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培训范文

时间:2023-07-25 11:03:08

老年医学培训

老年医学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老年医学;住院医师专科规范化培训;临床科研能力;培养方案

进入21世纪,全球老龄化的趋势日益严重,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也逐步加快,在老龄人口占比明显升高的同时,高龄老年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也显著增加,我国将面临严峻的老龄化挑战。基于上述情况,为了更好地发展老龄化事业,推动解决人口老龄化所面对的日益突出的社会和健康问题,国家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1-2]。老年人群有迫切的医疗服务需求,但目前我国尚缺乏一批高水平的老年医学专业医师队伍,特别是经过规培一阶段以后,对于志愿从事老年医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如何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是目前提高老年医学水平的一个问题。2015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分会启动了老年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老年专培)试点工作,同时遴选并确立了多家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基地,自此老年专培工作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1老年专培的现状

1.1老年专培的总体发展趋势

老年医学以“老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涵盖了全程和个体化的照护及管理的医疗模式,涉及了多学科、多体系的融合与交汇,要求从业者具有独特的知识结构和专科技能,包括慢病筛查、疾病的管理及康复、脏器功能的维护、躯体和认知功能的评估及干预等[3-4]。我国目前的老年科医师主要从不同的专科抽调,虽然其专科知识储备丰富但全科知识不足,擅长对疾病的诊治,但对老年人群长期护理缺乏经验。因此,开展培养老年综合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的专科培养尤为重要[5]。专科规范化培训的重点是在住培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从业者老年医学相关的基础技能、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将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包括老年综合征、老年综合评估(CGM)和多学科团队协助模式(MDT)运用到老年患者的临床诊疗及慢病管理之中,进一步优化老年管理模式,提高老年医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口碑,力争解决老年患者所面临的一系列迫切的问题[6]。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基地老年专培学员数量较少,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及社会需求。作为选修专业,规培住院医师很少有机会接触老年医学科,现有的老年医学科也大多是在干部保健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住院医师对老年医学科的认识程度也不高,这些客观条件制约了老年专培的发展。尽管如此,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指导下,中国医师协会(简称协会)与各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积极协调、统筹安排,自2017年老年医学专培制度试点实施以来,2021年在全国首次开展专培结业考核,首批结业的内科老年医学的专科医师顺利参加首次专培结业考核。

1.2老年专培医师科研能力培养难度相对较大

老年医学相较于其他内科的亚专科,进行科学研究的难度相对较大,这和老年患者的自身特点有明显关联[7]。(1)老年人增龄型的变化是老年病的临床特点,对老年人群进行科学研究更具复杂性和特殊性。很多老年人多病共存,合并多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而这些慢性疾病之间,其致病的高危因素、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及干预措施都存在相互重叠、相互干扰的地方,给老年医学科研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而某些亚专科以某种单纯疾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来研究它的发病机制、临床的干预措施,相对而言就容易申报课题、发表文章,也会更加激发住培医师的科研积极性。(2)如果要保证科学研究顺利进行,那么患者的依从性是非常重要的,而老年人因其自身特点,如老年患者往往因为自身功能的退化,不能按时按医嘱服药,导致医患配合度相对较差。同时由于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减退和躯体活动能力下降,也会导致其在整个临床研究过程中无法有效配合,从而拖延研究的进程,最终导致无法得到有效、准确的研究数据,这些都成为妨碍老年临床研究无法广泛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3)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正常病例对照。在临床科学研究中,选择病例对照组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之一,因此,在开展老年人群科学研究时,首先要选择相对健康的老年人群作为参考。根据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没有躯体疾病或是保留相对完整的生物、社会属性的健康老年人群相对缺乏,这种现实情况就加大了我们设立正常对照的难度,不利于老年医学的对比研究,给临床研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8-9]。这些老年专培医师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他们早期科研方法学习和之后的课题申请、标书撰写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也影响了其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2老年专培医师加强科研能力的必要性

在现代医学不断进步的大环境中,对于想成为合格或优秀临床从业者的临床医师,只依靠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但是,目前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缺乏对科研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细则及相应的量化措施,所以就导致专培医师临床科研素质依然不高,同时也存在培训医师的科研意识不强、缺乏合作精神、组织科研实施能力较差等问题。老年专培医师医疗任务繁重,平时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开展科研工作的精力和时间相对不足。此外,老年科的科研项目申报途径较窄、竞争压力大、科研经费不足、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机制,这些都制约了老年专培医师乃至整个老年医学从业者科研能力的提升。因此,加强老年专培医师科研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2.1培养高素质的老年医学梯队人才

老年专培医师是老年医学学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提高这支队伍的科研素质,有助于其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学科的发展,更关系到老年医学事业的进步。作为一名合格的专培医师,应具有救死扶伤的大无畏精神和过硬的临床基本功,但如果没有必要的科研及创新精神作为支撑,其临床教学势必枯燥乏味且没有生命力,临床工作的开展势必需要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作为基础,科学研究同时也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因此,加快培养和提升老年专培医师的科研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社会意义。

2.2促进老年专培医师临床诊疗能力的提高

老年专培所入选的医师,首先是热爱老年医学,有志于献身老年医学的发展;其次应该是完成了第一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合格证书的应届研究生或者已经参加工作的医师。如未参加一阶段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那应该至少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因此,参加专培医师应掌握一定的老年医学相关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临床思维和技能。基于老年疾病自身的特点,当老年专培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棘手的临床问题时,可以依靠其基础科研能力,通过充分利用学术资源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10-11]。同时,老年专培医师可以通过对疑难、危重病例的复习,以及对最新老年疾病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的学习,快速提高其临床思维和诊疗水平,并且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得到临床答案,从而进一步指导其临床技能的提升,更好地为老年患者服务。专培医师从过去住培期间单纯执行过渡到开始参与研究设计与研究管理,能够为今后开展临床研究、完成科室带教和研究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2.3促进老年专培带教教师临床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由于老年患者自身的特点,开展老年相关研究难度较大,制约了整个老年医学科研的发展。目前,老年医学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老年医学的整体发展模式仍在探索之中。作为老年专培的带教教师,必然是年富力强,具有高级职称的老年医学从业者中的佼佼者,是老年医学的中坚力量。如何更好地培养老年专培医师的科研能力,也是对老年专培带教医师的考验[12]。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不断地撰写相关的论文和课题的标书,才能完善和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和临床学术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和指导老年专培医师的科研和学术能力,使老年专培医师和带教教师在科学研究、临床能力以及学术水平上互相提高。

3提高老年专培医师科研能力的措施

3.1建立导师制,从医、教、研方面全面提升老年专培医师素质

在老年医学领域特别是基地医院,有许多资深的老年医学专家,他们不但具有丰富的内科学知识,同时也在老年医学领域深耕多年,对于老年医学的临床、科研及教学都具有很深的造诣,是老年医学发展的宝贵财富[13]。因此在目前老年医学人才匮乏的情况下,可以在一些大型基地医院建立老年医学培训基地,由基地医院高水平的老年医学专家担任导师,负责老年专培医师在医疗、教学特别是在科学研究方面进行指导,协助规划好老年专培医师的职业发展方向,培养更强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应从协会层面建立全国的老年医学导师库,加强师资能力建设,共享优质资源。培养各地老年医学的学科带头人,让老年专培医师参与到团队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之中,积累经验和见识,加速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3.2接受更为严格、全面的科研训练

从住培到专培,从过去住院医师期间单纯执行过渡到开始参与研究设计与研究管理,为今后开展临床研究、完成科室带教和研究任务打下了一定基础。临床和科研有机结合,以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导向,进行严谨的科研设计,开展各种形式的研究,并鼓励老年专培医师直接申报或者参与到科研课题的申报过程中,积累更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为之后的科研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3.2.1科研文章的撰写

老年专培医师大都经历过住院医师规培阶段,大多接受过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培训,掌握了一定的文章撰写方法,可以独立撰写医学综述、个案、论著等不同题材的医学文章[14]。在此基础之应要求他们在专培阶段进一步掌握SCI论文的撰写和投稿技巧。如果没有临床数据,可以先以医学综述或者临床个案作为突破口,通过查阅近3~5年的中文或者英文文章,就某一个感兴趣的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不断更新的老年医学技术运用、某一种老年疾病发病机制进行概括性描述,了解当前发展动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如果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典型的疑难危重或者罕见病例,则可以通过个案报道的形式展现出来,分析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提高自己的临床诊疗经验。英文水平相对较高的老年专培医师可以直接撰写英文文章,再请比较专业的人员帮助润色。如果是英文水平一般的医师可以先撰写中文文章,再翻译成英文,然后再去网上检索相应期刊的投稿须知,按期刊要求调整文章格式,提高投稿效率,同时要重视审稿专家的修改意见,按要求做到认真修改,诚恳回答每一个问题,提高文章的中标率。

