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口诀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9 08:02:06

初中化学口诀总结

初中化学口诀总结篇1

【关键词】口诀;教学法;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课程是理工科学生的基础课程,教学中发现学生在一些计算中容易弄混.尤其是新疆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线性代数中困难比较多.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口诀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口诀教学法

一些数学概念学生难以理解、记忆,如果用口诀或者顺口溜形式,既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又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达到让学生由“苦学”向“乐学”转变的效果.幽默风趣简洁明白的“口诀”,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巩固.

二、口诀教学法的使用

(一)矩阵乘法口诀

设矩阵Am×s=(aij)m×s,Bs×n=(bij)s×n和C=(cij)m×n,矩阵乘法AB=C,结果矩阵C的元素cij定义为

cij=ai1b1j+ai2b2j+…+aisbsj=∑sk=1aikbkj.

定义式给学生解释为结果矩阵C中的元素cij是由前矩阵A的第i行与后矩阵B的第j列对应元素乘积的和.

矩阵乘法的口诀为“矩阵乘法,一个式子两句话.一个式子是Am×sBs×n=Cm×n,两句话是‘前列=后行,前行×后列’”.对口诀的解释,通过式子明确乘积中三个矩阵的类型关系.两句话包含了三重意思,“前列=后行”是“前矩阵的列数等于后矩阵的行数”的简化,说明两个矩阵只有“前矩阵的列数等于后矩阵的行数”时相乘才有意义,即相乘这件事情可以做;“前行×后列”第一重意思是判定结果矩阵类型是“前矩阵的行数乘以后矩阵的列数”,明确结果矩阵的元素个数及排列方式,即知道相乘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形式;“前行×后列”第二重意思是说明如何相乘,是“取前矩阵的行与后矩阵的列对应元素乘积的和”的简化,即确定相乘这件事情过程如何做.

通过口诀中两个式子包含的三重意思,引导学生遇到矩阵乘法时,一考虑能否相乘,是否有意义,二考虑结果类型,明确有多少个元素及相应位置,三是具体计算出元素进行填空.

(二)行列式性质和初等变换中的口诀

学习行列式的计算时,有性质“把行列式的某一列(行)的各元素乘同一数后加到另一列(行)对应的元素上去,行列式不变”.以数k乘第j行加到第i行,记作ri+krj,计算过程写为D=ri+krjD1,既行列式D经过计算得到行列式D1.对于这个性质的使用,口诀为“前变后不变,前者系数必须为1”.在计算过程ri+krj中,ri是写在前面的,那么改变的是ri,其余的行不变;ri前面的系数必须为1,是为了保证前后矩阵D与D1的结果相同.

W习矩阵的初等变换,“把某一行所有元素的k倍加到另一行对应的元素上去”,第j行的k倍加到第i行上,记作ri+krj,计算过程写为Ari+krjA1,既矩阵A经过变换得到矩阵A1,一般情况下矩阵A与矩阵A1不相等,中间的符号“”表示变换的方向.矩阵的这个初等变换记忆口诀为“前变后不变,前者系数一般为1”.在计算过程ri+krj中,ri是写在前面的,那么改变的是ri,其余的行不变;ri前面的系数一般为1,若写为lri+krj,实际上可以看成是进行了两步初等行变换,第一步为lri,ri改变后进行第二步ri+krj.

对于“ri+krj”这个写法,在行列式的性质和矩阵的初等变换中都出现,书写形式完全一致,理解上共同点都是“前变后不变”,区别是“前者系数是否必须为1”.在对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在计算中为防止混淆统一简单记忆为“前变后不变,前者系数为1”.

(三)线性方程组求解

线性方程组Ax=b的求解是线性代数教学中的一个重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并且延长记忆时间,总结出线性方程组求解的口诀为“增广变最简,只用行变换,等价方程组,一般形式解,最后向量解”.口诀中“增广”是指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A,b),计算的第一步是“只利用行变换将增广矩阵变换为最简阶梯形”,简单记忆为“增广变最简,只用行变换”.第二步,利用得到的最简阶梯形作为增广矩阵写出原方程的等价最简方程组.第三步,写出方程的一般形式解.第四步,由一般形式解写出向量解.

