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研究范文

时间:2023-10-15 21:10:49

化学分析研究

化学分析研究篇1

【摘要】

对苦玄参的化学成分和定量分析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为深入研究该类中药提供进一步参考。

【关键词】 苦玄参 化学成分 定量分析

Abstract:An overview was made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icria felterrae Lour. The paper will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subsequent study.

Key words:Picria felterrae Lour; Chemical constituents; Quantitative analysis

苦玄参为玄参科 (Scrophulariacea) 植物苦玄参 Picria felterrae Lour.的干燥全草,为广西常用中药,系玄参科苦玄参属唯一的一种植物,为一年生草本,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感冒风热、咽喉肿痛、痄腮、胃热腹痛、痢疾、跌打损伤、疖痈、毒蛇咬伤[1,2]等证。在广西民间传统应用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收载于广西中药材标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将其近年来在化学成分和质量分析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

迄今为止,苦玄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集中在葫芦苦素(Cucurbitacin)三萜成分和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报道,国内外对苦玄参进行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主要为四环三萜苷类。三萜成分是苦玄参中最早被报道的一类化学成分,由于它们与葫芦科植物中的苦味素结构相似,所以也有文献将其称为葫芦苦素(cucurbitacin)[3]。成桂仁等自苦玄参药材中共分离鉴定了 6 个葫芦苦素类苷元、1 个皂酮、10 个皂苷[4~17]和 3 个黄酮[18]。王力生等[19]从苦玄参乙醇提取物的较低极性部位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即N-benzoylphenylalanyl-L-phenylalaninol acetate①,1-羟基-7羟甲基蒽醌②,9,16-二羟基-10,12,14-三烯-十八碳酸③,5,7,4'-三羟基黄酮④,β-谷甾醇⑤和胡萝卜苷⑥。化合物①~③的13C-NMR数据为首次提供。邹节明等[20]用硅胶和MCI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2个不含呋喃环的葫芦苦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24-二酮-5,21-二烯葫芦素-3α-O-β-D-吡喃木糖基-16α-O-α-L-吡喃鼠李糖苷(脱氢拜俄尼苷)和己降葫芦苦素F,其中前者为新化合物,后者首次从苦玄参中分离得到。此外,他们还用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纯化得到一个新的三萜皂苷——11,22-三羰基-16α-羟基-(20s,24)- 环氧苦味素-5,23-二烯-2β-O-β-D-吡喃葡糖苷(苦玄参苷XI)[21]。现将已从苦玄参中分离鉴定的三萜成分和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整理如下。

1.1 四环三萜类苷及苷元

见表1~2,图1~6。表1 四环三萜类苷及苷元结构式(略)表2 四环三萜类苷及苷元结构式(略)表3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略)

2 定量分析

四环三萜苷类是苦玄参中主要活性成分,苦玄参IA和IB是其中的主要苷元,药理实验证明,苦玄参干浸膏有明显的抗炎及镇痛作用[22]。2005版《中国药典》正文中尚未收载该品种,但有些以其为原料的中成药如妇炎净胶囊等已收载入《中国药典》(2000年版及2005版)[23]。目前学者对苦玄参质量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苦玄参药材及其中成药中苦玄参苷IA含量的测定方面。

2.1 高效液相色谱法陈勇等[24]用RP-HPLC法,采用C18 ODS2柱(5 μm,4.6 mm×250 mm),以乙腈-0.3%磷酸(34∶66)为流动相,流速l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64 nm,对不同产地、不同采收季节苦玄参中苦玄参苷IA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苦玄参苷IA进样量在0.42~2.10 μ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1.64%(n=6)。实验证明不同产地苦玄参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不同,苦玄参采收季节不同是影响其含量的一个因素。

邹节明等[25]将超滤技术用于苦玄参等药材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以提取物中有效成分(苦玄参苷ⅠA)的转移率、药液的膜通量和干膏(固体物)降低率3个考察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对苦玄参水提液进行超滤实验,用HPLC法测定苦玄参苷IA的含量,结果在超滤前药液中的含量约为0.28%,而超滤后在药液中能达到0.22%以上,转移率能够达到80%以上,干膏降低率达到了45%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郑成远等[26]采用RP-HPLC法测定湖南张家界、广西梧州、安徽亳州、江西樟树和河南商丘5个产地苦玄参中苦玄参苷IA含量,色谱条件为:Kro-masilC-18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35℃;流动相乙腈-0.5%醋酸=36∶64,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4 nm。结果显示各地苦玄参药材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差异较大,安徽亳州和江西樟树所产苦玄参药材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较高。

邹节明等[27]以HPLC法测定苦玄参苷IA的含量为指标,筛选适用的大孔吸附树脂型号,评价树脂吸附与解吸工艺,结果表明苦玄参提取物精制适用HPD50号树脂,吸附阶段泄漏点和饱和点分别在1.5和l1左右,解吸阶段的适用乙醇浓度分别为50%,苦玄参苷IA含量可提高4倍以上。

