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解决办法范文

时间:2023-09-26 14:36:35

环境污染解决办法

环境污染解决办法篇1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督促排污单位在限期内治理现有污染源,纠正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不匹配的状况,推动水污染物工程减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水污染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排污单位的污染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适用限期治理:

(一)排放水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本办法以下简称“超标”);

(二)排放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实施总量削减和控制的重点水污染物,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本办法以下简称“超总量”)。

第三条【不适用情形】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但有下列情形之一,法律法规相关条款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特别规定,不适用限期治理:

(一)建设项目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一条处罚。

(二)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其配套建设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的,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处罚。

(三)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三条处罚。

(四)违法采用国家强制淘汰的造成严重水污染的设备或者工艺,情节严重的,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七条处罚。

第四条【级别管辖】国家重点监控企业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报环境保护部备案。

省级重点监控企业的限期治理,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其他排污单位的限期治理,由污染源所在地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第五条【特殊管辖】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限期治理有困难的,可以报请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限期治理。

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依法应予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不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成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决定限期治理,或者直接决定限期治理。

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造成的社会影响特别重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形的,环境保护部可以直接决定限期治理。

上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同一污染源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下达限期治理决定。

第六条【期限】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限期治理期限。

限期治理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但完全由于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被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不能按期完成治理任务的除外。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通过重复下达限期治理决定等方式,变相延长限期治理期限。

第七条【信息公开】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报刊、门户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将下列信息向社会公开:

(一)被责令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名称、《限期治理决定书》、排污单位的限期治理方案等相关文件;

(二)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后,被依法解除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名称;

(三)因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被依法责令关闭的排污单位名称。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第二章决定程序

第八条【立案调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现场检查时,可以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现场即时采样或者监测的结果,判定污染源排放水污染物是否超标或者超总量。

对经现场检查判定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的污染源,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分析原因。经分析判断超标或者超总量可能是由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不匹配原因造成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有关限期治理管辖权限的规定立案调查,并确定负责立案调查的机构。

第九条【判断步骤】对已被立案调查的排污单位,负责立案调查的机构应当通过以下步骤,对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是否因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不匹配所致作出判断,并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一)现场监测:组织环境监测机构按照污染源监测规范规定的采样频次,对污染源在生产周期内所排水污染物进行监测;

(二)技术评估:组织行业生产专家、污染物处理技术专家和企业代表,采用工艺流程分析、物料衡算等方法,对排污单位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是否匹配进行分析评估。

第十条【事先告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监测数据和技术评估结果,判断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不匹配导致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的,应当向排污单位发出《限期治理事先告知书》。

第十一条【告知内容】《限期治理事先告知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排污单位名称;

(二)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不匹配导致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的事实和证据;

(三)拟作出的限期治理决定和法律依据;

(四)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法律后果;

(五)排污单位陈述、申辩和申请听证的权利。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就污染源限期治理事项,约谈排污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主要负责人。

第十二条【申请听证】排污单位对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的事实以及是否应当适用限期治理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限期治理事先告知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陈述、申辩,或者以书面形式提出听证申请。

第十三条【组织听证】排污单位提出听证申请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听证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决定听证的时间和地点,并通知排污单位。

依据本办法组织听证的具体程序,参照环境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认定事实】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综合考虑监测数据和技术评估结果、排污单位的陈述申辩意见或者听证结果的基础上,对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是否匹配作出认定。

第十五条【决定限期治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因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不匹配导致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的,应当作出限期治理决定,并制作《限期治理决定书》。

第十六条【决定书内容】《限期治理决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排污单位的名称、营业执照号码、组织机构代码、地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姓名;

(二)事实、证据和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法律依据;

(三)限期治理任务,即排污单位在限期治理后应当稳定达到的排放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

(四)限期治理的期限。

第十七条【告知相关事项】对被决定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还应当在《限期治理决定书》中告知以下事项:

(一)排污单位负责自行选择限期治理具体措施;

(二)限期治理期间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直接责令限产限排或者停产整治;

(三)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将报请人民政府责令关闭。

第十八条【送达】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作出限期治理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限期治理决定书》送达排污单位。

《限期治理决定书》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第十九条【重点湖泊流域】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湖泊流域内,因排放水污染物超标被要求在2008年6月底前完成治理而逾期未完成,且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是因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不匹配造成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加强重点湖泊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按照本章规定的程序直接责令停产整治。

第三章执行与督察

第二十条【企业采取治理措施】排污单位接到《限期治理决定书》后,应当根据限期治理任务和期限,制定限期治理方案,并报知作出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限期治理方案,应当确定具体污染治理措施、进度安排、资金保障和责任人员。

第二十一条【监测记录】限期治理期间,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污染源监测规范,对所排水污染物进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以备查核。

不具备环境监测能力的排污单位,应当委托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监测机构或者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监测机构进行监测。

第二十二条【不得超标超总量】限期治理期间,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标或者超总量。

第二十三条【试运行监管要求】限期治理期间,水污染物处理设施需要试运行并排放污染物的,排污单位应当事先书面报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试运行期间,排污单位应当在污染源监测规范规定的采样频次基础上,相应增加采样频次,进行加密监测。

在试运行期间,因水污染物处理工艺调试等原因所产生的水污染物不可避免超标或者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必须将所产生的水污染物存放于应急储存池或者其他临时储存设施,不得直接向环境排放;确需排放的,必须事先报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第二十四条【跟踪检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作出限期治理决定后,应当制定跟踪检查方案,明确负责跟踪检查的工作机构。

负责跟踪检查的工作机构,应当根据跟踪检查方案,通过现场检查、采样监测等方式,对排污单位执行限期治理决定的治理进度和排放水污染物状况加强后督察。

试运行期间,负责跟踪检查的工作机构应当加强现场监督检查,相应增加监测频次。

第二十五条【限产限排、停产整治】负责跟踪检查的工作机构发现被责令限期治理的污染源在限期治理期间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的,应当报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产限排或者责令停产整治。

第四章解除程序

第二十六条【解除依据】被责令限期治理的污染源,经过限期治理后,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认定为已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一)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75%以上、配套的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的条件下,按照污染源监测规范规定的采样频次监测认定,在生产周期内所排水污染物浓度的日均值能够稳定达到排放标准限值的。

(二)生产负荷无法调整到75%以上,但经行业生产专家、污染物处理技术专家和企业代表,采用工艺流程分析、物料衡算等方法,认定水污染物处理设施与处理需求相匹配的。

(三)所排重点水污染物未超过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分解的总量控制指标的。

第二十七条【届满核查】限期治理期限届满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现场核查。

现场核查,应当采取现场监测、实地察看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查阅监测记录、工程建设资料以及投资报告等方式;对因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造成较大社会影响,或者造成跨行政区环境污染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还可以通过走访或者举行座谈会等方式,听取公众意见。

