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护理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7 12:55:36

老年人护理工作计划

老年人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社区;老年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a)-062-02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 。其核心是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也逐渐延长,使我国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2002年,据联合国的资料显示,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34亿,占总人口的10%,2005年11月1日凌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报: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为10 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且绝大多数老年人住在社区,其中低收入、低文化的老年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社区老年人护理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人群之一。为此,我们漯河医专三附院双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现将具体做法报道如下:

1 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内容

1.1 群体教育

每月举办慢性病学习班1次,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专家到居民区主持健康教育义务讲座,分别组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脑血管病等患者参加,利用讲课、放录像、幻灯片等形式向社区老年人讲授慢性病的病因、治疗及保健常识等一整套系统知识,指导他们了解、掌握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1.2 小组教育

在普及慢性病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每周1次的“健康角“针对个体差异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有无并发症及身体状况等个体差异,分成小组,使其接受不同程度的教育。这是群体教育的一种补充方式,避免了群体教育所不能顾及的个体差异。

1.3 个别指导、电话随访、家庭随访

根据所掌握病人的情况,定期对病人进行各种适时的指导。对初发病的老年人着重讲解饮食、运动、用药及自我护理知识;对慢性病患者则给予定期家庭随访和电话随访,指导他们及时进行相关监测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则每月来中心就诊一次,并给予积极的治疗;对病情较重、行动不便、经济条件差的患者,我们则定期到家中随访指导,患者也可以直接拨打中心健康热线电话,随时得到免费的咨询服务。

1.4 组织病人交流会

邀请一些密切配合治疗、病情控制较为理想的同种疾患病人进行座谈和交流,介绍成功的经验;也请饱受并发症之苦的患者谈切身体会和经验教训。病友之间交流最直接、最实际,对患者影响较大,也容易接受好的建议,病友的现身说教也增进了病友之间的友谊。

1.5 形象教育

利用制作的幻灯片、图片、漫画等进行形象教育,这样更直接和生动。患者可从幽默可爱的图片中得到更深刻的启示,深受老年人喜爱。

1.6 利用宣传、义诊活动筛查亚健康人群

定期征求居民意见,根据居民需要进行专题宣传活动,如“预防高血压、治疗高血压、远离高血压”“远离糖尿病健康伴你行”“一滴血测血糖”等活动,通过填写健康知识问答表、测血压、测血糖等,筛查出存在有危险因素的亚健康人群,并对亚健康人群发放社区慢性病干预手册,定期进行动态随访。

1.7 其他方式

在每年的糖尿病日、高血压日、爱牙日、九九重阳节等节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都要到居民区、公共活动场所举行大规模的义诊、健康咨询、发放教育宣传单等活动,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宣传图片、资料等对广大居民群众及老年人进行健康宣传和咨询服务。

2 实施效果

一年来,社区健康教育受益人群达4 000多人,家庭随访300多人次,电话随访200多人次,个别指导100多人次,发放教育手册400多册,健康教育处方2 000多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的知晓率上升,满意度提高,深受广大居民特别是老人的欢迎。例如:社区刘某,女,74岁,经常心慌、失眠、抽筋,经检查患有冠心病、骨质疏松、低钙等多种疾病。通过健康教育进行知识宣传,老人积极参加健身锻炼、改变饮食结构、合理休息、补充钙片、保持良好心态,提高了生活质量,以上症状基本消失。老人们纷纷表示以后会在饮食起居等方面按正确的方式坚持下去。还有很多老人了解到冠心病猝死的诱因是情绪激动、便秘、过度劳累、睡眠不足、饱餐等因素以后,主动调整情绪、保持大小便通畅,适当活动、劳逸结合,少食多餐、进清淡易消化的平衡膳食、戒烟限酒等,改变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促进家庭和谐,自觉维护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3 讨论

在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对改变社区老年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不健康行为及对健康知识的普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开展健康教育,还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健康老龄化:

3.1 社区健康教育应纳入政府工作规划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指导下,建成适合本地实际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立较高素质的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形成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公共卫生、中医药、护理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职责分明、分工协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专业技术队伍;同时重视社区居委会的重要作用,在社区内制定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确定工作职责、人员分工,把健康教育工作列入社区工作的一部分,在年度工作计划中要明确健康教育是社区居委会领导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3.2 健全和完善社区卫生人才培养体系

包括医学、社区护理学教育和学科建设;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积极开展全科医学规划培训;完善继续教育;推进培养能力建设和提高社区卫生人才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社区卫生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3.3 加强老年护理人才培养

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目前护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没有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护理需求的变化,这是极需要解决的问题。单纯的医疗护理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精神、心理、生活等多方面护理的需要。充分利用教学医院现有的资源,请医院从事老年病研究的专家讲课,包括老年基础医学、老年临床医学、老年心理、老年护理等各个方面。鼓励长期从事老年护理的护理人员总结临床经验,通过传、帮、带来培养一批热爱老年护理事业的队伍,在临床上发挥骨干作用。培训老年照料者如护工、志愿人员、家庭照料者等。这些人也承担着大量的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和疾病的护理,但是其中的大多数人缺乏照料老年人日常生活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他们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如对护工可采取岗前教育、岗中带教、岗后考核的方法)。

3.4 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

稳定老年护理队伍,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对老年护理照料人员要制定有关培训和管理制度,规范他们的护理行为,保证护理质量。还要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和待遇,制定相应政策,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稳定护理人员队伍。因此,培养具有较高水平和老年护理专长,能独立解决老年专科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并可指导其他护士的老年护理专科护士迫在眉睫[3]。21世纪的老年护理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加速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树立新型的老年护理理念,以人为本,注重老年人的功能健康,预防致病、致残,发展社区老年护理工作,改善老年生活质量,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

4 体会

4.1 加强群体教育,注重专题讲座与个体答疑相结合

通过群体教育,有利于慢性病患者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所患疾病的系列知识和健康常识。调查显示95%的患者认为受益很大。

4.2 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教育,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健意识增强,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了正确认识,不再轻易相信一些不正当的广告宣传,更注意和社区医生进行密切配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监测、控制,掌握平衡膳食、合理摄取营养,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各种活动。

4.3 对“亚健康人群”及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做相关因素的监测

建议该人群每半年到1年复查1次,做好相关知识的宣教,尽可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4.4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是以“居民为中心” 的服务宗旨的真正体现

该项工作既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的自身发展,又能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但应注意其教育内容要以满足广大居民身心健康需要为目标。

4.5 社区健康教育手段有待进一步完善

如果在社区内开办健康教育网站、电台广播、教育阅览室及区域化健康教育有线电视等,则能满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时间、地点以及不同疾患的居民健康教育的需求,从而使健康教育就像可口的“个人套餐”,老少皆宜。

4.6 帮助老年人树立健康理念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让普通人形成“大病上医院、小病上社区、无病要保健”的观念,进一步减少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帮助老年人建立健康行为,预防疾病发生,改善群体的预期健康寿命,达到精神、身体、社会交往等方面健康的良好状态,从而提高老年期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社区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已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意识到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老年人常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还应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第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

[2]王艳梅.浅谈老年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及培训对策[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9):511.

[3]刘忆菁,张建平,黄敏.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对老年护理之启示[J].护理杂志,2003,20(2):95.

老年人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1美国对护士执照设置了国家统一的资格认证考试注册护士RegisteredNurse,简称RN。在美国是一种专业人员,无论在美国的哪一州,都必须通过该州的专业执照考试,取得该州颁发的注册护士执照,才能从事护理工作。各州护士局为了统一全美国的护士水平,避免各州分别举办不同的执照考试、州与州之间执照换发,组织了“全国护士局联合委员会”NationalCouncilofStateBoardofNursing,简称“NCSBN”。从1987年起,统一举办“全国联合委员会注册护士执照考试”NationalCoun—cilLicensureExaminationforRegisteredNurses,简称“NCLEX—RN”。通过考试后,才能拿到该州颁发的注册护士执照~1。

1.2美国护理人员等级设为四级,工作内容明确,各级待遇不等美国护理人员等级分为四级_4—1,按照起薪由低到高分为:助理护士NurseAide;职业操作护士LicensedPracticalNurse(LPN),加州称为LicensedVocationalNurse(LVN);注册护士RegisteredNurse(RN);护理医生NursePractitioner(NP)。起薪由1.9-9万元/年不等。助理护士相当于中国的护工,在注册护士指导下从事病人起居和卫生的护理;职业操作护士相当于中国的护士,在注册护士的指导下作初级护理工作以及执行注册护士所订的护理工作计划,例如:打针,给药,收集病人大小便及血液样本等技术性工作;注册护士相当于中国的护师,是整个护理工作过程的计划者、控制者。护理医生可从事部分医生的工作,例如病人入院前或初期查体,搜集病史等。

1.3姑息护理理念的形成与壮大[,]姑息护理(Palliativecare)是随着临终关怀运动(Hospicemovement)而产生、发展起来的。1990年WHO提出:姑息护理是对患病后无法治愈者的一种积极的、功能整体性的护理。主要是控制疼痛和其它症状,处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问题,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1993年牛津大学在教科书姑息医疗))中定义姑息护理为:研究和处理处于活动期的迁延性的或晚期病患者,对其可采取的治疗措施有限,照顾的焦点是生命的质量。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姑息护理为慢性迁延性疾病、癌症、爱滋病等无法治愈的患者提供了一种符合人性的、科学的护理。通过控制症状、解除疼痛和不适、支持患者及其家属,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尊严地、有意义地度过余生,并平静地接受死亡。经过30多年的发展,姑息护理在发达国家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当疾病无法治愈时,获得姑息护理在西方国家已逐渐被视为一项基本人权,任何人都有减轻疼痛的权利。

1.4美国家庭护理的迅速发展[8-Jo】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医疗费用的增长、住院日期的缩短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等的健全和发展。美国家庭护理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已形成一套针对患者的明确、科学、严密的程序和措施,成为目前社区护理中相对独立的护理医疗系统。在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家庭护理通常是指一系列健康保健和社会服务,即在家庭环境下为残疾患者、慢性病患者或临终患者提供其所需的医疗护理服务、社会帮助、专业治疗和(或)必要的日常生活协助,以促进其康复和提高生活、生命质量。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自理能力较差,多样便捷的家庭护理正成为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有效途径,而老年人也正是家庭护理的最大受益者。美国老人首选家庭护理,2000年美国有955200名老年人接受家庭护理,占所有顾客的70.5%。

2美国医学护理现状

2.1美国护理教育体系完善[13-15】美国的护理教育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l778年纽约医院开办第一所护士学校,20世纪初,美国医院院办护校发展到432所,学制从1年最后定为3年。l916年,纽约教育学院和辛辛那提大学开设了4年制本科教育,学生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到20世纪60年代,本科教育渐渐成为美国护理教育的主流。20世纪50年代护理硕士学位兴起,70年代快速发展。博士学位护理教育始于1924年。美国现有本科护理教育院校661所,硕士研究生教育院校367所,博士研究生教育院校323所。目前美国护士70%以上受过高等护理教育。美国护理教育体系[1】有:注册职业护理教育(1icensingvocationalnursingprogram){注册护理教育(diplomanursingprogram);专科护理教育(associatedegreeprogram);本科护理教育(baccalaureatenursingprogram)}硕士学位护理教育(master’Sdegreeprogram);博士学位护理教育(doctoralprogram);护理继续教育。

