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26 01:26:57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篇1

*既是欠发达地区,更是欠开发地区。欠发达需要创造环境来促进发展,欠开发需要扩大开放来促进开发。当今时代是一个全面开放、全方位开放的时代,没有大开放,就没有大发展,更谈不上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沿海发达地区之所以迅猛发展,关键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对外开放,全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实践证明,只有扩大开放,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才能有效地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才能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

就*而言,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十分突出,但综合实力不强,自我发展的能力还相对较弱,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可回避的困难和矛盾。目前的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与*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与优势资源的转化利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只有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做好了,才能为解决困难和问题创造空间,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有了活力和后劲。当前,各地都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发展的势头很猛,抓机遇、创优势、促发展的措施更硬;跑项目、争资金、引人才的力度更大,可以说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我们面临着不进则退、进慢了也是退的压力和挑战。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特区党委、政府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来抓,今年市下达我区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为2.86亿元,经特区党委、政府研究决定要力争完成5.6亿元以上。对此,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把思想统一到特区党委、政府的决策上来,统一到完成全年任务目标上来,统一到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上来。要紧紧抓住当前大好发展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雷厉风行的作风,真抓实干,拼搏奋进,全力以赴推动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开创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当前,*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我们必须坚持“固农、强工、兴商”的方针,紧紧扭住围绕项目抓环境建设“一条主线”,努力实现财政收入和干部群众收入“两个增长”,切实抓住重点项目建设、职能部门服务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三个关键”,认真做好选人才、创环境、定战略、引项目“四项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㈠进一步营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先造势才能乘势而上。一是要强化“首位”意识,形成“大事大抓,特事特抓”的新局面。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性,真正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摆在经济工作的“龙头”位置,抓在手上,放在心上,集中财力、集中精力、集中时间,突出力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二是强化“参与”意识,形成“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民大招商”的新局面。招商引资,人人有责。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开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努力把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吸引到*。三是强化“协作”意识,形成“同频共振”的新局面。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一个项目的成功引进,往往涉及到许多部门,需要通力合作,同频共振。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步调一致,令行禁止,齐心协力,唱好“招商”戏。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只许设路标,不准设路卡,大开“绿色通道”,共同打造*最佳投资环境。发展经济是全区工作的中心,部门的利益再大,也大不过*经济发展的大局;部门的道理再硬,也硬不过*发展这个硬道理。各级各部门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特区党委、政府制定的政策和作出的决定,确保政令畅通。四是强化“争先”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新局面。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要有大突破,关键是要树立“争先”意识,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的赛场上一展身手,比差距、比压力、赛干劲、赛水平,要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牢固树立亲商、重商、扶商、安商的理念,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为主、社会支持”的良好氛围。

㈡进一步抓好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的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一是抓重点项目。特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要积极整合资源,紧紧抓住省乡企局开展的乡镇企业大项目推进行动,督促、帮助六盘水古夜郎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创造条件,早日完成项目申报、申贷工作。要争取省乡企局投资担保公司担保,省局贴息,落实资金,尽快在我区建成投资上亿元的绿色无公害粮食加工建设项目。二是抓重点领域。要引进一批有实力、有资质的大企业参与城镇开发建设,确保年内九龙、平寨商住小区开发建设有实质性进展,加快推动中心城区旧城改造进程。三是抓重点产业。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拓展招商引资领域,重点要抓好煤炭、建材、生物制药、水电、旅游等行业的利用区外资金和资金到位工作。四是抓重点外商引进。要把重点招商与普遍招商结合起来,突出引进重点外商。要在做好战略研究和规划工作的基础12345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

上,把握好产业方向和工作着力点,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成功率。特区招商引资局要根据前期工作情况,对有投资意向并已来*洽谈的重点外商,要及时组织项目工作小组,有针对性进行重点走访和对接。五是抓重点项目库建设。要加强乡镇企业项目库和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项目的研究开发和包装推介。要根据我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市场投资导向,从中筛选出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能够延伸产业链、对整体经济有带动作用的项目列入全区招商引资项目库。

㈢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深入开展。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企业面广大、区域性强的优势,依托骨干企业,上大项目,大上项目,发展具有链条式的企业群体,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制造业基地。一是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要把科技进步贯穿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中,培育和扶持农村经济合作专业协会,把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相结合,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要有重点地发展一批种养业基地、特色食品加工企业及仓储、保鲜、运输企业和销售网络,力争使农产品加工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二是围绕矿产资源优势,在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指导下,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对传统产业进行改进提升。采用先进技术,加大技改力度,实现多层次加工增值,培育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的洗精煤、焦炭、煤化工等支柱产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三是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加强与发达地区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经济、技术、贸易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四是要结合各乡镇实际,积极鼓励一批小、专、精、新、特的民营企业创建有特色的“块状经济”和“带状经济”,把专业化生产与规模经济有机结合,形成“小产品、大市场”和“小企业、大集群”的格局。

三、进一步转变作风,切实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多年来,由于*没有大项目支撑,项目少、小、乱,对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就业等贡献小,导致*的经济总量小、财政收入低,欠开发、欠发达的程度深。因此,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杠杆作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在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关键时刻,当务之急是如何进一步转变作风,为企业搞好服务,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经常深入企业搞好服务,扎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一是明确责任。特区下达的非公有制经济发12345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