负责跟踪检查的工作机构应当对现场核查情况进行记录,形成限期治理现场核查笔录,并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监测机构或者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监测机构出具限期治理监测报告。限期治理现场核查笔录应当由现场核查人员签字。

第二十八条【核查意见】负责现场核查的工作机构,应当制作限期治理核查意见,连同限期治理现场核查笔录、限期治理监测报告,一并报本部门负责人。

限期治理核查意见应当提出对排污单位解除限期治理决定或者依法关闭的建议和理由。

限期治理核查意见、现场核查笔录、监测报告,应当与限期治理决定文书,一并存档备查。

第二十九条【核查后处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

(一)对已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排污单位,解除限期治理。

(二)对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排污单位,报请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责令关闭。

第三十条【申请提前解除】排污单位在限期治理期限届满前,认为其已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可以向决定限期治理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解除申请。

申请提前解除的,应当提交解除限期治理申请书,并附具能够证明其已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监测报告等相关资料。

第三十一条【核查和决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解除限期治理申请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按照本办法有关限期治理核查的规定组织核查,分别作出如下处理决定:

(一)对确已提前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排污单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作出提前解除限期治理的决定。

(二)对未提前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排污单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告知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并在期限届满前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第三十二条【企业后续管理】被解除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保持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的正常使用,并加强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所排水污染物稳定达到排放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超级秘书网

第三十三条【部门后续监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被解除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确定为重点监管对象,并加强监督检查。

对被解除限期治理后12个月内再次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应当从重处罚。

第三十四条【终结情形】被责令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终结限期治理决定:

(一)依法被撤销的;

(二)依法解散的;

(三)依法被宣告破产的;

(四)因其他原因终止营业的。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个体工商户】排放水污染物超标或者超总量的个体工商户的限期治理,依据本办法执行。

环境污染解决办法篇2

一、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为手段,全面清理、整治市城区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城市污水无序排放,处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水资源无序利用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惩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市城区水环境污染的态势,在国家环保部规定的时限内圆满完成红光污水处理厂整改工作,确保我市“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全面实现我市水环境质量根本性转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治理范围与重点

(一)全面查清市城区工业污染源,集中解决已建成的红光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范围内工业废水超标排放问题,做好即将建成的城南和草市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范围内工业污染源的调查摸底。对屡查屡犯的企业采取“高限处罚”措施,对长期超标排污的、私设暗管偷排的、污染物直排的、严重危及城市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的、治理无望的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一律关闭取缔。对于违法排污造成严重损失、触犯法律的企业,一律追究法律责任。

(二)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收集管网及工业排污管道进行调查清理,重点解决工业废水无序排放问题,坚决封堵未经许可(包括未办理排污许可、排水许可和接管许可)的工业企业排污管道。

(三)查清红光污水处理厂的基本情况,包括进出水水质、处理水量、主要污染物去除情况、污泥处置情况和在线监控设施安装运行等情况。建立环境监管档案,完善监管办法,落实监管责任。实施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量、水质和污泥处置的动态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整改要求和时限,全面开展红光污水处理厂整改工作。加强对红光污水处理厂正常安全运行管理,重点解决安全应急机制问题,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按照污泥减量化、无害化的要求,积极开展污泥处置工作。确保污水治理设施满负荷安全运行,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四)全面清理整顿市城区地下水开采使用管理工作,重点解决随意开采、隐瞒使用排放量、拒交污水处理费、管理不力等问题,对未办理开采许可和未按时缴纳污水处理费的开采行为坚决取缔。

三、主要任务

(一)工业污染源的清查和整治。

1、10月10日前完成市城区工业污染源全面清查工作,确定“五个一批”(挂牌督办一批、严厉查处一批、媒体曝光一批、上收审批权一批、移交移送一批)重点企业名单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上报市城区水污染治理“百日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此项工作由市环保局牵头,市直各部门和区、沙市区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配合。

2、市城区凡列入纺织印染专项治理范围的印染企业,必须按照市政府确定的时间期限内完成关停工作。此项工作由区、沙市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及市环保局负责,市直各部门配合。

3、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必须在10月底前予以关闭;对尚未建设水污染治理设施的重点污染企业,立即停产治理,迅速开展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污染治理设施能力不足、运转不正常的企业,11月10日前必须完成整改,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对未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擅自投产的企业,一律责令停止生产,抓紧建设水污染防治设施,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此项工作由区、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市环保局配合。

(二)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及市城区工业排污管道的调查和清理。

1、10月15日前完成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及工业排污管道的调查摸底,彻底查清各工业企业排污管道的管径、管长、流量、水质、接入城市管网具置,并报市城区水污染治理“百日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此项工作由市建委牵头,市直各部门和区、沙市区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配合。

2、11月15日前未办理排水许可和接管许可的工业企业,经市政府批准,封堵排污管道的排污口。此项工作由市建委牵头,市直各部门和区、沙市区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配合。

(三)市城区地下水开采使用的清理和整顿。

1、10月底前完成城区地下水开采和使用的调查摸底,彻底查清各企业地下水开采的水泵型号、额定流量、功率、具置以及使用时间、是否办理过开采许可证、是否按时缴纳排污费和污水处理费,并报市城区水污染治理“百日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此项工作由市水利局牵头,市直各部门和区、沙市区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配合。

2、11月底前对未办理地下水开采许可证和未按时缴纳排污费、污水处理费的企业,予以取缔地下水开采和使用;对办理了地下水开采许可证、缴纳排污费、污水处理费的企业,重新审核,符合地下水开采有关规定的企业在重新确定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后允许开采使用,不符合地下水开采有关规定的企业进行取缔。此项工作由市水利局牵头,市直各部门和区、沙市区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配合。

(四)红光污水处理厂的整改和管理。红光污水处理厂要切实加强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定具体整改方案,完善治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负荷运转率必须达到90%以上。建立完善安全应急及报告机制,提高抗冲击负荷和应急处理能力。10月20日前完成进水口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工作,并与市环保局联网,对进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控。要按照污泥减量化、无害化的要求,积极开展污泥处置工作。所有整改工作必须在10月底前完成。要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一次性通过国家环保部组织的整改验收。此项工作由中水公司、市建委负责,市环保局配合。

四、工作步骤

(一)准备动员阶段(10月7日—10月10日)。市城区各级各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并将有关组织落实情况在10月10日前报送市“百日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组织实施阶段(10月10日—12月15日)。市城区各级各部门对检查出的重点环境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结合环保专项行动的开展,严肃查处并公开曝光一批典型环境保护违法案件。市直各部门和区、沙市区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百日行动”领导小组于10月31日前将阶段性工作报告报送市“百日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百日行动”领导小组将不定期组织督查组到各地进行督查或暗查,并重点对工业污染源进行检查,公开查处一批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典型环境保护违法案件。

