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化范文

时间:2023-10-14 06:03:12

小学数学优化

小学数学优化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现状 优化策略

在现代的小学教学环境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为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重要模式,它也越来越得到教师们的重视。该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和发挥了学生自主、相互合作,以及探究问题的优势,从而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收益者。

一、创设有效情境,带入课堂主题

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学有效融入到自身生活中,从而开创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教师在开课之前应做好充足的备课准备,首先,自己要深刻全面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实施创新性的方案设计,有效表达出此次课程的主题思想,结合现实各种环境,利用日常普遍实用的条件,让学生们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在情景创设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好动、多问的年龄特征,尤其要融入一定的趣味、生动、活泼的元素,通过调动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应当多融入一些童话故事,小游戏,卡通人物等,体现小学教学的特征,使孩子们更加直接和易于内容的接受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例如我们在讲解分数乘法的时候,目的是要让孩子们理解分数相乘的原理和结果,那么教师可以取用一张彩色卡片,用剪刀在中间均分剪开,随后将剩余的一半卡片再进行均分剪开。这时可以引导性的问学生,现在手里剩的卡片是原先的几分之一,每次剪开的过程,其中是怎样的原理。这就使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再经过适当“留白”,将更多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在体验中去归纳,学生们通过自己总结最后得出结论,最终获得了“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的结论。

二、合理运用媒体,突破重点难点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少教师纷纷在教学中运用起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在教学模式中的充分利用,能够实现高效阐述教学原理的目的,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生动。然而,频繁大量地使用多媒体资源,有时候并不能达到最初的目的,只有通过合理、恰当、有效地开展方法,才能发挥它的最大功效。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多媒体资源对于解决一些复杂抽象的数学原理的确具有很大的便捷和优势,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甚至嗅觉器官,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了解其中原理和变化过程,对于难点的解决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除法平均法为例,教师在开课之前,应首先对除法、平均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概述,让他们明白该堂课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动画片的概述进行讲解,如一个农民养了4只白兔,他今天从地里挖回来8个萝卜,那么该怎么分,每只兔子能吃几个萝卜。孩子们通过相互讨论,自主探索的方法,最终解决和理解了课程目的。多媒体与精辟的讲解充分结合起来,可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重点难点不再是问题。

三、创设情境,温故知新

在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情境布设的作用和意义,他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们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在实际课程开展过程中,它也能够达到合理科学引导课堂知识内容的效果。除此之外,由于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对旧知识进行一次重新梳理,且在相关环节中也有对旧理论的作用,从而达到全面统一,新旧融合的目的。因此,情镜创设的意义非凡,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如在学习《数学角》的课程时,由于之前孩子们对角已经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为了加深他们的记忆,并由序的导入本堂课内容,我就带领他们到一家游乐场内,在游玩的过程中寻找各种各样的角,目的就是考验他们的细心和知识掌握效果。通过该种情镜设立的方法,促使他们记忆的加深,而且引起了低年级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有效的数学学习,从来不可能是单枪匹马进行的。为了让合作学习井然有序而又卓有成效地开展,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探究的任务,了解和熟悉本课堂内容的主体思想和要解决的问题所在。其次,教师也有义务提前引导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还要促使学生之间进行积极沟通,相互协作,通过正确科学的激励方法,共同解决难题。在具体分工中,也要给予每个成员一定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自己任务的重要性和意义,让他们自觉主动的去探究,遇到问题也要积极寻求同伴的帮助,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友情,也能够达到互相交流学习成果的目的。

四、注重趣味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的课堂练习,也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它能够达到夯实基础,升华知识的目的,但课堂练习一定要融入一定的趣味性和时效性,枯燥无味,缺乏创意的课堂练习将使学生产生反感,且不利于时效性的发挥。著名的教育教学布鲁纳指出,“对学习兴趣的激发源于学习材料的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教学材料的重要性,如何通过对情景、器材、环境的有效布置整合,才能使课堂练习更加具有趣味性、新颖性和丰富性。最典型的试验方法,就是将教学模型和实际生活情境有机联合在一起,让他们从生活中去理解和体验数学的奥妙,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们逐渐认识到数学的意义,从而达到提到学习效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要不断改革原先的机制,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各种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整合,以及教学方法的革新,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新时代的教学目的。另外,还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业务能力,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手段,通过提升学生兴趣的途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中德.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策略.2011.

