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13 00:39:18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篇1

在政协清原满族自治县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专题协商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全县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望与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县政协今天在这里召开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题协商会议,其目的就是要从源头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从根本上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享受舒适的绿色空间,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宜居清原而贡献力量。

首先,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党的十[文秘站:]以来,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密集出台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及关于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督查组制度等相关文件,加强生态保护对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利用、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实际举措,也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盼。优化生态环境既是当前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为人民群众谋利、为子孙后代造福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做好这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其次,保护生态环境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大事。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大事,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倡导环境友好的社会行为,发展低碳环保的经济模式,培育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构建安全洁净的生态环境;要健全有利于生态建设的保障体系,强化政府责任,健全法制体系,扩大公众参与。所以,县政协连续两年围绕《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实现清原可持续发展》、《保护绿水青山,优化生态环境》开展了相关调研,认真聆听百姓心声,精心撰写调研报告,分别做了大会发言,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最后,要加强联系、专题协商,提高执政能力。年初经政协常委会议通过,我们确定了《贯彻环保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样一个专题协商的主题。三月份开始组织精干力量深入调查研究,围绕保护生态环境撰写相关建议,并多次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调度会议,认真听取意见,帮助有关部门修订协商意见。其目的就是要深入实际,倾听群众的呼声,想方设法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通过召开专题协商会议,真正把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这也是县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彻县委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县政协参政议政、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通过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建言献策,协商推进,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政协组织联系面广的优势和协调关系、凝聚力量的作用,加强政协与党政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密切党政相关部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沟通,团结和引领广大群众,形成共识,凝聚力量,为优化生态环境,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各位委员就相关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建设性意见建议,体现了肝胆相照、真诚相待、平等协商的精神,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政府工作落实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帮助。各责任单位领导针对委员建议作了协商意见的发言,简要阐述了相关工作完成情况,明确了重点工作思路与相关举措。各单位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与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为了守好一方水土,让全县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引导企业、公众等社会各个方面共同融入、参与和建设,为构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清原而不懈奋斗。在这里,我提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县政协将进一步发挥优势作用,认真履行职能,积极投身于我县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实践。今后,还要运用各种协商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围绕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反映民意、汇集民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助推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全局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尤其是以解决空气、水源、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监督,针对各部门落实情况开展专题视察、调研,与县委政府同心合力,汇聚力量,共同推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希望政协委员们要在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伟大实践中大有作为。要认真履职尽责,继续关心、关注清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敢说实话,敢谏诤言,敢提批评性意见,要积极参政议政、更要发挥专长、出力建功,加快清原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三是相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攻坚克难、敢于从严监管,履行好各自的职责,要团结协作,努力开展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要把政协委员提出的四大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落实好,按照县政府的部署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谱写清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这篇大文章,实现美丽幸福清原的发展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应该说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筹备,我们紧贴中心、准确选题、深入调研、撰写建议,通过今天的充分协商,使这次会议形成了共识、汇聚了力量;同时刘县长就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县委黄书记对此次专题协商高度重视,会前专门听取了会议筹备等相关情况汇报,在百忙之中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对我们过去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与理解,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要求。为此希望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抓好落实,及时反馈工作落实情况,县政协也将适时进行民主监督,跟踪视察,促进协商 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协商质量。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篇2

关键词: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0-0003-03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最早源于环境保护”[1]。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第一次环境会议。各方逐步认识到气候变暖是环境问题之重,既而以一年一度的气候变化大会替代人类环境会议,完成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嬗变和提升。中国由忽略环境保护到顺应世界潮流于1973年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从几年一次的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到1991年起每年召开一次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从强调可持续发展到实行科学发展,再到在执政党的文献中庄严宣告“建设生态文明”,完成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嬗变和提升。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及其他

1968年4月,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专家发起成立民间国际学术组织罗马俱乐部。他们写出十几份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综合性研究报告,最著名的是1972年发表的《增长的极限》(以下简称《极限》)。该报告说:“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人口激增和加速发展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五种互相制约的因素构成。”“这五种增长趋势到21世纪会达到极限”,“为了使人类免于毁灭性的灾难,就必须让经济发展绝对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2] 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深受该报告的影响。《极限》提出的增长超过极限将导致全球性危机的警告具有科学意义。

1970年3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关于公害问题的国际座谈会上,一位环境法教授提出了环境权的理论:“我们请求,把每个人享有的健康和福利等不受侵害的环境权和当代人传给后代的遗产应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自然资源的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制度中确定下来。”[3] 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中有类似的规定。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应联合国大会的要求,提出了20万字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其中为世界各国的环境政策和发展战略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指导原则即“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被认为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转变。”[2] “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于此。这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达成,并于6月4日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公约“定了一个原则,就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3] 1995年3月28日,首次缔约方大会在柏林举行以后,每年都召开缔约方大会。1997年12月11日,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通过了《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它规定了2008―2012年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百分比。2007年12月,第13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形成了“巴厘岛路线图”:把公约和议定书的基本原则化为具体事项,强调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同时“把美国纳入进来”。“由于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美国如何履行发达国家应尽义务一直存在疑问。”[4]美国的说辞是,虽然它排放的温室气体接近全世界总量的五分之一,但是它创造的物质财富总量在1/4以上,就是说它的效力和能源利用率是高的。由于美国打退堂鼓,可以说公约和议定书的部分效力待定。

2009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召开。同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次会议能像这次引来如此关注的目光”,因为人们认识到人类需要“修正行为、恢复理性,以保证自然的永续和人类的永恒。”[ 5]在被认为是“拯救人类最后机会”的歌本哈根会议可能面临无果而终的关键时刻,总理代表中国政府以卓有成效的努力推动了《哥本哈根协议》的达成。联合国纽约气候变化峰会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可谓“世界气候变化两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众多国家领导人出席这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峰会本身就表明了人类所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的严重程度”。他还说:“超过1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气候变化大会,这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最大规模”与“史无前例”的“气候变化两会”提醒我们:人类遭遇的威胁之严重。半个世纪以来,从民间学术组织到气候变化峰会,从数年一次的环境会议到一年一度的气候变化大会,从泛泛而谈到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实行量化的节能减排,这是国际社会探索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路径,可谓“数”途同归:以应对气候变暖为着眼点,以节能减排为着力点。谈到中国环境保护时指出:“要更多地考虑国际因素”[6]。上述若干国际会议和多边协议构成的“国际因素”对中国环境保护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嬗变及其他

