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范文

时间:2023-10-12 15:47:14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篇1

[关键词] 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b)-146-02

为了增加老年人社区护理健康教育需求,提高生活质量,防病治病,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门诊工作中,针对老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卫生防病知识,使之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1 实施步骤

1.1 成立健康教育管理小组

由总务护士担任健康教育管理小组的组长,负责制订健康教育计划,保管健康教育资料,检查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全体片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健康教育。

1.2 学习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沟通技巧

加强全体片医、护人员的素质培养和技能锻炼,采取各种方式提高业务知识,不仅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而且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学、老年学、美学等多方面知识。掌握沟通技巧,与不同的老年患者都能进行很好的交流。

2 健康教育内容

2.1 精神卫生教育

首先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防止思想偏差,正确对待外来刺激,消除心理压力,陶冶情操,克服不良习惯,积极防治疾病,保持精神愉快。

2.2 生活卫生教育

保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个人嗜好,在衣、食、住、行方面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以达到预防和减少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另外,老年人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和生活劳动,有利于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各器官的适应能力,延缓衰老。

2.3 营养与饮食卫生教育

合理调配饮食,三餐均衡,限油限盐。制订、发放营养膳食处方。

2.4 老年人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知识普及、防治教育

包括内科病、肿瘤、眼病、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要使他们学会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做到无病防病,有病医治、合理用药。

3 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形式

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应从老年居民进入社区医院的开始,贯穿在候诊、就诊、检查治疗、取药、离诊等各个环节。

3.1 候诊健康教育

社区门诊导医及分诊护士对前来就诊的老年居民,根据老年人具体情况,详细讲解,通知所在片区的片医、护,给予就医指导,有针对性地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包括健康处方、宣传彩页等,使老年居民获得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与信息。

3.2 就诊健康教育

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根据病情对老年居民进行的口头教育和指导,根据老年居民认知程度与掌握疾病知识和信息程度,进行“一对一”或集体的指导,包括疾病的基本知识,如发病原因、常见症状和体征、一般的诊疗常规、药物知识、检查中的注意事项、自我保健知识等。

3.3 健康教育专栏宣传

在社区医院门诊走廊、候诊区墙面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进行季节性健康教育和常见病防治知识宣教,内容突出老年人居民特色,每季度更换,做到内容精炼,文字简练,重点突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且实用。

3.4 电视讲座

我社区医院在门诊部分科室,如输液厅、康复理疗区、候诊区等安装了电视,定时播放相关的防病治病知识,不但达到健康宣教的目的,同时缓解老年居民候诊等待的焦急情绪。

3.5 咨询教育

我社区医院为医护人员配备专用通讯工具;另外,门诊设有专用电话,安排经验丰富护理人员负责健康咨询,进行“一对一” 交流,为片区老年居民随时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满足求医求药需求。社区门诊免费测量血压,为老年居民测量血压的同时,顺便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在发检验单时,对异常结果的老年居民及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饮食、服药、就诊等。

3.6 健康教育处方

针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将疾病知识、保健措施制成处方,随时发放。

3.7 专题讲座教育

社区医院结合门诊老年人疾病特点,定期组织健康教育讲座,宣传疾病防治、养生保健、老年人自救知识等。

4 效果评价

社区通过开展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使老年居民及其家属得到系统的、专业的健康指导,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降低疾病的复发率,缩短病程,使其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并拉近了片医与老年居民距离,提高了片医在居民心目中的地位[1-3],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作为社区护士自身,为了能更好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为老年居民服务,就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有利于社区护理工作的实施[4]。

[参考文献]

[1]彭雅君.门诊输液患者健康需求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65-66.

[2]袁丽芳,许玉华.门诊健康教育的策略与形式[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4, 23(2):117-118.

[3]刘金萍,褚雪梅,张新艳.门诊病人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探讨[J].吉林医学,2005,26(7):716-716.

[4]唐敏.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0):63.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篇2

关键词:老年健康服务业 人力资源 对策

1.研究背景

1.1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已病才就医”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健康的需求。而健康服务正是把被动的“已病才就医”模式转变为主动的“未病先预防”模式的活动,可以间接节约医疗费用,保障个体健康。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而在我国,健康产品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1]当前,我国健康服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应以多种方式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1.2 我国老年人口现状

早在1999年中国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正面临着老龄化的挑战。据民政部印发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为14.8%。

1.3 老年健康服务需求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指出,伴随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也快速上升,2012年我国有确诊慢性病患者2.6亿,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对医疗服务需求势必增加。此外老年人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在身体、心理,社会支持等方面的长期护理需求量也在扩大增加,还有老年人的保健知识匮乏,保健意识淡薄,这些需求都决定了我国要大力发展老年健康服务业,从而改善国民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1.4 相关概念界定

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

老年健康服务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相关的服务活动。本文讨论的老年健康服务以健康管理和促进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医疗保健、健康养老以及健康体检、咨询管理等,提供机构主要为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暂不讨论传统的大型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

老年健康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对提供老年健康服务的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利用有效的激励机制进行保留激励,进而提高老年健康服务水平。

2.老年健康服务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2.1 老年健康人力资源数量不足

目前,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数量较少,而且医护比例偏低。养老机构老年健康服务人员更是缺乏,有些养老机构甚至没有医疗卫生室,有些养老机构即使设置医疗卫生室,人员配备数量也是偏少。例如,烟台市老年福利中心常住老年人口达1000人,而医生仅有3名,药剂师1名,护士1名。医护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老年医疗服务需求。

2.2 老年健康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老年健康服务服务人员学历、职称及专业结构都不尽合理。尤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文化程度以中专学历为主;职称以初级为最多,高、中、初级人员比例失调。医生以西医为主,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的老年医学、康复医学、中医保健、慢性病管理等专业人才匮乏。养老机构的健康服务人员构成大多以返聘退休人员为主,在职医护人员也以初级和中级职称为主。

