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物范文

时间:2023-02-22 21:13:26

高血压药物

高血压药物范文第1篇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是各种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基础。目前全世界已经被确诊的高血压患者中有半数未接受治疗,而在接受治疗者中,血压真正得到有效控制的也仅占半数。我国则更低,高血压的控制率还不足5%。如此低的控制率直接导致的是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所在,药物的治疗就显得尤其重要。

高血压病一经确诊,则血压应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年轻的、轻度的患者以血压控制在135/85mmHg(18.0/11.3kPa)以下,老年患者控制在140/90mmHg(18.7/12.0kPa);单纯收缩压升高者也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18.7kPa)以下。血压升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高血压的治疗也需要强调平稳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药物治疗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强化对心、脑、肾等器官的保护作用。

1药物选择

1.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开博通、依那普利、苯那普利等。研究表明,此类药物能有效降低血压,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心血管、肾功能、糖尿病等疾病所造成的合并症、死亡率和病残率。如当高血压患者合并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冠心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慢性肾病以及有预防卒中的指征时均应首选此类药物。但是,对孕妇、有肾脏动脉严重狭窄的高血压患者则不宜使用此类药物。

1.2利尿剂这是一类很有效的降低血压的药物,而且价格便宜,尤其是治疗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这类药物有双氢克尿噻、氯塞停、吲达帕胺等。单用利尿剂降低血压的有效率在50%左右。利尿剂主要的副作用是引起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尤其是低血钾),少数情况下会影响糖和血脂代谢。因此有糖尿病、痛风、高血脂的患者要慎用。

1.3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不但降低血压,而且可能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还具有治疗心绞痛的作用。特别适合有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高血压患者。对合并糖尿病或妊娠的高血压患者也可以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这类药物有心得安、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倍他洛尔等。单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血压的有效率在50%左右。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是哮喘发作期和严重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不宜使用。

1.4钙拮抗剂通过对钙离子内流和细胞内钙离子移动的阻滞而影响心肌和平滑肌细胞收缩,使心肌收缩性降低,外周血管扩张,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如安氯地平、非氯地平、硝苯地平(心痛定)、尼莫地平、尼群地平、地尔硫等。钙拮抗剂的有效率为50%~60%。钙拮抗剂对心绞痛也有治疗作用,所以对合并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或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更为适合。

1.5α受体阻滞剂主要通过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使外周血管扩张,阻力下降,从而降低血压。由于降低心脏后负荷,对心功能影响很小,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作用也不明显。但有较明显的首剂效应,即开始服用时引起性低血压及反射性心率加快。故应从小剂量开始,反应会逐渐消失,用药剂量递增既可收到满意的降压效果,又可使副作用减少。这类制剂有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拉唑嗪等。

1.6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单独使用时有效率在50%左右;如果两类药物联合使用,则大大提高降压效果。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联合应用,有效率可达80%。这类药副作用小,降压作用平稳,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相比,因其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不产生缓激肽、P物质,故不会出现咳嗽等不良反应。适用于各期高血压的治疗,有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伊贝沙坦(安搏维)、替米沙坦(美卡素)等。复合制剂海捷亚(科素亚50mg/双氢克尿噻12.5mg)不但服用方便,而且降压作用强而平稳。

2治疗原则

2.1个体化根据不同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病程进展和并发症,而采用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除非紧急情况,一般不必急剧降压,尤其老年人,以逐渐降压为宜。无并发症者,可使血压降到18.7/12.0kPa(140/90mmHg)上下,有心、脑、肾供血不足者,过度降压可加重缺血,药物降压,不是病因治疗,应长期用药,甚至终生治疗,采取最小有效量,长期坚持。

2.2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可产生协同作用,抵消副作用。目的就是发挥药物间可能的协同作用(即实现1+1>2的效果),通常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而噻嗪类利尿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主要是血管舒张剂,并且能够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如血管扩张剂常继发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多,并用β阻滞剂可对消心率加快。血管扩张剂可继发醛固酮增多,水钠潴留,并用利尿剂,可对消之。正如近期的许多研究结果所示,大约有2/3的患者可能不止需要一种降压药来达到目标血压。

有效的五类联合用药组合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I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药物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血压药 临床研究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613-01

1 引言

随着医药科技飞的飞速发展,药物品种和数量迅猛增长。以患者为对象,利用现论、现在技术研究药物的体内处理过程与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探讨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制定个体化剂量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已成为一门医学与药学、药理学与治疗学紧密结合的现代新兴科学,即临床药理学。

2 高血压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意义

2.1 从宏观上讲:

(一)负责进行新高血压药物的临床药理研究。

在临床研究结束后写出有科学性的总结报告送研制单位并抄报卫生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 做到快速、有效。

(二)对已生产的高血压药物进行临床再评价。

各指定临床药理医院应积极开展所承担某类药物的已上市药品的再评价工作,对疗效不确、不良反应或其它原因危害人民健康的高血压药品按卫生部规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结合实验研究,分析调整,做出科学结论。向卫生部及卫生厅、局提出评价意见。

(三)负责起草各类药物的临床试验指标和评价原则各临床药理基地负责起草各类药品的临床试验及临床验证的要求、内容及观察指标,临床评价原则,使各类药品的临床研究达到规范化的要求。

(四)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各临床医院在开展临床药理研究工作时,应积累新、老药物使用安全有效方面的经验,随时进行科学总结,开展药物不良反应流行病学及药物滥用的情况调查等任务,并有责任指导医生合理用药。

(五)对进行新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的医生进行临床药理专业知识培训。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指定有条件进行新药临床试验医院的医生,至少每年举办一期培训班,还可分专业举办小型的培训班。其它临床药理基地也可以逐步创造条件,开办培训班当地临床药理骨干。各基地之间可进行横向联系,相互交流,逐步写出全国统一的临床药理讲义,使培训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国建设一支临床药理队伍而努力。

(六)开展高血压临床药理专业咨询和信息情报交流。

各指定临床药理医院应积极开展临床药理咨询,有条件的单位应对社会开放。对治疗范围较窄的药物应在本单位开展血浓度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尽一切努务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基地间应开展信息交流,是促进临床药理工作发展极为重要的手段。

(七)承担卫生部及卫生厅交办的临时任务和临时性的临床药理任务。

3 从微观上讲(从本院的高血压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意义)

(一)根据住院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及是否有并发症等)确定每一个患者适合的治疗药物和用药剂量.做到治疗个体化.

(二)通过对住院患者的用药后血压、血药浓度、副反应的监测得到的信息,调整患者的用药剂量和类别,必要时联合用药.是患者用药合理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 资料来源与方法

对我院2009年205例高血压住院患者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的临床表现,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5 结果

5.1 病人基本情况及ADR发生率 205例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高血压住院患者:40-50岁的患者有13人,50-60岁的患者有55人,60岁以上的患者有137人.其中男性患者120人,女性患者85人.有缬沙坦的ADR有3例,占1.46%;卡托普利的ADR有3例,占1.46%.贝那普利的ADR有5例,占2.43%.