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三十七年来,从斯德哥尔摩到里约热内卢,从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我们为保护全球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努力,取得显著成就”,“气候变化没有国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7] 其中回顾了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三次跨越,同时包含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胡主席的讲话有理有节,先强调“发展中国家应该”“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后指出“发达国家应该承担起责任,向发展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充足的可预期的资金支持。”“这是对人类未来的共同投资”[7]。胡主席的讲话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理所当然地引来满“峰会”喝彩。

1972年,联合国召开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中国刚恢复联合国席位,收到了这次会议的邀请。当时国内的宣传口径是:环境问题是资本主义典型的社会弊病,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够承认也有环境污染问题呢?”[8]中国政府犹豫一番之后,还是派出代表团出席会议,并在会上首次归纳了环境保护的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在政治动乱、困难重重的年代里,在总理的领导和关怀下,1973年8月,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并拟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两个举措表明中国顺应世界环境保护潮流,标志着中国环境保护立法开始孕育。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地艰难地走向有序开展。1983年12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针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确定了环境保护同人口问题一样是一项基本国策,确立了“三同步”和“三统一”原则:“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后,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全方位快速推进时期。我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远远早于“建设生态文明”口号的提出,可以说1972年就已经开始,而口号的提出正是不断探索的成果。

1991年起的十几年来的每年初,中央都召开的“座谈会”,构成了一个系列。第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和继任总书记到会讲话。第一阶段(1991―1996年):会标为“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为子孙后代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6]。在谈人口控制问题紧迫性的同时,要求我们十分重视环境保护以确保可持续发展。第二阶段(1997―1998年):会标为“中央计划生育与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由于人口众多是导致环境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原先的会标改为包括主题词“环境保护”。“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都很重要,都关系到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都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6] “三都”之说把两项工作完全并列。“建设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大事”,“要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保护工程”[6],“生态保护”的内涵比“环境保护”丰富。本阶段的讲话既纵向地强调保持可持续发展,又横向地全盘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第三阶段(1999―2002年):本阶段会标为“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强调必须“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6] 系列座谈会在称谓上完成了由一者(“计划生育”)向二者(“计划生育与环境保护”)进而三者(“人口资源环境”)转化,会标明义,讲话的主题进一步凸现。直至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高瞻远瞩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在系列座谈会上的讲话由包括环境保护向突出生态保护转而提出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生态文明的理论形态呼之欲出。在后来接着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又发表了与时俱进的讲话,其要点逐步凝聚成和谐社会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发展比可持续发展更缜密,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嬗变、推进,为提炼生态文明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

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升及其他

环境保护问题已经不是部门工作,而是关系到全局、大局和长远,需要从文明和生产力的高度宏观地看待。“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6] “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和共同拥有的天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保护地球,需要各国共同行动。”[6]的本篇讲话与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有内在的联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就不可能持续。”[6]辩证地论述了环境保护对于持续发展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进入21世纪,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两个文明”的基础上,在十六大政治报告中重提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文明”的概念。因此,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三个文明”共同发展。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在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对文明的认识是步步深入、日臻全面,发展到在党的文献中出现“四个文明”。未来,中国将长期坚持“四个文明”一起抓。

我们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是非常之重大的。(1)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对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历史性把握,是具有前瞻性的一种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种最新的成果。(2)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消除环境资源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性提升。面对当前的环境资源问题,我们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3)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乎中华文明的世代延续,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中国占世界人口22%,这样一个群体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的发展模式,就是对人类的贡献。(4)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今天我们就是要发扬光大这种生态文明观。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第四种形态。与“生态文明”相关的概念不胜枚举,包括:以“生态”为前缀(词头)的概念:生态平衡、生态工程、生态环境、生态科学、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系统等;以“绿”和“绿色”为前缀的概念:绿色GDP、绿色经济、绿色发展、绿色核算、绿色统计、绿色消费等;还有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生态文明”几乎囊括了这里列举的若干相关概念的内涵,同时又是高度浓缩的朗朗上口的,因此它是一个纲领性的可以跨越国界和年代的概念。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这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9月11日印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口号》第13条。本口号简洁明了地指出了中国未来较长时期的几项任务,有人称之为“六大建设”。在接着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决议中提出了“五大建设”(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建设”是会议的主题。因此,“六大建设”与“五大建设”是一致的。“以及”作为连词一般是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前面的往往是主要的),但在“五大建设”和“六大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没有其他“建设”重要。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状况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落实及其成果的反映,它摒弃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动,倡导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并主动开展生态建设,实现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关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探讨充实了生态文明理论,生态文明理论丰富了我党构建的社会主义文明体系。

参考文献:

[1]文选:第1卷(1989―200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2.

[2]金瑞林.环境法概论 [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24-35.

[3]郑国光.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千方百计服务民生[N].学习时报,2010-05-24.

[4]徐华清.减排目标:推进全球清洁技术合作[N].光明日报,2009-12-07.

[5]肖国忠.让哥本哈根托起人类的明天[N].光明日报,2009-12-14.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思想年编(1989―2008)[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231-613.

[7].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N].光明日报,2009-09-23.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篇3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辩证关系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有各种不同的定义,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的定义被广泛使用之外,世界银行(World Bank)也有类似的定义:“建立在成本效益比较和谨慎的经济分析基础上的发展和环境政策,加强环境保护,从而导致福利的增加和可持续水平的提高。”国内一些学者则认为: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经济、社会、体制四个方面,也可称为“生态、生活、生产、体制”的“三生一体”的范式。综合各种定义,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基本上至少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或内涵:

(1)生态可持续:保护自然生态为基础,包括自然资源的復育与再生;考虑环境承载力、容受力的有限性;建立“生态足跡”的衡量观念。发展的同时,生态保育和环境保护都获得休养生息。具体作法是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

(2)经济可持续:依靠科技革新提高生产的质与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强调“绿色GDP”、建立环境经济学的新思维。

(3)社会可持续: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要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当代世界上大多数人口仍处于半贫困或贫困状态,“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贫困问题。而对待社会弱势族群的公平与正义、保存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性,是社会可持续的主要关怀。

二、可持续发展的层级与范畴

可持续发展固然是全球共同的议题,但在推动或执行上,可以分为全球可持续、国家可持续、地方可持续与社区可持续等不同的层级:

(一)全球可持续

全球可持续发展指的是从国际的观点,整合各个国家、各区域,共同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最明显的例子是1972年6月16日在斯德哥尔摩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共同发表《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rio declaration)又称《地球》(earth charter),其“目标是通过在国家、社会重要部门和人民之间建立新水平的合作来建立一种新的和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签订尊重大家的利益和维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完整的国际协定而努力;因为全球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家园地球的大自然的完整性和互相依存性。除了里约宣言之外,“二十一世纪议程”的第一部分“社会和经济方面”特别列举了以下多项的内容:加速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和有关的国内政策;消除贫穷;人口动态与可持续能力;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将环境与发展问题纳入决策过程等。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三次缔约国会议(COP3)签订《京都议定书》,显示各国对温室气体影响全球暖化议题的重视,且愿具体执行气候变化纲要公约所订的减量目标,2004年俄罗斯批准加入京都议定书,而使此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