2.2美国护理人员短缺,平均年龄较高⋯,1美国护理大学协会统计资料显示了护士人力资源短缺这一问题日趋严重。1995-2000年,注册护士考试人数下降26.93%。l998-2002年,全美申请就读护理专业的本科生下降了l0%。由此导致当前护理人力资源的不足。美国2000年有关全国注册护士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注册护士的平均年龄为43.3岁,30岁以下的护士仅占9.1%。护士短缺带来工作量增加,病人死亡率增加,工作自我满意度降低和情感耗竭加剧。

2.3在美国做护士享有多项优待【1,"1美国注册护士(RN)被归类为Schedu~A的行业,所以留美定居可以不必申请劳工卡,直接办理绿卡申请,而且护士的配偶和任何不足21岁的子女也将自动获得申请绿卡的资格,即全家均可以用移民签证进入美国。来美三至五年后可以成为美国公民。美国法律规定外国护士在美从事护理工作必须享有与美国本国护士同等的待遇和福利。目前美国注册护士平均起薪为每h25美元至30美元不等,每周工作40h,超时为一倍半薪金;节假日为双薪[2】。为保证护理质量,美国很多州有法律规定禁止强迫护士超时工作。在美国护士是永远不会失业的职业,最容易找工作或换工作单位和居住地(可任意挑选美国各著名城市为工作地)。外籍护士赴美以后还可继续深造获得美国硕士或博士学位,学费是外籍学生的十至二十分之一,并可申请优惠的联邦政府学生贷款,等毕业有工作五年后才逐步偿还。外籍学生就读的学费每学分约在300-750美元之间,若持有绿卡者,则只要每学分l0—50美元之间。实际上,美国大多数医院为了增进护理服务的品质,并留住优秀人才,都会免费提供护士再去进修,学费完全由医V01.27No.220l0院来支付,每周只需上一天班,照拿与平常一样的薪金和待遇。

3美国医学护理对中国医学护理前景的启示

3.1护理学科应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截止2006年底,国家研究生招生简章显示,中国5所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武汉大学)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学制3-4年,毕业授予护理学博士学位。中国护理教育与美国差距较大,护理学定位低于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以河北省为例:l997年招收河北省第一届护理学本科生40名;2009年河北医科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院开展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共招收l3名。护理学科开设专业局限,本科护理教育开设护理学、涉外护理学(英语)两个专业。美国2000年版的护理学科专业有:实践护士与护理(注册护士培训)、成人健康护理、护理麻醉师、家庭护理、母婴护理、助产护理、护理科学、儿科护理、精神科护理、外科护理、护理管理、公共健康护理、护士助理、家庭保健助理、临床护理专家、危重症护理、职业和环境健康护理。

3.2道德人文与护理理论实践相结合,完善护理理念我国护理学科拥有一个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但处于临床医学下的一个专业,与护理学的发展理念、实践范畴、职业责任等不相符合,影响了护理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同时,由于受到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高层次人才培养以科研型为主,在今后的护理工作、研究中应加强道德人文理念与护理理论实践的融合,以整体的人为中心。

3.3加速社区护理发展对于中国正处速发展、地广人博的国家来说,健康需求与医疗水平差距大。社区护理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扩大护理专业的就业范围,另一方面对护理专业的发展也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满足人们健康需求。

老年人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院;护理;档案

一、医院护理的重要性及其档案建设与研究

医院护理是医院开展医疗卫生工作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是医院工作的半壁江山。因为从医院医护人员的成分构成上看,医院的护理人员约占到医院总人数的1/3,更是占到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约半数,所以,医院护理人员是医院诊疗技术工作中的基本队伍组成成分,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医院管理的程序和过程上看,医院护理人员与直接管理的部门约占医院所有部门的3/4。如与医院护理相关的管理部门包括医疗前期部分的门诊室、急诊室、观察室,医疗中期部分的检查室、治疗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医疗后期部分的供应室、病房,即在病患的诊疗、检查、处理,以及饮食、起居和环境等各环节中离不开大量的医院护理工作。因此,医院护理工作在医院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医院护理系统与医院其他系统的联系看,护士的护理工作与医生的诊疗工作之间,医院护理科室与医技科室之间、与医院总务后勤科室之间,以及与医院预防保健工作之间都有着广泛的联系,并对其他医院系统工作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医院护理工作的水平也是衡量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正是由于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医院护理档案就成为真实反映医院护理状况和水平的真实凭证和历史记录[1]54,而加强医院护理档案的建设与研究,也就成为提高医院护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二、医院护理业务技术档案的建设与研究

1.医院护理工作记录档案的内容。病历档案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所有资料和信息记录的总和,其中包括门(急)诊病历档案和住院病历档案。病历档案中所有有关护理的文书资料统称为护理记录档案,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资料和信息记录总和,包括病患的体温测量单、医嘱单、医嘱执行单,以及临床护理记录单和手术护理记录单等。它们是病历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发生医疗事故时进行医疗技术鉴定的重要依据。护理工作记录档案是病人在医院全程诊疗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护理工作状况的凭证和依据,完整的工作记录不仅是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依据,而且也是向病人或病人家属反馈信息的重要依据,即它是医患双方值得信赖的档案资料。

2.医院护理业务技术资料档案的内容。护理业务工作档案包括需要登记、编目、存档的年度医院护理工作计划、总结,以及上级有关护理文件,申报上级有关呈批文件的存档;年度、季度医院护理工作的检查、评比、总结记录;医院各级护理工作制度、有关医院护理工作的会议纪要、资料和会议记录;医院护理人员的相关档案资料,包括执业注册、进修培训和出勤情况,以及奖惩和护理事故等资料。医院护理技术资料档案包括需要登记、编目、存档的医院制定的各种疾病护理常规,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年度护理科研项目资料,医院护理人员发表的护理专业学术论文,出版的护理专著,国内外护理科技动态;国家和省市有关护理专业学术论文资料,各种护理培训班及业务学习情况和护理专题讲座等[2]84。

3.医院护理业务技术档案的管理。护理部应指定专人负责护理档案资源的收集、登记、编目、数字化和保管工作。应保证医院护理档案资源的完整、清晰、安全和可长久保存。建立医院护理业务技术档案的保管制度,并建立纸质档案的分卷、分档存放,以及纸质档案的及时数字化处理和网络化存储。年终对纸质档案进行分类、分册、分类型装订,对于数字化档案及时加工处理,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网络档案存储。医院的各级护理档案管理人员应配备联网电脑,将所建立的护理业务技术档案与护理部的管理档案系统进行实时联网,实现整个医院护理档案系统的资源共享,在可能的条件下,还可以实现更大范围内医院护理档案系统的资源共建和共享利用[3]128。

三、医院护理人员档案的建设与研究

1.医院护理业务人员及其档案建设。根据2008年5月12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以及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的规定,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一半应为护理工作岗位的人员,接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的护理人员要达到全部护理人员的70%以上。由此可见,医院护理人员在医院中所占有比重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医院护理人员档案建设与研究就成为重要的内容。从当前我国医院护理人员队伍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虽然专科护士大部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学历水平普遍偏低,且缺乏正规的专业护理教育及培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医疗水平的更好发挥。医院护理业务人员业务技术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的学历、学位、工作经历、继续教育、业务培训、业务技术考核情况、科研成果、学术论文、职称晋升、奖惩记录等[4]50。

2.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及其档案建设。医院的护理管理人员是指由四级层次护理管理人员组成的医院护理管理人员队伍。医院护理管理人员档案建设就是对这四类护理管理人员的档案进行科学合理地建设,使之成为医院护理档案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医院护理专职副院长的护理管理档案重点包括指导护理管理部门制定的相关护理工作计划、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护理人员培养计划、护理科研工作等组织实施和落实情况的档案记载。护理部主任的护理管理档案重点包括建立护理人员的技术档案,建立健全护理档案信息系统,开展的护理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记录。科护士长的护理管理档案重点包括参加主任或主治医师查房,指导危重患者护理,解决本科室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记录。护士长的护理管理档案重点包括指导病区护士或亲自操作的复杂护理技术,全面掌握本病区护理工作情况与患者动态,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指导并做好危重患者护理的记录。

3.医院临床护理专家及其档案建设。由于培养临床护理专家可以提高专科护理的质量,因此,建设临床护理专家档案是医院护理人员档案建设与研究的一个重点项目。临床护理专家是指在护理某一专科或专病种领域内,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型护理人员。他们在护理工作中主要行使护理专家、护理顾问、护理研究者、护理教育者和护理管理者等多重职能。培育临床护理专家,有助于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从当前医院的护理工作思路、管理模式和工作范畴,有助于拓展医院护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临床护理专家工作在一线,承担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能直接参与并指导临床护理,并承担医院的护理会诊任务,保证护理疑难问题得到解决[5]36。临床护理专家档案的主要项目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成长经历信息、专家形成历史、护理顾问记录、护理学术记录、护理科研记录、护理教育记录、护理管理记录等。

四、医院护理科研与教育档案建设与研究

1.护理的社会作用日趋明显。一则,随着老龄人口的急剧增加,家庭人口的急剧减少,老年人的护理成为亟需解决的突出社会问题;二则,由于社会机动车辆的急剧增加,从而导致车祸数量的大量增加,并由此造成数量巨大的伤残人员增加,这些伤残人员的护理也就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三则,慢性病患者也在随着人类环境污染的加剧而日益增多;四则,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需要护理的社会需求。如妇幼、残疾等脆弱人群的健康指导需求增加,医疗费用不断上涨、支付能力降低和卫生医疗体制的改革等,这些都对护理的社会作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需要与之相对应地建立医院护理社会作用研究的相关科研档案。

2.护理教育体系更加开放。医院护理工作的对象既包括健康、亚健康的人,也包括不同疾病、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经济状况、不同组成部分的个体和家庭。护理教育应成为一种开放系统,它体现在各种护理教育机构应尽一切努力向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以及所有具有学习能力并有志于学习护理的人开放,也就是说,是向所有用户对象开放的。护理教育的开放性还体现在不同机构的联合办学,如医学院校与医学科研院所之间的联合,医学院校之间的联合,医学院校与医院之间的联合,医学院校与社区医疗机构之间的联合。护理教育的开放性还体现在教学途径上,可以通过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来实现。例如,目前正在逐渐普及和推广的慕课课程教育,从而使护理教育知识的获得更加灵活。为了适应开放的护理教育体系,需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教育档案作为文献资源支撑。

3.护理教育电子化学习历程档案。由于国内护理医学临床教育的教学与评量方式存在着一些值得改进的问题,例如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评量之间缺乏连贯与回馈机制,因此亟需建立学习历程管理的机制。作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由入学到毕业的专业能力学习过程记录,不仅能改善护理实习课程之间缺乏相关性与连续性的问题,而且也可以记录、追踪及辅导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养成过程,并以此作为护理教学评价及课程改进的依据。由相关研究发现,学习历程档案具有记录学习历程的功能,未来学生可以将其学习历程与成果进行数字化云端存储,成为可携带式的个人学习电子档案,也可以延伸成为个人护理专业电子档案。学生进入职场后仍然可以继续记录其护理执业经验,成为专业的护理履历,最终达成可携式护理专业档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超.浅议护理档案的建立及其管理[J].兰台世界,2014(14).

[2]魏彩虹,曾梅玉,蔡丽月.中医医院护理业务技术档案信息化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

[3]魏银霖.护理档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初探[J].硅谷,2014(20).

[4]肖保娟.医院护士档案系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14).

[5]常凤娇,段志光.试论临床护理专家核心能力研究[J].护理研究,2014(27).

