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业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1-14 20:05:29

电子商务专业心得体会

电子商务专业心得体会篇1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已成为制约职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的根本问题。本文在分析职校电子商务专业背景及培养意义和人才培养开发思路及培养方案开发步骤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与行业相结合、突出地区特色、动态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职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想。

一、电子商务目前背景与专业培养意义:

(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概况: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 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多种电子通讯方式来完成。现在人们所探讨的电子商务主要是以edi(电子数据交换)和internet来完成的。尤其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真正的发展将是建立在internet技术上的。所以也有人把电子商务简称为ic(internet commerce)。电子商务分为两个层次,较低层次的电子商务如电子商情、电子贸易、电子合同等;最完整的也是最高级的电子商务应该是利用intenet网络能够进行全部的贸易活动,即在网上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部分的物流完整地实现,也就是说,你可以从寻找客户开始,一直到洽谈、订货、在线付(收)款、开据电子发票以至到电子报关、电子纳税等通过internet一气呵成。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在经历了探索和理性后,步入务实发展的轨道,为“十一五”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电子商务应用初见成效。电子商务逐步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不断深化,网络化生产经营与消费方式逐渐形成。2005年,全国企业网上采购商品和服务总额达16889亿元,占采购总额的比重约8.5%,企业网上销售商品和服务总额为909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近2%。中小企业成为电子商务的积极实践者,经常性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约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2%。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日益创新,基于网络的数字化产品与服务不断涌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1、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电子认证、电子支付、现代物流、信用、标准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逐步展开。19家电子认证机构获得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近20家商业银行开办电子银行服务,第三方电子支付业务稳步上升。物流专业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40余项电子商务和物流标准陆续颁布,标准推广应用工作进一步深化。

2、电子商务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基于网络的产品、技术与服务的创新能力稳步提升,自主发展态势日渐显现。在线交易、电子支付、电子认证、现代物流等领域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行业、区域及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加快发展,基础电信运营商、软件供应商等涉足电子商务服务,新型业务模式不断涌现。300多所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陆续展开,培养了一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3、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确立了电子商务的战略地位,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明确了发展方向和重点,电子签名法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制定配套措施,加大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力度。全社会电子商务应用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邓寿鹏局长明确指出,中国政府将信息产业从支柱产业提升为主导产业,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信息化建设核心任务,把企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重点。在2001~2005将陆续启动重大信息化工程、包括信息利用工程、基础性国情信息工程、网络化教育工程、数字移动网络信息工程、企业信息化工程、电子商务政务工程、高速宽带网工程、信息安全系统工程、农业信息化工程、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在"十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信息基础结构建设(如网络技术应用、互联网及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等),以及商业信用、网上支付、认证、标准、物流配送、税收、相关法律制定与修改等环境与制度建设。

由科技部组织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技术研究、开发及示范工程”中的《我国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应用环境建设及相关政策研究》课题,于2005年底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二)、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三个因素:

(1)规模化经营程度低

在电子商务领域,是“大而全”还是专业化经营,哪种模式更好一直存在不少争议,两者各有优缺点,其实无论哪一种模式,只要做到规模经营,都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并且获得尽可能多的顾客,从而取得好的收益。

(2)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限制

从理论上说,电子商务代表了最先进的商务模式,节省了大量手工劳动和经营费用,尤其在订单管理、库存管理、顾客关系管理等方面,电子商务的优势非常显著,但拥有了这些基本的商业流程电子化系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自动实现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如顾客服务、在线帮助、营销策略、对用户个人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用户行为和需求的认识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子商务的最终效果。

(3)对电子商务的核心思想认识不深

中国第一个电子商务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李琪教授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人”这一重要思想,但多数电子商务企业至今对此仍然没有深刻的认识。电子商务区别于传统商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企业与用户联系的场所不是实体商场,而是网站界面,网站是由后台技术支撑的,一旦出现技术故障,电子商务就无从谈起,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开展初期,企业往往没有赢利的压力,保持系统正常运行是首要任务之一,正是这种现象形成了技术至上的思想,将技术功能看得重于一切,甚至超过了对一般商业经营原则、用户需求和用户行为等方面的关注。在目前的环境下,对电子商务的核心思想需要进一步加深认识,转变技术至上的观念,将工作中心集中于对用户和市场方面。

(三)、培养方向研究的意义:

1、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增强经济竞争实力,赢得全球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手段。

“十一五”是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速形成经济竞争新态势。电子商务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改变着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正在突破国家和地区局限,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把电子商务作为强化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政策和行动计划,力求把握发展主动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和市场化进程加快,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的必然选择。

2、未来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六个方面的趋势: 

1).纵深化趋势。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将日臻完善,支撑环境逐步趋向规范,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深度进一步拓展,个人参与电子商务的深度也将得到拓展。

2).个性化趋势。互联网的出现、发展和普及本身就是对传统经济社会中个人的一种解放,个性化信息需求和个性化商品需求将成为发展方向,消费者将把个人的偏好参与到商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去。

3).专业化趋势。一是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专业化趋势。今后若干年内我国上网人口仍将以中高收入水平的人群为主,他们购买力强,受教育程度较高,消费个性化要求比较强烈。所以,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垂直型网站及某一类产品和服务的专业网站发展潜力更大。二是面向企业客户的专业化趋势。btob电子商务模式,以大的行业为依托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前景看好。 

4).国际化趋势。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将随着国际电子商务环境的规范和完善逐步走向世界。我国企业可以由此同发达国家真正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变我国在市场经济轨道上的后发劣势为后发优势。电子商务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好国外各种资源是一个有利时机。同时,国外电子商务企业将努力开拓中国市场。 

5).区域化趋势。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所反映出来的经济发展的阶梯性、收入结构的层次性十分明显。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上网人口仍将以大城市、中等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btoc 的电子商务模式区域性特征非常明显。

6).融合化趋势。电子商务将由最初的全面开花走向新的融合,一是同类网站之间的兼并。目前大量的网站属于“重复建设”、定位相同或相近、业务内容趋同,激烈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少数企业最终胜出。二是不同类别网站之间互补性的兼并。国内那些处于领先地位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资源、品牌、客户规模诸方面的优势是相对的,国外著名电子商务企业在扩张的过程中必然会采取收购策略,主要的模式将是互补性收购。三是战略联盟。每个网站在资源方面总是有限的,客户的需求又是全方位的,所以不同类型的网站以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相互协作也势在必然。 

3、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情况

(1)、电子商务人才的紧缺情况:据统计,国际贸易中80%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目前全国有10万左右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其中大部分人虽能利用电子商务手段从事贸易工作,但却没有受过电子商务专业的系统培训。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为200多万人。

(2)、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不同: 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等专业相比,前者更加注重商务活动这一核心,商务是主体,信息技术是为商务服务的工具与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造和提升传统商务,使组织的商务模式由传统为主转向以“电子”为主;后者更加注重于底层应用、系统应用的解决方案。电子商务专业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相比,前者更加注重于讨论宏观规划与商务解决方案,后者更加注重于微观与技术方案。

(3)、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情况:统计显示,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有50.14%的企业已经购买或打算购买实名、搜索竞价等网络推广服务,阿里巴巴网络实名、雅虎搜索竞价、百度、google已成为国内主流的网络营销工具。据iresearch最近的《2005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份额报告》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达到41.7亿元,是2001年的9倍。预测2006年的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不含渠道商收入)将达到65亿元,到2010年,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7亿。

网络营销人才普遍紧缺,从人才市场的反馈来看,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一直持续上升。百度、google、网易、新浪等网络公司推出了大量空缺岗位,其中商务运营经理、网络营销顾问、网络销售经理、客户维护经理、渠道销售经理、企业广告经理、商务研究研发工程师、服务营销代表等职位最为热门。

网络营销人才应该是身兼网络技术与市场营销技巧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优秀的网络营销人员应熟悉网络消费行为和心理、搜索引擎排名和网络广告,了解关键词细分市场,清楚点击率和转换率,以及e-newsletter和e-mailing list,甚至链接广泛度和pr值。但是,目前社会上这类人才是凤毛麟角。一方面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专业人才培养不足;另一方面,即使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网络营销经验,也无法适应岗位需求。

二、培养方案的开发思路:

1、专业教学开发的界定:专业教学开发具体规定了专业的培养目标、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等内容。它既是学校开设专业、设置课程、组织教学的依据,也可作为学生选择专业和用人单位招聘录用毕业生的参考。

2、专业开发的基本理念:专业教学开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从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要。要着力解决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比较突出的问题,形成新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要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以任务引领课程的模块化教学。目前职业教育课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课程与就业关联不紧密,学科课程多,就业及工作的相关课程少,教学内容相对企业滞后,学用不一致,学校专业教学还没有完全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充分体现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1)、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组织课程内容

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建构。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内容要反映专业的方面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2)、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确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必须与工作任务相区配,要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划分专业门化方向,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打破“三段式”学科课程模式,摆脱学科课程的思想束缚,从岗位需求出发,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3)、以项目教学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要以典型的项目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老师所设计的项目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

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结合点。专业定位要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尊重学生基本学习权益,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方向,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5)、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课程标准要涵盖职业标准,要选一些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劳动就业有利的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分析其技能考核的内容与要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最终为实现模块化教学打下基础。使学生在获得学历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专业开发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专业教学开发要遵循新的课程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合职业学校的实际,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边开发、边探索、边完善。

(2)、规范性原则:专业教学的文字表达要准确、规范,层次要清晰,逻辑要严密,技术要求和专业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文本格式和内容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专业是建立在学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岗位、职业标准相结合,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以项目教学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要求清晰明确,尽可能地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可操作。

(4)、发展性原则:专业开发要具有前瞻性,能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体现职业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并为本专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培养方案开发的步骤与方法:

1、专业开发的程序

专业开发的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表述,即开发主体、开发过程和工作成果。其中核心是开发过程,包括专业调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等环节。最终形成专业人才需求、专业改革调研报告、课程结构与内容分析等几项内容。

 shape  \* mergeformat 

2、专业开发的方法

(1)、行业、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电子商务行业人才总体上需求量仍旧很大,复合型、开拓型和既有专业能力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新一轮人才招聘中的新宠。据中华英才网专家分析,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日益壮大,企业人员和业务管理的问题将日益凸显,对于中高级人才的需求将会显著增加。

三类紧缺人才:

销售类人才:网络营销人员是目前最为紧缺的人才。网络营销即利用互联网手段达到营销的目的。网络营销涵盖的范围很广,如网上市场调查、网上消费者行为分析、网络营销策略制定、网上产品和服务策略、网上价格营销策略、网上渠道选择与直销、网上促销与网络广告、网络营销管理与控制等等。伴随搜索市场的急剧扩容,google、百度、微软msn、yahoo中国、网易等靠搜索竞价营销盈利的搜索公司,急需大量具有丰富经验的网络营销人员。

