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9 20:09:57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篇1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措施

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954(2010)03-0180-02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03.008

1 高血压病社区干预的必要性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稳定治疗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75%的高血压及并发症得到预防和控制。

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干预,最重要的任务是一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和二级预防(检出和治疗高血压病人),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因此,普及高血压知识,从社区干预着手加强高血压的监测和预防,不仅必要,而且意义十分重大。

由高血压防治作先导的社区防治概念在20世纪60年代末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心血管计划提出。近年来,国际上高血压的防治研究发展较快。在美国,除了坚持在人群中实施高血压筛检和患者随访的方案外,又开展了多中心的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并提出了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应该是药物与非药物干预并举、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并存的新观念。1993年美国高血压检出、治疗和评价委员会就此提出了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报告。

近二十年来,我国在借鉴发达国家的高血压防治经验上,从“七五”开始,也开展了大量心血管病防治研究。1998年卫生部确定每年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高血压群防群治的热潮,这既说明了党和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同时也是全社会开展高血压健康促进项目的一个重要成果。

2 高血压病社区干预的措施

自2007年9月,全国开展了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防治的试点工作, 实行对社区尤其是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实行建档随访、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及行为干预、心理疏导、合理用药等措施,应用社区干预的方法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干预。旨在更好改善病人服药的依从性、降低血压水平。

2.1 全社会关注

由医疗、科研为主向社区综合干预、防治为主转变,由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由专业部门参与向全社会参与转变,需要政府加大对慢性病干预在政策上的支持,尤其是报销政策的优惠,并得到社区领导重视,有居委会参与。

2.2 提高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项中国医疗卫生人员高血压防治观念和防治知识调查表明:1988年按部级专科、省部级、地县、乡村四个级别选取医疗卫生人员1609人,结果至少有33.1%的医疗卫生人员不知道抗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心血管事件,而选择血压140/90mmHg作为血压控制目标的占60.8%;几乎所有的医疗卫生人员没有危险分层的概念;正确选择高血压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标准的卫生人员仅占9.5%;自述对所有高血压患者建议非药物治疗的医疗卫生人员仅占34.5%。因此可见,我国各级医疗卫生人员是无论是对高血压的防治观念,还是在高血压检出、诊断、评估、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以及控制目标等方面的知识应努力跟上国际先进水平,才能具备应有的防治能力[2]。由政府主导,支持经费用于卫生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跟上国内外高血压诊疗的最新进展。

2.3 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

国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社区综合防治,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全人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指导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它强调医患合作、病友互助、患者及家属参与,可以弥补分级动态管理模式的不足,特别适合高血压的日常管理。

2.3.1 正确分级及建档 高血压分级标准可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制订的分级标准。1级: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mmHg;2级: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由社区医生对辖区内高血压患者进行正确分级管理,并建立“一册一卡” 动态管理档案,进行长期追踪,每个月至少上门随访一次,了解他们的血压监测情况、服药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并发症等,并做好登记,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和治疗指导,反馈的结果输入电脑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软件,并科学严谨地进行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分析。

2.3.2 健康教育内容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健康的饮食指导:高血压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习惯或膳食组成有密切关系,如钠摄入过多,钾和钙的摄入不足,热量过剩等,应以清淡、低脂、低胆固醇和低热量的食物为宜,强调低盐饮食,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食盐量在6g以下,而且要严格戒烟、限酒。

治疗依从性指导:要说服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并向患者详细说明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如在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要向患者强调高血压患者一般需要终身治疗,要按医嘱服药,服药要根据血压水平、季节、气候等情况随时调整剂量,调整药物剂量的原则应该是缓慢增减。提高患者的信心和依从性。

有益的运动指导:运动可以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而且对减轻体重、增强体力都很有帮助。但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体重的增加与高血压密切相关,肥胖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减轻体重也有利于血压的下降。

