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

时间:2023-10-07 20:32:00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篇1

企业的经营目的在于获取利润,发展自身经营和管理能力,并逐步壮大发展,创造更大的盈利。企业想要高效运转并获得可观收益,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其中财务风险意识尤其值得注意。根据复旦大学相关研究成果可知,在使用国际通用会计准则进行财务审计时,中国的上市公司78%存在财务问题,存在明显的财务风险。根据我国国情而降低标准,30%的上市公司财务问题仍然严重,可见我国企业财务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总体而言,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大。

企业财务风险较大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相关利益者,从财务数据中发掘出对企业财务风险有益的信息已成为许多企业面对的一个挑战。而数据挖掘技术有利于企业的财务诊断,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降低作用巨大,它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统计学及数据库的商业信息处理技术,从财务数据中提取提炼并自动进行分析,做出总结归纳,提出相关解决办法,从而帮助企业管理层做出市场战略策略,有效地降低其做出的战略的风险。财务数据是企业财务运行的基础,也是财务风险的来源之一,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财务数据进行诊断分析,能够从中找出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提出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措施以帮助企业稳步经营。近年来数据挖掘技术是数据库方面的研究热点,很多领域已经开始实际运用。

本文研究数据挖掘在财务诊断中的运用,主要研究数据挖掘技术在财务诊断、信息预警和财务诊断方案策划决策等三个过程中的应用,建立准确有效的数据模型来指导实际的财务工作,能够预测出企业财务风险程度并提出财务风险预警,便于企业及时地掌握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适时调整企业财务战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数据挖掘在财务诊断中的应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其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数据挖掘分析有关联分析、序列模式、聚类等方法,这方面的研究总体上成果丰硕。国外的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发展比较成熟,有大量财务风险方面的著作,其研究主要在于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国内的证券市场发展不成熟,缺乏理性的投资者,对数据挖掘分析方法研究少,主要集中在建立数学预测模型。

(一)国外研究现状 Beaver(1958)提出了单变量模型。他对80家经营公司进行一元判定预测,使用了 28 个财务比率作为变量。Altman(1968)在财务风险预警领域引入了多元线性判别方法,创立了 Z 值模型。Altman 、 Haldeman(1980)又提出了一种优于Z 模型的ZETA模型,其更能准确预测企业财务风险。Ohlson(1990)以95家经营失败的公司为基础,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财务预警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与企业财务风险紧密相关的因素有企业的规模大小、财务结构、经营绩效、流动性四个方面。Fyaber(1989)运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对银行的首次信用风险预测。Eichengreen(1998)研究表明财务模型研究有危机管理和财务危机预警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李一军、金世伟(2006)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使用KPI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进行相关分析,并在投资决策的制定时辅地使用到其研究结果。郭春阵(2005)运用三类挖掘分析方法――聚类、关联规则、决策树方法,综合分析,构建了财务报表分析模型。吕澄、易艳红(2006)研究数据挖掘在财务分析中的可行性,说明在财务分析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时,XBRL语言有着有效的作用。齐中华、黄丽娜(2010)使用EXCEL实现了模糊聚类的数据分析,运用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说明了数据挖掘在财务分析中有巨大作用。张星文、梁戈夫(2006)研究发现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进展很大,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已经使用到大量的模型,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logit回归模型等。冯征(2007)提出了基于智能计算机的数据挖掘方法,且可用于上市公司的财务预警。

三、应用数据挖掘的财务诊断体系

(一)应用数据挖掘的财务诊断体系流程 数据挖掘是基于财务比率分析、杜邦分析等模型运用于财务分析、预警及决策中,并进行财务诊断。故财务诊断不仅是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从系统的角度可以将财务诊断分为诊断数据系统、财务专项判断、财务预警系统、财务决策系统四个部分。

财务诊断系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数据收集阶段、分析诊断阶段、形成报告阶段。图1为应用数据挖掘的财务诊断模式及流程示意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数据收集阶段包括收集非财务辅助数据、三大报表数据、财务指标数据。XBRL具有实时标准性,可以有效减少录入转换时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可以更高效地诠释数据的内容及意义,提高了财务诊断的效率及精确度。分析诊断阶段主要是将收集的数据进行专项判断,通过XBRL与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再进行财务诊断并作出财务预警和决策。在此阶段,对目标公司采用遗传算法、回归模型等进行建模,需要选择决策树方法、关联分析等,高效简单地完成数据分析。考虑到了影响企业财务的各种因素,故保证了分析结果具有完整性、实效性。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缜密分析便可形成财务诊断决策报告,并将报告方案提交到经营管理系统。决策报告涵盖了数据挖掘的主要判断信息,综合考虑到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并通过发现企业现状问题形成解决方案,为企业经营提供了方便。

(二)应用数据挖掘的财务诊断指标体系 财务指标体系需要将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结合起来考虑,进行定性分析及定量分析来完成企业财务诊断指标的设计。在财务诊断体系中,财务指标体系构建必不可缺,有效的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为数据挖掘系统提供了依据。整个诊断体系覆盖以下几方面:

(1)内部环境:包括一系列的定性指标,有员工素质(如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工作环境(主要对员工满意度、员工忠诚度方面考察)、内部控制(包括内部控制组织、内部控制有效性等),通过考察内部环境说明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

(2)外部环境:包括定性指标经营环境(如经济政策、法律制度、行业发展前景、金融环境等),从宏观角度考察企业经营所面对的外部环境状况。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定量指标,包括产品市场(如市场占有率、产品销售利润率、客户满意度等)、社会效益(包括贷款履约率、环境保护指数、合同履约率),定量评定企业的销售情况和经营业绩。

(3)财务活动:主要包括筹资活动(有财务风险、支付能力、资本结构、资本成本等)、投资活动(包括投资收益、投资风险、资产利用率等)、经营活动(如盈利能力、经营风险、资产营运能力等)、分配活动(如股利支付率、自由资产增长率、资本金增长率)等定量指标,有效地考虑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效益及存在的财务风险。

财务指标的获取较为容易,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及风险水平,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水平及竞争力。故选取财务指标需要考虑可操作性、全面性、灵敏性、协调性、相关性、可比性六大原则,如此分析的结果才有助于企业做出合理的投融资决策。

四、实例分析

本文以GA房地产公司为例,进行财务诊断中的数据挖掘演示。GA公司是一家上市多年的以房地产为主业的综合性集团公司,主营业务有房地产开发与运营、建材装饰、建筑施工、物业管理、房地产咨询等。对GA公司进行财务诊断的目标首先是确定其经营现状及风险程度,其次是对其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数据收集 本文利用XBRL语言对GA公司2002年至2012年期间的半年报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和筛选,并将其中相关性较高和负相关的财务指标剔除,如流动比率、资产收益率等,以避免信息重叠影响准确性,保留下来十七项财务指标构成GA公司财务诊断的指标体系,节选部分如表1:

(二)分析诊断

第一步,聚类分析。结合前述研究基础,因GA公司数据量相对较少,本文采用较为快速、适合混合字段和数据集合的两步聚类方法进行分析,按GA公司的发展阶段划分聚类,设定聚类数最小为2,最大为15,根据处理数据和GA公司经营管理信息划分出2002年至2007年和2008年至2012年两个聚类。建立两步聚类模型。

第二步,财务初评。初步判断GA公司目前财务状况比较稳定,可通过投融资加快企业发展。模型数据显示对GA公司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主要有固定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存货流动负债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本充足率、净资产收益率和债务资本比率。

第三步,财务预警诊断。首先,确定对GA公司进行数据挖掘的目标需求为识别其经营财务状况。2002年至2012年筛选出的共21组数据、17项指标进行分析,识别出财务状况良好的年份和它们的经营财务特征,如该年的盈利能力如何,现金流如何等。其次,选择Clementinel软件将以上数据输入模型,运用决策树规则对目标变量――各年的财务状况进行数据挖掘。

本文采用经典的财务预警模型――Z值模型作为财务状况综合评分的依据。鉴于数据有限,本文将Z模型据经验值加以划分:

Z>300,充盈,财务状况良好;180

根据以上设定,得到各年财务状况评分表如下:

在对数据预处理的阶段,要注意将字段预先进行选项设置,以便于数据分析的导入与输出。之后还需要对字段进行实例化,使字段的取值和类型皆直观可见,便于分析结果的应用。

第四步,建模分析。鉴于GA公司数据有限,在分析设置时需选择“使用推进”和“交互验证”,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然后建立C5.0预警诊断模型。运行模型决策树显示的结果,将根据Z值评分设置的危险、困境和正常三类状况进行了分类,

首先按照第一重要字段即带来最大信息增益的“每股收益”字段分为两个节点,经不同规则路径显示数据。在数据重叠部分,又经次重要字段“固定资产周转率”进一步分析确定,最终达到100%准确度的分析结果。另外还可导出散点图更直观地对比这两个指标对GA公司财务状况的贡献程度。

第五步,结果应用。以上结果可知GA公司应在财务管理中注重每股收益的管理,积极通过融资等方式提升税后利润,提升股东所有者权益。GA公司固定资产以实物为主,因此变动幅度不会很大,以维持现状为主即可。

(三)决策诊断 依据以上分析结果,以下对GA公司融资决策加以诊断分析。本文将运用关联规则当中的财务决策分析理论,使用Clementinel 2.0的Apriori算法生成频繁项集,再据此生成关联规则。本文自两大证交所数据及调研样本中选取30家与GA公司主要财务指标类似的成功融资公司作为关联分析的样本集,汇总出7种可选融资渠道项集,分别是:

30家样本公司的融资偏好如下表4:

融资分析中的数据处理与前类似,需要根据“类型”节点进行实例化处理。本文按T/F的二分类变量设置类型,建立Apriori运算模型。为保障运行结果的有效性与代表性,将最小置信度设为50%,支持度为10%运行模型,步骤同上。运行结果对适合GA公司的成功率较高的一种、两种及三种融资渠道给出多种最优组合方案,为GA公司融资活动提供了数据指导。

(四)提交报告 最后,在上述预警诊断与决策诊断的基础上,形成预警环节与决策环节的结论性诊断报告,提交给管理者作为管理决策的重要财务依据。同时,要不断对上述分析进行后续的跟踪反馈与调整。

参考文献:

[1]赵春:《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预警研究》,《中国投资》2012年第5期。

[2]林小菊:《中小企业财务诊断分析系统设计》,《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年第8期。

[3]韦伟:《汽车故障诊断数据挖掘模型的研究》,《金融会计》2011年第7期。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篇2

【关键词】供应链 中小企业 信用道德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但是商业银行在面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时候,因为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贷款特点、银行风险和成本等原因,银行对中小企业实施了信贷约束。如何解除银行对中小企业实施的信贷约束,对中小企业的成长,乃至我国经济的未来持续增长都至关重要。为此,政府、学术界、企业和银行等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从金融制度、企业自身、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见解,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供应链为切入点,在对供应链融资的模式和机理进行研究,并根据供应链的特点完善银行的信用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有效的决策上的帮助,进而达到弱化银行对中小企业授信的限制,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目的。

一、供应链融资模式概述

供应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网络结构,每一个企业都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上下级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的紧密合作关系,任何节点企业都是供应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供应链融资的核心理念是银行对有供应链合作背景的中小企业信用的重新定位和合理评价。银行通过借助供应链中与中小企业有业务合作关系的大企业或者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群的整体来提升中小企业信用,共同分担贷款风险。简单地说,如果一家企业自身的实力和规模达不到传统的信贷准入标准,而其所在供应链的实力较强,该企业与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贸易背景真实稳定,这家企业就可以获得银行相应的信贷支持。供应链融资降低中小企业贷款的准入门槛,帮助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融资。在基于供应链金融下,银行可以采用新的措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降低一定的贷款准入的标准。银行通常会对相关企业的真实情况进行调查,并对企业的信用历史进行分析,通过对企业贷款的资金进行一定的运作,用来保证企业在实现资金回收之后归还给银行,从而控制企业的贷款风险。而由于部分的中小企业不能满足银行的贷款标准,所以这些企业在进行贷款时候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障碍。这些企业可以凭借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真实贸易背景来获得贷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其资金需求,解决了其贷款难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决定了融资难现状,而决定企业信用等级的因素,除了自身因素外,还包括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因此,提高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一方面要靠中小企业自身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改善企业的信用状况;另一方面也需要一套科学的评级体系,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与资信状况做出公正评价,避免低估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加剧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初步建立了信用评价体制,主要是利用数据分析系统对企业历史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信贷人员的调查意见对借款企业进行信用评估。但与国外先进的银行相比,我国银行内部评级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供应链融资的出现,为中小企业融资找到新的途径,但针对供应链融资的特点,传统的商业银行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两方面不足:一、只是简单地以单个企业为评估对象,没有把供应链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纳入评价范围,不能达到全面、有效评价信用的目的;二、在对企业的指标进行选取的时候,主要是面向企业的财务指标方面。事实上企业的财务指标可以将企业的运营的情况和对银行贷款的还款的实力。但是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进行分析的时候,由于很多中小企业财务状况并不是非常的清晰,所以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财务评价。

财务指标比较具体、直观,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状况等指标,主要是依据这些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评价。因此,根据财务的信息进行评价是对于企业进行了解的必要步骤,也是评价企业信用状况的重要根据。目前,财务信息分析是各个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信息分析方法。本文是在供应链融资的背景下,从供应链视角出发,选取非财务指标,建立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作为传统财务指标评价的补充,依此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企业信用评价

本文综合国内外非财务信用评价的研究成果,并征询了多位有供应链融资经验的银行专家的意见,从三个角度选取影响企业信用的指标,即借款企业角度、供应链角度、企业外部环境角度。

企业基本信息主要是考察企业的管理水平、注册信息和历史信用记录等方面。其中,企业的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未来可能的经营状况,因此在对企业信用进行评估时,应该考虑管理水平的影响。对中小企业来讲,决定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人,因此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两个方面。通常,企业管理层素质越高、员工素质越高、人员越稳定、组织制度越完善,则企业管理水平越高,企业的信用风险越低。

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时,应更重视的是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是决定企业未来经营状况的能力,只有发展能力强的企业才能保证持续的盈利能力和较低的违约风险,并努力改善其信用水平。影响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包括销售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增长率。

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模式,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难的困境,是因为稳固的供应链合作关系会放大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使本来达不到银行授信标准的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在对供应链融资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时,中小企业所处的供应链的整体状况对中小企业的信用将对评价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该从供应链角度选取部分指标,作为评价体系重要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夏立明, 边亚男,宗恒恒.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 2013,(10).

[2]张垚.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研究[J].中国外资, 2013,(6).

[3]曹文彬,马翠香.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 2013, (3).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篇3

关键词:冬奥会;京津冀;张家口;财经领域;数学素质

在2022年奥林匹克冬季奥运会的大机遇下,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张家口的财经领域发展势头也稳步上升,无论是金融业还是会计统计等其他财经行业人才需求也在增大,在一些财经岗位对人才的数学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以后的财经人才培养中应注重数学素质的培养,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下面以金融业为例阐述张家口财经领域的发展现状,金融业对张家口市的经济起到了强劲的支撑作用。2014年,全市金融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87.3亿元,实现利润42.4亿元,分别较2011年增长39.6%和30.1%,年均增长8.7%和6.8%;2015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增速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2016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各类保险公司的营业收入都比2015年大幅度提高,与之相对应的是各银行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及从业人员近几年都有不同程度增加。以下为2013年金融业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数据:2013年末,全市共有金融业企业法人单位73个,从业人员17663人,分别比2008年末增长4.3%和15.1%(详见表1)。保险业不包括与保险机构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签订委托协议的保险业从业人员人数。而在近几年银行类金融机构逐步涌入市区和各县,全市现有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及张家口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及各小型信贷机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全市保险机构也从2013年的27家到2016年的39家,从业人数需求量也随之大幅度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审计、税收行业等财经领域人才需求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在这些财经人才中,有一些岗位需要他们具备高的数学素质,有敏感的数学感知能力,有比较强的数学运算能力,有比较高的数据处理能力等。但通过调查发现,有一些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岗位的需要,例如:保险精算,投资理财,会计核算,金融风险管理等岗位需要数学素质要求较高,虽然有些岗位对这些人才的需要量并不多,通过对部分财经领域人才和张家口地区中高职、本科财经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现阶段张家口地区从事财经领域人才还处于数学能力较弱的阶段,张家口各院校对财经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也不够重视,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对于财经素质与数学素质综合人才还需要一定的培养策略。下面就不同岗位层次分三个层面分析财经人才数学素质培养策略,一是针对基本岗位的中高职财经领域人才数学素质培养,二是针对发展岗位的本科院校财经人才数学素质培养,三是针对高端科研岗位的研究生财经人才数学素质的培养。三类岗位,三个择业群体都需要具备不同程度的数学素质,他们都应该是同时具备数学素质与财经素质于一体的人才,才能满足岗位需要。对于中职财经类专业学生,将来面临的岗位基本是出纳会计、银行出纳、保险出纳、简单统计岗位等,此类岗位,只需要有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对数字的高度敏感感知力,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课程设置等需要基本的中高职数学教材即可。对于中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来说,他们数学基础差,学习兴趣低,非智力因素影响也比较多。因此现阶段中高职财经专业的数学课程的定位低,导致培养出的财经人才数学素质普遍较低。在以后的教育中,应围绕专业特色与学生现状的综合情况,在教学内容和模式上加以改革:学校数学教师通过对本地区的人才目标需要对教材进行选择、开发、整合、拓展等,突出数学与专业的有机结合,突出数学运算功能的培养,转变教学方式、手段、教学观念,关注学生心理因素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对现行课程的不足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行专项运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和心理品质,才能满足财经岗位人才对数字的准确要求,才能培养出认真负责、严于律己、规范求实的工作态度,也能满足岗位素质要求。对于本科院校的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他们面对的是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理财师、银行后台数据库管理、统计数据处理、税务核算等发展岗位,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分析财务的能力,注重数学和统计学在财经领域的应用。本科院校培养人才应根据专业的侧重点,做好高等代数、数学分析、数学建模等数学课程与会计学、保险学、金融数学、金融学等专业课的课程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在本科类财经专业学生虽然学习到了专业知识、数学基础知识,但结合力度不够,数学建模应用不多。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通过对学生数学计算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数值计算、建模技巧及数据分析能力,通过个案研究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效能评价,通过和社会金融机构、财务公司、税务所等财经行业部门协作办学模式,促进学生在专业创新中,提高财经与数学的综合素质能力。对于财经专业研究生,他们就业面对的是保险精算、财务报表分析、金融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等研究型岗位,因此对他们的财经素养及数学素养的都非常高。研究生课程开设最优经济控制、金融证券、金融数学等理论课程,应抓好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重视金融数学的教学,用数学分析,帮助经济决策和金融衍生产品开发等。建立保险精算、金融工程、经济数学模拟、数学建模等实验室,重点研发金融数学、企业债券、保险精算等最优控制等方面的财经领域研究成果,培养高水平财经素质与数学素质的研究型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济背景下,张家口市财经领域也在稳步发展,虽然数学不是万能的,但财经领域离开数学是万万不能的,数学工具是一种分析工具,张家口市财经领域需要数学素养高的财经人才,张家口市各中高职、本科院校、研究生学院都应该做好财经人才数学素质的培养方案,为张家口市,乃至京津冀圈培养出数学素质高的财经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永辉,沈春根,杨青冀.第六届全国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学科建设与学术研讨会"综述[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3(3).