甄汉深等[28]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乙腈-0.5%醋酸(32∶68)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64 nm,测定广西两种不同产地种植的苦玄参药材的茎、叶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苦玄参苷ⅠA在2.28~11.4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1%,RSD=2.4%(n=5)。两种产地叶中苦玄参苷ⅠA均明显高于茎。

胡慧玲等[29]用Kromasil ODS-1 HPLC柱 C18(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水-冰醋酸(38∶62∶0.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64 nm,对妇炎宁片中的苦玄参苷IA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为苦玄参苷IA在线性范围为0.1~0.6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101.22%,RSD=2.16%(n=5),10批样品的平均测定结果为3.44 mg/g。

2.2 薄层扫描法邹节明等[30]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产地苦玄参的根、茎、叶中苦玄参苷ⅠA和ⅠB的含量,以甲醇为溶媒,超声提取苦玄参各药用部位,提取物经大孔树脂D101精制后,点于含1%CMC-Na的硅胶GF254板上,以氯仿-甲醇-水(4∶1∶0.1)为展开剂展开后,用CAMAG TLCⅢ型线性扫描仪测定,检测波长为268 nm,狭缝尺寸为8 mm×0.6 mm。结果显示,苦玄参苷ⅠA的点样量在1.1~5.4 μg,苦玄参苷ⅠB在1.0~6.2 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0和0.999 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和97.5%;在同一产地不同药用部位中,苦玄参苷ⅠA和IB的含量:叶中最高,茎中次之,根中最低;在同一药用部位中,叶中苦玄参苷ⅠA含量高于ⅠB,根和茎中苦玄参苷ⅠB含量高于ⅠA。

陈勇[31]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炎肿化毒片、炎见宁片和妇炎净胶囊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用5%CMC-Na的硅胶GF254板,展开剂为氯仿∶甲醇=4∶1,在紫外灯下(254 nm)检视定位,进行光谱扫描,扫描条件为:λS=270 nm,λR=350 nm,SX=3,反射式锯齿形扫描。结果表明苦玄参苷ⅠA的点样量在2.4~7.2 μg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RSD=1.8%(n=5)。蒋明廉[32]用同样的方法测定苦玄参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从测定结果来看,与成桂仁[12]报道从苦玄参中提取分离苦玄参苷ⅠA和ⅠB的收得率0.25%和0.17%基本一致。

2.3 其他方法王力生等[33]以TLC为检测手段,考察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苦玄参总皂苷的吸附和洗脱条件,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苦玄参皂苷的含量。结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可以把苦玄参总皂苷含量由浸膏中的8.7%提高至27.3%,增加20%乙醇洗脱操作可进一步提高至52.1%;苦玄参总皂苷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61 nm,与苦玄参苷ⅠA一致。苦玄参苷ⅠA在4.56~91.2 μg/ml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3%。结果表明,D-101大孔吸附树脂能有效富集并纯化苦玄参总皂苷;分光光度法测定苦玄参总皂苷含量具有快捷、准确的特点。

转贴于

3 结语

苦玄参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依据皂苷元母核将其归纳分类,为进一步探讨苦玄参的化学成分和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了方便和依据。

苦玄参苷IA是苦玄参三萜部位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在干植物中的含量约为0.25%[12],有中枢抑制作用和抗补体作用[3],是苦玄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因此苦玄参定量分析方面报道最多的是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测定,各地苦玄参药材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差异较大,含量的差异与很多因素有关,与采收的季节也有关系,因此,今后可对苦玄参的最佳采收期及最适加工方法进行进一步考究。

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发现,薄层扫描法测定含量时易出现斑点不清、拖尾等现象。高效液相色谱法集分离和测定为一体,简便、稳定、重复性好,易与其他干扰成分分开,可作为苦玄参质量控制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材标准(1900年版)[S].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25.

[2]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资源志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149.

[3]Ying Huang, Tess De Bruyne, Sandra Apers, et al.Complement-Inhibiting Cucurbitacin Glycosides from fel-tarrae[J].J. Nat. Prod.,1998,61:757.

[4]成桂仁,金静兰,文永新,等.自苦玄参中分得五种新三萜化合物[J].药学通报,1981,16:116.

[5]韩福森,郑启泰,范海富.环氧形苦玄参苷元的晶体机构[J].物理学报,1981,30(8):1141.

[6]成桂仁,金静兰,甘立宪.苦玄参酮Ⅰ的结构[J].植物学报,1982,24 (2):194.

[7]成桂仁,金静兰,文永新,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研究Ⅰ-苦玄参苷元Ⅰ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2,40(8):737.

[8]甘立宪,伍文超,周维善,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研究Ⅱ-苦玄参苷元Ⅱ和Ⅲ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2,40(9):812.

[9]甘立宪,周维善,成桂仁,等.苦玄参苷元Ⅳ及其降解产物的结构研究[J].植物学报,1982,24(1):59.

[10]甘立宪,毛国清,伍文超,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Ⅴ-苦玄参苷元V和VI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2,,40(10):926.

[11]甘立宪,毛国清,伍文超,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Ⅵ-苦玄参苷元2及有关化合物的立体化学[J].化学学报,1984, 42(1):70.