3.2.2科研课题的申报及标书的撰写

课题的申报及标书的撰写对于老年专培医师来讲属于更深层次的能力培养,是对于之前整个科研过程的升华和总结,也是对自己未来科研方向的一次探索。在之前的住院医师培训阶段,大多数医师没有经历过正规的课题申报及标书撰写的具体辅导[15]。大多可能只是参与了其中的某一小部分的内容,对于整体过程的把控缺乏一个完整的方向。这就要求老年专培教师或者一对一的导师有针对性地详细讲授科研项目的申报途径、科研项目的具体类型、前期申请的准备工作、项目的具体评审标准、项目申请书撰写的具体要求。最直观有效的方法就是参考已经中标的标书进行模仿式的撰写,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既往的科研工作经历及一些撰写技巧,不断修改、润色,并请同行业的专家对研究方向、撰写内容、书写格式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意见和建议。申报的课题可以先从院级课题开始,逐步积累研究基础,然后向校级、司局级、省部级、部级课题递增。在专培阶段能够早期接受严格、正规的科研训练,势必会给将来的整个科研生涯奠定非常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整个老年医学学科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科研人才梯队的培养。我国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养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16]。在专培的发展过程中,基地培训质量的考核不容忽视,特别是涉及医师薪酬、人事制度等各方面的敏感问题需要统筹协调安排。除此之外,有稳定的、可靠的未来职业发展前景尤为重要。加强科研技能的训练、强化科研意识、培养科学的世界观是专培医师特别是老年专培医师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希望广大培训基地进一步重视科研能力培养,制定详细、规范的培养细则,加强落实和监督,摸索出一条适宜推广之路,推动整个专培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妮娜.我国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6):4-6.

[2]叶莎,金爱萍,高洁.老年医学教学中人文关怀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4):685-687.

[3]王倩,陈璐,黎尚荣.国内外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对比及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8):51-53.

[4]蒋婧瑾,赵晓红,赵新秀,等.老年医学本科教育的思考[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2(3):280-284.

[5]孟煜,方佳圆.我国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现状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9,40(9):1028-1031.

[6]权乾坤,李玺,冯建军,等.老年综合评估在老年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3):552-555.

[7]陈芬琴,黄婷,魏倩.融入精准医学和循证医学的教学模式在老年医学专培中的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7):11-13.

[8]杨茜岚,鲁翔,何慧薇,等.老年医学科应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思考[J].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18(3):191-193,226.

[9]王晓明.整合医学教学模式下老年医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2,43(3):257-259.

[10]陈玮,周燕玲,黄祖奕,等.抑郁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预后价值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2):79-83.

[11]林超,张金莲,刘焕兵.全科医师对老年共病病人管理的效果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8,32(8):701-703.

[12]崔瑶,刘谦,秦明照.老年共病现状及管理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3):2816-2819.

[13]邓琳子,施红,奚桓.内科老年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1,20(10):1179-1182.

[14]侯建林,周丹丹,刘东明.美国老年医学专科医生培养制度及启示[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8,38(11):1653-1656.

[15]胡巧洪,李潜,熊丹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超声专科医师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2,20(6):538-540.

[16]孙然,段周瑛,阚世锋.上海市5家康复医学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现状调查[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9):1134-1137.

老年医学培训范文第2篇

自1909年美国IgnatzLeoNascher医生提出老年医学(Geriatrics)的概念,一个世纪以来,美国老年医学专家的医疗和教育工作使老年医学得以不断完善,迄今已经形成了一门完整的学科。1942年成立全美老年医学会,1945年成立全美老年学会,1965年设立老年人医疗保险,1966年开始老年医学专科培训,1974丰在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创建老年研究所。20世纪0年代,设立老年医学研究基金开始资助本科医学院校的临床和科研人员探索改进医学生课程中的老年医学内容,职业卫生局资助建立老年医学教育中心如南德洲老年病教育中心(SouthTexasGeriatricEducationCenter,STGEC),退伍军人医疗系统成立老年医学科研、教育、临床中心(GeriatricResearch、EducationandClinicalCenters,GRECC)。

2美国新型老年医疗模式

美国除了传统的护理院(nursinghome)外,还有各种现代综合服务的老年医学诊疗、保健方法不断涌现。这些新型医疗模式旨在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便利老年患者和降低医疗消费。设置老年病房(acutecaref-0rⅡ1eelderly,ACE)。美国的老年病房一般设立在大型三级医院,由老年医学专科医生负责,专门收治老年患者,并会同其他专科医生对老年患者的会诊与治疗。该医疗模式能有效诊治老年患者疾病,及时发现和防治老年病综合征,缩短住院曰。开设老年髋部骨折专诊(hipfractureservice)。老年人体质虚弱,容易摔倒,且老年人骨质疏松,从而导致髋部骨折发生率高。老年髋部骨折专科诊疗流程简捷,由老年科医生负责患者的术前评估、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亚急性期诊疗与康复,可使老年患者尽快手术、减少并能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缩短病程和住院日,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治疗费用。实施亚急性和过渡性医疗(subacuteandtransi.tionalcare)。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缓解或控制后,老年患者往往不能很快恢复,但其住院过久可能会引起活动能力下降、院内感染等问题,造成其疾病的恶性循环。在亚急性和过渡性医疗模式下,老年医学团队负责老年患者的康复理疗、压疮治疗、抗生素治疗、肠内外营养、精神行为病症等诊疗服务,并负责安排老年患者的出院后连续诊疗、保健以及指导相关机构改善社会和家庭环境,为老年患者在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控制后提供合理而安全的连续性诊疗服务,有利于患者恢复。开展全面的老年人服务项目(programofall—in-clusivecarefor血eelderly,PACE)。老年人服务项目是一种为衰弱老人提供基础诊疗、预防、日问锻炼与娱乐活动、急性病诊治及慢病长期管理等全套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老年科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方式,对难以解决的病案邀请专科医生会诊。同时,为保证老年患者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其能够继续居住在社区,减少住院次数和入住护理院的几率,提高和维持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组织召开家庭会议,商议护理、诊疗方案。建立退休养老社区连续医疗(continuingcarereti.rementcommunities,CCRC)。美国将退休老人聚居,对其提供连续性医疗、保健及日常生活服务与支持。大部分老人加入CCRC时属低龄,比较健壮,生活能够自理,CCRC为其提供基础医疗保健和预防、及各种生活服务支持。随着老年人年岁增长及急、慢性病患病率升高,需求逐渐增多,老年医学团队根据每个老人的具体需求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和长期慢性病管理,除急性病需要住院外,老年患者在CCRC社区可享受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

3美国老年医学教育现况

美国于1988年在全美内科资格认证中加入老年医学专科资格认证考核,1995年设立老年医学教育和培训国家论坛,发表老年医学和健康保护白皮书,包括老年医学训练、分布、应用的建议和获政府健康体系资格认证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详细列举了医学生、住院医师、研究生、老年病专科医生训练、继续医学教育和资格认证的内容等。1998年美国老年病协会发表老年病专科研究生训练指南,明确了老年医学基本教育目标、核心教育内容及专业目标嘲。目前全美125所医学院校都设置了老年医学必修课程,旨在医学生中普及老年医学基础知识,不少医学院校还建立老年医学临床和研究中心。以及122个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基地。老年科医生需要经过系统性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考核,包括取得医学博士学位、3年住院医生培训后取得行医执照,以及1.3年老年医学专科培训并通过资格认证考核。

3.1老年医学课程相关内容

美国老年医学课程设置合理而全面,主要包括:①衰老的生物学:基因、生物化学、细胞、衰老进程的理论。②衰老的心理社会问题:正常行为、人口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和政策问题、医学伦理学和法律、社会资源和规划、对老年人的态度、生物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③老年病及老年相关临床问题:衰老过程中的器官组织解剖和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障碍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疾病和衰老相关障碍的流行病学和自然转归、评估和管理。常见问题有外科手术的评估、麻醉的选择、事故和跌倒、住院相关损害、医源性问题、营养问题、行为问题、社会问题。④老年人的评估和管理:面谈和功能记录、交流和相处技能、老年人体格检查、特殊临床试验、临床诊治的做出、病历的保存、预防医学、循证医学、临床药理学、康复、医护团队/科间合作、治疗的连续和机构间交接、人道主义关怀。⑤老年病教育、管理和研究:规划的制定和评估、基本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技能、研究设计和方法、研究技术、文献回顾和解读、规划的管理。