[2]李敏延,张力.财经院校金融数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

[3]朱小虎,杨玉冬,陆璟.上海学生的财经素养表现及影响因素[J].比较教育研究.2015(6).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篇4

关键词:财商;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2

一、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财商的现状

财商,最早是在美国作家罗伯特.清崎所著的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中提出,解释为金融智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财商一词在公众视野中频频出现。一个人的财商是个人在市场经济中对财富的认知、获取和管理的表现,所以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对财商的教育。但通过《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金融类与理财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实训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组前期调研发现,作为我国将来市场经济发展接班人的大学生们,其财商素养却令人堪忧。

2013年3月13日,我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提及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开创新型的金融模式,表示支持以科技促进金融发展,央行会对当前的互联网金融探索给予支持。自此,掀起了金融改革的狂风,各种模式P2P平台、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新型网络小额贷款平台等互联网金融平台如雨后春笋纷纷上市,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门槛较低,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丰富的投资和资金需求渠道,增加了参与者的可支配收入,颇受民众青睐,但由于市场监管的改革没有及时跟上金融的创新发展,使得市场风险不断累积和涌现。

这些平台产品良莠不齐,新闻中频频出现在校大学生被不良互联网金融平台骗贷的现象,尤其是在2016年出现的大量校园贷、“裸贷”现象,不仅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还对他们的家庭造成了的伤害,影响深远,也引起了网友的大讨论,这充分显示出在校大学生金融知识的匮乏和财商教育的缺失。

鉴于此,课题组对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及周边兄弟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发出了5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00份,有效率达100%,根据问卷调查内容分析,了解到了目前在校大学生的财商现状:

首先,针对目前市场上主流金融产品,在校大学生有所耳闻或参与,但对这些金融产品的实质、风险管理了解的学生只在少数。

问卷调查中有60%的在校大学生对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各种“宝宝”类理财产品、P2P及网络贷等有所耳闻,部分学生参与到了“余额宝”的投资中;20%的学生家长有参与过P2P、网络贷等的经历,且父母们在参与过程中最关注的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收益率和贷款利息,从而也深度影响了学生们对这些平台的关注点。但在校大学生们对“宝宝”类理财产品、P2P平台理财产品及网络贷等的资金来源和管理模式、投资方向、运作模式,以及可能带来的本金和收益的损失均不甚了解,对互联网金融平台可能带来的风险毫无意识。

其次,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投资理财意识薄弱。90%学生的零花钱来自于父母,64%的学生会将每个月的零花钱花光,他们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投资理财规划意识,没有考虑过将多余的零花钱存起来或用于理财规划,以增加自身的可支配收入。36%学生每个月会将生活费余下一部分,存在银行卡里面,或者存入“余额宝”。

二、造成在校大学生财商现状的原因分析

我们对网络上的新闻报告和回收的调查问卷做了深入分析,对造成大学生财商素养匮乏,理财安全意识薄弱,互联网金融安全认知不足的原因做出了如下分析。

(一)金融市场监管与发展不匹配,在校大学生对新型金融产品认识偏颇。

当前金融市场创新发展快速,在校大学生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普适性的财商教育,所以很难透过表象看本质,对于很多金融现象、金融活动的理解存在偏差和误区。

自2014年来大量的P2P平台跑路等,3M平台等庞氏骗局平台频繁出现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套住了大量的参与者,可在高收益率的诱惑下,更多的参与者们前仆后继。由于网络的快速传播以及在校大学生对网络的粘度,这种追求高收益而忽略投资风险的偏颇认识在在校大学生中风靡开来。部分有富余零花钱的学生纷纷参与其中,甚至不惜借款投资。当风险来临时,有些人侥幸逃脱,也有人被困其中,社会催债者频繁出入校园中,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在校大学生缺乏基础系统的财商教育

从家庭方面来说,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身处在一种缺乏正常财商氛围的环境中。

例如,在对四川华新职业学院的学生调查时,了解到有27%学生家庭成员积极的参与了P2P等各种平台的投融资,金额不等,甚至有学生父母参与了3M平台的投资,3M网站曾因资金链和监管等原因一度停运后复运,但并未引起学生家长对风险的警惕,甚至带领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其中。此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很容易形成对金融产品片面追求高收益,而无视风险管理的意识。在参与互联网金融投融资过程中,这些学生并未真正的去了解这些金融产品的运作流程,而只会一味的比较哪种金融产品收益率高,就投哪种金融产品。

而另外73%学生父母投资理财意识趋于保守,家庭资产大部分躺在银行存款上,或对投资理财完全没有认识,觉得是空泛的东西,或认为投资理财风险太高,视金融产品为洪水猛兽,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学生片面的财商意识。在对这些学生调查交谈中,当问及是否有理财想法时,他们的答案可以归纳为投资理财会造成较大亏损,所以家长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亦或是家中没有理财环境,所以也没有意识去了解投资理财方面的信息。

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对在校大学生的财商教育设计也不够系统和完整,也是造成学生的财商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大学教育中各专业分类细致,除了经管类专业教学中会涉及到基础的经济金融知识外,其他专业的学生除非特别感兴趣去旁听,一般很难了解到基础的经济金融类知识。此外,校园内对经济金融类的宣传媒介也缺乏,校园橱窗、广播电台、户外广告牌中很少出现金融投资和风险的教育。亩导致大部分学生不了解货币的运动和其增值的原理,不了解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不了解金融机构的经营原理,不了解金融产品的运作流程,随时暴露在金融风险中。

三、大学教育中提升在校大学生财商的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课题组基于教学改革的目标,提出了提升在校大学生财商的建议:

(一)学校应拓宽在校大学生财商教育的渠道

1.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增加普惠财商教育

各学校应该拓宽在校大学生财商教育的渠道,可以在学校开展普惠金融知识教育的讲座、交流会或公益宣传活动等。

在校大学生课余时间丰富,除了开展经济金融方面的全校性公选课外,学校的各种机构团体还可以为学生开展普惠金融知识教育的讲座和交流会,邀请相关金融机构的专家、金融企业工作人员莅临学校,通过实际案例讲解与理论相结合,为学生介绍金融市场基本运作方式和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区域内的兄弟院校也可以通过开展跨校区的金融类公选课,既节约学校教学成本,也可以强化学生中间的交流和影响。

多次的讲座和交流会,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化基础的经济金融知识,拓展视野,辨别真伪,提升风险管理意识,提高财商,还可以让学生对社会有更多的认识和接触,避免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

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投资理财类竞赛活动,例如金融小知识竞赛,辩论赛,“大富翁现金流游戏”等等,通过各种活动提升在校大学生的财商意识,营造端正的金融氛围。

2.校园内创建普惠财商教育的硬件条件

目前,各大学有较多的宣传媒介,学校应该利用各宣传媒介,通过财商教育的硬件建设,创建端正的财商氛围。学校可以利用校园橱窗文化专栏、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户外广告牌等硬件设施,开设普惠财商知识和投资者风险教育专栏,并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实时更新,使学生在畅游校园时,也能感知财商教育的氛围。

(二)加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育,以点带面,提升整体学生财商素养

1.加大专业实践开展,丰富专业实践方式

在专业教育尤其经管类专业中,建议深化实践教学,丰富专业实践活动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升学生整体的财商素养。以四川华新职业学院证券与期货专业为例,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践教学串联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为更好的开展财商教育,系部架设了金融类专业的“金融综合实训平台”,并开辟了“财商教育”专栏,凡在校学生均可随时登录校园网浏览该专栏。在“财商教育”专栏通过多种形式,视频、ppt、文字、新闻链接及财商小游戏等形式开展,既能吸引学生参与,深化学生的金融专业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财商,形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2.开展校企合作,深化财商教育

此外还可以通过校企活动的开展,深化财商教育。仍以四川华新职业学院为例,证券与期货专业的人才培养通过和知名金融企业校企合作,_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受益匪浅。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证券与期货专业学生建立了“金融服务社团”,以社团为基础,邀请校企合作的证券、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来为学生组织交流会,让学生了解金融企业的运作及最新的金融产品创新、发展及监管,与未来就业岗位接轨,并为学生讲解适合大学生的金融产品,提升学生的投资理财意识。

另外,证券、保险公司的专业人员还带领学生在校外开展“金融投资知识送温暖”、“投资风险管理轻松辨”等等活动,为其他专业学生及周边社区群众提供财商教育,既在校园内起到了带头作用,也体现了社团服务社会的功能。

在课余时间,校企合作的金融机构还组织学生前往证券、保险公司参观学习,除了了解未来就业岗位的工作状况,还开展投资者风险教育,让学生对金融市场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薛B,李雅柳.高校学生的财商教育研究[J].商业经济,2014.

[2]邹晓涓,严飞.大学生投资理财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4.

