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活护理范文

时间:2023-09-29 20:30:26

老年人生活护理

老年人生活护理篇1

随着国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老年人口逐年递增,人口老龄化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200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已超过1.3亿[1],占总人口数的10%,2005年贵州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计算,贵州省老年人口比例达到了12.25%,安顺市于200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最突出的问题是“老有所医”、“为老服务”。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健康老龄化社会[2]的建设。而中医护理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在预防、保健、养生、医疗、康复等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再加上中医护理技术简、便、验、廉,能满足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及社会特点,具有很强的适用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及护理模式, 该研究2010年2月—2012年2月对贵州省安顺市老年人生活状况及老年及中医护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1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的全面调查。调查走访了上百个家庭。社区调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及《乡镇老年人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口数、老年人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劳动力状况、赡养情况等方面;个人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发出调查表共计600张,回收538张,调查内容真实、可靠。同时,在安顺市老龄委、民政局、统计局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情况。

2 调查结果及资料收集 本文由收集整理

2.1 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农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对年轻男性占55.8%;城市大专以上的占7.3%、文盲16.4%;农村大专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农村4.1%;在城市中愿意与子女同住37.2%、无所谓22%、不愿意40.8%,农村中分别为54.4%、24.5%、21%,愿意入住养老结构的占总数的20.3%。见表1。

2.2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老年护理的需求

健康状况:很好8.9%,较好59.7%,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护理需求中-饮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询41.8%,心理护理需求29.79%;护理服务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务5%,定期上门服务45.4%,随时提供呼叫服务49.6%。见表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从收集的资料分析

我国城乡均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发展的速度很快。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2.1%;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长之态势。但是,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发达地区老年护理服务扩展较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较差,缺乏专门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及经过专业培训及持证的专业护理人员。

3.2 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乡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会对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调查发现,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偿服务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众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养老护理的需求益加强烈,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社会服务需求也急剧增长。

3.3 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点与需求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适应力降低,免疫力减退,应激能力降低。中医认为老年人正气渐衰,五脏功能日益低下,病机复杂,虚实夹杂。除了需要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的专业服务外,诸多老年病更适合于中医中药的调理与保养,从饮食护理、情志护理、运动护理、中医技术等方面进行日常的护理和身心保养,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能达到良好的效果[3]。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培养老年护理及中医康复护理的专业人才。

3.4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纲要》中透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预计到2015年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欠理想,缺乏专门大规模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机构及专业人员。结合中医护理高效快速、简、便、验、廉、广覆盖等特点,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开展养老护理、中医护理教育有着较大的空间,改革护理课程,加强学生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

4 启示

根据新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要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好欠开发、经济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完善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开发老年卫生服务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的必要保障。政府需加大投入,并争取社会福利资金注入,创办适应边远地区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及老年护理实践和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②加大护理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培养模式,改革护理课程,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及培养。我国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教育的开展欠佳。为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中医护理专业,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老年、中医的专科护理工作者,有利于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普通护理专业应将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课程列为必修课,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另外,对在校护生及在职护士进行“养老护理员”和“保健按摩师”等职业资格的培训和鉴定,加强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的继续教育,强化护士的老年护理意识,引导其主动提高老年护理的技能[4]。

③深入社区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健康状况。护理人员是老年护理的设计者、指挥者和提供者,要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水平,依赖于老年护理知识的普及。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可通过举办专题专场讲座、随机性教育或示范性教育等形式,让老年人学会一些简单正确的自我保健知识。

老年人生活护理篇2

1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现状

1.1 国外现状

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有相当丰富的经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同时还形成了与之相配套的体制。以美国和英国为例,美国的PACE全方位养老服务项目就是通过多科合作模式,让老年人享受到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英国重视人本精神,通过多种形成的养老服务以及完善的监督体系,开展个案管理式养老服务,同时采取分级的方式对养老护理员进行培训。这些对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立有重要借鉴作用,同时为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更好的开展、体系更加的完善提供经验支持。

1.2 国内现状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国开始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养老模式历经20多年的进步和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在上海、大连、广州、宁波等多个城市分别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试点,且取得良好效果。尽管我国在新型养老模式建设方面有一定成绩,但因制度、资源等因素影响,制约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与老年人对养老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距离[2]。

2 影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

2.1 健康状况

有研究显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其健康状况有直接的联系,在老年人群中通常存在关节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功能障碍,出现行动、肾功能、视力等方面的障碍,对老年人各方面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伴随老年人疾病情况和疾病种类的加重和增多,使得其健康状况处于下滑状态,这也会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状态,降低其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参与度,加重经济负担,从而降低了生活质量[3]。

2.2 经济状况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容易受到经济状况影响。有研究指出,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比月收入不足1000月的老年人高。据相关调查显示,生活质量与财务满意度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老年人经济状况越好,其社会经济形象越佳,这可以提升其生活质量[4]。

2.3 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作为一种生活因素,不仅可以降低风险,同时对疾病发生有延缓作用,另外还可以使老化程度得以减缓。有国外学者指出,身体活动与自我效能、自我价值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进而使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2.4 文化程度

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则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越高,两者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通常情况下,老年人的文化水平高,其健康观念则更加积极,对精神生活质量较为重视,可以使自己心理状态得到良好调节,以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生活质量比较高。

2.5 社会支持

据国外报道指出,生活满意度与社交网络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对于老年人而言,社会网络的建立与保持可使其负性情绪减轻,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在国内报道中,社区支持变量影响较小,说明我国现阶段社区对老年人养老支持存在一定限制[5]。

3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护理需求

3.1 日常生活护理需求

有学者对某省1018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生活照料方面,老年人的需求度最高,尤其是需要长时间卧床的老年人,对社区的日常生活护理需求极高,如洗漱护理、进食护理、饮水护理等。也有研究指出,老年人对日常生活护理的需求度随年龄增长也不断升高。对于此,社区应对社会资源进行积极整合,为社区老年人,尤其是高龄、体弱老年人提供多种优质护理服务。从政府角度来说,应基于社区服务强化建设外部资源,如老年食堂、老年活动室等。另外,还应不断强化照顾护理团队的精细化和专业化以及志愿者服务的持续化和多样化,增加社区宣传力度,使照护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使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需求得到满足。

