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难点范文

时间:2023-09-15 21:21:58

高中化学难点

高中化学难点篇1

化学这门学科,有很多概念和理论,可以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甚至畏惧,容易把需要掌握的知识混淆、颠倒,讲授这些知识难点时如果照本宣科,则不会有好的效果。而恰当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化解这些难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趣味化,起到"一语道破天机"的神奇功效。在教学中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喻体要选择学生熟悉的,越简单形象越好;二是要有实效性,能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易以理解;三是生动有趣,能使学生印象深刻。教师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思考,经常积累和揣摩,就能发现合适的比喻,在课堂教学中就会信手拈来,很自然地应用。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实例,谈谈比喻法在高中化学难点突破中的作用,仅供参考。

难点一:"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它有一定难度。在电化学的应用中,我要求学生紧扣"升失氧、高失负","阳失阴得"等化学口诀便于记忆。我还引导学生从"师傅、阴德"等谐音把繁乱的化学知识提炼成容易记忆的几个词或几句话,传授给学生,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浓厚兴趣,并能长久保留在记忆中。而正确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也是学生的易乱点,如反应Cl2+2NaOH=NaCl+ NaClO+H2O,不少同学认为电子转移数目为2e-,为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识,把还原剂和氧化剂比作借方和贷方,氧化剂把一元钱借给还原剂,氧化剂失去一元,还原剂得到一元,但借贷的总额只有一元,故该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为e-。

难点二:实验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因此,新颖有趣的比喻,易于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在趣味中学到知识。如:在讲授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学生最难记住的是实验前应先通氢气后加热,实验后撤下酒精灯时要继续通氢气这一程序,我就这样比喻:氢气很辛苦,像很多同学一样早出晚归,而酒精灯很懒惰,像个别学生一样总是迟到早退(这时有些班级学生马上会举出一些类似学生的名字),经过有趣的比喻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记忆起来也比较容易。

难点三:在化学平衡状态的教学中,很多参考书都以"逆、等、动、定、变"概括。但实际中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平衡状态的本质,解答题目时常把"定"误以为各组分相等或满足化学计量数。为了更好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在备课中灵感一现,觉得可以用"养金鱼"为例(如图),让学生更深入理解。

通过生活实例,使抽象理论清晰明了,较好突破难点。如平衡判据,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家长不以性别而以身高判断小孩是否长高?自然引出作为平衡判据未平衡时本身应是一个变量。又如学习勒沙特列原理时,又长又拗口,我就打了个比喻"平衡本身是一个顽童,总与外界条件对着干",所以,如果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便正向移动,以便使正反应浓度降低;如果增大外界的压强,则平衡本身便有意识的收缩,这样可以使本身的压强减少,有时也借助天平原理让学生理解。

难点四:例如在弱电解质的教学中,比较体积相同、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中和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的能力大小。在讲授该难点时,我首先强调学生对PH的计算公式的掌握,并作这样的比喻:把醋酸溶液中自由移动的H+的物质的量比作醋酸拥有的现金,醋酸分子中未电离出的H+比作醋酸拥有的存款,中和NaOH溶液的能力大小就是酸拥有的财富总值(现金和存款的总和)醋酸就相当于我有现金10元,存折里有990元,盐酸相当于我有现金10元,开始付账一样快,但是醋酸还可以再提取现金,购买力醋酸强。而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醋酸、盐酸分别与足量的锌粒反应,比较二者的起始速率大小、生成的氢气的多少,我是这样比喻的:醋酸就相当于我有1000元钱,其中现金10元,存折里有990元,盐酸相当于我有现金1000元,哪一个付账更快一点?当然是盐酸,但是最终购买力是一样的。这样一比喻,学生就能轻松的理解和运用了。正如作家秦牧说的"精彩的比喻,仿佛是童话里的魔棒似的,它碰到哪里,哪里就会清晰明亮起来"。