小学数学优化篇2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 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因其独特的优越性长期被人们所普遍采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它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过程。因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点做法: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要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能“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地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地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小组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笔者曾在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教《应用题的练习》(四年级)时要求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把应用题拼组完整,二是读题,三是写出算式,四是说出解题思路。在反馈过程中,证明四年级的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动手能力强的拼,朗读水平高的读,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小学数学优化篇3

一、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网络教学中,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集多种媒体功能和网络功能于一体,将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结合,交互地传递。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中,设立一些适合学生解决的问题,通过Internet向学生。要求学生解答。与此同时,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查阅。另外。还设有专职教师负责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帮助。给学生的帮助并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给以适当的启发或提示,例如“请查阅某某网站上的某某内容”之类。这种学习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二、利用网络环境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

网络教学就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功能特性和资源建立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和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凭借,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前提,情境的创设决定着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向以及意义建构的内涵和质量。在分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围绕探究目标设计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有力保障。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就显得尤为必要。

例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学生所享用的信息容量之大。内容之丰富,远非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材所能比拟的。

三、利用网络环境保障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

网络的出现,为网络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空间,在网络环境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学习强调让学生处于中心位置,教师围着学生转,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传统教学中教师统一讲解、统一要求的“一刀切”的现象再也不见了。

例如,在《计算器》一课中设置了“数的产生”“算盘的使用”“计算器的使用”“测试练习”等几个版块;在“数的产生”中安排了数的由来、数学符号的起源、奇妙的自然数、算筹等内容;在“算盘的使用”中安排了珠算的发明和普及、珠算的常用术语、珠算的口诀等内容;在“计算器的使用”中安排了计算器的产生、计算器使用说明、计算器使用技巧、学习使用计算器等内容;在“测试练习”中安排了过关测试、考考自己和一个计算器小程序等内容。学生在学习时完全可以自己选择有关内容来进行学习。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对新知的学习,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对于练习也有很大的选择自由度,所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也是为学生今后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利用网络环境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教学各项活动中去。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动机,同时它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协作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例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低年级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传统的教学常常使学生囫囵吞枣,难以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我专门设计一份调查报告表,让学生分小组到超市去了解各组拟定的购买商品的价格和重量,顺便了解商品的其他情况。再根据学生的报告,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利用网络,让学生学习“网上购物”,学生兴奋不已,大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欲,迫不及待地想在网上做“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们可以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称,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去用,学习热情高涨……

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既学到了生活知识,又学会了网上浏览和网上购物的知识。增长了学生的才干,促进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优化篇4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很广,其中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教学过程优化和教学效率高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教学效果好,二是时间消耗少。下面试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成份如何优化,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谈一些看法。

一 教学目标和要求要全面、适当

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非常重要。它不仅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而且是备课和上课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着一个学期、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起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导向作用。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要全面

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基础知识方面的目标和要求,还要考虑结合本节课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哪些能力,结合本节的内容进行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还要重视情感方面的要求,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等。这样可以使几方面的教学任务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要适当

这是优化教学目标和要求的重要方面。教学目标和要求过高或过低,或者主次分不清楚,都会影响一节课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1.要根据所教教材的地位、前后编排的顺序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提出适当的目标和要求。

从一个单元来说,如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主要是使学生对10以内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有清楚的认识,会写数字,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至于应用题教学还处于准备阶段,只出现一些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要求学生能看图按教师的问话回答: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怎样计算。如果要求学生能独立口编完整的应用题,很多学生就会感到困难,势必要占用大量时间,反而削弱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训练。

从一节课来说,如教学9加几第一节课,主要要求学生能掌握凑十的方法,正确地算出9加几的得数。不宜要求学生计算迅速,更不宜比赛谁算得快。这样会使后进生心理紧张,本来能做对的也会做错。应该在后继课中学生已掌握方法和计算正确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即使这样,在速度上也不能要求过高,如第一学期末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每分钟做10道题(只写得数)就可以了。

