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观光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17 10:46:28

农业观光规划

农业观光规划篇1

关键词:农业观光;景观规划;设计原则1 观光农业概述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 ,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 ,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它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它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2乡村旅游概述

2.1 农业观光旅游村景观规划元素

2.1.1 建筑。农业观光旅游村的建筑规划一般主要是根据当地存在的建筑形式,突出当地建筑文化特色,展现不同地区的不同建筑形式,使农业观光旅游村具有标识性,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特色。每个区域的建筑都是根据区域的实际气候形成的,不同的建筑形式展现着不同的气候条件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建筑不仅仅有着地域性的不同。在同一区域,可根据建筑展现居住者的身份地位,同一区域的建筑可以通过不同的建筑形式,展现不同的时代背景,见证历史的变迁、发展。

2.1.2 人文。农业观光旅游村的形成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里,在地域性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变化中,积淀着独有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人文活动等。然而农业观光旅游村的发展应传承地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创造典型地域文化特色。社会的发展变迁都是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不同的历史见证着不同时期的人类发展,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人文体现,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人文活动。通过人文的展现,可以体现居住者当地的民俗风情、生产生活活动,是旅游者了解观光旅游村的一个切入点。

2.1.3景观。农业观光旅游村的景观规划设计,主要是对原有的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的完整保留。在规划之初要最大化地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巧妙结合,展现生态自然的生产生活旅游环境。在四季更替中展现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观,使之在不同的时间段展现不同的景观景象。景观设计作为规划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整个规划设计中有着起承转合的作用,使整个旅游路线有着丰富的变化,有标识、有转折、有衔接的作用,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方式,展现不同的空间形式。不仅可以使整个设计在空间上有不同层次的变化,而且可以展现生机,使四季变化都有不同的景象展现。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景观植被,不同的地域通过景观表现也可展现具有地域性的不同景观。

3 农业观光旅游村景观规划原则

3.1 主题性原则

农业观光旅游村的种类繁多,农业观光旅游村主要分乡村自然观光旅游、乡村果实采摘农庄旅游、农家乐旅游、风俗民情旅游等。在规划设计之初应该对设计有所定位,确定景观规划设计主题,使整体的规划设计围绕设计主题进行。在不同的部分都对主题有所体现,整个设计都由同一主题贯穿始末。主题在定位上主要是围绕当地实际情况,在当地原有的基础上,保留性地进行规划设计,以保证农业观光旅游村的特色,促进旅游村的发展壮大。

3.2 地域性原则

地域性原则是突出表现地域特点,使之具有典型特色。在农业观光旅游村从最初的雏形到不断发展过程中经历着丰富的变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地域性原则的表现主要包含地域性建筑形式、建筑样式;地域性植物配置、种植方法;地域性的风俗民情、生产生活;地域性自然资源、地域性农业资源、地域性人文资源等。地域性原则就是要突出地域特色,让它在一定的区域里具有本区域的特色,使它的存在在本区域里达到最好的呈现。地域性原则主要是以本区域居住者为依托,以人为本,达到自然生态和谐发展。使之具有明确的地域文化特色。

3.3 生态性原则

农业观光旅游村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村落形成之初在选址上主要都是依山傍水,在比较平坦的土地上扎根发展。在自然的环境里一直延续着自然淳朴的生产生活方式,世代传承。然而居住者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之上,将丰富的自然资源保留。丰富的山林,自然的水系,遍地的绿植,形成大面积的自然景观,随着四季显著变化产生多层次的景观表现,使自然的一切在气候的变化中顽强地展现强有力的生命力。

4 结语

村落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不断发展,受到经济、地域、民俗文化风情、自然环境的影响,不断摸索着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在规划设计农业观光旅游村之初,就应该针对当地的历史文化特点、民俗文化特点、居住者的生产生活特点,确定村落的发展主题,特别是在历史的发展变迁中让村落留传下来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得到更好保护,使之展现着历史发展的痕迹。

参考文献

1 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0)

农业观光规划篇2

关键词: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

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是当今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做好生态农业观光园对于城市的生态协调建设和发展以及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做好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需要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研究符合城市生态建设要求的农业观光园,同时,创新生态农业观光园设计的理念。

1生态型农业观光园区的规划设计原则

1.1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农业发展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特点,因此,在规划和设计时生态农业观光园,就需要把握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综合性规划。首先,充分利用该地区现有的原生农业资源,就地取材,创造出区域性特色的服务和产品。其次,通过技术和资金投入到受限于技术和机械的农产品中,进一步丰富园区作物的内容,创造出更多的项目。最后,集中力量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基础设施,保障良好的交通、水电及食宿等,开发极具地方性、品牌性及文化性的旅游精品项目,不仅使农民收益提升,也要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

1.2绿色、环保以及可持续原则

生态农业观光园作为紧密联系自然环境的一项产业,不仅要以服务和产品来吸引客户,更需要来自于自然环境的支持。因为良好的风俗地貌、文化氛围及自然景观更能够吸引到旅客。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需要严格把握绿色、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立良性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首先,需要禁止乱砍滥伐行为,减少大兴土木对园区环境和自然生态的影响。其次,尽量减少化工、化肥及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立持续经营的管理模式。最后,对整体收益进行合理利用,不仅要为当地农业从事者创收,也要为社会和环境做出贡献。

2完善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的方法

2.1充分利用景观与植被

在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中,顺应自然是一个重要的建设理念,如何践行顺应自然的理念,其中景观与植被就是最好利用的资源。因此,通过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要让景观和植被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拓展现有景观植被的作用,更好地推进景观植被对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和发展,提高植被利用率。

2.2体现本土文化和当地民族的特点

比如,苗族文化的展示,和游客一起共同参与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和民族舞蹈、篝火晚会等,旅游者的参与度提高了,当地旅游特色的美誉度也随之提高了。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很高的旅游资源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旅游者。如黔东南州黎平县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篝火晚会,就有力推动了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发展。