5.2 临床变化涉及药品种类及例数 205例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高血压住院患者中,服用缬沙坦出现ADR有4例病人,服用卡托普利出现ADR有3例病人,服用贝那普利出现ADR有5例病人.12例不良反应中,单一用药8例(66.67%),联合用药4例(33.33%),联合用药可降低高血压患者ADR的发生率。

5.3 预后 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后,一般停止使用可疑药物并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可痊愈。对12例ADR报告进行因果关系评价,肯定8例,很可能1例,可能2例,无法评价1例。ADR的转归,治愈10例,好转2例,所有病例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ADR症状均得到控制,无后遗症及死亡发生。

6 讨论

6.1 高血压药物的药动学与药效学之间的联系

一、盐酸贝那普利1.药效学本药是一个前体药,在肝内水解成有活性的代谢产物贝那普利拉。后者为不含巯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结果使血管阻力降低,醛固酮分泌减少,血浆肾素活性增高。

2.药动学 口服后至少吸收37%以上。吸收后在肝内水解生成贝那普利拉,后者抑制ACE的作用比原药强,但口服贝那普普利的吸收差。本药的达峰时间为0.5-1小时,主要经肾清除。

二、缬沙坦

1.药效学 本药为强效和特异性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选择性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相关的AT1受体亚型,从而降低血压。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不影响心率。本药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也没有抑制作用,不影响缓激肽的降解,不促进P物质生成,因而较少引起干咳。

2.药动学 口服后迅速吸收。服药后2小时内出现降压作用,4~6小时内达到降压高峰,本药不经生物转化,主要以原形排泄。长期给药无蓄积作用。血液透析不能清除药物。

三、卡托普利1.药效学 本药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能竞争性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本药能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并减少醛固酮的分泌。

2.药动学 口服后吸收迅速,吸收率在75%以上,但胃肠道内有食物存在可使本药的吸收减少,故宜在餐前1小时服药。口服后15分钟开始起效,降压作用为进行性,约数周达最大治疗作用。半衰期小于3小时,肾衰竭时半衰期延长。在肝内代谢。经肾排泄。

6.2高血压药物的途径和用法用量

一、缬沙坦:成人常规剂量,口服给药,推荐剂量为每次80mg,每日1次,与性别、年龄及种族无关。抗高血压作用通常在服药2周内出现,4周时达到最大疗效。

二、卡托普利:高血压:每次12.5mg,每日2~3次,按需要在l~2周时间内增至每次50mg,每日2-3次。疗效仍不满意时可加用其它降压药。急性心肌梗死:宜用于收缩压超过12.00kPa(90mmHg)的患者。先给予试验剂量6.25mg,2小时后收缩压仍超过12.00kPa,则再试给12.5mg,再隔2小时后仍如此,方可用每次12.5mg,每日3次的剂量。

三、盐酸贝那普利:高血压:(1)未用利尿药者,开始治疗时推荐剂量为每次10mg,每日1次,若疗效不佳,可增至每日20mg。对某些日服1次的患者。(2)若单独服用本药血压下降幅度不满意,可加用另一种降压药,如噻嗪类利尿药、钙拮抗药或β受体阻滞药,应先从小剂量开始。充血性心力衰竭:本药适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辅助治疗。推荐初始剂量为每次2.5mg,每日1次。由于有首剂后血压急剧下降的危险,故患者第一次服用本药时需严密监视。

6.3 可增强降压作用。2.与保钾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补钾药或含钾盐代用品合用时,可使血钾升高。

二、卡托普利:1.与利尿药合用可致严重低血压,故原利尿药宜停用或减量,本药开始用量宜小。2.与其它扩血管药合用可能致低血压,如合用,应从小剂量开始。3.本药可能增高血钾,慎与保钾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或补钾药合用。4.与其它降压药合用,降压作用加强,与引起肾素释放或影响交感活性的药物合用呈两者相加的作用,而与β阻滞药合用呈小于两者相加的作用5.氯丙嗪和本药有协同作用,可导致低血压。两种药物同时使用应慎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两药合用。

三、盐酸贝那普利:1.与其它降压药合用时降压作用加强,其中与引起肾素释放或影响交感活性的药物同用呈较大的两者相加的作用,与β受体阻滞药同用呈小于两者相加的作用。2.与利尿药合用降压作用增强,可引起严重低血压。在开始本药治疗前原利尿药应停用或减量,本药开始剂量宜小,以后再根据血压情况逐渐调整。3.与其它扩血管药合用可能致低血压,如合用,应从小剂量开始。4.与钾盐、保钾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合用可能引起血钾过高。

7 对策

7.1 加强人才培养,当务之急要不断加强培训,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责任心强、反应快捷的高素质的专业临床药理医生和药师。

7.2 建立和完善本院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做到集中监测和自觉呈报相结合,自觉呈报系统监测范围广、时间长,但存在资料偏差和漏报的缺点,而集中监测系统能做到资料记录可靠、全面,可以进行流行病学研究,但其缺点是费用高,监测范围有限。我院临床药理监测工作刚刚起步,报告的主体是医师,报告总数偏少,医务人员报告ADR的主动性还需要提高,部分报告还存在填写内容不完整、ADR症状及处理情况描述过于简单等问题。今后还应不断完善ADR监测上报制度,同时加强ADR监测工作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提高从事ADR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以保证ADR报告和监测工作的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7.3 充分发挥药师在临床用药监测中的作用 临床药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帮助广大医务人员、患者正确认识药物,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或避免ADR再次发生。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对治疗指数窄的药物开展临床血药浓度监测,根据测定结果,运用药动学理论,有根据地协助医生给患者调整用药剂量或给药间隔,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从而做到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提高ADR报告率。

8 结语

高血压药物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用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年递增,三高是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病罪魁祸首“三高”。而其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一大隐患。高血压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常引起心、脑、肾等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因素。我们要通过全民参与的、积极的预防和治疗的一系列手段使高血压发病率及并发症下降。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 有关新观念,为了保障人类健康,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须为高血压治疗提供最有效的治疗方案[1]。

1 高血压的临床意义

正常的血压的维持对于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动脉血压随年龄及生理状态而有不同。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血压判别标准为:正常人安静时血压≤140 mm Hg/90 mm Hg,成人血压经常高于以上标准者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临床上根据高血压病起病的缓急和病情进展的快慢,又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高血压病显著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小动脉管腔变小,血压升高[2]。这些变化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另有部分患者与血浆肾素活性增高相关。发病初期全身细小动脉平滑肌张力增高,引起血压升高。血压持续升高多年后可引起全身细小动脉硬化,管腔狭窄,管壁弹性降低,使血压进一步加剧。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有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血脂、肾病、周围动脉疾病、中风。

