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2 04:48:57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我管理;高血压;防治;慢性病社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近年来发病率居高不下。其为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为常见、多发的,危害极大,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医疗经济负担,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因其治疗具有慢性长期性,仅靠医院治疗是不够的,社区医院作为医疗基层第一线,肩负着知识教育、监督管理、防治宣传的任务[1]。本文抽选社区高血压患者150例,探讨自我管理模式防治高血压疗效,对比统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抽选某社区高血压患者150例,采用随机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防治模式,实验组则强调高血压防治以自我管理为主的模式,人数分别为81例、69例;其中年龄39-79岁,平均(45.4±3.4)岁;对照组病程在2-10年的39例、10年以上的42例,实验组病程在2-10年的31例、10年以上的38例,两组患者入院时在年龄、病情和性别上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管理方法①对照组:以社区为中心,社区医院对高血压患者建档分级,对其进行健康管理教育,干预日常饮食运动,监督用药治疗,并每日提供血压免费监测。②实验组:以自我管理为主,社区干预为辅。社区医护人员固定讲座时间,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知识宣传,使其充分了解高血压自我防治的方法手段。然后制定自我防治管理规划,坚持每天自行搭配合理饮食;每周坚持适度的自我锻炼;控制自己的生活习惯,规律生活作息;自行购买家庭血压计监测血压,按时服药。采用不同模式实验一年以后,将统计资料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效果。

1.3高血压控制率计算标准血压达标人数/本组高血压总人数×100%,(在不同时间段,同一个高血压病人本年内测量的血压值有70%以上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范围即为血压达标)。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是采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x2检验,P

2结果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自我管理模式; 高血压; 血压控制率; 健康情况

目前,为了提高对冠心病、脑卒中等高发病的控制和预防,对于高血压病的管理已经成为了许多专家学者的主要研究课题,对于高血压病的管理方式,目前多选择倚靠医务人员所执行的常规三级管理模式,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对于社区资源的利用度十分缺乏,且不能够激发患者的积极参与性,因此需要做大力的改进,有部分研究者尝试使用一些较新的高血压管理模式,但还缺乏较扎实的研究数据[1-2]。可以说,高血压病需要时刻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且必须终身坚持,因此选择使用于医生指导下的自我照顾模式就十分适合高血压病的日常性管理,必须以患者自身为主,积极调动其潜能,于医生的协助下实现自我管理的有效模式,为了更好地探讨这种管理方法,笔者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对清远社区6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了自我管理模式,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清远社区高血压患者共60例设为研究组,并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标准:有高血压医疗记录,且为在清远社区的高血压患者。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异常者予以排除;高血压且伴有其他肿瘤疾病,且在半年内有过化疗史予以排除,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伤的中风患者需排除。研究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34~78岁,平均(67.23±8.23)岁,收缩压(145.89±13.85)mm Hg,舒张压(86.54±9.21)mm Hg,文化程度方面,小学25例,中学18例,大学17例;对照组男62例,女40例,年龄35~80岁,平均(68.6±9.31)岁,收缩压(145.66±14.25)mm Hg,舒张压为(88.30±10.12)mm Hg,文化程度方面,小学33例,中学54例,大学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以及文化程度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通过宣传单以及居委卫生干部进行宣传等手段对社区患者进行动员,并采取基线调查,将自愿参加的患者进行登记,对102例患者采取常规的管理模式,对60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为患者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其二为医生对患者的支持,具体为:(1)课程时间为6次,一周一次,连续6周内授课完成,其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处理紧张等负面情绪、认识高血压疾病、自我管理的概述以及增强自信方法、放松以及与人交流的技巧、膳食学习、疲劳的自我管理、体重的控制以及戒烟、合理用药、自我监测血压等,将以上等内容编辑成册,作为阅读教材,必须要满足人手一册,授课的具体方式为志愿参与的医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授课,在6周课程学习后,要定期组织活动验证学习内容。(2)医生对患者的支持,社区需要具体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提供一名医生,作为支持自我管理的老师,提供其联系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患者的自我管理,参与支持的医生需要提前接受有关自我管理模式的培训。(3)实施模式分析,学习成功实施了自我管理模式的部分社区,以这些社区作为借鉴对象,学习期采用的参与型实施模式,即为社区卫生服务与街道、中心以及研究者三方面共同参与模式,街道需要将此模式归纳入卫生科的日常工作中去,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需将此归纳如卫生服务的例行工作中,大家各自发挥优势,分工要明确,最终完成自我管理模式的整个过程。

1.3 评价标准 健康状况的评价标准可依据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3],参考其评分标准,而血压控制率应以收缩压小于140 mm Hg以及舒张压小于90 mm Hg为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对两组实施管理模式后的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健康自评分数、疲劳以及情绪低落分数均要优于对照组(P

2.2 两组在实施管理模式后,研究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平均下降值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实施管理6个月后的血压控制率比较,研究组32例血压得以控制,血压控制率为53.33%,对照组30例血压得以控制,血压控制率为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31.504,P

3 讨论

倚靠医务人员所执行的常规管理模式,其不具有广泛的覆盖性[4-5],这是因为患高血压病的人群较多,而却不具有足够的专业人员,且对于高血压的管理,尤其重视非药物的一些相关措施,如自我的血压监测、生活行为方式等,完全依靠医生是不现实的,而自我管理模式,则为在医生的支持协助下,患者自身承担一定的治疗与预防模式,此种模式注重医生与患者自身参与,挖掘患者潜能,非常适于终身的管理。