客服类人才:网络营销能否成功,取决于客户服务人员对市场的把握与深入的调查分析。首先,他应该是一个文案高手,能够撰写各类营销策划书,设计广告标题与内容,以增加网民的关注度。其次,熟悉人们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制定最适合客户需求的营销模式。其三,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在网络营销人才里面,客服类人才属于多面手,有广阔的知识面,懂互联网,懂客户的需求,对市场学、传播学、消费学,甚至心理学都有所了解。

技术类人才:无论是企业网络构建管理还是网站的开发运营,都需要靠实用型网络技术人才来实现。也就是说,几乎所有拥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it客户都需要网络技术工程师负责运行和维护。

电子商务使人们可以创造性地应用电子工具来改造和发展传统的商务活动,它是由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法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融而成的学科,因此电子商务学科具有综合性、结构多样性和知识体系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既不同于已有学科的既定模式与成果,也不是各种学科的简单拼凑和组合。以上种种情况分析我们得知开发电子商务专业符合时代的潮流,侧重网络营销是我们电子商务专业的重中之重,如何在专业开发中站稳、站深这正是我们需要大力研究的课题。

(2)、专业工作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专业设置的方向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种综合性学科或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培养出的复合性人才对于很多企业,包括信息调查、市场策划、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网络计算机技术、财务、行政、物流、金融等等在内的工作岗位都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电子商务专业在各行业都有具体的应用。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化商贸理论和电子信息化的专业手段,运用计算机相关应用技术及网络运用技能,从事与现代商务活动相关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网络营销及物流企业信息流管理等工作岗位,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职业技术性应用型人才。

主要设置方向有:网络营销、财务方向、网络策划等三个方向。

电子商务应具有的资格证书:电子商务员、计算机高级操作员、助理电子商务师、营销师、会计资格证书、物流师

(3)、专业改革思路与方法

专业改革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对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为主要指导思想,以“三以一化”作为实施指导思想,在改革中充分发挥“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打破“三段式”模式课程体系。

2)、课程计划的内容和过程都是围绕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展开,而不是学科体系。

3)、整个教学体系都将重点放在能力或技能之上,而理论课也是围绕能力或技能的需要来教学。

4)、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引导、控制、评价学生的整个过程。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获得知识与能力。

5)、以三个大模块作为统领,即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专业方向模块。

6)、体现“双证与两高”,“双证”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高”即动手能力高、知识能力较高。

7)、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使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宽口径、多角色的适应能力。

8)、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创业教育。

9)、实现课程结构的模块化与项目化。

10)、建立一套新的实训体系。

3、课程结构分析

课程结构分析是把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转化为专业课程,形成以专业核心课程构建而成的专业方向。专业核心课程是指以完成某个专业共同的工作任务为目标的课程,这些课程要以不同专门化方向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为基础来设计。专业化方向课程是指在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针对某一就业岗位,以完成某些专项任务为目标的课程。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论文关键词:开发思路 开发方法 结构分析 专业设置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已成为制约职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和毕业生就业的根本问题。本文在分析职校电子商务专业背景及培养意义和人才培养开发思路及培养方案开发步骤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与行业相结合、突出地区特色、动态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职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想。

一、电子商务目前背景与专业培养意义:

(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概况: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 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多种电子通讯方式来完成。现在人们所探讨的电子商务主要是以edi(电子数据交换)和internet来完成的。尤其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真正的发展将是建立在internet技术上的。所以也有人把电子商务简称为ic(internet commerce)。电子商务分为两个层次,较低层次的电子商务如电子商情、电子贸易、电子合同等;最完整的也是最高级的电子商务应该是利用intenet网络能够进行全部的贸易活动,即在网上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部分的物流完整地实现,也就是说,你可以从寻找客户开始,一直到洽谈、订货、在线付(收)款、开据电子发票以至到电子报关、电子纳税等通过internet一气呵成。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在经历了探索和理性后,步入务实发展的轨道,为“十一五”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电子商务应用初见成效。电子商务逐步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层面,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不断深化,网络化生产经营与消费方式逐渐形成。2005年,全国企业网上采购商品和服务总额达16889亿元,占采购总额的比重约8.5%,企业网上销售商品和服务总额为909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近2%。中小企业成为电子商务的积极实践者,经常性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约占全国中小企业总数的2%。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日益创新,基于网络的数字化产品与服务不断涌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1、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电子认证、电子支付、现代物流、信用、标准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逐步展开。19家电子认证机构获得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近20家商业银行开办电子银行服务,第三方电子支付业务稳步上升。物流专业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信用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40余项电子商务和物流标准陆续颁布,标准推广应用工作进一步深化。

2、电子商务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基于网络的产品、技术与服务的创新能力稳步提升,自主发展态势日渐显现。在线交易、电子支付、电子认证、现代物流等领域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行业、区域及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加快发展,基础电信运营商、软件供应商等涉足电子商务服务,新型业务模式不断涌现。300多所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陆续展开,培养了一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3、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确立了电子商务的战略地位,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明确了发展方向和重点,电子签名法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制定配套措施,加大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力度。全社会电子商务应用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邓寿鹏局长明确指出,中国政府将信息产业从支柱产业提升为主导产业,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信息化建设核心任务,把企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信息化重点。在2001~2005将陆续启动重大信息化工程、包括信息利用工程、基础性国情信息工程、网络化教育工程、数字移动网络信息工程、企业信息化工程、电子商务政务工程、高速宽带网工程、信息安全系统工程、农业信息化工程、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在"十五"期间,国家将重点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信息基础结构建设(如网络技术应用、互联网及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等),以及商业信用、网上支付、认证、标准、物流配送、税收、相关法律制定与修改等环境与制度建设。

由科技部组织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技术研究、开发及示范工程”中的《我国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应用环境建设及相关政策研究》课题,于2005年底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二)、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三个因素:

(1)规模化经营程度低

在电子商务领域,是“大而全”还是专业化经营,哪种模式更好一直存在不少争议,两者各有优缺点,其实无论哪一种模式,只要做到规模经营,都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并且获得尽可能多的顾客,从而取得好的收益。

(2)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限制

从理论上说,电子商务代表了最先进的商务模式,节省了大量手工劳动和经营费用,尤其在订单管理、库存管理、顾客关系管理等方面,电子商务的优势非常显著,但拥有了这些基本的商业流程电子化系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自动实现高水平的经营管理,如顾客服务、在线帮助、营销策略、对用户个人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用户行为和需求的认识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电子商务的最终效果。

(3)对电子商务的核心思想认识不深

中国第一个电子商务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李琪教授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人”这一重要思想,但多数电子商务企业至今对此仍然没有深刻的认识。电子商务区别于传统商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企业与用户联系的场所不是实体商场,而是网站界面,网站是由后台技术支撑的,一旦出现技术故障,电子商务就无从谈起,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开展初期,企业往往没有赢利的压力,保持系统正常运行是首要任务之一,正是这种现象形成了技术至上的思想,将技术功能看得重于一切,甚至超过了对一般商业经营原则、用户需求和用户行为等方面的关注。在目前的环境下,对电子商务的核心思想需要进一步加深认识,转变技术至上的观念,将工作中心集中于对用户和市场方面。

(三)、培养方向研究的意义:

1、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增强经济竞争实力,赢得全球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手段。

“十一五”是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速形成经济竞争新态势。电子商务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改变着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组织形态,正在突破国家和地区局限,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把电子商务作为强化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政策和行动计划,力求把握发展主动权。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和市场化进程加快,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的必然选择。

2、未来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六个方面的趋势: 

1).纵深化趋势。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将日臻完善,支撑环境逐步趋向规范,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深度进一步拓展,个人参与电子商务的深度也将得到拓展。

2).个性化趋势。互联网的出现、发展和普及本身就是对传统经济社会中个人的一种解放,个性化信息需求和个性化商品需求将成为发展方向,消费者将把个人的偏好参与到商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去。

3).专业化趋势。一是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专业化趋势。今后若干年内我国上网人口仍将以中高收入水平的人群为主,他们购买力强,受教育程度较高,消费个性化要求比较强烈。所以,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垂直型网站及某一类产品和服务的专业网站发展潜力更大。二是面向企业客户的专业化趋势。btob电子商务模式,以大的行业为依托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前景看好。 

4).国际化趋势。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将随着国际电子商务环境的规范和完善逐步走向世界。我国企业可以由此同发达国家真正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变我国在市场经济轨道上的后发劣势为后发优势。电子商务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好国外各种资源是一个有利时机。同时,国外电子商务企业将努力开拓中国市场。 

5).区域化趋势。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所反映出来的经济发展的阶梯性、收入结构的层次性十分明显。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上网人口仍将以大城市、中等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主,btoc 的电子商务模式区域性特征非常明显。

6).融合化趋势。电子商务将由最初的全面开花走向新的融合,一是同类网站之间的兼并。目前大量的网站属于“重复建设”、定位相同或相近、业务内容趋同,激烈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少数企业最终胜出。二是不同类别网站之间互补性的兼并。国内那些处于领先地位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资源、品牌、客户规模诸方面的优势是相对的,国外著名电子商务企业在扩张的过程中必然会采取收购策略,主要的模式将是互补性收购。三是战略联盟。每个网站在资源方面总是有限的,客户的需求又是全方位的,所以不同类型的网站以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相互协作也势在必然。 

3、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情况

(1)、电子商务人才的紧缺情况:据统计,国际贸易中80%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目前全国有10万左右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其中大部分人虽能利用电子商务手段从事贸易工作,但却没有受过电子商务专业的系统培训。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为200多万人。

(2)、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专业的不同: 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等专业相比,前者更加注重商务活动这一核心,商务是主体,信息技术是为商务服务的工具与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造和提升传统商务,使组织的商务模式由传统为主转向以“电子”为主;后者更加注重于底层应用、系统应用的解决方案。电子商务专业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相比,前者更加注重于讨论宏观规划与商务解决方案,后者更加注重于微观与技术方案。

(3)、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情况:统计显示,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有50.14%的企业已经购买或打算购买实名、搜索竞价等网络推广服务,阿里巴巴网络实名、雅虎搜索竞价、百度、google已成为国内主流的网络营销工具。据iresearch最近的《2005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份额报告》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达到41.7亿元,是2001年的9倍。预测2006年的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不含渠道商收入)将达到65亿元,到2010年,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7亿。