3.2老年医学研究生课程

研究生课程包括6类内容脚。第1类用于达到BHPr要求的老年病初级和高级咨询专业人员的质量准入标准。第2类培养教员,保证老年病服务领域具有合格和优秀的师资。第3类培养研究生成为老年医学教育的领导、骨干及学术专家。第4类培养研究生成为熟练的老年科医师,胜任老年人健康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第5类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包括综述、制定科研计划、科研实践及撰写科研论文等必需技能。第6类培养是为研究生获得成为医学管理者及从事临床计划、目标、评估等方案制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其课程设置覆盖了老年医学所必需的所有元素。临床训练包括初级医疗、综合老年病评估、院内院外患者的咨询、护理院的医疗、家庭医疗、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康复、衰老的心理精神问题、医学伦理、住院患者的救治、老年病的私人门诊以及牙科和精神病治疗。科研训练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室的实验、与导师和实验室成员讨论预实验问题、复习文献、确定实验内容、完成实验内容、撰写论文。管理训练包括健康管理和美国医学管理者协会课程、一些高级导师课程。

3.3老年病医师资质证明

老年医学是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AmericanBo.ardofMedicalSpecialties,ABMS)认证的2级专业组织。ABMS是美国医师资格监督的初级实体。主修ABMS认证的老年病训练课程的研究生必须完成内科学、家庭医学、或心理/神经病学住院医师的课程。经过1—2年的课程后,通过参加美国内科学和家庭医学或心理学和神经病学委员会组织的考试,可以获得老年医学资质证书。

4对我国老年医学医疗和教育的启示

4.1发挥现代老年医学的特点与作用

当今临床医学过度的专业化,不利于身患多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导致他们辗转于各个专科,得不到及时、正确、有效的治疗,增加了患者、家属和社会的负担。因此,老年科医生首先在掌握全科知识基础上应有侧重的发展技术专长。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以老年患者整体健康需要为中心,综合考虑患者生理功能和多种急、慢性病的相互影响,权衡各种诊疗措施的预期效果和不良反应,协调各专科的会诊意见,多学科协作。还要系统考虑患者心理、精神和行为等方面的病症,以及社会和家庭环境因素对患者健康和功能状态的影响。

4.2骑立连续性健康保障服务的理念

老年医学在教学中应将医学实践从疾病治疗延冲割健康管理,使学生深刻理解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时,注重传授健康管理知识、加强学生健康管理技能的训练。另外,在健康管理中提供连续性的健康保障服务至关重要。老年人常患有多种不可治愈的慢性病,对其医疗服务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即老年人在疾病慢性期、康复期可以在社区或家中接受继续治疗或功能康复训练,如病情反复再回到医院就诊。美国的PACE项目即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我国应注重老年人养老保健工作,也需要大力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老年健康管理及健康保障体制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基层健康促进事业。

4.3制定合理的老年医学教育计划

老年医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充分认可嘲。虽然,老年医学已纳入医学生的学习课程,但教育资源明显不足,没有系统完整的教学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南不够完善。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必须在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多方面力量,制定出一套可行、有效的培养老年医学人才的教育计划并大力实施。如在医学院校本科设置老年医学必修课程,老年医学研究要重点突出老年医学整体特色,在医学生每年度新生招录时设置针对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定向生;在青年医生中开展老年医学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加强系统规范的专科训练,完善老年医学资质认证制度等。另外,医学院校还应重视老年医学课程的设置,其课程的设置要符合老年医学发展的需要,开发具有特色的课程,如借鉴美国的老年医学课程相关内容。

4.4教育、临床、科研并重及协调发展

老年医学培训范文第3篇

老年健康管理是以预防和控制老年疾病发生与发展、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针对老年人群体及个体进行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及慢病防治,是实现中国健康老龄化的关键。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未富先老、慢病高发、医疗服务需求庞大。2015年我国老年人已达2.12亿,60%~70%老年人均患有2~5种慢性疾病,我国慢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86.6%,但我国老年医疗服务总体满足率很低,仅为15.9%,究其原因为我国老年医学学科地位弱化,缺乏先进健康管理理念是制约老年医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1提高老年医学学科地位势在必行

学科、专业目录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指导作用和规范功能,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的基本依据。但2014年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中把老年医学列在临床医学内科学(二级学科)下属的亚专科(三级学科),无形中弱化了老年医学的学科地位。首先,影响院校专业设置和老年医院建设及老年科室设置:目前我国尚无部级老年医学高校教育教材体系,缺乏系统的培养机制和标准;至今尚没有老年病医院和专科的基本构建模式,很多老年病房多属于干部保健科,无法与国际接轨和交流。其次,影响医师规范培训和人才培养: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疾病的特点,需要老年病科医生必须经过全科规范培训才能具备现代老年医学的专科知识与技术。但目前我国老年医学是内科学下属的三级学科,加上并未同步建立老年医学专科医师培训(3+2)体系与职称评定标准,导致大部分医学院校毕业生进入临床后,仍得不到老年医学正规培训,受职称晋升等体制影响,多数医生、护士对老年医学学科望而却步。所以,提升老年医学学科地位势在必行。

1.1符合老年医学特点

老年医学是研究人类衰老机制、人体老化规律、老年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规律以及与老年人身心健康有关的社会学等问题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医学学科,是老年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其研究范围包括老年基础医学、老年心理医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康复医学和老年预防医学,完全符合学科目录中关于一级学科的定义—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

1.2符合老年医学建设发展趋势

“健康老龄化”的理念内涵和实践使老年医学的发展从自然科学的范畴向社会科学拓展,老年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应运而生;学科间的交叉整合使“老年医学”大学科的框架日渐端倪。运用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手段进行衰老与长寿机制的研究;以循证医学模式提高老年常见病的临床诊治水平,促进临床保健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已成为老年医学学科提升和发展的迫切需求。

1.3符合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原则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统筹制定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政策和原则是适应社会需求,强化职业导向,创新培养模式,突出自身特色。提升老年学科地位,使老年医学学位有相对独立的教育模式,特定的职业指向性,做到职业性与学术性的高度统一,满足社会健康战略规划要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健康老龄化“十三五”发展规划》等,规划十分重视加强老年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将老年医学、护理、康复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培养;要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位。因此提升老年医学学科地位,才能破解中国老年医疗及健康管理的困境,需要做到以下3点:1)呼吁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尽快修改2014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中把老年医学列为三级学科的做法,尽快把老年医学恢复到“二级学科”的定位。明确老年病专科医院和老年病专科建设与管理基本要求,建立完善的老年医学全科医师及职业技术培训。开展继续教育和远程老年医学学历教育。依托院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医养结合和养老服务实训基地。2)建议高等医学院校和中等职业医疗卫生学校增设老年医学专业学位,并把老年学科列入国家重点专业学科建设规划,使其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优先发展和骨干引领地位。形成一支适应专业学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合理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基础医学,3~4年级讲授老年病课,将老年病学列为毕业生必考核课目。3)建立部级老年医学专科医疗机构建设模式,并以此为标准尽快规范各地老年病医院和老年病科建设,逐渐形成以老年医院或老年病科为中心,联合下游中长期照护,构成区域老年医疗服务网,才能将老年健康管理真正落地。

2老年健康管理理念亟待全面提高

2.1老年健康管理应具有“六全”理念

2.1.1全人管理

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仅“管病”,更要“管人管心”。一方面,既有基础疾病的管控,更要有心理精神的慰藉和满足,身心并护;另一方面,将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医学模式应用于老年医学,全面收集关于老年人躯体、精神和社会需求的信息,以制定个体化的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照护与长期随访措施,强调改善和维护器官功能,维持老人自我照顾能力,积极融入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维护和尊重老年人的权益和尊严。2.1.2全程管理转变既往碎片式的健康管理模式,建立集无病院前预防、有病院内救治、病后院外康复、日常居家照护、临终安宁疗护“五位一体”的连续、动态、覆盖健康管理全程的系统化医疗保健服务体系。2.1.3全域管理健康管理覆盖老年人的生活全域,包括个人-家庭-社区-环境,诸如居家环境的软硬件建设,无障碍化改造台阶、电梯、卫生间安全辅助设施改建等;提供老年人生活服务的家政、商业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和健康理念行为的规范。2.1.4全方位管理做到防治并举、康复照护并重。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时机、场合、手段,加强老年慢性病的知识宣教,提倡健康生活方式,积极防病;在科学防治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介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依托有关医疗培训机构,开展居家照护培训,促进医养结合。2.1.5全科管理结合老年“共病”(一体多病)的诊疗需求,改变单病诊疗、专科诊治为主体的医疗模式,进一步规范多学科团队的综合评估,“共病”的诊治流程及全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强化全科能力素质培养,以支撑日常健康管理中的整体评估、科学管控。2.1.6全民健康教育特别是针对我国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病开展健康宣教,突出危险因素、预警及监控指标、生活指导、病后康复等知识的普及,引导老年人群认识慢病、转变生活方式、科学防控和主动康复。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2.2创新管理模式传统医患“一对一”诊疗模式难以满足老年健康管理的多样化需求,多对一的学科团队保障、整合多方资源的“互联网+”平台应需而生。