3.2 个体化护理需求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过程中,应以服务对象特点为依据,为老年人提供个体化服务,如针对空巢老人、离退休老人、丧偶老人等,应强化心理干预,给予其心理支持,为这部分老年人建立社会支持体系,使其消极情绪得以缓解。同时针对伴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如高血压、痴呆等,应制定个体化评估方案,并形成照护计划,深入发展临终关怀护理,使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得到满足。

4 结语

老年人生活护理篇3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76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72-0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患者有进行性发展的肺功能下降,气促逐渐加重及渐进性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治疗以控制感染、平喘、改善通气功能等对症治疗为主,治疗周期长,患者易有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产生,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90名COPD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90例,为我院2010――2013年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均符合第七版《内科学》中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均无认知功能、语言功能、听力功能障碍,排除合并冠心病、脑卒中、严重肝肾疾病等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3.2±4.7)岁;观察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61-90岁,平均年龄(73.4±5.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祛痰、止咳、抗感染、平喘、吸氧等对症支持治疗。

1.3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呼吸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人性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3.1心理护理老年COPD患者因反复住院,长期遭受疾病折磨,普遍有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收集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料,对每个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综合评估,根据患者不同心理特点给予有针对性地心理调节,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并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同一病例经我院医生治疗成功病例,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3.2氧疗干预氧气吸入治疗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护理人员通过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氧疗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使患者积极进行氧疗。本组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控制氧浓度在25%-29%,氧流量在1.0-2.0L/min,每天氧疗15小时以上。氧疗同时给予更换湿化液,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保证有效吸氧。

1.3.3饮食指导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伴营养不良及体质量不足,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饮食偏好,制定个性化的食谱,注意饭菜的色、香、味,增加患者的食欲。以易消化,易咀嚼的食物为主,鼓励患者多进食水果及蔬菜,以增加机体免疫力。避免进食生冷、过热食物,避免饮用易产气饮料。饮食采取少食多餐,防止过多热量导致的呼吸功能负荷加重。

1.4疗效标准采用自制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量表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包括指导内容,技能动作示范方式,总体满意度三个条目。每个条目分0-2分,2分为非常满意,1分为满意,0分为不满意。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评价治疗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分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家庭及朋友支持,生活前景5个条目。每个条目0-2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统计学分析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选择相应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均以P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对照组护理前Spitzer生活质量评分(4.1±1.3)分,护理后Spitzer生活质量评分(5.8±2.1)分。观察组护理前Spitzer生活质量评分(3.9±1.2)分,护理后Spitzer生活质量评分(8.8±1.4)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护理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3.9±1.0)分,观察组护理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5.8±1.2)分。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呈进行性进展,一旦发展为肺功能损伤,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因呼吸困难导致活动不便,社会活动减少,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

本组根据老年COPD患者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施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心理干预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激发患者恢复健康的自我意识,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给予氧疗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有效改善患者换气功能,缓解肺功能进一步恶化。给予营养指导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研究结果显示,人性化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老年COPD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萍,魏群.呼吸功能锻炼与营养支持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9):26-28.

[2]阳风华.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1,4(7A):120-123.

[3]赵惠瑜.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63-66.

老年人生活护理篇4

[关键词] 中老年人;慢性病;生活方式;分层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c)-0142-03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提高,医学科技水平也不断进步[1]。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的平均寿命也不断延长,死亡率下降的幅度较大,从而导致人口中老年化成为了现代社会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然而,经过实际调查发现,慢性疾病则是严重危害中老人身体健康主要疾病。在大量数据调查中发现,中老年人患慢性病与日常生活习惯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为主要为了了解社区中老年人慢性病与日常生活习惯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中老年人提供高水平的医疗保健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研究采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期间随机选择蛇口4个社区1 174例45岁以上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社区老年人的慢性病和生活方式,分析二者的关系,从而构建相应的护理模式,为加强老年人的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择蛇口4个社区(高新南、沿山、海月及海昌社区)共1 174例45岁以上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在深圳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居民。包括深圳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暂住人口是指户籍不在深圳但办有暂住证的人口,流动人口是指户籍不在深圳并未办理暂住证的人口。

该组研究中,中老年人的年龄为45~82岁,平均63.5岁。其中45~55岁,511例(43.53%);55~65岁,427例(36.37%);65~75岁,216例(18.40%);>75岁,20例(1.70%)。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55例(64.31%);中学,372例(31.69%);大学及以上,47例(4.00%)。

1.2 方法

1.2.1 基本资料 收集被调查者所在社区医院的慢性病管理相关资料数据。基本资料包括:基本人口资料及社区慢性病管理资料,确定慢性病患病类型[2]。

1.2.2 调查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等有效结合的调查方式。选取有经验的调查人员在合理安排下先后进入到社会采集已经入户的人员进行相关调查。为了能够得出准确的数据,还应该要求被调查的人员认真填写调查表。在填写调查表的过程中,调查人员应该对其进行统一引导,当用户对调查表有疑问时,调查人员则耐心对其解决,确保为用户解释的内容与调查内容保持一致;当中老年人看不清楚调查问卷的内容时,调查人员便应该为用户阅读出来,等用户完全理解了调查的内容时,可以由调查人员代为填写。其中专家所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一般情况:人口学资料、日常生活方式;(2)身体疾病(让被调查的用户在调查之前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状况)。社会联系与支持:①人们群众与亲人、邻居之间的联系关系;②缺乏性生活时所产生的生活现象;③所调查的中老年的日常生活现象。

1.3 相关定义及判断标准

对本文调查表中所说的吸烟主要是指吸烟>1支/d,并且连续吸烟时间长达一年以上[3];对饮酒的定义则判定为>1次/周。除了上述所说的两种情况之外,还包括在吸烟与在饮酒两个定义,其中在吸烟主要是指在被调查之前30 h之内有吸烟情况;在饮酒是指被调查之前30 h之内有饮酒的现象。慢性病率是指患有慢性病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比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数据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患慢性病症与中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其中这里所说的不良生活习惯主要包括吸烟、饮酒、不吃大蒜、食盐口味过重、独居、不喜欢看电视等。然而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喜欢吸烟的人很容易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和慢性支气管炎;喜欢喝酒的中老年人常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不喜欢吃大蒜的中老年人常患有高胆固醇血症;食盐口味过重的人们常会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长时间独居的人们常常患有心脏病;爱看电视的中老年人常常会患有心脏病、偏头痛等病症,同时所调查出来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