(二)生态环境面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关怀,详细区分还可分为生态保育与环境保护两部分:生态保育系指自然生态的维护、保存、復原,进一步还希望“复育”成功。环境保护则系针对物理性公害如:噪音、悬浮微粒;化学性(毒性化学物质)、生物性(水质优氧化)等公害的防治或减量,使环境受到的影响力增加,达到地球可持续。

(三)社会经济面的可持续发展

在大多数国家的发展经验中,环境生态维护与经济发展,往往呈现相反的走向,甚至被形容为“经济与生态相悖”的现象。因为资本的内在逻辑是建立在:(1)无止境的累积与商品化;(2)生存竞争与利润极大化。因此,资本家对自然的剥削,对环境的破坏,是不会纳入其“生产成本”的计算之中,在资本主义的逻辑下,污染与污染权的买卖只是个“经济问题”,而无关乎道德。当然,无可否认的,经济生产会造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合理的、可容受的范围内,基本上还是符合可持续(可持续)的精神,反之,若超过其限度,就无法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本文论述了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主要观点建立在经济发展,必然会消耗大量资源,也会产出许多物理性、化学性的污染物,加重环境的负荷,因此一般而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悖的。然而,经济不能发展,一国处于贫穷落后的社会经济状况,国民的营养、医药、卫生条件都无力改善,生存环境与生活幸福也受到限制;况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之后,有更多的经费可以汰旧换新、防治污染、整治河川、复育绿地等,整个生态环境都有正面积极的贡献,就此而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却是相辅相成的“共生”现象。近年来,我国在两性平等、族群平等各方面的法律保障,已有明显的进展,不过具体落实的程度仍有所不足,尤其心理上的平等、尊重,是弱势族群最需要的关怀,不论对妇女、儿童、身心障碍者的保障;或对不同族群的尊重、善待;对其文化保存,都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议题,此议题在虽有进步,但仍存在偏见与对立,有待克服。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篇4

(一)组织拟定全省生态保护和农村土壤污染防治政策、规划,协调并监督相关部门开展生态保护工作;

(二)组织编制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提出新建和申报的各类省级、部级自然保护区审批建议;

(三)指导、协调、监督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环境保护工作;

(四)开展全省生态状况评估;

(五)监督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恢复工作;

(六)协调和监督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

(七)牵头负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物种资源(含生物遗传资源)和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八)组织协调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组织指导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导生态示范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

(九)监督管理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二、服务内容

审批省级生态乡(镇)、村和提出新建和申报的各类省级、部级自然保护区审批建议。

三、服务对象

设区市、县(市、区)乡镇政府、村委会、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站)、各相关厅局。

四、服务承诺

(一)强化高效服务、开拓创新、争先创优、勤政廉洁的意识;杜绝办事拖拉、推诿作风;坚决克服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认真执行勤政廉政有关规定,树立良好形象。坚决做到不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报”。

(二)提高申报部级自然保护区评审论证时限:自然保护区申报材料初审合格后20日内召开协调会组织论证,并向省政府报告论证意见;

(三)提高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区审批建议时限:召开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后3日内,行文征求省直有关部门意见,收齐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后5日内向省政府行文提出审批建议;

(四)提高调整省级自然保护区审批建议时限:自收到省政府办公厅转来公文处理单后15日内完成组织专家现场考核论证和向省政府提出审批建议。

(五)广泛接受新闻媒体、监管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工作人员不满意或发现违反服务承诺的行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今年,环保部门被列入全国民主评议行风的重点单位,易门县政府纠风办、县监察局把全县环保系统列为今年的行风评议对象之一。为贯彻好省纪委三次全会、市纪委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环保系统行风建设各项工作要求,按照县政府纠风办、县监察局关于XX年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统一安排,认真开展好XX年民主评议环保行风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县环保系统行风建设,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根据《易门县环境保护局 易门县政府纠风办关于XX年开展民主评议环保行风的实施意见》,现向社会各界公开承诺此次民主评议环保行风的有关内容,欢迎社会各界公众给予监督和评议,在此感谢您对环保工作的支持。

一、 XX年民主评议环保行风的主要评议内容:

1、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系统工作人员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规以及省政府颁布的《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全国环保系统六项禁令》、《环保系统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环境监察人员“六不准”》的情况。

2、环境监管执法中,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关于环保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完成重点环境治理任务情况,各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3、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开展创建文明行业的情况。

4、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推行政务公开情况,在政务公开中环境保护行政管理行政行为规范化执行情况。

5、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管理、廉政勤政、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改革创新、履行职责等方面的情况。

6、环保部门解决当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维护公民的环境权,为群众解决生活中环境污染影响的问题情况。

二、《全国环保系统六项禁令》

1、严禁违法、违规、违纪审批项目。

2、严禁包庇、纵容、袒护环境违法行为。

3、严禁乱收费、乱罚款。

4、严禁监测、统计、验收工作弄虚作假、伪造数据。

5、严禁干预、插手环保工程项目招投标、指定施工队伍和环保产品、设备。

6、严禁利用职权收受下属单位或业务联系单位的礼金、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侵占公共财物。

三、《环保系统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爱自然 忠事业 甘奉献 讲廉洁

严执法 勇创新 重实效 求团结

四、《环境监察人员“六不准”》

1、不准接受被检查者的礼品、礼金和有价证券;

2、不准接受被检查者宴请;

3、不准参加被检查者邀请的娱乐活动;

4、不准参与被检查者的营销活动;

5、不准向被检查者通风报信;

6、不准酒后开车、酒后执行公务。

行风评议是推动部门、行业行风建设的有效措施之一,环保行风建设是环保事业发展的基础。为切实加强环保部门的队伍建设和行风建设,促进我们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以促进环保工作深入开展,推动全县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此,易门县环境保护局局长周斌代表全县环保系统向社会各界郑重承诺:我们热烈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以上公开的评议内容给予监督和评议,对环保队伍和环保工作进行监督和评议;衷心希望各部门、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的工作和作风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期待着各位评议代表明察暗访,真实检查。我们一定把评议和监督,当作是对环保事业的厚爱和对环保队伍的关怀,对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这次评议中,我们设立了举报箱,公布了举报电话,同时,我们还要到企业和基层群众中走访调查,主动听取意见,深入查找我们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自纠自整自改。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篇5

