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2 17:13:28

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

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篇1

【关键词】沟通;老年病房;优质护理;心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人群,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退化,是各种慢性疾病的高患病群体,同时因为自理能力下降、与外界接触减少等原因,易存在各种心理异常,如何更好的与老年患者沟通,减轻其心理负担,协助治疗,以取得更加疗效,成为护理人员面对的重要问题。我院老年病房根据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精神,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结合老年人疾病及心理特点,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改善护理质量,以更好的服务老年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老年患者心理特点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系统功能退化,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决定了老年人是各种慢性疾病的高患病群体,同时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心血管、脑血管、代谢、呼吸系统疾病等已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老年患者多有病情复杂、多病种、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容易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家庭结构变化,很多子女不能长时间陪伴在身边照顾,加重了老年患者心理负担,影响到治疗效果。

11孤独寂寞老年患者脱离工作环境,较少参加社会活动,因疾病原因与亲人、朋友交流减少,同时住院后生活环境及活动规律等发生变化,适应性较差,因此容易产生寂寞、无聊、孤独、寂寞心理[1]。

12焦虑、恐惧、悲观老年患者多为慢性疾病、多种疾病合并存在,病程长,病情易反复,难以根治。并且多次住院,经受病友病情危重、抢救、去世等不良环境影响,加之许多人对疾病认识不足,对医生、家属的言语及行为举止过于敏感,多有焦虑、恐惧、悲观等心理,表现为紧张、忧愁、情绪波动、难以入眠等[2]。

13依赖心理老年患者因慢性疾病活动能力下降,亲人倍加呵护、关注,受环境及自身心理影响,容易自信心不足,过分依赖于陪护人员,表现为被动、顺从,自理能力下降[3]。

14自卑心理老年患者因疾病引起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子女或陪护人员协助,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无法独立自处,因此认为自己影响子女工作及生活,加重子女负担,容易产生自卑心理[4]。

2护患沟通技巧

21一般沟通入院后责任护士热情周到的自我介绍,帮助患者熟悉病房人员、环境、制度;了解患者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及身体状况,拉近与患者距离,减轻患者因环境变化造成的焦虑、孤独心理。

22治疗沟通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讲解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及方法;讲解疾病病因、症状、进展及预后;结合具体疾病进行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的指导,帮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克服恐惧、悲观情绪,更好的配合各种治疗。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熟练的操作,温柔的动作,精湛的技术可以使患者情绪放松,赢得信任,提高配合度,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23语言沟通语言沟通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方式[5],护理工作者应以患者为中心,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患者不同病情及心理状况,采用合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注意态度亲切,语气温和、礼貌,体贴老人,耐心倾听老人的诉说,解答老人的咨询和疑问,营造温馨、融洽的气氛。避免“公事公办”的生硬态度,说教、质问式语言;亲切的称呼、贴心的问候,拉近了与老年患者的距离,让老人感到家一般的温暖,帮助老人更快、更好的适应治疗环境,避免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24非语言沟通善于应用目光、表情、动作、空间等与老年人进行有效的沟通[6]。眼神交流是一种重要的体态语言,护士可以通过眼神了解患者的情绪及心理需求。关切的目光可以给患者安慰;端庄的仪表、亲切的微笑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轻自卑心理;细心、体贴地做好生活护理,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和活动,进行必要的协助,改善患者过分被动、严重依赖的不良心理。

3护士培训

31护士礼仪及沟通技能培训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对护理工作者进行基本礼仪及常用沟通技巧的技能培训,结合日常工作做出指导,使护士尽快掌握语言、目光、动作等沟通技巧,避免不恰当行为及言辞,在病房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就医环境。

32专业知识讲座加强业务学习,进行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知识培训,并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使护士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质量,为更好的服务患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各种培训手段,使护理工作者提高技能,改变观念,关心患者,全面掌握患者生活、疾病状况,及时、有效的进行护患沟通,服务于患者,为优质护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沟通,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不断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方式,增加患者信任度,更好的协助医疗工作,改善预后。同时,随着沟通的加深,增进了解,消除误解,改善护患关系,减少纠纷,在科室内营造了温馨的“家庭式环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使护理工作更进一层,遵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生理、心理各方面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孟爱琴,韩君,陈劲松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571572.

[2]时秀兰,杨文东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不良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8):13901391.

[3]陈燕琼,甘丽娇98例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当代医学,2012,18():8788.