[3]王彦梅.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及财商教育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作者简介:刘 琛(1982-),女,湖北荆门人,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硕士,理财规划师,主要从事金融与证券研究。

邓先春(1982-),男,四川成都人,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研究。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篇5

关键词:财政金融协同;融资约束;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517(2021)06-0039-13

DOI:10.16620/j.cnki.jrjy.2021.06.004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党的五中全会中提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财政SBYFuPh3+/MjCT+OuyVBnf3oG0SB44EcSxqO59oOXdo=与金融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两大动力,两个体系的协同配合在助力我国弱势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强大动力。虽然财政服务与金融服务有各自的发展模式,但两个体系的失衡容易降低社会REvG7Aa+W7IMG5XPxKdbxHFmKstg1bQ5GG1UYY7ggSU=整体福利水平[1]。为了顺应全球形势的变化,提升大国的治理能力,从整体性的角度来说必须加强财政金融服务的协调运作。通过两体系间的配合以规避各自的短板,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协同作用。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水平发展、供给侧结构向更合理的水平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小企业不仅为就业贡献较大力量,并且充分发挥鲶鱼效应推动市场化发展,激发各经济主体的创新动力。目前,中小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比重超过90%,在助力我国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展现强大实力,覆盖了我国超过半数的税收、GDP贡献。2020年的疫情爆发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加深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步伐走得更加艰难。促进财政金融协同服务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助力优质中小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培养新动力,是新发展时展的主题任务。结合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状况,促进财政金融发挥协同作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融资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学术界关于融资约束的话题层出不穷,对于融资约束的定义主要从内外融资成本、现金流、金融机构供给等方面进行讨论。王凤荣等(2019)认为,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成本的差额占比越大的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高[2]。姚耀军等(2015)认为,由于外部融资成本高,使得企业更多运用内部资金进行投资,即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与企业融资约束呈正相关关系[3]。胡乃武等(2006)从供给方的金融机构进行分析,认为传统金融产品无法满足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金融机构应该考察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创新金融产品[4]。国内外学者关于融资约束测度主要运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模型、投资-现金流敏感模型、综合财务加权指标构建指数。Fazzari等(1988)运用投资-现金流敏感模型与现金-现金流敏感模型将投资行为与现金储备与企业内部现金流进行关联,认为融资约束越高投资产生的现金流就会越敏感,且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时,为了保证后续投资会保有现金储备[5]。

如何通过金融手段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总结现有文献观点,可以发现近年来从供应链金融、数字化金融、普惠金融、政府关联等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方法的研究较多。刘兢轶等(2019)表示供应链金融可通过核心企业带动产业链的发展,并通过第三方物流以及科技手段缓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纾困科技型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境[6]。鲍长生(2020)研究发现由于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在融资市场中的能力不对称导致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缓解效应不够明显[7]。张磊等(2020)通过理论分析研究认为数字化金融可以通过三方面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从供给侧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数字化手段缓解信息不对称;通过智能风控机制激励中小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违约风险[8]。

但金融体系的逐利性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就需要财政服务在福利性方面发挥比较优势。关于财政金融协同纾困中小企业的影响研究主要从财政税收、体系配合、地方政府介入等角度进行分析。王春元等(2020)研究发现通过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且两者具有较好的互动作用[9]。张林等(2019)实证研究发现加强财政、信贷和保险三者之间的协同配合有利于提高农村产业融合效率[10]。黄达(1995)从宏观层面配置资金的角度来分析认为当下的财政、金融和国有企业之间的不协调性,要求政府统筹协调三个主体,使其发挥最大能动力[11]。王聚伟(2013)从财政金融角度分析得出纾困中小企业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融资环境的优化完善,可以通过降低且税负,充分发挥财政服务雪中送炭与金融服务锦上添花的作用,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增强中小企业内生动力,形成中小企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12]。盛虎等(2020)发现不断扩张的地方政府债务占用了部分中小银行的信贷资源,对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使用产生影响,挤占中小企业资源,抑制了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助力[13]。王凤荣等(2019)分析经济换挡期前后,由于政府行为导致中小企业从中小金融机构处获得资源的能力受到约束,导致在地方政府介入浅的地区以及民营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加显著[2]。吴胜泽等(2020)从广西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财政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及影响路径进行阐述,汲取国内外优良经验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启示进行理论分析[14]。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财政金融协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主要以理论分析为主,较少有学者通过数据模型分析财政金融协同对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水平效果;二是多数学者从单一指标体系研究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缺乏两个体系协同的构建研究。三是分析多为财政、金融、中小企业中两两之间的关系,缺少对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机制分析。财政金融协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路径具体可以分为三步:一是政府通过间接手段,向金融机构进行财政补贴从而减少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二是通过直接手段减轻中小企业进行税负压力;三是通过成立地方政府性基金,配合金融市场运作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助力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尝试以下三点创新:第一,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指标体系研究不同地区财政金融的协同效果;第二,收集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宏观数据定量分析财政金融协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第三,将研究样本分区域、分性质进行异质性分析。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财政金融协同是我国经济转型期的重点关注问题。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各个体系的协同产生了更高的目标水平。财政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两个支柱,虽然有各自的运行机制但是如果二者各行其是,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治理的效率。我国财政金融服DP8e7SJG3NbsRKJqfJc4YQ==务覆盖的领域持续扩展,从1990年后我国财政政策多以支持农业以及国有企业发展到2000年后财政政策支持教育领域、农业农村、医疗环卫、科技产业等,2010年后更是新增文化领域、小微企业融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等服务领域。金融也从单一的存贷业务向逐渐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目标转变: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服务。财政主要体现在国家分配,作为风向标体现着经济中的重点问题,引导资金流向有需要的弱势产业,且由政府直接为企业提供贷款补助以及间接降低企业税负对增加企业的可用资金提供支持。金融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完善信用评级体系为中小企业增信,并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随着税收的积累,财政收入不断扩大,充裕社会财富从财政支出流向各经济主体,经过各经济主体的行为进入金融体系;财政收支规模的扩大有利于金融资金的积累,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良的融资环境,优质的税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支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构成了财政与金融的良性循环。且国债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的依存关系要求金融服务和财政服务相互协同配合,而二者的失衡必然影响社会福利的增加。财政金融服务协同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路径如图1所示。

财政金融协同通过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提高透明度的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纾困弱势产业。首先,在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下,通过金融服务助力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一方面,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同时,国有企业由于性质的特殊性,具有较好的信用,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资源支持,但有可能导致非国有企业的资源出现被挤占的现象[15]。另一方面,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下,有利于推进“政府+银行+保险”的信用担保体系,通过优化保险市场,创新增信产品,引入各金融机构,拓宽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补充渠道,增强担保体系的资本实力[16]。并且,通过政府的激励行为,优化企业的外源融资环境,引导金融资源流向高质量中小企业,提高了中小企业资金获取能力,提升了财政服务与金融服务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优化中小企业通过信贷市场获得资金的路径。其次,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金融机构会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信用等级更高的政府债券,从而降低中小企业信贷资源获得性。再者,地方税收压力的降低,一方面可以直接作用于中小企业,缓解中小企业的财务压力,从而缓解中小企的融资约束;另一方面,缓解了金融机构的税收压力,改善了金融机构的“惜贷”现象,从而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财政作为金融的引航标,金融体系反向扩充了政府的资金渠道,二者协同共同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1。

H1:财政金融协同在助力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资金的获取、担保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依据吴莉昀等(2019)的研究将中小企业分为国有中小企业与非国有中小企业进行异质性分析[17],研究结论表明国有中小企业由国家出资并担保,故其融资能力较强,融资约束程度较低,因此在财政服务和金融服务的援助下,非国有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比国有中小企业得到了更优的改善效果。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2。

H2:财政金融协同对非国有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显著于国有中小企业。

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状况呈现出沿海地区优于内陆地区,根据沿海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区域分为发展状况优良的东部地区、中部经济发展次优区域以及西部经济发展状况欠优区域。张浩然等(2016)发现金融资源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分配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18]。林小玲(2019)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相较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的银行体系,保险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19],因此,中西部企业的外源融资具有渠道窄、获得资金成本高等特点,且中西部地区通过财政手段可以撬动的社会资本相对较少,故中西部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更深。无论是金融水平的发展程度还是财政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对区域产生的影响都会对不同经济发展特征的地区产生不同的影响,应发挥财政金融政策的最大效用因地制宜,对不同发展特征地区给予差异化的服务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資约束从而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经济落后地区可以通过完善金融市场环境、提高金融机构效率等手段扩大金融服务的涉及面、提高金融普惠程度,在处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时发挥出更大能量。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中小企业接受的金融服务质量更高,更加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使得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相对更丰富,应继续加强政策的支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3。

H3:财政金融协同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过程中具有区域差异性。

三、实证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考虑到样本数据的获取便利,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份区间为2011—2019年的样本数据,并以在A股上市的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考虑到选取样本数据的普适性与连续性,对样本进行如下筛选:(1)除去金融类上市公司中被ST、ST*的上市公司。(2)剔除上市未满四年的上市公司。最终得到764家上市中小企业以及6309个观测数据,通过对连续变量进行1%和99%分位的缩尾处理去除极端值对回归结果的大幅干扰。

样本数据收集库主要包括国泰安数据库与WIND数据库。31个省份的宏观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WIND数据库。