(三)总结考核阶段(12月15日—12月20日)。市城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总结“百日行动”取得的成效与不足,提出加强长效管理机制的措施,提交《市城区水污染治理“百日行动”工作总结》,于12月20日前报送市“百日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城区水污染治理“百日行动”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加强“百日行动”的组织领导。市环保局、市建委、市水利局负责组织实施。市城区各级各部门要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百日行动”领导小组对市城区各级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定期通报“百日行动”进展情况,公布严重污染水环境违纪违法案件及相关责任人的调查处理结果。市政府将市城区各级各部门“百日行动”进展情况纳入责任目标考核,定期进行公布。

(二)明确部门职责。要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完善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定期协商、联合办案制度和环境违法案件移交、移送、移办制度,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市环保局要搞好综合协调和工作督办,抓好超标排污企业的清查和环境违法企业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市城区印染企业专项治理工作,加大关停力度,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关停时限落实到位。切实加强红光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督促污水处理厂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市建委要做好工业企业排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的清查工作,严格按《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清理整顿城市排水许可执行情况,做好《排水许可证》的审查和发放,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管,做好使用地下水单位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工作。

市水利局要严格审查和清理地下水的开采,核准开采量,全面查处非法开采地下水的行为。

市发改委要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严控新建污染项目建设,搞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市经委要监督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

市监察局要依纪依规追究违反环保法律法规部门单位的行政责任。

市司法局要加大环境保护法制宣传和法律援助力度。

市工商局要及时注销、吊销被依法关闭企业的营业执照,坚决取缔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违法排污企业。

市安监局要加强危险化学品监管。

公安、检察、财政、电力、自来水等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此次“百日行动”。

区、沙市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本辖区内水污染治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

各新闻媒体要加强“百日行动”宣传,加强舆论监督。

(三)加大执法力度。市城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污染水环境、破坏水资源的违法行为。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水环境执法监督和统一监管力度。督促各企业废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转,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四)加强宣传和舆论监督。要充分发挥环保举报热线的作用,全面推行环境有奖举报制度,畅通投诉渠道,完善公众监督机制。积极组织新闻媒体,有针对性地抓好环保热点、难点问题的报道,对治污不积极、破坏环境、浪费资源、造成恶劣影响的企业,要深入揭露,公开曝光。要加大环境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树立一批勤政廉洁、敢于碰硬、服务热情、群众满意的环境执法先进典型,表彰一批经济效益良好、资源合理利用、生产环境清洁优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环境友好企业。

(五)严肃责任追究。对于逾期未完成整治任务,尤其是未能按要求取缔关闭违法企业的地方和部门,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处分暂行规定》查清原因、分清责任,追究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相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监察机关、环保部门要严肃查处一批典型案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环境违法责任。

环境污染解决办法篇3

1、教学内容:家乡的污染和防护以及爱护美丽的家乡

2、内容说明: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家乡的污染和防护以及爱护美丽的家乡指的是家乡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受到了破坏和污染,具体表现在大气污染、水土污染、噪声污染三方面,了解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能采取什么办法来爱护我们美丽的家乡;其核心是认识污染和情况,了解相对的改善办法,理解它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找出能改变或者改善的措施;教学的重点是了解污染状况,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认知是哪些污染了家乡,通过图片,视频,交流等方式来了解和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与说明

1、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污染情况;

(2)、小学生能做到的减少污染的办法;

(3)、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2、目标说明:

(1)、了解家乡的污染情况指的是让学生认识美丽的家乡在被大气污染,水土污染,噪音污染。

(2)、小学生能做到的减少污染的办法指的是认识一些作为中小学生能做到的爱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方法。

(3)、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指的是在学习中激发和升华学生的情感,使其从内心深处来爱护环境。

三、教学问题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污染对我们的影响认识不全面,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我们周边的自然环境不错,学生的相关了解较少。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多收集一些漫画、图片、视频,让学生眼见为实,真实的了解这些方面。

四、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用优美的家长风景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活动:

1、我们的家乡云南是个得天独厚的地方,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他的风采。

2、如果要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家乡云南,你会说?

(青山绿水、碧水蓝天、鸟语花香、四季如春、景色宜人)

活动二:大气污染

设计意图:了解家乡的大气污染的情况

师生活动:

1、同学们,我们的家长非常美丽,但是在家乡飞速发展的同时,家乡的环境也在遭受着污染和破坏,你知道有哪些污染?

(大气污染、水土污染、噪声污染)

2、什么是大气污染?

(即空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的物质。)

3、你看见过那些大气被污染的现象?

(工业废气、生活废气、汽车尾气)

4、大气污染还会引发雾霾现象,你知道雾霾吗?

(观看视频,了解雾霾)

5、家乡的大气被污染了,你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学生阐述所言)

活动三:噪声、水土污染

设计意图:了解噪声、水土污染的情况和危害

1、家长的环境污染不止大气,还有噪声污染,想一想噪声污染有那些危害?

2、噪声污染确实让人烦恼,心烦意乱,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但让我们更痛惜的是水土污染

3、你知道哪些水土污染的现象?

4、漫画欣赏:毒苹果 (你怎么对待环境环境就会怎么对待你)

5、面对这些情况,你有哪些好点子,来改变、改善它?动一动脑筋提出你的建议。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环境污染解决办法篇4

工作目标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维护稳定暨工作第二次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真重视、动真格,把握全局、周密部署、认真落实,坚决防止影响社会稳定、危及国庆安全、损害环保形象事件的发生,坚决防止大规模的发生。

总体要求是:坚决贯彻“人要回去、事要解决”的工作要求,以我县近期群众来信来访为重点,整合各方面的力量,与专项行动、区域流域限批、污染减排等重点工作相结合,以查处群众反映强烈,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为突破口,一手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一手化解污染矛盾纠纷,全力做好第三阶段的环境工作。

二、主要措施

当前,我们要认清环境的严峻形势,以高度的责任感,以扎实的工作作风,采取严格环评监管、加强环境执法等综合性的措施,切实把环境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加强环评监管工作。

一是严格审批环境敏感项目。在受理和审批选址敏感的新改扩建项目环评文件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公众参与活动的指导,监督建设单位、环评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扎实做好公众参与工作,把环境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影响面大、群众强烈反对的项目要慎重审批。严禁审批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地区内的建设项目。二是加强对环境敏感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对选址敏感的项目必须实行全过程管理,做到建设之前有审批、建设过程中有检查、建成运行后有监督,防止和减少环境矛盾纠纷。加强建设期环境监管,发现施工噪声、扬尘扰民等问题时,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防止矛盾纠纷升级扩大;严密组织试生产核查,对未经批准擅自投入运行或生产的企业,必须依法进行查处;严把竣工环保验收关,凡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未落实到位的,一律不予通过验收,并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三是要主动向党委和政府提出推进规划环评的建议,在规划的编制和控制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努力从决策源头防止建设项目与环境功能交叉错位。同时,应积极配合县政府和有关部门严格规划管理,防止规划频繁调整变更形成选址不当,带来具体项目与环境功能要求相冲突,引发环境纠纷和投诉。