[4]周宗梅社区护士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9,26(2):156157.

[5]申丽香护患沟通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9):196197.

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篇2

【关键词】角色 健康 调节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3-02

护理工作是崇高而特定的职业,要求护士个体具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与自控能力。实习护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及临床工作经验,不具备情绪调节能力与自控能力,我院选择优秀带教老师,讲解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自我调节方法,取得满意效果。

1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缺乏优良的心理品质

优良的心理品质表现在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技巧,具备转移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实习护士生刚刚步入临床,缺乏生活及实践经验,还不能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不能理解患者特殊的心理变化,往往容易发生冲突引发口角,造成心理压力增大。

1.2 理论与实践脱节,未能建立有效沟通

学校里虽然有《护理心理学》的课程,但实习护生在实习中遇到不同疾病,不同性格的患者,一时还不能运用心理学来进行自我心理平衡和调节,往往造成护患关系障碍。

1.3 实习环境的特殊性

校园的宁静平和与病房的紧张忙碌形成鲜明对比,面对病情的变化莫测,随时发生的大抢救,实习护生无法镇静面对,导致精神紧张,身心疲劳。

1.4 没有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实习护生每天付出大量的辛苦劳动,承担着很高的风险,却往往得不到患者的信任和认可,常常被拒绝做某些操作,自尊心受挫,产生消极情绪。

2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方法

2.1 临床带教老师的榜样力量

临床带教老师是实习护生的直接指导者,是进入护理临床工作的启蒙,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临床实践的标杆。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与病人沟通的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我院挑选的带教老师为工作五年以上、护师以上职称、热爱护理工作、能将积极情绪带给学生的优秀教师。

2.2 良好的形象是促进护患沟通的关键

优雅的举止,亲切的话语,给患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关系到患者在院治疗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努力拓宽自身知识领域,学习心理学,伦理学等人文知识,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得到患者的承认和赞誉,在积极和谐的环境中努力工作。

2.3 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

护士个体职业心态的建立,大概需要10年时间,实习阶段正是打基础的阶段。面对物质的诱惑,高强度的工作,较低水平的收入,实习护生难免出现失落感。临床带教老师应帮助他们客观合理评价自己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自尊、自爱、自强,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

2.4 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灵活掌握沟通技巧

由病房总带教老师主持,选择病例,对患者的表明想法,情感流露,潜在愿望等进行评估分析,指导学生运用倾听技巧、移情技巧、阐释技巧等,帮助患者解除疑虑不安、哀伤情绪,并分小组进行讨论,以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逐渐学会运用沟通技巧。

2.5 学会正确的情感宣泄方法

在紧张而忙碌工作中,实习护生面对患者的误会和不配合等行为,常常要压抑自己不能将不良情绪暴露在患者面前,带教老师应帮助实习护生采取适当的方法,选择适宜的对象,在特定场合,合理宣泄消极情绪,有效减低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

作为刚刚进入临床的实习护生,在从学校学生到实习护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中,由于环境和角色的改变,常会面临许多困惑、挫折和压力,因此培养实习护生掌握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方法,有利于学生在面对不同病情、不同性格的患者时,保存有效沟通,避免矛盾冲突并能让自己的压力得到释放,缩短角色转变的适应期。

参考文献

[1] 史瑞芬,护理人际学[M],北京:人民医院出版社,2003.1.1

[2] 雷泽秋,深化整体护理必须注重护士情感美的培养[J],当代护士,2002,7:42-131.

[3] 徐德志,洞察病人心理,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8.

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篇3

关键词:门诊注射室;护患关糸;沟通方法;心理素质

近年来,医患关系较为紧张,门诊注射室尤甚,容易发生护患冲突,沟通不到位,穿刺不过硬是护患冲突的主要原因。所以护士应学习和掌握同患者的沟通技巧和方法,用良好的外在形象、和蔼的语、温柔的微笑、熟练的技术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进行护患沟通,现将护患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介绍如下。

1良好的外在形象

护士良好的外在形象代表着医院整体的形象,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接待患者时护士要精神饱满,仪容、仪表稳重大方,处事得体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常能得到患者的尊重,同时也能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这样能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赖感及是易于接受治疗的良好的先决条件。