2.3发展特色旅游商品

在农业观光园规划中,将农业文化资源融合到旅游商品设计中,以此吸引游客购买,并提高商品的农业文化价值。一方面应使商品彰显文化内涵,赋予旅游商品浓厚的文化气息,文化底蕴的深厚直接影响到商品的销售,加入特色的农业文化,不仅增加了商品的美学韵味,还能够提升其纪念意义。另一方面重点考虑地方特色旅游商品。如在进行商品设计时,将特色的农耕文明、历史典故、传说等构造商品图案、造型,并利用当地富有特色的材料进行制作,突显观光园的农业文化和民族特色。

2.4创新旅游业态

创新旅游业态是实现旅游产业永保活力的重要路径。贵州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要从产业要素、产业空间、产业融合3个方面来实现旅游业态的创新。一是产业的要素集聚。贵州要以旅游6要素为重点内容和出发点,对现有的旅游业态体系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对已有业态的补充和提升,创新开发旅游景区综合体、城市旅游综合体、乡村旅游综合体。二是产业的空间复合。不同旅游地的不同功能分区,孕育着差异化的产业形态。贵州在旅游目的地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游客不同需求的认知,把差异化的产业形态和旅游业态融合共生,形成多功能复合的空间。三是产业的融合发展。贵州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要在发挥自然资源禀赋的基础上,融合区域的特色文化,以文化作为引领,发展文化旅游创新区。

3结语

将传统的农田景观与农业观光旅游相结合,实现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的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使人们拥有更多休闲娱乐的场所,也能够进一步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的统一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宝辉.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6)

2夏锦,李蔚青.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规划设计浅议[J].现代园艺,2013(21)

农业观光规划篇3

关键词 龙台山农业观光园;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功能分区;景观布局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9-0336-01

龙台山农业观光园位于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从地理区位看,距福州市区约30 km,临近国道主干线,交通便利。园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好,旅游季节长。规划中的龙台山农业观光园占地面积约为73.33 hm2,园区为典型南方丘陵山地沟谷相间型地貌,土层深厚,土质优良;周边山林地为大面积次生针阔混交林,终年常绿,林分郁蔽,林相优美,是园区的绿色屏障;园区周边无污染,空气质量良好,负氧离子浓郁;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以上。

1 龙台山农业观光园性质及发展目标

龙台山农业观光休闲园区是以水果和其他农产品采摘、认养为主,兼有农业文化宣传、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推广、生态和科普教育、自然风景观赏的农业生态观光休闲园区。该园区的主题是“低碳绿色生态果园、科教展示、健身休闲”。以“四时果香满山绿,生态健康农家乐”作为园区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主题口号。力争将园区总体建设成为农业生态系统循环良好、低碳经济、符合良好农业规范要求的绿色农产品生产示范园;自然景观优美,生态多样,充满野趣和农村风味的旅游观赏园;开发系列运动、健身、休闲活动、建设带动健康生活的城郊度假园。

2 龙台山农业观光园分区结构和景观布局

2.1 2个功能区

2.1.1 综合服务区。位于园区主入口处。整个园区包括旅游服务及管理的中心,餐饮和静态休闲娱乐活动的集中区域。主要景观与活动区有湖滨餐厅、廊桥、绿柳钓台、趣味烧烤等。整个园区旅游服务及管理的中心,也是景区的第1个名片,应精心营造景观环境,适度地进行地形平整和微地形营造。集中布置景区大门、生态停车场、餐厅、绿柳钓台、景区总导游牌、综合服务中心(包括金融商务服务设施、卫生间、医疗紧急救援、治安、导游、通讯服务点)和咖啡厅茶室、卡拉OK等娱乐室静态休闲娱乐活动等。道路由园区外通过大门经停车场、餐厅、服务中心,分别连接到农产品精致加工区、果树采摘区、品种公园区和农家别墅区。

2.1.2 农家别墅区。位于园区中部综合服务区的南面。包括园区住宿和会议服务区。以充满自然野趣的园林景观和地方特色外观的农家院落为观赏点。主要景观与活动区有葡萄长廊(紫藤花廊)、香茗亭等。作为主要的住宿区,应体现出园区的风格和特点,以小组团的农家院落为主要构成形式,建筑外观为土木结构1~2层乡村民居形式。应用各类果树、蔬菜结合景观植物,营建充满自然野趣又不失精细的园林景观。建设葡萄长廊(紫藤花廊)、香茗亭等公共活动空间。

2.2 2个生产区

2.2.1 良种园区。位于园区北部的飞地山头上,是园区新、优品种的繁殖推广生产基地,并为园区提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以满足园区消费和旅游销售。主要景观及活动区有现代农业模式展览区等。主要功能是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该区以成片的山地梯田为主要景观,建设生态循环农业、设施农业、立体农业等现代农业展示园(棚)作为观赏和科教游玩的景点,与品种公园区的科教中心相配合,完成园区主要的科普教育功能。

2.2.2 旅游产品精致加工区。位于园区西南部的小山头上。该区逐渐发展农产品的层级加工,主要景观及活动区有观赏车间。主要功能是逐步建设一个对园区生产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进行不同深度加工的工厂,将普通农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依托产品配合整个园区进行一系列的旅游活动,丰富园区活动。主要观赏点为对加工工序的参观和参与体验活动,同时提品展示和销售区域。

2.3 4个观光休闲景区

2.3.1 果蔬采摘区。位于园区西南部山地上。以山地果园为主要观赏点,采摘活动为主要休闲活动方式。主要景观有百亩果园、好汉梯、临江亭等。主要果蔬采摘活动开展区域,观赏点为山地果园,各类柑橘品种丰富齐全,进一步引进果园生态牧草,适当添加景观元素,以增强美感。建设自助采摘服务中心,提供小培训和科普教育,同时展示宣传园区的无公害或良好农业生产过程,进一步提高知名度。