据相关报道证实[6-7],通过了一系列的小规模试验,自我管理模式有着较好的血压控制效果[8],同时与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由此再次证实了该自我管理模式的优越性[9-10],在实施6个月的管理后,研究组的收缩压比对照组降低了10.74 mmHg,而舒张压也降低了2.20 mmHg,通过实施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组在6个月后的血压控制率显著上升,高达54.69%,而对照组上升不够显著,仅为30.41%,同时在有效控制血压的情况下,研究组的疲劳评分、情绪低落评分以及健康自评等指标均显著要优于对照组,但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以中老年为主,文化程度也平均在9年义务教育之上,因此本文中的自我管理模式对于年轻的患者以及文化程度较差的患者,实施后的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总结,同时在职高血压患者未来积极参与到该自我管理模式当中也是社区服务的一个重点探讨问题,更有待进一步分析。

总之,研究分析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并不是为了完全地将传统的常规管理模式所代替,而是为了更好地与后者相辅相成,补充后者的不足之处,本文研究结果也表明,常规的管理模式也可以有效地提高血压的控制率,但若想更好地提高血压控制情况,就需要有更好的规划,需要社区积极地组织患者,分成小组形式,进一步采取自管、互助以及医患合作的方式,即本文研究的自我管理模式,来提高血压控制率,也可以说是两种模式的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改善当前本社区血压控制率较低的情况,提高治疗效果,解决覆盖面较窄等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顾伟玲,吴益康,王金荣,等.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模式探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9(4):294-295.

[2]金爱娟.社区高血压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3):113.

[3]贾洪波.上海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1):131-132.

[4]王敬丽,杨柯君,傅东波,等.高血压自我管理项目对自我效能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35-36.

[5]王敬丽,高运,史文红,等.上海市大场社区高血压分组管理结合自我管理模式的探索[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10):515-516.

[6]李永新,彭明益,薛晓斌.广州市某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11,17(17):20-22.

[7]陈引东.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9):770-771.

[8]郭娇,欧爱华.我国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现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7):1354.

[9]张晓林.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连续化管理(一):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特点[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8,15(10):35-36.

[10]曾丕兰.社区高血压病人的自我管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1):390-391.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71-02

自1997年以来我校开展了健康教育,通过大学生入学体检及每年的健康检查,以问卷方式了解病人在自我管理中存在缺陷并给予相应指导,合理有效地使高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高血压病人为2008年9月~2012年9月

入学体检及每年健康体检查出的病人,高血压病程为1~3,平均年龄21岁。

1.2 通过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存在自我缺陷的患者可分为知识缺乏、心里障碍、用药不规范三组。每组分轻、中、重度。由调查者统一进行评定(轻度﹥80 中度~79 重度﹤60分)采取个体加小组方式,不同病人不同方法进行健康教育,2个月后再发放同一张问卷,总结开展健康教育的结果。

1.3 结果 开展健康教育后,200例高血压患者不同程度地掌握了高血压知识及相关的服药、控制饮食的知识,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见表1

2 自我管理缺陷情况分析

高血压病患者大约一半以上平素无任何症状只在出现头痛、头昏等不适症状才会就诊,其它时间都需要自我管理,但高血压相关知识匮乏影响了遵医行为,不能正确地进行高血压的动态监测,影响了病情的控制,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及经济状况都会造成病人在自我管理上存在缺陷。

3 自我管理缺陷指导

3.1知识教育 根据高血压患者的性格、心理特点、常见症状及用药知识等开展个性化健康知识教育。如黑板报、发放健康知识讲座手册、定期开展高血压病知识讲座、电话随访、个别讲解等方式。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⑵使患者在认知的基础上改变其行为,纠正治疗误区,正视病情,调整心态,做到自我控制血压,定期检查身体如心、脑、肾等脏器功能及眼底等。根据病情合理用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3.2 用药指导

3.2.1 按时、坚持服药,根据患者认识能力和记忆力的异同,进行用药指导,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和示范并要求患者强化记忆,为避免患者遗忘服药,提醒患者制作一个提醒系统,如使用闹钟或与一日3餐相联系,以免遗忘。忌在临睡前服药,避免因其它因素影响(如大量饮酒)以提高疗效,指导患者坚持长期用药,不要自己随意换药、减少药量或突然停药,要充分认识到血压降到正常范围仍需终生服药的原则。

3.2.2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各类降压药物作用特点不同,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不同。如β-受体阻滞剂:支气管的β受体激动时,支气管的平滑肌松弛,β受体阻断药则可使之收缩,增加呼吸道阻力,对支气管哮喘者,会诱发或加重哮喘的发作。噻嗪类利尿剂长期服用会引起低血钾,血尿酸增高,血脂增高等不良反应,钙离子拮抗剂硝笨地平服用后会引起头痛、长期服用会引起下肢水肿,卡托普利可引起干咳、味觉异常、皮疹等不良反应。停药后会自动消失,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应该及时向医生反映调整药物。

3.3饮食指导

3.3.1低盐饮食 高血压患者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食盐的量应控制在2-5g,凡血压较高或合并心脏疾病者摄盐量应严格限制,每日食盐用量1-2g为宜,减少烹调用盐,不宜吃酱菜等盐腌制品,对酱菜、榨菜、皮蛋等含纳盐较高的食物也应少吃,多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和水果如竹笋、花生、香蕉、橘子等。

3.3.2 限制胆固醇较高的食物 高胆固醇膳食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促进高血压的形成。如动物内脏、鱼籽等。应选用植物油,因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较高,能延长血小板凝聚时间,控制血栓形成,降低血压预防脑卒中。纠正不良习惯与嗜好。限制饮酒与咖啡,提倡戒烟,讲解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毒害作用,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

3.3.3 维生素 维生素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故高血压患者应多食用维生素较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豆芽、芹菜、萝卜等。

3.3.4 心理指导 大学生面临就业和考研的多种压力,防止精神波动,松弛大脑紧张非常重要。患者的不良情绪对高血压的控制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易形成负面的影响,通过对患者的各种想想顾虑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教会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方式,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心理调解,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自信心,随着社会发展,竞争会更加激烈,可能会碰到各种矛盾和心理刺激,应及时通过心理咨询予以平息。