3 讨论

3.1 慢性病患病情况

通过该次调查发现,中老年人的患病率与前几年相比较低。患有慢性病的人数高达400例,患病率达到了34%。在400例患者中,同时患有两种慢性病的患者达到268例(67.00%),同时患有三种及以上的患者达到104(26.00%)。其中中老年人患有的慢性病症主要包括有高血压、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偏头痛、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其中高血压、心脏病及偏头痛分列前3位。同时在这样的情况下,多重病症并发的可能性较多,从而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2 生活方式对慢性病患病影响

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有一大部分中老年人可能因为被诊断出患有慢性病然后再采取了有效的戒烟行为,从医学的角度论证了吸烟和慢性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就吸烟选项来说,47.10%的高血压、45.37%的心脏病及54.63%的偏头痛患者都存在吸烟习惯。其余慢性病的吸氧比例则较低。同时还发现爱吸烟的人比不喜欢吸烟的人患慢性支气管炎的危险性要高出几倍。从而通过实际表明,吸烟会大幅度增加发生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慢性阻塞性疾病的几率,逐渐成为了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行为。就不吃蒜习惯来看,高血压(54.08%)的患病比较高。同时也证明了食用大蒜具有降脂的作用,因此,经常食用大蒜的人们经常会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病症。在日常饮食的制作过程中,味道较重的人们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几率较高,因此,高盐饮食是导致中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重要原因;同时在这次调查中还发现了独居中老年人患有心脏病的几率较高,因此,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独自居住的中老年人。

3.3 慢性病社区分层护理模式

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借鉴公共卫生护理概念模式,有效结合所调查出的实际情况,采取双主互动、居家养老、支持小组模式,从而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社区分层护理模式。然后再在这样三级预防的理念下,统一对中老年人群进行有效干预,以此达到促进社区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目的。其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3.3.1 设置良好的生活监督员 采取医生责任制对社区慢性病进行管理,并为患者建立了专项电子档案[4]。多途径发现并建立专门档案,明确用药量,完善底数资料。通过实际调查发现,通过调整人们的日常行为,能够有效预防慢性疾病发生的效率,从而达到提高人们身体健康水平的目标。特别对于爱吸烟、爱饮酒、不喜欢吃大蒜、不爱看电视的人群进行行为纠正,以培养他们养成科学合理的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

坚持社区责任医生和专科医师的联系,对患者的情况可及时向专科医师汇报,专科医师应定期指导社区医生随访和规范用药。增强社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社区责任医生定期进行巡诊随访,主动监测其血压或血糖(实行分级管理),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填入随访记录表、个人档案以及健康监测日志(健康小册子)。追踪观察并评估免费用药机制下用药后的效果体现。患者亦可根据健康监测日志随时跟责任医生沟通,反馈治疗情况。除了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膳食知识外,还应当联合社区开办公共食堂,设立高血压患者就餐窗口,为患者的日常饮食提供指导以及实际的便利。同时将患者日常饮食结构的考察纳入责任医生的管理工作中。

3.3.2 综合健康教育层 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疾病认识,干预中应当采取循序渐进的宣教方式[5]。责任医生上门服务时,应将患者及家属作为宣教对象,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一期一主题,分别说明高血压产生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家庭保障方法、血压及服药的自我控制管理、疾病发展与预后等。其中要特别向患者及家属强调血压长期控制以及个人习惯的重要性。使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抛弃错误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后续治疗干预工作的开展。

此外,患者所在社区医院应积极组织高血压患者活动俱乐部及兴趣小组,经常组织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如知识问答竞赛、慢跑、太极、气功等有氧运动。通过多种形式的物质或精神奖励,鼓励患者戒除烟酒,加强病友之间的监督与互助。通过成功或失败的案例讲解提高患者的认识以及依从性。

3.3.2 规范治疗护理层 在实际生活中,对于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群应该给予专业技术较强的诊治,然后对医院已经确诊的病情转回到社区进行管理。为了确保社区中老年人出现患病时能够及时进行治疗,便应该在社区设置紧急救护设备、24小时电话咨询、开设上门服务、家庭病床等服务项目;同时还可以加大对社区的护理服务宣传力度,大幅度增加中老年人对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的知晓率,从而确保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充足的医疗资源能够大大满足广大中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慢性病社区分层护理模式是确保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方法。治疗护理层中,社区应针对用药、饮食、生活习惯等积极开展家庭干预。譬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各项相关因素设计了两份计划表,分别由患者和责任医生填写保管,以便相互印证。内容包括患者每日的用药情况、饮食结构、生活作息以及心理情绪评估。要求患者每日真实填写,责任医生根据情况填写,进行评估与干预方案调整。药物治疗时血压控制疗效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根据高血压管理(JNC_8)要求,患者的用药管理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按照平稳降压的要求,严格遵守医嘱服药; 准确掌握自行测血压的方法以及药物保存、服用方法,并做好每日记录。每日最佳测量时机是晨起、用药前以及睡前四小时。学会辨识血压异常变化的相关指标。当患者血压不正常升高或降低时应当立即报告责任医生并就诊。

以社区为单位开展慢性病管理遵从了“生物-心理-社会”三位一体的医疗模式。从慢性病的预防、健康宣教、降低并发症等方面入手,社区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料,特别是针对一些老年患者的慢性疾病,早发现、早处置。社区经常开展免费体检,为社区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以及连续性的全面管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后,普陀山社区将进一步完善社区慢性病管理机制,积极创新模式,积极提高本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郝晓宁.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09): 2850-2852.

[2] 巧秦红,赵鹏,任静. 居家养老模式下的社区护理服务体会[J]. 中华全科医学,2012, 10(01):154-155.

[3] 李君,李浩雯,胡俊斌,等. 乡村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 3665-3667.

[4] 李建霞,画妍,化前珍,等. 西安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 护理研究,2012,26(03): 804-805.

[5] 张雪茹,黄丽蝉,朱金萍,等. 运用支持小组模式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探索[J]. 社区医学杂志,2011,09(02): 65-66.