2.3.2 品种公园区。位于整个园区中部,综合服务区东面,地势较为平整。主要景观为茶花园(曼陀罗山庄)、柑橘园、樱花园、青蔬百草园4个门类的品种园区。通过城市公园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拓展园区的公共活动中心,4个专类品种园的建设提高整个园区景观美感度。在4个专类园区中穿插建设科教中心、儿童公园、歌舞表演场等强化该区的功能,使得公共空间得以更好的利用。主要活动区有科教中心、儿童公园、歌舞表演场等。

2.3.3 尊贵认养园区。位于整个园区的中南部。主要休闲活动有认养、农作物栽培种植,可使游客体会劳动快乐,分享劳动成果。为少部分持续性强的长期客户所开发的开展认养、农作物栽培种植,体会劳动快乐,分享劳动成果的休闲活动区域。配以优雅的景观氛围和贴心的服务,增强客户的

认同感,培养中长期客户群体。

2.3.4 山林趣味健身区。位于园区东北部延伸的山坡上。主要观赏点为山林景观,主要活动区有山林漫步道、山地健身活动区等。主要围绕山林题材,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闲体育活动。针对不同年龄层游客群体,开发山林漫步道、山地健身活动,滑草、山地自行车等分类活动区域。同时对林地适当改造,增加景观树种,丰富整个园区的观景层次,也为园区生态格局的安全提供保障。

3 景观布局

园区有着独特的以果园景观为代表的农业景观系统,又有山林景观和公园景观互为衬托,更有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活动与体育健康运动,推介绿色健康农产品和生活态度。各类景观和休闲活动区域围绕综合服务中心区域发散型展开,于浓浓乡野气息中带有丝丝文化底蕴。有着独有的魅力和吸引力。8大分区中,果蔬采摘区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综合服务区小具规模,山林趣味健身区具有良好的景观本底。而品种公园区、农家别墅区和尊贵认养区亟待建设,辅以旅游产品精致加工区和良种园区的配套服务。全面建设后使游客通过眼观、手动、脑思、身享,全面体验农业休闲观光活动的乐趣。

4 参考文献

[1] 王浩.农业观光园规划与经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 李保印.21世纪的生态农业模式农业观光园[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30(3):68-70.

[3] 李文荣.农业观光园发展模式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6(8):5-7.

农业观光规划篇4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观光农业 应用

1.前言

景观生态学由德国地理学家特罗尔于1937年在东非利用航空照片对景观进行解释时首次提出, 后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提高物质文明的同时,更加关注身边的景观环境和生态效应,使景观生态学获得长足的发展。景观生态学主要运用于生物保护、景观与区域规划、农业与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1]。以农业活动为基础的观光农业,是结合了农业与旅游业的交叉产业。在景观规划中,要落实到具体的农业景观格局,更需要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2.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学研究已有较长历史。但只是近期这种研究才被应用于实践领域之上,且正在形成一个密切相关的理论体系。景观生态学于60年代中后期在欧洲大陆迅猛发展,到80年代被北美所普遍接受[2]。初期的研究随所涉及空间尺度和区域内部特征的差异显得很不相同。欧洲面临的问题是深受人类干扰的、破碎化的及密集均质分布的农业景观,研究中尤其强调斑、廊和基的作用和功能。因为纯农业景观属于不适宜大多自然物种栖居的基,所以碎化作用的调查分析着重强调非农景观元素的维持。

景观研究的基础之一是要确定EcotoPe ― 均质的景观功能单元,它在地表上通常具有清楚的边界而区别于其他周围环境。不管如何定义,有一点在本质层面上是一致的,即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由一系列Ecotope组成的数平方公里广阔地域内的异质土地单元之间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相互作用,以及生态镶嵌随时间的变化。与生态学的其它传统分支不同的是,人文因素包含在对景观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中。对时空尺度和人文因素的综合考虑使得景观生态学成为规划和管理中富有潜力的理论框架。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原理可以从结构、功能及时间分为三方面总结。这些原理中,最具争议的是维持栖地内部结构间或维持更大空间范围内结构关联的相对重要性。无论如何,这两种不同观点在实践中通常是互补的。例如,有研究发现,在保护较大群落时廊的质量限(即树篱的结构复杂性)比其存在更为重要。尽管某些研究结果还不能完全确定,但有证据表明对某些特殊物种而言,斑的大小及相对孤立性可深刻影响物种种群的生存。斑的可通性或关联对濒临灭绝的个别地方物种的保护也相当重要。[3]

3. 案例分析

浙江金华双龙风景名胜区坐落于金华市北约12km处,是个近郊山岳型以地下悬河、岩溶奇观、赤松祖庭为特色,以观光度假、康体休闲、海外朝圣等为主要功能的部级风景名胜区。其面积约79.9平方公里,,包括双龙洞、黄大仙、优游园、仙鹤妍、尖峰山及大盘天六大景区。其中大盘天景区开发程度相当小,其知名度和游客到访率低。目前景区以小片分散的晚季蔬菜地和林地景观为主。因其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以及和其它景区的空间关联,开发观光农业的潜力十分大。

3.1规划的原理与原则

相同于其它内容的景观生态规划,观光农业的规划设计运用景观生态原理,综合考虑地域或地段的综合生态特点及具体的目标要求,构建一个空间结构和谐、生态稳定、社会经济效益理想的并主要用于旅游观光的区域农业景观系统。做到这一点,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应自始至终执行如下几项原则:1.适宜面积原则;2.类型多样性原则;3.景观单元关联原则;4.空间结构协调原则。