(二)变量界定

1.解释变量:财政金融协同的测度

关于两变量耦合协调度的测度方法在学者们的研究中体现出差异性。邹晓峰等(2020)通过熵值法计算得到各子系统的综合指数后,利用耦合协调评价模型测算耦合协调度D[20];刘汝浩(2021)运用两个系统的基础耦合度以及加权平均综合水平构建出两个系统的协同发展测度模型[21]。本文借鉴刘汝浩(2021)[21]的方法,通过耦合协同度模型测量财政金融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如表1所示,并通过归一化对指标进行处理,通过熵值法计算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财政指标体系U1以及金融指标体系U2。

首先构建基础协调:

S=■(1)

其次构建两系统加权平均综合水平测度:

Z=?琢U1+?茁U2(2)

通过熵值法对财政服务与金融服务系统赋权得到:?琢=41.07%,?茁=58.93%。最后构建财政金融协同发展测度模型:

D=■(3)

将计算数据结果参考刘耀彬等(2005)界定的参数范围分为,低度耦合:0≤D≤0.4、中度耦合0.4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1—2019年的财政金融耦合协调度的变化如表2所示。9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财政金融耦合协调度大部分处于中度协调水平,没有明显的波动趋势。其中10个省份的财政金融协同度在过去的9年中显示出微弱的上涨趋势,4个沿海省份的财政金融协同度显示出下降的趋势,17个省份的财政金融协调度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

2.被解释变量:企业融资约束的度量

目前测度企业融资约束的方法主要可以归纳为四种:单一指标测度、多元指标测度、投资-现金流敏感模型测度以及现金-现金流敏感模型测度。本文参考鞠晓生等(2013)的测度方法,运用SA指数测度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23]:

SA指数=-0.737Size+0.043Size2-0.04Age(4)

(4)式中,Age取企业成立至今的时间指标,Size为企业规模(百万元)的自然对数,优于单一指标的度量,SA指数不仅计算简便,而且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指标内生性问题,SA指数与企业的融资难度呈正相关关系。

3.控制变量

考虑到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受多方因素影响,本文参照已有文献选择以下控制变量:(1)现金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总资产):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越多,表明其自身发展状况良好,有利于其获得资金。(2)资产负债率:举债经营能力影响企业获得资金的能力。(3)资产密集度(非流动资产/总资产):影响企业内源融资。(4)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总资产):资产的利用率越高,企业的融资约束越低。(5)企业成长性(营业利润增长率):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融资约束越低。(6)托宾q值:企业的成长性越好,越容易获得资金支持。(7)宏观经济增速(地方人均GDP增速):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企业的融资环境相对优异。通过表3对各变量进行定义说明。

(三)实证模型设计

本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后,以混合回归结果作为参考,考察对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的有效性,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发现模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混合效应以及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因此,本文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建立面板模型如下:

SAit=?茁0+?茁1Dit+?茁2cashflowit+?茁3levit+?茁4invintit

+?茁5turnoverit+?茁6growit+?茁7tobinit+?茁8Rgdpit+?着it

(5)

SAit=?啄0+?啄1U1it+?啄2cashflowit+?啄3levit+?啄4invintit

+?啄5turnoverit+?啄6growit+?啄7tobinit+?啄8Rgdpit+?滓it

(6)

SAit=?兹0+?兹1U2it+?兹2cashflowit+?兹3levit+?兹4invintit

+?兹5turnoverit+?兹6growit+?兹7tobinit+?兹8Rgdpit+?浊it

(7)

其中,i指代上市中小企業个体差异,t指代时期跨度,?茁0、?啄0、?兹0为常数项,?茁i、?啄i、?兹i为各变量所对应的系数,?着it、?滓it、?浊it为随机误差项,若?茁1、?啄1、?兹1小于0说明财政金融耦合协同作用在助力上市中小企业走出融资深井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则抑制。通过表4中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可知,各变量标准差维持在较低水平,样本数据分布较为均匀。

四、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

本文数据为非平衡面板数据,对主要变量Fisher-ADF检验,表5结果显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排除了伪回归的可能。通过运用混合回归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逐次回归,由回归结果(3)(4)可知,单个财政服务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系数为-0.389,表明我国财政服务对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具有促进作用。但是金融服务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系数0.1766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单个金融服务反而阻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原因为金融机构的模糊厌恶抑制了中小企业资源的获取。但是由结果(2)可以看出,财政金融的耦合協调度对上市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系数为-0.1606,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可见财政金融的协同度在援助中小企业时作用更显著。单独的财政服务对于中小企业的援助往往力不从心,一方面财政服务的资金支持量对中小企业的融资起的作用较为微弱,而具有风险厌恶属性的金融资金如果没有财政体系的配合,单独金融服务发挥的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需要二者配合。假设1得到验证。Lev、grow、Rgdp等指标的系数都为负,且显著性结果较好,资产负债率越高表明企业通过债务方式取得的资金越多,可以说明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缓解;企业自身营业利润增长率的提高所体现经营水平的增加也可以扩充企业的可用资金以达到融资的目的;顺应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中小企业也能在经济增长中获得一定环境优势,部分缓解自身的融资约束。企业日常经营现金流的增多主要体现在企业为未来的投资进行资金准备,说明企业的融资有恶化的趋势,所以cashflow的系数为正。

(二)稳健性检验

本文通过更换变量以及分样本回归的方法对上述回归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检验。

1.常用的测算融资约束的指标还包括部分综合加权财务指标,如:KZ指标与WW指标。WW指数的覆盖面更广,不仅考虑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还涉及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相比于KZ指标具有更高的普适性,具体的计算中排除了托宾q值的影响,提高了计算值的准确性。所以本文借鉴石璋铭等(2015)的文献,将被解释变量替换具有更广泛经济意义的WW指数[24]。随着WW指数的上升,企业的融资难度增加。更换被解释变量后对模型再次回归,回归结果见表6。耦合协同度d在5%的显著性平下通过检验且系数为-1.6411,表明财政金融耦合协调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与上文中基准回归结果一致。

2.根据中国传统经济带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重新估计。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展现出不同的回归结果,再次验证假设1,从回归结果可得:以三大传统经济带为划分标准,东部地区的财政金融协同度对样本上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效果最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且系数为-0.1642;中部地区虽然通过检验,但是系数为0.1790,说明在中部地区财政金融的协同作用并没有很好地缓解上市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西部地区虽然系数为负,但是结果并不显著。由于我国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环境与水平相异,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与财政服务的实施效果也各不相同,结果也显示三大区域的纾困作用的差异性,下文将分区域对模型进行回归以验证假设1的稳健性。

(三)异质性分析

1.不同地区分析

通过稳健性检验中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到三个地区的显著性水平与缓解作用有差异。由于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我国自沿海向内陆可以分为三个区域,东部经济状况优良区域(11个省及直辖市)、中部经济发展次优区域(8个省及直辖市)以及西部经济欠优区域(12个省及直辖市)。三个区域有各自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依据区域的差异对东中西三个区域进行进一步分析,考察各地区差异的原因,并对三大区域金融服务与财政服务单独援助中小企业的作用进行分析,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从回归结果可知,我国三大区域中单独的财政服务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的影响系数均表现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负值表现为财政服务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有效性。而金融服务单独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系数为正值,虽然都通过检验,但金融服务单独作用于中小企业时,体现了一定的抑制效果。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的模糊厌恶抑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但是根据表6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东、中、西部地区的财政金融协同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642、0.1790、-0.0174,表明在我国东部经济发展优良地区,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的纾困能力更好地体现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原因可能是在经济金融发展优良的东部地区,财政金融服务的传导路径更加通畅,所以体现出了更优的缓解效果。经济发展次优的中部地区的系数为正,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抑制效果,西部地区虽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系数依然为负值,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金融发展欠优,影响了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的路径。

2.不同性质分析

政府对国有中小企业的政策倾向性作用于不同所有制企业时,作用结果主要体现在融资约束水平的差异性上。因此本文将样本划分为国有中小企业与非国有中小企业进一步回归分析,探究财政金融协同服务对不同性质中小企业的影响差异。根据表8的回归结果可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财政金融协同服务对国有与非国有中小企业的影响系数为-0.1398、-0.1529;财政服务单独对国有中小企业与非国有中小企业的影响系数为-0.5374、

-0.3989。通过系数可以发现财政金融协同服务与财政服务单独在非国有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上展现出更强的援助能力,国有企业所享受的政策优势与信用担保使得其相比于非国有中小企业来说融资渠道会更加的广泛,所以财政金融协同服务对非国有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显著。假设2得到验证。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31个省(市、自治区)2011—2019年的764家上市中小企业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究财政金融协同是否缓解了上市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首先将样本按照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性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其次按所有制类型将中小企业划分为国有中小企业与非国有中小企业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31个省份的财政金融耦合协调度多处于中度协调水平,且财政金融的协同作用在纾困上市中小企业中展现实力,相比于金融服务,财政服务展现的援助作用更加明显。(2)按照传统经济区域的划分,东部地区的财政金融协同服务对中小企业援助作用最为显著,中西部地区的缓解作用较弱。(3)相比于国有中小企业,财政金融协同服务对非国有中小企业展现出更优的援助效果。

通过以上的研究结论做出以下几点启示建议:

第一,提高财政金融服务的协调配合能力,共同助力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上文分析,财政金融的协同服务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方面发挥出一定作用,尤其是在经济状况逐渐回暖的后疫情时代,更要充分调动各类资源流向弱势产业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应该加强财政金融的协调配合,助力高质量中小企业发展。其一,财政服务通过撬动庞大社会资本的能动性,弥补金融资源量少的弱点,并且将庞大的资金通过金融体系的分配,汇聚各类资本流向优质的中小企业。其二,对于市场经济而言,财政是疫苗,金融是血液。推进构建“银税互动”新格局,加强税务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打造税银沟通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扶持守信企业健康发展,形成三方共赢新局面。推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政府+银行+保险”为主体的信用担保体系。在加大财政金融协同配合的力度的同时,也要避免过重的财政负担降低了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引导中小企业发挥实力助力“创新创业”,为经济高质量培养持久动力。