2用语言沟通

要善于抓住患者交谈的契机在患者做任何治疗前护士都以主动热情、诚恳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谈,取得其配合。护士每天与不同的患者打交道,要注意运用恰当的语言和方法[1],对精力充沛、感情语言丰富、动作迅速的患者,谈话在平静气氛中进行;对性格固执己见做事忧柔寡断的患者谈话要有耐心、措辞委婉;对年轻人交谈注意避免说教的语言,以免引起反感。对患儿要采用鼓励夸奖的语言;对老年人则采用通俗易懂、简单的语言,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则更能让患者倍感受到尊重和关注,有利于患者消除紧张情绪。而在治疗时(肌肉注射、静脉注射)与患者交谈即可分散患者注意力又能了解病情。语速恰当可使沟通更融洽,易于被患者接受。在与患者交谈时要有针对性,有主题,不能漫无边际。将谈话限制在自己所需的信息范围内,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患者信任配合,还可以获得临床资料。

要善于倾听,倾听过程包括了接受口语和体语这两种信息[2]。护士在与患者沟交谈中先尽量全神贯注地倾听,等其述说完后再解释,同时要注意保持眼神的正面交流,恰当给予反映,如"点头表示赞同对方说话内容,或"嗯""对""是"等,表示希望其继续讲下去。不要随意打断其说话,以示尊重,又能使患者充分表达自己的心声,使沟通更加和谐。

3用爱心、微笑、情感来沟通

在与患者打交道时,要有关心、爱心、责任心、同情心,对老年人可以搀扶一把,对小孩可以用激励和抚摸的方式,护士也要充分理解对方的心情,使之发泄后再解释,不要顶撞而激化矛盾。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是沟通的先决条件[3]。在治疗过程中,如出现某些失误要露出歉意的笑容,说声"对不起!",请求患者宽容和谅解。情感沟通最易感化患者及家属。有些细微动作如:用手触摸发烧患者的额头;在为患者静脉穿刺后帮患者放下衣袖;在寒冷的冬天里送患者一个暖手袋,递一杯热水,掖一下被子;送上一份健康手册,帮助患者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都能使患者感受到医院的温暖、护士的关怀和体贴,留下对护士的美好印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化解或减少误会。

4用熟练的技巧来沟通

熟练的注射技术是沟通效果最重要的体现,"无痛注射"和"一针见血"容易赢得患者的信任,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和技巧,使自己注射技术娴熟准确。扎实的注射技术才使患者和家属心里上接受。所以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应尽量做到少失误或不失误,这样才可以得到患者的信任,促进护患和谐。

5掌握护患交流技巧与方法

护患沟通障碍是造成医疗纠纷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4],而不能正确认识服务对象的权力是引起护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5]。护士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急患者所急、痛患者所痛,站在患者的立场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就知道我该怎样为患者服务。而为患者耐心细致的做讲解和和不厌其烦地解释患者题出的问题是与患者沟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所以一个好的护士即要有过硬和扎实的护理技术,又要有和患者沟通的能力,这样就可和患者建立和保持融洽的护患关系。

6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护士要加强法律意识,了解各项医疗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同时练就过硬的操作技能,善于总结经验及向他人学习,一旦穿上工作服,就进入了单独的护士角色,遇事冷静而有条理,忙而不乱,做事才会得心应手,护患关系自然和谐。

总之,门诊注射室护士要努力探索护患沟通的技巧,提高自己的护理操作技能和沟通能力,使自己的素质全面提升,从而促进护患间的心理沟通,使得纠纷明显下降。

参考文献:

[1]揭海燕.浅谈护患沟通的必备条件[J].健康心理学杂志护理学专刊,2000,8(9):110.

[2]莫金妹,叶锦芳,吴秋华,等.健康教育的沟通技巧[J].健康心理学杂志护理学专刊,2008,8(9):99.

[3]肖根秀.门诊注射室护士与患者沟通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81.

[4]刘义兰,王桂兰.加强护理人员培训防范护患纠纷[J].现代护理,2005,11(1):57-58.