3.3.5 生活指导 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适度,指导患者制定个体化作息时间表,保证充足的睡眠,运动方式可采取步行、慢跑、气功、太极拳等。每次运动时间20-40分,肥胖者可适当增加运动次数。运动一定要适度,运动强度、时间、频率以不出现不适反应为度,避免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夜间是血压波动的低谷阶段,突然唤醒患者会使血压骤升,夜间起床应先清醒片刻,然后缓慢坐下在下床站立,防止发生脑供血不足而晕倒或自我摔伤。

3.3.6 自我保健指导 血压不稳定时每日测2次,坚持每天定时测量,待平稳后每周测2次为宜,教育指导患者自我观察病情及自救。如出现心前区疼痛、夜间憋闷、呼吸困难,应警惕心血管疾病。如出现头晕、剧烈头胀痛、心悸、烦躁、呕吐、视力模糊、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清应警惕脑血管意外,同时应立即卧床休息,避免突然倒地发生意外,打电话到急救中心急救以免病情加重发生意外。

4 讨论

4.1 形成全程健康教育的模式,自我管理全程督导。有研究表明自我管理的措施一旦撤除,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快降到未干预前水平,对高血压病人实行健康教育患者获得了健康知识、健康责任和健康行为,改变了不良生活习惯,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测血压、血脂、服药知识及控制饮食等自我保健知识,学会日常饮食结构的调整及药物剂量的调整。

4.2 开展健康教育是提高高血压患者自我保健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医务人员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教育,患者即可获得有效的健康指导,减轻了心理压力,并掌握了合理用药和自我监测血压,达到稳定控制血压并能定期检查对制止和逆转高血压病对靶器官损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健康教育主体的水平,教育形式的限制以及客体的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不同都将影响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成败[3]。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有助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深入了解高血压的知识,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及方式,保持乐观情绪,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健康的走向工作岗位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 傅东波 傅华 慢性病自我管理 [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2.10(2):93-95

[2] 马艳秋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家庭康复合理干预效果 [J]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196-1197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血压 自我管理 社区护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与科学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比例逐渐增多,由于高血压的病程比较长,病情的进展程度也不一,其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病、脑卒中及肾脏病等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致残、致死率高,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故增加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自我保健意识,是临床上的医务人员面临的新课题[2]。通过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60例,男96例,女64例,年龄46~64岁,平均53.6岁。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在非药物的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文化程度:大学18例,大专46例,高中36例,中专38例,初中及以下水平22例。随机将160例患者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⑴对照组的干预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做常规的出院指导,帮助患者建立档案,记录患者姓名、联系电话、地址、病情状况等。出院后对患者进行被动方式的治疗护理,让患者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医疗护理干预。所有的对照组均为接受社区护理帮助,有一部分患者进行门诊复诊。

⑵实验组的干预方法:实验组的患者除了采取常规的出院指导以及建立档案外,出院前有责任护士向患者发放自我管理教育卡,其中记录着科室的电话、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自我保健、自我检测血压及复查时间等内容。出院后的第1个月每2周由专业的护士进行家庭访视或者电话随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要求患者门诊复查1次,其后每个月1次,特殊情况可适当的增加次数。患者也可以随时的电话咨询根据患者的病情完善干预方案。

⑶干预内容:①心理护理:生活节奏快、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等因素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3]。有的患者对于高血压的病情不重视,部分患者缺少时间和精力顾及自身的健康,故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其重要。首先,应当帮助患者建立高血压需长期治疗、终身性的疾病的概念。其次,进行个性化护理,详细的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家庭及工作环境,有针对性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和安抚,耐性的向患者解释相关问题,鼓励患者表达自己内心的疑惑与焦虑,尽量为患者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生活环境。②用药护理:药物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血压的主要措施,不依从服药是当前高血压治疗面临的严重问题[4]。部分患者由于惧怕服药后的不良反应而无法坚持,还有一部分患者由于服药后血压并未达到正常水平而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或者停药综合征的发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用药原则和擅自减药、停药不良后果的宣传,强调按照医嘱服药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及血压水平,通过家庭随访和电话访谈的方式,按时和患者联系,指导家属监督患者服药。叮嘱患者坚持长期进行药物治疗,从而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③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多进食、低盐、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纤维、清淡的食物,多摄入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鱼类及海藻类的食物,如果有必要使用非盐类的调味品以增加食物的美味。指导患者戒烟、戒酒,减轻体重,少吃零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对于降低血压有着积极的作用。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保持患者血压的平稳有着重要的意义,告诉患者粗细搭配,以素食为主荤食为辅,饮食有度,适当的增加含钙和优质蛋白的食物。④运动护理: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5]。可选择气功、太极拳、慢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来决定运动的形式及强度,避免盲目的锻炼,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运动的选择,每天运动30~60分钟,时间不宜太长,因人而异。如果患者出现心律不齐、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⑤自我监测血压护理:患者的家庭应备有血压计和听诊器,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正握测量血压的方法,叮嘱患者在固定的时间和条件下测量血压,做好血压和服药关系的记录,绘制血压值的图形,以判断患者血压的控制情况,从而为患者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指导患者定期到门诊复查,观察是否出现眼花、头痛及呼吸困难等状况,如果血压控制的不满意或者出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疗效评价指标:患者出院半年后,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是否按时检查、药物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自我监测5个方面的自我管理情况,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

统计学处理:将所得的数据录入到SPSS数据库中,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通过合理、科学的社区护理干预,试验组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 论

自我管理是近来在国际上兴起的专门针对慢性疾病的患者的治疗与管理方法,是指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由个人承担一部分的预防性与治疗性的保健、治疗任务,在其自我管理技能的指导下实行自我保健。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其治疗效果好坏,如何有效的控制血压,降低诱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是防

治和促进高血压康复的关键。我院通过对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心理、用药、饮食、运动及血压自我检测等方面的社区护理干预,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了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减少了发病的危险因素,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其家庭负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邱承文.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链式亲情护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4(48):162.