老年人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风险;分析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国民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神经内科是各层医疗机构临床不可或缺的关键科室,承担着神经内科疾病的诊疗及护理工作。神经内科疾病发病人群中多数为老年人群,机体神经功能及意识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不仅需要家属对其加强照顾,对于各层医疗机构中神经内科临床诊疗及护理工作而言,需要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前提下,全面优化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预后[1]。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86例,将全面护理模式融入日常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取得不错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护理组及对照组。护理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55-90岁,年龄平均(70.3510.88)岁,病程8-29年,病程平均(15.758.39)年,住院时间平均(14.242.45)d;对照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46-88岁,年龄平均(69.8611.80)岁,病程9-30年,病程平均(16.578.40)年,住院时间平均(15.232.36)d。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时间平均值、受教育程度等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入全面护理模式,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以降低临床护理风险,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神经内科患者入院治疗后,常常表现出狂躁、焦虑、或抑郁、厌世等不良情绪,护理人言需在对患者病情、家庭及自身情况等进行综合性评估后,采取患者能够接受的语言及行为,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有效疏导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及护理的依从度[2];(2)护理人员需按照一定的工作计划,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包括专科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素质,以此为基础,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关于神经内科疾病及相应治疗、护理医学常识宣讲,促使护患之间的沟通,降低隔阂;(3)加强约束患者肢体的功能位摆放,强化防护栏设置,避免患者坠床及跌倒情况发生,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家属注意对患者的看护,降低由于多半患者存在的偏瘫,或意识障碍所带来的行走不便带来的高度护理风险[3];(4)强化输液外渗的护理,增加日常护理巡查,若发生药液外渗,则需及时采用包括应用硫酸镁药物、土豆、及酒精湿敷等措施在内的有效措施进行护理,降低血管强刺激或血管收缩药物导致的药液外渗现象,减少组织坏死情况发生;(5)提高护理人员对于鼻饲及痰液护理的重视程度,降低患者发生窒息及误吸的风险;(6)及时、准确书写护理记录,避免一旦发生护患纠纷,所造成的相关法律问题[4]。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采用检验处理计数资料,利用(X+S)表示计量资料,当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约为69.77%(30/43),跌倒发生3例,窒息发生2例,走失1例;护理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约为90.70%(39/43);跌倒发生1例。窒息及走失均未发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对比(n,%)

注:与护理组相比较,*表示

3.讨论

在神经内科患者治疗中,护理工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对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产生重要的临床意义。神经内科患者常常由于思维及意识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或缺陷,做出一些无法自控的行为,对自身或亲近的人产生一定的伤害行为,需要护理人员在嘱咐患者家属加强看护的同时,以更加耐心负责的工作态度,在护理工作中更加细心,减少护理安全隐患,降低护理安全风险,避免发生护理事故。神经内科患者多数为老年人,机体诸多系统及器官存在一定程度的老化,故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更加地细心与耐心,将全面护理模式融入日常护理中,不仅能全面优化护理工作,还能有效降低临床护理事故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5]。同时,医疗结构管理者应从实际出发,优化护理人员配置,促使其树立前瞻性意识,发挥主动能动性,降低潜在的不安全隐患,通过逐步完善的后勤保障、以及逐渐提高的护理人员整体专业素质与风险意识,规避护理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效率,加强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李大伟,王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228-229.

[2]沈益林,刘蓉,王治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感染原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15-17.

[3]代金德,司金春,徐忠海,等.神经内科患者感染情况及其与病房环境细菌分布的相关性[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8(6):803-806.

[4]李淑玲,熊佳,胡娇芬,等.护理警示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全科护理,2014,12(36):3432-3433.

老年人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上半年,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总院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和中心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科学管理、规范服务、强化基础、全面发展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认真做好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机构管理各项工作,以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作风纪律环境卫生整顿”活动为抓手,重视和强化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完善措施,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向上的医院文化,弘扬正气,努力构建和谐的工作关系和医患关系,大力提升中心的医疗服务水平、公共卫生服务和机构管理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管理向着规范化、精细化推进。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概况

1、业务收入450万元,同比增长115万元,增长率34.4%,其中医疗收入259万元,同比增长77万元,增长率43%;药品收入191万元,同比增长39万元,增长率25.3%,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42.23%。

2、工作量:1—6月份门、急诊24014人次;共收治住院病人1172人次;平均住院天数约12天。体检1500余人次。

3、工作质量:医疗责任事故发生率为0;医院感染率为0;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为100%;床位使用率为80%,病床周转次数11.96次/半年;处方书写合格率为97%;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为100%;入出院诊断符合率为96%;治愈好转率为9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理论考试合格率为100%;常规器械灭菌合格率为100%;一人一针一管一带执行率为100%;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着重从核心制度落实,病案质量管理、科室自身建设三个方面不断深入:

1、严抓管理,促进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实行首诊负责制,完善各种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治工作,与上级医院沟通,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保证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护理部根据临床工作需要,修订并下发了《输液反应预案及流程》、《预防压疮措施执行记录单》、《难免压疮申请表》、《配置化疗药物的职业防护措施》等,使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有章可循。

2、规范病历管理,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医教科、护理部每月不定期到科室和药房抽查环节病历、处方。每月不定期到病案室抽查终末病历。严格按照《陕西省医疗文书书写规范》要求,重点督察病历书写的及时性、三级查房的书写质量、病程记录、各种检查报告单及诊疗告知的有效正确书写,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组织临床医务人员学习《病历书写规范》、《处方书写质量基本标准》等,使病历质量及处方质量均较去年有所提高,杜绝了丙级病历,护理文书合格率达到了93%,终末病历甲级率为95%。

3、加强院内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院内感染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

(2)、临床科室坚持每季度对病区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的空气培养。

(3)、科室坚持每日对治疗室、换药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对紫外线灯管用酒精擦拭除尘处理,并有记录。

(4)、供应室认真落实下收下送制度,坚持填写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

4、继续教育管理

(1)、加强医护人员三基训练,护理部组织了3次护理技术操作考试和2次理论考核,参考率100%,医教科组织全中心医护人员每月进行一次集中授课学习。

(2)、2名护理骨干在人民医院进行专科短期培训,4人参加社区护理岗位培训。截止6月底,中心参加过社区护理岗位培训的护理人员共20人。有5名护士参加护理大专继续教育。

三、公共卫生

1、妇女保健:全面落实孕产妇管理项目。1—6月为38人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早孕建册率80%;孕产妇健康管理率95%,确保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备孕妇女发放叶酸78瓶(去年40瓶),管理人数88人(去年11人)。

2、儿童保健:1—6月新建卡58人,管理0到3岁儿童306人,为298人建立儿童保健手册,289人定期免费体检,管理率96%。

3、计划免疫:1—6月共新建接种卡47人,为辖区各年龄段人员接种疫苗共2687人次。按免疫接种要求适时接种疫苗,0—6岁儿童共接种1332人次,接种率为98%。完成各种疫苗接种信息录入上报工作。

4、计划生育:完成了上半年育龄妇女普查工作,共检查妇女1203人次;为育龄妇女发放各种计生用品344盒。

5、残疾人管理:残疾人共建档56份,其中肢体残疾40人,智力残疾1人,视力残疾6人,听力残疾

5人,多重残疾1人,在区残联的配合下建立了残疾人康复训练室,为以后的残疾人康复训练提供了方便。6、精神疾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5人,管理15人,管理率100%。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关注精神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指导家属监督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防止意外发生。

7、健康教育:1—6月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5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上万份,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栏6期,办黑板报1期,进行各种健康宣传、义诊活动16次。

8、居民健康档案:1—6月新建档102份。我中心服务人口总数约16350人,共建档11561份,建档率为70.7%。

9、慢病管理:管理高血压患者392例(去年92例),规范化管理322例(去年92例)规范化管理率82%;,血压控制率98%,上半年共报新发高血压病例8例。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60%。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70%。管理糖尿病病人124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30%。对糖尿病患者每季度进行面对面随访一次,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为82.2%。

10、老年人健康管理:对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在健康教育与健康宣传时有针对地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为本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花名册,为下一步体检工作提供了便捷条件。

11、体检方面:6月30日止为宝成公司女职工及居民体检1500余人次。

四、机构管理

1、组织召开了护理工作会、业务工作会和公共卫生工作会议。二月份,中心先后组织召开了护理工作会、业务工作会和公共卫生工作会。会议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着重就存在的问题和今年的发展,广泛、充分地征求大家的意见。会后对科室提出的意见建议逐条分析,及时解答或落实。会议集中了智慧,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对推动科室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兑现目标责任,调动科室积极性。年初,中心根据去年与各临床医技科室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制定考核办法,对各临床医技科室从科室管理、业务收入、医疗质量、业务发展、医德医风等方面进行全面量化考核后进行了兑现。这一举措,打破了中心多年来只签责任书不兑现的传统,在中心激起了不小的反响,对科室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对调动科室工作积极性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信息化建设:按照区合疗办的要求和中心今年工作计划,认真组织考察、学习,在中心建立局域网并投入运行,为社区的信息化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4、创建示范社区工作:自去年12月份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暨开展“视病人为亲人,为病人送温暖”活动动员大会以来,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宝鸡市卫生局《关于开展“视病人为亲人,为病人送温暖”活动的通知》精神,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创建活动正在有序进行。

5、中心在6月份召开了“作风纪律环境卫生教育整顿活动”动员大会。这次动员大会主要是以教育引导、组织动员全体职工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明确职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大力弘扬优秀文化,全面树立清风正气,为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切实保障、提高职工的共同利益打下坚实的思想、作风基础。动员大会后,各科室按照会议的要求组织学习了规章制度,召开了有分管领导参加的科室会议,每个人撰写了剖析材料和整改措施,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五、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

(一)、存在问题:从大的方面讲,医疗、公共卫生发展不均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存在着医疗强、公卫弱的不合理状况。中心要靠基本医疗来维持生存和发展,公共卫生工作还没有占到应有的比重。

1、基本医疗内部:内科人才结构较合理,但业务特色不明显、不突出,没有形成品牌优势,缺乏领军人物。外、妇科: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靠科主任一人支撑,没有形成团队优势,科室发展受限制。

2、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过来,习惯于在办公室搞工作,而不是把工作的重心、场地放在居民区、家属院和居民家里。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计划性,穷于应付,没有真正认识到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没有真正把公共卫生工作的作用体现和发挥出来。

(二)、整改措施

1、基本医疗:引进、培养人才,加强业务学习业务培训,积极开展适宜项目。

2、公共卫生:(1)、积极参加各类培训。(2)、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加强督查,加强考核,加强公共卫生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下半年,中心将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在新的医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振奋精神,真抓实干,继续在全中心开展“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视病人为亲人,为病人送温暖”“作及风纪律环境卫生教育整顿”等活动,努力实现中心各项创建目标,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真正把我院的社区办成实力强,业务精,服务优,声誉好的一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下半年,医院面临繁重的综合大楼建设任务,中心也要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并深入开展“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活动,任务很重,担子不轻,压力很大。我们只有以团结拼搏,只争朝夕的勇气和精神,全力抓好下半年各项工作,用我们的心血和汗水凝结成一份出色的答卷,才能不辜负全体职工对我们的厚望和上级领导对我们的信任,为办人民满意卫生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有信心有决心