[6] 范涛,曹乾,蒋露露,等. 老年人慢性病影响因素的健康生态学模型解释[J]. 中国全科医学,2012, 15(01): 33-36.

[7] 贾丽娜,袁平,庄海林,等.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及与生命质量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 1361-1364.

[8] 刘勤,周少波,齐玉龙. 老年人慢性病378例调查及老年健康管理模式探讨[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4): 2228-2230.

[9] 沈慧青,鲍勇. 上海某社区老年人健康质量评价及相关政策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2, 10(05):1274-1276.

老年人生活护理篇5

>> 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我国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政策探析 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及对我国养老事业的启示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 定期健康体检对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居住方法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对养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 晨练太极拳对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日本老年人介护模式及其理念的借鉴与思考 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加强社区保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浅谈老年文体工作对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作用 浙江省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上海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改善 舒适护理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改善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1/4/28).

[2] 彭莉贞,胡玉玲,彭莉敏.学习介护有感.全国第13届老年护理学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10:134-135.

[3] 何青松,周萍.日本介护在老年病房应用体会.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4):7-8.

[4] 石瑞君,孙丽娜.日本老年护理见闻及对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的思考.护理学报,2009,16(10A):26-28.

[5] 赵立新.日本护理保险法的制定及启示.学术交流,2006(11):67-69.

[6] 王君俏.老年介护发展现状与我国介护事业的关键问题.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8-20.

[7] 王峰.日本“介护体系”及其对我国老年介护事业发展的探讨.中国护理管理,2011,11(6):87-89.

[8] 王月惠,朱秀丽,苗秀欣,徐静,王喜玲.养老院与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36-39.

[9] 龚劲丹.浅议我国四二一家庭结构下的养老问题.企业家天地,2010(2):209-210.

[10] 刘士杰,原新.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问题与政策.中州学刊,2011(6):122-126.

[11] 李涛.我国老年人的养老困局与长期护理保险的破局之道.金融经济,2011(12):81-83.

[12] 陈利群.日本介护工作对我国老年服务的启示.护理研究,2007,21(2):371.

[13] 刘士杰,原新.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问题与政策.中州学刊,2011(6):122-126.

[14] 易景娜,陈利群等.390名社区居家高龄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全科护理,2011,9(11B):2921-2924.

[15] 闵瑰,胡晓莹.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及需求研究现状.护理研究,2010,24(9):2353-2355.

[16] 陈蓉,郑娜.我国老年人自我护理的现状.全科护理,2011,9(4):914-915.

[17] 刘秀芳.从日本老年介护事业看中国护工管理与发展.护士进修杂志,2005,20(7):596-598.

[18] 王月惠,朱秀丽.养老院与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36-39.

[19] 张俊峰.从养老理念转变看日本看护保险制度.中国人口报,2007年1月17日第003版.

[20] 尹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不足与完善》.东方企业文化・策略,2011(10):174.

老年人生活护理篇6

日本老年福利服务可分为居家护理服务和机构护理服务两大类。居家服务指的是加入保险的老人可以大部分时间住在自己家里接受各种服务。服务种类大致有居家护理、入浴护理、访问看护、访问康复训练、居家疗养指导、日托护理、痴呆老人生活护理等13种。机构护理服务即被保险者完全离开家庭,住进护理机构接受各种程度的护理。包括介护老人福祉机构、介护老人保健机构和介护疗养型医疗机构3类服务。还有专门为老人提供疗养、康复、咨询等服务的福利机构。日本政府鼓励社会福利团体、企业、个人等民间力量参与开办养老机构,政府予以资助。

日本老年护理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达到健康老龄化为目标。健康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成为老年型人口以后,健康老人、健康高龄老人和健康百岁老人比重日益上升,而病残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比重逐步下降这样一个过程或一种状态[2]。在日本介护护理中,处处体现“像家一样温暖”的理念,提倡QOL理念、注重生命的质量、生活的质量及人生的质量。护理人员要帮助老人回归社会。一方面重视疾病预防保健和康复训练,另一方面在服务设施中创造适应生活的实际环境,尽量让老人自己洗澡、更衣、写字、烹饪、行走等,增强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使老人充分体会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为重返社会做准备。

日本从事老年护理服务的人员主要是介护福祉士和社会福祉士。介护福祉士一般分为3级:1级为护理兼管理,负责安排管理辖区内护理员的工作,参与对老人的护理;2级的能做所有的护理工作;3级的只能从事简单的家政服务和一般性护理工作。他们主要为老人或者因残障造成生活自理困难的个人提供与医疗、护理、保健和生活等相关的综合性、专业化的援助,以维护他们的尊严及基本人权,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主要任务是帮助进食、排泄、沐浴和健康机能训练。对于介护福祉士的培训,日本有相当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教育机构和专门教材。教材对医学知识的要求较低,主要偏重于社会福利概论以及老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还有各种生活护理技能。例如IGL健康福祉专门学校的介护福祉学科总课时1830学时,其中心理、身体结构等医学知识300学时,人与社会等相关知识240学时,生活护理技能等介护知识1290学时。课程设置包括沟通交流技术、人间尊严、社会理解、生活环境、老化的理解、老年痴呆症的理解、生活支援技术、介护基本知识等必修课和手工、烹饪等选修课。社会福祉士则是自愿报名,然后由政府出资,接受88个小时(56小时理论培训+养老院32小时实习)的资格培训,考试合格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到居住所在地的相关部门登记注册,等待上岗。

1我国养老护理亟需培养专业护理人才

近年来,我国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兴办养老事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主办养老机构。与此同时对专业化养老护理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但是,我国现有养老服务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养老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目前,中国城市老人失能和半失能的比例达到14.60%,农村已经超过20.00%,这部分老人需要专业的护理和照顾,按照老人与护理人员比例3:1推算,全国最少需要1000万名养老护理人员。但目前,全国老年福利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也不超过2万多人,不仅与中国几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差甚远,而且由于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都无法满足老人的护理需求。专业养老服务人才与管理人员匮乏,严重制约了社会化养老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必须重视养老从业人员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2多途径、多渠道培养老年护理人员

