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堂常规范文

时间:2023-12-09 13:03:26

中学课堂常规

中学课堂常规篇1

【关键词】基础知识 数学思维 数学思想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mathematics problems in the routine classroom teaching

Jiang Yinfeng

【Abstract】The writer has expatiated on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mathematics problems in the routine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seizing the basic knowledge, cultivating the flexible thinking, concluding and summarizing mathematics ideas and cultivat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n solving and researching problems.

【Keywords】Basic knowledge Mathematics thinking Mathematics idea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认真的专研教材、吃透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超越于教材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有机的融入常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从基础知识的掌握,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数学思想归纳与总结及在解题研究中培养创新能力入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数学素养。

1.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意义。数学解题能力是指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它是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基本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近年来中考命题原则在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更加注重考查数学学科的探究能力,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综合性。无疑,这些变化对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作出了新的诠释和界定。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

2.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若干途径。

2.1 常规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解题技能。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获得解决方法的源泉,基础知识是人们对实践经验所作的归纳,概括和总结。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的主要阵地和基本途径。基础知识的教学,其核心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它涵盖了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及定理的教学。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把主要精神投入到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上来。备课时,针对学生由于某些基础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等理解的不够全面、透彻,而在判断推理及解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现象,有目的地选编一些有“迷惑性”的题目,布设“陷阱”,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让学生在“落入”和“跳出”误区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加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例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一元二次方程x2-7x+12=0两根,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第三边长,很多学生直接回答等于5,而忽略了4既可以是直角边长又可以是斜边,正确的答案应该是这个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长为5或 ,又如,已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5cm和2cm。当两圆相切时,圆心距为______。引导学生从外切,内切两种情况考虑。

综观中考试题和竞赛试题,都要求教师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解题技能的培养上。

例一(2007年全国中学数学竞赛浙江试题)若 ;则一次函数y=tx+t2的图像必经过的象限是( )

A.第一、二象限B.第一、二、三象限

C.第二、三、四象限D.第三、四象限

例二(2009年杭州市中考题),如图1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1)写出这个几何体的名称;

(2)根据所示数据计算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

(3)如果一只蚂蚁要从这个几何体中的点B出发,沿表面爬到AC的中点D,请求出这个路线的最短路程。

【说明】解决例一必须确定t的取值,在一次函数中k、b的取值决定函数图像所经过的象限,这是一次函数的基本性质,而要求t的值,就必须运用等比的性质等推导方法,这又涉及到比例的基本性质;例二考查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会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涉及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中扇形的半径就是圆锥的母线长,扇形的弧长就是圆锥的底面周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知识,而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在常规课程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解题方法源于基础知识,只有让学生过好基础关,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能力,而常规课堂为学习,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与方法。

2.2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升解题能力。所谓思维,是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提倡一题多讲,把所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这对于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题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例三,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2,按规定∠A=90°,∠B、∠C应分别等于21°和32°,检验工人量得∠BDC=148°就判定这个零件不合格,这是为什么呢?请说明理由。

下面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给出的几种解法。

方法1:连接BC,因为∠A=9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ACB+∠ABC=90°,而已知∠ACD=32°,∠ABD=21°,那么∠DCB+∠DBC=90°-∠ACD-∠ABD=37°,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CDB=143°,因此148°不符合要求(如图3)。

方法2:延长CD交AB于点E(如图4),已知∠A=90°,∠C=32°,那么∠DEB=∠A+∠C=122°,于是∠CDB=∠DEB+∠B=143°,因而已知条件不符合要求。

方法3:连接AD,作AD的延长线DE(如图5),此时∠CDE=∠CAD+∠C,∠EDB=∠DAB+∠B,所以∠CDB=∠CAD+∠C+∠DAB+∠B=90°+32°+21°=143°。

方法4:作CE∥AB(如图6),DF∥AB,则DF∥CE,根据平行线性质可得∠FDB=∠B=21°,因为∠ECA+∠A=180°,所以∠ECA=90°,有因为∠ACD=32°,所以∠DCE=58°,又由同旁内角互补得∠CDF=122°,因此∠CDB=∠CDF+∠FDB=143°。

方法5:因为ABCD是四边形,四边形内角和是360°而∠A=90°,∠B=21°,∠C=32°那么还有一个内角就等于217°,所以外面这个角应该是14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说话,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善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从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进而提升解题能力。

2.3 常规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思想的归纳与总结。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的精髓,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以能力立意为基础的数学试题,必然蕴含着一定的数学思想,采用什么数学思想解题与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四,(2008年杭州卷)在直角坐标系xoy中,设点A(0,t),点Q(t,b)平移二次函数y=-tx2的图像,得到的抛物线满足两个条件:①顶点为Q;②与X轴相交于B,C两点( < ),连接AB。

(1)是否存在这样的抛物线F,使得 = . ?请你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如果AQ∥BC,且tan∠ABO=3/2,求抛物线F对应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解析:(1)平移y=-tx2图象得到的抛物线F的顶点为Q

抛物线F对应的的解析式为:y=-t(x-t)2+b。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tb>0。

令y=0,得x1=t- ,x2=t+ ,

. = + = =t2=

当b=2t3时,存在抛物线F使得 = .