老年人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摘要] 该文从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及护理科研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福建省护理学科的发展现状,论述分析了上述几个方面所取得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对我省护理学科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护理学科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自1860年南丁格尔创办世界上第一所护校以来,护理专业伴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经过140多年的实践,已成为现代医学中的独立学科,形成了自己的完整体系。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同步,为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福建省护理学科的发展也不例外,截止至2005年,全省注册护士40576人,约占我省卫技人员总数的30%,成为医疗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在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管理年活动,在贯彻落实《中国护理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的工作中,福建省护理学科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发展护理教育,加强学科管理,创新工作机制以及在保证护理质量,提高专业水平等方面,开创了护理学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1 福建省护理学科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1.1 护理学科的发展现状

1.1.1 护理教育发展迅速,高学历人才的培养比例日渐上升

自1985年福建医科大学创办了高等护理教育以来,护理教育发展迅速,已形成了全日制、在职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护理教育体系,为提升我省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起到积极作用。全省现有开设护理专业的中专护校9所,专科院校7所,本科院校4所,研究生院校2所,博士生院校1所。每年培养专科学历护士500~600人,本科学历约400~600人,硕士研究生10~15人,博士研究生1~2人。高等护理院校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目前我省护理队伍学历层次逐步提高,大专以上学历占全省护士总数的25.6%,护士整体素质日趋提高,从事临床工作的高学历护理人才已成为学科的带头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1.2 临床护理实践领域不断拓展、专业技术水平逐步增强

(1)整体护理、人文关怀等护理模式深入人心

现代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进一步丰富了护理实践的内涵,确立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以保障服务对象安全和诊疗效果为目标,满足服务对象健康需求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发展的方向, 健康评估、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训练等已纳入护士的工作日程,临床护理质量显著提高,护患关系明显改善,得到了病人好评和社会的认可,顺乎社会进步、人民卫生保健的需要,为护理专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动力,护理工作的专业性和独立性进一步体现。

(2)高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运用促进了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

护理在高新技术运用如腹腔镜、介入治疗、器官移植、重症监护等方面以及在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和护理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水平迅速提高。

(3)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发展迅速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问题。我国老年人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使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发达的城市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人口的10%[1]。努力促进老年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解决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康复护理等问题迫在眉睫。目前我省在老年护理领域已有很深的研究如:做好老年人的护理,积极开展老年病的预防、保健及护理方面的科学研究等。同时,社区护理发展迅速,家庭访视、老年护理、健康宣教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项目日渐普及。

1.1.3 深化改革,优化护理管理结构

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护理工作领导、理顺管理机制的意见,我省逐步建立了与医院护理工作相适应的院长领导下,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负责或总护士长、护士长二级负责的护理管理机制,使护理管理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护理管理机制的实施,使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分工明确,护理工作的有关信息畅通无阻、反馈及时、质量控制有效。护理管理方式也从经验型管理逐步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过渡,管理指标体系不断完善,促进了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管理尤其是护理质量管理在评价标准与检测上有了明显的飞跃。把ISO9000标准引入到护理管理中。充分发挥电子计算机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在重视定性分析基础上加强定量研究,用分值高低来评价护理质量。护理工作量统计管理、护理差错管理、护理质量评价管理、护理人员技术档案管理等都实行计算机化管理,使护理管理更加客观、准确、标准和现代化。

护理人才管理引进竞争机制,带来了管理的活力与生机。医疗单位能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建立相适应的护理服务理念,如“星级病房”、“青年文明号病房”“社区护理站”等,为了保证各种护理服务形式的质量,一些医院将护理管理延伸到社区护理、家庭护理、老年人护理、临终关怀等,使病人得到更全面、更便捷的服务。

1.1.4 统一标准,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了《福建省〈护士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关于做好护士注册管理的通知》(闽卫医〔2005〕56号)、等系列文件保证了护士执业准入工作的严格顺利进行。为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流程和护理人员技术操作程序的管理,建立了标准化管理体系,先后制定出《福建省护理管理与工作质量评分标准》、《福建省专科疾病护理常规》、《福建省病历书写规范(护理部分)》、《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理分册》、《福建省病历书写规范(护理部分)》、《住院病历(护理文书)质量评定标准(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对护理人员行为守则、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科室护理单元的设置和管理要求、护理管理制度等做出了统一的管理规定和标准要求,并根据学科的发展和我省实际,进行修改和完善,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南和护理质量管理的依据,标志着我省护理管理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针对护理程序和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技能操作中应用的薄弱环节,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联合组织护理专家摄制了《常用护理技术操作》VCD,为规范护理管理,用形象、直观的方式指导临床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并在省卫生厅的支持下,成为我省各级医院护理技术规范标准。

1.1.5 护士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是护理工作的出发点,近年来,我省通过培训护理管理人员,牢固树立了“质量第一”及人人参与质量管理的思想。通过整体护理的实施,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严格扎实做好基础护理、重症护理,努力提高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水平。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为病人提供了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严格的操作规程、娴熟的技术,使病人医疗安全得到保证。护理病历书写标准的实施,提高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通过后勤支持系统的建立和加强,实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各医疗单位通过认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护理规章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依法开展护理工作,使护患纠纷、护理差错发生率有所下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不断完善护理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使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上升到新的高度。

1.1.6 服务理念不断转变,整体护理得到巩固和发展

临床护理工作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适应医学模式转变,逐步从“以疾病为中心”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轨道上来,建立了整体护理模式。根据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状况,提供适合个体健康需要的身心护理。我省整体护理本着“积极稳妥、因地制宜、逐步推广”的原则,在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试点、扩大试点,并于2000年全面展开。几年来,我省整体护理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专业技术逐步增强。2003年3月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福建协和医院实施整体护理经验受到广泛赞誉”为题报道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开展整体护理工作的成绩,我省省委书记原省长卢展工在该内参上批示:“认真研究一下这一报道,新时期怎样提高整个医疗服务水平,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患者、群众更多的是从这一部分感受到医疗服务的水平,感受到为民的实效和作用”,卫生厅杨平厅长批示:“要认真学习贯彻卢省长批示精神,着重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在全省医院推行人性化服务,提出具体措施。”随即福建省卫生厅发出关于在全省医疗机构开展“情暖医院,优质服务”活动的通知,使各级医院“以人为本”的服务掀起了高潮。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整体提高了约10%。2000年全省共评出36个整体护理优秀病区,在省内起到了示范作用。在2005年5.12国际护士节期间我省表彰了216名优秀护士。同年4名护理人员荣获全国护理专业“巾帼建功标兵”称号,协和医院ICU护理组等6个护理组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

1.1.7 学术氛围浓厚,护理继续教育发展迅速

自继续教育概念引进我国后,在卫生部、教育部的大力倡导下, 在职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逐步开展,1985年起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为在职护士开办了护理专业大专和本科自学考试和成人教育,1991年福建省卫生厅了《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2], 为大批护理人员开辟了多条学习的途径。

人才队伍建设是护理事业发展的关键,近来年,省护理学会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设有9个设区市分会及125个团体会员单位,设置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等17个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积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内容新颖、实用意义强的各种省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年举办各种培训班约20期,大型学术交流约10场次,同时聘请国内外护理专家作有关知识的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护理管理、教学、科研、专科新理论、新技术进展、护理法律、人文护理等,培训全省的护理骨干和师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也举办各种类型的护理专业培训班,把一些重要的管理知识、专业技术以及法律法规普及到工作在第一线的护士,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水平。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还开放护理示教室,鼓励护士苦练基本功。每年都有数万名护理人员得到了培训。为了适应器官移植、心脏介入治疗等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各医疗单位十分重视专科护理师的培养,以重症专科技术为代表的临床专科护理技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同时造就一批护理技术骨干及学科带头人。

1.1.8 繁荣护理学术活动,提高学科水平

在我省护理学术团体――福建省护理学会的努力推动下,我省护理界与国内外护理界的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理念、教学方法、管理模式逐步引入我省,促进了我省护理学科的发展。广大护理工作者从护理理论到实践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使护理工作从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并逐步向整体护理推进。ICU、CCU等专科护理普遍开展,护理工作从经验型的单纯技术性工作阶段逐步转向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全面发展阶段。护理工作从打针发药等简单的技术操作发展为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需要的全面护理。许多护士在整体护理开展中,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探讨如何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如何简化病历书写、如何进行技术改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学术活动空前活跃,获得了全国中华护理科技进步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福建省护理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项目。学术活动的繁荣,推动了我省护理工作的发展。

1.1.9 护理科研水平逐步提高,科研成果显著

顺应护理专业发展需要,福建省护理学科科研水平逐步提高,主要表现在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问题逐渐深化;研究手段多样化。在研究范围上呈现五大趋势:(1)从研究医院内患者护理扩展至院外护理,如社区护理、老年保健、家庭护理等问题;(2)从研究身体疾患转向研究影响健康的心理和社会因素;(3)从研究直接护理患者的技术转向间接护理方法,如研究如何提高患者自护能力、疾病预防、社会环境、家庭关系、社会卫生保健机构、政策等;(4)从研究疾病治疗转向研究疾病预防,提高生活质量;(5)从研究单一文化护理转向研究多元文化护理。研究方法上除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外,还采用访谈、人种学研究、现象学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 近几年护理科研所取得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护理科研水平的提高。自1997年以来福建省护理学会每两年评选一次福建省护理科技进步奖以来,已有105项成果获奖,其中被推荐参加全国中华护理科技进步奖获得二、三等奖12项,获得福建省政府表彰的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8项。

1.1.10 护理行风建设得到加强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通过深入开展“温馨工程”、“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巾帼建功标兵”、“文明优质护士”、“星级护士”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树立护理专业形象美、训练护士仪表美、养成护士语言美。开展护士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塑造“白衣天使”崇高形象。特别是在2004年抗击“非典”及随后的“禽流感”中,广大护理工作者弘扬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以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护理技术、规范的护理服务,忠实地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颂歌,充分展示了“白衣天使”的时代风采。

1.2 护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护理学科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医学发展及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护理需求,护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2.1 护理人员总量仍然不足,结构不尽合理

据2005年对全省197所二级以上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显示我省各医院护理人员数量仍然无法达到1978年卫生部规定的编制标准。卫生部标准规定病区床护比为1:0.4,而我省医院各病区平均床护比为1:0.376;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规定,ICU的床护比为1:2.5~3,我省平均为1:1.75,达到1:2.5~3要求的医院仅占11.76%,护理人力不足给医疗护理安全带来隐患。我省具有专科以上护理学历的人才大多集中在二级以上医院,全省护理人员以初级技术职务为主要成份,整体专业技术职称层次偏低,高级护理技术职称人员比例过少。

1.2.2 社区护士缺乏临床护理经验

随着我国疾病谱的转变以及人口的高龄化,使护理工作的对象和范围相应扩大,护理服务逐步从医院拓展到社区和家庭。目前进入我省社区护理行列的大多是年轻护士,缺乏临床护理经验,且社区医疗卫生与护理尚未被重视,管理缺乏规范。若医院中的部分高年资护士能转入社区护理工作将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但目前尚缺乏这种灵活的用人制度来改变这种状况。

1.2.3 合同制护士管理不规范

目前聘用制合同护士已占护士总数的25.53%,其待遇偏低形成医院内同工不同酬的特殊队伍。因缺乏全省统一的管理与规范,在人事归属、医院管理、护士资质、工作职责、系统培训、各种保险及工资待遇等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护士的劳动权益没有得到保障。这一群体流动性较大,导致护理队伍不稳定。