(四)初等行变换法求逆

对n阶方阵A,利用行变换法求逆,口诀为“胖矩阵行变最简,左单位则右为逆”.首先构造“胖矩阵”(A,E),只利用行变换将(A,E)化为最简阶梯形.若最简阶梯形左半部分是单位矩阵,则右半部分是方阵A的逆矩阵.如果化为最简阶梯形,左半部分不是单位矩阵,则方阵A不可逆.在这里对矩阵(A,E)命名为“胖矩阵”,非常形象有趣,有利于学生记忆.对学生要强调必须是使用行变换,不能使用列变换,故口诀中是“行变最简”,即通过行变换化为最简阶梯形.

三、口诀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一)口诀简单易记

口诀内容文字尽量简单易记,能够突出重要信息,让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方法的基础上记忆.口诀不能带有歧义.比如求解线性方程组“增广变最简,只用行变换,等价方程组,一般形式解,最后向量解”,学生一般会记住第一步把增广矩阵化为最简阶梯形,但是个别学生会出现使用列变换的情况.所以口诀中强调“只用行变换”.

(二)用口诀又不唯口诀

初中化学口诀总结篇2

【关键词】数学歌诀;兴趣;思维

【中图分类号】G756.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9-0058-01

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和记忆的问题经常出错,对一些方法的应用也常常不知所措,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加强调和引导,使学生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上多想办法。把这些内容用数学歌诀的形式表述出来,让学生掌握和应用,实践证明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下面就数学歌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感受,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数学歌诀易懂易记,适合学生发展特点

数学歌诀易懂易记,很适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数学歌诀通俗易懂,趣味生动,在教学中运用数学歌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我们都知道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多数初中学生来说都比较困难, 把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用歌诀总结出来,系统、全面,让学生理解掌握,效果很好。

二次函数抛物线,牢记顶点对称轴。系数齐把位置定,a定开口及大小。

a是正数开口上,顶点最低值最小;a是负数开口下,顶点最高值最大。

抛物线的对称轴,y轴作为参考线;a,b同号y轴左,a,b异号Y轴右;b的值若等于0,y轴就是对称轴。增减性质a确定,对称轴为分界线;a正左减右边增,a负左增右边减。线轴相交是顶点,顶点非高即最低。

顶点横标对称轴,纵标函数最值见。交点顶点要算对,抛物线形好确定。

类似的还可以把其它比较难记和难理解的数学性质也用歌诀的形式总结出来,将很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直角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与位置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等。

二、数学歌诀有利于难点突破

培养兴趣用数学歌诀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难点的突破,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好方法。

用数学歌诀能使一些复杂知识化繁为简,将一些抽象、枯燥的数学公式、法则、定理及概念编为言简意赅、合辙押韵、通俗易懂的歌诀,好学易记、寓教于乐,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可较好地解决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枯燥、厌学等诸多困惑问题。

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初中学生很容易出问题,不是张冠李戴,就是考虑不全,编成如下歌诀,对照歌诀分析题目,错误减少许多。

分式分母不为零;偶次根下负不行;零次幂底不为零;实际问题说得通。

去括号时,特别是括号前面是“一”号或括号前面是乘号时,很多学生经常出错,尤其是乘数前面又是“一”号的这种情形,出错尤多,应用歌诀:先乘后去括,“一”变“+ ”

不变,要乘全都乘,要变全都变。能有效地解决出错现象。

三、数学歌诀的规律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用数学歌诀反映数学中规律化的东西,教会学生学会总结、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是关于方法的N-q=”,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的具体体现, 数学思想的丰富性决定了数学75-'~ 的多样性。

各种各样的数学方法为解决问题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方法选择的诸多烦恼,初中学生最头痛的问题就是75-'~ 的掌握和方法的选择, 指定方法照猫画虎容易,自我分析用哪种方法或方法选优就有些无从下手了。其实,每一种数学方法都反映了一种规律化的数学思维,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应用规律。学习数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和应用好各种数学方法是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掌握单一方法和选择方法,普遍存在困难和问题。用数学歌诀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且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实际编写数学歌诀,把握数学规律,教会学生发现规律、学会总结、学会创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

如把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和要求,结合教学引导学生总结成数学歌诀“化成一般式;计算判别式;看清未知数;写解用公式;结果最简式。”,学生做起来很少出错。又如,判定圆的切线,很多学生不会分析是该用切线的判定定理,还是切线的等价判定,用歌诀“知交点,连圆心,证垂直;点不知,垂线段,等半径。”方法一目了然。