(2)AQ∥BC,t=b,得F:y=-t(x-t)2+b。

解得x1=t-1,x2=t+1。

在RtAOB中,

1)当t>0时,由 < ,得B(t-1,0),

当t-1>0时,由tan∠ABO= = = ,解得t=3,

此时,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3x2+18x-24,

当t-1

2)当t

当t+1>0时,由tan∠ABO= = = 解得t=- ,

此时,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 x2+ x- 。

当t+1

此题涉及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分类讨论思想。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是通过常规课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而得到的。因此,在常规教学课堂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探究与发展,更重要的是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与总结。

2.4 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注重解题研究,培养创新能力。解题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若以解完题目为解题的终结,常会失掉很多东西;而将解题变为研究问题;由一个题设背景,多角度展开讨论,则往往能“做一题、得一串、收一片”,达到以小胜多的目标。正如笛卡尔说过的:“我们所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将成为一个范例,用于解决其它问题。”

例五,如图7,有长为16米的铁栅栏,一面利用墙(墙的最大可用长度为10米),围成中间隔有一道铁栅栏后成两个小长方形的临时仓库,设仓库的宽AB为x米,面积为S平方米。

(1)求S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2)围成的临时仓库面积是否有最大值?若有,最大值是多少?AB的长应是多少米?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图7

解析:(1)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S=x(16-3x)=-3x2+16x(2≤x< )

(2)由(1)知,S=-3x2+16x(2≤x< )

= = 在2≤x< 的取值范围内

当x= m时,S最大值= = = m2

变式: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把长改为24米的铁栅栏,此时围成的临时仓库面积是否有最大值?若有,最大值是多少?AB的长应是多少米?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解析:S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S=x(24-3x)=-3x2+24x( ≤x

当x=4时,S有最大值,但 ≤x

a=-3

当x= 时,S最大值=48m2

说明:对于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可以归纳为:

①构建二次函数解析式,并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②可通过最大值的求法解出自变量x的取值,但要进行检验,若不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可根据函数的增减性求出最值。

解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解题研究需要良好的思维品质,而变式训练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转换、举一反三的应变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在常规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解题研究,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在常规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3.1 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①随时留意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当遇到一个有点困难或概念不清的问题时就要及时抓住它,然后设法解决它,并记在摘记本上,平时经常拿出来看看。

②主动寻找问题。即从自己的作业本中,测试卷中找出自己曾犯过的错误,弄清楚错误的原因和类型,对于出现的错误,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并把它们整理到纠错本上,标出有可能再犯的错误,针对性地预防错误的再次出现。在平时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3.2 独立思考,建立自信。学习数学,首要的是独立思考,在思考中学习数学,在思考中体会数学,在思考中培养能力。即在课堂上,练习中,大胆探索,大胆质疑,大胆交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中不断发展解题能力,建立自信。

3.3 反思拓展,发展自我。引导学生在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比较、学会变通,从而形成众多的“知识链”、“方法串”和“思维模快”。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的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使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最大化。

总之,在常规课堂教学中要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把握数学思想,感悟数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发展数学意识和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吕中浩.让学科竞赛回归常规课堂.中国数学教育.2009.第4期

2 易良斌.强化数学复习研究 提升数学学习品质.中国数学教育.2009.第5期

3 喻汉林.体现课程理念 关注数学素质.中国数学教育. 2009.第1-2期

中学课堂常规篇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偏向那些优等生,而忽略了那些“ 短木条”――希望生。这加剧了那些“希望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反过来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秩序,也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在教学中扭转这一局面,朝着良性循环发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首先讲究课堂教学常规艺术。结合本人从教多年谈谈个人的几点粗浅体会和做法。

一、教师的语言艺术

语言的艺术不在于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信口开河,滔滔不绝。教师的语言艺术在于其教育性,启发性,向导性,趣味性。提问题,避免繁琐,嗦,随意,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才能有启发性。设计问题,要少而精,并把要求讲清楚。当然,教科书上的内容是枯燥的,如何把枯燥的载体变成趣味的,通俗的,学生易懂的,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这需要教师的语言艺术。