难点五:选考《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判断多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借助物理学中的受力分析来突破。选取中心原子为质点,然后对质点进行受力分析,如果质点合外力为零,则分子为非极性分子,如果质点合外力不为零,则分子为极性分子。以H2O 、CO2 分子为例让学生分析受力自然得出结论,这样难点不攻自破,接下来布置一道课堂练习,加以巩固。又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我做了这样的比喻:小婴儿能力较低需要妈妈抱在怀里;幼儿园的小朋友能力较高,可以离开妈妈的怀抱自己走路;中学生能力更高,可以离家住校。

高中化学难点篇2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逐渐推广、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升学率的提高已不再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高中化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之一,尤其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应用科学的教学手法,在传授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确立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对于高中化学的教学活动而言,这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机遇,又是钻研教学改革的挑战。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难点

1.未能形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实践当中,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在努力争取教学进度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与学生间的情感沟通,未能与学生建立密切的关系,师生之间缺少互动。由于一味的知识和理论灌输,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很难被激发,因而较少进行自主探究和讨论,学习主动性不高。而在新课改推进的过程中,由于分数和进度不再被过分强调,教师可开展更多的互动讨论,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也会大大减轻,因而能够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积极参与到学习和讨论中来,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

新课改要求使用新的教材,在新版高中化学教材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大大增加,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内容成为重点。这样一来,就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亲自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在参与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学科的魅力和探索的乐趣,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对实验结论和相关原理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例如,在对金属钠与稀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在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猜想的基础上,可进行分组实验,有的小组实验中,学生观察到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物,有的还发现有氢气产生,还有的观察到了黑色夹杂固体。通过协作讨论,学生能够独立推导出一定结论:金属钠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了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放出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即实验中的蓝色沉淀物。学生通过思考,认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过程中,释放了热量,因而使氢氧化铜分解,产生氧化铜,即实验中的黑色固体。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直观地领会了教材中的理论。

二、实现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突破点

1.通过涉猎更多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之一,在于传送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有必要广泛涉猎教学资源,使化学教学活动更为丰富,成为教材内容以外的有益补充。这类教学资源的补充,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发明的由衷赞叹,培养其利用化学知识造福世界的良好价值观,并为其投入热情和学习动力。

2.加强教学中环保意识的培养

近几年来,生态环保工程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也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主动关注生态环保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学习硫酸这节内容时,可要求学生对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进行调查,通过对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掌握,可使学生对形成的酸雨量有明确的认知,进而对治理酸雨的途径进行探索。同时,化学教育也应更多地关注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从实际的社会生活角度出发,使学生产生加强防治环境污染的紧迫感。为了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时刻关注环保问题的最新动态,从多个渠道搜集素材,向学生说明环境污染的重大危害,突出发展“绿色化学”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新课改的化学教学要求,实现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其中,教师更应不断地完善自身能力,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本文通过对新课改给高中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突破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在新课改背景下,应努力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使高中化学教学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蔡万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12(03):198-199.

高中化学难点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疑难点 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其根本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需要对课堂中的数学疑难问题进行突破,从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意识,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常在数学课堂中,教材上的疑难点是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最主要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巧当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突破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对实践教学的应用,化解疑难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一、运用比较法突破疑难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学的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样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可以防止对知识的混淆,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辨别的能力,在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中,对疑难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并且发展了自身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在讲解三角形一节中,可以从三角形的概念进行入手,通过运用对比法,给学生讲述,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这样就强调了三角形在形似时是将对应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这样在运用对比法中,防止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进行混淆,并且在学习中能够对新知识进行全面的认识,对课堂中疑难问题有了新的解决办法,从中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分辨能力。

另外在学习三角形一章中,教师可以在运用对比法中,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出发,在实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终使得三角形中的疑难点能够有效的被化解。

二、情境教学,弱化难点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具体的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冲突,做到弱化难点。例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中,培养学生测量物高的方案设计,在教学中是难点,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教学方案,利用相似三角形,以及测树影、平面镜的反射现象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测物高。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具体的解决。利用旧知识以及新知识的连接,能够在教学中进行独立的思考,在新鲜的数学苏在中去发现问题,并且对数学知识中的疑难问题实施具体的方案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学要善于将疑难点问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中,将问题从具体的课堂出发,以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的知识中去解决新的疑难点,这样能够将难点弱化,在有效的课堂学习中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三、分层教学,消化难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将难点分成若干个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解决简单的问题来逐步的化解疑难问题。这样提高了学生对旧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对新知识在解决中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将问题进行展开,对知识分层研究,在教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以及重点中启发学生深刻的理解,使得课堂中的难点一步一步被消化。在教学中根据基础性的解决进行逐层深入,引导学生在正确的解题思路中,逐渐的寻求解题的最终答案。在疑难点的解决中,需要做一定的铺垫工作,间接的寻找解题的思路,对旧知识的研究来具体解决新知识。将疑难点进行简化,在分层中消化难点。