从事老年护理服务必须有相应资质,积极推行老年护理人员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借鉴日本经验,我们应建立和完善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体系。(1)在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独立的老年护理专业,培养中专、大专、本科甚至硕士等不同层次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2)面向全民,开办老年护理短期培训班。对准备从事老年护理的人员实行初、中、高3个等级的职业技能培训,经鉴定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按照培训的不同级别提供相应的老年护理服务;(3)加强在岗职业培训。对在岗的老年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完善考评体系和资格审查体系,以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服务质量。

3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人员

培养老年护理人才,不仅仅是单纯地增加从业人员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提高老年护理人才的综合素质。

1)培养“尊老爱老、关爱他人”的服务理念

老年护理,不仅要拥有高超的技术,充满对老人的尊重、关爱和愿意为他人服务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日本IGL集团提倡的“邻人爱”(请像热爱你自己一样去关爱你身边的人)和“受容、宽容、许容”的理念。要培养老年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尊重老人的人格和尊严,全身心地投入,为老人进行“五心”(责任心、同情心、爱心、细心、耐心)的亲情服务。

2)培养有效的沟通交流能力

老人历经沧桑特别希望得到周围人的尊敬和爱护。他们对护理人员的态度表情、一言一行观察得十分细致,要求较高。再加上老人机体各方面逐渐出现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认知障碍等退行性改变以及孤独、忧虑、多疑、固执、情绪波动大等心理特点[3],使沟通交流能力成为老年护理人员必备的素质。首先要理解尊重老人,把握好沟通的时机,掌握与老人的沟通技巧。护理人员与之沟通时要态度真诚,语言亲切,语调平和,语速放慢,语句简短,通俗易懂,主题突出,常使用商量性语言。特别重视目光、表情、手势等非语言沟通技巧。通过良好的沟通可以充分了解老人的思想、需求,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保证老人的健康。

3)培养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

老年护理人员应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达到健康老龄化为目标。同时具备专业医疗知识、护理知识,了解养生之道,熟悉老人心理,掌握给老人提供生活护理的各种技能。因此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知识技能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三基”和“五性”,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针对性、大众性、产业性、社会性和适用性。开设和老年护理相关的人文、社会学科和专业课程。如老年心理学、生理学、人际沟通、老年伦理学、法学、老年康复学、老年护理技术等。除了让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通过实训基地及养老机构的见习、实习,娴熟掌握康复训练、饮食指导、足部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特殊老年设备的使用等基本操作技能。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过硬的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力争培养出能满足不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养老人才。

老年人生活护理篇7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社区护理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的进步和发展,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已成为21世纪各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生理功能和适应能力逐渐衰退,以及因退休、离职、丧偶、丧亲人、经济收入改变而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从而使他们成为疾病的高危人群和社区健康服务的主要群体[1]。因此,开展老年人社区护理,根据他们对社区护理的需求,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这对老年人群的健康保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1 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1.1 生理方面问题:进入老年后,由于各脏器组织的逐渐衰退,其功能普遍降低,储备能力下降、代偿能力差,对外界的环境适应弱,逐渐出现心率减慢,肺活量减少,脑组织萎缩,胃酸分泌减少,视力和听力下降,牙齿脱落,味觉细胞减少,肠蠕动功能减慢,甲状腺、性腺功能逐渐下降,动作缓慢、易疲劳、骨质疏松或增生,关节活动不灵活,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对疾病的反应性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容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等一系列疾病,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1.2 社会方面问题:退休引起原来角色的丧失、收入减少、离开朋友、晚年丧偶、亲友的相继死亡等都会给老年人的心理带来冲击和压力,影响他们的晚年生活[3]。

1.3 心理方面的问题

1.3.1 失落感 老年人曾经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在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当他们从原来的工作岗位退下来后,这种主导地位也会随着消失,这一切都会增加老年人的失落感。

1.3.2 自信、固执 老年人资历长,经验丰富,常以长者自居。因此,自尊心特别强,尤其是离退休干部特别明显。

1.3.3 孤独、寂寞感 老年人因身体日渐衰老,心理状态也随着发生变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由于子女的成长不能或不愿意与老年人共同居住,特别是当老年人失去配偶后,如果家人忽视与其交流的话,很容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

1.3.4 落伍感 由于老年人的反应较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差,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带给老年人的是严重的落伍感。

1.3.5 遗憾感 步入老年后,闲暇的时间多了,以往生活中的遗憾会重新出现到现实生活中来,体现在有自己未完成的事情或没有兑现他们给别人的承诺。

1.3.6 焦虑、恐惧感 由于对人生的眷念,老年人会表现出对自己健康状况的焦虑,总是担心自己的身体出问题,对疾病变得特别的敏感;随着年龄的增加,对死亡的恐惧感也逐渐增加。

2 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因素

2.1 婚姻家庭:老年人的婚姻状况与健康有密切的关系[3]。配偶是老年期生活的主要照顾者,失去配偶会给老年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夫妻关系危机及老年人的负性生活是影响老年人心身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是老年人获得生活满足的重要来源和精神支柱。完美的家庭结构、和睦的家庭氛围、幸福的家庭支持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2 文化经济社会关系: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越高,其经济收入与社会地位就越高,健康状况就会越好;经济收入低下,居住环境差,不良的生活方式等,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 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

3.1 规范社区老年服务体系[4]

3.1.1 早期发现病人,及时制定护理方案和措施 该方案贯彻多渠道发现病例的策略,包括在社区医疗服务中长期观察积累病人资料。

3.1.2 切实可行的个例护理方案 该方案包括计划的确定及保证计划执行的方案、监护的内容和方法、评价项目与指标,如提供服务与付出的费用、服务的质量、生活质量是否平衡等。

3.1.3 提供对虚弱、慢性疾病老年人和他们的保健人员如家属的教育方案。

3.1.4 支持服务系统 一是协调服务机构:社会对医疗健康的成人日间护理,上门福利餐、交通、短工服务以及家庭生活照料等等都有助于老年护理的正常进行,这些支持都纳入到社区老年健康服务中去。二是推进健康生活的福利方案。如建立老年生活活动中心,开展有计划的健身锻炼,定期体格检查;三是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和老年保健检索中心[5]。内容包括在长期监测中积累病人的基本资料,如健康状况、诊断、治疗及所有健康方面的备用数据:包括老年人常见疾病诊断试验、治疗方法和预防服务等方面信息。当老年人因危重疾病就诊时,医院即可以通过检索中心求索病史档案,以作为诊断参考,避免不清楚造成差错。