细化分解,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奖惩到人,形成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的工作机制。要增强考核的实效性,杜绝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现象。二是加强学习。各乡镇、各部门要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组织本系统人员加强学习与培训,提高做好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牢记服务宗旨。要坚持“两个一视同仁”(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对外资企业和本地企业一视同仁),“三个不准”(不准到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不准到企业“吃、拿、卡、要、报”,不准给企业打招呼、安排子女亲戚在企业工作),“四个及时”(企业要求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到厂答复,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要及时帮助,要求地方协调的问题要及时配合,企业生产、经营、销售中的稳定问题要及时配合协调),切实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提供优质的服务。

依托企业上项目是特区党委、政府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地企共建”的基本内涵,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商引商的基础。从特区的角度讲,就是要硬手整治软环境、着力抓好硬环境建设,提高行政效能,切实为企业搞好服务;从企业的角度讲,就是要进一步调整思路,加强与部门的沟通协调,努力实现企业受益、地方受益,最终实现群众受益。因此,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公有制经济企业,都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把握机遇,树立市场配置资源的理念,规范管理,变自身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产业和竞争优势,努力把企业做大、做精、做强。一是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切实克服麻痹大意、麻痹侥幸和麻木不仁的“三麻”思想,加强管理,确保安全,向安全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二是要正确处理好企业、职工、地方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地方利益、内外资利益、干部职工利益的有机统一。要把职工利益放在首位,把职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落到实处,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三是企业要按市场规律规范自身行为,依法合理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办理有关的许可证,实行正规作业,严禁破坏资源。要依法纳税,依法办理税务登记,按期交纳税款。要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在生产经营中遵守环境评价、“三同时”等基本规则,造成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承担治理责任。

同志们,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是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排难而进,扎实工作,迅速掀起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新高潮,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特区党委、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20*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更重要的是巩固“招商引资年”和“惠民行动年”的成果,进一步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坚定信心,排难而进,围绕“项目推动年”,对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升温、再落实,迅速掀起新一轮热潮,努力开创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借此机会,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不辞辛劳奋斗在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第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向支持和关心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特区物价局和农业局未完成20*年招商引资任务进行批评,希望你们正视问题,举一反三,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后进为先进。

刚才,陈松同志宣读了《中共*特区委、*特区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年度非公有制经济先进企业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体工商户的决定》,陈石同志宣读了《中共*特区委、*特区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表彰了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一会,承云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进一步增强做好非公有制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篇2

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有着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它是改革和发展的最大得益者,因此它拥护和支持党的改革发展政策;另一方面,私营经济是以私利最大化为目的的,因此它又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消极的方面。构成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由最早的农民和工人组成。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到现阶段又包括了国有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分流出来的行政干部、知识分子以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归国人员,其中不乏担任人大、政协、派和群众团体的政治和社会工作的人员。非公有制经济两面性的特点和特殊的主体结构,决定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价值取向、业务素质和政治愿望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差异,因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基本状况比较复杂。

在价值取向上,新时期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大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通过勤劳、守信以及运用个人智慧走上致富之路。他们在取得自身事业成功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要回馈社会,他们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许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创办了具有公益性质的基金会。今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县发生了5.8级地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负起了社会责任,第一时间为灾区捐款捐物,对灾区雪中送炭般的关怀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但是近年来,也存在一小部分为了自身利益偷税漏税,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现象。另外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存在不按照法律给员工办理福利,随意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克扣工资等侵犯工人权益的情况,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也损害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自身形象。

在业务素质上,新时期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寻求企业发展,但缺乏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很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大力培育企业骨干成员,力争将企业发展成为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努力成为经济增长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生力军,力争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但也有一些人只取得创业初期的成功就为富先奢,忽视提高自身素质,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企业管理方式落后,缺乏竞争力,企业发展停滞不前;还有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注重科技创新,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对开拓国际市场不热衷,没有企业长远的规划,仅限于目前规模水平的发展,对企业的高速发展形成阻碍。

在政治愿望上,新时期的非公有制人士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并且积极参政议政。非公有制人士参政的条件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比一般群众更关心政治,他们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得到更多的政治保护,希望国家能出台更多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第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素质和参政能力在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发展迅速的从事科技行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水平都相对较高。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中,原来的知识分子、原行政干部以及海归人士都具有较高水平。许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参加人大、政协会议和各种组织充满兴趣。他们大多能够充分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但他们在参政议政中也存在很多不良现象。有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利用在人大、政协和群体团体中的合法地位,提出一些不合理的政治诉求。还有些人寻找各种机会运用各种手段,干预司法公正和政府具体行政行为。

强化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统战工作

第一,政府要积极制定、落实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各地政府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国内非公有资本进入外资可以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并放宽股权比例限制等方面的条件。要支持非公有制资本依法进入一、二、三产业各个领域,鼓励支持非公有制资本投资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及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各个行业,充分拓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要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做到“放宽、放开、放活”的原则,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制定和运用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逐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第二,要注重发挥工商联的作用。工商联是党领导的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具有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工商联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政府部门要加对工商联的领导,指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其统战性。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工作,将政府一些不宜管理的职权下放给工商联,如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评先进、评劳模以及私营业主协会管理等事宜。工商联应充分履行其职责,不回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难点,善于发现新事物加以研究、总结,及时反映,提出合理、实用的意见和建议,并维护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合法权益,扩大其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影响力。

