经达到1,593户,注册资金为33.7亿元,雇佣人员达23,641人。其中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已达64户,其中上亿元的有4户,涌现了象达氏集团等一批规模化、产业化的综合性私营企业。

投资主体多元化,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初期,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基本上是干部职工家属、城镇无业居民等。现在扩大到了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下岗分流人员和农牧民。尤其是区外各类人员来西藏经商办厂,扩大了各类投资主体。

三、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由于背景、外部环境等因素制约,比较内地各省市、特别是沿海商贸发达的一些地区,西藏的非公有制经济步伐仍然滞后。从其产业和行业结构的基本情况来看,从事第一、二产业占的比重仍然偏低,规模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到目前为止,全区非公有制企业中没有一家为中型企业,不少仍然停留在小打小闹的手工作坊生产阶段。统计数据表明,西藏非公有制经济仍然过多偏重于传统经济行业,含量偏低。

非公有制度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有繁荣的城镇向周围辐射,由城镇向、牧区扩展的趋势,但从西藏农牧区人口占80%以上的比例情况看,发展速度仍然比较缓慢。据2002年的统计,农牧区从事个体工商业的户数占全区总户数的40%左右,并且大部分是内地来西藏的个体工商户,农牧区投资设立不足总户数的5%,并且资金与规模方面同城镇相比差别更大。

目前,西藏非公有制经济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较,差距仍然明显拉大,仍然没有摆脱起点低、科技含量低、产值低和基础脆弱的“三低一弱”局面。并且,行业结构及布局也不合理;在经营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往往不做市场调查,一哄而上,追求短期效益。另外非公有制经济生产粗放,品牌意识薄弱,几乎没有几个在区内能够叫得响的名牌;由于小而散的现象严重,社会分工协作的优越性得不到体现,以致于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个体私营队伍自身素质参次不齐,相当部分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文化偏低,一些人存在“小富则满、小富则安”的思想,更有一些人意识薄弱,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了非公有制经济队伍整体形象、素质的全面提高。当然,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很多,从政策这一层面上讲,拓宽思路,加强引导,创造适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是当务之急。

非公有制经济担保机制不健全,制约有效信贷的投人。目前,西藏中小企业,就业再就业等贷款担保制尚未建立。部分企业效益差,因无经济实力为其作保证或无抵押、质押物作担保,或由于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形成抵押难问题,难以达到银行的贷款条件,银行为防范信贷风险这些企业发放贷款较为谨慎,造成市场上有效贷款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银行资金闲置,使货币政策效力打折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末,全区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余额0.86亿元,不足西藏机构贷款比重的1%,形成非公有制经济中私营、个体经济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的“两难”境地

。 四、加快西藏非公有制的几点建议

(一)实行多路并举,扩张非公有制经济的总量

一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相结合。十五届四中全会和自治区五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决定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1999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自治区第六次党代会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西藏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成分,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强服务,大力发展。要引导全公正对待非公有制经济,不得歧视,不得排斥”这进一步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增长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关职能部门要正确处理“进”与“退”的关系,将国有经济的“退”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进”结合起来,更积极、更大胆地开拓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要采取整体转让等多种形式,向个体大户出售、租赁一批国有、集体;转移一批下岗职工从事非公有制经济,鼓励他们转变择业观念,进行第二次创业。二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加快农牧业产业化相结合。要有意识地墙乔一批具型,友拜典型的不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引导非公有制

企业充分立足西藏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以及畜产品的加工、开发业,以吸收农牧民的剩余劳动力,增加农牧民走进市场的观念。三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第三产业发展相结合。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放宽限制,使其在登记、税收、规费、融资、服务等方面与国有、集体经济享有同等待遇;制定投资政策,重点引导第三产业的投资方向,鼓励非公有制企业投资、、服务、房地产、零售、餐饮等传统行业以及、信息咨询为代表的新型行业;加快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并尽快延伸到非公有制企业。

(二)突出抓好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使沟通城市与农牧区的桥梁,是农牧区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的聚集地,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载体和依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宽广舞台。

(三)加大银行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

人民银行根据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做好“十五”期间西藏银行工作的意见》,明确了西藏银行各项贷款利率比全国平均利率水平2个百分点,对优惠贷款利率实行“谁借款、谁受益”等一系列特殊优惠的货币信贷政策。西藏银行业应按照“不限速度、不限规模、不限比例、不限数量、不限方式”的原则,加强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联系与合作。制定符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信贷管理办法,适时调整授权授信权限,适当增加授信额度,扩大授信品种;降低贷款准入“门槛”,自有资金比例降低至20%,并根据各自总行的相关规定,适当提高质押、抵押贷款比例。