2 抗高血压药的分类

现有的抗高血压药物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血压调节,根据各种药物在血压调节中的主要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大致分为:①作用于中枢系统的药物,如可乐定,莫索尼定等;②神经节阻断药,如美加明,咪噻芬等。本类药物在阻断交感神经节的同时也阻断了副交感神经节,可引起广泛而严重的不良反应,故通常只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重度高血压或“高血压危象”的迅速降压;③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药,如利舍平,胍乙啶等;④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如哌唑嗪,普萘洛尔等;⑤血管扩张药,如肼屈嗪;⑥钙拮抗药,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钙拮抗剂的基本作用是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对血管而言即松弛平滑肌细胞,舒张血管而降压;⑦利尿药,如氢氯噻嗪;⑧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如卡托普利。

3 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及联合用药

3.1 根据病情选药,轻度高血压患者若症状不明显可采用饮食和运动等措施;一般高血压患者可采用利尿药,效果不佳时可加用或改用普萘洛尔;中度高血压患者可加用可乐定,哌唑嗪等,也可用卡托普利或硝苯地平;重度高血压患者在上述药物基础上改用或加用胍乙啶等[3]。

3.2 联合用药,药物长期单独使用,会引起耐受性,加大剂量又易导致不良反应,此时联合用药常常使用。为达到理想的降压目的,两种药物联合时宜选用具有不同作用机制者,以协同降压作用,并且减少不良反应。相反,要避免2 种具有类似的不良反应药物合用。要注意不要将同类药物联合应用[4]。

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按时服药,临床上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并正确选用抗高血压药物。因此,治疗高血压要在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的同时,注意改善代谢紊乱,预防和逆转靶器官的不良损害,这是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的关键[5]。高血压患者在坚持用药的同时还应加强各种体育锻炼,安排合理的饮食等非药物治疗来辅助药物治疗,以提高降压疗效。

参 考 文 献

[1] 陈秋岑,胡世文,杨承建,等.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1-33.

[2] 华琦,刘力松.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0):9-11.

[3] 刘玲.临床使用抗高血药物的几点看法.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05.

[4] 苏明君.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使用.临床合理用药,2010,1(3):66-67.

高血压药物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处方

Analysi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

LUO Ying

(Deyang People's Hospital Pharmacy,Deyang 618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hypertensive drug prescriptions of outpatient in the hospital,to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rationally drug use in clinic.Methods The 488 prescription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were carried out surveys in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The patients with gender, age,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frequency(DDDs) and the joint application of the drug were gathered statistics.Results DUI of various kinds of antihypertensive ≤1,and the clinical utilization of antihypertensive accorded with regulated dosage.Conclusion The use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is basically rational in our clinic,and the ADR of drugs combination should be avoided.

Key words:Hypertension;Drug;Prescription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排出量和血容量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除高血压本身症状以外,还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目前,高血压病的主要治疗措施是应用药物来降低血压,因此对我院2015年12月门诊处方中抗高血压药488张处方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12月份,488张含有抗高血压治疗的药物处方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1.2方法 按照《新编药物学》中的抗高血压药物分类方法进行药物分类,并统计出含有抗高血压药的处方数,用药合理性。

2 结果

2.1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488张处方中男性患者325人,女性患者163例,分别占药物处方总数的66.60%(325/488)和33.40%(163/488)。本组488张抗高血压药处方,DUI≤1。

2.2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2.3我院抗高血压药使用的品种主要有5类。

2.4高血压患者的用药详情,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这符合高血压病流行病学数据[5],高血压的高发期是在>45岁,本组>40岁443例,占90.78%,有45例为

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使患者血压达到且维持在正常范围,临床治疗高血压有单药治疗与联合治疗两种方案。临床实践中,使用单一抗高血压药就能控制血压约为40%~50%,而长期运用容易导致药物耐受性,加大剂量又会带来不良反应,故将药物联用。从表3看出,联合用药是我院治疗高血压的基本方案,联合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在高血压治疗中是十分关键的,能够使治疗有效率达80%~90%[6-7]。抗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减少心血管和肾脏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来自临床实践的经验及近年来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进行的研究均表明,大部分患者需要两种或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才能有效的达到降压效果。因为,高血压联合用药降压作用机制应具有互补性,既可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8-9]。所以,选择疗效可靠、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的降压药物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慧,彭芳辰.2010~2012年山西省人民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3):195-198.

[2]张廷杰,范丽明,张静.高血压联合用药现状及评价[J].心血管病进展,2000,21(3):147-149.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4-366.

[4]赖宝芬,任斌,邝翠仪,等.广东地区抗高血压药应用状况[J].中国药师,2004,7(10):803-806.

[5]李欣,杨世民.杭高血压药物的合理使用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0,25(3):222-223.

[6]李璐奕,黄瑾,金辉,等.某区人民医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的利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6):98-99.

[7]梁计林.我院门诊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0):2688-2689.

[8]牟会举,高兴浩.门诊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2014,9(9):21-25.

高血压药物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血压 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248-02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临床主要表现。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建议将高血压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根据病因,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1 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1.1 根据病情选用药物 轻度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上升不高且不稳定,症状不明显,可首先采取控制体重,用低盐低脂肪饮食,适当运动等措施。不能奏效时,始用抗高血压药物,一般先用利尿药氢氯噻嗪,效果不佳时改用或加用普萘洛尔。中度高血压,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加用可乐定、哌唑嗪、肼屈嗪等,也可用卡托普利或硝苯地平。重度高血压,在上述药物基础上改用或加用胍乙啶、米诺地尔等。高血压危象及脑病,宜用硝普钠、二氮嗪,也可用咪噻吩或强效利尿药呋喃苯胺酸,但降

压速度不宜过快。

1.2 联合用药 现有药物长期单独使用常会引起耐受性,加大剂量又易致不良反应,为此,常常数种药物联合应用。联合用药时要注意各药的作用特点,不宜将同类药物联合应用。如可乐定与α甲基多巴都能使血容量增加,合用将导致降压作用减弱;利舍平和胍乙啶都能使心率减慢,合用将导致心动过缓;而利尿药和可乐定合用则可纠正后者引起的水钠潴留。

1.3 根据合并症选用药物 伴有心悸或情绪激动者宜用利舍平或降压灵;合并心力衰竭者用利尿药、卡托普利、硝苯地平、哌唑嗪等,不宜用β受体阻断药和胍乙啶;合并心绞痛者宜用硝苯地平、β受体阻断药;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宜用卡托普利、硝苯地平、α-甲基多巴、肼屈嗪等;合并消化性溃疡者宜用可乐定,不用利舍平;伴有窦性心动过速者宜用普萘洛尔;合并精神抑郁者不宜用利舍平和α-甲基多巴;合并支气管哮喘者不宜用β受体阻断药;合并糖尿病或痛风者不宜用噻嗪类利尿药。