第三,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人物,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政府要及时表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优秀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2006年第二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表彰大会以来,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加争当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建设者,充分展现了心系国家、情牵人民的爱国情怀,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优良品格,致富思源、服务社会的贡献意识。通过新闻媒体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典型人物进行大力宣传,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并给予适当的政治安排,将会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第四,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思想的引导。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思想引导,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引导好、团结好,能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政治上,要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充分的政治表达机会,这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同时要科学设置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的条件,建立自下而上规范的工作程序和体系,避免少数人选人、个别人选人,以保证代表人物的进步性、代表性,提高政治安排的公信力和示范性。

只有这样,才能使政治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社会结构,才能把非公有制经济的政治力量融入社会主义建设,才能调动非公有制经济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积极性。在思想上,要强化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应该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普遍开展起来,加强理论指导,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非公有制经济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党的政策,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国家、个人与群众、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关系,服从党的领导,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五,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党组织的建设。相关统战部门要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广泛建立党的组织、劳动群众的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组织。通过这些组织,把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广大劳动群众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部署,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进行大胆探索和积极的实践。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上下联动地推进工作,同时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不断扩大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中的覆盖面,明确职责,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活动的有效开展。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统一战线的重要成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培养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秉持爱国情怀、砥砺敬业品格、恪守诚信美德、强化守法意识、树立贡献理念,做民族振兴的推动者、敢为人先的开拓者、义利兼顾的实践者、依法经营的自律者、共同富裕的促进者,使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是新时期交给统战部门的重要工作。我们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依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才能最终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篇3

关键词 西藏 非公有制经济 问题 对策

一、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概况

西藏的非公有制经济由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及外资经济等成分构成。1978年以后,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实力不断增强,其行业门类较齐全,能够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目前,西藏非公经济的发展表现出总量增加、速度加快、结构优化、贡献率提高等特点。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兄弟省市的支援及自治区各界的努力使得西藏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升的空间很大,前景广阔。预计到2020年,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将达到22万户,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将超过920亿元。近年来,西藏非公有制企业改变以前投资项目单一的局面,投资项目趋向多样化,逐渐转向运输业、采矿业、房地产行业、藏医药业等行业发展。[1]

和内地省市相比,西藏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市场开发条件较差,社会发育程度相对较低。长期受经营、质量、品牌等因素的限制,西藏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民营企业与区内外、国内外同类市场相比,不具有竞争力。自治区政府相关部门应统一思想,严格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战略全局出发,完善服务体系,优化竞争环境,解决发展难题,充分调动积极性,进而促进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二、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西藏非公有制经济是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西藏非公有制经济能解决就业难题

西藏非公有制企业较多,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解决西藏社会就业难题。其创造的就业岗位占自治区全社会就业岗位的3/4,为西藏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

(三)西藏非公有制经济促进消费市场发展

西藏非公有制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速度较快,占西藏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4以上,为农牧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丰富了农牧民生活,提高了农牧民生活的品质,促进了西藏全区消费市场的发展。

(四)西藏非公有制经济是招商引资的重要领域

随着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及发展质量的提高,内地许多企业纷纷看中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发展的潜力,不断加强同区内非公有制企业的合作。

(五)西藏非公有制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快

三、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发展速度缓慢

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开始时间晚,企业经营组织小,发展缓慢。多数规模较小的非公有制企业主要从事物流、房地产等行业。大部分私营企业发展资金有限,公司规模小,产品质量低,生产精细化程度低,技术水平有限,参与第一和第二产业生产的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很少。

(二)政策落实不到位

国家及自治区为西藏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但是在执行中出现了偏差,很多政策落实不到位,各种违法乱纪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制止,许多个体、私营业主没有得到实惠,逐渐退出了非公有制发展的市场。

(三)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落后

在西藏非公有制经济中,许多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管理者,文化水平较低,管理体制落后,不符合现代化经营的要求,没有创新,企业竞争能力较差,缺乏法制意识等,超过80%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有的从业人员只有小学文凭或是文盲。

(四)企业融资渠道窄

西藏非公有制企业规模有限,整体发展水平低,难以符合银行放贷的标准,又很难通过发行债券及上市筹集到发展资金,易造成资金链断裂,企业融资困难。

四、促进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西藏自治区相关部门应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设置专项发展资金,着力扶持和培育有高原特色和优势的农牧产业、藏医药业、绿色产品精细化加工产业、民族特色手工业等,促进西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4]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监管部门应为西藏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规范监督行为,加大监管的力度,严格按照行为规范监督非公有制市场行为。

(三)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鼓励和扶持符合要求的非公有制企业通过上市和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加快非公有制企业改制的步伐,重视培育优质的非公有制企业进行上市。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非公有制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融资平台等。