(二)切实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工作。

第一,要切实加强日常监察执法。加大日常监督执法力度,是从根本上化解污染纠纷的重要手段,环境监察大队要严格按照环境监察有关规章制度的规定,做好对企业的日常监管。一是突出重点。要针对群众反复投诉的重点难点问题、针对重点污染源和环境违法行为频发的排污单位,制定有效的监督检查方案,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对于群众重复来信、来访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切实做到“有件必查、查必有果”。二要增强实效。要在“查”上下功夫。要按照规范的现场检查程序,明确检点,采取突击检查、暗查等措施,做到全面仔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查清企业存在问题与群众举报投诉间的关系,督促企业解决存在的各类环境问题。第二,要切实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对于未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或投入生产的建设项目,要坚决责令其停产;对于没有污染治理设施或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的要责令其改正并依法给予高限处罚;对于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治理,限产限排,逾期不能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要报请当地政府责令其停产或关闭。要结合连续多年开展的环保专项行动将群众反映强烈的、反复投诉的、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点查处事项,挂牌督办。挂牌督办事项和处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第三,要积极参与污染纠纷的调解处理。目前行政调解仍是解决污染纠纷的重要途径。污染控制股和环境监察大队在调查处理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依法查处企业的环境违法问题,同时也要密切关注群众投诉问题的解决。对于群众财产受到污染损害或者正常生活秩序受到影响的,只要群众有要求,我们就应当积极调解处理,做出调解处理意见。必要的话,还应当采取听证、座谈等方式积极化解矛盾,促成纠纷双方达成谅解协议。经调解未成功的案件,要向及时向县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报告,防止事态扩大。第四,要加强调解案件的后督察。严格执行《关于加强环境执法后督察工作的通知》。在后督察工作中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把群众反映问题的解决作为重点内容督察督办,督出成效,为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和社会稳定尽心尽力。

(三)落实环境五项制度。

一是畅通渠道,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和包案制度。根据新颁布的《条例》、《环境办法》,我局对“局长接待日制度”进行了完善。一把手要坚持每月定期定时接待群众来访,接待日期和时间要进行公布。疑难复杂问题,都要签订领导包案处理责任书,由负责同志包案处理,牵头调查处理重点矛盾纠纷案件。二是抓好“两个结合”。要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与环境监督执法相结合。在专项行动、日常执法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和查处污染矛盾纠纷,尤其是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案件,要纳入到专项行动的检查范围,现场调查核实,依法处理。要把处罚环境违法行为与调解污染纠纷相结合。在处罚企业的同时,要积极调处化解矛盾,尽可能使遭受较大损失的群众得到一定经济补偿,排除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因素,消除不稳定因素。三是紧紧依靠政府,发挥各种调解机制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对影响面大且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污染纠纷,要主动协调,利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或提请政府牵头,邀请有关部门参加,疏导化解矛盾。四是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中纪委、监察部的相关规定,对因工作失职渎职,方法简单,,造成矛盾激化、事态扩大,引发群体性大规模越级上访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及主管领导的责任。

三、几点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机构,制定方案措施,统一组织领导。

2.畅通渠道。按照《条例》、《环境办法》的规定,公布通信地址、接待地点和时间,保证环保电话的畅通。

3.提高环境事项办理质量和按期办结率。对群众初次反映的问题,力争一次处理一次到位,提高问题一次办结率。要规范事项的办理程序,严格执行向投诉者告知处理意见的制度,把环境污染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群众息诉罢访。要增强事项办理的时限意识,按时反馈。如情况复杂,可根据相关规定适当延长期限,但不得超过30日,并应告知人延长理由。

4.建立污染矛盾纠纷台帐。台帐应包括人信息、事由、争议焦点、包案领导、调查处罚情况、调解情况、向人反馈的情况、人是否接受等。对列入台帐的案件,要逐一提出化解的工作目标和阶段性要求,落实包案领导和具体承办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环境污染解决办法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自治区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办发〔2008〕134号)精神,严厉查处违法排污企业,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州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目标的实现,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州直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为手段,以保障环境安全,促进污染减排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巩固前五年环保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加大环境监管工作力度,集中整治重污染行业、区域环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超标排污、建设项目违法开工和违反环保“三同时”等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促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工作重点及要求

(一)集中开展环保后续督查,巩固环保专项行动成果。加强环境违法案件后续督查工作,进一步落实国家环保部和自治区环保局关于进行后续督查的有关要求,集中组织对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查处的环境违法案件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的重点和要求是:

1.20**年以来,各级环保部门挂牌督办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措施落实情况。

2.20**年以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3.20**年以来开展的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工作落实情况。重点检查治污设施不完善,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群众多次投诉,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和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年本)》,被取缔关闭的企业或生产线停电、停水、设备拆除等措施的落实情况。坚决淘汰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环境违法企业,维护环境安全。

4.各县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对挂牌督办案件及饮用水源、重点行业专项整治的措施落实情况逐一进行现场检查。**州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对落实情况进行抽查,确保督办案件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5.要切实加强对限期治理企业的后续督查工作。对于已经完成整治的,要在一年内将其作为重点监管对象,按照对国家重点污染源的监管要求,加大监督性监测和现场巡查频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对于列入2008年**州限期治理单位加强督查,要求按期落实,对未按要求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一律停产整治,对于未按要求完成停产整治的,责令其关闭。

(二)集中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的专项整治,维护环境安全。要集中组织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进行全面检查,集中整治环境违法行为。检查的重点和要求是:

1.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监管,查清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的基本情况,包括进出水水质、处理水量、主要污染物去除情况、污泥处置情况和在线监控设施安装运行等情况。建立环境监管档案,完善监管办法,落实监管责任。实施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量、水质和污泥处置的动态管理。严厉查处超标排污、直接排污和污泥不按规定处理造成二次污染等行为。

2.加强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监管,查清已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实际运行情况,包括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填埋量、雨污分流情况、防渗措施、渗滤液处理设施运行情况以及地下水监测情况,重点是渗滤液的产生和排放情况。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要责令限期整改;垃圾渗滤液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处理不达标的,要依法依规对运营单位进行处罚。加强对已经封场垃圾填埋场的环境监管,确保环境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

(三)集中开展工业园区、重点行业污染企业专项整治,促进污染减排工作。2008年重点对工业园区、旅游风景区等重点行业开展集中整治。检查的重点和要求是:

1.集中组织对工业园区20**年以来建成投运或部分投运的新、改、扩建的工业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废水、废气等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必须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直至验收合格。对不履行环保监管职责的,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2.加大对列入淘汰目录中严重污染环境的设备、工艺的监管,对违法违规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项目,由人民政府责令其停业、关闭。