1.4 注意剂量个体化 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病程阶段对药物的反应性不同,所需剂量也不同.应根据“最好疗效,最小不良反应”的原则,为每一患者选用适宜的药物和剂量。

2 新药研究进展

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应具有以下特点:能有效降压而不产生耐受;不良反应少;不增加(甚至能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能逆转靶器官的损害;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服用方便;价格便宜。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问世。目前正在研究和处于开发之中的新一代药物有: 肾素抑制剂、T型钙通道阻滞剂、内皮素受体拮抗药、钾通道开放剂、咪唑啉受体激动剂等。

2.1肾素抑制剂肾素是肾小球旁分泌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它作用于RAS的第一个限速步骤,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抑制肾素活性可通过阻断RAS的起始环节而达到降压目的。早期的肾素抑制剂是一类肽类化合物,因其生物利用度低,故口服无效,相应的不良反应也较多。如肾素抑制肽、依那克林、雷米克林。

2.2 T型钙通道阻滞剂与L型钙通道拮抗剂(CCB)有相似的降压作用、但副作用小,没有加快心率和负性肌力的作用,同时能逆转LVH和血管重塑,代表药有的米贝地尔。

2.3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内皮素(ET)是一类作用非常强大的内源性血管收缩因子和压力肽,ET有两种受体,即ETA和ETB。目前出现的ET拮抗剂大致可分为三类:ETA受体拮抗剂、ETB受体拮抗剂和ETA/ETB拮抗剂。肽类ETA拮抗剂作用短暂,不易口服,有BQ-123和FK139317。非肽类ETA/ETB双重拮抗剂RO470203和SB-209670等均显示良好的降压作用。

2.4钾通道开放剂(PCOs)钾通道开放剂可使血管平滑肌钾通道开放,血管舒张,血压下降。PCOs主要有吡那地尔、色满卡林、尼可地尔等。

2.5 咪唑啉受体激动剂近年来研究发现,脑内有能特异性识别咪唑啉类化合物的部位,即咪唑啉受体。咪唑啉受体大体分为I1和I2两种亚型。I1主要存在于脑干的孤束核,兴奋I1受体可抑制NA的释放,导致血压下降,从而为中枢抗高血压药物开创了广阔的研发前景。现在已有一些选择性比较高的I1受体激动剂试用于临床,如莫索尼定、利孟尼啶等。

2.6作用于5-羟色胺(5-HT)受体的药物5-HT主要通过5-HT1A和5-HT2A两种受体发挥作用。前者激动可介导中枢性降压,后者激动可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引起多数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乌拉地尔和酮色林是作用于5-HT受体的抗高血压药。

2.7 基因治疗 目前高血压基因治疗已从基因抑制和基因增强两个策略入手研究。基因抑制主要采用反义技术和decoy技术,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血管紧张肽原和AT1受体的基因抑制。基因增强方面报道并研究的是采用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治疗高血压。这些方面的研究都为高血压的治疗展示美好前景。

2.8 髓脂素[1]髓脂素-Ⅰ为肾脏髓质间质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肝脏被转化为其活性形式髓脂素Ⅱ,髓脂素Ⅱ具明显的扩血管作用,可抑制交感神经张力,引起利尿利钠效应,并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其可能成为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

3 结语

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不仅可以降低过高血压,改善症状,而且可以延缓因血压持续升高引起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病理变化过程,降低和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所致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并延长寿命。随着对高血压病因认识的不断深入,抗高血压药物的研制逐渐由单纯降低血压向改善高血压并发症转变。今后研发的重点应该是可以平稳降压、改善靶器官损伤、病人容易耐受、而且有较好效应/价格比的长效抗高血压药物。

参考文献

高血压药物范文第6篇

摘要:自从1997年美国JNCVI、1999年WHO-ISH和我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公布以来,又陆续完成了几个临床试验和药物比较研究,如何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抗高血压药物,综合干预高血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有效保护靶器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已达到新的高度,因此有必要加以总结,以利于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危险因素合理应用

一、危险因素综合评估与干预

新的指南突出了血压水平和共存危险因素的同等重要性。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呈连续性相关,即使在正常血压范围内,血压最低的人群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是最低的。高血压病不仅仅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也是代谢紊乱疾病,Framingham心脏研究发现超过80%的高血压病人合并有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但与血压水平直接相关,而且还取决于伴随的危险因素和并存的其他临床疾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吸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紊乱、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血纤维蛋白原升高和静息的生活方式,合并糖尿病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近年研究提示,心率增快、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可能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许多研究提示心率与血压密切相关,高心率者有较高的血压水平。Framingham研究表明心率对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与收缩压和吸烟等同,男性发生心脏猝死的危险性随着静息心率的增快而增加,心率增快是高血压和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率每分钟增加10次,将增加20%的全病因死亡和14%的心血管死亡。高尿酸血症有促炎症与血栓作用,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Framingham研究未能发现这种相关性的存在。高尿酸血症是否增加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无论是在高血压人群还是高血压个体中,上述危险因素常聚集存在,相互影响、作用相互叠加,加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高血压本身也是这些危险因素中最主要的。1999年WHO/ISH和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均按是否并存上述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其他心血管临床情况将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量化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组四档。危险因素越多,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就越高,治疗这些危险因素的力度应越大。

什么是理想靶血压水平?HOT研究没有发现J型曲线同冠心病事件的相关性,8个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试验荟萃分析没有证明存在J型曲线。心血管病危险与血压之间的相关呈连续性,在正常血压范围并无最低阈,应将血压降到最大能耐受程度,此水平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程度最低。HOT研究中舒张压£80mmHg比舒张压£90mmHg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和心血管死亡率均降低,而且舒张压£80mmHg比舒张压£90mmHg的所有随机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事件降低,舒张压<80mmHg也没有出现不良事件。对于蛋白尿&1g/天的患者应将血压降到125/75mmHg以下,在MDRD试验中这种积极的降压能够有效减少尿蛋白的排泄和防止肾功能的恶化。临床医生对于就诊的每一个高血压患者都要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认娼歇压和上述危险因素的监测和综合评估。治疗既要根据患者合并的危险因素情况将血压控制于理想范围,还需注重对可以逆转的危险因素加以综合干预,使其危险性降低到最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BR>