(四)重视从业人员培训

创新培训方法,形成政府、社会和企业三方通力合作的培训体系。通过高等院校、专业培训部门和企业等,采取委托培养、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重点进行现代管理方法、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服务。

(五)加强科技创新

支持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技术、产品研发中心等,结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特点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引进专业人才为西藏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专门服务,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和专科院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5]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篇4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和工会建设,是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市委组织部和市总工会召开这次会议,主要就是要进一步统一全市上下的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思路,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提高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和工会建设的工作水平。刚才,朱玉文同志和蔡裕如同志分别从党建和工会建设两个方面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今天会议的交流发言和书面交流,也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自的特色做法和经验,集中反映了我市近几年来党工共建工作的成果,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和工会建设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和工会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工会组织都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和工建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应建已建率达到了96%以上;工会组建和会员入会“两个大多数”的目标也已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工组织在充分履行职能、积极开展工作、团结广大职工群众、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与我市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相比,我们的党建和工建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尤其从党建工作来看:一是党的力量相对薄弱,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没有党员的分别占企业总数的63.4%和81.1%;二是组织设置相对滞后,全市仍有68家外商投资企业和17家私营企业应建未建党组织,应建未建率分别达14.4%和1.1%,与上级的组建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三是党员比例相对偏低,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的党员数只占职工数的1.3%和1.7%。由此可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和工建工作任务还相当艰巨繁重,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取得新进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外向型经济一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强项和亮点,尤其是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方面连续多年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近几年,个体私营经济也取得了迅猛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逐年上升,去年个私经济上缴的税收已占到全市财政收入的19.53%,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保障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应当说,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总体发展情况是好的,但也不可否认,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企业劳资关系紧张,员工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有的业主思想、生活颓废;有的甚至出现偷税漏税、制假售假、环境污染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工会组织建设。实践表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建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献计献力,争取最佳经济效益;可以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优势,协调企业内部关系,特别是协调化解劳资纠纷和利益分配矛盾,维护业主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可以充分发挥党工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组织职工采取与本企业相适应的形式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引导和监督企业依法经营,按章纳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会建设势在必行。同志曾指出:“凡是已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应建立党组织,都要在企业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要理直气壮,当然工作要耐心细致。”各级各部门对此一定要有深刻理解,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建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理直气壮,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不断开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和工会建设的新局面。

二、勇于创新,进一步加大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和工会建设的推进力度

实践充分证明,“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和工会建设的有效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正确把握党建和工建的关系,努力找准两者的结合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面提高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和工建工作水平。

1、要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切实发挥“党建带工建”的主导作用。“党建带工建”,这不仅是党对工会组织的领导地位决定的,也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需要。坚持“党建带工建”,一方面,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力度,努力做到每一个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要单独或联合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不仅要关注已经具备建党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更要关注那些尚不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使他们能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要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积极探索党组织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切实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要有党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做好党建工作的同时,要努力带动工会建设,积极为工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会组织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迫切需要党组织在思想政治上加强领导,以保证工会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要认真履行“依靠、领导、支持”工会工作的政治责任,定期研究工会工作,解决工会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要重视工会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帮助工会配强、建好领导班子;要支持工会组织按照法律和章程积极开展工作,尤其要支持工会组织依法履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要按照有关规定,切实维护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工作的党组织、工会组织负责人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把他们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

2、要坚持工会群众性组织的优势,积极发挥“工建促党建”的能动作用。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活力的源泉,也是基层党组织的依靠力量。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工作机制有许多特殊性,工会组织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工会在党的领导下,以群众性组织的身份开展工作,有利于密切党与职工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协调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有利于党组织在广大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工会组织的组建工作力度。按照《工会法》的要求,面向所有企业,打好工会组建的持久战和攻坚战,突破一批建会“老大难”单位;面向所有职工做好发展会员工作,最大限度地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对那些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可以先建立工会组织,为党组织的建立创造条件。工会组织要切实发挥作用,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让职工群众切身感受到加入工会的益处,这样工会才富有活力,才能吸引职工群众。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会工作相对于国有集体企业而言起步晚、水平低、建制难,工会组织要在组建中规范,在规范中提高。要积极履行《工会法》赋予的职责,努力拓展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特点的工会工作新思路。要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工会组建、职工入会、履行职责、促进发展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发挥的作用,作为衡量“工建促党建”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志。

3、要坚持党的工作与工会工作双向促进,充分发挥党建与工建的互动作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要全面推进“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工作,需要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在活动结合上下功夫,在优势互补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双向联动,相互促进。对于那些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和工会主席可由一人担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和工会建设的制度、经验、做法可以互为借鉴;可以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工作和工会工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共同实施、共同考核,通过创新有效的活动载体,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比如,将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与创建合格职工之家相结合,将实施党组织监督与加强工会民主监督相结合,等等。党建、工建互动作用,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党组织、工会组织各自的特色,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企业的生产经营,依照和工会法规定开展活动,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各级各部门都要积极进行探索,把这一优势充分调动好、发挥好,促进党建、工建共同推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三、加强领导,努力开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和工会建设新局面

搞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共建工作,关键在于加强领导。各级党委都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列入工作议程,狠抓落实,抓出实效。