[12]成挂仁,金静兰,文永新,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Ⅶ-苦玄参戒ⅠA和ⅠB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5,43.374.

[13]金静兰,文永新,成桂仁,等.苦玄参化学成分的研究Ⅷ-苦玄参苷Ⅱ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7, 45(10):1133.

[14]成桂仁,金静兰,文永新,等.苦玄参苷A和B的结构[J].广西植物,1984,,4(1):51.

[15]Lin Youjun, Chen Zhongliang.New tetracyclic triperpene glycoside from Picria fel-tarrae Lour[J].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1998,1 (1):21.

[16]Gan Lixian, Chen Yuqing, Zhou Weishan, et al. Studies on triterpenoids and their glycosides from Chinese Medicinal herb Picria fel-tarrae Lour[J].Studies in Organic Chemistry (Amsterdam),1986, 26 (New Trends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95.

[17]Lihong Hu, Zhongliang Chen, Yuyuan Xie.New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Picria fel-tarrae[J].J. Nat. Prod.,1996,59 (12):1186.

[18]Huang, Ying, De Bruyne, Tess, Apers, et al.Flavonoid glucuronides from Picria fel-tarrae[J].Phytochemistry,1999,52(8):1701.

[19]王力生,马学敏,郭亚健.苦玄参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2):149.

[20]邹节明,王力生,马学敏.苦玄参中一个新葫芦素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J].药学学报,2004,39(11):910.

[21]邹节明 ,王力生 ,郭亚健 ,等.苦玄参中一个新苦玄参酮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J].药学学报,2005,40(1):36.

[22]周芳,李萍,陈勇,等.苦玄参干浸膏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4):244.

[2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57.

[24]陈勇,甄汉深,刘婧,等.HPLC法测定苦玄参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J].世界科学技术一中医药现代化,2006,8(6):28.

[25]邹节明,阮征,李建华,等.超滤技术分离中药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2):76.

[26]郑成远,钟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苦玄参中苦玄参苷ⅠA含量[J].化学工程师,2006,2:37.

[27]邹节明,陆浩,何斌,等.苦玄参、黄芩与黄柏的大孔树脂提取研究[J].中草药,2003,34(3):222.

[28]甄汉深,何翠薇,陈 勇,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玄参药材中的苦玄参苷ⅠA含量[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6,22(S):403.

[29]胡慧玲,付超美,王战国.HPLC测定妇炎宁片中苦玄参苷ⅠA的含量[J].中成药,2007,29(3):附10.

[30]邹节明,王力生,严 海,等.TLCS法测定苦玄参中苦玄参苷ⅠA和ⅠB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5,25(6):654.

[31]陈勇.几种含苦玄参的中成药定性定量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0,17(2):106.

[32]蒋明廉.苦玄参中苦玄参甙ⅠA的含量测定[J].桂林医学院学报,1997,10(6):698.

[33]王力生,邹节明,郭亚健.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苦玄参总皂苷的研究[J].中草药,2004,35(5):515.

化学分析研究篇2

【关键词】连翘叶 化学成分 药理学 毒理学

本文通过数据查询和文献的分析对连翘叶的化学成分、药理学以及毒理学进行分析,了解连翘叶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由苷类、黄酮类、多糖类和有机酸等[1]。其具有抗菌、抗衰老、降血糖等多种效用。本文分析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得连翘叶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实现药材资源的有效使用。

1 连翘叶的化学成分组成

连翘叶中有着丰富的化学成分,例如连翘苷,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F等。通常采用乙醇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对连翘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而在连翘叶化学成分的检测方面往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HPLC)及比色法。分析发现连翘叶化学成分中主要有下述几种,首先就是苷类。油盐据表明,连翘叶中苷的含量是连翘果实钟汉良的40倍左右。王进明,范圣此,李安平等采用HPLC-MS/MS法(HPLC-MS/MS即为高效液相色谱法[2],其通过Agilent Zorbax SB-C18为色谱柱,利用甲醇联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7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 μl,柱温为30度)对连翘叶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进行了测定了连翘叶中的9种化学成分,其中最多的极为苷类物质。其次就为黄酮类,高淑丽,刘丽华,张阳,等利用LC-MS/MS法同时测定了连翘叶中四种成分,结果显示在连翘叶中粗黄酮占有的比率为8.35%[3]。同时利用比色法在波长275nm出还测出黄铜总含量为69.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出连翘叶中黄酮类维生素芦丁的含量为22.28%,同时该项研究还对连翘叶与果实之间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比对发现新叶中黄酮类含量为0.91%,老叶中含量则为0.35%,而被人们熟知的果实中,黄酮类含量仅占0.27%。最后就是有机酸类,支旭然,芫霖,生宁等等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法对连翘叶中的成分进行提取,结果表明,在连翘叶中绿原酸的含量较高,这也就表明了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讲连翘叶作为绿原酸的主要来源进行使用[3]。