2.2.1老年多学科团队为管理提供保障

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既包括健康老年人预防保健,也包括患病老年人的多学科诊疗;既包括居家照护、社区老年人的日常保健,也包括住院老年人的综合救治和临终关怀。以上需要转变模式,建立由老年患者、家属、医护人员、药师、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学家和社区服务人员等组成的“多对一”新型慢病防治团队。

2.2.2“互联网+”为健康管理提供平台支撑

依托“互联网+”医疗平台,通过互联网及远程医疗,将老年人、多学科医护团队、家属、陪护、卫生经济师及社区服务人员都纳入平台内,实时反馈、实时评估、实施决策、实时干预,实现医养体系的生态重构,才能让老年人在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享受到更加人性、便捷、适宜、合理、经济的医疗服务,真正实现居家-社区-医养机构的无缝衔接和深度融合。

2.2.3突出管理重点

1)慢病预防:WHO指出,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可预防80%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55%高血压和40%肿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肿瘤和糖尿病是我国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存在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其中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和运动及肥胖、心理障碍等危险因素是可干预的,也是慢病防治的主要切入点。针对多个危险因素开展综合性社区干预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慢病的最佳手段,具体包括: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制定常见慢性病的社区卫生服务防治指南等,积极构建以预防为中心、健康为主导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将生活方式治疗融入医生的职业行为和行动,将生活方式治疗纳入医疗服务项目与医保支付范围,通过经济杠杆制约倒逼百姓掌握自我健康管理。

2)综合评估:老年综合评估是目前欧、美、日等老龄化国家老年健康管理、疾病诊疗中的常规手段。综合评估需要多个学科医师参与,主要内容为筛查影响老人疾病预后和增加死亡率的老年综合征,包括:疾病状态、生活活动能力、步态与平衡功能、感觉器官功能(主要评估视力、听力)、认知功能、抑郁症、营养、尿失禁、社会功能、环境和心灵层面评估等。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对多器官功能的评估,筛查潜在的老年临床问题,并据此对老年患者进行分级管理、指导临床干预决策和进行转归预测分析。

3)早期康复:早期康复介入对老年患者,特别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后老年患者的病情恢复十分重要,其方法包括物理疗法、强制性运动疗法、中医疗法、理疗以及心理康复等。研究表明,早期综合康复介入有助于保持患者病后的良好心理状态,可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具有科学、全面的认识,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抑郁或焦虑,产生积极情绪配合治疗;鼓励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其进行各种肢体功能康复性训练及运动,有利于防止肩关节脱位、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有利于避免或减少感染性、失用性、血栓性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4)居家照护:老年人的居家照护不等于简单的居家+照护,而是一个提供专业照护的完整服务体系,由医师、护士、护理师、心理咨询师、康复师等各类专业人员组成。其服务内容包括健康照护与社会照护。健康照护是由专业人员提供或在其指导下,以康复保健为目的的照护服务;社会照护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辅助等服务。在实践中,二者并没有严格的区分,而是相互渗透,既关注并服务老年人的社会需求,还兼顾康复、护理、精神心理的需要。我国居家照护工作起步较晚,有关专业照护模式尚未形成,需要进一步规范、加强社区医务人员、志愿者、陪护员的培训与指导;同时要重视对高龄、丧偶、空巢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指导老年人正确的自我评价,通过组织老年群体活动,促进老年人间的交流,达到促进心理健康、心身并护的目的。

5)安宁疗护:安宁疗护是为疾病不可逆、失去医学上救治意义的临终患者提供减轻痛苦的舒缓医疗服务,其既不促进也不延迟患者死亡,而是强调患者躯体的舒适和心灵的慰籍。其在控制疼痛以及疾病症状外,对病患的心理及精神层面亦提供整体的照顾;不再进行增加痛苦的有创检查和治疗,使患者舒适、安宁、尊严地离世。安宁疗护回归到死亡本有的自然属性,其关乎患者的生命质量,即有优生的选择也有优死的权力。

关乎医学的价值取向,是社会需求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综上所述,重视老年健康管理、科学应对老龄化挑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任重而道远,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政府的顶层设计,提高老年医学学科地位,完善重大政策制度,确保及时、科学、综合的应对。未来的老年健康管理将是以老年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心理学、护理学为学科支撑,以智能化管理为依托,以综合性评估、个性化干预为手段,以一站式服务、一体化治疗为体现的系统医疗服务过程。因此,尽快提高我国老年医学学科地位和健康管理理念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老年医学培训范文第4篇

对31个欧洲国家的调查显示:7个国家(芬兰、冰岛、挪威、瑞典、比利时、法国和匈牙利)的所有医学院校建立了老年医学系。而16个国家(波兰83%,意大利71%,斯洛伐克67%,瑞士60%,土耳其55%,立陶宛50%,荷兰50%,塞尔维亚50%,捷克43%,英国39%,西班牙36%,丹麦33%,保加利亚33%,乌克兰21%,爱尔兰20%和德国16%)的部分医学院校建立了老年医学系;其余的8个国家没有老年医学系(奥地利,希腊,爱沙尼亚,马其顿,摩尔达维亚,斯洛文尼亚,卢森堡和马尔他)。老年医学被认可是独立专业的国家有16个(芬兰、瑞典、比利时、法国、匈牙利、意大利、立陶宛、荷兰、捷克、英国、西班牙、丹麦、保加利亚、德国、马其顿和马尔他),且这16个国家中的13个国家同时认可老年医学护理专业;老年医学被认可是全科医学或内科学亚专业的国家有9个(冰岛、爱尔兰、挪威、波兰、瑞士、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土耳其和乌克兰)。而其余的6个国家(奥地利、希腊、爱沙尼亚、摩尔达维亚、斯洛文尼亚和卢森堡)不认可老年医学专业或亚专业[4]。

2本科生的老年医学教学

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在12~13年的初等教育后,组织了6年制本科生的医学教育。通常是,医学生先学习3年的临床前课程,重点学习基础医学,接下来学习3年的临床课程,重点学习临床医学。在调查的31个欧洲国家中的25个国家(81.1%)在非老年医学系或专业的医学本科生中开展了老年医学教学。其中,9个国家(芬兰、挪威、瑞典、立陶宛、法国、冰岛、意大利、西班牙和斯洛伐克)开展的医学本科生老年医学教学是必修课;16个国家(奥地利,比利时,丹麦,德国,匈牙利,荷兰,爱尔兰,卢森堡,马耳他,波兰,瑞士,捷克,英国,塞尔维亚,土耳其和乌克兰)开展的医学本科生的老年医学教学是选修课。而剩下的6个国家(保加利亚,希腊,爱沙尼亚,马其顿,摩尔达维亚和斯洛文尼亚)没有开展医学本科生老年医学教学。另外,仅7个国家在其所有医学院校中开展了医学本科生老年医学教学。绝大多数国家的医学院校自己独立设置医学本科生的老年医学教学课程,仅2个国家的医学本科生老年医学教学课程是按照欧盟建议的核心课程来设置的。且医学本科生老年医学教学的平均课时数相差很大,挪威教学课时数最多(100个课时),而爱尔兰,卢森堡和土耳其教学课时数最少(不到10课时)。通常在医学本科生第4至第6临床学年时进行老年医学教学。近50%的教师用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方法。16个国家组织了医学本科生老年医学临床轮转实习,且其中11个国家的医学本科生老年医学临床轮转实习是必修课[4]。