第二,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特征,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发挥财政金融协同的最大效力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我国财政金融协同服务存在区域差异性,经济金融发展状况优良的东部地区,可以充分利用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在政府积极的政策激励以及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支持下,疏通财政服务的传递路径,最大化发挥市场配置的效用。对于中西部地区要继续完善支持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完善中小企业数据信息共享库,缓解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助力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还要积极发挥财政服务的指导与激励作用,助力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提高内部治理能力,完善内控机制与风险管理机制的建立,提高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自身实力,在经济不断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乘势而上。在充分发挥财政服务的引导优势与金融服务资金配置优势的过程中,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区域进行差异化的指导与支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增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篇6

财务对于企业来说就是生命线,企业往往会因为经营管理问题导致财务危机的出现,从而使得企业因财务危机走向破产倒闭的困境。如何对企业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防止财务危机的出现就成为了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就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财务危机应对策略,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

[关键词]

企业;财务危机;应对策略

财务危机的研究要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发展到现在,针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我国企业财务危机的研究进行了几十年,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但是针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界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综合各研究成果,财务危机是指由于不确定事项给企业带来的无力支付到期债务及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换句话来说,企业财务危机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财务困境,是一种企业无力偿还或者无法遵循相关承诺的一种经济现象,最终的表现就是企业支付能力缺失,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1企业财务危机形成原因分析

企业财务危机形成的原因具有多样性,下面我们就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的几个重要原因进行分析。

1.1企业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当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属于兼职会计,专职会计人员缺失,更严重的是,存在许多企业共同聘用一个会计人员的情况,这对企业财务机密有着严重的影响。这说明,企业领导对于财务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较少,财务管理意识淡薄,仅仅将财务管理工作当成是简单的记账工作;另外,企业缺乏科学现代的财务管理理念,对财务管理中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财务预算、决算、财务计划等工作不重视,最终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因为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淡薄,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问题,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导致企业亏损严重,最终会使得企业陷入破产、倒闭的危险境地,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

1.2缺少融资渠道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就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而言,往往依靠自有资本、内部留存收益、土地和房屋抵押贷款的形式获得,而作为支撑企业发展的银行大额贷款则因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不信任导致企业融资困难。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一旦企业在发展中受到主客观不利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就导致企业财务出现问题,如果企业发展资金短缺不能及时的加以解决,就会导致严重的企业财务危机的蔓延,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

1.3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缺失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企业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在中小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因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资金发展不足的问题,使得企业无力通过高薪来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往往选择聘用一些兼职的财会人员来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又因为中小企业多为家族式企业,企业主很难信任高薪聘请而来的财务管理人才,使得企业中担任财务管理要职的人员多为家族成员,而往往这些家族成员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因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能力的缺失,使得财务管理职能不能很好的发挥,极容易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无序和混乱,最终导致财务危机的发生。

2企业财务危机应对策略

2.1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的确立企业为了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就必须确立其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一是企业领导者要具备创新意识和思想,利用创新精神来打破企业传统落后的财务管理理念,引进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二是培养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专业素质和技能,从而为企业确立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奠定人才基础;三是企业领导者、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确立起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针对财务风险因素及时发现、及时防控,最大限度让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降到最低点;四是企业要确立起以人为本的财务管理理念,重视财务管理人员,让财务管理人员感受到企业对其的重视,从而让其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2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企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资金尤为重要。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难题,企业需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一是要积极与银行进行沟通,让银行了解企业自身良好的财务管理现状,消除银行对企业财务现状的担忧,从而积极争取与银行实现合作,解决贷款难的问题;二是要积极开展社会融资,使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如开展风险投资、民间金融、国家财政补贴、租赁融资、变卖闲置资产融资等形式,使企业发展能够具备充足的资金支持,应对各种财务危机的发生。

2.3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能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道德素质低下、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缺失的现状,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团队的建设,利用交流学习、定期或不定期业务培训等形式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要加大企业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从而提高企业应对财务危机的能力。

3结论

财务危机是指由于不确定事项给企业带来的无力支付到期债务及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一旦发生财务危机,将给企业造成严重的问题。为此企业必须分析、探究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治理措施,以将财务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扫清道路。财务对于企业来说就是生命线,企业往往会因为经营管理问题导致财务危机的出现,从而使得企业因财务危机走向破产倒闭的困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财务危机进行有效的防控,开展财务管理活动。同时,企业要展开对导致财务危机发生的各种原因的探索,找出应对财务危机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单令彬,韩征.基于SWOT分析法的中小企业财务危机战略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1(3):92-94.

[2]刘锋.中小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07(2):101-102.

[3]土文清.企业财务危机及其防范[J].湖北社会科学,2003(8).

[4]张国防.中小企业竞争力研究———基于SWOT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11).

[5]李增广.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建议———基于SWOT视角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9(8).

[6]李启祥.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测及防范[J].中国市场,2013(22).

[7]邓跃.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国有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中国市场,2014(25)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篇7

关键词:个人金融理财;产品研发;客户需要;制度构想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11-0056-05

一、个人理财产品研发的现状

新型特色金融理财产品的持续性的研发与推出,是金融机构的立身之本和对外竞争的活力所在。每个金融机构都必须掌握有自己功用独特,其他金融机构难以仿制的有特色的理财品种作为自身的当家产品。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号称面对个人家庭理财的金融保险产品,已开发出3000多种,可用于满足个人家庭的几乎一切需要。但我国国内面对个人家庭的金融理财产品尚只有百十种,且多为低水平重复。[1]

(一)个人理财产品研发的内容

金融产品研发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产品定位。产品定位是界定该产品所要服务的客户群体,既是“以需求为导向”的结果,也是研发产品的初衷。通过分析潜在的客户群体,可以发现产品的市场潜力,推测产品出台的可行性,并为后期的市场营销推广打好基础。

2.产品功能。在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产品功能,以满足客户群体的需要。产品功能研发除一般意义的服务功能外,还包括数据库设计、网上银行等衍生功能。功能创新是新产品研发的关键。

3.产品推广。在同类产品日趋增多的情况下,突出产品的特色和差异,做好市场营销宣传,是吸引客户的主要手段,也是新产品能立足市场的关键。金融产品研发不仅是传统观念的技术突破,在日益重视客户需求的竞争环境下,而且应包括产品推广,即产品特点宣传、营销手段、促销活动设计等。

(二)现有个人理财产品的缺陷

1.雷同产品多,品牌产品少。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银行逐步改变了传统经营业务的局面,银行卡、个人信贷等新兴业务不断拓展,为客户提供了多样化金融服务。但比较各个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与理财服务,往往是大同小异、缺乏特色,社会认同度较低。各金融机构似乎对产品研发非常重视,但并未投入应有的财力与人力。一般情况下,当其它银行推出某种新理财产品后,立时将其改头换面,在期限、利率、运作方式等进行小变动,就成为自己的产品。理财产品的特性是易于复制,无法申请专利,也不能阻止后来者效仿。同时,严格的混业经营和监管举措,也使金融创新较多地停留在口头而非落实于行动。

2.单一产品多,复合产品少。近年来,银行对金融产品做了一些整合,出现了“账户通”、“缴费通”、“汇市通”等一品多能的业务,为拓展市场创造了条件。但从整体看,产品功能依然比较单一,缺乏深度挖掘。同时,产品间界限分明,缺乏相互联系和整合,整体竞争力不够。目前的银行卡品种可谓琳琅满目,但功能单一,缺乏有机整合。只有少数银行的产品功能较齐全,招商银行的“一卡通”集定活期、多储种、多币种、多功能于一卡,创造个人理财新概念;光大银行推出“一卡七通”银行电子化产品,集“航旅通”、“汇市通”、“理财通”、“银证通”、“存贷通”、“缴费通”、“一柜通”于一身,丰富了银行卡的功能。

3.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金融创新的重点在易于掌握、便于操作、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科技含量高、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尚有待开发。该问题在中间业务方面尤为突出。如银行个人中间业务中,工资、国债等低附加值业务在个人中间业务总量中占绝对比例;个人理财规划、咨询参谋等是发展缓慢,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财务顾问、投融资顾问、衍生金融工具业务还处在摸索阶段,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个人理财产品研发的注意事项

个人理财产品的研发,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基本状况。准备研发金融产品的名称应精练,切中实质,产品属性是储蓄、贷款还是保险、投资,或是一个融会多种属性的产品,该理财产品的基本特性为何。

2.框架设置。准备研发金融产品的基本状况与功能、服务对象的大致构思。

3.研发价值。从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两方面衡量该产品研发的社会价值、客户价值及对银行自身可发挥的功用等。新型理财产品推出将面对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状况是如何,是否适合,该产品推出又会对经济社会环境发挥何种积极与消极效应等。

4.创新性。将要研发产品的最大创新点,即“卖点”或“亮点”何在,同其他理财产品有何显著不同,如何增强该产品对客户的吸引力。

5.技术。研发理财产品的定价、利费率设定,为此需要进行数据采集、模拟与计算测试,相关计量模型确立,设立不同方案并相互比较。这是产品研发设计的核心内容。

6.经营财务分析。该产品运作中将会出现的筹资、投资及资金回收的状况如何,推出社会后能否自我正常运营。运营需要资金从何而来,现金流向流量能否借此有大幅增加;资金向何处去,能否借此获取更好的配置,积极稳妥的同时还能提高收益。