1.2.4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落实不够

护理工作尚未完全贴近病人,服务质量尚不尽人意。一是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影响服务质量,二是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承担了许多非护理工作,造成护理工作以医嘱为中心,以人为本的理念未能真正落实到临床。专科护理发展滞后,缺乏专业护士培训与认证体系,护士对急、危、重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技能不足,与诊疗工作的要求以及病人的实际需要存在差距。

1.2.5 护理教育培养的规模和层次不能满足需求,缺乏科学的护理教育评价体系

护理人力资源与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护士的数量不能满足人们健康保健的需求。虽然我省护理教育的规模近几年有所扩大,层次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需求。医学教育评估由国家教育部或卫生部统一负责,护理教育并未单列,不能体现医学教育和护理教育的独特性,不能反映护理教育和实践的发展需要,限制了护理教育的发展。

1.2.6 护士教育培训仍需规范与完善

护理教育的发展与实际的人才需求尚存在差距,一是学校教育与临床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岗前培训的任务加重。二是缺乏系统、规范的护士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尤其是大多数医院将合同制护士仅作为人力使用,不重视对其进行规范化培训;三是缺乏对专科护理岗位和护理管理岗位人员的规范化培训。

1.2.7 护理科研发展水平亟待提高(1)缺乏健全的护理科研管理组织机构。

目前大多数医院还未建立完善的护理科研管理专职机构,未配备护理科研管理人员,以及专职的护理科研管理机构和系列护理科研管理制度条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护理科研工作的发展。

(2)缺乏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护理科研相关知识再教育。

大多数受中等教育的护士,由于知识基础的限制,不能有效地阅读和利用国内外的专业文献,评价科研成果,更难以将科研成果运用于临床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而医院围绕护理科研的需求开展继续教育是有限的,不仅缺乏系统性、目的性,计划性也不够,难以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及科研能力,使护理科研水平长期滞留在经验总结阶段。

(3)缺乏对护理学科带头人及护理科研骨干的培养。

缺乏对高学历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标的培养。在人才使用上仍沿袭论资排辈挫伤了高学历护理人员科研的积极性,使有限的人才资源浪费,以致长期缺乏优秀的能从事护理科研并做出成就的学科带头人。

(4)未设立专项护理科研基金资助。

目前大部分医院尚未建立护理科研激励机制,在课题申报、等方面无相应的资金扶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科研以及撰写论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致使目前临床一线护士多数是为了职称晋升评聘的需要而撰写论文,因而也影响了科研质量。

(5)护理科研方法手段落后,科研设施不完善。

绝大部分医院未建立专门的护理研究室,缺乏护理实验室和相关的设备,这也是导致我国护理科研方法手段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6)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的意识及能力,医院信息管理组织不健全,缺乏良好的信息接收环境。

2 福建省护理学科发展的方向及对策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保障病人生命安全、为病人减轻痛苦和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护理事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其必须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同步,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科学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将面对更高的要求,面临更多的挑战。

2.1 加强护理管理,促进护理管理更加科学化

2.1.1 提高认识,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领导

护理工作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将护理工作纳入医疗机构整体改革之中,进一步强化护理工作职能,防止重医疗轻护理的现象发生。护理部是强化医院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随意撤消或合并,同时要保证护理部的责、权、利相匹配。各级医院的领导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关心护士,爱护护士,积极解决护士在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落实有关政策待遇,充分调动广大护士的积极性。

2.1.2 管理模式个性化

个性化是未来医院护理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向之一,医院护理管理模式个性化的含义是一所医院有别于其他医院护理管理模式的特色。具体内容包括:护理目标、护理体制、领导体制、规章制度、医院文化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体现出鲜明的个性。未来社会的变革、高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多种文化的融合和变迁,将形成更为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医院护理管理模式个性化是未来医院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未来医院发展的客观趋势,特色医院需要个性化的管理作保证。

2.1.3 坚持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实现人本管理

医院护理管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意味着一切管理工作都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体现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和为了人的指导思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向。具体来讲,要满足护士的多层次的需求,特别是满足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积极培养、合理使用、充分挖掘并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贯穿在整个护理管理过程中。把提高护士整体素质放在工作的首位,重视继续教育在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中的作用;重视护理人员精神生活即高层次的满足。护理管理者应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如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并系统地研究护士的心理和行为,以提高对护士行为的预测及引导,更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不断完善和发展现代护理管理科学。

2.1.4 管理手段非理性化

非理性化倾向亦是未来医院护理管理发展的主要趋向。医院护理管理手段非理性化趋向是指在管理活动中,除发挥严密组织机构、计划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等的管理作用外,特别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突出意志、感情、情绪、心态、形象等在管理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护士潜在的自尊、自信、自控、自强的意识,通过领导者与群体的共感与共识,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领导者要加强自身品德、知识、才能、性情的修养,以非权力影响力为主要影响力来激发护士工作热情和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同时注意发挥护士的群体效应,通过强调群体的协作来提高工作效率。

2.1.5 更加广泛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护理管理

计算机机网络技术是医院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在将来计算机功能开发中,护理管理者要注重计算机辅助决策功能的开发,利用大量长期积累的数据,预测出护理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使护理管理者可以根据计算机分析结果做出正确的决策,科学地制订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管理策略。

2.2 强化岗位职责,合理配备护理人员

各医疗机构要按需设岗,合理配备和使用护士人力资源。护士配备必须与本单位、本科室的工作任务相一致,床位与护士之比不得少于1:0.4。根据福建省护理工作发展规划逐渐达到1:0.6。凡因工作需要调离护理岗位,在医技科室、后勤以及党、政、工、团、审计等行政部门工作的,不应占用护士编制。护理部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院内护士的调配,并根据各病区的实际护理工作需要,决定临时配备护士,以确保临床一线护士人力需要,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

各级医疗机构要明确界定护士的工作职责范围,理顺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改革医疗机构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后勤支持保障系统。临床所需的各种物品、药品以及各类检查报告单,要做到下送下收,服务到病房,严格限制护士从事结帐等非护理工作,以保证护士人力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对病人的直接护理工作中。要积极探索护士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的选拔根据任职标准、采取竞争上岗、择优聘任,使一批学历高、年纪轻、管理意识强,有实践经验的护士走上护理管理岗位。

加强对合同制护士管理,在依法执业、充分培训、保证质量、保障权益的前提下规范合同制护士队伍,按照聘用岗位要求,建立同工同酬的合同制护士队伍。合同制护士同样享有医疗、失业、养老保险,有参加工会组织的权利,享有各种法定节假日的权利,享有继续教育和职称评定的权利,稳定护理队伍,保证患者安全。

2.3 加快步伐,促进护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推动护士队伍结构的调整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2.3.1 构建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护理教育体系

进一步扩大教育的培养规模和调整教育的层次结构,走大专、本科、研究生相结合的培养道路;优化课程体系,突出护理专业特色,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在课程设置上根据教学目标设定医学基础知识内容,压缩医学基础课学时,突出以护理为中心, 增加护理专业课的比重,增加实用性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组建学科群,通过医学、护理、人文学科的结合与渗透,体现整体护理,为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护理人才,促进学科的发展。

2.3.2 提倡素质教育,培养综合能力

以减少课内学时为前提,通过引导学习、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同时要重视护理实践,使护生尽早接触临床,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连接,加强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危机应对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护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以确保和提高本科、研究生教育质量。

2.4 继续开展整体护理,进一步丰富整体护理内涵

整体护理是当前我国护理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护理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诊疗效果的有效途径。整体护理在我省已得到普遍开展,在此基础上应认真总结经验,规范标准,进一步丰富整体护理的内涵,积极稳妥地推进整体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实施整体护理旨在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因此一定要注重实效,切忌形式主义,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改善服务态度,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建立科学的整体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广大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探索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实施整体护理要因人施治,重点加强专科护理,切实落实基础护理,根据各科疾病的特点和病人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开展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积极开发与提供多方位的护理服务,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5 重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

医疗服务质量和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按照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的要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并做到因人施护,结合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实施科学护理,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与提供多方位的护理服务,大力发展家庭病房、社区护理、老年人护理、临终关怀、温馨病房等服务领域,并逐步予以规范。各级医院领导和护理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调整管理思路,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整体护理相适应的护理工作规章制度,除了坚持临床中的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外,还要不断探索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等,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护理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要继续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组织护理人员学法、用法,联系护理工作实际,探讨护理工作中的执法难点,用法律武器保护病人和护士双方的利益,使护理管理规范化上升到法律要求的高度。

2.6 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护理队伍综合素质

2.6.1 完善护理学继续教育制度,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进一步完善护理学继续教育制度,细化培训内容及层次。从岗前教育、规范化培训、在职培训、学分制管理等方面,建立终身制学习体系,建立学习型团队。积极鼓励护理人员在职参加自学考试、函大、夜大、研究生班等形式的在职教育,提高培训层次,使护理人才培养符合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合同制护士也应同时纳入培训计划。

2.6.2 加强护理人员的在岗培训

按照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要求,本着学以致用、按需施教,讲究实效的原则,做到有计划、分层次的进行培训,从根本上转变护士与护理改革不相适应的传统思维方式、工作方法。

2.6.3 注重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结构调整

根据各个科室的特色,有重点、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培养,优化现有护理人才梯队。培养适应临床诊疗要求,拥有精深的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具有独立地评估、诊断和治疗患者或者社区人口各种复杂健康问题的资格与能力的的护理骨干。探讨专科护士队伍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包括重症监护、器官移植、急诊急救、手术室、肿瘤等专科护理领域和压疮、造口、糖尿病护理、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等专业技术开展培训工作。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护理专业人才的学科带头作用,使其在预防疾病伤残、维护人们健康和提供舒适方面能体现较高的专业水平,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供高质量和符合成本效益的护理服务方面能发挥显著作用。

2.6.4 加强护士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补充

提倡关爱生命、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自觉抵制医疗行为中的腐败现象,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6.5 加强护士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加强社会学、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倡形象美、行为美、语言美,不断改进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使护理人才得到全方位的塑造。

2.6.6 进一步规范护理科研管理,以科研带动护理学科的快速发展

加强护理科研管理,将护理科研管理纳入护理管理日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经费上予以支持。进一步建立健全护理科研管理组织及管理制度,如科研指导小组,使科研成为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一项重要的护理活动。同时加强护理科研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对护理人员开展有计划、系统的科研相关知识培训,培养科研骨干,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护理学术研究和学会等社团组织的学术活动,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调动护理人员科研热情,促进护理科研人才的开发。设立护理科研专项基金,建立护理研究室,创造良好的护理科研环境,注意强化护士信息意识,提高护士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创建浓厚的学术氛围,以科研带动护理专业的发展。

2.6.7 加强护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护理服务理念,提供一定的资金与机会,鼓励护理人员走出去与将专家请进来。围绕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医院感染管理等方面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我省护理事业的发展。

2.7 发展社区护理,拓展护理服务领域

护理人员应成为社区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要大力发挥护理服务的作用与功能,为社区人群提供多样化的护理服务。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护士规范化岗位培训制度,依托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社区护理继续教育。

2.7.1 逐步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护理服务模式。拓展护理服务内涵,尤其关注老龄、慢性病、残障、妇幼等特殊群体的卫生服务需求;同时,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2.7.2 加强岗位培训,提高社区护士业务素质。针对社区护理服务的特点,开展以家庭护理、康复、健康指导等全科医学知识为重点内容的岗位培训,确保在2010年基本实现所有社区护士达到相应的岗位执业要求;可利用医院的护理技术、人才资源和高等院校的教育优势开展培训及社区护理继续教育,建立社区和医院之间的长期协作关系,并对社区护士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2.7.3 完善社区护士的任职资格制度。医院应有计划地向社区分流中、老年护士,注重发挥高年资护理人员的作用,使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护理人力资源使用最优化,工作效率最大化。