二、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

让学生在一种迫切要求的心态之下开展学习是导入新课的艺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孩子感到厌烦,不要把它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英语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注意、观察、记忆、思维等因素,更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的独特新颖使学生感到好奇、惊叹,能诱发出积极学习兴趣和创造灵感,并能减少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师教学的启发艺术

“启发式教育法”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大法”。同样的事,不同的人能否做到不一定。为此力求自己做到“四新”。

1.观念新。在教学中或日常交往中,总是坚持合乎潮流的新观念,新思想,于学生侃足球、评NBA、论影星、谈军事、让学生的思想、观念走在时代的前头,而学生也喜欢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易于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能轻松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

2.教态新。从服装到音调,面部表情、身姿、手势、都根据所教内容性质特点,因时因地而进行创新设计,每天给学生一种不同的感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其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新。对于每堂课的教学过程,从头到尾都精心打造。令学生感到新奇独特。课前,今天来一段诙谐幽默的英语;明天来一首蜚声中外的经典;后天呢,来一则旷世奇闻。课尾,今天,以值日报告训练口语来结束;明天,以情景对话训练听说结束;后天,就是接单词训练读写来结束。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4.板书新。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法的不同,设计使用不同的板书表现形式,有要点式板书、图书式板书、连环式板书,同时借助色彩笔,使板书新颖独特,重点突出一目了然。不仅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了所讲内容,而且获得了一种美感。一种启发和诱导。

要让木桶多装水,一要让长木条再长,二要让短木条跟着往上长。同理,要让英语教学效果得到最大限度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尤显重要。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至于让学生“三分钟热血”。要让优等生有“英雄用武之地”,也要让希望生体验一下“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功喜悦。根据以上指导思想,本人认为“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最实效。”在施教过程中进行以下方面的尝试;

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认知特点等分成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人数因班情而定。

教学目标分层。即根据教材、大纲的一般要求和各层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分层次的教学目标。

分层施教。就是让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45分钟内充分、有效地学习,各有所得,各有所获。在实践中,动静结合(自探与共研)、分总结合(展示与评点结合)、自学与指导结合。同时在课后辅导阶段内,继续贯彻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四、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艺术

评价与反思,这是关键的一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给予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评价有艺术,也意义重大。对优等生评估过高,容易让学生滋生一种“一叶障目”的感觉。对希望生要求过高,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自卑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就会功亏一匮。平心而论,我们都想使所有的学生都成为尖子生,但我们的教学应力求挖掘每个学生的最大潜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才是现实。每个学生都想把英语学好,但总有一部分学生学不好。作为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学习结果,关注学生学习品质的评价。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赞扬学生的一切结论。教师要帮助一切学生树立信心。自信是人的“脊梁”。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需要对学生和教师自己的行为作出反思:这些目标适合这些不同层次学生?教学方法适合这些目标?教学内容是否全部或部分重教一遍?这个班级是否可以迈向下一个目标?找出症结,改进方案,修改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成分,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力求每一位同学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

中学课堂常规篇3

关键词:课堂常规;教学管理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40-01体育课的教学有别于其他文字科目的教学:学生 的注意分散,容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不便于集中管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课堂常规的教学,是一个深刻的问题,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传统的课堂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条件,采取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管理策略,才能有效的发挥课堂效果,防止不良教学行为的发生,才能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向前发展,也许,每位体育教师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我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发现以下几点心得,仅供大家参考。

1.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各个环节,是实施课堂常规的首要保证

教师只有不断的深入钻研和理解教材,才能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备课时,尽可能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备周围环境、备教师自己,对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利用课堂的有效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课的顺利进行,这是实施优育课堂常规教学的首要保证。

2.制定合理的课堂常规管理制度,是实施课堂常规教学的必要保证

2.1要从各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身心特点出发,提出合理的课堂常规管理制度,教师在制定课堂常规时,要立足于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否考虑到学生能否接受,只有师生共同努力,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建立的课堂常规,才能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

2.2正确有效的课堂常规管理制度,其本身就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作为教师,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常规管理措施,都应当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常规管理的成败,都应当以课程标准是否实现为依据,有些教师由于忽视课程标准和目标对课堂常规教学的制约作用,在课堂常规上往往无所适从,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导致课堂常规教学流于形式,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散漫,不服从管理。

2.3在课堂常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常规的管理中来,只有通过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才会使课堂常规的教学充满活力,才能真正使 学生健康向上发展。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的重要保证