再如,新课标下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有部分学生不会分析究竟怎样分解,用歌诀“先提公因式;两项平方差;三项完全式:分解要彻底。”,许多学生能既快又对地把因式分解完成。

四、数学歌诀编写和应用的两点建议

1.编写数学歌诀应准确、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紧扣主题,切记冗长,废话连篇。要少而精,不要生搬硬套,歌诀所反映的内容应该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简单明了的内容不必作歌。

初中化学口诀总结篇3

关键词:乘法口诀 联系 直观教学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它对劳动者的素质,对人的创造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由此可见,乘法口诀学习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而且被列为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

乘法口诀是除加减法外又一需要学生掌握的最基本功的运算工具,它象语文里的拼音一样,学好它受用终身,如果没学好,在做乘除法时将举步维艰,而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因此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等都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必须切实掌握,在教学时,应重点把握以下环节。

一、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在基础知识教学中,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尤其重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练一练等多种活动学习知识。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几个同学把手伸出来,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根手指,同学们列出了相同加数是5的连加算式,再请同学们算一算一个小组的板凳共有多少条腿,同学们列出了相同加数是4的边连加算式,接着引出乘法的意义,通过实物,相同数相加的算式与乘法算式对照,以及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完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样的概念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且有利于学生体会科乘法的意义,探究了求几个相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认真抓好"用数学"的教学

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是课程标准以解决问题提出的具体目标之一,一方面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组织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另一方面教学中还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用权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 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在不断运用数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中逐步发展应用意识,再一方面要利用学具进行操作,为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

三、组织好练习,熟记乘法口诀

练习是学生熟悉记乘法吕诀的基本途径,选择好的练习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促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练习。例如利用教材资源,组织"开火车"、"夺红旗"等练习,既有游戏性,又便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又如天天在口算练习本上利用最后5分钟时间,开展比一比,评一评活动,当天练习当天评优,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口头表扬,10次总结一次,达8个优的,奖励一个作业本等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复习口诀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复习要有计划,既要及时复习当天功课,又要进行阶段复习 。及时复习能够减少对口诀的遗忘,易于巩固和记忆,经常复习能使知识系统化,不断加深对口诀的理解,掌握口诀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只有系统化了的知识,才有利于运用,才有利于实现从知识到技能的过渡,才有利于掌握更新的知识。

第二是让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杨乐院士在回答中学生如何学好数学问题时,曾提出三句很简短的话:"一是理解的基础上多实践,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多积累,三是循序渐进。"这同样适合小学生,这里所说的实践自然包括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可以说作业是练习运用知识的主要手段,通过作业练习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并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养成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是对口诀的记忆绝不拖欠,力争在课堂解决。一旦某一个数的乘法口诀上完,立即要求每一学生记住,无论顺背、倒背,还是抽背其中的一句,都能准确无误的背出。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到乘法口诀上完,让学生完全记住并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为止。

五、要及时进行小结反思,把所学知识系统化

讲完"几"的口诀,就要及时进行小结反思,对有关知识进行梳理,通过比较异同和寻找相互联系,提炼出实质性的东西,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杨乐院士的第二句话提出" 在理解的基础上多积累",这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它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促进对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反思是人心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人们总是通过反思,完成知识的内化,通过反思完善获取知识的方法,通过反思明确知识的运用,产生创造的火花。总之一句话,人们总是在反思中进步,培养学生反思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初中化学口诀总结篇4

一、正确对待口诀教学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组织引导学生巧学知识点,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将知识点化难为易,且易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因此,口诀教学应运而生。较好的口诀的确达到了上述目的,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为大家所喜爱。比如be动词的初级用法:I用am, you用are, is跟着他、她、它(he, she, it);单数形式用is,复数形式全用are; 变疑问,往前提,句末问号别忘记; 变否定,更容易,be后not加上去。再如基数词变为序数词的规律: 一二三特殊记,th从四上起,八减t, 九去e, f来把ve替,ty变为tie,若是几十几,只变个位就可以。等等,既朗朗上口,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有些教师此法用得过于费尽心机、生搬硬套、东拉西扯编制口诀教给学生,试图让学生记住知识点,增强记忆效果,但往往结果却不尽人意。

