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7 20:09:36

老年人调查报告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老年人各种社会问题与矛盾的突出越来越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因素。老有所居,老有所养,并且不只是马虎了事地苟活于世,而是幸福安康地养老,成为新的社会热点。

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分为三部分,为家政服务、医疗救助与心理慰藉。按政策规定,八十岁以上老年人全免费,六十岁到八十岁的老年人只收取一定基本费用,由政府财政补贴,做到关爱老年人生活,让老年人活得更美好的目标。

然而,老年人信息获取渠道的局限性让许多老年人不清楚此项政策,即使清楚,但仍需要为各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做一次全面的访谈,了解其基本情况与需要,以便更好地为进一步由针对性地服务老年人打下基础。这样,我这次的暑期实践访谈工作则显得尤其重要,访谈了解案主基本信息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为日后开展工作作基础性参考。并且能让更多老年人获得政策资讯,带给他们通向幸福老年生活的钥匙,我感到十分荣幸与责任重大,并积极努力做到最好,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我们先从居委会度拿到有关该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的资料,包括其姓名、年龄、住址、电话等基本信息,然后两人一组,按照门牌号码逐家逐户上门入户做访谈。

访谈形式与一般的调查不同:

一般调查是按照调查问卷上的问题逐一向被访者发问并作记录;

我们社工的访谈不象调查那么死板且让人厌烦;

我们先将要问的相关内容记在心里,敲门入户后就不带问卷,不当场记录,好像一个朋友似的与工作对象聊天,将相关信息记在心里,访谈结束后再根据记忆填写问卷。

我们想得到工作对象的信息,并不是一般的发问,如直接问:你有多少个儿子啊?而是像普通闲聊一样,不过通过我们有意识的转移谈话话题,以关心工作对象为目的来引导对方主动讲出我们需要的信息,如问对方是不是一个人住,或者问其儿子有没有来探望他等系列相关话题使对方主动说出其有多少个儿子等信息。

这样,访谈的对象并不会对我们的到来与我们的访谈产生厌恶或不耐烦,因为我们采取的形式是平和、温馨的,老人家知道也感受到我们是在真心关怀他们,对他们好。虽然这样得到我们想了解的信息会颇费时间与精力,但这也是双赢的好方法。

通过与老人的谈话,我们将得到的信息作分类与归档处理,找出哪些老人需要这样的帮助,哪些需要那样的帮助,哪些需要特殊关怀等,以便下一步对不同的老年人实行帮助、照顾与关怀,适当开展个案、小组工作,使不同的老年人更好更幸福地安享晚年。

通过七天的走访,发现不论老年人居住条件的好或坏,文化程度的高或低,收入资金的多或少,都存在许多不同的问题。尤其突出的问题是孤独。老年人退休后待在家里,白天儿女上班、孙子上学,只有晚上才见几面;对于与子女不同住或独居的老年人来说尤其为甚,每天孤独在家,等待子女孙子前来看望。即使平时与工友朋友一同逛公园、饮早茶,但一回到只有自己的空空的家里是,一阵阵无力的孤独感扑面而来。调查报告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社会实践背景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3、饮食健康

4、生活方式

通过走访发现,该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大部分村民能保证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晚11点早6点),个别能哟8个小时,睡眠较为充足。其原因一是白天干活较累,二是无事可做。在体育锻炼方面,有70%的村民能进行体育活动(多为年轻人),而剩下的30%多为老人,他们很少锻炼或从不锻炼。在于外界交流方面,村民大多保持着住宅农田住宅的生活路线,于外界交流仅限于本组内部,邻居之间二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在家而不外出。不好的主要表现在饮食不卫生和在饮酒、吸烟上。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相对有限,蝇虫较多,很难保证饮食卫生。在走访的男性人群中,50%的人抽烟,且烟龄较长,抽烟量较大,这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对身体造成危害。饮酒方面不太严重,约60%的人不饮酒,在量上把握适当。这些习惯不利于健康,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健康观念等的制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积极的引导。

(三)文化娱乐条件

由于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村民思想观念、政府组织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农村文化娱乐,尤其是老年人文化娱乐精神生活相对枯燥,条件较好的地方尚有能力去改善。朱寨村属于后者,但仍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1、现状

从硬件设施来看,该村建无文化大院和文化舞台,乒乓球台,篮球架,体育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从软件来看,通过村民反映,本村过去有腰鼓队,舞狮队等文艺队伍,从中有一些具有唱戏、扭秧歌等才能的人,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文艺队处于解散状态,器械已不知去向,加之无人引导,村里文化活动并不活跃丰富。农闲时,住的较近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妇女)一般会聚集在一起聊天,打麻将,打牌,这些活动虽无大害,但浪费了大量时间,且长时间坐着对身体也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这极易造成思想封闭。

2、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该村文艺活动之所以行不起来,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缺少合理引导。作为政府,对村民文化活动这一块重视相对不够,在资金、技术、人才开发与培养等方面做的不太好,未能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据村民反映,文艺队解散后器材归个人所有(而其不能调动村民),村民对此意见较大。作为村民,对公益事业的热情消减,人们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村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没有人愿意出面组织出面开展活动,即便有,也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另外有些时候内容不健康(麻将、纸牌,甚至有封建迷信宗教活动)。