网络营销人才普遍紧缺,从人才市场的反馈来看,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一直持续上升。百度、google、网易、新浪等网络公司推出了大量空缺岗位,其中商务运营经理、网络营销顾问、网络销售经理、客户维护经理、渠道销售经理、企业广告经理、商务研究研发工程师、服务营销代表等职位最为热门。

网络营销人才应该是身兼网络技术与市场营销技巧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优秀的网络营销人员应熟悉网络消费行为和心理、搜索引擎排名和网络广告,了解关键词细分市场,清楚点击率和转换率,以及e-newsletter和e-mailing list,甚至链接广泛度和pr值。但是,目前社会上这类人才是凤毛麟角。一方面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专业人才培养不足;另一方面,即使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网络营销经验,也无法适应岗位需求。

二、培养方案的开发思路:

1、专业教学开发的界定:专业教学开发具体规定了专业的培养目标、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等内容。它既是学校开设专业、设置课程、组织教学的依据,也可作为学生选择专业和用人单位招聘录用毕业生的参考。

2、专业开发的基本理念:专业教学开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探索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从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要。要着力解决目前职业教育课程比较突出的问题,形成新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要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以任务引领课程的模块化教学。目前职业教育课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课程与就业关联不紧密,学科课程多,就业及工作的相关课程少,教学内容相对企业滞后,学用不一致,学校专业教学还没有完全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充分体现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1)、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组织课程内容

知识的掌握服务于能力的建构。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内容要反映专业的方面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2)、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确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必须与工作任务相区配,要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划分专业门化方向,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设计课程,打破“三段式”学科课程模式,摆脱学科课程的思想束缚,从岗位需求出发,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3)、以项目教学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要以典型的项目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老师所设计的项目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明确专业定位

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结合点。专业定位要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尊重学生基本学习权益,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方向,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提供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5)、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

课程标准要涵盖职业标准,要选一些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劳动就业有利的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分析其技能考核的内容与要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最终为实现模块化教学打下基础。使学生在获得学历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专业开发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专业教学开发要遵循新的课程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合职业学校的实际,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边开发、边探索、边完善。

(2)、规范性原则:专业教学的文字表达要准确、规范,层次要清晰,逻辑要严密,技术要求和专业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文本格式和内容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3)、实用性原则:专业是建立在学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岗位、职业标准相结合,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以项目教学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和要求清晰明确,尽可能地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可操作。

(4)、发展性原则:专业开发要具有前瞻性,能反映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体现职业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并为本专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培养方案开发的步骤与方法:

1、专业开发的程序

专业开发的应从三个方面进行表述,即开发主体、开发过程和工作成果。其中核心是开发过程,包括专业调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等环节。最终形成专业人才需求、专业改革调研报告、课程结构与内容分析等几项内容。

 shape  \* mergeformat 

2、专业开发的方法

(1)、行业、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电子商务行业人才总体上需求量仍旧很大,复合型、开拓型和既有专业能力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新一轮人才招聘中的新宠。据中华英才网专家分析,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日益壮大,企业人员和业务管理的问题将日益凸显,对于中高级人才的需求将会显著增加。

三类紧缺人才:

销售类人才:网络营销人员是目前最为紧缺的人才。网络营销即利用互联网手段达到营销的目的。网络营销涵盖的范围很广,如网上市场调查、网上消费者行为分析、网络营销策略制定、网上产品和服务策略、网上价格营销策略、网上渠道选择与直销、网上促销与网络广告、网络营销管理与控制等等。伴随搜索市场的急剧扩容,google、百度、微软msn、yahoo中国、网易等靠搜索竞价营销盈利的搜索公司,急需大量具有丰富经验的网络营销人员。

客服类人才:网络营销能否成功,取决于客户服务人员对市场的把握与深入的调查分析。首先,他应该是一个文案高手,能够撰写各类营销策划书,设计广告标题与内容,以增加网民的关注度。其次,熟悉人们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制定最适合客户需求的营销模式。其三,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在网络营销人才里面,客服类人才属于多面手,有广阔的知识面,懂互联网,懂客户的需求,对市场学、传播学、消费学,甚至心理学都有所了解。

技术类人才:无论是企业网络构建管理还是网站的开发运营,都需要靠实用型网络技术人才来实现。也就是说,几乎所有拥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it客户都需要网络技术工程师负责运行和维护。

电子商务使人们可以创造性地应用电子工具来改造和发展传统的商务活动,它是由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法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融而成的学科,因此电子商务学科具有综合性、结构多样性和知识体系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既不同于已有学科的既定模式与成果,也不是各种学科的简单拼凑和组合。以上种种情况分析我们得知开发电子商务专业符合时代的潮流,侧重网络营销是我们电子商务专业的重中之重,如何在专业开发中站稳、站深这正是我们需要大力研究的课题。

(2)、专业工作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专业设置的方向

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种综合性学科或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培养出的复合性人才对于很多企业,包括信息调查、市场策划、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网络计算机技术、财务、行政、物流、金融等等在内的工作岗位都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电子商务专业在各行业都有具体的应用。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化商贸理论和电子信息化的专业手段,运用计算机相关应用技术及网络运用技能,从事与现代商务活动相关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网络营销及物流企业信息流管理等工作岗位,成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职业技术性应用型人才。

主要设置方向有:网络营销、财务方向、网络策划等三个方向。

电子商务应具有的资格证书:电子商务员、计算机高级操作员、助理电子商务师、营销师、会计资格证书、物流师

(3)、专业改革思路与方法

专业改革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对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为主要指导思想,以“三以一化”作为实施指导思想,在改革中充分发挥“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打破“三段式”模式课程体系。

2)、课程计划的内容和过程都是围绕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展开,而不是学科体系。

3)、整个教学体系都将重点放在能力或技能之上,而理论课也是围绕能力或技能的需要来教学。

4)、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引导、控制、评价学生的整个过程。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获得知识与能力。

5)、以三个大模块作为统领,即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专业方向模块。

6)、体现“双证与两高”,“双证”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高”即动手能力高、知识能力较高。

7)、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使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宽口径、多角色的适应能力。

8)、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创业教育。

9)、实现课程结构的模块化与项目化。

10)、建立一套新的实训体系。

3、课程结构分析

课程结构分析是把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转化为专业课程,形成以专业核心课程构建而成的专业方向。专业核心课程是指以完成某个专业共同的工作任务为目标的课程,这些课程要以不同专门化方向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为基础来设计。专业化方向课程是指在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针对某一就业岗位,以完成某些专项任务为目标的课程。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shape  \* mergeformat

综上分析,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适度、够用”的商务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和操作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在各类中小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电子商务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金寿.我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电子商务,2005,(12).

[2]孙福春.浅议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途径[j].职教论坛,2005,(6).

[3]杨风召,程超.电子商务人才定位与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3)

[4]薛万欣,李平,李英侠.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人才培养[j].电子商务世界,2003,(9).

综上分析,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适度、够用”的商务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和操作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在各类中小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电子商务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金寿.我国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电子商务,2005,(12).

[2]孙福春.浅议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途径[j].职教论坛,2005,(6).

[3]杨风召,程超.电子商务人才定位与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3)

电子商务专业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b)-0009-0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将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很多企业都将把电子商务当作其发展经营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需要一大批既掌握市场营销、企业经营与管理等商务知识,又能熟悉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素质高技能电子商务人才。然而专业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瓶颈之一。

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体系性的、有权威影响力的教育和培养模式还没有形成。我国目前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人才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如何让电子商务教育更好地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受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国内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基本上处于刚刚发展阶段,更没有形成系统性和权威影响力的教育方式和培养模式。

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应针对电子商务岗位及岗位群,在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进而提出人才规格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采用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出体现“紧贴市场需求、紧贴岗位要求”的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由此可以将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划分成商务和技术两大方向,使其在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中更具有针对性,为达到此目标,需要着重解决专业知识结构、实践教学体系、明确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职业能力培养等四方面的创新:

1 专业知识结构的创新设置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在特定的专业架构下,相关知识在学生认知结构中所积淀的层次与比例关系。从目前的情况看,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专业能力是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主体部分。

1.1 电子商务的基本职业能力

高等院校的电子商务教育既要重基础,也要重方向,二者比例要适度,不能仅强调专业性、技术性而忽视基础性。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要真正体现其专业的基础性,把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转化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如电子交易、物流信息管理、网络采购和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网络营销、网页制作、网络商务信息处理等方面知识。

1.2 电子商务的综合专业能力

综合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对知识的整合,在技术与商务的相互渗透中形成整体性观念。一方面是要注重技术与商务知识的相互渗透与综合,重视两者的相互沟通和转化,使学生学会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是要注重技术与商务的侧重比例,结合高等院校实际,其教学工作应围绕商务和技术两个方向展开,以此为中心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商务方向的综合能力培养应着重体现在网络采购与营销以及网络编辑管理等方面,而技术方向的综合能力培养应着重体现在网站规划与建设以及网站安全管理等方面。

1.3 综合素质能力

除应具备以上专业能力外,素质能力的培养对最终形成完整电子商务专业架构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

(1)社会素质

社会素质对后天引导个人成才方面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社会素质时,要注重纠正学生在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中的不平衡倾向,避免因这种倾向造成知识的偏差、人格的移位。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定位有更深地认识,为专业应用服务于社会奠定基础。

(2)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与人的认知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关系,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应该通过对职业内涵的深刻理解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创建良好的职业氛围,促使学生构建积极的良好心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塑造自我。

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手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

1)构建多种实践模式。为使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达到1:1,实践教学可采用认识实训、教学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模式,真正体现工学结合。2)细化教学实训项目。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细化教学实训项目,使其与专业理论教学相吻合,形成完整统一体。可实施的实训项目如计算机基本操作实训、网页设计实训、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设计实训、电子商务网站技术实训,网络营销实训、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训、网站建设与网站维护管理实训、网上金融与电子支付实训、电子商务安全技术实训、市场调查实训、电子商务综合实训等。3)完善毕业设计环节。学生可单独或小组完成一份毕业设计报告,毕业设计形式包括市场调查、网页设计、创业计划、网站推广与策划等,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4)努力增加顶岗实习机会。顶岗实习是综合性的实践环节,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素质各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综合性的锻炼和提高。安排到工商企业从事一线工作。熟悉企业营销活动的具体运作,充分印证所学知识,提高分析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5)突出实践教学考核地位。强调实践教学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课内实践应成为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

3 明确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分类繁多,除了要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外,还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具体行业的专业定位,最终要做到“基础+核心+特色”三者为一体的课程知识体系,在这种教学体系引导下,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理论知识的吸收效率。