3.加大对饮用水源上游、旅游风景区等违法排污行为的整治力度,对存在环境安全隐患、没有污染治理设施,直排或采用渗坑排放的,必须进行治理,对治理不达标的,报政府关停。

4.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严厉打击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环境违法企业。重点加强对钢铁、火电、热电联产、有自备电的企业和亚麻、棉浆粕、制糖、制革等重点行业的监督检查,对屡查屡犯的超标排污企业采取“高限处罚”措施;对无脱硫除尘和废水处理设施或设施不正常运转,长期超标排污的、私设暗管偷排偷放的、污染物直排的、超标排入下水道危及城镇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的,一律予以高限处罚,加倍征收排污费,限期治理,向社会公开曝光;对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收集措施不到位的、存在重大污染隐患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对治理无望的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一律关闭取缔;对于违法排污造成严重损失、触犯刑法的企业,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5.结合2008年建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彻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生产,有效解决部分建材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释放量超标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各县市要将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政绩考核内容,完善工作制度,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广泛动员部署,安排专项经费,认真实施,有序推进,切实落实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责,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坚持定期协商、联合办案制度和环境违法案件移交、移送、移办制度,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优势,切实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公众广泛参与,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各县市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综合各部门监管职能,合力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二)加强案件查处,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各县市要充分用足用好现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切实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惩治力度,查处一批典型环境违法案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在加大环境行政执法的同时,不断在产业政策、金融信贷、产品运输、流通和消费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有法不依的行为。要不断加大对行政部门环境违法问题的责任追究力度。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对环境违法行为查处不力,甚至包庇、纵容违法排污企业,致使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对不依法行使职权的政府及部门负责人、有关责任人员,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三)加强指导,强化检查考核。要切实加强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的指导,要按照各阶段工作要求,制定督查工作方案,对挂牌督办案件落实情况及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纸行业、违法排污企业的集中整治等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督办,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落实各项重点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环保专项行动的考核,从组织领导、信息报送、阶段情况及工作总结等方面加强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情况进行考核,切实保障环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州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于9月组织对各县市重点企业、20**年以来环保专项行动挂牌督办案件整治措施落实情况和总量减排情况进行集中督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四)加强挂牌督办和案件管理工作。各县市要围绕阶段工作重点分期挂牌督办一批社会影响较大的环境违法案件和突出环境问题。挂牌督办案件要有明确的目标责任、解决时限、责任单位、督办部门、督办程序及奖惩措施。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案件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并上报备案。各县市要加强挂牌督办案件的管理和后督查工作,建立重点案件管理档案,完善督办制度,公示督办结果。**州将挂牌督办一批典型环境污染问题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环境违法案件。

(五)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公众监督作用。各县市要按照专项行动总体部署和各阶段工作重点,结合实际,分阶段制订宣传计划,确定宣传重点,责成专门部门组织实施。要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做好专项行动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报道,进一步增强全民的环境保护和法律意识,营造群众广泛参与和监督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环保专项行动进展、违法排污企业名单、典型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公开曝光一批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屡查屡犯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要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公布“12369”环保投诉热线作用,畅通投诉渠道,鼓励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公众监督职能,推进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四、工作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9月)。由各县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本地整治重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完成环保专项行动的动员部署工作。各县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名单、动员部署情况和实施方案于2008年9月15日前报送**州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集中检查和整治阶段(9月-10月)。各县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对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开发园区、旅游风景区和重点排污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集中力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严厉查处一批典型违法案件,严肃追究一批责任人。各县市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分别于9月和10月底前将阶段整治情况报送**州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总结阶段(11月)。各县市要认真总结专项行动的成效与不足,提出加强长效管理的措施,提交《2008年专项行动工作总结》,于11月10日前报送**州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组织机构

环境污染解决办法篇6

一、2018年主要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形成共识。2018年以来,***开发区党工委、管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两委会”共研究环保议题10次,专题研究环保工作6次,开展环保专题教育学习大会6次。一是为进一步加强***开发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工作,切实保护和改善开发区环境质量,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结合开发区实际,经党工委研究,建立***开发区“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研究解决辖区内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协调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加强联合执法和监督管理。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环保联合执法工作领导小组。二是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关于环保工作的战略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把生态文明和环保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做好工作的压力感和紧迫感,采取断然措施,重拳出击,集中解决好区域范围内环保突出问题,“按照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的要求,成立环保联合执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的具体责任。

二、部门全面参与环保工作形成共治。统筹安排开发区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将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明确大气污染围绕“控煤、控气、控尘、控烧、控车”五个方面,具体开展10蒸吨及以下锅炉淘汰,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落实建筑施工工地、重点工程项目落实“六个百分百”要求,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餐饮油烟露天烧烤治理等重点工作。水污染防治围绕***开发区污水管网提标升级、污水泵站有效运行、水体治理和企业污水排放监管等方面,明确了建设科、规划科、环保科、企管科等相关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承担的职责和2018年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时限,有效推进了部门联动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

三、企业全力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形成共赢。2018年,***开发区环保科先后六次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环保负责人以会代训的形式开展专题培训,分别是:2018年3月3日,春节后安全环保工作大会;2018年6月23日,上半年安全环保工作大会;2018年7月16日,创城推进暨安全环保工作会议;2018年8月11日,不担当不作为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暨生态保护重点工作推进会;2018年8月15日,安全环保突出问题工作推进会;2018年9月29日,慈善一日捐暨安全环保工作综合会议。

为了避免给入区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8月份,我们下发了“***开发区项目准入明白纸”,与部分出租方签订了“项目准入协议”,明确表明为贯彻落实省、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切实加强开发区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园区建设,结合116平方公里新区规划的产业定位,紧紧围绕“打造精品园区,创建现代新城”奋斗目标和“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新兴经济”工作思路,开发区在项目准入上进行了分类,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对鼓励类项目我们积极协调、搞好服务,尽最大努力协助企业做好落地工作。对于限制类项目,我们协同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追究项目主体责任,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安全生产重大事故的项目将依法追究相关企业和人员的法律责任。

对中央、省环保督察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组织环保管家及时为企业“把脉问诊”,安排监管人员主动上门“出谋划策”,企业的环保主体意识明显加强,污染治理设施投入持续加大,污染治理能力不断加强,共赢局面初步形成。严格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新要求,对以前环评中没有明确的VOCS等废气,安装了收集治理设施;在市区环保局和开发区环保科的大力支持下;同时采取措施将园区外溢污水拦在厂区内,回抽至调节池达标处理,建成在线监测平台,等等企业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治理环保问题,有效地从源头上抓好环保治理防治工作。