四、类比推理,转化难点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类比推理是一种解决相似或者是相同属性的研究中,能够通过推理得出一种对象可能具有令一种已经具有的其他属性的思维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解决疑难问题它也是一种类推法,在数学解题中,对相似系统的学习可以通过类比的思维类进行数学形式的类比推理,通常逻辑类比和直觉类比是初中数学类比中基本的形式,在学习中将相似的知识进行归纳推论,最终需找合理的解题思路,将疑难点进行转化,用相似的数学解题方式一步一步推理,将难点转化为比较容易的解题思路。

五、一题多解,转移难点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的方式,将疑难问题进行转移,在对难点进行突破中,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知识的强化,这样有助于在激发学生发现和创造中去解决问题,加深了学生对疑难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这种解题思路培养了学生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采用更加广阔的解题思路,将一个问题,采用多种形式以及多种方法进行解决,在问题中的难点通过多元化的解题思路中,寻找更加合理解题思路,培养了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六、总结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的解决数学教学中的疑难点问题,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淡化学生在解题中的压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不断的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对疑难问题进行简化,在全面分析疑难问题中,培养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数学课堂的质量,在教学中实施分散难点、降低难点,逐步引导学生,这样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中全面的掌握解题的思路。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的难点利用合理吗的方式进行解决。解决好学生在学习中的绊脚石,在教学中应该针对疑难问题进行不断的深入研究,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出发,做好课程安排,充分的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下,克服在疑难问题中的障碍,提高对初中数学的解题思路以及数学课堂的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毛小方,赵东晨,刘庆来.浅析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教学的策略方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26).

[2]毕鹏超,王伶俐,孙丹.基于学校的数学教师教学内容知识发展策略研究[J].初中基础教育,2011(19).

[3]郭耀文,叶立军,冯玲.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34).

高中化学难点篇4

[关键词] 高等数学;学习困难;化难为易;直观法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106-02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重要作用,若是学不好高等数学,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也会遇到较大障碍。而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繁琐性的特点,加之学生的基础不一,使得这门课程十分难学难教。因此,正确认识高等数学学习困难的现状和原因,从而正确地化难为易,通过多种方式化解高等数学的难度,提高教学质量。

综合相关文献报道以及我校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困难的现状,发现高等数学的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内容太深奥太抽象听不懂;不会运用理论知识解题,在证明题、不定积分等题目上无从下手;逻辑推理不强,害怕证明题;只会用公式推演或是套用固定的模式解题;没有掌握学好高等数学的方法等。

一 高等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

1 高等数学的特点

与中学阶段学习的初等数学对比,高等数学的研究范围更广泛,概念、定理、方法等更加丰富,且是变量数学,步入抽象的理性思维领域,如连续、无穷小、线性空间等。大多数数学概念是抽象的产物,以运动的状态出现,无法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述;逻辑推理的语言和方法则经常让学生摸不着边际,造成认知难度大;高等数学知识点多,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严谨性,强调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学生只有在深刻吃透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方能运用,且要求学生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高等数学课程往往在大一讲授,此时的大学生对于学习难免不适应。

2 高等数学讲授和学习的特点

高等数学课程课时短、课程内容多,故而在授课中教师更加重视概念、定理等理论教学,注重逻辑推理演绎和论证的教学,却少有各种题型的专题讲授以及训练,强调学生的自学。学生应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吸收消化知识,并复习巩固。这一讲授和学习的特点大部分学生无法适应,最终导致学习困难。

3 学生心理原因

大多数大一新生在学习上处于懈怠解脱状态,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且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就认为高等数学非常难学,从而对其产生畏惧心理。也有部分学生尚未认识到高等数学对于其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不重视高等数学的学习;部分学生认为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差别太大,无法衔接,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并消极面对高等数学的学习。