口诀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切不可“无处不在”,也不是万能锁匙。如果生拉硬扯,凡事皆用口诀记忆,就会适得其反,弄得不伦不类。而且相当多知识不能也无须用口诀才能掌握。例如:想记某个单词,我们可以将其放在课文或某一语境中去理解,使得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既有记忆又能实践,并达到活学活用、记忆深刻的目的;如果非要利用谐音生硬地扯在一块,非让他们一个个押韵而编成口诀,我认为效果不见得有多好,也会影响学生把握英语的准确性。另外,口诀的应用也是过渡的、临时的。只有精学精练、反复实践、提高能力才是学习之本。

二、正确评价口诀的功能

据报道,曾经有一位教师热衷于口诀教学,整天寻找资料摘抄口诀,积累了厚厚一大本,如获至宝,天天逼着学生死背口诀。结果呢?学生口诀背得滚瓜烂熟,而考试成绩一塌糊涂。究其原因,就是夸大了口诀的功能,认为口诀是英语学习的灵丹妙药、尚方宝剑,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口诀的功能只是用于记忆,对于死记硬背、缺乏灵活性的知识,用口诀记忆是可以的。如:名词复数的规则变化、动词过去式的规则变化、现在分词的构成等,都是具有一定规律的知识,变化性不大,用口诀教学可以事半功倍,既节约时间,又加深印象。但一些灵活性较大、没有明显规律的知识就不便使用口诀记忆,如冠词用法、不可数名词、how的运用、各种时态对比等知识,内容繁多复杂,富于变化,特殊点较多,非要用口诀记忆,就会因口诀较长、较难背诵而使得本末倒置、适得其反,并且还会遗漏知识,也难以分清重、难点。

再者,口诀是死的,容易禁锢学生头脑,影响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及发散思维的培养,以诀代教,还会养成学生坐享其成、死记硬背的惰性,不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活学、活用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口诀决不是万能的,仅靠口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正确编写口诀

即使可以用口诀记忆的知识,编写口诀也要持着严肃、认真的态度,不能生搬硬套、粗制滥造。一般说来,口诀编写有3个原则:

1.实用。口诀编写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记忆,“以一当十、一目了然”,实用性是口诀的生命力。如果口诀三言两语,就能说得请清楚楚,又能达到巧学快记的目的,何乐而不为? 如将a, an的用法归纳为:

a和an很相像,两者用法不一样;

辅音单数a在前,元音单数an优先;

代在名词前相伴,a和an看不见。

注释:(1)a和an 均为不定冠词,用于单数名词前,强调其类别,表示泛指“一个(块;只)”。

(2)a用于辅音因素(而不是辅音字母)开头的单数可数名词前;an用于元音因素开头的单数可数名词前。

(3)如果单数可数名词前有this, that, my等代词修饰时,则不再使用a或an。

这段口诀以顺口溜的形式编写,注释部分字数比正文字数多出一倍,注释内容讲得比正文还详细,这样以次掩主,口诀形同虚设,倒不如直接用一句话“辅音因素前用a,元音因素前用an”来得简洁、实用。

2.得体自然。编写口诀要一步到位,不要东扯葫芦西拉瓢,语气生硬、文不对题、词不达意是编不好口诀的。请看看这则“巧记基数词”口诀:

基数词,很容易,1到12单个记。

十几拼写有特点,teen加在几后面。

说到整10也简单,几字后面ty安。

若要表示几十几,几十加“-”再接几。

要问几百几十几,几百and几十几。

特殊情况有6个,4个几十、俩十几。

这段口诀虽然以奇偶押韵,但语句生硬、拗口,活像绕口令,光“几”字就有15个,讲得还繁琐,如不配以解析就无法让人理解,若配上解析,就又犯了上文所提到的“以次掩主”的毛病。所以编写口诀一定要自然得体。

3.顺口易记。既然是口诀, 就要讲究顺口易记,口诀一般以顺口溜的形式出现,就像“打油诗”,每句都要押韵,才能朗朗上口,一般后句与前句的最后一个音押韵,比较顺口易记。例如“人称代词、物主代词用法”口诀:

谓语前主格,动、介后宾格;名前用形容,无名则用名。

也有的口诀后面的句子都与第一句押韵, 例如“以f(e)结尾的名词复数”口诀(能变为v再加-es的名词):

树叶半数自己黄,妻子拿刀去割粮,

架后窜出一只狼,就像强盗逃命忙。

但是,现在也有很多不太顺口的口诀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种出版物上,读后令人倒足胃口。试举一例,这一“祈使句”口诀实在不顺:

动词原形无主语,婉言用“请”please;