1、要逐级明确领导责任。各级党委都要结合实际,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和工建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做到工作有位置、有目标、有措施、有实效。要明确领导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进一步理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领导体制,特别要注意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与社区党建相衔接,促进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要切实加强组织部门与工会组织的联系,在研究有关工作时,要充分听取工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反映广大职工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使制定的政策措施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尤其是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加快发展,工会肩负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大,面临的困难和矛盾越来越多,这既需要工会组织自身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工作,同时各级党组织也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对工会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促进工会工作更好开展。

2、要改进方法,分类指导,提高工作实效。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工会组织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针对我市外向型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特点,研究新问题,探索新途径,与时俱进,开创新局面。要深入实际,加强分类指导,抓大带小,逐步推进。对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和部门,要加大督查力度,务求取得突破。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加大督促检查工作的力度,总结经验,找出差距,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和提高。特别是这项工作做得还比较薄弱的地方,要集中一段时间,集中人员精力抓好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组建工作。监督检查要形成制度,确保常抓不懈,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3、要深入实际,加强调研,不断总结新鲜经验。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工共建工作,必须搞好调查研究,着力解决基层在实践中提出的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性问题。调查研究要突出预见性和科学性,制定的措施办法要注重系统性、可行性和创造性。要善于总结基层的新鲜经验,成熟的及时加以推广,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效应,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和工会建设的工作水平。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篇5

一、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切实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帮助企业搞好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和开拓市场,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注入动力和活力。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就业、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但与新的形势相比,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党员人数偏少、比例太低,党组织覆盖面小、作用发挥不理想等。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既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同时又是我们推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委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各项要求,一手抓党组织组建,一手抓党组织作用发挥,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增强发展活力,改善劳资关系,优化外部环境,巩固和扩大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执政基础,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1.以抓组建为基础,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年底前,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2009年底前,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全部建立党组织;不足3名正式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采取多种形式联合建立党组织;从业人员30名以上、没有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采取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指导开展党建工作,使党的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覆盖面达到100%,党员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职工中的比重提高到3%以上。

2.以示范带动为突破口,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水平。2009年底前,培育市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20个,各县区、经济开发区分别培育3—5个党建工作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达到有阵地、有制度、有活动、有作用、有形象的“五有”标准,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工作扎实开展,60%以上的党组织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目标。

3.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把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负责人和业主培训纳入全市基层干部培训规划。2009年底前,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和业主要轮训一遍,企业管理人员培训60%以上。搞好企业亟需人才的引进,基本解决企业人才短缺问题。指导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畅通融资渠道,优化发展环境,促其快速健康发展。

三、推进措施

(一)抓好党组织组建。有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比较分散的个体工商户党员,要按照“就近”原则,集中建立联合党支部;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要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为其发展党员、组建党组织创造条件。要按照德才兼备原则,抓好党组织书记的配备工作,重点从管理和技术人员中,从党性观念强、思想政治素质好、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中选拔,提倡党员业主担任党支部书记。暂时没有合适人选的,可由党建工作特派员、指导员兼任或由上级党组织选派党组织书记,先行开展工作,再通过培养、调配等方式逐步解决。

(二)壮大党员队伍。重点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骨干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把没有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纳入全市党员发展规划,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每年发展党员1名以上,确保达到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的目的。开展“双向培养”活动,切实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发挥好市、县区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创业服务中心的作用,通过举办人才交流会、用工信息会、专场招聘会等方式,把下岗失业职工党员优先推荐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业。扎实开展“党员找党组织、党组织找党员”活动,激励和引导流动党员亮明身份,发挥作用。

(三)落实党组织工作经费和活动阵地。市、县区财政部门要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实际,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主管部门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开展活动确实存在经费困难的,可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申请,县区委组织部门(或市委直属党委)批准,将党员缴纳的党费全额或部分返还,补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党建经费的不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要建立规范的党员活动室,达到有标识、有党旗、有制度、有党报党刊、有党员电化教育设备、有党员形象窗口;办公场所紧张的,要充分整合资源,党员活动室可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会议室、工会活动室和荣誉室等共用共享。

(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业主和党组织负责人培训工作。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业主和党组织负责人培训,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实施,市级重点负责党建工作示范点和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党组织负责人的培训。根据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管理需要实施培训,通过与发达地区、重点高校合作办班等形式,把培训班办成项目合作、技术开发、人才引进的平台。

(五)实行登记申报、年报制度。为准确掌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情况,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选聘党建工作联络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注册登记时,要在党建工作联络员的引导下申报企业党建工作情况;年审时,党建工作联络员要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认真填写党建工作情况年报表,登记申报、年报情况由党建工作联络员负责汇总,每半年向组织部门报送一次。

(六)开展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在党建基础较好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培育一批示范点,特别要把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创建重点,由市委组织部统一挂牌,统一派驻党建工作特派员,通过抓规范、促提高,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实践中形成的新鲜经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七)实行选派党建工作特派员和指导员制度。党建工作特派员重点派往规模以上企业或市级党建工作示范点,党建工作指导员重点派往尚未建立党组织或党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特派员和指导员的选派和管理工作,由市、县区委组织部负责。