二 将高等数学化难为易的方法

高等数学在大一开课,而教学内容难度大,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不大,学习懈怠,进而出现学习困难现象,教学质量低,严重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针对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内容难问题和学习困难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难度进行数学知识难度的化解,减少高等数学学习中的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 培养学生预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预习有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高效率,中学阶段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而大学里学生学习动力不强,且高等数学的课时较少,教师忽视了学生的预习,学生也很少在课外时间看书,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听得云里雾里。预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对相关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并圈出不懂的地方等,在课堂学习中有助于吸收掌握知识。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每次下课前指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并指出预习时的重点,要求学生以宿舍为单位相互监督预习。通过预习,课堂上的互动增多,师生交流增多,教师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讲授,并且通过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师生交流情况、课堂讨论情况,了解到学生是否跟上教的进度,从而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高等数学强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独立思考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外独立思考问题,并在其引导下主动去探究知识,掌握新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主动预习、探究数学知识。笔者认为教师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语言暗示、引导,课外师生谈心,开展数学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

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和独立思考习惯,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等数学的学习难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2 复习初等数学知识,建立与高等数学的联系

数学知识有其严谨的知识结构体系,知识点之间是相互联系衔接的,高中学习的初等数学知识与大学的高等数学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在传授高等数学知识时,应帮助学生认识其与初等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建立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既促进学生更好理解新知识,也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笔者在大一教高等数学课程时,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其基础能力,适当给学生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消除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从而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且学生在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后,会相互讨论交流,课堂氛围更加明快、轻松,师生交流增多。于是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问教学,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深入探究知识,学生与教师一起发现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真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习难度降低。

3 运用直观法将抽象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的知识

高等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且是变量数学,较高中阶段的初等数学更加抽象难懂,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将抽象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法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知识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例如通过图表、图形、视频等,深化学生的感知,使其获得清晰的表象认识,帮助其迅速掌握新概念、新知识。

笔者在给大一学生讲授高等数学知识时,将传统板书与几何图形、多媒体课件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达到图文并茂,试图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点。有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从视觉方式获取的知识大概能记住25%,从听觉获取的知识能记住15%;而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则能记住65%。所以说,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合理运用这一理论,合理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整合起来,在课堂上确保板书的系统性、严谨性和简捷性。导入新课时设置一定的情境,可用图来导入新课,比如用图来说明知识点,用框图总结已学知识点,一步步引导学生画课本上已有的图,让学生认识到图的形成过程。具体运算和证明时运用直观法化难为易。学生反映高等数学知识也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了,数学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直观法为高等数学的教学增强活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例如:高等数学课程在讲解数列极限ε-N的概念时,笔者在课堂中运用直观法,通过数轴将与数轴中的点对应起来,然后指出项数N的位置,并给学生强调N的作用,紧接着画出几幅与ε-N逼近关系图,将逼近过程体现在一幅幅图中,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动态运动的图帮助学生理解:ε和N就是在相互运动、静止的状态才能体现出数列及其极限的无限靠近程度。在这种直观教学中,化解了教学难度,学生对抽象的知识点变成具体的形象,在上述动态图中,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出极限的概念以及特征。

4 分解难点,循序渐进地学习

高等数学的知识点多,且难度大,学生学习困难大,分解难点,循序渐进地学习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化难为易。作为一个整体的高等数学,学起来非常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分章节、分步骤的整合,循序渐进地给学生呈现知识点,合理安排课时,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知识结构体系,因材施教,对教材知识点进行难点的分解,这样将一个难点分成若干个小难点,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学起来就简单得多,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讲解凑微分法知识时,将公式的讲解分解成如下三个小难点:(1)先进行填括号的训练,例如:若已知,求解;同时探究与之间的关系。(2)讲解如何凑微分并积出结果。(3)最后讲解凑的关键,如何选择,接着讲解被积函数的种类,将例题插入其中讲解,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点,并掌握解题技巧。通过上述三个步骤分解地教学,一步步设问质疑以及练习,将难点分解,在短时间内给学生讲解透彻知识点,并让学生掌握相关题型的解题方法。将一个难点分成若干个部分,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难点,这样不仅将知识点的难度降低,同时也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学习心理状态、对新知识接受能力、自学能力等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难点进行合理分解,并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各个小难点,可以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雪静.高等数学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探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4,5(4).