3.2景区观光农业的总体格局

景区中主要景观类型有:山地灌丛、针叶林地、梯田耕地、缓坡耕地、果园、各级道路、居民点及人工水面一西湖等。其空间结构表现为以东西两大居民点(武平殿和盘前)分别为中心、以景区中部东西向主道路为中枢的不规则葫芦状格局。受制于地形和人文区位因素,从两个中心向外依次为:居民点耕地、梯田耕地、缓坡耕地、果园、次生林和灌丛草坡等景观类型,这亦构成整个景区观光农业景观的空间结构。显然,这种结构既有对自然景观生态合理利用的基础,又具一定的景观美学价值。

该景区位于双龙风景区海拔最高的地域,拥有较高海拨和超过50%的森林覆盖率使其具有独特的地方小气候环境,表现出近暖温带的特征。与山下相比,气候大约滞后一个季度,因而具有相当长种植晚季蔬菜的历史。这是可投资观光农业开发利用的一大优势。借助于塑料大棚等人工措施,还可同时丰富淡季观光农业内容。

3.3观光农业的结构分类

依据规划设计的目标和区域的生态条件,划分出以下各观光农业景观类型:

(l)梯田农业观光类型针对于部分坡耕地水土流失较严重的状况,在原有坡耕地的基础上修建石级梯田,对其进行间作套种或林农兼种,开发面向市场,以精细农产品为方向的三高农业。农作物仍以蔬菜为主。同时组织游客参与到播种、锄草、采摘、收割等务农活动,通过模仿、习作、体验来体验农业生产的艰辛和收获时的满足感。

(2)自摘果园类型是利用景区内现有的山植、弥猴桃等野果资源,引种一些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果树品种,在园区内分片集中种植。园区内设置石桌石凳、休憩草亭、洗果水池等设施。到收获季节组织城市居民来此自摘即食,体验果农收获的乐趣。

(3)反季节果菜园类型利用温室大棚技术反季节地培育当地少见的瓜果蔬菜,以弥补露天种植的蔬菜瓜果只在夏、秋两季成熟的缺点。采用温室技术可不必考虑本地实际的气候条件,可根据需要营造特定人工气候;因此可在温室中引种热带和温带特有的蔬菜和瓜果品种,一来以稀缺取胜,向金华市提供品种更多、质量更好的农产品,二来使水果的成熟期分布在全年各月。只要想采果,随时可以出发,提高自摘果园的号召力。

(4)野生动物园充分利用了风景区内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在划定的区域内封闭圈养野鸡、野兔、野猫、野猪等野生动物,供游人观赏、摄影留念及狩猎等。

(5)避暑度假类型优越的旅游气候资源,使得这里可以作为夏季游客住宿休闲的场所,地址选在武坪殿附近。具体项目如下: 花园别墅、高中档宾馆、野味餐厅、帐篷露营区等。

(6)西湖水景园是个天然山顶湖泊,景色优美,旅游价值高。根据其体量和水资源的现状用途(黄大仙景区的生活用水),未来拟开发成一个以自然水面为中心、湖四周以草地绿化为主的高山水景园。

4. 结论

景观生态学在空间结构分析上具有独特优势, 为观光农业景观结构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研究原理、方法和相应信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与农业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在景观设计时需要充分强调景观的自然属性,以保护为前提,以林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美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植被现状和历史特点为基础,本着因地制宜、整体优化、突出个性的原则,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最佳的生态价值和美学效果,实现自然与社会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艳秋,申瑞玲,高鹏.景观生态学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和设计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10,22(4):31 - 35.

[2]FormanR,Godron M. Iandscape eeology. JohnWiley&Sons,1956.

农业观光规划篇5

关键词:江山; 生态; 农业; 发展

Abstract: Ecological economy refers to a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which and economic system adapts each other, promotes each other, and coordinates each other.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geography condition of Jiangshan mountain, introduces the related problems faced by tourism and agriculture of Jiangshan and then gives an analysis.

Key words: Jiangsha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 F30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休闲观光农业是为满足人们对精神和物质需求而开展的、可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习、品、考、书、画、摄、购的现代农业形态,是旅游业与农业之间交叉性的新兴产业。建设观光农业游览基地及项目,可以成为人们观光旅游、丰富农业知识、交流农业经验、体验农业生产劳动与农民生活、享用农业成果、利用田园休憩健身的场所和农业深层次开发的样板,从而促进当地绿色产业的发展。

一、江山市旅游业和农业基本情况

江山市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是浙江省西南门户和钱江源头之一,东毗遂昌,南邻福建浦城,西接江西玉山、广丰,北连衢州市常山、衢江、柯城,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全市人文景观深厚独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市,旅游形象主题为“千年古道・锦绣江山”,主要自然和人文景观突出体现为“奇、古、特”三个字。“奇”指奇山,有世界自然遗产、全国丹霞第一奇峰江郎山,古代地壳运动形成的原始生态景观、国内罕见的磊石洞群浮盖山。“古”指海上丝绸之路的陆上延伸通道仙霞古道、仙霞关、廿八都古镇、三卿口古瓷村等。“特”指独特的区域人文,江山历史上共出过400多位进士、10多位尚书、3位中共将军、6位院士,是“古有尚书、今多骄子”的江南宝地。现已形成三大特色文化:一是清漾毛氏文化,江南毛氏发祥地、祖居地清漾村,历史上出过8位尚书、83位进士,系清漾毛氏第56代嫡孙,与原配夫人毛福梅同辈,、吴官正、华建敏、陈至立、曾培炎、彭佩云、徐匡迪等中央领导先后莅临指导,毛新宇等毛氏宗亲来此寻根问祖;二是廿八都古镇文化,全镇1万多人口,有142种姓氏、13种方言,保存有2公里长的古街和36幢明清古民居,被誉为“百姓古镇、方言王国”、“最具特色的山乡古镇”、“古建筑展览馆”;三是民国特工文化,江山籍少将以上将领65人,代表人物是“三毛一戴”(毛人凤、毛森、毛万里、戴笠)。