2.教学目标和要求要符合儿童认知的规律和发展水平。

根据心理学家研究,儿童的一个重要的认知规律是从动作、感知表象概念、规律,而且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认知水平。例如,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的水平还比较低。教学应用题时,主要是通过操作、直观来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不宜教给学生抽象概括的术语和解题公式。否则,学生不理解,不仅增加学习的困难,浪费时间,还容易形成死记硬套的不良习惯。又例如,中、高年级教学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宜过繁。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发展,不仅没有必要做笔算步数过多的混合运算式题,而且实践表明,每增多一步运算,学生的计算错误增加很多,要达到比较熟练,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四则混合运算以二、三步的为主,一般不超过四步,是比较适当的。

3.教学目标和要求要根据数学内容的特点和教育心理规律适当划分层次。

据教育心理学研究,知识的学习基本上是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的:理解、保持和应用。这里的理解,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可以有不同的程度、不同的水平。一般地说,要经历一个从低水平的简单理解(也可以说初步认识)到高水平的复杂的理解的过程。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一些练习和复习使学得的知识保持下来。进一步再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问题。有的心理学家把学习的阶段分得更细一些,如美国的加涅分成8个阶段,顺序与前述的基本相同。这一教学规律基本上适合小学数学的学习,但是也有其自己的特点。这主要是知识的理解和保持都与练习密不可分。美国格林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和材料》一书中就指出,“熟练,特别是牢记,只有在相当多的练习之后才能达到。”“……认为如果学生充分理解了一种计算方法,熟练就会自动地产生。现也已证明这是不恰当的观点。”“应当用练习作为加强已经理解了的概念的手段。”这说明,无论理解或牢记小学数学知识都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同练习紧密联系着的。因此在划分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层次时既要符合教育心理规律,又要考虑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对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是比较合适的。有些地区对知识的教学目标的第一个层次定为“识记”①,这样的提法值得研究。它不符合教育心理的学习阶段的划分,也不符合数学的学习特点,还容易引导学生死记硬背概念的定义、法则、公式,不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4.教学目标和要求注意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据心理学研究,儿童由于先天、环境、教育等方面条件的不同,在能力、性格和兴趣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表现在数学的学习上,不仅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有快有慢,而且在计算和解题的能力上也有高有低。因此在拟订教学目标和要求时,一方面按照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提出共同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注意适当有些弹性,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例如,对较差的学生,在共同的基本要求不变的情况下,要允许他们比一般学生经过较多的课时的学习逐步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特别是有些较难的知识,要求一节新授课100%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难易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在教学中注意了解差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适当给以帮助、辅导,力求缩短与一般学生的差距,逐步达到共同的基本要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适当提高一些要求。例如,教学这样的应用题:“小华有5本故事书,小明的故事书的本数是小华的3倍,两人一共有多少本书?”讲了一般解答方法,进行练习时,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想一想,还有什么不同的解法。这样根据学生的差异,适当提出不同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 合理地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

在确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之后,合理地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就成为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问题。小学数学教材已经提供了每单元和每节课的基本教学内容,但是教师教学前需要深入钻研和领会教材是如何体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明确教学要点有哪些,教学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等,此外往往还要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或补充,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符合实际,从而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一)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所谓教学内容的广度,是指知识的范围或知识的量。从信息论的角度说就是一节课传输给学生的信息量。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大,知识点过多,学生难以接受;而一节课的信息量过少,知识点过少,也会浪费时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的广度要确定得合理,与知识的难易和学生的条件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难理解的知识要少一点,容易理解的知识可适当多一些;对低年级学生教学的步子要小一点,对高年级学生教学的步子要大一点。例如,低年级教学连减的两步应用题,一节课要使学生掌握两种解法就比较紧,有的学生往往分不清两种解法,如果分成两节课来教学,效果就好一些。中年级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对学生来说新概念比较难建立,也可以步子小一点,第一节课教学几分之一,第二节课再教学几分之几,以利于通过较多的操作、直观给学生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到了高年级再讲分数概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进行抽象概括时可以适当加快进度。有些教学内容,从知识点上看并不一定难,但是所选的数目大小往往会影响知识的难易。例如,在中年级教学四则混合运算,如果数目过大,步数过多,就会增加知识的难度。高年级教学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如果数目比较大,也会增加知识的难度。因此,大纲、教材中对上述内容的教学都限定数目的大小和运算步数的多少,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内容的深度一般是指知识的抽象概括的水平。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深度,选择什么样的深度往往是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来确定的。例如,低年级教学加、减法的认识,只要通过操作、直观使学生了解,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算。到高年级教学加、减法就可以采用定义的形式说明加、减法的意义。又例如,中年级教学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主要通过操作、直观使学生初步学会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如