(四)搞好服务扶持,努力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4

非公有制经济(以下简称非公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经济成分,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潜能的增长因素。近年来,乌海市非公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10年以来,市委认真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大力招商引资,使非公经济在数量、规模、质量、速度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的发展。

2014年乌海市非公经济组织达到2.68万户,注册资本合计505.51亿元,其中:私营企业5937户,注册资本累计494.32亿元;个体工商户20849家,注册资金11.19亿元;非公有制企业纳税中,国税收入占全市税收总额的80.25%,地税收入占全市税收总额的62.5%;吸纳就业6616人,占新增就业人数的81%;2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8家企业跻身自治区民营企业百强。2014年,乌海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415亿元,同比增长1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9%;对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达71%,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6%,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3%。非公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地方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和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

二、强化政策支持,提供良好服务

(一)政策扶持,增添活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结合乌海市实际,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政策上加大扶持,2013年10月21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2014年乌海市有关部门出台了《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优惠政策》等关于扶持物流业、商贸服务业、电子商务、家庭服务业等多个方面的配套政策,为非公经济的发展释放了政策红利。乌海市金融机构认真落实下发的《关于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014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内蒙古自治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解决非公经济融资难,为非公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

(二)放权减负,激活投资。为了帮助企业减负,乌海市相关部门主动“放权”,为企业拆除道道“关卡”。行政审批事项由193项减少到8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由98项减少到31项。按照国家规定,仅地税部门落实税收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一项,就为小微企业免征水利建设基金4700万元、地方教育附加2400万元。

(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乌海市鼓励和引导各非公有制企业采取企业上市、股权融资、发行债券、票据等形式直接融资,并在自治区率先建立了中小企业融资孵化园、中小企业现代金融工具培训平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努力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题。(四)加强科技服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2014年,乌海市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目前,培育部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建成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16家,研究所6家;开展了“百名院士专家乌海行”活动,并挂牌成立了乌海市智慧城市院士服务工作站。

三、金融支持非公经济发展情况

(一)金融对非公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逐年增加。截至2014年末,乌海市非公经济企业贷款余额242.95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的76.35%。五年间,乌海市银行业非公经济贷款余额由2010年的113.97亿元,猛增到2014年的242.95亿元,年均增长20.83%,非公经济信贷市场份额占比不断提高。

(二)金融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定位在中小企业。截至2014年末,乌海市非公经济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53.66亿元,占全部非公经济主体企业贷款总额的63.25%。五年间,乌海市银行业非公经济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由2010年的76.79亿元,猛增到2014年的153.66亿元,年均增长18.93%,对中小企业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

(三)搭建政银企信息交流平台,推进银企融资有效对接。人行乌海市中心支行与市银监局、市金融办联合地方政府、各金融机构,为银企成功搭建了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在乌海地区形成了良好的银企互信共赢机制,有效推进了融资服务工作的开展。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政银企对接会,取得显著的成效,实现融资120亿元;2014年3月5日,乌海市又成功举办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盟市非公有制2014年经济金融服务银企对接会暨乌海市第三届“金融超市”,项目签约近1070亿;主办方乌海市共有60家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签约金额89.75亿元。

(四)开展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改善信贷政策实施绩效。为改进和加强金融宏观调控职能,全面科学评估中小企业信贷政策执行效果,促进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中小微企业”,人行乌海市中支积极组织开展了辖区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通过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从2010年开始对乌海市金融机构中小信贷政策执行绩效情况进行了评估,发挥了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提高了信贷政策的导向力。

(五)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健全,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从2010年开始,多家金融机构进驻乌海,目前乌海市金融机构已发展到57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13家、保险公司20家、小额贷款公司20家、证券市场主体2家、融资性担保机构2家,已初步形成银行、保险、证券为框架,多层次、多品种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