[2]顾雪.少数民族预科生高等数学学习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3).

[3]曾亮.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高职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新探索[J].职业时空,2010,06(11).

[4]张静,樊永艳.高等数学课程中极限定义的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16).

[5]周金城.变量代换法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4).

[6]缪发源.类比思想在高等数学学习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14).

高中化学难点篇5

关键词:高中政治;有效突破;重难点

所谓重点,是指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所谓教学难点,是指教材中学生不易掌握或思想上不易接受的部分。教学重难点一般包含两种形态,即静态教学重难点和动态教学重难点。静态教学重难点主要是指教学参考书所规定的内容,侧重于从学科知识体系角度来确定,突出重难点在本章节知识体系框架中的重要性。而动态重难点主要是根据学生实际确定的教学内容,它因班而异,因人而异。

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方法众多,笔者在教学和参与“一课两讲”教研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反思和对比,归纳了几条行之有效的方法,现拙述于下,意在与同行分享、交流、探讨。

一、精心设计板书,揭示逻辑关系,凸显重难点

面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多,授课时间短,学生课余时间少等实际情况,教师必须充分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在广泛运用多媒体的今天,课堂板书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来说,板书不仅有认知作用,能帮助他们把握教材重点,突破难点,还能以其直观性,通过知识的再现促进其理解。

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板书,按照知识发生发展的轨迹,借助直线、箭头等符号确定行进路线,排列知识要点,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勾勒知识的来龙去脉,准确揭示教材间的外显和内隐逻辑联系,巧妙推理。板书的文字不要求多,但要显示纲目之间的从属、包容、并列、因果、递进等关系;显示教师科学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多层次、广角度地把握知识信息。这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补充相关知识,走出思维盲区,化解重难点

古语有云:“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对于一些结论性难点,可引用一些典型的事实材料,并以材料为依据进行分析,从而化解难点。在整个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准确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及时补充,巧设实例。尤其是在教学《经济生活》与《哲学生活》时,这一点更显重要。通过举实例,以达到化未知为有知,增强教学的可操作性;化抽象为具体,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化繁难为平易,增强教学的通俗性;化枯燥为生动,增强教学的生动性。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讲解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时,我们一般形容它们就像“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手拉手,向前走。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如何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除了补充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外,还补充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就业政策、汇率政策以及经常听到的热钱、基尼系数等。

三、保证教学时间,提升思维能力,理解重难点

对于一些理论性强、较抽象的概念,为了使学生深入掌握,教师不要吝惜课堂时间,要化整为零,把大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与之相关的小知识点,化难为易,小坡度地层层递进,给学生提升思维的机会和时间。

例如,在讲解“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难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景:

要求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思考1】这里的“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什么?【思考2】这里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思考3】B与D各生产一匹布,哪个的价值量大?为什么?【思考4】有人说,既然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个别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来说,就不是很重要了。你是怎么认为的?【思考5】那么上述事例中谁能赢利?【思考6】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的途径是什么?通过这种梯度设问,有效地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学生也更容易理解。

突破重难点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学情,适度调整教学进度,重点难点放慢速度,简单的知识点可快速带过,力求让学生将知识内化;同时,可精心准备一些练习,在课堂进行限时训练,及时反馈讲评,以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四、大胆整合知识,调整呈现方式,理顺重难点

专家在编写教材时,考虑更多的是知识体系的严谨、完整,他们并没有太多思考学生的实际情况。故此,在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风格,大胆地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整合教学内容。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价值量、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突破?笔者通过参与“一课两讲”的教研活动,更加印证了调整教学顺序,研究知识呈现方式的必要性。

两位教师在对这一难点进行突破时,尽管所选择的情景相似,但因呈现的顺序不同(一个是推理式呈现知识,另一位是结论式呈现知识),授课的结果――学生掌握的情况相差较大。其中授课效率高的一位教师的知识呈现方式还是值得借鉴的。通过情景设计,推导出“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第二个情景:

第一步:介绍价值总量的概念:价值总量就是某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

的价值量的总和,价值总量=商品的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

第二步:引导学生思考,填写表格空缺部分,并让学生根据图表的数据推导出五种关系:

笔者在课后与师生交流,得到一个共识:这种推理式呈现比起结论式呈现方式,更能满足学生探索新知识的需要,同时也更容易使学生掌握知识。

五、构建知识体系,培养思维习惯,把握重难点

思想政治课属于逻辑性强的学科,可以分为隐形的生活逻辑和显性的理论体系。同时必须看到:教学难点是动态的,这就意味着学生如果对上一节课的难点没有理解,就可能阻碍他下一节课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把课与课的知识脉络构建起来,形成知识体系。“教”的最高境界就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面对有限的教学时间和众多的知识内容,快速内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法、演绎法等,尽快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使之在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系统中找到位置,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在每一单元将要结束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看课本,在熟悉课本的前提下,参考板书,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采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知识的重点、难点。为了防止遗漏知识,通过采用小组成员之间交换检查的方式,查漏补缺。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过这样认真的梳理,既有利于把握知识体系的重难点,又有利于深化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从而达到层层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高中化学难点篇6

一、快乐健康与体育教学的结合点

音乐家组合每个音符时用和声,而我们体育课中体育教学与快乐健康,两条旋律如何组合呢?我尝试上过一堂这样《实心球》课,简简单单,准备活动是一个普通有趣的游戏活动“大鱼网”,在这个游戏中学生必须跑动。因此,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做了准备热身的活动。接着就进入实心球的学习中,在学习实心球过程中,我设计了许多帮助学生们掌握实心球动作技术和重难点的小游戏。其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最佳投掷角度和迅速发力的技术,在两排对练中间拉起一条长绳,绳上系着一列气球,开始练习时高度稍低一些,让学生用尽全力投击气球,看谁能打中击破气球,听到“嘭”一声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然后再根据学习的需要,把绳子的高度逐渐升高,再次激起学生的好强心。从增加学生们的练习难度,愉快的游戏化练习中不知不觉纠正了学生投掷实心球出手角度过低,角度不稳,把握不住出手角度和发力慢的错误。通过多次的游戏化练习,学生们摸出自己投掷实心球的最佳角度了,发力也快多了,有种随心所欲的感觉,这就是掌握投掷实心球技术的表现。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个个满脸通红,喜气洋洋。课上得很成功,这就是要达到的效果!

从上例中可看出,能够激化学生学习和运动的兴趣,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的体育课,效果就很易达到新课程标准的五个学习领域中的目标要求。如何才能激化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学习信心,那就必须把体育学习目标融合在游戏中,把学习体育动作技术的重难点兴趣化。也就是说,把体育学习目标,重难点等兴趣化,就是快乐健康与体育教学的结合点。它能贯穿体育与快乐健康思想,把快乐健康思想融合于体育教学中,从而达到掌握体育技术动作,增强体质,提高心理健康等目标要求。

二、如何抓住结合点

把快乐体育思想运用于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抓住快乐健康与体育教学的结合点,快乐健康与体育教学的结合点就是把学习目标、重难点等兴趣化,降低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的心理要求,扫除了学习体育的心理障碍,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如何才能抓住结合点,我们再以上述所提到的《实心球》课来谈谈。一般学习实心球的重难点在于投掷角度和发力速度,把这重难点的练习设计在投击气球的游戏中,就是把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游戏兴趣化了。但是我们再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投实心球击气球的目的与投掷实心球的目标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把实心球准确投中空中气球那个高度就是投掷实心球最佳角度的轨迹的任意点。因此两者目的相同,能结合一起。在田径运动训练中,为了提高跑速把提高跑速目标与追逐跑的游戏相结合,也就是因为两者都是为了跑得更快、更快会胜的同一个目标,所以才能结合起来,把教学目标游戏兴趣化了。