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这样做一方面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二)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确定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例如,一年级教学5的认识,由于学生入学前一般都能按实物点数,就不宜在主题画上用过多的时间去练习数数,而应把5的组成和写数字5作为教学的重点。一般地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必须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但是其中也有主从的关系,而弄清主从关系,教学时可以更好地发挥学习的迁移作用,从而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过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再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引导学生应用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知识把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就不难解决。这样可以着重做一些把除数的小数点移动位置,使它变成整数,再把被除数的小数向右移动相同位数的练习。

有时一部分知识或一个知识点需要弄清教学的关键,它对所学的知识能否掌握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教学用两位数除,关键是使学生掌握用两位数除两、三位数商一位数的试商方法,至于商多位数的可以依此类推。又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在于通过操作、直观使学生弄清一个长方体有哪3组相对的长方形面,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组长方形面的长、宽各是多少。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问题。有些教师抓住这个关键,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采取另外的方法,如通过例子给学生总结各种不同情况的计算表面积的公式,而忽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教学效果就比较差,教学时间也用得多。

小学数学优化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它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过程。因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一直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使我认识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小学教学适应学生特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顺利实现教与学相统一的必由之路。那么,什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怎样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什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自小学新课标提出以来,就不断地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指导与要求,大部分小学都是用优化传统意义上的小学课堂教学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方法,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优化呢?所谓课堂教学的优化是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使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又能提高能力,开发智力,而且又减转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目的。优化课堂教学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二、怎样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的对象是少年儿童,他们有着好动、想象力丰富和不随意注意占优势、感性认识能力强、排除外来干扰能力差等特定阶段特有的心理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孩子们的特点,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精心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有意识的营造好教学情景。预备铃一响,先用眼神暗示学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上课铃一响要立即登上讲台,此时应环视全班学生,检查有无缺席,观察学生情绪如何,同时,还应以自己饱满的热情,严肃的态度,做好示范,暗示学生振作精神,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2、创造良好情感氛围

要把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及对认识教材的情感尽快融入学生的情感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在认识和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形成和谐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以感染每一位学生,促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表现出与教师配合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注意掌握多种导课的技巧,可以由已知引出未知,如从复习检查旧课中引出这堂课要讲的未知,或者根据学生作业中错误多的反馈信息,给与直接的更正与解答,在此基础上引出未知和新内容,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设疑引出,依据授课的内容及其课后的问题练习设置悬念,促使学生产生和教师共同探求知识的愿望与要求。

比如,我在讲到《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就运用了设疑引出未知的方法作为这一课的开端。首先摆出几组相同图形,让学生求它们的和,然后又摆出更多组相同的图形,让学生去求这么多组图形数量的总和,待学生很费劲地算出结果后,就提问“遇到求多个相同加数的核实计算是不是很累”,那么,有没有更简捷的办法轻松地求出呢?这就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和迫切的求知欲,于是,同学们都瞪圆了眼睛渴望我能告诉他们好办法,接下来我就很肯定对学生说,有办法!学生就更想知道是什么好办法,于是,自然而然就进入了本课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