2.3 老年健康人力资源服务质量偏低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对老年健康服务没有足够重视,在服务模式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还是在医院等病人上门,以临床医疗为主,忽视老年群体的健康保健服务。

2.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社区和养老院都存在对老年健康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合理的用人晋升机制。工资福利水平偏低,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险也没有落实,这些都影响老年健康服务人员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3.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政府对老年健康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

加强政府引导,正确认识老年健康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坚持积极引导,营造市场环境,搞好人力资源规划,研究鼓励扶持政策,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加快发展。

老年健康服务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通过对老年人服务,从而改善其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更能扩大就业机会,因此应该把老年健康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国家对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战略。

3.2 加大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

人才培养是开展老年健康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关键。由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指出,为了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应该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健康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引导有关高校合理确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根据社区服务站工作职责,按照“重要人才重点培训、优秀人才优秀培训、紧缺人才加紧培训,年轻人才全面培训,专业人才专门培训”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安排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和培训,拓宽视野,加强理论修养,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其次加强违纪人员的学历教育,鼓励卫生人员参加成人高考、自学等,通过提高学历和职称,着重培养一支高素质全科医生队伍。

3.3 健全薪酬福利体系

要建立基本的薪酬福利保障机制,以保证老年健康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性,提高其积极性。对老年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按规定落实国家有关补贴政策,探索建立特殊岗位补助制度,落实老年健康服务人员尤其是社区老年健康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逐步提高老年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3.4 提倡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发展

“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的充实和提高,就是重新审视养老服务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养老服务中融入健康理念,以区别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作为养老机构的一种,在做好老年人生活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医疗诊治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的质量。对于养老院建医院这种方式需要增加具有医疗资格的医师和专业护士,而对于医院转型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这种方式,由于入住老人增加,也需要增加相应的护理员。因此,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更应重视老年健康服务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海丽.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调查解析[J],2013,24(6):33-34.

[2]张生.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R].中国行业研究所,2013.

[3]邢凤梅,董胜莲,张小曼等.养老院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12-14.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篇3

关键词:长期护理;老年健康;健康管理

长期护理保险是对被保险人因为年老、严重或慢疾病、意外伤残等导致身体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安养院接受长期康复和支持护理,或在家接受他人护理时支付的各种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当前在我国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长期护理保险在现实保险业中仍是一个几乎尚未触及但又颇具吸引力的新课题。人口老龄化趋势引致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我国自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体现了发展快、绝对数大、“未富先老”和地区差异的特点。我国失能老人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万。可见,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趋势加快,医疗费用的飞涨,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长期护理保险在我国的潜在市场将会相当可观。因此,为了构建和谐的小康社会,在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势在必行。

一、我国老年人健康需求

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是多方面的,老年人的疾病治疗包括慢性病和突发病,常见病的治疗,老年人的健康才能保证老年人过上安定无忧的晚年,对于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糖尿病都需要一定的治疗方案以稳定病情,对于日常的疾病老年人可以及时得到治疗。老年人由于机体的退化,生活自理能力减弱,日常生活需要照顾,起居饮食都需要雇人长期的料理。老年人退出工作领域,缺乏情感的依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重要,所以老年人的情感慰藉很重要,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较多,及时解决老年人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解决。

二、我国老年护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我国护理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在医院得到治疗方案或治疗后的老年人需要一定时期的疗养,他们并不是重病患者不需要在医院得到治疗。如果长期住医院会浪费医院的资源,浪费病床,而居家却没有人照顾,所以长期护理制度的实施非常必要。由于我国现在家庭的限制,子女无法长期照料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于是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一项为此类老年人解决后顾之忧的上佳选择。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会提高,对于护理保险很多老年人都有经济能力来承担,很多养老院都可以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来提供,健康保险的需求也在增长。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还可以推动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推动就业,缓解子女的照料压力。为很多下岗再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和生活来源。2.德国护理保险制度。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出台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当时的德国的护理保险存在了很多问题,于是就进行了改革,再融资机制,受益资格,受益级别,受益方式方面都重新有了新的明确规定,护理成本多方承担,并公私合营。德国的护理保险对经济产生了很好的影响,降低了政府与个人的护理成本,并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发挥了积极的影响,由于覆盖面较全,层次多样,满足了不同老年人群的不同需要,在护理保险制度内进行监督保证质量,引入竞争机制,各个健康保险基金公司相互比较,刺激发展,是比较成功的。

三、健康管理下老年护理制度的构建

1.护理保险制度人员培训。在社区可以培养一批为老年人服务的人才队伍,养老院,老年公寓更需要一批护理人才去给予老年人护理服务。对护理人员的培训需要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入手,了解老年人的常见疾病,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对老年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具备的不仅是医院的医护人员所具备的医疗技术,更加重要的是具备护理人员照顾老年人的能力,懂得如何照顾老年人,了解老年人的老年需求,融洽的与老年人和睦相处,不管能够解决老年人的医疗问题,还能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2.护理保险机构建设。在社区可以设立长期护理康复机构,其中包含的专项治疗包括慢性病康复诊疗室,日间照料护理室,常见病普通治疗室,老年心理健康咨询室,注意增加面积,为老年人提供必要地诊疗服务。各个诊疗室要有足够的床位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建设以小规模为单位保障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慢性病的康复诊疗室专门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医疗和康复治疗,老年人可以长期居住,治疗慢性病。日间照料护理室是针对一些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所开设的,一些失能失智老人能在这里得到生活照顾。常见普通治疗室是为老年人解决日常遇到的一些常见病。在养老院,老年公寓都可以设立性病康复诊疗室,日间照料护理室,常见病普通治疗室,老年心理健康咨询室为老年人提供各项服务。3.护理保险制度法律法规建设。我国的护理保险制度应该定立一定的法律法规,我国早在2006年的《健康保险管里办法》已将长期护理保险列为健康保险,我国的社会保险的发展空间广阔,可以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列入保险制度里,能加入护理保险制度的老年人人群广泛,很多老年人都有参加护理保险的需求,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规定参保人,参保年限,参保资金的缴纳与筹集。4.护理保险制度的资金来源。采取公私合营办养老院和老年公寓,老年护理的服用采取政府财政拨款,由税收占大部分护理费用,参加护理保险的老年人需要在入住护理机构前缴纳护理保险费用,以保证晚年入住护理机构。一般养老院如果进行住院护理的话老年人大概支出3000元左右,对于一般家庭相当一个人的收入或是老年人的退休金,所以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多分担老年人的费用,不至于老年人住护理机构就没有了老年保障。四、结语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提出的早,虽然我国护理保险制度资金的筹集也是也是一项不好解决的问题,需要各方在努力思考如何合理地进行筹资,护理人员的配备也不是一朝一夕。但在老龄化和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在我国是可以实行护理保险制度的。