产业转移上寻求新途径和新模式。5月25日,环境保护部与安徽省政府在合肥签署《共同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共同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寻求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努力把皖江示范区建设成为合作发展的先行区和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示范区,促进示范区生产发展、环境优美、宜业宜居,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积累经验、创造模式。为确保部省合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协议规定建立部省合作机制,共同加强对皖江示范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部省联席会议,通报协议执行情况,研究解决加快建设皖江示范区过程中的重大环境保护问题。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签约仪式上表示,这次部省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环保部将及时研究解决示范区建设中的重大环境保护问题,为加强安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蓝黄”战略上探索环保新道路。6月16日,环境保护部与山东省政府在济南签署《环境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山东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环保产业发展,以及生态省建设。同时,建立省部合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山东省环境保护重大问题。环保部长周生贤在签约仪式上表示,环境保护部与山东省签订合作协议,进行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也是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有益尝试。近期,环保部还将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湖泊生态保护试点、环保能力建设、水专项研究、重金属污染防治等方面给予山东大力支持,推动山东环保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相关链接]

环保部与新疆签署合作协议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篇6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大力推进我区“生态化”的改造,抓好生态建设与环境污染整治,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排污总量的削减,完成国家、省、市下达的排污总量削减指标任务,促进我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下面我将今年上半年来环保等相关部门“生态建区”战略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向各位领导作一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再接再厉,扎实推进生态区建设。

在去年取得部级生态示范区这块牌子后,今年,我区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创建省级生态区、配合市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生态建设目标,为下步与市里同步建成生态市(区)打好基础。

1、启动省级生态区建设。今年初新一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创建省级生态区的工作要求,这是一项新的工作。上半年区生态办着手编制了创建规划(讨论稿);同时,省级生态乡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环境友好型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的创建工作正在做好前期相关工作,为下半年的申报、验收打好基础。

2、配合抓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我市“五城联创”的重点工作,是我市生态市建设的阶段性工作,我区是配合创建的重要成员,创模工作与生态区建设是一致的,必将促进我区生态区的建设。一是召开了动员会。5月16日下午,区委、区政府召开了生态区建设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动员大会。区委副书记、区长陈锦标主持会议,区委书记毛建民作重要讲话,吾东明副区长作工作报告,区领导陈志全、周四方出席会议,各乡镇、生态区建设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区政府与相关乡镇部门签订了*年度的生态环保责任书,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生态区建设、创模的认识。二是起草制订了我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考核责任书。以区委办、区府办《关于印发衢江区20*年“五城联创”工作方案(操作版)的通知》(区委办发[20*]33号)文件形式,分解了相关工作任务,明确了相关单位、部门的责任。三是召开创模推进会。6月8日区政府召开创模推进会,区发改、经贸等8个牵头单位汇报的前一段时期的工作,并提出了下步工作目标,区政府领导对下一步的创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各部门会后将创模的操作方案上报了区府办。目前各相关部门正按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开展创建工作。

3、探索建立生态区建设考核机制。实施“生态建区”必须要有相关的考核办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今年上半年区委、区政府制订了生态建设考核办法。生态建设考核办法是《20*年区领导重点调研课题》之一,区府办、生态办参照周边地区生态环保考核办法,结合我区实际,起草并多次修改了《衢江区20*年度生态建设考核办法》,经过区长办公会议、区委常委会讨论研究后,最后以区委、区政府文件下发衢江区生态建设考核办法,这在全市还是第一家。考核内容依据区十一次党代会、区政府在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及《20*年度市区长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基本内容包括:20*年全区环保约束性指标,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省级生态区、开发区化工园区整治、上方钙产业整治、粘土砖瓦企业整治等年度工作任务目标,以及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能降耗减排,抓好清洁生产和绿色企业创建工作等等。乡镇(街道)考核采用百分制,考核内容分:一票否决类指标、组织机制、生态发展、生态创建、生态保护、加分项等6大块。部门考核内容分为具体生态建设工作任务和一票否决类指标2大块。为鼓励各相关单位的积极创建,我们还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年终由区委、区政府将予以通报表扬和批评。

二、坚定信心,强力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1、强力推进沈家化工园区整治。通过几年来的综合整治,到目前,开发区49家化工企业已关停34家,其余于在4月份全部签订了关停承诺书,明确9月底前关停,剩下的15家企业的资产评估工作均已完成,有13家已落实了搬迁地点,就地关停转产的有2家(为民化工、国盛化工)。其中搬迁至市高新技术园区的有6家(英特高分子、兆宏化工、金誉化工、利得实业、一川化工、天源有机硅),英特公司的4栋厂房已经结顶,7月份可进行设备安装,进度较快;一川化工的主厂房已经建好,正在进行其它基建,进行设备安装;利得实业和兆弘公司的厂房地基基础已开建;金誉化工和天源有机硅尚未动工建设。搬迁至安徽的3家(方达化工、秀晨化工、龙华化工)已动工建设。搬迁至江苏的1家(恒顺化工)已动工建设。搬迁至江西的3家(威尼化工、正荣富江、塞姆中宇)已动工建设。

按照省政府关于化工园区整治的批复要求,我区强力推进化工企业整治工作。今年上半年的做法:一是结对帮扶,扎实推进。对今年关停的16家化工企业,逐企倒排关停、搬迁计划,由工业口6个部门与16家化工企业落实结对帮扶包干责任制。责任制明确由开发区管委会、区环保局各结对帮扶4家,区安监局、经贸局、发改局、统计局各结对帮扶2家。6个部门积极做好结对帮扶企业的思想工作和政策宣传工作,经常走访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在搬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尽早安全、顺利停产和搬迁。年底,区化工企业污染整治领导小组将对结对帮扶责任制进行考核。二是加强安全生产督查确保平稳推进。进一步依法加大执法监管力度,继续坚持每半月一次以上的4个部门联合巡查,预防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其中要求环保部门每周对生产的化工企业废水进行采样监测。同时,要求工商、税务等部门在工商年检、税务稽查等执法检查方面加大力度,形成强大攻势,促进企业尽快实施关停搬迁。

上半年省人大、省监察厅、省环保局、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来沈家化工园区进行检查。5月16日上午,市领导厉志海、孙建国、郑金平、江汛波到我区检查化工企业整治工作,对化工企业整治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作了充分的肯定。6月28日,省人大李志雄副主任一行检查了我区化工园区整治情况,对我区化工园区整治取得的成效非常满意。