3、加强变式练习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还必须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多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型,通过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同学们逐步养成善思、巧解的习惯,提高其应变及解题能力。如学习工程问题的应用题时,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下面两道题:(1)修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要12天,乙队单独修要15天。让甲队先单独修3天,然后由甲、乙两队合修,把这段公路全部修完一共要多少天?(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要12天,乙队单独完成要15天。两队合作,乙队中途因完成另一项特殊任务调出3天,完成全部工程一共用了多少天?结果第(1)题正确率达95%,第(2)题的正确率只有20%。抓住这一契机,我引导同学们认真比较这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同学们发现,这两道题,不仅题型相同,数据也相同,只是将“让甲队单独先做3天”改为“乙队中途……调出3天”而已。课堂教学的实践使我体会到,通过变式练习,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活跃,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4、趣化教学过程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创造和谐的环境变“厌学”为“好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教学实现的目标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能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望,而且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造力。根据小学生既好奇,又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我的做法是:

(1)揭题引趣。课的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兴趣盎然则可以创造一个欢乐明快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愉快中迈向知识的大门,如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可先出示一只彩色的纸蝶,并说“这只蝴蝶的颜色在非常漂亮,除了颜色外,我们还要研究它的图形美”,再出示一只对称的彩色纸蝶问“比一比,哪只蝴蝶漂亮?为什么?”通过比较突出了图形美并且把问题引导对称上来。接着老师沿一直线把纸对折,立刻剪出一只蝴蝶。学生感受到对称美,又急于知识其奥秒,再乘胜追击问题:“老师剪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像这样的图形叫对称图形。接着联系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应用,使学生由对事物的好奇兴趣转化成一种内在需要和问题兴趣,从而更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

(2)以趣乐学

对新知识产生兴趣仅仅是迈出了一小步,如何让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兴趣,就需教师深入钻研,挖掘内在的“趣”。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内容时,老师设计了扑克游戏,由教师先出示一张明牌“5”,并说比5多3的数是几?学生经过思考将手中的暗牌“8”亮出。将教学寓于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学得兴高采烈,此时头脑对应当记住的东西具有特殊的领悟力。同样在乘法练习时采用较活泼的击掌游戏,先看老师拍(拍3次每次拍2下)让学生口头列式(2×3),接着由老师出示算式,让学生根据算式击掌,拍对了给予表扬和奖励,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乐学。

小学数学优化篇6

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走进教室,看着孩子们有些疲惫的眼神,我就有点不忍心再让他们承受枯燥乏味的数学. 我在想:是否可以让他们的眼睛焕发神采呢?因此,我在课上,尝试着设置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学习数学,让他们在情境中感受数学,孩子们的兴趣明显提升了,而且在上课的开始,就让他们融入情境,更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一直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之中. 例如:在教“认识图形”时,我为了让孩子们对于图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我自己剪了好多各种形状的彩色图形,带进教室. 他们看着我不知道我要干嘛. 我开始也没说话,只是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贴了这些形状,孩子们更好奇了. 这时,我笑眯眯地对孩子们说:“同学们,你们在教室里能找到四边形吗?哦,对了,可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四边形吗?”有一个孩子说:“老师,我知道,我的书就是四边形的,因为它有四条边. ”我用赞许的眼光看着这个孩子,然后我继续问:“那你们谁能找到它呢?”孩子们立刻行动起来,在教室里找四边形. 这样的导入,新知识与情景相交融,让孩子们在情境中,找到自己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让他们兴趣盎然. 之后的五边形、六边形,孩子们也能自己通过自己的小头脑,知道是什么样子的,也能在教室里找到它们. 在这样轻松的氛围里,孩子们既掌握了新的知识,又在寻找中玩得不亦乐乎,他们应该是快乐的吧!

二、设疑提问,突破重难点

数学知识总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串联起来的,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应该是成功的. 如果我们能巧妙地给孩子们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让他们在不断的追问中,获取数学知识,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那么,无疑这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 因此,我们要善于提问,更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逐步引导他们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也能让他们在问题中,学会自己推理,学会自己探究更深更难的数学题. 既锻炼了他们的解题能力,也锤炼了他们的意志,为他们的数学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认识图形”时,孩子们经过上面的情境,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我为了让他们能更清楚地了解图形,我拿出了剪刀,把一个正方形剪了一个角. 然后我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图形?”孩子们因为看到,所以回答得很快:“是五边形. ”这时,我又对孩子们说:“你们想一想:用小棒搭五边形,至少要几根呢?搭一个六边形又要几根呢?”孩子们手托腮,眼睛巴巴地看着我,我笑着说:“你们可以同桌两人合作,用自己的铅笔试一试啊!”孩子们听了我的话,开始自己操作,很快他们得出了答案. 然后,我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在我们周围什么形状最多啊?想想教室里,想想家里.”这时,孩子们又开始陷入了沉思. 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了图形的样子,也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而孩子们也在这样的问题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答案,他们也会有一些小小的骄傲,小小的成功体验,使他们不再觉得数学是无趣的,是枯燥的,他们就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善用多媒体,优化训练