参考文献:

[1]周典,周若祁.构筑老龄化社会的居住环境体系[J].建筑学报,2006(10):11.

[2]周典,周若祁.适宜“老有所居”的城市老龄化社会居住环境建设方法研究[J].华中建筑,2009(3):79.

[3]魏华林,何玉东.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市场潜力研究[J].保险研究,2012,(7):7-15.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篇4

【关键词】调查;问卷;慢性病;态度

Hulunbuir city area community senior citizen health education condition diagnosis

LIU Yu-liang CHEN Jun-guo

【Abstract】senior citizen's health education must have good protects the trouble communication to be able to obtain satisfaction the effect,in this investigation discovered has the minority patient not to be willing to coordinate,after the patience explanation,persuades only then to be able a better ditch energy. We must through the many kinds of channels,strengthen the community nursing staff's comprehensive quality raise,causes it unceasingly perfect and is rich oneself.

【Key word】investigation;Asks the volume;Chronic illness;Manner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通过调查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建设镇与哈克镇60岁以上老年人130例,其中女性52例,占调查人数的40%;男性78例,占调查人数的6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72例,占调查人数的55%。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60岁。

1.2 方法:对建设与哈克两镇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随机性调查表研究,内容涉及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患慢性病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等八项内容,其中对健康教育需求我们列出了十个问题,对每个问题按肯定或否定回答,然后按每项的累计人数计算百分率,共发出问卷130份,收回128份,有效率98%。

2 结果

2.1 一般健康情况:从图1中可看出,128例老年人中,健康状况良好33例,占调查人数的25.78%,只患一种慢性病58例,占调查人数的45.31%,合并两种以上慢性病的37例,占调查人数的28.90%。

图1 128例老年人健康情况

2.2 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从下表中可看出,社区被调查的128例老年人中,只有20%的老年人并不愿意改变以往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98%的老年人愿意接受健康教育知识,90%的老年人对表中1~7项内容表示欢迎态度,80%的老年人对健康教育的形式,以及通过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持肯定态度。

2.3 分析

2.3.1 乡镇社区老年人健康观念陈旧,参与健康教育的主动性不强。乡镇社区老年人由于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文化程度偏低,导致他们的健康观念陈旧绝大多数的社区老年人还只是持有“有病才去就诊”的陈旧意识,没有意识到可以通过自身行为的改变去减少一些慢性病的发生。同时,很多老年人对医疗诊治也存在一些不现实的期望。期望一旦生病,医生或药物治疗就能解决问题。很少有人注意到通过自我生活方式的控制来维持健康,自我健康责任意识淡薄,缺乏学习健康知识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短期宣教效果不明显,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成效。对不良行为态度与保健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但行为的改变更困难。[3]

2.3.2 乡镇社区老年人文化水平低,做为健康教育工作对象,被动认知能力差。我国农村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低。2000年全国抽样调查[4]显示,87.4%的农村老年人未接受初等教育,82.9%的农村女性老年人根本没进过学校。而且,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这种低文化素质状况可能给健康教育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即较低的文化水平以及与之相应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必然影响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2.3.3 针对社区健康教育行为,老年人容易存在偏执情绪。老年患者年龄大、反应迟钝、容易遗忘,对健康教育的内容不易理解,尤其是有的患者性格固执,即使理解,也不愿改变自己过去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抽烟、饮酒、过度劳累等。根据研究结果发现,80岁以上患者与80岁以下患者对宣教内容接受程度差异有显著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宣讲的内容掌握越差。[5]另外,社区老年人对健康教育需求也明显存在偏面性,从调查中发现,15%的老年人对接受健康教育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只根据自己所患疾病选择与自己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而对接受全面的健康教育知识的意识还较淡漠,甚至于不愿意关注与自己疾病无关的老年人保健知识。

3 讨论

3.1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健康教育取得成效的保证。老年人健康教育要有良好的护患沟通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本调查中有少数患者不愿配合,经耐心解释、劝说才得以完成答卷,科学的健康教育从确定目标到拟订、实施健康教育计划以及效果评价等这些环节均需要患者参与,上述过程顺利、真实、有效及严格的进行,必须有良好的护患沟通作基础,使护患双方共同建立起一种指导--合作的关系,相互理解、支持和尊重。我们同时应该了解,老年人健康教育一方面能协助个人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培养其自尊心,建立责任感;另一方面,能促进社区的健康责任感[6],对提高老年人的卫生知识水平和防病治病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采用计划性教育,随机性教育,示范性教育和以点带面教育[7]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让老年人认识到学会自身保健是免除疾病,减少病痛,增进健康的关键。