2.7.4 加强社区卫生工作,重视社区护理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推动发展社区护理工作,将护理服务从医院向社区延伸,为社区居民提供及时、便捷、人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付东波.老年综合健康功能评价及其用途[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8,2:49-52

[2] 袁爱华.入世后高等护理教育定位的思考[J].护理杂志,2003,20(1):88-89

课题组成员

1. 姜小鹰,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2. 许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 3. 方东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 4. 李红,福建省立医院副院长,副主任护师 5. 郑翠红,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 6. 骆惠玉,福建省肿瘤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 7. 刘月芬,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护师 8. 钱小芳,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

老年人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风险防范;安全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97―01

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尤其是心内科患者具有年龄高,病情重,变化快,而且多伴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住院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危险概率高,护士在整个护理工作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和风险[1]。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寻求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的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针对护理中的护理风险,并落实各项风险管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如下。

1 心内科存在的风险因素

1.1 心血管疾病潜在危险因素: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型心律失常、突发性呼吸心跳骤停等。即使护士巡视病房发现也会影响患者预后。

1.2 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因疾病及年龄各脏器功能减退等,使自护功能受限,易发跌倒、坠床的危险,尤其下床行走或上厕所时易摔伤意外,便秘时用力排便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破裂猝死。

1.3 外出检查过程中易出现意外:患者住院过程中需要各种检查,在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运送过程中易出现心绞痛,呼吸心跳骤停等风险。

1.4 用药护理的风险据文献报道:据文献报道:60岁以上患者出现用药不良反应为其他年龄组的2.5倍[1]。心血管内科患者用药的种类多,常用药物:如抗凝血、降压药、强心、抗心律失常、升压药等,由于这些药物有剧烈的收缩或扩张血管作用,处理不当,易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甚至引起各种纠纷的发生。

1.5 人员配置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心血管多为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护理工作量大,护理记录多,各项护理措施及病情观察容易不到位,易出现各种不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中午,夜晚值班人员少时,遇到有抢救患者时,其他患者观察护理不及时,易引起护理纠纷的发生。

2 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2.1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做好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是防范差错事故纠纷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根据心血管病房的特点,建立以下制度:建立病区安全管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患者外检查管理制度;制定风险防范管理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制定专科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制度专科培训考核计划,对发生的差错事故必须呈报,尤其对护理缺陷问题,意外事件,投诉或纠纷进行实时呈报制度。

2.2 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组长有护长担任,质控由科室护理骨干组成。护士长根据月和周的工作计划,并与质控员进行检查各种项目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到个人,同时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分析改进措施。

2.3 完善安全管理及防范措施为避免患者坠床,摔伤等意外事件发生,病床安装上护栏,走廊设置防护栏杆,卫生间安装扶手,洗手间地面保持干燥,设置防滑装置。并向患者家属告知防范措施,患者需要上厕所排便时家属陪伴,如便秘及时处理,严禁用力排便,以免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脏骤停。

2.4 建立健全健康宣教,相关疾病知识介绍等。如介绍管道管理的依从性,吸氧知识介绍,静脉留置针等知识的健康宣教,从多方面多角度促进患者安全。

2.5 外出检查意外的预防。与医生做好沟通,危重患者根据评估情况做好相应准备:如带好急救箱,简易呼吸器,氧气袋等抢救药物及用物,有医护人员陪同护送。并随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抢救[2]。

3 效果

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后,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增强,认真执行制度和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严格做好交接班制度,层层把关,减少护理纠纷,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1年来,科内无差错,事故的发生,各种投诉明显减少,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4 体会

任何临床活动,都存在一定风险。护理风险管理是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模式,其管理方法更科学[3]。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及防范意识能力,消除各科不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同时护理风险管理于护理质量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它贯穿与护理质量管理的始终,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持续质量的改进,才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防范护理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吕淑梅.关于老年人用药问题.中国新医学,2004,3(2):106.

[2] 戴青梅,陈丽英,徐雪艳,等:护理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中华护理管理杂志。2006,6(s):36-38.

老年人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大连市首创的居家养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它有完善的组织机构,良好的发展前景,是具有创意的就业新形式。

论文关键词:居家养老社会保障社区养护员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我国传统养老模式还存在许多不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机制颇为重要。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公园街道重视社会福利事业,积极探索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新途径,于2002年9月首创“居家养老院”,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纽约时报、读卖新闻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居家养老院”的情况。

美国驻沈阳总领事、日本养老问题专家多次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人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解决了一个世界难题。”民政部领导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具有创意的就业新形式。”

一、居家养老的概况

居家养老,不是指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而是特指与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紧密联系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即在城市的各个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人们可以向服务站申请医疗和家政服务,由服务站派人到家中提供有偿的各种长期服务的养老方式。大连的具体做法是:根据社区老人经济条件和养护员岗位的需求,分为A、B、c、D四个档次。A类:每户每月享受政府养护补贴300元,条件是户籍、居住在本地,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高龄(80岁左右)三无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的人);无子女享受低保的老人。B类:每户每月享受的政府养护补贴200元,条件是户籍、居住在本地,生活需要照料的男70岁、女65岁以上的老人;双亲老人家庭月收入1000元以内(含1000元)、单亲老人家庭月收入在600元以内(含6OO元)的;年龄在70岁以上的病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卧床不起、下肢瘫痪等重大疾病由医院出具证明),如其子女是本区下岗失业人员,可以作为养护员选用,但必须经过街道、居委会人户调查,情况属实,由居委会张榜公布3天,如无异议,可享受政府补贴。C类:每户每月享受政府养护补贴100元,条件是在享受B类条件以外的社会老人生活需要照料的;夫妻一方有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另一方是失业人员且同时享受低保待遇家庭的。D类:居住在本地,经济条件较好,需要此项服务的自费老人。居家养老审批时间定在每月的10日前,由所在街道将申报者的户籍、工资、医院证明等相关材料各一式两份(原件、复印件各一套)报送区民政局社会福利科审批。

沙河口区中山公园街道现有六十岁以上老人9700多人,占辖区人口的12%,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600多人,孤寡老人近20户。通过调查发现,全街道共有47户特困老年家庭急需照顾,有的是孤老户,有的是子女下岗、失业无力赡养户。以前,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经常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和照顾,但是由于人力有限,时间不固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另外随着退休职工纳人街道管理,社区干部愈加繁忙,很难长期担负起照顾老人的任务。虽根据“星光计划”要求,在对老人服务上,建立了三级服务网络,为老年人建立了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每个社区都有老年活动室和室外健身器材,但对重病、孤寡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仍未解决。同时,街道有许多下岗职工,尤其是大龄下岗失业女工再就业困难,长期在家,靠低保金过日子,生活十分坚苦,而下岗女工都是料理家务能手,加上老人的特点是恋家,所以街道巧妙地将这两个弱势群体结合起来,先将下岗女工培训成养护员,再利用社区慈善会所得捐赠支付养护员工资,这样既解决了照顾扶养老人问题,又解决了就业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开创出一条不设围墙的家庭养老模式。

由于居家养老费用低、服务周到、家庭氛围浓、适合老人生活习惯、符合中国国情,所以到各层次老人欢迎,居家养老迅速发展起来,由最初的13户17人发展到现在的77户118人,这一做法也得到了社会有关部门的认可,沙河口区在全区16个街道推行这一做法,目前沙区居家养老院已发展到498户,2003年居家养老院获得区长特别奖,目前此项措施已在大连市全面推行。

二、居家养老的组织机构

为了促进沙河口区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步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沙区居家养老事业健康、适度、有序的发展,特设立以下机构。

第一,沙河口区成立居家养老院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局社会福利科,负责行业审批、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及福利养老人员的审批,把居家养老院纳入社会养老机构重点指导、服务、管理范围。

第二,街道成立居家养老院管理中心。管理中心负责街道和社区的居家养老日常管理工作,院长由街道主管民政工作的副主任担任,副院长由街道办事处社会事务科科长兼任。主要职责是:研究确立家庭养老院的工作计划、措施的实施,人户摸底调查,制定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确定居家养老院的养护对象和养护员;负责签署养护员协议、养护员的调配、管理、考核和培训、发放养护员的工作补贴;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募集慈善资金等。

第三,社区居委会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站长由居委会主任兼任,主要职责是:调查、采集家庭养老需求信息,上报社区需要增加的养护对象;定期征求老人意见,改进服务;负责养护员的管理、业务学习、考核和业务讲评;为有家庭养老需求的老人选派养护员;负责居家养老院的设施建设与维护;传达部署养老院工作任务。

第四,居家养老院。每个居家养老院由一名养护员和一户被养护对象组成,养护员与老人签订协议书和服务承诺,养护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爱心奉献,热情服务;必须每天到老人家中提供服务,清扫卫生,买菜做饭,和老人谈心,带老人看病等。有病、有事需要到居委会请假,居委会派人接替,养护员每日填写日记和家庭财务收支帐;经求老人意见,居委会月考核、季评议,如果老人不满意可提出更换养护员。

第五,社区医院。社区为每户居家养老院选派家庭医生,为每个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载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每周一次为老人体检并做好记录,为每个老人发放一个急救卡,老人可享受免费就诊;定期对养护员进行日常护理培训和老年人常见病例护理以及各种急救常识的培训。

第六,监督员。监督员由街道老龄委、退管站和部分老党员组成,负责养老院各项制度的检查落实,对养护员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征求养护对象意见,及时提出有利于养老院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三、居家养老的发展趋势

居家养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各方面趋于完善,目前正向“六化”方向发展。即管理规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对象公众化、养护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1.管理规范化。养老事业水平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居家养老院从创建到现在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规范居家养老院的发展,市、区政府出台了《大连市家居养老院实施办法》、《关于加快推行社区居家养老院建设实施方案》等三个文件,明确了指导思想,确定了工作目标,即“十五”期间,沙区要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规范的居家养老院管理机构,确保生活需照料的三无老人、享受低保的老人,全部纳人居家养老院福利服务养老范围,满足社会老人居家养老的需求,提供有偿、低偿的养老服务;各街道建立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必须具备“9有”,社区建立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做到“六统一”,即统一标识、统一服装、统一合同文本、统一体检、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建立养护员考勤、考核、评议、奖励制度,使居家养老院在管理体制、用人制度、补贴标准等方面建立科学的管理规范。

2.投资主体多元化。目前制约居家养老事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资金,随着居家养老规模的日益扩大,供养对象的增多,支付养护员工资标准的提高以及培训费用、管理费用的增加,资金不足、来源渠道不稳定等问题凸现出来,必然制约、影响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发展居家养老的资金应建立多元的筹措和运行机制,具体的方法是:政府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沙区政府为每个街道下拨居家养老院开办事业费,对无子女、享受“低保”的老人,区政府每月资助300元养护费,低收人老人每月补助200元,社会老人人均月收人低于1200元的月资助1120元。区政府年出资十万元用于养护员公益岗位工资和培训,每年市民政局发行1-2次专为居家养老筹集资金的社会福利,所得资金款项用于居家养老费用。沙河口区成立慈善总会,各街道成立慈善办事处,动员社会力量向海内外募集款项,对捐助额4千元以上的单位、个人可给予一年“冠名权”,长期包户捐助可予以永久“冠名权”,对为社会福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可授予荣誉称号。