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引入,真的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以前数学课上,老师们总是写了一块又一块的小黑板,讲了擦,擦了再写,既浪费时间,也难以勾起孩子们的兴趣. 而现在多媒体课件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大量的题目制作在课件里,还可以把单调的数学题变得形象生动. 让孩子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题目,还是一幅幅优美的画,还是一出出精彩的动画表演. 因此,我在课上经常运用课件,以丰富孩子们的视野,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例如:在教“厘米和米”时,我为了让孩子们能深切的体会到长度的概念,我在课前,在网上搜了许多相关图片,把它们放入课件中. 上课时,我让孩子们看着弯曲的线,通过动画效果被拉直. 他们张大了嘴巴,看着它的变化. 然后,我让他们拿出直尺,量一量手指,量一量数学书,让他们知道了什么是厘米. 我又让他们看旗杆,看珠穆朗玛峰,看足球场,看跑道,当他们看完之后,他们也知道了什么是米. 这时,我用课件呈现一个表格,让他们试着用厘米和米填一填. 因为有前面课件的展示,使得他们有了大概的了解,在填表时,他们的正确率还是相当高的. 之后,为了让孩子们能有更深的认识,我又用课件展示了许多训练题,让孩子们在操练中,更熟悉厘米和米的用法. 比如:你的小床长2( );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呢?张开你的双臂,大概能有多宽呢?……因为课件的优越性,使得这些题目的呈现,也显得不再那么单调,我会在里面配上色彩,配上图片,让孩子们看着喜欢,也乐于去做题,这样的训练效果是惊人的,在课上多数孩子们就能很好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点,当然课堂的效率也是非常好的.

小学数学优化篇7

[关键词]探究学习;平台;空间;乐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83-01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在理解抽象概念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以生为本,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一、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高效的课堂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想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课前就要做好教学设计,有效组织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在搭建探究的平台时,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储备等,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既能拓展优等生的思维,又能通过引导,帮助学困生打好知识基础,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搭建探究的平台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第一步,教师需要对这一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为学生搭建有效的探究平台,提高教学质量。

二、给学生留足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讲解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要优化课堂,教师需要给学生留足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可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从单纯地接受数学知识过渡到主动探究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由于我做好了课前准备,所以我在课堂引导时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我在黑板上画了8个不同的三角形,并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些三角形,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不同点。接下来,我问道:“如果按照角的特征划分三角形,该怎么分?”学生回答:“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接下来,我对这8个三角形进行编号,并让学生制作表格,探索这些三角形中锐角、直角、钝角的个数。学生告诉我:“在这些三角形中,锐角很多,直角和钝角都很少,有些三角形没有直角和钝角。”我继续让学生探究“一个三角形最少有几个锐角”。学生经过探究学习,回答:“一个三角形最少有两个锐角。”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比直接传授知识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给学生留足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三、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小学生正处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黄金时期,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待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可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等W生探究三角形中各类角的个数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1个直角或1个钝角?”学生经过简单的交流后,有一名学生说道:“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直角,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如果有两个直角,那么光这两个直角就已经是180°了。当然,三角形中存在1个以上的钝角就更不可能了。”然后,这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我对这名学生进行了表扬,鼓励他以后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探究学习的乐趣,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徐永达.采用引导发现 构建有效课堂[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2] 罗娅.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职业, 2016(33).