牢记BVLD四句型,定能掌握祈使句。

另外,口诀的每一句字数不能过多,句子过长就不是口诀了,更不顺口了。例如:“There be中be 的判断”口诀:

Be动词,有3个,am, is和are。

There be真特别,不留am只留俩,那就是is还有are。

要用is还是are,须看其后的名词是单还是大于、等于俩。

若是单数或不可数名词用is,否则就用are。

其实,这段口诀可以这样编:

单数is,复数are,and连接就近“抓”。

学生已经明白你在讲There be句型,口诀中就没必要非把There be牵扯进去。

总之,口诀教学要适可而止,要注意“度”和“量”,不能滥用。强化记忆的手段很多,如图形记忆、谐音记忆、汉语粘连记忆、想象联想记忆、定位记忆等,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材施“记”。口诀教学只能“该出手时才出手”。而且,即使能用口诀记忆的内容,也要引导学生自编口诀。这样我们教师也可以解放出来,将精力放到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效率的钻研上,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跟上新时代、新课改的步伐,培养出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

初中化学口诀总结篇5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歌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最大的学习动力,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是学生本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于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注意把教学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 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多年实践,我觉得在英语课堂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儿歌、口诀、顺口溜来辅助教学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做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学习语法点,更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下面就是笔者教学中的几个实例:

一、巧用歌诀记单词

在英语学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因为记不住单词,渐渐地对英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失去兴趣,成绩就上不去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把单词编成顺口溜,使之成为简短流畅、琅琅上口的歌诀,这样便于学生记忆,便于学生诵读。学生在诵读这些顺口溜的时候觉得非常有趣,很快就记住了这些单词。

例如:在教学有关颜色的形容词时,笔者教学生念了一首“Color家族歌”,内容如下:Color家族成员多,只把常见的对你说。红旗颜色是red, black指的是黑色, blue天空蓝又蓝, white颜色像大雪,芳草碧绿是 green,brown棕褐两皆可,五颜六色实在美,斑斓绚丽充满生活。

二、巧用歌诀学语法

语法是组织、运用英语语言的规律。只有学好了语法,学生才能准确、规范地进行口笔头表达,为进一步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庞公平,2010)。而英语语法的规则大都又多又长,枯燥无味。学生学起来很吃力,记住更是费力费时。在语法教学上,我也留心收集整理及创造出许多实用的顺口溜。例如:在教学be动词运用时,笔者将be动词的运用规则归纳为:be动词有三个,am、 is 还有are。我(I)用am,你(you)用are,is跟着他(he)、她(she)、它(it)。单数主语用is,复数主语全用are,变问句be提前,变否定be后not紧相连。疑问否定任你变,句首大写莫迟疑。

在学基数词变序数词的时候,如果我们死记硬背,不找规律,无形当中就增加了词汇量,如果我们善于观察和总结,就会事半功倍。你会发现用下面这段顺口溜就能轻而一举地记住序数词:基变序有规律,一二三特殊记;th从四上起,八加h九减e;ve要用 f替,ty变为tie;二十几、三十几、一百几要注意,首数仍用基数词,尾数要用序数替。说明:第一、第二、第三分别是first、second、third,需要单独记忆;第四以后的序数词,在相对应的基数词后加th,但需注意eight—eighth, nine—ninth, five—fifth, twelve—twelfth, twenty—twentieth, twenty—two—twenty—second, one hundred and one—one hundred and first。这样记忆基数词变序数词,学生们既省时又省力,而且记忆牢固。

三、巧用歌诀辨词意

有一部分学生对一些词义相近且用法不同的单词容易产生混淆,在考试中经常出错,但如果把它们的用法编成顺口溜来让学生记忆,那学生不仅容易记住而且不会混淆,还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介词在时间名词前的用法很容易混淆,如果用这样的顺口溜就会非常明了了:年月周前要用in,日子前面却不行。遇到几号要用on,上午下午又是in。要说某日上下午,用on换in才能行。午夜黄昏须用at,黎明用它也不错。at也用在钟点前,说“差”可要用上to,说“过”只可使用past,多说多练牢牢记,莫让岁月空蹉跎。

有些学生常把—or结尾的词误拼为—er结尾的词。初中课本只有几个以or结尾的词。它们是:doctor医生,monitor班长,conductor售票员,mirror镜子,actor男演员,professor教授。 我把它们也编成一句口诀:售票员班长(照)镜子, 教授医生(当)演员。