江山也是浙江省农业大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白菇之乡、中国蜜蜂之乡、中国白鹅之乡、中国猕猴桃之乡。2010年,全市粮油及食用菌、畜禽、蜜蜂、茶叶、果蔬等“1+5”农业主导特色产业总产值46.63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食用菌栽培量达3.8亿袋,产值12.77亿元;新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2.87万亩,流转率达36.28%;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累计6家,省名牌农产品累计8个。

二、江山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优势分析

2010年8月2日,江山市江郎山丹霞地貌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地,成为了我国第40个世界遗产地,也是全国第8个世界自然遗产地,更是浙江省首个世界遗产地。世界遗产品牌的成功获得不仅极大提升了江山城市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加速了江山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给江山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这次机遇,趁势而上发展壮大江山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根据江山市的地理位置以及农业旅游业的基本情况分析,在市内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优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交通区位优势。江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地处黄衢南高速公路互通口附近,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作为江山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依托城市――江山城区,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至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跳板(过渡)地带,处于接受沪杭宁、苏锡常等东南大中城市圈客源群出游辐射的合适空间,这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2.农业资源优势。示范园区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丘陵地貌独特,是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农业的绝好佳境。园区内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区、特色效益农业生产示范区,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参与性,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和潜力的旅游资源;农业休闲观光区专设的农耕文化展示、新奇特作物观赏,能给游客带来意外的惊喜和收获;柑橘、茶叶、果蔬采摘,农作物种植体验,可让游客充分享受乡土情趣;农家乐、水上度假、山体健身、野营等,让游客流连忘返。

3.世遗品牌优势。江郎山是部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 级旅游区,本身已经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加上依托江郎山申遗成功所带来的世界遗产品牌效应,并随着市旅游文化产业的攀升,周边的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

基地建设优势。江山目前已经形成了依托凤林镇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和峡口镇的现代农业观光园,连片打造而成的台湾农业特色休闲基地。基地重视对田园农业型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内涵的丰富,克服传统低层次产品的季节性瓶颈,综合粮、果、蔬、畜、渔、草、花等农业资源要素,以丰富的产品组合吸引游客。近年来,通过开展以生态观光、采摘休闲、农事体验等为特色的特色乡村休闲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休闲观光度假。

5.政策扶持优势。一直以来江山市与台湾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对接台湾融入海西,争当浙闽赣三省边际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市》试行意见和具体行动方案,其中,农业交流合作是我市对台合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江山农业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是中国白菇之乡、蜜蜂之乡、白鹅之乡和猕猴桃之乡,而台湾在农业科技、食品加工、农产品运销及休闲农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江山与台湾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

三、江山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从江山现有的旅游基本要素情况来看,不能满足游客需要的问题已经明显凸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吃不爽。近年来江山市农家乐虽然快速发展,但规模小,档次低,形式太过单一,菜肴特色不明显,场所周边环境卫生也不容乐观,停车拥挤,许多地方根本没有停车场,只能沿途乱停乱放,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2.住不下。目前江山市中高档次住宿酒店明显不足,在建的五星级酒店刚刚动工建设,唯一一个国际大酒店常常是客满为患,一些高端团队来江游玩后由于没有相应档次的接待酒店,造成前面提到的“游在江山,吃、住、购、娱在衢州”的非正常现象。

3.行不畅。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日益增加,自驾游日渐成为市民假日出游的主流方式。但江山市农业观光示范区周边交通道路等级低、质量差、路面窄、通行能力弱,每逢节假日,堵车现象随处可见。而且没有配套的大型停车场,造成游客停车难,许多游客高兴而来,扫兴而归。

4.购无物。由于没有较大特色产品购物店,许多游客想购买江山特色产品,但不知到哪里买。偶尔有路边摊贩或小型购物中心,也是品种很少,大多停留在传统农副产品上,缺乏一批工艺精致、附加值高、携带便利、游客喜爱的特色旅游商品。

5.娱无处。相关农业观光重点乡镇几乎没有娱乐设施配套,游客游玩观光之后没有一个休闲小憩的场所,因此大部分游客团队都是出了景区就直接上高速去衢州落脚。

四、江山市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对策

根据以上江山市的观光旅游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市休闲观光农业的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以绿色、生态、自然的农业资源和景观为依托,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与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展示和推广现代高效农业。

二是要通过兴建休闲、娱乐、度假设施,为游人提供休憩、游乐、就餐、住宿等服务,满足游客“回归宁静自然、享受安逸生活”的消费需求。

三是用“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场,发展农场”的思路,通过盘活国有林场土地资源,开展现代示范农场建设,进一步拓展农场发展空间,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

四是开发体验农村生活的度假休闲游,集趣味性、休闲性、知识性、新奇性于一体,让游客感受宁静的气氛、清新的空气、生机盎然的林草花鸟,使之成为人居环境优美、基础设施比较完备、民俗乡风文明、旅游服务优良的乡村休闲场所和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

五是强化江山旅游文化品牌,对外引进技术,吸引人才,创新拓展以农业休闲旅游观光为主的生活、生态、文化功能,最终建成集休闲、观光、娱乐、餐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强市。

五、结束语

农业观光规划篇6

关键词:农业公园景观设计现代观光农业景观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现代农业公园景观概述

农业科技的进步在加强了人类活动与农业系统联系的同时,也使我国农业景观的脆弱性不断增强,加之单一的物种与人工种植方式,降低了地区生态群落结构的丰富性和稳定性,导致农田生态功能进一步减弱,不利于农业生产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缓解农业生产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研究资源利用、土地规划、以及景观动态结构与功能的景观生态学开始逐渐被人们认识并接受。近年来,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农业资源重新定位和规划,在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同时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大趋势。