(八)推行党建工作双向承诺制度。每年初,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就作用发挥、党员教育管理、人才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职工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承诺,业主就企业党群活动时间、场所、经费、职工社会保险、工资福利、收入增长等方面作出承诺,在全体职工大会上公布,接受职工监督。

(九)开展争创“和谐企业”活动。本着“企业需要、党员欢迎、职工拥护、业主支持”的原则,围绕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开展争创“和谐企业”活动。在活动载体上,实施“管理人员素质提升计划”,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决策管理人员的教育引导,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决策能力,增强发展信心,激发创业热情;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帮助企业招聘急需人才,组织知识讲座、业务培训、岗位技能竞赛、技术比武等,建设一支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以党建文化为龙头,开展理想信念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形成企业建设的强大凝聚力;实施“关爱职工行动”,通过设立意见箱、建立职工访谈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等形式,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维护企业内部和谐;开展“两爱三新”(爱企业、爱岗位,新观念、新目标、新贡献)、“党员先锋岗”、“党员挂牌上岗”、“党员责任区”、“金点子”评选等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十)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开展“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业主评选”活动,对那些对党有感情、积极支持党建工作的业主,在评先评优、推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社会职务时,给予优先考虑;对于无正当理由不配合建立党组织、不支持党建工作的业主,要进行思想教育,必要时在评先评优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制约措施,进一步引导业主转变观念,在全社会营造积极支持、参与党的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市委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作为市委派出机构,与市委组织部合署办公,负责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的党建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组织制定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规划,负责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检查、考核、奖励等工作;负责对派驻企业特派员和指导员的日常管理;负责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的就业再就业和创业服务;承办市委交办的其他任务。各县区、经济开发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辖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乡镇(街道)党(工)委要明确专人负责督促指导辖区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二)进一步落实联席会议制度。继续推行由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统战、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国资委、商务局、中小企业服务局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由组织部门召集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组织、统战部门要加强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业主的教育、引导工作。工、青、妇等组织要配合抓好群团组织建设工作。商务局、中小企业服务局、国资委等部门党组织要加强对所属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税务、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党组织要结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税收征管、社会保险金交纳等,做好对党建工作的监管。工商部门及个体劳协党组织要按照职能分工,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个体商户党员的管理。工商联党组要协助抓好会员企业的党建工作,其他职能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三)落实工作责任制。要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有关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落后的,要对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实行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篇6

20**年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工作目标是:全市要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400亿元,同比增长23%,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5%。上缴税收同比增长20%以上;引进1800个国内企业(项目),引进资金66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在产业集群建设方面,现有的20个产业集群全年新开工项目500个,超百亿元产出的集群要达到10个。同时,新增加10个产业集群,使全市产业集群总数达到30个;新上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150个,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户数达到45万户,从业人员达到12.5万人,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58%,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900亿元,同比增长28.6%。为了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实施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工程。要继续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的总协调、总调度的职能和作用。明确市直各部门特别是各区县(市)主要领导的责任,并做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使县区真正成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主战场。进一步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机制性和体制,切实改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每两年奖励一次非公有制企业的安排,初定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召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大会,继续对一批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出台《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完善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不断加大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体制和机制调整、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推动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实施对内招商引资工程。对内招商引资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重点之一。着重搞好“四个结合”:即把招商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结合起来、与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型业态结合起来、与产业集群建设结合起来、与沈阳的存量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工业地产招商,今年要完成1000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建设任务。要根据各县区的功能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招商、特色招商,开展近海经济区物流带产业发展招商活动;特别是做好陶瓷产业专业招商、促进1000条陶瓷生产线早日建成。加大力度重点做好“**”、“**”、“**”等地区的招商活动,做好承接南方1000户企业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强项目的协调和督办工作。建立协调会和联席会议制度,推动项目的落实。对亿元以上的项目建立跟踪制度,并实行领导责任制度。

(三)实施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要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集群建设质量和水平。坚持抓好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塑造地区名牌。并组织引导各产业集群引进建设一批与本集群产业相关联的企业,以提升集群的产业水平。要加强服务,努力打造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搞好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深入细致抓好协调管理工作,为进驻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提高集群建设内涵和质量。制定有关扶持政策,对产业集群十强和产出超百亿、开工项目数量等项工作实行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工程。要拓展工作领域,扩大工作覆盖面。农产品加工业的工作要由过去主要抓8个区县(市)拓展到**新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各个区域。要大力宣传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继续开展市级农产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的推荐和认定工作,加速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发展速度快、牵动作用强的重点龙头企业。搞好对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协调服务。继续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全面落实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篇7