电子商务作为新兴领域,没有明确的职业岗位群,不能清晰地界定电子商务培养目标,大多采用简单的“网络信息技术+商务”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能进行专业的系统开发、维护与管理,又不能专业的开展网络营销、电子贸易、企业管理,既不适合新型电子商务企业,又不适合传统企业;既不适于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等领域需求。这种万能式的培养目标导致学生任何一方面都不能精通,是导致毕业生就业率低、适应性差的直接原因。

高等学校培养人才是以为社会服务为目的,首先应明确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方向,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专业定位。目前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IT领域中的技术人员,他们是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者,对于网络技术、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都十分了解;二是综合管理类人才,他们是企业的决策者,也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层,应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效益分析等管理知识;三是商务类人才,他们对电子商务的具体应用极为熟悉,由于电子商务是一个综合性学科,所以对他们进行跨学科知识的补充尤为重要。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应该将电子商务专业定位在商务型人才的培养上。原因有以下几点:(1)对于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计算机学院同样也可以做到,这就体现不出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和优势;(2)对于综合管理类人才,企业绝不会让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担当企业决策者的角色;(3)由于电子商务刚刚兴起,企业目前最短缺的就是应用型人才,即商务类人才。

4 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高等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素质,在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引导下,加之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知识创新、职业生存等方面的职业能力会逐步地体现与形成。

4.1 知识创新能力

教师主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运用知识能力的关键,是让学生更多地融入实践。既要针对专业特点、职业特点、岗位特点开展实践活动,如在相关电子商务公司或部门顶岗实习、进行电子商务软件的仿真模拟操作等;同时作为老师,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把实践融入在一点一滴的生活当中,将日常生活实践技能融入到教学和课下的交流,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交融。在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挖掘,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创新,敢于突破常规思考问题。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也是当务之急。在教学设计中,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个任务,在教师不预设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可先由学生自主思考解决任务的途径,教师起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对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思路进行分析和评价。

4.2 职业生存能力

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具备很强的就业竞争力。“多证书”制度是很好的改革模式,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获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把职业资格鉴定与培训适当纳入教学内容,职业资格鉴定旨在为学生提供就业准入的通行证,但需选择社会和行业有较高认同度的认证,如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以实验实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把实践性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5 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及电子商务专业也逐渐的发展起来,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成为发展的关键。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完善的、高效的培养体系。应从专业知识结构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明确核心课程体系等方面,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上,应摒弃传统陈旧、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为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突破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瓶颈,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电子商务应用、学习、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样电子商务在我国才能持续高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宪荣.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商业,2007(27).

电子商务专业心得体会篇3

融合的问题,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电子商务专业群的构架模式和核心建设内容。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群 专业群架构

1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的构建动因

1.1 电子商务专业和商贸专业学生技能的对立缺位催生了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是高度融合了信息流、商品流和资金流的现代商业模式,是未来全球商务活动的主流发展方向,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却难以满足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这种不适性表现在无论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还是传统商贸专业学生都难以胜任具有复合型技能需求特点的电子商务行业岗位。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和商贸专业在专业建设上存在明显的学科分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存在严重的对立和缺位,许多学校认为电子商务就是简单的“信息化技术+ 商务知识”,要么按信息类专业建设标准指导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侧重计算机信息技术培养,忽略了商务技能的培养,导致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具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如软件、网络专业学生,商务技能不如商贸专业学生;要么拘泥于传统经贸类专业建设模式,突出传统商务技能培养,虚化弱化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导致商贸专业学生不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商贸职业岗位变迁和岗位技能需求变化。

为化解上述两类专业学生技能的对立矛盾,适应电子商务行业岗位技能需求变化,构建融合了信息技术和商务技术的电子商务专业群,培养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的必然选择。

1.2 电子商务专业和商贸类专业岗位任务的统一性保障了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的可行性

专业群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将专业目录、课程设置相近的各个专业进行简单集合,各专业能否归集为一个专业群,主要依据是各专业是否具有共同的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性教学,专业群应该是一个有机地、系统地包含了教学资源、师资配备、实训体系在内的系统。

电子商务专业群是集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贸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专业群。现代商务与信息技术共同构成了电子商务的内涵,商务是核心,技术是手段,二者缺一不可。加强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确立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专业、商贸专业为支撑专业的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有利于高职院校形成专业群体优势,培养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适应行业企业对商务人才的新要求。

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的架构设计

以培养信息技术和商务技术融通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一个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引领、商贸专业为支撑、学科交叉、互利互助的电子商务专业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可行的,也是现实的。电子商务专业群由狭义电子商务专业群组成的核心群与广义电子商务专业组成的群构成。由专业群向核心专业群提供商务技术支撑,使核心专业群建设回归商务的核心本质,由核心专业群向专业群提供信息技术扶持,使专业群能够适应传统商务的信息化改造趋势。

核心专业群主要服务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网络营销推广等商业模式创新活动,为企业提供系统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如网站策划和运营、网络营销推广、网上贸易平台应用、网络营销等。专业群主要服务于企业传统的商务活动,如贸易谈判、贸易支付、市场营销、物流等业务,通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强化训练,使学生适应传统商贸岗位的信息化工作趋势和要求。

3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内容

3.1 基于交叉性学习领域建设专业群核心课程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一般方法是通过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对工作领域进行序化和类化,转换为相应的学习领域。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群面向的目标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素质和技能要求带有相当多的共性,因此电子商务专业群各专业必然存在交叉的学习领域。交叉性学习领域反映的是行业对专业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同质化要求,是对学生通用能力和核心专业能力培养起关键作用的专业群核心课程。

依据交叉性学习领域,核心专业群群内可以开发商务网站设计与管理、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应用、网络广告策划与制作等核心专业课程;核心专业群和专业群群间可以开发沟通技巧、电子商务基础等核心基础课程和市场营销策划、网络营销、物流管理等核心专业课程。基于交叉性学习领域的大电子商务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专业群核心基础课程在专业群课程体系中具有同质化、基础性的特点,是培养专业群学生通识能力和核心职业素养的关键课程;专业群核心专业课程在专业群课程体系中具有学科交叉、技能复合的特点,是课程建设的重点,应充分挖掘专业群内具有复合性特色的教学资源,积极引入行业企业实践教学资源,将这些课程按精品课程的要求建设成各专业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以点带面,提高专业群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水平。

3.2 依据差异化岗位需求建设专业群方向课程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了职业岗位的迁移,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应合理考虑岗位细分和岗位迁移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差异性技能要求以及学生职业发展的偏好要求,在核心课程共享共建的基础上,依托企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嵌入“订单培养课程”,满足订单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文化、技能和素质要求。同时电子商务专业群可依据行业岗位群技能标准,引入岗位链资格认证培训课程,以限选课或选修课形式引导学生选择其中一至两个考证课程模块学习,取得不同专业方向的岗位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3.3 通过项目组形式培养复合型教师队伍

培养一支精通信息技术和商务技术的复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条件。引进企业专家担任实践课程教学虽然可以弥补高职院校复合型专业教师缺乏的燃眉之急,但不能使高职院校获得复合型专业教师培养的造血机能。采取各种激励措施,输送专业教师以项目参与的形式到企业去挂职锻炼,或安排信息技能突出的教师与商务技术突出的教师互补组合成项目教学组,承担基于企业真实项目或仿真项目开发的实践性课程教学任务。

3.4 按完整工作过程建设专业群共享实训资源体系

构成专业群的要素是专业群中的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的是企业中的同类岗位链,从而使专业群各专业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能够完成基本的实践性教学。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就是要用相对较少的投入,将专业群内的相关相近专业建成一个较完整、较先进、较稳定的实训体系,以满足群内各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电子商务专业群培养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各类商务人才,各专业培养目标的相近性和交叉性使得各专业共享实训资源成为可能。构建共享型实训室体系的方法是将原来分属各个专业的不同功能的实训室按典型商务工作过程链接成一个整体实训室体系,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实现节约办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的目的。

4 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深入渗透到各类商务活动中,以信息技术带动商务活动发展已是商业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大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培养信息技术和商务技能有机融合的学生,以此适应企业现代商务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沈凤池.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2]沈凤池,王慧,丁荣涛.商贸类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23).

[3]马春莲,郭杰.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与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14).

[4]吴艳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

电子商务专业心得体会篇4

摘要: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大量的人才需求,但目前很多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是因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模式存在问题。本文从人才市场需求导向的角度探讨高校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模式。文章先探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基本模型,接着提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该如何构建,以期待能够帮助解决市场的巨大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巨大反差。

关键字: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培养模式;基本模型;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子商务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涉水电子商务,这催生了巨大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市场。高校作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肩负着为社会和企业输送符合需求的人才的任务。然而一边是巨大的人才需求市场,一边却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1],这就得首先要分析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及困境。

1、电子商务类专业的特点及困境分析

目前很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都依托于经管类专业,而经管类专业的特点是在“动手”与”动脑”方面,强调“动脑”能力,培养对多变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思辨、判断、决策的能力,对各种方案和策划的制订、改善、调整、实施的能力,同时强调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以及沟通、协调、组织、管理的能力。

从上文分析的经管类专业的特点看,经管类专业实践性差,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因而被称为“软专业”。这种专业的学科体系以课程为主,学生学起来困难,学好了无用。而目前很多经管类专业在职业素养能力培养方面具备随意性、随机性、不确定性,因而教育出来的人才与市场需求反差巨大,如不具备实践和动手的“硬“能力等。加上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体系性的、有权威影响力的教育和培养模式还没有形成。这些更使得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严重脱节,市场需求巨大,但是企业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做事[2]。

2、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基本模型

就业问题的实质是人才培养模式是否适应社会、市场、企业发展需要的问题[3]。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培养的目标是面向市场和社会,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为此,“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成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必然选择。也就是说在进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时,首先要分析社会和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岗位,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进而提出人才规格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突出体现“紧贴市场需求、紧贴岗位要求”的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当然专业的建设离不开双师型教师队伍。

基于这样的观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需要考虑四个要素:一是行业、企业、岗位分析,二是精准的人才培养定位,三是课程体系开发实务,四是双师型结构队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模型见下图1。

2.1 社会、市场、岗位分析

在进行专业建设时,首先要考虑社会、市场、岗位的需求,根据社会、市场、岗位的需求,进行相应的专业课程的设置。这就要求学校要有企业资源,做到校企融合、产学结合。

2.2 人才培养定位要精准

在对行业、企业、岗位分析完后,要进行人才培养精准定位。市场需求可能多样性、广泛性、个性化,每个行业、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可能都不一样,必须要对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精准的定位:是针对特定的行业、地区进行特定的人才培养,还是针对所有的行业、地区进行广泛、通用的人才培养。是求“大而全”,还是求“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强”的精准定位。从人才就业前景分析,建议进行“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强”的精准定位,因为这种定位其实是进行市场细分,而进行市场细分后的专业定位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销对路[4]。