实践表明,具有现代科技理论支持的生态观光农业已经在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产生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蔬菜和有机粮食早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热点,而随着多元化旅游模式的发展,生态农业观光也显示出其惊人的潜力,在闲暇时离开喧嚣的都市,观赏田园风光,品尝农家菜,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人追求健康生活的时尚潮流。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生态观光农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一种以现代农村为载体的旅游产业,观光农业是指以农村生活文化为核心,充分利用自然农业资源,通过科学规划使新型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吸引游客前来度假、休闲、品尝、体验、购物的生产经营形态。目前,观光农业主要分为观光农园、教育农园、森林公园以及农业公园等几种形式。观光农园以农业风光和游客的体验作为亮点;教育农园将农业生产和科普教育相结合;而农业公园则是依照公园的经营思路,兼顾农园的生产功能、休闲度假功能、农产品消费功能的一种经营模式。观光农园在我国开展的较早,赏花、摘果、采茶等活动形式多样,在民众中具有很高的认知度;而农业公园的起步则较晚,在多数地区都尚未形成发展规模,经营方式也未臻成熟,但鉴于其巨大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潜力,有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在借鉴国内外农业公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集约型的资源利用和景观生态学的科学运用,早日形成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公园产业体系。

2 景观生态学在农业公园规划中的应用

现代农业公园将景观生态原理与地域综合生态特点以及公园发展目标相结合,构建一个空间结构稳定,具有可持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区域农业公园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侧重于景观的美学性质,强调其游赏、观光等方面的价值。在景观效应方面,则包括对人文效应、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及生态效应的综合考虑。在园林及旅游规划方面,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将农田、果园中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串联成为观赏线路;并注重在社会、经济等大环境下,发展规划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无论从上述哪个角度研究,规划的关键都必须放在丰富农业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上。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农业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既包括田间作物物种的多样性,也包括作物生境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以及景观的多样性等。如设立防护林作为景观中的廊道,既增加了区域景观的景观类型,也增强了农业景观抵御风害的能力,保护了不同作物的生境,是保持农业系统生物多样性一个有效方法。

3 农业公园景观的设计

3.1 综合思路

综合的规划思路就是从宏观尺度到单元尺度逐级进行细化,并在细化过程中不断结合宏观整体要求进行单元尺度规划。整个规划过程中,要确保系统中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循环,在此基础上注入文化层次和美学观念,使整个系统既有完整的骨架支撑着生态的循环,又具有精神方面的文化底蕴。

3.2 规划原则

3.2.1 景观的异质性

生态规划必须强调增加农业系统中物种、生态系统和景观等各层次的多样性及空间异质性,保持斑块—廊道—基质的多元化。研究表明,提高作物种类的差异性越高,可显著提高生态系统整体的稳定性。从斑块面积和形状而言,主要作物类型机械化耕作规模效益已被证明只在

3.2.2 保护自然环境资源

保护环境是资源开发的前提,也是维持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与长时间、纯自然形成的地域生态景观相比,人工系统在其复杂度、多样性、及稳定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规划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合理继承原生景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维持、发展和修复。

3.2.3 对关键生态要素的调控

规划中应全面分析对农业生产及景观建设具有关键影响的环境因子,选择合适的空间格局,抓住对景观内生态流有控制意义的关键部位引入并改善生态流,从而制约不利生态因子,创造并放大有利生态因子。此外,调控还应考虑到具体的地域环境条件,如对农田防护林网建设而言,防护林区水量平衡是森林覆盖率的限制因子,考虑不同水分和风速等影响,半湿润平原区可采用宽带大网络,而干旱区宜采用窄带和小网络。坡地农业生态系统中营养物质和化肥农药等物质因重力作用而顺坡流动并在坡底积累,易造成养分过度流失与富集,这时斑块形状和边界结构设计则应对这种生态过程具有阻碍作用。

3.3 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现代农业公园的规划落实到实践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应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应用能力的建设,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积极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公园的生产能力和服务功能。应在处理好农户间利益分配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观光农业产业体系,并不断创新经营机制,提高其农业附加值。

4 现代农业公园景观前景展望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合理设计和利用农业用地,使其可持续地为城乡人口服务,就成为了建设规划部门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而现代农业公园的兴起和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使农业景观可以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为城市人口提供旅游、休闲、体验的环境空间,既弘扬了农耕传统和文化风俗,也促进了农民创收的实现。可以想见,随着城市和农村景观建设的不断发展融合,未来可能出现与城市绿地系统相连的农业公园,使其作为国家绿地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发挥耕地的生产、生态、以及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 熊丙全, 李谦, 刘益荣, 阳淑, 蒋跃军. 我国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J]. 四川农业科技, 2011, (03).

[2] 张鹤. 论观光农业旅游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 文学界(理论版), 2011, (03).

[3] 于冰沁, 王向荣. 浅析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 (03).

[4] 郭玉华, 黄勇, 井瑾, 冯湘云, 黄洪峰. 农业景观的生态规划和设计[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农业观光规划篇7

1 休闲农庄

休闲农庄是指以山林、田园、湖泊、溪流、水库等自然景观资源为依托,以农、林、牧、渔等特色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为基础,以乡土文化、农作生产、农村生活为引线,集生产、加工、经营、观光、娱乐、运动、住宿、餐饮、购物等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企业形态。休闲农庄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在休闲农庄内开展的观光采摘、休闲垂钓、节事节庆等休闲旅游活动为休闲活动。从事的农业为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游客为目标,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态。

2 休闲农庄基本要求

2.1 用地规模

休闲农庄按用地规模可分为小型农庄、中型农庄、大型农庄、特大型农庄。小型农庄用地规模5 hm2以下,中型农庄用地规模在5~100 hm2,大型农庄用地规模在100-200 hm2,特大型农庄用地规模在200 hm2以上。一般要求占地规模不小于6.7 hm2。