②人才断层。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多数为老年人。他们有原文艺队成员,有的会唱戏、扭秧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能再重现年轻时的辉煌,他们不能再进行腰鼓,舞狮等剧烈活动。而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活动不感兴趣,不愿去学习,且大多数在外务工,很少在家,因而即便有人组织也没人会参加这些活动。

③精力有限。该村一种植业为主,玉米、花生等种植需要人力精力,农活较多,没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参与于学习文艺活动。对于老人,多在家看孩子,也无精力去做。

④认知和条件的限制。生活在农村的人信息相对闭塞,封建的传统文化道德观念长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对新事物、新文化的接受和认识程度,或多或少地给农村文娱事业带来阻力。

三、农村养老模式探析(以朱寨村为例)

(一)理论分析

农村养老是人口老龄化之后中国凸现的问题之一,目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社会化养老(农村养老保险养老)等。

家庭养老作为传统养老的主要形式,是以家族成员对其上一辈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直到死后安葬等一系列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行为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社区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是一种以社会救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我国农村的非城镇户口人员(包括乡镇企业职工)支付一定的劳动所得,在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取得帮助,享受养老金,以保障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模式。

分析这几种形式的不同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大多数学者的共同目标。

由于中国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还相对处于落后贫困的状态下,家庭养老模式的地位很坚固。结合朱寨村实际,我认为家庭养老是适合该村的养老方式。这主要由于现阶段,农村养老的人力资源丰富,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并且贯彻多年,但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在农村,多子女家庭仍是主流。同时,中国农村老人的晚年在精神照顾方面很欠缺,而社会化养老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所以,家庭养老成为首选。此外,由于资金的限制,中国农村养老机构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得到与家庭养老一样的精细照料。家庭养老仍然是为中国农村老年人提供经济来源、补偿精神空缺的最佳办法。此外,老年人大多数会选择在家中养老的原因既有受传统文化影响,即家的观念,又有在精神慰籍及生活照料方面的追求。所以,在客观上,家庭养老在中国农村是优于社会化养老的。

当然,家庭养老对有子女家庭是比较合适的,但对于那些孤寡老人,就需要大家的力量,进行社区养老了(即由政府出面给与关怀,如建养老院等)。

(二)实际操作

从理论上找到了答案,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作为村两委,一要加大宣传,形成氛围。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尤其是村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相声等形式加大对村民的教育,在全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使村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意识。要加大对尊老爱老典型的宣传,树立典型。该村的好公婆、好媳妇暨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要继续开展下去,但要更加公开公正公平,使其效果真正发挥出来。二要真说实干,做出成效。要加强对关爱老年人这一块的资金、技术投入,成立老年人组织(如刚刚建立的老年人协会,还可以建立一些其他组织)配置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器具,书籍,使各种设施充分利用起来,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如有可能,继续把老年人艺术队扶持下去,培养扭秧歌,铜器,舞狮,旱船,太极拳等民间艺术继承人,给村民进行培训。鼓励村民开展文娱活动。三要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要加强对孤寡老人,五保户,低保户的关爱,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经常性的走访慰问,使之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要对家庭不和谐的进行批评教育。

其次,作为村民,一要努力树立感恩意识,养成尊老爱老习惯,在生活当中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二要合理安排每日三餐,细致关心四时冷暖 ,为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要精心侍奉日常起居,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努力解决老人生活和精神中的困难。三要充分尊重秉性特点,不急躁,细心倾听老人心声多和老人交流。 四要全力丰富精神生活,陪老人聊天,鼓励老人参加娱乐活动等,力求做到老有所乐。五要与村民和睦相处,见到老人热情主动,帮助老人,正确处理与老人的关系,不能嫌弃老人。六要相互学习,向先进典型看齐。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我省老年人口的现状

**省辖14个

市州122个区县,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800万,人均gdp2000美元左右。我省人口年龄结构从1998年进入老龄化,至2007年末,全省60岁以上人口866.1万,较上年增长2.6%,超过我省总人口1%的增长速度,占全部总人口的比重为12.7%,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其中男性433.8万人,女性432.3万人。我省是典型的“未富先老”省份,老年人是我省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老年人消费习惯和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和生理条件变化,基本退出社会经济活动圈,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家庭和城市休闲场所。由于老年人阅历丰富,理性思维特色浓厚,因而决定了他们的日常消费需求和精神消费需求与其他群体不同。消费稳重,注重实用,讲求实惠是他们消费最大的特点。具体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注重实用。老年人与其他群体消费的最大区别在于实用,他们购买商品不再以追求时髦、追赶时尚为主,而是注重实用、能用、好用,往往相信自己的购买经验,购买的商品不是用来收藏,或未来若干时期才使用,当前使用不上的商品往往很难购买。