2.3 课程体系开发实务

课程体系开发实务的依据是人才培养定位,针对岗位开发出能够培养出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的课程,课程开发要确保实务。

2.4 双师型结构队伍

学生的知识通过教师的教学传授和提升,所以双师型的优质的教师是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得以实现的最后的条件,这就要求电子商务专业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得要有丰富的实践阅历和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方教授推荐的经管类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求学校企业资源要丰富、人才培养定位要精准、课程开发要务实、老师要双师型。

3、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

上文提出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基本模型对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那么该如何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呢?上图1告诉我们需要务实地解决两个问题,为谁培养人才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即人才规格)。也就是说首先进行社会、市场、岗位分析,然后进行人才培养定位,进而确定培养目标。

3.1 为谁培养人才

(1) 企业分析

分析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向(即面向什么样的行业、企业和岗位),从而确定为谁培养人才。可调研几家的典型企业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需要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都是什么类型的企业。

(2) 典型岗位分析

学生进入企业后从事什么业务,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工作,这就需要进行岗位分析。电子商务涉及的岗位多,分布广,包含技术类、商务类和营销类。学校老师的资源和精力有限,可重点研究3至5种典型的岗位,而这些典型岗位是目前学生的客观选择。通过研究得出学生主要就业的岗位有哪些。如果经过调研之后,发觉学生主要的就业岗位为网络营销、网站推广与网站运营,那么专业体系建设应该优先开发面向网络营销、网站推广与网站运营岗位的课程。

3.2 培养规格(知识、技能、素质):培养什么人?

根据调研结果得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岗位,接着分析这些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3.3 培养目标

经过上述梳理后,就能够很务实地描述出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比如经过调研分析得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为商务和营销类,则可以这么描述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着重培养学生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分析判断、网络业务操作能力;养成他们积极进取、严谨务实、执着专注、敢于创新的工作态度、以及善于学习、开放乐观、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

4、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解决电子商务专业就业问题和实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在整个专业构建教学体系时要进行系统地思考和设置。经过实践探索,建议从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手段三个角度考虑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4.1 人才培养主体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问题是人才培养主体的定位。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包含教师、学生和企业三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是否被激活成为关键,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实践才能成功。老师是整个体系的主导,主导人才培养的进程和方向。最后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方面是企业。企业是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主体,因为学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如果忽视企业的需求,培养出来的人才就缺乏相应的能力。所以要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首先要对这三者进行清楚地定位和判断。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人才培养模式是老师主导下的人才培养的进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互动过程,成败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凸显,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激发,企业的导向是否正确。

4.2 人才培养平台打造

人才培养模式主体定位后,就得考虑人才培养平台的打造。为了培养出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就需要打造多个人才培养的平台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第一课堂是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的45分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核心。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之外的在学校内组织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校园之内的学习、研讨、交流、实践活动,包括学生的竞赛、创业实践、工作室等。在第二课堂上,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可以高校电子商务大赛作为契机,以阿里巴巴、淘宝网、易趣网和一拍网等为创业平台,让学生体验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创业实践。第二课堂成为电子商务专业是否有活力的一个重大标志。一个专业要是没有强大的第二课堂,就很难出精品,很难出大批对接市场需求的人才。

第三课堂是校园之外,为社会服务而进行的交流和实践的活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最终是要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企业的需求,那么就需要学校跟企业和市场对接。

4.3 人才培养手段

人才培养手段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尤其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依托的经管类专业这种“软”专业要能够培养出“硬”能力人才,就需要实践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的设置需要经过系统地成熟地思考。

5、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体系

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实践体系应该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课堂实训实践,二是学生实践平台的实践,三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三个方面都是进行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和手段,都要“工学结合”,要根据企业的需求来改革我们的课程,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任务和定位。

5.1 课堂实训项目

课堂实训项目是属于课堂45分钟之内的学习型项目,是仿真企业业务环境的项目,是为工作而准备的项目。通过这种实训,学生应能够对职业角色进行初步定型,建立职业情感。比如说学生是从事电子商务职业,那么此种实训就从电子商务职业人的角度进行探索,帮助学生认识电子商务职业,获得职业体验并建立情感。

5.2 创业平台提供的实践

大量的实训项目要延伸到课堂之外来完成。学校应当要开发出便于学生实践的创业平台,这些平台不仅能够完成45分钟课堂之内的仿真项目而且能够进一步拓展,能够承接真实的企业项目。这种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准,将学生打磨成一个基本的职业人士,使得学生能够具备成为职业人士的初步能力。

5.3 校外实习基地提供的实践

这种实践由校外的企业提供实际业务,具备真实的业务环境,学生在此平台上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也就是说这类实践的目标是为了完成工作的学习。通过这类实践能够精炼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递进的过程,通过校内的第一课堂的实习实训,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平台,第三课堂的校外顶岗实践以及就业能够完成专业的实践能力的系统化的过程,使得“软”专业“硬”能力的打造实现稳定和可靠地流程化,经过这个流程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人才的能力是稳定的、可靠的,也是可预期的。

6、“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手段

6.1 第一课堂课程的设置

经管类专业目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课程以老师讲为主,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课堂缺乏实训项目,学生很难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有效的有价值的实训项目中。而第一课堂是实践教学的基点和出发点,如果第一课堂实训不到位,那么在后续的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实践中就很难达到系统化的人才培养的成效。因而如何在第一课堂中开发实训项目就成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课堂的开发要基于核心岗位,开发出核心岗位课程。这就需要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精准的专业定位,面向的主要岗位进行业务分析,从而针对这些主要岗位设置专业课程。课程的内容要进行一定的整合,整合后导入有效的企业资源来设计学习项目。

6.2 第二课堂的拓展

第二课堂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基地,比较难在短期内被超越或模仿。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创建学生工作室如网络营销工作室、网站建设工作室、网店装修工作室、服务外包工作室等,学生在工作室中进行创业。可根据业务规模、管理能力来设置工作室的大小。与工作室相配套的第二课堂活动有专业竞赛,包括校内的、省内的、全国范围内的专业竞赛。另外,社团活动、协会活动以及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应纳入第二课堂,进行统一的规范的管理,从而完成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6.3 第三课堂的开发

第三课堂是指校外基地,用于学生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毕业顶岗实践,老师到企业的挂职锻炼。只有电子商务专业老师对企业的业务了解了,才能更快地调整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优化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因而要求老师也要参与到第三课堂到企业挂职锻炼。

第三课堂开发的途径有老师主动开发、学校资源的利用、学生网络资源的整合和一些其他资源。在不少的学校看来,第三课堂的开发难度较大。但是应当来说,随着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时间越长,积累的毕业生越多,久而久之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资源网络,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校外基地。从这一角度而言,校外基地的开发也就没那么难了,而且会越来越强大。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就业为导向,首先分析社会、市场、岗位的需求,根据需求开发对人才培养的课程。电子商务专业在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时要明确人才培养的主体和各个主体的地位,注重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手段的创新,从而解决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 邹靳.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8,23(2): 227-230.

[2] 代治国.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手段和方法的创新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14): 9-11.

[3] 方玲玉..略论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1): 75-76.

[4] 王健.当代大学生细分市场导向的职业规划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2014(1):31-34

[5] 李健.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31(2): 232-233.

电子商务专业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 民族地区高校 电子商务 创新人才 研究

上世纪90年代,随着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优化高等教育教育布局,许多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了本科院校,这类学校有200所左右,它们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表明:20世纪末,世界各国都重新确立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四川大学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创新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美国从重视经验型的百科全书式的人转变为注重培养“富于应变,善于学习和应用的人”;日本确立培养面向国际、面向21世纪的“世界通用的日本人”;法国把人文与各类学科专业结合起来,培养“不受任何学科界限限制的人”。

电子商务专业是近年来的新兴专业,从2001年教育部批准首批13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至今,全国已有300多所高校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达十万人。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市场急需各类电子商务人才,据调研机构IDC预测,从现在至2010年,我国每年电子商务人才缺口20万。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学科,主要培养既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理论知识,熟悉商务运作方法和程序,又掌握先进信息技术方法、手段和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人才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或环节都会对教育的结果产生影响。民族地区高校要担负起培养和塑造创新性人才的重任,就要在教育教学领域引入创新的理念,按照创新的理论和方法,实现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育评价和管理等各方面的重新定位。因此,要保证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关键是要实现整个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从对影响该过程的关键性要素的认识上去把握创新人才目标的特征和培养要求,构建新的教育教学。

一、民族地区高校电子商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意义

1.促进大学生就业

本世纪是知识的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适应和应变能力,具有健全个性的国际复合型人才。教育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在高等教育打破“统招统分”的体制后,高等院校实行了“自费上学、自主择业”。培养转变从精英型人才培养向大众型人才培养转变,第二是从标准化人才培养向多元化人才培养转变;第三是从封闭的人才培养向开放的人才培养转变;第四是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人才培养向注重人自身创新潜能开发的人才培养转变。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学生必然受到了双向选择的就业压力。

2.促进民族地区高校知名度与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而且还存在着差距越拉越大的趋势。因此,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便成为当务之急。在民族地区发展经济,要比其他地区面临更多的困难,其中人才缺乏是最突出的问题。民族地区高校大多是以前的高职高专合并组建而建成,规模差,底子薄,其发展依赖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使两者形成良好的互动态势,才能使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民族地区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不良表现

电子商务专业依托于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和法律等基础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科学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突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注重实际项目的设计、开发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敏锐地发现、接受最新的知识,并对其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

1.电子商务专业所需的教师人才缺乏,年龄结构老化

以西部民族地区某电子商务专业系部为例,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老师占36.84%,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老师占2.63%,很多教师并没有经过全面的电子商务专业学习或培训,大多来自于以往的经济管理、计算机等专业课教师,在传授知识上缺乏对电子商务整体的把握。但为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大多是从相关专业中“东拉西扯,赶鸭子上架,现学现卖”。老师知识水平的局限,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水平。

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较低。由于电子商务领域的差异和经验不足等因素,造成了如今这些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采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教学方式,从而也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之一。这也正好说明我国现阶段电子商务人才的匮乏,没有本专业出身的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时候必定不能满足学生对于专业的期望和要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们自然“听不懂,不知在讲什么,久而久之就不想听”。