3.1.5 健康生活的质量评估方法。

3.2 积极开展和重视社区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工作中,护士不仅要作为看护者,还要作为一名教育者,以增加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引导病人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维持最佳的健康状况[6]。我们应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这种信息资源,帮助老年人形成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如可采用个体教育、老年人学校、并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分发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册、电话咨询、上门服务等形式因人而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图片进行疾病的宣传教育,并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使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并能积极配合治疗。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许多疾病的高危因素[7]。如合理的饮食、戒烟戒酒、进行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慢支、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应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合理指导用药,使其真正了解所患疾病的危害、治疗过程,保持情绪的稳定,定期监测血压、体重、尿糖等变化,教会病人自我护理知识和技术。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与合理的作息时间,加强健脑锻炼。坚持健脑锻炼是帮助老年人增强记忆、防止脑细胞老化、延缓衰老的重要方法。定期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时进行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通过问卷、随访、反馈的方式,每月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对社区护士可采用专业理论考核、操作方法考核、现场宣教考核,努力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3.3 开展以医院为依托的社区服务:以医院为依托开展社区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基础护理,为因各种原因不能住院的老年人进行注射、换药、导尿等。②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手术后病人进行康复指导和康复锻炼。③心理护理,对因疾病、衰老引起忧郁、焦虑的老年人,介绍疾病治疗新进展;对因离退休丧失自尊产生老而无用感的老人,引导他们摆正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8]。鼓励其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帮助他们重新实现自我的价值。家庭关系的和睦和好的家庭支持系统是构成老年美满的生活的基础,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父母也要逐步适应子女的生活和工作,相互理解,相互适应,才能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减少孤独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还要使老年人从心理上接受衰老,帮助老年人进行退休后的心理调整,鼓励老年人参加各类活动,如书画、戏剧、音乐、体育锻炼等。让老年人认识到参加适当的活动可以保持机体的代谢平衡,起到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的作用[9]。

3.4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经济原因使多数老年人的就医和健康保健受到较大的限制。我们应充分寻求社会团体的援助,帮助经济困难的老年人享受到最基本的健康服务。

3.5 提供全方位的社区护理服务:“以人为中心”提倡“服务第一、设施第一、技术第一”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为适应老年人的需要,社区护理工作者必须更加刻苦地、自觉地学习,以熟练掌握高、新护理知识和技术,促进老年人的健康。

4 老年人社区护理前景展望

目前,老年人社区护理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这将促进老年人社区护理的迅速发展,使更多的老年人可以从社区中受益。社区护理针对老年人特点开设的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是解决老年人生活照顾的最佳办法[10]。虽然老年人社区护理存在着城乡差别,但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与城市的差别缩小,现代交通通讯设施的发展,将会建立一个覆盖城乡的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网络,实行资源共享。随着现在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将会有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医疗资源,这给老年人社区护理的更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起点[11]。加之越来越多的护理学院重视社区护理这一领域,纷纷增加了社区护理的课程,积极开展社区护理科研,这势必会大大推动社区护理的人才培养工作。

总之,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是社区护理人员努力的方向[12]。随着新世纪护理服务的发展,通过扩大服务人群,拓宽服务范围,老年人社区护理将会快速、健康的发展,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周昌菊,李乐之主编.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7.

[2]卫小媛,牛丁岚.老年人的健康干预[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5,11(3):277.

[3]何流芳.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8,18(2):7-8.

[4]武英.开展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55.

[5]肖又姑,宋国菊.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及护理服务需求调查研究[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0):64-65.

[6]钟勤.社会发展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需求[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4.

[7]张文红,徐秀花,张秀云,等.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病人从医行为的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8(2):89.

[8]黄车锋,卓大宏,卢燕珊.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认知综合训练[J].中国康复医学杂.2000,9(2):55.

[9]赵婉莉.人口老龄化与社区护理的发展.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235.

[10]刘宇,何国平.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及前景思考.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1):977-979.

[11]李忠香.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工作现状[J].天津护理.2000,8(2):102-103.

老年人生活护理篇8

本课题组将专业护理养老定义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主要由护士持续地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后遗症、糖尿病、老年性痴呆、骨折后残疾等慢性疾病,并伴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老年人提供整体护理。专业护理养老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3个月或3个月以上。且它并不以治愈疾病为目的,而重在维持受护理者的身体功能,提供“养、医、乐、学、为”为一体的综合护理模式,提高老人生存质量。广西中医学院护理学院探索开创专业护理养老服务应用于老年公寓,多方共赢,成效显著。

1 发展专业护理养老的必要性

1.1 老年人口绝对数迅速增多,比例增大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60岁15 340万人(11.6%),≥65岁10 536万人(8.1%)。广西2007年/>65岁老年人口442万,占8.84%,比全国平均老化程度更严重,城镇居民200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2 200元,比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786元少11.5%。未富先老更突出。老年人口增多加速推动着专业护理养老的市场需求。

1.2 老年人口患病率高,失能人数多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慢性病患病率增高,《2004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3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53.8%,其中农村老年人患病率为39.2%,城市老年人患病率为77.7%。老人需要专业护理的频率增高、时间延长。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多病缠身现象增多,文献报道患1种慢性病的占15.20%-55.16%,同时患2种慢性病的占18.20%~23.57%,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占13.4%~54.9%,平均每位老年人患3.48种慢性病。老年人病情复杂更是需要专业护理。

老年人随年龄增长日常生活能力呈日益下降的趋势。老年人均期望寿命延长,60-65岁老年人口的平均余寿为22.09年,使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绝对数逐年增多,需要生活护理照料的时间则相应为11.87年,其中将有4.12年处于完全不能自理的状态。2008年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60岁及以上人群长期失能率(活动受限)为31.1%,其中城市26.0%,农村33.8%。《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也指出:全国目前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由799万增加到940万,其中城市由154万增加到194万,农村由645万增加到746万;部分失能老年人同期由1461万增加到1894万,其中城市由260万增加到370万,农村由1201万增加到1524万。庞大的失能老人需要大量的家庭、社会的人力、财力支出,机构养老不是最廉价的养老模式却是最节省下一代精力的养老模式。