2、全区钙产业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上方镇原有小石灰窑、小石灰钙棚近180家,多为低、散、小的非环保企业,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被我市列入市区长生态环保责任书中,作为我市环境污染整治的重点。今年来我区高度重视该项整治,区长陈锦标亲自调研钙产业整治情况。整治的重点有两项。一是开展石灰钙棚专项整治。2月6日,我区在上方镇集中开展石灰钙棚专项整治,通过对40台变压器停电等方式一举关停了玳堰、河西片管理区、河东片管理区愈期不自行停业的74家石灰钙厂。此次行动在区府办的总协调下,上方镇、环保、经贸、国土、工商、安监、市用电管理所、上方镇派出所等单位、部门参加了集中整治。二是开展小石灰窑专项整治。5月份我局会同上方镇政府组成工作小组,对上方镇分布在11个村的75座小石灰窑进行走访和调查,统计核实小石灰窑的污染排放总量,宣传节能减排环保政策,下发处罚决定书,完成小石灰窑关闭的前期工作。经过半年整治,上方镇空气、水质量明显改善,群众依法经营意识得到加强,集镇品位也得到了提升,有利于上方镇今后的长远发展。目前已关停85家小石灰钙棚和26家小石灰窑,改建和迁建了49家企业。

3、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有了新的突破。一是抓好生猪养殖业治理。年初组织人员对全区年存栏500头的规模养殖场进行调查摸底,确定了34家治理对象,召集治理对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今年的治理工作,建立了责任制和项目建设保证金制度,采取了统一招标、统一施工的办法,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整个治理行动自3月中旬启动实施,计划9月份全面结束,10月份全部通过验收。二是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协助湖南镇完成污水处理站土建工作,目前正在安装设备。配合黄坛口乡做好农户生活排污情况的调查,为农户开展生活污水湿地处理做好前期工作。

三、依法行政,维护社会稳定。

因生态环保问题引发的社会不稳定事件近年来屡见不鲜,我区高度重视环境安全和群众环保举报工作。一是加强项目审批和管理,严把污染关。我区建立了项目落地决策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副区长召集,开发区管委会、发改、环保、规划、安监、国土、工商、质监、经贸、建设、招商等17个部门参加,每周召开一次会议,会议对引进衢江区的项目进行联合审查,凡不符合环保、规划、安全、土地利用、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招商引资项目,由联席会议进行否决。项目落地决策联席会议制度实施以来,已否决了污染重、能耗高、效益差的项目80多个,从而在制度上达到了“控新”的目的。二是开展执法行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以市区联动的绿剑行动、市县(区)的环保交叉执法检查行动为契机,加大执法力度,对屡查屡犯的企业,加大了处罚力度。三是积极处理环境纠纷。

为了方便群众举报和投诉,衢江环保分局建立了24小时污染举报受理制度。通过建立机制和疏通渠道,认真受理各类环境和举报,及时调处并答复。对敏感的环境问题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有效防止了因环境问题可能引发的,对一些敏感的环境举报要求做到查处不过夜。今上半年年区环保局共受理环境污染举报及群众件36起,都在规定的时间内给予调处和办理,其中省里批转的有5件,市局批转的有8件,区政府批转的有8件。件办结率为100%,有效的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促进了社会稳定。四是认真办理议案、提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我区生态环保工作十分重视,纷纷建言献策,区政府转交由环保局办理的人大议案有4件、政协提案有8件,区环保局在6月底前已全部答复,通过工作的开展,办理结果满意率、基本满意率为100%,满意率和办理数量为历年来之最,效果也是最好的。

四、抓住重点,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活动。

一是举办了一次领导干部生态环保讲座。2月3日下午,我区举行“全面实施四大战略加快推进三化建设”系列讲座首场报告会。省环保局副局长李泽林应邀作了《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发展与环保“双赢”》的专题报告。区委书记毛建民主持报告会,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和区级单位负责人、乡镇(街道)党政负责人、生态环保的分管领导200多人聆听了报告,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对生态环保工作的认识。二是抓好群众创绿活动。合同区妇联在乡镇(街道)开展了以“营建绿色家庭”为主题的绿色家庭创建评选活动。杜泽镇塘沿村张景山家庭、全旺镇楼山后村项金莲家庭等20户家庭被授予“绿色家庭”称号。三是做好六五世界环境日的宣传工作。在高速公路出口处制作成公益广告牌,宣传我区生态资源优势,在衢江区主要道路、公共场所悬挂宣传创模的横幅、制作标语,与团区委开展我为创模添彩小卫士活动,与经贸局开展节能减排的宣传活动。

五、存在的问题。

一是“生态建区”体系、机制不够完善。“生态建区”战略提出的时间短,而且这是一项新的事业,具有较多的创新性,可供参照学习的地区少,相关的体系、机制还未完全建立,需要区委、区政府再作进一步的调研,提出更为合理、全面、科学的方案,目前提出的生态建设考核办法也是探索性的,需要逐年完善。二是生态发展的措施、办法不多。“生态建区”战略的提出本意是利用我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提高我区经济社会的综合实力,如何将我区水、矿产、森林等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方面要走的道路还很长,相应的政策措施还需进一步研究,主抓方向还需进一步明确,生态经济发展什么、如何发展这是摆在两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难事。三是环境污染整治压力还很大。

近年来,我区根据“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要求,大力开展化工企业污染、竹造纸企业和竹料腌塘污染、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养殖业污染、矿产品加工企业污染等四大环境污染整治,相继解决了不少环境污染的难点和历史遗留问题,但是沈家化工园区和全区钙产业整治仍未完成,而且是成为了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沈家化工园区整治9月底前要关停搬迁完毕,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部分化工企业由于前期固定资产投入大,有抵触的情绪,部分化工企业设备基本不维修,破烂严重,高负荷动转,存在安全隐患。上方钙产业整治,将要关停180多个小石灰窑、小石灰钙棚,涉及面广,关停会触及业主的既得利益,稍有不慎将会引发。新的污染源如小作坊、养殖业、造纸业、擅自更改生产工艺造成了环境污染等投诉、举报多,需要较多的时间、精力去应对。

六、下半年工作打算。

环保部门作为“生态建区”战略实施的重点单位,下半年总体目标是“三个确保、三个推进”。“三个确保”即确保按时完成化工园区摘帽任务,确保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确保全面完成市里与我区签订的各项责任书确定的目标任务;“三个推进”即推进“生态建区”战略实施,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推进省级生态区创建。为实现“三个确保、三个推进”的目标,下半年我区生态环保工作重点有六项:

1、全面完成化工园区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沈家化工园区整治是省委、省政府交给的政治任务,是生态省建设和“811”污染整治一票否决类的指标,今年9月底前完成整治搬迁任务,10月初通过市政府的预验收,10月底前通过省整治办的验收,摘掉省级环境重点监管区的“帽子”。为如期完成工作任务,我们的措施有五项。一是责任再落实,实行工业口6个部门结对帮扶包干责任制度,倒排关停计划,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个人,能否按期“摘帽”作为6个部门生态环保一票否决考核指标,确保16家化工企业9月底全面关停。二是准备好台帐资料。按照省整治办下发的《浙江省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管理细则》,区整治办做好整治过程中的各类原始资料收集和整理,并装订成册,制作好音像资料,准备好各项验收台帐资料。三是加大监管力度。区安监、环保、质监、消防等4个部门坚持每半月一次以上的联合巡查,预防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区环保坚持每周对生产的化工企业废水进行采样监测,发现超标排放的一律关停。四是加快评估进度,确保成熟一家、评估一家、停产一家。五是加大宣传力度,以区人大视察化工园区整治为契机,加大法规、政策的宣传,要进一步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2、全面完成钙产业整治。继续巩固石灰钙棚专项整治成果,进一步开展小石灰窑专项整治,全面关停66家非环保型的小石灰窑,促进环保型新窑的建设,达到规范化管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钙产业的品位、档次的目的。小石灰窑的关闭以后,预计可减少石煤使用量27万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1万吨,将有力地促进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实现我区二氧化硫削减3.6%的年度减排指标任务。

3、实行总量控制,强化生态环境的监管。排污总量控制是节能减排的重要内容,今年我区减排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5%,年削减化学需氧量225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6%,年削减二氧化硫547吨,这是省市长、市区长生态环保一票否决类指标。节能减排总量控制的做法和措施是:一是要开展排污总量的调查,结合全国污染源调查工作,进一步强化环境管理的基础信息,建立污染源一厂一档管理制度,摸清工业污染,进一步确定我区的排污总量。二是按照我区环境容量,把总量控制任务分解到排污企业,对排污总量控制实行动态管理。三是抬高开发区工业项目的入园门槛,严格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健全项目落地决策联席会议制度,对拟引进的工业项目进行审议,严把项目准入关。四是以沈家化工园区、上方钙产业整治为契机,实现年度减排任务。五是继续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继续强化固废、辐射环境监管。高度重视环境工作,依法及时处理人民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解决新、旧污染源超标排污问题。

4、推进省级生态区创建工作。省级生态区的创建是部级生态区创建的前奏,这是我区继创建成部级生态示范区后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区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启动省级生态区建设的要求,下半年要全面实施省级生态区的规划。力争二年内完成10个以上省级生态乡镇的创建任务,今年要争创省级生态乡镇6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继续深化环境友好型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家庭、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的创建,争取在二年内达到考核指标的要求,力争在20*年底创建成省级生态区。

5、配合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是我市生态市建设的第二阶段,是我市“五城联创”的重要内容,我区作为市区的重要组团,一是做好宣传工作,营造“创模”氛围;二是协同有关部门强化新城区环境综合整治。三是确保完成各类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市区长生态环保责任书下达的任务。切实抓好生态公益林、水土流失治理、万里清水河道、“下山出库异地脱贫生态移民”、“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清山白化”治理、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高速公路和国省道绿色通道、无公害绿色有机农林产品基地、旅游区环境达标等工程建设,按责任书要求确保全面完成。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篇7

一、*年工作情况

(一)生态市建设进展良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市建设的意见》。二是科学编制生态市县规划。市政府批准实施《临沂生态市建设规划》。各生态县区建设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省、市组织的专家论证,经各县区人大审议通过、颁布实施。三是突出抓好生态市建设重点工作。抓住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三大重点领域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保持水土、防治污染四个关键环节。临沂市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市。四是积极推进生态县区建设。对全市各生态县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度,初步制定了生态县区创建计划,并上报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兰山区率先建设生态区,罗庄、莒南、郯城等多个县区争取生态县创建先进县。五是围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加强各项生态工作。六是加快*—*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各项工作完成。对责任书各项指标进行认真分析梳理,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对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进行了督导落实。

(二)积极准备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组织各县区环保局分管局长、科长去日照、章丘等地学习生态示范区创建先进经验。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考核验收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临沂市创建部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临沂市各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资料准备方案指导意见》。

(三)快速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一是全面编制乡镇环境规划。环境规划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因镇制宜,根据各乡镇发展定位,紧紧抓住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措施。各乡镇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镇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乡镇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强对环境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环境规划、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程和项目,都做到了令行禁止。*年共编制62个乡镇环境规划,并全部通过论证,经县区人大或县区政府批准实施,居全省首位。二是加强资金扶持。环境优美乡镇等生态创建活动,应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项目。市环保局对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进行资金扶持。对获得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市局奖励每个乡镇2万元;获得部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市局奖励5万元。三是落实责任。为加快我市环境优美乡镇建设,临沂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年度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计划,并组织部分乡镇及县局去青岛学习创建经验,*年上报沂水镇、郯城镇创建部级环境优美乡镇,上报61个乡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居全省首位。四是梯次推进。为深入推进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市环保局结合临沂实际,*年制定了《市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规定》,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创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目前,全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已形成市级、省级、部级“整体规划、梯次推进”的良好格局。

(四)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创建工作向村庄延伸,使村庄成为生态系列创建活动的基本单元,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年11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创建内容,由各级文明办和农业、环保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并提出了全市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目标:到*年,全市15%左右的行政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到2010年,全市45%左右的行政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力争到2020年,把全市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创建以来,全市涌现出一大批文明生态村先进典型。*年4月,在临沭县召开了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现场会,创建活动全面铺开。目前,全市文明生态村已建设规划538个,基本建成201个文明生态村。

文明生态村建设中,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创模为促进,以建设生态示范区为主体,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拉动,以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确定了平原、山区、丘陵等不同类型的典型范例进行总结推广,按照好、中、差划分为三个层次制定了不同创建标准,实施了以“三清五化”(清粪堆、清垃圾堆、清柴草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开展了以“六通九有”(通电、通自来水、通硬化路、通客车、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有村庄规划、有管理制度、有专管人员、有文体活动场所及活动器材、有文艺队伍、有图书阅览室和小康电子书屋、有宣传栏、阅报栏、村务公开栏、有村民学校、有卫生室)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以“一池四改一利用”(沼气池建造与改圈、改厕、改厨、改水,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为中心的生态家园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全市建成了生态家园型、文化特色型和生态经济型等不同类型的文明生态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下发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沂水县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二是认真准备土壤污染防治调查基础工作。成立了临沂市环境保护局土壤污染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初步摸清并上报了全市土壤污染调点对象基本情况。三是加强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夏秋收季节,市政府分别下发了做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根据对国家环保总局利用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对全国主要麦收地区的焚烧作物秸秆火点进行监测的结果统计,夏收季节全国共计火点2982个,其中山东省430个,临沂市22个,占全省的5%。