2 黄琼,廖军华,胡金香,等.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7):69-70.

3 黄金玲.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8):1320-1321.

4 肖元满.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2):121-123.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高血压; 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13-98-02

近年来我国中青年高血压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遏制。自我管理疾病是三级预防的新途径,是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手段提高患者管理疾病的能力、自信心、积极性[1]。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对139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干预前后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差异,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39例,其中男87例,女52例;年龄在18~46岁,平均34岁;住院治疗76例,门诊治疗63例,其中高血压病107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7例,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疾病3例,高血压合并视网膜病1例。所有患者均无精神障碍,意识清醒,无聋哑,有正常的语言交流能力。

1.2 方法

参阅相关文献,设计自我管理疾病能力调查表。内容包括: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心理及生活行为方式四方面的问题,分26个条目。采用三级评分法,根据患者的回答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依次计1~3分,每项问题的总分为10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自我管理疾病能力越低。首次调查在确诊为高血压病2~3d进行,发出问卷139份,回收有效问卷139份,回收率100%。根据调查结果判断患者个体情况,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针对每位患者对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给予实施二级、三级预防措施,出院时对其进行出院指导,门诊患者实行小组授课等方式,教会其一级预防。干预后调查于6个月后进行,发出问卷139份,回收有效问卷139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139例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问卷调查评分结果见表1。应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护理干预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即接受护理干预后自我管理疾病能力明显提高。

3 护理干预

3.1 开展认知、心理、行为方面的健康教育干预

3.1.1 认知干预 高血压不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还是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等相关知识,并针对患者的认识误区进行重点指导,重点宣教。

3.1.2 心理干预 对不同的个体运用理解、安慰、帮助、鼓励、支持等不同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对待疾病,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3.1.3 生活行为干预 (1)针对患者个体评估情况,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坚持健康的有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高血压患者恢复正常的血压模式,尤其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大多生活不规律。(2)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建立合理的膳食模式,限制钠盐摄入。劝导患者戒除不良嗜好,如饮咖啡、高钠饮食等,注意补充钙质,增加钾盐,多吃蔬菜、水果、瘦肉,尽量避免食用猪油和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3)戒烟限酒 吸烟与饮酒都会使血压升高,促进动脉硬化,乙醇可使细胞比积和粘度增加,血流滞缓而促进血栓形成。因此,应指导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戒烟和尽量避免被动吸烟,限制饮酒。(4)适度运动 可根据年龄及身体状况选择慢跑或步行、游泳、骑车、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3.2 进行药物治疗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指导患者按医嘱正规用药、合理用药,经常与医护人员保持联系,不要擅自停药。让患者了解根据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以及适时用药、准确用药,不仅可以提高药效,更好地控制血压,还可减低药物的不良反应,解除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忧虑,更好地提高用药依从性。

3.3 指导自我监测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最为准确,但受条件限制由医务人员长期进行测量不现实。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并告知其血压的正常波动范围,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并详细记录,以供就诊时参考。

4 讨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程度。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及治疗状况决定了患者的预后,通过对患者进行认知、心理、行为干预,调动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为实现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打下基础。护理干预亦可提高患者对服药治疗的依从性。服药依从性指患者的服药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是评价患者是否按照医嘱进行治疗的一项重要指标。服药依从性除了与药物的剂量、时间长短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外,还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是否正确认识有关。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是影响药物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2-4],健康教育能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改善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认知、心理、行为方面的护理干预能够很好地了解高血压病相关知识、药物知识,可改善患者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及治疗疾病的积极性,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5,6]。

[参考文献]

[1] 蒋冬梅. 患者健康教育指导[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9.

[2] 把爱萍. 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 现代护理,2007,13(25):2440-2441.

[3] 范玲,石丽玲. 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基础理论考核分析与应对策略[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17:74-75.

[4] 谌栎.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J]. 当代护士(综合版),2006,8:36-37.

[5] 贾桂荣,周文梅. 高血压病人心理特点观察及护理35例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9):70-71.

[6] 陈小娟,胡志斌.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60例[J]. 中国医药导报,2006, 3(35):115.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社区健康;自我管理;运行模式

2007年,普陀区以“人人知道自己血压”活动为契机,按照区健康办下发的《关于建立“健康之家――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实施方案》(普健康办〔2007〕30号)的文件要求,并结合我区慢性病防控和市民的健康需求,积极倡导“医患合作、患者互动、自我管理”的健康促进理念,首先在5个试点社区各组建4-5个“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其余4个社区各组建2个“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共建立了由700余名高血压患者组成的32个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2008年,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健康一二一”为载体,在培育9个示范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的基础上,全区组建65个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2009年,为进一步扩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内涵与模式,统一将“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更名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并组建236个健康自管小组,达到居委会全覆盖。2010年起,为突出创新特色,组建在职中青年、离休干部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并在健康单位中推进健康自管小组活动并推行“3-3-1”项目活动,成效显著。

截止2011年底,普陀区共组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361个,组员5655人,逐步形成了“社区倡导、居委实施、专业指导、同伴教育、自我管理”慢性病群防群控的运行模式。2012年,进一步整合各类平台资源,不断探索和拓展健康自我管理活动的参与对象、内涵及效果,尤其关注市民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上是普陀区自2007年起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发展概况,现将我区运行模式中的特色方面总结如下:

1依托行政支持,健康自管小组采取督导、评估、考核与奖励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普陀区的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工作由区健康办、各街道、镇和居委会负责组织发动,区卫生局、区老干部局、区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技术支撑部门的运行管理体系。