3.2 健康教育应讲究方式方法。健康教育是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要多关心、体贴,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如有的老年患者因阅历多而性格固执,对他们的健康教育就必须要有耐心,潜移默化;有的老年患者知识丰富、文化程度高,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高;有的老年患者听力减退、动作迟缓,应在健康教育中反复讲解和演示,多鼓励和引导;同时还应尊重患者人格,热情耐心,用职业魅力感染患者的学和做,以达到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8]。

3.3 加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提高健康教育业务培训。由于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现社区医护人员掌握的基础理论,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医护工作的要求。健康教育内容不仅涉及到医学、护理,还有社会、行为、教育、心理、人文等学科。相对滞后的护理知识,限制了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另外,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当务之急,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目前护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没有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护理需求的变化,这是极需要解决的问题。单纯的医疗护理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精神、心理、生活等多方面护理的需要。充分利用教学医院现有的资源,请医院从事老年病研究的专家讲课,包括老年基础医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心理、老年护理等各个方面。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其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自我,拓宽知识范围,提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杜治玫. 护理学新论[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50

[2] 河北职工医院.健康教育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64 - 168

[3] 冯晓昕等.社区中老年人健康教育方式分析.中国临床康复.2006.40:116

[4]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465

[5] 李九林. 影响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安徽医药 2006,5:381

[6] 李继坪主编.社区护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

[7] 殷磊等. 老年人健康教育的策略与成人教育理论[J].护士进修杂志,2001,1(3):167

[8] 郭明贤.对冠心病患者健康需求调查与分析. 中华护理杂志,1998,33 (3) :127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篇5

【摘要】目的:对赣榆县老年人(65岁及以上)健康管理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健康管理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随机抽取赣榆县参与健康管理的800名老年人(年龄≥65岁),对健康管理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健康管理依从性为57.63%,影响因素包括慢性病病程、周围环境影响、家庭成员支持、医疗付费方式及医护人员干预程度等。结论:赣榆县老年人健康管理依从性不甚理想,主要与慢性病病程、周围环境影响及医疗付费方式等因素有关,应针对影响因素加大健康管理力度,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赣榆县;老年人;65岁及以上;健康管理;依从性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健康管理的实施包括收集健康信息、评估健康风险因素、提供健康干预和指导[1]。为了解老年人对健康管理的依从性,2013年10月,我们对赣榆县辖区内参与健康管理的800名年龄≥65岁的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依从性调查,分析影响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13年10月,我们对赣榆县辖区内参与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年龄≥65岁)进行健康管理依从性调查,随机抽取800名年龄≥65岁的老年人,年龄65-80岁,其中男462人,女338人;文化程度:文盲184人,初中及以下学历462人,高中及中专106人,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48人;医疗付费方式:职工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9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22人,自费82人。其中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485人。

1.2 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健康管理依从性调查表,由统一培训的工作人员入户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合理饮食、适度锻炼、规范服药、定期体检等内容,达到要求者选“是”,反之选“否”,满分100分,得分≥80分者视为依从性良好。问卷可由老年人独立完成或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由老年人独立回答,家属协助完成,问卷当场回收。健康管理依从性=健康管理依从性≥80分例数/参与调查老年人总例数×100%。

2.结果

发放问卷800份,回收800份,回收率100%。461人依从性≥80分,健康管理依从性为57.63%(461/800)。其中影响因素主要有慢性病病程、周围环境影响、家庭成员支持、医疗费用方式、文化程度、医护人员干预程度,各影响因素对健康管理的依从性如表1所示。

3 讨论

3.1 赣榆县老年人健康管理依从性调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调查中,800名老年人健康管理依从性仅57.63%,仍有42.37%的老年人对健康管理不够重视。慢性病病程越长,健康管理依从性越高,考虑与老年人在患病期间长期反复接受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有关;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对自身健康关注程度高,对健康教育知识理解能力强,故健康管理依从性高;老年人闲居在家,多有从众心理,周围邻居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多,居住地体育设施全的老年人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意识较高,而邻居玩麻将、电脑等的人数多,且居住地缺乏体育设施者健康管理依从性相对较低;此外,健康管理依从性还与医护人员对老年人的健康干预程度有关,多数城乡社区医护人员责任心较强,能够认真落实健康管理规定,对辖区老年人进行规范的健康教育,并及时跟踪随访,定期督促老年人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及运动,指导其规范服药,因此老年人健康管理依从性较高,而少数医护人员缺乏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及健康教育能力,达不到健康管理的目的,导致老年人健康管理依从性不佳。参加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农合的老年人较自费者对健康管理依从性高,考虑与自费老年人的经济负担重,担心体检查出疾病后增加医疗开支有关。

3.2 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依从性的对策

应充分发挥社区、乡镇、村级医疗保健的作用,加强健康管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首先,应大力宣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争取人人参加医疗保险,获得医疗保障。第二,对辖区内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纳入慢性病管理,专人定期追踪随访,督促用药及复查。第三,社区、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可利用宣传资料、黑板报、广播等宣传媒介进行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如均衡饮食、戒烟限酒及合理锻炼等,定期举行各种健康知识讲座。个体化教育比集中教育健康教育效果更为明显,医护人员应重点针对体检结果异常的老年人,进行个体化、连续性的健康教育,并通过电话、短信等督促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降低患病的风险性。第四,改善居住环境,鼓励社区、乡镇、村级增加体育锻炼设施,组织丰富多彩的老年人健身活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愉悦心情。第五,强有力的家庭支持是提高老年人健康管理依从性的重要条件[2],加强对老年人家庭成员的宣传教育,积极改变家庭饮食、作息等不良生活习惯,鼓励家庭成员督促老年人进行锻炼及定期体检,有助于增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依从性。此外,加强对社区等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健康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健康管理的认知及知识技能掌握[3],主动为不同层次的老年人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从而达到最佳的健康效果。

总之,赣榆县老年人健康管理依从性不甚理想,主要与慢性病病程、周围环境影响、家庭成员支持及医疗付费方式等因素有关,应针对影响因素加大健康管理力度,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姚业祥.对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院报,2011,32(13):2148-2149.