四、巧用歌诀析音义

在初学阶段,单词辨音是个难点,对于那些读音差别不是很明显的单词,学生总觉得很难辨别。如字母组合oo的读音,除个别情形外,一般要读[u:]和[u]两个音素,很多学生都混淆不清,如果用下列的顺口溜就简单明了:“oo”发[u:]最常见,非重音中要短念。字母“k”前不能长,“好脚站木羊毛”短。“血”与“水灾”真特殊,“oo”读[Λ]细分辨。“oo”加“r”读作[u:],“poor”读[u:]好可怜。(注:“好脚站木”即:good, foot, stood, wood;血blood,水灾flood)

通过运用儿歌、口诀、顺口溜的方式来记忆单词、辨析词语或学习语法点,使得原本单调、枯燥的记忆和乏味的语法讲解变得饶有趣味。琅琅上口的歌诀强化了同学们的记忆,让同学们过目不忘,对同学们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尝试,编出更多更恰当的英语歌诀,并且让这些歌诀真正“溜”进学生的心,为我们的英语教学锦上添花。

[1] 庞公平. 英语谚语在教学中的运用[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 2010(2).

[2] 罗进. 英语教学中口诀的妙用[J]. 基础教育论坛(乐山),2010(04).

初中化学口诀总结篇6

[关键词]小学科学;知识点;高效;记忆法

小学科学教学中,知识点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玩,不愿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记忆知识点上,因此,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采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笔者从事多年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了一些高效记忆知识点的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自编故事记忆法

自编故事记忆法就是把要记忆的科学知识点用故事连贯起来,将故事情节存储于大脑中,再通过回忆情节素材达到记忆知识点的目的。在科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枯燥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望而生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尝试采用编故事的记忆方法来消化学习内容。

例如,在教学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的名称以及位置关系时,我就自编了一个故事:水星(水星)上的一群人,为了寻找金子(金星),他们来了地球(地球)。为了方便寻找金子,他们放火(火星)烧毁了大片森林(森林是木头――木星),森林烧完后露出了大片土地(土星),这件事很快就被天王(天王星)知道了,他便派遣海王(海王星)来处理这件事,这件事最后才被平息。故事讲完了,学生对行星的名称和位置关系也基本上记住了。

二、口诀记忆法

把记忆材料编成口诀来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口诀记忆法。这种方法把记忆材料分成组块来记忆,不但能够减轻大脑负担,而且记得牢靠。对于口诀记忆法学生并不陌生,如乘法口诀、珠算口诀、百家姓、三字经等。小学科学知识点的教学也可以运用口诀记忆法。

例如,月相的变化规律对于小学生来说很抽象,记忆起来难度大,而且容易遗忘。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教学中我采用了前人总结的口诀:“上上西西,下下东东”,即上半月时出现上弦月,月亮西半面亮,而且只出现在西面的天空;下半月时出现下弦月,月亮东半面亮,而且只出现在东面的天空。又如,教学显微镜的操作时我采用了顺口溜:“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后归箱。”除此之外,像酒精灯和滴管的使用方法等都可以采用口诀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

在口诀记忆法中还有一种是农谚记忆法。教学气象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一些农谚来判断气象的变化,如“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等。

三、联想记忆法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浮现的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一般来说,互相接近的事物、相反的事物、相似的事物之间容易产生联想。用联想来增强记忆是一种很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时,学生很容易联想到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即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这两条性质由于十分接近,所以学生可以将其关联起来记忆,只要记住了电荷或磁极任何一个的性质,也就能联想记住另一个的性质。再如,学习小电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小电机的工作原理是把电能转化为动能,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把动能转化为电能,两者的能量转化虽然相反,但是内部构造却基本一致,了解这些之后学生记忆起来就可以做到由此知彼。

四、经验总结记忆法

总结经验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思维加工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总结经验可以总结自己的经验,也可以总结他人的经验。利用自己或者他人总结的经验引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就是经验总结记忆法。

例如,学习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法――串联与并联时,对于初学者来说识别串、并联电路有一定的难度,我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引导学生用以下方法区别两种电路。1.路径法:直接根据所给电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沿开关、用电器等元件“走”回电源负极的路径中,若只有一条通路即为串联电路,如果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即为并联电路。2.拆除法:从电路中若拆除一个用电器,另一用电器也不工作,说明这两个用电器是串联的;如果另一用电器仍然工作,说明这两个用电器是并联的。3.支点法:只要电路中没有出现分支点的,用电器肯定是串联的;若出现分支点,用电器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的,此时还需运用路径法和拆除法进一步加以判别。

科学知识点的记忆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揣摩、多积累、多总结,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知识点的记忆效果,进而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永春.显微镜操作规程口诀[J].中学生物教学,1998,(5):36.