区健康办每年对各街镇的自管小组进行工作督导与效果评估。督导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采取的形式有审阅资料、现场走访、居民访谈等,最终形成督导情况报告,提出督导建议,帮助各自管小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年进行两次评估考核,分别为半年评估和年终评估,评估采用小组汇报、现场反馈、查阅资料、访谈形式等方式,邀请各街道、镇的卫生干部和健康城区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区健康办根据考评结果对工作先进地区、个人及指导单位实施奖励,并作为相关经费的确立依据,从而有效激发相关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健康办还根据工作需要和人群特点,为各自管小组印制健康宣传版面、控烟、控油和控盐标牌、健康宣传折页,营造出风格统一的健康宣传氛围并为各小组配备了血压计、体重秤等健康支持性工具,在硬件上最大限度地给予投入,确保全区健康自管小组工作稳步推进。

2围绕“传、帮、带”理念,积极推行“健康自我管理小组项目活动及个案追踪的发展模式

“3-3-1”即三个示范、三个重点、一个在职中青年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将“3-3-1”项目与“传帮带”理念相结合,具体理解:“传”为发挥自管小组组员在健康促进中的人际传播作用;“帮”为各街道、镇重点小组帮助示范小组;“带”为示范小组引领各自家庭参加小组活动,并以在职中青年的实际需要出发,围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理念,积极探索健康活动新模式。进一步推行“上海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个人情况记录簿”,对其中组员基本情况、活动前后问卷调查、个人计划制定、各项指标监测、活动感受、指导医生意见等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培训,形成有参考价值的个案分析,将好的经验不断推广。

2.1传播作用近年来,我区积极拓展3-3-1”活动项目的广度和深度,组织动员居民群众,人人参与,努力做到人人享有健康,以社区每个小组成员“1传10、10传100”的轨迹向社区居民传播健康自我管理相关知识,为社区更多人群传播健康知识夯实了基础,真正做到人人学会自我管理,以点带面,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素质,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充分发挥小组成员服务的动力作用。提高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进一步充实小区健康教育、健康服务、健康管理的内涵。

2.2辐射作用将社区健康自管小组工作的成功经验辐射到健康单位,分析健康单位职工的健康背景,完善资料积累,为职工健康档案、个人健康追踪、个人健康目标设定表,确保自我管理逐步推进,同时还开展健康知识培训与问卷相结合的职工健康知识调查,切实做好单位职工的健康干预和自我管理工作。区健康办还与区老干部局共同合作,开展普陀区离休干部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工作,扩大了小组成员的覆盖面。

3采取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相结合的活动模式,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其中

我区自管小组活动包括:音乐欣赏、知识普及、座谈交流、娱乐游戏、文体比赛、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注重营造自然、互动的活动氛围,同时不断整合运用各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专业师资力量,通过系统培训,强化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组长、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和社区指导医生的能力建设,建立一支社区健康自我管理活动的骨干队伍,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以需求为导向,提高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内容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利用地区资源和小组内部资源,开展富有特色的健康自管小组活动。我办积极倡导以社区学校为平台,在各类社区文体团队和其他组织中开展健康自我管理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培训,让更多人受益。

如:甘泉街道合阳居民健康自管小组的活动,组长将每月的活动分为分散活动和集体活动两种形式,通过小组成员自行交流拉近大家的距离,通过同济医院大讲堂来提高大家的知识面,使组员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上都得到了收获。长征镇的新曹杨工业园区,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建立自我管理,通过知识普及(讲座、活动、发放宣传手册和健康支持性工具),不断提高外来务工人员职业病防范和健康意识。

参考文献

[1]吴熹.社区青少年吸烟依赖者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7):19.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7篇

方法:选取本社区内已确诊并建立健康档案的慢病患者216例,采用社区医生分类随访管理、患者自我管理以及家庭管理、健康宣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为期2年的慢病管理,比较干预前后相关资料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后,提高了慢病患者慢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促进了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提高了服药的依从性,血压、血糖等指标较管理初期明显下降。结论:采用分类随访管理、患者自我管理以及家庭管理、健康宣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慢病管理效果良好,能够对慢病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改善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病管理 高血压 糖尿病

据调查,我国慢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在持续上升,2000年已高达80.9% [1],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解决慢病问题迫在眉睫。本研究对社区216例慢病患者实施为期2年的慢病管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管理效果评价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在本社区常住人口中选择自愿参加慢病自我管理的216例慢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150例,糖尿病66例,男性:女性=120:96;年龄最小为36岁,最大为83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25年;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年的慢病管理,比较管理前后的相关指标。

1.2 方法为管理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并将信息录入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社区医生分类随访管理、患者自我管理以及家庭管理、健康宣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慢病管理。

1.2.1分类随访管理 按照《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2012年版)开展分类随访管理。1.2.1.1高血压患者 建立随访登记表,每年至少面对面随访4次,监测血压变化。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分类干预。对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时随访;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1.2.1.2 糖尿病患者 每年至少面对面随访4次,随访完成后应完整填写随访登记本,监测血糖和血压变化。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

1.2.2慢病患者自我管理①成立自我管理组:按病种将216例慢病患者分为15个自我管理组,每组15~20个人,设组长;以自愿和推荐相结合,在组内挑选责任心强、参与积极性高的骨干3~4人,优先考虑党员、退休教师、退休干部;由骨干任小组长,带领4~5人成立自我管理小组,互通联系电话便于活动开展与交流。②开展慢病自我管理培训:先以组长、小组长、骨干为重点,开展慢病自我管理培训,共进行12次课程,每周1次,然后由小组长带领,骨干配合在社区内以小组的形式组织4~5例慢病患者学习交流如何进行慢病自我管理。培训的主要内容一是什么是慢病,二是什么是慢病自我管理,三是如何开展慢病自我管理,四是与慢病自我管理相关的知识,包括如何增强自信,如何处理紧张、生气和担心,情绪低落的管理,疲劳的管理,放松的技巧,与人交流的技巧,解决问题的技巧,锻炼,合理膳食,戒烟,体重控制,药物的合理使用,血压、血糖的自我监测,与医生配合等。③开展慢病自我管理活动:一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由小组长牵头,骨干配合组织4~5名组员开展活动,时间灵活,形式自由,主要是针对日常个人慢病管理情况进行交流,增进信心与管理能力。中心给每位组员提供健康大礼包(由区卫生局统一制作提供)作为自我管理工具,包括油壶、盐勺、BMI尺、计步器等,解释并指导患者如何使用;二是以各管理组为单位的活动。15―20人,由组长牵头,每月1次,在中心健康小屋(与省第二人民医院共建)开展活动。内容包括自助式体检:血压、血糖、体重、人体脂肪含量、简易心电图(必要时)等。检测结果患者个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省第二人民医院各存一份。分为纸条式打印结果与电子信息结果,电子信息结果可以短信形式即时传输到患者的手机,同时发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省第二人民医院的管理系统,便于对慢病患者进行连续性的跟踪管理。慢病患者以个人账号,可登录管理网站,查阅个人检测历史记录,加强自我管理;三是以全体组员为单位的体检活动。216名慢病患者,每年一次,在中心接受免费体检,对身体进行较全面的检测,包括内、外科,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等,检测结果进入健康档案管理。④对慢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支持:一是为每个慢病自我管理组配备1名社区全科医生,支持慢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提供联系电话,接受咨询;二是提供自我管理活动场地:根据人员多少选择在中心健康教育室或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三是提供自我管理知识技能培训;四是提供免费体检:健康小屋的自助式体检与每年一次的全面免费体检。