[2]罗群,王慧敏,卢运红.老年高血压病病人饮食治疗依从性的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12,10(10):1067-1068.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篇6

[摘要]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目前健康教育多局限于住院患者,而门诊健康教育相对落后。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门诊不仅是疾病诊疗场所,也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基地。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化趋势,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越来越受到重视,因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区别于其他年龄组的人群,他们在得到病症诊治的同时,更希望得到相关知识的指导。

[关键词]健康教育;老年患者;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187-01

1 门诊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护理人员因素:①护理人员观念落后由于受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和功能制护理的影响,护士对健康教育缺乏明确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不能把健康教育作为对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自觉行为。②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合理的人员编制是开展门诊健康教育的必要条件,而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在临床普遍存在,这不能不归结为影响门诊健康教育的主要客观因素。门诊护士除了完成大量的治疗、护理外,还要兼顾后勤工作,从而使门诊健康教育工作拘于形式。③护理人员缺乏健康教育相关知识:长期以来,我国护士教育以中专教育为主,且护理教育内容中缺乏健康教育内容设置,导致护理人员缺乏开展健康教育所需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技能,难以担当护理者和教育者的多元化角色。

1.2 患者因素:①门诊患者的特殊性:门诊患者流动性大,病种涉及各个专科,且停留时间明显较住院患者短,护理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充分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习俗及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使门诊健康教育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其次,门诊患者与住院患者相比,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比较局限,主要有咨询医务人员、听取其他患者的经验介绍、健康教育处方等,且均为患者主动需求,导致门诊健康教育具有很大的被动性。②门诊患者的心理特征:患者对门诊环境的不适应、陌生感或急需求医的心理及紧张或抑郁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知识的求知欲;部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不信任等社会偏见,也使得门诊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处于较低水平。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区别于其他年龄组的人群,他们在得到病症诊治的同时,更希望得到相关知识的指导。

2 对策

2.1 转变护理人员的观念,增强健康教育责任感:护理观念的转变将影响我国21世纪护理人才的培养和护理事业的发展。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必须做到教育先行。通过教育,使护士在学生阶段就养成良好的整体护理观,使其懂得护士不只是被动地执行医嘱,还要为促进患者的健康服务。搞好健康教育是护士的重要职责之一,使她们摒弃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在认识上将健康教育视为护理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而增强健康教育的责任感。

2.2 领导重视,加大护理工作的投入:医院领导应认识到完善的门诊健康教育是保证高质量护理的重要措施,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2.3 更新知识,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的水平及能力: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努力学习预防医学、社会医学、教育学、健康心理学、健康传播学等知识,熟练掌握健康教育的知识、方法及技巧,以便在门诊工作中有效发挥护士健康教育的职能作用。

2.4 优化健康教育内容,灵活有序地掌握健康教育的时间,因人而异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门诊健康教育的领域十分广泛,但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原则:教育必须符合患者的利益;患者的个别情况能受到关注;提高健康教育程度后患者的预后也相应提高。因此,门诊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时,应以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要为先导,紧紧围绕知、信、行三个中心环节,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和知识需求,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如预防性教育、自我保健教育、疾病知识教育、心理指导等,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患者的教育需求。

2.5 开展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评价是健康教育的最后阶段,目的是了解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知识和掌握自我护理技巧的程度,以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并为改进门诊健康教育提供客观依据。

3 实施

3.1 健康教育内容:①普及防病知识:老年常见病、多发病及流行病的预防保健,家庭护理和自我救护方法等。②合理用药知识:包括如何正确选择用药,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老年人用药误区等。③合理膳食结构: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患者获得合理安排膳食的知识和能力。④心理健康宣教:指导老年患者调整自己的情绪,减轻思想负担,积极参加公益性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使精神有所寄托。避免激动,以平和、乐观、健康的心态对待周围事物。⑤健康生活方式:帮助老年患者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传播,降低疾病的发生,保证生活质量。

3.2 健康教育方法:①语言教育:语言:教育是最直接、最简捷、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②视听教育:通过门诊大厅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和电视录象、低音广播等方式,使老年患者在候诊时,既接受直观的健康卫生教育,又减少了因等候而产生焦虑不耐烦的情绪。③书面教育:门诊各候诊厅设有免费健康教育取阅栏,患者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取阅各类健康教育资料。④专家讲座:通过专家对老年常见疾病系统、全面、有条理地讲解,使老年患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3.3 健康教育技巧:①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患者都希望得到尊重,尤其是老年患者。所以门诊医务人员应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主动热情地与他们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消除他们陌生、焦虑、恐惧、紧张的不良情绪,努力为老年患者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候诊和就诊环境,有效地进行健康宣教和干预。②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的年龄阶段、文化修养、家庭背景以及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宣教方式。③健康宣教要有的放矢:老年患者在门诊停留时间短,同时有多种疾病或并发症,涉及健康教育面较广,因此要注意宣教内容的针对性。

4 小结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篇7

老年健康管理是以预防和控制老年疾病发生与发展、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针对老年人群体及个体进行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及慢病防治,是实现中国健康老龄化的关键。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未富先老、慢病高发、医疗服务需求庞大。2015年我国老年人已达2.12亿,60%~70%老年人均患有2~5种慢性疾病,我国慢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86.6%,但我国老年医疗服务总体满足率很低,仅为15.9%,究其原因为我国老年医学学科地位弱化,缺乏先进健康管理理念是制约老年医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1提高老年医学学科地位势在必行