2.2 布局要求

在当前的各农庄规划中,农庄主往往或根据经验融合自己对休闲农业的体会自行设计,或照搬照抄先进地区代表作,建筑外观雷同,内部布局失当,功能单一而接近,少有精品,造成旅游者审美疲劳,回头率低。因此,休闲农庄总体布局的定位应在充分分析各种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各种功能系统,既要突出各功能区特点,又要注意农产品的不同成熟期,使之各功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整体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充分体现出提供农产品为主的第一产业生产、保护与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的3层次功能。

休闲农庄环境景观与建筑有较强的休闲主题特色,从全局出发,统一安排;充分合理利用园区空间,因地制宜地满足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科普展示等多种功能需要。适当结合城郊休闲、农园生活和生产体验、乡土教育等功能,完善生产的基础设施,完善每个环节的高科技含量,配备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以满足游客的旅游观光休闲需要。

休闲农庄功能分区规划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休闲农庄内的功能分区,设计中可以因地制宜设置生态农业示范区、观光农业旅游区和科普教育功能区。体现“绿色、生态、示范”多种功能,可以成为观光农业的旅游精品和主导产品。

3 功能分区规划

3.1 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农业示范区是是休闲农庄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休闲农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乡村景观园林环境恶化现象日趋严重,许多近郊农庄也已不闻蛙鸣声了。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示范区设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类型中既包含有生产者,消费者,也要有分解者。休闲农庄亟需采取措施加大建设力度,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改变现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并控制和防治农业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生产绿色食品。这样才能保证休闲农庄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示范区规划应因地制宜要,结合立地环境进行规划,合理使用和管理土地的活动,能保证人、植物、动物、及其生存所依赖的资源都有适宜的生境或存在的位置,就是协调人的利用与自然存在的关系。稻田生态区“动植物共生系统”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稻鱼鸭萍种养共生模式;果园生态区采用“立体种植业”式的生态农业类型,采用果园结合养殖的模式;鱼塘生态区设计采用“食物链、加工链式生态农业”类型--猪鸭鱼草相结合的种养模式。这些生态农业类型都充分利用了多种生物的共生关系,将各生态元素以食物链串在一起,相互转化,充分利用能量和物质,由此形成良性物质能量的生态循环,体现休闲农庄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3.2 观光旅游区

观光旅游区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观光旅游区内建设观光果园、蔬菜栽培区、花卉栽培区、食用菌中心、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休闲农庄观光旅游区设计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农事体验、健身、度假、购物等。突破固定的客源渠道,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观光旅游区种植采摘区可以分为不同果品的采摘区,在景观营造上应保留农田景观格局,在不破坏农业景观的基础上规划建设适当的园林小品和游憩采摘道路。对于休闲农庄内现有的果树,可对其进行适当改造,建立集观光和采摘为一体的果园,春夏季观光,结果季节提供采摘,使其具有观光休闲、采摘品尝、果品销售功能。同时可以结合提供农家乐、餐饮、娱乐等服务。充分利用果园优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环境及便利的交通,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应游客的各种品味及需求,把旅游观光果园建成一个集生态示范、科普教育、p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生产创收于一体的综合性果园。具体方法:一是在果园内合理布设供游人休息的亭、廊、桌、凳等。二是疏除一些果树,换植部分观光园艺类植物,设立观赏区、休闲区、生产实践区、采摘品尝区等,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和趣味性。三是采用生态果园管理模式,尽量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生产出安全、营养、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满足游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心理。四是运用各种嫁接手法,在同一棵树上嫁接不同品种,培养出一树多果的自然景观。五是运用果实套袋贴字技术,让果实长出“游客您好”、“恭喜发财”、“欢迎光临”等喜庆字样。

蔬菜栽培区采用大规模产业化的生产模式。不仅有生产效益高、产业带动性强和集中性统一的优点,还能对其他农业产业化企业起到示范性和参考性的作用。花卉栽培区主要生产各种食用和观赏性花卉,供游人品尝、欣赏和购买消费。食用菌中心在生态园规划中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体现了废物充分利用的功能。

3.3 科普教育功能区

休闲农庄中设立农业科普馆或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休闲农庄的开发,要注重当地农业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以文化来支撑旅游脉络。规中,文化内涵在农庄中的分量,与农庄所具有的吸引力是成正比的,休闲农庄的主题必须与地域文化密切相连。

4 休闲农庄基础设施规划

4.1 道路规划

依照休闲农庄规划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休闲农庄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农庄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道路布局既不会影响休闲农庄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休闲农庄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道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休闲农庄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休闲农庄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道林主干道宽约5 m,用于电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连接到各建筑区域和景点;专用道为庄园事务管理使用;游步道和山地单车道主要围绕生态公园而建,宽1.2~2 m。

4.2 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休闲农庄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农庄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农庄人员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4.3 休闲农庄绿化设计

在休闲农庄内,植被是休闲农庄存在的条件。植被往往担负着生产、娱乐、观赏、生态等诸多功能。因此,对植被分布、组成结构及演替应有相当了解,避免植被单一、林相乏味。利用斑块与廊道的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对农庄内植被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廊道与内部交通结合,更好地发挥其生态功能和使用功能。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与物种的多样性密切相关,而参与了人为活动的休闲农庄生态系统的植被则往往比较脆弱,应用生物多样性规划有利于增强系统内植被的稳定性。

农业观光规划篇8

目前,虽然我国有较多乡村在发展农业旅游,且不少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较多都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统一部署,特别是中小城市附近的乡镇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多问题。

1.1旅游特色缺失

人们走出户外是希望看见不一样的田园景观,体验别致的田园生活。但是现有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缺乏特色,同质化比较严重。目前郊区推出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多是“看农家生活、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虽然这些都异于城市生活,但如果处处都一样、次次都相同,也难以吸引游人,所以项目总体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就会下降。