(六)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有效满足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专营机构,在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同时,探索创新适合不同地域和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目前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先后设立了针对小微企业的专门部门或信贷专柜和信贷人员,细分市场、创新营销,对小微企业服务实行专业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缩短业务链条,拓展担保形式,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审贷效率,不断提升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经过几年的实践,乌海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形成了较完备的服务小微企业的专营体系。同时,针对小微企业“短、频、快”的资金需求特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推出有特色的信贷产品,工商银行乌海分行开办了小企业网络循环贷款、中国银行乌海分行开展了“应收账款质押”信贷产品、内蒙古银行乌海分行、乌海银行先后探索出了“商户联保贷款”、“女企业家联保贷款”等新型担保方式的信贷产品,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金融支持非公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经营基础和信用意识差,信贷资金风险大。一是总体规模偏小。乌海市非公经济多为中小微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小型私营企业占74%以上,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资本金少,负债率高。二是“生命周期”较短。据市场调查,除部分大型非公经济组织外,绝大部分小微私营企业平均存活周期大约在3~4年,个体工商户平均存活周期约在2~3年。主要原因是这类市场主体经营规模小、起点低、实力弱,缺乏资金技术,行业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较差,管理不规范,抵御风险能力低,短期经营的特征明显。三是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重点集中在资源初级转化为主的工业生产和以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为主的传统服务业。相对其他大中城市,非公经济投向新兴服务业的动力不足,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率较低,传统经营模式难以得到有效突破,市场辐射力和影响力不强等。四是规范化程度不高。有的公司股东实物出资长期不到位,有的利用验资机构垫资、虚假出资或抽逃注册资本,有的利用虚假材料骗取股权变更登记,少数企业诚信意识差,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企业发展。

(二)直接融资条件不成熟和融资渠道窄,相关增进措施缺乏。在直接融资方面,较高的准入门槛和上市成本很难让起步晚、基础薄的中小微企业成功上市融资,缺乏社会资信度的中小微企业也很难进入发债市场进行融资。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内部职工筹资、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等。而对通过票据融资、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融资等直接融资工具没有概念,对融资渠道了解不够,直接融资意识淡薄。而政府部门对中小微企业发行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的信用增进措施缺乏。

(三)银行信贷准入条件较高和产品单一,信贷需求难以满足。一是各金融机构的信贷准入、操作流程自上而下实行统一标准,授信管理制度较为严格,考核标准要求高,辖内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经营粗放,缺乏规范的财务审计和信用评级,财务状况透明度低,符合授信条件的中小企业很少,限制了基层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拓展。如小企业在金融机构办理信贷业务须提供近两年和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近半年缴纳水、电、税费的凭据,近一年的银行存款流水记录,与上游供应方签订的购销合同,与下游经销商签订的销售合同等。而企业往往不能完整、及时提供金融机构要求的相关贷款资料,从而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其授信。二是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内容较单一。长期以来金融服务的组织和机构设置、布点主要是适应了大项目、大客户,大部分金融机构尚未把非公有制企业作为重要客户群来指定贷款营销计划,没有针对性地设计金融服务品种,与非公经济的需求不匹配。

(四)缺乏有效抵押物和担保,贷款难度大。目前,乌海市的银行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大多倾向于抵(质)押贷款或担保贷款。由于我市非公企业大多属于民营企业,规模不大,自身实力较弱,绝大多数缺乏有效抵押物,且企业经营不稳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银行对非公经济放贷顾虑多,非公经济也较难符合银行放贷标准,因此贷款难度大,满足率较低。目前能够为非公经济提供担保的机构少,特别是我市优质担保机构比较稀缺,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普遍较弱,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不强,担保费用较高,非公经济办理担保一般要缴纳2%左右的担保金以及一定的评估费等,融资成本较高,成为制约非公企业直接融资的“瓶颈”。

五、相关建议

为着力解决制约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以促进非公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增强自生能力,实现非公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自身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一是非公有制企业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树立现代经营理念,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做好市场调查,企业发展方向必须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树立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二是加大产业政策引导。引导中小微企业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支持政策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政府要加大对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宣传力度,及时制定并公布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生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同时,加大对企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中出现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在技术、机制、体制和商业模式上创新并加以扶持,催生一批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三是支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联合和资源整合,提高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扩大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规模,支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金融、环保、土地、产业政策等手段,推动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

(二)坚持多措并举,鼓励直接融资。一是增强内源融资能力。鼓励民营经济直接融资。市场经济国家中小企业的资金,来自企业内部利润和折旧约占60%,来自银行的不过20%,其余则是从证券市场及民间渠道获得。所以要推动企业运营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鼓励创办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尤其要鼓励境内外风险投资公司的进入;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及高科技企业参与风险投资;放宽对保险基金、信托投资、养老基金、捐赠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介入风险资本运营的限制,多方面动员民间闲置资金,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二是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探索小额贷款公司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利用自治区取得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试点地区资格,扩大中小企业私募规模。积极开展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建立知识产权、企业产权、金融资产、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低碳技术、农村土地承包权、林权等产权交易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探索开展中小企业私募债转让试点。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