四是狠抓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全面完成中央、省环保督查交办案件的整改落实工作。积极迎接省环保督察“后头看”和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的督导检查,共处理中央督导回头看督办单案件企业27个,其中2017年督办案件15个,2018年新督办案件12个经受住了各级环保部门对园区环保突出问题的监督检查。

五是加大对环保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2018年以来,我们安排环保科联合安监办开展联合执法检查,重点排查“园中园”、“厂中厂”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共检查“园中园”、“厂中厂”31个,排查企业239家。日常工作中,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得罪人,敢于碰硬,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对偷排偷放、屡查屡犯的违法企业,坚决依法给予了停产、关闭。

六、受理、调查和处置合力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以中央、省环保督查为契机,环保办全面梳理群众投诉举报的环境问题。2018年下半年,重点开展已办结信访件“回头看”,排查是否有反弹的现象;对未彻底协调解决的信访件,特别是群众长期反映、反复出现的问题,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频率,深入研究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对违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坚决依法查处到位。一些列行之有效的信访处置,切实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

七是认真做好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全国十年一次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在我国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下决心去产能调结构、补齐生态环境突出短板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一次重大国情调查。这次普查突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摸清当前全国不同行业、领域污染源总体分布和排放基本情况及动态变化信息,旨在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污染源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对贯彻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和谐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彰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我们积极配合区环保局和第三方机构摸清园区企业底数,确定企业准确位置,分类做好企业污染源源头污染因子的分析,实地组织、指导企业如实填报有关信息。 

二、2019年工作计划

环境污染解决办法篇7

虽然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匮乏,环境容量小,加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以及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长期累积效应,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有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还十分突出,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基层环保工作也面临着不少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进行适当修改也很有必要。笔者作为基层环保工作者中的一员,从事环保工作已经十余年,先后从事过环境监测、环境监察和污染控制等工作。根据我的实践,下面将就基层环保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一些看法。

一、新建项目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新建项目均应该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通过环保局“三同时”验收。但现在的情况是,区县一级的小企业,保守估计也有50%以上没有任何环保审批手续,当然也没有通过“三同时”验收,但工商和税务登记却是齐备的,在“合法”地进行生产。对于这样一些企业的处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要求,应该责令其停止生产,限期补办环保手续,并给予相应的处罚。但对于这样大量的企业进行查处,一方面环保局人力有限,另一方面查处大量的企业也会给当地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造成社会影响,查处难度相当大。

大批企业没有办理“环评”审批手续的原因,企业人士讲不知道要办理环保手续,以为只要办了工商税务手续就可以了。他们在工商税务办理手续时也未被告知要办理环保手续,更不用说要把环保手续作为工商税务登记的前置条件了。另外有一部分企业是因为认为做“环评”收费太高,小企业创业之初,经费困难,难以承担这笔费用,故不愿办理环保手续。还有一部分企业可能是由于种种原因办不了“环评”手续的,当然也没有办理环保手续。

对于新建项目的环境管理,如果工商局不严格把环保审批作为前置条件,那么大批的企业将迈过“环评”这一关而直接进行工商税务登记审批,不配套建设任何污染防治设施,直接投入生产,环保局对这批企业的管理将失控,新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各个审批单位都应该要求企业把“环评”作为前置条件,如果没有通过“环评”则不予审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源头问题。当然,“环评”收费也应该让企业能够接受。

事实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2条、第6条规定,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国家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条例第9条进一步规定,建设项目“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因此,根据前述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为企业登记注册和申领《营业执照》程序的前置审批内容的环境影响审批事项,其主要适用范围应为“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如果环保部门和工商部门相互配合,并将环境影响审批程序作为工商部门办理企业登记注册的前置性审批事项,可从源头上有效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从而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我国的城乡环境质量。

二、老污染源限期治理的问题

对于已经通过环保竣工验收,投入生产的企业,我们把他称之为老污染企业。在环境监察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污染排放超标的企业,这些企业除了应该按照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外,还应该由环保部门责令其限期治理,达标排放。限期治理期限内不能达到要求的,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责令停产治理,停产治理还不能达到要求的,由当地政府责令其关闭。现在基层的做法大都是发现企业有违法行为,立案进行查处,给予相应的罚款,至于罚款以后违法行为是否还在继续,一般无暇过问。一旦再有投诉,又对其进行查处,如此循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限期治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当然,这除了执法部门的原因以外,客观因素还是主要的,因为基层一般面对的是个体私营经济,其经营规模一般较小,利润相对不高,大多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经营粗放,管理混乱,以家族企业为主。要想其花费大量的资金来投入污染治理,企业大多没有这个实力。即使有资金,他也不愿意投入,因为这对他的利润造成直接影响。现在基层小企业的环保问题相当普遍和严重,必须下大力气整治才行。

三、排污收费方面存在的问题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自2003年7月1日起执行,1982年2月5日国务院的《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同时废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比以前的《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更合理、更科学、更有可操作性。充分体现了环境经济学的资源价值理论、环境问题的外部不经济性理论,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等。对于废水、废气的核定基本上是没有争议的,严格按照当量来征收。但对于噪声超标排污费的核定,笔者在工作当中遇到一些问题。《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中规定噪声超标就收费,这是非常明确的。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对环境噪声污染超过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且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按照噪声的超标分贝数计征噪声超标排污费”。怎么样认定“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什么样的噪声才叫“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噪声,立法者没有明确的行政解释。一个单位噪声超标,是否扰民,依据是什么,执法人员认为是扰民的,企业可能认为不扰民,双方各持己见,容易让执法人员和企业造成误解,争议在所难免,给噪声排污费征收工作带来难度,增加噪声排污费征收的不确定性。

对于部分行业和散排的单位,其排污当量的确定有一定难度,如果按照监测数据来计算的话,基本上核定下来的费用相当低,而目前对这部分单位的物料衡算办法又没有出台,对这部分单位排污费基本无法准确确定。比如喷漆行业、油漆配制行业等,其污染经常有群众投诉,但根据监测其污染物排放浓度又不高,核定的排污费就很低。对于这样一些不便通过监测认定其排污当量值的单位,急需出台相应的物料衡算办法,才能准确认定其排污当量。

四、环境监察行政执法中的问题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规章以及我国缔结或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打大法,是环境法的立法依据,宪法中有关保护环境与资源的规定有四条,分别是第九条、第十条、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六条。

环境保护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包括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和单行法律,截至2000年底,我国先后颁布实施的环境保护及其相关法律有25部,其中基本法律一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治污染和公害的单行法律5部,保护自然资源的单行法12部,相关法律14部。

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截至2000年底,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有关防治污染和公害的行政法规40多部,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行政法规有90多部。

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由地方立法机关依据宪法、法律制定,在本辖区内有效使用。

环境保护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部门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局制定,其中包括国家环境标准。政府规章又叫地方性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包括地方性环境标准。