2 连翘叶的药理学作用

连翘叶的主要作用就是应用于药理学中,让其内的化学成分发挥最优价值,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提高。因此本次综述对连翘叶应用与药理学的作用进行了下述分析。首先连翘叶具有很好的抗肝损伤的作用,据研究表明,通过IP给予四氯化碳(CCl4)复制小鼠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结果表明,连翘叶能够有效的对小鼠血清和肝脏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进行控制,防治其升高,同时其还能够降低一些指标的活性,该项研究就表明,连翘叶具有明显的抗肝损伤的作用。其次连翘叶还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衰老作用,有研究报告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对小鼠心脏内部和脑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酶、丙二醛等指标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连翘叶对小鼠的抗氧化、抗衰奥有着显著的作用,其能够有效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酶的活性。将其应用与治疗中,对抗氧化抗衰老的医疗有著极其重要的药用价值。然后就是保护心脏和骨骼肌的作用,据研究表明,通过高脂饲料的方式复制小鼠高血脂模型,对小鼠的体质量和心脏指数进行测定以此来探讨连翘叶对高血脂症状小鼠的影响。据研究结果现实,连翘叶能够有效的控制小鼠体质量的增长的程度,有效地降低心率异常加快的现象。通过该研究的研究结果分析,能够知道连翘叶提取物能够对骨骼肌细胞进行有效的保护,很好的预防了骨骼肌损伤的情况,同时将其应用于骨骼肌的后期治疗中,能够有效的促进损伤的修复,对人体有着极大的保护作用。另外,据参考资料显示在连翘叶对糖尿病小鼠的作用研究中表明,其对动物的血糖和疲劳程度有着明显的作用,以小鼠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连翘叶能够拮抗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小鼠高血糖,可以明显看出小鼠的空腹血糖得到了有效的降低,表明了连翘叶在降血糖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同时该结果还对小鼠模型进行抗疲劳分析,结果发现,由于连翘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较多,明显的提高了小鼠的运动能力以及运动恢复速度。该研究就表明了连翘叶中黄铜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将其应用与医疗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最后,根据文献分析,还能够发现,连翘叶还具有抗癌和抗毒素的作用。国外专家通过MTT对连翘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连翘叶能够有效的抑制癌细胞的增殖速度,为患者治疗提供了靠靠的帮助。同时该研究结果还表明连翘叶中的连翘苷酯A还能够很好的对体内毒素进行作用,对内毒素进行很好的抵抗。

综上所述,连翘叶能够为医疗在不同的领域给予相应的帮助,其不仅能够延缓衰老、保护心肌、还能够降低血糖、抑制癌细胞的生成,所以其具有很高的药理学价值。

3 连翘叶的毒理学研究

据周林等研究连翘叶的毒理学,通过连翘叶提取物对小鼠进行急性毒性作用,最终结果显示,小鼠的内脏细胞、体质量、血液指标等均无明显变化,故得出结论,连翘叶并无明显的毒性,还没有致突变作用,可安全应用与实验医疗中。

4 结语

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连翘叶具有抗氧化性而且毒性低,可以向食品添加剂方向发展;再者其具有保肝、保护心脏、降脂和抗疲劳作用,在保健品的开发上有一定发展空间;连翘叶还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和一定的抗癌作用,可以进行相关抗菌抗癌药品的开发利用。综上,连翘叶开发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王进明,范圣此,李安平,等.连翘不同部位中连翘苷和连翘苷A的含量分析及其入药探讨[J].中国现代中药,2013,15(7):556-556.

[2]高淑丽,刘丽华,张阳,等.LC-MS/MS法同时测定连翘叶中四中成分的含量[J].中国药房,2013,24(11):1026-1026.

化学分析研究篇3

写小论文是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如:现在大家关注的环境分析、生物样品分析、药物分析等。通过写小论文,可以达到以下目的:首先,学生只有在对课本上的内容比较熟悉的条件下,才有可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此之前,学生必需好好地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其次,学生又必须把书本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有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改革的第二种方式———课堂讨论

在教学中分组讨论,然后在课堂上由学生自己上台讲课,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另外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分析化学在讲完了酸碱滴定,下面的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部分,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组,每组准备一部分,教师上课时请学生上台讲解,其他的学生进行补充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参与性强,记忆深刻。

三、教学改革的第三种方式———多媒体教学

教学多媒体是知识经济的产物,它是信息社会的标志之一,在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原本难理解的仪器结构、原理变得较好理解,原来看不到摸不到的仪器变为可以看的,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如对于电位分析法中的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的原理,如果我们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很好地说明电极浸泡后由干玻璃层变为水化层,膜电位与溶液中被测离子的关系,从而得出其电位与被测离子的关系。假如没有,学生便很难理解。

四、利用前沿学科研究,采用渗透模式,加深本课程的学习

将分析化学的内容渗透到相关的学科之中,如生命化学是当今国际上自然科学研究的前沿,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DNA鉴定、指纹图谱获得等,使学生产生了解方法的兴趣,从而加深对仪器分析课程学习的欲望;另外还有药物化学中药物的鉴定,环境化学中环境的检测等:学生为了解相关知识自然会有学习的冲动,从而加深本课程的学习。五、加强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培养分析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了解与分析化学有关的环境、能源等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的思想。这些都要分析化学教师从一点一滴做起。如节约药品,废液处理,药品回收,节约用水等。通过以上的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我们感到:提高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使该课程变为人人想学,人人愿意学,大部分人都能学好的一门基础课,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