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篇4

沟通是进行护患信息交流,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人逐渐增多,老年患者也逐渐增加。为了更好地为老年患者服务,根据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特点,全面的掌握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1 非语言沟通

1.1 护士礼仪 护士应以庄重典雅大方为美。优美的站姿,端庄的坐姿,优雅轻盈的步态及护理操作时协调、准确的动作,既表现出护士的优良素质,也会给患者留下美好、可信赖的好印象,从而为护理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护士应加强自身修养,保持举止得体,仪表整洁,既不扭扭捏捏,也不傲慢无礼,以自己高雅的姿态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

1.2 态度和蔼 护士积极的情绪,和蔼可亲的表情,不仅是职业道德的要求,更是乐观自信的表现,对于调节病房的气氛,增强患者的信心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护士说话应和蔼可亲,诚恳友善,说话的声音大小、语调高低、语速快慢应适度。患者痛苦时或心情不畅时,要禁忌笑声。

1.3 微笑服务 注意使用体态语言谈话,用明快的声调伴以微笑及适当的手势来配合优美的语言。1在护理工作中坚持微笑服务,从而减少老年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精神振奋,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4 操作熟练 动作轻柔 护理技术操作首先要熟练,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其次是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刺激。由于老年病人在输液、治疗等方面要求高,应先主动征求患者的意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共同制定护理计划,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

1.5 正确使用眼神及体语 眼神可以表达言语不易表达、复杂而微妙的信息急情感。在沟通中应有目光交流,可以给患者轻松和被尊重的感觉。在交流过程中运用手势、点头等动作能准确调节交流的进行,也是鼓励患者表达的主要方法。

1.6 合理的安排环境 控制病房的温度、湿度,保持空气清新,使患者产生舒适感。良好的环境能稳定患者的情绪,促进沟通。

2. 语言沟通

2.1 很多老年人从长期紧张而规律的职业生活中突然转到无规律、懈怠的离退休生活,加之随着社会范围的缩小,心里容易产生失落、孤独和苦闷感等。此时,如果不尊重他们,就容易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因此,除了发药、治疗时呼点床号、姓名外,日常交流中应当多用敬语,比如:有职务的要尽量称呼其官职,有职称的要称呼其职称,对普通工人、农民可称呼大伯、大妈、叔叔、阿姨等。

2.2 语言的艺术性 在与老年患者沟通、交流中,首先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最大可能的理解老年患者痛苦的心境,说话是的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不能盛气凌人,尽量避免使用医学术语,使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与病人交谈,予以足够的心理支持,使病人理解。

2.3 语言的技巧性 ⑴沟通过程中,要了解对方的知识文化背景,切勿为匆匆应付而结论或轻易回答,要防止向病人作出不恰当的保证或表示不合理的乐观。⑵与老人沟通时,说话语速和缓清楚,适当降低说话音调,对于老年性耳聋的患者,可稍增加音量但不要变成喊叫,而被误认为生气或躁怒,反而诱发老人的不悦与反感,引起不必要的护患争执。⑶沟通过程中,注意观察老人的反应,当老人表达出不恰当或不正确的信息与意见时,千万不可当场辩白或使他困窘,不要坚持把自己的信息传达清楚才罢休。不要在老人面前与人轻语或说说笑笑,引起误会。对误解疑问要主动澄清。⑷当老人对治疗或护理工作不满意时,耐心给以解释,及时消除误会,使老人从护士的语言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⑸调动老年患者的积极性。把老人当成自己的长辈,多些鼓励,多些理解。与其进行交流时,使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感受到平等、关怀和温暖,保持适度的幽默感,使老人感到亲切、舒服,对战胜疾病树立起坚定的信心。

2.4 随着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对自己的权力有了充分了解,它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护士又是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在实际工作中,就要从细小问题上注意,对患者的各项合法权益给予充分的尊重。在执行各项操作中,应将目的、过程、风险告知病人。如遇到特殊的治疗、护理检查时除了需要征得病人的同意以外,还要与其家属沟通,在其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仍需履行签字手续。这既是尊重病人的权利也是护士自我保护的需要。

2.5 答话技巧 答话,是对提问的反馈,要说到病人的心坎里,患者所提问题常常是护士看来比较零碎的,反复的、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护士应设身处地去体谅患者渴望康复的急切心情,耐心解答,不应懒于解释或简单敷衍。护士每一回答要科学、准确、慎重、耐心,如果言语欠妥,即使一句不很重要的话,也会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注意的是:护士不管有多忙,即使是在紧张抢救过程中,也一定要对患者及其家属有问必答,因为患者及其家属与护士,是外行看内行,有时对于医务人员的一些抢救工作不理解,以为你在进行不相干的事务,拖延病人的抢救,此时,应该手不停地快速工作,口也要善于主动解答,安慰家属,消除其疑惑,让他们知道护士正在争分夺秒地救治病人,以避免发生误会,引发纠纷。