正确的心理指导: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焦虑和恐惧也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保持胸怀开阔、精神乐观,注意劳逸结合,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等。指导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正确面对生活挫折;做到积极乐观地对待人生。

【参考文献】

[1] 武爱娟.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9(12):58-59.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篇2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二级预防;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b)-040-02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其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我国脑出血占脑卒中的40%~50% ,是我国脑卒中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1]。根据国内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20/10万~180/10万,死亡率为60/10万~120/10万,每年新发病例130万~150万,每年死于中风者近100万,患病人数500~600万人[2]。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本研究从1999 年开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二级预防,包括健康教育、改良生活方式、规则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去除可能的诱因等方式。通过二级预防,脑出血患者再次出血、致残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神经外科1999 年1 月~2001 年6 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例275例,男154 例,女121例,年龄(58.1±7.1) 岁。随机分成二级预防组及对照组。二级预防组141 例,男75 例,女66 例,年龄(58±7) 岁;对照组134例,男79例,女55例,年龄(57.0±7.1) 岁。

1.2 方法

二级预防组由随访的医生、护士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高盐饮食,戒烟、酒,适当运动,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并要求每个月随访一次,严格控制血压,每周由护士电话随访一次以了解患者的服药和血压情况。对照组同样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改良的指导,但没有严格要求随访和控制血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2年来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统计患者血压控制、再次出血、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病死率等情况。

1.4 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的评价

采用ADL功能评定方法-Barthel指数(BI)对出院时和随访2年后评价,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上下楼梯、行走、轮椅转移、上厕所等项目,每项在60分以上者生活基本能自理,41~60分者生活需要帮助,≤40分者需要很大甚至完全需要帮助。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

两组血压控制、脑出血及死亡情况,见表1。出院时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的差异,通过实施二级预防,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有显著的差异(P<0.01)。说明了实施二级预防能促进患者的康复,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二级级预防是指有过一次急性脑出血的事件,为防止再次出血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重视二级预防并采取有效措施是减少脑出血再次出血发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唯一有效方法。众所周知,脑出血是一种复发性的疾病,但对脑出血的病因诱因不了解,对其防治存在一些误区,没有引起重视,造成了复发率和病死率升高。我们认为应该予以纠正,应让每一位患者及家属知道脑出血二级预防的具体方法。现介绍如下:

3.1 干预危险因素

高血压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本研究的临床资料显示,大多数脑出血的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死亡的病例大多是再次出血,原因是间断或不规则服用降血压药。根据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有78.05%高血压患者存在不遵医嘱服药的行为,其中自行停药致血压控制欠佳占22.76%,不按时服药者占34.98%,自行更换药物占20.33%[3]。其原因是患者对高血压病需要终身服药这一概念没有充分的认识,经一段时间服药后,血压已控制良好,也无自觉症状,即自行停药。另外,大多数患者不懂得一般血压昼夜波动的规律,不养成按时服药的习惯,由于不按时服药或服药不规则,导致血压波动大,未能定期到医院复诊及定时监测血压,加重靶器官的损害,导致脑出血或脑梗死。所以强调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应让其知道脑出血的病因及诱因,按时服药,定时监测血压及定时到医院复诊的重要性,使其能自觉遵医嘱。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及测压率。本研究结果显示,2年来,二级预防组血压控制较好,再次出血及病死率明显减少。这说明定时随访、监测血压是很重要。

3.2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脑出血二级预防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3.2.1 避免高盐饮食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能超过5 g,少吃油腻食物,少食动物的内脏,多吃复合糖类,如淀粉、标准面粉、玉米、小米、燕麦等植物纤维较多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胆固醇限制在300mg/d 以下。可多吃一些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含有较多的亚油酸,可增加微血管的弹性,预防血管破裂。高血压患者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1 g 为宜,例如:60 kg 体重的人,每天应吃60 g 蛋白质。其中植物蛋白应占50% ,最好用大豆蛋白。每周还应吃2~3 次鱼类蛋白质,可改善血管弹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钠排出,从而降低血压。平时还应多注意吃含酪氨酸丰富的食物,如去脂奶、酸牛奶、奶豆腐、海鱼等。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芋头、茄子、海带、莴笋、冬瓜、西瓜等,因钾盐能促使胆固醇的排泄,增加血管弹性。