(三)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破解融资瓶颈。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由人民银行乌海市中心支行牵头,联合市金融办、乌海市银监分局,督促银行机构进一步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投放贷款,确保“两个不低于”,充分发挥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二是金融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支持民营经济的力度。例如,合理利用利率杠杆,优化信贷资源配置。针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特点,商业银行要充分运用利率浮动政策,将企业的诚信度、担保方式及银企合作的关联度作为利率浮动幅度的标准,通过科学、规范、高效、统一的定价机制增加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讲信誉、能付息的企业,特别是已完成规范改制的企业,只要符合信贷原则和国家产业政策,商业银行要不分区域、不分大小、不分所有制,一视同仁给予信贷支持;对经营管理水平高、上规模、效益好特别是高科技、外向型民营企业发展予以重点支持。三是加大提升非融资类的金融服务水平。非融资类金融服务是金融服务体系未来的巨大市场,非公经济对此也有巨大需求,即通过外部服务,如中小微企业的财务与资金管理外包,提高企业、小微经营单位税险管理、资本运营、资金管理水平。

(四)完善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缓解融资难。一是建议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扶持,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对担保公司按年度担保金额和一定比例拨付专项奖励资金,切实引导担保公司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功能。二是建立多层次的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疏通民营企业融资梗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及时解决阻碍企业获得正当融资便利的土地使用权问题,增强广大民营企业自身的融资抵押能力;对融资难的民营企业进行分类和初选,从政府角度帮助这些企业完善贷款资格,定期或不定期地推荐给银行。三是建议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下,成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中心,具体承担评估、保险、公证、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功能,实现对抵押、担保等手续的“一站式”服务,降低担保、评估收费标准,减少中小企业的融资时间和融资成本,从而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融资服务。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5

【关键词】所有制 知识产权 经济发展 经济政策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只能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十六大政治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一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理论,是对人民群众改革探索的充分肯定。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和重视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应防止“红顶商人”的出现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日趋深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已经占我国GDP的1/3,从业人数不断增加。截至2002年,私营企业已达到221.52万户、从业人员2930.61万人、注册资金2.1万亿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了24.47倍、16.86倍和49.5倍。与此同时,私营企业主开业前的职业构成和文化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私营经济研究会自1993年至2002年完成的持续5次对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显示:1993年,私营企业主开业前的职业以农民、工人、服务人员为主体,占总数的59.9%;而2002年则以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为主体,占总数的63.1%。私营企业主的文化水平同10年前相比,初中及其以下的文化程度由47.0%下降至19.7%;高中、中专由35.9%上升到41.1%;大学、大专由16.6%上升到33.5%;研究生由0.6%上升到4.9%。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从质和量两个方面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我们在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喝彩时,也应冷静地看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63.1%的私企老板“出身”官员,其中不乏既当官又下海经商的一身两任的“红顶商人”,这还不包括隐蔽的“红顶商人”。这些“红顶商人”凭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以各种方式为自己捞钱,在商业活动中占尽商机,呼风唤雨,利用“权力期权”谋私获利,坑害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将国家财产攫为己有,中饱私囊,助长了腐败之风的滋长和蔓延。国家在打击“煤商勾结”、敦促“红顶商人”撤资的整治斗争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足以说明“红顶商人”对完善和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破坏性有多大!“红顶商人”的现象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二、官员“下海经商”,应防止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

63.1%的私企老板“出身”官员,即他们都经历了一个先当官后赚钱的过程。我们无法确切统计出这部分官员原先在何种部门任职,官做得有多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部分官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过政府行政部门、国营企业及生产要素市场的经营管理工作,掌握着国家大量的无形资产。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官员“下海”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动本无可厚非,我们也应为其打破“官本位”观念,勇于放弃“铁饭碗”、“金饭碗”,敢为人先的举动行注目礼。但是应看到,这部分官员曾大权在握,掌握着国家大量的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在这些官员在位期间曾为其所在单位及部门、地区的发展立下过功劳,即便是为小团体的利益,换来的利益被大家所分享了。一旦这些官员“下海”,这些无形资产也只能是全部为他们的私利服务了。