2、讲求价位。由于老年人群体消费理性,购买商品时十分稳重,商品不合适,价格不合算不会轻易购买。他们购买商品时喜欢货比三家,发现商品合适,价格相对较低时才会最后购买,因而,他们较多光顾降价、折扣、低价促销类商品。

3、注重经久耐用。老年人购买消费品不以高档、时尚、功能多和技术先进为首选条件,而是看重商品是否经久耐用,注重商品是否能迅速方便地使用。他们对购买的商品往往有长期使用的打算,而且希望在使用过程中尽量减少维修和维护,尽力避免售后维修麻烦。

4、注重安全保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老年人对健康长寿的渴望比较强烈,喜欢看一些保健、营养、延年益寿方面的报刊,增加健康消费知识。安全卫生是决定老年消费者购买日常消费必需品的主要因素。他们注重商品的保健和营养功能,如食品,特别喜欢购买粗粮、精纤维等保健食品和营养食品。

5、早晨购物居多。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特点,他们一般晚上睡得早,早晨起得早。现在,城市里的老人一般清晨就起床外出锻炼身体,然后到早市、超市采购一天的生活必需品,成为早晨消费的主体。

6、文化休闲商品逐步成为热点。由于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不再为生计、子女、家庭等所困,他们更加向往健康、丰富、充实的养老生活,特别是随着城市“空巢老人”和农村“留守老人”的增加,他们更加渴望精神消费和服务性消费,对能满足自身精神文化、娱乐休闲需求的商品感兴趣,因而与老年人精神娱乐活动相关的商品成为消费热点。

三、老年人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

老年人消费品市场是整个社会消费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老年人消费品市场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老年人商品供应不丰富。从整体看,无论是消费品生产企业还是经营企业,生产经营青年和儿童用品的企业要多于生产经营老年人用品的企业。如绝大多数大超市、百货商店出售给儿童、年轻人的商品要多于老年人消费的商品。

2、老年人消费品购买场所不集中。现在城市商场、超市多,但很难找到老年人专门商场。我省绝大多数中、小城市没有专门的老年人用品商场,甚至有的大型超市也没有老年人用品专柜,即使有经营,也被商家当作附加品来出售,摆设在市场不起眼的位置,老年消费者要花很大的精力才找得到。

3、老年人用品花样少。随着人们消费水平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在改变,不少老年人也追求爱美和时尚,消费的多样性正日益显现。大多数商家经营老年人用品,也是零星的、某一项用途的商品,而且商品的式样、种类单调,可供老年消费者挑选的余地小,许多商品只能勉强购买。

4、老年人用品设计太复杂。由于生理和身体变化,老年人一般反映较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现在许多商品功能多,操作复杂,使用不简便,使许多老年消费者想消费,但由于使用麻烦或不会操作,只好望而生畏。

四、扩大老年人消费市场的建议

我国整体上早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群体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作为消费者,衣食住行是基本要求。针对老年人消费特点和消费中存在的不方便、不放心的问题,我们建议:

1、大力开展便利消费进社区、进街道活动。由于老年人受年龄、体力限制,活动区域较小,时间相对固定,我们建议以社区、街道为依托,开展便利消费、便民服务,特别是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服务性消费进社区、进街道活动,如美发、保健、休闲,修建便民商店、娱乐室、茶室和休闲吧等,在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满足精神消费需求。

2、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合理布局老年消费者购物场所。目前,我省绝大部分市州没有专门的老年人用品商店,个别市州仅有的老年人专用商店的商品品种单一、不齐全,激不起老年人的消费欲望。为缓解老年人消费不方便的困难,建议合理布局老年人专用商店,同时在大超市内开辟老年人用品专柜,满足老年消费者购买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需要,缓解老年人消费不方便难题。

3、加强供应,组织丰富商品应市。老年人消费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厂家和商家要研究老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和消费特点,针对老年人的需求,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商品供应市场。如穿的方面,针对老年人的体型、体质和审美需求,开发不同花色、品种、款式和颜色的服装鞋帽,适合不同层次老年消费者的需要。吃的方面,针对老年人对保健的需要,开发多品种的低糖、低盐、低脂、低油的食品和保健品,满足老年人健康长寿的需要。用的方面,开发功能简单、操作方便、标识清晰的保健器材、手机、耐用小家电等,让老年人安享科技进步的成果。商务部门应该加大对老年人专用商品的供应工作,确保老年人消费需求。

4、确保安全放心食品上市,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由于老年消费者每天与日常生活打交道较多,对食品安全和物价上涨较其他消费群体敏感。因此政府要大力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肉、蛋、奶、菜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的安全检测,确保放心合格的商品上市。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已经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为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以便于更好地开展扶老助老活动,同时给政府提供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的决策依据,2009年7月6日至11日,笔者对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城郊的安靖镇赛驰村不同类型家庭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赛驰村老年人生活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生活情况 调研