二、综合干预处理和个体化治疗

(一)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大量随机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降压治疗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临床上一旦确诊高血压病,即应劝戒病人调整生活方式,开始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病人的非药物治疗固然重要,由于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需要用降压药才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靶血压水平,在临床实践中,更应重视药物治疗。单药治疗往往不能够达到目标血压。目前提倡小剂量降压药物联合应用,由于药物作用机制不同,联合应用可中和不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防止单药治疗时血压降低触发的代偿反应,提高降压疗效,增加患者的耐受性。HOT研究的结果更充分说明联合用药的必要性,超过70%的患者经联合药物治疗才能达到靶目标血压水平。结合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合理的药物联合方案如下:1)利尿剂和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2)利尿剂和b受体阻滞剂;3)b受体阻滞剂和双氢吡啶钙拮抗剂;4)b受体阻滞剂和a1受体阻滞剂;5)钙拮抗剂和ACEI或ARB。联合治疗另一个优势可提高费用效益比,在一项随机双盲研究中,舒张压每降低1mmHg或使每个患者舒张压恢复正常,钙拮抗剂和b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比ACEI单独治疗费用效益比高6%。此外联合治疗减少就医的次数,经4周治疗可达到靶血压水平。近年来固定小剂量的两药联合复方药物发展迅速,这类药物将成为高血压治疗的主流。实际上固定小剂量复方药物可以作为高血压一线药物治疗选择,因为它可以充分提高药物的降压疗效,减少单药剂量依赖性的药物副作用,同时方便患者服用,提高顺从性。美国和欧洲已同意这类药物作为高血压的初始治疗,最具代表性的是培哚普利和吲达帕胺,比索洛尔和双氢克尿噻。

(二)、高血压的个体化治疗

在高血压的治疗中要注重个体化治疗原则,患者合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不同,存在的靶器官损害和其它心血管疾病各异,治疗药物自然有别,因此提倡个体化治疗原则。

1、老年高血压患者

Syst-Eur、Syst-China临床试验证明降压治疗可降低这类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生与死亡率。首选长效钙拮抗剂尼群地平。Syst-Eur试验数据表明,钙拮抗剂治疗可降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老年性痴呆的危险性。STOP-2研究比较了b-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CEI和长效双氢吡啶钙拮抗剂治疗70-84岁高血压患者的疗效,经4-6年随访,没有发现它们之间在减少心血管死亡率和主要终点事件有何差异。NORDIL试验证明地尔硫卓同b-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一样,能够减少50-74岁的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其它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高龄老人是否要治疗仍有争论,但血压极高者或有靶器官损害者应采用药物治疗。目前HYVET研究正在进行,旨在评价抗高血压治疗对高龄老人的意义如何。

2、左室肥厚(LVH)

LVH是心脏对慢性压力或容量负荷增加的代偿性反应。目前减轻LVMI的最重要的方法是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首选ACEI或A

gII受体拮抗剂。LIFE试验证实了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氯沙坦将比阿替洛尔能更大程度上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复合终点(定义为脑卒中、心肌梗死和心脑血管病死亡)。

3、心力衰竭

治疗措施宜合并使用利尿剂及ACEI或ARB。利尿剂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剂量充足的ACEI和b-阻滞剂已在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能降低心衰的死亡率。

4、冠心病

降压对冠心病病人肯定有好处,但要避免降压过快而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激活RAS。此类病人首选b受体阻滞剂与ACEI。心梗后应当用无内在拟交感作用的b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再发心梗和猝死。心梗后心功能良好者可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

5、脑血管病

高血压是出血或缺血型脑卒中最危险因素。一般认为在早期急性缺血型脑卒中,除非血压很高,如&180/105mmHg,应暂停用降压药,否则过度降压会明显减少脑血流量。脑梗死溶栓时头24小时要监测血压,只有在SBP&180mmHg,DBP&105mmHg时,才可以用静注降压药控制血压。出血型卒中血压明显升高,应先降颅内压,若血压仍在200/120mmHg也需降压治疗。

6、肾脏病变

已知ACEI、ARB与CCB都有肾脏保护作用。著名AIPRI和PRIME试验结果表明贝那普利(Benazapril)与伊贝沙坦长期应用可降低肾功能不全患者尿蛋白,延缓肾衰进程。血压应降至130/85mmHg以下;若蛋白尿&1g/d,目标血压为125/75mmHg。

7、糖尿病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治疗重点是将血压严格控制在靶血压以下,HOT研究表明,将糖尿病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降至最低水平(舒张压<80mmHg),可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UKPDS试验的证据表明严格控制血压可使主要微血管事件和大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显著降低。美国肾脏基金会高血压和糖尿病执行委员会工作组回顾了近年来完成的一系列相关的大规模随机化临床试验,就高血压糖尿病伴或不伴肾病的患者提出最新治疗共识:血压控制的目标值在130/80mmHg或以下,这样更有效阻止肾病进展和降低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INSIGHT研究发现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若要达到靶血压几乎100%需要联合治疗。荟萃分析提示积极控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血压平均需要3.2个降压药物。ACEI、ARB、a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小剂量双氢克尿噻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病人;糖尿病病人用小剂量双氢克尿噻加b受体阻滞剂治疗对减少CHD病死率和总的心血管事件肯定有效。UKPDS研究表明阿替洛尔和卡托普利对伴有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同样有效。HOT研究结果和ALLHAT试验中期结果,均证实长效CCB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压治疗可延缓或阻止肾功能损害进展,延长寿命。ACEI,ARB、a-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可使病人在蛋白尿出现之后10年生存率由30%增至80%。近来完成的RENAL、LIFE临床试验突出了ARB在高血压特殊人群如糖尿病的独特作用,它可使此类人群获得更大的治疗益处。一般要将血压降至最低水平,维持主要脏器的灌注压即可,这样可加强抗肾病的疗效。

高血压药物范文第7篇

近年来,原发性高血压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严重威胁国民的身体健康。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 mm Hg或舒张压≥90 mm Hg,符合其中一项者可确诊为高血压[1]。2002年我国抽样调查的资料显示,35~74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知晓率为44.7%,治疗率为28.2%,控制率为(

1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

1.1 开始使用高血压药物的时间 收缩压持续≥160 mm Hg或舒张压持续≥100 mm Hg者,应开始降压药物的治疗。收缩压持续在140~150 mm Hg或舒张压持续在90~99 mm Hg之间,如果有靶器官损害、已诊断有心血管病、糖尿病或10年内冠心病的危险≥15% 者,也应开始降压药物的治疗。

1.2 从小剂量 开始使用任何一种降压药,都应先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降压药的不良反应为剂量依赖性的,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多数降压药从小剂量逐渐增加到中等量时,药效也逐渐增加,到中等量后药效增加就很小,而不良反应和毒性可呈对数级增加。因此,应为患者确定一个最小的有效量,既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又将不良反应降得最低。

1.3 应达到目标血压 降压的最终目标是减少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为了达到此目标,必须长期有效控制血压。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和临床治疗试验提供的证据,WHO/ISH和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 (1999)确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值应该至少

1.4 使用长效降压药 短效钙拮抗药,如硝苯地平等可引发心肌缺血,大剂量应用时可增加已有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好不用或极小心使用,应使用长效降压药(降压谷峰比值>50% ,即给药后24 h保持50%以上的最大降压效应),其优点:每天服用1次,能持续24 h降压效果,血压波动小,交感神经不被激动,能避免防止清晨血压急剧升高,从而起到平稳降压,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1.5 全面降低心血管危险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虽然降压是第一位的,但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危险因素的数量和程度。因此,在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要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对于存在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的临床情况应进行评估和危险分层,并干预所有可逆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异常脂蛋白血症或糖尿病),适当处理并存的临床情况。