正是凭借着这些无形资产,这些官员“下海”如鱼得水,尽情施展“才华”。他们先于其他私营业主得知政策、市场等各种有效信息,避害趋利,占尽商机。和其他的私营业主相比,这些官员更能巧妙地周旋于各种法律法规的缝隙之间,在法律法规的面前,显得游刃有余。这些官员利用这些无形资产,为自己获取巨大的商业利益,而付出最小的成本,在商海成为永不言败的常胜将军。有的“下海”官员凭借这些无形资产,短期内迅速崛起,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成为“优秀”民营企业家,从而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政策的优惠,日益壮大起来。国家工商部门的统计显示,从1993年到2002年登记的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由680.5亿元增加到24756.2亿元,增长了35.4倍!难怪有经济学家惊叹:“中国的富豪们在短时间内积累数亿元的财富,在世界资本史上都是不多见的,资本主义国家早期的原始积累大都经历了100多年的努力,而他们只需十几年甚至几年便可完成!”总之,虽然都同为私营业主,但决不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毫无公平可言。

三、加强制度建设,防止出现“红顶商人”和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

为了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迅速地发展,防止“红顶商人”的大量出现,有效遏制国有无形资产的大量流失,我们认为:

1、官员“辞官下海”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

官员“下海”极大地改变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人员构成,大大地提升了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的文化构成,这对推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无疑是积极的因素。对于官员“下海”要分别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那些并不掌握从事商业活动相关的审批权(如:审批用地、审批贷款等)和与此无紧密关系的官员、对那些并不掌握原所在单位商业机密(如:生产中关键性的技术、销售信息)和没有机会接触此类商业机密的官员,只要他们有志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施展才华,搏击商海,就应该鼓励和支持他们开创新天地。而对于那些原先掌握一定与商业活动相关的审批权和与此有紧密关系的官员、对那些掌握原所在单位商业机密和有机会接触此类商业机密的官员,一律不允许他们“下海”,也不允许其亲属“下海”。如果这些官员及亲属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强行下海,一是要以党纪国法对其进行约束;二是建立另类档案,在进行工商登记时对其经营范围,凡涉及以上所列情况时,不予登记。

2、严格、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红顶商人”的出现和国有无形资产大量的流失,一是查处难度大,二是问责不利,而问责不利是最主要的原因。按照我国相关机构的职能权限来看,审计部门只能公布审计结果而没有处罚权,处理违纪是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责,追究法律责任是检察院、法院系统的任务,其结果是造成问责周期长和问责不利。是否可以借鉴香港廉政公署的做法,建立一个专门的常设机构,从发现问题到责任追究,一竿子插到底,减少环节提高效率。只有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有责必究,一究到底,这样才能把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真正落到实处。

3、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防止出现一身两任的“红顶商人”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反腐倡廉、防止出现“红顶商人”和国有无形资产流失的重要纠错机制和制度保障。惟有制度建设到位,相关部门各司其职,才能真正从源头上铲除腐败。在国家打击“官煤勾结”、治理煤矿安全、敦促“红顶煤商”撤资的整治斗争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说明我们相关的制度还存在着很大的漏洞。触目惊心的问题只是表象,制度的不健全才是问题的实质。

4、加强对国有无形资产的保护工作

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加强国家知识产权的保护,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当然,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纷繁复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但是,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和重视,将其作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来抓。

这样做的目的:

①防止出现一身两任的“红顶商人”。“红顶商人”的出现既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又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既不利于反腐倡廉并极易滋生腐败,又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的威望和形象。防止和杜绝“红顶商人”的出现,不仅能表明我党反腐的决心、减少腐败,还可切实体现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

②防止和尽最大可能避免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随着惩治腐败工作力度的加强,国有有形资产的流失势头得到了很大遏制。但是,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问题,还未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有形资产的流失,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无形资产的流失,不易被人们查觉。从某种角度讲,无形资产流失所造成的损失比有形资产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国有无形资产是属于国家的财产,它同样神圣不可侵犯。

③使私营企业主们同处在一个起跑线上,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的原则,使竞争公平、有序、健康地进行,保障所有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 粤港信息日报:先当官后赚钱63.1%的私企老板“出身”官员[N]. 2003-11-24。