在师生交往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和学生交往,赢得学生的尊重,树立教师的威信,只有大多数学生喜欢这位教师,才会注意听他的课,注意力才会集中,思维才会活跃,学起来才有劲头,在执行课堂常规管理中,才能自觉服从管理。例如:我校部分顽劣学生,不搞学习,不是违规闹事就是进网吧,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打篮球,看NBA,基于此点,我就开始班级篮球赛,给他们一个舞台,让其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深入到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然后成立年级篮球队,招其入队,严格管理训练,使其改掉恶习,步入学习和训练的轨道上来,大部分学生都 能顺利通过三小科考试升入相应高中,还有两人考入一中。教师在实施课堂常规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宽严有度,应当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充分认识和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让步学生真正感觉到老师对他的欣赏,只有建立了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对课堂常规管理的实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无论课程如何改革,最基本的体育课堂常规教学肯定是要的,只是教师采用的方式,方式可以不同,体现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也只有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体育课堂常规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健康、有序、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提高,为了让我们的体育课堂更精彩,让我们一起从最基本的课堂常规教学做起。参考文献:

[1]《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中学课堂常规篇4

摘 要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途径,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具体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几点常见因素,即:课堂常规的建设情况、课堂活动的组织情况以及课后反思的开展情况三点,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有助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几点对策与建议,即: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重视教学活动的合理组织、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加强课后教学反思等三点,希望能够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体育 新课程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新课程实施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途径。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已经成为了小学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如何才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发展与提升,也成为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之一。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常见因素

(一)课堂常规的建设情况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课堂常规,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通常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组织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积累下来的经验,也是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程序性工作,与其他社会工作岗位上的程序性工作具有同样的意义和重要性。然而,在实际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很多任何教师却忽略了培育良好的课堂常规的重要性,例如:部分体育任课教师自我要求不高,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过于随意,不能以身作则,普遍存在接听手机、收发短信、聊天或者是随意离开上课地点等问题;再如:由于受学校师资队伍情况的影响,部分任课教师课时量安排过多,但是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光是教学任务就已经疲于应对了,常常就因此放低了对常规习惯的要求,并没有意识到课堂常规的重要性,以至于影响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这一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1.教学内容的安排

随着近些年新课程的实施,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等问题已经逐渐得到了众多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教学内容的安排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小学体育任课教师的关注。实际上,在一节小学体育教学课中学生的学习和注意力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符合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和注意规律,会对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说,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与否也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给予其应有的关注。

2.教学方法的应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直接兴趣仍然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且普遍存在活泼好动、兴趣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优势等特征。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小学生来说,他们都更喜欢丰富、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尤其是以体育游戏和体育竞赛等形式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对于单调、重复或者是活动内容过于单一的体育学习内容则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如果任课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时,选择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往往就会使得所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过于无趣和单调,并因此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再加上新课程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的宗旨和最为核心的理念,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就是这一理念和宗旨的重要体现之一,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符合新课程中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始终放在首要地位的要求,也就成为了新课程背景下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课后反思的开展情况

新课程的实施,强调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发展。而课后反思,不但能够更好的指导后续的教学实践,还能够促进体育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确保教学相长的实现。所以说,能否及时、科学的进行课后反思也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只有及时、科学的对课堂教学中的自己的授课情况、学生的表现情况以及教学的成效等进行反思,才能够在后续的教学中形成越来越清晰的思路,在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系列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

通过上文的分析,已经明确了体育课堂常规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和构建良好课堂教学常规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课堂常规的培育和建设问题也逐渐得到了众多体育教育人士的重视与关注,我国部分省市的教育局甚至已经开始着手探讨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制定和落实问题,例如:广东省广州市区教育局就对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常规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所以,为了充分发挥课堂常规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要重视课堂常规的科学化建设工作。而在具体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培养和建设工作时,则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1.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前提

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保障,也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前提,没有“安全”作保障和前提,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还是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无从谈起。这一点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玩耍,且相对来说,自律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差,如果不关注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极易出现各种不符合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危险行为,并引发安全事故。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工作时,首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明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行为是危险的、是被禁止的,并让学生明白一旦做出类似的行为将会导致怎么的后果,让学生明白体育课堂教学中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遵守课堂常规相关要求的必要性。

2.相关要求的明确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基础

要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工作,让建设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就必须要明确小学体育课堂建设的相关要求和内容,这是开展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基础。具体来说,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一是,课前常规。例如:在着装上要宽松舒适,不能带有坚硬物品;要听清楚集队要求和集队地点,听从体委的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集队;做好见习生的安排工作等等;二是,课中常规。例如:按照要求准时到达上课地点上课;明确学习的任务和学习的内容;认真听讲、积极参与等等;三是,课后常规。例如:开展科学合理的学习点评;做好放松活动;及时归还教学器材;做好见习生和学困生的教育与引导等等。只有从以上几个环节入手,切实的将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3.任课教师的熏陶是小学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关键