3.2.2 纠正不良习惯与嗜好,戒烟、酒香烟中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增加体内交感物质释放,可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脂增高。吸烟可造成动脉壁氧含量不足,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研究表明,男性的吸烟率接近60%,饮酒率50%,吸烟会使脑出血危险增加1 倍 。一次醉酒或长期酗酒,都会增加脑出血的发生,所以应让患者了解其危险性。

3.2.3 适量运动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轻快的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每天至少30 min ,控制体重。对于高血压病,专家提出了“三个三”的健康处方:即三个半分钟、三个半小时和三杯水的方案。这“三个三”的实施,简单易行,行之有效,养成习惯,对高血压患者的带病延年大有禅益。①三个半分钟:夜间起床时,醒来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垂床沿半分钟,最后才下地活动。临床资料发现,脑血栓、脑溢血、心脏猝死等常发生在夜间。②三个半小时:早上走半小时;中午睡半小时;晚上散步半小时。世界卫生组织曾在国际睡眠会议上强调了午睡的好处,但午睡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特别提醒心脑血管患者步行运动要注意“三五七”:“三”是指每天要步行三千米以上,且保证30 min ,并坚持做到有恒、有度、过分激烈的运动对身体不利。“五”是指一星期要运动5 次以上。“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加年龄在170 次/min 左右。例如,50 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120 次/min(当然,身体极好者可达到190 次/min ;但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者不要超过150 次/min) 。这样中等量的运动能保持有氧代谢,而运动量过大,心率过快,不利于身体健康。③三杯水:早晨起床饮一杯温开水,晚上睡前饮一杯温开水,半夜醒来饮一杯温开水。因为早晨8:00~10:00 是血压高峰期,心脑血栓极易形成;早晨起床饮一杯水可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形成,另外还可起到通便的作用。夜间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睡前和半夜饮一杯水可稀释血液,但也不必刻意半夜饮水而影响了休息。

3.2.4 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及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忧虑、失眠,尤其是A型性格人(有时间紧迫感、竞争性强、易激动、缺乏耐心) ,情绪波动时可使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产生血压增高、脂类代谢紊乱等不良后果,尤其瞬时血压增高,常导致血管破裂出血。人们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A 型性格人更应当对心理调整,适当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缓解大脑的紧张状态,保持情绪稳定。

3.2.5 定时复查血脂和血糖血脂、血糖升高,使血压相应增高,控制血脂血糖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高血压脑出血虽然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通过二级预防,规范治疗,正确功能锻炼,严格调控血压,使缺损的神经功能早日康复,从而减少脑出血的复发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所以强调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必须掌握脑出血二级预防的方式,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认真做好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黄如训, 苏镇培. 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9,364.

[2]侯熙德. 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8.

[3]黄捷,陈燕.123例高血压患者不遵医服药原因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4(26):568.

(收稿日期:2007-11-25)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篇3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评估个人的脑梗死风险,而后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效的预防措施。

避开危险因素

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很多,有些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人过中年,脑梗死的风险会逐年增高)、性别(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病)、遗传等。

此外,有许多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与脑梗死的发病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颈动脉狭窄、冠心病、心房纤颤、肥胖等疾病以及吸烟、长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进行干预。

自我评估脑梗死发病风险

根据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澳大利亚脑基金会设计出脑梗死发病风险自评表,通过评分就能评估个人脑梗死发病风险。

积极预防

了解了自己的脑梗死发病风险,便可采取个体化的预防措施。

脑梗死的预防主要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针对未发生过脑卒中,但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消除危险因素是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二级预防主要针对已发生脑卒中的患者,特别是有过“小中风”的人,使其免于发生进一步的脑卒中。