3.运行市场化。居家养老事业要按照产业化、市场化经营的思路发展,在管理方式、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责任制度等方面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努力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沙区居家养老院已发展到498户,其中享受资助的“三无老人”仅41户,其余全部自费。目前,全市已发展自费户500多户,养护费每月300-1300元不等。沙区今后的工作重点是通过政府对居家养老的老人资助和政府购买公益岗位发展自费户,未来居家养老市场潜力非常大,不仅适合“独居”、“空巢”老人,而且适合与子女同住的老人,这种方式使双职工子女白天安心工作,免去其后顾之忧,晚上同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又可以节省子女去养老院探视的时间,费用适中,因而受到不同层次老人的欢迎。

4.服务方式多样化。目前居家养老院提供的服务是老人需要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随着其发展还要满足老人更高层次的需要,根据不同老人特殊需求不断充实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比如根据老人兴趣、爱好提供服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健康老人提供室内外活动场所,社区医院为低收人老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根据老人的不同需求,为老人提供小时服务、单项服务、日托、相谈等服务。中山公园街道还联办了“夕阳红”养护院,为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24小时服务和针对临终老人的“临终关怀”。

5.养护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居家养老服务是新的“银发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劳动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要根据需要有计划地优先在公共服务社及辖区失业人员中培训养护员,逐步建立职业资格和职称序列等级管理制度,提高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沙区中山公园街道与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医护理学院联合办学,建立了中山公园居家养老培训基地,利用高校的师资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基地常年开设家庭护理、老年心理、老年常见病防治和急救知识、养护员职业道德规范等课程,请专家教授讲课,建立标准化题库,使养护员培训正规化。市劳动局为居家养老院设立养老护理员职业标准,并逐步建立养护员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定制度,未来的养护员的工资依职称和服务质量而定。中山公园街道目前已培训253名养护员,184位已走上养老护理岗位,并且和市内各军队干休所达成协议,派出养护员40多名。

6.服务对象公众化。居家养老院在确保国家供养的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和无子女享受“低保”老人需求的同时,为社会老人提供有偿和低偿的居家养老服务,鼓励有支付能力的老人自费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做大做强“银发产业”,即解决了老人的需求,又解决大量失业人员就业。

四、发展居家养老的重要意义

1、居家养老是我国社会养老的发展方向。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0%,并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据估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中国人口老年化的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都是世界人口史上前所未有的。这个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主要依靠退休金生活,或者依靠家人实现保障,这已远远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老人多,子女少,4个老人2个孩子照顾,压力大;二是社会服务提供的家庭保姆和小时工虽可解决老年家庭服务的部分问题,但服务质量、稳定性无法保证;三是公办养老院数量有限,对急剧增加的老人来说怀水车薪;四是私人养老院收费较高,管理不到位。而居家养老是一种更普遍、广泛的养老方式,随着它的不断发展,其覆盖面不仅包括“三无”老人,而且包括享受养老金待遇的人,甚至可以惠及到广大城乡的全体老人。

2.居家养老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方式。与西方历史传统不同,在东方社会结构中,家庭构成社会生活的核心和基础,为家庭成员提供包括养老、医疗、生育、救济、福利等全方位的保障功能,东方家庭的异化和超稳定性结构,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工业化浪潮对家庭保障功能的削弱,因此,我国社会保障改革应当尊重和依托家庭保障的作用。但是,我们应看到,家庭保障虽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但也存在“难抗大风浪”的缺陷,历史上,一些原本颇有实力的家庭,只因家庭成员的病重或病逝而日益破落衰败的实例屡见不鲜,可以说家庭保障具有脆弱性的缺陷,这就为发展社会保障,为使社区在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安排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提出了需求。而居家养老巧妙地将家庭和社会结合起业,既发挥家庭的优势,又弥补了家庭的缺陷,非常符合老人的恋家情怀,符合我国的国情。

老年人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职业健康体检;护理管理;经验体会

职业病具有潜伏周期长并且难以根治的特点,所以工作的关键在于防。职业病高发群体多是小企业小作坊,尤其是非法黑工厂,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降低成本和眼前利益,不把职业病防护当回事。为了追求效益最大化,一些经营者不注重在环境保护、职业病防护上适当的投入,忽视了职工工作时最起码的劳保用品、劳动保护设施等的配备,使得员工长期工作在粉尘浓度超标、各种有毒气体、污染严重,保护条件差的环境中。如此恶劣的工作条件,后果可想而知。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2012年全国报告职业病27420例。尘肺病24206例,占88.3%。在慢性职业中毒中,各类慢性职业中毒1040例,引起慢性职业中毒化学物质前3位的是苯、铅及其化合物(不包含四乙基铅)、砷及其化合物。此外,还报告各类职业性肿瘤95例,以轻工、化工行业为主,其中苯所致白血病病例最多,为53例。从行业分布看,煤炭、铁道、有色金属和建材行业的职业病病例数较多,分别为13399例、2706例、2686例和1163例,共占报告总数的72.77%。所以,为了劳动者的健康,进一步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体系,实现职业卫生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完善职业病诊断鉴定法规政策,维护劳动者和职业病患者权益;做到有章有法、循序渐进,建章立制、落实责任。科学合理地规划辖区域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格局,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关健,对从事职业病防治的工作者而言更是任重而道远。

我院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自1972年建院以来,一直从事职业健康监护体检工作和职业病防治工作,为做好健康体检的结果分析、质量控制、科研等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为卫生行政部门客观及时地掌握接触职业病危害人群的健康状况,制定职业危害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已发展到年均约5万人次的体检量,职业健康体检是我院为保障劳动者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职业健康体检过程中受检者能否顺利地完成健康体检,关键是应设计一个科学的管理流程。笔者在职业健康体检管理工作中体会到, 统一的体检质量标准、完善的体检工作流程及体检过程中的护理管理与体检质量密切相关。现将如何加强护理管理, 做好职业健康体检工作的经验总结如下:

1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努力增强护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使护士的每一项服务、每一项操作、每一种行为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达到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作为护理管理者应恪尽职守,认真作好本职工作。做好职业健康体检中心的工作计划,健立和完善工作规范、制度、体检流程及各项注意事项。按照体检计划组织实施,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职责到人。认真做好各临床科室的协调工作,做到专业化、全方位服务。

2强化服务理念,为体检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通过学习和文化渗透,强化我们服务的理念是坚持以受检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坚持全心全意劳动者的健康服务。不仅要为每一个受检者提供优质全面的身体检查,而且要让每一位受检者感受到职业健康体检中心医护人员周到细致的服务。工作中努力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融洽护士与体检者的关系,为体检者提供高效、优质、精湛的医疗护理服务,以达到未病先防,身心健康的体检目的。

3加强礼仪培训,提升外在形象

职业健康体检中心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我们的言行举止、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到受检者对医院的印象,应此,需要注意加强服务礼仪培训。我科与护理部联合分别对护士进行服务礼仪及沟通技巧的培训,使护士形象、气质和服务意识、沟通技巧得到很好的提升。

4加强信息系统管理

我院从事的体检工作是为企、事业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者就职前、就职中及离职前的身体健康体检工作。为提高体检中心护理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建立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体系,运用信息科学技术对体检过程实行网络化管理,充分发挥计算机优势,建立健全体检人群的电子档案,提高工作效率。实行体检前先登记,将体检者的身份信息、工作单位、从事工种、所需体检的项目录入计算机;引用"套餐制",医务人员根据体检者所从事的职业、工种,为其选择适合的体检项目套餐,即时从计算机调出体检项目进行体检。

5体检过程中的护理管理 护士应协调体检全过程,保证体检过程的顺利进行

5.1安排好导医工作 安排专职导医在体检的每个环节热心为体检者服务,强化导医人员主动服务的意识,变固定站立式服务为站立巡回式服务,做到眼勤、腿勤、嘴勤,合理分流受检人员。对体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及时解决。把受检人员按项目如:胸透、抽血、测血压、身高、体重、心电图、超声、查体等按项目分开,指导体检人员及时合理安排,做到不拥挤、不扎堆,保证体检快捷、有序进行。导医在分诊、导诊的同时,还要密切观察体检人员的情绪反应、身体状况,按体检流程维持好秩序,按先后顺序排名进行。对于行动不便、有特殊情况的老年人给予及时照顾,对其他待检人员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避免纠纷的发生。体检流程还注意将检查分为餐前和餐后项目,导医护士会指导受检者先完成餐前检查项目,用过早餐后再进行餐后体检项目。以避免受检者因为长时间空腹造成胃部不适或低血糖等。体检完毕后,导诊护士会耐心、细致地提醒体检者有关注意事项 。

5.2体检过程实施规范化礼仪、微笑亲情服务 体检中心定期对护士们进行礼仪内容的学习和培训,体检过程中护理工作实施规范化礼仪服务,统一发饰、衣着,对每位体检对象,我们都要亲切称谓,主动热情地接待和询问,在最短时间的交流中对他们的情况做出判断和区分。言谈举止优雅大方,微笑亲情服务。

5.3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学习,为受检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体检中心为体检者设计了科学合理的体检流程,所有的体检项目都能在体检中心完成。我们定期对体检中心护理人员进行职业病专业知识培训学习,让护士们熟练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并能够耐心解答受检者的疑问。要求护理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丰富的健康保健知识,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来检者。在体检过程中不仅为每一个受检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检查,而且要让每一位受检者充分感受到体检中心医护人员周到细致的服务。

6提供健康教育服务

6.1做好科普宣传工作 在体检中心候诊室、走廊等处设立健康教育橱窗,根据不同的职业环境对常见、多发的职业病的预防、治疗、保健知识进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宣传。

6.2做好接待咨询工作 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接待体检人员电话咨询和面对面咨询的工作,帮助受检者正确认识职业病的危害,指导受检者做好工作场所健康防护工作,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病率。

7设立体检意见箱

每月定时开箱收集体检者意见; 通过对体检者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反省护理工作中尚存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8实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满意度最能体现体检者的要求和期望。我们定期发放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水平、体检者满意度等方面的体检人员满意度调查表;随机询问体检者,了解他们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通过调查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直接了解护理人员服务情况,明确改进方向,以此来推动护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老年人护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2*年3月28日,全省市州地老龄办主任会议在*紫林宾馆召开。九个市州地民政局长、老龄办专职副主任,省老龄委23个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共计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回良玉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上的主要讲话精神及贵州省副省长、省老龄常务副主任肖永安在省老龄工作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对2*年全省老龄工作提出的要求。省民政厅厅长、省老龄办主任郭猛总结了20*年全省老龄工作,安排部署了2*年的工作任务。会议还对20*年荣获“全国老年维权示范岗”、“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敬老模范村居(社区)”的单位和个人及20*年全省老龄工作业务目标考核情况进行通报。我市有四个单位荣获全国老年维权示范岗称号,他们是:市法律援助中心、水城县法律援助中心、钟山区法院民事一庭、盘县老龄办;有十位同志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称号,他们是:*;有两个村两个社区荣获全国敬老模范村居(社区)称号,他们是:盘县老厂镇色绿村、水城县猴场乡红星村、钟山区凤凰街道广场社区、六枝平寨那固坝社区。市老龄办在20*年度全省老龄工作业务目标考核中荣获一等奖。