[2]孙明军.浅谈高中化学知识的高效记忆法[J].快乐阅读旬刊,2013,(15):116 .

[3]史建森.科学教学中的记忆法教学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8):69.

初中化学口诀总结篇7

本着新课标的精神,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更多知识、思维能力提升得更快,这是高中数学老师一直疑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本文在此提出高中数学新课教学过程中的“三巧”:巧辨识、巧口诀、巧变式。

一、巧辨识

概念课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思维形成的一个重要课程。

本文认为:老师强调一百遍概念中的注意点,还不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几个辨识题,并通过自学讨论发现概念中的关键词,将知识变成自己的,从而真正理解概念。

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个教学实例:

如:当师生探讨指数函数的概念(形如y=ax,其中a>0且a≠1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之后,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在导学案中,老师可以设置如下六个辨识题目,引导学生发现指数函数概念的外延。下列函数是指数函数的是_____(填序号)

通过对这些题目的探究,学生很容易总结出指数函数所具有的特点:系数为1。底数是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问题1:为什么指数函数的底数不能为1、0和负数?

辨识题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也为解决问题1奠定基础,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通过观察和探究深入理解概念,而基础不好的同学通过适当指点也能很好的掌握这一问题。

巧辨识的主要目的是强化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巧用“口诀”让复杂、易混知识简单化

虽然将教材中的易混知识点编成口诀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现行各类教辅资料中早已经出现编口诀的方法,比如,较经典的口诀:同角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但是如果大多数口诀是老师教给学生,一方面,口诀太多,学生容易记错,这也给学生造成一定的负担;另一方面,学生丧失了在探究中寻找学习乐趣的机会。因此,本文建议将某些易混知识以小组探究的形式开展,共分为如下几个模块进行:师生共同探讨某个易混知识―老师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归纳概括解答过程―学生讨论、自编口诀―学生展示成果―师生共同决定最终口诀。

巧口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案例:

排列与组合中分组分配问题的讲解(教学视频略)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置分为如下七步: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讨如下四个问题、学生各自总结归纳这四个问题的解答思路、小组讨论为这四个易混知识点编口诀、小组代表展示本小组的成果、师生共同探讨确定最好的一个口诀、练习抢答强化已学知识点!

问题1:将10个人分成3组,每组人数分别为2、3、5,共有几种不同的分配方案?

问题2:将10个人分成3组,每组人数分别为3、3、4,共有几种不同的分配方案?

问题3:将10个人分成3组去参加3项不同的活动,每组人数分别为2、3、5,共有几种不同的分配方案?

问题4:将10个人分成3组,每组人数分别为3、3、4,共有几种不同的分配方案?

口诀:分配问题真好办,非均匀问题逐个算,均匀问题除阶乘,编号问题把序排!

三、巧用变式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

变式训练,一直是教师在讲课中所热衷的一种教学手段,他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多做几个题目加深对知识点的再认识,而是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能够在思维上得到升华,能够举一反三,最终达到自我总结,归纳出解决这类题型的通性通法。

教师在选择变式训练时容易走进两大误区:一是盲目变式,没有分清变式和课堂练习的区别,将变式演变为同一题型的再练习。二是过分变式而使该节课的知识重点发生偏移。

下面分享两个教学案例实例:

案例1:例试讨论方程2x3-6x2+7=0在区间(0,2)内有几个根?

变式1:设a∈R,讨论关于x的三次方程x3-3x2-a=0的相异实数根的个数.

变式2:设a∈R,讨论关于x的三次方程x3-3x2-a=0的相异实数根的个数.

这是一个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根的个数问题,变式1仅仅是在例1的基础上将区间从(0,2)变成了(-1,2),只是同一个题目的重复练习,巩固了已学知识;但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升,这只能算是一个练习而不是变式。而变式2将已知方程变成了一个参数方程,这不仅巩固了已学知识,还提升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这是一个好的变式。

案例2:本节课主要讲直线的方程,本节课的重点是明确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会求直线的方程;师生探究了两者关系之后给出了如下题目:

例.已知直线l过点A(1,3),B(6,4),求直线的方程。

显然例题紧扣本节课的重点,利用斜率求直线方程。然而变式表面上是在求斜率,但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本题的重点和难点是解三角函数,这与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发生了偏移,在新课讲解中,就是一个不好的变式;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复习课中,它又是一个非常好的变式,它考查了多个知识点。

因此,老师们在进行变式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变要变得恰到好处!