即使脑梗死风险较小,也需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摄入有益健康的食物,如各种水果、蔬菜、谷物、脱脂或低脂奶制品、鱼类、禽肉、瘦肉、豆制品等。

减少肥肉、动物内脏、蛋黄、糖和盐的摄入。

减少饮酒。

保持热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维持18.5~24.9理想的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

对于吸烟者而言,脑梗死发病风险在戒烟2年后逐步降低,5年后才能达到普通人的水平,所以,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运动可以减少脑梗死的发生,每日快走50分钟,或跑步30分钟,每周不少于4天。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篇4

卒中复发风险高

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的和不可干预的这两种。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种族、家族史;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少动、肥胖、脂代谢异常、吸烟和高血压。刘教授说,“我们必须努力降低这些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控制血压、调脂、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控制血糖、戒烟、减肥、戒酒、合理饮食、适当活动等,这些都是患者需要采取的各类预防措施。”

为规范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和缺血性卒中预防,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颁布了《2010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和《2010中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二级预防是指防止卒中复发所采取的措施,这是临床医生重要的治疗目标之一。

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全面治疗包括:明确脑血管病患者,并进行治疗、康复,以减少疾病的复发、减少有创性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总体生存率。

刘鸣教授指出,临床上,降压药、他汀类降脂药和抗血小板药是卒中二级预防的三大基石,前两者是针对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抗血小板治疗历来是卒中二级预防的重中之重。如何针对不同的卒中患者给予最有效、最合理的抗血小板药物,是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如果胃肠不好的患者,还可以选择精确肠溶型药物,以降低药物对肠胃的损伤。

卒中患者治疗存在三大误区

临床上很多患者对卒中认识不够,往往存在一些治疗误区。临床上患者要注意二级预防治疗中容易存在的以下三个误区:

首先,对于卒中预防不重视,甚至对一些高危因素的预防不以为然,甚至更愿意用未经验证的保健品、偏方来代替医生开出的正规药物。殊不知卒中属于“争分夺秒”型的高危疾病,从而延误了宝贵的预防机会。

其次,很多患者不能坚持治疗。预防卒中一旦用药往往就是长期的,对于降压类药物及阿司匹林这类抗血小板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长期用药。有些人刚开始服药或住院期间还很规范,但时间一长就掉以轻心,往往停药后不久就又发生脑卒中。如果二级预防做得不好,从理论上讲,几乎每次复发的症状都要比前一次更严重。

最后,把预防完全寄托于药物上,而不配合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少动、精神紧张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治疗和预防有非常大的推进作用,所以,不要把治疗全部寄托于药物,而是要综合起来,在医生的指导下,健康生活,规范用药。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篇5

为适应新医改的需求,为高血压基层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基层卫生司支持下,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中国高血压联盟对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指南进行修汀,并更名为《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修订版)》。指南修订根据我国国情和高血压的特点,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遵循证据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力求简明扼要,便于基层操作。本文就《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更新和强调的要点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高血压的检出

加强血压测量,把高血压患者从人群中检测出来,提高高血压知晓率。

目前,仍以诊室血压作为高血压诊断的依据。有条件的应同时积极采用家庭血压或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家庭血压≥135/85 mmHg;动态血压白天≥135/85 mmHg,或24 h平均值≥130/80 mmHg为高血压诊断的阈值。因汞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应积极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合格的上臂式自动(电子)血压计。

高血压的治疗

综合评估后选择治疗措施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对患者要进行综合评估,根据心血管危险度来决定治疗措施。

治疗目标 高血压治疗的基本目标是血压达标,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总危险。

目标血压 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

血压达标的时间 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推荐尽早血压达标,并坚持长期达标。治疗2~4周,评估血压是否达标,如达标,则维持治疗;如未达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对治疗耐受性差或高龄老年人达标时间可适当延长。