1.3 老年人对专业护理养老服务需求上升城乡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全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已由6.6%升至9.8%,其中城市由8.0%升至9.3%,农村由6.2%升至9.9%;城乡愿意到养老机构长期住养的老年人总量增加,按照调查测算,对机构养老床位的潜在需求量从2000年的1821万张上升到2006年的2261万张。2008年各地建有各级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近39546家,床位235.5万张,仅就床位数来讲,刚刚超过老年人总数的1%,较之国际社会通行的5%-7%的比率相差甚远,建立包括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疾病护理和精神护理在内的全方位的社会化专业护理养老服务体系迫在眉睫。广西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不到3张,远远落后于全国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水平更是相差甚远,专业护理机构亟待发展。

1.4 老年公寓专业护理总体水平不足 长期护理的老年人主要需要集生活护理、疾病专业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功能为一体的养老机构,因此由护士为主医生为辅的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应是他们的最佳选择。服务过程中各种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设备、专业标准必须有充分的应用和体现。可是,截至2005年底,我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资格的仅有2万人,与上千万失能老人的潜在需求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即使与上百万已经住进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需求相比,也难以应对。而且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全,建院的水平和管理以及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亟待专业化、规范化养老服务行业。

2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专业护理养老的优势

为了适应现代化科学养老市场需求,为了创立发展中国自己的专业老年护理,广西中医学院护理学院承办了有400张床位的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全方位为老人提供高品质老年综合专科护理服务,赢得老人、社会、政府的高度称赞,2007年6月被民政部确立为首批“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试点单位”,2007年12月又被民政部等授予“全国模范养老机构”。承办理念是:重阳公寓提供老人医院式的医疗保健,美丽花园式的环境,渗透文体艺术活动的格调。充满人文关怀的整体护理。专业护理养老优势具体如下。

2.1 养老队伍专业化、综合服务能力强 护理学院院长兼任广西重阳老年公寓院长,专职常务副院长是主任医师(获广西名中医称号),护理副院长是老年护理兼心理学副教授,均经过国内外学习培训过,其他工作人员基本为聘任人员,如2008年聘请了非编制人员136人,包括主治医生1人,11位执业医生(包括康复医生),主管护师1人,执业护士70人,培训合格护工30人,辅助人员23人。专业化医疗护理队伍有利于提供医疗、护理、保健、康复、文化娱乐等高质量综合服务,有利于建设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管理。

2.2 满足老人养老养病一体化需求 以2008年3月入住广西重阳老人公寓423人为例,老人来源于退休工人163人,退休教师97人,退休干部62人,农民9人,个体户7人,无职业者85人。统计结果,男性171人,女性252人,平均77.6岁,每位老人均有一种以上疾病,平均患病种类2.21种。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不同程度下降,公寓老人护理级别:3级护理107人(25.3%),2级护理57人(13.5%),1级护理37人(8.7),特级护理222人(52.5%)。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占74.7%,说明这些老人需要养病养老一体化服务,即长期专业护理。

2.3 “养、医、乐、学、为”整体护理模式

2.3.1 医疗性护理服务 70位护士24 h轮流排班。按医嘱给老人送药、协助服药、注射、病情观察、测量生命体征、抽血检查、输氧、预防压疮、导尿和鼻饲等疾病护理,还进行营养指导、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服务等。提供公寓最主要的服务。

2.3.2 基础医疗服务公寓像医院一样周一至周六医生到房间评估每一位老人,问诊、体检,根据需要给予相应辅助检查、对因和对症治疗、心理指导。公寓24 h有医生轮

流值班。一旦老年人病情变化,病情重和危及生命,公寓医生应急处理,必要时转到条件好、事先与子女商定好的医院诊治。

2.3.3 中医保健服务老年人亚健康症状较多、较重,如腰酸背痛及其他不舒适的感觉,公寓提供特色中医保健服务,如给老人按需要进行针灸、推拿、按摩、烫疗、艾灸等服务。

2.3.4 娱乐服务 公寓支持老人自发开展舞蹈表演、合唱、晨间民族舞、太极剑、个人才艺展示、麻将比赛、书法绘画、手工艺术展览等活动,加上员工每天推轮椅让老人园内散心、每月为老人举行一次大型集体生日、游园活动,节日自愿者文艺慰问演出等活动,90%的老人都会高高兴兴地留在公寓,依赖公寓。

2.3.5 生活照料服务 公寓约74.7%的老年人半丧失或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不同程度需要饮食、大小便、翻身、沐浴、穿衣护理等,工作量很大,技术含量小,公寓聘请了30位护工,经培训合格后上岗,专门给老人提供生活护理。

2.3.6 临终关怀服务 公寓在群楼北面设宁养园40张床,为丧失智力并卧床不动、临终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维持生命护理、心理护理和尊严护理。

2.4 促进护理学院产学研共同发展 老年护理教师经常到老年公寓与老人和工作人员有目的交流,开展针对性强的老年护理科研,每年得到科技厅、卫生厅和教育厅的多项课题立项支持,并和加拿大、英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老年长期护理学术交流,师资能力不断提高。护理学院培养本科、高职和中职三种层次护理人才,必修《老年护理学》课程。本科老年护理教育以护理理论、老年人疾病护理和心理护理为主,学习为老年人综合设计各项护理服务,见习突出沟通能力和老年护理调查研究活动,调查报告作为主要的考核内容,一些小组论文得以公开发表。调查数据被应用于循证老年护理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和中职老年护理教育以热爱老人、技能护理为主,包括老年人疾病护理、沟通护理、娱乐护理、生活护理、营养保健护理和安全护理,见习突出实用性、操作性,有些毕业生后来步入了老年公寓工作。

2.4 公寓管理实现民营化、规模化、有效益 广西重阳公寓除了2位核心管理人员和2位一般管理人员是护理学院在编人员外,其余全部是聘用的医生、护士、护工和辅助人员,自负盈亏。老人是经济最弱势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中竞争生存发展是关键,一是公寓实现经营规模化减少管理成本;二是报酬与效益挂钩提高员工积极性;三是服务品质专业化、服务内容多样化,增加老人满意度。人住老人从2004年底的102人到2008年470人超负荷运转,头两年亏本,一年持平,后两年略盈利。老人满意护理服务95%以上,儿女放心工作,学校产学研进步,为护理学生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广西民政厅创收不菲,实现了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3 专业护理在老人公寓推广的可行性