[关键词]修宪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提高

我国1982年宪法第11条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已经进行了三次修改,这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渐进发展,其地位愈益重要。然而,我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私营经济特别是私营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到1952年底,公私合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工业产值占中国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从1950年的10%左右上升到34.7%。此后,私营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大波折,原本打算在三个五年计划时间内逐步完成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即私营经济的改造,在三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就基本完成了。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私营经济基本不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逐步开放城乡市场,恢复多年来几近绝迹的个体生产经营。1980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指出:“在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允许城镇个体所有制经济的发展。”①这是改革开放后党对个体经济的最早认可,是党重新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起点,也是对个体经济这个非公有制经济类型进行重新定位。个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人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由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种经济形式。它对于发展生产、活跃市场、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扩大就业等都具有重大意义。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坚持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之一,指出“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总的说来还比较低,又很不平衡,在很长时期内需要多种经济形式的同时并存。”②“在农村和城市,都要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③。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1条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这是我国宪法继1954年宪法后第一次确定个体经济的法律地位,为个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宪法保障,并为以后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当时国家对全民所有制经济是“保障”,对集体所有制经济是“鼓励、指导和帮助”,而对个体经济是“指导、帮助和监督”。联系国家的政策定位、不同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可见,个体经济与全民经济、集体经济的宪法地位是不平等的,并且又有对个体工商户可雇佣的劳动者个数不得超过七人的规定。这些又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个体经济发展的步伐。

从1983年起,我国对个体经济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开始从行业特点等角度来认识并引导个体经济。随着城乡个体经济的发展,部分个体劳动者手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资金和经营管理知识,在此基础上,我国的私营经济开始发展起来。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私营经济是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份,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必然同具有优势的公有制相联系,并受公有制的巨大影响。”④“私营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活跃市场,扩大就业,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⑤“对于城乡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都要继续鼓励他们发展。”⑥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公开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成为对私营经济政策进行探索的新起点。据资料显示,到1987年,全国私营企业总数达11.5万家。为更好地保护私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988年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第11条增加规定,第一次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写进了宪法:“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这标志着我们走出了只能发展囿于雇工不能超过七人的个体经济的认识误区,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这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突破,使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加重。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非公有制经济有了突破性的认识,在所有制结构上首次提出“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⑦的模式,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这表明,我们党已把非公有制经济看成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与公有制同处于一个所有制结构之中,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理论,把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和政策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首先它确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⑧,并指出“这一制度的确定,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⑨。这一新的界定,突破了长期以来把公有制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误区,将非公有制经济由“制度外”纳入“制度内”,这大大拓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也是对十四大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组成部分认识的重大发展;其次它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0,把非公有制经济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突破把非公有制仅仅理解为生产力低下的产物的看法,强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使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从“补充”上升到“基本经济制度”、“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作用”上来。因此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11条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在中国国体下,宪法不可能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地位进行下调,但对个体私营经济提升后,使得个体私营经济与国有集体经济相对差距有了较大的缩小,作为一国根本法的《宪法》,上述修改为非公有制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法律空间。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引下,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经济规模越来越大,从业人员越来越多。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截止2002年底,我国个体工商户已由1978年的15万户发展到2377.5万户,从业人员4742.9万人,注册资本3782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增强整个经济的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并日趋科学。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1“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12“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13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解决了非公有有制企业的市场准入问题,并提出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这是25年来首次将非公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摆在平等的地位上,这一方面是建设公平竞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将极大地释放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为进一步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制经济,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11条第二款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这样修改,一是把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在表述上与内涵上进一步规范;二是在原来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国家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表明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要引导、监督和管理,还要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消除法律法规和政策体制障碍,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标志着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方针更加完善,更加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应进一步提高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切实纠正各种不正确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做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公平、良好的环境,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纵观宪法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的不断修改完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二十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脉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它们对于搞活经济、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也愈来愈重要,它们不再仅仅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不再仅仅是对社会主义经济起拾遗补缺的作用,而是实实在在地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注释:

①《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619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②③中共十二大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④⑤⑥中共十三大报告:《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⑦中共十四大报告:《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⑧⑨{10}中共十五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篇8

一、充分认识加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一)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迫切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建工作,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担负着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各个层面,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的重要职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出现了经济成份多样化、分配形式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和就业渠道多样化的新情况,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着很多挑战和考验。在激烈市场竞争形势下,企业不断分化组合,党员流动频繁,很多企业出现了党员“朝增暮减”、“有组织、无党员”的情况,给党组织设置带来困难,也给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工作带来影响。这种状况,与“三个代表”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我们要切实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努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广大职工群众中扎根,成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迫切要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工人群众和新的社会阶层比较集中的领域。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册人员已达万人,季节性用工万人,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是我们党重要的阶级基础。同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员,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为促进我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年来,各级党委和市、旗区组织部门不断研究和探索与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党建新路子、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活动的新方法,初步形成了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新格局,涌现出了东方路桥集团公司党委等一批非公有制党组织先进典型。××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将我市列为全区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两个试点单位之一,这既是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也是对我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肯定。但是,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共建立党组织个,占到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总数个的;有党员名,占从业人员的;仅有党务工作者人。可以看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仍然是薄弱环节,特别是党组织覆盖面较小,党员人数少,党的力量比较薄弱的问题较突出。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团结凝聚新社会阶层广大人员在推进我市跨越式发展中发挥作用,把党的工作更加有效的覆盖到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广泛领域,使我们党有更加坚实的阶级基础和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完成“四个超一”、实现“二次跨越”的迫切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市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据统计,到××年底,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注册资金达到亿元,年创造增加值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上缴税金亿元,占全市税收总收入的;从业人员达到万人,占到全市总人口的,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市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自治区党委七届五次全委会提出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改革任务,提出了要放手、放胆、放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要求。市委确立的实施“四大”战略、完成“四个超一”、发展“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和今年“十二个一”的工作重点,都给非公有制