2 联合用药与个体化治疗

2.1 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降压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每一类降压药在常用剂量下,降压达标率不高。例如:卡托普利仅为22%,非洛地平为28%,增加单药剂量,降压疗效并不能成比例的增加,而药物的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却随剂量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加[3]。如果选择另一类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联合应用,一方面可以增强降压疗效,另一方面有时可能抵消一部分药物的不良反应。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单独使用时降压幅度不太大,同时有使血钾升高的不良反应。如加用小剂量噻嗪类的利尿剂,可大大增强其降压疗效,同时噻嗪类的排钾作用正好抵消了ACEI的保钾作用。所以目前对单药不能控制血压达标的患者,主张小剂量降压药物联合应用,且降压效果比大剂量单药更好,血压控制率可由50%提高到70%左右,而不良反应却明显减少。目前认为有效的有:①ACEI+利尿剂;②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③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④钙拮抗剂(CCB)+ACEI;⑤CCB+β受体阻滞剂;⑥ 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⑦α-阻滞剂+β阻滞剂等。对于一些长期顽固性高血压,甚至需要3~4种降压药联合应用才能达到降压目标。其他如复方降压片、降压0号等,多采用了60年代阶梯治疗药物,如利血平、双氯噻嗪降压有一定效果,且价格低廉,易于患者接受。但有些药物的联合不但不增效,反而减效或增加不良反应,如:①CCB+利尿剂,因为CCB一般在高钠环境中能发挥最大降压作用,而利尿剂使用后可使体内钠离子减少,而降低降压疗效。②ACEI和保钾利尿剂不宜联合,因两者均可使血钾升高。

2.2 强调个体化治疗 随着对高血压发生发展及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了解,针对降压药的药效学和药理学及临床具体病例分析等情况,应该确立一个有针对性,即“个体化”药物治疗观念。从理论上讲,心率快,提示交感神经兴奋高,特别青年高血压患者选用β一受体阻滞剂+ACEI应该更合适;高肾素型者选用ACEI;低肾素型多见于老年人,以收缩压升高为主,为低交感张力及高容量、高搏出量,有钠水潴留情况,应优先考虑选用利尿剂或CCB,其疗效可能优于转换酶抑制剂及J3一受体阻滞剂。低肾素型高血压不少见,常提示钠离子潴留过多,由于肾脏集合管处上皮细胞钠通道数目增加使钠潴留。这部分患者使用一般降压药物效果差,使用安体舒通效果好。自1999年我国第一部高血压防治指南问世以来,诸多的干预高血压的前瞻性临床实验及坚实的循征医学基础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了新依据,而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三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居低不升的现象仍困惑着临床医务工作者。加强高血压防治力度,大力开展一级预防,因地制宜的群众宣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自觉改变行为因素,努力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降低全人群的血压水平,加强健康教育,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总之,应用降压药降低血压,虽不能解决高血压病的病因治疗问题,但及时恰当地进行降压能减轻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昏、心悸、失眠等症状,并可减少由于持续性的高血压所引起的心、脑、肾等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因此,合理应用降压药仍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屠晓燕,赵明明.浅谈高血压患者的合理用药 .中国保健,2008, 16(6): 218-219.

[2] ongfeng Gu,Kristi R,Xiqui W,et al. Prevalence,a~l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Hypertension,2002,40(2):920-927.

高血压药物范文第8篇

高血压治疗目标

第一,高血压治疗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危险。

第二,目标血压:①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 mm Hg;②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50 mmHg;③年轻人或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肾病患者降至<130/80 mm Hg。

如果患者能够耐受,以上全部患者的血压水平还可进一步降低,建议尽可能降至<120/80 mm Hg。血压低限值尚未确定,但冠心病或高龄患者舒张压一般≥60 mm Hg。

第三,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的所有危险因素,并适当处理患者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疾病。

第四,高血压治疗血压达标的时间:一般情况下,1~2级高血压争取在4~12周内血压逐渐达标,并坚持长期达标;若患者治疗耐受性差或年龄较大,达标时间可适当延长。

高血压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 第一,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疗效而使不良反应最小,逐渐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争取3个月内血压达标。第二,为了有效地防止靶器官损害,要求每天24小时内血压稳定于目标范围内,积极推荐使用1次/日给药而药效能持续24小时的长效药物。若使用中效或短效药,须服药2~3次/日。 第三,为使降压效果增大而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以采用≥2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在实际治疗过程中,2级以上的高血压或高危患者要达到目标血压,常需要降压药物联合治疗。第四,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更适合患者本身的降压药。

常用降压药的种类及选择 当前常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5类,即钙拮抗剂、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以上5类降压药及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选择药物。此外,还有α受体阻滞剂和其他降压药。

基层降压药的选择应遵循安全有效、价格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考虑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比选择降压药的种类更重要。

医生应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的药物。首先要掌握药物治疗的禁忌证和适应证,根据病情和患者意愿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治疗中应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降压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钙拮抗剂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无绝对禁忌证,降压作用强,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我国抗高血压临床试验的证据较多,均证实其可显著减少脑卒中事件。故推荐基层使用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适用于大多类型的高血压,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稳定性心绞痛、冠状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周围血管病患者。可单药或与其他4类药物联合治疗。对伴有心力衰竭或心动过速者应慎用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对不稳定心绞痛者不用硝苯地平。少数患者可有头痛、踝部水肿、牙龈增生等不良反应。

利尿剂 降压作用明确,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适用于1级高血压,常规剂量噻嗪类利尿剂适用于1~2级高血压或脑卒中二级预防,也是难治性高血压或联合治疗的基础药物之一。

利尿剂尤其对老年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有益,但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时应注意其对代谢的影响,慎用于有代谢综合征或糖尿病的易感人群。大剂量利尿剂对血钾、尿酸及糖代谢可能有一定影响,要注意检查血钾、血糖及尿酸水平。

醛固酮拮抗剂可用于醛固酮增多症及部分难治性高血压。治疗中要注意男性发育。

ACEI 保护靶器官证据较多,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适用于1~2级高血压,尤其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代谢综合征患者有益。可与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或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合用。双侧肾动脉狭窄、妊娠、高血钾者禁用。注意咳嗽等不良反应,偶见血管神经性水肿。

ARB 保护靶器官作用明确,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适用于1~2级高血压,尤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尿患者有益,也适用于ACEI引起的咳嗽。可与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或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合用。双侧肾动脉狭窄、妊娠、高血钾者禁用,偶见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

β受体阻滞剂 小剂量适用于伴心肌梗死后、冠心病心绞痛或心率偏快的1~2级高血压。对哮喘、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注意支气管痉挛、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注意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α受体阻滞剂 适用高血压伴前列腺增生患者,但性低血压者禁用,心力衰竭者慎用。开始用药应在入睡前,以防性低血压的发生。