护患间良好的关系及交流是良好护理效果的基础。护士应学习掌握多种沟通技巧,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了解并满足老年患者的身心需要,达到让老年患者表达需要和想法的目的,并将之应用到护理程序中,使老年患者得到更满意的服务,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萍萍,葛炜,谈护士长的交流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222

[2] 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95-98

[3] 曲玲,老年病人护理的体会【J】中华常规病临床研究2004,4(4):80-81

[4] 俞彩仙,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重活常见病临床研究2004,4(4):79-80

[5] 张航鸣,护患沟通的技巧【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0):1397

[6] 林海燕,护患沟通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9月第4卷第17期

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篇5

关键词:心理暗示法;老年患者;护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50-01

心理暗示《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暗示是指自已接受某种观念,对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种影响,使情绪与意志发生作用;他暗示,是指个体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别人使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发生作用。本人在干疗科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多年,通过不断观察、尝试、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心理暗示法对老年患者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对老年患者心理暗示的方法和技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积极的心理暗示对老年患者的作用

心理暗示有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起积极的作用。在护理工作中,积极的心理暗示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使之在潜意识层面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从而转化为心理能量支配个人的行为,达到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战胜疾病的目的。2007年7月26日《科技日报》刊登了陈仁杰题为《德国研究发现心理暗示能治病》的文章:“德国最近有一研究发现,如果患者真的相信药物会发生作用,那么即便在使用假药的情况下,也可以导致其大脑释放止痛物质,达到跟使用真药一样的效果。这一研究从生理学角度进一步印证了医学上的安慰剂效应,即心理暗示对于病人潜在的积极影响。”在护理过程中,心理暗示能提高护理质量,并通过暗示进行自我调适,发掘自己的潜能[1]。

有时暗示能带来药物所不能及的效果。笔者在护理工作中就碰到过这样的事:有一位76岁的男性患者,因胃癌晚期入院在我科治疗,时常疼痛难忍,要求打止痛针。有一次恰逢我给他加输液液体,我说:“伯伯,我给你加一瓶效果比较好的止痛针水,输进去就不疼了”。20分钟后,我到病床前问:“伯伯,现在少疼点了吗?”他说好多了。

老年人的易受暗示性较强,有研究显示对老年癌症病人实施暗示性护理可以延长患者生命及降低疼痛程度[2]。所以,我们要通过用语言、动作、形体、表情等心理暗示方式对患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要学会运用暗示的积极方面来影响患者。通过积极心理暗示,调节老年患者的身心状态、行为与生理功能,使药物治疗和心理暗示达到最大限度的互补。

2 心理暗示的基本方法

护理人员的言行,会对病人产生心理暗示,尤其是老年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体会病人心理的真实感受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以求达到增加战胜疾病的意志力的目的。积极的暗示及护理人员的解释、鼓励、安慰,对于患者来说都具有暗示的意义,应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尤其是心理易感性和心理依赖性较明显的人,积极心理暗示的效果更好[3]。心理暗示的基本方法包括语言和行为2个方面的内容。

2.1 语言:语言暗示是心理暗示中最直接的方式。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中,常用的暗示语言是“您今天好多了”“疗效不错”“气色好多了”“很好”等等。掌握积极暗示性语言的应用技巧,可以使患者受到良好的刺激。鼓励、正向的评价及诱导性语言,能给老年患者安慰和希望。

2.2 行为:行为有表情、体态和行为3个方面的要求。面部表情暗示,要求表情自然、真诚,适时地以微笑面对老人;体态暗示,要求体态沉稳、节奏张弛有序、动作自然;行为暗示,也就是操作技能暗示,轻柔、协调、灵巧、准确的操作,能给予老人积极的暗示作用。

3 积极心理暗示的技巧

掌握积极暗示的技巧,给老人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能促进老年人恢复身心健康。

3.1 淡化消极因素,扩大希望:不说消极语言,设法缩小消极面、夸大积极面。老年患者的不安和焦虑情绪来自看不到治疗的希望,只看到自己的病痛。我们要帮助他们发现一点一滴的好转迹象,不但要发现它,还要设法扩大它。即使是微小的好转,一天反复强调几遍,也能使他们感觉到希望大于绝望。