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此,我们要围绕保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同时,只有搞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才能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推进“二次跨越”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把党的政治优势与非公有制经济的体制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为率先建成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进一步明确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主要任务

按照全国和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座谈的精神,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的要求,坚持一手抓企业党组织建设,一手抓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拓宽工作领域,努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工作影响力,团结凝聚职工群众,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贯彻执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工作目标是:力争到××年,完成“四五”工程建设任务。即:实现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从业人员在名以上的企业有党组织,从业人员在名以上的企业有党员,没有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派驻党建工作联络员;促进企业党组织达到“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要求,实现党的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全覆盖。

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必须从全市的实际出发,从非公有制经济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与非公有制经济的体制优势结合起来,把加强和改进结合起来,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水平。为此,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网络

年,市委成立了市工商联民营企业党委;年,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年下发了《关于加强改制重组、停产关闭和困难企业党组织设置及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目前,在全市家非公有制企业中,正式党员不足人的有家,没有党员的有家。要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今后要重点抓好从业人员名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市、旗区重点扶持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尽快抓一批在当地有较大影响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典型,推动在具备条件的企业组建党组织的工作,并为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创造建立党组织的条件。要把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点多面广的优势,以社区党建工作推动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要通过加强苏木乡镇、嘎查村和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做好个体工商户、规模较小企业党的工作,真正做到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企业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企业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和战斗力。

(二)准确定位,进一步发挥好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作用。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思想,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作为党组织工作的切入点和着眼点。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党组织与业主平等协商的通报对话制度,交流感情,增进了解;建立党组织生活、学习制度、党员联系职工群众制度,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在企业外部,要建立党员领导干部挂牌联系企业制度、派驻党建联络员等制度。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结合企业实际,积极主动开辟活动场所,争取必要的活动经费,争取企业主的大力支持,保证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要紧密结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特点,坚持把企业发展的难点作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党的活动,使企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与党的工作融为一体,逐步使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积极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效果如何、工作水平如何,党务干部的作用更为重要。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是充实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党的工作力量的有效措施。要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转业军人、下岗职工等领域,选派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有一定政治理论水平、党务工作经验和经营管理知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既要成为帮助企业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的指导员,又要成为企业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员,还要成为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协调员。要把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工作同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示范点结合起来,同依托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及时建立党组织结合起来,同取得业主的理解、支持配合结合起来。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稳定的资金来源,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专职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薪酬体系,设立必要的津贴补助,为基层党务工作者提供党的生活保障和物质支撑,使党务工作成为令人尊敬、令人向往、贴近生活、富有成效的工作。

(四)严格教育管理,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队伍建设。要以保持先进性为重点,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增强党性观念、党员意识,克服“雇用”思想,树立党荣誉感、责任感,严格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发挥好先进性作用。积极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提高党员的岗位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平时工作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的骨干力量和先锋模范。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通过建立流动党员管理中心、实行党员活动证制度、建立“党员流动联系卡”等措施,进一步畅通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渠道,解决好党员找不到党组织的问题。要认真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员流动快、分布散的实际,制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管理的有效办法,及时把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重点把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作为培养对象优先发展。要把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党员业主和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企业主,作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开展党的工作的重要措施,着重抓好共同理想教育、责任意识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科技和管理教育,努力提高党员和业主的素质。积极研究和探索对党员企业主实行以企业党组织为主,上级党组织和工商联、行业协会党组织为辅的“双重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企业主党员定期汇报和评议制度。认真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试点工作,全面总结试点工作经验,为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依托工会、共青团开展党建工作,增强党的影响力。工会、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做好非公有制企业中工会、共青工作,是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和增强影响力的重要渠道。已建立党组织的非公制企业,党组织要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组织按照章程开展活动,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要积极依托工会、共青团开展党的工作,按照有关法规和章程,抓好工会、共青团组织的组建工作,把工会、共青团组织覆盖面宽的优势发挥好,充分利用工会、共青团组织这块阵地,大力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时向广大职工群众传递党的声音,接受党的教育。通过党建工作指导员,依托工会、共青团组织,做好在工会会员、团员青年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的工作,为壮大党员队伍和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开创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能否搞好,加强领导是关键。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深入开展。

(一)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承担起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责任,要树立不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就是失职,抓不好就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地要形成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和宣传、统战等部门各负其责,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和工商、税务等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放在重要位置,制定规划,建立台帐,做到有要求、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层层落实责任。

(二)制定工作规范,加强分类指导。要根据党建工作的需要和企业的实际,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设置、隶属关系,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方法等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要区分层次,分类指导,抓大带小,逐步推进,切忌简单化,搞形式主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要把“培植典型,典型引路”作为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方法,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示范基地创评活动,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三)深入调查研究,拓展工作思路。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必须搞好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到实际工作的第一线,全面掌握第一手的材料,分析、解决基层在实践中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和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都要经常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特别是情况复杂、困难较多的非公有制企业中,督查指导工作,实地察访、专题调研、广泛听取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企业职工的意见,帮助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借鉴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的经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

上一篇:高中数学方法总结范文 下一篇:民事诉讼法教学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