3研究生的老年医学教学

在调查的31个欧洲国家中的16个国家(芬兰、瑞典、挪威、法国、比利时、匈牙利、荷兰、爱尔兰、意大利、马耳他、波兰、西班牙、捷克、英国、立陶宛和斯洛伐克)的研究生老年医学教学只由老年科医师组织领导;而另外的6个国家(德国、冰岛、瑞士、土耳其、乌克兰和塞尔维亚)的研究生老年医学教学由老年科与内科医师共同组织领导。其余的9个国家(奥地利、保加利亚、丹麦、希腊、卢森堡、爱沙尼亚、马其顿、摩尔达维亚和斯洛文尼亚)没有开展研究生老年医学教学。16个开展研究生老年医学教学的国家规定了老年医学的课程。13个国家规定在教学结束时必须通过考试。考试通过后,9个国家的研究生可获得老年医学专业执业资格证。8个国家规定老年医学专业执业资格证到期后,要想继续持有老年医学专业执业资格证,还必须重新通过必修课考试[4]。

4老年医学的继续教育

在调查的31个欧洲国家中的18个国家(芬兰、德国、奥地利、法国、比利时、匈牙利、荷兰、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马耳他、波兰、瑞士、捷克、英国、立陶宛、斯洛伐克和乌克兰)可提供终身的老年医学继续教育和培训;其中10个国家规定要强制定期检查验收老年医学继续教育证。而剩下的13个国家(瑞典、挪威、保加利亚、丹麦、西班牙、冰岛、希腊、土耳其、爱沙尼亚、马其顿、摩尔达维亚、塞尔维亚和斯洛文尼亚)没有开展老年医学的继续教育[4]。

5老年医学教学基地的建设

欧洲建立了较多的老年人专科医院或护理院,在综合型医院中常常设置有老年病科,这为老年医学的理论和临床教学及学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条件[4]。

6欧洲老年医学教学和学科发展现状对我国老年医学教学和学科发展的启示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均没有建立老年医学系。2010年,在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222所医学院校中,只有59所(27%)医学院校建立了老年医学专业或亚专业[5]。因此,在我国设置有老年医学专业或亚专业的医学院校仍然占少数。由于专业师资不足,临床教学实习基地缺乏,在非老年医学专业中开展医学本科生老年医学教学及临床实习的医学院校寥寥无几。即使少数医学院校开展了医学本科生老年医学教学,但多半只是开展了理论选修课,且课时数很少,没有老年医学临床实习课。另外,我国老年医学本科生没有统编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尽管现在我国少数设置有老年医学专业的医学院校已经可以招收老年医学科学学位型和专业学位型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但研究生在校期间根本没有系统学习老年医学理论。且老年医学研究生同样没有统编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老年医学科学学位型的许多研究生的研究课题根本没有涉足衰老机制的研究,且其老年医学临床实习时间很不足。而老年医学专业学位型的研究生接触临床时间相对较多,临床工作能力有较大提高,但因其科研培养时间有限,科研能力相对很差。另外,我国在非老年医学专业的医学研究生中根本没有开展老年医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在我国老年医学专业的教师,毕业后的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生中系统开展老年医学专业的继续教育还相当不足。在非老年医学专业的教师,毕业后的本科生,研究生和进修生中基本上没有开展老年医学专业的继续教育。我国根本没有设置老年医学专业执业资格证和许可证。我国老年人专科医院或护理院还非常缺乏,即使在三级综合型大医院中设置有老年病科的医院还为数不多。“生物-心理-社会-衰老”可能是本世纪新的生物医学模式。然而,如上述,我国的老年医学教学和学科发展较欧洲还很落后。我国丞待发展壮大老年医学专业,扩大办学规模,充实师资力量。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可考虑建立老年医学系,甚至考虑建立和发展老年医学亚专业如老年心血管病科(学)。加强老年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既要提高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又要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另外,特别要加强非老年医学专业的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老年医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带教。充分利用互联网,特别是实时远程教学系统,加强老年医学的继续教育。尽快编写出版全国统一的权威的老年医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制定统一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尽快设置老年医学专业执业资格证和许可证,加快我国医院老年病科和老年专科医院的发展和建设,为我国老年医学教学和学科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为应对衰老人口对老年医学需求的急剧增加带来的挑战做好坚实的准备。(本文来自于《内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杂志。《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杂志简介详见.)

老年医学培训范文第5篇

由这一研究,提出了“医老”问题,即老龄群体疾病的预防、医疗、护理及康复一体化的设计与服务。虽然老年人是最需要医疗健康机构的人群之一,但是专业化、专门化的老年医学机构在中国的城市中还鲜见身影。

按照居家养老的原则,与强调养老院数量相比,老年医学机构为代表的配套体系建设显然更具有现实性。

“健康老龄化发展的战略研究”总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在接受《望东方周刊》专访时强调,老年医学问题既涉及老年人自身、家庭,也会影响整个社会和国家。

她还提醒,除了政府投入,企业也可以在老年医学产业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老年患病人群将消耗改革红利

《望东方周刊》:你们为什么要开展“医老”的研究?

闻玉梅:我们国家的老龄化不可避免。长三角特别是上海进入老龄化最快,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上海27%以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社会未富先老。

为应对老龄化,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如社会保障、补贴、投建老年护理院等方面,这些投入主要集中在养老。

我们认为,仅仅养老是不够的,还要重视“医老”。根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报告,我国老年人将近一半处在患病、带病的状态,近三分之一老人长期活动受限,14.1%的城市老年人生活起居需要照顾。这些耗费了社会、家庭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我个人的观点是,“医老”是基础,“医老”搞好了,养老问题将有所缓解。一些发达国家也有老龄化问题,但他们有较好的医疗保障体系。而我国医保制度还不成熟,提倡“医老”,就显得十分必要,这将大大减轻国家、社会、家庭的负担。

《望东方周刊》:老年医学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闻玉梅:老年群体多患慢性病,病程长、难以治愈,这占用了大多数的医疗资源。仅以2002年的数据,我国约10%的65岁以上老人耗费了近30%的医疗总费用。

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72.4%,明显高出其他年龄段人群的高血压患病水平;老年痴呆患者的增长速度也是发达国家的3倍,到2006年约有500万患者,每年新发病例30万。2010年全球用于痴呆的费用高达6010亿美元,占到全球GDP的1%。

所以,如不及早、全面地推进老年医学,进行有效的预防、诊治与转化型科研,大量患病老年人群的治疗费用将显著消耗我国改革的红利。这不仅是导致我国经济负增长的要素,还会给患者及家庭带来经济、精神的严重负担,最终不可避免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老年科迟早要单列出来

《望东方周刊》:老年医疗与其他传统医疗有什么不同?

闻玉梅:老年人常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而且比较虚弱,住院时特别容易感染医院的细菌和病毒。

我一个学医的好朋友,比我年纪还大,摔了一跤,家里要送他去医院检查。他扳住门死活也不愿意,后来勉强被送去了。几天后在医院细菌感染,医院内细菌多,且多数是耐药菌,老人抵抗力又低,没过几天肺部感染。感染后使用抗生素,因老人肾功能较差,导致肾功能衰竭,不久去世了。本来只是骨折,住院后急转而下,现在人也没了,钱也用了,家属还十分内疚。

其实医院细菌监测、消毒,对老年病房更严格一些,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所以发展老年医学必须强调老年医学学科的发展。我常常这样比喻,以前儿科和内科在一起,后来发现儿科的生理、疾病的病理、儿童的代谢、采用的药物剂量和种类、治疗方法等等都与成人不同,所以把儿科分了出来。

要前瞻性地看老年科的设置与发展,这么多老年人不容忽视。现在没有重视起来,若干年后老年科迟早要单列出来的。

《望东方周刊》:我国的老年医疗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闻玉梅:我国的老年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一个完整的老年医学科。多数医院老年医学科基本上局限于干部保健,看病的人也比较少,无法实现群体性的预防及治疗功能。

我们希望更多的老年群体都能得到合理的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医老”应该前移到预防,下移到基层。现在的社区卫生院、家庭医生,都应当进行老年医学的培训。所以在现有医疗体系下,要有老年医学的发展。

“医老”、养老应该有国家层面的统一领导或协调机构,钱、人、物应有综合管理。“养老”和“医老”的管理现在多元化,民政部门、人保部门、卫生部门、发改委等等都在管。培养护理人员、建床位,钱花了很多,却往往因各个部门之间缺少协调机制,出现了多头管理,有的越位,有的缺位。现在艾滋病还有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养老、“医老”完全有必要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提高效率,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护士都不愿意做老年医学

《望东方周刊》:据你们调研,上海服务老年医疗的医院和科室有多少?老年科的医护人员多吗?