[3] 曹林:推迟“大限”显露“软政权化”[N].江南时报,2005-10-28。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6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搞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⒈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改革开放多年以来,随着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随着劳动力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流动和劳动形式的多样化,不仅工人阶级的构成和整体素质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整个社会阶层也发生了新变化。“七一”《讲话》指出,“在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等等。江总书记“七一”讲话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及相关问题的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对于我们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讲话,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增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去,落实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建设工作中去。

⒉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必要性。目前,在世界经济普遍低迷、经济增长缓慢的大背景下,为何我国经济“一枝独秀”,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有资料显示,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经过年的风风雨雨,从资本主义尾巴,到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强大生命力。从我县来看,年,全县个体工商户只有户,从业人员人,注册资金万元,营业额万元,止去年底,全县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户,注册资金多万元,注册人数人。私营企业户,注册资金万元,注册人数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万元,占全县工商税收的%;完成总产值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去年,全县经济增长速度为%,非公有制经济增长速度为%,远远高于全县经济发展速度,事实充分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对于我们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见证人,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到自豪。在当前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战略的大好形势下,学习贯彻江总书记讲话精神,努力实践好“三个代表”,就是要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有一个大的发展。作为我们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者来说,要牢固树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就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依靠全体职工,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提升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

⒊从私营企业党建工作还很薄弱的现实,充分认识加强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的紧迫性。近几年,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加强,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但同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相比,用“三个代表”的要求来衡量,还有一定差距和薄弱环节,党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的覆盖面较小,组织基础较为薄弱,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组织发展相对滞后,党组织的活动不够经常有效,党务工作人员队伍不够稳定,素质不适应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管单位领导重视不够,业主思想上有畏难抵触情绪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与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局面不相适应,与县委、县政府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不相适应。当前,大的形势和市县委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给私营企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大环境”,我们的企业厂长、经理们也渴求抢抓机遇,拓展空间,加快发展。因此,我们要象重视私营企业发展一样,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纳入企业的整体规划之中,牢固树立“加强党建为发展,加快发展多赚钱,职工增收有合力,多为社会做贡献”的思想,取得企业发展与党建工作的“双丰收”。

二、找准切入点,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实现形式

发展经济是我们党的中心任务。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以企业经济工作作为切入点,处理好党的工作与企业生产的关系,确立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党的活动,在工作方法上,采取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相结合,既要利用一切机会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又要注重向非公有制企业主、企业各层面的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宣传、灌输党组织的意图,实现目标同向、行为同步,形成工作合力;在活动方式上,既要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也要借助企业文化活动载体,同时要同工会等群团组织活动相结合,拓宽渠道;在活动规模上,把相对集中与分散活动相结合,以分散、小型、业余为主,搞活形式,提高实效;在活动内容上,把解决党内自身问题与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问题相结合,既使党员和广大员工受到教育,又能促进企业生产发展。

要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应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来武装党员的头脑,以来规范党员的行为,以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知识来改善党员的知识结构。同时要不断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善于启发党员自我教育,唤醒党员的主体意识,主动参加各项组织活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经常性的自我对照检查,促使党员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提高,自加压力,自觉进取。其次应改进党员管理。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内各项管理制度。帮助党员积极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发挥作用的最佳途径,尤其要善于根据党员的不同特点和岗位性质,科学制定每个党员的年度工作目标,并将之与民主评议党员以及争先创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更加有利条件。三要不断拓展党的活动内涵,提高党的活动效益。要讲究活动的质量,精心准备活动内容,精心选择活动载体,尤其要以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坚持把企业发展的难点作为党员发挥作用的重点,积极开展“党员责任区”、“示范岗”、提合理化建议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把党的作用力、影响力寓于有效的、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这样可使党员在参与中找到自己发挥作用的位置,在参与中实现自身价值,在参与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过硬本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不断提高素质,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党务工作者队伍

江总书记指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都在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企业经营管理和党务工作者队伍是保证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企业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企业改革的深化,需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包括党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国加入的新形势,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党务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和造就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和党务政工人员。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7

关键词 非公经济相关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十二五”规划指出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只有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顺利落实。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了很多问题,一下从三个方面对如何更好的发展公有制经济提出几点建议。

一、政府要创造适合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

(一)摆正观念,正确处理非公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

非公经济的历史地位决定了它与社会主义制度(至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存,相互依存,共同发展。非公经济生产了大量的物质和劳务产品,满足了城乡居民多方面的需求,而且非公经济调整了产业结构,加快了第三产业发展,同时还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国家的税收。所以非公经济在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政府要努力提高与非公经济企业之间的信任程度和信息对称程度