1.2旅游景点分散

目前,休闲农业旅游的模式多是小打小闹,而且处于比较分散的自由发展状态。所有的农业资源都分散在各自乡镇,缺少合作,各自为战。同时景点的知名度尚未展开,这些都成为发展的瓶颈所在。

1.3规划难以实施

旅游项目的前期投入较大,且成本的回收需要较长时间。在现今较多实施的项目中,由于资金问题,前期规划的深度不够,难以指导项目的实施,且缺乏宏观意识和远见。由于缺失规划,各类用地参差不齐,必要的公共设施又比较简陋,整体布局杂乱无章,乡村道路建设缺乏远见,整体风格难以形成,难以给游客留下好的印象。

2川店镇双店村休闲农业旅游规划

2.1旅游基地概况

荆州川店镇地处荆州古城西北隅,毗邻荆门、当阳两市。人文景观奇特,享誉三楚。三国遗址、越王勾践剑、虎座鸟架鼓就是川店悠远而深渊历史文化的见证。全镇版图面积164km2,耕地面积4930hm2,人口3.49万。双店村位于川店镇中部,毗邻川店镇政府,被荆川公路贯穿,位于川店镇政府确定的荆川线旅游服务经济带,是荆州城区到熊家冢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优越。项目基地处在丘陵地区,地形有一定的高差起伏,地质地貌条件良好。基地内大部分为农田,中心有两片较大的居民区,一片为原有的居民点,一片为还建小区,小区东北面有一片较大的水域。荆川公路沿线以及基地东南面有两片较大的林地,整个基地被水渠环绕。荆州市旅游规划将长江北岸的八岭山地区及长湖地区作为荆州古城游览区。主要景点有荆州古城、楚纪南城遗址、八岭山国家森林公园、荆州水利文化景观及沙市都市观光风景。荆州城区的旅游影响将通过熊家冢的吸引作用辐射到川店镇,将给川店镇的农业观光旅游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力发展荆川线沿线的农业观光服务,将使双店村成为向观光游客展示川店镇新农村风貌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成为去熊家冢旅游的一个休息娱乐场所。

2.2旅游开发策略

2.2.1文化策略川店镇文化深厚、人杰地灵、享誉三楚。熊家冢的开发为川店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旅游成为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支撑点。熊家冢的旅游服务事业正在有条不紊地发展,一定能带动周边旅游的发展。川店镇有香樟、土鸡、鲤鱼等一些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农村土特产。这些地方特色文化都为发展旅游创造了条件。

2.2.2环境策略休闲农业旅游具体类型较多,在规划过程中力求打造休闲种植业为主题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农业观光园是一个集吃、住、玩、游、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村体验园。而这些活动的开展需要一个充满自然生态气息的环境,因此优美环境的塑造是决定农业观光园建设成败的关键。园区环境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保持原貌,适度改造。游客来到农村观光,主要是来体验农村生活的趣味,找到一种返璞归真之感,因此,园区环境的塑造应该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适度地进行改造,体现出一种原汁原味的农家旅游乐趣。双店本身被开发改造较少,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在环境方面有巨大的优势。第二,注重细节,突出创意。观光园的档次除了表现于自然景观的整体效果外,更表现在一些细节之处,不论是花草的放置,还是亭桥的位置,都是值得注意的地方。景观的设置需要注重创意,既能体现农村文化风貌又能激发人的创造力。第三,有机联系,共生共融。每个区块的环境要有有机的联系,从一个景观节点到另一个景观观节点要有衔接和过度,使游客舒适方便地穿梭于各个景观流线。

2.2.3建筑策略从市域范围来看荆州有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三国文化和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已经融入了荆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很高的文化认同感。从镇域范围看,川店镇有熊家冢古墓,传统文化同样占主导地位,这些都决定了双店村农业观光园的建筑形制和风格应遵循古朴的原则。观光园公共建筑的建造应当在尊重当地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适当融入现代元素,避免过度的商业化削弱乡土文化的吸引力。

2.3功能分区

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原有地物地貌,借鉴现代休闲创意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模式,规划组织各个区块的功能,使之有机联系形成一个自然连贯的旅游流线。将休闲创意农业园区分为:入口接待区、有机蔬菜种植区、瓜果采摘区、林木观光区、生态渔庄、民生民俗体验区、新农村住宅区、农家乐餐饮区、传统农业观光区、精品农业生产区等10个区块。在毗邻荆川公路的地方设置入口接待区。在进入观光园中心的主要道路两边设置瓜果采摘区。在原来有林地的位置设置观光林业区,有水塘的地方设置生态渔庄。对原来住宅集中的地方进行适当地装修改造,设置民俗民生体验区。将观光园末端的住宅区修建改造成休闲农家乐餐饮区。荆川公路另一侧的大片农田区域设置成传统农业观光区和精品农业生产区,作为二期发展备用地。

2.4效益分析

2.4.1生态效益规划的实施对于基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有明显的作用。特别是生物物种共生模式及生物能多层次再生利用模式在莲菜种植中的运用,将对规划区内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既丰富规划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又有利于周边山水等自然要素的保护与利用。同时,通过生态农业与旅游服务的联动开发,推动规划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条件。

2.4.2经济效益无论是生态农业经营模式,还是旅游服务业发展经营模式,都是适合规划区整体经济发展的合理选择。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将有效地解决规划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问题,提高单位土地的经济产值;同时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丰富和提升规划区的产业结构,成为规划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器,为规划区带来更多的产品效益,也为当地村民增收带来可靠保障。

2.4.3社会效益生态的种植模式有利于改善规划区的生态环境,从而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因地制宜的多元产业发展模式有利于降低村民在莲菜生产中的风险,从而有效地推动村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股份合作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增加基地村民的就业机会,从而切实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上一篇:小学生数学日记范文 下一篇:十字路口作文范文