要想实现小学体育课堂常规的良好培育和有效构建,任课教师的以身作则、躬身示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体育任课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培育和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在上课期间杜绝一切与教学活动无关的行为,以严谨的态度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养成遵守课堂常规的习惯和自觉性。

(二)重视教学活动的合理组织

1.遵循教学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与否是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就要注意遵循教学规律来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

具体来说,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的前半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水平会达到高峰,而在课堂教学的中后部分学生的意志力水平会达到高峰,而在课堂教学的后半部分学生的情绪则会达到高峰。根据小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这一规律,为了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体育任课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的前半部分安排开展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理解与掌握;在课程教学的后半部分则要有意识的安排一些竞争性和趣味性比较强的体育小游戏或者是体育小竞赛,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并起到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除此之外,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要注意抓住主教材与辅助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主教材和辅助教材之间的合理搭配,以确保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最大限度的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科学应用教学方法

要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顺利提升,就必须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科学的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根据上文所分析的小学生直接兴趣起主导作用、兴趣不稳定、喜爱以游戏和竞赛形式组织的体育活动以及无意注意占优势等特点,可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一定要注意趣味化和儿童化的要求。

其中,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趣味化”的要求,指的是应尽可能的选择能够激发小学生直接兴趣,调动小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单一、呆板、重复的枯燥练习。例如:可以应用兴趣教学法来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工作,通过各种直观的比喻、形象的模仿、新颖美观的教学场地设计、优美的配乐以及不断变化练习的位置等多种来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调动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儿童化”的要求,指的则是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小学生仍然处于儿童的范畴,多数学生仍然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的,而且普遍喜欢各种以游戏和竞赛等形式组织的活动,所以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就要注意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应用类似口诀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开展耐久跑教学时,如果简单的要求学生围着运动场跑圈,很多学生都会因为活动的方式过于枯燥和乏味而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但是,如果任课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法,组织开展“寻宝比赛”,结合现代国际越野比赛的形式,在学生熟悉的校园中设计出安全合理的路线让学生去寻宝,看哪组学生最先跑到目的地寻到宝藏,就会比枯燥的让学生直接绕着跑圈,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更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中主动性的发挥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加强课后教学反思

在开展课后教学反思时,体育任课教师可以灵活采用调查、个人体会以及录像和同伴互助和组内研讨等多种方法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测,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既可以采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搭配运用。而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时,不但要注意分析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要注意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并进行总结、归类与记录,以此来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通过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要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必须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入手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迟永传.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认识[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

[2] 孙岩,郭晓娇,刘超.中小学生体育学习方式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7).

[3] 宋雅晓.让小学生在参与中提高体育学习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

中学课堂常规篇5

现在问题的关键不是应该不应该构建一个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学科理论体系问题,而是怎样构建这一体系。根据上面分析的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学科性质,笔者认为,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应由如下若干部分构成。

1.课堂教学管理学概述

简要叙述课堂教学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它的意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理论发展和研究方法等,从而使读者对课堂教学管理学在整体上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2.课堂教学管理的目的

任何一种管理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方向,目的就是应达到的预期标准。目的明确,才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管理的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而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必须优化环境、组织学生、创造条件,提高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心灵的绩效。这一部分主要以目标管理理论为基础,讨论课堂教学管理的出发点、课堂教学管理应达到的标准等。

3.课堂教学管理规律

与任何事物都有规律并且必须遵循规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样,课堂教学管理也必然存在着客观规律,并且只有遵循它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对课堂教学管理规律的研究就必然成为课堂教学管理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和具有前提性的内容了。列宁认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规律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客观性和必然性,我们应据此来认识和揭示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律,例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安排教学活动的规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等。这一部分主要阐述规律的特性、课堂教学管理规律体系等。

4.课堂教学管理原则

管理原则是管理者应遵守的准则和要求。制定原则的依据之一是规律,因此,原则和规律是密切关联的。只不过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和遵循规律办事,而不能创造规律;而原则则是人们根据规律制定的。正确的课堂教学管理原则,既体现了按规律办事的要求,又体现了管理经验的作用。探讨和制定正确的课堂教学管理原则,有利于教师按准则和要求办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实效。规范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谐性原则等是这部分内容所要重点探讨的。此外,在这一部分内容中,还应讨论制定原则的依据、制定原则的方法、贯彻原则的要求等。

5.课堂教学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是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为了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段和措施。与人类的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活动一样,课堂教学管理方法也是来源于课堂教学管理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管理规律的自觉运用,是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经验性的结晶,并在课堂教学管理活动中经受检验和发展。