一、概述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经济状况越好,其老年人生活状况也越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老年人生活状况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了解老年人生活状况,以便于更好地开展扶老助老活动,同时给政府提供改善老年人生活的决策依据,2009年7月6日至11日,笔者对地处四川省成都市城郊的安靖镇赛驰村不同类型家庭老年人生活现状的进行了实地调研。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第一:由于人们生活情况必然受所居住环境的影响,而且周遭的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起居、家庭地位和思想,所以该报告调查的是赛驰村范围内当前所居住的老年人生活情况,即包括本地人和外来人口;第二:由于赛驰村从1976年开始实行的严格的晚婚晚育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实,使得当地居民大多都是一个孩子,考虑到该村特殊的人口结构,该报告中的老年人界定为55岁以上的人。第三:为了更全面、深入的调查老年人真实的生活情况,同时也为了从侧面印证某些调查结果,从而使得调查结果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笔者不仅采访了当地较多的老年人,同时也采访了以成年人群体为主体的多数村民,譬如经常调解村民纠纷的派出所执勤人员。第四:此次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包括老年人经济收入与支出、闲暇时间的分配、、与子女感情及老年人医疗保障和养老问题六个方面。现将实地调查情况的剖析如下:

二、赛驰村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

(一)物质充裕,总体达到中上水平

老年人收入差别集中在房租、地租、存款、工资、退休金和子女负担,而老年人消费支出则差别不大。用当地大多数老年人自己的话来说是,“生活都可以,因为每年差不多都有五六千租金收入,而且老年人花费也不会特别多,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住,消费主要用于饮食。”“平时不交吃、不交穿(指不像过去需要向国家缴公粮等食物和钱的年代),也就没有什么担心的事情。”

(二)精神富足,身心安逸

虽然当地老年人平时的娱乐活动就是坐在一起喝茶聊天、打牌下棋打麻将来打发时间。但是他们易满足,生性乐观,所以快乐、积极、风趣,精神良好,习惯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老年人精神空虚的很少,有的甚至充满活力。

(三)拥有良好的敬老爱老氛围,婆媳分家的极少

由于赛驰村从1976年开始实行的严格的晚婚晚育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得到很好的落实,使得当地居民大多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基本上婆媳都是在一起生活。并且由于经济状况普遍良好,所以婆媳关系普遍较好。当地很多老年人表示“不担心养老问题,人基本上都是有孝心的,实在没有孝心的就不行了,但是一般的人都是尊敬老人的,每个人都会有老的时候,所以子女基本都还是普遍尊敬老人的。”

(四)老年人与子女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感情普遍良好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良好的经济状况,正如村民反映,“纠纷、矛盾多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有利益关系才会有冲突,真正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手里的钱比较充裕了,就基本没有吵架闹矛盾的了。”“过去困难年代父母与子女感情不好,这些年就好多了,因为时代好了,子女年轻时一般都是靠父母,父母五、六十岁也都还能赚钱,而且父母都把房子都给修起来了,况且子女成家后要上班,还要靠靠父母给他带孩子,所以孩子跟父母吵的、闹的特别少,除非儿女特别不孝的。”“我们这里都好,闹腾的少得很,那些无赖的要么跑出去了要么都发财了,也就不在乎给老人的那些钱。即便平日真的有矛盾,心里不舒服了,大家都忍忍就过了,大家都是一家人,不忍忍怎么行,当然要互相忍让。”

(五)文化水平较高,思想开放,有的人“百里挑一”。

据调查,当地村民的文化素养普遍比较高,思想开放。在被问到是否信佛教等宗教时他们表示:“哪个去信那些,我们什么都不信,就信共产党。”“我信科学我不信教,就是肚皮有点儿叫。如果国家穷,大家都去求神拜佛,国家就能富了吗?还是要靠社会的发展,要靠聪明人、靠知识掌起来。自然也有信的,但是特别少,毕竟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一个人他要劳动才得生存,有信基督教的,但很少,100个里面挑1个。也就是消磨时间,对于老年人也就是一个精神支柱。”此外,每家每户家里都供奉先人,这是当地传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相比城里的老年人仍然比较贫乏。由于当地缺乏基本的文化娱乐场地和设施,也未建立老年人协会,加上老年人居住比较分散,建在村委大院的健身器材并未被有效利用,导致老年人文体娱乐活动没有保障,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调。赛驰村村委会大院里虽然设有老年人活动中心,但只是挂牌,还未投入使用,老年人集体活动这一块几乎是空白。

(二)尽管政府及村委已较多的关心老年人,但仍有少数老年人没有摆脱贫困,还存在各种问题,譬如有些特困老年人,尽管生活比较困难,但又不属低保对象,仅靠政府年终一次性救济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三)据为数不多的五保户老年人反映,他们不想到镇上的福利院去,因为那里不自由,和其他老年人也不认识,不像在自己家里有左邻右舍,所以不喜欢那里。有些为了自由自愿退出了五保户,当然这也只限于有能力独立生活的老人,但是那些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孤寡老人就只能无奈的选择镇上的敬老院。

(四)养老保险尚处萌芽阶段。调查中了解到,农村老年人普遍没有参加养老保险,仍以家庭养老为主,绝大多数老人的生活质量由子女的经济状况来决定。据村民反映,“一般农村都买不了保险,保险大多靠地租,每年只有几个名额,看租地的多少,每亩地一个名额,由于人多名额少,所以由被征用土地户的老年人抽签;上税多的人政府也给买保险,相当于补贴。也可自己买,55岁以上可办理。”