(六)加强自然生态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在全市开展了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建成了莒南马鬐山、临沭苍马山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协调各方积极进行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蒙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积极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云蒙湖、沭河源、跋山水库等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已编制完成初稿。开展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创建工作,与市旅游局联合转发了省旅游局、环保局开展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的文件,上报蒙山风景区等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保护工作缺乏具体的规范和有关制度的支撑。生态保护职责难以真正落实,环保部门在生态保护方面责任大、权力小、措施空。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措施和最基本的原则性规定,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环保部门无法可依,缺乏相应的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

(二)严峻环境污染形势下,现实中生态保护很难与污染防治并重。当前污染防治任务异常繁重,环保系统内难以拿出更多的精力用于生态保护。另外,围绕怎样促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还没有找到明确的、马上行之有效的切入点。

(三)生态市建设投融资渠道不畅,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尚未健全。生态保护与建设,必须有资金支持,有明确的政策,有顺畅的渠道。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建立,也迫在眉睫。

(四)生态保护与建设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理顺。生态保护工作,单纯环保部门自己的事情很少,大多工作主要是别的部门负责,有的还重复。比如,环保部门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与农业部门的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类似;发展有机食品、沼气工程等农业部门更具有优势,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等等。

(五)生态保护自身的制约性,反过来也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比如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按规定绝对不能随意开发,《环境保护违法违纪处分暂行规定》也特别明确的针对在自然保护区违规旅游等提出了处分规定,另外还需经费维持,已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资金非常紧张。有的部门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是花钱买“套”,积极性不高。

(六)县级环保局生态管理队伍水平偏低。缺少培训,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少,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三、*年主要工作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务院《决定》和省局部署,学习兄弟市先进经验,以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为抓手,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为中心,健全组织和资金保障,加强各类生态示范创建,突出抓好农村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务求实效,使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较大进展。

(一)做好部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原先计划*年9月全市包括12县区全部建成部级生态示范区,各项前期工作均已开展。通过认真落实《临沂市创建部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临沂市各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资料准备方案指导意见》,计划*年全市整体分别通过省局预验和国家总局验收,率先建成全国人口最多的部级生态示范区。

(二)继续推进生态市、县区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责任明确、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定期召开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和联络员会议。建立生态市建设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生态市建设任务调度。计划*年兰山区率先建成生态区。

(三)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计划*年建成10个部级、30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落实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奖励2万元,部级环境优美乡镇奖励5万元,鼓励各县区也出台相应奖励政策。加快乡镇环境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精心准备申报材料。配合市文明办、农业局搞好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

(四)加快实施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年是实施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的最后一年,确保我市责任书考核成绩能确保合格,并能进入生态市建设先进市考核B组前三名,取得生态市建设先进市称号。同时制定《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做好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的督导落实和检查考核。

(五)认真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结合国家、省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积极创建有机食品基地,推广有机食品认证。加强规模化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开展对规模化禽畜养殖业的污染防治进行监督检查,创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继续开展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等工作。

(六)认真做好全市土壤污染防治调查工作。根据国家总局、省局规定,在全市范围内系统地开展土壤现状调查,分析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及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开展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阐明区域土壤污染的特征,为建立符合我市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七)加强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建成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建成沭河源头区、云蒙湖、跋山水库饮用水源地3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和3个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重点资源开发及旅游资源生态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八)建立生态市建设财政支持制度。协调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生态市建设事项,争取制定生态市、县区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落实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全市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云蒙湖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为试点,争取建立全市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资源补偿机制。

(九)开展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依据国家环保总局最近于*年5月1日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开展全市及各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动态趋势的年度综合评价。

四、建议

(一)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建议省里出台专门的生态省建设考核奖惩机制。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建议省里出台文件,进一步明确生态省、市、县建设资金列入本级预算的规定,做到必要的资金保障。对生态示范系列创建落实配套支持资金,省级及以上级别创建,省里应给予部分资金扶持。三是加强法制保障。建议省里制定相应的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措施,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使基层环保部门有法可依,有明确地的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

(二)继续加强对临沂生态市建设工作的扶持力度。临沂市国土面积、人口总数各占全省的九分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落后东部、领先西部,总体属于相对欠发达地区,临沂生态市的建设,是生态省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省建设中起着承接东西、整体推进的重要作用。建议在临沂生态市建设,给予一定扶持。一是资金扶持。对创建部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县区等,建议省里给予一定经济奖励,进一步激发创建积极性。二是政策扶持。我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例如创建部级环境优美乡镇时,建议经济指标采用中部地区标准。

生态环保方面的建议篇8

一、*年工作情况

(一)生态市建设进展良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市建设的意见》。二是科学编制生态市县规划。市政府批准实施《临沂生态市建设规划》。各生态县区建设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省、市组织的专家论证,经各县区人大审议通过、颁布实施。三是突出抓好生态市建设重点工作。抓住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三大重点领域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保持水土、防治污染四个关键环节。临沂市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市。四是积极推进生态县区建设。对全市各生态县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度,初步制定了生态县区创建计划,并上报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兰山区率先建设生态区,*等多个县区争取生态县创建先进县。五是围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加强各项生态工作。六是加快2003—2007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各项工作完成。对责任书各项指标进行认真分析梳理,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对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进行了督导落实。

(二)积极准备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组织各县区环保局分管局长、科长去日照、章丘等地学习生态示范区创建先进经验。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考核验收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临沂市创建部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临沂市各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资料准备方案指导意见》。

(三)快速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一是全面编制乡镇环境规划。环境规划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因镇制宜,根据各乡镇发展定位,紧紧抓住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措施。各乡镇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镇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乡镇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强对环境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环境规划、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程和项目,都做到了令行禁止。*年共编制62个乡镇环境规划,并全部通过论证,经县区人大或县区政府批准实施,居全省首位。二是加强资金扶持。环境优美乡镇等生态创建活动,应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项目。市环保局对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进行资金扶持。对获得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市局奖励每个乡镇2万元;获得部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市局奖励5万元。三是落实责任。为加快我市环境优美乡镇建设,临沂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年度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计划,并组织部分乡镇及县局去*学习创建经验,*年上报沂水镇、郯城镇创建部级环境优美乡镇,上报61个乡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居全省首位。四是梯次推进。为深入推进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市环保局结合临沂实际,2005年制定了《市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规定》,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创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目前,全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已形成市级、省级、部级“整体规划、梯次推进”的良好格局。