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应是多系列的,其中常规方法有:说服方法、集体教育的方法、自我管理的方法、分组控制的方法、制度约束的方法、环境熏陶的方法等。激励的方法有:目标激励方法、情感激励方法、榜样激励方法等。这一部分主要阐述课堂教学管理方法的理论基础、课堂教学管理方法的类型、课堂教学管理方法的运用等。在课堂教学管理学的理论体系中,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律、原则和方法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从理论层次和逻辑关系来说,管理规律处于上位,管理原则处于次位,管理方法则处于下位。

6.课堂教学管理艺术

管理艺术是一种管理技巧,它比管理方法更有策略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难免会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纠纷,以及其他一些处理起来难度较大的事件。要化解这些矛盾和纠纷,处理好各种事件,就必须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艺术。课堂教学管理艺术通常有相互沟通的艺术、化解矛盾的艺术、表扬的艺术、批评的艺术、提醒的艺术(眼神提醒、语言提醒、动作提醒)、指导的艺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艺术、评价学生的艺术等。这一部分主要对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的含义、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的特性、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的意义、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的内容进行系统的阐述。

7.课堂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管理的规范性。用规章制度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属于常规性或基础性的管理,这种常规性管理是不可缺少的。没有常规性管理,就不可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常规性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它对于培养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和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一部分主要讨论课堂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作用、制定方法、规章制度的内容及规章制度的执行措施等。

8.课堂气氛的营造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利于正气的树立和对不良学风的遏制。同时,良好的课堂气氛还是创造一个和谐班集体的基础。这一部分主要讨论课堂气氛的内涵、课堂气氛的作用、课堂气氛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等。

9.学生不良课堂行为习惯的矫正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优秀学生的特点之一是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个班级中,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不良,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管理中不断予以矫正。这一部分主要讨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良好行为习惯的特征、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等。

中学课堂常规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235-02

“组织”从词源上说既是动词也是名词。文中“组织”取其动词含义,是对一项任务进行协调、决策、调控、沟通的规划设计和实践的过程。“组织”有主体和客体,文中组织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课堂教学。简单地说,组织课堂就是教师的整个课堂教学的操作情况。教学是一种活动,有明确的目标、程序、规则,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作为组织者的教师是否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最大程度上达成学生的发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组织良好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是一种实践,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比如,由于组织有力,课堂结构紧凑,课的整合效果好,学生注意力集中。如果课堂组织结构松散,那么就给了学生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机会,这样就很难保证课堂效率。当然,这只是就课堂组织的课堂常规方面而言,一堂课的组织涉及课堂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课堂常规仅仅是一个部分。一般来说,组织良好的课堂有以下这些特征。

1.课堂教学逻辑清晰,教学结构优化

清晰完整的课堂教学逻辑是组织良好的课堂的首要特征。清晰的课堂教学逻辑包括课堂教学的所有方面,教学内容的传授、课堂活动的组织、具体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要细致明确,才能保证课的顺畅。逻辑清晰的课堂,教学流程清晰完善,课堂节奏起伏有致,教学环节过渡自然顺畅,教学时间分布合理。整体由部分组成,但是却不等同于部分的简单相加,各个部分的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能够实现整体的优化,从而促进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教学结构是课堂教学的主线,支撑着整堂课的逻辑,是课堂教学大的方面,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

2.课堂常规良好,课堂调控有力

课堂常规是组织课堂的重要方面,也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组织良好的课堂,课堂常规组织维持有序,课堂秩序好。具体表现在:有明确的课堂行为规范,如文具摆放整齐,坐姿端正,举手发言,不做小动作等;学生能够按照课堂规范进行学习和参与,课堂井然有序但不呆板;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有效地调控课堂。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是课堂常规维持的关键,教师不仅要确保课堂上学生遵规守纪,最重要的是对于一些课堂意外的处理,能够合理把控,防止“旁逸斜出”,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根据班级情况的不同还要有对个别较为特殊的学生(如“问题学生”)进行关注以及其他一些意外问题的处理能力。

3.教学语言精确简练,生动丰富,富有感染力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重要途径,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师生互动,好的教学语言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教师语言精确简练,生动有趣,表达清晰到位,不仅能够节省课堂时间,更能够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增色。好的教师总是能成功地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让枯燥的知识学习过程变得生动。同时,精确简练、生动丰富的教学语言能够给予学生良好的语言规范,创造一个规范、精致的语言环境。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处于语言习得阶段,教师规范生动又丰富的教学语言起到了直接示范作用,学生获得一个现实的学习范本,能够极大地促进语言学习。此外,教师的语言生动有趣,饱含感情,富有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效组织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产生的懈怠情绪以及这一年龄段特有的调皮爱玩儿天性都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不利因素,因此,如何提高组织课堂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问题。