固定复方制剂 为常用的一类高血压治疗药物,其优点是使用方便,可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应用时注意其相应组成成分的禁忌证或不良反应。

临床联合理念

效果 联合治疗的设计基于两种或多种不同机制的降压药的联合应用,药物入选标准为能长期降低心血管终点事件,目前的临床试验证明,联合治疗方案应比单药治疗具有更大程度降低血压的作用。

耐受性 联合治疗可减少不良反应。多数降压药单药大剂量使用时会发生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初始小剂量联合治疗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如小剂量ACEI或ARB + 二氢吡啶类CCB可减少水肿。

依从性 联合治疗能改善长期治疗的依从性。近期85 000例患者药物处方调查发现,同时接受1、2、3、4种药物处方的依从性别为77.2%、69.7%、62.9%和55%。近期9个研究汇总分析显示,单片复方制剂(SPC)比药物分别使用可改善依从性26%。

特定药物联合

每类降压药物中包括多种药,因此联合治疗的组合成分有多种选择。两种药组合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利尿剂 ACEI或ARB与利尿剂联合,可增加额外降压作用。利尿剂使用初期可降低细胞内容量和激活RAS,导致血管收缩及水钠潴留,加用ACEI或ARB可减少以上不良反应。

RAS阻滞剂联合CCB有充分的叠加降压作用,减少二氢吡啶类CCB引起心率增快和下肢水肿。ACCOMPLISH试验证明,初始小剂量ACEI + CCB固定复方剂治疗高危高血压患者可减少心血管危险20%。ARB与CCB联合也是合适的。我国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CHIEF)阶段资料分析表明,CCB + ARB 是很好的组合,可提高降压疗效,减少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

肾素抑制剂+ARB 肾素抑制剂 + ARB有叠加降压作用,依从性好。

CCB+利尿剂 CCB+利尿剂有叠加降压作用。CCB与利尿剂作用机制不同,可增加肾脏钠分泌。我国FEVER研究表明,CCB+利尿剂与单独使用利尿剂相比,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说明CCB+利尿剂组合有一定试验证据。

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 虽然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血管事件作用稍逊于其他降压药(ACEI、利尿剂、ARB或CCB),但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利尿剂对RAS的激活,二者联合是可接受的。

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可造成钾丢失,与保钾利尿剂合用,有利于维持钾平衡,其组合方案包括螺内酯 + 氢氯噻嗪,阿米洛利 +氢氯噻嗪等。

CCB +β受体阻滞剂 CCB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使降压作用更加明显。β受体阻滞剂可抵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加快心率的不良反应。

不太理想的联合

ACEI+ARB虽然ACEI

+ARB对减少蛋白尿及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有一定效果,但对于某些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而言则未能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增加了肾损害等不良反应。

β受体阻滞剂+中枢作用药 β受体阻滞剂+中枢作用药(甲基多巴、可乐定)是否产生叠加降压作用尚无研究报道。

联合药物的推荐方案

优先推荐 ACEI+利尿剂,ARB+利尿剂;ACEI+CCB,ARB+CCB。根据中国高盐饮食和高卒中发生率的特点及FEVER研究的证据,笔者认为CCB+利尿剂也应放在优先推荐的地位。

一般推荐 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二氢吡啶类CCB+β受体阻滞剂;CCB+利尿剂,肾素抑制剂+利尿剂,肾素抑制剂 + ARB,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

不常规推荐ACEI+ARB;ACEI+β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二氢吡啶CCB+保钾利尿剂,中枢作用药+β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药物范文第9篇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处方分析;使用情况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1]。为了解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用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对我院2015年1~6月门诊处方中抗高血压药物用药频率、联合用药进行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5年1~6月门诊抗高血压药处方,共计1000张,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用药情况(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用量、药价、联合用药)及处方总金额进行统计、分析。

1.2方法 采用金额排序法对我院2015年1~6月各类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构成比进行统计。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参考2005版《中国药典》二部、临床用药须知及陈新谦主编的第17版《新编药物学》来确定,采用其主要适应症、剂量范围的中间量,个别品种参照药品说明书综合确定。以药品消耗的总剂量除以DDD,得到DDDs。DDDs越大,说明该药的用药频度越大。

2 结果

2.1基本情况 在1000张抗高血压药处方中,其中男530例(53%),女470例(47%)。患者平均年龄为(60±15)岁,无其他合并症年龄平均为(60±13)岁,有合并症年龄平均为(65±12)岁。调查显示,年龄偏大高血压患者易合并其他疾病。

2.2各类抗高血压药物DDDs 排序 位居前5位的依次是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block)。由于高血压患者个体差异较大,药物治疗范围广,DDDs值不易确定,不是推荐给临床的实用剂量,故用DDDs值进行研究时应注意其限度,见表1。

2.3单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 见表2。

2.3联合用药情况 我院药物联用基本符合抗高血压药阶梯治疗原则,以二联用药处方最多,330张(占33%);三联用药处方80张(占8.0%);四联用药处方25张(占2.5%)。

3 讨论

3.1我院各类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且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这符合高血压流行病学数据[2]。统计结果可见,CCB与利尿剂的DDDs位居前列,说明在高血压治疗中占主导地位,是抗高血压药的两大支柱。近年来,钙通道是细胞膜上对Ca2+具有高度选择性通透能力的亲水性孔道。Ca2+通过钙通道进入细胞内,参与细胞跨膜信号转导,介导兴奋-收缩耦联和兴奋-分泌耦联,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完整性、调节血管平滑肌的舒缩活动等。一旦细胞内钙超载,将引发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如高血压等。CCB作为抗高血压治疗药物已用于临床多年,其卓越的降压疗效、广泛的联合降压潜能、优越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使其在当今的抗高血压治疗、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方面占有重要地位[3]。利尿剂适用于大多数无禁忌证的高血压患者的初始和维持治疗,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等。ACEI是JNC-7中唯一拥有6个强适应证的一线抗高血压药,NC-7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指出其能安全、有效降低血压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并发心功能不全、蛋白尿。长效ACEI因其半衰期长、副反应小,肝肾双通道排泄,降压平稳,几乎不引起低血糖反应,逐渐得到广泛用。β受体阻滞剂对于有心梗和心衰病史的患者,临床收益最强。对于心绞痛患者的管理也有效。β受体阻滞剂在预防高血压患者中风和心血管事件风险上没有其他几种主要药物有效;但是具有心梗以及心衰病史的患者应该使用此类药物。ARB类药物优ACEI,其耐受性较好。因为此类药物并不引起咳嗽,极少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ARB类药物的功能和作用与ACEI类药物作用相似,在临床上,如果患者可以负担得起这类药物,ARB类药物优于ACEI类药物。和ACEI类药物相似,ARB类药物也可导致血肌酐水平升高;但是一般情况下只是功能性改变,是可逆而无害的[4]。

3.2我院高血压药物的联用情况 联合用药也是高血压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则[5]。从本次调查来看,一联、二联处方用药方式共占94.3%,是我院门诊高血压最主要的用药方案,说明我院用药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我院的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基本上符合阶梯式治疗原则。医生一般选用降压作用温和、不良反应小的药物。达不到治疗要求时,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临床用药中,二联用药以钙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最多,其次为ACEI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这些药物都是高血压治疗指南中所列的有效配伍。三联处方中,β受体阻滞剂+ACEI+利尿剂联合方式为常见。

3.3小结 通过调查我院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基本合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尽管抗高血压药品种多,在选择抗高血压药物时,应根据药物的疗效、患者的依从性和经济承受能力及个人意愿,结合临床情况决定治疗方案。药师在工作中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审核处方,特别是对于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应进行用药监护和经济学评价,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地合理用药[6~9]。

参考文献:

[1]赵秀丽,陈捷,崔艳丽,等.中国14省市高血压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14,86(116):148.