1.2.3开展慢病患者家庭管理①培训高血压患者家属学会血压测量、体重测量、体质指数BMI尺测量、药物的合理使用、盐壶、油勺、计步器等。由高血压患者家属督促患者坚持服药,帮助患者测量血压,督促患者就医,协助或督促患者合理膳食、坚持身体活动、戒烟限酒等。②邀请糖尿病患者家人共同参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学习,帮助患者测血糖并督促患者执行医嘱和配合医生工作,嘱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等注意事项及应对处理措施,协助或督促患者合理膳食,定期做血糖、肝、肾功能、血脂及眼底等检查早期发现并发症的可能,并关心患者的生活起居及心理健康 。

1.2.4健康宣教 加强慢病相关知识培训,提升项目工作的医务人员管理水平。利用各种渠道(如讲座、健康教育画廊、专栏、板报、广播、播放录像、张贴和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等),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提高慢病患者对慢病知识及其危险因素的认识,提高健康意识。强调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患者反复进行慢病防治知识教育,使他们明白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严重性。

1.2.5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配对设计x2 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高血压患者管理效果见表1、表2

表1 150例高血压患者管理初期与近期不同观察指标变化情况[n(%)]

管理初期 近期 X2 值 P值

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84.45% 96.65% 6.26

高血压治疗率 76.83% 93.05% 12.32

血压控制率 74.05% 92.81% 13.21

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控制 73.23% 85.67% 8.37

表2150例高血压患者管理初期与近期血脂、腰围、体重及BMI均值比较(±s)

检查项目 管理初期 近期 t值 P值

总胆固醇/(mmol.L-1) 4.06±1.02 4.01±1.11 6.83

甘油三脂/(mmol.L-1) 1.81±1.07 1.32±1.14 5.42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1) 1.23±0.45 1.47±0.36 7.8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1) 2.63±0.82 2.72±0.53 0.32 >0.05

腰围/cm 88.72±9.36 86.22±8.41 4.71

体重/kg 68.35±12.43 66.56±8.31 3.76

BMI/(kg/m2) 26.22±3.41 25.35±2.82 4.54

2.2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见表3、表4

表366名糖尿病患者管理初期与近期效果评价统计情况(% )

管理初期 近期 X2 值 P值

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29.27% 90.57% 74.63

体育锻炼率 24.75% 80.15% 43.32

饮食控制率 29.35% 88.32% 60.13

治疗率 24.68% 90.35% 82.25

控制率 13.35% 56.67% 43.14

吸烟率 30.25%) 13.37% 7.37

表4 66名糖尿病患者管理初期与近期血糖血压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检查项目 管理初期 近期 t值 P值

血糖(mmol/L) 9.03±2.52 4.87±1.11 16.83

血压(mmHg) 140.33±12.41 125.23±9.62 12.82

OGTT(mmol/L) 13.41±1.97 9.38±1.04 15.01

TG(mmol/L) 1.43±0.26 1.21±0.16 9.82

TC(mmol/L) 5.63±0.42 5.02±0.37 9.46 >0.01

GHbA1(mmol/L) 3..46±0.87 2.23±0.33 28.02

3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提供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开展慢病的监测和危险因素的干预,直接服务于慢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可以提高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能在慢病防治的各个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2] 。

本研究对216例慢病患者开展社区医生分类随访管理、患者自我管理、家庭管理及健康宣教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措施,结果显示,慢病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管理初期明显提高,不良生活习惯明显改善,血压、血糖方面也明显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较管理前明显改善,证明初步管理效果显著。

有研究表明,BMI增高、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能够降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3] ,积极治疗和控制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心脏病等卒中危险因素,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增加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等大众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卒中的发病率[4]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2年慢病管理,高血压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比干预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比干预前升高,BMI值、腰围、体重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这进一步佐证了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传统的服务模式,患者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影响了病人治疗积极性的发挥。本研究显示,慢病自我管理活动形式,通过在社区医生指导下,患者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了慢病患者的健康意识,掌握了疾病自我治疗的技能,从而提高了社区慢病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报告.2006.

[2] 覃玉,胡晓抒,顾华,等.2003年江苏省部分地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模式访谈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5):413. 414.