从法律效力方面看,国家环境法的效力高于地方性环境法的效力,上一层次的效力高于下一层次的效力;我国参加和缔结的国际环境法的效力高于国内环境法的效力;特别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的效力;新法的效力高于旧法的效力。其例外是,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性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效力高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效力。在环境现场执法中具体适用环保法时,应当遵循层次由高到低,效力由大到小的原则,首先适用层次较高效力较大的法律、法规或规章。

《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明确规定,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行调查取证与决定处罚分开,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统一管理本部门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工作。基层环保部门由于人员限制,多数没有法制工作部门,对于这种情况,至少应该成立一个环境违法行为调查处理委员会,由该委员会来集体讨论决定处罚结果,这样的处罚结果会更公正、合理。

五、污染减排中的问题

污染减排是一项约束性指标、刚性任务。我们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巩固减排成果,着力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和政策减排,着力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污染减排力度,以此带动全社会污染减排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如期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同时,不断完善减排体制机制制度,形成全社会都来抓减排的格局,打破环保局孤军作战的局面。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全面发展,积极推动用“绿色gdp”考核地方政府,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

以上都是谈的具体业务工作,是笔者工作中具体的体会。其实基层环保工作还面临许多问题,比如整个环保系统在政府部门中的角色定位问题、环保局机构编制问题、环保局内部机构设置问题、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探讨,鉴于笔者水平有限,就不一一谈了。

环境污染解决办法篇8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总书记作过重要批示,明确要求环保部门对在督促检查中责令停产整顿的企业要有后续督察措施,对拒不执行的要依法严肃处理。总理明确指示,对恶意排污行为要实行重罚,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为开好这次电视电话会议,副总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他充分肯定环保专项行动自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指出当前违法排污还相当普遍,突发环境事件仍时有发生,环保形势依然严峻。他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系统及有关部门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促使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提高和好转。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些重要指示精神,为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经国务院批准,今天八部委联合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过去五年环保专项行动的成果,部署今后五年的专项行动工作,统一思想,明确重点,采取更加坚决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环境执法,确保取得更大的实际成效。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五年来环保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效

*年以来,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环境保护、发展改革部门会同监察、司法行政、工商、安全监管和电力监管等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开展联合执法,针对“十五小”企业连片污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城市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重污染行业盲目发展造成的区域、流域污染,工业园区以及建设项目违规上马等问题,每年围绕解决一两个突出的环境问题,连续五年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五年来,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700余万人次,检查企业300多万家次,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2余万家次,取缔关闭违法排污企业2万多家,为遏制环境违法行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着力查处环境违法行为,违法排污高发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各地对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历年做出重要批示的、群众投诉集中而又未妥善解决的污染问题集中进行清理,将群众反映强烈的和污染严重的环境违法问题作为政府挂牌督办案件,组织各方面力量综合治理、重点解决。彻底清理了污染严重的小制革、小印染、废旧电器拆解加工、小化工、土法炼锌、小电镀等一大批“十五小”企业群。持续的环保专项行动,有效遏制了违法排污高发势头,肆无忌惮的环境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在被查处的违法企业中,严重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十五小”企业,所占比重从*年的56.6%下降到*年的9.9%。

(二)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了群众环境权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对直接影响群众饮水安全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连续三年开展集中整治,共检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5万余个,取缔关闭了一级保护区内所有工业企业排污口,清理了二级保护区内违法建设的项目,基本消除了保护区内的环境安全隐患。为及时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污染问题,各地相继开通了12369环保投诉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仅通过电话受理的投诉就高达160余万件,96%以上的环境投诉及时得到解决。

(三)着力淘汰落后产能,有力地促进了污染减排。五年来,各地通过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关闭了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停建了一批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治理了一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有力地促进了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2007年对造纸行业的重点整治,检查造纸企业近8000余家,取缔关闭造纸企业1120家,淘汰落后产能260万吨。根据测算,可以减排造纸行业化学需氧量60余万吨。

(四)着力整治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污染,部分区域流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近年来,许多地区结合当地实际,抓住重点行业、敏感地区开展集中整治,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原环保总局对1601家涉铅企业进行了集中整治,关停了涉铅企业280家。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关注的晋陕蒙宁“黑三角”、湘黔渝“锰三角”等跨地区污染问题,通过综合整治,环境面貌大大改观,当地环境质量稳步改善。湖南省坚决关停了污染洞庭湖的造纸企业234家,洞庭湖区局部水质从V类水质好转为III类水质,整治成效突出。广东省全面取缔了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排污口,对二级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了严肃查处,全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提高。辽宁省从严管鞍钢等国控重点源入手,敢于碰硬,严格执法,32家国控重点废水污染源全部得到了有效整治。

五年来环保专项行动取得的实际成效,充分说明专项行动已经成为推动环保工作、实现环保目标的重要举措,成为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抓手,成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环境违法行为仍然相当普遍,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今年4月底,我部组织14个督查组,对*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国家挂牌督办、群众反应强烈的263个环境违法案件整改情况进行了后督察。但从督察结果看,整改到位和基本到位的只占70%;仍有70余件没有整改到位,甚至有3件没有任何整改措施。

造成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思想认识不到位、法律法规不健全、配套政策不完善、执法机制不灵活、监管体制不顺畅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环保专项行动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的环保专项行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促使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提高和好转。

(一)紧紧围绕完成污染减排任务,开展对重点行业环境违法问题的集中整治

去年污染减排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出现了“拐点”,但是“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仅完成了3%,在剩下不到三年的时间还要完成7%的任务,工作相当艰巨。同时,今年政府刚刚换届,各地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涨,在利益驱动和投资冲动下,保证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防止关闭企业死灰复燃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今后,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污染防治这个重中之重不动摇,始终把污染减排作为当前环保工作的中心任务狠抓落实。既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污染底数,又要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和查处力度,促进落后产能的淘汰和产业结构调整,还要及时反馈执法信息,推动各地修订制定环境标准和出台更有效的环保政策,确保重点任务落实。要把电力、钢铁、建材等12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污染防控作为执法监督的重点,强化针对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调动排污单位主动减排污染的积极性,切实落实污染减排责任。每年要选择1-2个重污染行业,对企业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和工艺,改善污染治理设施,加强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二)紧紧围绕保障群众环境权益,开展对饮用水源地环境违法问题的集中整治

当前,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危害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一些恶意排污行为无异于“投毒”,等同于谋财害命。要继续把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对违法排污特别是恶意排污行为,坚决严惩不贷,切实解决一大批危及饮用水源、菜篮子和米袋子等食品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饮用水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需要,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全面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和调整工作,坚决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确保今年年底实现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城市自来水厂可以去除的指标除外)达标率100%的目标。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已于6月1日起实施,突出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要抓住这一契机,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对可能影响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的环境安全隐患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推动完善治污设施和事故防范措施,杜绝重特大污染事件发生。通过今后五年的努力,一定要在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改善民生方面不断取得实际的成效。