[2]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2015年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6).

[3]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etal. ACCF/AHA 2011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J].J. Am. Coll, Cardiol. published online Apr,2011,25.

[4]何定峰.我院内科门诊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J].安徽医药,2013,11(1):78-79.

[5]唐兵,杨勇,王友群,等.心血管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方法探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9):1296-1298.

[6]张善堂,周书明,刘斌,等.某"三甲"医院2001~2003年抗感染药物用药动态分析[J].安徽医药,2005,02.

[7]汪荣华,钱崇付.马鞍山市51例抗菌类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安徽医药,2005,02.

[8]沈鸿.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的配伍稳定性考察[J].安徽医药,2005,03.

高血压药物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分析;处方;限定日剂量(DDD);药物利用指数(DUI)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34―02

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在中国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高血压,高血压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到18.8%,然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仅30.2%、24.7%、6.1%,依然很低。为了探讨高血压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监测,观察用药的流行趋势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本文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利用研究组推荐的一种药物测量单位“限定日剂量”(DDD)作为标准,对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我院2013年4月份19、20、22日直至5月4日门诊处方7715张,其中抗高血压药物处方499张。

1.2方法

1.2.1统计抗高血压药物处方。

统计内容:处方数、病人的性别、年龄、使用高血压药物的名称、用法、联合用药、用药的总剂量、各药品的日剂量及各药的用药天数。

1.2.2 计算DDDs。(DDDs=总用药量/DDD,DDDs越大,说明此药使用频率越大。)

1.2.3 计算药物利用指数DUI。(DUI=DDDS/总用药天数,是作为药物是否滥用的评价指标。DUI≤1说明用药合理。)

2 各类统计数据及表格

2.1 性别比例

在499张使用了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中,男性345张,女性154张,男女比例接近2:1..

2.2 年龄分布

各年龄组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比例,≥50岁为高血压病的高发年龄段,占84.0%。

2.3 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种类表

2.4 DDDs与DUI值表

2.5 联合用药情况

抗高血压药物联合使用,单用30张,二联36张,三联5张,所占比例分别为42.3%,50.7%,7.0% 。

3 分析与讨论

3.1性别比例分析

就诊人数中男女比例约为2:1,性别是影响因素之一,绝经前女性,由于内源性雌激素的潜在保护作用,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较低,因此,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危险性较高 。

3.2 年龄分布情况分析

尽管老年人心血管病发病理论尚未成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并发症逐渐增加。从统计结果看,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

3.3 用药种类分析(表1)

从表1可知,抗高血压药物使用频率依次为:钙通道阻滞剂,利尿药,ACEI、AT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交感神经抑制药类。

3.3.1 钙拮抗剂,可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或合并稳定性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目前临床上应用的CCB主要是长效品种以及短、中效的缓、控释剂型。

3.3.2 利尿剂,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及其类似物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是老年或并发心力衰竭患者。

3.3.3 ACEI,主要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并发心脏功能不全、肾脏损害有蛋白尿的患者;AT1,它的特点是降压作用温和而平稳。

3.3.4 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或慢性心力衰竭的高血压,β受体阻滞剂为基本药物之一 。

3.4 合理用药分析(表2)

由表2得出,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硝苯地平DUI=1.303,厄贝沙坦DUI=1.1,两者的DUI值均大于1,故厄贝沙坦、硝苯地平存有不合理用药现象。

3.5 联合用药情况分析

临床试验结果支持以下类别降压药的组合:1、利尿剂和β阻断剂;2、利尿剂和ACE抑制剂或ARB;3、利尿剂和钙拮抗剂;4、β阻断剂和二氢吡啶钙拮抗剂;5、钙拮抗剂和ACE抑制剂或ARB;6、α阻断剂和β阻断剂。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使用中常存在以下问题:

3.5.1螺内酯片和氯沙坦钾片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与保钾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等)合用,可能引起血钾增高。联用时,应密切监测血钾。

3.5.2复方利血平氨苯碟啶片和卡托普利片

联用可能引起高钾血症,并可伴有心律不齐或心动骤停。应监测血钾浓度。

机理:ACE抑制药引起的醛固酮浓度的降低,可以与保钾利尿药引起的钾储留协同地产生高钾血。

3.5.3美托洛尔片和复方利血平氨苯碟啶片

利血平可使β阻滞药作用增强,导致心动过速 ,该联合用药不合理。

3.5.4贝那普利片和美托洛尔片。

贝那普利是较强的ACEI,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贝那普利与β阻断剂同用,呈小于两者相加的作用,因此,该联合用药不合理。

据报道,随着临床用药品种数的增多,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如联用2~5 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 % ; 联用6~10 种为7.4 % ; 联用11~15 种为24.2 %;联用16~20 种为40 %。

4 对抗高血压药物应用的一些建议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降压治疗,药物的调整期一般在3个月内完成,医师和患者之间保持良好沟通;鼓励患者家中自测血压;选用新型固定复方制剂。

根据人体生物钟的节律,服降压药1日3次,宜分别于早上7时、下午3时和晚上7时服用,晚上临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以防止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导致脑血栓形成[8]。

具体建议如下:

1.减轻体重 2.DASH饮食 3.限钠 4.运动 5.适量饮酒 6.戒烟

5 结论

从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抗高血压药物中硝苯地平DUI=1.303,厄贝沙坦DUI=1.1,两者的DUI值均大于1,故厄贝沙坦、硝苯地平存有不合理用药现象,其他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联合用药存在一些不易察觉的配伍不当现象,医师应谨慎用药。一些传统老药已被新药代文(缬沙坦胶囊)等取代,药物剂型也有所更新,药物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的使用逐渐成为首选。

参考文献:

[1] 郝立志. 北京地区13家2级医院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分析. 药品评价,2010年07卷 第10期::23-24

[2] 顾东风,Jiang He,吴锡桂,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37(2)84:98-99

上一篇:药物不良反应范文 下一篇:抗过敏药物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