2.课程设计不当与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不清

许多民族地区高校不能清晰地界定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培养目标广泛,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难以适应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专业实用的要求。由于存在对培养电子商务“复合性”人才的认识,便强调这个专业的“广”,造成课程体系里技术、管理、营销、经济等哪方面知识都有,不“专”,缺乏突出的方向。以“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使电子商务课程设计的内容选择缺乏重心。主要表现为,许多课程缺乏前后呼应、相互联系。

课程用教材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教材内容创新性不够。电子商务专业不仅涉及到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还有各种不断创新的商业模型不断涌现,这样一来导致缺乏有效的理论沉淀。教材照搬照用,缺乏新颖性;缺乏动手能力训练,欠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联系企业实际。电子商务行业仍然处于初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发展远远快于理论总结。这样就产生理论总结与实践相比不完整,甚至理论与实践之间产生偏差。新兴的技术,在现实中不断推动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着电子商务的变化发展,了解这些技术,是了解电子商务流程、熟悉各种电子商务的一个基础。

专业课程所占的比例太低。在一般高校的专业课程中,涉及商务方面课程仅占20%左右,大部分为计算机课程。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教学思想不应该仅局限在加强网络和编程语言的学习,而更应该注重在线商务理念的培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果不注重学生在线商务策划,那么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电子商务网站的策划及应付瞬息万变的商务网络环境。

3.缺乏实践教学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出现时间短,对教师的要求远超过普通课程的教师。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实践经验或者坚持与第一线接触,讲出来的东西就会脱离实际。从民族地区高校的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学校仅仅设立了一个简单的电子商务实验室,安装了简单的模拟实验系统,但教师不会用或不善于用的居多,部分专业领域还没有实验室,甚至不具备上网的条件。大部分学校缺乏必要的实习基地,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理论和实践难以结合,培养的学生,不会动手,这样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实践教学包括:一是实验室教学。实验软件VF、VB、C不及MS SQL Server等商业化软件,不是前延最先进的产品。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不熟练,只能从简单的建账、制单、记账、结账等过程,对Excel表外数据不能批量引入,会计报表取数等关键性难点部分缺乏深入。二是实习基地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实习基地不对口,教学流于形势,难以具体,没有对实习基础教师激励与实习效果形成行之有效的考核。

4.培养的学生就业率不高

社会的需求量不少和电子商务毕业生的尴尬。教育部2001年批准电子商务作为目录外专业在全国高校中开设,目前全国已有306所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每年的本科毕业生多达1万人以上。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些毕业生在进入人才市场时本应很抢手,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已达47%,很明显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

三、适合民族地区高校电子商务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1.走出去、引进来,安心、用心、放心

作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只有本人充足联系社会实践,才能促使自己既懂管理,又懂电子商务环境下新的知识,才能在指导学生们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作为民族地区高校需要提供“走出去,引进来”的机制,需要定期或不定期派出老师去深入到企业管理中去。可以让在校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老师能到企业中去调研,让社会上具有很强的实践知识的人能到学校来讲授,并形成事前派遣、事中跟踪、事后总结的机制。民族地区高校系部,需要“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人”,需要“留得住人才”。需要通过福利、住房、配偶、子女、养老等环节,为教师提供一个“安心工作、用心工作、放心工作”的环境。特别是电子商务这类比较前沿的学科专业。应该充分学习企业人才资源管理的理论,避免专业教师人才流失,给专业建设的连续性带来很大的影响。

2.树立正确的专业办学理念

作为民族地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需要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电子商务专业应依托于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和法律等基础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科学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突出动手操作的培养,注重实际项目的设计、开发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敏锐地发现、接受最新的知识,并对其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具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可以做到电子商务专业“广泛”又“重点突出”,借此强调专业的培养方向。

(1)电子计算机型,即电子商务“信息流”。主要是结合当前比较先进的电子商务计算机技术,以网站建设为核心,精通一门网络编程语言,熟练服务器设置、网络安全,掌握网站设计与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精通Flash、Photoshop、3Dmax等。

(2)物流型,即电子商务“物流”。掌握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订单作业过程,熟悉物流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物流信息作业过程的合理化与不合理的表现形式,为企业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设计与规划。

(3)传统商务型。毕竟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现象,有些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对它的认识还不是很全面,学习取得的效果不明显。这部分同学,可以加强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习。包括: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报表分析与风险防范、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

3.加强实践教学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强调电子是手段,商务是根本。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以“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首先是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掌握产生的背景、内在涵义和企业管理中规律性的认识。比如: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中物流概念的产生,由美国的阿奇萧为代表的经济学派和以琼西贝克为代表的军事派。其次是加强动手能力训练。比如在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的网站建设与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通过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环境,加深熟练对操作技能的训练。最后是结合企业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充分理论联系社会实际。比如: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中的采购原则“货比三家”,利用互联网的平台,让学生充分深入到企业过程管理中去,充分感受到比较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又如:在物流合作伙伴中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TPL)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深入企业,体会“系统考虑、成本优先、以彼之长、为己所用”的真谛。

4.提高专业就业率,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是为了达到某个指标,完成某项任务,而是为了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服务,帮助未就业者顺利找到工作,帮助已经就业、但是存在就业问题的人,提高就业层次,提高就业满意度。因此,就业率是就业服务的手段,绝不是就业工作的目的。很多国家有健全的职业咨询市场,可以为毕业生提供系统、有效的求职服务。日本的职业咨询市场在毕业生就业中所起到的作用,值得我国有关方面重视,不少经验值得借鉴。

电子商务专业是民族地区企业壮大和发展的需要。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对如何开展电子商务理解比较片面,缺乏长远规划。企业的电子商务仅停留在表面的网站建设上。网站利用率极低,网站建设目的不明确,不知道目标用户是谁,不能反映出企业的形象,网站功能简陋,用户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用户的咨询也常常得不到回复。同时,执行不力,对人才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专业人员不足,电子商务模式缺乏创新,缺乏网络经营的经验,使电子商务的优越性也表现不出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致力于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附加值的增加,特别是要增强企业的全球意识,最紧迫的是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来融入国际市场。但是要注意不同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方式也是不同的。从利用互联网浏览、收集、信息,到建立企业网站,建立信息平台,实施网上采购,再到建立行业联合采购平台,完善自己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等,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的实施要逐步到位,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来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民族地区高校电子商务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联系社会实际,开展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完善专业办学理念,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更好地为民族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宋玉贤:企业信息化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8

[2]赵虹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7,5

电子商务专业心得体会篇6

(一)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伴随电子商务学生结束学业,问题也接踵而至。从宏观上看,中国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截止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依然偏低,并且还没有达到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平均水准。电子商务正在飞速发展,社会各个行当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依然极为强烈;然而,社会的需求与就业率却不是正相关关系,问题出在哪里?在电子商务这一有着强烈时代烙印的领域,电子商务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却遭到了冷遇。根据经验以及调查结果,人才市场的兴盛或衰落会映射出某一领域或某类新技术以及新模式的发展情况。对电子商务专业来讲,已结束学业的学生求职无门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电子商务就业率偏低对电子商务科目的发展来说也是极为不利的。究竟是市场放弃了电子商务专业,抑或是电子商务人才在人才市场上脱轨,这一部分问题应引起重视。

(二)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率低的原因解析

依照调研的结果,绝大部分的学生在说到求职无门的原因时指出:对职业对口的岗位感到迷茫。

1.电子商务毕业生就业意向不清

从毕业生的视角出发,就业意向不清是导致求职碰壁的关键性原因。因为无法精准定位求职的领域和岗位,所以,毫无特色的简历不能吸引用人单位,应届毕业生通常在初试就被淘汰;即便取得面试资格,因为对电子商务领域的状况以及发展潜力不甚了解,对单位供应的岗位缺少实际工作履历和激情,用人单位弃之不用也情有可原。

2.招聘单位没有提到“电子商务”

招聘单位极少在招聘职位上注明“电子商务员”的职称,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调查的结果做出了如此判断:对大部分用人单位来说,包含信息调研、市场策划、市场销售、国际贸易、电脑技术、财会、行政等等职位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极为强烈;然而,这部分单位并没有在职位的说明中注明“电子商务”。因为毕业生无法判断这份工作是否与自身的专业对口,因此选择了别的职务。并且,电子商务的毕业生并未将所学专业、课程的特点与某一职位融合,简历没有体现自身的特色,并且缺乏简历制作能力,谈吐能力也不是太强。

3.供需双方在概念的认知上存在误差

例如,当前人力资源市场缺少销售类职员,绝大多数的用人单位在职位说明上会着重强调市场营销,单从名称上来说,市场营销毕业生在此职位上比电子商务毕业生更有市场。然而,市场营销在高校,就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中心课程和基础课程,并且电子商务毕业生还兼备运用高科技手段展开市场调查和解析、互联网零售、互联网途径销售、电子化国际贸易及电子化客户服务等拓展后的技能和学识,应该更有市场。也就是因为字面上的误差,导致8%的电子商务应届毕业生觉得对口的工作很难找到。

4.电子商务毕业生缺少技能训练

电子商务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商务科目,不论是电脑还是互联网技术、商务策划、项目实施等都必须通过实际操作积累经验。虽然大部分高等院校开始在朝着这方面努力并且开始尝试改变教学模式,并使用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帮助学生积累“实战”经验。然而,这部分软件功能不是特别健全,而商务行为又是瞬息万变的,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缺少如假包换的生意人,将全部商业行为都固定化,这无异于是照本宣科。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相去甚远,即便面试通过,在实际工作中还会出现问题。对上述原因进行解析后,笔者发现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率低的原因,各方面都有着一定责任,无论是个体还是实体都应查漏补缺,力图改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率低的状况。

二、电子商务教学应关注的问题

(一)明确培养目标,适度进行专业调整

当前,大部分的培养机构制定的培养目标都比较笼统,以“无所不能”为培育电子商务人才的目标。万能人才确实是目前社会急需的栋梁之才,然而这与中国用人单位当前对电子商务人才在专业以及实际工作上的特征不相符。各个高等院校应依照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为电子商务科目明确就业方向,对传统领域应细致划分,以特定领域的用人单位对电子商务的需要来规划专业发展蓝图。例如,国际贸易方面的电子商务专业、市场销售方面的电子商务专业、客户服务方面的电子商务专业、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电子商务专业等。李儒,客户服务方面的电子商务专业,客户就是一切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因为客户服务能够为用人单位创造利润。传统公司无论领域、特性,都会愈加注重客户服务。电子化模式的应用,将大幅度提升客户服务学识和能力,而应聘者在应聘该职位时,其能力是被广泛看好的。这类专业能力是未来用人单位的向心力的来源。而当前的国际贸易中,商务行为愈加倚重互联网技术,当前中国使用电子化技术进行国际贸易操作的就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然而许多并没有经过正式的电子商务培训。在未来,中国需要200万的国际贸易人才;但是,我国每年经济类学府毕业生才13万。因此,熟练使用互联网技术的综合经贸人才稀缺。中国当前有着大批做国内贸易的生产类公司以及服务类公司,1100万中小规模公司中,接近1/4的公司已经能熟练运用电子商务技术。从与相异岗位专业学识的融合来说,以后中国将缺少可以融合市场销售、客户服务、生产管理、行政财会等多个行业的综合类电子商务人才。而它类的方向也大同小异,即是说:以电子商务技术为特长的专业人才将在未来很有市场与发展潜力。