化学分析研究篇4

关键词:分析化学;课程调研;课程标准;医学检验专业

课程建设是中职学校教学建设的核心工作,在调研的基础上制订符合专业发展的课程标准是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分析化学是中职医学检验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制订出实用性及操作性强的课程标准,分析化学课程组进行了校内教与学的调研,从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学生学习情况、教材内容的实用性、教师授课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并对调研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较全面地了解了课程在教与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优化和重组教学内容,调整教法与学法,构建了以中职医学检验专业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1课程调研基本情况

1.1调研对象

我校二年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已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从3个检验班随机抽取学生共计96名。

1.2调研方法

采用问卷法,共设计11个问题。发放问卷96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9%。

1.3调研内容

包括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的认可度、学习情况、教材内容实用性和教师授课情况4个方面。

2调研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

学生认为中职医学检验专业需要开设分析化学课程的占80.6%,表明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后,大部分学生意识到在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中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学生认为分析化学在所学专业中重要的占65.3%,不重要的占9.8%,说明多半学生认识到分析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在对课程的喜欢程度上,只有57.2%的学生喜欢分析化学,35.2%的学生不喜欢分析化学。

2.2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知识难度高(32.8%)、学习基础差(53.1%);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只有4.5%的学生能完全掌握分析化学知识,67.2%的学生基本掌握,还有28.3%的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的内容掌握很少或没有掌握。

2.3教材内容的实用性

53.2%的学生认为分析化学教材体现化学与医学关系的内容少;分别有20.3%的学生和47.3%的学生认为现用教材适合或较适合对知识和学习的需要,但也有部分学生(32.4%)认为现用教材不适合对知识和学习的需要,这表明分析化学教材有一定的实用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56.5%的学生认为分析化学实验课的学时安排合适,但也有29.0%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学时安排较少。

2.4课程授课情况

39.8%的学生喜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32.2%的学生喜欢实践探索式教学,只有17.2%的学生喜欢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分别有31.7%和31.5%的学生认为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分析法章节的教学;分别有45.4%和34.4%的学生认为分析化学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

3讨论

(1)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学生对分析化学课程的认可度较高,认为在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必要开设分析化学课程。

(2)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中职学校生源质量逐年下滑,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觉性欠缺,对分析化学的学习存在一定困难,学习兴趣度较低,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3)学生对分析化学教材内容满意度不高,学生认为分析化学教材联系医学的内容较少,实用性不强,部分内容知识点偏多、偏难,这些内容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

(4)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太接受,喜欢合作交流和实践探索的教学方式;大部分学生认为分析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分析法等章节的教学,以此凸显与临床课程的联系;同时学生认为分析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通过以上教与学的调查分析,课程组对分析化学课程进行了明确的教学定位,按照“加强基础、突出核心、注重实践、强化素质、培养能力”的总体方向,更新教学理念,精选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验实训,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4制订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标准

4.1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检验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突破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1)删去各章中较深、实用性不强的理论知识,降低教学难度,如删去“重量分析”一章和多元酸碱滴定等内容。(2)内容上避免烦琐的推导、分析和解释。如在“滴定分析”这一章,对浓度之间的换算不做烦琐推导,而是注重公式的灵活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一章着重介绍该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原理、仪器的构造、定量分析等方面的异同点。(3)将部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讲解,达到理实一体化。如将“电位滴定法”、“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放在实践课讲解,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去体验和领会理论知识。(4)将实践教学中滴定分析实验减少,增加光谱分析和色谱分析法实验,即增加仪器分析实验的比重,从而使实践教学贴近临床,更好地为临床课程教学服务。

4.2重组教学内容

以检验职业岗位能力为主导、以任务为引领,重组教学内容。我们将分析化学教学内容整合、序化为五大模块(分析化学基本理论、滴定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并将这五大模块分解为11个典型任务,每项任务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以课程标准贴近职业岗位、贴近学生为核心,制订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突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缩短了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距离。

4.3渗透医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在课程标准制订的过程中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尽量使各知识点与检验专业相结合,既体现了分析化学的实用性,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有关医学中的化学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的能力。如在讲授配位滴定法时,将临床血钙的测定和滴定液EDTA可当解毒剂等知识融入该章教学中,这样可使枯燥的化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4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灵活选用多种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的制订中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如运用角色互换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同时我们收集了一些与临床相关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我们注意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结合,即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增强直观教学的效果;部分内容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使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制订合理的课程标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有力地提高了分析化学的教学质量。

化学分析研究篇5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手段 研究分析

一、高中化学教学手段多元化的策略

(一)设计多元化的作业练习

作业练习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巩固和延伸,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要打破以往的传统框架,设计作业时以教材为主体,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构建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新课程为学生提供的作业空间更为广泛,使他们的作业由可预见性、封闭型的学科作业转变为师生共建且开放型的多元化作业,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作业模式,并深入探究和摸索,设计多样化且开放的作业,以此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并主动地完成化学作业。新课程标准下常见的高中化学作业形式有阅读作业、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实验作业及开放性作业。