总之,买不了养老保险的有两种,一种是买不,一种是想买、也有能力买买不上。

(五)仍有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经济拮据,因暂时缴不起自付费用,而无法及时就医。

四、建议

根据上述状况,笔者认为要想提高人的老年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发展老年人教育,提高老年人口素质;适当开展文体活动;拓宽老年人的就业渠道,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二)加大政府对农村老年人的救济力度,尽可能多的为他们谋福利;

(三)政府及村委应尽量照顾到老年人的感受和需求,使其生活快乐。譬如不愿意到敬老院生活的孤寡老人,可定期由社区街邻轮流照看,由政府给自愿照看孤寡老人者一定补贴,若无人资源承担,可发挥干部的带头作用,由社区干部承担;

(四)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制定符合赛驰村的养老政策;

(五)提高农村老年人医疗报销比例。对暂时缴不起费用者可以采取延期还款、减免特殊照顾。

参考文献:

[1]卢国伟.关于发展基层老年文化的思考.龙岩市老龄办.2009.4.

[2]古金卓,袁石军.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的报告.中国网.2007.12.

[3]王慧青,冯舒婕,郑佳琪.敬老院中老人生活情况及其研究――调查报告.2009.4.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一、老年人请求法律援助的现象呈下降趋势。据法律援助中心统计,老年人请求法律援助20*年12件,20*年5件,20*年2件,20*年3件,20*年4件。总体来说,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取得了成效,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逐步减少;同时也说明,老年维权工作网络形成,很多问题解决在基层,真正要求上法庭见的情况越来越少。当然,20*年又有增加的苗头,说明老年维权千万不能放松,一放松就有回升的可能。

二、维护老年人赡养权是老年维权的重头戏。据法律援助中心反映,老年人维权问题最多的还是赡养权。近年来碰到赡养人不承担老人赡养的情况有下面几种表现:1.子女互相之间踢皮球,不肯赡养老人。南郊有一对老夫妻,三个子女,互相推委,不养老人,弄得老人无法生活,住到亲戚家去。这种现象受到群众的指责。2.不承担福利院护理费。岳王有一个老太住在市福利中心,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共同负担,其中一个儿子不肯付钱,闹到法院判决,仍然拒付,法院打算强制执行,老太又心软撤诉了。3.老人居住权得不到保障。农村老人住劣质房的现象比较多。也有的因特殊原因无处栖身。浮桥有一对老夫妻住在女儿女婿家里,后来女儿女婿离婚,女婿家又正好碰到拆迁,弄得无处蹲身,后经浮桥镇司法调解,儿子总算同意老人住到自己家里。4.社保银行存折被子女掌握,老人有了社保却拿不到钱。原来老人实行捆绑式社保,子女买了社保,老人才能享受社保,子女认为自己缴了钱父母才有养老金,因而常常把父母的养老金据为己有。

我们与法律援助中心一起分析,造成老年人赡养权得不到保障的直接原因有下面几条:1.多子女家庭,子女互不负责,造成“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扛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2.老人对几个子女不是平等对待,而是有偏心。3.在处理遗产时不合理,没有摆平,造成子女不服,对父母有意见。4.有些老人脾气倔强古怪,造成父子、婆媳关系不睦,因此在赡养老人时心中有气,不积极赡养。5.子女有其他特殊原因无力或不能赡养。当然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归根到底还是道德素质欠佳,法律意识不强。

三、对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几点建议。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尽管已经得到各级党政领导、法律部门和老年组织的重视,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依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建议:

1.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高全社会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意识。要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各种方式,大力宣传《老年法》,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老年法》不仅要让老年人知道,更要让全社会知道,形成全社会知法、懂法、守法的局面。

2.要大力宣传传统道德和文明守则,弘扬敬老爱老美德。尊老尽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尽孝”没有过时,要大讲特讲,要大力表扬“孝子贤孙”,不能把“孝子贤孙”作为贬义词,“孝子贤孙”就是好,就是光荣,就得推崇。要批评那种不肯赡养的“不孝子孙”,把他们不光彩的行为曝光,使之成为众矢之的。

3.各级党政组织、有关部门、社会团体要各司其职,认真做好老年人维权工作。平时要做好宣传、教育、协调等工作,多为老年人服务。要清除“清官难断家务事”的顾虑,侵犯老年人的“家务事”再难也要管,一旦发生不执行《老年法》、侵犯老年人权益的情况,要及时介入,做好调解工作,要及时予以处理,必要时,要依法处置,责令其改正。

4.要落实好老年人社会保障政策,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政府做好社会保障,可以减轻子女养老负担,更加有利于老有所养。要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落实养老保险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养老金标准。对子女侵吞养老金的情况,各有关部门要给予教育,督促其改正,使老年人真正享受到国家给予的社会保障。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养老服务需求