3.2 掌握心理暗示的最佳时间:日本有位心理学家说:“当我们的头脑处于半意识状态时,是潜意识最愿意接受意愿的时刻,来进行潜意识的接收工作是理想不过的了。”睡前和醒后的时间是最佳心理暗示时间因为老年人睡眠不好,睡前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以后躺在床上反复想愉快的方面,放松心情,对入睡会有帮助;醒来后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会使老年患者一整天都有一个好心情,从而促进康复。

3.3 反复暗示:反复运用积极的暗示,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患者就会接受暗示的观点,从而充满自信。

参考文献

[1] 李瑾.心理暗示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J].中外妇儿健康,2011,03

[2] 李琼.暗示性心理护理在老年癌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杂志,2003,20(4):73

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篇6

【关键词】 临床实习;总带教;技巧与方法;带教学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21-0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临床护理实习的人员156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女141名,男15名,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2.24±1.22岁。其中本科学历的46人,大专学历的100人,中专学历的10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实习生采取陈旧的带教方法进行带教实习为对照组,另一组实习生采取新型的总带教带教方法和技巧进行带教实习为观察组,在两组护士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毕业学校、学历)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实习生采取陈旧式的上岗方式,由护理部分配护士到临床科室,有护士长分配护士带教,倒班。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的实习生有护理部实施总带教带教方式,再由护理部分配到临床科室,实施护理部制定的带教流程带教。具体方法如下:

1.2.2.1 技巧和方法 ①第一个星期:有护理部组织有关人员向实习生将临床护士的相关护士礼仪、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医院环境、核心制度。讲解后给予相关知识考核,观察护士的掌握和理解能力。②第二星期:组织实习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危重病的相关临床知识,进行基本操作技术培训,统一院内操作规程,对于护理临床常见的基本技术要熟练掌握,练习,培训后每位护士进行抽签式进行基本技能操作演练,观察护士的护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③第三星期:对于实习生统一进行临床护理内容书写规范培训,对于体温单、护理记录单书写、医嘱正确的处理、计算机的应用、重症护理记录的书写等内容进行熟练掌握,到临床可以直接融入工作状态。④第四星期:对于实习生统一进行床仪器使用的培训,包括:心电监护的使用、冰毯的使用、超声雾化气的使用、洗胃机的使用、简易呼吸器、呼吸机的使用、除颤仪的使用、心电图机的使用,是护士掌握基本仪器以及抢救设备,强化自身的急救能力,培养每位实习生都具有仪器使用的能力。

1.2.2.2 带教方法 经护理部统一规范化培训后分配到各科室进行轮流转科学习临床护理技能知识,有每科护士长遵护理部规定对实习生选择带教老师以及带教学习的内容,轮转学习结束后根据护士自身的优越条件在正式分配各科室正式工作。带教老师是实习生的榜样,给实习生指导作用,所以带教老师选择在教学中尤为重要。该院临床本科学历人才较少,不能做到每个实习生都由本科学历的老师带教。但本院采取的是有丰富临床经验,在相关专科工作10年以上,具有操作规范、高尚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过硬、责任心强、在工作中认真、严谨,对患者亲切诚恳,都具有的护师或主管护师资历的带教学习。

1.3 评价方法 培训时间为一年,在一年后由护理部统一制定评价表,通过国家制定的“实习生考核”,[3]考核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病情观察能力、危重患者抢救、急救仪器使用、突发事件处理、病人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定6个方面进行考核,采取5分制,掌握欠缺为1分、掌握较差为2分、掌握一般为3分、基本掌握为4分、全部掌握为5分,统计各项得分和总分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经数据统计进行数据分析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l3.0进行统计。

2 结 果

根据考核评价对两组实习生进行考核,总成绩平均得分,两组实习生临床实践评价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实施实习生总带教给予实习生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了陈旧式的带教方式,医院领进个性化带教,对实习生的带教理念与实践完整的结合到一起。并制定不同阶段实习生综合信息反馈表,及时获取实习生的反馈意见,使实习生在规范化培训带教中进一步规范化和系统化。有利于实习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环境;加快了从学生角色到变成护理人员的角色;有利于实习生的专业成长的发展;从中可以选拔和培养护理人才;使医院内优秀护理团队更加强大。

参考文献

[1] 李梅玲.新上岗护士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9):533.

[2] 李晓玲,栗霞,黄师菊.实习生规范化培训存在问题分析及管理对策[J].全科护理,2009,7(7C):1997.