阅读作业在结合新的高中化学教材内容之后,提供了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相互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扩展他们的化学知识面,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口头表达作业即让学生复述需要识记的元素符号、化合价等化学内容,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总结与归纳,并纠正他们死记硬背的记忆方式,培养其巧记能力。书面作业就是课堂即课后作业练习中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简答题的运算,以及实验仪器装置图的绘制。实验作业将新教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小实验与小制作等,使学生通过思考,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动手实践,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开放性作业倡导学生从教材中走出来,系实际走向生活,增加他们对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认识。

(二)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新课标明确指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不能只局限于对他们的考试成绩,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既要评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重视对他们探究能力、学习表现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层次也都有所差异,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倡导多元化的教学评价,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其自身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提供丰富且多样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纸笔测验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是运用学习档案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教师还可以在一些学习任务中观察、记录并分析学生的表现,以此进行活动表现评价,从整体上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中能够快速地集中注意力,并对知识点的学习产生强烈的欲望,相比较单一的语言讲解,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学习。高中化学教学单一化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因而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要学会创设丰富且灵活的教学情境来辅助教学,教学情境不仅是对化学仪器的使用,更多的是为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如在教学中碰到那些难以在课堂上完成的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并腾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分析并解决问题,以此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有利于他们学会将化学原理和实验转变为形象的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推行多种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合作式的学习在课堂中可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其开展前提是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及基础知识层次,以便根据教学内容开展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不同类型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有效促进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在合作中有更多的机会去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合作探究中学会相互借鉴并取长补短,从而获得化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合作学习方式中学习,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使平时不爱学习化学知识及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也能够踊跃地参与进来。

(五)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学环节与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教学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和饱满的授课状态,以此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乐于聆听他们的内心想法和建议,并更多地去鼓励他们学习,为他们的学习减轻思想负担和压力,只有这样,他们才更乐于学习并敢于提出质疑,从而获得高效的学习效率。

(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高中化学是一门重要学科,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而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同时对其加以指导和点拨,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实践获取新知识。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启发学生动脑想、开口讲并动手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新知并努力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

二、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养,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和研究化学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及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使其真正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戴连久,阎蒙钢.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多元智能理论与化学教学的整合[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10).

[2]张涛.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04).

[3]孙建新.论多元智能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课型设计[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

[4]吴俊明.议当前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J].化学教学,2004,(04).

化学分析研究篇6

关键词: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 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119-02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是分析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它的学科特点表现为综合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内容所涉及的面较广。一般而言,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往往多重视教师的教学与演示作用,而对学生这一主体角色常常忽视。分析化学实验本身是非常有趣味性和应用性的,而传统教学使得这门课程枯燥乏味,长期下去对教与学的效果产生了很大影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学科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化学教学领域的专家们提出了“互动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创新能力。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领域产生了很积极的影响,也推动了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丰富了教学过程和手段,给课堂增添了不少活跃的氛围。

此论文结合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特征,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来对比传统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两种模式的教学效果。

1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互动性实践探索

1.1 样本对象

此实践案例随机抽取了食品工程专业的4个班级,并将其分为两组:班级1和3为A组,班级2和4为B组,以这两个组来具体说明。在教学中,组A和B均有61个学生,组A使用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而组B则更多地探究和使用互动式教学手段,每个班平均有44个课时共计11个实验的讲授过程以及4个课时即1个实验的考试过程,共计48个课时12个实验,样本的选择均匀而合理。

1.2 传统教学与互动式教学的实施阶段

(1)启发式的连锁提问。样本选择后,A组的教学主要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教师讲授,学生听讲。B组则注重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严格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授课。分析化学实验的综合性强,所涉及的知识面广,集成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仪器及化学分析等若干知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每讲到其中一部分,就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比另外一部分,形成联动式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进行“醋酸解离常数的测定”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仪器分析中电位分析法的相关要点,如原电池的概念和组成、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的概念以及能斯特方程的表达形式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不自觉地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而当学生回忆不起时,自然会提出来让教师给予解答。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提问数量多,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行为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参与集体讨论并e极发言。又如在学习“粗盐的分离和提纯”时,教师会提出若干问题――大家接触过的分离方法有哪些?原理是什么?是否适用于这次分离?能否为同学演示实验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担任了引路人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以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主动设计实验方案并演示具体操作,在加深知识点理解的基础上也锻炼了知识的整合和运用能力,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更为密切。

(2)提问后的逐步探究。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不仅仅要根据教师所提出问题回顾之前学习的章节,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互动式教学还要求学生针对问题逐步拓展到其他知识点和领域,这锻炼的是学生的举一反三和创新的能力。相对于B组来说,由于A组满节课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听,因此不会有意触发学生这一行为。B组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递进式的引导模式,有意指引学生深入挖掘相关知识点,触发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例如学生在学习“高效液相色谱”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化学分析中有关“萃取和分离”的知识点,如分配系数和容量因子的概念以及有机化学中“极性”的概念和大小比较。又如在讲授原子吸收光谱时,可以从生活中进行延伸――平时喝的水是否含有致癌的物质和元素?如何检测、检测的方法是什么?这时候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认为可以通过滴定法,也有的认为可以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这时候教师就会提出:除了这两种方法是否还有别的方法?学生马上在自己的知识库中寻找,当没有找到时,他就产生了足够的好奇,因此教师会提出新的测定微量元素的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接着教师就会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因此从整个过程看,教师的互动式教学实际上促进并激发了学生自发的、主观性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2 实验教学中的全员参与法则