小学数学优化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学手段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充分认识传统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如学生少数在成才、片面发展 、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等。应放眼世界和未来,真正认识到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消除对素质教育的误解。明确自己有责任也完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优化数学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就需要我们以全新的观念研究课堂教学,它追求的是更高境界的教学质量,培养的人才是更全面、更高层次、更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所以我们应以改革的姿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对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的具体做法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一、探讨教学目标,确定更高追求

作为教师,其职责不仅是“解惑”、“授业”。优化数学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优化教学目标。首先,数学教师的工作目标不光是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还要让其学会求知,要培养具有较强的解题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人,也就是不但给学生“授业”还应使其日后有较强的创业能力。其次,各项目标的制定要明朗可行。数学知识教学目标及能力培养不但要依据大纲,还应根据本校各班的学生实际,层次分明,深度适宜,实现“不求人人长学,但求个个成才”的 现代 教育观。德育目标如理想、道德、立志、爱国的教育方法,指导文化、 艺术 教育目标应易于操作,使之有机地渗透在每一课时的教学中,顺畅 自然。

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准确形象的作图,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美学、艺术教育效果。教学中注意教学性质的类似美,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等,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等美育素材,使学生不但受到美学教育,而且能增加学习兴趣,对数学知识易于记忆。

二、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几个知识点时,往往需要确定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以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的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或者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影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例如,一年级教学5的认识,由于学生入学前一般都能按实物点数,就不宜在主题画上用过多的时间去练习数数,而应把5的组成和写数字5作为教学的重点。一般地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必须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但是其中也有主从的关系,而弄清主从关系,教学时可以更好地发挥学习的迁移作用,从而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过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再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引导学生应用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知识把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就不难解决。这样可以着重做一些把除数的小数点移动位置,使它变成整数,再把被除数的小数向右移动相同位数的练习。

有时一部分知识或一个知识点需要弄清教学的关键,它对所学的知识能否掌握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教学用两位数除,关键是使学生掌握用两位数除两、三位数商一位数的试商方法,至于商多位数的可以依此类推。又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关键在于通过操作、直观使学生弄清一个长方体有哪3组相对的长方形面,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组长方形面的长、宽各是多少。这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问题。有些教师抓住这个关键,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果采取另外的方法,如通过例子给学生总结各种不同情况的计算表面积的公式,而忽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教学效果就比较差,教学时间也用得多。

三、积极深化改革,实践多种方法

历代 教育 家研究出许多教学方法,但从来没有评出最佳教学法,即“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广泛学习,大胆创新和实践,吸取各种教学方法之精华,创建适合本班学生、适合时代的多种教学方法,并进行优化组合。

(一)愉快情景创设法:成功的教学不能靠强制,也不能让学生将其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负担,而是要使学生、教师轻松愉快,师生在愉快和谐的情景下,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

(二)说题法:为了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做题的质量,在课堂上请学生当众说出他的解题思路。

(三)编题法:即学完一种方法后让学生自己编题并说出解题思路。

四、电教媒体与教学过程的有效整合,优化课堂教学

在整个教学设计实施中,电教媒体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进行整合,才能达到最 佳效果。在创设情境时,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唤醒,而恰当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 为不同年龄的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 和热情。低年级的小朋友,学习时尤其需要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的媒体课件,教师运用了多媒 体技术来表达教学内容,能让小学生在觉得课堂内容非常丰富、非常有趣。教师还可以运用计 算机技术在课件中设计一个卡通形象来参与教学,当学生答对问题时,“小助手”会鼓掌祝贺, 答错了它也会鼓励加油。这种情境创设不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而且起到了评价的作用。教 师在运用了媒体课件教学中,中、高年级的学生也必须注意创设最合适的教学情境。如:教学 “长方体的体积”应用题时,我们在动画中创设一个虚拟人物“小明”,他家要装修,需买十个 立方米的木材,小明凭着在刚学过的“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的知识,自告奋勇地帮助爸 爸计算,结果闹了不少笑话,还造成了损失。同学们看了这个故事后,明白了学习要理论联系实 际的道理,这堂课教学效果非常好,印象也很深刻。此外,在学生做练习时,教师还可为学生播 放一曲优美的音乐,以助于学生大脑的调节,提高其学习效率。

上一篇:科研资金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景观规划与建筑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