闻玉梅:上海的老年医疗机构资源少,需求太多,难以满足。到2012年底,上海有5家老年专科医院,当年住院的有16643人次,床位周转非常慢,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上海市43家三级医院,有22家设立了老年科。

现在很少人愿意在老年医学科工作,它没有独立的培养、晋升体系,大家都愿意去心脏科、肾脏科、血液科等等这些开刀的科室。

按现有的职称评价体系,老年医学科的医生因为看来工作比较普通,成果不突出,在现有的竞争体制中难以晋升。实际上,老年科观察老年人的疾病特点,更需要广博的医学基础知识、细致的观察与关心。也需要科研,国外像抗衰老、老年免疫,都是高层次的科研。

包括护士,手术室的护士钱最多,老年医学的护士谁也不愿意做。我们调查过,摔跤、走失,这些责任重大,是医护人员最怕的。

老龄化在中外都是普遍的问题,中国尤其严重,国家要让老年医疗的护士们看到今后的发展。老年护理工作十分辛苦,上海的护工都是江西、山东、安徽等地方招来的,招聘非常难。对于护工应当也有培训、也有资质。社会急需这样的人才,做得好的,解决户籍问题,哪怕逐步放宽,让他们看到有前途,得到尊重。

国家应该看到这些,需要出台政策,使老年医学成为独立学科。有与老年医学相适应的考核晋升体系,包括老年医学的临床、护理、预防、检验以及不同层次的科研。

《望东方周刊》:高校设置老年医学学科的多吗?老年医学科研能力如何?

闻玉梅:目前设置老年医学学科的高校很少,刚刚起步,很少受到重视。老年医学教育也相对滞后,我们自己有个博士点,但还没有真正根据需求建立起来。

老年医学的基础、临床研究,无论医院或社区,通常均以研究某一种、某一类疾病为目标,忽略了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本质。同时还存在抽样不适、样本量偏小、不同单位间重复进行等多种问题。

我国缺乏有价值的研究论文,至今尚未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老年医学的重要论文。因此需要有关方面列为重大项目,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改变目前“小打小闹”的分散型研究。

《望东方周刊》:我国老年医学科要有所作为,必须靠科学研究,老年科研该怎么做?

闻玉梅:老年医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需要针对老年群体疾病在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方面设立不同层次的科研计划,既要有研究基因、分子等的高水平科研项目,也要有一般群体性的调查项目,并给予资金支持。

我们这次调研发现:20岁至40岁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比例较高,高血压的排名还比较靠后;40岁至60岁人群里,高血压跑到了第二位;60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排到第一位了。这些是怎么回事?该如何预防高血压?等等,都需要用科研去论证,进而向公众大力地宣传。这些科研可能无法发表于高端的医学杂志上,却是极有价值的。

“学区房”向“医区房”转化的新动向

《望东方周刊》:企业的力量可以推动老年医学的发展吗?

闻玉梅:企业都想赚大钱,对进入新兴行业比较谨慎,所以现在对健康老龄化产业的投入较少,还有一些是没有资质,却在忽悠老百姓的。但不可忽视的是,未来这会是一个经济增长点,企业可以将其列入战略考虑。

目前少数房产开发商已将老年公寓与老年保健相结合,在建造老年公寓时免费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造房屋,支持他们与三级医院结盟,出现了“学区房”向“医区房”转化的新动向。

健康老龄化要发展相应的企业。保健品多,钱也花了不少,却鱼龙混杂。要有个评估,制定准入标准与资质认定,定期考核,给以税收减免的政策,这样愿意做的企业可以形成品牌效应。

老年人的药也没人做,现在好多药瓶上都写着“老年人慎用”。老年人肾脏功能较差,用药与年轻人不同。华东医院院长对我说,他们把一片药掰成8片给老年人用。

老年人的疫苗,效果到底怎样?进口的是不是我国老年人需要的?都需要研究。

这些都是些实在的问题,也是可以拉动内需的新兴产业。做好了,对养老医老是省钱的,企业是赚钱的,老百姓钱也花到刀刃上,不被蒙蔽。

对于“健康老龄化发展的战略研究”,目前我们的中期报告已经完成,总体报告预计于2014年10月完成。由于我们精力、时间和财力有限,所以调研只是长三角的城市,对社区医院、养老机构、老年人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虽然有局限性,但研究方法今后可供其他地区参考。

老年医学培训范文第6篇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行业间合作紧密。“2011计划”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旨在提高高校综合实力,加强高校内涵建设,培育出一批在国家尖端领域,区域经济发展有杰出贡献的攻关人才,增强综合国力。更是高校改革契机,突破以往传统人才培养思路,成都医学院抓住这一改革创新契机,于2013年挂牌老年医学与照护人才培训中心,在全国首开“老年照护”专业,开始培养照护人才。凭借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充分利用协同高校教育资源,协同企业实践平台与市场需求,实现了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学科水平来培养人才到由市场调节的过渡,落实校企多元联合培养模式。现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健康与养老形势严峻,老年医学人才紧缺,结合这一国情与老年健康特性,以老年医学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老年照护人才培养层面开设老年心理学、老年护理学等课程,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另外协同中心还启动了天回校区部级养老示范基地的建设,首创医养结合模式,老年照护人才培养与老年医学科学研究有机结合。

2协同创新中心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成都医学院抓住此次“2011计划”机遇,通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开展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可以说是学校人才培养又一里程碑。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老年照护人才培养计划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结合多方力量共同完成。在政策层面,2011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第三大工程,由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对于需要政策的创新中心,政府给予政策上的倾斜,这无疑是在为创新中心建设添瓦加砾,保证护理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在社会层面,中心举社会之力联合攻关,积极接纳社会企业捐资,保证资金有效运转,增加老年照护人才培养投入,提高培养质量;在专业层面,协同创新中心下设的附属养老机构、老年病医院以及附属医院等单位,能够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提升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也为学生开拓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减少后顾之忧。

3协同创新中心提高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011计划”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通过协同中心平台建设与体制创新,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以老年健康为主要方向的科学研究,成都医学院与协同单位联合组建了四川特色养老与老年健康社会支持系统研究团队和老年病研究协同攻关研究团队。这两个团队以研究解决老年健康问题与老年共患病为出发点。除老年医学与养老领域专家参与研究外,学生凭借大学生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参与到科研项目中,通过老年医疗•康复示范中心、成都医学院附属“夕阳红”医院等学习实践基地,老年照护方向的学生很自然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研究老年问题。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思维,增强综合素质。培育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远远满足不了养老与老年健康的实际需求,老年医学发展跟不上老龄化进程加快速度。尤其是老年照护人才的短缺以及现有老年照护人才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老年事业的发展。有调查发现,现目前从事老年照护的临床人员中绝大部分是迫于生活的需要或是个人爱好,并未通过正规培训学习。只能为老人提供简单的日常生活服务,无法提供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与照护。学校借助“四川协同创新中心”之力开先河,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设护理学(老年照护方向)专业,力争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经验,整合协同高效与协同企业联合培养,探索解决老年护理人才培养难题,将老年照护人才培养正规化、专业化,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为老年养老与健康事业做贡献。

4结语

2011计划是高校教育改革,提升高校科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和桥梁。谁把握了此次机遇,谁就掌握了制胜权。成都医学院把握此次提升机遇,牵头成立了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开展老年医学联合攻关项目研究,开设老年照护专业培养照护人才,不断革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老年医学研究,在探索中前进,解决老年难题。

老年医学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医学;医疗模式

0 引言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8.9%,多达1.19亿,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预测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超过少儿人口数,而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高达4.5亿人。老龄化对社会和经济、人民生活方式、健康和疾病、卫生服务提供均产生了很大影响,给国家和地区的卫生、福利、社会服务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家庭社会压力的增大,若处理不当,社会不稳定因素、矛盾等激化,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因此,解决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与中国医疗服务现状的矛盾成了当务之急。本文结合世界先进国家的经验、我国专家前辈经验和自身临床实习的实践及体会浅谈中国老年医学的现状及改善的相关建议。

1 中国老年医学的现状

1.1 我国老年医学研究取得的成就

为了让自己的国民安度晚年,我国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改善老年医学及其医疗服务。自20世纪50年代起,北京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提出振兴我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事业开始,有关老年医学的委员会及杂志陆续成立或创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等都将老年医学项目列入其中,更多的学者投入到长寿和衰老的研究中,老年医学的医疗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老年疾病的诊治规范不断完善,积极地推动了我国老年医学的发展[1]。近几年,新的医疗政策、医疗保险和医疗相关法律不断改进和完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治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城镇、城乡、农村等医疗保险的推广,普遍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缓解了社会矛盾。媒体和广播等都出台了一系列饮食、健康和预防疾病的节目,让全民参与,注重生活方式,关注自身健康,减轻和缓解社会经济、医疗卫生和服务系统的压力,逐步建立良性循环。