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篇7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b)-092-01

老年患者由于血管硬化,易造成静脉穿刺失败。我们收集2006年500例临床老年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探索改进的方法,总结出几点穿刺的技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分析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12月在我院临床各科室住院静脉输液困难患者500例,其中男325例,女175例。年龄最大90岁,最小62岁,平均76岁。按护理常规要求进行输液[1],传统穿刺方式263例,肢体垂吊穿刺213例,深静脉置管24例,一次性穿刺成功488例,占总人数98%。

1.2 静脉输液操作前评估

老年患者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少,血管弹性差,末梢循环差,血管硬化,呈硬索状,加上有些病人长期患病,血管破坏较多等,均是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

1.3 静脉血管选择要点

一般选择四肢浅表、透明度好、弹性好的四肢末梢浅表静脉,因老年患者的大静脉多存在硬化、不易固定的特点,成功率不高。静脉选择的原则:由远端向近端,从小血管到大血管。

1.4 穿刺方式的选择

首选传统静脉穿刺法和肢体垂吊静脉穿刺法。特殊患者可选择深静脉置管术。

2 技巧及护理

2.1 穿刺前准备

①护士在执行密闭式静脉输液的操作前,要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②护士在加药、穿刺前要核对病人姓名,并向病人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输入药物的名称、作用、有无副作用、输入速度以及巡回护士的姓名、巡回时间等;③对老年患者要选择技术过硬的高年资护士进行操作,可避免反复穿刺并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对血管的破坏和减少病人疼痛。

2.2 穿刺前的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存在性格孤独、自闭等心理特点,生病住院后对医院的陌生环境有一种抵触情绪,加上受疾病的折磨,会产生焦虑情绪,同时还担心经济负担重而对输液不易接受。医护人员应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和输液前的心理准备,言语要恳切,态度要和蔼,使患者心理放松,血管紧张度降低,利于穿刺。

2.3 老年病人静脉穿刺的技巧和护理

2.3.1 一般营养比较全面、血容量好的病人,多选择远端的小血管,此类血管弹性好、透明度高、易固定,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又可以保护大血管不被破坏。对选择穿刺的肢体用双手自上而下按摩,使血液集中在肢体末端,血管明显暴露,便于穿刺。止血带的绑扎位置应距穿刺点10 cm为宜,并且保持松紧适宜,做到既能保持上肢动脉灌注又能完全阻断表浅静脉的回流[2]。

2.3.2 长期输液的患者,尤其到了冬季,血管容易收缩,可热敷或者轻拍穿刺部位的皮肤,嘱病人握拳再松拳数次,迅速扩张表浅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

2.3.3 对血管硬化呈硬索状、血管弹性差的患者,可采用表面麻醉涂抹包扎法。此类方法采用经皮渗透性最强的利多卡因,并使其碱基化,增强效果。采用包扎法更易使利多卡因穿入表皮及真皮层,并聚集在神经末梢,从而使血管平滑肌松弛、扩张。一般认为利多卡因有血管扩张作用,但在人类皮肤血管的研究中观察到其不单纯血管扩张,而且有双重作用[3]。我们采用包扎法对20例血管硬化病人大隐静脉进行穿刺,效果很好,穿刺成功率95%。

2.3.4 肢体垂吊可使肢体末梢静脉充盈,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对普通型静脉输液患者,在肢体垂吊1~3 min后,直接进行静脉穿刺输液;对周围静脉充盈不良患者,在肢体垂吊3~5 min后,扎上止血带进行静脉穿刺输液。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一般取上肢,使该肢体垂吊至床沿下并且握拳,肢体与床沿呈小于30°角,约1~3 min后,即可见肢体远端表浅小静脉充盈。用手轻轻摩擦皮肤约1 min,常规消毒皮肤,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与皮肤呈15°~3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直刺血管[4],见针尾部有回血时再沿血管前行约0.1~0.2 cm。穿刺成功后,嘱患者松拳,用胶布固定针头,调节输液速度。在操作过程中一般不用止血带,其他操作步骤与常规静脉穿刺输液法相同。

2.3.5 抢救病人时需短时间内补充大量液体,维持机体循环血量,纠正休克,应采取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活动不受限制、药物起效快的特点,同时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和护士的工作量。最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快速输入大量液体,纠正休克。临床上多采用锁骨下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但此种方法容易发生并发症,如感染、空气栓塞、静脉血栓等。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并请他们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协议书》上签字。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术后固定好输液管,防止滑脱。穿刺点敷料每1~2日更换1次,污染时随时更换,同时用碘伏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输液结束后用小剂量肝素盐水封管。