全员参与意在调动所有学生的思想和积极性,课堂中总会有那么一部分不活跃的学生,或者说整个课程均不发言的学生,那么互动式教学如何在这类学生中发挥自己的价值呢?笔者认为教师针对实验的教学过程要多抽取这些学生上来做代表,这样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参与的热情自然会有所提升。

在对A、B两个组进行不同的教学实践后,如何印证互动式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优势?研究人员在样本的抽取阶段将44个学时的授课实验作为平时成绩,另外4个课时的考试实验作为期末成绩,这是综合检验两种教学模式最好的办法。通过调查和统计两个组的考试成绩可以得出结论。

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所收到的教学效果完全不一致。在平时实验与考试实验两个环节中,采用互动式教学的B组无论是合格率还是优秀率方面均要好于A组,尤其在考试实验中,B组的优秀率基本是A组的两倍,合格率也比A组增加了近5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认为,互动式教学真正让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产生了足够的兴趣,有了更多的思考,真正将教师的知识“转化”成了自己的知识,因此也就有了这样的成果。当然仅仅针对两个组在成绩这一方面的结论来判断互动式教学的效果显得有点勉强,但毕竟这一调查方式也可以说明互动式教学在某程度上自然优势很大。在访问中,研究人员了解到B组的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更加自信,同时对成绩也比较满意。

3 结语

传统的分析化学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基本素质。互动式教学则将教师和学生高度融合为“教与学”的主体,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教师展开交流甚至讨论,削弱了教师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与其他化学学科联系密切,自觉引导学生从某一知识点过渡到另一知识点,这是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新的要求,尤其近些年分析化学伴随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本身也会慢慢变革,传统教学的弊端逐渐凸显,互动式教学的效果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邱海燕,张世红,罗米娜.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5):68-71.

[2] 李敏.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的探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6):90-92.

化学分析研究篇7

关键词:现代仪器;无机分析化学

【中图分类号】X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9-0242-01

引言:我国大气污染占据环境污染的50.6%,这表明,在治理环境问题时需对大气成分进行准确检测,保证大气有毒物质得到有效净化。化学分析技术刚好可以满足目前我国环境化学领域的实际需求,不但能对大气污染物进行妥善处理,还能在处理水环境中发挥出真正的分析作用,故而需扩大其应用范围。

1環境无机分析特点

1.1种类繁杂

通常情况下环境分析过程所涉及的样品种类非常复杂,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都与人们生活环境中的水、土壤、空气、固体废渣紧密关联。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目前在空气环境中已经检测出300多种污染源,其中多氯联苯这种世界性的环境污染物已经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从学术理论的角度来看,虽然目前多氯联苯异构体实际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10个,但是目前仅仅有102个得到了鉴定。

1.2环境无机分析化学的分析对象状态不稳定

由于分析对象成分复杂,不同的成分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影响。会发生化学反应或其自身会随着时间产生物理变化。并且环境污染其本身是流动的,可变化的,在收集环境无机分析化学的样品过程中可能改变了分析对象的稳态环境,或者与其他因素相互影响,进而影响了分析对象的稳定状态,对分析过程造成了障碍,影响了分析结果。

1.3科学分析空气有机物

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我国大气污染的实际占比已超过50%,其中大气污染物中挥发性物质占据大气污染90%,故而需着重分析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在应用固相萃取技术时,首先需使其处于低温状态下,然后对其加以采集。通常情况下,空气中的正常组分能够直接通过固相萃取柱,而挥发性有机物则留在柱内,以便检测人员快速采集有机物,最终可得出准确的检测结果。若在具体应用环节引入了醛酮小柱,那么在液相色谱法的支持下可对空气中的汽车尾气等有害物质进行有效分析,并且保证其回收率高达105%,这对于空气治理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另外,还可在采样期间利用活性炭等萃取剂对固相萃取柱进行填充,以此增加检测精准度,并适当提高检测效率[1]。

2现代仪器分析在环境无机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2.1现代仪器分析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现代仪器分析可以实现对环境无机分析化学中各项成分的准确判断,因此为现代环境监测提供了制定标准的指导性。环境无机分析化学中对物质的标准定值一直是一个难题,利用现代仪器分析高灵敏度的特点,可以实现对物质的标准定值,为环境标准提供依据。因此,现代仪器分析成为了环境无机分析化学分析的标准与基础,依据环境容量要求与测定的元素含量数据进行对比,继而完成推论,指导环境治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现代仪器分析的数据准确有效,通过结果进行研究,判断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和含量,准确有效的监测环境,为优化环境提高数据支持是现代仪器分析在环境无机分析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2.2(超)痕量污染分析