相关统计部门分别对上海的8家国企和8家民营企业进行调研数据分析发现,国企的销售额增长率为35.18%,净利润增长率为16.01%,但是民营企业的销售额增长率达到102.91%,净资产增长率达到24.80%。民企比国企有着更高的净资产增长率,反映出非公经济比国有企业更有活力。但又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民营企业认为执法人员不能一视同仁。而且非公经济业主对政府执法人员的管理普遍反感,他们认为管理就是收费。因此,政策执行人的思想要转变,对国企和私有制企业要一视同仁,加强民营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交流。

(三)建立新型银企关系,真正解决非公经济融资难的问题

我国的非公经济的扩大规模再发展主要靠组织内部自身积累。但是,企业内部留存收益的积累是有限的,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再生产,内部融资只能极大地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做强做大。在这个问题上,政府要,首先;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逐步扩大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研究完善有关税收扶持政策;第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有效发挥贷款利率浮动政策的作用,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第三;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在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板块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健全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功能;第四;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设立商业性或互信用担保机构。

二、相关机构要加强对非公经济的适时引导

(一)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重点项目投资和向科技型组织投资

目前,我国的非公经济主要是在第三产业,重工业及国家支柱型产业都被国有企业及外企垄断,而且对于一些国家重大工程的招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往往由于注册资金数额和其他规模限制而无法参与投标。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于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规定了大量的篇幅,明显的摆出了支持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态度,执法人员要积极落实相关政策,促进非公经济发展。

(二)推动个体户由零售,加工摊点向科技型,服务性企业转变

随着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日益衔接,市场竞争转向以产品为载体的科技,质量、效益和效率的较量。非公经济应该加大科技投入,瞄准国内和国际比较成功的经营转型实力,尝试与其他企业合作,由个人及家庭形式的经营转向组织,团队,规模性经营,重视科技人才对取得建设。

三、非公组织要与时俱进,提高管理水平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个体经营户家族公司,合伙制、股份合作制和有限责任公司,现代股份制度是目前我国的非公有制企业存在的主要的组织形式有。目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大多采用的是股份合作制和有限责任公司形式,是因为这样的组织结构和企业制度比较适合现阶段非公有制企业。我国非公经济中较少采用现代股份制。非公经济组织应该改革产权制度,建立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吸纳非家族投资者的资本,改革家族式企业的治理结构,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强企业自律性

诚信经营问题存在于整个非公有制队伍中。从2008年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我国整个奶制品行业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牛奶业经历了巨大的诚信危机,非公有制经济队伍中的个体户奶工,从收奶站到奶制品加工企业都受到了牵连。行业的诚信问题是非公经济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放在第一位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非公经济组织中对亲属圈较强的依赖性,从而导致了对外人较强的不信任,企业内部的信任度低。所以如何正确处理员工关系是非公经济未来一段时间需要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许多企业设备差,工艺落后,质量低劣,消耗又大,所以产品缺乏竞争力。在短缺经济条件下,勉强维持还是可以的,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企业就会陷入严重的困境,所以非公经济组织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蒋泽中.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王克忠.社会主义制度下非公经济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尹凤婷,赵秋杭.我非公经济发展政策执行的组织原因分析及对策.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6).

[4]赵贺春,汪家权.论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19(5).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篇8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当前,我区正处在全面奔小康,加快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区调整所有制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增加就业岗位都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求“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并在“消除体制”、“放宽市场准入”、“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解决了一系列理论认识问题,为非公有制经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和可靠有力的政策保障。我们乘着这个强劲的“东风”,“放胆、放手、放心、放活”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是在用实际行动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充分就业,解决移民安稳致富的必由之路。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移民安稳致富问题非常突出。上个月,总理视察万州时,要求我们在继续做好移民安置的同时,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库区经济,解决移民长远生计问题上,真正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靠发展,核心在就业。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从最初的“拾遗补阙”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不仅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活跃市场、增加税收、方便人民生活的生力军,而且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第三,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振兴万州经济,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的迫切需要。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基础是经济,关键是要有产业支撑。目前,万州的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很小,产业“空心化”问题突出,与第二大城市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增创发展新优势,增强发展新后劲的问题十分迫切。大家对现有的财政状况是清楚的,要靠一个吃饭财政拿多少钱来投资兴办企业,发展产业,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浙江等地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振兴万州经济、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活力在非公有制经济,潜力在非公有制经济。没有非公有制企业的大发展,就不可能有万州经济的大发展;没有一大批非公有制企业的快速成长,万州的经济就没有活力和后劲。