2.4 减轻患者穿刺点的疼痛

操作者右手持头皮针在血管上方的皮肤呈70°角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后,改变角度约呈20°角沿血管方向进针,见回血后将针头平行送入少许即可,此方法进针角度大,针头斜面与皮肤接触的有效面积减少,可减轻疼痛[1]。

老年人护理技巧与方法篇8

【关键词】 门诊;患者;沟通;护理体会;沟通

作者单位:130011 长春,一汽总医院门诊处置室/吉林大学第四医院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在2006~2011年六年期间共发生护患纠纷24起[1],在这24起护患纠纷中,因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引起9起,占333%;沟通解释不到位4起,占208%;违反操作规程5起,占167%;责任心不强2起,占125%;病房设施不安全2起,占83%;其他原因引起,占83%。

12 方法

121 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要想语言技巧取信于患者以达到与患者心与心的沟通,那么语言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常言道发自内心而又得体的语言会让人倍感温暖。如:在称呼上做到对小朋友使用呢称,对中年人使用职务等称谓,对老人用尊称。使患者感到亲切而自然。治疗操作有请声,患者入院时有迎声,巡视病房有问声,工作不当有歉声,患者合作有谢声,患者出院有送声,总之,要让患者在治疗休养期间处处都能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体贴的语言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还要看到患者的优点,在工作中,恰当地适当的赞美“激励催人奋进”、鼓励,激发患者的自信心和意志力。例如:中风失语的患者,从发病到失语,暴病到卧床,生活发生了完全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嘴不听使唤,生活不能自理,对生活会也失去了信心,适当的鼓励,从零开始,患者会接受现实,好好地配合治疗。

122 运用非语言交流技巧 ①身体语言的技巧护士与患者适当的身体接触,如亲切的握手,适时拥抱,能让患者感到支持和安慰,护士可通过体态、手势、嗅觉以及抚摸等向患者传达安慰、爱、感情、关心等。②面部表情常用最有效的面部表情是微笑,护士常常面带欣然微笑,对患者极其富有感染力,护士面带微笑与其交谈当患者焦虑的时候,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安慰剂;护士镇定,从容不迫的笑脸在患者恐惧时能给患者以安全感。③倾听的技巧护士要达到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的倾听患者的谈话,在倾听过程中做到:a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谈话;b聚精会神地听;c进行适时、适度的提问;d善于用眼神与对方交流;e适当的回应。f保持精神愉快。④提问:一般采用征求意见性提问和激励性提问为主。这两种提问能鼓励患者、促进提供更多的信息。注意提问的语调、语气、语式,患者对这些都很敏感。这样才有利于建立和谐舒适的关系。⑤触摸:触摸是一种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可用适当触摸来加强共同作用当不适用语言表示关怀的情况下。适当触摸能表达理解、支持和关心,并能起到治疗作用,特别是对中老年患者,尤其能起积极影响。

2 结果

通过对24起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护理部的及时采取对策,取得明显的效果。我院于2006年至2011年10月,实现零纠纷护理,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留置针的应用,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血管,护士的劳动得到减轻,静脉通道保持通畅,便于抢救患者的生命。护理人员要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为有效的拉地近护患关系对患者采用恰当的沟通方式。这样做可以减少医疗纠纷。护士应恰当运用非语言和语言的沟通技巧,可以保证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3 讨论

31 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加强学习锻炼。第一位的是技术水平,因此,要多学习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操作锻炼,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虚心,使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塑造护士形象,提高护患之间的亲和力,要进一步注重审美个、人仪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得体大方的言行举止。

32 提升服务水平,倾听患者的心声。患者住院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照顾和同情,因而应注重人性化护理,情感治疗,倡导心理护理模式,要无微不至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和关心。

33 环境的营造要温馨。对于患者来说极为重要的是住院治疗环境的好与坏,要尽一切力量改善病房的硬件设施,尽可能的创造一流的住院环境。另外,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还要相应的开展,发放一些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是提高患者的自防自护能力的保障,实现环境治疗的功效。总之在护理工作中,良好非语言交流和语言交流可以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和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拉近患者与护士的距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受到在家同样的温暖。

参 考 文 献

上一篇:城乡建设条例范文 下一篇:森林防火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