1.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人际交往能力

“亲其师,信其道”,赢得学生的喜爱。教师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互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开展。同时,个体差异性大,不同的家庭背景、行为习惯、个性特点、先天素养的学生都来到学校,组成班级。教师要在课堂上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中教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不仅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还要对学生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组织协调,以期在集体教学的统一化的同时确保个性的发展。

取得家长支持,形成家校合力。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如果与学校教育一致则能够促进学校教育的进行,反之成为一个阻力。教师要合理有效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这样能够给自己的工作带来无形中的“帮手”,大大提高自己工作效率。

2.提高自身课堂调控能力,确保良好的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的维持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最为根本的是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对于新教师来说课堂调控能力尤为重要,是入职学习的第一步。提高课堂调控能力要培养学生明确的规则意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着重加强规则规范的约束力,直至形成学生遵守纪律规范的习惯。教师要先立上课的“规矩”,然后要有力地贯彻和执行,慢慢形成学科的学习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课堂调控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太过而成为严格的课堂控制。如果教师控制课堂太严会束缚学生的自由发挥。调控不是控制,“调”是指调节,调整,也就是要不断地进行引导调节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群体氛围来影响个体的积极投入和主动发挥。所以课堂调控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氛围,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在班级比较混乱时需要调控到有秩序状态,而在学生积极性不高时要激发兴趣。进行课堂调控,最根本的是把握自我和学生两个方面。自身的业务能力,对学生的了解、把握,尤其是对班级群体的把握尤为重要。教师要寻找工作的规律,学会自我管理和班级管理。

3.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学生的需求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学最终也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适应学生,让课堂落实在学生发展而非教师的展示上。现在有的讲读课老师带领学生欣赏文章,咬文嚼字。欣赏固然重要,但是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本质,是在用成人的欣赏去要求学生的欣赏,是一种“成人本位主义”。“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视界造就不同的欣赏,孩子有自己的视界,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些自由欣赏的空间?作为教育者不要用我们的需求来代替孩子的需求,造成一种灌输。

学生的需求有知识、心理特点、年龄特征等方面。在备课时要“备学生”,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如接受水平、认知水平、知识结构等;另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去学习。这要求教师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的成败,摸索师生互动的有效模式,做到顺势而导,把握师生互动中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4.运用各种语言,进行积极的课堂关注

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关注自身教学,要积极关注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首先,积极运用肢体语言,传达积极信息。教师的肢体语言直接传达其态度、观点,能够为学生直接捕获。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尚不发达,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吸引其注意力,因此教师的表情要丰富,生动活泼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课堂关注中,教师的眼神可以传达很多信息,是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频繁的交流。我们经常提到的例子有,“教师的一个鼓励性眼神能够给学生很大的支持”,“学生通过老师的眼睛获得肯定或者是否定”等。其次,要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及时的课堂评价。在教学中,教学评价一定要及时到位,针对性强,给予学生直接反馈和强化。

5.提高教学水平,让课堂富有吸引力

教师要让自己的课堂富有吸引力才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学习才是快乐的事情。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眼”,提纲挈领。课堂上前几分钟的导入至关重要,如果教师一上课就能吸引学生,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关键是如何选择和把握住导入的切入点,关键的聚焦点“课眼”。“眼亮”方能“心明”,找准课眼,抓住课眼,才能使教师从一个较高的层次审视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方案,并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挈领而顿,百皱皆顺”,从而有效地组织好语文课堂教学。“课眼”是课的灵魂,也是最动人的地方。提高课堂效率最根本的是要抓住课的重点,解决了“主要矛盾”,这样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总之,组织课堂是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操作和把握,直接决定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在建设高效课堂的现实背景下,我们不乏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广泛的教学研究,但是能否从操作的层面进行考虑,提高我们组织教学的能力是不是更具有直接意义?任何一种观点都不是全面的,本文仅从一个角度进行讨论,建设高效课堂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中学课堂常规篇7

学校曾有多人参加区组织的“课堂诊断”征文竞赛并获奖,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课堂诊断”教研范式的积极性。《关于在全区中小学深入推进“课堂诊断”校本行动的意见》颁布后,学校组织学习并制订了《小学校本教研制度》,为推进“课堂诊断”校本行动提供了制度保证。

一、将“课堂诊断”作为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抓手

1、提高认识,自觉参与。

“课堂诊断”不仅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更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抓有效教学,根本的是抓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课堂诊断”作为校本科研的重要范式,旨在通过对课堂教学中诸多细节的分析研究,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课堂诊断”有助于教师通过对他人或自己课堂教学中问题与不足的发现和把握、经验与特色的总结和积累,进而提炼和升华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实现可持续发展。