一、引言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节点,60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高达2.1242亿人,首次突破15%大关,占全国总人数的15.53%;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首次突破10%大关,总数高达1.3755亿,占10.06%。根据人口惯性规律,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在2026年将超过3亿,2037年将超过4亿,2050年将达到4.4亿,约占总人口的30%。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养老负担之重,不言而喻。

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实地访问了当地的敬老院以及随机采访了部分老年人,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并针对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对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机构的调查分析

敬老院,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又称养老院,西方国家的养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机构主办,接收靠福利救济或低收入的老人;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实行“五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敬老院的收养对象主要是五保老人。入院老人的生活费、医疗费、丧葬费等的供给,均由政府承担。

在十多天的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城市,年轻人大都出去工作,刚退休的老人则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了家里的“免费保姆”,几乎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私人生活,而儿女们平时忙于工作,平时难得一见,也只能利用双休或节假日看望一下老人。另外,在此次调查中有很多老年人并不愿意去养老院养老,比例高达53.3%,我认为这其中的理由不外乎有三点:

1、当地的唯一一所敬老院便是我们所调查的董志养老院,据负责人说,他们的招收标准以农村的老年人为主,且多为“五保户”,甚至有三分之一的老年人都是智力上有缺陷,基本不招收其他自愿来养老院的老人们,尤其是生有子女的老人。

2、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老人们的思想根深蒂固,觉得去养老院养老怕人说子女不孝顺,也舍不得离开子女,这种思想不是个别的老年人才有的,是绝大多数当地的老年人都存在的。

3、在经济状况上,尚有一定比例的人群(城市10.48%,农村13.08%)经济上感到困难甚至是相当困难。虽然有部分老年人愿意去住养老院,但养老院的费用普遍较高(除“五保户”等国家补助的老人),愿意去住养老院的大多数是子女在外地或者不愿意照顾自己的老人,他们没有足够的财力去支付昂贵的费用。

三、影响老年人养老的因素

1、子女对待父母亲养老的态度。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传统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方式开始被人们淡化,有很大一部分人开始不再把照顾父母当做自己的首要责任,甚至拒绝赡养老人,这样丢弃传统敬老的美德怕是有失常理。另一方面教育的普及,使离开父母在外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只有父母组成的空巢家庭与日俱增。同时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以及工作压力,子女对父母的照顾越来越少。

2、老年贫困。“2000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在20个省、市、自治区进行了一项关于“老年人口状况的一次性抽样调查”表明,有约106万老年人处于贫困状态,而实际情况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而农村老年人贫困情况更为严重,在一项调查中,农村人口占了将近85%,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不存在,家庭承担了几乎全部农村人口的生活、医疗保险等负担。”甘肃省农村经济尤为落后,有很多贫困县、贫困村,而庆阳市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中,将近7%属于“空巢老人”,使得解决问题的难度加大。

3、医疗保健制度不够完善。我国目前的医疗保健制度还不够完善,而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人群,据卫生部调查,老年人发病率比青壮年要高3-4倍,住院率高2倍,老人因病和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有一千多万人。这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养老水平。

四、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建议

甘肃省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到来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的结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需要政府给予高度关注,并且妥善解决。

(一)要公平而非平均。养老保险虽说是一视同仁,但明显可以看出城市要好于农村,倒不是政策有了问题,而是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再好的政策分到每人头上也就没多少了。我认为公平并非平等或平均,应该对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政策再偏倚一些。

(二)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相结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待养老问题也应当首先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家庭养老的能力,从而解决老年人口的生活问题。其次政府要鼓励私人养老机构的建立,鼓励建立老年公寓、活动室等。最后要加强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将孤寡老人、低保老人、空巢老人均纳入体系行列。

(三)提高高龄老人与低保老人的生活补贴。政府应该进行分级化管理责,将老年人高龄补贴的起点降低,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补贴;对低保老人应该建立长期的有效的救助机制,而不是一阵风似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对待病残老人应当给予双倍补贴。

参考文献:

[1]董伟.中国人储蓄多为孩子准备,缺乏个人养老规划.中国青年报.2009(7)

[2]姚学丽,李明刚.中国城市贫困老年人问题.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9)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烈士公园是长沙市最大的公园,坐落在长沙城东北部,是一座集纪念、游览和娱乐的综合性公园。该园历时3年于1953年正式建成并开放,占地面积有118公顷,其中水面约占40%,东临浏阳河,其他三门面临闹市。

公园分纪念区、游览区以及娱乐区三部分。纪念区以烈士塔为中心,烈士纪念塔于1958年建成,塔高58.7米,塔身南面刻着伟大领袖同志提写的“湖南烈士公园纪念碑”九个大字,塔的四周环绕着黑松、雪松、罗汉松等,使整座烈士塔更显庄严、雄伟、肃穆。

游览区地势相对较为开阔,有人工建筑的亭台楼榭,亦有自然形成的山丘沟壑,清雅脱俗的荷香、迎风摆动的垂柳夹杂着悠长的小径……这些景色的结合让人感觉自然而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烈士公园内的年嘉湖,风景秀丽,波澜壮阔,美不胜收,是人们游览的好去处。