[3] 杨柯君,王敬丽,孙玮,等.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与分级管理模式效果比较[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17(8):368―370.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血压;新型护理干预;自我管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4-159-04

高血压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已高达27.2%,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长[1]。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而单独的药物治疗无法从根本上控制血压的升高,可能与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程度不高有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发展,新型护理模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特点是转变了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在护理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多个方面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目前,根据很多社区开展的高血压新型护理干预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表明,该方法这种与群体性,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研究对清远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了新型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比较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就诊且诊断结果均符合《1999年WHO/ISH高血压病治疗诊断标准》[2]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37~86岁,平均(52.5±4.5)岁,病程5个月~9.5年,平均(6.3±2.4)年,在得患者及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的基础上,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情况比较

项目 治疗组 对照组

男/女 33/17 31/19

平均年龄(岁) 51.9±4.6 52.3±4.7

平均病程(年) 5.9±2.7 6.1±2.5

收缩压(mm Hg) 162.4±30.9 164.7±29.3

舒张压(mm Hg) 96.9±6.5 97.1±5.8

1.2 护理方法

治疗组:参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设计调查表调查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疾病基础知识、是否认真按医嘱服药、心理活动、生活习惯及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共包括26个小问题。采用三级评分法,按照1~3分,对患者的回答进行评分,每方面的总分为10分。患者得分高低可以反映出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在患者确诊为高血压病后2~3d对患者进行首次调查,共发放160份问卷,收到1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分析调查结果并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判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专家讲座、现场讲解、观察录像、发放资料等形式多样的护理干预。

在患者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或定期进行集中授课等方式继续进行护理干预。

1.2.1 护理干预小组的建立 社区护理干预小组的人员包括资深护师2名,社区护士长1名。由护士长负责对护理干预相关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2名护师分工明确,其中1名负责组织活动及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另外1名负责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定期登门访视、康复指导及具体实施干预等。

1.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干预的基础,增强患者的信任感,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1.2.3 社区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患者分散居住在5个社区内,每周日早上集中在一起测量血压,每2周集中小组开展一次活动,活动时间约为1.5h,以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讨论为主要活动形式,共同分享总结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小组内设立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名,对组员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监督和记录,社区护理人员负责活动的召集和主持,并进行健康教育等工作,同时为每位组员建立健康档案,做好相关记录,每月进行电话随访一次[3]。

1.2.4 认知教育护理 (1)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够了解高血压的发病原因、疾病危害、防治方法等,并向患者介绍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发生征兆、并发症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2)心理支持护理:告知患者心理负担和不良情绪会引起血压波动,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了解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降低因心理变化及者不良情绪而引起的血压波动。

1.2.5 血压监测的指导 统一采用袖带电子血压计进行血压的测量,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学习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及其注意事项,每周定时定次测量血压并做记录。观察组患者每周至少到社区中心进行一次血压测量。

1.2.6 用药指导 高血压的治疗是具有长期性,应根据每个患者病情进展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要坚持平稳降压,不能急于求成,在降压的同时要注意防治并发症,加强对心、脑、肾等器官的保护。在进行护理时,告知患者一定要按医嘱坚持按时用药,不能随意减少药量或停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血压的变化,及时对药物的剂量、用法进行调整。

1.2.7 饮食干预 高血压是生活方式疾病,控制好饮食至关重要。饮食要求清饮食,低盐、低脂,补钾、补钙,多食蔬菜水果,每日食盐

尿酸增加,加重心肝肾的负担[4]。忌暴饮暴食。戒烟限酒,白酒每日

1.2.8 运动指导 根据患者实际的病情、年龄、血压状况以及运动习惯等,帮助患者选取合适的运动项目,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量,一般可以进行慢跑、散步、太极拳、自行车等运动,每周坚持锻炼4~6次,每次锻炼坚持30min以上,为患者提供专业的运动指导,避免运动疲劳等。

对照组:告知患者基本的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由患者家属自行为患者提供一般家庭护理。

1.3 评价指标

给予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及测试试卷,自我测量血压操作,患者按要求如实填写,调查内容包括定时检查、饮食控制、用药方法、自我监测血压、运动疗法等方面的遵医行为。给与所有患者进行体检,内容包括心电图、血脂、甘油三酯、肾功能等五项内容。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x2对计数资料采用检验,P

2 结果

2.1 血压监测情况

比较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统计学差异显著(P

2.2 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观察组患者按时复查、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坚持合理服药、血压自我监测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

2.3 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6%)明显低于对照组(38%),且两组患者的比较存在统计学明显差异(P

3 讨论

近年来,现代护理模式在高血压治疗和康复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改善高血压患者预后的一种有效手段[6]。《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8%,且国内外大量研究已表明,高血压已成为脑卒的主要危险因素,93.9%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7]。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较复杂,普遍认为与心理和各种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心理因素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的重要因素[8]。

3.1 护理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保健意识

社区护理干预可强化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预防意识,使其获得关于高血压防治的保健知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认知水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大多数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对高血压及并发症的危险性不够重视,且大多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在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重视了合理饮食,掌握低盐、低糖、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等控制饮食的方法,绝大多数患者能有效控制情绪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9-10]。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前只有27.2%的患者部分了解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大多数患者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等认识不足,经过1年的护理干预后,97%的患者对于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主要症状、疾病危害和治疗方法等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患者和家属基本掌握了血压自我监测的方法,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

3.2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目前,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患者在进行遵医嘱用药治疗的同时,还要配合采取合理饮食、体重控制、适当进行运动锻炼、戒烟限酒、舒缓心理压力、保持情绪稳定等多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为患者提供系统的疾病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高血压病防防治和保健知识,进一步了解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影响。通过加强护理干预,最终达到增强患者对高血压的正确认知,并自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降低血压的目标[11-12]。在本研究中,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血压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3.3 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

从疾病认知、心理状态、日常行为等方面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提高服药治疗的依从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纠正,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13]。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特殊护理干预的患者的自我管理疾病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引东.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3):770-771.

[2] 胡凤琼,潘桂琼,李中胜,等.护理干预对清远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12):49-50.

[3] 周萍.应用临床路径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2):49-51.

[4] 陈湘江.老年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用药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6):107-108.

[5] 方玉辉.家庭医学[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16-17.

[6] 高东华,李志清.老年高血压生活护理干预的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3):316.

[7] 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2.