(二)激励老师搞学术研究,提升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激励高等院校的老师进行学术研究,诱导其将商务和技术融合,并进行课题创新,并不断为自己充电,完善电子商务知识结构。老师应不害怕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积极参加电子商务实际操作,应具备前卫的意识以及观念;没有实际操作过,那么教会学生电子商务技能就只能是痴人说梦。另外,老师应在网络上购物、消费,尝试在网络上进行储蓄、取款、转账等,在互联网上发现商机,探索出一条适合学生特色、又与时俱进的教学方略。

(三)多元化教学,强化实践质量

目前高等院校电子商务教育的现状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电子商务科目是一类要求动手操作的科目;老师应邀请业内精英对学生进行经验的传授;在案例教学中,应适度加进成功的老板或个体商人的口头表述。这样,教学留给学生的印象将难以磨灭。

(四)循循善诱,让学生明确职业定位

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学习阶段应将职业目标规划、专业学识累积、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向用人单位靠拢。这样,毕业生在领域学识、电子商务的运用层面有着极强的知识储备,并且有着较强的感性认知,首次就业就不再是纸上谈兵。值得一提的是:应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在挑选工作单位时,应考察用人单位是否适合自身发展,并且有没有发展潜力。

三、结语

在我国,电子商务行业起步较晚,在极短的时间内,一个新兴的行业,能发展壮大,就可以看到电子商务领域巨大的潜力以及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程度。假以时日,电子商务行业会大放异彩。

电子商务专业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电子商务;课程体系

一、国内高校电子商务课程建设现状

(一)电子商务课程设置偏重理论

电子商务教学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它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掌握计算机技术和商务技术,而且更注重在网络上的商务实践,它要求学生能够适应和进入电子商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操作和运作电子商务活动。许多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不宜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而应侧重于电子商务实践。而我国有些高校认为电子商务专业是“文科”性质的专业,在电子商务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大量的讲授课时,而实验实践课时非常少,这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出校门后,真正能干活的人不多。

(二)教学教材良莠不齐

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的课程设置的统一性、权威性与教材编写的规范性一直受到各院校及教师的普遍关注。如果说昨天的电子商务还是沉湎于网络和信息化过程所带来的变化,那今天的电子商务则更强调它所衍生出的创新、创业、创意成果以及所产生出来的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2000年左右出现的很多关于电子商务介绍的书籍、教材及教学软件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笔者曾一直担任物流课程的教学任务,深有体会,大多物流教材大同小异,主要内容都依据2001年颁布的物流标准术语,而2006年新修订的物流术语却很少被采用。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理论和实践难以结合,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动口,不会动手。而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又恰恰是目前高校最主要的培养形式,教师努力地教,学生被动地学,这也是影响学生最终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佳木斯大学招生的电子商务学生中,有很多是文科生,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能力要弱一些。这些都给实践教学的实施增添了困难。

(四)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力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师队伍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应用型大学从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管理、经济、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电子商务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同时也缺乏电子商务的实践经验;教师的专业发展缺乏规划。目前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文化环境、角色转换、职称晋升、课堂教学等诸多问题,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因此需要为教师制定长远的专业发展规划。

二、应用型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及课程体系的建设

技术和商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为了提升应用型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实施创新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建立“基础+核心+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创新型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综合创新型课程体系建设

各高校应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将电子商务专业开设方向分为商务类、技术类或商务与技术综合类,并分清方向实施重点教学。在2001年5月召开的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会议上,各院校代表重点讨论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2002年4月的首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联席会议上,经过讨论、磋商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提出电子商务专业的10门专业必修课程,并指出各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侧重地选择6门主干课程。

在开设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制定的电子商务专业10门核心课程:网络经济学、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管理、网络营销、网上支付与结算、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技术基础和电子商务经济法的基础上再突出本学校的优势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差异。如以佳木斯大学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建设为例,在开设公共课的基础上,又开设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选修课,如电子商务概论、网上支付与结算、VB程序设计、ASP程序设计、网页设计、国际贸易与实务、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等共20余门课程,还包括商务与会计方面的课程,如商务谈判、客户关系管理、会计学基础、经济法、财务管理等课程,全方位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商务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国外高校如香港大学的电子商务课程涉及的面很广。除了技术和商务的基础课程外,国外高校和香港大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意识,以及引导同学们关注电子商务经济、政策和社会战略环境。耶鲁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都开设了电子商务战略环境的课程,耶鲁大学还开设了电子商务将来发展趋势的课程,香港大学开设了电子商务改革的选修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让学生拥有一个战略的眼光,能够加深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的经济趋势。

(二)电子商务专业实验课程建设

电子商务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应用性,这就要求实践项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在课程安排上,本课程每个教学单元都使用“实践项目推动理论理解”的方案。每项实践环节都设有基本操作任务和课外任务,课外任务满足有较高素质学生的学习要求。实践项目采用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相结合的特点,引导学生将课堂实践任务延续到课外,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本课程的学生具有多专业和多层次的特点,实践课程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层次,设置有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实验。课程实践内容即有基础性实验、验证型实验,又有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基本技术的理解,也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我们把概念和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去;通过设计的实验,学生能够对实际的电子商务系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电子商务的流程、系统维护等方面会有切身的体会,加深了电子商务相关概念的理解。

(三)电子商务专业教材建设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专业,教师们可以借鉴的教学经验不多,教学资料也不完整,这就要求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比其他专业教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教学上。应用型大学应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向应用型转型,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教材改革,如鼓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授课经验来编写适用电子商务专业的教材,佳木斯大学本专业教师已经与清华大学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等知名大出版社合作,出版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概论等教材,为今后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

(四)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由于电子商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应用型大学要大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密切与企业、行业的关系。教师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而企业则为教师提供实践场所,校企双方通过全方位的合作达到双赢。通过校企合作既解决了实用性及与市场同步的问题,使得教师具有了如何使教学贴近实际应用的经历,同时又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起到了正确的指导作用;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与电子商务、物流、营销与策划等实践工作,既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也为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还可选派部分青年教师参加电子商务师有关课程的培训,到开展电子商务教学较好的大学进修,并适时地参加各种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等,提升教师素质。2010年8月17日,第五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会议暨第九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与学术研讨会、第三届网商及电子商务生态学术研讨会开幕式在杭州召开。会议指出杭州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电子商务之都”,是发展电子商务的“风水宝地”。杭州的网商城市竞争力排名位于全国省会城市首位,并正努力打造成为“世界电子商务之都”和“世界互联网经济大市”。据了解,一年一度的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会议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与学术研讨会,已经成为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学生以及企业界代表,探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开展电子商务领域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平台。

(五)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

在对电子商务学生进行专业课培养的同时,大力鼓励学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学生可自由选择与专业有关的电子商务师、物流师的培训或其他等。佳木斯大学相继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陆续建立了“一所、三站、一基地”,即佳木斯大学职业技能鉴定所、电子商务师职业全国统一鉴定考试站、佳木斯大学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网络编辑员全国统一鉴定考试站、黑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到目前为止已开展了计算机维修、汽车维修、秘书、物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财规划、电子商务、物流、营销、网络编辑员共10个项目的职业技能培训,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与本专业相符的电子商务师培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其他职业资格培训,如物流师、理财规划师、会计师等,这对培养新形势下复合型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有着重大的意义;目前,我国有些高校已经打破专业界限,鼓励在校学生可以跨专业选课,据调查,有很多大学生对自己最初选择的专业不太满意,想转专业又很难,通过鼓励学生自由跨专业选自己喜欢的课程,这对培养新形势下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对大学生的未来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红.沈阳工业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2010(20).

2、黄晓涛.电子商务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15).

3、李琪,张仙峰.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J].计算机教育,200(1).

*本文系佳木斯大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改革课题项目“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079)。

电子商务专业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 美中比较

一、前言

截至2010年12月,支付宝注册用户突破5.5亿,日交易额超过25亿元人民币,日交易笔数达到850万笔。据有关统计,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45000亿,电子商务企业数量达25000家,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60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200万人,预计到2012年将达到1900万人。未来5年,在中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将有半数企业在经营中尝试或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国内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300万以上。

中国目前有超过300所本科高校和超过700 所高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好前景形成反差的是, 这些电子商务毕业生普遍无法直接上岗, 对口就业率远远低于普通高校其他专业的就业率。与此相比,美国作为电子商务开展较早的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成熟,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因此,本文将从培养层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模式五个方面对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试图从中得到借鉴,为我国今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简介

1. 美国

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发展较早。在1998年,美国著名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就由工业管理研究院和计算机学院联合创建了电子商务学院,1999年宣布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商务专业硕士学位。该校电子商务专业主任michael shamos教授说:“如果要经营网上商务,就需要了解许多商务知识;同时还需要懂得许多技术方面的知识。否则,你可能需要雇用太多的技术人员,你自己则无法制定明智的采购计划,对建立网络一无所知,为别人所左右。电子商务硕士学位应比哈佛的mba更有价值,原因在于既懂技术又有电子商务知识的人员匮乏”。

目前典型的提供深入电子商务教育的学校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加州大学、西北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等。但美国大学一般不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多是作为独立的课程,或者选择在有关课程中根据需要添加相应内容以达到传授电子商务知识的目的。比如,西北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纽约大学都设有独立的电子商务主修课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则是将电子商务的内容整合到其他课程中。

2. 中国

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也可以追溯到1998年,几乎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办电子商务专业同期开始。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尝试期、规范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在尝试期,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伴随着一批电子商务专业学者的不断研究,通过在各校以公共选修、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相关课程,也有少数学校在本科高年级开设电子商务方向或电子商务班(以至开设电子商务研究生方向)等。在规范期,为适应市场需求,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规范化、规模化,中国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底和2001年初分两批批准了13所普通高等学校试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在发展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从2002年开始又批准了第三批、第四批等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院校。截至2008年,全国已有327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其中一些高校开设了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电子商务研究方向。