坚持生活方式改善 长期坚持生活方式改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石,合理使用降压药是血压达标的关键,两者缺一不可。限盐是预防治疗高血压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初步诊断后,所有患者均立即采取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根据危险分层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高危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治疗;中危、低危患者可分别随访1个月、3个月,多次测量收缩压仍≥140和(或)舒张压≥90 mmHg,启动降压药治疗。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和危险程度,确定治疗方案。见图1。

五大类降压药及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的选择医生要掌握药物治疗的禁忌证和强适应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药;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比选择降压药的种类更重要。

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以下5类: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ARB)、噻嗪类利尿药(D)、B受体阻滞剂(BB)。5类降压药及固定低剂量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选择药物。如有必要,还可以选择a受体阻滞剂和其他降压药。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降压药的选择应考虑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合理和可持续治疗的原则。

血压达标的主要措施:尽量使用长效药,尽量使用联合治疗或复方制剂

①建议血压水平

高血压的随访管理

长期随访,了解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根据血压是否达标确定随访管理级别,推进社区规范化管理。血压达标者每3个月随访1次,未达标者每2~4周随访1次。血压未达标的,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可增加原用药的剂量,或加用小剂量其他种类降压药,或开始联合治疗或选用复方制剂。高血压分级随访管理内容见表1。

高血压管理时间较长且条件尚好的,且已经按《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指南》进行分层分级管理的(即高、中、低危分别进行每1、2、3个月随访1次),可继续执行。

高血压基层管理流程见图2。该流程既考虑到高血压患者的总心血管风险,有综合评估、综合干预的理念,又考虑到血压达标是治疗的基本目标,简化了随访程序。总体上有利于基层医生掌握高血压的管理流程。

加强高血压患者教育,注重管理

加强高血压患者教育,强调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鼓励开展家庭白测血压,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公众、高血压易患人群进行健康教育,预防或延缓高血压的发生。建议高血压患者用同际标准认证合格的上臂式自动血压计,定期进行家庭血压测量,有助于改善治疗依从性。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篇6

高血压因其有即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的特点,且易并发心、脑、肾病等严重疾病,因而成为慢性病防治的重点。为加强对高血压病人的管理,控制高血压的危害,我们于2001年开始对4个农村示范社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现对4年来的干预效果作一阶段性评估。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4个农村示范社区登记在册的高血压病人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现场调查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①问卷,询问患者一般情况、心血管病家族史、体力活动方式、吸烟史和相关疾病史等;②体检,测量身高、体重、血压;③实验室检测血糖、血脂。

1.2.2综合干预方法将1 040例高血压患者(男425例,女615例)的调查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建档。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方案[1],由市高血压防治专业技术人员对患者进行血压分级、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临床疾病分析、危险度分层及制订个体化干预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然后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医生,每3个月至少1次对患者进行血压和其他相关因素的监测,并根据具体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市专业人员负责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

1.2.3评估方法对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在血压控制率、血压水平、药物治疗率等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3质量控制

建立了总负责人-督导员-调查员三级现场监督机制;所有调查员进行了严格培训,包括问卷调查的培训,血压、身高、体重测量的培训,合格后方可参加调查。血压计、体重秤等仪器使用前均经计量认证合格。抽取10%的调查表进行复查,数据重复率达95%。调查表使用EpiData 3.02版软件进行平行双录入,并采用区间定值法和逻辑查错法进行错误数据的纠正,保证了资料录入的准确性。

2结果

2.1干预前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

干预前高血压患者中,有26.3%的人吸烟,有38.1%的人超重或肥胖,有2.9%的人患有糖尿病,有2.9%的人患有脑卒中,见表1。

2.2干预前高血压患者危险度分层

高血压患者危险度分层以中危为主,占42.6%,其次为低危(占23.0%)、高危(占21.5%),很高危最少,仅占12.9%,见表2。

2.3干预前后血压值变化情况

干预前、后的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别为149.2 mmHg、133.9 mmHg和88.9 mmHg、84.5mmHg,分别降低15.3 mmHg和4.4mmHg。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干预前后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t=25.02 和t=13.14 ,P