1.2 我国老年医学的不足之处

尽管我国一直致力于完善老年医学,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2-3]:

1.2.1 医疗资源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中绝大部分老年医学科来自干部病房,主要承担干部的保健诊疗任务,面向全体老年人的医疗机构数量严重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严重不均衡,资源利用不充分。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老年病科,前身是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保健科,自1998年起,才面向全体老年人。另外,国内养老机构很是多,但只具备养老功能,而不能提供医疗服务。我在华西医院老年科实习的时候发现,很多老年人机体退行性病变,有很多慢性的基础疾病,这是每个老年人都会遇到的,不加干预可能恶化,干预则需要有专业医学知识的监控其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维持目前衰退的机体的稳定,因为老年人病情多复杂,多变化。这部分病人是无需住院的,一方面本身医院的环境,各种耐药菌对他们的健康状况是潜在的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医疗空间和资源的限制很多危重病人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增加了医疗服务系统和患者求医治病的压力,还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随着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必将导致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更加迫切,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1.2.2 医疗理念-个体化医疗保健服务

符合中国特色的老年医学医疗模式尚未确立,一般医院的老年科仍沿袭着单病诊疗的传统医疗模式,仅关注的疾病本身,而忽略了老年人心理、生理出现或潜在的其他问题,未能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而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习期间,发现老师们经常会耐心的给患者们讲解他们的病情,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及时发现和纠正他们的负面情绪。但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会如此,如一些基层医院。在和老年患者的交谈中发现,老年人的医从性很好,配合度很高,但他们往往很焦虑、很担心、很恐慌,这些负面情绪很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如老年人多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很多时候这类患者情绪的变化是致命的。

1.2.3 规范化和重视度

我国尚未建立老年医学专科医师的资格认证和专科职称考评标准,不利于规范现代老年医学的内容和提高老年医学执业人员的水平,也不利于吸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投身到老年医学事业中。其次,老年医学的交流平台匮乏,缺少全国、两岸及世界性的老年医学交流大会,政府相关部门对老年医学的投入力量不够,社会对老年人健康的关注度及重视度不够[1]。

2 美国老年医学的新理念与医疗模式

美国老年医学打破了传统以单个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单病诊疗的传统亚专科片段医疗服务模式,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保健服务,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多学科协作,以及功能评估与康复。目前的医疗模式有[3]:1)老年病房。由老年科专科医生组成的团队专门收治老年病人,更有效地诊治疾病并及时发现和防治老年病综合征。2)老年髋部骨折专诊。老年人骨质疏松且容易摔倒,髋部骨折发生率高,该医疗模式下医生负责老年患者的术前评估、围术期处理和术后亚急性期诊疗和康复,让患者更早恢复健康。3)全面的老年人服务项目(PACE)。为老年人提供基础诊疗、预防、日间锻炼、娱乐活动、急性病诊治及慢性病长期管理等的全套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让老年人保持自主性和独立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 如何发展我国现代老年医学

综合考虑我国的医疗现状和美国老年医学的理念与医疗模式,结合自身的实习,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善我国老年医学[1-3]:

3.1 医学理念

个体化医疗保健服务,以人为本,注重患者个人病情特点的同时,强调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多学科协作,患者心理健康、功能评估与康复。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3.2 医疗模式

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模式。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三方联合,提供给更多的老年人更优质的诊疗保健服务。

3.3 诊治规范

尽快制定老年病诊治规范,如《老年周围动脉硬化疾病诊治》、《老年心房纤颤诊治》等。

3.4 老年医学研究和教育

老年医学研究应涵盖基础、临床及预防研究。它们紧密相关,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发展老年医学和服务大众。同时,编写适合国情、适合相应层次的老年医学教材,吸进更多优秀的专科人才从教,于各地建立培训基地以提高医疗人员水平来满足社会需求。

4 小结

面对全社会的老龄化,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的有生力量将以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为前提,老年人生活质量也将成为潜在的社会部稳定因素。因此,我们亟需打破现状,通过完善教育方式、加强老年医学研究、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模式等各种方法发展现代老年医学,改善医疗现状,有效地预防并诊治老年患者,提高改善其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经济和卫生服务系统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李小鹰,王建业,于普林.中国老年医学面临的严峻挑战与应对策略[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13,32(01):01-02.

[2]刘晓红,沈悌,Leng S X.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老年医学发展经验[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04):271-273.

老年医学培训范文第8篇

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

21世纪是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也于2000年较早地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的老年人口占全球老年人口总数的1/5,因此中国人口的老龄化不仅仅涉及本国,还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将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20年的快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第二阶段为随后30年的加速老龄化阶段。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步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0%以上;第三阶段为本世纪的下半叶,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老年人口将维持在4亿,80岁及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时期。

北京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其一是北京较全国更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北京市老年人口在1990年就已达109万,占北京市总人口的10.1%,与全国水平相比提早10年步入老龄化城市的行列;其二是北京老龄化程度更高,速度更快。2005年北京市抽样调查老龄人口为16.97%,达到261万以上,这足以说明北京市的老龄化社会问题更加严重,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给予认真对待。

老年医学发展滞后,老年医疗资源亟待整合

1.对老年医学的认识存在极大偏差,以为每所医院都收治老年病人,没有建立老年病医院的必要。老年医学发展史不到100年,是医学里最年轻的学科。1909年美国医生Nascher首先提出老年病概念(Geriatrics),1930年英国开始了老年病评估,1977年英国医生Bernard Isaacs率先创立了卒中单元,并且于1981年提出了老年病综合症的概念:跌倒、不能活动、智能障碍和失禁。老年病学研究的是关于老人的健康促进、预防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维持不治之症和残疾患者的最大自主独立性,使其能够回归社会和家庭;全面关怀和支持临终病人。老年医学既关心病又关心人,在慢病不能治愈的情况下如何保护和恢复功能,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病学与普通医学的区别。在英国等发达国家,老年病专业已经发展成为第三大医学专科。由于老年人年老体衰、多病共存、功能低下、智能障碍、肢体残疾以及固有的社会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导致了老年医学的复杂性,老年医疗的服务模式更强调的是社会心理干预、功能康复、舒缓治疗和生命关怀。老年病医院的服务是以病人为中心、全面的无障碍设施、多学科团队的评估和治疗、精神心理、社会行为和环境因素综合干预,真正体现的是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转变。

2.老年医学培训发展缓慢。相比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系统的老年病培训体系,有不同程度的本科、研究生老年病课程学历教育和内科医生的两年老年病专业继续教育培训,且培训涉及到老年学、医学、社会行为学、伦理学和环境学等内容,而我国在这些方面才刚刚起步。首都医科大学正在筹建老年病系,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已有了老年病课程,但在内容上停留在单种疾病上。从公开发表相关的文章上看,无论是医学院校还是临床科室,对老人的研究侧重点都放在疾病上,对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环境学与老人疾病的关系缺乏统一考虑,不重视老年医疗照料的连续性,这是目前老年病研究和培训与国外的差距。

3.老年医疗资源缺乏管理和行业标准,无序发展。许多综合医院认识到老年病人的特殊性,纷纷成立了综合科或老年病房,各种体制的老年病医院、护理院和临终关怀院纷纷出现,目前北京老年病床位达到3300多张。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行业标准,没有形成标准的老年急救病房、长期护理病房、康复病房和临终关怀病房。没有建立家庭医疗、社区服务、老年病科、老年病医院及老年护理院的老年医疗服务和转诊标准。

4.没有建立老年医疗服务机构之间有效的衔接。所有涉及老年患者的医疗服务都重治疗而缺乏整体照料,无医生、康复师、药师、营养师、心理师和护士组成的团队进行多学科管理,缺乏适合老人的就医和转诊流程。老人看病任意选择医院,盲目求医,社区卫生中心和医院严重脱节,家庭照料、社区中心、社区综合医院和老年病专科医院之间没有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为谋求生存各自为战,其结果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老年医学培训范文第9篇

【关键词】循证医学;老年医学;教学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0%。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快、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1]。老年医学是研究人类寿命、衰老,探寻延缓衰老与关注老年性疾病的防治与老年人群卫生保健,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综合性学科[2]。随着时展,老年医学教学不仅需要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出色的教学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循证医学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首先由加拿大DavidSackett教授等提出的,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明智、准确、慎重的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结合临床医生专业技能与经验,充分考虑患者意愿与价值,正确应用研究结果指导临床,提供疾病的诊疗和预防方案[3]。