3.1 专业护理是中国老龄事业规划发展的方向之一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出:在有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相关专业开设老年学、老年心理学和护理服务等课程。养老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要适应市场需求,培训养老护理员和服务员,落实持证上岗制度,逐步建立覆盖全国城乡的基层养老服务队伍。北京市民政局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了“9064”养老服务新模式,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人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综上所述,可见国家和地方均有规划学校对口专业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员,并策划了专业养老比例。

3.2 按比例专业护理养老可节约社会成本 广西重阳老年公寓以2008年3月住满1个月的423位≥60岁老人为例,老人医疗支出每月平均仅170元,护理费是它的1.76倍,所以广西重阳老年公寓是以提供专业护理服务为主的养老机构。老人自有月收入平均1082元,平均养老支出1243元,其家属要平均每月支付赡养费161元。2008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146.0元,因此可支配收入在中等及以上的老人,可以承受自费在老年公寓专业护理养老。公寓专业护理养老比住院便宜得多,也比请保姆(每月500―800元,并包吃住)专业、安全、省钱,且公寓能更好满足老人交际、娱乐和学习等精神需求,儿女安心工作创造更多物质财富。不过专业护理养老毕竟比居家自我照顾养老成本高,所以它是被限制性按比例发展才呈现节约社会成本。发达国家福利长期护理院床位占老年人的5%~7%,提供慢性病和失能老人的护理服务,保障基本疾病照料和生活,既体现社会文明的人性关怀,又在政府支付承受范围内。

3.3 老年人和家属支付能力的可行性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逐年提高,特别是近几年生活有了较大改善。随着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亦开始更多的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过去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用于医疗保健支出为210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699元。家庭收入在人均水平及以上的城镇老人有自费入住老年公寓的经济条件,但农村多数老人暂时还不具备自行付费入住老年公寓的条件。如果重阳老年公寓能改用医疗保障和护理保障支付部分医护费用,专业养老护理就能覆盖更多需要长期专业护理的老年人。

3.4 老年护理储备人才丰足 正如周晓红报道的那样:护理专业毕业的中职学生就业困难重重,难以顺利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但广西中职护理每一年都在扩大招生,毕业学生早已习惯了不是从前的以医院为主要就业渠道,她们一部分进中小医院和进私企医院尚可做护士,进大医院主要做导医和护工,一部分进美容院、推拿按摩院,更有一些做医药销售、房地产销售等非专业就业。中职护理储备人才非常丰富,经老年护理短期培训后是老年专业护理的较佳可塑人才,提高中职护理教育的利用效率,真正拓宽了护理就业的渠道。

3.5 专业护理养老的硬条件和软技术的可行性 现在各大中城市均建有高档老年公寓,符合专业养老建筑及环境、规模超过300张床位的公寓可以推行专业护理养老。现在高职医疗和护理、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部分就业依然很困难,吸纳这些人才在养老事业发展,既可拓宽护理就业渠道,又可提升养老水平。在专业养老硬件和养老技术人才储备上我国条件都初步具备。在每一座城市建立1―2个长期护理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4 专业护理养老面临的争议问题及对策

4.1 成立养老评估协会 我国养老服务业采取行政级别划分,如省级、市级、县级、村级,这是不合理的,因为同级别机构可能存在巨大的服务质量级别,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差别很大,在老人和家属挑选养老机构和付费时存在疑难和争议。应该成立养老评估协会,根据国情,像宾馆评星级

一样,将养老机构分成五星级服务,设施、环境、规模、人员素质和服务项目设立评估标准,按标准评级,按标准收费。避免同牌子不同性质、不同级别,避免养老机构过度服务和服务不到位,让老人根据自己需要的服务、经济实力选择养老机构和服务项目。政府在给贫困、患病、不能自理的老人购买服务时,也有一个参照。

4.2 福利与盈利兼顾问题 可以说没有盈利的养老机构就没有活力。福利养老院用无偿的房屋床位、财政的工资去收费养老(福利养老的比例很少),而像广西重阳老年公寓是护理学院贷款购置一切设备、市场价租赁公寓、自负盈亏的收入发放工资。同时因为广西民政厅让自己的二层机构(服务中心)出租各养老机构,竞价偏高,例如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平均租赁和最高租赁价分别是225万元/年、280万元/年,按设计400个床位并全年住满计算,平均每位老人需负担房租分别是468.75元/月、583.33元/月。在发达国家长期护理是福利待遇,我国应该改变那种越福利单位越补助现象,国家负担重效益低,应该对在福利事业上耕耘的所有机构一视同仁,要对公办私营性质企业申请发展服务业引导资金给予平等扶持。对自负盈亏养老企业房屋租赁、床位建设给予一定福利资金,减少竞争起点过分不公平,减少床位费,增加低收入老人需要长期护理的覆盖面。

4.3 养老护理保障问题 患慢性病和丧失自理的老人每天都需要护理,不需要每天都看医生,但由于住院可以拿更多的药,医疗护理费用基本由医保承担,所以有些离退休人员长期住院,浪费大量国家资源和占用很多医保费用。广西专业长期护理既养老又护理兼医疗平均每月费用1243元,显而易见利国利民,政府应该在全国推广占老人5%~7%的自负盈亏专业护理养老事业的发展,并促使养老护理保障尽快发展,抵御个人、家庭承担养老护理风险能力低的矛盾,全面覆盖老人最低长期护理需求。

4.4 机构养老心理问题 绝大多数老人不会轻易选择机构养老,有些怕别人误会被儿女抛弃,有些离不开家庭环境,有些离不开老朋友、老邻居等。进广西重阳老年公寓主要有两类人,一是确实生活和疾病需要专人护理;二是享受型、开放型老人,到公寓追求集体交往生活、免除家务繁杂事务生活。心理问题主要在第一类老人,公寓缺乏专业老年心理护理师。公寓开展很多大型集体活动,创造快乐和丰富老年生活。但总有些老人郁郁寡欢,很难融入集体生活。

上一篇:老年人健康保健与护理范文 下一篇:高效沟通技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