二、会议的主要精神

(一)回良玉在全国老龄委第九次全体会议上的主要讲话精神

回良玉在回顾总结20*年老龄工作时说,20*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区、各部门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老龄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一是老龄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去年,召开了全国老龄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老龄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同时,修订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为确保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法规保障;编制印发了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老年体育等发展规划,以及与老年人利益密切相关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等。二是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得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职工超过1.86亿人,比上年底增加1162万人;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全面提高,其中3966万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养老金169.2元,是历年来最高的一次。三是为老服务事业加快发展。各地积极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扶持为老服务机构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为老社会服务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显著改善了老年人的福利服务。四是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各地围绕纪念《老年法》实施十周年开展系列活动,大力宣传老年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开展执法检查,老年维权工作力度加大,全社会自觉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各地出台了许多针对老年人的优待政策措施,从多方面对老年人实行优先、优待和减免服务。五是基层老龄工作有所加强。各地坚持把老龄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基层老龄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得到较快发展。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20*年全国各类老年大学(学校)达到2.6万所,在校学员超过230万人。

回良玉指出:2*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年,我们党将召开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做好今年的老龄工作,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和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肖永安在省老龄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重点对2*年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要筹备召开第二次全省老龄工作会议。第二次全省老龄工作会议拟在今年下半年召开。老龄办和有关成员单位要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第一次全省老龄工作会议以来我省老龄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分析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老龄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为我省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指明方向。

第二、要认真贯彻落实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已于去年底经省政府批准下发。这个规划是我省“十一五”时期开展老龄工作的重要依据。各地各部门要把落实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摆到重要位置,围绕老年人生活保障、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养老服务业发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老年人权益保障等方面,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第三、要切实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基层老龄工作是我们的工作基点,也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老龄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高度重视老龄工作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三级老龄工作组织网络,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规模,每年按一定比例提取工作经费,确保各级老龄办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四、要做好我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情况的研究工作。我省20*年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龄化阶段,成为“老年型”省份。20*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481.56万人,占总人口的12.25%。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而且高龄老人进一步增加。为进一步摸清我省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我省老龄问题的基本情况,老龄办要认真组织协调省有关部门,做好我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报告的课题研究,为省委、省政府决策老龄工作和老龄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第五、要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当前,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解决“空巢”家庭、高龄老人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老龄办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抓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去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全国老龄办和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老龄办、发改委、民政、财政等部门要抓紧制定和完善我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特别是要研究制定扶持民办为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

(三)郭猛在全省市州地老龄办主任会议上对20*年全省老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2*年全省老龄工作作了安排

郭猛在总结时说,20*年全省老龄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老龄办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老龄委第六次全体会议和要求和部署,解放思想、创新方法、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各项老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为我省老龄工作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0*年2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省老龄委立即召开第六次全体会议,省政协主席、省老龄委主任孙淦,副省长、省老龄委常务副主任肖永安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对省老龄委成员单位实施目标考核工作、按老年人口数提取老龄事业发展经费和由省财政拨专款对全省百岁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等问题。

老年节期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走访慰问了*市部分老领导、老村干、老教授、老劳模和百岁老人,看望了省老年大学学员。*、安顺、*等地及许多县(市、区)的党政主要领导也分别到医院、敬老院、社区和农村看望慰问贫困老人和百岁老人。

2、省老龄委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共同做好老龄工作

省劳动保障厅在20*年至20*年期间2次调整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人均增加157元。发放基本养老金50.6亿元,确保了全省参保企业53.12万名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省财政厅拨付资金4862万元解决了1959名困难企业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和949名省属困难企业离休干部的统筹外项目费用。省民政厅继续实施包括五保户在内的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20*年省财政安排1.89亿元的专项资金定期救助农村特困群众,110万名农村特困群众享受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00元的救助金,10万名农村五保对象得到了供养。全年投入城市低保资金4.15亿元,确保了包括贫困老人在内的全省51.*万名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目前已在*市部分区(市、县)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62万名农村居民被纳入保障范围。省发改委也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了全省“十一五”基本设施建设规划,并拟对全省68个非经济强县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给予支持。省卫生厅组织培训了136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为在社区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省司法厅积极倡导律师协会、公证部门和法律援助部门,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省委组织部与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做好老党员生活补贴发放工作,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城镇老党员发放了生活补贴。省建设厅严格执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居住建设设计标准》等国家工程建设标准,指导城市规划配置老年人服务设施,确保了老年人居住建设的设计质量。省委老干部局认真贯彻落实离退休老干部和遗孀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团省委继续开展“金晖行动”,拓展为老年人服务的范围。省妇联深入基层开展老年妇女问题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老年妇女的维权、家庭、养老等情况进行调查,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等单位充分利用自身职能优势,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等对老龄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省新闻出版局积极扶持《晚晴》、《贵州老年报》的健康发展。省民宗委深入铜仁地区石阡县,向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宣传老年法。省老年大学20*年编制了《贵州省老年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并在全省新建老年大学(学校)60余所。省教育厅积极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在青少年中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省人事厅充实调整了离退休专家数据库,组织部分省直单位退休专家赴*市乌当区进行科技帮扶。省直工委、省总工会、省体育局都组织了各类老年人文体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3、各级老龄办认真履行职责,推动了各项老龄工作的开展

①制定《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省老龄办会同23个成员单位和9个市(州、地)老龄办编制了《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并于20*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以黔府发[20*]44号文正式颁布实行。*市、*市年底正式出台了本地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②全面推进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的开展

一是建立老年维权机构。经省编办批准,省老龄办增设了维权处,增加了3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黔西南州老龄办、从江县老龄办等地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老年法》。省老龄办与《贵州日报》社联合举办了“敬老爱老助老,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征文活动”,全省各地纷纷采取设点咨询、文艺演出、张贴标语、发放资料等形式宣传《老年法》。三是为老年人办实事。从20*年起由省财政每年拨专款发放全省百岁老年人生活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500元。黔南州对百岁以上老年人由各县(市)财政每人每月发给100元生活补助;对95岁至99岁非财政供养老年人每人每月发给30元生活补助费。*市老龄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60岁以上老年人解决免费乘坐公交车的问题。安顺市筹建了“安顺市助老志愿者协会”。四是继续开展老年旅游活动。省老龄办和省民政厅联合开展“红色之旅”老年旅游公益活动。组织150名基层老劳模、老村干和老优抚对象免费旅游了北京、河北等地。

③开展评先创优活动,扩大老龄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20*年全省各级老龄办配合全国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全国老龄维权示范岗”、“全国敬老模范村居(社区)”、“孝亲敬老之星”评选活动,全省35个单位获“全国老龄维权示范岗”称号,76个村居(社区)获“全国敬老模范村居(社区)”称号,69名人获“孝亲敬老之星”,受到全国老龄委的表彰。*市、*市、黔西南州还召开了老龄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④加强老龄工作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讨

一是深入开展调研工作。省老龄办制定了《20*年调研课题分解表》,组织几个调研工作组先后到毕节地区、遵义市、*市、*市和黔南州,对当地居家养老情况和开展敬老爱老主题教育活动情况进行调研,撰写了典型材料和调研报告。二是加强了老年学术机构建设和理论研讨。20*年初省老年学学会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对学会成员进行换届选举,组成新一届贵州省老年学学会,副省长肖永安出席了大会并做了重要讲话。7月和12月又分别召开省老年学学会理事会和20*年省老年学学术年会,探讨搞好学会建设和构建和谐老龄社会等问题。通过加强老年学术机构建设和开展老年学术研究,进一步夯实了我省老龄工作的理论基础。

⑤抓好基层老龄工作,加固老龄工作的基础

20*年召开了全省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经验交流会,各地基层老年协会代表交流了当地基层老年协会的建设情况,省老龄办经筛选编印了《全省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座谈会经验交流材料汇编》下发各地。*市老龄办下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村)老龄工作的通知》。盘县老龄办对辖区内12个村级老年协会分别拨给建设扶助金2000元(共计24000元),加强了全县老年协会的建设。

⑥加强各级老龄工作机构的自身建设

一是积极争取老龄工作经费。根据省老龄委第六次全体会议决定,从20*年起省财政在原有基础上追加省老龄办100万元老龄事业发展经费,今后随经济发展将逐年提高老龄事业发展经费。二是开展老龄工作干部培训。20*年我省组织5名老龄工作干部参加了全国老龄办第三期老龄工作干部培训班。8月又组织老龄办干部24人赴陕甘宁新四省(区)学习考察。三是开展对市(州、地)老龄办和省直成员单位业务目标考核工作。年初省老龄办印发了市(州、地)老龄办20*年度业务目标内容,并于年底对各地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评比。2*年3月,省老龄办组织三个考核组,分别到各成员单位进行现场考核。各成员单位领导十分重视,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郭猛对2*年全省老龄工作的安排是:

第一,认真贯彻落实省老龄委第七次全体会议精神

各级老龄办和各成员单位要积极贯彻省老龄委第七次全体会议和全省市(州、地)老龄办主任会议精神,按照会议部署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积极筹备在下半年召开贵州省第二次老龄工作会议。抓好《贵州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落实。

第二,切实加强基层老龄工作

各级老龄办要高度重视基层老龄工作,建立健全各级老龄工作机构,按照“巩固、加强、发展”的原则,继续推进基层老年协会建设,力争在年底前全省80%的村(居)委会建设老年协会。已经成立的老年协会要开展工作。

第三,探索开展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爱心护理工作”试点工作

根据全国居家养老服务经验交流会精神,各级老龄办要切实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加快推动我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市云岩区、南明区开展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探索服务模式,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在*市要抓好“爱心护理院”建设试点工作,发挥示范导向作用。

第四,做好贵州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预测工作

根据全国老龄办《关于做好各地分布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情况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省老龄办要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完成我省20*年至2020年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报告的课题研究。同时,各市(州、地)老龄办要高度重视学会建设,还未成立老年学学会的在年底前一定要把机构建设起来。已经建立的要加强理论研究,为党委、政府决策老龄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第五,认真组织开展“银龄行动”

“银龄行动”是新时期实现“老有所为”的积极探索。各级老龄工作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有条件的地区和老龄委成员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老年知识分子人才数据库,制定开展“银龄行动”的计划(方案),各级老龄办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牵头的作用,争取有关部门对“银龄行动”的支持,同时要做好宣传工作,扩大“银铃行动”的影响。省老龄办拟在全省范围内选择1—2个县进行试点,以推动全省“银龄行动”的开展。

第六,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维权工作

各级老龄办将建立维权工作机构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增设维权机构;要加强与涉老部门的综合协调,推动成员单位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重点关注农村空巢、隔代老年人及病残、贫困等弱势老年人的赡养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途径;要加强与公、检、法、司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聘请常年法律顾问,推进老年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工作。

第七,深入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根据全国老龄办《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各级老龄工作机构要深入实际认真开展调研,为出台《贵州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提供依据。要积极配合全国老龄办完成关于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等调研课题和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调研工作。

第八,切实加强宣传工作

各级老龄办要高度重视老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大老龄工作宣传力度,继续抓好老龄工作方针和《老年法》的宣传,围绕“六个老有”大力宣传老龄工作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优势,切实加强老龄工作和老龄问题的宣传报道,在全社会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不断扩大老龄工作的社会影响。要重点抓好老年节的各项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第九,加强老龄工作队伍自身建设

各级老龄工作机构要抓好干部理论学习,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老龄工作干部的思想,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要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力度,以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老龄工作队伍的综合协调能力和整体素质。

上一篇:心身科护理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儿科护理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