三、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1. 培养层次的比较

根据harlan等人(2001)对aacsb附属的77个商学院的调查分析,美国大学提供4种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课程安排,分别是理学硕士、理学学士、电子商务非学历认证教育、电子商务方向的工商管理硕士。从其搜集的教学计划样本来看,mba阶段的样本数量占到了40%,其次是理学硕士阶段,两者的数量占到了总体样本的70%;在课程设置上,非技术类课程和技术类课程的比例大概为2:1。

由此可见,在教学层次上,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并以mba教育为重点。

中国的电子商务教育主要集中在本科层次,因为国内教育界普遍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宽口径特点必须要建设在宽泛和大量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选择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本科4年,有助于学生搭建扎实的理论知识框架。

2. 专业设置的比较 

 

 

电子商务是由多门基础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型学科,涉及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在专业设置方向上,国内外高校一般都有着不同的侧重。

从奥斯汀的得克萨斯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查到的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情况看:美国的计算机学院和商学院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占绝大多数,尤其是在著名大学的商学院,普遍开展电子商务教育。另外,有很多小专业一般会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或辅修电子商务专业,比如说市场营销类、信息管理类等。

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多是依托学校的传统优势和教学资源而开设的,其培养方向和院系的专业特点有明显的关联性。比如有计算机背景的院系,其培养计划中则含有大量的计算机类课程,重点培养的是直接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的规划、开发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授予的是工学学位;有经管背景的院系,其培养计划中含有大量的经管类课程,重点培养的是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管理的人员,授予的是经济学学位或管理学学位,由此形成了电子商务两个不同的培养方向:偏技术和偏经管。从科类结构看,两个国家对电子商务所属的科类基本认同,都是在经济类、管理类和计算机技术类院系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或相关课程。

3. 课程设置的比较

在课程设置上,美国各大高校各具特点。例如: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对经济管理和技术课程采取并重的态度,力图使毕业生能成为未来企业中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合格的经理人、规划人、分析家和编程人员。其专业教学内容涵盖了各种商务模式,具体涉及电子化市场研究、电子目录、网站管理、自动化撮合、电子商务安全支付、分布式交易处理、定单执行、客户满意度、数据挖掘与分析。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实施需要与技术紧密结合,因此需要涉及网络、分布式数据库、计算机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web设备、人机接口设计;另一方面成功地引入电子商务不仅需要了解其成本和效益,而且需要懂得商业重组、适应管理(集成传统系统与internet前端)、供应链结构、电子化商业中的会计与审计、仲裁职能、作为交换媒体的资金性质、快速商业反应、电子商务法律、政策及规则。

华盛顿州立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是“开发、使用和管理信息技术、数字网络来帮助组织在intemet上从事商业活动。”课程设置中技术类核心课程包括:网络商务编程、数据库管理、通信、电子商务概论;商务类核心课程包括:消费者行为与电子商务、传统与电子环境中的营销、数字企业的财务管理、网络法律。专业选修课(任选两门):网络营销、网络伦理、电子商务中的服务业、电子商务的企业家精神、国际电子商务、数字时代的供应链管理、不断出现的技术、信息系统项目团队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整个课程设置以商务为主,强调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基础训练;技术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其在商务中的作用与地位;课程设置中的专业选修课则充分体现了商务与技术的融合,表现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交叉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华盛顿州立大学开设的电子商务课程中与人有关的课程至少有两门:消费者行为、沟通研究或人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消费行为方面的知识,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了解客户。

  我国学者马刚等的调查发现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形成了经济、技术、管理三种取向,开设的核心理论课程分别如下:

经济取向:电子商务概论、管理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安全、网络营销、网络经济学、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法。

技术取向: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技术、管理学概论、经济学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引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与网络安全、网站设计与建设、网络营销、中间件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网络支付与结算、多媒体技术、运筹学引论、电子商务法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

管理取向:电子商务概论、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法律、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营销、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网站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网上支付与网上金融、网络经济学、企业电子商务管理。 

 

三种取向的理论课程设置都体现了电子商务学科的交叉特点,课程覆盖了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和计算机科学及法学等学科。但是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其层次、作用、地位缺乏内在逻辑性。许多院校仅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地堆砌在一起,缺乏系统的有机融合。另外,课程设置中关于能够反映信息社会和电子商务最新发展的前沿类课程较少,反映出对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的侧重不够。

 

 

纵观三种取向的理论课程设置,可看出其培养方向模糊。虽然界定了取向,但很多院校的课程设置并不能清晰地确定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目标。显然,培养适合各个行业的通才,并不适合中国企业目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和实用需求。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多增设一些与特定行业相关密切的课程。当然,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设置多个就业方向,这些就业方向最好能够与已经确定的取向吻合,这样有利于课程的设置。

三种取向的实验课程设置多局限于针对特定课程的验证型和认知型实验,设置了很少针对跨专业乃至跨学科的能够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综合型实验。

4. 师资力量

美国高校大多是在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市场营销等专业下开设电子商务课程,侧重讲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电子商务知识,教师专业特色浓厚,对某些课程的研究非常深入。比如,由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讲授网络营销等课程。另外,美国高校经常聘请一些电子商务研究机构、公司的知名人士到学校来兼职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很强的事务处理能力。

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学校在申请设立电子商务专业时,并没有足够数量的、达到一定教学水平的和能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师资队伍。许多教师是从计算机、通信、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转而讲授电子商务课程,懂技术的不懂商务,懂商务的不懂技术,根本无法胜任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制定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但因教师缺乏,只能是有什么样的教师开什么样的课,教师会什么就教什么。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知识内容不合理。

2. 定位要明确

电子商务专业的多面手人才培养要求体现了电子商务专业明显的学科交叉性和宽口径特点,很容易造成院校在培养该类学生的过程中只做了多种学科知识的一种表面堆砌,无法深入对电子商务的内在规律展开研究,技术与能力的培养没有层次性和方向性。因此,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要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明确人才培养层次、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与美国相比,中国总体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层次较低,主要集中在本科阶段。从本科阶段的三种教育层次来看:研究型院校侧重科研人才的培养,教学型与研究型院校侧重高级应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学型院校侧重应用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培养。这三种层次的人才互相不能取代,也不可或缺,他们实现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合理梯队和人才的多样化。因此,高校应该在对自身合理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电子商务培养的层次问题。另外,从电子商务的培养方向来看,可以分为经管类和技术类,或细分为经济类(网络贸易与营销)、管理类(erp、scm、crm)和技术类(商务网站的规划、开发与维护)。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统一的共性课程,也要有突出自身人才培养层次、方向的特色课程,形成共性与个性兼具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3. 加强师资培训

5. 教学模式的比较

美国的电子商务教学形式多样化,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麻省理工开设的电子商务营销课程,设置了项目研究、带薪实习、课余实践等环节;斯坦福大学的网络营销课程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因特网服务或产品;哈佛大学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案例研究。同时美国的高校一般都设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对电子商务领域的定价策略、法律问题、在线消费行为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学生则被要求对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上,美国高校坚持以市场导向为主,以基于因特网的技术、产品开发、营销、管理和战略制定为基础,通过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结合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强调动手操作能力等方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制定新的竞争方式与企业战略的能力。

中国的电子商务教育总体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实习的学分一般只占总体学分的12%左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国内电子商务教育的薄弱环节。高校在制定电子商务培养方案时仍然缺乏对人才市场需求的充分调研,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渠道不畅通,导致输出的电子商务人才较难适应社会需求。 

四、总结和建议

中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在专业设置方面与美国基本相同,但在培养层次、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借鉴和学习美国开展电子商务教育的成功经验。具体来说,有如下建议: 

 

1. 以市场为导向

人才的培养是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五种机构、三种类型:五种机构分别是专业电子商务公司、it网络公司、企业的信息服务部门、咨询服务公司和专业网络营销服务公司;人才类型主要集中在技术类、商务类和综合管理类。

此外,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特点和地域存在关联,随信息化的进程发展而动态变化。院校应该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与时俱进,充分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特别要掌握就业所辐射区域内的人才需求情况,针对该区域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侧重某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更具竞争优势。

针对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各高校应加强师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水平。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派教师到国外高校进修学习,学习国外最前沿的理论动态和先进的实践经验。同时,可以请企业界的电子商务专家兼任该学科某门课程的教师,这些处在电子商务实践第一线的专家具有丰富的商务经验和最新的技术,掌握着电子商务最前沿的信息。这样,既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会落后于时展,也保证了学生毕业后不会感到自己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

4. 改进教学模式

一方面,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学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教学。因此,不论哪种层次的培养都应该打破封闭式教学,实行开放式的校企结合的教学与实践模式。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电子商务的探索期和尝试期,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论和方法的掌握都不够成熟,急需专业方面的相关指导和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应该抓住机会,联合企业,一方面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挖掘研究课题,为企业排忧解难,使知识转化成产能;另一方面利用企业资源创建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上级部门也应该为高校和企业的联姻牵线搭桥,疏通渠道,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促进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形成产、学、研结合,资源有效共享的良好局面。

5. 纳入非学历认证教育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电子商务非学历认证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提升从业能力。与高校教育相比,非学历认证教育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而企业在择人的时候也比较重视这些证书。典型的认证考试有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推行的“电子商务师”系列认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下设的电子商务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学院推出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系列认证、ibm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设计师认证等。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层次和方向,选择性地将这些认证考试纳入培养计划,采取选修的形式或者1+x(学历证+职业资格认证)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培训或鼓励学生自主参加培训,进行职业定向,提高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harlan l,kathy h.e-business education at aacsb-affiliated business schools:a survey of programs and curricula[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0l(7):328-331.

[2] subhash durlabhji,marcelline r fusilier.ferment in business education:e-commerce master’s programs[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02(3):169-176.

[3] 毕凌燕,牟小勇.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培养体系调查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6):243-244.

[4] 李枫林,刘滔,徐静.中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8):73-75.

[5] 李琪,彭丽芳.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卢淑静,周欢怀.基于中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情报杂志,2010,29(1):189-191.

[7] 马刚,苗慧勇,张英英.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研究与设计[a].李洪心、李琪主编.电子商务教育、理论与应用新进展——第七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与学术研讨大会论文集[c].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76-284.

[8] 王学东、李丛伟、王丹.中美电子商务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j].中国信息导报,2006(10):59-62.

[9] 杨静,张庆亮.美国电子商务教育现状研究[j].技术经济,2007(8):82-85.

上一篇:合同管理需求范文 下一篇:病理科档案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