2.4干预前后血压分级情况

干预前、后血压控制率分别为16.4%和69.3%,控制率提高了3.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48 ,P

2.5干预前后服药情况

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规律服药率分别为65.7%和81.7%,规律服药率提高了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6 ,P

3讨论

国内外研究资料[2,3]表明,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率和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并降低脑卒中、冠心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调查结果表明,经过对我市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4年的综合干预,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血压控制率提高了3.2倍,平均血压降低了15.3/4.4mmHg,规律服药率提高了24.4%。说明在农村社区中,面对面广量大的高血压患者,只要认真落实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就能实现对高血压患者的有效管理,把高血压的危害控制到最低限度。

有效地进行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成为各地慢病防治工作的重点。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正在研究价效医学[4],即用最少的钱、最有效的方法治疗疾病。而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防治,正是价效医学的具体实践。社区医生与高血压病人接触最早、最多、最广泛,相互之间容易沟通,高血压一级、二级预防的成本效益最佳,这是高血压进行社区防治的一个最大的优势。目前我市农村社区开展高血压的综合防治,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一是防治经费明显不足,二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或技术水平不高,三是群众自我防护意识不强。为此,我们在启动农村高血压综合防治前,建立了市、镇、村三级高血压防治网络,对农村医务人员进行有关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强调对高血压患者的分级、分层综合管理,即首先对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再对每个患者进行血压分级、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临床疾病分析,然后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危险度分层及制订个体化干预方案。对中危且血压1级和低危的患者先尝试非药物治疗,包括多食含钾的蔬菜及水果、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措施。观察3~6个月后,视具体情况再决定是否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对高危和很高危的患者,须立即采取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综合措施。在整个干预过程中,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根据访视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用药,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倡导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冠心病、脑卒中等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

4参考文献

[1]张宇清,刘国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2):140-144.

[2]UK. Prospective and diabetes study group tigh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risk of macrovascular complication in type 2 diabetes; UKPDS 38[J].BMJ,1998,317:703.

[3]邱德星,周指明,文申根,等.高血压病的社区干预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3):516-518.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篇7

一我国高血管现状

高血压的特点是患病率较高, 并发症严重, 预防和治疗周期长等。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用药和预防措施很多, 而且是一种长期的治疗和预防过程。所以, 一旦患上高血压病,必须树立长期治疗和长期预防的思想, 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从专家多年的防治经验看, 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要长期坚持降压治疗, 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水平, 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社区护理工作可深入到病人家庭, 了解病人的病情, 对高血压病的康复及日常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经过坚持对高血压进行社区护理,有很好的成效。

中国总体来说是高盐饮食国家,特别是北方人、老年人饮食中含盐量高,盐负荷高,引起容量升高,高血压发生率随之升高,而且多是容量性高血压,低肾素水平的高血压。根据中国心血管病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2亿,并且成上涨的趋势。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者约300万人,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且可治疗的危险因素之一。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环节,也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开展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是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社区人群高血压的防治水平,普及健康意识,减缓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2]。

二如何开展社区护理

(1)首先,要做好防御工作。

1.一级防御。这主要是消除高血压的病因或患病因素来预防高血压。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防御高血压,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的发病率上升55%,所以人们生活要坚持健康生活。第一,要限制每天的摄盐量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即人群中盐摄入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人每天摄盐量不得超过6克,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6克不仅指食盐,还包括味精、酱油等含盐调料和食品中的盐量。第二,应该控制体重[3-5]。肥胖的人患有高血压的几率会大大提高,所以人们在生活中不要暴饮暴食,应该坚持散步。第三,应该每天做适量的运动。运动这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并能增强肌肉、防止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在另一方面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老人也可选择太极这类不太刺激的运动。社区工作人员可根据这些做出注意事项粘贴,提高居民的防护意识。