(四)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创建工作向村庄延伸,使村庄成为生态系列创建活动的基本单元,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11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创建内容,由各级文明办和农业、环保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并提出了全市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目标:到2007年,全市15%左右的行政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到2010年,全市45%左右的行政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力争到2020年,把全市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创建以来,全市涌现出一大批文明生态村先进典型。*年4月,在临沭县召开了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现场会,创建活动全面铺开。目前,全市文明生态村已建设规划538个,基本建成201个文明生态村。

文明生态村建设中,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创模为促进,以建设生态示范区为主体,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拉动,以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确定了平原、山区、丘陵等不同类型的典型范例进行总结推广,按照好、中、差划分为三个层次制定了不同创建标准,实施了以“三清五化”(清粪堆、清垃圾堆、清柴草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开展了以“六通九有”(通电、通自来水、通硬化路、通客车、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有村庄规划、有管理制度、有专管人员、有文体活动场所及活动器材、有文艺队伍、有图书阅览室和小康电子书屋、有宣传栏、阅报栏、村务公开栏、有村民学校、有卫生室)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以“一池四改一利用”(沼气池建造与改圈、改厕、改厨、改水,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为中心的生态家园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全市建成了生态家园型、文化特色型和生态经济型等不同类型的文明生态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下发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沂水县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二是认真准备土壤污染防治调查基础工作。成立了临沂市环境保护局土壤污染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初步摸清并上报了全市土壤污染调点对象基本情况。三是加强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夏秋收季节,市政府分别下发了做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根据对国家环保总局利用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对全国主要麦收地区的焚烧作物秸秆火点进行监测的结果统计,夏收季节全国共计火点2982个,其中山东省430个,临沂市22个,占全省的5%。

(六)加强自然生态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在全市开展了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建成了莒南马鬐山、临沭苍马山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协调各方积极进行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蒙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积极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云蒙湖、沭河源、跋山水库等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已编制完成初稿。开展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创建工作,与市旅游局联合转发了省旅游局、环保局开展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的文件,上报蒙山风景区等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保护工作缺乏具体的规范和有关制度的支撑。生态保护职责难以真正落实,环保部门在生态保护方面责任大、权力小、措施空。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措施和最基本的原则性规定,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环保部门无法可依,缺乏相应的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

(二)严峻环境污染形势下,现实中生态保护很难与污染防治并重。当前污染防治任务异常繁重,环保系统内难以拿出更多的精力用于生态保护。另外,围绕怎样促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还没有找到明确的、马上行之有效的切入点。

(三)生态市建设投融资渠道不畅,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尚未健全。生态保护与建设,必须有资金支持,有明确的政策,有顺畅的渠道。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建立,也迫在眉睫。

(四)生态保护与建设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理顺。生态保护工作,单纯环保部门自己的事情很少,大多工作主要是别的部门负责,有的还重复。比如,环保部门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与农业部门的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类似;发展有机食品、沼气工程等农业部门更具有优势,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等等。

(五)生态保护自身的制约性,反过来也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比如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按规定绝对不能随意开发,《环境保护违法违纪处分暂行规定》也特别明确的针对在自然保护区违规旅游等提出了处分规定,另外还需经费维持,已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资金非常紧张。有的部门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是花钱买“套”,积极性不高。

(六)县级环保局生态管理队伍水平偏低。缺少培训,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少,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三、2007年主要工作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务院《决定》和省局部署,学习兄弟市先进经验,以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为抓手,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为中心,健全组织和资金保障,加强各类生态示范创建,突出抓好农村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务求实效,使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较大进展。

(一)做好部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原先计划*年9月全市包括12县区全部建成部级生态示范区,各项前期工作均已开展。通过认真落实《临沂市创建部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临沂市各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资料准备方案指导意见》,计划2007年全市整体分别通过省局预验和国家总局验收,率先建成全国人口最多的部级生态示范区。

(二)继续推进生态市、县区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责任明确、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定期召开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和联络员会议。建立生态市建设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生态市建设任务调度。计划2007年兰山区率先建成生态区。

(三)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计划2007年建成10个部级、30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落实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奖励2万元,部级环境优美乡镇奖励5万元,鼓励各县区也出台相应奖励政策。加快乡镇环境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精心准备申报材料。配合市文明办、农业局搞好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

(四)加快实施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2007年是实施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的最后一年,确保我市责任书考核成绩能确保合格,并能进入生态市建设先进市考核B组前三名,取得生态市建设先进市称号。同时制定《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2003—2007)考核办法》,做好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的督导落实和检查考核。

(五)认真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结合国家、省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积极创建有机食品基地,推广有机食品认证。加强规模化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开展对规模化禽畜养殖业的污染防治进行监督检查,创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继续开展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等工作。

(六)认真做好全市土壤污染防治调查工作。根据国家总局、省局规定,在全市范围内系统地开展土壤现状调查,分析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及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开展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阐明区域土壤污染的特征,为建立符合我市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七)加强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建成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建成沭河源头区、云蒙湖、跋山水库饮用水源地3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和3个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重点资源开发及旅游资源生态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八)建立生态市建设财政支持制度。协调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生态市建设事项,争取制定生态市、县区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落实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全市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云蒙湖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为试点,争取建立全市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资源补偿机制。

(九)开展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依据国家环保总局最近于*年5月1日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开展全市及各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动态趋势的年度综合评价。

四、建议

(一)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建议省里出台专门的生态省建设考核奖惩机制。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建议省里出台文件,进一步明确生态省、市、县建设资金列入本级预算的规定,做到必要的资金保障。对生态示范系列创建落实配套支持资金,省级及以上级别创建,省里应给予部分资金扶持。三是加强法制保障。建议省里制定相应的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措施,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使基层环保部门有法可依,有明确地的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

(二)继续加强对临沂生态市建设工作的扶持力度。临沂市国土面积、人口总数各占全省的九分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落后东部、领先西部,总体属于相对欠发达地区,临沂生态市的建设,是生态省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省建设中起着承接东西、整体推进的重要作用。建议在临沂生态市建设,给予一定扶持。一是资金扶持。对创建部级、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县区等,建议省里给予一定经济奖励,进一步激发创建积极性。二是政策扶持。我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例如创建部级环境优美乡镇时,建议经济指标采用中部地区标准。

上一篇:模块化设计技术范文 下一篇:儿科实习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