2、完善制度,稳步推进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落实了三级负责机制:首先,校长为校本教研培训的第一责任人。校长、主任每人负责一个备课组(语文、数学、英语、艺体四个集体备课组),督促检查“课堂诊断”工作的开展情况,保证了每次研究活动落到实处。其次,教科室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负责各教研组常规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全校课题组研究工作。科学、规范地建立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管理档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案例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的现场“课堂诊断”活动。再次,教研组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示范课、研讨课。理论、实践、反思三位一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课堂诊断”紧扣集体备课范式,提升教师整体的业务能力

从规模较小校情出发,沿用“系列小课题研讨”集体备课范式,以学科为单位开展常规集体备课,解决贴近教学实际问题,让每个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讨论、观摹和交流中有所领悟,有所收获,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将备课研究成果整理归档,供教师交流学习。校内每学期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现场诊断活动。英语科教师参加现场课堂诊断获片一等奖,区二等奖。

开展中年课堂教学观摹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加强了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了听随堂课的频率,校教研室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并能认真诊断,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重视了中高年级语数学科的预学调研工作,每位教师能自觉参与研课、磨课。中年语文教师参加优课评比获片一等奖,区二等奖。

三、丰富“课堂诊断”校本行动形式,优化课堂诊断校本行动成果

学校除了集体备课研讨,提高了随堂课教学诊断的频率。通过领导随诊,自我问诊,同事会诊等形式,推进高效课堂。本学期,重点加强了“一二一”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开展了小型多样的课堂诊断活动。学校领导通过分工合作,全体专任教师努力做到“反思经常化,诊断规范化”,所有教师在每堂课结束后都有反思,备课笔记上都有简要的诊断文字。发挥每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组建诊课共同体,分享了策略经验,实现共同成长。

中学课堂常规篇8

一、优化常规管理,夯实课堂教学

在常规管理上,彰显“本”。我县在课堂常规的建构上,打破了传统的备、教、批、辅、考的环节细则和数量的要求,从钻研、探究和创新层面上,提出“备课、教课、听课、说课、议课、批改、帮差、培优、考试、实践”十个方面的常规要求,以课堂为本,突出主阵地作用。

在常规管理上,突出“人”。我县教育者提出了“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让教师变得越来越精明,让管理者变得越来越高明,让学校变得越来越光明”的管理理念。引领管理者走进课堂,和教师们共同探究课堂;教研员研究课堂,解读课堂现状。通过集约式的“百人百节”听课,解剖学校,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拉网式的教学巡查,督促常规教学的落实。

二、加强教学研究,激活课堂

我县教育凸显教研职能,整合教研力量,着力常态课堂的研究,围绕“人人学习有用的教研业务,人人掌握必需的教研业务,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领域获得不同的发展”的思想,搭建教学研究平台,激活课堂教学。

开展同课研究活动。组织同学科教师围绕同一课题,进行常态课堂研究,通过多人同上一课,同说一课,同议一课,同反思一课,让教师们在相互交流、相互碰撞中,获得常态课堂教学的创新灵感。

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细节,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学习活动过程,把身边的小事作为研究的对象,进行案例记录和反思,从而不断地改进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

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每年各学科组织一次“打造、转化、辐射”的优质课竞赛活动,通过反复的研课、磨课活动,着力打造智慧课堂、智慧团队。同时,将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范例进行转化,指导常态课堂;将经典课堂教学案例,送课下乡,送课到校,使教学资源共享。

开展“手拉手教研同行”活动。通过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势学校与薄弱学校、大型学校与小型学校的相互结对,进行联片互动教研;组织骨干教师和教研员“送教下乡”,共同探究常态课堂,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三、开展课题实验,创新课堂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了“整体感知探究感悟独立探究、合作探究表达实践”的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出示问题示例,展开探究活动总结归纳,系统强化认知过程巩固、应用新知自主小结”的数学“问题解决式”课堂教学模式,“问题情境”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等学科教学模式。同时,总结出了由“新授课”、“复习课”和“讲评课”组成的高中“三课型”模式。

这些课堂教学模式直接作用于课堂,实现了课堂效益的优化。近几年来,黄梅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在各级课堂教学比赛中,共有87人获黄冈市一等奖,29人在全省获奖,4人在全国获奖。

通过整合教研力量,构建高效课堂,我县教育呈现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共生共荣、共享共进、共创共兴的持续走强态势。

上一篇:课堂常规要求范文 下一篇:高血压确诊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