娱乐区位于公园东南部,有适合儿童游玩的各种现代化的游乐设施,同时院内各种小景亭台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好地方。

二、烈士公园调查结果分析

烈士公园自2000年5月1日起实施免费开放,政府的这一便民措施,使得越来越多不同年龄阶层的人来公园游玩,丰富了居住在烈士公园附近的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

烈士公园优势:

1、地域较广,休闲区域多

图一和图二是在烈士公园休闲场拍摄的。可以看到有老人在打太极,也有人在周边的座椅上休息,老人喜欢安静的场所,也喜欢锻炼锻炼,这么休闲锻炼的场所对于老人来说非常的安逸。

2、跃进湖湖面宽广,景色秀美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跃进湖是最受老年朋友喜欢的地方之一,有43%的老年人喜欢湖这块地方,原因是环境优美、清静,人口集中(见图三)。图四拍摄的是跃进湖旁边的几颗大树下,很多的老人都围聚在这里休息。因为在树下没有很大的太阳。公园很多地方并不像此处一样适合休息。

3、院内形式多样,亭台楼榭较多

烈士公园是长沙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之一,整座公园充满了艺术的氛围和人性化的设计,形式丰富多样。

烈士公园不足之处:

1、50%的老年人觉得厕所少,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应该在东大门―跃进湖修建厕所。

图七是潇湘阁,在我们的调研中得知,这里很少有人在此处逗留。老人非常不满公园从东大门到跃进湖这么长一段路程没有一个厕所。所以很多人就选择在潇湘阁内随地大小便。潇湘阁的门都被锁上了没有人再来休息。

2、基础设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图八是园内没有扶手的过桥。在下雨天,弧形的大理石路有点带滑,如果老人行走会有安全隐患。所以可以看到上面的长桥无人歇息。

图九是跃进湖旁边可以休息的椅子。椅子的设计很矮很矮。对于老人来说这样的椅子并不适合。

图十我们可以看到进入亭子的这条路是泥土路,下雨后会变滑,亭子内没有修建座椅,只能靠着周边的围栏,没有起到歇息、逗留的作用。老人们在雨天也不会选择这个亭子来避雨。因为想要寻找一个坐的地方都很困难。

3、设施维修不及时

图十一是公园里的一条走道,可以看到路面被弄得坑坑洼洼,有一条很长的破损痕迹。这样的道路对于老人的行走来说是非常不便的。

图十二是跃进湖旁的一个亭子。有许多的老人在这条路上跳舞娱乐。但是围栏的很多柱子都被破坏掉了,这样会存在安全隐患。

图十三是从东大门向左走的路上,看见的一块有很大窟窿的路,被简单的用木板遮着。这样简单的措施,如果老人不注意走过去,可能会跌倒。

通过几次对烈士公园场景的初步调查,我们发现老年群体其实有很多户外活动的需要,烈士公园则是周边居住的居民比较理想的去处。烈士公园在整体规划和设计上,在考虑老年群体的需要上,还是比较欠缺的。存在的问题也影响了老年人对综合性公园的利用,城市园林的功能也没有很好地体现。认真研究这些问题,并提出合理解决的方法,就可以让城市的综合性园林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牙列缺失; 义齿; 全口; 满意度; 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 R78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长春市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经开区,高新区6个区县牙列缺失患者141例。正常挂号患者44例,低保贫困患者97例;女性患者90例,男性患者51例;年龄≥60岁。

1.2 抽样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9月,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抽样设计方案,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抽样的方法[1]。

1.3 调查项目 牙列缺失类型构成情况、戴义齿情况、义齿需修理情况、对义齿咀嚼功能的认知情况、对义齿的满意度情况。

1.4 评判标准 (1)牙列缺失类型构成情况:单纯上牙列缺失、单纯下牙列缺失、全牙列缺失分类。(2)对义齿咀嚼功能的认知情况和满意度情况:采用问卷方法,由问卷调查员询问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回答,由问卷调查员记载结果。

2 结果

2.1 牙列缺失的类型构成情况 在141例牙列缺失患者中,上下颌牙列缺失116例,单纯上颌牙列缺失21例,单纯下颌牙列缺失例数4例,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

2.2 对全口义齿的功能认识情况 牙列缺失患者对义齿恢复咀嚼功能程度的期望值和认知与牙列缺失患者对义齿的满意度情况直接相关,期望值和认知的偏差,势必影响患者对义齿的满意度。本文发现,牙列缺失患者对义齿恢复咀嚼功能程度的期望值和认知存在很大程度的偏差,见表1。

表1无牙颌患者认为义齿应该恢复咀嚼功能程度的情况(例)

2.3 对全口义齿的满意度情况 医生提供质量良好的全口义齿后,最关心患者的使用效果和满意度,即全口义齿满意度(PDS)[2]。影响PDS的因素有义齿质量、患者个性、患者态度等[3-4],而本文发现正常挂号的PDS与低保贫困相比要低(P

表2无牙颌患者对义齿的满意度情况(例)