7.收益。产品运营收入、成本费用的列项详细计算,运营收益与运营成本预期会达到多大,利润能实现多大。

8.市场。客户定位与市场细分,适用于哪些客户,潜在客户的心理状态,是否乐于接受并在多大程度上接受该产品,市场规模将有多大,都要做出详细调研与测算。

9.政策法规。拟推出产品是否合法合规,国家政策的允许程度,国家是否大力提倡。社会效益高,银行自身经济效益并非很高的产品,如涉及到教育、医疗保健、养老保障等理财产品,能否要求相关政策给予倾斜优惠,这种优惠在目前或长远的可能性会有多大。

10.风险。该产品运营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是否为致命性风险,对此应如何采取举措,有无较好机制事先防范应对。

11.同业竞争。本产品具有哪些先天优势,其他金融机构将跟进的状况,推出后能否在市场占得先机,先机能维持多长时间,保密性如何。

12.产品运作流程。产品推出将涉及金融保险部门、人员及各方面的权利责任与义务、利益协调。该产品在银行内部的不同部门间如何组织相应分工,分工及运作的程序、流程等。业务运作中,金融机构内部各部门应为此承担的责任义务和拥有的权利,合作协调与监控,相关指标的考核认定。

三、个人理财产品研发的指导思想

(一)以人为本,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

现实经济生活中,广大居民都有理财需求,这些需要目前尚有哪些方面未能得到较好满足。金融部门应针对现实生活中对金融工具与手段的需要,将自己的开发活动同大众需要的满足融为一体并切实满足这些需要。金融机构对此类需要,可从对个人家庭经济理财生活的调研和分析中得知。对社会中众多客户的众多需要,选择某类客户的某方面需要作为自己的主打产品,并开发出新型理财产品、理财工具和金融手段满足市场需求。

从对美国的个人金融产品创新过程的考察中,笔者发现个人理财产品的设计初衷与服务内容,都是以客户为中心,产品设计着重看市场,以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为目标。现阶段国内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创新,则受到严格分业经营法规的制约,品种设计开发尚停留在银行以自我为参照进行,而没有站在客户角度开发出令客户十分满意的产品。

(二)加强银证保投合作

理财产品的设计应尽量与保险、证券、投资等相结合,瞄准投资组合型和资产组合型理财产品的研发,开发出创新性产品。目前严格分业经营的状况下,不可能推出新的大型理财产品。为此,瞄准银行与信托、银行与基金的结合,在此方面创造若干新金融产品,在政策的允可之内适当打些“球”。银行与保险、证券业务的结合,目前还有较多的制度障碍,但可以将此作为一个长期目标切实考虑起来。

(三)改善服务质量

改善服务质量,便利、快捷、优质地为客户提供所需要的各项金融服务,可以对银行自身形象的提高与改善有好处。比如,同样是客户寻求贷款,如某银行能在一个星期做好一切前期准备,使客户迅速、足额拿到所需要款项,做到其他银行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自然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名列前茅。另外,将产品提供与优质咨询服务相结合,力争用各种“惠而不费”的优质服务来打动客户也是银行改善服务、强化竞争的有力手段。

(四)借鉴国外经验

大量翻译国外个人金融理财的资料文献,引进一切好的经验与做法,向国外现成的资料、做法求得借鉴与帮助。如国外各种个人理财产品的章程、构架、运行状况及具体做法,如对搜集整理的国内外相关资料深入研究、分析综合、借鉴融会、组合,并结合国内实际状况给予本土化改造,加工成国内可予推出的理财产品等。

(五)注意产品研发需具备条件

金融机构研发开拓理财产品时,需要依据自己的实力、技艺及在社会的传统定位等,给自己规定相应的角色定位与分工。

个人理财产品的研发,能否顺利运营并真正获益,运营的经济社会环境是如何,需要具备以下的条件:一是银行规模大小及能否操作某些大型理财产品。小银行相对较为灵活但无法操作大型理财产品,大银行开设新型理财产品则受到国家较多政策限制;二是银行资产拥有状况。即不良信贷资产占全部金融产品的比例有多大;三是银行技术装备设施状况,是否可实现全国或全省连网,结算便利;四是银行人员素质。该银行拥有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级人力资源的状况,接受新事物、开拓新产品的素质高低,领导阶层的创新意识与观念,是否乐于开发新兴理财产品;五是客户状况。包括客户的收入、职业、年龄、地域、财富拥有状况,客户对新理财产品是否有较为强烈的需要,新理财产品推出后市场的认知与接受的程度。[2]

四、个人理财产品研发应冲破相关限制

个人理财产品的研发中,必须要面对国家现行政策法规限制及将来可能的突破,冲破目前存在的种种相关限制,否则就很难以研发成功,或者因各种政策法规的限制而难以顺利运营并取得理想收益。这些应该突破的限制有以下几方面。

(一)具体制度规定的突破

一是贷款的贷出与归还、储蓄的存入与取出、基金的购买与出售、保险的购买与返还,一般状况下均表现为货币。是否可以探讨贷款归还中,运用实物来归还债务(如反向抵押贷款业务就是用住房来归还累积的本息)是否可行。

二是个人信用或抵押贷款等,除房地产贷款外,大多是贷期短且固定不变,到期即必须还贷。是否可以将贷款与还款的期限适度拉长,到期必须还贷改为可适度延期缓期,如养老储蓄的期限加长,助学贷款的缓期还款等。

三是储蓄存款、按揭贷款、寿险产品等大多是利率一经确定,即固定不变,如改为浮动利率是否可行。

四是单利计息是否可改为复利计息。单利计息具有计算简单的优点,但最终计算结果却不是很公平合理。存期长利率高是必要的,但会使存贷款的期限受到种种既定存期的限制,无法做到根据实际情形随意展开。在银行系统全面实现电脑化的状况下,复利计息的技术障碍已不存在。

五是借款人是否可以是两人同时借款,同时接续还款。存款单与贷款单可设想由两人或更多人员共同署名,共同对该存款单或贷款单负起应有责任,如父子合作贷款等。

六是借款人年龄限制的突破。老年人年龄超越60岁时,仍可经过相应的信用或资格审查,在有相应担保或财产抵押时给予贷款融资。

七是推行利率市场化机制。利率制订应更符合经济现实,银行应在利率市场化调整中具有更多的自。

(二)混业经营对分业经营的突破

1993年以来,为加强金融监管工作,控制金融风险,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从法律上确立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体制。这影响了银行在证券、保险业务领域的创新力度,使得银证合作、银保合作缺乏应有的深度。

对现有金融保险产品的各制度要素,应在政策允许或不完全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具体制度规定的相应突破,如定期与活期、单利与复利、确定与不确定、短期与长期等的变动等,其间都有业务结合融会的交叉点,都是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开拓点。事实上做到使银行产品与保险产品、投资产品等,能够相互借鉴、互相打通,实现金融产品的实质性创新,使目前严格实施的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模式适度迈进,使各种金融保险产品间表现出更多的趋同性。

(三)地域分行机构对总行统一制度的突破

总行与地域分行机构之间,在保障总行对分支机构监督控制力度的状况下,能否给予分支机构一定的自,允许根据当地的实际状况予以相应变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各地的差异很大,但金融保险监管等仍然沿袭计划经济时代一刀切的做法,实行全国“政令”统一。经济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形在一些制度规定上做出某些变通,使自身发展得更好。

五、个人理财产品研发应做的工作

顺应发展潮流,开发品牌产品,是产品创新和整合在微观层次上的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顺应发展潮流,开发品牌产品

1.挖掘银行卡潜力,提升信用卡的功能。整合现有银行卡品种,扩展银行卡功能,重点放在信用卡或借记卡上,其他卡种的功能集中于信用卡或借记卡上,改变银行卡种多样、功能单一、品牌不突出的局面;以银行卡为媒介,整合各种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可以借鉴招商银行“一卡通”、光大银行“一卡七通”的经验,把工资、代缴水电费等各种业务集中于信用卡或借记卡来办理,既可优化银行的资源配置,又可以给银行带来一定的收益。同时,在整合银行卡功能和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银行卡的内涵,如和个人贷款业务相结合,在分析信用记录的基础上,对优质客户授予相应的信用额度,为高端客户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服务。

2.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打造虚拟银行品牌。目前,银行虽然相继开发出电话银行,并推出了网上银行,但网上银行业务还不够完善。加强网络建设,提高电子银行服务水平,就成为银行必须面对的问题。

合理组合现有产品,发挥产品的整体作用,是产品创新和整合在中观层次的表现。银行应根据各个产品的不同特性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分门别类、合理组织,推出系列“套餐式”服务。以个人金融理财为例,在某一品牌下将个人消费信贷(如汽车)、个人投资(如炒汇)、休闲消费(如旅游)、家政(如各种各样的缴费)、子女教育贷款、个人及家庭保险(与保险公司合作)等整合在一起,推向市场。

(二)加强金融同业合作,创新金融产品

1.银证合作系列产品。在继续开发、完善银证通产品的外延及内涵的前提下,大力推广并维护A股、B股、银证通产品,抢占个人证券投资者的市场制高点,在发展证券等中间业务的同时,提高股市低潮或新股认购结束后证券存款的归行率 。