显而易见,设计游戏的内容的目的与体育教学目标相一致或相同时,就能把教学目标,重难点兴趣化了,也就是说这样才能抓住快乐健康与体育教学的结合点。

三、运用到课程设计中

融合快乐健康于体育教学中,就是要抓住快乐健康与体育教学的结合点,设计的内容、目标与体育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游戏化学习方法,把学习目标重难点兴趣化,降低学习体育技术的心理难度,从而使本来枯燥无味的体育运动变得乐趣无穷。

如上述中的实心球课,为了达到学生提高投掷角度,在空中挂一系列气球,让学生用实心球投中甚至击破。这样就把教学过程游戏化了,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也都兴趣化了,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动兴趣,提高积极性和学习信心。田径项目本来就很枯燥,如果不把田径项目游戏兴趣化,也许学生只是马虎应付了事,根本达不到练习最快、最高、最好的效果。例如,短跑项目,如果我们采用一些追逐跑、接力比赛、越过障碍物、冲过战壕等;或后蹬跑比赛、高抬腿比嘴数快等,摆臂跟步敲鼓节奏快慢等,都能把学习重难点游戏兴趣化,降低学习难度。

高中化学难点篇7

一、教学的难点

1. 新课标下教材的难点。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上跨度大,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不足,而难点大都集中于一些过去在大学阶段才会出现的知识,这些新增的知识点大多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如在《物质结构与性质》中增加了原子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轨道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式、元素周期表中区的划分、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手性分子与手性碳原子、分子空间构型、性质及应用等知识点;在《化学反应原理》中增加了焓变、熵变、电离度、电离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及应用等知识点。

2. 学习化学方法形成的难度。首先,缺乏抽象思维方法。学习化学所需的思维主要包括科学抽象、逻辑推理、假说验证方法等,《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就需要用到这些抽象思维方法。其次,缺乏形象思维方法。化学研究离不开形象的感知、储存、识别,甚至建立模型等思维活动,需要形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等。再次,缺少符号思维方法。由于化学符号具有潜在的思维能量,它可以诱发思维过程使其潜在的涵义变为具体的符号形式就是符号思维方法的体现。化学符号思维是一种交叉性思维,学生形成这些知识的思维“瓶颈”,难度不言而喻。

3. 教学方法选择不当而形成难度。新教材的化学知识寓于社会、生产、生活之中,在教学中要将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引导学生将化学学习融入到对具体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中。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持保守态度,教学方法选择不当而形成难度。如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时,缺乏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依托,对抽象概念和规律理解不透,教师不注重讲述的通俗性等。

4. 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兴趣难以持续。学生作为化学学习系统的主体,若不具备充分的内在条件,就不可能学好化学。高中一部分学生确实缺乏应有的学习动机。一些化学成绩不佳的学生,大多是因为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造成厌学或不学,即使再好的外部条件也是枉然。学习化学的动机产生于学习者的某种需要。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化学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活跃的成分,是激发学习者主动、积极地学习化学和提高化学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

二、教学难点的突破

1.培养兴趣。突破难点的教学设计要注意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使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和“化难为易”。教学设计还要注意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引子”,进行恰当的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状态。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学得如何,怎样才能学得更好,激发学生的潜能,正是课堂评价的功能取向,课程激励评价与课堂教学过程相结合,使激励评价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从而保障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2 创设情境,探索发现。突破难点的教学需要学生具有“知难而上”的学习品质,需要教师重视创设克服难点的情境,并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能“跳起来摘桃子”的“跳”的勇气和毅力,激活学生主动参与难点教学的积极性。在创设情景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感到好奇疑惑,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知动力,创设情境,可采取设置悬念、趣题、观察实验等多种不同的方式,但一定要注意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来设计。例如,在化学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教学中,由于学生首次接触有机物的结构,为了给学生比较直观的印象,我不仅向学生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还特意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剪刀和白纸剪了一个正四面体的结构,让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上摆弄,感受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是一样的,然后让学生剪去一个顶点,观察到剪去任意一个顶点都是一样的。再让学生剪去一个顶点,观察到仍然只有一种剪发。这种教学就为后续甲烷的一氯取代二氯取代产物都只有一种,从而排除甲烷的结构不是正方体提供直接证据。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采用,赋予化学课堂教学更广阔的空间。如果教师仍然采用老办法,不但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实际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可以自制和利用现有的化学课件、截取电视相关资料,利用录像、投影等。突破难点教学还应根据学科特点拓宽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手段,从而使化学课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高中化学难点篇8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78