“5·12”汶川大地震是一场巨大的自然灾害,也是一场重大的环境灾难。四川等地震灾区要在努力恢复环境监管能力的同时,加强污染治理设施修复或重建的环境监管,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加强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处置的监管。同时,要逐一排查环境污染事故隐患,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和核设施环境安全。我部将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地震灾区饮用水源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组织专项的检查和指导。

(三)紧紧围绕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开展对重点流域环境违法问题的集中整治

让江河湖海休养生息,是给予水环境以人文关怀而提出的治水治污新思路,也是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重要举措。实行休养生息,必须执行最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以水环境容量确定发展目标,综合运用工程的、技术的、生态的方法,加大治理水环境的力度;必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必须充分发挥水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逐步改变环境恶化状况。落实这些要求,严格环境执法是关键。三湖(太湖、巢湖、滇池)和七湖库(三峡库区、小浪底库区、丹江口库区、洪泽湖、鄱阳湖、洞庭湖和洱海)等重点湖库,以及国家确定的淮河、辽河、海河、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是污染防控的重点。所在地各级政府要把水环境综合整治摆上更加重要、更加突出、更加紧迫的位置,对流域污染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督检查,督促地方各级政府落实流域治理目标责任制和省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努力遏制水环境的恶化趋势。

三、*年环保专项行动的工作重点

根据国务院八部门环保专项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商定的工作安排,今年的专项行动将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集中整治:

第一,以巩固整治成效为目标,集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后督察。各地要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环境违法案件后续督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巩固环保专项行动成效。集中力量在三个方面开展后督察:一是对环保专项行动以来查处的环境违法案件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后督察;二是对113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情况开展后督察;三是对已经被取缔关闭企业(生产线)停电、停水、设备拆除等措施的落实情况开展后督察。凡是没有彻底取缔关闭的,立即责令关闭;整改不到位、治理不达标的,一律停产整治,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确保查处到位、整改到位、责任到位。

第二,以促进污染减排为目标,集中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等环境基础设施专项检查。今年环保专项行动重点之一,就是要联合建设等部门集中清查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一是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检查,不仅要督促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保证达标排放,更要摸清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情况,及其最终去向。严肃查处污水处理厂建成不运行、超标排放和污泥直排等环境违法行为。二是对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进行集中检查,彻底查清已建成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规模、防渗措施、渗滤液排放、处理情况,加强周边地下水的监测,严肃查处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超标排放或直排的环境违法行为。

第三,以让不堪重负的江河湖海休养生息为目标,集中开展重点流域污染企业的专项整治。为落实休养生息的各项政策措施,各重点流域地区要对污染企业继续开展集中整治。一是对威胁重点流域水环境安全的隐患进行排查,重点检查排放氮、磷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污单位,对于“三湖”流域仍然超标排放水污染物的企业,要责令其停产整治或依法关闭。二是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造纸、制革、印染、酿造等重污染行业企业进行检查,对仍未淘汰的落后产能,要依法责令其关闭。三是对2007年以来新、改、扩建的排放氮、磷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工业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对水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必须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直至验收合格。

下半年,我部将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重点对太湖、巢湖、滇池(三湖)以及淮河、松花江等重点流域相关地区整治情况进行督查。

四、努力提高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水平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大专项治理力度,重点解决环境保护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和不正之风。必须把环保专项行动和日常监管紧密结合起来,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专项行动取得更大的实际成效,为实现污染减排目标保驾护航,为改善环境质量铺平道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立新功。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府责任。地方各级政府要将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组织成立由政府主管领导牵头的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层层建立环保专项整治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具体工作和责任。整顿不到位和发生严重污染事件的地方,主要领导要承担责任。按照国务院八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层层制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对环境问题突出的,要坚决实行挂牌督办,务求彻底解决。此外,环保专项行动任务艰巨、条件艰苦、工作艰辛,各级政府要为执法部门与执法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他们排忧解难、遮风挡雨,既要严格要求,更要关心爱护,想方设法为勇于执法、公正执法的同志撑腰。

二要加强部门协调,形成整治合力。各部门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各级环保部门要在同级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履行好统一监管的职责,加大现场检查和执法的工作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发展改革部门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将环境准入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环境保护方面的违法违纪行为,对政府及有关部门不认真履行环保职责导致环境违法问题严重的、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负责人的企业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问题突出的,要集中查处一批,挂牌督办一批,追究一批责任人。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规划、建设和运行的指导和监管,促进各地雨污分流系统改造,对未按规定建设和运行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城市和有关单位进行通报,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设施建设和运行进行动态监管。工商部门对无照经营的要坚决取缔;对各地政府决定关闭的违法排污企业,要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并监督其办理注销登记;对已被取缔或吊销营业执照的经营单位,要定期复查,发现继续从事经营活动的要依法从严查处。司法行政部门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五五”普法规划,围绕环保专项行动,突出《水污染防治法》等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法制宣传教育,并积极开展环保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环保法治氛围。安全监管部门要以环保专项行动为契机,深化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整治工作,重点对大江、大湖沿岸大中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集中整治,督促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事故可能引发次生环境灾害的防范措施,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防范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电力监管机构要监督供电企业执行政府或有关部门下达的停止供电指令,检查供电企业实施停电、限电情况,监督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设施建设、运行、脱硫电价和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执行情况。各部门之间要积极配合,对于涉及到其它部门职能的环境违法案件,要及时协商沟通、移送,充分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多种手段,保障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最大成效。

三要加强检查指导,促进上下联动。建立和完善环保专项整治工作责任制与考核办法,强化国家环境监察职能、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提高环境执法监督效能。国务院八部门要全面组织对各省(区、市)工作的检查指导,各省(区、市)政府,要组织对辖区内各市(地)、县(市)的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对工作不力的地方,要通报批评,责令其整改;对搞地方保护,包庇纵容环境违法行为的地方,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环境污染问题的督查督办,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四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长效机制。要规范查案办案程序,突出建立和完善内部信息交流和沟通协调机制,重大案件集体审理制度,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要建立完善专项行动责任考核办法等管理体系,将专项行动中形成的挂牌督办、案件移送、部门联动等好做法制度化、长效化。建立和完善巡查、直查、后督察和年度考核制度,尤其要把后督察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当前,要集中时间对挂牌督办企业、区域限批地区,以及重大环境事件和严重违法地区进行环保后督察。同时,要积极探索将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纳入后督察的工作机制。在建立和完善企业环境行为自我约束机制和环境保护公众监督机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相关办法。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形成专业执法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建立符合国情、体现时代要求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通过公平正义的环境执法监督,使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得到严惩,使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埋单的现象从根本上杜绝。

上一篇: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范文 下一篇:退耕还林法律法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