学科、专业目录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指导作用和规范功能,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的基本依据。但2014年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中把老年医学列在临床医学内科学(二级学科)下属的亚专科(三级学科),无形中弱化了老年医学的学科地位。首先,影响院校专业设置和老年医院建设及老年科室设置:目前我国尚无部级老年医学高校教育教材体系,缺乏系统的培养机制和标准;至今尚没有老年病医院和专科的基本构建模式,很多老年病房多属于干部保健科,无法与国际接轨和交流。其次,影响医师规范培训和人才培养: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疾病的特点,需要老年病科医生必须经过全科规范培训才能具备现代老年医学的专科知识与技术。但目前我国老年医学是内科学下属的三级学科,加上并未同步建立老年医学专科医师培训(3+2)体系与职称评定标准,导致大部分医学院校毕业生进入临床后,仍得不到老年医学正规培训,受职称晋升等体制影响,多数医生、护士对老年医学学科望而却步。所以,提升老年医学学科地位势在必行。

1.1符合老年医学特点

老年医学是研究人类衰老机制、人体老化规律、老年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规律以及与老年人身心健康有关的社会学等问题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医学学科,是老年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其研究范围包括老年基础医学、老年心理医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康复医学和老年预防医学,完全符合学科目录中关于一级学科的定义—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

1.2符合老年医学建设发展趋势

“健康老龄化”的理念内涵和实践使老年医学的发展从自然科学的范畴向社会科学拓展,老年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应运而生;学科间的交叉整合使“老年医学”大学科的框架日渐端倪。运用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手段进行衰老与长寿机制的研究;以循证医学模式提高老年常见病的临床诊治水平,促进临床保健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已成为老年医学学科提升和发展的迫切需求。

1.3符合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原则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统筹制定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政策和原则是适应社会需求,强化职业导向,创新培养模式,突出自身特色。提升老年学科地位,使老年医学学位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特定的职业指向性,做到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满足社会健康战略规划要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健康老龄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等,规划十分重视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将老年医学、护理、康复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培养;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位。因此提升老年医学学科地位,才能破解中国老年医疗及健康管理的困境,需要做到以下3点:1)呼吁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尽快修改2014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中把老年医学列为三级学科的做法,尽快把老年医学恢复到“二级学科”的定位。明确老年病专科医院和老年病专科建设与管理基本要求,建立完善的老年医学全科医师及职业技术培训。开展继续教育和远程老年医学学历教育。依托院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医养结合和养老服务实训基地。2)建议高等医学院校和中等职业医疗卫生学校增设老年医学专业学位,并把老年学科列入国家重点专业学科建设规划,使其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优先发展和骨干引领地位。形成一支适应专业学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基础医学,3~4年级讲授老年病课,将老年病学列为毕业生必考核课目。3)建立部级老年医学专科医疗机构建设模式,并以此为标准尽快规范各地老年病医院和老年病科建设,逐渐形成以老年医院或老年病科为中心,联合下游中长期照护,构成区域老年医疗服务网,才能将老年健康管理真正落地。

2老年健康管理理念亟待全面提高

2.1老年健康管理应具有“六全”理念

2.1.1全人管理

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仅“管病”,更要“管人管心”。一方面,既有基础疾病的管控,更要有心理精神的慰藉和满足,身心并护;另一方面,将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医学模式应用于老年医学,全面收集关于老年人躯体、精神和社会需求的信息,以制定个体化的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照护与长期随访措施,强调改善和维护器官功能,维持老人自我照顾能力,积极融入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维护和尊重老年人的权益和尊严。2.1.2全程管理转变既往碎片式的健康管理模式,建立集无病院前预防、有病院内救治、病后院外康复、日常居家照护、临终安宁疗护“五位一体”的连续、动态、覆盖健康管理全程的系统化医疗保健服务体系。2.1.3全域管理健康管理覆盖老年人的生活全域,包括个人-家庭-社区-环境,诸如居家环境的软硬件建设,无障碍化改造台阶、电梯、卫生间安全辅助设施改建等;提供老年人生活服务的家政、商业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和健康理念行为的规范。2.1.4全方位管理做到防治并举、康复照护并重。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时机、场合、手段,加强老年慢性病的知识宣教,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防病;在科学防治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依托有关医疗培训机构,开展居家照护培训,促进医养结合。2.1.5全科管理结合老年“共病”(一体多病)的诊疗需求,改变单病诊疗、专科诊治为主体的医疗模式,进一步规范多学科团队的综合评估,“共病”的诊治流程及全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强化全科能力素质培养,以支撑日常健康管理中的整体评估、科学管控。2.1.6全民健康教育特别是针对我国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病开展健康宣教,突出危险因素、预警及监控指标、生活指导、病后康复等知识的普及,引导老年人群认识慢病、转变生活方式、科学防控和主动康复。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2.2创新管理模式传统医患“一对一”诊疗模式难以满足老年健康管理的多样化需求,多对一的学科团队保障、整合多方资源的“互联网+”平台应需而生。

2.2.1老年多学科团队为管理提供保障

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既包括健康老年人预防保健,也包括患病老年人的多学科诊疗;既包括居家照护、社区老年人的日常保健,也包括住院老年人的综合救治和临终关怀。以上需要转变模式,建立由老年患者、家属、医护人员、药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学家和社区服务人员等组成的“多对一”新型慢病防治团队。

2.2.2“互联网+”为健康管理提供平台支撑

依托“互联网+”医疗平台,通过互联网及远程医疗,将老年人、多学科医护团队、家属、陪护、卫生经济师及社区服务人员都纳入平台内,实时反馈、实时评估、实施决策、实时干预,实现医养体系的生态重构,才能让老年人在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享受到更加人性、便捷、适宜、合理、经济的医疗服务,真正实现居家-社区-医养机构的无缝衔接和深度融合。