3 讨论 本次调查严格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标准,可作为长春市今后为提高牙列缺失患者对义齿满意度研究的参考和制定口腔保健规划、目标,合理配置口腔卫生保健资源科学依据的参考。

由表1见,正常挂号和低保贫困老人的牙列缺失患者对义齿恢复咀嚼功能程度的期望值和认知普遍存在偏差,对义齿的咀嚼功能期望值偏高,两者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患者对义齿的知识了解少,常抱有不切实际过高的期望,当结果不符合期望值时,产生不满意的感受[5-7]。势必影响患者对义齿的满意度,给患者本身和口腔医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提示口腔医生在进行治疗前,务必让患者对义齿各项功能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使患者在了解义齿的局限性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地配合口腔医生,以达到更高的咀嚼功能和满意度。

由表2见,在三项满意度中总体满意度最低,外观满意度最高。外观满意度高可能与义齿在成形之前,义齿如何排牙已考虑患者的意见相关。正常挂号和低保贫困相比,各项自我满意度均低于低保贫困,可能是由于正常挂号患者家庭条件优越,对全口义齿期望值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和情绪,从而影响了患者对义齿的满意度。口腔医生在今后给患者治疗前,务必使患者对义齿的局限性和各项基本功能有了解,降低其过高的期望值。21世纪医学模式已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8-9],为此,口腔医生应该了解心理因素对患者疗效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理论、方法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以满足患者高品位的要求。在今后的口腔卫生规划和目标中,应努力提高对低保贫困家庭的口腔医疗卫生条件的重视,促进全社会医疗卫生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S].2005.

[2] Bolender L,Swoope CC and Smith DE.The Cornell Medical Index as aprognostic aid for complete denture patients[J].J Prosthet Dent,1969,22:20.

[3] Weintraub JA,Burt BA.Oral health status in the U.S.tooth loss and edentulism[J].J Dent Educ,1985,49:368-376.

[4] Iacopino AM,Wathen WF.Geriatric prosthodontics:an overview.Part I Pretreatment considerations[J].Quintessence Int,1993,24(4):259-266.

[5] Baer M Elias SA,keynolds A.The use of psychological measures in predicting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complete dentures[J].Int J Prosthodont,1992,5:221-226.

[6] Sheppard I M,Schwartz L R,Sheppard SM.Survey of the oral status of complete denture patients[J].J Prosthet Dent,1972,28:121-126.

[7] Albino J E.Patient perceptions of dental-facial esthetics: share concerns in orthodontics and prosthodotics[J].J Prosthet Dent,1984,52:9.

[8] 邱蔚六.二十一世纪的口腔颌面外科[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5,30:261-262.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延津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一、社会实践背景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现状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活条件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二)健康状况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2、心理健康

老年人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2017失能失智调查报告(1)

2017年本市人口老龄化状况及失能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5月13日。截至去年底,全市失能老年人总数约为14.33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65%。失能老年人的照料和护理问题将成为老龄化带来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截至去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到215万多,占户籍总人口的21.18%,全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远超全国14.9%的平均值。其中失能老年人总数约为14.33万人。

为了解全市失能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状况、生活照料和护理情况,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探索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本市进行了天津市失能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市老龄办副主任郭宁介绍说:按本次调查测算的是能老年人占老年人比例6.65%的计算,到2020年,我市将有失能老人17.9万人,2030年,我市将有是能老年人21.48万人。照顾者以家庭主要成员为主,且年龄偏高。

调查还发现,失能老年人经济收入普遍较低,生活质量不高,9成多的失能老年人不愿意入住养老机构,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也存在困难。郭宁介绍说:只有6.41%表示愿意住养老机构。老人收入低,决定了老人不可能支付太多费用入住养老机构,近一半老年人只能支付每月1000元的费用。还有近40%的老年能支付1000-2000元。以过半养老院收费标准为例,一位失能老人每月所需最低费用为2700。这与失能老人所能承担的费用差距较大。

结合目前本市失能老年人具体实际以及现行的政策体系,报告也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市民政局社福处处长赵伟介绍说:新增床位中照护的接收失能老人的床位不能少于60%。另一个,减轻机构负担,对他的服务人员,用工上的补贴也正在落实,确实有困哪的老人,目前政府有一些服务补贴,对三无的无保的完全是政府兜底的。总的思路是要确实把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把他这个政策要完善起来。

此外,结合报告调查结果,本市还将充分利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设施和队伍,为居家养老的失能老年人提供各项服务。市民政局社福处处长赵伟介绍说:包括在社区建立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下一步的重点日间照料的运营向半自理这样的老人照护为主转变。每个日间照料要设有为半自理的老人设有日间护理的床位。今年要全市所有的区县都要拿出2-3个日间照料作为运营机制的改革试点,现在全市一共是53个中心,已经列入今年改革的项目。另一方面也要下力量发展入户的这种,前两年开始的养老机构延伸服务,一直到家庭,这些都是奔着这个思路来推进的。下一步还要继续发展,而且在政策上还要倾斜。

2017失能失智调查报告(2)

上一篇:实习生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价值观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