化学教师对高中生的课堂教学,主要侧重理论和实验的教学。学生们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引导下,一方面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和课堂活动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应该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本理论教学及实验教学的结合意义,从而学会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载体,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高中生由于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了基本的化学理论和实践知识,因此在化学课堂的学习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以及学习经验,以不断进步的学习心态投入到难度较大的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需要认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以熟练的教学手法教授学生们基本的化学理论和实验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工具并安排教学内容,尽力将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增强化学课堂教授的专业性和趣味性。笔者认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的化学课堂教学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现。

一、教师优化重难点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的学校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综合了解和重点掌握。因此,各个学科教师需要权衡各个学科的教学重难点,进而以新课标为基本教学准则,在新课改背景下为学生们提供全面、有重点、有难点的优化教学。

首先,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由于国家和社会对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应该明确在现代教育对学生的专业培养,从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继而能够针对不同性质的化学题型进行合理的解释和专业的试验。例如,化学教师在进行金属及化合物相关内容的教学时,应当以现代教育的理念帮助学生们分清学习的重点,进而使得课堂教学内容逐步表现出针对性和重点性,帮助学生们认清学习的方向,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学习的思辨能力。同样,学生在此类教学中还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不同的金属化合物的特点做出总结,丰富和深化对金属化合物的认识。

其次,化学教师在进行重点内容的疏导和教学时,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对学生们的化学难点教学。相比较初中生,高中生的化学知识储备会相对充实一点,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在学习和处理化学问题时,不会出现对相关难点知识延展和深化解答的困难。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化学解析能力,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联系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教育资源,丰富和延展学生们的学习视野,培养他们对化学难点的逐层解答,继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一步扩展高中化学的教学密度和深度,紧跟时代的教学步伐,学会化难为易。

二、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化学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除了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重难点的优化学习之外,还要明白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意义。所以,对高中化学教师来说,牢固并熟练掌握好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从很大层面上激发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丰富学生们的化学知识,将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生活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首先,根据学校教学的设施条件和安排的教学技术的学习,化学教师需要意识到化学教学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依赖,双方的巧妙结合往往可以调动学生们课堂学习的极大兴趣,并能从某种程度上缩短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学生们对课堂的专注度。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利用学校提供的学习机会或者交流机会,积极主动地掌握到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进而快速流利地运用到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去。

其次,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程教学时,化学教师要注重分层教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相关化学章节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下实施的效果,尽可能地扩大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规避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还需要注意对高中生的教学启发,注重对学生的教学引导,利用现有的教育技术对相关章节内容进行逐层分析,在引导学生跟随教学步伐进行有序地思考时,逐步详解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现象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加深对化学理论知识的印象,提高化学成绩。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新课标的制定和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目标,在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因此,化学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往往需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思考的引导,继而提高他们独立思考与解答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化学思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前文提到的教师重难点教学以及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针对新授的化学内容进行思考、消化、和解读。学生们只有在充分思考课本上的问题以及教师教学中随时提出的问题,才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真正学习和掌握到全面的化学知识,尤其是对相关重难点化学知识的牢固掌握。例如,化学教师在教授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时,学生们一方面需要思考这些结构和形式的特点之处,进而进行着重记忆和比较练习学习;另一方面学生们还需要思考生活中具体的晶体存在,对他们的性质有个全面的了解,并学会针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请教和讨论,提高思考的时效性,增强化学课堂思考和解答的教学氛围,促进高中生对化学的思考解析能力。

其次,针对课下的化学作业,化学教师也需要鼓励高中生发挥积极思考的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思维,在思考中巩固对所学化学知识的掌握,继而形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高中生们只有在课堂和课下,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会加强自身的化学知识储备,吸收来自教师和其他优秀者的学习经验,在不断地思考与学习借鉴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化学修养,继而为更高阶段的专业化学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言语行为理论与反讽范文 下一篇:化学专题讲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