由于目前全世界范围内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痕量元素以及超痕量元素对环境的威胁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这种形式,为了能够实现对(超)痕量元素影响环境的有效控制,在制定出相关检测标准的同时,在环境无机分析化学领域中现代仪器但应用前景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对于(超)痕量元素来说,其载体范围非常广泛,在现在的环境无极分析化学中应用的检测仪器,必须要能够同时是用在大气、水体、土壤、食品等几个方面。因此从检测仪器的角度来看,为了能够达到相关的检验要求,就必须要在灵敏度方面进一步提升,要能够针对(超)痕量元素进行快速检验,而且重点要针对“三致”物质进行的精确检验[2]。

2.3增加有毒药物回收率

任何人体所服用药物都有一个安全使用范围,一旦超量将造成人体中毒,严重时会引发死亡,如生活中常见的镇定类药物、麻醉药物等。若能应用固相萃取技术对其加以检测,则可快速掌握药物成分及性质,为患者争取一定的抢救时间。1)利用固相萃取技术能准确提取目标物,并与毒物分析结果一同交给医护人员,进而将其作为参考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诊疗计划。2)在对麻醉类药物进行取样时,据调查,利用固相萃取技术进行取样可有效减小约10%的误差,提高分析准确性。3)可在杀鼠药物毒鼠强等有毒药物中采用固相萃取法,同时联合紫外导数光谱法对其进行细致分析,以便改善检测效率,由此可对其回收率起到上调作用[3]。

化学分析研究篇8

一、开展情境教学,丰富化学教学内涵

在化学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就要求教师能借助一定物质媒介,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组织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建立在师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有一种融洽、愉快、舒畅的教学气氛和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情境教学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这就为学生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到问题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设计教学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到问题解决过程中,以已有的化学知识为基础,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找到问题和目标的内在联系,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但掌握了新的化学知识,而且让知识在不同场合下得到应用,增强了知识的迁移性,提高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创设经验情境,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研究新知识,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使学生在形象化的化学情境中,找到探究化学的乐趣,进而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地集中到探究的问题中,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师将抽象的化学知识融入趣味性的故事中,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氯气的性质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与法国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展开了已查过激烈的战争。突然战场上一片寂静,德国军队停止了炮击,法国的士兵就从战壕中走了出来。他们发现德军阵地上升起了一团团黄绿色的烟雾,这云团沿着傍晚的微风向法军阵地慢慢地飘过来,当时没有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当这些烟雾像潮水一样源源不断涌来时,士兵们很快就被熏得东倒西歪,眼睛睁不开,呼吸困难。原来是德军放了氯气弹,这就是震惊全世界的毒气战。

三、创设问题情境,增强解决问题能力

化学知识是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的。如果能学生感受到这一点,就一定会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的化学教材课程设置中,把环境保护问题、能源危机问题、资源枯竭等问题与生产、生活、化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应从中挖掘情境教学的素材,与社会热点新闻结合,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就介绍了前不久发生在重庆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爆炸事故。多媒体展示其中的部分图片,引起了学生震惊。于是借机引出问题:你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逃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对氯气的质进行研究。这样,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一种逃生技能,从而感受到化学学科的价值。还有农夫山泉在全国很多城市中开展饮用水酸碱度测试活动,这个活动一直是大家争议的话题。活动中农夫山泉把两片pH试纸投入两杯不同的饮用水中,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来判定酸碱性。由于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学生在实验室中已经掌握了pH的测定,他们就指出了广告中测定方法的错误地方,同时,体验到溶液的酸碱性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应该通过创设与学生的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情境开展教学,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中,体会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与化学规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化学这门学科的实用价值。那么我们怎样运用生活背景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呢?生活中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通过实际问题都是呈现生活情境的好素材。例如:在教学《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中的物质的量时,因为这是学生接触中的第一个关于微观粒子计量的物理量,所以课标中只要求学生能应用物理量计算即可。我们不妨运用生活情境开展教学。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做饭时取盐取味精等小颗粒材料时为什么不像取白菜、取黄瓜那样数颗数?学生很容易得到正确的答案。食盐、味精等颗粒太小不方便数数,而白菜、萝卜、黄瓜等个体大容易数清楚。这样,学生就认识到微观粒子是不能通过数颗数来确定量的多少,从而饶有兴趣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五、注重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化学离不开科学的实验。实验是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各种化学变化的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它促进了人们对物质世界形成与发展的认识。通过以实验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新课改以来,在化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这些结论仍然需要通过探究实验来验证。无数的实践证明,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原电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时,我们往往会认为原电池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因此,就设计了两个对比实验来验证这个问题。在两大试管中分别加入了等质量的铁粉,与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硫酸铜,在另一支试管中加了硝酸汞。现在观察化学反应中的现象,发现加入硫酸铜的试管反应速率确实加快了,而加入硝酸汞的试管反而变慢了。学生看见这种情况后便诧异了。这与老师讲的不一样啊,难道这个知识点是错误的吗?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上一篇:诗歌的文学常识范文 下一篇: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