2.2.3突出管理重点

1)慢病预防:WHO指出,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可预防80%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55%高血压和40%肿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肿瘤和糖尿病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存在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和运动及肥胖、心理障碍等危险因素是可干预的,也是慢病防治的主要切入点。针对多个危险因素开展综合性社区干预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慢病的最佳手段,具体包括: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制定常见慢性病的社区卫生服务防治指南等,积极构建以预防为中心、健康为主导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将生活方式治疗融入医生的职业行为和行动,将生活方式治疗纳入医疗服务项目与医保支付范围,通过经济杠杆制约倒逼百姓掌握自我健康管理。

2)综合评估:老年综合评估是目前欧、美、日等老龄化国家老年健康管理、疾病诊疗中的常规手段。综合评估需要多个学科医师参与,主要内容为筛查影响老人疾病预后和增加死亡率的老年综合征,包括:疾病状态、生活活动能力、步态与平衡功能、感觉器官功能(主要评估视力、听力)、认知功能、抑郁症、营养、尿失禁、社会功能、环境和心灵层面评估等。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对多器官功能的评估,筛查潜在的老年临床问题,并据此对老年患者进行分级管理、指导临床干预决策和进行转归预测分析。

3)早期康复:早期康复介入对老年患者,特别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后老年患者的病情恢复十分重要,其方法包括物理疗法、强制性运动疗法、中医疗法、理疗以及心理康复等。研究表明,早期综合康复介入有助于保持患者病后的良好心理状态,可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具有科学、全面的认识,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抑郁或焦虑,产生积极情绪配合治疗;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其进行各种肢体功能康复性训练及运动,有利于防止肩关节脱位、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有利于避免或减少感染性、失用性、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4)居家照护:老年人的居家照护不等于简单的居家+照护,而是一个提供专业照护的完整服务体系,由医师、护士、护理师、心理咨询师、康复师等各类专业人员组成。其服务内容包括健康照护与社会照护。健康照护是由专业人员提供或在其指导下,以康复保健为目的的照护服务;社会照护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辅助等服务。在实践中,二者并没有严格的区分,而是相互渗透,既关注并服务老年人的社会需求,还兼顾康复、护理、精神心理的需要。我国居家照护工作起步较晚,有关专业照护模式尚未形成,需要进一步规范、加强社区医务人员、志愿者、陪护员的培训与指导;同时要重视对高龄、丧偶、空巢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指导老年人正确的自我评价,通过组织老年群体活动,促进老年人间的交流,达到促进心理健康、心身并护的目的。

5)安宁疗护:安宁疗护是为疾病不可逆、失去医学上救治意义的临终患者提供减轻痛苦的舒缓医疗服务,其既不促进也不延迟患者死亡,而是强调患者躯体的舒适和心灵的慰籍。其在控制疼痛以及疾病症状外,对病患的心理及精神层面亦提供整体的照顾;不再进行增加痛苦的有创检查和治疗,使患者舒适、安宁、尊严地离世。安宁疗护回归到死亡本有的自然属性,其关乎患者的生命质量,即有优生的选择也有优死的权力。

关乎医学的价值取向,是社会需求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综上所述,重视老年健康管理、科学应对老龄化挑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任重而道远,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政府的顶层设计,提高老年医学学科地位,完善重大政策制度,确保及时、科学、综合的应对。未来的老年健康管理将是以老年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心理学、护理学为学科支撑,以智能化管理为依托,以综合性评估、个性化干预为手段,以一站式服务、一体化治疗为体现的系统医疗服务过程。因此,尽快提高我国老年医学学科地位和健康管理理念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篇8

关键词:健康促进;老年护理;养老院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然而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仍以“养”为主,仅仅满足老年人饮食、住宿等日常基本需求,缺少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更高层次的服务,不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1]。伴随生理机能的减退,老年人还常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导致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低下,为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进行健康促进就显得尤为重要。经研究表明,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自理能力较差,生活质量也较家庭、社区养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低[2],因此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促进活动的开展,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帮助老年人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健康的发展,许多学者已初步探索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促进模式。本文就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促进的研究现状形成综述,旨为今后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促进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促M的研究现状

1.1 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促进政策

为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我国199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3],并多次对其进行了修订,修订内容指出,我国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并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优待做出了原则规定。其中还表明国家会积极鼓励和扶持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处除基础护理以外的、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多种形式的服务,从多方面、多角度促进老年人健康的发展,保证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2012年8月17日,中国卫生部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研究中明确提出“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为公共卫生十大关键策略之一”,将健康促进作为健康行动的重点[4]。研究还指出要促进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全服务体系,完善保健康复,实现健康老龄化。老年人健康促进的开展恰恰是这两方面内容的具体体现,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健康促进工作必然成为健康促进工作的重心。

2013年6月30日民政部出台《养老机构管理办法》[5],其中明确指出养老机构要在为老年人提供日常饮食和住宿的基础上,还需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如情绪疏导、缓解压力、心理咨询等精神慰藉服务。在生活之余开展简单易行又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娱活动,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促进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

1.2 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促进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从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三个方面对健康定义。以健康的定义为基础,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健康促进从以上三个角度入手,帮助老年人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健康的发展。

躯体健康是健康的基础,适量的体育锻炼可增强老年人的免疫力和心血管系统能力,强化老年人的体魄[6];同时合理的体育锻炼帮助老年人宣泄情绪,缓和老年人的心理压力,对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着积极作用。养老机构通过设置有氧健身操等适合老年人的运动课程,定期组织老年人进行身体锻炼,帮助老年人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合理膳食是维持机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合理的营养摄入能够帮助老年人维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进程,对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养老机构针对老年人合理膳食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供餐形式上由单一的配餐制转变为“配餐为主,点餐为辅”的形式,既满足了不同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又兼顾营养和口味;供餐以健康饮食、合理搭配为原则,保证老年人营养的全面摄入,从而帮助老年人延缓衰老、减少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自身健康的发展。