总之,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教师不仅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出更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适当放手,给他们一张白纸,他们能绘出最美的图案,给他们一个表现的机会,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初中化学口诀总结篇8

一、歌诀法学习be动词

Be动词的用法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个语法项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切忌反复强调什么是语法、语法的重要性、语法是学习的难点等,以免学生对语法感到高不可攀,从一开始就对语法望而却步,无所适从。

对于be动词的用法,教师可以深入浅出,由学生脱口而出的常用句子,如I am Lily. What is your name? He is 11 years old. How are you?等,通过自我介绍,或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好友等开始,在使用中强化am、is、are的用法,再引导学生使用儿歌的形式归纳其用法,最后教师集众家之长给予总结:我(I)用am, 你(you)用are,is用于他、她、它,我们(we)你们(you)他们(they)是复数,无需考虑都用are。也可以归纳为儿歌:一单用am二单are,is连着三单他她它,复数后面跟着are。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这几句简单有趣的歌诀,用起来更是简单易行。因此,在做用be的适当形式填空时,就可以杜绝有些学生不问青红皂白清一色填am、is或are,凭运气或许能懵对一个的应付做题或随便答题的不良现象。

二、歌诀法学习现在进行时

现在进行时是七年级学生易错的语法项目之一,要么是使用时丢掉be(am /is /are),要么动词后不知道加-ing, 这一语法错误在书面表达中出现率最高,在口语中也不少见。由此,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教学中不容小觑。

现在进行时表进行,结构be(am /is /are)加动-ing; am /is /are用哪个,随主语人称而变更。现在分词动-ing多变化,多数直接加-ing。两种情况要记清:哑e结尾应去e、重读闭音节要双辅,之后再加-ing。三个动词(die、tie、lie)是特例,dying、tying和lying要牢记。现在进行时很重要,学习切莫当儿戏。

这首儿歌虽然冗长了点,但全面概括了现在进行时的重要地位,蕴含了这一语法的结构和现在分词的构成变化,点出了易错点和难点,且拓展了die、tie、lie的现在分词形式,内容全面,能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并实现高效学习的目的。

三、歌诀法学习名词复数

名词的单复数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另一大重点,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对于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已经够麻烦的了,可数名词还得兼顾单、复数,复数形式的变换虽有规律但也千头万绪,如果一一让学生记忆,会事倍功半,更容易混淆。如果将知识编成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歌诀,不仅可以避免费时、低效,而且可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学语法,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初中英语中,以f(e)结尾的名词众多,其复数形式又变化不一:有的直接加-s,有的要变f(e)为-ve,再加-s。教学时可以借助一个兼具故事性的儿歌:妻子持刀去杀狼,小偷吓得心发慌,躲到架后保自命,半片树叶遮目光。借助儿歌学生可以轻松记住以f(e)结尾的名词wife、knife、wolf、thief、shelf、self、life、half、leaf,这些名词要变f(e)为-ve,再加-s,其他的都直接加-s即可。

再如,有关“某国人”的复数形式有时也让学生举棋不定。其实只需要让学生记住三句儿歌即可解决这个棘手难题:中(Chinese)日(Japanese)不用变,英(Englishman)法(Frenchman)原音迁(将man改为men),其它(American、Canadian)-s添。

教学中,只要稍微留意一下也不难发现学生总是在photo后加-es的屡见不鲜。其实,只需要让学生记住“两人(黑人Negro、英雄hero)吃两菜(西红柿tomato、土豆potato)”加-es,其余的都直接加-s就万事大吉,这样学生就不会见到字母o结尾的名词,就习惯加-es构成复数形式了。

教学英语中借助歌诀法学习的内容不止这几个语法项目,其他的语法如感叹句、祈使句、句法结构、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等都可以编成儿歌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诵读儿歌,轻松学英语。也可以结合其它学生所喜爱的形式如游戏法、表演法、竞赛法等进行教学,使课堂增趣加味,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其乐学。

上一篇:审计业务协议书范文 下一篇:学习语言的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