1循证医学与老年医学发展密切相关

循证医学是有别于传统临床医学的以临床医生对患者的个人诊疗意见为主的模式,循证医学强调的是新的临床诊疗决策模式,其更加注重对一个临床问题的最佳研究证据总结,可以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双盲\单盲试验、交叉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等,结合临床试验结果,审慎的制定临床决策。传统医学是经验教学,对疾病理论知识掌握理解来诊治病患,通过教师课堂授课,学生课堂学习与考试,经典教材阅读与掌握,来学习临床医学。而循证医学更加强调医疗决策的主体应该建立在大量的临床数据、科学的研究证据之上,可以是横断面调查研究数据,可以是随机对照试验数据,也可以是回顾性研究等等的数据,总之是有据可查,有据可循,以科学的视角评价临床数据从而得出的临床决策结论[4]。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来临,大数据、远程医疗、云计算等等都为循证医学储备大量的数据基础,为科学的阐明问题提供可能。老年医学是研究人类寿命、衰老,探寻延缓衰老与关注老年性疾病的防治与老年人群卫生保健,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综合性学科。老年医学强调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患者为中心的全人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维持和恢复老年患者的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老年医学的发展得益于循证医学的大力发展。为老年医学的发展、提高、推广提供科学保障[5-6]。

2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中的方式

2.1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的建立

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首先是要在教学环节中的教师群体中得到重视与推广。通过循证医学科研培训、专业知识学习、授课经验交流,让广大授课教师具有雄厚的循证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的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思维授课,传道授业解惑。为提高学生学习老年医学教学效果提供可能。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与专业水平及授课技巧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建立至关重要。教师的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的建立已经有研究及文献报道,建议从确定临床实践问题,检索文献,评价文献,应用最佳证据,检验临床决策五步执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为探索提高教师循证医学教学思维提供了有益的思路[7]。

2.2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

对学生循证医学学习方式进行培养建立是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成败,教学的好坏,以后的发展方向,都直接或间接与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相关。教学相长,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可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可考虑先采用试点工作,或讨论式授课,让学生先储备掌握必备的循证医学基本概念,了解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基本步骤[8],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深化培养科研兴趣,建立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力,发现临床问题,解决问题入手,加强循证医学思维训练,提高自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寻找研究热点,学术前沿,能更好的、更快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快的进入临床工作,更好的把握临床思维,是与临床工作相辅相成的进展[9]。

2.3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在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建立

循证医学的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的教育教学中,还需要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育管理体系的建立,教育管理体系是教学环节中的承载者,有着为教学活动助力的作用,需要教学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共同协同努力将整个教育体系规范完善,若想将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中,这一环节必不可少,需要大家为之努力,规范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的具体工作流程与规范,如授课教师需懂得文献检索,循证医学基本理论,并将其与教学重点结合,启发、引导学生,具体工作的时间、地点、教学效果评估方法等。学生的循证医学学习方式建立,需要明确考核方式、方法,评价结果的用途等。这些有助于更好的将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体系中。

3小结

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适合老年医学的教学特点,符合当前医疗技术发展的现状,能够更有力的培养医学生学习老年医学,掌握老年医学学科前沿,为培养优秀的老年医学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可通过教师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的建立、学生循证医学学习方式的建立、循证医学教学思维在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建立3个方面努力,将循证医学教学思维真正应用于老年医学教学中,为培养思维敏捷、与时俱进的优秀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WorldHealthOrganization.Goodhealthaddslifetoyears:GlobalbriefforWorldHealthDay2012[J].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2,April:1.

[2]RajahMN,BastianettoS,Bromley-BritsK,etal.Biologicalchangesassociatedwithhealthyversuspathologicalaging:Asymposiumreview[J].AqeinqResRev,2009,8(2):140-146.

[3]夏晓东,章义利,徐永安,等.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运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40-42.

[4]冯艳铭,夏晓燕,王公平.循证医学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2):51-53.

[5]彭晓霞.循证医学的实践模式与学习资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7):477-479.

[6]卡比努尔,周晓辉,帕力达.循证医学在老年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时代,2012(6):128-129.

[7]姚阳,周传伟.循证医学在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临床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初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6):124-126.

[8]吴晓梅,时景璞,付凌雨,等.对七年制医学生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增设“证据应用”讨论课的效果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5):3-5.

[9]杨兴华,张玲,曾勍婕,等.临床医学生对循证医学课程认知和态度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7):810-815.

老年医学培训范文第10篇

本刊讯(记者 胡睿) 近期,湖南省卫生厅启动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新机构编制标准实施工作。由该省编办组织制定的《湖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首次明确,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人员纳入事业编制。

据了解,我国现行医疗机构人员编制标准是30多年前制定的,早已不能满足卫生事业发展需要。为配合即将推进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机构编制精细化管理等工作,该省编办组织制定了《湖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

《标准》明确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非营利性、公益性和事业单位属性及编制性质,特别是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的事业单位性质和人员编制性质首次给予明确。

《标准》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分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明确工作性质和配备比。分别确定了不同性质、类别、规模等级医疗机构的人员编制的核编依据和具体配置标准。明确了各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院级领导职数和单位内设党政管理机构数,如三级医院院级领导职数核定为6名~8名。根据等级、规模、服务人口比例等核定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中医医院病床编制与人员配备比。

据该省卫生厅党组书记肖策群介绍,首次核编并非“一锤定终身”。今后,原则上每3年根据有关指标对病床编制数进行调整,并根据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服务人口或病床数变化以及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调整等情况进行重新核编。肖策群强调,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任何部门和单位一律不得占用或变相占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不得超编进人,不得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对于超编、超领导职数、超人员编制结构比例配备的人员,一律不办理列编手续。

时讯

我国乡村医生1/3是女性

本刊讯(记者 王真)8月24日,在“全国女乡村医生业务技能培训”开课仪式上,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会长朱庆生透露,目前全国有30余万名女乡村医生,约占全国乡村医生总数的1/3。朱庆生表示,与男性乡医相比,女性乡医在承担工作的同时,还有沉重的家庭负担,她们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较少,有关部门要对女乡村医生给予更多的关爱。

农村防控“甲流”有了指南

本刊讯(见习记者 王冰) 卫生部近日《乡镇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要求乡镇卫生院、防保站、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本乡镇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报告、病例诊治、免疫接种等工作。

《方案》强调,乡镇卫生院应及时采集疑似病例标本,送当地流感网络实验室检测。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要实施居家医学观察,乡镇卫生院、防保站和村卫生室组织医务人员做好医学随访和体温测量。乡镇政府提供密切接触者家庭基本生活保障。

16.5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

本刊讯(记者 李口)据悉,截止今年3月底,全国累计有16.5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其中,住院补偿1,2亿人次,门诊补偿13,1亿人次,对l_8亿人进行了健康体检。参合农民次均住院补偿金额从试点初期的690元提高到1180元,实际住院补偿比从25%提高到41%,有效减轻了农民就医经济负担。

域外传真

英国医务人员因病缺勤率较高

“为减少自身疾病的发生,提高国民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从事英国国民医疗服务的工作人员应接受基本训练。”这是英国卫生部在年中总结上提出的要求。

报告表明,医务人员因病不能出勤的平均天数达10,7天,远高于私有部门员工6,4天每年,也高于整个国有部门员工9,7天每年的平均数。据悉,该报告是在与11000名医务工作者面谈基础上写成的。(BMJ.2009,339:b3406)

美国推荐适龄女孩接种宫颈癌疫苗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期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德克萨斯州1122名家庭医生中,仅有49%的医师表示遵循现行的宫颈癌疫苗接种指南,向11~12女孩推荐接种这种疫苗,而64%的医师表示建议接种宫颈癌疫苗的群体年龄通常在13~17岁之间,

该中心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表示,尽管他们曾建议家庭医生为11~12岁的女孩接种宫颈癌疫苗,但执行情况不容乐观,他们担心医师或家长可能会延误孩子疫苗接种的时间。(Else―vier Global Medical News,2009,8月6日在线版)

美鼓励住院医师学习老年医学知识

2008年,美国医学研究所建议医生加强老年医学知识的学习,为美国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近期,美国老年医学会、美国医学会联合召开会议,解决各专科在老年医学领域培训的需要。此次会议的白皮书建议,在住院医师培训内容中加入其应该掌握的老年医学知识,鼓励医学专业组织在此项目上进行开发并相互合作。目前,各学科专家已经为此类培训的发展起草了路线圈。(JAMA,2009,302(7):727-728)

上一篇:电子税务管理范文 下一篇:合同监督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