进入老年阶段,老年人不仅伴随着生理机能的衰退,还常常伴有心理状况的转变。经研究表明家庭关系与老年人生活满意程度呈正相关[7]。而养老机构老年人,常年缺乏家人的陪伴与关怀,心理问题较其他老年人更为突出,因此心理健康的促进已然成为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促进的重点。为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养老机构设置了一系列可供老年人娱乐消遣的设施与活动(如开设图书阅览室、室、手工课等),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另外还开设心理门诊、组织心理健康讲座等,舒缓老年人心理压力,鼓励老年人多参加体育锻炼和各项娱乐活动,从而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8]。

基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研究者还提出了“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力”体系。养老机构在提高老年人生理、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上,帮助老年人提高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劳动力,并且定期组织老年人参加各种文娱活动、鼓励亲人家属探望,提高其社交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使老年人在促进自身健康的同时,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

1.3 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促进方式

建立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获取、理解运用健康信息促进自身健康是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促进的两个最主要的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到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9],为降低老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帮助老年人养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包括2种健康行为:一是健康保护行为,降低疾病的发病率;二是健康促进行为,积极增进个体的健康[10]。从以上两点出发,养老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老年人养成健康促进的生活方式。

预防和治疗疾病是实现健康保护的两大手段。养老机构通过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假期体育锻及户外活动、关注老年人心理精神卫生等手段,帮助老年人减少慢性疾病发病率、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和病情恶化,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

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王晶晶[11]等以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析理论和潘德健康促进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作业式健康促进模式。通过开展可以改变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力的作业活动(如老年人健康训练、亲情交融、健康讲堂等),以周为单位,安排作业活动执行表,帮助老年人养成健康促进的生活习惯,进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健康教育是帮助老年人改变不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水平的另一途径。健康教育以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为基本策略,帮助老年人树立健康意识,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12]。养老机构通过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健康咨询,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的方式,提高老年人健康意识和防病意识,促进老年人健康的发展。

健康素养作为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居民的生命和生活质量[13]。健康素养得分与身体、心理的健康状况成正比,健康素养的不足,甚至可导致老年人死亡率增加[14],也有研究表明,对老年人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素养干预,可以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15]。由此可见,养老机构可通过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老年人健康的发展。刘永兵等[16]提出的健康素养模式,帮助老年人获取、理解、运用基本健康信息,从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健康素养模式运用团队的方式,调动老年人摄入健康知识、理念、技能的积极性,促进老年人自我护理的能力,对促进老年人健康水平、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起着积极作用,是促进老年人自身健康的有效手段。

2 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促进效果

健康促进途径是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促进的实施,有效地帮助老年人预防疾病,消除不良的习惯和行为,形成健康促进的生活方式,提高了老年人的保健意识和技能,对促进老年人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养老机构健康促进的效果从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行为两方面进行评价。SF-36生存质量量表应用于一般人群的信度和效度较高,是目前评价生存质量最普遍的工具。SF-36生存质量量表包括功能状态、健康满意程度和健康总评价3个方面,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领域[17]。利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根据健康促进前、后老年人以上三个方面、8个领域的数据概括其生存质量,数据经公式换算为最终得分,通过得分高低直接反应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优劣。得分越高则反映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越高、健康状况越好,得分越低则生存质量越低、越健康状况差。利用HPLP-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则是用来评价健康行为的常用方法,HPLP-Ⅱ同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测量健康促进行为的有效工具[18]。HPLP-Ⅱ的内容由体育运动、健康责任、压力管理、营养、人际关系、精神成长6因子构成。根据频度采用Likert等级评分,从来没有(1分)、偶尔如此(2分)、时常如此(3分)、总是如此(4分),得分越高,表示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越好,反之则越差。根据健康促进前、后老年人的得分情况,对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促进的效果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 许婷,王风阳.太原市养老院现状及入住老人身心健康促进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3(1):30-37.

[2] 甫凤,张庆华,姑力热巴・买买提,等.乌鲁木齐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0):708-7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2

[4] 任学锋.“健康中国2020战略报告”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几点启示[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12):1142-1144.

[5] 刘倩辉,伊向仁.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体育学院,2013.

[6] 民政部.司法I务文选[J].2013(28):20-25.

[7] 詹奕,李海峰,陈天勇,等.老年人的家庭和非家庭社会关系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8):593-598.

[8] 田苗苗,陈常香.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D].河北:河北联合大学护理学院,2014.

[9] 马彩云,杨莹.健康促进策略在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疾病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3):157-158.

[10] 王英蓉,朱翠凤,卞苏环,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0,7:328-330.

[11] 王晶晶,孙霞,马玲,等.养老机构自理老年人作业式健康促进模式的实施效果[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14):9-13.

[12] 余东远.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12,(34):606-608.

[13] 杜维婧,李英华,聂雪琼,等.我国 60 ~ 69 岁老年人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129-133.

[14] 刘永兵,李慧,张玉凤,等.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素养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148-151.

[15] 陈艳莉,宋学香,寇海燕,等.健康素养干预对养老机构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及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19-23.

[16] 刘永兵,阿曼古丽・木沙,王淑霞,等.养老机构健康素养模式结构方程构建[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6):718-722.

[17] 杨春梅,王莉B,陈伟良,等.SF-36量表在下肢慢性缺血患者生存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22(33):5692-5694.

[18] 曹文君,郭颖,平卫伟,等.HPLP-Ⅱ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6):286-289.

[19] 孙丽娜,化前珍,周更苏,等.西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3,28(7):80-81.

[20] 王硕佳,乔丹,郝莹,等.保定市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调查[J].现在预防医学,2016,43(5):848-851.

[21] 杨益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1):162-164.

作者简介

上一篇:供热企业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老年人生活护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