[8] 刘翠香,朱爱莲,刘喜平,等.心理因素与高血压病发生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8):485-486.

[9] 符可文,陈赤霞,赵亚丽.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4):1776-1777.

[10] 张桂娟,马民.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34-36.

[11] 罗学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55-56.

[12] 李少兰,陈瑞珍,邓华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9):1380-1382.

[13] 尤川梅,熊先军,吴月华,等.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8):513-517.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9篇

统分结合,不同患者各取所需

阳曲路570弄小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近千名,很多老人患有慢性病,有些会去正规医院诊治,而有些却迷信保健品和各种广告宣传,上当受骗之后又懊悔不已,结果不仅是经济拮据、平添烦恼,还会加剧病情进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2013年初,居委会邀请了部分老年志愿者共同商量,决定筹办关爱老年人、贴近居民生活的养生项目,命名为“自然养生,健康100岁”,并邀请社区医生及相关人员作为顾问。

为了让健康管理更有针对性,“自然养生,健康100岁”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分3支:高血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糖尿病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开心俱乐部(肿瘤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人数为10多人、20多人不等。每月一次的大讲座,3支小组的成员共同参加,其他每周的活动各组分别进行。

为了有序、有效开展健康自我管理活动,居委会和志愿者每年、每季度都会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和方案,并将主要内容制成展板挂在墙上。2年多来,“自然养身,健康100岁”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已开展数十次大的健康讲座,内容涉及健康生活、养生保健的方方面面,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高血压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脑卒中防治”“做饭怎样既美味可口又科学合理”“如何识别假冒伪劣食品”“上下消化道养护和夏季合理饮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学做养心护心操”等。除此之外,收看“养生堂”等养生保健节目、参观药厂、郊外踏青、健步走、慢跑等活动也丰富多彩,在为组员输送健康知识养分的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更开心、更有信心。

增进健康,个人家庭都从中受益

2年多以来,“自然养生,健康100岁”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成员,从中学到了很多健康知识和理念,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自身和家人的健康变化。

志愿者范先生今年72岁,一直负责小组活动的总结记录,2007年曾因胆囊结石住院手术,2010年发现胆管结石再次手术。参加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后,范先生学习到很多保健知识,认识到胆结石复发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从那以后,他认真改变生活方式,吃得杂、吃得均衡、控制油盐、走出家门、多去公园、多参加活动、想得开少计较,结石再也没复发,人越活越年轻。

64岁的谢女士是湖南人,以前对健康没什么概念,饮食重油重色,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自己也患有高血压,但不知道如何控制和预防。参加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后,她学会了正确服用降压药,了解了高血压、糖尿病的相关防治知识并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如今血压稳定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最令她自豪的是,在她的影响下,她先生戒烟了,她说:“这是我家最大的收获!”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10篇

【2016全国高血压日宣传活动方案一】

2016年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宣传主题是知晓您的血压。我中心特制定宣传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的

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开展社会动员做好宣传,营造全社会关爱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的良好氛围,使广大老百姓都知道预防高血压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增强社区居民强身健体主动参与意识。 活动时间、地点安排

二、2014年10月11日在城南卫生院服务站设立咨询台。

三、活动主题:

全国高血压日宣传主题知晓您的血压 具体措施

悬挂宣传横幅一条,为广大居民提供了免费医疗咨询、免费测量血压、发放宣传资料等。

2016年10月8日

【2016全国高血压日宣传活动方案二】

一、宣传活动目的

(一)倡导居民形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健康生活方式,进而预防并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二)对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指导其明确诊断。

(三)结合2016年全国高血压日的主题知晓您的血压,向居民宣传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倡导居民形成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二、宣传活动安排

(一)主会场:

1、宣传活动时间:2016年10月8日上午8:30-10:30分。

2、宣传活动地点:选取通州区运河文化广场为主要活动地点,此处为通州区居民主要的文体活动场所之一,每天前来活动的人员较多。(本活动在通州区在全区内开展,活动当日,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本辖区社区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给前来参加活动的居民测量血压,对于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

3、参加人员:区卫生局防保科工作人员、区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人员,潞河医院保健科人员及1名临床医生。

4、宣传活动前的准备:

①制定全区高血压日活动方案,上报到市卫生局疾控处。

②制作高血压日主题活动使用的横幅。

③准备活动所用的宣传资料。

5、宣传活动内容及形式:

①对所有前来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进行血压测量及发放宣传材料,对于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以便纳入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

②现场活动方式以义诊咨询的方式,除了测量血压填写登记表外还设有咨询台,医师为潞河医院的内科医生。

③活动现场悬挂高血压日活动主题条幅,张贴宣传画,摆放有关高血压危害、饮食、运动及自我管理知识的展板。

④提倡合理营养、清淡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心理平衡,有效防治高血压。

⑤鼓励慢病高危个体或患者接受定期的健康指导和健康体检等。

⑥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选择一个社区开展高血压日主题活动,按照通州区卫生局下发的活动方案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2日内撰写活动总结并上报到防保科。

⑦邀请《通州时讯》记者前来参加。

6、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2日内撰写完信息及总结,并上报到市卫生局疾控处。

(二)分会场:

1、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选择一个社区开展高血压日主题活动,按照通州区卫生局下发的活动方案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两日内将活动总结及登记的高血压人数等资料一起上报区疾控中心慢病科。

2、每个社区自行制作一定数量的关于健康体重 健康血压的宣传材料。

3、活动现场悬挂高血压日活动主题条幅,张贴宣传画(区疾控中心统一发放);有条件的情况下摆放有关高血压危害、饮食、运动及自我管理知识的展板。

4、对所有前来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进行血压测量及发放宣传材料,对于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以便纳入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

5、现场活动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大课堂、义诊咨询等。除了测量血压填写登记表外还设有咨询台,至少有一名专业的内科医生负责咨询。

6、活动提倡合理营养、清淡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心理平衡,有效防治高血压。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自我规划与反思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