2.银保合作产品。利用IT技术,将代收代付保险收入等传统业务赋予新的生命,借鉴银证合作产品的特色,逐步开发并推出“银保通”等系列产品,提升银行保险的业务功能和服务水准,并积极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出适合银行特色的保险产品。如泰康保险与农行联手推出“福寿两全医疗保险计划”,是专门为银行定做的保险产品,一经推出,深受市场欢迎。

3.双Q产品。与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等单位合作,研究允许海外投资者通过认可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方式投资内地A股和允许境内投资者透过认可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方式投资境外股票的方案,开发新产品,为客户提供诸如资金托管之类的业务。

4.资金清算产品。利用银行先进的资金清算系统,以信息科技手段作支撑,搭建银行与各市场互联的网络平台,顺应市场发展新需求,开发并建立与期货交易所及证券交易所相连接的“银期(期货)转账”、“银基(基金)”等系统。

(三)加强产品创新和整合组织、机制建设

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银行的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需要整体协调、统一规划,利用多种资源,整合多种力量,发挥整体作用。银行应通过组织再造、制度创新和人才保障等,推动理财产品创新和整合的顺利发展。[3]

缺乏健全的运行机制,导致金融创新和整合的成本过高。从沟通协调机制来看,银行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格局,各部门之间协调、相互沟通不够;同时,由于没有专门的业务创新整合部门,只是把有关职能赋予某一部门但却没有给予相应的权利,这种职责和职权不对称现象的存在,导致该部门不能有效地协调各个部门,同心协力,推动业务发展,单兵作战现象突出。[4]

建立健全产品创新机构,统一规划产品的创新和整合。一是总行、省行设立产品开发部(省行一级可考虑作为一个二级部室,挂靠在某一部室下面)。其主要职责是:本行产品的研究、设计、开发工作;协调各业务部门在产品创新方面的关系;新产品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对银行产品发展状况进行检查、督导、奖惩;关注国内外银行发展的趋势,搜集同业产品创新信息,总结经验教训,为我所用;搞好产品营销的售后服务工作,及时处理市场反馈信息,以优化产品和服务;指导下级行的产品创新和整合工作;开展市场调研工作。二是二级分行设立产品创新和整合小组,负责本行产品开发和营销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深入研究当地市场动态,全面搜集他行信息,并上报上级行;结合本行实际,有效开展产品营销工作;因地制宜,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新产品,并报上级行备案;配合上级做好新产品的试点和推广工作;与上级行配合,做好各种调研工作。

(四)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金融业务创新需要既通晓金融理论又具有金融实践,既熟悉金融业务又具有技术背景的高素质、高智力的复合型人才。而银行的经营者往往偏重传统业务和传统市场,在业务创新上缺乏长远和战略性眼光,不能正确认识金融发展形势,促进产品创新和整合的系统性和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能满足金融创新的客观需要。一般员工对现代银行的经营理念、产品开发、营销策略等认识不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业务开展的需要。

人才是创新的保障和基础,产品开发部门必须聚集一定力量的各专业人才外,还需要加强培训工作,建立立体的培训体系,完善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如建立行外专家与行内专家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制度。一般而言,行外专家视野开阔,前瞻性比较强,因而可以增强受训者的全局意识、发展意识;行内专家业务熟练,讲解内容可操作性强,因而可以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银行应注意这两种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双管齐下,提高培训效果。如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训体系。银行在产品创新和整合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人员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对产品创新和整合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对从事产品创新和整合有一定时间、具备相当知识背景的人员,进行有重点地培训;对没有从事过产品创新和整合工作或欠缺知识背景的人员,进行基础性培训。

(五)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从考核激励机制来看,迄今为止,银行的考核依然侧重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对业务创新和整合重视不够,有关创新和整合的指标在考核目标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在这种考核激励机制下,银行在创新的过程中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前瞻性不足,不能主动进行市场调研,搜集相关信息,综观全局,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结果丧失了许多机会。

由主管行领导牵头,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产品研发部等相关部室组成,分析各个分行、部室的产品创新和整合的进展状况,并进行相应的考核。特别是对新产品开发、推广应用成功后,不仅要对开发人员进行奖励,也必须对提出产品需求、产品设计人员进行奖励。同时,还要建立重要信息搜集奖励制度。产品创新和整合,信息先行,信息的多少和优劣,直接关系到产品开发和推广的成败。为此,凡是提出合理化建议,搜集有用信息,对产品创新和整合产生重要影响的员工,都要予以适当奖励,以调动全行员工搜集信息的积极性,创造全行都来参与产品创新和整合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柴效武.个人金融服务研究[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6.

[2]柴效武.个人金融理财理论与实务[Z].杭州2004年金融理财论坛内部资料.

[3]陈涛.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和整合的策略及建议[J].金融论坛,2002,(10).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篇8

刘书琪,东北农业大学,教授。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农民在农业市场主体竞争中的地位严重削弱,农民利益得不到最大程度上的满足。然而为化解农民小规模生产和强大的农业市场之间的矛盾,减少农民在市场中的竞争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降低农民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于是农村同类农产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以多种方式自愿组织起来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且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财政金融支持方面面临许多问题,因此,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财政金融方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金融;黑龙江省

1.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与财政金融支持的发展现状

1.1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资料来源:黑龙江省统计年鉴

由上表可知:黑龙江省对“三农”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财政扶持2010年比2009年增长54.45亿元,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也有所增加,但从惠农财政补贴方面来看, 2010年投入资金有所下降,造成财政扶持力度跟不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的局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得不到有效的财政扶持,即使新农村建设扶持力度增加,也严重影响了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1.3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现状

目前,黑龙江省政策性金融机构尚未发挥应有作用,只有极少数的金融机构开展专门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网点布局有限,支持能力和意愿都不足;农村合作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需求上难以发挥主体作用。

据调查,黑龙江省农委为了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于2009年10月和省农村信用联社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并出台了《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小有成就。

2.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财政金融支持中的问题分析研究

2.1政府财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政府财政扶持监管力度不够。有些投机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只经过法律程序挂个合作社的名,合作社内部从不涉及农业生产销售业务,只是为了钻政府扶持政策的空子,获得政府的各种财政补贴和扶持,这在某种程度上就造成了资金严重浪费现象,政府应该鼓励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加强监管力度,消除这种“皮包公司。

2)政府扶持缺乏针对性。从政府对这些资金的使用细则和覆盖面来看,其针对性明显得不足。例如:评定农业示范区可获得奖励 X 万元,而这些钱对刚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很重要,需要大量资金来建设完善合作社;而对于那些发展比较成熟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说,各方面机制都比较健全,具备获得此类扶持金的资质,但是相对于他们可能出现的资金缺口而言意义不是很大,在一定程度上还造成资金浪费,希望政府能够针对发展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出更有力的财政扶持政策,“因地制宜”,根据合作社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政策。

3)惠农补贴力度不够。黑龙江省2010年政府财政支持“三农”发展共投入249亿元,比2009年增加了54.4亿元,其中围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投入资金93.8亿元,支持组建农机合作社325个,支持17个现在农业示范区建设,但是在惠农财政补贴上比2009年低了0.61亿元,为102.2亿元,致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范围和力度有所减小。

2.2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供给数量不足

目前黑龙江省农业依靠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合社,其中农村信用联合社为主体。虽然农村信用联合社信贷支农资金逐年增加,但是其还是本着“抓小额、控大额”的原则,这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阶段急需资金建设存在着很大矛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

2)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分散与转移机制缺乏

我省农业保险的经营现状为“三低三高”,即低保额、低收费、低保障和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致使许多商业保险公司均不敢轻易进入农业保险领域。由于农业产业的特殊性,涉农贷款风险相对较大、成本较高,而其风险补偿机制又十分匮乏,贷款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严重影响涉农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3.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财政金融支持的相关政策建议

3.1明确财政扶持细则,加强财政资金扶持的有效性

政府应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类型的合作社制定相应的政策。对于建设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政府应适当放宽申请扶持金的条件,但是可以明确资金的使用范围,对于稳定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把资金集中起来进行扶持,或者从这些资金中提取部分建立贷款风险补偿金,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向银行的贷款提供一定的担保,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有效的需求和帮助。

3.2加强政府财政扶持的监管力度

对于各种财政扶持政府都应该明确其使用情况,对优惠的财政补贴加以使用限定,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费用的补贴,农资补贴等。同时政府还要加强财政扶持的审核监管力度,彻底消除钻财政政策空子的“皮包公司”,并对这类合作社做出相应的惩罚,以儆效尤,净化农民换页合作社发展呃社会环境。

3.3加大税收优惠方式,制定多种惠农优惠政策

对于农业补贴我省还应该扩大科教服务补贴,以支持农业科技的发展,加强农村基础网络设施补贴和作物保险补贴,以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减税我省应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实施税收优惠政策,降低营业税,减少银行贷款的压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健康的发展。

3.4完善金融服务创新制度,加强风险管理

优化金融机构信贷结构,按照监管要求,积极投放涉农贷款,不断创新支农服务方式,加快产品创新步伐,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将信贷政策产品化,建立监督机制,督促、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出台相关规定,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实现由单一存贷服务向信贷、咨询、保险、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转变,以业务组合的形式来分散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同时也满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实际信贷的需求,有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卫东,政府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以郑州市为例[硕士论文],2009.

[2]李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发展政策研究[硕士论文],2009.

[3]韩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4]任桂花,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演进及局限[J],时代金融,2011.06

上一篇: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范文 下一篇:机电成本优化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