二、突出重点,优化环境

作为一级党委、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应该抓什么?怎么抓?十六届三中全会给予了明确回答,关键是要“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中政策不落实、环境不宽松、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营造环境

首先要积极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总体要求,放宽市场准入,广开融资渠道,切实落实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公平待遇。对非公有制经济不能歧视,不能另眼相看,更不能排斥打压,而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各部门要尽快调整那些体现所有制差别或不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特点的政策和规章,把公平的原则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总之,一切妨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做法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二是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加快交通、电力、通讯以及工业园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者营造更优的硬环境。近年来,我们集中力量抓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提升城市形象,目的就是为经济发展搭建平台、为创业者打造施展抱负的舞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致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坚决打击形形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保护合法经营。

三是要积极营造健全的法制环境。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依法行政。保护企业的合法行为、合法权益,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尤其是对欺行霸市、欺生排外、敲诈勒索等案件,要从严、从快、从重处置,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事对万州的发展环境造成任何冲击和不利影响,努力打造一个安全稳定、秩序良好的治安环境。

四是要积极营造正确的舆论环境。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尊重个体私营业主的劳动与创造,用正确的舆论为非公有制经济“正名”、“正位”,引导人们树立“创办非公有制经济光荣”、“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光荣”、“到非公有制企业打工光荣”的思想观念。大力宣传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经验,营造非公有制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的社会氛围。

(二)抓好扶持

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尚处于成长阶段,需要“扶上马,送一程,跑起来”。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各种扶持政策,各级各部门绝不允许打“白条”,要坚决兑现。在这里我想强调三个问题。一是开发区、乡镇要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有“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创业精神,大力招商引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二是搞好“六个结合”,选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切入点。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推进工业化相结合、与推进商贸繁荣相结合、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与推进对外开放相结合,不断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三是培育壮大一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头羊”。采取能人带动、典型推动、政策驱动的办法,对有发展前景的非公有制企业要在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尽快培育出一批龙头骨干。我区万多失业人员中,能人志士不少,要鼓励他们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等;宁愿苦创,不愿苦熬”的精神,自谋发展,大胆创业,争当个体私营企业的“领头羊”。通过抓龙头,带龙身,促群体,使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充分涌流出来,使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在“一池活水”中突破性发展。

(三)做好服务

各级各部门都要把是否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踏踏实实,真心诚意做好服务工作。一是牢固树立“你发财我发展,你得利我受益,你投资我服务”的理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改革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二是坚决制止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吃、拿、卡、要行为,从严治理“三乱”,全面清理向非公有制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集资项目,不合理、不合法的坚决取消,超标准的坚决降下来。三是按照“多支持不干预、多服务不设卡、多指导不指责、多协调不扯皮”的要求,下大力气改进管理和服务水平。四是组织社会力量,发展专业化的服务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关系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全区上下都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树立“一盘棋”思想,同心协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是高度重视。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全面奔小康、建设大城市的重要战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做到长远有规划,近期有部署,年度有目标,部门有任务,措施有保障,结果有奖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非公有制经济问题,集中研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各开发区、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决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中。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重大工作部署,区委、区政府都要定期组织检查,及时通报,保证领导力量到位、工作责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

二是加强协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涉及到党委、政府、企业和社会等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改进领导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全社会积极参与、企业自主发展”的工作格局。区级各部门、开发区、各乡镇(街道)都要以促进发展为己任,以服务发展为天职,打破局部利益、部门利益,自觉服从大局,主动支持配合,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尽其责、各出其力。

三是转变作风。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者最担心的是政策不落实,最害怕的是各级领导干部作风不正,私心严重,不秉公执法。我们一定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扎扎实实地做好推动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

在这里,我也对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包括今天在座的企业代表和优秀企业家提几点希望:第一,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维护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自觉做到把自身企业的发展与万州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第二,要倍加珍惜发展机遇,倍加珍惜现在的发展环境,倍加珍惜己经取得的成绩,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艰苦创业,再创辉煌。第三,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感,正视差距,加强学习,开阔视野,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第四,要讲职业道德,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上一篇:公共管理活动范文 下一篇: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