2.二级防御。这主要是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社区工作人员应培养居民时常在社区医院做检查的习惯,这有利于及时发现疾病,进而进行治疗。改变居民的旧观点,及时体检,坚持关注身体。

(2)重视护士在防御中的作用。社区应该招募合格的护士,他们能对高血压采取合理的防御措施,并且可以对高血压的病人给予及时的治疗,有利于最大程度上降低高血压对病人的伤害甚至死亡。

(3)注意革新健康教育观念。很多社区居民都有一种老观点,比较重视药物的作用,而不在于平时的保养。所以,社区护理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改变旧观念,强调改变生活方式的非药物治疗措施的重要性。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消除对身心不利的行为习惯,改变不健康心理状况,达到减少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的目的。

三如何做好高血压的社区护理

1.饮食护理。首先要控制盐量的摄取,吃过多的盐,可能导致高血压频发;另外应该低脂饮食,控制每日总热量。高血压病者应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少食多餐,多吃蔬菜和水果。

2.心理防护。病人应该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平和的心态,正确看待病情,不要时常生气,会导致血压升高,不利于病情好转。

3.药物护理。病人应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按时按量服药;另外合理使用降压药,不要随意服用降压药,可能会有副作用[6]。

4.健康教育。社区工作人员应该向病人宣传高血压的有关知识包括病因、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主要并发症及危害性,以提高病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了解。

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篇8

英国历史上首位女首相,在位11年,是20世纪任期最长的首相,打赢了马岛海战(英属福克兰群岛),重振了英国经济,就是这样一位响当当的“铁娘子”,却被中风永远地夺去了生命。4月8日早晨,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

中风,对每个人来说,就像梦魇一样。但尤其要警惕的是,中风距离我们非常近,它对我们的威胁甚至超过我们的想象。

据调查,随着北京人口的不断老龄化,目前脑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首都市民死因之首,到2009年为止,脑血管病占全部死亡比例达到27.53%,已经成为威胁北京市民健康名副其实的“头号杀手”。

所以,了解更多和中风相关的知识,可以使人们增加一些防范的措施。

中风的成因

急性脑血管病即脑卒中,又称中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拥军告诉记者,常见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其中缺血性中风是由于大脑的某一血管发生阻塞,造成脑缺血;而出血性中风通常称为脑溢血或者脑出血,它是由于脑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压迫了脑组织而发生的脑功能障碍。

目前在国际上,缺血性脑中风占到70%的比例,但是在我国,因为高血压患者较多,脑出血的病例占30%~40%。

中风有啥后遗症?

“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是人类三大致死性疾病之一。”王拥军说。

由于中风使脑组织受到损伤,所以脑中风后的病人可能会出现偏瘫、失语,以及像撒切尔夫人那样的记忆力衰退等后遗症。但多数情况下,脑中风后恢复正常比较难,主要是因为不管是脑梗死或是脑出血均会造成不同程度脑组织的坏死,这部分坏死的脑组织肯定是不能再生的,坏死越大,偏瘫越严重,恢复越难。

虽然通过康复训练,可以部分恢复身体功能,但是脑中风后的部分恢复主要是因为坏死部分周围的脑组织(半暗带)大致恢复后起的代偿作用。

什么导致中风?

一种疾病的发生并不是全无征兆的,“危险因素”是检验患病几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所占的危险因素越多,那么相应的患病几率也越大。

对于中风来说,它的危险因素分为两种。“一种是能改变的危险因素,另一类是不能改变的危险因素。”王拥军说,能够改变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血脂、嗜酒和药物滥用、肥胖、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只要认真对待就能防患于未然。同时,有些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是不能或不容易控制的,比如年龄、性别、种族、地理环境、遗传等因素。

中风要怎么预防?

上一篇:农村乡土文学范文 下一篇: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